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29: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干部培養體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456項目體系”主要內涵
以四個導向為切入點設計培訓方案:即以需求為導向,設置培訓課程;以流程為導向,全過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導向,學習與交流相結合;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實施工作改善4A計劃。
開展“十個一”活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訓練,一次讀書交流會,一次生日party,一次黨性材料分析會,一次座談會,一次參觀水電博物館,一次籃球比賽,一次辯論賽。
四種教學方式:專題講座,專題研討,參觀學習,體驗式學習。
五種管理模式:全封閉式培訓,團隊學習,互動教學,自主管理,積分考核。
六項學習成果:每周周報,PPT成果匯報,學習行動筆記,感悟集,學習論文,兩結合工作改善4A計劃(“兩結合”指學習內容結合工作;“4A”指4項行動計劃)。
“456項目體系”打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將現代企業培訓管理理念滲透到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學習的固有規律,使培訓學習從單一的學員對知識層面的認知上升為以更新觀念、拓展思維、錘煉心態、提升能力為重點的全方位、立體式互動交流,實現從聽到、知道、認可、實踐,到行為改變的遞進關系,使培訓價值達到最大化。
“456項目體系”的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公司發展戰略,突出解決公司對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層級和標準的專項問題,結合科學的培訓需求調研分析,通過對資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實現“456項目體系”的建立。
基于“456項目體系”的實踐
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課程設置及應用
設計課程分為五大模塊,即黨性修煉、卓越表達、思維激蕩、知識拓展、管理提升。“黨性修煉”加深青年干部對新形勢的認識,提高對國家及公司政策領悟能力,著眼公司戰略總體目標,提高青年干部的黨性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卓越表達”提升個人公眾表達能力,學習領導者的語言表達藝術;“思維激蕩”突破傳統管理思維模式,轉變個人思維方式,重新認知自我,不斷提升;“知識拓展”中學習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對非專業領域的學習,擴寬視野,接觸前沿理論知識,了解新領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學習管理理論,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個人領導力,學會合理制定計劃,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執行力和貫徹力。
以流程為導向全過程管理。為加強對培訓班的有效管理,培訓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訓管理經驗的四位老師分別負責培訓班的各項管理及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以確保培訓項目順利實施。培訓前期,由專人負責培訓學習手冊的編排印刷,培訓學習資料的排版裝訂,培訓實施過程中所需教學物品準備以及會場設備的調試等;培訓實施過程中,通過“互動教學、分享交流”等多種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訓實現“理論結合實際、確保實效”的主旨;培訓結束后,總結項目實施過程,整理培訓相關資料,撰寫培訓評估報告。對學員工作改善行動計劃進行后期跟蹤回訪,收集經典案例,并對下階段的培訓工作進行合理優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綜合能力為導向,學習交流相結合。交流是促進團體學習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讀書交流會”、“PPT學習成果匯報”以及課后“學習園地”感悟粘貼等過程中,都給學員搭建起了溝通交流的平臺。
一是“每周簡報”的交流方式。班級成立編輯小組,針對一周在培訓中心學習、生活等情況制作簡報。簡報內容包括一周動態、學員學習的心得體會、所感所悟、風采展示、分享互動,每位學員都可以在簡報上發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見證彼此的成長。
二是“學習園地”的交流方式。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學習園地,學員們可以把自己學習的感受或老師課程中講到的經典語錄寫在即時貼上,粘貼在學習園地,課間學員們相互瀏覽,一周總結一次,評選優質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愛心家園”的交流方式。41位學員,每位學員都通過抽簽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這位神秘伙伴的到來,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獻愛心的機會,在整個培訓學習過程中,默默關注著他,記錄他的成長以及每天的表現,把想對他說的鼓勵粘貼在“愛心家園”上。在學習的同時,使學員都能感受到被別人關注的溫暖。班級里的愛心大使會不定期的宣讀愛心語錄,傳遞每個人的愛心。
四是“總結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課程結束后,學員根據一周學習內容進行小組學習,相互分享學習體會,并選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點,同樣的知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學員以空杯的心態從別人的收獲中反思自己的學習。
五是“辯論賽”的交流方式。聆聽智慧交鋒,感受語言魅力,舉行以“責任·能力”為主題的辯論賽。辯論中雙方辯手各執己見,據理力爭,唇槍舌劍,妙語連珠,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辯手良好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和臨場應變的綜合能力,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
六是“座談會”的交流方式。培訓班黨支部召開了“依法治企”學習座談會,并邀請公司監察部同志參加。座談會上深入學習了新源公司依法從嚴治企有關要求,分析了公司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實施工作改善4A計劃。學習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學習期間,每位學員要填寫兩結合工作改善“4A”計劃,以一周為節點,總結學習收獲,反思工作改善點,將思路轉化成方案,再將方案轉化成今后的行動計劃,應用smart原則(可操作、可實現、可衡量、可評價、有時間限制),制定并描述計劃實施具體步驟。根據計劃的制定,實施改善行動,使培訓有效落地,實現成果轉化。
四種教學方式的應用
在教學方式上,除了傳統的講授課程之外,還設有專題研討、參觀學習、拓展訓練。
專題講座。為了使每位參訓學員訓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論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質有新的增強,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訓班安排了包含多學科門類的30個專題,涉及歷史、社會、管理、科技、法律等學科知識,并結合當前時政,開設了關于總書記“723”重要講話精神輔導、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課程。專題講座中,課程將互動方式的演練、角色替換、情景模擬、管理游戲、結合案例討論、頭腦風暴、性格測試等穿行,老師們生動有趣的授課內容、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良好的表達技巧都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確領會上級領導意圖,有效完成組織任務》課程中,為加深學員對課程的理解,主講老師設計了“最佳搭檔”的互動游戲。課后,學員們分享了學習的所思所得。學員張會貞就在以“參與、分享、反思、成長”為主題的所思中寫到,游戲過程中被指揮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揮者情急之下有親自操作的沖動。反思工作中,作為上級領導,如追求自己對權力的掌控,習慣于指揮部下,這種“大權在握”、“命令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壓力過大,員工過分依賴領導者,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難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專題研討。在專題研討活動中,分別通過班委、黨支部、各小組隊長組織,選定研討主題、設計研討流程,組織研討過程,使學員相互學習,暢所欲言,有效溝通,實現思維拓展,觀念交流。培訓班順利完成了“讀書交流會”、“黨性分析會”等專題研討活動的召開,并對研討成果進行收集整理。整個過程,一方面使學員豐富了學習內容、交流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了解。
參觀學習。參觀學習將學習與實踐有效結合,在學習的同時,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長見識,增進友誼。
體驗式學習。從團隊建設、室內體驗式活動、戶外拓展、晨練四個角度設計了體驗式學習內容。將直接的感官體驗和知識型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多樣化的體驗式學習,強化青年干部的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協作、勇擔重任的團隊精神。體驗式學習對個人而言,使學員戰勝了自我心理舒適區,克服恐懼,直面困難和壓力。對團隊而言,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使團隊成員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正確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五種管理模式的實踐
“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是指嚴把各項考核制度,實施軍事化管理。學員按照考勤要求,按時上課,并且克服嚴寒及自身生活習慣,每天堅持晨練,他們用整齊的步伐迎接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用響亮的口號傳遞著青年干部的熱情和活力。
“團隊學習”的管理模式。即將學員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設有隊長、隊長助理、紀律委員、5S委員(5S源于日本精益生產,此處特指維護小組環境,保持教室干凈整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員可自愿競爭上崗。隊長帶領小組進行團隊建設,組織大家制定本小組的隊名、隊徽、學習目標、學習公約,并依此進行風采展示。團隊學習中,各崗位職責分工明確。隊長負責組織在課程實施過程的小組案例分析、總結研討等環節各小組成員的發言;隊長助理負責收集學員的學習感悟,課間粘貼在團隊的“學習園地”上;紀律委員負責維持本小組及班級的課程紀律;5S委員負責帶領團隊成員維護小組的5S環境。
“互動教學”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講老師負責課程內容的完整講授,助學師進行課前氣氛的調動和培訓現場管理,使學員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里“享受知識的盛宴”。“課間操、小游戲”等多種互動方式,能充分緩解學習疲勞,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以最大程度來吸收課程內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訓班中成立黨支部及班委,實施管理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班委成員由班長、學習委員、文體委員、生活委員組成,黨支部成員由團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組成,他們承擔著溝通師生、引導班風、服務學員的重要任務。學習過程中組織策劃實施貫穿項目始終的“十個一”活動,豐富學員的學習生活。通過QQ群、飛信的建立,搭建學員相互交流平臺,輔助培訓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積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訓過程中采用團隊累計積分制,分別針對團隊建設速度、風采展示、課堂互動、5S環境、精彩感悟、研討總結、競賽活動、好人好事、課堂紀律等環節,應用統一的評分標準,將得分情況真實有效地反映到班級評分規則表中,運用透明機制,評選優勝團隊,激發團隊學習熱情。
學員展示的六項成果
每周周報。由班委會成員組成編輯部,針對每周的培訓學習情況編寫周報。周報內容包括:本周要聞、本周動態、組織活動、心得體會、學有所思、培訓分享等模塊。學員積極投稿,針對課程、活動等自擬主題,分享心得體會。周報提供了學員交流的平臺,全方位展示了學員學習期間各項收獲以及豐富的培訓學習生活。
學習成果匯報(PPT述學)。學員間的交流在整個培訓班的培訓管理設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為其搭建起了多樣性的溝通平臺,實現了學員間學習成果交流。如每位學員五分鐘的PPT述學,就是由學員梳理、提煉、總結其學習期間的所感、所悟、所得而進行交流。
學習筆記。為學員設計了專門的學習筆記本,學員每天都將學習收獲整理成學習筆記,記錄學習知識點,學習期間經常回顧翻閱。培訓結束時,每位學員的筆記本上都寫滿了各自的收獲。
感悟集。學習園地是培訓班的一個亮點,課間總能聚集許多學員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大家相互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培訓期間共收集到300余條學員的感悟,且把這些感悟裝訂成集,作為學員學習生活的一個美好紀念。
學習論文。學習的真諦是能力而非信息的獲得,學習期間每位學員將學習所得結合自身工作撰寫學習論文,41份論文分別從多個角度設定主題,涵蓋了公司系統生產、管理、建設、安全、企業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計劃。培訓設計始終遵循“學以致用”的培訓理念,學員在培訓結束后分別制定了個人的“工作改善4A計劃”,計劃中詳細描述如何按步驟將學習所得轉化到實際工作中,提升各項工作業務能力,最終實現行為的轉變。
制定行動計劃作為學習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聯系了學員實際工作,優化了學員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強了全局意識,提升了系統思考能力。由于行動計劃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持續性,這樣就促使學員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培訓價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饋進行培訓評價和改進
為保證培訓課程的順利開展,達成培訓的最終效果,在培訓中期,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師全面收集學員對培訓過程的建議,以及對活動安排、課程設置等信息,以此進行培訓效果的整體評估。調查問卷分別針對培訓內容、師資水平、培訓管理、后勤服務四個方面展開,在對評估表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復查的基礎上,對培訓效果再次進行跟蹤調查,這樣能夠更好地掌握學員對培訓的滿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議。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認識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這次培訓,我從內心感激路局給我們創造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學習,不辜負路局領導對我們的期望。珍惜這次難得的培訓機遇,經過近一個月來在吉大的學習,我深深感到,吉大做為全國重點大學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和一流的辦學經驗,老師們精彩的授課,使我感到受益匪淺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學識上的差距,因此,我一定要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充實自。我看到自身的壓力和責任,局長和黨委書記親自為我們做開班報告,使我看到路局對我們寄予的厚望,而我在上學受培的同時,還有很多同志在負擔著我的工作和責任,所以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不好好學習。
二、認真完成了階段性學習任務
路局、路局黨委以及段在安全生產壓力這么繁重的條件下、在這生產大忙時節,花這么大的精力、財力和時間組織這么大規模的培訓,對于我個人的成長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這一切使我深受感動和鼓舞,因此我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堂課、每一分鐘,都能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后能做到及時復習和預習,按要求完成每學科作業,并撰寫心得體會,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嚴格遵守學習紀律,積極參與班委組織的各項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035-01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更為靈活,作為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的學生干部群體將發揮更大作用。高校學生干部一般包括各級共青團干部、學生會干部、班委會成員以及各類學生社團負責人等,他們在學風校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讓他們充分發揮學生工作有力助手的骨干作用,是提高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學生干部應具備的素質
1.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這是學生干部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的骨干分子,必須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善于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冷靜地分析研究同學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并能給予正確的引導。
2.豐富的知識素養
學生干部來源于學生,具有既是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雙重身份。一名合格的學生干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首先是學生,必須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然后,還應廣泛學習心理學、管理學等其他學科知識,以適應工作需要。
3.較高的社交能力
這是學生干部區別于一般同學的主要素質,要求有極強的社會工作、社會活動和社會交際的能力。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是各種學生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這就要求學生干部不但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另外,還要懂得交際藝術,以誠待人,發揚民主,講究工作方法,善于與同學溝通,能真正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和代言人。
4.良好的身心素質
學生干部良好的身心素質,是積極發揮學生干部作用的必要條件。它主要指學生干部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穩定的情緒,寬闊的胸懷,冷靜、果斷、干練的作風等。首先,學生干部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是工作的本錢;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培養自己的果斷性、堅韌性、紀律性和自信心;再次,還要有良好的心態,坦然面對挫折、勇于找出差距;最后,學生干部在心理上還應樹立服務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 培養高素質學生干部隊伍的途徑
1.嚴把選拔關
對于學生干部的選拔工作,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進行多方面考察,任人唯賢,注重學業成績和群眾基礎。首先,堅持民主推薦制度,充分聽取普通學生的意見,確實將人緣好、能力強的學生選擔任學生干部。其次,多方面多場合有意識地觀察學生,善于在學生活動中發現好苗子。最后,要多聽取學生會主席團和部長級同學的意見和建議。
2.做好崗前培訓
通過集中培訓,為學生干部開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導。以基層黨校或團校為培訓基地,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干部進行集中培訓。首先,可以請學生工作方面專家、領導給學生干部做報告、開講座,介紹學校發展情況以及學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等,提高學生干部的理論修養,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組織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使他們在短時間內學習并熟悉學校管理機構的設置,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特點和規律,熟悉通知、計劃、總結、匯報等基本公文的寫作技巧,提高其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最后,組織學生干部召開工作情況匯報會、經驗交流會等,實行“老帶新”,上一屆學生干部與新任學生干部之間開展集體的、一對一的經驗交流,使學生干部之間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加強管理、考核、指導和培養
要積極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輔導員應加強對學生干部的管理、考核和指導,加強制度建設,建立有效嚴格的考評機制、監督機制、激勵機制,實施動態量化管理。通過民主化、公開化、公平化的模式來評價學生干部,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崗位意識和危機意識。教師應扮演好軍師的角色,放手讓學生干部開展工作,尊重、支持他們的新思路、新點子,充分信任、敢于放權,密切關注并大力支持活動的進展情況,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工作環境。在工作分工上,科學合理地使用人才,注意在學生干部個人能力、優點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做到人盡其才,以保證學生干部隊伍整體功能的最佳發揮。適當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工作持續、健康地開展奠定堅實基礎。積極帶領學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總結缺點與優點,在比較中提高認識、干好工作。充分及時地肯定學生干部艱辛的付出,在評優評先、組織發展上給予優先考慮。養成當日事當日畢的良好習慣,善于簡化工作,盡量避免無效勞動、重復勞動、低效勞動;學會運用電腦、打印機等現代化辦公用具,提高時間效率,并相應地提高工作質量。
三 結束語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4-0136-02
一、前言
從2008年開始,“90后”學生陸續進入高校校園并逐漸接替“80后”成為高校學生干部中的主力軍,大學時代已進入“90后”時代。相比“80后”,“90后”思維更加活躍,個性獨立,視野開闊,敢于顛覆傳統,善于接受新事物,彰顯了“時尚、自信、張揚”的時代特征。
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學校的各項工作組織開展中,學生干部起著承上啟下、上情下達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效率、高水平的學生干部管理隊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也是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這提醒我們,在看到高校學生干部培養重要性的同時還要“因時而變,以生為本”,將學生干部培訓培養辦法與“90后”學生特點有機結合。
二、高校“90后”學生干部自身存在的問題
高校中的學生干部隊伍目前已完成從“80后”到“90后”的轉變,學生干部隊伍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在看到“90后”學生思維活躍、朝氣蓬勃、接受能力強等一系列優點的同時,當前高校學生干部也存在以下較為普遍的問題。
(一)政治素養待提高
在這個各種文化不斷交融,各種思潮不斷碰撞的復雜新時期,“90后”學生的思想狀況整體上是積極向上,表現出了對“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夢”等主流思想較高程度的認同。但是也要看到,部分學生干部不能主動學習政治理論,理想信念單薄或是過于感性化,對主流政治文化理解不夠深刻,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導致自身政治敏銳性較差,對于同學中一些較為敏銳的思想狀況難以預知。
(二)功利主義抬頭
當前以個人價值為主導的西方價值觀也在逐步影響我們傳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這種價值觀模式下,部分90后學生干部講究一種更為現實的價值觀,存在著“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等功利主義價值觀。他們把擔任學生干部當做評獎評優、入黨乃至就業的敲門磚。正是這種功利性思想的存在,造成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缺失,影響了學生干部隊伍思想的純潔性。有些學生干部把自己定位為“青年官”,而不是“青年友”,不深入學生中去,不積極采納同學的意見和建議,工作時缺乏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和為同學服務的觀念。
(三)集體觀念淡薄
與相對謙虛內向的80后大學生相比,90后大學生干部大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了長輩的溺愛,也習慣了從家庭與社會中索取,關心自我多于關心他人。同時,受社會環境影響,90后更加自信,更敢于彰顯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以自我為中心開展工作。同時,部分學生干部攀比心理過于嚴重,相互間溝通學習少,配合少,不愿意聽取他人意見,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因此也衍生了部分學生干部缺乏大局的觀念,缺乏一個隊伍應有的團隊精神,嚴重影響了學生干部隊伍的工作效率、工作氛圍和工作成效,對學生本人的發展也造成了障礙。
(四)不能恰當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系
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然而有的學生干部未能在學習和工作兩者間尋到平衡,未能將積累工作經驗、培養工作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看做大學生涯的重中之重,過多地投入于團學活動,卻忽略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習成績較差,一方面影響了自己在同學中的威信,另一方面更是影響了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甚至是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在大學中,應堅持“學習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思想,將優秀的學習成績作為積極參加、組織團學活動的前提條件。
(五)工作方法缺乏,工作能力待提高
部分學生干部對自己和同學分別采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標準:“寬以律己,嚴于律人”,在同學面前擺架子,指手畫腳;面對工作,缺乏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精神。部分學生干部工作方法過于死板,習慣于接受各種信息卻欠缺主動思考,工作方法單一,不能夠因人而異,開展工作基本沿襲傳統的學生工作模式,在普通同學面前只會“上傳下達”,工作遇到困難時不善于解決矛盾,主觀能動性較差,工作較為被動,工作方法缺乏創新,缺少亮點。有些學生干部表現欲望過于強烈,卻也逐漸導致與團隊協作能力的下降。
三、高校團學工作者對“90后”學生干部培養中的誤區
大學生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如何解決培養機制的問題,仍然困擾著不少從事團學工作的老師,也由于“90后”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時間不長,部分團學工作者工作思路調整不夠及時,導致對“90后”學生干部的培養出現一些誤區。
(一)過度流動
學生干部隊伍中學生干部的流動有利于保持隊伍的整體活力,但過度的流動則會影響工作的長效性、規范性和延續性。一些學生干部半年時間甚至幾個月時間便從一個崗位調至另一個崗位,這雖然讓更多的同學得以擁有學生干部經歷并得到鍛煉,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運轉。另外,在高職高專院校,學制往往為三年,學生入校時缺乏團學工作經驗,需要一定時間熟悉團學工作,而當學生干部熟悉了團學工作時往往臨近畢業、面臨就業,往往形成了剛培養成熟卻又離開工作崗位的現狀。
(二)考核方式不合理
當前,部分高校在實際考核時還是憑印象給予打分,也有很多時候學生干部的打分靠自己在同學老師間的人緣,這種考核方法缺乏合理客觀的量化考核標準,缺乏專門的考核機構進行全面客觀的考評,或將個人意見排除在考核之外,沒有給予團學干部自我表達的權利。考核結果出來后,往往注重于對優秀學生骨干的表彰,卻忽視對不合格學生干部的懲戒,不能做到“賞罰分明”,甚至對工作不出色的學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予表揚,不能很好地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三)過分強調學生“執行力”
目前高校學生工作繁雜,確實需要一批得力助手,協助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在時間、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團學工作者更樂于選用、提拔一些更能夠迅速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生干部,同時忽視有自助開展活動愿望的學生干部。團學工作者對學生“執行力”的過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助創造力,致使大部分學生干部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
(四)心理輔導工作不到位
大學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許多同學真正離開家鄉生活,開始獨立處理各種社會關系。面對瑣碎繁雜的工作生活,尚未成熟的學生干部極容易處理失當,誘發各種心理問題。而高校老師、輔導員往往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詢室更是形同虛設。心理輔導工作的不足一方面影響工作更好地開展,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90后”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經濟全球化、思潮多元化的時代,相較于“80后”大學生,“90后”大學生的特點對高校團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守已有的大學生骨干模式只會使團學工作陷入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這提醒我們要正視問題、轉變作風、改進方法、拓寬思路、與時俱進,盡快建立合理高效的大學生骨干培養機制,使高校學生骨干培養工作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用新思路、新方法開啟團學工作新篇章。
[ 參 考 文 獻 ]
[1] 余嘉.90后學生干部培養目標及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10,(22).
[2] 姚嵐,紀成風,宋林青.淺談高職院校90后學生干部隊伍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7):205.
[3] 張瑋.淺論“90后”大學生心理輔導[J].教育論叢,2010,(11):16.
[4] 李迅.90后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探析[J].電子世界,2013,(2):143.
【關鍵詞】 神經干細胞;rhEPO;體外培養;增殖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which multiplies in vitro raise to the nerve stem cell of different density rhEPO, an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rhEPO, associated with nerve stem cell transplant, in curing spinal cord damage repair. Methods The present research firstly intervened the nerve stem cell, obtained from the newborn SD big mouse (born within 24h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rhEPO (5, 50, 500 U/mL). Then, a distin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rate of clone formation in each groups nerve stem cells was conducted. Afterwards, MTT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ell reproducibility in different times and nerve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s immunocytochemistry dyeing and counting. Results The cell multiplic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hich had added the EPO was quicker and the quantity of final nerve balls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remarkable in 50 U/mLEPO group. The cell growth curve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hich had added the rhEPO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also remarkable in 50 U/mL EPO group. The NSE and GFAP immunocytochemistry dyeing and the coun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SE immunity masculine cells in the 50 U/mL EPO group were obvious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nerve stem cell; rhEPO; in vitro raise; multiplication
神經干細胞(nerve stem cell,NSCs)是一種具有復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修復研究中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關注。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神經干細胞不僅存在于 胚胎腦組織,而且已發育成熟的 內也存在神經干細胞[1]。正常情況下這些NSCs處于“靜止”或“休眠”狀態,在特定因素的作用下,例如損傷或刺激,其分裂、分化的潛能就被激活,從而出現增殖現象。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對離體神經干細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效應,但其作用有限[2]。因此,如何更有效的促進NSCs的增殖是推動其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方法。本實驗對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rhEPO)和bFGF聯合應用促進NSCs的體外增殖效應進行初步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材料
新生SD大鼠(出生24 h以內)、DMEM/F12培養基、無血清培養添加劑B27(美國Gibco)、bFGF(北京雙鷺生物制品公司)、EGF(premega公司)、胰蛋白酶、谷氨酰胺(Sigma), MTT(噻唑蘭)、DMSO(二甲基亞砜),及其他相關試劑。
1.2 方法
1.2.1 神經干細胞的原代培養
①新生SD大鼠經75%酒精消毒,無菌條件下將前腦完整取出,借助顯微鏡在視交叉平面和海馬平面各做一道冠狀切口,留取自視交叉至海馬約2 mm厚的腦塊。將留取的腦塊冠狀面朝上放置,然后在側腦室外側做兩道矢狀切口,并且在胼胝體上方做一水平切口,留取中間圍繞側腦室前角的腦塊。此部位包含側腦室前角室下帶(subventricular zone,SVZ),富含神經干細胞。②去除軟腦膜和脈絡叢組織。將腦組織轉移到另一培養皿,用剪刀反復剪切至約1 mm3大小組織塊,加入DMEM/F12基礎培養基2~3 mL,用吸管反復吹打,制成細胞懸液。③將細胞懸液用200 目銅網過濾,去除殘留未分散組織,將濾液移入無菌10 mL離心管。離心機將過濾的細胞懸液以1 000 r/min離心10 min,以便收集細胞。④吸管小心吸除上清液體,將沉淀的細胞重懸于2 mL含B27和20 ng/mL bFGF,20 ng/mL EGF的DMEM/F12培養基中,計數板計數后以2~5×105個細胞/mL接種于25 cm3 培養瓶。置37 oC,5%CO2培養箱內培養。⑤培養4~5 d后,將含細胞的培養液轉移至離心管中,1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細胞。同樣方法小心吸除上清液體,用相同培養液重懸細胞后,接種于更換的培養瓶中,繼續培養。每5~7天換液1次。⑥培養2周左右時見神經干細胞克隆形成,3~4 周見大量神經干細胞球。以后用機械法分散神經球方法進行傳代培養。
1.2.2 神經干細胞的傳代培養
將細胞移入無菌10 mL離心管,以1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收集細胞。吸除上清液體,向沉淀中加入3倍體積的0.25%胰蛋白酶/EDTA(1:1)消化液,37 ℃水浴5 min。用吸管輕輕吹打成單細胞懸液(此步驟時間不超過5 min)。加入1/10體積的血清終止消化。以2~5×105個細胞/mL細胞濃度繼續培養,培養基成分同上。
1.3 實驗分組
取第3代神經干細胞制備單細胞懸液,分別接種于含rhEPO 5、50、500 U/mL的無血清培養基中,同時設不含rhEP0的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對照組無血清培養基含bFGF濃度均為20 ng/mL。將各組神經干細胞懸液置于5%CO2、37 ℃培養箱內培養。每組均設復孔,實驗重復3次。
1.4 檢測指標
1.4.1 檢測神經干細胞克隆形成率
將各組細胞作梯度倍數稀釋接種于25 cm3培養皿中靜置培養。細胞培養7 d時,取對照組和各實驗組培養皿放置在一張帶網格的透明膠片上,在倒置顯微鏡下計數克隆數,計算公式如下:
克隆形成率(%)=單位面積克隆數/單位面積接種細胞數×100。
1.4.2 MTT法檢測細胞的活性
將各組細胞以每孔大約1.0×105個細胞接種于96孔培養板中,每孔體積150 μL,每日檢測OD值。
1.4.3 神經干細胞分化的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及計數
將各組神經干細胞接種于6孔培養板中(預先置有涂多聚賴氨酸的蓋玻片),每孔平均接種50 個神經球,加入有血清培養基3.0 mL,靜置培養,每3天換液。10 d后收集貼有細胞的蓋玻片,分別做NSE、GFAP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每個標本隨機取20 個視野,普通光鏡下觀察并計數每個視野的陽性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百分率,取平均值。
1.5 統計分析
數據以±s表示,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處理,各組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法,各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及q檢驗。
2 結 果
2.1 細胞的觀察及克隆形成率檢測結果
對照組形成的神經球數量無明顯變化,神經球的細胞折光性較弱,邊緣細胞形態不規則,可見有絲絮狀物和較多細胞碎片。而添加rhEPO各實驗組細胞增殖較快,48 h可見較多的成對或3~5成群細胞出現,最終神經球的數量多于對照組,以50 U/mL rhEPO組作用顯著。
2.2 MTT檢測結果
MTT結果顯示,添加rhEPO各實驗組的細胞生長曲線高于對照組,尤其是50 U/mL rhEPO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2.3 細胞分化比例檢測及顯微測量結果
對照組神經球貼壁率低,可見許多細胞團漂浮在培養基中,最終漂浮的細胞團變為細胞碎片。添加rhEPO各實驗組中,部分神經球貼壁困難,一旦神經球貼壁,隨即有突起長出,胞體和突起生長較快,雙突起和多突起細胞多于對照組,第2 d即可見部分細胞建立突觸聯系。3 d細胞多數可形成較密集網絡,胞體較豐滿,細胞突起生長快,可見多角形細胞。對照組細胞網絡稀疏,細胞胞體較小,突起變短、變粗,有的胞體內可見空泡。顯微測量結果顯示,50 U/mL rhEPO組中細胞突起長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NSE和GFAP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和計數結果顯示,50 U/mL rhEPO組中NSE免疫陽性細胞明顯多于對照組(P
3 討 論
最近的研究證實,rhEPO在體內和體外的多種神經細胞損傷模型中均有抗凋亡作用。在運動神經元培養中,rhEPO能抑制因血清缺乏或紅藻氨酸誘導的細胞凋亡。神經細胞rhEPO受體激活后,通過干擾JAK2和核轉錄因子可抑制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和NO誘導的凋亡[3]。rhEPO還可以通過調節凋亡過程中不同基因的表達發揮抗凋亡作用。在自由基損傷模型中,rhEPO可調節神經膜外部分的磷脂酰絲氨酸(PS)殘基,并通過調節線粒體的膜電位和細胞色素C的釋放以及caspase8、caspase1和caspase3活化酶的活性,增加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的活性,促進凋亡的蛋白磷酸化而保持DNA的完整性[4]。rhEPO在神經系統內抑制細胞凋亡的機制可能與在紅細胞內的機制相同。
rhEPO對神經細胞的許多功能活動均具有調節作用,例如鈣離子外流、膜的去極化、神經遞質的合成以及細胞的凋亡等。rhEPO可能通過抑制或刺激神經遞質的合成來參與突觸可塑性的調節。在PC12細胞中,rhEPO通過激活鈣離子通道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和酪氨酸羥化酶的活性,誘導膜的去極化,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合成,促進神經遞質(r-氨基丁酸、乙酰膽堿和多巴胺等)的釋放[5]。在大鼠脊髓損傷和坐骨神經損傷模型中,rhEPO能通過對突觸傳遞的直接作用而起到傷后即刻的神經保護作用。
在海馬薄片培養中,rhEPO受體被激活后,通過激活JAK2抑制鈣離子介導的興奮性氨基酸釋放來實現對神經元缺血的保護。最近有報道顯示,rhEPO能刺激T型電壓依賴性鈣通道的活性,人類成神經細胞瘤的膜片鉗研究證實,有T型鈣通道的表達。當把 rhEPO加入到培養基中,可以觀察到鈣通道的最大峰值電流增加。因此,rhEPO可以通過胞膜上的T型電壓依賴性鈣通道增加鈣離子流,進而影響神經細胞內鈣離子的平衡來產生對神經細胞的保護作用[6]。
rhEPO的作用并不僅限于直接影響細胞的生存,在細胞培養中也展示了其營養作用。rhEPO能啟動細胞的分化,阻止細胞的死亡和增強膽堿乙酰基轉移酶的活性。這些發現說明,rhEPO抑制神經元凋亡是其短暫的作用,對神經元的營養作用則是長期的。
參考文獻
[1] Romero MI,Lin L,Lush ME,et al. Deletion of Nf1in neurons induces increased axon collateral branching after dorsal root injury[J]. Neurosci,2007,27(8):2124-2134.
[2] Karimi-Abdolrezaee S,Eftekharpour E,Wang J,et al. Delayed transplantation of adult neural precursor cells promotes remyelination and functional neurologic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sci,2006,26(13):3377-3389.
[3] Yamanaka H,Obata K,Kobayashi K,et al. Alteration of th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L1 expression in a specific subset of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contributes to neuropathic pain[J].Fur J Neurosci,2007,25(4):1097-1111.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強壯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人員說,啤酒中含有的大量硅元素對強健人體骨骼大有益處,而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物質也能對骨骼起到保護作用。不過,研究人員尚無法解釋啤酒對女性和男性骨密度的影響差異。 (康琴)
秋天干燥可多吃南瓜
秋天氣候干燥,人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膚干燥等癥狀。適當增加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E的食物,可增強人的機體免疫力,對改善秋燥癥狀大有裨益。
南瓜所含的β胡蘿卜素,可由人體吸收后轉化為維生素A,另外南瓜含豐富的維生素E,能促使各種腦下垂體荷爾蒙的分泌,使人體保持健康狀態。南瓜也可用于兒童蛔蟲、絳蟲、糖尿病的食療。
常吃南瓜,可使大便通暢,肌膚豐潤,尤其對女性,有美容作用。所以,年輕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食用南瓜。
(小麗)
大米配豆、薯 營養好吸收
相比較小米、黑米、玉米等,大米中所含的維生素B1、B2,及鈣、鐵、鋅等礦物質都偏低,如果能在大米中加入粗糧、堅果等,將會大大提高米飯的營養。由于蛋白質分解而成的氨基酸在各種糧食中各有側重,如能將大米與豆類等混合食用,可以起到氨基酸互補的作用,提高其營養利用率。
紅色的豆子、黑紫色的米、橙色的胡蘿卜……只要摻進去,就會營養與“扮相”兼得。
糧薯結合是一種經典的搭配。在大米飯中摻入紅薯或芋頭,可以增加米飯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減緩淀粉的消化速度。二米飯也是很不錯的混吃方式,不管是小米與大米同煮,還是大米和黑米一起做,都能讓吃膩了白米飯的你,嘗到一點新意,營養也更豐富。
(衛康)
絲瓜水美容有奇效
你見過單瓜長3.33米的巨型絲瓜嗎?這個來自河南上蔡縣的“巨型一號絲瓜”,平均每小時可瘋狂生長1厘米,是目前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由于絲瓜本身的基因突變導致這種巨型絲瓜產生了超級活性物質,這種超級活性物質有神奇的保濕、去皺、美白功效。在令諸女性頭疼的控油問題上,功效更是無與倫比,幾乎達到了完美。河南電視臺記者宋楊使用巨型一號原液后第二天神奇美白,通過河南電視臺的專題報道后火暴全國,尤其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用這種巨型絲瓜提取的原液可以直接飲用,用來治療呼吸道疾病也極為神驗,巨型一號原液作為化妝水在2006年推出后,震驚了全世界,兩年內沒做任何廣告的情況下靠口碑名揚天下,榮獲全國“2008年度最佳化妝品”。目前可在“絲瓜水網” (省略)和淘寶商城“巨型一號旗艦店”可以買到正宗的巨型一號原液,35元左右。不上網的朋友,可撥打全國免費熱線400-66400-20咨詢。購買絲瓜水,一定要注意分辨真假,據了解現在市面上基本都是概念性絲瓜水,而非真正的絲瓜原液。 (馬素萍)
豆漿不能代替牛奶
專家認為,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用豆漿代替牛奶并不合適。雖然牛奶和豆漿都富含蛋白質,從性狀上看也很相似,但實際上牛奶和豆漿里蛋白質的種類是不同的。牛奶中的蛋白質是動物蛋白,豆漿里的蛋白質則是植物蛋白。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是人體必需的,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如果用豆漿替代牛奶,人體只攝入了植物蛋白,建議通過吃一些肉類來補充動物蛋白。
(夏雨)
海帶預防冬季手腳冰冷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度。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
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科學家們發現,海帶是人類攝取鈣、鐵的寶庫。每100克海帶中,含鈣高達1177毫克,含鐵高達150毫克,所以冬天海帶對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的保健均有重要作用。
海帶含碘豐富,碘能促進甲狀腺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物質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的微量元素碘為150微克左右,而100克海帶中含碘高達240毫克。(小李)
常吃洋蔥可防富貴病
近年研究發現,洋蔥對預防所謂“富貴病”益處多,洋蔥含有黃尿丁酸,可使人體細胞更好利用糖分,從而降低血糖。洋蔥還含有前列腺素,可擴張血管,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促進鈉的排泄,使增高的血壓下降。洋蔥中還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有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脂的功能。
在洋蔥中還能測到含槲皮質類物質,這種物質在黃醇酮誘導下所形成的配糖體有利尿消腫作用,這對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癥的預防有益。 (常生)
山藥瘦身又豐胸
山藥性平、味甘,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及淀粉,還含有黏液質、尿囊素、膽堿、纖維素、脂肪、維生素A、B2、C及鈣、磷、鐵、碘等礦物質,可提供人體多種必需的營養。
山藥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蛋白質,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出現肥胖。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準則、精神風尚等觀念因素構成的社會價值觀系統,是社會主義制度內在精神之魂,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領域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體現在四個方面:即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中心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標準。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彼此聯系貫通,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2.高校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
高校文化,是高校的精髓,是高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主導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文化建設,是社會文化的根本。而高校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存在著被主導和主導的關系,那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主導高校文化建設也是應有之義。如果說高校文化是大樹,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它的根基,離開它就沒有健全和諧的高校文化了。與此同時,高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有力地支撐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文化亦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離開這個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和弘揚便無從談起。
3.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那么,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建設高校文化,即是當前研究的重點。高校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活動密不可分,一所高校是否具有特色,校園文化是否具有先進性,往往可以從校園文化活動中體現出來。高校學生干部作為高校文化活動最主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和諧的校園人文氛圍,更是延伸和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滿足廣大學生多元化成長的需求。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存在著學生干部構成的特殊性、能力的特殊性以及工作屬性的特殊性,正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帶領引導、組織管理、革故鼎新和橋梁紐帶等舉足輕重的作用。事實證明,既是教育對象又是教育管理者的高校學生干部,往往都能成為大學生中的精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部分學生干部均能在較短時間內成為單位的骨干甚至走向領導崗位。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設重心便在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4.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校園環境已得到有效的改善,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了有力的保證。各個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中,逐漸培養出了一批工作能力強、政治素養高的學生干部隊伍。但在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深刻變革、校園文化日益社會化的今天,各高校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均廣泛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
4.1 學生干部隊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不夠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包括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及踐行。根據《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度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和踐行度較高,但在認同上具有非全方位性,認知方面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全面深刻。學生干部隊伍雖然是大學生中的精英分子和骨干力量,接受過學校系統的思想教育與理論培訓,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和踐行上應該均優于非學生干部,但在《高校學生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調查》中也顯示高校學生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能力與實踐行為水平差異明顯,說明部分學生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得部分學生干部沒有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烈意愿。
4.2 學生干部隊伍的機制建設有待完善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就必須有一個涉及學生干部選撥、培養以及考核的健全合理的機制。當前,高校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管理機制上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完善。首先,在學生干部選拔上,缺乏科學的選拔機制作為指導,選拔的標準相對片面,沒有經過科學考察地任用學生干部,嚴重影響了學生干部工作的有效性。其次,高校輔導員對于學生干部過于揠苗助長,更多的放在“使用”上,忽視了培養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干部在工作中自身能力沒有得到顯著地提高,更何談工作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最后,對學生干部缺乏科學健全的考核體系,無法將考核工作進行量化處理,更多依靠輔導員的主觀臆斷,對學生干部的綜合評判缺乏具有說服力的標準機制。
4.3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影響不一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干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量,是促進學生干部隊伍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更關系到高校和社會的穩定。當今,我國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等方面均能做到細致認真、正面影響,但仍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高校輔導員原有專業不對口,大部分為非思想政治專業出身,在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二是目前輔導員隊伍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大多面臨著自身的婚姻問題、成家愿望且工作經驗匱乏、進修學習機會有限,未能較好地指導學生干部的工作。三是高校輔導員層次參差不齊,未能運用多種方式和途徑來發揮自己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這個平臺上的主導作用。
4.4 學生干部隊伍的自身素養有待提高
由于學生干部隊伍在構成、能力表現及工作屬性上的特殊性,學生干部隊伍自身的素質建設有待提高。
目前,學生干部隊伍的自身素養仍存在著如下缺陷:一是當前學生干部隊伍存在種種不良人格品質,過度自我、抗挫折能力差、孤傲偏執、功利性強、處事浮躁、弄虛作假、官本位思想作風等。二是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對自身能力的認識超出實際水平,缺乏團隊合作的意識,責任感弱化,有的甚至隨便應付了事。三是部分學生干部淡化民族精神,摒棄掉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在分析、解決問題時較為片面、形式單一,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四是受當前功利實惠的市場經濟價值取向的影響,部分學生干部請客送禮、缺乏誠信,嚴重影響其在廣大同學中的形象和威信。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對象。針對當今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各高校應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工作和學生干部自身發展的雙贏,開創高校學生干部工作的新局面,建設健康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
5.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干部隊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
高校學生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道德習慣養成的過程。因此,要加強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和本質特征,更要使其明白倡導的原因和踐行的辦法。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干部年級、專業、性別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價值教育。同時,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做好典型宣傳、熱點透視和輿論引導,強勢地進行輿論宣傳。最后,在加大教育力度和頻度的同時,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尋找最優的教育途徑,可以組織學生干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如主題征文、演講、知識競賽等,更要加強對大學生價值沖突的引導和調控。
5.2 完善機制,科學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學生干部隊伍
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使學生干部的工作和行為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學生干部隊伍工作協調、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首先,要完善科學的選拔任命機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學生干部選拔任命的重要考核考查項目,盡可能全面的掌握候選學生的相關資料并廣泛聽取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綜合考慮。其次,輔導員應樹立“不斷培養”學生干部的觀念,根據具體情況從思想政治、基本能力和具體工作能力三個方面對學生干部進行有重點、長效型的培養。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勵機制。通過老師、同學、自我等多方面的評定,對每個學生干部進行定性與定量的綜合考評,并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懲處措施,逐步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促進學生干部實現理性認識自我,更好地為廣大同學服務。
5.3 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促進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作為學生干部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高校輔導員的言行對學生干部的影響作用不可低估。針對由于專業不對口而導致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困難這一現象,高校應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加強輔導員的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培養輔導員的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同時,高校應加強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以及終身化的政策研究,形成老、中、青的合理梯隊,為年輕輔導員多提供相關的進修學習機會。高校輔導員自身在工作中應采取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增進與學生干部之間的溝通交流,發揮對學生干部的指導作用,建立學生干部隊伍教育實踐基地,促進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融入社會基層建設,做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構建學校、學生干部與社會的互動平臺。
5.4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干部隊伍素質建設
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素質建設,是保持學生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充分發揮其在建設健康和諧的高校文化中所應發揮作用的根本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引領學生干部成為一個擁有完善知識結構、具有健全人格和富有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干部隊伍素質建設要做到:首先,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學生干部的政治意識;其次,以共同的理想堅定信仰,切實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再次,以崇高的精神提升魅力,切實增強學生干部維護民族核心利益和創新意識;最后,以正確的榮辱觀鍛造品格,切實增強學生干部的道德意識。
6.結論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既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心。只有建設和管理好學生干部隊伍,才能更加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模范性,在高校工作中不斷開創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新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內在精神之魂,全面主導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文化建設,是社會文化的根本。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進行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才能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高校學生干部建設既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心,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周玉清,王少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文化建設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6-55.
[2]梁成山,孫玉璦.淺談學生干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10:261-262.
[3]孟小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4]王昊.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論略[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18(4):131-134.
[5]朱志明,陳虹,朱百里等.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度調查及對策[J].大學生研究,2010,4:75-78.
[6]鐘發亮.高校黨員學生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調查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100-103.
[7]姜海洋,曲長海.加強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與職業化研究[J].經濟師,2011,1:143-163.
一、職業學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絕大多數職業學校已經建立了一系列比較完整的職業學校學生干部隊伍培養建設體系,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干部骨干和先進分子。他們在學習之余,主動服務同學老師,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效地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獲得老師與同學的認可,保證了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1)學生干部任職時間短,缺乏培訓。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這就造成了在培養學生干部上的局限性。學生干部換屆頻繁,任職時間短,導致工作沒有延續性,并且無法接受系統科學的培訓。
(2)學生干部監督考核制度不健全。有些職業學校對學生干部組織沒有有效的內部考核監督體系,考核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和籠統,考核方式不靈活,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對學生干部進行考核監督的也主要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和學生干部隊伍內部的相關部門成員,這就使得對學生干部的考核監督摻雜著主觀性,缺乏威懾力。
(3)部分學生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團隊精神,不能吃苦耐勞。現在的職業學校學生都是“90后”,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學生比較注重個體,所以在學生干部中會有一部分人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抗壓能力弱,忽視團隊合作,不能相互配合,換位思考,甚至相互推諉,互相指責,缺乏團隊協作精神。
(4)部分學生干部對自身身份出現認知偏差,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學生對學生干部的身份理解出現認知偏差,動機不純。他們不是為了服務同學,配合老師開展工作,鍛煉自身能力,而是利用學生干部身份滿足自己“當官”的虛榮心、為自己牟私利。
二、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方法與對策
(1)完善創新學生干部隊伍培訓培養機制。學生干部是學生自我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職業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加強學生干部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學生干部培養體系。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和職業素質等;培訓方式可以采取社會實踐課、研討會、課堂案例教學、報告會、業務交流會等形式;培訓師資可以請校內外優秀的思想政治、心理學和學生管理崗位的教師,也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干部介紹經驗心得。
(2)建立完善有效的學生干部考核監督制度。必要的考核監督不僅是對學生工作負責,也是對學生干部負責。對保障學生的權益、規范學生干部的行為具有重要作用。考核內容應該全方位,包括思想品德、工作業績、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考核方式可以短期與長期相結合、隨機與定期相結合、書面與口頭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只有加強及完善制度體系建設,通過嚴格的考核監督,才能讓每位學生干部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既能發揮主動性又能自我約束。
(3)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吃苦耐勞精神。要從思想品德、工作責任心、能力素質、服務奉獻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受同學歡迎程度等方面對學生干部的選拔和任用進行綜合考察,并嚴格按照民主選拔程序來選拔干部。組織團隊活動,樹立團隊意識,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4)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培養學生干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積極健康、團結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學生干部思想教育會議、小組專項討論、老師單獨談話等形式,對學生干部宣講思想政治,使學生干部認識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對思想觀念的重視,從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33-02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層組織。而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領頭羊,對班風、學風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班干部能夠更好地幫助班主任和輔導員管理班級,同時也能在班主任、輔導員與班上同學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1]。在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快速發展和變化的今天,如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打造科學、健全的班干部培養體系,提升班干部的創新意識、宏觀思維和表現欲望,鍛煉表達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高校學生干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和分析,結合作者多年的學生管理經驗,借鑒企業員工管理模式、品牌建設模式、企業發展模式提出一種新穎的學生干部培養體系,旨在為高校學生干部培養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參考與借鑒。
1 學生干部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干部缺乏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感[2]
部分學生干部團隊協作精神不足,缺乏集體主義感。一方面,在工作中經常互相推諉,不愿意協助其他班干部處理班級事務;另一方面,出現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反省和總結,反而過分埋怨和指責他人。久而久之,懶惰、散漫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整個學生干部團隊,導致班級事務不能有效處理。
1.2 良性競爭機制缺失,學生擔任班級干部動機不純
良好的競爭機制會形成“鯰魚效應”,相反,死板的輪換機制會降低學生干部的進取心和工作激情。另外,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是,部分學生擔任班級干部的目的是為了給個人簡歷加分,功利心較強。因此,是否能合理調動、正確引導學生擔當班級干部的積極性,決定了學生干部培養體系的成敗。
1.3 工作依賴性強,主動性不足
部分班級干部工作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工作往往需要由輔導員或班主任進行具體指派。這種工作方式產生的師生互動較少,效率不高且容易滋生消極、被動心理。
1.4 不能合理安排學習和工作
有的學生過分注重工作能力培養,忽視了學業,導致成績一落千丈;有的學生則擔心班委工作與學業矛盾,于是對班委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應當注重鼓勵、養成學生合理分配時間、高效干練的行事風格,培養學習、工作雙優干部。
2 定位、發展、品牌―― 打造系統的學生干部培養體系
2.1 明確學生干部定位
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少了父母的庇護和高中教師的高壓,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會感覺短暫的目標缺失、定位茫然。因此,輔導員對學生的引導和影響至關重要,決定了學生干部的做事態度和目標。在入學伊始召開學生干部培訓系列主題會議,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學生干部不是官,而是責任”。學生干部與普通同學都是處于相同的層次,沒有“官”與“平民”的區別。讓學生干部懂得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時刻銘記“在其位,謀其政”,以自身的行動來帶動全班同學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明確學生干部的職責、要求,加強工作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效率。同時,使各班級學生干部注意規范日常禮儀,樹立良好的學生干部形象;加強學生干部系統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加強學生干部內部管理,完善自身建設;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功能。
2.2 引導、監督學生干部團隊健康發展
(1)基于“探設式投放”方法的交叉職能分配。
由于新入學的學生之間缺乏相互了解,在第一屆學生干部的競選中,普遍由學生自我推薦、全班同學民主投票產生。但是,第一屆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責任心、適合相應工作崗位與否,都需要經過進一步地觀察才能確定。參考企業管理中的“探設式投放”方法,本著“鍛煉每一位學生干部”的理念,在已明確崗位分工的基礎上,可以小規模地嘗試交叉分工。例如,在舉行例行班會時,常規做法是班長牽頭、班委們配合組織,但是輔導員可以讓班委輪流組織承辦,以鍛煉和觀察每位班委的組織協作能力;一般來說,班上紀律管理工作由紀檢委員負責,然而將心理委員加入紀檢隊伍進行輔助,這樣可以鍛煉心理委員的監督管理能力,減輕紀檢委員的工作壓力,同時也有助于心理委員開展自身工作;再比如,由于文娛委員需要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對各類活動開支較為熟悉,所以調整文娛委員配合生活委員管理班級經費等。通過這種探視性的分發任務,除了可以有效增長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外,還可以實現學生干部之間的互相監督、充分挖掘學生干部的潛力,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根據本文提出的交叉分工培養方案,班委之間的職能分配關系如圖1所示。
(2)基于“海豚式升遷”[3]的學生干部能力培養。
海豚是海洋中最聰明最有智慧的動物,它下潛的越深,則跳的越高。參考企業管理中的“海豚式升遷”模式,輔導員可以對能力較強的班委采取特殊的能力培養方式。例如,設計藝術系室內班心理委員的工作能力、協作精神非常出色,甚至超越了班長與團支書,并且其在學生中的人緣和號召力也很出眾。因此,對這名學生干部將進行重點培養,在第二個學期對其進行職位調整,將與缺乏經驗、工作能力不足、溝通協作較差的擔任團支書職位的學生進行了對調。通過持續觀察和鍛煉,能夠系統挖掘學生干部的潛能、找到最適合的工作崗位,提升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3)屆滿輪流與獎懲明晰。
與“海豚式升遷”相輔相成的舉措是“屆滿輪流”機制以及明晰獎懲制度。為了防止學生干部長時間做相同工作導致思維固化、激情降低、創新減少、消極情緒滋生,輔導員可以制定了屆滿輪流制度,鼓勵在換屆會議上學生干部之間進行不同崗位輪換任職、鼓勵其余同學競爭心儀的學生干部崗位。另外,可以給予思想覺悟高、工作積極、能力較強的學生干部表彰,樹立學習典型;若學生干部的工作存在不足,可以由其余班委或班上同學提出,若情況屬實,由輔導員統一進行教育、處罰,對違規情節嚴重或能力無法勝任該職位者,甚至直接罷免,重新競選相應職位班委。通過這兩項舉措,可以給學生灌輸競爭意識,讓學生干部保持足夠的危機感,形成良性競爭,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 樹立學生干部的品牌意識
一個好的企業,從領導到員工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識。在培養學生干部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此思維,給予學生干部充足的自由度,培養他們對個人、集體的榮譽、信譽和口碑的重視和渴望,從而帶動和影響整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干部的個人能力。
(1)領導魅力[4]。
培養學生干部兩種領導魅力:個體領導力和組織領導力。個體領導力在人文素質和個人修養的基礎上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威信,使班級學生能夠信服;組織領導力要有大局概念創新意識,做事要踏實、負責、穩重,能夠維系與協調團隊工作。
(2)決策力。
注重引導學生干部在工作時充分估計事情的困難與不確定因素,盡量做出謹慎、全面、客觀的決策;學會組織其他班委探討工作,并虛心聽取其他班委提出的異議,鼓勵提出有效改進意見,保證各項工作的合理、公正、高效。
(3)執行力。
明確工作目標和方法之后,嚴格執行計劃,按期高效高質量完成工作。
(4)團隊協作能力。
身為學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服務,所以要增強團隊意識,避免個人英雄主義,只有這樣才能讓班上的同學信服、樹立威信。增強團隊協作能力的辦法有很多,例如,可以不定期組織學生干部進行戶外拓展和經驗交流等,讓其樹立起系部品牌意識。
(5)爭做工作、學習“雙優”型學生干部
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干部,必須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處理好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努力成為“雙優”型人才,成為班級的榜樣,更好地帶動班風和學風。
對設計藝術系2010級學生干部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進行培養,經過3年的實踐發現,學生干部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出現了實質變化,他們不僅可以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還能積極主動地配合輔導員的工作;其次,在學習上能與任課教師充分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在生活方面樂于助人,能夠主動幫助思想、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
3 結語
本文分析和探討了當代高校學生干部培養中碰到的問題,參照和依據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方法和特點,提出了一種新穎、全面的學生干部培養體系。在此體系中,首先通過健全的培訓引導學生干部找準自身定位;其次,通過引入良好的競爭機制,引導和管理學生干部團隊的發展與成長;最后,引導學生干部形成強烈的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在個人工作能力和學業上都爭取做到全面提升,成為班級榜樣和楷模。
參考文獻
[1] 石國亮.高校學生干部工作的理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56-59.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3-0017-03
高校學生干部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他們是學生群體中的骨干,建立科學、系統、有效的學生干部考核體系是充分發揮學生干部能動性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的意義
1.從學生管理者來看,建立學生干部考核體系,有利于推動學生工作的順利進行。高校學生干部是落實各項具體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因此對學生干部進行考核,能有效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2.從學生干部自身來看,有利于提高學生干部自身素質,遏制學生干部中存在的不良現象。當前學生干部隊伍中出現了很多不良現象,如功利化思想,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不能正確處理學習和工作的關系等,因此通過考核,可以讓學生明確責任,勇于擔當,讓學生在工作中鍛煉自身的能力,提高素質,從而遏制一些不良狀況。
3.從人才管理來看,有利于發現學生干部中的優秀分子,為推優入黨奠定基礎。通過考核,發現學生干部中表現突出的人,為推優入黨輸送人才;另一方面,推優入黨的優秀分子可以對其他學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帶動整個學生干部隊伍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的構建
1.考核的目的。任何一項考核體系都應有明確的考核目的,目的不明確,考核就失去了意義,高效學生干部考核體系應體現以下兩個目的:第一,從宏觀層面看,考核體系應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相一致。考核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為了考核而考核。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因此,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考核體系,才能使其考核體系具有針對性,以考核來體現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式并為此服務。第二,從微觀層面看,考核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通過考核讓學生干部評估和認識自己從而提高管理的實效性。考核可以反映出學生干部在工作中的情況,并將此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干部本人,促使其整改工作中的失誤或者不足,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潛能,提升各方面能力,促使個體發展;另一方面根據考核的結果進行獎優罰劣,保護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增強責任感,落實各項工作,提高效率。
2.考核的內容。考核的內容就是對學生干部進行哪些方面的考核,結合高校學生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的情況,筆者認為應從“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進行考核。第一,“德”是前提。主要是看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是否遵守校紀校規,擔任學生干部職務中是否能做到辦事公道、行為廉潔等方面。第二,“能”為勝任工作的基本條件。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干、本領。作為學生干部的能力主要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也就是學生干部擔任相應學生干部職務所應具備的素養,主要涉及到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等。第三,“勤”為擔負工作的基本要求。勤,指的是學生干部在工作中盡力盡責,勤奮不怠,甘于奉獻。勤是工作態度的基本體現,同時也是一個人有沒有良好道德素養的體現。勤包括積極性、紀律性、責任心和出勤率四個方面。具體地說,勤是指學生干部是否具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工作中是否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平時是否虛心學習,善于總結,任勞任怨,是否達到了規定的出勤率。第四,“績”為工作優劣的集中體現。績,指的是學生干部擔任干部職務的工作實績,是綜合反映個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個標志。在考核學生干部“績”的過程中,關鍵是考核其履行職責情況,完成工作任務情況,數量、質量、效益、成果的水平等情況。績受復雜的客觀因索的影響,因此在考核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客觀因素對績的影響,才能正確評價考核對象。第五,“業”為擔負工作的基礎。業,指的是學生干部的學業。學生干部首先是學生,搞好學業是學生干部從事工作的基礎。學生干部學業情況不僅僅關系到學生本人,甚至對其他學生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作為學生干部,搞好學業是應有之義。
3.考核指標的權重及指標標準。考核指標的權重是指各項考核指標所占的比重。在實踐中,我們對“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的指標內容按重要程度以百分比進行統計設定比重。如設定“業”為基本因子,比重為10,其他四個方面與之相比,各自是基本因子的幾倍。根據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將“德”設定為20,“能”為30,“勤”為20,“績”為20,五項合計為100。
指標標準是以考核者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通過不同的頻率反映考核者工作的狀況。例如,對學生干部“德”的考核,我們用“總是”、“經常”、“有時”、“很少”、“從不”表示在德方面的情況,說明該生在“德”方面“總是”、“經常”、“有時”、“很少”、“從不”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遵守校紀校規,辦事公道,行為廉潔,并根據該項所占的比重,賦予不同頻率不同的分值。
4.考核的方式。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要全面反映學生干部的真實狀況,應采用“360”全方位考核辦法。圍繞被考核者從自我考評、上級學生干部、同級學生干部、下級學生干部、教師考評共五個維度進行考評。這樣考評一方面可以對被考核者有整體的認識;另一個方面能從中發現學生干部的優缺點,避免個人因素造成考評結果的不客觀、不真實。①自我評價。當代大學生學生干部基本都是“90后”,“90后”大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自我意識較強,因此,通過自我評價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干部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認真做好本職工作。②上級考評。學生干部在從事相應工作的過程中,工作的開展需要上級部門給予指導,并對其落實工作的情況做出好壞優劣的評價,因此,把上級考核作為評價指標是衡量工作效率與成效的有利途徑。并且,通過上級考核可以讓下級部門的學生干部明了工作的成效與失誤之處,避免走彎路。③同級考評。任何一項學生工作的開展,往往是以團隊的方式進行,成員之間少不了分工與合作,因此從學生干部同級人員之間的相互考評中可以看出學生干部之間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的情況。④下級考評。下級考評主要是下級人員對上級人員進行的考評,涉及到學生干部的領導力、決策力、影響力、督導力。通過下級考評可以讓學生干部充分帶動團隊的力量,提高凝聚力。⑤教師考評。對學生干部的管理是學工教師隊伍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教師考評不僅可以促使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干部,對工作情況給予指導,并且有助于教師從總體上掌握學生干部的整體情況,推進學生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5.考核的時間。考核時間的確立是決定一個考核體系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因此,一學期進行兩次考核,即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對在期中考核中情況較差者給予批評,并限期整改。如兩次考核中均不合格,則給予免除職務處理。
6.考核表的設計。考核表能以比較直觀的方式反映出考核的各個方面。完整的考核表應包括以下這些內容:考核指標內容、對指標內容的說明、各項指標的權重、考核尺度、考核者以及得分情況。如下表。
根據考核表格中,每一個考核內容(除成績該項以外。因成績是顯性因素,可以查到學生學業情況)五個不同考核者打分的情況得出該生在本項考核內容的平均分,然后再將五個考核內容各自的得分相加,得出該生的最后得分。得分分為五個等級:90分及以上是優秀,80~89為優良,70~79為中等,60~69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根據學生干部得分情況,對優良以上者適當給予獎勵,對不合格的學生干部給予相應處罰。
三、構建考核體系應把握的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干部的主體作用。考核的對象是人,考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使學生干部的成長發展,因此考核體系要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干部的主體性。筆者認為“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干部在任職期間的勞動成果,理解工作中的困難,支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客觀評價在工作上的得失,并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促進學生干部的成長發展。
2.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干部考核所涉及的“德、能、勤、績、業”五個方面,有些可以從定量的方面直接考核,有的則需要從定性的方面考核。不同內容的考核側重點不同,因此在構建考核體系時應以量化考核為主,定性考核為輔,突出工作實效,重視職責履行情況和目標實現程度。
3.堅持考核結果與考核過程相結合的原則。考核體系的構建不僅要體現結果,而且要體現過程。在考查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做出的成效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的付出,客觀對待考核結果,體現人文情懷。只有過程與結果并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4.堅持整體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學生干部考核體系的建立應全面反映學生干部工作的整體情況,涉及到學生干部團體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同時也應反映出學生干部個人的情況,是綜合反映團隊與個人各方面情況的有機結合。此外,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干部管理考核體系的內容也應體現發展性。當代大學生具有不同于以往學生的特點,學生干部也是如此,因此對學生的考核也應隨著考核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增設新的內容和項目,并不斷完善。
5.堅持適應性原則與促進性相結合的原則。當代學生干部具有不同于以往學生干部的特點,他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質生活豐富,他們緊跟時代步伐,接受新事物快,樂于嘗試,勇于創新。為此,建立學生干部管理考核體系應當適應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全面反映學生德、能、勤、績、業等方面的情況。通過考核讓廣大學生干部明確自身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切實落實各項工作,堅持為同學服務的宗旨,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鍛煉能力,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6.堅持可操作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原則。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的建立應與本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能力范圍相符合,易于操作,便于執行。既有宏觀層面的考量,又有微觀層面的把控;既有量的統一,又有質的分析。同時,高校學生干部作為學生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工作的實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的落實度,通過考核能夠考察出學生干部的實際工作情況和工作業績,并能從中發現學生干部的優勢和劣勢,針對考核后的結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構建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是衡量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促進學生干部成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學生干部考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一個長期過程,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蔣龍琴.高校學生黨員考核體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3):116.
[2]李松.高校校級學生干部考核評價的幾點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3,(5):24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ZHOU Hong-xing,ZHANG Zhong-chun,PENG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