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25: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堂趣味游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05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魯迅先生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動”是兒童的天性,“玩”是兒童的天賦權利,兒童在課中活潑地、輕松愉快地在陽光下,在操場上運動、嬉戲、玩耍、流汗、健身、增智是天大的童趣!
游戲讓人開心,寓教于樂的效果顯著,由于游戲有著不同的內容、規則和情境,目的有別,對體力、智力、心理、休閑娛樂等都有很好的助益,而且兒童在游戲活動中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參與者無論強或弱,勝或負都能樂在其中,只要全力以赴去爭取,都能從中挑戰自己。游戲時人人都能快樂地投身其中,個個專心致力地盡情玩樂,心理得到充分釋放,也獲得自由表現的機會。
傳統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弊端,是沒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齡階段,施用不同的教材,其教學內容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地重復,如短跑:低年級跑,高年級同樣也跑,甚至從小學、中學一直跑到大學,所不同的是只不過跑多一點點距離而已,由于教學內容少而單一枯燥乏味,教法陳舊落后,學生學習消極被動、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本文結合自己多年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的經驗體會試談如下,望同行指教。內容以水平二小學三年級的體育課教學為例。
1 趣味性隊列的新課導入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導入部分進行整隊報告,檢查人數提出本課要求之后,必須做隊列隊形練習。因為隊列隊形練習是對學生進行早期國防教育,培養學生正確身體姿勢和提高課堂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教材。但是從一至六年級堂堂課所做的隊列隊形練習,多是不斷地重復那幾個原地的立正、稍息、向左、向右、向后轉,原地踏步和齊步走等幾個動作練習,學生做多了心煩,練習也不認真,效果也不好,提高不了教學質量。為此,本人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把隊列隊形練習的教學內容,提升為趣味性的隊列隊形、游戲化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樣不但能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規范的隊列隊形練習,而且提高了教學的文化性和藝術性,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但得到了體育文化、藝術的熏陶,而且在練習過程中,能很好地提高隊列隊形練習的動作質量,大受學生歡迎。做法是,先復習已學過的隊列隊形練習,然后再做趣味性的游戲隊列隊形練習。如先復習原地的向左、向右、向后轉為例:第一,先復習原地的向左、向右、向后轉,并要求學生在轉體時同時整齊地大聲呼喊“一、二” ,這樣使動作整齊又能提高聲勢。第二,以趣味性的游戲進行練習,方法是:以代號代替動作口令,如:①老師呼代號 “1” 學生做向左轉,呼“2” 學生做向右轉,呼“3” 學生做向后轉,練習動作與上相同;②換代號做,如改為“大、家、好” 或其他代號,老師呼“大”學生做向左轉;呼“家” 學生做向右轉;呼“好”學生做向后轉等等;③做“立正!”和“稍息!”等習慣性練習時,老師下口令前說“有效”學生就執行,否則不執行。如老師呼“有效――立正!”學生即做“立正”動作,老師呼“稍息”學生則不做稍息動作。
再如原地踏步走:學生做原地踏步,老師呼1234,學生大聲齊呼5678;老師呼2234,學生擊掌四次;老師呼3234,學生齊呼“嘿嘿嘿嘿”四聲;老師呼4234,學生齊呼“我做踏步”同時擊掌四次。
把“1--4的動作連接起來練習,做錯的學生,必須按游戲要求快樂地擊三次掌,并同時呼”我錯了” ! 結果是一人擊掌呼,全班都歡樂!
這種趣味性的游戲形式,不但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要求,而且能讓學生在快樂中高度集中精神地做練習,甚至有助記憶力的培養,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實驗證實:過去學生聽規范口令做隊列只是被動的聽老師動令而已,精神不夠集中,被動地完成動作,現在以全新的游戲方式練習,學生臉煨θ蕁⒕神集中、效果好。這些趣味性的游戲形式熱鶯妥鞣還有很多,在此謹略舉一二。
2 趣味性模仿的熱身運動
凡上體育課的老師都知道,熱身運動部分練習,從小學到大學往往都是要求學生沿著跑道慢跑兩三圈,再做徒手操或廣播體操,這種“放羊式”的重復教學,很少起到傳授體育知識或新技術,教學]有結合學生不同的學齡特點,施用不同的教材,把舊教材重復當“經典” ,無現代教學意識,中學也好、大學也罷,但小學也這樣的“經典”就不一樣了,筆者多年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也曾這樣做,由于在教學中不斷地重復陳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積極性總是調動不起來,跑步中經常出現跑跑停停,自覺些的學生雖不跑了,但還能走一走,有的干脆就停下來聊天,有甚者竟吵架或打起架來!于是本人根據兒童的天性及喜歡模仿動作的特點,進行了教學試驗。如改做小雞走、企鵝走、小鴨走、青蛙跳及富有現代教學意識的健美操等等做熱身練習。
目標:熱身,新意,發展下肢肌肉力量。
下面以小雞走為例,動作:全蹲、起踵、兩手握著踝關節外側做前腳掌全蹲走。教學時,老師示范后先問學生“有否見過小雞走?”學生回答說“有”, 老師又問: “小雞會到處亂跑嗎?” 學生回答說“]有,是跟著母雞走的”, 老師說“好!”, “大家現在都像小雞一樣看著老師的手指揮走?!彪S即,老師招手大家模仿小雞向前走;老師向右指大家向左走;老師向左指大家向右走;老師向后推掌大家向后退著走,老師用手劃圓圈大家原地轉體走一圈, 老師雙臂上下擺動大家即學小雞上下飛跳動。
要求:走時必須全蹲起踵用前腳掌走,抬頭眼看著老師。
① 向前走
② 向左側走
③ 向右側走
④ 向后退走
⑤ 原地轉身走
⑥ 小雞飛跳
這樣的游戲練習學生興趣大增,不但達到了熱身效果,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又能實現發展下肢肌肉力量的目的。
3 學習過程的動作練習游戲化
教學內容:短距離快速跑,
目的:發展速度力量素質。
短距離快速跑有20米、30米以及60米、100米等快速跑。按傳統的短跑教學練習,學生跑幾遍就叫苦叫累不想跑。于是根椐兒童好玩的特點,進行游戲化教學,使兒童喜出望外,玩得真是不亦樂呼!
如:把短距離跑改為迎面接力跑、抱球迎面接力跑、雙人手拉手迎面接力跑、兩人背對背兩肘相勾迎面接力跑、三人勾肘迎面接力跑、兩人三足迎面接力跑、各組手拉手跑比快、十字隊形接力賽等等各種各樣以游戲形式進行的多樣化練習,結果再沒有發現學生叫苦叫累不想跑的現象了,無論是勝或負都樂在其中, 跑了還想跑, 比了還想比。
4 富有文化和娛樂特色的學習結束
結束部分很多上課老師都很不重視, 到時解散就是,認真些的做幾個放松徒手操動作而已, 讓學生在課的結束前能達到放松肌體、消除疲勞, 又能提升文化品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基本的體育健身知識和技能。本人在這部分編了一些簡單的舞蹈和看指揮、做呼唱的游戲練習, 效果甚佳。如:放松舞蹈小海鷗。動作:學生手拉手各向左、向右走4步;各向前、向后退走4步,跳的同時一起大聲按節奏齊呼“小海鷗,身體好,飛得高來飛得遠,我們學習小海鷗,天天鍛煉身體棒!”然后再手拉手圍成圓圈跳同樣的動作。
再如學生看老師的手指揮呼唱,動作:學生按上課四列M隊坐在草地上,分成四組看老師指揮同時呼唱:“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學習。”老師手指哪一組,哪一組就呼一個詞?;蛘吆舫皩W習歌”、 “跑步歌”或“大愛歌”等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各種學生喜愛的、有趣味性的隊列練習、活動性游戲等進行教學,既能活躍學生的身心,又能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提高運動技能和生活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游戲這一健身效果好,立德樹人明顯,娛樂性強,易于開展的項目,將會越來越得到重視和運用,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
小學美術教育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學科,它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如何讓孩子們喜歡美術,對美術產生興趣則是小學美術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前提。我也一直在實踐中去探索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教會他們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讓孩子們從心里愛上美術,讓美術課真正變成啟迪智慧的樂園。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如何利用游戲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提高美術素養呢?
一、聯想能力
1.對點、線、面的聯想
教師從簡單的點、直線、曲線、常見的幾何圖形等讓學生想象形體近似的物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說出聯想到的物體(不能重復)。如對點的聯想,孩子們說出了不計其數的事物,雨點、種子、小眼睛、米粒……最后在讓學生對點、線、面進行添加。如點則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蝌蚪,餅干上的芝麻……通過對它們的添加,培養學生對形體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形式極大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對物的聯想
教師以一個物體做引導,學生跟隨說出另一個相關連的物體,最后,用這些物體、形象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圖畫。例如,教師給出一個物體――“山”,學生接“(山上面)樹”,“(山下面)河”,“(河上面)“船、魚、太陽、人、房屋……”最后一幅田園風景畫就完成了。通過這種游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還解決了學生作畫時內容單一的問題,學生畫面內容也豐富了。
3.感官想象
讓學生通過觸覺、味覺、嗅覺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東西通過想象表現出來。例如,教學《香甜的水果》一課時就可準備各類水果放在竹籃、紙盒里,或用布包住,讓學生通過觸覺、嗅覺、味覺去感受、觸摸、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東西畫(說)出來再將這種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
4.功能聯想
通過對物體功能、作用的想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展示一個物體,請學生聯想它的作用。例如,一張紙,可以用來畫畫、寫字,還能折出、剪出、撕出各種形體,用它做紙袋、做包裝,甚至還可以用它做衣服等等。通過這種游戲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5.情節聯想
讓學生建立整體作畫的觀念和整體思維的能力,培養他們服從大局的團隊精神。將學生分成幾組,讓第二組學生接著上一組同學的畫繼續畫下去。畫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學生進行思考――如何銜接、如何繼續,如何服從整體又能表現自己。例如:《螞蟻搬家》這課就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接力作畫的同時,也感受到螞蟻的精神――團結就是力量。
二、感知能力
1.對色彩的感知。教師出示三原色、三間色,感知五彩繽紛的色相。讓學生把對色彩的感受、聯想說出來。例如,看到“紅色”就想到太陽、火、燈籠、紅旗、夏天、春節……產生了溫暖、熱鬧、激動的感受。教師通過引導再讓學生將自己對不同色彩的感受畫出來。
2.對音樂的感悟。播放歌曲,請學生欣賞,并讓學生把在欣賞過程中的情緒、感覺和想象的東西用畫筆畫出來。同時也是將美術與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三、創新能力
通過展開故事接力的游戲,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講述一個故事,通過改變一下故事情節或留下一個結尾不說,讓學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見,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節或結局畫出來。例如,講述寓言故事“烏鴉和狐貍”時,我說,如果第二次狐貍又來騙烏鴉,烏鴉會怎樣,結局又會如何?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畫出了很多種故事結局:有的畫出烏鴉將石頭砸在了狐貍的頭上;烏鴉叫來了黃狗,咬掉了狐貍的尾巴;有的畫出了烏鴉和它的孩子們大戰狐貍……故事結果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趣味游戲讓美術教學變得輕松而愉悅,更易讓學生接受,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它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思維能力的鍛煉、創新意識的培養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們美術教師要善于研究孩子的心理,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快樂、快速、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關鍵,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去積極思維,才可能去發展思維,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的提高?,F代教育認為,游戲是超越兒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羅萬象的活動,是智障兒童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開展游戲活動就是要為弱智兒童創設一個愉快、寬松的環境,讓他們盡情的玩耍和娛樂,達到個人愉悅情緒的滿足。通過活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游戲中用語言、動作、表情無拘無束地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真正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
2. 游戲體現師生雙向互動
游戲教學法,讓廣大教師在實踐中認識到,游戲法確實能提高智障兒童的學習效果,它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欲望,積極要求參與其中,因而提高教師教學信心,在師生雙向交互活動中,看到學生的進步,增加了教師教學的信心。此時,教師以豐富有趣的內容及游戲活動去吸引學生,而學生在這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游戲中也得到了教學效果的反饋。
3. 游戲提高教師教學技能
在教育中,我們已讓孩子們單純地從玩,到讓其在玩中樂、玩中學、玩中得到提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從游戲的教育作用到游戲的治療作用,使弱智兒童的缺陷和障礙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和矯正。教師在實踐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發揮了主導作用,通過多彩的游戲設計,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
二、 游戲教學法高效運用于課堂
1.運用串演式游戲調控學生學習的節奏
這種游戲方式能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似斷似續的游戲活動,能不斷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目的在于激發弱智兒童的學習興趣,幫助理解學習內容,掌握教材。例如,在進行《10以內》數字教學時,先告訴學生《數鴨子》游戲的名稱,出示說明游戲怎樣做,用收音機放兒歌給他們配音,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于是我讓學生扮演放鴨的老爺爺,進行數鴨子的活動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以游戲為紐帶,把認知、操作連接起來。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感知了所學內容,語言的表達也得到了訓練,這樣的活動形式,還有利于教師在游戲中實施個別輔導。
2. 運用演示式游戲增添學生學習的趣味
通過演示這種手段把新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形成一個強烈的形象刺激,這種游戲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并使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顯得更加直觀、突出、鮮明。例如,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是智障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必須給學生講清算理。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則是在數的分解與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新課一開始,師生共做一個“湊十游戲”,師邊伸手指邊說:“我出9,生伸手指出1, 9和1湊成十”;師邊伸手指邊說:“我出8,生伸手指出2,8和2湊成十”……這個游戲的引入,有利于學生理解湊十法,學生易于接受,效果也突出。在新課的一開始就引入游戲,可以使智障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從而達到提高整堂課教學效率的目的。
3. 運用操作式游戲刺激學生各種感官
教師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此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充分鍛煉手腦并用的協調性,并在操作中認知、感悟,獲得經驗、發展能力。例如,在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教學中,要求學生理解“相差”的概念必須要在理解大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的基礎上來理解,于是我指導學生動手擺一擺教具(蘋果和梨),并讓學生邊擺邊說:誰多,怎樣分成兩部分,要求哪部分,該怎么做。在學生的操作中,學生無形地理解了題意,理清了思路,學起來輕松、愉快、自然學的就越來越有興趣。
4. 運用情景式的游戲使學生走進生活中學習
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設計成一定的場景,在此情景中邊游戲邊學習,這種方法活化了練習的內容,有真實感,概念形象化,學生參加角色表演,改變了弱智兒童學習中的被動思維狀態,使練習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例如,在學習含有角、分計算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把教室布置的像商店一樣,學生的學習用品上分別貼上幾角幾分,讓學生拿人民幣學具去買東西,通過買東西教師引入應用題,學起來就簡單多了,并且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自己編個應用題。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積極投入,不但鞏固了對應用題的理解,而且提高了練習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 運用游戲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 游戲活動設計必須與智障兒童生活緊密相連
教師要根據弱智兒童發展特點,從實際出發提供的教育訓練內容,盡量要簡單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顒釉O計應該由近及遠,循序漸進,以具體形象事物為主,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避免抽象難懂的內容,要考慮到他們的可接受性,在學習、鞏固、提高過程中逐步增加游戲活動的難度。
2. 游戲內容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游戲在體育課中應該作為一項主要教學內容來進行,不能錯誤地認為游戲是選修內容可有可無,游戲是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游戲內容的選擇,必須與教材有緊密的聯系,而又要有相對的獨立性,使其在教材中體現合理性、有效性。作為體育教師,不但要能合理地應用游戲教學,還要能緊密地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游戲的創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3. 在游戲中要注意掌握、觀察學生情緒變化
在游戲中教師要注意掌握、觀察學生情緒變化,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根據游戲的情況可進行情緒的調動,努力烘托游戲熱烈的氣氛。教師要全面關心學生,特別是體質差的學生,要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
4. 注意游戲教學法在智障兒童康復中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提高,信息傳播方式發生變化,因此人才的培養方式需要隨之改變。當今時代對于人才的專業化、現代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在教育中從小抓起,改革教學方式,才能使教學水平迅速提高,適應時代的變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高水平人才。因此,將課堂游戲這種新方法、新思路注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值得探究的。
一、游戲化教學的概念界定與特點
游戲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普及開來,它是在游戲中融入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一種方式,是在游戲的場景下展開教師的教學任務,并且它將游戲結合每個學生具體展開,使課堂教學更生動,課堂氣氛更活躍,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游戲化教學是教師活躍課堂借助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完全使用游戲教學,教師教學仍然要以教學內容講解為主。另外,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課學生被動接受,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課堂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游戲化教學利用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使他們的天性得到發揮,并且迎合了他們的學習特點,容易讓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掌握課本知識,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教學更輕松。游戲化教學具有教育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教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并將游戲中的要素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融入其中,在趣味性與娛樂性中深深隱含著教育性。
二、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培養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小學生在剛剛接觸數學時會比較吃力,可能就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數學教學采用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數學課本中第一節為認識更大的數,課本中通過我國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單位為萬、百萬等引入,同時可以讓學生提前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大數字,并用地圖標注的游戲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去思考,從而實現在游戲中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在游戲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讓學生之間增進交流,共同完成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將課本上的抽象知識轉變成具體生動的游戲作業,更迎合學生的感受,使知識更牢固地被學生掌握。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因為學生年齡較小就剝奪他們的話語權,讓學生能夠真正進入課堂,將這種方法長時期運用下去可以讓學生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2.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趣味教學對于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有重大意義,將游戲融入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在趣味教學中,教師可以減少對學生學習的干預,多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例如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數學圖形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好紙片和小剪刀,自己動手去剪輯各種圖形,之后教師可以講解圖形的名稱和類型,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圖形做大體的描繪加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及印象。這樣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圖形的制作,提高學習興趣。又如教師在數學乘法等算法運算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在之前加減法學習的基礎之上自主運用,運算乘法法則在游戲中得到練習。比如,通過抽撲克牌的游戲鍛煉學生的乘法運算,這種隨機性的方法能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緊張感,集中精力進入學習狀態,還可以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入抽象的數學世界。
3.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知識更淺顯易懂。
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將先進科技應用到教學中的表現,相比起以往的教學方法更能活躍學生的大腦。教師教學中在黑板上一些圖形的描繪占用課堂時間長,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將圖像提前繪制好,在課堂上直接演示不僅可以節約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四年級數學教材中統計一節中大多為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等圖像,其中一個題目為栽蒜苗。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統計繪制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并體會兩種圖像的特點。學生通過課本固定的圖像學習比較枯燥,教師將這些圖像的制作過程在多媒體上放映,將靜態的圖像化為動態,學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方法步驟清楚地傳達給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給教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語法課堂上,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將語法知識點抄寫在黑板上,而學生便成了抄寫筆記的工匠,毫無生動性和互動性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努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有效的高中英語語法課堂的策略。其中,游戲便是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課堂活動方式。本文將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在實際的高中英語語法課堂中如何以游戲為主導,實現一定的趣味性。根據本文的研究,教師可以在高中語法課堂上運用游戲主導的方式,以創設生動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語法課堂。具體步驟如下:
一、在語法課堂的導入環節運用游戲
在語法課堂上,導入環節是第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語法課堂上,很多教師直接忽略了進行導入的課堂意義,而是直入上課主題,不太容易先吸引學生的眼球,對課堂效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反之,在該環節中,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小游戲的方式,將會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為整堂課埋好了伏筆。但是,在該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的是,所設計的游戲應該比較簡單,容易操作,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保持進行下一步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應該盡量使全班同學都參與進去,每一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當然,教師在這一環節所設計的游戲還應該比較簡短,讓同學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以免沖擊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比如,在講解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中定語從句這一語法點時,在導入環節,為了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定語從句的含義,同時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教師可以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個句子擴充的游戲,并且每個同學所擴充的部分必須是定語成分,為的是在接下來的環節進行運用。具體來看,教師可以這樣來指導學生:Boys and girls, now, you are required to finish this game. In this game, you should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Then, one of your members can give a sentence freely. What others should do is to add an attribute.通過該小游戲來進行導入,不僅可以迅速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促進同學們開動腦筋,并在具體的實踐中先初步了解定語從句的含義,從而有效起到了課堂導入的效果。
二、在語法課堂的知識呈現環節運用游戲
愛玩游戲幾乎可以說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材施教是我們一直倡導的教學原則,那么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投其所好,從小學生的興趣和性格特點出發,將有趣味的游戲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給語文課堂增添生機與活力,為構建出和諧高效的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綜合目前的課堂教學狀況,我發現游戲教學很難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往往會過度地投入到游戲中,而導致課堂的秩序難以維持。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游戲環節與內容,真正地讓學生在游戲中做到“玩有所獲”。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游戲
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那么在進行游戲時,教師要在游戲中充分地融入教學內容,避免過于注重游戲而忽略了對教學知識的傳授,也要避免知識融入游戲中的生搬硬套,使游戲進展不順利?!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妼W習興趣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圍繞著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游戲,才能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時學有所獲,使其達到好學、樂學的狀態。
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我就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開火車識字”的游戲。首先,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讓他們在小組內選一名小組長,負責記錄整個小組的答題情況。在游戲開始時,每個小組長抽取答題的序號,我會利用多媒體課件隨機播放學生之前學習過的漢字,當火車“咔擦、咔擦”的聲音停止時,每個小組則要按順序依次念出對應序號中的漢字,讀對一個得1分,讀錯不扣分,如果小組中有一個成員讀錯,其他的成員可以接著讀。通過這樣的輪流讀漢字,來鞏固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并且,這樣略帶比賽性質的游戲更容易激發小學生內心的好勝心,從而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用心、認真,有助于高效學習的實現。
二、豐富游戲教學的形式
“喜新厭舊”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共性,同樣的游戲形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他們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教學時還要豐富教學的形式,采用不同的游戲方式來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從而使其在課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在參與游戲時也能全身心地投入,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了課本上的古詩后,我便組織學生進行了“古詩接力”的游戲,即我說出古詩的上半句,學生則要對應著說出下半句,這個游戲主要通過學生舉手搶答的方式進行,激烈而緊張的課堂游戲氛圍會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再如,在教學了《獅子和鹿》這則寓言故事后,我便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寓言故事,并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我是故事王”的講故事大賽,不僅讓學生將課外閱讀的內容進行了內化,還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口語組織能力與膽量,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總結評價游戲教學成果
總結與評價是課堂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游戲結束時,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學生進行游戲總結,說一說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以及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通過學生的自我反省來增強他們內心學好知識的欲望,而教師則要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交流游戲中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共同制定出一套較為完善恰當的游戲方案,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也有助于學生在之后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從而切實地提高游戲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另外,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游戲教學,造成本末倒置的情況,而要有目的、有方法地應用游戲教學,在游戲中滲透教學知識,教要明白利用趣味游戲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途徑。
總之,將趣味游戲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思考,通過學生的表現來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學有所獲,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有關游戲的研究及意義
Hadfield對游戲的定義為“是包含規則、目標和趣味等要素的活動”。Wittgenstein在“語言游戲說”中“把語言和用語言組成的活動所構成的整體叫做語言游戲”,包括以下四點:(1)實踐性。語言是人類的一種實踐,它與游戲一樣都是活動;(2)多樣性。語言的使用是無盡的,語言游戲也隨之變化而呈現多種多樣;(3)生活性。語言游戲與生活密切相關、是人類生活組成的一部分;(4)規則性。語言如同游戲,使用語言需要遵守規則。從古至今,我國教育者一直提倡寓教于樂。程頤說過:“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朱熹對于“樂教”也非常重視。盡管游戲最早用于兒童英語教學,但是由于語言的通性和二語習得的共性,使得這種方法不僅僅適用于學前和中小學英語教學,也同樣適用于大學英語教學。
在高職特大班額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課堂游戲,會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對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提高口語水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課堂游戲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能讓學生對說英語的恐懼和焦慮感降到最低,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便于在競爭激烈的游戲中學習知識,提高自身口語能力;其次,課堂游戲能確保學生的全面參與。簡單易操作且生動有趣的課堂游戲能使學生愿意張口說英語。此外,通過全班參與和小組合作的形式,有效解決了特大班額人多和課堂時間有限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再次,課堂游戲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課堂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增進交流互動,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聽說、記憶、思維、反應等。
三、以課堂游戲為載體的高職特大班額大學英語口語趣味教學的實踐探索
高職特大班額學生很多,且英語口語水平普遍不高。筆者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并結合多年的口語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趣味性強且難度不大的課堂游戲,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同時,將學生的平時成績與參與課堂游戲的表現直接掛鉤,這樣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加入到游戲中來。根據組織形式,下面將這些課堂游戲分為參與率高的班級合作游戲和競爭性強的小組合作游戲兩大類。
1.班級合作游戲
(1)碰地雷。將詞匯表中的一個單詞下面放一個地雷,表明這個單詞不能讀,如果學生不小心跟讀,就是踩到雷。大家一起數“One two three,bomb!”向他砸過去!不僅有趣、氣氛好,學生在玩中也學得扎實!在教學生新詞時,學生不太愿意跟讀,就可以用這個游戲。
(2)聽指令做動作。由教師或學生快速說出一些祈使句,如:“Stand up./ Touch your hair./ Open your book.”等, 學生聽到后馬上做出相應的動作。還可加快語速和插入“Susan says”來增大難度。如果指令前有“Susan says”,則學生做此動作,沒有就不做此動作。做錯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十人為勝利者。該游戲可訓練學生聽力和迅速反應能力。
(3)擊鼓傳花。例如在學習Unit 5 Entertainment時,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讓拿到花的學生回答問題“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此游戲可以避免教師提問無人主動回答的尷尬。
(4)猜一猜。①猜人游戲。教師讓學生A面對黑板,然后讓學生B說一句英語,如“Glad to see you A.”猜的學生轉過來提問,如“Is he XXX?”全班學生用“Yes”或“No”回答。如果回答是“No”,A可以繼續提問,如“Does he sit in the middle?”等。一共有五次提問機會,如果還猜不出來,就算輸了。②猜謎。如“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然后讓全班來猜,答對者給予加分獎勵。
2.小組合作游戲
(1)單詞游戲。①單詞接龍,即前一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和后一個單詞的首字母一致,如look、kite、egg等。②單詞聯想,即教師給出一個單詞,學生說出相關聯的單詞,如house、sofa、TV等。以上兩種單詞游戲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單詞最多的組勝出。③反義詞拔河賽。先在黑板上橫掛一條繩子,繩子中間掛一塊布條作為繩子的中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隊,由其中兩隊進行拔河。游戲開始,A隊的第一人說出一個詞,B隊的第一個人應立即說出其反義詞,要是B隊說不出或說錯了,布條就向A隊那邊移動一格;然后B隊的第一個人說一個詞,由A隊的第二人說出其反義詞……當布條向某一隊移動了三格,那一對就勝利了。這類單詞游戲可以訓練學生在短時間快速回憶單詞。
(2)傳話游戲。全班按縱隊分成若干組。教師分別在紙上寫上不同的英文句子,并展示給每組最后一排的學生。教師說“Ready,go!”學生就開始從后往前把話傳過去,然后每組第一排的學生把聽到的話寫在黑板上。這時讓最后一排的學生把所傳的話大聲說出來進行比對。傳得最快、最準確的一組獲勝。
(3) 連鎖提問。在班上組織A、B兩組學生參加這個游戲。規則如下:A1問B1一個問題(如“Where are you from?”)B1回答后立即問A2另一個問題(如“What day is it today?”)A2回答后立即問B2第三個問題(如“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這樣依次進行,直到兩組學生都回答完畢。提問或回答有錯要扣分,最后以扣分少的組獲勝。
(4)角色扮演。先播放一個電影片段,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最后,表達最準確、表演最逼真的那組學生獲得“影帝”或“影后”稱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莫過于游戲?!睘榱耸剐W生興趣盎然地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小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游戲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小學教育來說,游戲教育正是啟發學生心智和興趣,達到最好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為此,在對小學數學教育中要經常的組織活動,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思考,這樣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喜愛興趣,同時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坝螒蚴侨松斜夭豢苫蛉钡幕顒?,不其年齡大小,人們總是喜愛游戲?!标慂Q琴老先生曾指出,“如果我們把學習能夠把學習的活動轉化為游戲,那么讀書就會變的更加有趣,更加快樂”。因此,在對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小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必定會取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就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教學引入游戲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課改要求
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明確提出了趣味教學理念,要實現學生的快樂參與。將游戲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更能以游戲輕松的形式、活潑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帶著飽滿的激情參與到數學游戲活動中來,在游戲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二)順應小學生天性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游戲更是情有獨鐘。只有順應學生的天性,才能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能動性。采用游戲教學法,正是迎合了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順應學生的個性,更能展現學生的活潑好動,更加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符合學科學習特征
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實踐性,其學科特征決定了數學不能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在操作中加深理解與掌握。引入游戲,正可以利用游戲操作性強的特點來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這才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的重要性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展開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原動力。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缺乏學習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刺激,而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以學生所喜愛的游戲方式來呈現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更具趣味性與直觀性,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更能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數學探究活動。
例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讓學生一起來和我做游戲,讓全體學生一組來隨意出數字判斷能否被3整除。聽說要與教師對決,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積極地出示數字,由一位數到兩位數再到三位數,只要學生說出數字,我就可以很快地來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再經過計算發現我的回答完全正確。此時教師再順勢導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就能擁有快速而準確判斷數字能否被3整除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迫切的學習動機,從而快樂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手腦結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是新課改下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思維并不能直接傳授,而是需要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逐漸形成。對于小學生來說,動作是思維的開始,只有將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寓數學知識于生動游戲中,正是實現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動手與動腦的統一,從而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動手操作中積極動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數的組成時,我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8根小棒分成兩堆,要如何來分呢?通過這樣富有競爭性的游戲,來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動手動腦,看哪個小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多的分法,哪個小組就是活動的勝利者。同學們興趣盎然,在各小組內進行了積極的動手操作,邊擺邊說邊記,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三)展現過程,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現代教學提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的知識構建者。而要讓學生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構建與真正理解,就要再現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親身參與。游戲活動圍繞著特定的數學知識展開,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改變以往學生對于概念、公式與定理的機械記憶,而且達到真正的理解與掌握,這樣更能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來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產生活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剪出各種圖形,看哪個小組所剪出的圖形最多。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折一折,從而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形成初步認知,再加以必要的啟發與誘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從而將學生的初步感性認知上升為深層理性認知。課后,再讓學生運用所學來剪切更多優美的圖案,從而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融于游戲操作之中。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與運用,才能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靈活運用。
總之,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是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與重要趨勢。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游戲教學要因課而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應用不同的、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游戲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戲教學更加靈活,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趣味教學既是很多教師認可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與小學生的特點相吻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將趣味教學法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本文就將趣味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開論述。
一、通過生活化的素材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打造趣味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效運用生活中的素材。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很多知識點都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該將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還能夠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覺更加有趣。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正方形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在腦海中對正方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件展開講解,如教師可以將正方形的講解,與小學生喜歡的魔方結合起來,這樣正方形就在學生心中顯得更加具體可感。小學階段講解的知識點,很多都能夠與實際生活中的事物結合起來,本人認為教師在選擇物品時,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該與小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知識的記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
現代教學提倡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應該積極的將多種多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因素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通過外在的因素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目的,尤其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教師將學生感興趣的因素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感覺課堂教學十分有趣,然而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還可以穿插一些內在的因素,其中將學生的數學知識點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也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科學習樂趣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過程中只有將知識點的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點,也才能對知識點進行靈活應用,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加順利,進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加有成就感,這就使得數學課堂對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更大的快樂。
三、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點
教師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不僅要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還要結合小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順利接受知識點的基礎上,體會到數學學科學習的樂趣。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自然能夠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一方面可以運用實物輔助教學,另一方面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運用實物輔助教學
為了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應該輔助一些實物。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三角形具有平衡性這一原理時,如果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點的講解,那么學生聽起來十分抽象,如果教師將一個應用三角形平衡原理的生活中的小物件展示給學生,從而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那么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
(二)通過多媒體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
為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教師也可以借助于現代科技,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能夠達到生動形象的展示知識點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將一些生活中實際的例子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結合實際的生活理解數學知識點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同時知識點被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倦怠心理,不僅難以很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鎖定于課堂教學,而且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靈活的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流動性,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的使用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更好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不僅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目的,而且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是教師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就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目的,教師在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只有將實際教學內容與教學環境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趣味課堂,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下是本文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能夠俯下身來與學生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只有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與學生平等對話,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圍。同時,教師要強調動手動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
二、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滿足學生興趣需要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能力較差,如果我們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那就很難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學生喜歡的動畫作品作為教學的素材,比如很多學生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畫片,于是,在學習畫圖工具的時候筆者首先讓學生初步掌握畫圖工具的種類和使用方法,然后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思考,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此外,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實現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精心精選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只有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有機整合,才能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轉化為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場景,由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再合適不過了?,F行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就是以任務驅動模式為指導而編寫的。在每堂課中都會導入一個相應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過程,來體會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比如,運用一種制圖工具繪制一幅圖畫;學習Windows時,自己建立一個新的文件夾;利用Word,PowerPoint等建立文檔等。以上都屬于簡單而實際的任務,同時,教師可以在任務中設置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小任務,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以免脫離教學實際。例如,在畫圖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己繪制一張賀卡;在教學Word,PowerPoint等軟件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制作學生卡、胸卡等;在教學表格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這些任務都貼近學生實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用Word排版的電子小報,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制作欲望。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綜合運用藝術字體、分欄、圖片、剪貼畫等功能,自主設計制作電子小報,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項任務沒有任何興趣,那么任務驅動教學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此,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新穎有趣的驅動任務,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保持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一句簡單的鼓勵都會讓他們干勁十足。我們教師要想讓孩子們喜歡上我們的課,除了要設計具備趣味性和實用性的課堂教學以外,還要保持孩子們的成就感,把他們吸引到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像在課堂上,對于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你太棒了?!薄盎卮鸬谜婧?!”對于不能準確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保持微笑:“再想一想?!辈⑦M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又比如,在教學生用Word制作書簽時,教師可以收集、整理大家制作的書簽,對作品優秀的學生進行口頭和實物獎勵,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之后一定會信心倍增,這就為下一步的計算機知識學習打好了情感基礎。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想打造趣味課堂,就必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精心營造氛圍、精選教學內容,同時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