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電子商務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3 09:45:09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大一電子商務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新浪網嘉賓聊天室,今天是我們一期非常有意義的訪談,新浪科技頻道請來兩位嘉賓,一位是我們北京郵電大學的教授呂廷杰先生,他是一位資深的電信專家。另外一位《通信世界》的總編項立剛先生,項立剛也是在電信界有很深的造詣,我把話筒轉交給項主編,跟呂老師開始進行我們今天的訪談。謝謝。

中國確實要考慮3G問題了,越快越好

項立剛:那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訪談。呂老師我想是這樣,我知道在通信行業(yè)大家對您都比較了解,而且您是一個很平和,很有建設性的人。我希望今天我們這樣一個對話,是有建設性的,是有價值的。

我們這個行業(yè),通信行業(yè)現在發(fā)展,我們現在說熱點問題,如果說熱,最熱的可能兩個方向,一個是3G,一個是寬帶,這是我基本判斷。我想聽聽您的感覺,除了我們認為這兩個點之外,您覺得還有哪些點是比較熱的?

呂廷杰:我非常同意你的判斷,應該說中國的通信產業(yè)發(fā)展,從我們掌握的歷史數據上來講,曾經有過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發(fā)生在九十年代初期,第二個高峰發(fā)生在2000年前后。根據我們調查,九十年代初期的高峰是因為中國引進數字程控交換機,導致固定電話大發(fā)展;第二是中國移動電話大發(fā)展。

所以我們一直有一個問題,中國何時能迎來通信發(fā)展第三個高峰。現在我們看到端倪,就是你剛才談到,未來幾年中國電信市場將與世界互動過程中開始新的發(fā)展歷程,這個歷程它的主要驅動力有可能基于像3G這樣無線通信技術,無線多媒體寬帶技術和基于包括ADSL和光纖到戶這樣的寬帶接入技術,這樣技術會帶來蓬勃的應用,我相信也會帶來中國電信產業(yè)新的發(fā)展的高峰。

項立剛:說到3G,大家最關心還是發(fā)牌照。3G我現在覺得,對于我們什么時候上3G,怎么上3G,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斷,經濟觀察家有經濟觀察家的感覺,政府有政府的感覺,技術上有技術的感覺。但是我覺得有點亂了。從另外一個意義上面來說,3G還是一個經濟問題,甚至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們能不能理一理思路,和3G涉及的關系,以前最早提出是3G有技術問題,但是3G真正出來以后,它不支持,可能牽扯到經營模式,也牽扯到各種業(yè)務,您能不能幫我們大家一起來理一理這個數,3G到底涉及哪些方面的關系?

呂廷杰:這個問題非常好,在中國要不要上3G,要不要盡快上3G這個過程中在國際上沒有爭議,在中國確實有爭議,而且每一方確實都有自己的觀點。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中國確實到時候要考慮3G的問題了,而且可能越快越好。

我想講一個故事,世界上第一個蜂窩式移動電話的技術,是當時美國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開發(fā)出來的,就是美國的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在后來在九十年代中期把它的設備制造技術分出來,也就是朗訊公司。我們知道第一個系統概念和理論模型是貝爾實驗室做出來的,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做出一個錯誤判斷,認為這技術沒有市場,于是把它封存起來。后來因為美國的公司做了分析以后認為它很有市場,所以就希望摩托羅拉公司去購買貝爾實驗室這個專利權,知識產權,然后生產世界上第一個模擬的蜂窩移動系統。從那個時候經歷十幾年時間,移動電話在全球的影響和它的發(fā)展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們回憶一下當時錯誤判斷在什么地方?美國固定電話經歷七八十年發(fā)展歷史,從無到有,從有到普及,每個人體會到無論每個人家庭,還是辦公室,還是大街小巷里遍布著各種各樣的電話。有人判斷,認為呂教授他家里有電話,辦公室也有電話,他難道需要第三部電話嗎?不需要,我們用所有移動電話的人,移動電話不是我第三部電話,給我?guī)砣麦w驗,自由的選擇,使得我在任何一個場合,任何一個地點,任何一個時間自由打電話,帶來新的消費這種體驗,而且完全改變我們生活方式。

項立剛:好像不僅是一種通訊工具,甚至是一個設備系統。

呂廷杰:有很多全新的應用。所以現在美國人開始反思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對于新技術進入市場,不應該停留在現在的角度和觀點看待它。所以我個人對3G的判斷,為什么我們應該盡快的上3G呢?就是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技術是經濟發(fā)展的引擎。我們不能夠因為我們看到4G了,我今年夏天到日本去觀察,國慶節(jié)到美國去觀察。我們問了一下,4G的確已經提出一些概念,什么時候會進入商用試驗呢?2010年以后。好,那么現在歐美、日韓都已經紛紛上了3G,而且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已經取得相當市場的成功。那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來北京觀摩奧運會的那些外賓都要換回兩代的手機,他們到時候可能希望用移動的終端欣賞奧運會,至少從上面瀏覽一些賽事。

奧運會是一個時間點,使得我們不可能等,當然我不相信3G在全中國鋪開,首先在沿海、大城市首先去做,這是第一點。第二我們等等4G,躍過3G這也不對。哪有一個技術會不被淘汰呢?我們?yōu)槭裁匆璧K技術進入市場呢?所以很多經濟學家非常的奇怪,我們?yōu)槭裁床蛔屗M入市場?

我們回到這里面有一個中國特色的問題,應該可以理解,我們上3G將會在未來幾年帶來幾千個億的設備的采購,受益者顯然是中興、華為、摩托羅拉、諾基亞這樣的公司,我們在設備制造領域其實已經多元化了,大多是民營、外資的企業(yè)他們會受益,但是我們的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包括可能拿到3G牌照的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還有國有控股企業(yè)、國有投資企業(yè)。

我們限制3G市場可能考慮某些技術因素,我倒很愿意說體制因素,上3G畢竟我們看不明朗它的市場前景如何,大家都有疑問,上3G給運營商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這么大一個政府,在我們產權結構下,國有投資,國有控股的運營商產權結構上,政府應該考慮,適當選擇3G進入市場機會,這個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從經濟上我反對那種觀點,都有4G了,還上3G看什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他看不到移動電話對固定電話的代替一樣,我們講傳統電話是提供一個人跟人通信的解決方案。但是今天當大家上新浪網站,為什么?因為它有非常好的內容,我們上盛大的網站,為什么?因為它有非常好的游戲。當今天我們不僅僅解決人跟人的通信,而且解決人跟計算機的通信,互聯網已經把我們引導到這樣一種消費。

所以第三代通信給我們帶來不僅拿它打電話,帶來全新的一種商業(yè)模式將改變我們生活。我們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希望這種新技術拉動中國通信產業(yè)增長,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我對3G的看法是正面。當然政府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的確很困難,必須考慮運營商盈利點,等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好我們可以預見它成功。

現在說3G沒有市場是錯誤的

項立剛:對于3G有兩種論調,一種很樂觀,一種很悲觀。現在我聽到很悲觀論調,3G沒有應用,對這樣的感覺我持不同的感覺。為什么?我們說沒有網絡,也就是說當我們沒有短信的時候,我們怎么會想到短信怎么會有短信呢?對這種悲觀論調您的感覺是什么?

呂廷杰:應該說今年二月底、三月初,我隨著信息產業(yè)部電信專家代表團到法國戛納參加移動通信展覽會,也順便順訪了一些公司他們3G的業(yè)務。我想談兩個概念:

第一個到底3G所謂它的殺手應用是什么?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我們看到它一個定位,它說我們不是通訊公司,它是尋求一個差異化。我不是一個新的通訊公司,我是一個圖像公司,它這個定位起到什么公司?首先它就吸引了大量年輕、時尚的客戶,從沃達豐,從意大利的TM公司跳槽跳到新的公司,和記黃埔,這些年輕人因為看到和記黃埔3G的網絡可以高速上互聯網,玩游戲,甚至看電視,還可以有一些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他非常喜歡,他跳過來。但是你反過來看每個用戶每個月消費結構,和記黃埔80%打語音電話,并不是為了他們目的而跳過來數字增值服務,多媒體業(yè)務,大家質疑第一個問題,如果是這樣,我們何必上3G,大家拿3G手機還是打語音電話,但是這又是違背經濟學規(guī)律是錯誤。

我本人有一個摩托羅拉760手機,因為它有數碼照相機功能我買了,其實我跟大家說這個功能我到今天用了不到十次。我在營銷理論學上,有人說銷售這么多照相手機你用了多少?你根本不用這個功能,廠家花了成本,增加你購買的投資,他干嘛要做這個?我說你錯了,我們營銷學中有一些因素是激勵因素,像數碼相機是激勵因素,還有保健因素,我到你這個餐館吃飯吃出蒼蠅來,但是沒有一個餐館會貼出標簽來“本店絕對沒有蒼蠅”。

激勵因素因為我的價格便宜,我的產品差異化會吸引客戶來,這樣3G最主要它會帶來電信市場重新洗牌,它很有殺傷力,這是典型經濟因素,它會帶來更好競爭機制和要素,這是第一個機制,我們對3G理解太狹隘。

第二個我想談一個問題,大家身邊,我不知道全國其它城市也可能有類似現象,至少我舉一個例子,北京交通臺是一個廣播電臺,它今年上半年廣告收入超過北京很多地方電視臺,很多人自然問一個問題,由于互聯網迅速發(fā)展,廣播電視產業(yè)它的廣告收入每年在以兩位數的數字在下降,那么新的媒體產生了,交通臺卻是一個例外,它的廣告收入不斷飆升,為什么?大家想象它利用現代移動通信手段,把廣播節(jié)目變成互動,當你聽到一個節(jié)目,你聽了以后有感想可以發(fā)給交通臺,它讀出來給成千上萬聽眾聽,給你特別新穎,單向性廣播不能體驗的感覺,所以導致交通臺特別火爆。3G殺手應用它的賣點在什么地方?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角度去看。

如果一個電視臺主持人在主持一個電視節(jié)目,回答他問題不是現場嘉賓,而是拿所有終端在看的人。現代網絡將把傳統的電視節(jié)目變成互動,就像互聯網,為什么它很受年輕人歡迎?它特殊的體驗,你看一個雜志,看了一個文章很想表達自己觀點,沒有辦法表達。但是你在互聯網看了以后可以貼一個帖子上去表達你的觀點。所以現代網絡觀點,移動通信網點帶動互動式傳媒,這是傳媒一場革命,所以你站在現在角度說3G沒有市場,這是很狹隘,要讓這個技術進入到市場,應該相信廣大的消費者和商家他們創(chuàng)造力,他們會圍繞這個平臺有很多創(chuàng)意。

《通信世界》雜志社長、總編輯項立剛

項立剛:我補充您這個,我在行業(yè)內和很多專家們有很多交流,我記得曾經諾基亞的總裁曾經跟我們說過,3G能干什么?因為我們多是技術專家,我們都是企業(yè),我們都告訴大家3G是什么。但事實上我們不知道3G能干什么?為什么?我們所能提供高速帶寬傳輸平臺,這個傳輸平臺以后到了運營商,到了眾多用戶手里他們能創(chuàng)造很多東西,他們有很多創(chuàng)造力,因為我們這些人主要是搞技術,可能對生活的感悟并不如他們。所以我們今天,因為我們注入這個東西,我們不得不告訴大家一些基本東西,所以我們說了這些東西,是不是肯定以后能發(fā)展?那倒不一定。但是技術這個東西到了市場以后,一定會我們使用者創(chuàng)造東西。

就像以前我一直說短信這個事情,廠商把短信生產出來的時候告訴我們能干什么,我能給發(fā)一條信息,這上面有短信能夠傳送各種各樣信息。據說比爾·蓋茨被刺殺這樣一條新聞,據說創(chuàng)造了經濟價值相當于700萬,為什么?大量的人把這條信息互相在傳,這些東西不是我們今天所能知道的。所以市場的創(chuàng)造力,可能是和我們今天所想象這些東西決不是一回事。

呂廷杰:我非常同意你說的觀點,市場的創(chuàng)造力在于客戶的需求,而不在于我們的想象。我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計算機之所以叫計算機,它搞計算用,而現在開發(fā)出來的70%沒是搞計算,而是做圖形處理、文章處理,上網等等。你不要說我開發(fā)一套技術,我推向市場,我想不出來它能干什么,你要相信客戶的需求,相信市場,在你這個平臺上你搭多大的臺他能唱多大的戲,一定有這種想法,否則我們永遠不要引進新技術。所以我覺得你剛才說的非常對,誰取決于這個市場的成功,其實還是,我們要把它推到應用上,把這個平臺拿出來,讓別人唱戲,這個市場才能夠成功。

這里面談到很重要的觀點,從過去人和人通訊是資源主導,到了互聯網其實我們發(fā)生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就是我舉的例子,短信為什么成功?短信初期的時候很難受的,五塊錢包月沒有人發(fā)一條,現在春節(jié)的七天拜年的短信一千億條,為什么是這樣?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它第一個成功經驗是跟互聯網結盟,從互聯網上可以發(fā)短信、寫短信。第二個有專門的,叫內容提供商,這是一個縮影,人和機器產生了所謂的產業(yè)鏈,產生大量的協同,大家都在為這個網絡服務,在這個里面贏得利益,客戶從此在這里面得到新的享受和服務。

所以這樣我們3G是不是一個更大的平臺,能夠締造更多的應用。比如我剛才講的電視節(jié)目,包括我們將來的寬帶發(fā)展得很好,特別是光纖到戶這樣趨勢在國外已經非常明顯,它會出現像我們所說的IPTV這樣的節(jié)目,這樣的節(jié)目它的賣點在什么地方?我們現在很多電視臺搞所謂的收費電視毫無賣點,因為我完全可以不收費看電視,你收費電視跟你不收費電視有什么區(qū)別嗎?沒什么區(qū)別,我為什么付費?但是國外有收費電視,有一個所謂的時間平移功能,我很忙,我晚上7點30以后回家想看新聞聯播,但是我回到家以后可以點播這個看,我可以從任何一個時間點切入去看這個節(jié)目,這樣的話是不是就給我們一組全新的體驗,而且我可以看完這個節(jié)目。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說起來簡單,可是你應該想到,也許在同一個時間有成千上萬的觀眾都在點播新聞聯播不同時間點切入,所以后臺的管理系統,以及網絡的支撐就很重要。

所以我們說3G的業(yè)務和寬帶的上網它后臺其實可能產生的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各種應用都是非常,我們可以看得見、想得到,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一些東西,所以簡單的說一種技術沒有市場,這種悲觀觀點是錯的。西方社會之所以成功避免過去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經濟危機這種問題它不可避免,但是它為什么成功?因為它不斷推出新的計劃,新的科研技術,科學技術,這會促進你新的產業(yè)增長,帶來就業(yè),帶來新的增長機會,經濟學一直認為技術就是引擎,也許它會淘汰,也許它會失敗,這都是正常。

未來NGI會比NGN更占上風

項立剛:而且毫不懷疑,未來我們手機將會是通信終端,是一個電腦,是一個電視的融合體,這樣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至少應當這樣認為,3G可能會對中國運營商沒有什么好處,現在大家收入都還不錯,這是第一個情況。第二個情況,目前所應用的3G,大部分還是語音的,數據這方面應用還不是很高,覺得這個對運營商來說價值不是很大。

但是我是覺得當我們開始用手機的時候,我記得我們當時有一個規(guī)劃,2000年底希望北京的手機用戶能夠是一萬個人,可能當時的感覺,肯定覺得移動不行,主要的主體還是我們固網中心。當時很好玩的感覺,移動被剝離出來的時候,很多員工不愿到移動去,分到移動去,千方百計想辦法回到固網。但是不是很長時間,移動有一個爆炸性增長。

3G的情況很難說,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我們因為在全世界真正的3G實現歷程也不是兩三年的時間,這樣的80%還在打電話,只有20%在做數據。再過三五年,對移動運營商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格局?我們真是很難說。而且到這時候如果我們進來非常遲,我們沒有形成一個好的運營模式,沒有好的運營平臺,我們運營商之間如果在這個之間進行競爭,后發(fā)的運營商,或者沒有進入3G運營商,是不是就很難有競爭力?

呂廷杰: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剛剛到美國去交流,也發(fā)現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就是未來我們運營商他的定位,他的商業(yè)模式,他的利潤從什么地方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許在這個問題背后隱藏著一個我們現在可能說起有點早,但是又必須正視的問題,就是下一代網絡究竟是下一代通信網還是下一代互聯網,這個在中國學術界和國際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論,現在爭論剛剛開始。

我倒覺得如果對通信產業(yè)關注的人們,關注這個話題,比你關注3G這樣一個很窄的話題更有戰(zhàn)略意義得多。

因為在國內以工程院和中科院兩撥院士已經有多激烈的爭論,下一代通信網,這兩個其實我在這簡單說,它是不同的概念,比如說現在有人提出3G可能有一個競爭對手,有一個技術,就是英特爾公司推出的技術,搞通訊的人不屑一顧,就是帶漫游功能的程序網無線接入技術,居域網的特點是點覆蓋,但人可能會移動,所以3G是提供你一個面覆蓋的技術。

但是現在這個技術出來了,它能做到程序網漫游的覆蓋,好像有一個競爭力。可是搞通信的人不屑一顧,在什么地方?通信是一個全程全網的概念,網不光是接入,還有計費、業(yè)務管理,很多東西是全網的概念,你光接入干什么?它沒有用。那么這個觀點我想說,恰恰錯了,如果你站在NGI的角度來講,NGI是搞計算機的人提出來,NGN是搞通信的人提出來,這兩個人差別在于,NGN的觀點是網絡應該是可以控制,網絡業(yè)務提供,服務質量都應該是可控制的,網絡應該是智能化的,而終端應該簡單,這是它的一個觀點。

而NGI正相反,認為網絡不需要控制,今后的通信運營商就是一個透明管道,對于運營商來講他現在關注恰恰不是3G對它的挑戰(zhàn),而是下一代它怎么發(fā)展。NGI它認為網絡應該傻瓜化,什么都不要控制,分布的。那么業(yè)務提供是終端更加智能化,業(yè)務的提供更加快捷化,站在NGI的角度來看,這個技術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它就不需要網絡你控制它。

所以你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我們經常說微軟很愚蠢,現在移動便攜終端有三個軟件操作系統都在開發(fā),一個是以諾基亞為主導,一個是LINUX,一個是微軟,微軟會不會被大家看好的,原因是什么?啟動一次電腦至少兩三分鐘,盡管壓縮,它好多功能希望保留在上面,最后啟動一次十分鐘,不可忍受,我們坐在電腦前面多少秒很難受,但是你要站在搞計算機人角度,站在NGI角度來理解,又是符合它的邏輯,它希望終端智能化,很多運用在這個上面解決,網絡簡單。那么誰會占上風,運營商將來會不會邊緣化?這個很重要的觀點。

我個人觀點NGI可能會占上風,決定到底是NGN還是NGI,絕對不是專家說了算,也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需求說了算。過去人跟人語音通信是不允許失言,但是人跟計算機通信,哪怕發(fā)E-mail,我下載一個東西稍微等一等沒有關系,我可以失言。電路交換網相同于鐵路、輕軌鐵路、地鐵,它的特點是什么?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站在一個鐵路上半天沒有車子走,這條鐵路別人也不能用,這條是專用。但是它有好處,服務質量非常高,保證安全、正點,所以它的傳統電話費為什么那么貴。

后來出現所有高速公路,我有十噸沙子從昌平運到北京市區(qū),我可以裝十輛車,數據打包了,這十輛車愛走哪條路都可以,這條路我不走別人可以走,但是它有可能堵車,可能造成失言,但是對于我們人和機器通話的時候,我又容忍失言。但是我把路修的寬,盡量不堵車,或者有警車開道,保證你數據分組業(yè)務先傳,電腦往計算機打電話,這是一種革命。

我們說在傳統的網絡中語音業(yè)務是基礎電信業(yè)務,數據業(yè)務,這些多媒體業(yè)務是增值服務。現在人提出了,在未來人們會根據內容的不同收費,根據流量大小收費,于是這個網絡可以承載相當于幾千倍語音帶寬的寬帶業(yè)務。在這種情況下,以后多媒體業(yè)務成為基礎業(yè)務,而語音業(yè)務,就成為增值服務了,邊緣化了。

上一篇: 建筑經濟論文 下一篇: 互聯網金融風險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B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日本精品一二二区在线 | 亚洲精品91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