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31 16:37: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舞蹈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舞蹈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篇(1)

如果把舞蹈表演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輸出和吸收的過程的話,那么,無論教師對學生的愿望有多美好,無論教師多么想把全部的知識奉獻給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永遠只有一半的權利,那就是輸出的權利;教師的付出能否得到好的成效,所教的知識能否輸入到學生的體內,能否被吸收,讓知識成為孩子自己的財富,卻是由不得教師的,因為輸入和吸收的權利在學生一邊。也正是因為這樣,只有當學生自己愿意學習、需要學習并喜愛學習時,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舞蹈表演教育的真諦實際上在于激發學生對舞蹈的熱情,要讓學生有深刻的舞蹈肢體感受和體驗。這個道理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一、舞蹈表演教學的重點

舞蹈教學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形體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身韻的舞姿、步伐、造型練習中發揮想象,加入信念、交流、感受等表演元素,從而使自己個性化的表演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一個訓練有素的演員,在舞臺上的舉手投足都會讓人感到美,同時也讓人覺得總帶著那么一種味兒,一種韻律。一般人都能感覺得到,但卻不一定能說出所以然。其實這其中的奧秘就是“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

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神,即神韻、心意,是起主導支配作用的部分。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系的藝術處理。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系,是經過勁與律達到形神兼備、內外統一。其規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不可否認,在舞蹈表演教學中,基本功的訓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舞蹈表演教學又要求元素性動作的高度統一、諧調,構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這就需要樂舞融合。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舞蹈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人們不斷探索舞蹈表演教育教學方法,多年來,舞蹈表演教學也不盡相同。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的投入舞蹈表演,更好的把握肢體美,人們不斷探索應試教學的實踐之路。轉變教學思路、明確目標、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肢體表現力成為現階段舞蹈教學的重點。

二、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與教學實例

1.音樂激發學生的舞蹈表現意識

通過音樂渲染,可以激發學生的舞蹈表現意識。每一種傳統的舞蹈形式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芭蕾的“外開”“伸展”和足尖技巧,印度舞變換多樣的手勢和眼神等。舞蹈表演中主要以演員在一定節奏中的形體動作指事造形、表情達意、展示情節。

具體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伴奏調動舞蹈中的“即興表演”來加以訓練,使學生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要學會靈活地、綜合有機地運用表演元素。在表演中,人物的舉手投足、喜怒哀樂等形體動作的表現與生活中并無兩樣。在用舞蹈來進行藝術表現時,舞蹈中要模仿一些生活動作,這時學生可將自己對樂曲的想象與感受融入舞姿、步伐中,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音樂調動學生舞蹈表演的情感融入

舞蹈是形體動作的藝術,舞蹈教學是為了學生在學習后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進行舞蹈藝術表演。在舞臺表演中人物的表情是難以控制的,舞蹈演員對如何能把握好情感,將之真實生動的運用在舞蹈中是相當難的一件事。于是對于舞蹈表演而言,音樂的融合就不僅僅是一種伴奏,也不僅僅是機械的節拍,而是在表現情感、表達藝術等更深層面上的和諧一致。中國大部分舞蹈表演的形式是邊歌邊舞,舞樂一體,這其中的作用就是使舞蹈表演者在舞臺表演中能夠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感情,使表演生動、肢體表現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舞蹈本體的視角來看,樂舞融合之后的“和諧”貫穿于舞蹈編創和舞蹈表演的始終。在教學練習時強調隨樂聲調整手、眼、身、法、步法的各種表情狀態??梢詫iT設計不同音樂,來對身體不同部位進行練習,以提高身體的默契與表演的真實性。舞蹈演員必須深入音樂情感,通過自身情感變化來表現音樂的表情。在調動情感的方法上最重要的是去體驗規定情境中的樂舞狀態。

3.樂舞融合教學實例――芭蕾舞教學與天鵝湖舞曲伴奏

隨著舞蹈教學的發展,鋼琴伴奏在舞蹈表演課堂上越來越受關注。舞蹈動作變化的規律和特點對舞蹈伴奏音樂的要求有所不同。芭蕾舞是一種優雅、舒緩的舞蹈,其中最為著名的音樂是天鵝湖鋼琴伴奏舞曲。

在學生完成了芭蕾舞基本功課時后,老師可先安排學生觀看天鵝湖舞曲錄像,學習專業舞蹈演員的整臺舞蹈表演,再對學生進行音樂舞蹈訓練課,通過鋼琴音樂伴奏,把基本動作有機連接,讓學生體會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再現。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師要抓住每一個細節培養學生對舞蹈的熱愛、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旦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利用課余時間自己不斷練習,到達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舞臺上真正的舞蹈表演,不是舞蹈加音樂或是音樂伴舞蹈,而是“舞中有樂,樂中有舞,水融,渾然一體”。在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音樂雖是不變的,而舞者卻是鮮活的,舞蹈表演與音樂融合是富有彈性的。

三、小結

舞蹈表演教學離不開音樂,音樂表現是舞蹈創作的源泉。好的表演者能用舞蹈活化音樂,讓觀眾觀看時不但耳朵和眼睛得到享受到,內心也是一種享受。旋律是舞蹈的靈魂,節奏是舞蹈的骨骼,只有使音樂和舞者配合得更好,表演才能夠更為完美。

參考文獻:

[1]羅嘉.淺談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重要性[J].湖北廣播

電視大學學報,2008(02):136.

[2]張芳.淺談舞蹈鋼琴伴奏教學中的二次創作[J].遼寧高

職學報,2008.(01):95-96.

[3]崔新琴,陳.感覺與敏銳――現代電影表演理論研究

(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415-428.

[4]史影.論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戲劇文

篇(2)

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痹跐h代《毛詩序》中也講了這個道理:“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蔽璧附缟踔劣羞@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痹K聯著名舞劇編導和舞蹈理論家扎哈諾夫也說過:“音樂——這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包含了并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征和氣質?!?/p>

看完舞蹈大賽,使我感觸頗深。我想,作為一個出色的舞蹈藝術人才,不但要具備嫻熟的技巧、出色的表演能力, 同時音樂修養是決定它能否在更高層次中升華追求的必備條件。中國舞蹈家吳曉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作了驗證。他認為:“任何舞蹈在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通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他并且公開宣稱自己曾從《義勇軍進行曲》中“獲得舞蹈形象”,他還指出“就是一個無伴奏的舞蹈,雖然沒有聲音,但他從無聲中也有一種節奏動作,會使人感到無聲勝有聲?!?/p>

古人曾說:“樂舞合一”,音樂通常是以音響為其表現的物化形態,而舞蹈主要是以肢體動作為其表現的物化形態。音樂和舞蹈從誕生之初就有著不解之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密不可分。

音樂是通過豐富的肢體及感人的旋律等音樂語言來表達情思的聽覺藝術。舞蹈是通過形體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抒發內心情感的視覺藝術。一個是有聲無形,一個是有形無聲,這個差異使兩者之間產生天然的互補性。“動作、手勢和舞姿是可見的音樂、可見的歌唱”,它們水融,密不可分,宛如藝術百花園中的并蒂蓮,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何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使音樂與舞蹈這兩種藝術語言結合得更加緊密、相映生輝?這給我們舞蹈教師提出了需要認真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下面我就這個問題淺談一下我的體會與認識。

1 音樂美感與舞蹈教學的關系

音樂美感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舞蹈課堂中,舞蹈教師承擔著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任務,他們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藝術最基本的技術外,必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表演意識和情感意識,在這個師生共同參與的審美過程中,教師具有主導作用。特別是那些初涉舞蹈領域的學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知識,更談不上對音樂在舞蹈中的美感認識。所以,強調音樂美感的培養,也是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位審美意識的培養。

2 選用合適的舞蹈伴奏音樂

在舞蹈教學中,選用合適的舞蹈伴奏音樂是對學生進行最直接的音樂教育和天長日久、潛移默化的音樂熏陶。我所選用的伴奏音樂與每個訓練動作的旋律是否和諧,節奏是否準確,情緒風格是否吻合等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基礎能力的增強和音樂修養的提高。舞蹈伴奏音樂不僅僅是對舞蹈動作單純配合,只起一個打節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音樂的情緒以至于內在的風格、韻味都應和舞蹈動作相吻合,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性質和訓練目的,是指在有鮮明的較高質量的音樂啟發下完成這些動作。

在一堂課中,要完成包括訓練動作、舞步練習及一些舞蹈組合等內容。這些動作的性質、特點各不相同,要求選擇的伴奏音樂也要節奏鮮明、各具風格。例如:想把桿動作蹲、控制這類動作,目的是伸展、拉長腿部肌肉,訓練腿的柔韌性和控制能力。為這種幅度較大的動作選擇音樂,適于選擇那些旋律線條長、音樂律動在舒緩之中有起伏,曲調優美流暢的抒情曲。例如:《少女的祈禱》等。而小踢腿、彈腿小跳等動作,訓練小腿的彈性和爆發力,動作敏捷有力,所選擇的音樂就應是輕快、活潑,節奏頻率快,頓挫鮮明的樂曲。例如:《貴夫人之騎馬》等。雖然舞蹈基礎訓練的每個動作有每個動作的訓練目的,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對音樂的理解不同,相應也選擇不同的伴奏音樂。例如:我為小學生選用的音樂是《小雪花》、《海鷗海鷗》。這樣不僅達到了訓練目的,也提高了他們的音樂感覺。

總之,舞蹈伴奏的音樂必須以動作的情緒風格協調統一,力求舞蹈動作各有特點,伴奏音樂也要與之相適應而各有特色。

3 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也是舞蹈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

舞蹈大師烏蘭諾娃曾說:“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確定了我的一切舞臺行為?!比毡镜乃缮綐渥釉凇段乙舶爬佟芬晃闹姓劦剑骸耙粋€舞蹈演員,倘若沒有敏銳的音樂感是跳不好舞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無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藝術性,更不能帶給人美的享受?!?/p>

首先,音樂素質對舞蹈教學最大的影響就是節奏?!肮澴嗍歉鞣N音樂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把音樂、舞蹈、語言等等聯系到一起?那就是節奏。節奏,是它們的“公分母”。舞蹈教學中,學生的節奏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他的協調性很好,表情很好,對音樂有很好的感覺。就好象一幢大廈,外表實際美觀,布局合理,裝修精美,但沒有最基礎的東西,地基,它會怎樣?

我曾教過一個節奏感很差的學生,她的條件很好,無論從身材、動作協調性和學習態度上都非常好,但節奏感差,經常踩不到點兒上去??此栉铱偸呛芫o張,擔心她趕不上節奏。在給學生排練踢踏舞時,孩子們的音樂素質差這一點,一下子全暴露了出來。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切分音,不知道什么叫三連音,甚至不知道一個二分音符的時值等于幾個四分音符。

由于學生們音樂素質跟不上,給舞蹈教學增加了不少困難。為了使教學能夠順利的進行,每次訓練時,我都增加了音樂教學的內容。我利用學過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帶領學生們說歌謠、做游戲,利用身體各部位發出的聲音做節奏的練習。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節奏感,他們還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

除了節奏感外,對音樂的感覺也是音樂修養的一個重要部分。我所教的學生中,由于音樂修養水平的差異,使他們在課堂中接受新動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動作的質量出現較明顯的差別。有的學生學過鋼琴或其他樂器,喜愛音樂,受過一些音樂基本訓練,在學習新動作時就能在樂曲的意境中較好的找到舞蹈感覺。而接觸音樂少、音樂素質差的學生,接觸動作時相對就慢些,在音樂中找不到動作的節拍,要靠不時喊口令,數一二三四,才勉強的合上拍子,動作的旋律美感也差。

為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在舞蹈教學中,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不是簡單的欣賞音樂,而是把優秀的舞蹈作品與它的音樂結合起來欣賞。首先,我把要欣賞的舞蹈音樂錄下來,讓學生聽,讓他們邊聽邊感覺。聽完一遍后,給學生們出幾道思考題:你感覺這首曲子是什么樣的情緒?都有一些什么變化?哪是?它想要表現的是什么?通過這些題目幫助學生分析和掌握音樂的結構、特點、情緒等。然后在聽,聽完后在出一些題目:如果你來跳這個舞蹈,你有什么感覺?你覺得這個舞蹈的場景是怎樣的?你會用怎樣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現舞蹈里的角色?等到學生們對這首曲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覺以后,我就讓他們觀看舞蹈錄像,讓學生對照一下,自己所想與舞蹈的表象是否一樣,有什么差別。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并讓學生看到了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聯系。

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演奏樂器,什么樂器都行,以使學生對音樂有更多的接觸。

不難看出,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在舞蹈學習中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直接影響舞蹈教學質量的問題。在舞蹈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音樂修養的培訓實在是非常必要的。完成這一工作,是需要學校、音樂教師、舞蹈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的學生自身的努力。我們力求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用較高的舞蹈音樂作品,去幫助學生完成舞蹈動作,提高他們的技能技巧,訓練他們身體的各部分能夠靈敏的、準確的適應音樂的各種速度、節奏、音色、力度、句法、情緒的變化,從而自如的用形體、用舞姿、用眼睛、用肌肉,甚至調動每根筋骨去生動的表現音樂作品。

篇(3)

一,從音樂的理解來發揮舞蹈的表現力,主要是通過音樂對舞者所產生的感覺,即舞者心理、生理影響。本文即

對音樂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做出闡釋。

1.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1.1 音樂誘發舞者舞蹈時的靈感

舞者在舞蹈時的靈感來源于舞者對旋律及節奏的理解和想象,因為人的神經中樞對聽覺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規律的,不同的聽覺刺激往往誘發不同的心理反應。而這種反應,既能引起人的聯想,同時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這種情感的抒發,使舞者在舞蹈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情景交融的心靈感應,激發出內心的情感與想象,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勾畫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動作產生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藝術感染力。意境是一種“情與理”、“形與神”的統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以意蘊、情趣取勝。舞蹈是“形動于外而精于內”的表情藝術,作為舞蹈的表演者應了解音樂和舞蹈的深層含義,從而激發內心情感,展開想象的翅膀,勾畫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使身體動作表現出深刻持久的藝術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僅要表現音樂節奏,更重要的是再現音樂內涵,如果音樂可以單獨、完整地使觀眾領會到音樂的意境,那么舞蹈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必須將音樂與舞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聽覺來顯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發靈感和沖動;通過視覺來表達情感,體現風格、烘托氣氛。兩者完美結合,才能將客觀與主觀相熔鑄。換言之,就是音樂的內涵與舞者的形體律動相結合,只有這樣能才將自我與觀眾帶進美妙的意境之中,對欣賞者產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賽中,舞者只有準確、細致、深刻地領會音樂的內容、體裁、風格、特點等,在舞蹈時才能充分激發靈感,通過聽覺來顯示激情,通過視覺來表達感情,這樣才能將自我和觀眾帶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個舞者不能了解音樂的內涵,也就無法抒發自己的情感,就沒有舞蹈美。動而不抒,舞而無情,蹈而無感,充其量也不過是機器人的模擬而已,從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義。

1.2 音樂對創編、設計舞蹈動作具有誘導作用

音樂可以使人產生聯想,音樂節拍的強弱、節奏的輕重、音調旋律的諧美、音樂的渾厚悅耳,會產生同動作和事物的聯系。因此,根據音樂的這種特點,能激發對動作創造的靈感,激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灶之間產生多種形象聯系,進而能更美、更好地創造出與音樂相適應的舞蹈動作來。

1.3 音樂能起到加強動作記憶的作用

舞者在舞蹈練習過程中,會產生對舞蹈動作的運動形式、方向、速度等記憶,以及對身體各部分移動的位置和距離的記憶等。雖說提高運動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音樂旋律與節奏能起到強化動作記憶的作用,有“重現”和“再認”的功能。因為認知神經中樞對聽覺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規律的,它可使大腦皮層中形成一定的聯系,并由此產生不同的情緒回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為了表演和比賽我們編排了一個摩登團體舞(由8對選手組成,在約5分鐘的時間里,將5種舞蹈在變幻莫測的隊形變動中編織出豐富多彩的圖案),表演任務結束后,因長時間沒有組織練習(近6個月),當再次需要表演時,學生們幾乎把所有動作和隊形都忘了,僅記得零星的幾個動作,不能完整地連接,然而當聽到團體舞的音樂時,學生們立刻識記起很多動作,那段舞曲自己所處的位置及動作等,是原本很難識記起的動作,在音樂幫助和引導下,學生們迅速恢復起記憶。

1.4 音樂在舞蹈中教學的協調作用

音樂在舞蹈課堂教學中具有直接協調教學氣氛、教學情緒和形體動作的作用。

1.4.1 音樂在舞蹈中教學的輔助作用

舞蹈以發展節奏為中心,以自然動作為基礎,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離不開音樂的輔助。在教學中所選用的樂曲,有的輕歌漫舞,有的激昂熱烈,有的華麗優雅,使和低潮、緊張與舒緩相輔相成;音樂的旋律感、節奏感、力度音色、結構特性和氣質以及內在沖動和運動時對人體的情感變化、人與人體運動的影響,都直接對舞蹈教學有著極大的啟示,輔助和協調作用。

當音樂的前奏響起,隨著旋律和節奏的共鳴,會產生一種跳動的富有節拍的氛圍,從而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動起來,進行舒展大方、剛勁柔和、活潑優美的形體運動,使身體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從而使教學順利進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1.4.2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協調動作

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協調體育舞蹈的動作。優美的有節奏的旋律,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讓學生在練習中充分體會音樂伴奏帶來的愉快,使那些學起來較難掌握的技術動作變得和諧而有情趣。如動作不協調,該動的部位不動,不該動的卻動,就會使原本非常美的動作看起來別扭,舞者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因此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而音樂的強弱節拍就可以讓學生知道哪些動作在強拍上動,哪些動作在弱拍上動,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動作的協調性,而且可以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表現力,發展學生細膩的藝術感受力,增強自信心。

2.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影響

2.1 音樂對舞蹈表現力的影響

舞蹈的音樂之美有助于舞蹈意境的展現。舞蹈中的音樂既可成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線,又可感染觀眾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現的意境之中,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尤其能夠充分表達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微妙情感,恰到好處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利用音樂節拍的強、弱、急、緩,充分展現動作的藝術風格的能力,哪怕是一個小小動作也應要求到位。如果表演者能夠做到把自己融入音樂之中,就是“入境”,再通過動作表現出來,那就一定是出色的。當然,動作的表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刻苦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用心去體會、去感覺就更為重要。

2.2 音樂旋律對舞蹈的影響

旋律是音樂最主要的要素與重要的表現手段,它表現特定的內容與情感。旋律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音樂的內容、體裁、風格、特點等主要是由旋律體現出來,不同時代、國家、民族、地區的音樂往往可以從旋律區分出來。

總之,音樂旋律對舞蹈的影響是深遠的。如熱烈奔放的旋律中必有豪情;舒緩優雅的旋律中必有柔情;輕柔飄逸旋律中必有溫情。沒有情感,便沒有舞蹈。

2.3 音

樂節奏對舞蹈的影響

節奏是指不同長短時值等音符有組織的序列。它猶如人體骨骼作用于人體,能使樂曲體現出不同的情緒和風格,是音樂形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舞者是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變化來表現其舞蹈內容和情緒的,而節奏是體現力度、情感的基礎,舞者只有準確地把握住節奏,人體線條的流動和情感流動才能水融地結合在一起,各舞蹈動作才能在方向、力度、幅度、速度等方面顯得更有性格、特點和意義。而在有些人看來,音樂的情調、情緒、情感都可以不管,不論是快節奏還是慢節奏,只要合上舞蹈動作的節奏就行,就是一種舞蹈動作什么音樂都能跳,就算是這樣的音樂與舞蹈結合了,豈不知像這樣機械的、牽強的湊合就像是一顆樹上掛滿五顏六色各種瓜果,盡管看上去還像那么回事,可是果與枝并無任何聯系。如用極快和極慢的音樂節奏舞蹈都將會失去它的本來意義,太快顯得其動作不是那么“井然有序”,太慢則感覺不到動作的完整性。

結論

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給舞者對舞蹈更好的表現,也是對舞者各方面素質的一種提高,音樂在舞蹈中,不僅是優美的旋律、激昂的舞姿,更能給使舞者在舞蹈中培養節奏感、韻律和審美觀,從而激發對舞蹈的理解能力,激發舞者的情感,使舞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給舞蹈注入新的活力、生命。

參考文獻:

[1]何邁.審美遍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篇(4)

    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舞蹈的潛力,如幼兒一聽到節奏明快、活潑、優美、抒情的歌曲,馬上就會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聽到進行曲馬上會學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走起步來。幼兒對常接觸的熟悉的形象特別感興趣有很強的表現欲望。但這種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轉移,所以老師要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保護幼兒興趣的萌芽,創造條件不斷地給予滿足,使其穩定并不斷地發展。帶幼兒到戶外散步時,教他們一些有關美麗大自然的小舞蹈,《花開》、《樹葉飄飄》、《小鳥飛》等。這些舞蹈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及周圍熟悉的環境,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經常利用短小、生動形象、動作性強的舞蹈來吸引幼兒的興趣,不僅使他們感到親切可信,易學易記易模仿,而且也能為他們今后創作舞蹈動作打下基礎。

    音樂是靈魂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不僅是教會幼兒舞蹈動作,而且讓幼兒在學習舞蹈藝術的同時逐步了解音樂世界。告訴幼兒音樂是舞蹈的好朋友,會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重復聽音樂,讓幼兒熟悉音樂并喜歡音樂,通過多次聆聽和動作練習,讓音樂和舞蹈成為幼兒自己所熟悉的‘東西’,這將有利于教學、訓練和排練。使幼兒舞蹈藝術得到進一步提高。

    舞蹈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種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一極,幼兒為另一極的交互作用過程。努力創造一種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直到師生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活動的興趣。

    1、 作為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和兒童觀

    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效果。我經常引導他們向周圍的哥哥姐姐學習,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吃苦是為了什么。還告訴他們“苦盡甘來”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淚水都不會白流。

    例如:很多孩子剛參加訓練時,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則不用心做。我就選出動作做得較好的孩子來做示范,讓大家用掌聲鼓勵她。這一舉動激發了每個孩子的好勝心,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大家都非常賣力地練。

    2、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

    老師的感情對于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因為一個教師絕不能是一個冷漠的人,人們常說幼兒教師是一個長不大的女孩??偸俏坪醪欢檬裁唇袩篮蛻n愁,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但在教師們的內心深處,深深體會到事業、孩子在生活中給我的感受是無窮的樂趣。

    3、教師要用對音樂舞蹈的濃厚興趣來感染幼兒  作為音樂教師,應讓孩子發現你,感知你也是喜愛、熱愛音樂的,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樂活動中表現出對音樂的熱愛,而又要把這種興趣去感染每個孩子。所以每次排練,教師應以一股激情,和幼兒一起跳呀、唱呀,用優美的動作渲染幼兒。

    “注重教學過程”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尊重首創,使幼兒成為主動發展的人。

    大家都知道,舞蹈創作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尤其是創編出與眾不同的動作那就更難了。

篇(5)

一、唱游課中舞蹈的作用

世界在飛速發展,教學改革日益朝深層次推進,音樂教學不僅要迅速加入改革行列,更要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環節,這對于所有從事音樂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重道遠。小學音樂教育是優化人才素質、向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唱游教學是繼承了我國傳統音樂教學實踐中合理的經驗,借鑒外來音樂教育體系中符合我國國情的內容和方法而逐步形成的一種音樂多種要素的感知力,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力,是培養學生的樂感,節奏感和美感的一種有效的科學手段,能引起學生的音樂興趣,并在游戲中感受、表現音樂。而游戲和表現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舞蹈,古人說:“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p>

二、學習歌詞時舞蹈的作用

歌詞與音樂的關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詞、曲關系。而歌曲就是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好詩不一定都能成為好的歌詞,但是好的歌詞一定是一首好詩,所以理解和記憶歌詞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在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歌詞熟記是一大難點,因為一年級學生剛開始還不認識字或識字很少,不能看懂歌詞。并且兒童具有廣泛的興趣,豐富的想象,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往往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認識了解客觀世界,如何能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并記住歌詞呢?可以將每一句歌詞用一個形象的舞蹈動作表示。例如在教《蒲公英》一課可以簡單的用四個動做表現全部歌詞,草地上風兒吹,用雙手做小草被吹的動作;蒲公英打瞌睡,雙手并攏放在臉旁做睡覺的樣子;夢見懷里小寶寶,做哄小寶寶動作;變成傘兵滿天飛,雙手做漫天飛舞。學生非常有興趣,很快就記住了歌詞。

唱歌的聲音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因此,使他們唱得美,唱得動聽,這同樣是教師必須經常注意研究并加以解決的課題。根據低年齡兒童的思維特征,在歌曲內容、旋律和節奏的指導下,精心設計直觀的動作正是解決聲音的抽象性與兒童思維直觀性矛盾的有力措施,在舞蹈動作中把抽象的聲音具體化、形象化,使兒童在動作中感知旋律,在動作中認識節奏,在動作中接受音樂,從而達到以動助唱的目的。例如,在教《種瓜》一課時,指導學生反復聽唱《種瓜》,反復體會,發揮想象,自己設計出“下種”、“澆水”、“發芽”、“開花”、“抱瓜”等一系列形體動作。然后,由一個人扮演“種子”,二個人扮演“種瓜人”,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三個人),在“種瓜”音樂伴奏下,學生邊唱邊表演“種瓜”的游戲,在一次游戲做完后,教師進行簡單講評,然后相互換角色,再來一次……學生在唱中動,在唱中玩,在唱中游戲,同時也在這種唱游中自然而然學會了準確地、有表情的演唱《種瓜》這首歌。

三、學習歌曲時舞蹈的作用

充分把握學生表現欲望強的特點,與音樂作品固有的強烈感染力相結合,來激發學生情緒,走出單一唱的形式,創立以“唱、動結合”的音樂課堂結構,使學生在唱中感知,在動中展現自己的創造。根據樂曲指導學生進行舞蹈性的表演,或根據歌詞設計動作,讓學生從模仿到創造,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傣族歌曲《大白象》時,要求學生表演大象、小猴、小兔、狗熊、小山羊等。表演能力好、差的學生相結合來分組上臺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表演動作得到承認,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同時對歌曲的內涵和所表達的音樂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舞蹈動作大多數來源于現實生活區,如:“咔嚓咔嚓火車開,咔嚓咔嚓向前跑”;“雁兒飛,排成隊”等等。因此,凡是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就引導他們仔細地觀察,啟發他們積極地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的創編。如:在教歌曲《洗手絹》時,教師可用手絹做出揉搓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再讓他們創作《洗手絹》的動作,進行歌表演練習。

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當以唱為主,唱占主導地位,唱是舞的依據,唱的內容,唱的旋律,唱的節奏,直接決定著舞的形式。因此,音樂教學應當以唱導舞,以舞助唱,那么究竟如何以唱導舞呢?首先,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吃透唱的內容,吃透唱的旋律,吃透唱的節奏。其次,以渲染唱的內容、旋律、節奏為指導,精心設計出富有兒童特點和情趣的舞蹈。第三,在教學中,堅持以唱作先導,是學生在歌聲中“學”,在旋律的節奏中“動”,在“學”和“動”的過程中領略音樂的美感,接受音樂的熏陶,發展豐富的情感,理解相應的知識,例如在教不同民族的歌曲時教學生一些本民族舞蹈的律動,隨著音樂舞動,隨這著動作理解音樂的點。使學生形象的體會了解本民族。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唱中學、舞中練的適度,要充分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提高動作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陶冶美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感受音樂時舞蹈的作用

現如今,單純的音樂課已不能滿足孩子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了。他們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來感受蘊藏于音樂中的“美”與快樂,他們想用更多的方式來表達這份美與歡樂。于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少兒音樂教育,必須“以情動情”,然后才能“樂在其中”。音樂的“情”,主要通過歌詞和旋律來體會。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歌詞可以字面理解,而旋律就不能單純的用說和聽來體會,可以加上舞蹈。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基礎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一開始就被孩子們所接受。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在開心時都會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孩子們在聆聽音樂時,都會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的隨音樂舞動,一副陶醉的樣子。舞蹈這種直觀性的藝術,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等生理心理特點。

然而,人們對音樂的感覺,可以用自由舞動來喚醒。正如《文心雕龍.知音》中所說那樣:“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音樂感覺亦然。學生只要完全投入音樂當中,就能將對音樂的感受用簡單的舞蹈創造表現出來?!跋胂笫莿撛煸慈胂笫前l明的雛形?!弊鳛榻處煈撘龑W生張開“想象聯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樂變成活生生的思維,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從而加以巧妙的構思,激起他們創作動作的欲望與勇氣。在課堂上,我會給學生講述音樂的所包含的內容及音樂所描述的意境。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例如:在教三年級欣賞《游擊隊歌》,學生對這段歷史不熟悉,我就放了一些時期游擊隊員英勇作戰的影片,然后再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學生興趣極濃,創造出各種動作,有站在凳子上持槍瞄準的、有趴在地上匍匐前進的、有種槍英勇倒下的等等,從而培養他們藝術的鑒賞能力。創造力的發展幫助學生創造性地理解音樂。

參考文獻:

[1]歐建平.現代舞欣賞法.上海音樂出版社,1995:156.

[2]金秋.舞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250.

篇(6)

音樂節奏是當今舞蹈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作為舞蹈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舞蹈教學緊密結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音樂節奏不僅僅是為了輔助舞蹈教學,更主要的還在于音樂節奏能夠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旋律感,提升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節奏能否與舞蹈教學配合默契,會直接影響到舞蹈教學的教學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樂節奏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音樂有七大要素,而節奏被人們列為七大要素之首。節奏,是藝術上的一個概念,它是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曾有人形象的比喻說:“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的靈魂,是心臟的跳動或是脈搏,它推動著血液的運轉。”

在舞蹈教學中,許多課程的教學都需要音樂的伴奏,因為它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節奏、旋律、和聲是音樂表現人類內在情感的三要素,好的音樂節奏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學會聽音樂,繼而從感性理解逐漸地進入到更為深刻的理性想象與表演創作中。

因此,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舞蹈教學。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插入比較合適的音樂節奏,進行有針對性的節奏訓練,不僅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舞蹈的學習與音樂藝術修養的形成起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二、音樂節奏與舞蹈教學的關系

舞蹈是富有感染力、生命力的一門藝術,它與音樂的聯系,與其它形式相比較,可以說最為緊密。好的舞蹈一定要有好的音樂配合,只有二者天衣無縫的搭配,才會產生具有強烈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舞蹈作品。

舞蹈課堂中,舞蹈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藝術最基本的技術外,必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表演意識和情感意識。所以,強調音樂節奏的培養,也是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位審美意識的培養。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造就合格的舞蹈藝術人才,使之服務社會并創造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此,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學生一投足、一伸手就能帶給人們音樂和舞蹈美的享受。因此,在舞蹈教學中,要求教師要真正了解學生,注重音樂節奏的教學,因材施教,博眾長,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音樂節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效地使學生的舞蹈表演在節奏感中升華。

舞蹈教學中加強節奏感的訓練,是服務于藝術表現的重要工作和手段,沒有藝術表演的需要,單純的舞蹈美和音樂美是不會產生的。

在課堂訓練中,把舞蹈的訓練看作是單純的技術、技巧,而把音樂當成是可有可無的。這種做法失去了舞蹈藝術的本質和靈魂。有的學生在做舞蹈動作,完成各種跳轉等技術、技巧時,常常會表現出一種內在的精神東西,這一點與學生自身較強的音樂美感是分不開的;反之,有的學生做同樣的動作,雖然舞蹈技巧完成得不錯,可是動作給人的感覺是機械、僵硬、呆板,沒有吸引力,沒有藝術感染力。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音樂氛圍,給他們以形象思維的啟迪,從頭到尾培養的是“樂感”,使他們能更好地配合肢體上的表現能力,為創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礎。

(二)促進了音樂旋律與舞蹈表演的交融。

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與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內容更加完美和具體。例如,《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世界經典芭蕾舞劇的旋律是何等的優美,其藝術的魅力百年經久不衰.試想,沒有音樂的旋律作襯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終帶給觀眾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蒼白無力,也就談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

注重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音樂美感的培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每一節課做起,培養他們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相配合的感覺。設計課堂訓練動作或組合時,首要的是選擇與其相配合音樂曲目的節奏與風格是否與動作或組合風格相吻合,能否抒發相應的思想感情。這樣就充分抒發了與舞蹈相應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樂曲,在課堂中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激情,促進了音樂旋律與舞蹈表演的交融。

(二)使學生懂得了音樂節奏與舞蹈節奏的最佳配合方式。

舞蹈和音樂一樣,也被叫做“時間的藝術”。誠然,我們的舞蹈老師們在大聲數著拍子,特別是在設計動作時,或者在訓練過程中,又或是舞蹈教學中的鋼琴伴奏都是一種把節奏表達出來方式。但“拍子”是沒有生命力的,是僵化的,而學生表現出來的舞蹈形象也只能成為一個“工匠”,失去了舞蹈的個性特點,縮小了舞蹈的表現范圍。

例如,基本功訓練中的擦地、蹲、小彈腿、腰等訓練組合中,因動作比較簡單,訓練時間也長,很容易使學習者感到乏味。此時,若老師選取一些輕盈歡快、節奏活潑的樂段,并不時做些調換,就會使課堂氣氛顯得不至于沉悶、死寂,就會讓學生在美妙樂曲聲中,調動愉悅情緒,輕松愉快地完成課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技術動作的時候,使舞蹈動作做得更完美、更準確。實踐證明,這比原先不采用音樂伴奏,老師大聲數拍的“一嗒嗒、二嗒嗒”的“吆喝”方式更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節奏是音樂的基礎,是一種最有力的音樂快樂的源泉。多年的舞蹈教學實踐證實,節奏教學是舞蹈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音樂節奏氛圍,探索更切實可際的教學方法,給他們以情感、意境等大量形象思維的啟迪,使他們能更好地配合肢體上的表現能力,為創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礎。以此促進我們的舞蹈教育,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程新昆.論音樂節奏與民族舞蹈的發展[J].《民族藝術研究》;2001年

[2] 習壽華.體育舞蹈教學訓練中的音樂節奏處理[J].《體育學刊》;2002年。

篇(7)

一、舞蹈欣賞的定義

舞蹈欣賞在高中教學音樂教學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在知道舞蹈欣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之前,我們應該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舞蹈欣賞”?哪么在藝術中是怎么定義“舞蹈欣賞”的呢?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舞蹈欣賞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欣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聯想等形象思維活動,來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能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由此可見,舞蹈欣賞不單單只是欣賞,更是一種情感和思想上的深化。

二、舞蹈欣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音樂與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兩種藝術,在高中音樂教學課中融入舞蹈欣賞教學,對高中學生直觀的藝術感染力、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哪么舞蹈欣賞對高中音樂教學究竟有哪些重要性呢?下面就來談談舞蹈欣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通過舞蹈欣賞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高中新課標下,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不僅有傳統的語文、數學和英語等文化素質,還有音樂和美術等藝術素質,這才是新課標下培養高中學生的要求,保證學生全面發展。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做好的動力,學習音樂也不例外。律動和靈動是舞蹈的要素之一,是舞蹈的前奏,蘊含節奏性、韻律性,把舞蹈欣賞將律動溶入音樂教學中,不僅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熱情,還能讓學生用身體感受音樂的節奏感。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把音樂和舞蹈結合起來,在柔美的音樂背景下,學生可以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出舞蹈動作,不僅可以自己親自去做舞蹈動作,還可以欣賞老師和同學的舞蹈動作,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舞蹈欣賞可以淺化音樂教材,深奧的音樂在舞蹈欣賞中變得淺顯易懂,更令學生去接受和發現音樂學習不是難事,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習對音樂的興趣,進而在欣賞舞蹈中不知不覺的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二)舞蹈欣賞有助于學生音樂節奏的培養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是音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不僅有利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質。我們都知道舞蹈的全部律動都來自特定的音樂節奏。音樂節奏是舞蹈動作的基礎,音樂節奏是構成舞蹈動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進行舞蹈欣賞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感受舞蹈的節奏,進而可以培養對音樂的節奏,使學生在舞蹈欣賞中不知不覺的就可以產生節奏感,有利于學生音樂節奏的培養。

(三)舞蹈欣賞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新課標要求,不僅注重基礎等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才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舞蹈欣賞是一門視聽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音樂在舞蹈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音樂又給舞蹈以想象,舞蹈給音樂以豐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舞蹈欣賞不可以單單停留在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上面,更重要的是要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舞蹈欣賞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的對舞蹈編創和動作優化等方面的創新,而是通過舞蹈欣賞,可以給學生靈感和啟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舞蹈欣賞中可以給學生更大的靈感、想象,通過在音樂教學中的舞蹈欣賞,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藝術領域的認知,彌補學生在藝術知識方面的匱乏。由此可見,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舞蹈欣賞的確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舞蹈欣賞可以加強高中學生的集體凝聚力,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舞蹈欣賞,不單單是音樂知識和舞蹈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行為和思想的啟迪、感染、激勵和凈化等作用。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設置舞蹈欣賞的目的是為了可以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在欣賞舞蹈中來領悟音樂的內涵?,F在社會獨生子女較多,有些家庭的獨生子女由于種種原因,多數都有霸道、自私和孤僻等性格缺點,在音樂教學中加入舞蹈欣賞,因為舞蹈是群體運動,在舞蹈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這些舞蹈可以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加強學生的紀律性、組織性以及合作性。此外,由于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舞蹈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的舞蹈,在舞蹈欣賞中可以增加學生對舞蹈的了解,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和益處。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設置舞蹈欣賞課程對學生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音樂節奏和創作能力以及加強高中學生的集體凝聚力,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因此,舞蹈欣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篇(8)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最注重的是形體的訓練以及舞蹈的創新,這些都來源于對樂感的靈活掌握,一個好的舞者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舞出各種類型的舞蹈,這就需要長期對樂感的訓練,把自己融入到音樂情境中去,感受音樂表達的感情。要想最大程度地做到對樂感的應用,必須加強鍛煉,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樂感訓練。

一、樂感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一)樂感有助于培養四肢的協調性

樂感是連接音樂和舞蹈的一座橋梁,在舞蹈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樂感,以便達到音樂與舞蹈共通的境界。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四肢骨骼基本已經定形,如果一味強調對舞蹈動作的優化,表現舞蹈柔美的藝術性,對于大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在進行形體訓練時,要求學生從基本功開始,學生就會承受身體上的疼痛,從而對舞蹈缺乏興趣甚至是恐懼。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時,應該充分利用音樂節奏讓學生完成每一個舞蹈動作,以便達到四肢的協調性。

(二)樂感有助于進行舞蹈情境教學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老師應該多設置一些舞蹈情境,讓學生根據音樂旋律發揮想象力,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所有的音樂都有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把自己融入到音樂中去,根據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進行舞蹈動作的排練,舞出各種舞蹈動作。還可以根據音樂的樂感,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對舞蹈動作進行改革,創造出與音樂情境以及音樂節奏相符合的舞蹈動作。

(三)樂感有助于舞蹈美感的培養

舞蹈依靠音樂來表現自身的美感,通過優美的舞蹈動作讓人們體會到舞蹈的藝術性。一個好的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美感與樂感結合起來,利用各種輔助手段創造優美的舞蹈動作。不同的音樂節奏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舞蹈情境,鏗鏘有力的音樂,表現出的舞蹈動作透露出歡樂、有活力的舞蹈情境。而那些相對傷感、柔美的音樂,表現出的舞蹈動作透露出憂傷、低沉的舞蹈情境。而這些舞蹈動作不管是柔美還是鏗鏘有力,都具有一定的藝術美。

二、樂感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一)協調的作用

音樂是配合舞蹈而生的,是服務于舞蹈的,是舞蹈教學中的一個教學手段。音樂在舞蹈中起到協調的作用,在音樂的襯托下舞蹈才會更加優美,富有活力。

(二)多元化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樂感的培養,選擇合適的音樂為舞蹈伴奏。有了音樂的伴奏,舞蹈才會更生動靈活。由于不同的音樂在舞蹈訓練中對學生的引導不同,才使學生在舞蹈動作中表現出不同的魅力。通過對學生多元化音樂樂感的培養,使學生能準確把握音樂的樂感和舞蹈動作的尺度,塑造完美的舞蹈藝術形象。

三、在舞蹈教學中對學生樂感培養的方式

(一)結合音樂進行形體訓練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形體訓練是舞蹈訓練最基礎的課程。舞蹈是通過形體藝術表現出來的,而形體藝術都是建立在音樂的基礎上的。只有熟練掌握了形體的基本訓練,才能對音樂節奏有更透徹地理解。形體訓練是一項比較高雅優美的活動,通過對形體的綜合訓練可以創造出更多更優美的舞蹈動作。舞蹈的形體訓練包括對站、立、坐、走等姿勢進行訓練,掌握舞蹈的基本功,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經過長期的形體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姿勢達到挺拔、舒展、高雅的水平。對于四肢比較僵硬的學生應該多在腿部、腰部、手臂等方面進行強化訓練,重點訓練四肢的柔韌度。在舞蹈訓練中如果想表現出優美的舞蹈動作,四肢必須有很好的柔韌度,表現出來的動作才不會是僵硬缺乏活力的。還應該加強肢體肌肉的訓練,以便可以靈活地舞出動作。在形體訓練中,應該做到四肢以及肌肉的協調,這樣才能在掌握音樂節奏的同時舞出與音樂情境相適應的舞蹈動作。

(二)透徹的理解音樂有助于樂感的培養

音樂是由和諧規律的節奏形成的,可以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在舞蹈教學中就充分利用了音樂的節奏,舞蹈是在音樂的基礎下形成的。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樂感,就必須對音樂的情境進行透徹地理解,明白音樂里所要表達的情感,每一首音樂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含義,才能在音樂中掌握樂感的規律,把這個規律運用到舞蹈中去,用舞蹈表現出音樂中的故事,詮釋音樂的真諦,讓音樂和舞蹈相輔相成。老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應該給學生講解音樂的節拍,到哪個節拍是一個重要的音樂點,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仔細琢磨,掌握音樂的規律,這種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樂感有很大的幫助。

(三)培養學生的美感

在舞蹈樂感的訓練中,是通過音樂來表現優美的舞蹈動作,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樂感,就先培養學生的美感。學生可以對美的事物進行觀察,發現其中的藝術性,然后用音樂或者舞蹈表現出來,在審美觀念提升的同時對樂感的培養也有積極的作用。應該對美的音樂進行反復地聆聽,總結音樂的規律,并把它運用到舞蹈當中去,優美的舞姿是對音樂的最好詮釋。俗話說“孰能生巧”,所以只有在不斷的訓練中,才能提升對樂感的掌握,利用自己掌握的樂感,創造各種動作優美的舞蹈。還應該把中國的文化藝術融入到舞蹈當中去,靈活熟練地運用,這樣既加強了舞蹈的藝術性,也提高了自身的藝術修養。

總結:

在大學舞蹈教學中,對學生樂感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以及舞蹈動作的創造。在樂感的培養過程中,應該結合音樂情境以及學生自身的形體訓練對樂感進行感知領悟,通過對樂感的掌握可以使學生在音樂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蹈藝術形象,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篇(9)

音樂和舞蹈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舞蹈元素可以讓音樂變的更加形象,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但是,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不能盲目,音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音樂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1.降低音樂學習難度

音樂學科包含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如果音樂教師單一的按照教材進行教學,不僅無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對此,音樂教師需要把舞蹈元素合理的融入到初中音樂教學中,把音樂知識具體化,讓學生能夠自行在舞蹈元素中感受到舞蹈和音樂的共性,把控音樂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難度,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除此之外,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舞蹈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人,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增強對音樂的理解

事實上,藝術是相通的,舞蹈和音樂必然是相通的,音樂和舞蹈可以實現相互轉換。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樂節奏和規律,特別是對于一些音樂感悟能力比較低的學生來說,舞蹈元素的滲透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實現音樂教學目標。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可以讓學生產生畫面感,并帶動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的記憶。

二、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1.加強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滲透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音樂教師需要加強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滲透,并找到音樂元素和舞蹈元素之間的共性,理清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特點,這樣舞蹈元素才能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發揮作用。雖然每所學校都會開設音樂課程,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聽到各種類型的音樂,但是不同的學生特點不同,喜好不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而且音樂知識相對比較抽象,這必定會加大學生學習音樂的難度。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形成審美慣性,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并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事實上,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音樂離每個人的生活都不遙遠。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之前可以利用網絡搜索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舞蹈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播放,用舞蹈的形式來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讓學生可以融入到音樂教學中。除此之外,音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跟著舞蹈視頻一起舞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有效教學。

2.增強舞蹈元素的表現力

中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出現走神的問題,這也是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音樂教師必須優化教學內容,豐富音樂課堂教學手段,增強舞蹈元素的表現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開展音樂教學之前,音樂教師必須做好教學設計,明確音樂課堂教學方向和目標,讓學生能夠對音樂有一個新的認識。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是教學的主導,教師一直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學生被動的進行學習,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對于需要記憶的知識,教師就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需要理解其中的內涵,學生根本無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低。在新課標下,音樂教師必須豐富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而且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音樂學習中的主體,這樣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目標,達到新課標教學要求。音樂教師在講解《茉莉花》之前可以讓學生自行利用網絡搜索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舞蹈資料,并在課下編排舞蹈。課上,學生可以把自己編排的舞蹈展現在大家眼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體會不同類型音樂的特點。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提升舞蹈元素的滲透力

在音樂教學中,只有不斷提升舞蹈元素的滲透力才能真正發揮出舞蹈元素的作用,體現出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價值,進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但是,音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把控好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的力度,不能把過多的時間放在編排舞蹈上,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如果教師把過多的時間放在編排舞蹈上,很有可能會偏離音樂教學主題,影響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在新課標系,初中音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認識到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結語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舞蹈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和人,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可以讓學生產生畫面感,并帶動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的記憶。舞蹈元素和音樂元素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形成審美慣性,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并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音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跟著舞蹈視頻一起舞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在新課標下,音樂教師必須豐富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而且要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篇(10)

一、鋼琴伴奏與舞蹈教學之間的關系

(一)互相扶持。不管是舞蹈還是鋼琴樂曲,都是根據自身藝術特點抒感,不同的是,鋼琴通過人的聽覺,與聽眾達成共鳴,而舞蹈則是通過人的視覺,將感情傳達給觀眾,二者相互扶持,將音樂與舞蹈相融合,帶給觀眾震撼的感官體會。

(二)有機結合。成功的舞蹈作品是在鋼琴伴奏的基礎上完成的,沒有音樂就意味著沒有較高水平的舞蹈作品。鋼琴伴奏能夠為舞蹈帶來一定的節拍,讓舞蹈能夠根據節拍完成動作,從而表現出舞蹈的靈魂。

(三)表演者之間相互配合。舞蹈表演是舞者跟隨著音樂節奏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所以,學習舞蹈的時候,不僅要掌握有關舞蹈的要點,還要對音樂進行學習,因此,舞蹈教師與鋼琴伴奏者的配合要非常默契,要相互了解并認同各自專業的重要性,在合作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教學。[1]

二、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

(一)讓學生感受到韻律美。任何舞蹈都需要音樂的輔助,從而將舞蹈的靈魂演繹出來,舞蹈表演者在對舞蹈動作進行編排的時候,如果沒有好的韻律感,編排的動作可能就會顯得較為凌亂,整體顯得沒有節奏感,所以,學生在學習舞蹈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韻律感知能力,后期能夠根據一定的節奏創作出有價值的舞蹈作品。

(二)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在音樂的基礎上更加正確。舞蹈的動作離不開音樂的節奏,鋼琴伴奏能夠使舞蹈表演者更快投入到表演中去,好的伴奏音樂也能讓舞蹈表演者的動作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創作出高質量的舞蹈作品。鋼琴伴奏音樂直接影響著舞者的心靈感受,舞者往往會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表演。因此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能夠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范,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舞蹈作品的要領。

(三)使學生的節奏感有所增強。舞蹈表演對舞者的節奏感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以,在對舞蹈進行教學的時候,節奏感也是舞蹈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課程之一,節奏感直接影響著舞蹈表演者在舞臺上的表演效果,好的舞蹈表演者能夠把握到音樂的節奏,并根據音樂的節奏演繹舞蹈作品,使作品含有豐富的感情。[2]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只要學生能夠用心感受音樂,表演時跟隨音樂的節奏,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現“白舞”的現象,讓結合了音樂的舞蹈動作更加具有表現力,從而與觀眾產生共鳴。

(四)觸動學生的內心。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如果僅僅只是完成了肢體上的動作,那舞蹈表演不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愛。所以,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舞蹈教育,用音樂的輕緩低沉來觸動學生的內心,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在音樂的意境里,將自身融入到舞蹈動作中,從而詮釋出舞蹈的真正含義,達到鋼琴伴奏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值得注意的是,鋼琴伴奏之初,要用最能激發學生內心情感的樂曲,幫助學生徜徉在情感的世界里。

(五)幫助學生協調動作。每個學生都不相同,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鋼琴伴奏能夠使學生在舞蹈練習中具有統一的節奏與韻律,根據鋼琴的伴奏音樂進行舞動,使學生真正領會到伴奏樂的情感,在其內心的深刻感受下,將感情融入到肢體動作中,從而實現動作的協調。不同的音樂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輕快的音樂往往使人開心,學生的舞蹈動作也就跟著輕快起來,而低沉的音樂使人心情壓抑,學生的動作也就相應變得沉重,伴奏樂能夠很好帶動氣氛,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跟著音樂進行協調。

(六)創造生動的課堂氛圍。舞蹈本身需要活力,如果只是動作表演,則很難將其具有活力的一面表達出來。鋼琴作為琴中之王,往往能夠直接觸動人的內心,與人進行靈魂上的溝通。舞蹈教學中運用鋼琴進行伴奏,能夠有效調動課堂的氣氛,使學生被音樂熏陶,對舞蹈學習充滿激情,舞蹈教學中不同曲風的鋼琴伴奏影響著課堂氣氛。

三、結語

總而言之,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鋼琴伴奏者要在課堂上利用具有深刻情感的音樂,觸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使其保持對舞蹈的學習熱情,并經過長時間的熏陶,讓學習舞蹈的學生能夠通過音樂韻律創作出高質量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經濟學思想史論文 下一篇: 經濟學案例及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资源在线26u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 | 五月网日本A极片 |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