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性瘤主要治療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8 15:53: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療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淋巴瘤診斷明確后,首先要明確的不是采用什么治療,而是是否需要治療。對于不同亞型的淋巴瘤,可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一般來說,對于惰性淋巴瘤,即使積極治療也很難治愈(早期患者除外),而且此類患者大多是年老多病,積極治療又可能會導致許多并發癥,而即使不治療,病情大多進展緩慢,有些患者可能自發緩解或終生無需治療。因此,對于大多惰性淋巴腫瘤,應該將其作為慢性病對待,不求治愈,以保持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原則。相反,對于侵襲性、高度侵襲性淋巴瘤則需盡快治療,爭取早期治愈。

隨著近年來基礎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淋巴瘤治療進展應該說是突飛猛進。從經典的手術、放療和化療,到近期的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各種不同治療方法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另外,由于基因測序、液體活檢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廣泛深入應用,個體化治療甚至精準治療也逐漸成為可能。

目前各種不同的治療手段使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但我們更強調這種選擇應當是因人而異的,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解這些不同治療方法的特點和適用對象,才有利于合理的選擇。需要提醒大家,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聯合治療,是非常必要的。臨床研究顯示,目前采用的聯合治療模式,可使超過80%的霍奇金淋巴瘤、60%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通過規范的治療獲得治愈,其他大多數淋巴瘤患者通過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生存。

1.手術治療:和大多數實體腫瘤不同,除了少數特殊亞型淋巴瘤(早期惰性淋巴瘤)外,對于大多數淋巴瘤患者,單純依靠手術難以較好的控制甚至治愈。手術的價值更多地是體現在疾病樣本的獲取和明確診斷。因此,對于淋巴瘤患者在手術前需要進行詳細的手術適應癥評估,切勿盲目的一刀切之。

2.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也是經典的治療方法。由于和化療的作用機理不同,因此臨床多和化療聯合使用,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比如對于早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濾泡淋巴瘤和眼部黏膜相關淋巴瘤等,放療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而對于一些具有較大腫塊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療后加用放療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預防復發。

3.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腫瘤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腫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全身性治療的重要手段,和手術、放療一起,并稱為癌癥的三大經典治療手段。目前臨床多采用針對不同抗腫瘤機理的藥物多藥聯合治療的策略,比如臨床常用的CHOP方案就是使用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和潑尼松四種化療藥物聯合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療是目前治療淋巴瘤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對于全身性腫瘤尤為重要,和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4.靶向治療:顧名思義,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腫瘤靶點,設計并使用相應的特異性化學治療藥物。靶向性治療藥物的特點是在有效針對腫瘤細胞進行特異性殺傷的同時,對于正常組織和器官的影響較傳統化療藥物顯著降低,即高效、副作用小且使用方便等。臨床淋巴瘤常用的靶向治療藥物是利妥昔單抗(針對CD20分子)、伊布替尼(BTK信號通路抑制劑)等,都可以更為高效和特異性地殺滅淋巴瘤細胞。目前臨床上靶向藥物多和傳統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組成聯合免疫化療方案進行治療。隨著未來靶向藥物的進一步豐富,有可能采用多個靶向藥物聯合使用的策略來替代傳統化療。此類藥物在淋巴腫瘤中的應用是最成功的,部分患者已經可以免除化療,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

5.細胞免疫治療:以往的淋巴瘤治療模式多是針對腫瘤本身,近年來有報道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或者特殊藥物,可以激活淋巴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發揮其殺滅淋巴瘤細胞的作用。細胞免疫治療由于采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療策略,因此對于化療、甚至靶向治療無效的復發難治淋巴瘤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和PD-1單克隆抗體。我們在臨床上采用CAR-T治療部分非常難治的淋巴瘤患者,初步結果非常令人滿意。

篇(2)

[摘要] 目的 觀察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點,對治療效果進行療效分析。方法 選取該組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取DOLP與LAS2L2聯合化療方案,對照組施行CHOP治療方案。患者于治療前采取組織病理學檢查,分析兩種方法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完全緩解60例(66.70%),部分緩解25例(27.8%),有效率94.5%;對照組完全緩解40例(44.44%),部分緩解15例(16.67%),總有效率61.11%。結論 采用DOLP與LAS2L2聯合的方法對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進行治療,腫瘤明顯變小,治療效果明顯。

[

關鍵詞 ] 淋巴母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c)-0174-02

淋巴母細胞淋巴瘤(LBL),來自前體淋巴母細胞,具有高度襲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屬于不常見的惡性淋巴瘤,在中青年人群中常見,占有較高的比重[1]。隨著臨床對淋巴母細胞淋巴瘤不斷研究與技術的發展,發現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在一些臨床表現上都很相似,諸如在細胞形態上,免疫表型及基因型上都有相似性,但從病理形態上不能鑒別其形態的區別,因此在臨床上被認為是一種疾病的不同表現階段[2]。根據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將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劃為前體淋巴母細胞白血病,也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視為同一類疾病。在臨床上,以骨髓中25%的淋巴母細胞數為界限,總數大于25%的視為白血病,少于25%的視為淋巴瘤[3]。患有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的患者病情惡化嚴重,而且治療后恢復也不理想[4]。到目前為止,采取化療的手段是治療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重要措施,也是針對此類疾病的首先方法。根據國內外的相關資料研究顯示,選取合適的化療方案以及化療藥物的劑量對瘤塊的縮小起著重要的作用。適當的給予化療藥物也可減少對患者機體的損害。該組對180名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腫瘤部位的采取組織病理學檢查,觀察患者的臨床特征,做好相應記錄,治療組采取DOLP與LAS2L2聯合化療方案,對照組施行CHOP治療方案,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將該組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組收治的180名患者,全部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90名患者。治療組中有30名男性患者,60名女性患者,年齡在15~45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0歲,治療組中40名患者發病于頸部淋巴結,32名患者發病于扁桃體,還有28名患者發病于機體其他組織臟器。病程中有75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襲機體的神經、骨髓及肝臟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對照組90名患者,40名男性,50名女性,年齡在15~48歲之間,平均年齡31.5歲,對照組中45名患者發病于頸部淋巴結,35名患者發病于扁桃體,還有10名患者發病于機體其他組織臟器。病程中有68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襲機體的神經、骨髓及肝臟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臨床表現、生理特征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特點

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由于腫瘤病變的部位不同,其所涉及的機體系統不同,在臨床上患者通常可表現出不知道原因的發熱,機體體重下降,淋巴及一些肝臟脾臟的腫大,還會不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和神經系統問題[5]。經過組織病理學的檢查可以發現,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重在侵潤患者的淋巴結、骨髓、皮膚及組織器官。因此在臨床可看到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及胸悶等特征。經過病理學檢查可得知,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中,T細胞性較多,根據其病理形態可以分為曲核型和非曲核型兩種。其中前者占一半以上,腫瘤細胞源自T細胞,呈現不規整的圓狀,相互不沾粘在一起,細胞核膜較薄,染色質呈現粉塵狀,均勻分布,有核仁存在。后者非曲核型瘤細胞,此種瘤細胞除了來自T細胞,還可以源自U細胞或B細胞,而且形狀大小不同,瘤細胞核可呈現圓形及卵圓形,偶爾可見較小核仁的瘤細胞。此類疾病在青少年中比較多見,原發性的患者較少,皮膚損傷患者主要為繼發性的。首發于淋巴結、骨髓和中樞神經系統[6]。

1.3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采取CHOP治療方法:環磷酞胺500~700 mg/m2 靜脈滴注,1次/d;阿霉素40~45 mg/m2靜脈滴注,1次/d;長春新堿,每次2 mg,1次/d;潑尼松40~45 mg/m23次/d,3個星期為1個治療周期。每個治療周期間隔3個星期,通常需要4個治療周期。②治療組采用DOLP與LAS2L2聯合化療方法:DOLP方法采用潑尼松40~45 mg/m23次/d;長春新堿,每次2 mg,1次/d;柔紅霉素30~40 mg/m2三周靜脈注射一次;左旋門冬酞胺酶20 U~5000 U/kg,每周4次,靜脈注射。LAS2L2方法環磷酞胺500~700 mg/m2每天1次靜滴;柔紅霉素30~40 mg/m2 每3周1次;潑尼松40~45 mg/m2 3次/d;長春新堿每次2 mg,1次/d;甲氨蝶呤鞘內注射。以上兩種方法每4周1個療程。每個治療周期間隔1個月,通常需要4個治療周期。

1.4 判斷標準

在進行4個治療周期后,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對實體瘤通用療效準則施行判定測評。可以分為完全和部分緩解、穩定及進展4種類型:①完全緩解的評判準則:經過臨床影像學的診斷及相關檢測,患者病灶消失,機體生化指標達到正常水平。通過治療后實體瘤大于1.5 cm的直徑變成小于1.5 cm的腫塊。介于。1.1~1.5 cm實體瘤體積縮小原來75%,直徑縮小至1 cm以下的視為完全緩解。對于進行化療前肝脾變大的患者在治療后體積變小。②部分緩解評判準則:患者的肝脾淋巴處淋巴腫塊變小超過50%,除了肝脾和淋巴結其他部位的淋巴結不在變大,而且對其他的器官沒有侵襲的跡象,沒有新的病灶產生接判斷為部分緩解。③穩定性,是介于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之間的判斷標準。④進展判斷標準,經檢查出現新的病灶。總有效率是完全緩解加上部分緩解的患者數除以總患者數,即得總有效率[7]。

1.5統計方法

觀察兩組數據,對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采取t檢驗和χ2檢驗,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處理。P<0.05,說明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DOLP與LAS2L2聯合治療和CHOP治療方法結果顯示:①治療組:完全緩解60例(66.70%),部分緩解25例(27.8%),穩定4例(4.44%),進展1例(1.11%),總有效率94.5%。②對照組:完全緩解40例(44.44%),部分緩解15例(16.67%),穩定30例(33.33%),進展5例(5.56%),總有效率61.11%。經過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結果比較,對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及總有效率分別施行χ2檢驗,P<0.05,說明采取統計學處理后,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療效更好。

3討論

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疾病,而且預后不理想。此類疾病發病不明顯,在發病初期不易被發現,為此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就已經是中晚期,身體中的腫瘤細胞早已轉移到其他組織中,錯過了采取手術治療的階段,為此只能應用化療的手段進行治療[8]。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技術得到較快的發展,對淋巴瘤的發病原理的探討也漸漸深入,相應的治療措施也不斷完善。目前通過不斷完善和補充的化療方案經過臨床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使惡性淋巴瘤患者通過治療有效率不斷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也相應的增加患者的生活水平[9]。但是隨著治療技術的應用與進展,在臨床上也發現存在的一些還需要馬上解決,如何根據每個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化給藥是要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問題的重點和難點[2]。淋巴母細胞淋巴瘤能夠侵潤患者的淋巴結、骨髓、皮膚及組織器官,對患者的身體傷害很大,本組采用的DOLP與LAS2L2聯合治療方法和CHOP治療方法相比較,聯合治療方法可以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說明聯合治療確實可行。單獨采用CHOP治療方法,對于淋巴母細胞淋巴瘤中晚期的患者治療有效率較低,因為此類患者的原發灶擴大,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髓浸潤,使得此類方法的療效降低,需要采取更為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不徹底,患者的病情反反復復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還可能進攻到重要的臟器總,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而且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的患者自身的健康條件不好,身體虛弱,為此需要根據每一個患者病灶處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選取適當的藥物劑量,掌握好用藥間隔對于患者的康復是十分重要的。總而言之,采取聯合的治療方案不僅可以使患者的實體瘤體積減少,還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對于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福音。到目前為止,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率還處于不斷增加的趨勢,但隨著病理學及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和進步,影像學的日益研究透徹,已經增強了此類疾病的臨床診斷率,也相應的增加了其治療水平。目前還出現一些進的治療手段如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進行治療,基因及疫苗的治療,采取細胞周期依賴激酶抑制劑進行治療等,這些手段對淋巴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但是對于惡性淋巴瘤的發病機理還需要進行繼續研究,不斷為患者制造福音,應用于臨床,造福更多的人。

[

參考文獻]

[1]孔令環.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點及療效分析[J].臨床研究,2012,10(34):466-467.

[2]翟勇平,劉海寧,周曉鋼.淋巴母細胞淋巴瘤28例臨床病理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4):390-391.

[3]王科峰,夏忠軍,李蘇.改良BFM-90方案治療成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及安全性[J].廣東醫學,2011,32(24):167-168.

[4]汪春年,張正祥,石群立,等.LAT和CD99在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4):217-218.

[5]馬捷,石群立,周曉軍.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20例臨床病理研究[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6(1):26-30.

[6]郗彥風,王晉芬.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05,11(4):272-273.

[7]秦燕,石遠凱,何小慧.單純CHOP樣方案與CHOP樣方案聯合造血干細胞移植鞏固治療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的療效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9,31(6):305-306.

篇(3)

【摘 要】目的:評價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40 例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為對照組采用氟達拉濱治療,35 例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為研究組采用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治療,比較分析不同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以及無病生存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第4 個療程緩解率優于第1 個療程緩解率,且高于對照組第4 個療程的緩解率,研究組第1 年、2 年生存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治療,療效顯著。

關鍵詞 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氟達拉濱;表柔比星

非霍奇金淋巴瘤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多發生于胸腺、脾臟以及淋巴等器官處。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化療,但病情容易反復發作,因此臨床治療重點防止疾病的反復發作。本次研究中,研究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治療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效果,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醫院從2012 年2 月到2013 年2月收治的75 例復方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入院后經檢查均符合淋巴瘤分類的診斷標準,男40 例,女35 例,年齡為25-71 歲,平均年齡為48±1.2 歲,病理分類:彌漫小B 細胞8 例,彌漫大B 細胞9 例,濾泡性大細胞為主型10 例,濾泡性小裂細胞為主型6 例,淋巴母細胞型11 例,外周T 淋巴細胞12 例,彌漫性小裂細胞為主型11 例,血管免疫母細胞型8 例。隨機性劃為兩組,對照組40 例,研究組35 例,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法:氟達拉濱用藥劑量為25mg/m2, 一天靜滴0.5h, 連續用藥5d,每28d 重復一次給藥。并在第1-5d 同時增加采用保肝、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并注意對患者的呼吸以及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動態監測。研究組治療方法: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采用表柔比星40mg/m2,并在第1d 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4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結束后,依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移植以及放療治療。

1.3 療效評價

對患者進行為期1-2 年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分期以及療效,依據WHO制定的標準評價臨床治療效果。完全緩解: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陽性體征消失;部分緩解:經治療可見腫塊縮小大于50%,且持續時間大于1 個月,并未出現新腫塊;無緩解:新病灶或腫塊增加多于25%。有效率為完全緩解率以及部分緩解率之和。并統計患者1、2 年患者的生存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7.5 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采用X2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表示,并采用t 檢驗,以P<0.05 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40 例,第一個療程,完全緩解3 例,部分緩解12 例,無緩解25 例,緩解率為37.5%,第四個療程,完全緩解20例,部分緩解13 例,無緩解7 例,緩解率為82.5%,研究組35 例,第一個療程,完全緩解3 例,部分緩解11 例,無緩解21 例,緩解率為40.0%,第四個療程,完全緩解22 例,部分緩解12 例,無緩解1 例,緩解率為97.1%,研究表明,兩組患者第四個療程的緩解率顯著優于第一療程,且第四個療程的緩解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有統計學意義。

2.2 無病生存率

經隨訪觀察可見,對照組1 年生存率為60.0%(24/40),2 年生存率為50.0%(20/40), 研究組1 年生存率為71.4%(25/35),2 年生存率為60.0%(21/35),研究組患者的1 年生存率、2 年生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臨床腫瘤疾病比較常見,其臨床特點具有共性,同時在不同的受侵犯的范圍以及部位、病理類型有很大的差異。當前臨床并未明確其病因,分析是因多種因素而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主要是因化學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以及腫瘤細胞的多藥耐藥性。針對疾病的復發以及難治特點,臨床認為應改變藥物使用方法、化療方案,或增減藥物使用劑量。明確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滿足患者的需要,是當前臨床治療的重點。氟達拉濱為一種嘌呤類抗癌新藥,其對惡性腫瘤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主要是通過DNA 聚合酶以及核苷酸還原酶,抑制DNA 合成,抑制腫瘤細胞產生。表柔比星為新一代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可用于治療多種血液以及實體腫瘤疾病,可直接嵌入DNA 核酸,干擾轉錄過程,抑制mRNA 形成,而發揮其抗腫瘤作用,有效作用于細胞周期各階段。觀察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1 年、2 年生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有統計學意義。并進行隨訪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第4個療程有效率均優于第1 個療程,且研究組第4 個療程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氟達拉濱聯合表柔比星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提高臨床療效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應用效果顯著,前景廣闊。

篇(4)

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是近年確認非霍奇金淋巴瘤新的病理類型, 其中鼻型是指原發鼻以外部位的 NK/T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此類型惡性淋巴瘤發病通常和EB 病毒感染有關, 且多發生于鼻腔[1]。該病局部控制率和預后均差, 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本文研究40例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和預后, 探討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治療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經病理形態學確診的40例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25~73歲, 平均年齡(48.3±5.4)歲;病灶局限于鼻腔者14例, 超出鼻腔者26例;按國際 Ann Arbor標準分期, 其中Ⅰ期22例, Ⅱ期11例, III期7例;KPS 評分≥90分28例。所有患者均為初次治療者, 無化療、放療史, 無化療禁忌證。所有患者按入院時間前后順序編碼, 按不同治療方法分組, 對照組采用CHOP方案,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LOP方案。

1. 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CHOP方案化療, 并連續化療8個周期, 3周為1個周期。治療期間常規給予止吐、補液等支持治療。連續化療2個周期不能達到完全緩解及部分緩解的14例患者, 采用LOP方案化療挽救化療。具體方案如下:CHOP方案:環磷酰胺粉針750 mg/m2靜脈滴注d1, 阿霉素50 mg/m2靜脈滴注d1, 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d1, 強的松100 mg/d口服d1~5。LOP方案:左旋門冬酰胺酶6000 U/m2靜脈滴注d1~7, 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d1, 強的松100 mg/d 口服d1~5。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所有患者在入組化療2個周期后評價療效, 4個周期后進行療效確認。根據NHL的療效標準:腫瘤完全消失超過1個月為完全緩解(CR);病灶的最大直徑及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小50%以上, 其他病灶無增大, 持續1個月以上為部分緩解(PR);病灶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 持續超過1個月為病情進展(PD)。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 4 隨訪 存活患者隨訪截止至2013年6月, 隨訪時間為4~36個月, 中位隨訪時間23個月, 在40例患者中12例死亡, 隨訪內容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鼻腔CT等檢查, 統計總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總生存期指從疾病確診開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末次隨訪的時間, 無病生存期指患者完全緩解之日到患者出現任何部位復發或播散的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近期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組別的總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P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結果 兩組近期總緩解率經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無病生存期與總生存期 根據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療組患者無病生存時間15個月, 對照組患者13個月, 兩組無病生存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預后因素 所有患者完成治療后, 經過性別、年齡、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等因素, 將其對生存期的影響進行多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及KPS評分是獨立的預后因素, 見表2。

3 討論

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發病率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左右, 多發生于亞洲, 其具有侵襲性強、發病進展迅速獨特的臨床表現和體征, 但臨床采用傳統的CHOP方案化療未取得滿意療效[2]。近來以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引起臨床醫師的興趣, 故為對L-ASP化療方案的治療措施是否有效, 本研究即通過采用L-ASP化療方案對其有效性進行探討, 采用LOP方案進行挽救化療。

L-ASP是一個獨特的抗腫瘤藥物, 通過水解血清中腫瘤細胞的必需氨基酸-門冬酰胺, 導致腫瘤細胞DNA及蛋白質合成受阻, 故L-ASP不受耐藥蛋白P-gp的影響[3]。但是有些腫瘤細胞能自身合成門冬酰胺, 故L-ASP的抗腫瘤效應有選擇性, 僅作用于需外源性門冬酰胺作為生長因素的腫瘤[4]。本研究發現, 應用CHOP化療方案治療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的近期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率為73.1%, 采用LOP化療方案治療的近期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率為1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鼻、鼻型 NK/T惡性淋巴瘤預后因素最為主要的是Ann Arbor 分期、結外累及部位數及KPS評分。因此, 對于淋巴瘤這類血液系統源性的惡性腫瘤疾病, 血液系統外的侵犯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當體內除了血液系統外的部位數侵犯越多, 治療效果越差。因此對于淋巴瘤的治療仍應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 對于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而言, 由于易對傳統化療方案產生抵抗作用, 選用L-ASP的新化療方案尤其是對于治療鼻、鼻型NK/T惡性淋巴瘤顯示出了極好的效果, 同時應考慮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以期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阮寒光, 鄔蒙.鼻腔 NK/T 細胞淋巴瘤 60 例臨床治療和預后分析.實用癌癥雜志, 2009, 24(3):291-293.

[2] 譚燕, 張偉, 楊家林, 等.鼻、鼻型 NK/T 細胞淋巴瘤放射治療長期隨訪結果及預后分析.四川醫學, 2009, 30(9):1384-1386.

[3] 祝琳, 黎萬榮. 鼻型 NK/T 細胞淋巴瘤 19 例臨床分析.中國現代醫生, 2009, 47(21):18-19.

[4] 康文喜, 樊靜, 岳秀杰.鼻腔NK/T細胞淋巴瘤25例病理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 2010, 12(9):1126-1127.

篇(5)

我今年42歲,鼻衄一年余。病理診斷: (鼻腔)NK/T細胞淋巴瘤。請問NK/T細胞淋巴瘤需要化療嗎?

田野(廣西)田野讀者:

NK/T細胞淋巴瘤屬于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種少見特殊類型,在我國占NHL的2%~10%。該病對化療抗拒,對放療敏感。分期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你提供的資料過于簡單,你最好到我院接受全面檢查,明確分期后再制定治療方案。臨床上,I E期多見,占67~84%,Ⅱ~Ⅳ期少見。放療是早期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根治性治療手段,對于無預后不良因素(乳酸脫氫酶增高、年齡大于60歲、一般情況差、淋巴結和遠處結外器官受侵)的I E期患者,放療后的五年生存率達90%以上。對于超腔I期或Ⅱ期患者,放療后給予鞏固化療,治療效果也較滿意。Ⅲ~Ⅳ期以化療為主,對于化療失敗后仍可被放療挽救治療。建議你到專科就診,選擇規范的治療方法。

康醫生

(由廣西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放療病區副主任醫師蒿艷蓉解答)

多發性骨髓瘤如何治療

康醫生:

我今年50歲,半年來腰痛、頭暈、無力,情況越來越嚴重,最近剛剛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請問這種病現在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李強(廣西)李強讀者: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一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過去的40年中,該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傳統化療完全緩解率約50%,中位生存期約三年。十多年前研究發現: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得較好的療效,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緩解率(完全緩解率可達40%),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近年來,隨著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新藥的出現,骨髓瘤的療效在不斷提高。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聯合新藥治療,完全緩解率可達70%以上,已接近臨床治愈。

你是50歲新發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首先需要誘導化療,為達到較好的療效,建議你誘導化療時加用硼替佐米等新藥;在有效誘導治療3―4個療程疾病控制后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之后進行維持治療。我院已經開展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聯合新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多例,均獲得較滿意療效。

康醫生

(由廣西人民醫院血液-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藍梅解答)

風濕性心臟病能根治嗎

康醫生:

我爺爺今年66歲,近三年來走路稍快時就覺心慌、呼吸困難,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說我爺爺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主動脈辯重度狹窄”,吃了很多藥癥狀好像還加重了。請問手術能治好我爺爺的病嗎?

易 正(湖南)易正讀者:

根據你的描述,你爺爺的病能根治。風濕性心臟病主要指風濕活動引起瓣膜損害,出現瓣口面積縮小或瓣膜關不嚴,最后導致心力衰竭的心臟病。在早期病人多在活動量增加時感氣短、心慌、咳嗽等;晚期在休息時亦感呼吸困難、心慌、浮腫等;嚴重影響病人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風心病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1、單純藥物治療:改善癥狀,但瓣膜損害實際在持續進行,故只針對病史短、病變輕的病人。2、介入治療:只選擇病史短、病變輕--且無左房血栓的單純二尖瓣狹窄病人進行擴張。3、手術治療:這是目前治療的主要手段,手術方法是切除病變的瓣膜,重新置換一個人工瓣膜,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人工瓣膜分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60歲以上病人一般推薦使用生物瓣膜。因此,建議早日到條件好的醫院就診以接受手術治療。康醫生

(廣西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 龍小毛博士解答)

先天性房間隔缺損有哪些治療方法

康醫生:

我小孩14歲,今年4月學校體檢時發現患了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聽說這種病很難治療,請問該病有那些治療方法?如何選擇?李江讀者:

大多數房間隔缺損能通過矯治手術得到治愈,回歸到社會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房間隔缺損的有效治療措施是外科修補手術和內科介入封堵手術治療。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技術已經很成熟,成功率達90%~100%。凡有介入治療適應癥的房間隔缺損,首先應當先擇介入治療。目前,我國每年有兩萬患者采用介入方法獲得治療,由于介入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斷更新,使越來越多的醫師,和患者接受這種創傷小、恢復快與治療效果明確的方法。

理想手術年齡階段為:年齡大于3歲,體重大于5公斤,早期施行關閉手術,生存率與正常人相同,隨訪發現,24歲前實施手術者,長期生存率與正常同齡同性別的對照組相同,而40歲以后手術者,生存率僅40%。希望你盡快帶小孩到當地有條件的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

康醫生

(由廣西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伍廣偉解答)

孩子經常氣喘,有何治療方法

康醫生:

我的孩子今年六歲,從兩歲多就開始咳嗽、氣喘,比較嚴重的發作每年有4―5次,醫生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給予輔舒酮氣霧劑吸入治療,小孩氣喘減輕。但是,晚上睡覺時還是有咳嗽,有時有氣喘,早上起床經常打噴嚏、流清鼻涕,還經常鼻子瘁。請問這種情況還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劉 湘(云南)劉湘讀者:

從你提供的情況看,孩子除了支氣管哮喘還可能有過敏性鼻炎,可能對某種或某些變應原過敏。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①支氣管舒張劑平喘:②抗氣道炎癥;你所用的輔舒酮就是這個作用,規范化使用可預防哮喘的發作。多數哮喘的病人為過敏體質,支氣管哮喘經常和過敏性鼻炎并存,有人稱之為“孿生兄弟”,所以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成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多數哮喘患兒塵螨過敏,可以到當地醫院兒科做變應原點刺試驗證實,與傳統的變應原皮內注射相比,變應原點刺試驗操作方便,無痛苦,患兒及家長都容易接受。如果的確是塵螨過敏,可舌下含服進行脫敏治療。綜合治療是目前哮喘治療的方向,希望你的孩子經正規、系統治療后早日康復。

康醫生

(由廣西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溫志紅解答)

怎樣清除雜念享受

康醫生:

我是一位長得比較嬌好的女人。我和丈夫的婚前情況、家庭狀況、夫妻感情、養育子女以及工作等方面,都無懈可擊。我結婚已兩年多,每次和丈夫,我都能積極配合,但卻沒有一次滿意的,從未體驗過是啥滋味。我怕丈夫認為不正常,就裝著心滿意足的樣子。可常常總是“半饑半飽”地苦度長夜,心里的煩惱也漸漸多了起來。為此,我到醫院做了檢查,結論是身體方面完全正常。在問及有關情況后,醫生說我過多擔心嬌好身體的變化。而且和丈夫求歡時都未往好處想。由于雜念纏身,已影響到了的出現。請問怎樣清除雜念享受呢?

篇(6)

MCL屬于淋巴瘤中患者長期存活時間最短的亞型之一,因而大部分MCL患者都應選擇最前沿的治療方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實踐指南中關于MCL治療(2008.2)的建議如下。

一線治療:CHOP(CTX,ADM,VCR,PDN)+/-利妥昔單抗;R-Hyper CVAD (rituximab,CTX,VCR,ADM,DXM);Rituximab + EPOCH (VP-16,PDN,VCR,CTX,ADM);改良的HyperCVAD后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用于年齡>65歲患者。一線支持治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劑量化療。

二線治療:①硼替佐米;②克拉屈濱;③FCMR(FDR,CTX,MXT,rituximab)+/-利妥昔單抗維持;④FMR(FDR,MXT,rituximab);⑤FC(FDR,CTX)+/-利妥昔單抗;⑥PCR(PRA,CTX,rituximab);⑦沙利度胺+利妥昔單抗。二線支持治療: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劑量化療。CTX環磷酰胺,ADM阿霉素,VCR長春新堿,PDN潑尼松,DXM地塞米松,VP-16依托泊苷,FDR氟達拉濱,MXT米托蒽醌,PRA噴司他丁。

造血干細胞移植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有望成為改善MCL預后的治療方法。歐洲MCL協作組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把122例經CHOP或R-CHOP方案治療后獲得緩解的病例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接受ASCT(62例)與干擾素-(60例)治療。ASCT組與干擾素-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率(PFS)分別為39個月與17個月,3年總體生存率(OS)分別為83%與77%。

生物靶向治療

目前套細胞淋巴瘤治療中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放射免疫治療、特異性酶抑制劑等靶向治療方法。

抗CD20單克隆抗體(mAb):利妥昔單抗是一種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大劑量清髓性放、化療后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應作為年輕的套細胞淋巴瘤患者的一種標準治療,但移植后復發是主要問題。

放射免疫治療(RIT):放射免疫治療(RIT)是將放射性核素與單克隆抗體進行耦連,將放射性核素導向腫瘤部位,而對周圍正常組織的照射量很少;MCL對放射線高度敏感,故RIT在MCL治療中能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為碘131和釔90。

蛋白酶抑制劑:數據表明,硼替佐米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淋巴瘤治療藥物,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用藥劑量的選擇和如何合理的聯合用藥,從而最終使淋巴瘤病人受益。

mTOR抑制劑:為哺乳動物雷帕霉素受體抑制劑,既往稱之為CCI-779,它可調控cyclin D1基因轉錄而發揮抗腫瘤效應。Temsirolimus作用機制為選擇性作用于細胞信號通路而有別于細胞毒藥物,在MCL治療中獲得較高療效,為MCL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血管生成抑制劑――沙利度胺(反應停):以沙利度胺為主的治療方案:通過影響細胞因子起到抗血管生長、抗感染等作用。利妥昔單抗+沙利度胺治療MCL的PFS期長于化療。

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HDACIs):是一類新型的分子靶點藥物,具有恢復抑癌基因、細胞周期調節基因表達的作用,可誘導腫瘤細胞生長阻滯、細胞分化和細胞凋亡的過程,從而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

抗bel-2反義寡核苷酸:Bcl-2屬于抗凋亡分子,在許多套細胞淋巴瘤標本中呈高表達。反義寡核苷酸可在轉錄水平和翻譯水平抑制特定基因表達。目前應用于臨床的該類藥物為G3139。

細胞周期素依賴激酶(CDK)抑制劑-flavopiridol:正常細胞周期調控過程中,cyclin D1與CDK結合形成復合物,驅動細胞周期從G1進入S期,加速細胞進程。當flavopiridol抑制CDK活性,影響cyclin D1/CDK復合物功能,從而延緩或阻滯細胞周期進程,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小 結

套細胞淋巴瘤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和獨特自然病史的B細胞淋巴瘤,既具有中/高度惡性淋巴瘤的侵襲性自然史,又有低度惡性淋巴瘤對化療的抗拒性。高劑量化療聯合造血干細胞移植也未改善其總生存,但對初治緩解的患者可能改善其無病生存。美國標準菌庫(ATCC)已建立了一個MCL細胞庫,收集世界各地的各型MCL細胞株,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更全面的研究以獲得更基本的治療。對MCL尚無標準治療,應鼓勵患者進入臨床試驗研究。

篇(7)

【中圖分類號】R73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467-02

血管畸形疾病的診治,就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我們主要是采用激光治療技術。激光治療血管畸形疾病的方法已經在我國是得到了50年左右的實踐考驗。但是要治療血管瘤,主要還是采用普萘洛爾治療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在血管性疾病的治療中也是逐漸地引入了一些高科技產品,幫助醫生們能夠更為準確地定位病人的病情,有利于后續病人的診治和恢復。筆者將簡要的探討關于現今醫療技術條件下,該類疾病的診治。

1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疾病的初步了解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皮膚軟組織常見的良性血管疾病,據統計占良性占位性病變的7%,小兒多見。此類病變雖然是良性腫瘤,但它們會影響外觀及功能,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血管瘤與血管畸形是兩種不同的血管性疾病,它們的治療方法及預后均不相同,因此在診斷血管瘤時應注意與血管畸形相鑒別。

1.1血管瘤疾病簡介

血管瘤是一種血管腫瘤,其特點是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殖,有明顯的增生期和退化期;過去很多被稱為“血管瘤”的疾病實際上是血管畸形,如既往的命名法中的葡萄酒色斑、海綿狀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以及動、靜脈瘤在此分類中分別屬于毛細血管畸形、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動靜脈畸形, 而惟有其中的毛細血管瘤、草莓樣血管瘤和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在這一生物學分類中才屬于血管瘤的范疇。血管瘤是嬰幼兒常見的良性腫瘤。病變出現的時間、生長的速度以及病變的臨床特點,對明確診斷幫助極大。對于小兒,必要時建議檢測血清雌二醇水平,患兒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同齡兒童。

1.2血管畸形疾病簡介

血管畸形是一種非腫瘤性的血管發育異常,組織學上只是血管結構異常,內皮細胞仍處于靜息狀態。血管畸形根據所含血管類型的不同分為毛細血管畸形( 微靜脈) 、靜脈畸形、動脈畸形、動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一組由于胚胎肢芽內原始血管的發育障礙或發育異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發病時間、生長速度、病變的溫度、動脈搏動(動脈畸形)、病變質地等對血管畸形的診斷有幫助。

1.3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診治方法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包括: 硬化劑( 魚肝油酸鈉、無水乙醇、尿素、平陽霉素等) 注射、激素、手術( 切除、植皮、皮瓣整復) 、冷凍、介入栓塞、干擾素藥物治療、核素(32P、90Se) 、微波熱凝、各種激光照射等。一般情況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鑒別:發病時間、生長速度、顏色、病變區溫度、質地。僅靠臨床癥狀如病史、瘤體質地、溫度等很難準確鑒別診斷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因此人們就需要借助于影像學的輔助檢查。傳統上常用的影像學方法各有其局限性,目前常用的B超檢查僅能夠反映病變的范圍及血流量的情況,不能反映病變與周圍結構的解剖關系、畸形血管的來源等等信息。

2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診療措施

2.1三維CT鑒別技術

三維CT重建結合了CT血管造影及三維重建技術。與平掃相比,三維CT重建能夠直觀、立體、完整地顯示病變的結構,已經在許多疾病的診治中得以應用。雙源CT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CT,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挖掘出更豐富、更細微、更本質的病變信息。三維CT重建以CT平掃及增強掃描為基礎,通過三維重建技術獲得圖像,能夠清晰的顯示病變的解剖結構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三維CT重建能夠準確的鑒別血管瘤、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這一點已經被病理檢查所證實。另外,三維CT重建能夠展示完整的、立體的病變的信息。在顯示病變對周圍組織的侵襲方面,CT不能夠很好地顯示神經組織,因此三維CT重建顯示病變對周圍組織侵襲的準確率相對較低。

2.1血管瘤的治療

血管瘤具有自發消退的特點,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對于臨床上癥狀不明顯的血管瘤可進行隨訪觀察。在增生期抑制其發展,消退后手術切除剩余纖維組織是血管瘤治療的重要原則。非手術治療手法有激素治療血管瘤。激素治療的機制可能是借助抑制血管瘤內皮細胞異常增殖,阻止幼稚新生血管的生成過程, 從而達到對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療作用。但激素對消退期血管瘤作用較差。下列情況,可考慮應用激素治療:一、1 歲以內小兒增殖期血管瘤。二、有較嚴重并發癥的血管瘤。三、面部血管瘤影響患者容貌。

2.2血管畸形的治療

不同類型的血管畸形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下面是常見的幾種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一、毛細血管畸形的治療。目前較為普及的方法是脈沖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作用效果明顯,副反應少,一般不遺留增生性瘢痕。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來興起的治療毛細血管畸形新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機制是組織中的光敏劑在有氧條件下,經激光照射后產生大量活性氧物質,損傷組織細胞,達到治療目的。二、靜脈畸形的治療。對于大面積累及肢體的靜脈畸形,可用彈力套等回壓包扎,以減輕癥狀。常用治療方法有與治療血管瘤同樣的硬化劑注射法,病變內注射平陽霉素,銅針留置等。對于較大的靜脈畸形,可先栓塞病變的回流靜脈,使硬化劑能夠滯留在瘤腔內,以增強硬化效果,提高療效。

3結語

隨著人們對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不斷深入了解,對于這類疾病的掌握和控制能力也會不斷逐步地加強。我們清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一旦病變于皮膚上,肯定會影響人們皮膚的美觀。對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治療,我們所治療的目標,當然是以使其能夠不影響皮膚的美觀為主。雖然現今的整容技術發達,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們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制定出一個滿意的診治方案。

篇(8)

一般淋巴瘤如果對身體或者生命進行侵害時,外部來說是什么樣的表現呢?

篇(9)

事實上,淋巴瘤并非只鐘情名人。據統計,全世界每9分鐘就有1名淋巴瘤新發病例。它已躋身我國惡性腫瘤前10名,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里排名第二。記者注意到,2006年原國家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也是因為淋巴瘤去世。同樣身患淋巴瘤,為什么羅京與霍英東的存活時間(從發現病情算起,羅京活了不到1年,而霍英東活了23年)相差如此之大?近日,著名腫瘤專家何裕民教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為記者全面解讀了淋巴瘤。

淋巴瘤分布廣,危害大

何教授說,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淋巴結。由于淋巴組織遍布全身各處,而且同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因此,淋巴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心、肝、脾、肺等。

淋巴瘤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頸部淋巴結的腫大。此外,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多數患者有體重減輕的表現,在6個月內減少原體重的10%以上。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無力、消瘦、食欲不振、盜汗、貧血等。

用自摸做首次排查

由于所有的淋巴瘤均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何教授推薦一個簡單的“捫診”方法――自摸。因為多數淋巴瘤患者先在淺表淋巴結發病,如頸部、腹股溝和腋下淋巴結,這些部位都很容易摸到。

通常,當病原體侵入人體發生感染時,淋巴結會腫大疼痛,炎癥消失后淋巴腫塊也會自然縮小。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淋巴結出現無痛性、進行性腫大且可以排除明顯誘發淋巴結增大的原因(比如炎癥)外,就應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另外,患者如果出現淋巴結腫大,經過治療無效,也要警惕是不是有罹患淋巴瘤的可能。

首次治療非常關鍵

何教授說,對于淋巴瘤而言,首次治療成功與否,決定疾病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說第一次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但目前國內不少淋巴瘤患者首次治療時未予充分重視,治不好了才找名醫名院、用貴藥治療,結果反而引發耐藥性。如果患者一開始就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合理治療,就有可能取得較好治療效果,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

據介紹,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是當今治療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術主要參與最初的淋巴結活檢和可能的剖腹探查診斷部分,以及原發于胃腸道、泌尿系、腸系膜及肝脾的惡性淋巴瘤。何教授說,治療效果的好壞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病理類型,病期早、晚,腫瘤對治療敏感性、耐受性等。因此患病后一定要配合醫生接受足夠的治療,爭取得到控制,千萬不要自己亂治以致延誤病情,更不要相信江湖郎中的信口開河。

治療要科學合理,不可蠻攻

對于這類腫瘤的治療,何教授強調:一是要重視科學、合理、綜合治療,不是十八般武藝都用疾病就會好,有時過度治療會適得其反;二是要重視中醫藥,特別是零毒抑瘤方法的充分利用,在淋巴瘤的不同治療階段,中醫藥的方法自有其不同的意義;三是必須充分意識到惡性淋巴瘤的治療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早期一定要講究保存患者的體力,不可“濫殺無辜”,一味蠻攻,否則只會無益而有害。

何教授還用羅京和霍英東存活時間的巨大差異,來比較兩種治療的不同結果。

羅京之死――過度化療可能是原因之一

羅京所患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約占該病發病率的30%。盡管預后較差,但據有關統計顯示,只要治療及時、得當,仍有70%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

遺憾的是,根據網上公布的信息,羅京主要采取的是西方國家治療淋巴瘤的模式,也就是大劑量化療后,進行骨髓移植。這種療法對于體質強壯的西方人,對于化療敏感的病理類型確實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但這種治療模式有一種弊端,就是很大程度上摧毀患者的免疫系統,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恢復重建,殘存的淋巴瘤細胞肆無忌憚地增殖,進一步削弱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繼發感染,導致臟器功能的急性衰竭等而死亡。羅京最終因心衰搶救無效而去世。

霍英東抗癌成功――中西醫結合治療

與羅京相比,霍英東的抗癌經歷更值得借鑒。1983年,霍英東與好友何賢幾乎同時患上淋巴瘤,后來何賢赴美做手術,但不久后去世;霍英東則到國內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之后又多年堅持鍛煉,保證腫瘤20多年沒復發。

有人說,霍英東之所以患癌后能存活23年,與他本身的身體基礎和心境有關。他長期堅持鍛煉,注重日常的飲食調理,加上對病情想得開,不當自己是一個患者。雖然身兼商人、政治家等多種角色,生活繁忙,霍英東卻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憑借科學的治療方法和個人長期的堅持不懈,迫使癌魔退步。

中西醫結合效果顯著

從霍英東的抗癌經歷可以看出,淋巴瘤盡管兇險,但并非絕癥。除少數惡性程度很高的類型外,本病的治療效果現已大大提高。隨著治療方法的進步,特別是中西醫結合,合理配合運用零毒抑瘤和辨證論治,很多惡性淋巴瘤患者可以長期生存且沒有任何病痛。

何教授與他所領導的專家小組運用中藥零毒抑瘤法系統治療并觀察了7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涉及各種類型和部位,以頸淋巴、縱膈為多。78例中,除1例死亡,1例失訪,1例死于放療后并發肺部嚴重感染外,75例依然健在。其中,32例已完全康復,進入康復期調整,14例已恢復工作。22例仍在中西醫治療中。余下20余例正在接受中醫藥鞏固治療。

篇(10)

目前,除少部分淋巴瘤外,淋巴瘤的具體病因尚不明確,推測與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有關,這給淋巴瘤的早期預防帶來較高的難度。而治療淋巴瘤,目前認為化療和放療是常用方式,而中醫藥聯合放療、化療,可以增效減毒,優勢互補,提高療效,改善預后。

“正宗”中醫怎樣有效治療淋巴瘤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血液內科周永明

淋巴瘤是一組原發于淋巴結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療和放療,但是,應用化療和放療雖然可以殺滅大部分腫瘤細胞,但患者機體內總會殘存一些腫瘤細胞,這些殘存的腫瘤細胞大多對放療、化療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緩解后復發的禍根,給淋巴瘤患者的康復帶來了隱患。

中醫藥治療惡性淋巴瘤較之放療、化療對機體的傷害作用明顯減少,比較符合機體生理狀態――通過免疫機理的調整,逐步減少或清除殘余的腫瘤細胞。當然,需要強調的是,與放療、化療一樣,中醫藥并不是對所有淋巴瘤都有效,關鍵是要針對淋巴瘤的合適類型、合適階段和病情,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進行規范的中醫治療。

中醫藥治療:需“辨證施治”

祖國醫學文獻雖然沒有淋巴瘤的名稱,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痰核”“痰毒”“瘰疬”“Y積”“惡核”等類似淋巴瘤的記載,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中醫藥治療淋巴瘤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秉承辨證施治、扶正邪的理念,中醫根據淋巴瘤患者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病情,運用扶正固本、清熱解毒、活血消積、化痰軟堅等方法進行辨證治療,可取得調整免疫、抗腫瘤、防復發轉移等多種功效,從而抑制淋巴瘤增生、清除殘余腫瘤細胞,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5年生存率可達到60%以上。

那么,哪些淋巴瘤患者可以選用中醫藥治療?

1.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濾泡性淋巴瘤、B細胞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淋巴瘤和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等,可采用中醫藥為主或結合低強度化療,以延長患者無病生存時間,讓患者生活更加樂觀,更接近健康人的生活狀態。

2.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療、化療期間,采用中醫藥治療可以增效減毒,即增強放療、化療藥物療效,減少放療、化療毒副反應,還能改善全身體質,為完成放療、化療療程創造良好條件。

3.淋巴瘤放療、化療療程結束、淋巴瘤手術切除,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采用中醫治療,可以促進機體有效康復,防治腫瘤復發轉移,清除體內腫瘤“余患”,延緩甚至阻止腫瘤復發,實現免疫修復和調整,引導機體從接近健康狀態到達趨向健康狀態,甚至健康狀態,從而達到治愈或長期無病生存的目的。

背部刺血:并非治淋巴瘤“中醫方”

青年演員徐婷選擇的所謂“中醫治療”,包括背部刺血、拔火罐等,對淋巴瘤而言,并不是合適而規范的治療方法。查閱類似淋巴瘤的“痰核”“痰毒”“瘰疬”“Y積”“惡核”等文獻,幾乎沒有用背部刺血、拔火罐等療法的記載。《黃帝內經》“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明確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但并不治療“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證,而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一般不宜采用背部刺血或放血療法。拔火罐有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等功效,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有一定治療作用,也不治療“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證。再說,拔火罐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需要有資質的醫師規范操作。如果亂施穴道,有時會適得其反,甚至釀成不良后果。

就目前治療現狀而言,淋巴瘤是醫學上尚未被攻克的一大難題。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屬于淋巴瘤中很兇險、惡性程度相當高的亞型,即使接受了規范的標準劑量化療,也難以長期生存。而她接受的所謂“中醫治療”,不僅每天給她放血,還拔火罐、刮痧,這些療法不適合處于進展期的淋巴瘤患者徐婷本人,而且操作不規范,導致大量毛細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徐婷嗜好素食,營養嚴重不良,免疫系統受到損傷,進而發生多處嚴重感染,加速了疾病的進展。因此,徐婷的不幸離世,可以說是死于惡性淋巴瘤疾病本身,死于“偽中醫”的濫用“中醫療法”和不規范操作,而不是死于真正的中醫治療。

防治淋巴瘤:牢記4點忠告

為避免出現徐婷這樣的悲劇,淋巴瘤患者應牢記以下4點忠告:

1. 得了淋巴瘤或疑似淋巴瘤患者應到正規醫院血液科進行全面檢查,以明確診斷,分清類型,評估危險度,判斷預后,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

2. 目前,化療和放療兩種方法還是當今治療大部分惡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合理科學的中西醫結合療法也是醫學界公認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中醫藥聯合放療、化療,可以增效減毒,優勢互補,提高療效,改善預后。

上一篇: 經濟理論和經濟管理 下一篇: 環衛市場研究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线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