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就業指導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2: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就業指導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會計就業指導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2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Tak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ZHANG Chengwei, ZENG Yita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34)

Abstra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nationwide in 2014 reached 7.27 million people, is known as "the history of the most difficult season of employment", while in 2015, the country has 749 million college graduates, a record high number of graduates, called "the history of harder Employment season .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in 2016 graduated, only more than 2015.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serious and important, Premier Li Keqiang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upgrade,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y th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 empirical study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gap between the expecta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societ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mode, culture useful socially tal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1 大學生學習的特點

1.1 專業基礎知識不牢固,實踐技術不過硬

大學的教學模式跟高中有很大的區別,高中只有幾門主學科,而且從早自習到晚自習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反復練習,融會貫通。而大學的專業課程非常多,相對而言課堂的課時會比較少,老師每次在課堂上講解新的知識點后要求學生能在課下進行預復習,并且大部分知識點需要學生自己練習鞏固。但是很多學生都沒能做到自主學習,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甚至學完就忘。

很多企業都希望學生能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從事相應的工作。但是我們較少設置實踐類課程,即便有實踐類課程,其教學成效也不如人意。由于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很多學生感到在學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很難運用于工作實踐中。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那么也就不易實現順利就業了。

1.2 學習主動性不強,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很多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希望老師安排好學習步驟,推一步走一步。但是,大學的教育主要傳授的是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需要學生自己主動鉆研所學專業的知識。此外,要想在社會立足,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以外,還需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學生應該把握大學四年的學習機會,主動找機會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比如會計與審計專業是一門綜合學科,需要具備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營銷、物流管理等綜合知識。進入企業后,除了專業知識,還要善于協調企業內部關系,與客戶、稅務局、銀行、工商、等各部門單位協調,既要維護本單位的利益,又要遵守行業規則,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待加強。

2 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據資料顯示,我國13億多人口中,勞動力資源就有近9億人,其中有7億左右為從業人員,這表明勞動人口供大于求的基本狀況依然會持續。所以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職位需求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很多高端的工作,大學畢業生不能勝任,然而基礎的工作崗位工資不高且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這就要求大學畢業生具有更高的素質,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以會計與審計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為例,進入企業后需要能夠根據企業的紛繁的業務,進行熟練的賬務處理,會計操作等。并且強調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

3 會計與審計專業實踐調研與改進建議及措施

3.1 調研結果

本論文以武漢東湖學院會計與審計專業畢業班為例進行調研,收到有效問卷共157份,其中男21人,女136人。

在職業取向這個問題上,政府部門的有25人,占16%,事業單位的有50人,占32%,外資企業的有35人,占22%,其他私企的有31人,占20%,擇業無明顯傾向的有16人,占10%。調研結果顯示有48%的同學希望在政府及事業單位工作,有22%的同學希望在外資企業工作,而這類型的企業正好是提供工作機會比較稀缺的,而且對求職者有較高的要求。這表明學生的擇業方向還是要做一定的調整,不要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要端正心態,放寬選擇,比如中小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更多,而且在該類型企業工作,同樣能夠學以致用,不斷地提升自己,并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

在求職時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選擇一定要與專業對口的有35人,占22%,選擇與專業相關的有56人,占36%,選擇按照自己的興趣擇業的有30人,占19%,選擇無關專業先就業的有36人,占23%。會計工作的專業性很強,所以很多同學畢業后還是傾向于選擇本專業或者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表明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比較清晰,就業有針對性。但是就業是雙向選擇,這就更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能夠達到目標,勝任崗位工作,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在你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如何的問題上,選擇形勢非常嚴峻,就業艱難的有77人,占49%,選擇形勢一般的有9人,占6%,選擇就業良好的有55人,占35%,選擇形勢良好,就業容易的有16人,占10%。結果表明,大家對就業形勢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感受到就業壓力,我們可以變壓力為動力,在校期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3.2 相應的改進建議及措施

3.2.1 以實踐能力出發,凸顯培養特色

會計與審計專業是一門強調實踐應用能力的學科,在2015年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不但設置一些實踐課程,比如會計電算化、電子報稅、手工實習等,還在不同學期引入實習課程,讓學生在交叉的實習過程中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在2015年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在第四、五、六這三個學期都設置了2-12周的實習課程,類似于英國的實踐教學,即“工讀交替制”。英國的實踐教學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1+2+1”或者“1+3+1”的教育方式,具體操作為先在企業工作一年,熟悉環境,發現問題;然后在學校學至三年,解決問題,系統學習;最后在企業工作一年,再次進行實踐鍛煉,融會貫通。 第二種是“2+1+1”教育方式,在學校學習三年的理論課程,然后在企業進行一年的課程實踐。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變老師“填鴨式”的單純說教為學生主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深刻體會到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有助于提高職業技能。不過案例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堂,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取得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3.2.2 拓展就業渠道,積極就業信息

針對畢業年級的就業問題,學校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成立就業指導部門,與招聘單位積極聯系,搜集就業信息,促進供需雙方的交流與溝通。并且對畢業生進行相應的就業知識輔導,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就業心態。

現在國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也拓寬了就業渠道。2015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畢業年級就開設了創業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平時學校也應該多舉行創新創業的活動,給學生進行必要的創業指導,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3.2.3 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在剛進入大學時候,學校就應開設專業導論、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對本專業的學習課程,畢業后的工作去向都做詳盡的介紹。并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合理的奮斗目標,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并腳踏實地地做出相應的努力。

大學階段是學生構建專業知識體系,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在大學期間就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許蔚君.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

[2] 劉慧瑩.關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J].經營管理者,2012.

[3] 孫俊華.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

[4] 裴利華.論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現狀――基于中國知網(CNKI)2000-2010年的學術期刊文獻統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1(9).

[5] 楊峰.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2011(3).

[6] 喬志宏,王爽,謝冰清,王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及其對就業結果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3).

[7] 陳曉紅,李瑩.大學生就業現狀淺析及對策[J].江??v橫,2010(7).

[8] 劉乃寶,王程新,張永前.安徽省體育教育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因素與解決辦法[J].銅陵學院學報,2010(3).

[9] 謝仁桃.我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 [9]楊松花,朱家新,吳佳玲.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透析――以福建省地方性本科院校為例[J].龍巖學院學報,2009(6).

[10] 郭光杰.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對策研究[D].西北師 范大學,2013.

[11] 金晶.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2013.

[12] 張涼.山東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發展研究[D].山東體育學 院,2012.

篇(2)

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相關規劃綱要,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協會和部分企業,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旨在培養出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各類型卓越工程技術人才。雖然會計人才的培養沒有被納入“卓越計劃”的范疇,但結合其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主動服務社會的指導思想,我們可將“卓越計劃”的理念應用到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中。本文認為,卓越會計人才是指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有良好會計職業素養和能較快進入中高管理層潛質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開放型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并擬從確立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合理定位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構建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會計本科人才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一、確立服務區域經濟與行業企業的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理念。秉承 “卓越計劃”中“形式多樣,追求卓越”的理念,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理念對傳統教育理念進行改革創新,強調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綜合考慮市場、企業、地方特色以及人才發展趨勢等因素,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的原則,做到四個樹立。

(一)樹立會計本科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的理念。才人的培養就是為科學研究、社會發展服務的。高校在進行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時,應主動結合地方經濟的特殊性,培養出適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會計人才,主動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此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應主動運用市場經濟的杠杠作用,以服務求發展,通過主動融入、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來不斷完善、壯大自身實力。

(二)樹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服務于行業企業人才需要的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人才培養理念下培養出的會計人才難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企業的需求。因此,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需要根據行業企業發展對會計人才能力提出的要求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企業人才需要。

(三)樹立培養優勢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的理念。高校在對會計本科人才進行培養時,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在具有優勢特色的領域,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開放型的,具有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素養、較強的會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能較快地進入中高層管理者潛質的卓越會計人才。

(四)樹立產學研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理念。高校與行業企業的聯合培養機,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由高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這類人才培養方案是滲透“企業思想”的學校教育方案,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有利于確定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校應樹立產學研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理念,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互補、互惠、互利”。

二、定位專業知識廣、實踐能力強、優勢特色突出的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既要符合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也要體現人才培養中各自的特點和側重,為此,將其目標定位為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服務行業和地區、滿足行業和地區的需要為理念,結合會計學科的發展方向,著力培養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開放型的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卓越會計人才。

也就是說,卓越會計本科人才通過校內外的學習與實踐,應具有高尚的職業操守;系統的會計學科的專業知識和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等相關知識,專業理念先進,實踐能力突出,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國際交流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

三、建立“三位一體”的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機制

傳統產學研聯合育人模式中,信息交流渠道不暢等可能導致二者發生分歧,使校方成果價值與企業方的市場機會流失,而以中介機構為紐帶的學校、企業、中介機構“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的構建有效解決了此困境。

“三位一體”的創新型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通過中介機構廣泛收集產學研合作的供需信息,多形式傳播信息,建立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信息對稱、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協調各方分歧,可潛意識地降低供需多方的風險程度,從而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合作成功?!叭灰惑w”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應以企業對會計本科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積極性為突破口,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第三方中介為保障。

四、構建以人為本,著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對人才培養提出的系統完整的具體要求和實施措施,根據“卓越計劃”的精神,結合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理念,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遵循“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找準適合各高校人才培養定位, 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 注重人才培養的行業企業背景,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

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方案還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力。此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培養方案中也要注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推進師生海外培訓計劃,提升會計人才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積極推進會計本科人才國際化能力的培養。

五、構建兩體系、三模塊、四平臺的課程體系

高??赏ㄟ^構建“兩體系、三模塊、四平臺”的優化課程體系來培養卓越會計本科人才,以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創新實踐的能力突出,同時又盡可能滿足其個人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兩體系”指的是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這是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結構模式。它以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為支撐。大一、大二時期側重基礎訓練,以形成專業的基本技能和對實踐的感性認識,大三、大四階段注重企業實習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叭K”是指理論課程體系中的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

在“兩體系”、“三模塊”的基礎上,通過“四平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校內與校外平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對課程選擇的要求,滿足學生的智力結構對知識結構的要求,從而更好地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六、靈活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應在不斷優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大力創新教學方式。

(一)實施“示范課堂”。課堂采用注重知識的傳遞與融通應用,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方式,力爭做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四個有利于”。

(二)應用案例式、互動式、網上互助式等現代教學方法?,F代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素質教育等現代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激發學生思考、探索和發現。

(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將網絡建設成為課程教學的第二課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便于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接受教師的指導。這將加大教學信息量,增強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有效和有趣的途徑以及環境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實行雙導師負責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則通過參與實踐課程、項目研究、論文寫作等環節進行指導工作。此外,還可聘請各學科領域的具有豐富學識與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邀請他們共同指導論文、開展短期學習培訓班、舉辦講座等形式共同參與到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

七、建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教學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校能否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會計本科人才,教師是其關鍵之一。卓越會計本科人才的培養需要具有深厚理論知識與豐富實踐水平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

高校應加強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倡教學實踐能力,為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創造條件,使教師獲得實際工作能力和經驗,更好的引導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素質提升之路,使學生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形成創新的教育,培養創新的人才。

此外,高校還可通過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以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實踐能力的創新,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水平。

八、構建“三三四”質量管理模式

要保障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具有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開放型的特點,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必須構建起與其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模式。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模式由三大理念、三大體系和四大環節構成,以實現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而顯示出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在社會市場競爭中的不可取代的優勢。

(一)“學生中心、全員參與、系統運作”三大理念

三大理念是構成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規范化管理模式的指導思想。

“學生中心”理念,要求高校要重視學生的需求,將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求結合起來,真正體現人才培養的科學發展觀。“全員參與”理念借鑒了現代企業經營思想的先進因素,充分體現了教育教學的最終質量決定于過程質量的思想?!跋到y運作”在卓越會計人才培養中體現為將教學質量視為涉及多個方面和環節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將與教學有關的各工作部門和各運行層面按照職能類別形成運作系統,進而通過系統結構功能的強化提升質量管理體系的整體效能。

(二)“目標結構、內容考核、保障運行”三大體系

三大體系是以三大理念為指導構建形成的,這是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規范化管理模式的主體運行結構。

以學生為中心的質量目標結構體系,由適應社會需求與學生自身發展的人才結構、培養模式和質量標準幾方面組成。以全員為對象的質量過程考核體系,包含了高校教學工作中與教學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所有崗位職責人員。按職責范圍對不同模塊的人員及崗位按其崗位職責和質量標準進行考核,是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礎。以系統為載體的質量運行保障體系由兩個回路。

(三)“會計專業生源輸入、輸出、會計畢業生就業社會反饋、改進提高”四大環節

重視這些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是被忽略的環節,有利于消除傳統教學中人才培養脫離社會需求、教學質量脫離社會市場的弊端。重視會計專業生源輸入,可為高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提供現實依據。隨著學校與社會供求雙方的自由市場關系真正建立,要求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強有關教育資源的開發建設和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高校通過人才培養的社會信息反饋機制,將社會評價標準、學校自身標準與學生個性相結合,促進人才培養管理系統優化。高等教育質量的影響效應和動態性要求高校致力于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高校隨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其質量目標結構,實現自我完善。

綜上所述,卓越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如下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陳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新思路[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篇(3)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12-0227-03

引言

應用型本科院與學術型本科院校在教學方法上有本質的差異,學術型高校往往以講授為主,輔之以實驗,而應用型高校強調的是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涉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要求培養具有較強的國際商務溝通、外貿實務操作等專業能力,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迫切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一、安徽科技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為了適應社會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創新創業型專門人才的需求,安徽科技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借鑒國內外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正在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形式、內容等都有了更新和發展。

根據《安徽科技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2年),目前安徽科技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入學教育及專業導論、軍訓(含軍事理論教育)、社會實踐、認知實習、外貿基本技能實訓、公關與禮儀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以及一些理論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等。在實踐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獨立設置的專業實踐課程,如外貿基本技能實訓、公關與禮儀實訓;二是依托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課內實踐教學環節,此類實踐教學既包含課內實驗課時、也包含課內案例教學、實地考察等教學形式;三是主要依托于本專業知識的公共實踐環節,包含軍訓與軍事理論教育、社會調查及報告、學年論文、就業指導與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雖然安徽科技學院國貿專業實驗教學在不斷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距離培養應用型的創新創業人才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二、安徽科技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目標定位

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由所有實踐教學環節組成的一個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系的教學體系。我們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定位為:

1.總體目標。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商務溝通、外貿實務操作等專業能力,能在國際貿易部門、涉外企業等從事報關、報檢,國際結算,國際商務談判等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2.基本素質目標。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經濟現象的認知與分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會計核算技能等。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至少達到“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四級水平。

3.職業能力目標。掌握國際結算、報關、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其貿易政策和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方法,具有熟練操作相關國際貿易應用軟件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團結協作等社會適應和發展能力。

三、安徽科技學院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筆者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優勢和特色,在基本技能、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三個層次上,構建“平臺+模塊”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見下圖)。

根據學生實踐技能循序漸進的培養規律,我們構建了三個彼此聯系、相互促進和提高的實踐教學平臺:國貿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國貿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每個平臺對學生外貿專業能力培養的側重點不同,并逐步擴大學生知識領域、知識層次,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社會競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 國貿基礎實驗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經濟學科基礎演示驗證實驗、國貿專業性綜合設計實驗,以及科研創新實驗,以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根據國貿專業實驗教學特點和內在聯系,我們把國貿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劃分為經濟學科基礎教學實驗模塊、國貿專業綜合實驗模塊、科研創新實驗模塊,逐步增強學生國貿專業基本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1)經濟學科基礎教學實驗模塊包括經濟學科基礎課程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如在《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等課程中增加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內容,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經濟科學的基本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思想;(2)國貿專業綜合實驗模塊包括《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英語》等專業基礎課程、《國際結算》、《報關實務》、《外貿函電與談判》等核心課程、以及《農產品儲運與加工》、《商務禮儀》、《公共關系》等專業方向課程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內容,主要培養學生對國貿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以及實驗項目設計和操作能力;(3)科研創新實驗模塊包括大學生科研創新課題研究,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 國貿綜合實踐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各種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采用校企、校地等合作形式,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由于實踐能力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把國貿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劃分為認知性實踐訓練模塊、國貿專業技能實踐訓練模塊、綜合性實踐訓練模塊,從模擬到真實、逐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1)認知性實踐訓練模塊包括認知實習、課程設計、課程綜合實習、課程實習等模擬實踐環節,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2)國貿專業技能實踐訓練模塊包括外貿基本技能實訓、公關與禮儀實訓、國際貿易實務模擬等各種仿真實訓環節,通過模擬外貿實踐活動,縮短學校與外貿企業之間的差距,培養學生外貿基本職業技能。其中,在校內實訓環節中,《國際貿易實務模擬》是本專業所開設的大型綜合型、設計性實訓課程,為學生提供模擬外貿進出口業務的演練機會。學生在模擬實訓課程中,通過進出口模擬軟件、外貿單證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仿真演練,內容包括交易前準備、交易磋商、合同的簽訂、信用證審核與修改、出口托運、租船定艙、投保、出口貨物報驗、報關、出口制單結匯等一系列外貿業務流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得以結合;(3)綜合性實踐訓練模塊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真實實踐環節,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學生自主能力和創造意識。

3 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該平臺包括校內創新創業模擬實踐、外貿行業競賽活動,科技創業實踐等活動,鼓勵大學生勇于創新、勤于實踐,全面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我們把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劃分為創新創業模擬實踐模塊、行業競賽活動模塊、創新創業實踐模塊,逐步強化并提升學生社會競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1)創新創業模擬實踐模塊包括校內創業模擬課堂、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之星實踐等活動,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動手能力。(2)外貿行業競賽活動包括參加各種校外比賽,像英語口語競賽、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創業設計大賽、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增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社會競爭能力。(3)創新創業實踐模塊包括學生論文、創新實踐、創業實踐、專利發明等,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四、實踐教學體系的保障措施

上一篇: 動畫電影創作論文 下一篇: 金融誠信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无敌色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欲求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