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件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4 14:46: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課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杠桿》教學思路:

我在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體驗游戲的方法:

方案:一、蹺蹺板游戲。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磚塊上,作成簡易的蹺蹺板,請一位同學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分別讓體重差別很大的兩位同學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較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認識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同時讓學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響杠桿平衡的條件之一

2、讓體重大的同學站在蹺蹺板一側靠近支點的中間位置,讓體重很小的同學站在蹺蹺板的另一側最遠端。發現體重大的同學被翹起來了。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杠桿,意識到杠桿的平衡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時為后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好鋪墊。

在實驗時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好本課的動力。

實驗探究二: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反思:

篇(2)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篇(3)

根據《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達成目標

1、體驗籃球的運球動作,感受籃球活動的樂趣。

2、發展學生靈敏性和協調能力。

3、培養學生不懼困難、敢于展示自我,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社會適應能力,提高自信,培養創新意識。

三、本課特點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各種運球活動中,比個人或小組“玩”的花樣多,鼓勵學生創出多種多樣的練習方法的同時,達到體驗籃球的運球動作,感受籃球活動樂趣的目標。

2、練習手段的改造與創新。將傳統的“運球繞障礙”改為“運球沖過封鎖線”,形成一攻一搶的“運球穿梭”練習,利用傳統的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石頭,剪刀,布”、“老鷹抓小雞”、“捉尾巴”等游戲進行運球練習,增加練習的興趣和難度,提高運球能力,發展靈敏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集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增強自信心。

3、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各種活動中,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展學習的學習能力。

4、器材改造。將標準的籃球架高度降低,適合小學生的身高特點,讓學生體驗扣籃和投籃的成功樂趣。

四、教學過程

1、誘導性練習。

(1)手部玩球——看誰的方法多。

(2)你能將球拍起來嗎?

2、單人運球。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多(從原地到行進間)。

3、“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運球游戲。

4、“石頭,剪刀,布”運球游戲。

5、“老鷹抓小雞”運球游戲。

6、對抗游戲----“捉尾巴”運球游戲。

7、沖過封鎖線后扣籃或投籃游戲。

8、放松舞蹈----“茉莉花”。

五、運動負荷預計

篇(4)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兩個/黃鸝/鳴/翠柳,

篇(5)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疏忽”、頑強“造句。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4、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會用“疏忽”、頑強“造句。

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或多媒體設備

課時安排:三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會生字,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2、學習文中生字,指導學生描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讀了課題,你想問些什么問題呢?(生自由提問)

板書課題:鳥語

齊讀課題。

過渡: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從鳥的語言中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學,自學流程如下:

(1)自由讀課文,力求讀得正確、流利。

學生自由練讀,亦可同桌互相聽讀。

(2)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找出自己識記本課生字的方法,嘗試理解文中新詞的意思。

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結合上下文,或者小組討論交流,給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嘗試給課文分段。可書面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

學生可以小組討論,亦可自己思考。

2、交流:

(1)指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一些較長和較難的句子。

(2)引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嘗試說說自己對一些生詞的理解。

(3)說說自己讀課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或讀得好的句段。

3、分組練讀課文,加深體會課文內容。

在學生充分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

布置作業:

1、練寫本課生字新詞,完成課后描紅。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2、出示:

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

小組討論:

(1)說說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從文中哪些句子還可以看出作者愛鳥,愛聽鳥語和想聽懂鳥語?

(3)你能讀出小作者的這種感嗎?

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講述自已課后搜集的關于公冶長的故事。

過渡:

于是,小作者便經常試探著和鳥兒接近,跟它們交談,那么作者又從鳥語中聽懂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第二段。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

2、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小組學習目標:

(1)選擇小作者和一種鳥對話的內容進行學習。(可分為:a、布谷鳥b、喜鵲c、其他許多鳥三組進行)

(2)通過具體的語言體會小作者對這種鳥的喜愛。

(3)說說從這種鳥的語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些的啟發?

(4)練讀本小組選學的段落,讀出感情。

3、小組學習,師巡視指導。

4、交流:

(1)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每組可指名一生匯報,其他同學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

(2)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理解:

a、小作者在同布谷鳥的“對話”中懂得了要做一個“勤勞刻苦”的人。

b、小作者在傾聽喜鵲的叫聲中,懂得了人對生活和未來要充滿信心和希望。

c、小作者在從其他許多鳥的叫聲中,明白了各種道理。

(3)檢查各組的朗讀情況。

各組可采用不同的讀書方式,在讀的同時相機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學習第三段

1、投影出示:

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2、指名讀,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為什么說“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結合剛才的學習談談你的體會?

四、總結課文

學生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體會。

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從哪些鳥的身上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想一想,準備下節課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賞讀課文,指導背誦。

教學目標:

1、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會用“疏忽”、頑強“造句。

2、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全文。

3、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相機進行造句訓練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把你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相機進行造句訓練。

出示:

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音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

(1)學生說說自己對“疏忽”一詞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境)

(2)自已嘗試進行造句。

(3)交流評議。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對“頑強”的造句訓練。

二、學習文章寫法,進行拓展練習

1、本文寫小作者從鳥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寫布谷鳥和喜鵲時敘述詳細,而在寫其他鳥時則比較簡略。

拓展練習一:

在作者所寫的其他鳥類中選擇一個依照前文進行詳寫,如:可以寫自己同燕子的對話,也可以寫自已觀看大雁的飛行。要求寫出自已的真情實感,同時還可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

(1)學生練寫。

(2)交流評議。

2、本文寫了很多種的鳥,作者都能抓住它們獨特的地方,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練:

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或叫聲。要求語言準確、通順。

(1)學生練習完成訓練。

(2)交流評議。

(本次練習可根據上課時間進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課外完成)

三、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2、3自然段。

邊讀邊記,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構成的畫面幫助記憶。

3、學生練背。有條件的可當堂試背。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2、通過模似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1、掌握識別人民幣的方法。

2、讓學生明確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掌握簡單的付錢,找錢的方法。

教具:課件。兩種形式的人民幣分成若干包,標明1號、2號錢袋的人民幣,分發組各組負責人待用。

學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若干張(個)。

德育滲透: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并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

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實錄)

師:(課件出示畫面)小明媽媽準備做晚餐,發現沒有了醬油了,怎么辦?

生:去買。

師:用什么買?

生:錢。

師:同學們說的錢也叫貨幣。英國的貨幣叫英磅,美國的貨幣叫美元。誰知道中國的貨幣叫什么?

生:人民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好不好?

生:(齊)好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活動一:認識人民幣的面額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幣?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

師:請同學們打開1號學具袋(紙、硬幣的元角分各一張或個),認真觀察,看這些人民幣可以分幾類?你是怎樣認出它們的?(學生分小組活動)

(人民幣的面額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數學知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交流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

生:分兩類:硬幣和紙幣

生:分三類:元、角、分

師:(板書分類方法)那么你是怎樣認出它的面額呢?

生:看數字,有數

生:還要看數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幣還可以摸大小

生:紙幣也有大小

生:看花紋.......

(充分讓學生發言,各抒已見,讓學生自己對所學的知識能進行初步的歸納)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人民幣,大家認一認。

(屏幕出示,學生認識準確)

師:同學們都認識了人民幣,會用嗎?

生(齊)會

活動二:認識元角分之間的十進關系及人民幣面額之間的換算

師:(出示電腦畫面,每瓶醬油1元6角)小明媽媽給了小明2元人民幣,小明能幫媽媽買到醬油嗎?請你試試看。

生:他用2元錢,買一瓶還剩4角。

生:還剩4角。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2元是兩個1元,先用1個1元,另一個1元用6角還剩4角

師:為什么1元用6角還剩4角?

生:因為1元等于10角。

師:這位同學想的對不對?(對)你還知道人民幣之間的哪些關系?

生:1角=10分

生:2元=2個1元,5元=5個1元

生:10元=2個5元

......

(教師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篇(7)

1.網絡教學課件的優點

網絡教學課件與普通教學課件相比,具有更鮮明的優點:

1.1占用空間容量少,使用效率更高。普通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最初興起的時候,一節課教學課件容量般在1MB左右。但是教師制作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件容量突破了10MB,甚至達到了百兆,大容量使得相互交流復制困難,網絡傳送速度大大減慢。

而網絡教學課件都是經過高效壓縮的,信息占用空間容量少。同時對于素材的調用,各大學校已安裝了教學資源庫,并不斷進行更新。因此,教師在制作網絡教學課件時,只要通過一個邏輯鏈接就可以方便調用各種素材,而不需要直接引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對不同的素材有一份就滿足需要了,從而學校有限的存儲設備能保存更多、更精的教學素材,可以大大提高學校存儲設備的使用效率。

1.2制作容易,通用性更強。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占用教師的工作時間長,制作一個課件的時間大約都在18小時,使教師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在制作技術的學習上,而不是花費在本學科的研究上。網絡教學課件都是網頁組成的,只要設計好一個教學課件頁面的框架界面后,其它的頁面都可套用,只需把不同的內容置于相應頁面就可以了。而且在網頁中可方便地插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素材,尤其是教師、學生都喜歡的Flas,使網絡教學課件更加精彩動人,更加吸引學生。而制作交互性的教學課件可以利用不同網頁鏈接的功能。因此,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所花費的時間大大被節省出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網絡教學課件在使用時,只需網頁瀏覽器,就可以方便地展現教學內容。而多媒體課件由于制作的工具軟件多,在異地教學時,若沒有相應的多媒體工具支持,以至于不能正常地開展教學。即使多媒體工具軟件增加了“打包”這一功能,還是有許多教師在異地上公開課或觀摩課時,背著自己的電腦來上課。而網絡教學課件的使用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因為目前的操作系統都帶瀏覽器,異地開展教學無任何技術障礙。

1.3生命周期更長。普通的教學課件存在著較多弊端,如制作技術復雜,不能方便地進行修改,利用他人的課件有較大束縛等。

而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修改都很方便,在網上共享利用也很容易。利用網絡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后,可將此教學課件置于校園網上,或置于教研組的網頁上,或置于個人網頁上。學生課后調用也很方便,此課件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其“生命”還在延續。尤其是制作者本人可在今后對此教學內容有深刻理解的部分進行再加工,就可以繼續使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科研活動。而且更容易被他人下載,達到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

2.使用網絡課件應注意解決的問題

網絡教學課件雖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要真正發揮其巨大作用,還須解決以下問題:

2.1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網絡教學課件的生命力源于Internet,源于校園網,如果沒有強大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支持,那么教師制作網絡教學課件就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必須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教學資源,不斷升級教學資源庫,才能保證網絡教學課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2加強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激勵者、促進者、指導者、輔助者、協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成了網絡教學的瓶頸。因此,教師要順利開展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須學會使用各種軟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加以組合,使設計、制作出的網絡教學課件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展示事物的發展過程和自然現象。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

篇(8)

一、解題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竊”字的含義:

(1) 通過查字典,找出“竊”字的多個義項

(2) 瀏覽課文內容,理解“竊”字在本文中的含義

明確:在本文中應理解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竊笑”

2、“竊讀”的含義:

(1)一般含義;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義

明確:假裝逛書店,其實是要讀書店里的書而不買,趁店員不注意時暗中偷讀

3、 小結:對詞語的理解與把握不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還應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

1、分析文中詳寫的主要事例

由題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憶自己小時候“竊讀”中發生的一些事,其中具體詳細地寫了兩件事同學迅速瀏覽,要求:(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2)再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當時作者的心情

明確:(1)因“竊讀”而被趕出了書店

——孤獨無助

(2) 得到店員的關心幫助,讀完了一本好書

——感動、感激

2、學習文中略寫的內容——“我”“竊讀”的方法

這兩次詳細描寫的事例也告訴大家,“竊讀”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成功“竊讀”,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簡略地記敘了一系列方法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竊讀”的方法

明確:(1)發現“竊讀”這一好方法;(2)到幾家書店讀完一本書;(3)裝作其他顧客的家屬;(4)以雨天避雨為借口留在書店;(5)用花生米充饑;(6)藏在書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不要求逐點答到)

小結: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去讀書

三、深入理解作品內容

1、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這些事讀起來都讓人感覺很生動,因為作者除了記敘這些事之外,還進行了細致的人物心理描寫

思考:在寫作時,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提示: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來表現

2、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思考任務:

①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對復雜心理活動的描寫

如:剛進書店時回想、安心和擔憂幾種不同心情的轉換

下雨時非常的高興,卻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在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得喊著:“大些!再大些!”高興卻又裝著不高興的復雜表情

我已餓得饑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

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現……一種懼怕

激發學生讀出這種復雜的感受

②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細致的動作描寫

如: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對書的酷愛

預習作業:

篇(9)

點的寫法

教學目的:

1.了解斜點、橫點、豎點、撇點的寫法。

2.比較四種點的形態特點及用筆方法的不同點的寫法。

3.學習書寫這三種點。

教學重點:

1.點的寫法比較四種點的形態特點及用筆方法。

2.學習書寫帶有“點”筆的幾個字,注意運筆方法及間架結構。

教學準備:筆、墨、紙、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請學生欣賞幾幅書法作品,點的寫法激發學習軟筆書法的興趣。表揚前幾節課中表現認真的同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今天呀我們學習“點”的寫法,看看哪些同學的點寫得最漂亮。

3. 板書課題

4. 現在我們先來比比誰的“雙姿”最正確。檢查學生的執筆姿勢和坐姿。

二、學習“點”的寫法

1. 出示四種點,它們是一家四兄弟,請你仔細來觀察,怎樣才能分得清?

學生觀察后說不同: 斜點、橫點、豎點、撇點

2. 師教寫“斜點”

(1) 師邊范寫邊強調要點:起筆逆鋒 、頓筆、提筆回鋒。

(2)生再隨師一起練寫

(3)小組評議

(4)師評:左點注意不要寫成“粗頭”

(5)生再練寫

3. 同樣方法教學生學寫橫點、豎點、撇點

4.(1)小組內交流

(2)集體交流、評議

三、毛筆字書寫指導

1.小黑板出示:主、六、依、戶、文、官、半、尚

2.師范寫“主”,生觀察師的運筆方法。注意斜點不要寫成粗頭

3、生練寫

4.評議

5.出示“六”字

(1)這個字由幾個點組成?分別是什么點?

(2)生觀察后回答

(3)師范寫

篇(10)

《唱臉譜》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京歌。八年級的學生對京劇了解不多,他們對拖著長腔的京劇不是很喜歡,但他們表現欲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已不再滿足于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了解音樂的內涵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臉譜,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的一種臉部化妝方式。

2、通過對《唱臉譜》的學習,了解戲歌、臉譜、四擊頭、拖腔及京劇的表演形式等知識。

3、通過學唱《唱臉譜》,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分辨不同的臉譜的不同表現力。

2、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并且能夠熟練的、帶有京劇韻味的演唱戲歌《唱臉譜》。

京劇的形成?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徵調和漢調的基礎上的一種皮黃戲。后來又吸取了昆曲、高腔、梆子等傳統劇種在念白、聲腔、板式變化和基本功訓練等各方面的經驗,不斷在藝術上大膽革新和創造,逐漸形成的一種富于時代特色的,以老生演員為主的新的皮黃戲— 京劇。

京劇的角色行當分為:生旦凈丑

一般男子角色稱:“生”

一般婦女稱:“旦”

品貌或性格特異的男子稱:“凈”

詼諧或邪惡的男子稱:“丑”

臉譜的產生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于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臉譜的顏色及意義

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采用某些色彩的。

紅色臉譜表示忠勇、赤膽忠心的紅臉形象。如關羽、姜維等;

黑色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等:

歌曲分析

歌曲體裁:戲歌

曲式結構:不帶再現得單二段曲體

歌曲分析:歌曲的A段是通譜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曲作者將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歌曲的B段為分節歌形式,也包含四個樂句,前三個樂句均為兩小節,保持著結構的完整,第四句“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通過節奏的延伸和使用花臉托腔,將長度擴充為八小節。使全曲在聲中完滿的結束。歌曲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語氣,闡述了外國友人對我國“國劇”—京劇的美好印象。歌詞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對戲曲臉譜的侃侃而談,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一張張“美佳佳”的臉譜。

作業

1、了解京劇的內容及京劇臉譜的知識。

上一篇: 民兵先進個人匯報材料 下一篇: 醫廢管理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香蕉国产福利在线播放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性爱片免费观看 | 日本美女天天爽夜夜爽 |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