時間:2022-10-08 17:14: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不忘初心心得體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結合本次主題教育,現就對自己的一些感想和體會匯報如下。
民之所思,我之所憂,民之所憂,我之所行。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能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警察事業中來,我覺得無比榮耀。
為民從警,要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有具有戰勝一切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要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人民是歷史的主宰者,人民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沒有人民,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人民,就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因此,我們要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民的安居樂業需要我們,民族的振興需要我們,國家的強大需要我們。做為當代人民警察,我們要敢于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擔期望。
貧困鄉村多為邊遠地區,交通條件比較落后,飲水安全問題比較突出,這是制約貧困鄉村發展的瓶頸。為此,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道路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為脫貧攻堅打牢堅實的基礎。新華村那說屯,通往外界只有一條泥濘不堪的土路,村民們出入、物資運送等非常不方便,村民們的最大心愿就是有條好路可通家門口。要致富先修路,我和駐村工作組促成村民們“一事一議”確定環屯路建設, 2個多月后建成了約2公里的環屯道路硬化工程。道路的改善也帶動了村民致富的信心樹立,他們激動的說,我們以后可以很方便地開著摩托車運輸農產品了,下雨天也不用擔心小孩上學摔跤了。琴塘屯吉祥生態種養合作社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轉,形成規模化種植養殖業。原來因路遙道路不暢,農資進出不便,很多商販不愿前來,為了助力扶貧產業發展,我們利用扶貧專項資金,2個月時間修建完成了2.6公里的產業路,自此以后,常常可看到一輛輛貨車駛入產業園,滿載農產品而歸;大量收購車輛直接開到田間地頭,農民就地銷售,切實解決了農產品運輸難、銷售難、損耗大、成本高等問題。全村約35戶183人也因此受益,增加了收入。
堅持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我所在的新華村,全村 14個屯4300多人口,貧困戶就有179戶926人,貧困發生率為21.27%。村民以種植水稻、玉米,養殖豬、牛為主,特色經濟很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很多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收入。為了解決該村的貧困問題和長遠發展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立足實際,積極探索符合該村實際的產業發展之路。新華村全年日照時間超過7個月,光伏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積極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利用光伏國家補貼政策,光伏扶貧、農光互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近年來,年均發電量近85千瓦,每年為村集體經濟獲利10萬元以上。
建立農村新型服務體系,積極扶持村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服務。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規模發展甘蔗、砂糖橘、油茶,茶葉等,村民以土地入股,收取分紅;就近就家工作,獲取勞動收入。經過幫扶,新華村成立了兩家村民合作社,建立了規模種養產業,使農產品產量質量、產出率有較大提高,增加了收入,并帶動全村約30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因戶施策,精準幫扶。村里貧困戶各有各的困難情況,如果“一刀切”、“撒胡椒面”很難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真正做到“一戶一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新華村舊敢屯的磨合禮是個精神病患者,每月只領200元低保,還有個11歲的女兒磨小清。由于磨小清在家里出生,沒有出生醫學證明,一直都是黑戶,無法辦理低保,在學校也無法申請困難學生補助。要辦理戶口必須做親子鑒定,他家如此貧困根本沒有能力承擔相關費用。為了解決其困難,我們及時為他申請了免費親子鑒定,解決了磨小清戶口問題,辦好了低保,他們家庭每個月又多了200多元的低保收入,學校也為磨小清申請困難補助,減輕了他家經濟負擔。新聯屯的貧困戶磨禮周,全家7口人,最大的孩子20歲長年癱瘓, 3個小孩讀小學,1個是學齡前兒童,全靠靠低保生活。因他和鄰居有矛盾,硬化道路修不進他家門口,出入極不方便。為此,我們多次上門反復做工作,調解他和鄰里矛盾,依靠后盾單位人社廳的幫扶并動員村里勞動力去鋪路,解決了他家門出入難題。與此同時,為了解決他家生活困難,協調村里讓他當了新聯屯的屯長和保潔員,聯系馬山縣中醫院上門為他癱瘓在床的兒子做殘疾鑒定,辦理了一等殘疾證,并簽約了醫生定期上門做醫療服務。2018年春節前還幫他家申請了扶貧電視。點點滴滴入心用情的幫扶,使磨禮周家生活逐步改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
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產生大批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如何解決好這一群體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是扶貧攻堅中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任務之一。我們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協調發力,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這些弱勢群體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增強脫貧信心。而我也在扶貧實踐中,逐漸掌握了因學致貧“雨露計劃”“助學貸款”來助力等系列“靶向施治”精準幫扶辦法,在務實幫扶付出中與貧困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按照局黨辦的統一安排,我校“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生活會于2019年12月25日召開,會議始終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原則,通過紅臉扯袖等形式,收到了神良好的效果。在會議中,我們共梳理出四方面十個問題,這些問題通過交流議定措施,每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現就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開展集中學習的座談的次數太少;二是兩個重點文件及法規文件集中學習次數少,自學次數多,精神領會不夠深刻;三是對黨員個人學習效果不能及時跟進,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不明顯。
改進措施:加強集中學習的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會議的民主性,教育引導黨員成為支部的主人,積極發言,利用積分制的評價導向作用,提高學習質量。
二、在嚴格黨員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對離退休黨員的管理有些松懈;二是學習服務不能及時跟上;三是對從嚴治黨的理念的形成不能和工作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
改進措施:加強離退休黨員,實行會議請假制度,確因不能參會學習的要向支部理性請假手續,支部要將學習內容下發到支部微信平臺,通過線下自學,定期匯報學習效果,對不能參會的黨員,實行送資料到黨員手中,提高學習效果。積極引導教師黨員做好政策與教學的相結合,將思想引領與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防止兩張皮想象。
三是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支委會深入教學及基層學校次數太少;二是走訪教師及學校中層、學生家長的次數少;三是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沒有建立。
改進措施:學校有針對性下發調研課題,促使支委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實行調查研究匯報制度,在每次召開支委會時,先匯報個人工作。每月至少將調查研究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向支部報告。
四是在改進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支委會會議主要圍繞事務性工作研究和安排,理論研討學習次數太少;二是班子集中學習的制度不完善。
像植物一樣生長,而不是成長
2012年6月的一個夜晚,寧遠結束加班,拿著手袋匆匆從四川電視臺大樓里走出來時,她又累又餓,在夜風中覺得自己輕飄飄的像一個夢。
正當她在路邊伸手打車時,突然眼前一黑暈了過去。幸虧被熱心的路人送到醫院,第二天,寧遠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病床上掛葡萄糖水。而手機里,各種電話和短信此起彼伏,領導和同事們催得十萬火急:“你是主持人,你不來節目沒法做了!”
好累!寧遠覺得自己幾乎筋疲力盡了。醫生也認出這位憔悴的女病人,就是屏幕上光彩照人的主持人:“你的身體極度虛弱,是由于工作強度大加上生活不規律引起的,需要多加注意”。
辭職的念頭,應該就是從那一刻萌發的吧。可是,自從寧遠從成都大學播音系畢業后,從編導、制片人一路做到主持人,九年的風雨歷練,早已把當初那個柔弱的小女孩磨礪成職場女強人,就這樣離開被很多人艷羨的工作平臺?她心里極度不舍。再說辭職后,她又能做什么呢?
很多事情不必著急,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盛夏的一天,寧遠心血來潮,很想要一雙小時候一直想要但得不到的丁字皮鞋。可是當她跑遍成都各大商場,卻找不到一雙帶著童年記憶的丁字皮鞋。找不到,寧遠索性把這雙心目中的鞋子畫在紙上。
有一天,寧遠路過成都郊區的手工制鞋作坊時,她拿著圖紙走進去問那個埋頭忙活的師傅:“請問,這樣的鞋可以做出來嗎?”師傅看了一眼,淡淡地說:“當然能了,這個多簡單啊。”
五天后,寧遠如愿以償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丁字皮鞋。它不是最精致、最時尚的,但一定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那一刻,寧遠喜不自禁,她把尋找、制作一雙鞋子的過程圖文并茂地發在微博上。
讓寧遠沒想到的是,網絡那么大,世界那么小,很多網友看到微博后表示很喜歡,竟紛紛向她求購同樣的丁字鞋。原來,“你是誰就會遇見誰”的道理是對的。
寧遠想了想,除了做鞋,她更喜歡做衣服。特別是2009年懷孕后,給大女兒練練的小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常常是滿心歡喜地坐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布片和針線里,低頭飛針走線,一抬頭,才發現天黑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寧遠最喜歡的木心先生的一首詩,繼而她陷入深深地思索:“在手藝人里,一生同樣很慢,一輩子沉浸在手工勞動中,被一些執念推著向前,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地做點東西。至少,不忘初心,也對得起歲月”。
豁然開朗后,2013年春天,寧遠從電視臺辭職了。她把幾大箱的禮服和一大堆化妝工具打包送人,在成都西村深處租了一套兩層小樓,開始了手藝人的新生活。
如果夠勇敢,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或許在別人看來,寧遠的這番折騰純粹是瞎胡鬧。白手起家的最初,寧遠確實很不容易。但她絲毫不覺得累,做自己喜歡的事怎么會累呢?
帶著老公、母親、表妹和兩個女兒入住新居后,寧遠先把兩層樓的居室做了改裝。力爭做到墻上有畫,室內有花,院子里隨意擺放了幾個大大小小的陶罐,里面種上紫云英、格桑花和貓臉花,花開的時候,滿院姹紫嫣紅,香氣迷人。
還有一塊大大的、從舊貨市場淘來的木質案板,洗刷干凈后,鋪上青花瓷桌布,就成了寧遠的大工作臺。旁邊的架子上掛滿了她淘來的各色布料,大都以棉麻為主。從構思到設計,再到裁剪,每一個環節,寧遠都匠心獨運。這些衣服發到微博上后,好評如潮,求購的人絡繹不絕。
寧遠一個人忙不過來,為了讓更多人穿上舒適美麗的衣裙,寧遠又聘用了幾位師傅、客服和助理。負責打版、裁剪的師傅,之前都做過裁縫,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和耀眼的經歷,然而打動寧遠的,就是他們身上的拙樸和對制作衣服的熱愛。
有時候,他們會為了一顆扣子、一條腰帶,跟她這位“掌柜的”據理力爭,而不是唯命是從,寧遠覺得,這樣的較真又難得、又可愛。
回頭客越來越多,2013年底,寧遠為自己的服裝品牌命名為“遠遠的陽光房”,她的淘寶店也正式開張,旨在推行一種簡單、陽光、質樸的生活態度。
隨著顧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寧遠的手工作坊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有一次,她帶著圖紙找到一家服裝制作廠,希望能制作500件衣服。經理搖搖頭:“我們最少5000件起才接貨。”寧遠不會強人所難,她告別前,微笑著送給經理自己以前出的一本書。
沒想到第二天,經理意外地打來電話:“原來你是一位作家!好吧,我們愿意破例接單。”寧遠喜出望外,接下來,雙方合作得非常愉快,經理也成為“陽光房”的一位朋友。
“陽光房”慢慢地在壯大,寧遠不但要設計圖紙,還要關心到每個人的情緒。有一回,她正認真地用鉛筆涂涂畫畫,前來收貨的快遞員和銷售主管不知什么事吵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寧遠也不知哪來的火氣,拍案而起:“都給老子閉嘴!”
后來,每當寧遠想起此事,都忍不住失笑:之前在電視臺工作時,自己每天涂脂抹粉,穿上高雅的衣服端坐在主持臺前,神經高度緊張,像一個被人操控的木偶。可是在陽光房,她卻發現:“原來,我身上還是有川妹子的潑辣啊。”
當然,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大多時候,寧遠在陽光房像一個親切的大姐,阿貓阿狗的事都可以找她。員工A失戀了?沒關系,放一周長假去旅行吧。回來后,再收拾舊山河。員工B想念老家?那就回去看看吧,一個心不在焉的裁縫,怎能專心地做出好衣服呢?
正因為“陽光房”的人性化,有時候,一件衣服銷量創下記錄,大家都會興高采烈地去附近的蘇坡橋菜市場大肆采購,回來后,七手八腳地忙活,坐在地上煮火鍋吃。這樣別開生面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一般都會招來羨慕妒忌恨。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遠遠的陽光房”在服裝界和淘寶網聲名鵲起,但寧遠始終保持一份可貴的清醒。
目前,陽光房共有三十位員工,為此,寧遠特意在家旁邊租了另外一幢樓。有人看好他們,表示想加盟或投資,但寧遠不為所動:事業不斷壯大,應該是很多創業者的夢想,但她只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個專注的手藝人。
與別的店喜歡找高高瘦瘦的模特不同,“陽光房”的衣服一直是寧遠自己做模特。1.65的身高并不算太高,但寧遠覺得,這就是大多女人的平均身高呀!而且自己做模特,才會與衣服有一種親近感。為此,寧遠一直保持著49到52公斤的體重。
而要想控制體重,就意味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比如帶兩個女兒去鄉間田頭散步玩耍,比如每天慢條斯理地享用一盤水果沙拉。而不是像從前上班時一樣,風風火火,飽一頓餓一頓。
“所謂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順從己意去生活”,這是寧遠這幾年最大的收獲。人到中年,如果透支健康,玩命地去追求那些名利和物質,是最得不償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