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0 17:52: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測繪技術裝備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建立新國家地理格網服務地理國情監測初探 狄琳
(3)遠離大陸海島的高程傳遞 柯寶貴 章傳銀 張利明
(5)玉樹地震對周圍衛星定位連續運行站的影響分析 李凱鋒 歐陽永忠 陸秀平 任來平
(9)基于eros-b影像更新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方法與精度評價 陳國良 汪云甲 田豐
(12)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三維建模方法探討 馮梅
(15)基于無人機低空遙感系統的快速處理技術研究 尹杰 楊魁
(18)等效法收斂計變形監測 楊浩
(22)基于橢球面大尺度表達地表對象方法研究 楊永崇 競霞
(26)gis軟件自動化測試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曾波
無
(28)拓普康全站儀車模亮相首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展覽會 無
技術交流
(29)基于jscors層析連云港沿海水汽的三維特征分析 董春來 王香蘭 蔣廷臣 周立
(33)基于橢球膨脹法實現獨立坐標系統的建立 于亞杰 趙英志 張月華
(37)困難復雜地區輸電防雷線塔數據機載lidar三維掃描獲取 阮羚 周平 姚堯
(40)基于點云數據的文物精細建模 孟志義 錢林
(44)利用改進的fcm方法分割高分辨率遙感影像 田慧 周紹光
(47)無砟軌道cp ⅲ平面控制網測量精度影響因素分析 譙生有 聞道榮
(50)gis與模型技術在城市排水管線承載力評價中的應用 解智強 杜清運 高忠 王貴武 黃俊
(54)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柵基礎地理數據空間轉換方法研究 劉佰瓊 周衛 戴相喜
(58)mapinfo二次開發在坐標轉換中的應用 李東 毛之琳
(61)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線劃地圖概述 武文忠 郭新成
無
(63)“則泰杯”全國第四屆大學生測繪科技論文競賽評選揭曉 無
技術交流
(64)基于webgis的復雜城市交通網絡信息服務 薛明 劉春 肖學年
(69)武漢市1∶2000房產管理圖數字化測繪與建庫工程及成果應用 鄭舉漢 張鵬 徐磊 陳鎮
(72)一種改進的折線轉分段bezier曲線的擬合方法 張超 王文靜
(75)測繪資料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趙力彬 張新利 呂志勇 施建輝 李發紅
無
(78)愛普生大幅面專業繪圖儀助力遙感產業化發展 無
徠卡測量新技術應用專欄
(79)徠卡hds 8800三維激光掃描儀在露天礦中的應用 段奇三
則泰三維技術應用專欄
&nb
sp; (81)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在舟曲重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的應用 周學林 魏文濤 劉麗惠 王占超
測繪教學
(83)空間大地測量學課程建設及教學方法研究 魏二虎 張奇 李征航 王甫紅
(86)gis應用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微 舒娛琴
中圖分類號:P624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測量儀器的智能化,特別是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全面用于大地測量定位,全數字化測圖系統、影像掃描系統、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等數字化測繪技術裝備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相繼問世,實現了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分發服務全過程數字化,測繪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作為地質勘查專業單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簡稱山西物化院)已經全面涉入了數字化測繪生產技術,具備了空間定位(GPS系統)、數據采集、外業一體化數字成圖與建庫等技術生產能力。從事控制測量、地形地籍測量、房產測繪工程與精密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地理信息工程、立體模型制作,服務領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公路與鐵路交通、國防建設、基礎測繪、地質找礦與礦山開發。作為一名測繪工作者,筆者簡要談一下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地質工程測量發展應用的認識。
一、數字測圖的優點
大比例尺數字測圖有力地沖擊著傳統的平板儀或經緯儀的白紙測圖方法,大有取代白紙測圖之勢,這是因為數字測圖具有諸多的優點。
(一)測圖用圖自動化。
傳統測圖方式主要是手工作業,外作業測量人員人工記錄,人工繪制地形圖,在圖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標、距離和面積等等。數字測圖則使野外測量自動記錄,自動解算,使內業數據自動處理,自動成圖,自動繪圖,并向用圖者提供可處理的數字地形圖軟盤,用戶可自動提取圖數信息。
(二)圖形數字化。
用軟盤保存的數字地形圖,存儲了圖中具有特定含義的數字、文字、符號等各類數據信息,可方便地傳輸、處理和供多用戶共享。數字地圖不僅可以自動提取點位坐標、兩點距離、方位以及地塊面積等,還可以供工程、規劃CAD計算機輔助設計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統建庫使用。數字地圖的管理,既節省空間,操作又十分方便。
(三)便于成果更新。
數字測圖的成果是以點的定位信息和屬性信息存入計算機,當實地有變化時,只需輸入變化信息的坐標、代碼,經過編輯處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圖,從而可以確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現勢性,數字測圖可謂“一勞永逸”。
(四)避免了因圖紙伸縮帶來的各種誤差。
表示在圖紙上的地圖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因圖紙的變形而產生誤差。數字測圖的成果以數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對圖紙的依賴性。
二、數字化技術在礦區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一)數字化測繪工作方法。
基礎控制部分,D、E級GPS的布設及選點埋石:根據煤礦區視野開闊,通視良好的實際情況D級GPS網在三等三角點之間布設為點連式、邊連式相結合的GPS網,每個點至少有4條基線與其相連。D級GPS點共布設點位50+,平均邊長1.5km。E級GPS點的布設在D級CPS的基礎上采用點連式的方法進行布設兩已知點問最多布設5個三角形,邊數不超過8條,共布設E級GPS點60+。D、E級平面控制網均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測量布網,網形大多由三角形單點連接,少部分三角形邊連接。GPS控制點在測區內分布較均勻,網形合理,強度較高。
外業觀測:數據采集利用美國三臺阿什泰克M單頻接收機標稱精度5mm+2ppm。D進行觀測,觀測時段D級>~60min,E級>~45min,數據采集間隔10s,同步接收衛星頻數最少為5顆,絕大部分為7-8顆,衛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機與衛星的圖形強度良好。
數據處理:GPS外業數據處理和基線向量采用GPS接收機隨機商用軟件“Loucus軌跡處理軟件”在筆記本電腦上采用獨立基線平差方法進行。GPS網先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檢核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亦即處理由于多余觀測而引起的網內不符值問題,本次作業所有基線向量無一剔除,順利通過了檢驗,然后在基準點已知點的約束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最后提供各點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帶上的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規范要求。
數字化測圖的工作方法:由于測區的D、E級GPS點的密度能夠滿足地形圖的測繪要求,因此本次測圖直接在D、E級GPS點上進行。
(二)常規測圖方法和數字化測圖的精度比較
野外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的全過程幾乎都是用解析法進行的。雖然最后成果仍表現為圖解的線劃圖,但與傳統的平板儀測圖相比,有著本質的差別。數字化測圖不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減輕了野外的勞動強度,更為突出的是地形圖數學精度的提高。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展望
現代測繪技術及測繪儀器向數字化、電子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手工測繪理念,形成目前較好的一套數字化測繪解決方案。但是,目前的測繪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依舊存在著若干問題.需要我們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斷提出新的任務、新課題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工程測量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目前,數字化測繪技術傳統的定位和繪圖仍是重要的社會需求,但社會已經對測繪部門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和測繪部門無關或關系小大的屬性信息的采集、綜合分析利用等也開始要測繪部門承擔。由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類信息都要以空間定位為基礎,由于市場需求的大量涌現,信息化測繪將迅速推動測繪企業的技術進步,測繪企業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在各方而的應用和開發是總體趨勢,也是測繪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方向。信息化測繪將是我國測繪由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轉化和跨越之后進入的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代表著我國測繪技術總的戰略方向。
四、結束語
本單位自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于生產后,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高。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探討,可使作業人員少走彎路、降低出錯率。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提高,可為提供數字產品奠定基礎,并提高了職工的技術素質。隨著數字工程的深入發展,GIS技術的不斷成熟、GPS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大力開展數字化測繪技術是地質測繪單位科技創新的任務和方向、也是提高地質測繪單位自身實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廖立新,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科技,2009,4.
現代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土木工程建設的大型化、網絡化、高等級向建筑工程測量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應密切關注測繪學科的發展及其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學新內容、新方法,嚴格要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隨著測繪事業的不斷發展,生產上對建筑工程程測量的要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教學中的某些不適應及缺陷也逐步顯現出來,這迫切要求我們重新認識和改革建筑工程測量的教學內容,以滿足生產的需要。
1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內容陳舊
現行教材內容陳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仍然以講述光儀器的測量方法為主。對于新儀器、新技術的知識只是輕描淡寫地介紹,很難適應當今測繪形式發展的需要。
1.2 教學儀器設備落后
學校測量儀器設備落后而且數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擴招的情況下,很難滿足實際需要。加上學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嚴格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操作,導致測量儀器經常損壞,有的甚至報廢。即使修好,儀器的靈敏度也大大下降。對于現在在工地上廣泛應用的電子水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先進的儀器配備很少,甚至沒有。這樣就會在實驗課上出現一部分學生摸不到儀器、用不到新儀器的現象,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學習測量儀器的熱情。
1.3 測量實驗場地簡單
大部分學校在做測量實驗時沒有固定的場地,都是教師在校園里隨便指一個地方讓學生做實驗。校園里地形通常比較簡單,沒有明顯的高差,沒有已知的控制點,這樣教師在學生做完實驗后,很難檢核學生測量數據的正確性;學生在做實驗時也會質疑這樣的實驗有什么實際應用或者有什么實際意義。另外,測量實驗場地的隨意性,還會使部分做實驗不認真的學生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問題,而刻意修改測量數據。
2 《建筑工程測量》課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教學方法應該多樣化
教師應結合所講的內容,在上課時除傳統的板書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到測量儀器時,可以把測量儀器帶到教室,或者做幻燈片、圖片等,簡單地向學生做一展示和講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先進的測量儀器,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對這門課學習的熱情。
再如,在講到水準儀的基本操作、水準測量,經緯儀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觀測等這些具體的、有嚴格規范要求的、實用性很強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準備一些視頻資料,在這些視頻資料里要有各種規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點強調容易出錯或忽視的地方,還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學生在做實驗時犯錯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出來加以強調。這樣既可以解決在室外實驗課上講解時學生比較容易分心、重點記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問題,還可以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
2.2 教學內容上調整
課程內容的改革應本著“加強基本理論、基本技術的培養,注重實踐操作技能訓練,兼顧測繪新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對課程內容作必要的調整。
2.2.1 在講課方面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要經常進入工程施工現場,積累實踐經驗,結合專業特點,了解測量在工程建設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出現了哪些新工藝、新方法,然后對講課內容做一調整。例如,對于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應重點講述民用建筑施工測量,可以略講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小區域控制測量和地形圖的應用,刪除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地形圖測繪、線路工程測量和變形觀測等方面的內容。這樣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掌握更實用的測量知識。
2.2.2 在實驗教學上要合理選擇,突出實用性。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習效率和質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為了達到高職學院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所占比例已達50%。學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實踐教學的質量。如何提高測量實驗、實習效率和質量,是抓好實踐教學的關鍵。
2.2.2.1 測量實驗
測量實驗是測量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實驗和對測量儀器的操作、采集數據、進行計算、測圖或施工放樣,才能真正理解測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測量的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足夠的測量儀器設備是實驗的基礎,嚴格的實驗管理是實驗質量的保證。
2.2.2.2 測量實習
測量實習是運用測量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操作技能解決建筑工程測量技術問題的實踐過程,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為了提高實習質量,應增加測量實習操作技能的考試,要求人人過關,從而防止個別學生因產生倦怠情緒而不親自動手的情況發生。為了提高學生測量技術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測量課程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應開展測量技術競賽活動,并舉辦測繪技能水平考試,通過者發放測量技能考核合格證書。這是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補充,也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結語
《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與時俱進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結合社會上出現的新技術,探索出更加合理、實用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測量》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性人才。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能等、靠、要,而應積極努力地投入到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從基礎做起,從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將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S2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數字測繪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在土地測量的工作中,使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土地測量緊密結合。同時伴隨著土地測量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測繪技術工作在此過程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響,測繪技術在為土地測量單位各階段提供測繪數據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土地測量單位降低成本,從而為廣大百姓帶來切實的實惠。因此,我們更加要重視數字化測繪技術,加強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展、改革與創新,同時也要加強和規范整個土地測量測繪的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土地測量測繪更加的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嚴格依照《測繪法》對有關測繪的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要求。筆者根據目前的數字測繪的研究進展,簡單介紹數字化測繪技術,并結合土地測量分析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實際應用及其具有的優勢。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
1.數字化測繪簡介
數字化測繪是利用現代化的測量儀器(如:全站儀、GPS、衛星定位系統等)對地質形貌進行采集并以坐標形式轉化為數字化信息,然后利用計算機通過專業軟件處理得到地圖的電子繪制方法。數字化測繪以計算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等高新技術為基礎,高效、快捷、和精確的測量結果更符合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改變了以往在白紙上畫圖的傳統模式,并且具有精確的測量精度和較短的測量時間的優勢。
2.數字化測繪的主要內容
(一)將地圖數字化。當需要某一地區的數字地圖,如果由于測量經費不足或是時間不允許,而不能對某一地區進行數字地圖的繪制時,此種方法可以快速的解決這類問題。一般采用掃描矢量法,掃描矢量法的精度較高,但其主要依賴于原圖的繪制精度。在掃描的時候難免受到一些影響而產生誤差,并且其繪制的結果主要是將原圖數字化,導致其時效性不足。所以這種方法只能是應急需要,不可作為資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進一步測量對得到的數字化地圖進行補充和更新,對一些具體事物的坐標進行精確調整,這樣可以提高數字地圖的精確程度以及實效性。
(二)數字化地圖測繪。目前,這種方法是我國各個企業單位在測繪時所選擇的主要方法。由于沒有地圖可以進行數字化或者測繪的地圖要求比例很大都會選用這樣方法。數字化地圖測繪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將標記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航空測量數字成圖。如果地圖在測繪時的面積很大,一般會利用航空拍攝來獲取地面的影像,然后進行外業判讀、內業建模,通過計算機軟件對獲取的數字資料進行模擬,可以直接繪制出數字化地圖。
航測成圖主要是利用空中攝影獲得數字影像資料,然后通過內業的航測軟件進行處理,成為數字化信息,利用計算機對影像資料與數字化信息進行比對后建立模型,最后利用專業的軟件繪制出數字地圖。航測成圖的成本低、效率和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講在戶外進行的測繪工作大部分轉到室完成。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
1.碎部測量
(一)進行地根的測量
可以利用PTK技術在開闊且平坦的地域進行圖根控制網的設定,在結合GPS的動態觀測網,可以發現一些點位的誤差,并且誤差較大,很難滿足小于5cm的誤差臨近范圍。所以針對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較為密集的地區,在布局的時候采用全站儀的方式,然后將圖根的布局設置為結點網,這樣可以避免誤差而導致在結合邊界附近出現超限的問題。
(二)進行數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測界址點的方法對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屬權單位進行測量;采用測量地形點的方法對其它地物進行測量。在進行測量采點時,為了便于記憶,測量人員通常將不同地物編制成為對應的不同屬性的點。在打點測量時,需要先測一個地物后再測一個地物,將點通過內業進行數據轉換,避免發生散點太多的情況而妨礙繪圖。
(三)內業數據處理
在數據采集結束后,將數據輸入計算機中。由于采用的測量儀器不同,所以導出的數據格式也會有差異,因此需要將所有數據的格式統一轉化為SCS標準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數據處理。在數據轉換后,可進行地圖繪制。測量人員可以根據街道、房屋、樹木的打點順序輕松繪制出初始數字化地圖。
(四)外業調繪
在完成內業的數據處理后,其實整個地圖基本上已經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數字化地體打印出來與外景實體進行比對,將一些空白區域進行打點補充后連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數字化地圖。
2.外業測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為了提高數字地圖的繪制精度:①在野外工作時要嚴格控制轉站的次數,一般連續轉站都不該超過三次;②在碎部測量時,立鏡一定要按照規范使用,先測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點上打散點的方式測量內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確測量,工作人員在設計時做好全面統計,并做好界址點之間精度檢查表的精確統計。
3.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上的優點
(一)測繪結果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由于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結果都是現實在計算機上,并且是以直觀的圖形方式進行顯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態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內容的。因此對于其測繪結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專業人士也可以讀懂數字化測繪的結果。
(二)使用及升級的便捷性。數字化測繪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員在土地測繪的時候十分方便。由于技術創新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尤其對于數字化測繪這樣利用計算機智能繪圖的測量方式,其技術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驚人。而數字化測繪只需要對軟件進行簡單的升級處理就可以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步。
(三)測量結果的適應性。由于每個工程對于測量結果中各個方面的側重點不同,老式的測量方式測出的結不能一次多用。而數字化的測量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的側重點不同,進行數據加工,進而與更符合對其使用的要求。
(四)結果分析的基礎性。將數字化測繪技術繪出的地圖作為基礎,可以通過軟件進行加工,以地圖為底圖進行規劃,將實施方案在上面進行模擬。通過各種因素的制約分析,得到一個較真實的方案模擬結果。
四.結束語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對于社會的建設也同時快速進行,就需要細致、精確的地質形貌資料。數字化測繪技術將傳統的戶外測量工作移至室內完成,不但優化了工作環境,減少了工作者的勞動量,由于計算機等其它先進技術的引入,還使得是測繪結果更加精確。雖然數字化測繪技術有很多優點,但其也存在不少問題,還需要測繪工作者努力解決。
參考文獻:
[1]靳海亮; 吳慶忠; 金繼讀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現代測繪2003-12-25期刊
IMU/DGPS(簡稱為POS)技術輔助航空遙感技術開始于90年代,成熟于2000年左右。機載POS系統是由GPS接收機和慣性測量裝置組合而成的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統,它集差分GPS(Differential GPS)技術和慣性導航(Inertial NavigitionSystem,INS)技術于一體,可用于獲取移動物體在選定坐標系中的空間位置和姿態,廣泛應用于汽車、輪船、飛機、導彈等得導航定位中[1]。直接獲取航空遙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無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測量,實現了航空遙感后直接進入內業成圖工序,沒有或極少地面控制工作,縮短了工期[5];該新技術的完善已經推進我國現有測繪項目工序流程生產組織變革,大大減少了生產成本,縮短成圖周期,促進測繪事業的更快發展[2] [3]。
所以數字航空遙感項目的管理要從項目技術目標、實施影響因素分析到實施方案設計、過程管理、質量安全控制以及成果檢查和移交等方面全流程來分析。在其執行過程前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實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國內很多航空遙感項目由于在制定實施方案時對技術方案沒有考慮周全,僅從航空遙感專業技術方面來考慮,沒有考慮到實施過程中其它因素的影響,致使航空遙感項目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實施。實施方案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到行業、國家的技術規范和甲方的特定技術要求,還要考慮到項目方案的可行性,尤其在國內空域管理復雜的情況下,需要把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影響因素如空域劃分、空中走廊、氣象條件、地理條件等都要考慮在內,優化處理,這樣才可以制定出最優的方案[4],盡量保證盡快的完成航空遙感項目,大大提高航空遙感成果的質量。
以下就從航空遙感項目的全流程各環節采用閉合式管理系統的思維來分解項目合同談判、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實施和項目成果質檢和移交等環節應該注意的事項。
項目合同談判
航空遙感項目合同談判因為涉及的技術因素較多,所以在談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客戶的最終成果用途,依據成果的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實施方案,則后續執行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就會完全不同;其二,要明確合同中的技術要求,對于模糊不清的條款,盡可能的采用雙方都可以理解的文字來確認,筆者就曾遇到因合同甲方技術要求前后矛盾,按照實施方案獲取的最終項目成果不合格,導致項目失敗、補測的后果。第三,合同談判中盡量多考慮實施項目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天氣和空域的問題,考慮好之后就可以項目的可行性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把握了以上三點后就可以初步確認合同的標的、執行期限和成果移交標準等主要合同文本事項。
項目可行性分析
航空遙感項目的實施可行性分析可以從項目執行要素人、機、料、法、環、技等幾個方面來分析。“人”的因素主要考慮飛行、導航、遙感和基站人員的合理配置,考慮各個專業人員是否能夠達到項目的預定要求,那些人員的要求可以略微放松,那些必須嚴格要求;“機”即機器和設備,在航空遙感項目中的“機”指的是飛機平臺、航空遙感儀器、地面基站儀器以及其它輔助設備的選擇、性能是否滿足要求,在這個方面最重要的是飛機、航攝儀及其輔助設備,尤其是特殊技術要求的航空遙感項目,選擇好了這些硬件設備可以事半功倍,并確保項目成果質量;“料”指的是項目中可能用到的各種原料,傳統航空遙感項目的感光材料用的是航空膠卷和相紙,現在采用數字技術后主要的耗材是硬盤和感光相紙,硬盤也已經由機械硬盤向固態硬盤轉變,要盡可能選擇安全的材料,在材料的使用、儲存和運輸中確保其安全;“法”即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等,在航空遙感項目實施中既要考慮到航空飛行中的航空類法規也要考慮到國家國土測繪部門頒布的各項專業技術、行政管理、成果保密等測繪類法規,盡量規避執行過程中可能導致的嚴重法律后果;“環”指的是環境,航空遙感中的環境考慮的不僅僅是航空作業機艙內環境也要考慮到空域管制和大氣條件的人為或客觀環境因素,經過對歷史氣象數據的統計和預測分析以及空域管制環境的調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開不理想的作業期限和作業方式。“技”即技術,要把項目管理、專業技術和質量管理的技術結合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周期。
通過對以上要素的分析,就可以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
項目實施
航空遙感項目的實施可以分為方案制定及前期準備、現場實施和后期整理移交三部分,其中方案制定分為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兩個部分。
技術方案要以合同技術要求為準,綜合考慮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在條件允許時,準備多套技術方案,以便在實施過程中靈活使用,從技術上提高效率,縮短工期。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該技術方案必須獲得甲方審核認可。實施方案項目實施的預定方案,其中要考慮到計劃制定、進度控制、質量控制與反饋、項目協調與實施以及突況處置等方面,不可控因素越少越好。實施方案制定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項目執行過程是否順利,需要既滿足專業要求,又考慮到克服實際困難的備案措施,即對項目實施的風險有全面的分析;這樣的話,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是偶發的小問題,只需要隨機處置即可。
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按照既定方案執行時往往溝通會比較重要。因為按照技術要求,實際可升空作業的機會非常少,滿足升空條件時,空域限制也會很多,這種條件下,以備選方案與飛行管制和指揮的軍民航有效溝通往往會有機會完成作業。舉個例子,如果某個項目設計飛行最高高度為4000米,那么我們飛行方案可以在作業量增加不大的情況下,多增加3700,3400米飛行高度的備選方案。這樣的話,如果按照歷史氣象資料,作業期間云底高平均為3900米時,我們還可以有2套備選方案可供與飛行管制和指揮方協調,便于雙方制定和調整整個飛行計劃。
除以上作業預案外,還可以采用靈活申請作業區、變更作業時間段以及改變裝備的方法來綜合考慮并處置。總之,在項目實施時,是考驗前期工作和實施團隊是否得力的時候,也是各種因素相互發生作用,使困難矛盾突出的時候,要以預案為基礎,靈活處置。
項目成果質檢和移交
項目的質量控制實際上涵蓋在項目全部流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對成果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必須按照質量體系的要求在每個環節重視起質量控制,把產品品質的觀念灌輸到具體工作中。
首先,項目合同談判中協商確定的技術方法、路線、精度要求,使用的飛行平臺、設備,作業期限和時間等都是從開始時就對項目最終成果質量有了總體的框架設定;所以負責合同談判的團隊必須有對整個作業流程熟悉且對合同涉及的具體項目收集了詳盡的氣象、空域管制、地理和作業資源資料,否則很容易有大的紕漏,在項目的制定實施方案時或進場作業時凸顯出來,需要和甲方再溝通協商,這樣容易導致甲方對公司整個執行能力的質疑。
其次,在項目實施階段,前期制定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過程中,會把項目執行的技術文件和作業文件編寫出來,其中技術文件是項目執行的綱領性文件,必須是考慮了所有影響因素后的最優方案,是考慮了項目的效率、成本和周期的綜合性方案[15]。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特點,制定的質量保證措施也由所不同,在實施過程中,項目執行人員必須嚴格控制又要靈活把握,明白客戶對成果的質量要求才能把項目高效的執行下來,僅靠項目后期的成果整理是不能保證項目的質量的。項目質量控制人員自檢時必須與項目實施過程中現場執行人員提交的飛行成果有效反饋和溝通,既要反饋質量問題同時要提出對出現問題的預防措施。
最后,在后期成果整理和移交環節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對影像反復調校和處理,達到很好的效果;其次,對同時移交的定位定姿成果數據要采取不同的測算方案,提交客戶的結果必須是各種方案的最優成果[6] [10] [13] [14],且在項目技術總結中闡述清楚。最后在制作移交文件時完整、清晰、條理,與驗收代表對質量問題有良好的溝通。
總之,近年來國內航空遙感項目已經完全由模擬膠片時代轉變到數字時代,數字航空遙感項目呈現出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這對航空遙感項目的管理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需要在綜合管理上對其特點詳細研究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解決方案。本文從數字航空遙感項目的特點和項目談判、可行性分析、項目實施和成果質量控制與移交等執行環節談起,詳細闡述了項目綜合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也對以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改正措施建議,這都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希望對國內同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大海,吳立新,王建超等.機載POS系統對地定位方法初探[J]. 國土資源遙感,2004, 60(2):26-31.
[2] 李學友. IMU/DPGS輔助航空攝影測量原理、方法及實踐[D],博士學位論文,中國人民信息工程大學,2005.
[3] 郭大海、吳立新等.IMU/DGPS輔助航空攝影新技術的應用[J]. 國土資源遙感, 2006, 3(1): 52-54.
[4] 于海斌. 航空攝影技術設計優化初探[J],飛行試驗,2006(3)
[5] 董緒榮等. GPS/INS組合導航定位及其應用[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6]國家測繪局,《數字航空攝影資料整理說明(試行)》,2007年11月
[7] 李斐等.遙感技術中GPS/INS組合系統的應用[J].測繪通報.2004(12)
[8] 王仁謙.GPS動態定位的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9] 龔學安,周群強.GPS精密單點定位技術在中小比例尺控制測量中的應用.測繪技術裝備,2010(3)
[10] 苗小利等. IMU/DGPS在大比例尺數碼航空攝影測量中的試驗與分析,《測繪通訊》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2008
[11] 李壽兵,航空攝影新技術推動數字攝影測量的發展[J],鐵道工程學報,2005(4)
[12] 劉碩,基于POS系統的航空攝影測量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
[13] 袁修孝,季順平,謝酬.基于已知定向參數影像的光束法區域網平差[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11)
【關鍵詞】GPS-RTK測量;高程精度
【keyword 】GPS-RTK measurement; height accuracy
中圖分類號:O4-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正文】
隨著近年GNSS技術的逐步發展和完善,以及計算機技術和其他相關學科的迅猛發展,GPS-RTK技術也隨之愈來愈穩定成熟,因GPS-RTK測量不需要點間通視,作業效率高,數據精確,一定范圍內高程差不累積等優點,正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工程測量中。
一、GPS高程測量原理
利用GPS可以測量出高精度的WGS84三維坐標(即大地經緯度和大地高),再根據大地高和正常高的關系
h=H-ζ (1),
將大地高轉換成為我們需要的正常高(例如1985國家高程基準等),將GPS大地高轉換成正常高的關鍵就是求出GPS點上的高程異常值ζ。因此,在利用GPS確定了高精度的大地高后,求正常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求高程異常的過程。
常用GPS水準高程計算方法即求高程異常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GPS三角高程、曲面擬合法、GPS重力高程、繪等值線圖法、解析內插法等等。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考慮到生產成本的因素,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成果精度的方法。
二、GPS-RTK測量原理和高程擬合精度分析
GPS-RTK(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采用基準站+移動站模式進行測量,基準站上安置的接收機,對所有可見GPS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值,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也稱數據鏈),實時地發送給用戶觀測站(流動站);在用戶觀測站上,GPS接收機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值、基準站坐標,然后根據自身接收到的觀測數據: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值,采用相對定位原理(數據差分處理,得到GPS差分改正值)和坐標轉換,實時地解算并顯示用戶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其單點定位精度可達1cm-2cm。目前,專家學者們推薦了多種推求高程異常的方法,簡單、有效并且實用的方法為多項式曲面擬合法。
多項式曲面擬合法的原理多項式曲面擬合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小區域GPS網內,將似大地水準面看成曲面(或平面),將高程異常ζ表示為平面坐標(x,y)的函數,通過網中起算點已知的高程異常確定測區的似大地水準面形狀,求出其余各點的高程異常,然后根據式(1)求出其他點的正常高,其數學模型為:
ζ=f(x,y)+ε(2)
式中:f(x,y)是擬合的似大地水準面;ε是擬合誤差而:
f(x,y)=a0+a1x+a2y+a3x2+a4xy+a5y2+…(3)
式中:a0,a1,a2,a3,a4,a5…為擬合待定參數;x,y為各GPS點的平面坐標。取式(3)中的一、二次項,合并(2)、(3)式后即得二次曲面擬合模型:ζ=[a0a1a2a3a4a5][1xyx2xyy2]T+ε(4)取式(3)中的一次項,合并(2)、(3)式后即得平面擬合模型:ζ=[a0a1a2][1xy]T+ε(5)每一個起算點可組成一個式(4)或式(5),在[ε2]=min條件下,解算出ai即可求出網中其余點的高程異常,并利用式(1)求出各待定點的正常高h。
綜上所述,GPS高程測量的精度不僅與起算點的數量有關,還與起算點的空間分布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來說,起算點的數量越多,分布越均勻,則擬合精度越高。在地勢起伏不大的平原地區,運用GPS測量結合一部分水準測量,如果公共點布設合理,即在GPS網中的四周及中間都布上公共點,那么,運用幾何擬合手段,求得的GPS點正常高,可達到四等水準精度要求。
三、RTK測量技術的優勢
GPS高程應用近幾年來,隨著GPS技術的發展,實時動態差分技術—RTK(Real2Time2Kinematic)的出現,給測繪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簡化了繁瑣的測量手段,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它既克服了常規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精度不均、操作流程復雜、受天氣影響較大、外業不能實時知道測量成果和測量精度的缺點,又避免了GPS靜態定位及快速靜態相對定位需要進行后處理,若內業后處理中發現精度不合乎要求,需進行返工的困擾;目前,RTK實時3維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如果能采取適當的測量措施,使其滿足四等水準精度要求,將會大大減輕水準和常規測量作業的勞動強度并提高作業效率。
結論:
根據以上論述,RTK高程測量雖然經過科學的數據處理可以保證精度滿足需要,但是對測區環境要求較多,不如精密水準測量來的方便,盡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因為RTK具有較多的優勢,所以在地勢平坦的一定區域內,采用適當的RTK測量手段,代替部分四等測量是可行的。同時,GPS-RTK的運用也具備了廣泛的運用前景。
【參考文獻】
Abstract: The statutory measurement as a legally bind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measurement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after verification, can be used for housing property registration, this time only then has certain legal effect. The current real estate sales,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rea as a basis of sale and valuation standards, the housing area and real measurement results directly purchase groups and vendors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re closely related, so, whether the real measurement data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the property right registratio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In real measurement process,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is key link, whether the quality inspection work in place, with the real measurement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The main work of measurement properties will be briefly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content related to work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similar,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quality, with a view to the housing survey work in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Keywords: real estate survey; quality inspection
中圖分類號:
1.房產測量的意義
2000 年 2 月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了 《房產測量規范》(17986-2000)(以下簡稱《規范》)。在《規范》中,提出了質量檢查的基本要求,規定了檢查驗收的項目及內容。
首先,房產測量能夠為產權人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與維護。房產測量的結果與數據一經相關審核批準部門確認并下發證書后便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在處理產權糾紛方面,房產測量能夠提供重要的證據。房產測量的數據與購房群體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其房產測量的整個期間、測量結果以及準確度都要有嚴格的標準和科學性,是產權產籍管理部門為產權人提供法律保護的重要依據同時也為調處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糾紛、審核違章建和違章占地提供了可靠的憑據。其次,城市要進行規劃與建設,也要以房產測量的數據為重要依據。房產測量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房地產測繪技術標準和有關屋及其用地的有關信息和資料,分析與研究房屋的現狀以及產權歸屬,了解城市房屋的分布與土地占用情況以及面積等,便于房產產權管理部門進行管理與控制,為房產管理工作提供數據依據。同時房屋所有權以及土地使用權相關證書的發放也要以上述數據為依據,同時房地產的檔案也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綜上所述,無論是城市土地的利用與開發,還是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都離不開房產測量的數據與成果。再者,要檢測建筑的房屋是否在面積上達到預定的數目,也要通過房屋測量去驗證與核查,這是防止房屋買賣面積縮水的重要依據。現在,房價不斷增高,很多開發商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甚至在房屋建筑的面積上打主意以欺騙購買者,進行房產測量能夠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的發展。
2.房產測量的基本工作流程
(1)接受與審核房產測量的要求申請,并相應對申請的材料做必要的審核與檢查。
(2)做好房產測量的準備事宜。對申請材料閱讀并了解,了解具置以及基本狀況,對測量進行方案的制定與確定,對必備的設備進行專業的檢查。進而,與申請方確定測量具體時間,并要求其做好相應的準備事宜。
(3)外業測量。利用 GPS、電子全站儀、手持激光測距儀等測量設備完成房產分丘圖和房產分戶圖的數據采集。
(4)進行內業數據整理,繪制房產分丘圖和房產分戶圖,完成有關的面積計算。
(5)進行質量檢查,開展各種測量資料的整理工作并建立檔案。
(6)出具房產測量報告,供申請方辦理房屋所有權證使用。
3.房產測量的工作內容
在實際工作中,房產測量主要包括以下三項工作內容:
3.1 房產分丘圖測量與制圖
房產分丘圖測量首先利用電子全站儀布設導線或采用 GPSRTK技術,在測區內布設圖根控制點,測定圖根控制點的坐標;然后利用電子全站儀測設界址點房角點及碎部點坐標,并繪制測量草圖。 內業采用 專業的CASS 等測繪工具與軟件,從電子全站儀中讀出各點位坐標,展點后,繪制出房產分丘圖,并在圖上注記各種房屋權屬信息。
3.2 房產調查及房產分戶圖測量與制圖
在通常狀況下,房產調查一般與分戶圖同時進行與跟進。所謂的房產調查,主要是對房產的所有人、產別以及結構、所在的位置以及使用、建筑時間等進行多方面的、詳盡的調查與了解。而分戶圖的測量要運用專業的工具,比如手持激光測距儀,對所以的房屋進行每間每戶的實際測量與調查,并繼而形成比較簡單的測量圖紙并記錄相關的測量數據。內業根據測量草圖和測量數據繪制出房產分戶圖。
3.3 房屋建筑面積的計算及公用面積的分攤
如果是私人住房或者是工程使用的房屋,在通常狀況下,就只是計算房屋的總共的建筑面積即可,而如果房屋是開發商的商品房,就要進行必要的公用面積的分攤計算,對各種公用面積的土地進行相應的分攤計算,供各購房戶辦理分戶房屋所有權證時使
用。
4.房產測量質量檢查的重點及方法
房產測繪成果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 無論是一級驗收還是二級檢查,都應對各項工作質量檢查的重點進行詳細檢查,以保證房產測量成果的質量。
4.1 房產分丘圖測量
房產分丘圖作為房產管理用圖,主要表示房地產要素和房地產編號,包括產別、結構、層數、建筑年代、建筑面積、丘號、房屋門牌號等。對于房產分丘圖測量,首先應通過外業檢查各圖根控制點的相對關系是否準確,檢查房屋等地物間的相對關系是否準確,檢查各種房地產要素是否有漏測漏繪,符號表示是否正確。繼而由內業對房產的編號進行檢查與核準,同時檢查丘號幢號的編排是否不重復,不能出現與原有重復的現象,同時,對于各種標準標記也要檢查位置的正確性。隨之將新的測繪房產分丘圖與原有進行詳細的比對,確定是否有房屋拆遷未被標出,防止房產登記出現混亂狀況;最后一項工作,是核查房屋是否在土地權邊界的范圍之內,以此來確定房屋產權與土地使用權保持科學的一致性。
4.2 房產調查和房產分戶圖測量
對于房產調查,主要檢查房產調查表房屋座落、產權人、產別、層數、所在層次、建筑結構、建成年份、用途、墻體歸屬、權源、產權糾紛和他項權利等基本情況信息是否漏填,與現場狀況是否一致。對于房產分戶圖測量,首先應對房屋測量草圖進行檢查,檢查各原始測量數據是否正確、有無漏測、涂改;檢查房屋外廓總長與室內分段測量(含墻厚)之和的較差是否超限。其次進行外業檢查,察看房屋外部形狀是否正確,面積計算的范圍是否正確,陽臺走廊是否封閉,房屋開門處是否漏繪。最后對部分房屋邊長進行抽樣測量,抽樣比例不少于 10%。
4.3 房產分戶圖的繪制、房屋建筑面積計算和公用面積分攤
房產分戶圖作為房屋所有權證的附圖,主要表示房屋權界線和樓梯、走廊等部位以及門牌號、所在層、室號、房屋建筑面積和房屋邊長等。
現在,大部分的房產測繪部門都配備比較縣級的測繪工具以及軟件,這些工具與軟件比較專業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對房屋分戶圖進行繪制并計算房屋的面積,同時能夠對分攤面積進行自動的分攤與測算。所以,首先要檢查繪制完成的房產分戶圖,確定其邊長與實際測量的邊長保持一致,檢測戶室、樓梯、走廊、設備房是否繪制齊全完整,戶與戶之間、戶與公用部位之間的產權分界是否明確且正確。 其次,對功能區域進行檢查,檢查設置是否合理,墻體的厚度是否符合標準。再次檢查戶室所屬功能區的定義是否正確,樓梯、走廊、設備房等公用部位的分攤定義是否符合《規范》的規定。最后,檢查房屋的門牌號、結構、層數、指北針等屬性是否正確。
5.結束語
要不斷加強與完善房地產產權產籍的管理工作,各個地區的房產管理部門已經在努力建立比較完善的房產地理信息系統,但是,要進行系統信息的建立,首先要有準確科學的房產測量數據與成果,這就對房產測量部門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房產測量部門要始終注重測量的效率與質量,并制定相應的測量程序與質量規定,繼而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測繪工作并保證測繪的質量。并且,要不斷提高相關測量人員的整體素質以及專業的技術水平。這要做到上述諸多方面,才能夠真正保證房產測量的效率與質量,從而為房產管理部門、開發商和廣大購房戶提供可靠的依據與數據成果。
參考文獻
李旭陽. 淺議房產測量與質量檢查[J].華章.2011(06)
中圖分類號: P27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城鎮地籍是用來記載城鎮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界址、類型、數量、權屬和用途等基本狀況的簿冊。當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地籍已成為國家依法管理土地、鞏固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地籍圖形最為土地權益證明材料中具有重要法律效益的證明材料,歷來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所重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采用計算機輔助制圖的地籍圖形數據處理模式正在興起。但是這種數據管理模式多采用文件管理模式,在數據管理、數據時效性及歷史信息的保護等方面不能很好兼顧,時空數據庫技術應運而生。地籍數據不同于一般地形數據,其對數據的各類關系,如拓撲關系,歷史變更關系等及精度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特別自物權法頒布后,地籍數據作為物權證明材料,它的客觀準確及各種社會關系等,必須客觀準確。因此如何滿足社會對地籍數據的各種要求,又能在技術上實現數據的順利入庫,研究地籍數據的各種特點, 將其與數據入庫過程結合,實現科學合理、精準高效的地籍數據入庫模式就很有必要。
1 地籍數據特點分析
地籍是指一個國家記載土地基本狀況的簿冊。其內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質量、數量和用途等,有時還包括土地等級、地價及有關文件、數據和圖件。地籍是由國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核心內容就是土地的權屬。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單元,是指以權屬界線組成的封閉地塊,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以宗地為基本單位統一編號,叫宗地號,又稱地號,其有四層含義,稱為:區、帶、片、宗,從大范圍逐級體現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如前所述,地籍數據的基本單位為宗地,是一個由界址線封閉而成的地塊。它具有以下特點:
宗地是一個閉合的面;
宗地之間不能有重疊;
宗地的權屬、地類等信息必須完整;
地籍信息是具有法律效益的用戶合法權益的體現,它的入庫不同于以往地形入庫或土地利用入庫。入庫的過程對圖形信息、界址點信息及權屬信息具有嚴格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具體如下:
宗地的特征點由界址點構成;
界址點計算面積必須與宗地面積一致;
宗地面積必須與土地登記面積一致。
因此地籍數據入庫必須滿足三者的協調一致,才能正確入庫。
宗地主要由閉合的面圖形表示,宗地界址點主要以文本格式,土地登記主要以土地使用面積屬性記錄,三者關系圖如下:
圖 三種面積關系圖
2 地籍數據入庫過程
地籍數據入庫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地籍圖入庫構面;
獲取地籍圖中宗地的圖形面積;
獲取由界址點構成的宗地地塊面積;
獲取土地登記中對應地塊的土地登記面積;
以登記面積為主,對三者進行判斷,將產生如下4種可能:
圖形面積、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
圖形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與文本面積不同;
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同,與圖形面積不同;
文本面積、圖形面積與登記面積皆不相同;
因此,針對這四種情形分別作如下處理:對于第一種,直接入庫;對于第二種情況,若文本面積與登記面積相差不大,圖形直接入庫,反之則查檔分析原因,但圖形給予入庫;對于第三種情況,作如下分析,若通過界址點展繪的圖形在空間上不與其他宗地交叉重疊,則以文本構建新的宗地圖形入庫,若存在交叉重疊,查檔分析原因或提交業務會解決;對于第四種情況,直接提交業務會處理。
具體的實現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AreaAnalyse( GraphicArea as double, TextArea as double,RegisterArea as double, TempRegion as soGeoRegion)
'數據容差默認設置為0.1平方米
Dim BOverlap as boolean
If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文本面積超限,請檢查!"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
Msgbox "本宗地圖形面積超限,請檢查!"
BOverlap=OverlapRegion(TempRegion)
If BOverlap=False then
'不存在宗地重疊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lse
Msgbox "本宗地文本展繪圖形與周邊
宗地存在重疊,請檢查!"
End if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圖形面積、文本面積超限,請檢查!"
End if
End sub
3 案例分析
某國土局擬對全市五十個街坊約一萬宗宗地進行入庫,擬定工期為三個月。為了保證工期,又能保證數據入庫的質量,本項目擬采用如下模式進行:
前期數據檢查工具的開發,預計5至10個工作日;
按照以上思路,對數據進行編輯處理,初步入庫,約需20-30個工作日;
對不能入庫的數據分類,提交業務會處理;
數據整理,正式入庫,約需20個工作日。
通過這種模式,某國土局在3個月內,完成了全市宗地圖形入庫,大大提升了該局地籍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在全國地籍大會上獲得許多兄弟單位的高度評價,社會影響良好。
4 結論
地籍入庫是具有嚴肅法律效益的地籍管理活動,其數據質量,直接影響地籍數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隨著金土工程與二次調查成果應用的推進,高質量的地籍數據必將為地籍管理提供更快捷、高效、優質的數據服務。
參考文獻
[1] 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SuperMap 2008 聯機幫助文件,2008
[2] Microsoft LTD,VB6.0 聯機幫助文件,1998
[3] 盧有勛 建設城鎮地籍數據庫中數據質量控制的關鍵性 [期刊論文] -甘肅科技2008(10)
[4] 劉慶元;韋建超;左廷英 城鎮地籍建庫的數據質量控制 [期刊論文] -城市勘測2007(02)
[5] 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屬性數據錄入方法探討 - 測繪技術裝備 - 2009, 11(4)
作者簡介
韋俊部(1979----),男,工程師,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空間數據庫。
地址:廣西南寧市建政東路88號
E_mail:
電話:13878857031
Research of Plot Data Input in Cadastral Management
WEI Jin-zhan1 TANG Yuan2
中圖分類號:P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b)-0000-00
無人機航攝系統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受天氣條件和地面狀況影響較小,作業方式靈活快速;第二,無人機平臺自身構建及其搭載的航攝設備維護成本低;第三,因無人機飛行高度低,所以能夠獲取高分辨率影像,在小范圍信息獲取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第四,可根據具體要求設置影像重疊度,大重疊度的影像能夠增強后續處理的可靠性。第五,不需要申請空域、攜帶方便、轉場快等優點。目前,小型無人機對地觀測系統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的熱點課題,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斷提升無人機對地觀測系統的性能。
下面以貴州某村為例,具體說明無人機航測繪制1:2000地形圖的過程。項目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木測區作業工序為無人機航攝、地形測量(包括四等控制測量、I級控制測量、像控測量、圖根測量、野外補測、外業調繪)、空三加密、地形圖制作(包括立體采集、數據編輯工序(1: 2000比例尺一套))、DOM制作、DEM制作、質檢驗收等工序。
1航空攝影
該村采取東西向飛行,平均航攝比例尺為1:23533,平均地面高度為1350米,其相對航高為650米。平均地面分辨率0.13米,滿足1: 2000成圖要求。本次外業攝影時間為2012年6月5 日。
2像片控制
2.1 影像資料分析
航線間隔及旁向重疊度在30%-40%之間,航向重疊度在65%-75%之間。全攝區無航攝漏洞,航向超出攝區范圍三至六條基線。像片傾斜角
2.2 像控點布設及刺點
2.2.1 像控點布設
像控點布設:像控點在航線方向上按10-15條基線布設,在旁向上按2-4條基線布設。布設的像控點能夠有效控制住成圖范圍,保證測段銜接區域內沒有漏洞。像控點應刺在航向及旁向重疊有5-6張像片的區域內。像控點編號原則:測段像控點編號原則“GP十航片號四位+點序號”。像控點布設完成后繪制布點示意圖供內業加密和存檔。滿足空三加密及數字化采集要求。該村項目區像控網如圖1所示:
2.2.2 像控點的刺點及整飾情況
刺點誤差和刺孔的直經均小于像片上0.1mm,且刺透,無雙孔。點位說明確切,略圖完整明了,刺孔、略圖、說明與實地柱位一致。在像片正面上用紅色直經為7mm的圓形整飾像控點,并注記點號。在像片的背面用鉛筆繪制點位略圖和標注文字說明等。
2.3 像控點測量
像控點坐標可以使用全站儀、RTK等常規儀器進行測繪。像控點的精度和施測要求參照常規航測外業規范執行。木次像控點測量采用雙頻GPS接收機,已知控制點為加密的一級GPS控制點。為保證像控點測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點測量完畢后再收參考站。施測現場對點位進行拍照并制作成點位信息表供內業加密使用。將檢查合格后的像控點數據進行處理,基線處理采用Compass靜態處理專業版軟件,得到該村片區像控成果。
2.4 該像控網精度
該村片區像控網①精度統計:
(1)線向量檢核,同步環、異步環驗算:
共驗算同步環15個,其中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最大為:6.52ppm,限差為:15.0ppm。
共驗算異步環9個,其中坐標分量閉合差最大為:Wx = 4.46cm,Wy = 6.46cm,Wz = 6.36cm,限差為: =±21.06cm。
(2)三維無約束平差:
三維無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5267,邊名:2174-2173 (邊長267 m)。
(3)二維約束平差
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7725,邊名:2174-2173 (邊長267 m)。最弱點為2259,點位中誤差±2.03cm,限差為:±20.0cm。
該村片區像控網②精度統計:
(1)基線向量檢核,同步環、異步環驗算:
共驗算同步環14個,其中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最大為:4.48ppm,限差為:15.0ppm.
共驗算異步環14個,坐標分量閉合差最大為:Wx=-2.32cm,Wy=18.16cm,Wz=-12.55cm,限差為: =±21.06cm。
(2)三維無約束平差:
三維無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14131,邊名:2127-G04(邊長545 m)。
(3)二維約束平差
約束平差最弱邊相對精度為:1/34023,邊名:2174-G04 (邊長545 m)。最弱點為1187,點位中誤差±4.19cm,限差為:±20.0cm。
從上述精度統計情況可以看出,該村片區像控網精度指標滿足技術要求。
3 影像預處理
無人機航攝系統搭載非量測數碼相機進行航拍,然而相機自身的性能對測量精度影響較大。未經過處理的航攝影像畸變差較大,無法直接用于空三測量等后續處理工作。所以,在影像進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對其進行畸變差改正。在沒有室內和室外高精度檢校場的情況下,通常是根據非量測數碼相機提供的鑒定報告,利用DPGrid系統內的小像幅影像畸變差校正模塊對影像進行畸變差改正。
4空中三角測量
4.1 空三加密經過像點連接、像控點量測、平差計算過程
1)量測外控點時,先量測測區四周的像控點6個以后進行平差,其它像控點就可以通過預測的功能來找到大概位置達到快速量測A目的。外控點的量測由專業人員進行,并由另外一位專業人員檢查。2)應用外業工序提供基礎控制點參與計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體精度;應用外業工序提供的實測高程點檢測空三加密精度。3)量測完后進行最終的平差解算,首先將物方標準方差權放大,進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權重,確保粗差被全部探測出,最后給合適的權值強制平差。
DPGrid系統中的空三模塊為全自動空三軟件。系統根據建好的航線列表進行全測區自動匹配,接下來通過自動挑點程序將粗差大、多余的像點剔除。然后,進行連接點的交互編輯,根據刺好的控制點進行光束法平差解算,直到加密完成,輸出空中結果(圖2)。
4.2 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
根據連接點(加密點)的影像坐標以和少量地面控制點的影像坐標及其物方空間坐標,通過平差計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連接點的物方空間坐標,稱為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空三測量提供的平差結果是影像后續處理與應用的基礎。
5 DEM、DOM 制作
5.1 DEM制作
首先,根據空三加密成果,對無人機航攝的原始影像進行重樣生成核線影像。其次,系統自動匹配三維離散點,得到攝區的DSM。最后,經過自動濾波便可得到DEM。雖然DPGrid系統實現了自動匹配,但是由于現實地物的復雜性(如水體、樹木、陰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響,所以實際生產中為了提高DEM的精度,需要對DEM進行人工編輯。因為DEM是原始航片進行糾正的基礎,只有準確的DEM才能保證DOM的精度。
5.2 DOM制作
DPGrid系統全自動生成DOM主要包括:DEM數據處理、影像勻光勻色處理、DOM糾正處理、色調均衡處理以及DOM鑲嵌處理。系統生成的初步DOM結果,還要經過人工編輯,對初始DOM成果進行顏色和幾何處理,才能真正滿足對DOM成果的要求。
6 1:2000地形圖制作
配合DEM將DOM進行校正,然后在拼接生成完整的區域地圖。最后,將區域整體導入到VirtuoZo NT軟件中進行測圖,生成最終的地形圖(圖3)。
根據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及地形圖圖式進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業調繪人員利用已有的圖紙和測圖數據,進行實地調繪、修測、補測等工作。
7無人機航攝影像成圖精度分析
采用GPS快速靜態方式獲取該攝區外業檢查點的坐標數據。該樹片區抽查了 4幅圖(占本片區圖幅數的10%),共83個檢說恪6員日廡┩庖導觳櫚愕氖擋庾標與圖上坐標,計算出兩組坐標的及高程差值。根據點位中誤差公式計算出每個檢查點的平面中誤差。具體計算結果如下。經過整理計算,該村片區地物點平面點位中誤差為0.72m;高程中誤差為0.69m。根據點位中誤差計算結果繪制點位誤差分布圖。點位誤差分布圖更直觀的反映了每個檢查點的誤差分布情況。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點位誤差分布在0-0.8m之間,其平面精度滿足1:2000地形圖的要求。此外,我們將影像數據制作的地形圖與已有的1:2000地形圖數據在CASS中進行套合比較。
8小結
論文分析了無人機航攝系統的特點,介紹了無人機低空航攝規范。詳細描述了無人機航測系統測繪1:2000地形圖的具體工作流程,并對最終生成的地形圖進行了精度評定,基本滿足1:2000地形圖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a)-0-04
RTK技術在水工行業中的成熟應用,使傳統的打樁施工定位方式脫離了對于光學儀器和氣象條件的依賴與限制,杭州灣跨海大橋等長距離離岸水域、外海大型項目樁基施工使打樁船施工范圍和施工效率都產生了革命性發展。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打樁18號在前灣小港池碼頭改建工程中采用高精度網絡RTK虛擬基準站VRS技術沉樁定位,該文就打樁船簡易應用,從系統介紹、硬件配置、信息獲取轉換,數據提供等方面做簡單分析和介紹,為今后更好利用這項技術及在水工施工中的特點和措施提供一點借鑒。
1 海上打樁應用VRS網絡RTK技術的組成和原理
1.1 VRS系統簡介
虛擬基準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技術集網絡管理、無線通訊和GPS定位技術于一身,利用固定基準站數據對工作區域內誤差進行模型化處理,生成一個靠近測量位置的“虛擬基準站”,向流動站接收機修正信息。
1.2 VRS系統組成
VRS系統由固定基準站、系統控制中心、用戶部分、數據通信組成。
1.2.1 固定基準站
各固定基準站均勻分布在整個網絡中構成基準站網,一般一個完整的VRS網絡系統至少有3個已知的基準控制站,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可達70km,通過長時間GPS靜態相對定位等方法來確定基準站的精確坐標,再通過配備在基準站上的GPS接收機和數據通信設備,實時的將觀測資料傳送給數據處理中心。
1.2.2 系統控制中心
是通訊控制和數據處理中心,也是系統核心,使用GPS-NET數據處理軟件。通過通訊線纜與固定基準站通訊,通過無線網絡移動用戶通訊。負責數據質量分析與評價,數據綜合、分流和存儲、差分改正數據的計算等數據處理,還負責系統監控、信息服務和網絡管理。
1.2.3 用戶部分
用戶部分就是具備無線通訊用戶的接收機,配以船舶車輛等不同載體,通過無線網絡將自己初始位置發給控制中心,并接收中心的差分信號,生成厘米級的位置信息。
1.2.4 實時數據通信網絡
GPS流動站向運行GPS-NET的控制中心發送其概略位置,通過無線網絡鏈接發送標準的NEMA位置信息。控制中心接收此信息并進行誤差計算,重新向流動站發送改正過的RTCM信息。
1.3 VRS系統海上打樁工作原理
VRS 系統相當于在流動站附近建立一個距離流動站很近,一般僅有數米至數十米的虛擬的基準站,根據各基準站的實際觀測值計算出該虛擬基準站上的虛擬觀測值,用戶采用常規RTK技術進行實時相對定位,解決了RTK作業距離上的限制問題,并保證了用戶的精度。
具體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其步驟如下。
(1)VRS網絡中,各固定基準站不直接向移動用戶發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將所有的原始數據通過數據通訊線發給控制中心;
(2)打樁船工作前,首先通過GSM無線網絡制中心發送一個概略坐標;
(3)控制中心收到位置信息,由計算機自動選擇最佳的一組固定基準站,整體改正GPS的軌道誤差,電離層,對流層和大氣折射引起的誤差;
(4)控制中心將高精度的差分信號發給打樁船移動站。
(5)相當于在打樁船附近產生一個物理上不存在的基準站,構成短基線或超短基線差分,接收該基準站的差分信息進行定位。
2 傳統RTK技術局限性和基準站維護困難
2.1 RTK技術自身局限
打樁船沉樁定位通常采用1臺基準站配備2臺流動站的“1+2”RTK方式完成,使用技術比較成熟。但RTK技術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有用戶需要自行架設本地的基準站、誤差隨距離增長(ppm參數影響)、誤差增長使流動站和基準站距離受到限制(
2.2 基準站維護困難,成本高
傳統RTK作業必須首先在施工區附近建立一個控制點,然后在該控制點上架設基準站,基準站的看管維護方面存在諸多不便,成本較高。
2.2.1 基準站看護保管問題
打樁船使用的基準站至少由1臺GPS接收機、1臺電臺和其他附件組成,儀器自身價值昂貴,施工中基準站位置選取如何兼顧保管和看護,是目前打樁船GPS應用中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2.2.2 基準站供電問題
(1)基準站在施工中保持常開狀態,施工現場臨時供電造成時常停電,影響施工嚴重,通過逆變電源外接蓄電池保證供電,保養不便。如采用內置電池供電只能達到3~4 h,需專人監視操作且頻繁充電放電影響電池壽命,維護所需人工和費用大。
(2)施工現場電壓不穩定,極易造成電壓波動燒毀主機、電臺主板。根據使用經驗,每船基準站配備穩壓電源每年更換2~3臺,花費較大。
2.2.3基準站發射天線架設和防雷擊問題
(1)基準站與施工現場間的距離與差分信號發射天線架設高度成正比,距離越遠,架設高度越高。理想的傳送距離為:
(2)室外天線需接地或配備避雷裝置防雷擊,普通接地裝置無法保證避雷效果,一旦遭受雷擊會造成主機、電臺主板燒毀,因為維修機器導致停工和花費。加設一般避雷裝置影響發射效果,造成信號發送不穩定,專用裝置則花費巨大。
2.3 打樁船應用RTK技術所產生的特定局限
2.3.1 作業模式老舊
RTK技術作業模式仍舊依靠逐級建立控制網點進行相關測量,準備施工的前期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大型工程或者離岸距離很遠的工程,作業前期控制網的選點、測設、解算、架站等工作花費時間近1周、人力物力消耗大。
2.3.2 匹配性差
參與施工的各類型船舶,各道工序配備的接收機型號或電臺頻點不同,則導致各自RTK作業不能兼容,必須各自設置基準站,造成重復建設和信號影響,因自設立精度不同,在不同工序的銜接上誤差增大。
2.3.3 施工干擾大
為便于設備保管看護,各基準站的架設集中在項目辦公場地,距離很近,受高頻通訊、臨時發電機組、發射天線相近、功率大小等原因產生干擾、假鎖定、多路徑效應等影響精度的情況,極易在施工中造成錯誤。
3 VRS網絡RTK技術在打樁定位施工上的應用
3.1 方案確定
3.1.1確定主機信號傳輸接口
在采用常規RTK方式中,電臺差分信號接收方式有兩種:
(1)通過右下端接口接室外流動站天線電纜,通過內置電臺將無線電信號轉化為差分數據直接輸入主機;
(2)利用外置電臺先將室外無線電信號轉化為差分數據,然后通過數據線接到右上端3號lemo接口,將差分數據輸送入主機。
VRS系統中控制中心直接發送處理過的差分數據,采取方法(2)導入信號。
3.1.2確定簡易數據采集方案
(1)接3號接口的數據線編碼代號為32345(一端lemo接口,一端為串口),使用2條;
(2)數據轉換程序利用廠家網站下載的免費試運行軟件GNSS Internet Radio程序;
(3)利用筆記本電腦配備無線網卡實現無線通訊;
3.2 工藝要點和操作流程
3.2.1 外接信號采集設備接入系統
4 VRS技術實施效果
4.1 VRS技術實施效果
VRS系統經過實際應用有初始化速度快,標準偏差小,能夠在相當遠的距離上保證信號提供的高質量和高精確度,消除或明顯減少了誤差隨距離增長的ppm參數影響。免除設立基準站的步驟,避免了傳統基準站設置帶來的常規RTK技術自身局限、基準站維護保養、續航供電、惡劣天氣影響等劣勢。
4.1.1 精度大幅度提高
(1)VRS通過固定基準站的觀測數據通過連續傳送至VRS中央服務器并對其質量檢測,去除大的粗差并修正周跳,分析雙差觀測量來計算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和星歷誤差,系統誤差能被明顯剔除,能得到厘米級的精度。
4.1.2 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4.1.3 使用經濟
4.1.4 初始化速度快
實際應用中對初始化時間統計,50%以上能夠在1.5 min內完成初始化,80%以上能夠在5 min內完成初始化。比傳統RTK方式初始化速度加快約三分之一。
4.2 實踐中的改進措施
4.2.1 網絡堵塞、掉線問題
打樁施工中出現開始觀測固定解情況良好,但使用未完成出現網路堵塞,掉線等問題。經過分析發現,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系統“容錯”導致在重新運算過程中,數據量傳輸存在變動,不能使系統正常工作,產生堵塞、掉線。將筆記本電腦遠離主控臺,并防止電器干擾造成程序數據堵塞,問題得到較大改善。
4.2.2 初始化受部分時間段影響
中午前后在部分時間段衛星顆數能夠達到觀測要求,但初始化時間長,甚至不能初始化,這是因為受電離層干擾比較大,且打樁施船受海水面、甲板面等大面積水體和金屬表面形成的反射多路徑的影響、樁架遮擋使接收衛星信號的空間覆蓋面減小等原因使得數據鏈傳輸受干擾和限制,在傳輸過程中衰減嚴重。盡量選擇避開觀測質量差的時段施工。
4.2.3 高頻信號源干擾易造成無線網卡斷網掉線
船舶移動時,受到高頻信號源的干擾和大功率電機啟動時產生的磁場干擾等因素,無線網卡掉線頻繁。在操縱室和船舶指揮的崗位旁安裝與定位系統主機同步顯示的顯示器,最大限度減少高頻電話的干擾,掉線情況好轉很多。
4.2.4 串口連接線的制作必須保證屏蔽
在制作試驗用一分二串口線時,數據通信的質量不穩定,出現亂碼較多。經過線路排查,發現故障出現在自制一分二串口線接口處,簡單將進出電源、信號的引腳連接好,其他的屏蔽措施沒有做,導致經過主控臺較多電器過程中受到干擾影響信號傳輸,改進屏蔽后問題解決。
5 結語
VRS網絡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不必自身布網設站,作業時間不受限制,不必考慮控制網、基準站維護,實現全天候的可靠操作。經打樁實踐證明,VRS網絡RTK技術基本配置完全滿足水工工程測量的基本要求,并有諸多優秀特點,同時也存在一些實際作業中的技術限制,我們采取針對性的適宜解決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生產成本。這是國內首次將該技術應用在海上打樁施工中,對今后水工工程應用應用VRS技術起到實踐和總結作用,代表著GPS應用技術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平.虛擬參考站―GPS網絡RTK技術[J].測繪通報,2001.
[2] 陳文通.VRS-GPS網絡RTK技術及其應用[J].福建建設科技,2006(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