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1 09:52: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閱讀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閱讀教學論文

篇(1)

二、引導學生閱讀,感受文字之美

篇(2)

      文獻參考:

[1]桂謙.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9.

[2]王啟航.批注式閱讀實用功能淺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6.

[3]丁麗娟.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批注式閱讀教學探微[J].教學月刊(中學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線教師,2010(2):4-8.

[5]張淳.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2):66-69.

[6]張冠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評判性閱讀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2):20-24.

[7]貴麗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9.

[8]林玉巖.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18).

[9]王曉青.培養文體意識體會語言內涵[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95-98.

[10]龔朝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11]敖惠敏.通過預制語塊模式教學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技能的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13]王喜娟.試分析文化背景知識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下),2015,(02).

[14]楊亞軍,戴立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陳靜波.江蘇省2006年高考英語試卷分析及高三復習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07,(08).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劉守蘭,1999,《中學英語教學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湖南大學出版社.

[19]程曉堂,鄭敏,2002,《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吳松江,2000,《英語閱讀理解方法與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淺談品評式閱讀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韞軼.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2(2).

[23]許玉梅.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探索[J].課外語文,2013(22).

[24][2]翁琿琿.高職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教學載體實踐研究.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6

[25]鐘家寶.英語閱讀教學改革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26]趙云麗.近十年國內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綜述.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讀與寫雜志,2012,36(15):41-42

[28]徐蘇萍.試論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05):35-38

[29]劉洪權.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五大關鍵.中國教育報,2001-8-2.

[30]王意如.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曉秋.談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學知報,2010.

[32]王小玲.中學生課外閱讀淺析.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10).

[33]陳建聯.關于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8).

[34]關國山.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研究與探索[J].青年文學家,2009(23).

[35]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論著百篇[C].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試論中國古代閱讀教學思想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8]盧素俠.古代閱讀教學方法的傳承與創新[J].時代文學,2008,(15).

[39]施茂枝.閱讀教學新思維[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聲.談“以讀為本”的古代閱讀教學經驗對我們的借鑒意義[J].綏化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3).

[41]李瑞芬.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42]陳曉雪.比較閱讀法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43]辛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校園英語(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語閱讀訓練及技巧點撥.考試周刊,2015(75)

[46]劉偉芳.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策略.未來英才,2016(19)

[47]陳萍.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缺失及培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4)

[48]張雪輝.論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建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08)

[49]張曉斌,閆永兵.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3(05)

[50]楊洪波,周漢添.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環境的建構[J].新課程學習(上),2013(02)

[51]徐文凱,盧娟.對名著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26)

[52]羅清旭.“批判性思維的結構、培養模式及其存在問題”,江蘇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錦霞.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模式探究.考試周刊,2016(67)

[55]龐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齊雅萍,鄧鑫.大連市初中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調研報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2).

[57]嚴奇景.字詞雖小,文章卻大——也談初中語文字詞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6(6).

[58]林奕峰.書聲瑯瑯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閱讀的異化及其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運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實施:理念與策略[J].網絡科技時代,2007(13).

[62]徐學福,宋乃慶.新課程教學案例引發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6).

[63]錢靜.宏觀解讀和微觀解析相結合創設高效課堂—關于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的探究[J].英語教師,2015,(09):89-94.

篇(3)

在語文教育開展的道路上,一直伴隨著兒童文學的發展.從兒童文學的崛起到深入探討研究,一直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近些年來,我們已經見到了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研究成果.朱自強教授是研究我國兒童文學著名的學者,他在《小學語文文學教育》一書中倡導將語文課本中的兒童作品文學化,并深入、系統地闡述了近代兒童文學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這為兒童文學教學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兒童文學在小學閱讀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挖掘兒童文學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兒童文學界和語文教學,并非始終聯系緊密.由于特殊的教育形式,兒童文學曾一度脫離語文教學,這對于兒童文學界和語文教學界來說,都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兒童文學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1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

小學語文教材是培養少年兒童語文能力和愛國情感的重要資料,它是按照一定的組織結構把各種語文知識結合起來的科學體系.而作家在創作兒童文學作品時,他們會重點考慮兒童自身心理特征和兒童教育的需要,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兒童文學最適合兒童閱讀.它是開展兒童素質教育最得力的助手,當然也是小學語文課本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內容是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它是對少年兒童課內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少年兒童僅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是達不到素質教學要求的,還要依托課外閱讀來輔助共同完成,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小學生的課外讀物中,兒童文學作品占了一半以上,這是因為非文學讀物通俗易通,兒童容易理解,而作品的內容無論在思想、情感、還是在語言表達等方面都不是兒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兒童文學是最適合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內容.

2兒童文學是教師了解學生的窗口,有助于幫助教師永葆童心

教師通過講解兒童文學作品可以了解兒童,與兒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為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主要是為兒童學習服務,正是它的特殊服務對象決定了其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特點,充分反映兒童的思維特點和行為方式等.因此,教師在講解兒童文學作品時,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兒童的心理、興趣和性格等.所以,兒童文學是教師推開學生心靈大門的一把鑰匙.教師通過講解兒童文學作品可以喚回美好的回憶,永葆童心,童心是教師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心理素質,要想真正走進兒童世界,具有童心素質是不可或缺的,魯迅曾說過:每個人都是從兒童時代成長起來的,但赤子之心卻早早消失了,就像毛毛蟲一樣,變成美麗的蝴蝶后,前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狀:這是相當不幸的.要想真正了解兒童,走進他們心靈的世界,教師必須永葆童心,而童心恰恰可以通過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塑造與展示,其很多內容都是在描寫與頌揚童真童趣的,所以教師閱讀兒童文學,不僅可以走進兒童美好純潔的心靈世界,還可以使自己更加熱愛兒童和教育事業.

3兒童文學有助于小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使學習者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通過兒童文學可以促進自身形成健全的人格,培根曾經說過:讀書可以朔造完美的人格,由此可見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說這就是兒童文學存在的真正意義,小學生在學習和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情感內容所吸引打動,這樣他們慢慢地就會領悟到文學作品的內涵,領悟到人生的意義,這將對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兒童文學的主要特點是想象力豐富,在兒童文學的素材中,大部分都是以幻想為主要表現手法的,如科幻小說、童話等等,有些素材更富于幻想,如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等,猶如金近曾說過:孩子們思想情感最主要的特點是富有幻想,幻想一直伴隨著人們的整個童年時代,托爾斯泰也曾說過:兒童適合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呢?應該給他們看一些能夠啟發幻想的書籍,引導兒童培養健全人格和心理特征,富于創造思維能力的書籍,由此可見,在培養兒童人格、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兒童文學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4兒童文學契合兒童學習的內在節奏,有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

使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從我們人類的心理特點來說,人的思維能力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兒童恰恰是這個發展的起點,即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形成,然后逐步發展到成人所具備的抽象邏輯思維.只要兒童感興趣閱讀,有激情去閱讀,那么語文閱讀目的就會很容易實現,進而兒童就會獲得理解語言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把握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語文閱讀的作用.

5兒童文學有助于實現有效性閱讀教學課堂

兒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構建精神家園,而課堂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師生之間必須認真溝通交流,才能建立起和諧的、活躍的課堂關系與氣氛,才能真正創建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當前的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既有既有兒童詩,也有童話故事.這些選文的主要特點是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人文精神豐富,時代氣息濃厚,與兒童的想象世界聯系密切,因此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可以在情感上熏陶和感染他們.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正中的精髓,積極引導兒童閱讀.

兒童文學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加強兒童文學的誦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通過學生“讀”來學習的.兒童必須通過誦讀才能體驗和感悟文本內涵.教師應積極鼓勵兒童大聲朗讀,讓他們在讀書中不斷積累、體驗語文知識.特別是那些富有童趣和能夠激起想象的素材.當然除了那些語言典范、構思巧妙的教材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兒童誦讀一些語言優美生動的經典名篇,這樣有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和智力.

2創設閱讀兒童文學的情境

篇(4)

二、文本誦讀穿線法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詠文言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文語感,通曉文言文文本大意,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政治主張、學術觀點或者情感傾向等,還可以引導學生逐步透過文本的表層意思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意蘊,達到透析深品文言文文本之目的。誦讀穿線法一般分為“四讀”,即一讀求通順,二讀曉文意,三讀析結構,四讀品手法。以教學《勸學》為例,引導學生初次誦讀文本時,要求學生將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儲備與文末的生字注音、釋義等結合起來,不僅要無障礙地通讀課文,還要正確把握誦讀的語速、節奏和停頓等。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時,則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文末的注釋及自備的文言文學習輔導資料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漢語。不僅如此,翻譯時還應該遵循“信達雅”的原則,既忠實于原文的本意,又盡量使譯文語句通順,意思明了,富有文采。對于文中點明中心論點的句子“學不可以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樣點明學習的重要性的語句等,不僅要流暢地誦讀,一字不落地背誦默寫,還要牢牢地記住其現代漢語之意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引導學生三讀《勸學》時,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思路進行梳理,列出文章的文脈結構圖并簡要概括中心論點及各層的層義。引導學生四讀《勸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品析課文采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反復論證中心論點的寫作手法。

篇(5)

①閱讀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可是隨著中高考形勢的不斷變化,學生課外知識面顯得極其重要。中考閱讀理解考試的文章均來自課外,可以說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初中語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忽略了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課形同虛設,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質與量也缺乏嚴格要求;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往往也是點到為止,語文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有條理、有步驟、有選擇的進行課外閱讀,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外知識面十分的狹窄,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受到了極大的遏制。

②閱讀教學方式的呆板性,即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問題的設定來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一問學生一答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這種一問一答呆板的“牽牛式”的閱讀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局限了學生的思維。

2現代教學技藝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2.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明晰化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為教師授課,學生聽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也預設了教學效果的生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初中學段(7-9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提出了12項具體的閱讀目標要求,其中第四條提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第七條提出“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火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由此可以看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越來越明晰化、具體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明晰化、具體化的今天,現代教學技藝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現代教學技藝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實現新課標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要求;更加有利于初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更能幫助教師加強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

2.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人性化

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有效性、人文性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成果。近20年來的閱讀模式總體上發生了三次大的發展變化:“以知識為中心的講授—訓練模式”“以技能為中心的示范—訓練模式”“以語感為中心的感悟—積累模式”這些語文閱讀方式的變化逐步的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出現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逐步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我學習的方式。這些教學方式的演變越來越體現人性化。尤其是在當今現代科技急速發展的社會,社會對于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文新課標》也強調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學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現代教學技藝給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帶來了新氣象、新理念。在現代教學技藝的運用下,學生可以充分的調動自我的各種感官,主動積極的加入閱讀學習過程。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初中語文教師閱讀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篇(6)

二、啟迪學生的情感,架起通往文章的橋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能夠將讀者和作者的心聯系在一起。并且二者能夠通過這座橋會面,彼此敞開心扉關于文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語言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良好的語言能夠激勵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來,從而一點點地挖掘出文章中深入的情感和內涵。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學會運用語言來啟迪學生的情感。讓教師的語言成為“點水的蜻蜓”,能夠使學生的心靈蕩起漣漪,泛起微波。教師要充分運用文章中的情景,選取有趣生動的場景來引人入勝,讓小學生在內心深處漾起閱讀的情感,對新的文章產生期盼和關注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文章《金色的草地》時,我首先運用語言為學生描述草地的迷人之處,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漂亮、誘人的草地畫面,會啟迪學生內心對草地的熱愛之情,從而急切地想要了解文章中作者描述的草地又是怎么樣的情景,產生強大的閱讀期待和愿望。然后,教師便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情感脈搏和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文章中的情感和思緒,撥動學生的心弦,推動學生的情感達到沸騰的境地,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表達出來,痛快地抒發自己閱讀的感受和情緒,讓學生之間通過交流的方式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得到豐富、明確的情感。

篇(7)

2.訓練學生們的聽說能力

授課期間,教師應不斷創新,改變以往“你講大家聽”的教學模式,應帶動學生自己來讀和聽。如教師在上到《的少年時代》這一課時,應該廣泛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輪流朗誦各段給大家聽,并讓他們互相提問每段所講述的內容和情感。這樣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還會使學生融入到這篇文章中來領略偉人的偉大。

3.提升教師自身水平

雖然現在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和提升,但是還是有很多老師只是渾水摸魚,把提高學生的筆試成績作為畢生目標。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改變教師以前的工作方式和聽說能力。主要從訓練教師的普通話、言語表達能力和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著手。使老師們在對學生授課時表達清晰,風趣幽默,從而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們應訓練自己養成良好的教學風格,如在講每一節課時應先給學生們留出一些時間閱讀,使他們對文章有個大致了解,再讓他們各抒己見,談談對文章的看法和態度。這樣既會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會使學生們能主動閱讀和思考。

4.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篇(8)

二、朗讀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重要影響

朗讀式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身心結合的鍛煉方式,而且朗讀方法多樣,技巧頗多,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學習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朗讀教學中,不是盲目乏味地讓學生“死讀”,而是由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在不同程度地參加著活動。例如眼睛在看,耳朵在聽,嘴巴在讀,腦中在思考,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注意力被高度地集中著,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課文,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朗讀同時也是學生感性認識的初級階段,只有多讀,才能加深自己的感性認識最終發展到理性認識。因此說朗讀式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初中學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具有莫大的幫助。

三、朗讀式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學習興趣

語感,就是指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感受,理解和表達能力。它只有通過長期的艱苦訓練才能獲得,如何訓練?那就是朗讀。朗讀是培養語感的首要方法,是把握文章感情的基礎。語感便是在學生堅持不懈的朗讀下形成的,語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對我國古老的詩歌認識上,朗讀和語感便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詩經》中的美麗詩詞,也正是通過朗讀的方式才將那溫婉或者是凄涼的所感之情完整地體現出來。無論是“蒹葭蒼蒼,在水一方”的美好描寫,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低低,通過朗讀,總能品出別的一番滋味。抑揚頓挫的語調,鏗鏘有力的節奏逐漸生成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快樂自由地學習,無意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向健康的心態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篇(9)

閱讀理解作為四級考試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分值(40分)是最高的。因此有人說閱讀成績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四級考試的總成績。確實有一定道理。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少。語法基礎也較薄弱,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然而無論是詞匯的積累還是語法的加強都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尤為重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入一些語篇知識,如句與句之間或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語境、語體風格、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等,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一定大有裨益。本人通過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經驗。認為邏輯連接和語境這兩個因素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將主要從這兩個方面來說明語篇在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一、邏輯連接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語篇中的連接概念專指相鄰句子(群)之間的連接關系。通過連接性詞語的運用,人們可以了解句子之間的語義聯系,甚至可以經前句從邏輯上預測后續句的語義。連接關系是通過連接詞、一些具有連接意義的副詞或詞組實現的。Halliday和Hasan把連接分為四種類型:增補型(additive)、轉折型(ad-versative)、原因型(causal)和時間型(temporal)。增補連接指語言使用者在說完第一句話后,意猶未盡,又補充了一些新的情況。這類詞項包括and、further-more、inaddition、plus等。表示轉折連接關系的詞項有but、yet、ontheotherhand、however等。表示因果關系的詞項包括because、so、forthisreason、con-sequently等。時間型連接表示篇章事件發生的時間關系,這類詞項有formerly、first、second、then、next、intheend等。

連接手段本身并不創造篇章的句子或命題關系,但它能使這些關系顯性化。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這些連接詞的敏銳度。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先找到這些連接詞。然后根據其語義范疇確定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從而迅速的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IronandtheEffectsofExercise的第四段:

Irondeficiencyisverycommonamongwomeningeneral,affectingoneinfourfemaleteenagersandoneinfivewomenaged18to45,respectively.Buttheratioisevengreateramongactivewomen,affect-ingupto80percentoffemaleenduranceathletes.Thismeans,Lylesays,that"toomanywomenignoretheamountofirontheytakein".Womenofchild-bearingageareatgreatestrisk,sincetheirmonthlybleedingisamajorsourceofironloss.Plus,manyheath-consciouswomenincreasetheirriskbyreject-ingredmeat,whichcontainsthemosteasilyabsorbedformofiron.Andbecausewomenoftenrestricttheirdietinanefforttocontrolweight,theymaynotcon-sumeenoughiron-richfood,andareliabletoexperi-enceadeficiency.

這一段要說明的是女性缺鐵的原因。學生通過發現plus和and這兩個增補型連接詞,就不難找出導致女性缺鐵的幾個原因。

同一冊書的第六單元課文HowtoPrepareforEarthquakes也有這樣一段:

Peoplewouldalsoliketobeabletopreventthegreatdestructionofpropertycausedbyearthquakes.Afterall,mostofthepeoplewhodieinearthquakesarekilledbyfallingbuildings.Therefore,buildingstructuresthatcanwithstandthepowerofearthquakesisamajorconcern.Steelseemstobethebestmateri-al,butnotifitisweldedtoformarigidstructure.Manynewstructuresarebuiltwithanewtypeofsteeljoint,anI-joint,whichappearstobethemostdurabletypeofjoint.Thesejointsofsteelcanmovewithoutbreaking.Also,topreventpropertydamage,architectsnowdesignbuildingssothatthebuilding''''ssothatthebuilding''''scolumnsandhorizontalbeamsareofequalstrength,andverticalsupportcolumnsareinserteddeepintosolidsoil.Inaddition,manynewhouseshaverelativelylightroofsandstrongwalls.

Concretepillarsforhighwaybridgesthatpreviouslyonlyhadsteelrodsinsidearenowenclosedinsteel.

此段的第一句話是全段的主題句。其后的部分為圍繞這一主題句展開的三個細節。這三個細節正是由also和inaddition這兩個連接詞銜接起來的。因而看到這兩個連接詞,整個段落的結構便已十分清晰。

在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題中,更是不乏這樣的例子:

2000年6月第4篇

Socialsupportcushionsstressinanumberofways.First,…Second,…Third,wetypicallyfindso-cialcompanionshipsupportive.Engaginginleisure-timeactivitieswithothershelpsustomeetoursocialneedswhileatthesametimedistractingusfromourworriesandtroubles.

Q:secialcompanionshipisbeneficialinthat

[A]ithelpsstrengthenourtieswithrelatives

[B]itenablesustoeliminateourfaultsandmis-takes

[C]itmakesourleisure-timeactivitiesmoreen-joyable

[D]itdrawsourattentionawayfromourworriesandtroubles

此題的題于“Socialcompanionshipisbeneficial”與這一段的第一句話同時也是這段的主題句“Socialsupportcushionsstressinanumberofways”相對應。題目問的是能體現主題句的細節,因此很明顯。答案應在First,Second,Third之后的內容中去找。不難看出,文中“distractingusfromourworriesandtroubles”與選項[D]中的“drawsourattentionawayfromourworriesandtroubles”直接對應,因此正確答案是[D]。

二、語境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語境的產物。閱讀是對篇章的解讀過程,沒有對篇章生產者賴以生產篇章的語境的正確理解。就不可能對篇章做出符合作者意圖的解讀。語境實際上就是指對篇章生成和理解產生直接影響的那些要素。廣義的語境觀所理解的語境包括:語言語境,即上下文:發生言語行為時的實際情況,其中包括參與者的性別、年齡、職業、興趣等主觀因素;文化、社會、政治因素。狹義的語境觀認為,語境包括三個要素:上下文;感知情景;交際雙方的共有知識和經驗。

言語交際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作者能夠有意識的操縱共有知識來構造有利于實現交際目的的語境統一體,讀者能夠激活頭腦中存儲的共有知識,并不斷加入交際過程中隨時出現的信息。積極構造能有效的理解篇章的語境統一體。可見在閱讀過程中,作者設置的語境是重要的,讀者積極創造的有利與理解的語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閱讀教學中,只注意語言本身而忽視語境的組織和再組織,是很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在閱讀理解考試當中,學生對作者構造的語境的認識、與作者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構造語境的能力,對學生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有著很大的影響。許多學生只注意詞句的表面意義,而不積極的進人語境,激活與作者的共有知識,往往遇上幾個生詞便如墜云霧之中,感到束手無策,造成步步查字典、句句摳語法,理解過程艱難而緩慢。例如下面這段文章:

Ateamofresearchershasfoundthatimmunizingpatientswithbeevenominsteadofwiththebees''''crushedbodiescanbetterpreventseriousandsome-timesfatalstingreactionsinthemorethanonemil-lionAmericanswhoarehypersensitivetothestings.Thecrushed-bodytreatmenthadbeenstandardforfiftyyears,butareportreleasedrecentlysaidthatitwasineffective.Theserummadefromthecrushedbodiesofbeesproducedmoreadversereactionsthantheinjectionsofthevenomdid.

Theresearchcomparedresultsofthecrushed-bodytreatmentwithresultsofimmunotherapythatusedinsects''''venomandalsowithresultsofaplace-bo.Aftersixtotenweeksofimmunization,allergicre-actionstostingsoccurredinsevenoftwelvepatientstreatedwiththeplacebo,sevenoftwelvetreatedwithcrushed-bodyextract,andoneoftheeighteentreatedwiththevenom.

這個篇章中出現了venom、serum、imnlunothera-py、adversereaction、placebe、allergicreaction等較為生僻的詞語。如果教師平時教學不注意語境的作用,學生可能會因滯留于字面意義而為這幾個詞所困擾,結果要花費很多時間揣摩詞義,影響理解速度,在限定時間內答不出題目。反之如果學生平時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習慣于在閱讀時利用共有知識積極構造語境統一體。理解就不會被這幾個生詞阻滯。盡管這篇文章中有一些生詞,在讀過一遍以后,還是能作出這樣的定位:

語篇場:談論蜂蟄反應的預防

語篇基調:醫生或科學家與讀者交流

語篇方式:說明性書面報告

通過這個定位,我們對文章進行整體預測(globalprediction):該篇章是醫生或科學家向我們書面報告蜂蟄反應的預防。其中的生詞一定是醫學術語。然后進行局部預測(localprediction):

1.研究者發現a(immunizingpatientswithven-om)代替b(immmunizingwithbees''''crushedbodies)更能預防蜂蟄反應。

根據這類體裁的經驗,我們預測下面要講的問題一定包括對a和b兩種方法的評論,果然,

2.50年來b被作為標準方法,但最近發現它效果不好。

經驗告訴我們下面可能會講為什么效果不好或如何不好:

3.b比a產生更多副作用。

講完上面幾點后可能會講到實驗情況比較,比較結果與我們預測的相符:

4.把b的結果和c(placebo)相比較。

比較時一定會附有實驗數據:

5.接受方c的12例中有7例過敏反應。方法b12例中也有7例過敏反應,而方法a12例中只有7例過敏反應。

篇(10)

二、在課中重點閱讀感受文章的整體美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聰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業與補課,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以看出:閱讀對陶冶情操,拓展思維空間、開啟智慧的作用。為了讓高年段的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科學的閱讀方式入手,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遵循勤抄、勤讀、勤寫的原則,將精讀與泛讀結合,最后收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效果。勤讀,是在讀好書、多讀書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書籍內容,進行反復性閱讀;勤抄,是選取優美片斷、重點內容、精辟見解抄寫,以達到增強文章理解、凸顯篇章大意、構建知識網的目的。具體如典型事例、新觀點、精彩段落與格言警句等有價值的內容,隨時進行摘抄并翻閱,以深化應用與理解。勤寫,是勤練筆,多寫隨筆與讀書體會,及時將體會記錄下來練筆,并將書中的典型事例、科學觀念作為自己練習與學習的動力與榜樣,這樣不僅就零散的知識與書中片段串聯了起來,同時也是增強記憶,深化篇章意識,提高寫作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勤抄、勤讀,在正確理解文章篇幅邏輯的情況下,勤加練習寫作,這樣才能將已有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寫作中。

三、做好閱讀方式指導,深化文章意蘊

在高年段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外,學生默讀速度必須達到或者超過300字/分鐘,并且根據需求搜集信息,借助詞典理解文章大意,在揣摩文章順序、寫作框架、作者感情的同時,領會文章表達方式,最后在討論與交流中,表達看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授之以漁,教會閱讀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更多的知識。在賞析了作者的景物自由后,為了品味生活自由,感受作者自由的源泉。先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生活自由的小節(第3-12節),在品析、交流與指導閱讀中,將好笑、有趣的細節勾劃出來。例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這不僅表明了作者對自由的抒發與渴望,同時也說明了祖父的慈愛、和藹、寬容、耐心,最后當向學生發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時,學生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愛、幸福、親切、充滿眷戀、回味、快樂等詞語。

上一篇: 文化概論論文 下一篇: 攝影技術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永久图片 |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先锋在线资源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