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護士銳器傷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9 09:15: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習護士銳器傷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實習護士銳器傷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067-01

1手術室護士銳器致傷情況

1.1 手術室護士銳器致傷主要種類 手術室中導致受傷的銳器主要有縫合針,手術刀片,剪,各種穿刺針,手術鉗,安剖玻璃片等受傷方式。手術室護士產銳器致傷的主要時間為手術中。產生主要原因為手術中要求護士必須節奏快,步調和主治醫生完全一致,不能有半秒差錯,而且手術中操作時間有時過于漫長,從而會導致手術室護理人員操作時因疲乏而分心,致使受傷的幾率加大。

2 銳器致傷產生的相關因素

2.1 工作環境及護理工作量 繁忙的工作環境及超強度的護理工作量極易導致銳器傷。手術室連臺大手術及復雜手術中、多個危重病人搶救護理等,心情急躁或緊張時、工作較忙及搶救病人較緊急時發生銳器傷的頻率較高,較大的手術,銳器損傷的發生率較高,這提示工作負荷過重及工作緊張可能也是導致銳器傷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1]。

2.2 護齡 工作1年或不到一年的發生銳器上述占總數的21.9%~35.0%,說明銳器傷與護齡有關。與年輕護士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不規范,防護意識不夠等有關。

2.3 與銳器相關的操作環節 護理工作繁忙而復雜,每次治療與護理操作環節較多,本次調查中不及時正確處理銳器,處置用后的銳器是造成手術室護士銳器致傷的一個中要環節,其次是傳遞銳器時,配合醫生操作時,接觸不適當放置的銳器物,靜脈加藥時等。手術室護士對銳器的準備,使用,傳遞,處理等各個環節操作不規范,防護措施不當,均有發生銳器致傷的可能,手術室護士在傳遞手術刀片,縫合針等銳器是操作不規范,術中和醫生配合不熟練,醫生將用后的刀片,縫合針的銳器隨意放置,用后的針頭隨意亂扔,無人管理,徒手折安掊,取刀片,徒手對各類穿刺針進行毀形,整理銳器時不注意防護,工作忙亂是倉促處理銳器,銳器的清洗及處理未分類進行等諸多環節,均可導致手術室護士的銳器傷。

2.4 缺乏標準預防知識 標準預防是由美國CDC頒布的一項預防血液性傳播疾病的指導,在這個概念下,病人的血液體液都被視為傳染源,護士對標準預防內容缺乏依從性事發生針刺傷的一個危險因素。有調查顯示[2] :39.7%的護士對標準防護不很熟悉,甚至從未聽過;高達69.9%的護士在注射.輸液操作時不戴手套[3] ,認為操作不便,沒有必要,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另外醫院沒有要求戴手套的占37.6%[2]。這一結果暴露了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強,造成針刺傷的發生率相對增加。

3自我防護情況

3.1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情況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區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達60%.有資料顯示被污染針頭刺傷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幾率為6%~3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幾率為1.8%,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幾率為0.3%,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幾率明顯高于其他病毒的感染幾率[4]。為未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的手術室護士面臨嚴峻的職業暴露的危險。

3.2 手的保護 調查中發現,手術室護士銳器致傷的主要部位是手。手術室護士用手接觸被血液污染的器械,針頭等銳器時,如靜脈穿刺抽血,輸液,處理針頭時均未戴手套,可見手術室護士的防護意識有待提高。

3.3 自我防護意識和知識缺乏 一部分醫務人員對銳器傷的防護知識知之其少,防護行為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手術室護士發生銳器上的原因很復雜,如手術過程中被手術刀,縫針,穿刺針刺傷皮膚,掰安掊時劃破手指,抽藥后刺傷手指等,且受心理壓力,職業緊張,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對危害因素的理解和防護問題只有50%的正確率,而防護知識的來源有58%來自書本,38%來自經驗,只有4%來自社會宣教[5] 。

4 應對措施

4.1 加強操作技能培訓 加強手術室護士特別是年輕護士的基本功訓練,使其熟練操作程序,規范操作行為。對手術室護士操作技能定期進行考核。使其做到術中配合熟練,用物八方合理,傳遞銳器操作規范,對各項銳器的使用做到熟練,安全。

4.2 掌握不同銳器的使用哪個方法 1)不用手將銳器傳來遞去,手術中傳遞手術刀,縫針等銳器可用合適的容器(如彎盤)盛裝傳遞;2)在給已確診或可以有血源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進行靜脈穿刺和注射時應戴手套;3)不能將用過的銳器隨意放置或無人管理;4)對用過的銳器應盡快處置;清洗銳器應分類進行;5)把注射器與針頭的處理作為一個單獨的處理步驟;6)應分類放置用后的銳器和其他垃圾,不能將使用過的銳器扔進醫療垃圾袋內;7)折安掊時,用紗布包裹后折斷或用折安掊起折斷,避免用手接觸;8)取刀片時不要用手,最好用設當的器械協助。

4.3 建立安全操作規章制度 使用安全醫療器具 如銳利器具的安全處理,所有污染器具的嚴格消毒,正確的洗手,口罩,乳膠手套,隔離衣等防護設施的使用,廢棄物的安全處理等。現在國際上提出使用安全醫療器具可以阻止銳器傷害的放生,被用來降低使用銳器時所造成針頭扎傷或其他銳器傷的危險[6]。

4.4 銳器致傷后的處理

4.4.1 發生銳器致傷后應按正確的方法處理[7]立即擠壓傷口,使傷口處血液流出,然后用流水清沖傷口,最后用碘酊消毒后密閉敷料包裹傷口。若有疑似感染病毒,則須處理傷口后報告相關部門責任人,填寫“銳器傷后登記表”,請部門負責人簽字后送感染科。

4.4.2 后期處理 ①誤傷者2d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②感染HBV的針刺傷者,應在24h內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療;③對于感染HCV的受傷者,目前尚無有效的補救預防措施,只能加強傷口的處理,定期隨訪;④確認感染HIV陽性,應及時向HIV職業暴露安全藥品儲備點報告,進行風險評估,在醫師指導下運用抗病毒制劑或三種藥物聯合治療,將感染率從0.30%降至0.06%,暴露后6w,12w,6個月,12個月定期檢定HIV抗體[8]。

4.4.3 銳器致傷預防性治療方案 1)對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指未接種過疫苗者,接種過疫苗但對疫苗無反應者或抗體效價已降至很低時)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銳器上后可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有效率可達75%[8];2)艾滋病暴露的預防心治療,對于受到艾滋病陽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銳器傷后,應在傷后幾小時內立即使用齊多夫定(疊氮胸苷),氮它并不能預防感染的發生;3)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預防性治療,目前無有效的事后預防措施,只能強調局部傷口的處理,定期隨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5 小結

針刺銳器傷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遇到的情況,也是護理人員最常見的職業損害。因此,在工作中無論面對的病人是否患有傳染性疾病,護士均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面臨潛在的危險,在護理操作中注意沒一個細節,加強防護,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有銳器損傷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把職業風險降到最低。提高防護意識,對減少杜絕針刺銳器傷,減少醫護人員的職業性感染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曉麗。手術室護士銳器傷現況調查與對策 [J] .護士進修雜志,2008,23(8):730―731.

[2] 毛秀英,吳欣娟,于麗梅,等。部分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422.

[3] 吳安華,任南,呂一欣,等.護士面臨針刺傷的危害及其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7):525-527.

[4] 陸連方,孫慧娟,楊過真。針刺傷所致醫務人員血源性傳播病的預防。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1):506.

[5] 李玉芝,手術室護士職業有害因素及防護,國外醫學護理學期,2005,5(24);237-238.

篇(2)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與更新,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1],護理人員僅憑原來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臨床上是遠遠不能滿足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需求[2],因此在職護理人員必須通過在職教育來提高整體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醫院分別從崗前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等不同層面,為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工作?,F就醫院對護理人員培訓課程設置的需求調查及成功經驗作綜述,以了解護理人員對在職教育課程的需求情況,也為護理管理者作好此項工作提供依據。

1 在職教育的概念

在職教育包括崗前培訓、護士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三個層面[3]。

1.1 崗前培訓概念

指為從醫學院校畢業后的護士分配到醫院,準備進入臨床第一線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訓活動[4]。

1.2 護士規范化培訓概念

指護理專業院校的畢業生繼崗前培訓后所接受的護理專業化培訓,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的護士是指護士、護師和主管護師中護士這一級的護理人員[3]。

1.3 繼續教育的概念

我國衛生部在"繼續護理學教育試行辦法"中指出:繼續護理學教育是繼畢業后規范化專業培訓之后,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主的一種終身性護理教育[5],培訓對象:畢業后通過規范化或非規范化的專業培訓,有護師或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正在從事護理專業技術工作的護理技術人員[6]。

2 護理人員培訓課程的設置

2.1 崗前培訓的課程設置

2.1.1 崗前培訓的目的及培訓對象的特點 崗前培訓目的是使新招聘錄用的護理人員能盡快適應醫院環境,縮短由護生到護士的距離。關小玲的調查顯示,所有的新護士都認為需要[4]。

新護士的特點是護理專業所需的態度、價值、信念還未完全形成;臨床基本技能有待進一步的學習、實踐、提高;溝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團隊協作精神、慎獨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還需要在臨床環境中不斷培養;不熟悉醫院的環境、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問題;臨床思維還未形成[7]。

2.1.2 崗前培訓時間設置

一周為宜。關小玲的調查顯示47.92%和39.58%的新護士認為培訓時間為5 天和7 天[4],褚曉靜調查[8]也同意這種觀點。但張巖平的研究顯示培訓需要3 周[9],他在培訓時把基礎操作示教后的分組訓練也納入崗前培訓范圍,認為這一內容放在進入臨床后的規范化培訓更合適。崗前培訓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過長易使新護士產生厭煩情緒[4]。

2.1.3 崗前培訓課程內容設置

為醫院簡介、醫院文化、護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醫德醫風、各項規章制度、醫療安全防范知識、職業防護知識、禮儀素質、獎罰制度、基礎操作示教等[10-11]。崗前培訓往往采取集體授課形式,培訓結束統一考試。

通過醫院簡介、醫院文化、護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醫德醫風、各項規章制度培訓,可使新護士有愛院如家、院榮我榮的思想,用醫院規章制度約束言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12],同時也有利于在較短時間內接收大量的信息。

醫療安全防范知識培訓,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醫院質量年活動的開展,護士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為服務對象提供安全、優質、高效護理,讓護士了解病人壓瘡、跌倒、墜床、管道脫落等的防范措施及處理程序,使新護士能自覺參與到護理安全的管理中來。

職業防護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新護士是缺乏的,因為護士學校或學院沒有專門開設職業防護知識教育課程,也沒有系統的教材[13] 。必須強化這方面的知識,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職業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銳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等。

基礎操作示教,可使新護士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化、標準化。因為新聘人員來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層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調研中發現新護士將基礎護理操作培訓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調研顯示操作示范訓練的需求,大專達74.53%、本科達82.14%。說明這樣的培訓是有效的[15]。

2.2 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

2.2.1 護士規范化培訓目的

使進入臨床的新護士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和護士素質,熟悉醫院護理工作制度,鞏固護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護理知識,熟練掌握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和??埔话阕o理技術,具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逐步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師任職基本條件[16]。

2.2.2 護士規范化培訓時間設置

關于護士規范化培訓時間設置,醫院按護士學歷分層次確定規范化培訓內容及時間。培訓的時間存在差異,有的是本科畢業生1 年、專科畢業生3 年、中專畢業生5 年[3][16],與我國護師職稱申報條件上的時間相一致;有的本科畢業生3 年、??飘厴I生3 年、中專畢業生6 年[17]。醫院在實踐中發現本科畢業生要在一年內完成基礎培訓階段、專業培訓階段有一定的難度。陳冰認為適當延長本科畢業生規范化培訓期更有利于其在業務上的進步[16]。由于護理人員的成長具有實踐性和晚熟性的特點[7],按照國家衛生部規定本科1 年后具備護師資格,故護理本科生的培訓周期有待進一步探討。

2.2.3 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設置

包括:職業素質、醫德醫風、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臨床綜合能力、外語水平培訓[18],著重加強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訓練,初步掌握各科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術操作、一般醫療知識及專科疾病的病情觀察要點和搶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種護理工作及各項規章制度[19]。培訓方式以臨床實踐為主,理論知識和外語以講座和自學為主[3][18],培訓分兩個階段:基礎階段、專科階段。夏玲的調研顯示:護士對規范化培訓內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為臨床監護技能、護理專業服務流程、護理操作規程、人際溝通技巧和職業防護知識[15]。

肖菊青的調研顯示:基礎階段培訓新護士和護士長均認為最需要的內容有護士的專業思想和素質教育、各項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醫院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醫療事故和糾紛的防范與應對、溝通技巧、護理心理學與臨床護理文件書寫和醫囑管理、護理專業基礎知識、身體評估方法及異常體征、標本采集及參考意義、臨床藥理與護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法、急救技術、??萍夹g操作[14]。以上的課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護士特點[7]。

??齐A段培訓:著重于專科護理常規、各項急救護理技術的培訓和掌握,重點培養觀察病情、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15]。關于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培訓,王燕的經驗是建立科室??萍膊尵阮A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作為新護士入科培訓的重點內容,培訓時結合科室模擬演練,從而強化應急意識,提高應急能力;有計劃地安排她們參與臨床疑難問題的解決和處理過程并及時給予指點與講解,提出最佳方案[12]。

護理技術培訓:由科室加大對護士??谱o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練程度的培訓力度,采取高年資護士與新護士“一對一”方式[12],并且考核與培訓相結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訓:組織以人際交往、護患溝通為主題的聊天活動;組織護理服務規范演示,提高護士的感性認識;為護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內容,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12]。

對培訓對象的專業思想、服務態度、愛傷觀念和職業責任心等進行言傳身教。發現科室往往較重視理論、技能的培訓,而容易忽略職業素質教育,但年輕護士的思想正處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這一階段的職業道德教育成功與否,關系到培訓對象今后的成長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規范化培訓的效果[16]。

隨著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醫護人員在合法權益受到保護的同時,又面臨著舉證責任倒置的挑戰,培養護士構建法制觀念,樹立法律意識。法律法規培訓內容:《醫院護理工作制度》《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護理安全教育讀本》《護理差錯判定標準及處理方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與醫療活動有關的案例[20] 學習、規范護理記錄書寫、明確護理實習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繼續教育培訓課程設置

2.3.1 繼續教育的目的

從繼續教育定義中已知,它的培訓是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主的一種教育。美國護士學會則將繼續護理教育定義為:“為了提高護理業務、教育、行政、科研而設計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以增進在職護士的知識、技能和素質,達到改進對公眾的健康護理的目的”[22],可見,繼續護理教育應該具有規范的組織體系,其內容應該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系統性的特點[23]。繼續護理教育內容應貼近國內外護理及醫學發展的動態,緊扣當前護理理論及臨床的熱點問題,注意適合不同專科的護理需要,教育內容應定位于高起點、深層次、新進展上[24]。

2.3.2 繼續教育培訓時間的設置

護師或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護理人員的一種終身教育。

2.3.3 繼續護理教育培訓內容設置

護理管理知識、護理新技術新理論、臨床教學管理、科研設計和論文撰寫、護理安全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護理健康教育和社區護理、院內感染控制等[25]。

護理管理知識培訓的需求,王愛平對我國7 個省、4 個直轄市、77家醫院862位護理管理人員的問卷中發現94.5%的被調查者認為護士長需要進行培訓[26]。鄒碧榮關于護士長培訓課程需求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是管理專家講授護士長管理、如何進行護理科研、溝通與協調技巧、如何提高服務意識、護士長素質培訓等,被調查者反映護理管理專家的授課有理論性、實踐性、系統性、先進性,因而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而本院護士長講授護士長管理需求最低[27]。這說明護理管理專家的授課已達到了繼續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進性的經驗之談不受歡迎。護理科研如此受歡迎是因為護士長們已意識到護理科研目前仍是護理人員缺乏的技能。護士長有提高溝通技巧與協調技巧的需求,發揮團隊精神有利于提高護理單元全體人員的素質與士氣,這樣培訓的課程具有實用性。

在新知識方面,應緊扣當前護理理論及臨床的熱點問題,如“循證護理研究”“護理科研論文的撰寫”“多媒體技術在護理領域的應用”在??谱o理方面,如“永久性腸造口的護理”“焦慮障礙病人的護理”[23]。

顏君等[28]通過354 名護師及以上護理人員調查繼續教育最需要的課程是“護理技術新進展”,說明護理人員中大多數人重視臨床新技術、新知識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近年來,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以及高精尖醫療設備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護理技術、理論不斷更新,臨床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學習新的護理技術、知識,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其次為“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搶救配合”危重癥監護近幾年來在國內外發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先進的危重護理知識及各種先進監護儀器的應用,使護理人員在校的知識顯得落后與匱乏。

同時“護理論文撰寫”“護理英語”“護患溝通技巧”和“護理論文選題”也受到歡迎,這與鄒碧榮的調查相一致,說明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已認識到護理學科的發展和護理質量的提高有賴于護理科研的發展。一個學科的發展要靠科學研究來導航,要靠科研論文在本領域內的傳播來推行,護理科研質量的高低和數量的多少能反映醫院的學術氛圍和護理人員的素質。從顏君調查中還發現超過50%護理人員選擇了“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學”,說明護理人員已意識到處于護理這門高風險的行業中,必須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維持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這種需求具有創新性。

白洪敏等[29]對19 所二級甲等及其以上醫院護理人員309人,關于繼續教育25項課程需求問卷調查,由于調查對象101人是護士,吳玉霞[30]對547名護理人員,(其中103人是護士)所以導致調查結果更適合護士規范化培訓的課程。這可能與調查研究人員對繼續教育培訓對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項目中,忽視了繼續教育的目標人群是護師以上專業人員,培訓內容停留在低層次、普及教育的水平,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項目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3]。

3 小結

在職培訓因培訓對象的層次不同,故培訓課程的設置也因有不同的側重點,崗前培訓重點讓新護士在短期內對醫院的概況、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從護生到見習護士的轉變;規范化培訓以臨床實踐為主,側重于“三基”培訓及“??啤迸嘤?;完成從見習護士向護士及護師的轉變;繼續教育側重于“四新”培訓,肩負著學科發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職人員培訓的效果一方面需經常調研培訓對象的需求,因為現代成人教育理論非常強調成人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價值,認為他們的需要、動機、目的、情感因素和價值觀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條件和決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訓應與相應的考評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寧寧,賴莉,陳海霞等."品質改善”管理活動對提高護理人員培訓質量的效果評價[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陳愛杰,魏霞.門診護理人員實施科內繼續教育的效果與評價[J].現代護理,2007,13(12):1129~1130.

[3] 顧建芳,黃治華,唐曉娣.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現狀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6,6(6):47~49.

[4] 關小玲.護士對崗前培訓知識需求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5,5(4):918~921.

[5] 沈寧.澄清基本概念 規范繼續護理學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鳴.淺談護理人員繼續教育與職業發展[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孫紅等.新畢業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法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90~292.

[8] 褚曉靜,黃立琴.強化新護士崗前培訓促進角色轉變[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6):646~647.

[9] 張巖平,戴玲.崗前培訓有助于新護士角色轉換[J].臨床護理雜志,2004,3(1):43~44.

[10]鄭玲,胥愛群.愛聘護士的培訓與管理.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05,18(3):186~187.

[11]劉立捷,李亞潔,汪道萱.聘用護理人員的管理與培訓[J].中華護理雜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麗軍,雷蕾等.對新護士實施規范化培訓的管理對策[J].華北國防醫藥,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實習護士發生醫療銳器傷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艷,張慰倫.新畢業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7):10~15.

[15]夏玲,陳家琴.臨床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7,22(2):25~26.

[16]陳冰.畢業后護士分層次規范化培訓方法探討[J].現代護理,2005,11(1):61~62.

[17]張萍萍,郭瑛,趙立民等.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管理體會[J].華夏醫學,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做法與休會[J].當代護士,2007,學術版(2):83~84.

[19]范敏娟.我國護理人員在職教育現狀[J].家庭護士,2006,4(10):52~53.

[20]唐勇,鐘小勤,張專賢.護士長在培養護理人員法律意識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05,26(3):247~248.

[21]劉義蘭,王桂蘭.加強護理人員培訓防范護患糾紛[J].現代護理,005.11(1):57~58.

[22]陳淑琴,刁惠民.新加坡護理學繼續教育的改革與啟迪[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靜,王玉瓊.醫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分析和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陸愛平,方玉桂,楊茜.對繼續護理學教育運作中存在問題的發析.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國護理人員在職培訓方法及效果評價.現代醫院,2006,6(11):148~149.

[26]王愛平,李曉波,蘇蘭若等.2005~2010 年護理管理者培訓必要性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564~566.

[27]鄒碧榮,王練,孫靜.護士長培訓課程需求調查.護理學雜志,2004,19(5):52~53.

[28]顏君,陳志群.綜合醫院繼續護理教育現狀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5,20(2):57~59.

上一篇: 藝術生活論文 下一篇: 漢語畢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久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 欧美专区在线中文网 | 中文字幕第5页 |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