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預防性養護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25 17:43: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路預防性養護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公路預防性養護

篇(1)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交通量迅速的增加,道路運輸車輛的大型化、渠道化、超載現象日益嚴重,致使瀝青混凝土路面面臨從未有過的嚴峻考驗。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道路破壞的成因29.5%都是車轍病害。車轍病害是指路面在重車荷載作用下,在道面孔隙中產生的動水壓力對路面進行反復的沖刷,逐步形成的路面損壞病害。在國外,微表處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路的養護,并被證明是一種具有很高性能價格比的養護措施。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技術就是針對這一路面病害而進行的預防性養護方法,它采用專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將聚合改性乳化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填料、水以及添加劑等按照施工設計配合比拌和成稀漿狀混合料攤鋪到原病害路面車轍上,并能很快開放交通的,具有較高耐久性和較高抗滑性能的薄層。

二、微表處施工方法

2.1施工的準備

2.1.1乳化改性瀝青

微表處填補車轍是預防性養護施工中的主導項目之一,它的優點在于不僅大大降低了公路維修成本,而且施工時較其它公路維修工藝大大降低了安全隱患,微表處填補車轍施工中用的乳化改性瀝青的性能直接影響其施工效果,為保證能生產出各項技術指標都合格的乳化改性瀝青,我公司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生產設備:引進美國純進口道維施-120T乳化改性瀝青生產設備,設備進場后由國外專家現場調試,組織工作人員跟中學習,確保設備生產的高穩定及高精準性。

(2)與省交通科研院密切配合:①積極配合科研院組織實驗,精確實驗數據,尋求生產乳化瀝青的最佳配方;②開工前做試驗段,以試驗段的各項檢測數據和試驗段經過實踐驗證后的效果為導航,來指導以后的乳化改性瀝青生產;微表處必須選用陽離子型聚合物改性的乳化瀝青,改性劑劑量(改性劑有效成分占純瀝青的質量百分比)不宜小于3%。

2.1.2礦料、添加劑

(1)粗集料

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用礦料可以采用不同規格的粗集料、細集料、礦粉等摻配而成。其中、粗集料宜采用軋制好的石灰巖,細集料宜采用機制砂,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用粗集料、細集料應符合質量技術的要求。

(2)填料

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的填料中可以摻加消石灰、水泥、礦粉等填料。所添加的填料應該疏松、干燥、無結團成塊,并應當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中相關標準的要求。填料摻加量必須通過混合料設計試驗來確定。

(3)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

配合比設計應按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的步驟進行,經設計確定的標準配合比在施工中不得隨意變更。

2.2微表處施工

2.2.1施工過程

此次預防性養護微表處車轍工程,主要用于處理行車道車轍深度為1cm~2cm處車轍,處理寬度為3.3m,分2次施工,每次稀漿封層車處理寬度為1.5m。組建一個施工隊,將在拌和站拌好的混合料運至現場,乳化瀝青也由乳化瀝青罐車運至現場,實現水、乳化瀝青、混合料現場補給。兩臺稀漿封層車交替施工,形成連續作業,剩余混合料底有專人清掃。

2.2.2施工方法

(1)封道:具體按相應的專項安全封閉方案和每天施工計劃進行,設專職安全員負責施工現場人員、設備及過往車輛的安全。工期緊任務重我公司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的提高施工機械的利用率,封閉方式為單車道封閉(左道封閉或右道封閉)。

(2)清潔:攤鋪機前必須保證路面干潔,以保證微表處填補車轍與老路面有良好粘結性。距攤鋪機一定距離,設專人用風力滅火器清除施工路面的各種雜物。

(3)刻劃施工導線:為保證施工車輛順直行,施工前應刻劃施工導線,如原有路面有較清晰車道線以及保存較好路緣石等作為參照物的情況下,可以不刻劃施工導線;

(4)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的攤鋪

我單位采用博坎M210微表處填補車轍攤鋪車進行施工,根據現場施工路段路幅的寬度,調整填補車轍攤鋪車攤鋪槽的寬度,應當盡量的減少縱向接縫的數量,在盡可能的將縱向接縫的位置設置車道線的附近。攤鋪時,將符合要求的各種攤鋪材料裝入微表處填補車轍的攤鋪車內開至施工的起點,對準設定的施工導線,放下攤鋪車的攤鋪槽,并逐步調整攤鋪槽使其周邊與原路面緊密貼合。按生產配合比和現場礦料含水量情況,依次或同時按生產配比輸出礦料、填料、水、添加劑以及乳液進行拌和。拌合后混合料流入攤鋪槽適量時,開動微表處填補車轍攤鋪車保持勻速前進。攤鋪車運行的速度以保證混合料攤鋪量與攪拌量基本一致,槽中混合料的體積為攤鋪槽容積的1/2~2/3左右。施工表面應在填平原路面基礎上高于5mm,形成反拱。預防性養護填補車轍攤鋪后的局部缺陷,應當及時使用橡膠耙等工具進行人工找平處理。如攤鋪車內某種材料快用完時,應當及時關閉所有輸送材料的控制開關,讓攪拌器中的混合料全部攪拌完成,攤鋪車將攤鋪槽內混合料攤鋪完畢后停止前進,提起攤鋪槽并移出攤鋪施工現場,在廢料堆放處清洗攤鋪車攤鋪槽,避免污損原路面。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時,應該調整攤鋪的厚度,使填充層橫斷面中部隆起3mm至5mm,表面成冠狀,用以考慮行車的壓密作用。當施工過程中改性乳化瀝青蒸發殘留物含量以及填充礦料的含水量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調整攤鋪車的設定,確認材料配比符合施工設計配比后方可繼續施工。

(5)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的初期養護

①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稀漿混合料鋪筑完成后,在開放交通前應當禁止一切車輛及行人通行。

②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混合料攤鋪后一般不需要壓路機進行碾壓。在該工藝應用于停車場、硬路肩或者為了滿足某些特殊需要,可以使用6噸至10噸輪胎壓路機對已經破乳并初步成型的稀漿混合料進行靜輪碾壓。

③當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混合料強度能夠滿足開放交通要求后應當及時的開放交通。

三、施工的質量控制

3.1項目施工前材料及設備的檢查

(1)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施工前必須提供各種施工原材料的檢測報告、稀漿混合料設計報告,并符合規范的要球;

(2)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施工前應當對攤鋪機的各項性能、標定和設定以及配套施工車輛的情況和性能等進行仔細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在確認各種原材料、機械設備等沒有發生變化并且符合規范要求后,報請項目監理方,得到監理確認后,方可進行項目的施工。

(4)當項目用改性乳化瀝青的蒸發殘留物含量或者礦料的含水量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調整攤鋪機的設定,確保材料配比符合設計配合比后方可進行施工。

3.2項目施工過程中質量的管理和檢查

預防性養護微表處填補車轍施工中應及時對攤鋪的稀漿混合料進行抽樣檢測,抽檢的項目、頻率、允許誤差等應當符合規范相應的要求。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混合料的油石比。

四、預防性養護微表處的技術

預防性養護微表處技術之所以在較短時間內在我國得到大面積推廣,主要是微表處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的以下優越性。

(1)預防性養護微表處技術處理路面病害的工程效果非常理想。

①預防性養護微表處技術具有良好的水封效果,可以非常有效防止路面水損害的發生和發展,可以迅速扭轉路面坑槽補不勝補的被動局面,滿足了現有公路管理養護部門的基本工程需求;

②預防性養護微表處技術有卓越的路面抗滑性能,顯著提高高等級路面的抗滑性能;

③微表處可以延緩原路面的老化(在路基路面穩定的前提下,微表處使用壽命可達3年以上);

④有效完成路面構造修復,具有裂縫密封、車轍填充等修復功能,使路面更加美觀的優點。

(2)造價低廉。單位面積施工的成本遠遠低于傳統的熱瀝青罩面,能有效的解決現階段我國高等級公路養護經費的不足的情況。

篇(2)

中圖分類號: TU5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省級公路多以二級公路為主,路面形式以瀝青路面為主,要確保公路的使用壽命,應該有效的做好預防性養護工作,在路面病害大面積發生之前,及時對路面表面功能進行恢復。在公路路面使用壽命時期內進行預防性的養護,可以大幅的延長公路路面的使用壽命,并且可以縮減養護費用投入,實現公路養護管理費用效益的最大化。現在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超薄磨耗層、裂縫填封技術、霧封層、微表處等。

1 超薄磨耗層技術

超薄瀝青混凝土可用于老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復,也可用于新建公路,這種瀝青混合料具有行車安全舒適、噪音水平低、節約養護或建設成本的優勢。超薄磨耗層是按骨料空隙填充法設計的改性瀝青熱拌混合料,是一種超薄罩面層。在超薄磨耗層的設計中,混合骨料的級配非常關鍵,混合料中既有較多含量的粗集料形成骨架嵌擠結構,提高了路面的抗車轍能力,又有相當數量的細集料(石屑)填充骨架的空隙,構成骨架密實結構,提高了水穩性、抗衰老性。粗集料和細集料構成了骨架密實型結構,礦粉作為填料進一步密實了結構;選用的改性瀝青具有較高的粘度,提高了瀝青和骨料的粘結。超薄磨耗層的密實結構能夠防止水從路表面進入路面結構,阻止水對路面的損害。

2裂縫填封技術

對裂縫進行填封處置,是公路預防性養護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技術類型。通過對裂縫進行封閉處理,能夠避免水分沿著裂縫滲入路面結構層以及路基范圍內,可以有效的避免路面水損壞病害的發生。裂縫填封的施工技術如下所示:

(1)對于裂縫處置段落進行交通管制。為了保證裂縫處治施工期間公路施工的安全,應該對公路施工路段采取交通封閉的措施,在施工路段的兩端設置明顯的施工安全警示標志,確

保安全后方可施工。

(2)裂縫位置開槽。開槽一般采用小型切割機具,沿著路面裂縫的中心線進行切割,通常情況下需要控制開槽的寬度在1cm左右,開槽的深度控制在1.5-2cm左右。

(3)切縫的清理。在開槽后,為了提高灌封材料與瀝青路面的粘結力,應該清理切縫的槽壁,可以利用高壓空氣清掃,在保證切縫干燥的前提下確保其清潔干凈。

3 霧封層技術

霧封層措施是將慢裂乳化瀝青稀釋液或其它類型的霧封劑噴灑到現有瀝青路面表層的一種路面養護方法,主要用來恢復那些由于瀝青在正常使用中氧化造成的輕微干裂、損失小骨料等現象,而且可以封住細小裂縫及表面孔洞。因此對路面滲水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采用霧封層措施,因填充表面構造及在集料表面形成新的瀝青膜,短期內路面抗滑性能(不論是微觀還是宏觀抗滑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霧封層主要有一下特點:

(1)改善路面封水性能

瀝青路面封水性能是指瀝青路表面防止路表水滲透進入面層內部的能力。我國瀝青路面大都是密級配瀝青混泥土路面。由于種種原因造成路面局部透水,水滲透進去并積存在層與層之間,破壞層間粘結,加速瀝青老化和瀝青膜剝落,從而產生水損壞。在路面尚未發生水損害時有計劃地噴灑霧封層,消除路面局部薄弱環節,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損害的發生。

(2)影響路面抗滑性能

瀝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是指車輛輪胎制動時沿路表面滑移所產生的抗滑力。若路面抗滑能力不足時,會發生空轉打滑現象;汽車在彎道行駛,會發生橫向滑移高速行駛時緊急制動,所需的制動距離就會增長。這些現象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一般的,霧封層噴灑以后,對原路面的抗滑性能有負面作用。路面的抗滑性能在短期內會有所下降,其中微觀抗滑性能降低較為明顯;而宏觀抗滑性能的降低與其噴灑量密切相關。

(3)形成瀝青膜美化路面

以乳化瀝青為基質的霧封劑噴灑后在路面表面集料上形成新的瀝青膜,同時美化路面。而其它以再生為主要作用的霧封劑則旨在再生路面已老化瀝青,其效果可以通過室內試驗檢測。

4 微表處技術

微表處施工技術是基于路面稀漿封層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利用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外摻劑、水分、集料以及填料按照設計的配合比拌和后,攤鋪到路面形成薄層,進而對瀝青表

面的車轍以及裂縫等病害進行處理。為了提高微表處的施工質量,在施工作業前應該確定合理的微表處級配組成,現階段借配設計方法主要是利用度試驗、拌和試驗、濕輪磨耗試驗、負荷車輪試驗和粘結力試驗綜合確定油石比的ISSA配合比設計方法。微表處的施工工藝如下所示:

(1)對病害路面進行必要的處治。微表處的施工作業前提為路面必須具備一定的結構強度以及穩定性,而且瀝青路面表面清潔密實。因此,在微表處施工作業前,必須對坑洞、邊線

破損以及較為嚴重的裂縫進行修補處理。

(2)微表處施工材料的準備。嚴格控制集料的粒徑、填料的細度與含水量,為了保證微表處的施工質量,應該確保粒徑小于0.075mm顆粒含量超過80%。同時嚴格按照微表處混合料的設計及配要求,對計量控制系統進行標定。

(3)攤鋪以及碾壓施工。攤鋪是保證微表處施工質量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攤鋪過程中應該注意控制礦料、填料、水能夠同步進入拌缸內,并調節好稀漿的稠度以及流量,攤鋪速度一般控制在1.5~3.0km/h左右,攤鋪結束后及時找平。通常情況下,微表處由于在微表處混合料破乳后,空隙較小能夠在交通量的作用下自動彌合空隙,因而無需碾壓。但是對沒有交通碾壓的下封層,則應該在瀝青微粒開始破乳后及時碾壓。

6 結語

預防性養護能夠有效的延緩路面各種病害的發生發展,同時還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因此,養護管理部門必須充分重視預防性養護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采用各種新型的養護技術,借助于新的施工工藝以及施工設備,提高路面預防性養護施工質量,保證路面的結構強度以及使用性能滿足要求。

篇(3)

1.公路預防性養護的必要性

公路預防性養護是指在路面病害發生初期,對其進行預防性處治,控制和延緩路面病害進一步發展的養護措施。據道路研究機構估算,在整個路面壽命周期內進行3-4次預防性養護可以延長使用壽命10-15年,節約養護費用45%-50%。在我國由于公路設計標準不及發達國家(美國公路設計壽命為20年,德國瀝青道路面層設計厚度為55―85cm;我國公路設計壽命為8-15年,面層厚度為9―15cm)而且施工質量控制不夠嚴格,瀝青拌和料,級配和含油量都不規范,防水性較差,加上車輛超限超載運輸時有發生,新建改建公路出現早期病害的現象比較普遍。據資料介紹,相當比例的高速公路通車僅2-3年就要進行修補,而我們的一些普通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在工程質量缺陷責任期內就可能出現裂縫、橋頭跳車等早期病害。因此,推行預防性養護顯得更為重要和必要。

采取預防性養護,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壽命成本。道路全壽命成本,不僅考慮初期修建費和該路面結構的使用壽命,還應考慮預定分析期內可能采用的各種維修方案所發生的費用,這些方案包括各種養護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組合。一條質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壽命前75%的時間內性能下降40%,這一階段稱之為預防性養護階段,如未得到及時養護,在隨后12%的使用壽命時間內,性能將再下降40%,從而造成養護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過對幾十萬公里不同等級公路的跟蹤研究和大量的養護維修實踐,調查統計得出,每投入1元錢預防性養護資金,可節約3―10元后期矯正性養護資金的結論。整個路面使用周期內進行3-4次的預防性養護,可節約養護費用45% -50%。

2.實施預防性養護的步驟

(1)全面調查摸底,掌握公路路況,由生產股組織人員對所轄公路進行小修保養全面檢查。依據檢查情況由生產部門布置預防性養護路段。

(2)瀝青路面裂縫的處治應及時,防止病害惡化,即網裂、龜裂導致路面大面積損壞,以致出現坑凼、沉陷等,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用“一封、二刮、三鋪、四壓”適宜的方法處治。即突出封裂的辦法和效果,堅持行之有效的刮油法,又推廣薄層罩面和保證壓實質量。同時,裂縫處治后,為保證視覺效果和圖形美觀還應對外觀進行加工處理。

(3)網裂處治要提高瀝青滲透裂縫的深度和效果,可根據實地情況分別采用陰離子、陽離子乳化瀝青灌縫。對刮油法處治的,礦料須干燥少塵潔凈,防止揚塵和光面現象。

(4)龜裂的處治需認真分析病害原因后提出相應的處治對策,防止動輒挖除面層基層這種“小病大手術”的做法。對非基層原因引起的龜裂不采取挖補的方案,應采用先封縫或灌油后,薄層罩面、封層處理或單層瀝青表處等處治方法。

(5)對路面的縱橫裂縫(含反射裂縫、施工縫等)應清除縫內雜物,采取灌、壓水泥漿,高溫融縫或填充料后搗實等法處治。對裂縫的防治還須加強季節性養護和修復后的初期養護工作,特別是加強防水養護。

(6)及時養護是預防性養護工作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養好公路降低成本。對路面的裂縫、坑凼、沉陷、擁包、車轍和波浪等病害進行及時維修,要轉變等待集中修復的壞習慣。

(7)及時清除堵塞或淤積的邊溝、截水溝、排水溝等排水設施,保持排水暢通,對沖刷、損壞的排水設施及時修理加固;要加強對邊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導,重點放在疏導地表水上。對邊坡的裂隙,要及時填縫,防止雨水侵蝕,導致坍方或滑坡。

(8)對公路擋土墻、路肩墻等沿線設施要加強汛期前的檢查,及時發現基礎沖空、泄水孔堵塞等病害,要提前進行處治,減少更大的水毀損失,利用好有限的修復資金。

(9)橋涵病害最大的特點是隱蔽,不易覺察,發展遲緩,但是一旦爆發卻又會在瞬間釀成車毀人亡的災禍。因此,對橋涵應當做到日常檢查與維修并舉,對發現的病害能維修的要及時進行維修,不能處理的要及時上報防止病害的擴大。

3.路面養護維修處治工藝

3.1開槽、灌縫工藝

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縫形式出現,加上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的普遍存在,使得大量路表水沿裂縫侵入路面結構內部,甚至進入路基,致使瀝青混凝土路面在車輛荷載特別是重載交通和動態水的交互作用下,經常出現基層細骨料流失、唧泥(漿)現象,嚴重的則可能導致坑槽的出現。對于開挖面層后發現的大于5mm的基層裂縫,則可以在進行裂縫清理后直接灌注,以密封膠灌滿為佳。

3.2霧封層施工工藝

由于目前公路瀝青面層事實存在的施工離析現象或孔隙率過大。即工程先期已有的缺陷、隱患問題,有效的預防路(橋)面因此而造成的滲水現象已變得非常必要,而路面霧封層技術是一種很直接、有效和經濟的預防性養護措施。霧封層是在瀝青面層上噴灑一層薄薄的、滲透性改性乳化瀝青,形成一層嚴密的防水層將路面封閉,起到隔水防滲、保護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路面的水破壞,加大路面粗細骨料間的黏結力,由此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從而節約養護資金。

3.3微表處施工工藝

微表處是采用專用攤鋪設備將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劑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漿混合料并迅速攤鋪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層與原路面結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在攤鋪后1~ 3h內開放交通的薄層(lcm)結構。目前微表處罩面技術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復道路表面功能,在公路路面養護工程中微表處已經成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層。隨著該施工工藝的規范化、標準化以及施工質量的提高和綜合成本的降低,在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上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3.4微表處修復車轍施工工藝

微表處修復車轍施工技術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為黏結料、借助專用的攤鋪設備進行施工的一種冷拌瀝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層攤鋪技術。它具有施工進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點,可以迅速恢復和改善原瀝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車轍橫斷面一般為下凹形曲線,其填補厚度為變量,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徑按照轍槽的斷面正態分布。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技術要求只有微表處工藝可以做到。因為用于微表處的稀漿封層機配置一個“V”形攤鋪槽,在攤鋪過程中混合漿體中各種粒徑的骨料就會在“V”形攤鋪箱內經攪拌按照厚度變化呈正態分布進行攤鋪,同時在轍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預留拱度,為混合料經受行車荷載進一步壓密作出預留。

一般來說,微表處適用于25mm深度以內的車轍處理。根據經驗,對于12mm以內的車轍可以一次攤鋪修復;較深車轍分層攤鋪時,每層攤鋪間隔一般在ld以上,待下層完全干燥并基本壓實后,再進行上層攤鋪。微表處處理車轍面層一般略高于路面攤鋪厚度的20―40為宜,即預留適當的拱度,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輾壓與原路面基本持平。根據經驗,夏季高溫季節一般一星期左右;秋冬低溫季節半月左右,基本能夠達到相對密實。對于早期車轍修復,微表處工藝是一種較好的養護技術,既能節約大量養護資金又能縮短施工作業時間,已受到廣大業主的普遍歡迎。

4.結語

公路建設是階段性的,而養護是長期性的,預防性養護能有效地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和降低養護成本,必須采取更加切實有效地措施推動預防性養護工作的落實。

篇(4)

1. 前言

近年來,公路建設迅猛發展,公路狀況也得到了極大改善,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面病害會逐漸顯現出來,如何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確保養護效益最大化是農村公路日趨緊迫的問題。預防性養護的引入實施,不僅能減少養護的工作時間、節約養護成本,更為創建“暢、安、舒、美”的公路環境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

2. 預防性養護的概念

所謂預防性養護,就是指路還沒有出現病害之前進行的養護。

像稀漿封層、微表處等等,它們都只是預防性養護中針對路面問題的技術手段之一。預防性養護作為公路養護上的一個主要手段,我理解它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2.1首先,它是一項技術。最早這個概念是從歐美發達國家引進來的,主要是針對在路面還未發生或者說剛剛開始發生損壞的時候采取一些必要的養護措施以延長使用壽命。關鍵是把握住最佳的養護時機,采取最佳的方案,適用于最佳的路段。這些都是我們一直在談論的問題。現在我們采取的措施也比較多,像微表處、稀漿封層、碎石封層,還有現在遼寧省用的纖維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等等,可能都是在封層和罩面類做文章,不同的組合、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料,這樣可以組合成幾十種。

2.2第二,它是一種理念。目前,完全去套用這種技術概念,在我們的現實條件下運用還存在著局限性,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預防性養護當做一種理念。我們的養護規范在開篇總則中講到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我們的管理工作一直強調要治早、治小,這是一項技術政策,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沿用的。所以我認為預防性養護的理念和我們以前提倡的做法是一脈相承的,只是現在更加系統、完善了。預防性養護從技術上看,必須是對一條比較好的路面進行的養護方法,但從現實看,我們現在的路面狀況不一,那損壞比較嚴重的路怎么辦呢?路上的設施,包括路堤、路面、橋涵、綠化面等,都存在著預防性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把這種技術性的概念上升成一種理念,把內涵進一步擴大,更利于現階段指導我們的工作。面對老路的養護,它們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錯過了預防性養護的時機,但也仍然存在著預防性的問題,即如何使病害不進一步擴展、進一步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也該是預防性養護的一個概念。

2.3第三,預防性養護應該是一項政治。

(1)在行政層面上確定一些技術狀況指標,也就是路面達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時必須要進行養護。

(2)一般情況下,養護技術分為兩類:一是預防性養護,是指在路面結構強度足夠、只是出現輕微損壞,僅表面功能降低的情況下,通過對道路早期病害的調查、對病害成因的分析、對病害發展的判定、提前發現隱性病害的存在,為恢復路面表面服務功能而采取的一種養護措施。以達到延緩路面破損、保持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節約養護費用的目的。如灌縫、瀝青表處、稀漿封層等就是典型的預防性養護技術;二是改正性養護,是指在路況已經出現各種病害時,采取的相應的養護措施,如坑槽的挖補、大修等。

(3)這兩種養護策略的主要區別在于養護時機不同,但預防性養護是一種最為經濟有效的養護策略。從對路況性能的影響來看,預防性養護有更大的優勢。改正性養護策略等是等路面損壞蔓延到了必須維修的程度后才采取的相應措施。進行路面修正性養護時,路面經常處于較差的服務狀況。而采取預防性養護,當路面還處于良好使用狀況時,就采取預防性養護措施,及時阻止路況的急劇下降。這種舉措不僅能獲得更長的道路使用壽命,而且在路面使用壽命期間,始終能維持較好的道路服務水平,由此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 預防性養護的意義

3.1有利于降低養護成本。

公路養護行業內有一句俗話:“小洞不補、大了三尺五”,眾所皆知,小洞的養護比大洞的養護容易的多,同樣,小坑槽的修復成本遠遠低于大坑槽的修復成本。處置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美國相關公司調查顯示,每投入1元公路預防養護資金,可節約3~10元病害處治資金;在整個路面使用周期內,進行3~4次的預防性養護,可節約養護費用45%~50%。可以說,預防性養護在路面壽命使用周期內,支出的養護經費是最少的。

3.2有利于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預防性養護是在公路及其設施尚未發生破壞或剛出現病害跡象時,通過維修路面、加固橋梁、疏通邊溝、整修路基、綠化路肩等綜合性技術措施進行的強制性養護,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種病害的擴大,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道路全壽命周期理論告訴我們,一條條質量合格的公路在壽命前75%的時間內性能下降40%,這一階段稱之為預防性養護階段,公路在此階段內如果得不到及時養護,在隨后12%的使用壽命時間內,性能將再下降40%。由此可見,進行預防性養護與不進行預防性養護,公路的使用壽命懸殊很大。

3.3有利于防止公路水毀。

預防性養護往往能將公路病害和安全隱患消滅與未發之時,是保護公路的一個重要手段。公路養護實踐中的許多事實都已證明,預防性養護是防止水毀、消除安全隱患的好辦法。

3.4有利于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預防性養護采取的是超前防范,對路面及其附屬設施的初期病害進行補強,以消除導致公路損壞的因素,施工程序簡單,對交通影響不大。可以說,一般情況下,預防性養護施工過程中,能保證車輛的正常通行。修復好以后,公路的通行能力將大大提高。

4. 實施預防性養護工作的原則

4.1合理確定預防性養護的時機。

預防性養護技術的關鍵在于養護時機的選擇。預防性養護時機的選取應基于公路的功能性能,道路養護工作者必須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時間。預防性養護的實施時機應該是在路面尚處于良好狀況,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時進行。一旦結構損壞發生,預防性養護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選擇。及時的采取預防性養護措施將大大減少交通延誤時間,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4.2全面調查和科學評價。

重視和加強公路交通量觀測和路況調查工作,實行信息化的動態治理,開發建立適合實際的路面治理和評價信息平臺,通過研究對比各項技術性能指標、科學分析公路技術狀況的演變,實現道路病害及交通狀況預警,制訂周期性養護工程計劃,提高養護治理的科學決策水平和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益。

4.3加強日常小修保養,及時采取中修措施。

實施預防性養護應高度重視公路的日常小修保養,當路面出現疲憊、老化和磨損等現象時,及時采取一些經濟有效的中修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中修方案的選擇既要考慮公路的技術狀況和特點,又要考慮節約投資。

4.4制訂適當的養護計劃,合理控制大、中修比例。

在制訂年度養護計劃時,優先安排中修,鼓勵預防性養護,合理控制大修或返修改造項目,實現養護發展的良性循環。原則上,對于路況較好的地段,大修里程控制在總里程的5%~7%以內,中修里程不低于10%,對于路況較差的地段,在加大大修改造工程的同時,用于預防性養護的中修投入也不能減少。

5. 道路預防性養護的措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防性養護要求我們在平時工作中,要細心觀察,持續開展對路面、路基及附屬設施的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檢測評定,特別是在雨季期間要加強對路基穩定的調查,尤其要對高邊坡、高填方、橋梁、涵洞及附屬構造物進行重點排查,并認真分析,制訂預防性養護方案,以便及時消除隱患。

5.1對路面的預防性養護。

水泥路要重點加強接縫養護、板底灌漿、微病害處治。當路面出現接縫滲水、填縫料老化或損壞時,應及時進行清縫重灌,使填縫料保持良好的狀況,防止泥土、砂石、石子、路表水下滲到基層,對基層造成進一步破壞;發現板底脫空翻漿時,應及時對脫空的板底進行壓漿處理,灌注填充基層料,進一步補強,穩定路基;水泥板出現輕微裂縫時,應使用熱瀝青刮油罩面處理,當裂縫大于5mm時,應采取兩側切除,吹除裂縫中的雜物,封層涂刷乳化瀝青粘層油或用瀝青混合料進行填充的辦法來及時修復,防止雨水滲入路基,導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擴張。對瀝青路面早期出現的松散、麻面、網裂、龜裂等病害,應用表面處治材料封閉或進行罩面處理;對小坑槽應及時進行修補,連片坑槽一起補。

5.2對路肩和邊坡的預防性養護。

對路肩、邊坡損害最大的是雨水。因此,為防止雨水的沖刷,應種植路肩草、邊坡草,植樹造林。公路的邊坡在受到雨水的侵蝕后,常常出現塌方、滑坡等公路水毀現象,因此,要加強對邊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導,重點放在疏導地表水上。對邊坡的裂隙,要及時填縫,防止雨水侵蝕,導致塌方或滑坡。同時,對邊坡設置擋土墻和加固邊坡內部也是防止邊坡坍塌的一個重要手段。

5.3對排水設施的預防性養護。

經常清理排水溝,清疏涵洞,疏通橋梁泄水孔,特別是水溝兼用農用水渠的,要經常清理水溝內的雜物;對較高的河床,要及時清理,疏導河流,保持水流暢通,避免水毀公路。橋涵病害最大的特點是隱蔽,不易覺察,發展遲緩,但是一旦爆發卻又會在瞬間釀成車毀人亡的災禍。因此,對橋涵應當做到日常檢查與維修并舉,對發現的病害及時進行維修,防止病害的擴大。

5.4對防護設施的預防性養護。

篇(5)

Abstrac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highway disea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wa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will prolong the life of roads and ancillary faciliti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protect the road to play a multiplier role. Article for the highwa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ssu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wa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路面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意義

預防性養護能延緩路面破壞,延遲昂貴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舉個典型例子,一條高速公路路面在使用幾年后,由于交通、氣候、日照、環境的影響,道路逐漸開始氧化并出現疲勞裂縫、輕微車轍、骨料剝落、路面透水等路面病害。這些病害如果不及時處治,經過雨季后加速發展和擴大,路面狀況進一步惡化,并逐步進入下層,造成整個道路面層、甚至基層結構的損害,導致提前進行大面積結構罩面或整體翻修,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和負面社會影響。但是,如果在發現路面病害前期征兆時,就采取前置性的預防性養護維修,如裂縫填充、霧封層、微表處等,有效地彌補路面結構層透水等多種功能性缺陷,整個結構就得到了合理維護,病害出現的時間將推遲。

預防性養護往往能將公路病害和安全隱患消滅于未發之時,是保護公路的一個重要手段。公路養護實踐中的許多事實都已證明,預防性養護是防止水毀、消除安全隱患的好辦法。預防性養護采取的是超前防范,對路面及其附屬設施的初期病害進行補強,以消除導致公路損壞的因素,施工程序簡單,對交通影響不大。可以說,一般情況下,預防性養護施工過程中,能保證車輛的正常通行。修復好以后,公路的通行能力將大大提高。

二、公路預防性養護的措施 預防性養護要求我們在平時工作中,要細心觀察,持續開展對路面、路基及附屬設施的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檢測評定,特別是在雨季期間要加強對路基穩定的調查,尤其要對高邊坡、橋梁構造物進行重點排查,并認真分析,制定預防性養護方案,以便及時消除隱。

1.對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水泥路要重點加強接縫養護、板底灌漿、微病害處治。當路面出現接縫滲水、填縫料老化或被損壞時,應及時進行清縫重灌,使填縫料保持良好的狀況,防止泥土、砂石、石子、路表水下滲到基層,對基層造成進一步破壞;發現板底脫空翻漿時,應及時對脫空的板底進行壓漿處理,灌注填充基層料,進一步補強,穩定路基;水泥板出現輕微裂縫時,應使用熱瀝青刮油罩面處理,當裂縫大于5mm時,應采取兩側切除,吹除裂縫中的雜物,封層涂刷乳化瀝青粘層油或用瀝青混合料進行填充的辦法來及時修復,防止雨水滲入路基,導致路基、路面病害蔓延擴張。對瀝青路面早期出現的松散、麻面、網裂(龜裂)等病害,應用表面處治材料封閉或進行罩面處理;對小坑槽應及時進行修補,連片坑槽一起補。

2.對路肩和邊坡的預防性養護。對路肩、邊坡損害最大的是雨水。因此,為防止雨水的沖刷,應種植路肩草、邊坡草,植樹造林。公路的邊坡在受到雨水侵蝕后,常常出現坍方、滑坡等公路水毀現象,因此,要加強對邊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導,重點放在疏導地表水上。對邊坡的裂隙,要及時填縫,防止雨水侵蝕,導致坍方或滑坡。同時,對邊坡設置擋土墻和加固邊坡內部也是防止邊坡坍塌的一個重要手段。

3.對排水設施的預防性養護。經常清理排水溝,清疏涵洞,疏通橋梁泄水孔,特別是水溝兼用農用水渠的,要經常清理水溝內的雜物;對較高的河床,要及時清理,疏導河流,保持水流暢通,避免水毀公路。橋涵病害最大的特點是隱蔽,不易覺察,發展遲緩,但是一旦爆發卻又會在瞬間釀成車毀人亡的災禍。因此,對橋涵應當做到日常檢查與維修并舉,對發現的病害及時進行維修,防止病害的擴大。

4.對防護設施的預防性養護。擋水墻、擋土墻是公路防護設施預防性養護的重點。當擋水墻、擋土墻出現破損,出現開裂、窟窿、墻內土石被沖空等情況時,應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加固和修復。三、路面預養護手段與措施

1.養護時機的選擇

道路路面在其壽命周期內可分為三個階段:(1)建成投入使用開始,道路表層逐漸被氧化、損耗;(2)路面出現微小裂縫、小坑槽或脫皮現象;(3)路面出現較大面積裂縫,并貫通形成龜裂,最終出現結構問題。路面預防性養護是對高速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種高標準的養護方式,要求在路面尚處于良好狀態時,即路面處于剛剛開裂時開始采取保護性養護措施,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使路面始終處于良好的服務狀態。因而,實施路面預防性養護應對路面使用性能進行定期評價,要求各指標達到優良標準。

2.養護周期的確定:

預防性養護標準高,而路面使用性能隨時間變化逐漸下降,因此必須周期性實施養護措施,即定期開展路況調查,采集路況數據,進行分析與評價,當路面使用性能降到預定標準時,及時實施養護策略,恢復路面服務功能,如此循環往復。一般高速公路要求每年進行一次路況檢測,實施預防性養護可增加檢測頻率,特別是對日常巡查中發現病害的路段作專項檢測與評價,根據分析、評價結果實施養護措施。因此,預防性養護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相對于矯正性養護類型,其養護周期相對短很多。研究表明:路面在一個壽命周期內實施六次以上全路面預防性養護,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同時保持路面較好的服務功能。

3.養護方式方法1)灌縫。由于不均勻沉降、施工搭接、過大荷載、溫度變化及反射裂縫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時期后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縫;路面開裂后,路表積水在高速行車的作用下,順著路面裂縫滲透反復侵蝕瀝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擊穿面層破壞路基。為了防止裂縫擴展引起基層的進一步損壞,應及時對裂縫進行灌縫處理。2)就地熱補。針對路面出現的局部破壞如裂縫、坑塘、松散、龜裂、擁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熱補的方法。過去通常的做法是將破壞區域的舊瀝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熱瀝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壓實,這種修補方法由于冷接縫,冷熱相間的瀝青邊緣會留下縫隙的隱患,一旦碾壓不到位會使路面在短時期內再次受損,且大量的舊瀝青混合料被廢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環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類紅外線養護修補設備,對損壞的瀝青路面就地加熱修補,不僅節省工時,實現快速修補,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舊瀝青混合料,保護了環境。3)稀漿封層。瀝青稀漿封層是近年來國內外發展較快的一種新的封層技術。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縫,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價低和節能等優點,主要起改善、恢復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適于用作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4)路面再生密封。在頻繁交通荷載和溫度脹縮的反復作用下,瀝青會發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膠質、碳質轉變,各項性能指標下降,可采用瀝青路面再生密封劑對路面進行涂刷,補充瀝青組從中的油份,恢復老化瀝青的活性,恢復路面性能。5)石屑封層

石屑封層是道路養護中常用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經濟型的養護手段。在處理好法道路表層后,立即在道路的表面鋪撒一層大小均勻的石屑,增加地面滑動摩擦系數,從而增加路面抗滑性,對結構穩固但開始老化并存在一些表面損害的路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延長壽命的作用。在傳統的道路養護措施中,石屑封層最普遍地被用于低交通量的道路上,隨著材料改進與技術的發展,有些聚合物改性乳化石屑封層也越來越多地用于重交通量的道路。

結束語

公路預養護這項技術的關鍵在于養護時機的選擇。預防性養護時機的選取應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結構性能良好的情況下),養護管理者必須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時間,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惡化前進行預防性養護,一旦結構損壞發生,預防型養護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選擇。及時地采取預防型養護措施將大大減少交通延誤時間,延長路面的服務壽命。

篇(6)

中圖分類號:F540.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交通行業發展迅速,公路的養護是交通行業得到更好發展的保證,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的使用,使得公路的使用壽命更加的長,延長了公路的使用壽命,推動交通行業的更好發展。

一、公路預防性養護的意義

有利于降低養護成本

公路養護業內有一句俗話:“小洞不補,大了三尺五。”眾人皆知,小洞的養護比大洞的養護容易得多,同樣,小坑槽的修復成本遠遠低于大坑槽的修復成本。處治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

2、有利于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預防性養護是在公路及其設施尚未發生破壞或剛出現病害跡象時,通過維修路面、加固橋梁、疏通邊溝、整修路基、綠化路肩等綜合性技術措施進行的強制性養護,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種病害的擴大,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道路全壽命周期理論告訴我們,一條質量合格的公路在使用壽命前75%的時間內性能下降40%,這一階段稱之為預防性養護階段,公路在此階段內如果得不到及時養護, 在隨后12%的使用壽命時間內,性能將再下降40%。由此可見,進行預防性養護與不進行預防性養護,公路的使用壽命懸殊很大。

二、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

1、灌縫

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縫形式出現,加上半剛性基層易出現反射裂縫現象。裂縫產生后,大量路表水沿裂縫侵入路面結構內部,甚至進入路基, 致使瀝青混凝土路面在車輛荷載特別是重載交通和動態水的交互作用下,被水浸蝕的瀝青混凝土層骨料逐步松散, 繼續發展后, 路面將出現大面積坑槽。同時, 下滲的雨水會損害路基,降低路基的承載力,使路面出現唧泥(漿)現象, 嚴重的則可能導致路面出現較大的坑槽。因此,如果不及時對路面裂縫進行合理處治, 必然會導致路面的過早損壞。灌縫作業前首先要進行清縫, 將縫隙中的雜物清除干凈再灌入密封材料,大于6mm 的裂縫一般還要開槽作業。最好不要采用人工方式進行,因其灌得不夠深,很難達到持久效果。采用壓力灌縫機效果最好, 它可以將密封材料匯集到裂縫深層,起到密封的作用, 能有效阻止路表水下滲, 保護路面路基,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2、霧封層

霧封層技術是利用專用霧封層灑布車在瀝青面層上噴灑一層薄薄的、高滲透性改性乳化瀝青,封閉路面孔隙,防止雨水下滲,修復路面老化,改善路面外觀的一種預防性養護技術。霧封層一般用于輕度到中度細料損失或松散的道路, 對于開級配混合料出現松散時,霧封層可有效解決。霧封層技術的主要優點:

(1)可更新和保護舊氧化瀝青路面, 防止瀝青路面的松散;

(2)填補小型裂縫和表面空隙;

(3)施工速度快, 開放交通迅速;

(4)施工成本低。

三、公路微表處養護技術分析

微表處是采用專用攤鋪設備將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劑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漿混合料并迅速攤鋪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層與原路面結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的結構。目前微表處罩面技術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復道路表面功能,在高速公路路面養護工程中微表處已經成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層, 其攤鋪1-3h后可迅速開放交通,在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上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微表處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阻止水分下滲、防止路面的老化與松散,從而有效的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微表處的使用可根據路面狀況實施單層或雙層攤鋪,微表處還可以填補已經穩定的車轍。

1、微表處施工配合比設計

根據選擇的級配類型,確定礦料的級配范圍,計算各種集料的配合比例,使合成級配在要求的級配范圍內。配合比設計應完成的試驗如下。

(1)拌和試驗

拌和試驗用于檢驗稀漿混合料破乳速度和可拌和時間,現場的做法是從現場取樣后進行模擬拌和。對于微表處稀漿混合料,要求25℃可拌和時間不小于120 s,測試方法:ISSA TB 113。

(2)稠度試驗

稠度試驗用于檢驗稀漿混合料的用水量是否合適。用水量過少會造成攤鋪困難,過多則導致微表處稀漿混合料離析流淌和延遲開放交通時間。對于現場稠度的檢測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法: (1)如果備有錐體稠度儀,則從拌和箱內取樣后立刻進行稠度試驗,當稠度儀為2cm~3cm時,表明用水量合適。(2)如果沒有錐體稠度儀,則可采用一根細棍(直徑約2mm),在剛鋪的封層上劃一條細痕,如慢慢愈合,則表明用水量過多,如保持不變,則表明用水量合適。

2、粘聚力試驗

粘聚力試驗是確定微表處稀漿混合料的初凝時間和開放交通時間,確保微表處罩面層的早期養護和封閉交通的時間。要求初凝時間小于30 min,粘聚力值不小于1.2N?m;固化開放交通時間小于60min,粘聚力值不小于2.0N?m。試驗方法:TO754。

3、濕輪磨耗試驗

主要用來控制瀝青的最小用量,防止施工后骨料脫落,要求浸水1h、6d的磨耗值分別不大于540g/m2 、800g/m2。試驗方法:T0752。

4、施工質量控制

(1)原路面清洗

安排人員或掃地車清掃路表面的樹葉、紙屑后,再用水車對黏附在路表面的泥土沖洗干凈,特別是超高路段靠近中央分隔帶路緣石附近。水車清洗后路面不得有積水現象,嚴禁在有積水的路面上施工。經沖洗后濕潤的原路面有利于稀漿與原路面的粘結,保證稀漿的相對穩定性。

(2)混合料稠度及破乳控制

混合料稠度控制的核心是最佳用水量的確定。用水量過小,混合料粘稠,容易過早破乳,不易攤鋪;用水量過大,混合料離析,使含有大量瀝青的細料上浮在表面,影響路面的摩擦系數,并導致泛油。同時應考慮現場集料的含水量、施工溫度、濕度、路面的吸水情況等條件與室內試驗的差別,因地制宜地對用水量作適當調整,以保證混合料合適的粘稠度。如果破乳時間太短,混合料易結團硬化,施工難以順利進行。反之,會延遲開放交通,同時由于瀝青在未破乳的情況下隨水分浮到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導致出現泛油現象,并使其下面的混合料因水分無法進一步蒸發而難以成型。可以通過調節水量、調整配合比或適當加入化學添加劑來調節石料與乳液表面電荷的正負與強弱,實現對破乳時間的有效控制。

(3)橫縫及縱縫的控制

前車料攤鋪完成后,將末端1~2 m內的混合料鏟除至齊邊并清掃干凈。待下一車料攤鋪前,用與攤鋪寬度相同的鐵皮將上一施工段末端1m覆蓋,將攤鋪車后退,使攤鋪箱后緣落在鐵皮上,啟動攤鋪。攤鋪車前行后,將鐵皮上面的稀漿混合料歸入廢料車中,并用人工進行橫向抹平處理。根據國際稀漿封層協會微表處技術指南規定:縱向接縫搭接寬度不應超過76.2 mm,接縫處高出量不應超過6 mm。為了使縱向接縫處平滑連接,施工時用工具將搭接部分抹平、抹薄,同時可以適當調低攤鋪箱搭接一側的高度,減小搭接處混合料的攤鋪厚度。另外,微表處縱向接縫的位置應根據路面寬度合理分配每一幅的攤鋪寬度,盡量將縱向接縫放在車道線旁邊3~5cm的地方,以改善路面的外觀質量,又不至于造成劃線困難或使劃線成本增高。

(4)表觀質量控制

表面劃痕是指混合料在攤鋪過程中因存在超粒徑料、攤鋪箱后緣橡膠刮板不清潔等因素,在攤鋪箱的拖動下形成較長的劃痕。為了解決劃痕問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嚴把集料的質量關,在攤鋪車內盡可能不混入超粒徑顆粒。同時,為了防止破乳成團的混合料造成表面劃痕,攤鋪完成后要清理干凈攪拌缸內結團的混合料。每一車攤鋪完畢后,應認真清理攤鋪箱,特別是將橡膠刮板清理干凈。

(5)人工局部修整

利用人工進行局部修整時,不宜采用破乳的混合料進行修補,必須迅速將攤鋪箱中剛拌和好、尚未破乳的混合料倒入需修補的地方,并及時刮平。

結束語

公路是交通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對交通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對于公路的預防性養護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加強學習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并且更好的應用于公路養護。

參考文獻

[1]張雅濤.高等級公路加強預防性養護的意義及具體實施建議[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06.

[2]徐劍.瀝青路面微表處養護技術的研究[D].東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

篇(7)

預防性養護是一種在路面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采取的對現有道路系統進行有計劃的基于費用-效益的養護策略,預防性養護在沒有提高路面結構能力的情況下,延遲路面的損壞,維持或改善路面現有的功能。預防性養護能減少水分進入路面結構內部破壞路基,保證路面結構的整體性,減緩道路的破壞速度,糾正路面的非荷載性破壞,從而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推遲昂貴的大修和重建活動,降低全壽命周期養護成本。

1 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對策選擇

1.1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方面,公路及橋梁養護管理系統報告作為制訂預防性養護方案的信息來源,并結合日常養護檢查制訂最后方案。在預防性路段信息獲取方面,應充分利用養護管理系統的分析報告。

1.2 決策基本過程

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的決策過程,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依據已有的預防性養護工程效果對決策過程進行不斷的修正。

1.3 效果檢驗方法

對預防性養護效果的檢驗與評價主要依據日常指標檢測,在預防性養護實施前后,都要進行日常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標檢測與評定,通過實施預防性養護前后的指標對比與變化趨勢,并通過與非預防性養護路段的對比,評價預防性養護的效果。在實施前,選取需要進行預防性養護的路段進行各項路用指標檢測,并對其行車舒適性、使用耐久性等各項性能進行綜合評定,發現其不足之處。對該路段實施預防性養護作業并經過一段使用后,再次對其各項指標進行檢測,觀察指標的增長情況以及各項路用性能的恢復情況,并與未實施預防性養護措施的同等病害路段進行橫向比較,觀測各項指標差距,以檢驗預防性養護的效果。

1.4 預防性養護時機的確定

根據預防性養護的概念,應用預防性養護太早或太晚都不能使路面性能達到最好。預防性養護時機的確定,是推廣預防性養護技術的關鍵,但目前尚未有較為成熟的方法,還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為了便于工程中實際使用,基于方便的原則,特推薦兩種方法:

1.4.1 依據性能分析的預防性養護時機的確定。對于高速公路,針對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目標中,選擇將四種指數(PCI、RQI、SFC 或BPN、SSI)都保持處于良好作為預防性養護的基本目標;針對其他等級瀝青路面,將保持路面PQI指數處于良好;保持路面PCI指數處于中以上;保持路面RQI指數處于良好以上;保持路面SFC或BPN指數處于中以上;保持路面SSI指數處于良好以上作為預防性養護的目標。

針對上述目標,通過對瀝青路面性能的跟蹤檢測,在上述指標將要下降到臨界值前開始進行預防性養護;同時在確定預防性養護時機時,還要綜合考察不同路面病害發生時間的特點,應在病害將要發生前及時進行預防性養護,如針對路面的滲水、水損害等病害,應在雨季來臨前及時進行;或在路面病害發生后及時進行預防性養護,如對于路面開裂,應及時灌縫。

1.4.2依據成本分析的預防性養護時機的確定。預防性養護的目的就是通過及時的養護措施,有效的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并最終降低公路建設和營運的總體成本。因此依據成本分析,可為預防性養護時機的確定建立最為科學的方法;但目前來看,要想做到全面的成本分析,難度尚較大。在進行預防性養護成本分析時,特別應考慮以下因素:(1)影響道路使用者費用成本的因素:包括路面狀況指數PCI的高低對車輛油耗、零部件磨損、行車速度等的影響;路面維修時對車輛油耗、行車速度、交通事故的影響;道路封閉施工對車輛繞行的影響。(2)對降低道路使用者費用成本的保障:對于道路使用者費用成本的研究,已有許多研究成果,本課題不再展開敘述,但在進行平均車公里路面成本分析時,必須對降低道路使用者費用成本作出保障。如:PCI值在良級以上;中修以下養護作業不封閉交通;養護作業區做好交通安全管理等。從而保障道路使用者費用成本處于較低的水平,否則,單純強調道路管理者的建設、養護成本最低是沒有意義的。

2 瀝青路面霧封層預防性技術

預防性養護霧封層措施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路面防護措施, 但目前只是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沒有從理論上解決霧封層的噴灑量劑、噴灑時機等問題。

2.1 施工前準備工作

2.1.1 路況調查

正式施工前,必須對施工路段的所有病害進行一次細致的調查,并登記造冊;對未處理到位的病害要重新處置,不留施工質量隱患。根據不同的路面情況,對路面的滲水系數和路面摩擦系數或構造深度進行檢測,平均200米一點,為下一步的施工作好準備工作,同時也可進行施工前后的數據對比,以反映施工效果。

2.1.2 機具選擇及組合

路面霧封層施工采用全自動瀝青噴灑車進行機械化施工,一般要求罐體容積應較大,并配置計算機控制系統,性能可靠,可根據施工需要控制灑布量,隨機調節灑布寬度。

2.2 施工

施工前進行詳細路況調查和相關的檢測試驗,并將所有病害處理到位;對用于施工的各類機械作全面的檢查、調試,使之處于良好狀態,重要的機械設備要有備用配件;霧封層施工應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氣溫達到13℃且保持下降時不得施工,但氣溫達到10℃并持續上升時可以施工;雨后路面積水未干或未清除之前,不可施工;施工養護期內可能降雨,則不可施工;養護成型期內氣溫應大于10℃;噴灑試驗段,獲取最佳的噴灑量、噴灑時間、工序銜接、機具性能和開放交通時間等施工技術指標;噴灑量可以托盤直接稱取,灑布時正常行車速度保持為4.0Km/h,瀝青罐中瀝青總量應不小于5T,噴灑量為0.3kg/m2-0.4kg/m2范圍內,輸出瀝青泵轉速80r~100r。

3 結論

篇(8)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十二五”末,我國國家高速公路網將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8萬公里。與此同時,我國早期建成的等級公路陸續進入維修和待修狀態,未來我國公路行業將逐步由“以建為主”步入“建養并重”的發展時期。愈來愈多的高速公路需要養護,致使養護資金相對短缺,養護工作量日益增大,傳統的“先損壞后維修,被動性養護”的路面養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路面養護工作的需求,必須扭轉這種路面養護的被動局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施預防性養護,今后一段時期如何科學地開展預防性養護作業將成為高速公路路面養護工作的重點。

一、預防性養護的概念

預防性養護概念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這種概念有別于傳統的道路養護理念,AASHTO對預防性養護定義為:在公路壽命期內,為了保證路況良好、延長公路壽命并將壽命周期內養護成本降到最低,而應用一系列的預防性養護措施的系統過程。而在這一系統過程中,要在不增設建成公路系統及其附屬設施的條件下,達到延緩路況退化、保持或改進系統的功能性狀況的目的。預防性養護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基礎在于經濟性最優,也可以說,預防性養護就是指在道路使用狀況衰減的初期,在最適當的時機,應用最適當的預防性養護措施,以最小的壽命周期成本、最大程度地延緩路況退化。

我國的路面預防性養護的定義就是通過定期的路況調查,及時發現路面輕微破損與病害跡象,分析研究其產生原因,對癥采取保護性養護措施,以防止微小病害進一步擴大,減緩路面使用性能的惡化速度,使路面始終保持良好的服務狀態的一種養護方法、養護理念。

二、我國預防性養護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國開始對預防性養護的理念予以關注,開始研究預防性養護的施工技術,并在全國各地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已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效果,其中高速公路的路面預防性養護投資呈明顯增長趨勢,預防性養護觀念和相關技術逐漸為公路工程技術人員所了解和接受,但對預防性養護的認識仍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預防性養護的基本理念理解尚不統一;二是,缺乏具體預防性養護評定標準和方法;三是,缺乏系統的預防性養護措施選擇標準;四是,預防性養護最佳時機與對策多數是依靠經驗執行。

總體來說,當前我們對預防性養護的概念、關鍵技術和相關政策還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還未形成系統的、科學的預防性養護決策體系;預防性養護技術措施的應用種類要少于國外,且各地區應用效果差異明顯;預防性養護資金仍混于養護資金總額中,很少有專門的預防性養護資金計劃,更缺少長期預防性養護投入的規劃。、

三、高速公路路面預防性養護的主要措施

(一)微表處

微表處是用具有一定級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與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外摻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動型混合料,使用專用的攤鋪設備,一次性在路面上完成攤鋪,并可根據路面損壞程度進行一層或多層攤鋪,能夠在攤鋪后1~2h內迅速開放交通。微表處具有封水、抗滑、延緩瀝青路面老化、改善路面外觀、修復車轍、提高平整度的特點,使用壽命一般為4~6年。

微表處適用于:輕度縱、橫向裂縫;疲勞裂縫輕微的路面;磨耗及松散的路面;輕度或中度泛油的路面;輕度不平整的路面;缺乏摩擦系數的路面;滲水的路面;車轍穩定的路面。

(二)超薄磨耗層

超薄瀝青混凝土磨耗層是將15-25mm厚的(斷級配改性熱瀝青)混合料攤鋪在一層改性乳化瀝青粘結層上。使用專用攤鋪機設備,進行特種改性乳化瀝青粘結層噴灑與改性瀝青混合料攤鋪的同步施工,經8-12噸鋼輪壓路機靜壓后一次成型,壓實厚度為15-20mm。超薄磨耗層具有抗滑、抗車轍、抗磨耗的特點,使用壽命一般為5~8年。

超薄磨耗層適用于:縱、橫向裂縫和輕度塊裂;磨耗及松散的路面;抗滑性能嚴重不足的路面;輕度不平整的路面;輕度泛油的路面。

(三)霧封層

霧狀封層是采用機械設備(瀝青噴灑車)將稀釋的慢凝乳化瀝青噴灑在路面上,霧狀封層主要用于封住路面,防止瀝青路面老化,防止因老化引起的路面松散,防止路面水損壞,使用壽命一般為1~2年。霧狀封層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路面的抗滑性能,采取霧狀封層后不能立刻開放交通,需要封閉交通幾個小時。

霧封層適用于:路面產生輕度縱、橫向裂縫,路面磨耗或松散,瀝青老化嚴重的路面。

(四)灌縫和封縫

灌縫指的是將密封材料灌入到裂縫里,這種裂縫通常指溫縮裂縫或寬度較大的裂縫(寬度一般大于5mm)。這種裂縫在冷季路面溫縮時寬度較大,而在暖季因材料膨脹裂縫寬度較小,加之暖季多雨,所以填縫的最佳時機應在氣溫較低的干燥季節(溫度在7℃~18℃)。封縫指的是沿裂縫涂刷少量稠度較低的瀝青或密封材料,這種裂縫一般比較微小(寬度一般小于3mm),這種裂縫在高溫季節大部分可以愈合。

灌縫、封縫應用的最佳時機應在路面很少或者沒有出現結構性裂縫之前進行,路面裂縫范圍較小、程度較輕時應用才經濟有效。如果路面出現大量疲勞裂縫,灌縫、封縫就不再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預防性養護措施了。

四、關于預防性養護實施的幾點建議

1、建立預防性養護決策體系

目前,我國現行的路面使用性能評價主要是遵行《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H20-2007),該標準對公路技術狀況的評定標準、技術方法、檢測和評定要求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也強調了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性,但是沒有給出具體的預防性養護評定標準。大多數路段進行預防性養護仍就是通過經驗判斷的,并沒有確切的預防性養護時機確定方案和措施選擇方案比較,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的發揮預防性養護的作用。為此,預防性養護決策體系的建立是發展預防性養護的當務之急。

3、建立高速公路路況數據庫

依靠科學技術,采取先進的檢測手段,定期對公路技術狀況進行檢測,建立高速公路路況數據庫。加強路況檢測評定等基礎性工作,定期開展高速公路技術狀況調查,不斷完善、更新路況數據庫,及時掌握道路的使用狀況。進一步加強動態管理和病害監測,科學分析公路技術狀況的發展變化規律,為預防性養護措施和計劃的科學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4、落實預防性養護資金

設立預防性養護專項資金,并建立長期預防性養護投入規劃。在養護資金計劃安排中,須按最佳預防性養護時間有計劃地安排資金投入,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必須加強計劃管理、施工管理和經濟核算,確保預防性養護計劃的長期有效實施。

5、確保預防性養護機構和人員到位

在原有日常養護管理部門內設立專門的預防性養護管理崗位,明確專人負責預防性養護管理工作,并賦予其職責、權限,使之與日常養護區別開來。同時,加強養護人員培養,加大預防性養護新技術的應用研究,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養護水平。

五、結語

預防性養護是科學管理道路的具體體現,實行高速公路路面預防性養護,進一步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對全面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養護成本和費用、延長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篇(9)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越來越方便,市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城市居民對交通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大,所以對路面養護的需要迫在眉睫,由于瀝青路面經久耐用,所以被廣泛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建設中,傳統的等損壞后再維修的處理手段既加大了成本,也增加的維修的難度,所以預防性的養護技術被有關部門越來越多的重視起來。

1 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決策評價準則

1.1 路面的結構強度

根據《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里關于路面結構強度指數公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得出,強度指數大于或等于 83 的,公路的等級為“良好”。與此同時,根據《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規程》,高速公路的路面強度指數應該大于或等于 85。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對瀝青路面進行預防性養護。本文就是將路面強度指數定位在 85,以此來評價是否可以對公路進行預防性養護。

1.2 路面的抗滑性能

公路的抗滑能力如果小于 40 的話,就應該采取加鋪罩面層等措施來增強路面的抗滑能力。這是由《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技術規范》明文規定的。通過對我國華東地區幾條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分析,我們得出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發生率之間的關系。如果路面的抗滑性能低于 45 時,下雨天出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成急劇上升的趨勢。華東地區高速公路的瀝青路面抗滑標準是 45,這是最小值。可以管控的范圍是 45 - 58 之間。參考其他資料,通過相關的分析可以得出,路面抗滑能力應該維持在合理的范圍里。一般情況下,就路面抗滑性管控在 50 上下是非常適宜的,既經濟又合理。經過慎重的研究,我們認為路面抗滑性能若小于 42 的話,就可以對路面進行預測性養護。但對于數值在 42―48 之間時,這時應該采用的預養護應該是碎石封層和微表處的封層類養護措施。

1.3 車轍的深淺

試驗說明,當地的表面積水到達 10 毫米,車的速度是每小時一百公里時,摩擦幾乎就不存在了,摩擦系數都趨于零。這個時候其實已經發生著漂滑。在理論上進行分析的話,高速公路的車轍不應該超過 10毫米,這樣使為了使安全行駛的車輛避免發生非常危險的漂滑現象。經過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與道路工程和汽車工程界的探討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車轍深度應盡量為 10 毫米到 15 毫米之間。由于我國高速公路的交通運輸量比較大,超載現象時常發生,所以,在綜合了國內外車轍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得出,車轍深度應該在 12 毫米和 25 毫米之間。在這樣的區間內,才可以進預防性養護。

1.4 裂縫率

在我國,公路的裂縫比較嚴重,無論是普通公路還是高速公路。但是,現行的規范里,并沒有對此做一個明確的規定,以作為評價標準。現在依據《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與應用》,并結合日本道路養護的規范,我們可以對路面的裂縫進行評價。路面現實的而服務能力主要是綜合考慮了裂縫率、車轍的深度以及路面的平整程度。因為我國道路的裂縫比較厲害,因此,綜合考慮到這樣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了: 當裂縫率大于 3. 5%時,路面就應該采用熱拌瀝青混凝土罩面養護的方法。當裂縫率在 1. 0%―3. 5%之間時,需要采取霧封層、稀漿封層、微表處等封層類預防性養護的方式。

1.5 國際平整度指數

美國的一份報告中規定,當平整度指數在每千米 1. 6 米和 2. 5 米之間時,路面就需要采取罩面或者封層的養護措施。根據國內的分裂標準,以及我國高速公路實際的養護狀況,本文擬將國際平整度指數定位在每千米 2 米到 3. 5 米之間。在這個區間內,高速公路需要進行預防性的養護。

2 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的類別

高速公路的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措施包含著多種類別。同時,每一種,類別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根據目前比較常用的養護措施,可以將之分成四大類: 局部的修補、裂縫修補、表面封層以及罩面。

2.1 局部修補

路面的局部缺陷是由于施工不當或者設計不當造成的,如果不及時的進行修補,路面的破損程度就會變得更加的嚴重。對于局部修補,一般使用熱拌瀝青和冷拌瀝青兩種方式。熱拌瀝青的施工條件雖然比較苛刻,但效果較好; 冷拌瀝青工藝簡單,但是修補完成后使用的壽命比較短。

2.2 裂縫修補

瀝青路面產生裂縫的話不僅影響公路的美觀,而且還會使雨水進入瀝青的下面,最終導致路面的承載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的縮短。通常情況下,瀝青路面的裂縫都比較小,修補起來也比較容易。對于小裂縫,一般采取瀝青結合料的方式進行修補。一般在4―5 月份進行效果最好。

2.3 表面封層

表面封層主要用來延緩瀝青的老化。使得路面的抗滑能力得以恢復,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目前最為常用的表面封層技術主要分以下四種: 稀漿封層、霧封層、微表處和石屑封層。

2.4 罩面技術

罩面技術使一種處于“傳統磨耗層”和“厚表面處置”之間的技術。在法國,30%的道路路面使用的是罩面技術。薄層罩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地面水滲入瀝青下面,降低路面的噪音并且減少水汽和霧,從而提高道路的抗滑性能。另外,使用薄層罩面還可以提高道路的平整度。罩面技術分為表面磨耗層和粘結防水層。前者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增強平整度; 后者可以防止雨水等地上水的下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道路路面的裂縫。

3 使用性能評價標準的建立

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還沒有明確的公路預防性養護規范。所以,只能根據一些專家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實際,總結出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標準。如下表所示:

4 公路瀝青路面進行預防性養護的意義

4.1 減少對公路正常運行的妨礙

路面養護的后期,由于公路已經不能行車,需要對公路進行重新鋪設。在施工中,必然會妨礙正常車輛的通行。而預防性養護則具有施工速度快、靈活簡單的優點,可以在短時期內進行修復,不會對公路的正常運行造成干擾。

4.2 維持經濟效益

預防性的養護可以提前評估路面的破損情況,并及時的采取措施防止路面進一步受損。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節省了重新建設的資金,降低了公路養護的預算,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4.3 盡量延長使用壽命

公路的修建是個大工程,所以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后,如果放任它不管,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而在道路的使用期內對瀝青路面進行預防性養護,可以抑制破損的發展,盡量減少對公路進行大修的次數,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5 路面預防性養護的決策分析

依據公路路面的實際情況,然后再根據預防性養護決策的評價標準,本文欲使用預防性養護決策的模型進行預防性養護的規劃。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模型可以參照上文中第三部分的表格。在表格中,主要有強度指數、國際平整指數、車轍深淺、抗滑性能、裂縫率五個指標。這些指標的分類如下:第一指標: 結構強度指數( PSSI)第二指標: 國際平整指數( IRI)第三指標: 車轍深淺( RD)第四指標: 抗滑性能( SFC)第五指標: 裂縫率( CR)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抗滑性能和車轍深淺表示著在路面上行駛的安全性。而裂縫率和車轍深淺則表示著路面的破損程度有多大。

6 當前研究中遇到的難題

我國對于公路路面的預防性養護真正開始并得到重視是在 2004年之后。所以,當前多數養護性的措施主要停留在試驗的階段,同時,還很缺乏預防性養護使用性能的數據。因此,預防性養護還未普遍的應用于我國各級公路的養護中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計算預防性養護所產生的效益,難度是非常大的。

7 結語

本文簡要的總結了各類不同的預防性養護措施,主要有局部修補、表面封層、裂縫修補、罩面技術。進而根據以往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了預防性養護決策的模型。這個模型和評價原則是一致的。最后介紹了預防性養護的決策以及在當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難題。因此,本文的研究對于各個交通管理部門對瀝青路面進行量化分析具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另外,本研究可以為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決策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從而在實踐上更具有指導性。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公路養護;預防性養護;意義;問題;內容與措施

Key words:Highway Maintenance;Preventive;Maintenance;Significance;Issue;The content and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1-0181-01

預防性養護是一種有別于傳統養護方式的養護新理念,是對道路有計劃、經濟有效的一種維護方式。

1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意義

公路預防性養護的實質就是早期預防性養護,一般是全面的、整體的。其作用在于通過一些前置的措施方法,使道路及其構造物內部和外部的病害隱患與不利條件得到遏制、改善,保證其在正常的運營條件下,實現或延長設計使用壽命。在大規模建設時期,及時養護已有路網,對于保持道路完好率、防治早期破壞、控制養護成本尤為關鍵。預防性養護的優點具體體現在下面幾點:首先,預防性養護的依據是路況的信息及現代化的檢測和評價手段,從而準確地掌握了公路的發展規律。其次,預防性養護使得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再次,預防性養護的發展促進了公路養護現代化的進程。

綜上,實踐充分證明了預防性養護是一種有效的養護方法,其帶來的收益――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大大超過實施預防性養護的成本。因此,采用預防性公路養護措施,可在節省大量的養護資金的前提下,保證養護路面具有的良好使用性和通暢性。系統地實行預防性養護,是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降低公路使用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2預防性養護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國內外預防性養護發展及應用現狀的分析研究,可知目前預防性養護在我國的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仍然實行“壞路先養”的原則,沒有真正建立起預防性養護的理念,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采取合理的養護措施,往往錯過最佳養護時機。(2)預防性資金投入不足。(3)沒有全面建立起路面和橋梁管理系統,路況檢測設備和手段落后或數量不足,不能及時采集和更新數據庫,不能為養護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4)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和標準研究工作滯后,不能滿足公路養護的實際需求,預防性養護技術相對單一,機械化施工能力不強。(5)預防性養護的體制和保證機制工作尚待完善。

3預防性養護的具體內容與措施

通常來講,高速公路由于設計、施工等建設階段的原因,就可能造成路面存在一些缺陷;道路建成通車后,不斷受到環境、氣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加上交通荷載的日益加大,路面使用性能會逐步下降。如何保持路面的良好服務狀態成為道路管理的中心任務。因此,高速公路應該及早實施路面預防性養護。

3.1 養護時機的選擇

瀝青路面在其壽命周期內可分為三個階段:(1)建成投入使用開始,瀝青逐漸被氧化、損耗;(2)瀝青路面出現微小裂縫、小坑槽或脫皮現象;(3)路面出現較大面積裂縫,并貫通形成龜裂,最終出現結構問題。路面預防性養護是對高速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種高標準的養護方式,要求在路面尚處于良好狀態時,即路面處于剛剛開裂時開始采取保護性養護措施,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使路面始終處于良好的服務狀態。因而,實施路面預防性養護應對路面使用性能進行定期評價,要求各指標達到優良標準。

3.2 養護周期的確定

預防性養護標準高,而路面使用性能隨時間變化逐漸下降,因此必須周期性實施養護措施,即定期開展路況調查,采集路況數據,進行分析與評價,當路面使用性能降到預定標準時,及時實施養護策略,恢復路面服務功能,如此循環往復。一般高速公路要求每年進行一次路況檢測,實施預防性養護可增加檢測頻率,特別是對日常巡查中發現病害的路段作專項檢測與評價,根據分析、評價結果實施養護措施。因此,預防性養護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相對于矯正性養護類型,其養護周期相對短很多。研究表明:瀝青路面在一個壽命周期內實施六次以上全路面預防性養護,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同時保持路面較好的服務功能。

3.3 養護形式的選取

針對路面出現的不同形式的早期破壞,應采取相應的養護形式:(1)灌縫。由于路面結構采用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因而路面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為了防止在荷載作用下和雨水沖刷造成裂縫的擴展,應及時對裂縫進行灌縫,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路面的破損情況。(2)就地熱補。針對路面出現的坑塘、松散等局部破壞問題,應采取就地熱補的方法加以解決。必須在保證瀝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舊瀝青混合料。(3)稀漿封層。瀝青稀漿封層是近年來國內外發展較快的一種新的封層技術。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縫,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價低和節能等優點,主要起改善、恢復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適于用作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實用效果明顯。

4結語

道路預防性養護就是在合理的時間,采用適宜的技術對合適的公路實施正確的維護,它能及時修復路面的微小病害,降低路面嚴重破損的產生,以達到減少翻修次數、降低路面維修費用、延長道路使用壽命,達到保持路面服務狀態的目的。因此,實施路面預防性養護管理是我國高速公路發展的必然趨勢。

上一篇: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下一篇: 公司內部合同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