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7:26: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X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3-0027-02
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要素。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長,大氣環境質量日趨惡化,大氣污染已成為影響環境和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濟南市位于北緯36°40′,東經117°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3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干燥。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如可吸入顆粒物常會形成大范圍灰霾天氣[1-2]。因此,分析和研究環境空氣質量,對于改善濟南市環境空氣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數據來源
環境空氣質量API指數(Air Pollution Index,簡稱API)是一種反映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的數量尺度方法,就是將常規監測的幾種環境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為單一的概念性指數數值形式,并分級表征環境空氣污染程度和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表1、表2)[1]。
2 2001―2010年空氣質量變化特征
利用環境保護部數據中心2001―2010年濟南市空氣質量數據,使用國內普遍采用的API空氣污染指數來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特征。
2.1 2001―2010年空氣質量年變化規律
分析2001―2010年逐日空氣質量(圖1)可知,2007年空氣質量達到良的日數最多,為311 d,占全年總日數的85.2%;其次是2006年(308 d)和2010年(307 d),分別占全年總日數的84.4%和84.1%;最少的是2004年,僅為208 d,占全年總日數的57.0%。輕度污染或輕微污染日數最多出現在2003年和2004年,均達到151 d,占全年總日數的41.4%;其次是2001年,有135 d,占全年總日數的37.0%;最少的是2007年,僅為46 d,占全年總日數的12.6%。由此可見,最近10年空氣質量為良或優的日數雖略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
2001―2010年API平均值為91(圖2),近10年API值總體呈下降趨勢,API小于平均值的月份基本上集中在6―10月,谷值出現在8月,峰值大多出現在12月或1月。
2.2 2001―2010年空氣質量月季變化規律
污染最輕的月份是8月(圖3),10年中出現輕微污染或輕度污染的日數只有9 d,空氣質量為良或優的日數達到301 d,占8月總日數的97.1%;污染最嚴重的出現在12月,10年中有141 d達到輕微污染或輕度污染,占12月總日數的45.5%。
濟南市四季分明,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月至翌年2月。分析2001―2009年不同季節的API變化(圖4)可知,除了2001年、2004年和2005年春季污染最重外,其余均是冬季污染最重;除了2001年和2004年秋季污染最輕外,其余均是夏季污染最輕,這與上面分析的月變化規律較一致。
大氣顆粒物的季節變化規律為:夏季和秋季污染較低,日均變化不是很明顯,冬季和春季污染較高,日均變化較明顯。顆粒物的污染與不同季節的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夏季植被茂盛,固定了土壤,降低了土壤揚塵的影響,同時雨水較多,對污染物有較大的沖刷作用,使空氣質量較好;冬季寒冷而干燥,取暖需要燃燒大量煤炭,產生大量的顆粒物,使空氣質量較差;春季沙塵較多[3-4],會造成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增加,且晝夜溫差較大,容易形成逆溫,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造成空氣質量較差。此外,發生在西北地區的沙塵有時也會輸送到濟南市上空,這也是春季和冬季濟南空氣質量下降的另一個原因。
2.3 主要污染物特征
2001―2010年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日數達到3 370 d,占總天數的92.3%,其次污染物為SO2,出現181 d,占總日數的5.0%。可吸入顆粒物的來源呈多樣性,既有地面揚塵,又有大量的建筑塵和燃煤塵等。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迅速增長,汽車尾氣污染和建筑塵逐漸成為導致濟南市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2.4 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時天氣形勢
2001―2010年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共出現10 d(表3),首要污染物都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達到重度污染時API最小值為304,最大值為435。
分析空氣質量出現重度污染API>400時前一日和當日的天氣形勢(表4)發現,這幾次重度污染的天氣形勢比較類似:500 hPa均為西北氣流或西西北氣流,850 hPa溫度場有所不同,一是前一日和當日850 hPa均為冷平流,有冷空氣持續影響濟南,伴隨冷空氣影響,可能會出現揚沙或浮塵;二是850 hPa由暖脊轉為冷平流,暖脊較強時會出現偏南大風,地面轉北風后,北風風力也比較大,伴隨大風會出現揚沙或浮塵;三是850 hPa由暖平流轉為冷平流,地面南風轉北風,南風較小,北風較大。空氣質量出現重度污染時,前一日均有逆溫層或等溫層存在,逆溫層高度較低,升溫幅度較小,近低層逆溫層的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3 結論
濟南市的環境空氣污染特征表明,濟南市環境空氣污染趨勢得到初步控制,環境空氣質量為良或優的日數總體呈逐漸增多的趨勢。冬季、春季空氣質量比夏季、秋季差,污染最輕的是8月,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占總日數的92.3%,而可吸入顆粒物的來源呈多樣性,既有地面揚塵,又有大量的建筑塵和燃煤塵等。近年來,汽車尾氣污染和建筑塵逐漸成為濟南市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時天氣形勢:500 hPa均為西北氣流或西西北氣流,850 hPa冷平流或由暖脊轉為冷平流,分別對應持續降溫過程和由暖變冷的降溫過程,大多伴有沙塵天氣;前一日近低層存在逆溫層或等溫層,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重了空氣的污染程度[5-6]。
4 參考文獻
[1] 連東英,林長城,郭進敏,等.氣象條件變化對三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0(35):20199-20202.
[2] 曹建華,尹清華,李俊有.赤峰市干旱災害風險指標的確定及分布規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2):72-73.
[3] 李燕,王友強,劉強.春季大風對濟寧市空氣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9(3):1212-1213.
空氣污染對人群呼吸健康的影響是國內外研究熱點〔1-6〕,蘭州市大氣污染對居民健康的影響亦有報道〔4〕,由于蘭州特殊地形、石化業發展及機動車增加等因素,其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且中小學生作為易感人群其健康狀況受大氣污染的影響值得關注。本研究在對蘭州市2005年采暖期大氣主要污染物進行現況監測的基礎上以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方式對其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和癥狀發生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篩選危險因素,為預防疾病發生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點
根據蘭州市環保部門己往各大氣監測點總懸浮顆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日均濃度水平確定3個觀察區:西固區為重度污染區、城關區為中度污染區、榆中區為相對清潔區〔4〕。
12 對象
在每個觀察區內距大氣監測點最近處各選取一所小學和中學,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8~20歲的二年級至高二年級學生1?235名(每年級45名、男女各半)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入選者在本區居住年限超過3年,學生家庭經濟水平、生活方式和習慣基本相同。
13 調查內容
131 問卷調查
參考國際標準大氣咨詢委員會通用問卷并結合調查實際自制環境與健康調查表,于2005年采暖期對受試者進行面詢式回顧性問卷調查。調查項目包括:(1)個人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住址等;(2)家居環境狀況:家居環境、采暖方式、炊用燃料與排煙設備、家庭是否靠近交通要道等;(3)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生活習慣:開窗通風、戶外活動、主動吸煙及被動吸煙狀況等;(4) 2005年11月~2006年4月采暖期呼吸系統不適癥狀發生次數(主要包括是否出現1周或更長時間持續咳嗽、咳痰、噴嚏、胸悶、氣短等)及2005年4月~2006年4月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別罹患呼吸系統疾病次數。對調查表的設計、數據統計過程進行嚴格質量控制。
132 大氣現況監測
于2005年采暖關鍵期(2005年12月15日~2006年2月15日)對蘭州市3個調查點大氣環境均進行為期15?d的現場監測。監測污染物包括大氣細顆粒物(PM25)、SO2、NO2、O3。其日均濃度PM25采用濾膜稱重法,SO2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采用改良Saltzman法,O3采用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測定〔1〕。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核對整理后對資料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等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蘭州市2005~2006年采暖期大氣污染現況監測結果(表1)表1 蘭州市采暖期大氣污染物日平均濃度(略) 注:*國家環境空氣二級日平均濃度限值標準,**美國制定PM25日平均濃度限值標準
PM25、SO2、NO2、O3的日平均濃度均表現為西固區>城關區>榆中區,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中小學生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1?235名中小學生,其中西固區412人,男生占498%, 女生占502%;城關區516人,男生占521%,女生占479%;榆中縣307人,男生占463%,女生占537%。平均年齡(1474±257)歲,其中8~12歲198人,占161%;12~14歲265人,占215%;14~16歲280人,占227%;16~18歲279人,占226%;18~20歲213人,占173%。3個區的被調查者在性別及年齡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23 各區中小學生對大氣環境的主觀感受
將3個區中小學生主觀感受分為3類即自我感覺周圍空氣污染程度嚴重、一般、較輕,認為自身居住區污染嚴重的人數比例西固區占117% ,城關區占80%,榆中區占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6,P=0000),與2005年采暖期大氣現況監測資料結果一致。
24 各區中小學生2005年采暖期呼吸系統癥狀發生率比較
3個區中小學生在2005~2006年采暖期咳嗽及咳痰、打噴嚏及流涕發生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各區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情況分析(表2)表2 各區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略)
各區中小學生在2005年4月~2006年4月感冒、氣管炎、咽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6 2005~2006年采暖期影響蘭州市中小學生呼吸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表3)表3 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癥狀及主要影響因素(略)
對影響中小學生呼吸癥狀和疾病的有關因素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將中小學生呼吸癥狀和疾病發生數作為應變量,年齡、性別、大氣污染程度、室內空氣污染(包括家裝、面積、通風、廚臥分開、采暖方式、炊用燃料、排煙設備等)、主動或被動吸煙等作為協變量。影響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癥狀和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大氣污染、主動吸煙與被動吸煙、室內空氣污染,并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分析得咳嗽或咳痰癥狀主要與大氣污染、主動吸煙、被動吸煙、室內空氣污染有關;氣短或胸悶及上呼吸道感染(除流感)與大氣污染(主要為大氣顆粒物PM25)和室內空氣污染有關;肺炎主要與大氣污染、被動吸煙有關;哮喘與大氣污染、尤其是被動吸煙有關。
3 討 論
蘭州市2005~2006年采暖期大氣污染程度西固區>城關區>榆中區。當PM25與SO2等共存危害可增大3~4倍〔4〕,西固區PM25與NO2等共存且超標情況嚴重,危害作用更大。蘭州大氣現狀仍以煤煙型污染為主,污染水平雖較往年有所改觀但無本質變化,應控制燃煤及化工業造成的環境危害。問卷調查顯示,西固區中小學生主觀感覺大氣污染最嚴重。3個區中小學生在2005年采暖期咳嗽或咳痰、噴嚏或流涕發生例數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例數以西固區發病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崔九思,王欽源,王漢平.大氣污染監測方法[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415-1023.
〔2〕Braga AL,Salpa PH,Pereira LA,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exposure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ao Paulo,Brazil [J].Pediatric Pulmonolog,2001,31(2):106-113.
〔3〕查日勝,孫業桓,范亞軍,等.學齡兒童呼吸系統病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 (12):1443-144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4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door pollution sources, pointing out that indoor pollutants have great harm on the human body,in order to improve andeliminate indoor air pollution,takingmeasures to protect population health.
Key wordsindoor pollutantshazardcontrol
大量調查表明,人們每天約8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與室內環境接觸的機會和時間均多于室外。而室內污染已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除人類活動影響外,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是通風不良、建筑材料及裝飾裝修材料和家具等散發的有害氣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條件及辦公環境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裝飾裝修材料大量應用,由于裝修材料良莠不齊,再加上房間密閉性提高、空調的大量使用,使得室內空氣污染,環境惡化。專家們指出:“裝修材料都或多或少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來源及危害
按室內裝飾裝修后空氣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以下化學性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化學性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幾類:甲醛、氨、苯及苯系物、總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來源于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等。因此,甲醛、氨、苯及苯系物、總揮發性有機物等成為了衡量房屋是否可以入住的主要指標。
甲醛主要來自于膠合板、刨花板、各種塑料貼面等,膠粘制品、絕緣、保溫材料和家具中,均可釋放出甲醛。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氣味的氣體,具有強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致畸變、致突變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眼鼻刺激、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影響、過敏、肺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和免疫功能異常等方面。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月經紊亂、細胞核的基因突變,DNA單鏈內交連和DNA與蛋白交連及抑制DNA損傷的修復、妊娠綜合征、引起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記憶力和智力下降。所有接觸者中,兒童和孕婦對甲醛尤為敏感,危害也更大。
氨屬于堿性物質,它對所接觸的組織都有腐蝕和刺激作用,可吸收組織中的水分,使蛋白質變性,并使組織脂肪皂化,破壞組織細胞的結構,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短時間內吸入大量氨氣可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胸悶、呼吸困難、惡心乏力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氨在濃度過高時,除腐蝕作用外,還可以通過三叉神經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臟停搏、呼吸停止。
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屬芳香烴類。甲苯、二甲苯的主要作用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及引起黏膜刺激;苯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
吸道,并在體內神經及骨髓中蓄積,破壞造血功能(紅、白血球的破壞使血小板減少)。長期接觸會造成嚴重后果,引發血液病等;可致癌已被WHO確定為致癌物質;室內濃度過高時,人在短時內會出現頭暈、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若不及時脫離現場,會導致死亡。
放射性污染物:氡及其子體。室內氡的來源主要有3個方面,分別從地基土壤中析出、建筑材料中析出和戶外空氣帶入室內。氡是由鐳衰變產生的自然界惟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氣體,它沒有顏色,也沒有任何氣味。氡原子在空氣中的衰變產物被成為氡子體,為金屬粒子。常溫下氡及子體在空氣中能形成放射性氣溶膠而污染空氣,容易被呼吸系統截留,并在局部區域不斷累積而誘發肺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把它列為19種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質之一。
除了上述室內空氣污染物之外,還有酚、甲醇、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污染物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
室內空氣污染防治
為了改善、消除居室空氣環境污染,保護人群健康應采取以下措施。大力發展各種綠色建筑裝飾材料及其制品。如低毒,無毒、低污染、無異味的建筑涂料,墻紙、壁布,綠色木質板材及非木質板材、管材、防火材料,工業副產石膏建材制品等。
注意室內裝飾和裝修設計,按照安全、健康、簡捷、舒適的原則進行設計,合理搭配裝飾材料,減少人造板材用量,防止過度裝修,提高室內空氣質量。
注意室內新家具的選擇。新家具不宜太多,因為其本身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盡量不選用大芯板制作的家具,因為大芯板如果甲醛超標很難治理。對新家具應進行甲醛驅逐處理。
居室入住前應請專業環境監測人員對其進行檢測,等各項指標均符合居室環境質量要求后方可入住。
在室內有選擇性的種植花草可在一定程度上對居室環境污染物加以吸收。
加強通風換氣,使污染物及時排除。
必要時可使用一些吸附劑對室內環境污染物加以吸附,如可噴灑少量稀硫酸吸附甲醛。
總之,現代居室環境質量對健康的影響已提高到一個至關重要水平,為了保護人群健康,必須對裝飾裝修材料及家具的質量加強監控,研發消除居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新方法、新措施,加快綠色環保建材的開發,加強室內通風,使污染物及時排除。
參考文獻
1 馬瑩.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與預防.承德醫學院學報,2008,25:3.
王躍思老師和科技名詞工作可謂淵源深厚,他曾參加《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的詞條撰寫工作,對全國科技名詞委名詞審定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點頗為了解。新版《大氣科學名詞》目前正在審定中,王老師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是一直在關注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尤其是不同版本之間的變化。所以,談到科技名詞審定公布與科學傳播工作,王老師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一 科技名詞是公眾科學認知的基礎
談到科技名詞工作的重要性,王老師表示,作為一線科研人員,每天的工作都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尤其是在跟國外的一些科研同行進行交流過程中,術語對接如果出現問題,會造成很多無用功。王老師認為:“科技名詞是科學研究工作和成果交流的基礎,毋庸置疑是需要統一的,否則會造成公眾認知上的錯誤。”
1.細顆粒物,霧,霾
“以此次科普講座活動的主題為例,公眾將PM2.5(fine particles)稱為‘霧霾’,這本身就是錯誤的,PM2.5的中文名為‘細顆粒物’。”王老師從大氣科學角度對這一問題予以專業解讀:“英文haze一詞在《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中對應的中文定名為‘霾’,其定義為‘懸浮在空中肉眼無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如果翻譯人員沒有注意到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的規范名詞,錯譯為‘霧霾’,會造成讀者的疑惑,久而久之會把‘霧霾’等同于‘霾’。實際上‘霧’和‘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中‘霧’(fog)的定義為‘近地面的空氣層中懸浮著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降到1千米以下的天氣現象’。‘霧霾’這種錯誤稱呼的傳播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伴隨北京乃至全國大氣污染加重,公眾的關注度也持續升溫。在未來的工作中,全國科技名詞委應加大規范科技名詞推廣力度,尤其是對新詞、熱詞的定名和公布要更加及時,防止公眾產生錯誤認知。”
2.復合污染,逆溫
“造成中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王老師向我們解讀了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和其中的一些術語:“主觀因素是人為污染物排放的增加。中國正面臨復合型大氣污染。‘復合污染’(combined pollution)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或幾種來源不同的污染物,在同一環境單元同時存在,并同時對生物體產生脅迫作用的環境污染現象。在英美等發達國家,煤污染與汽車污染相隔了幾十年發生,能夠分別去應對。而中國在煤污染還沒有治理好的情況下,汽車污染又來了。中國面臨的問題更艱巨。客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高低緯度間的空氣流動減弱,造成大氣水平風速降低。大氣中顆粒物增多,使得大氣的溫度升高,而地表獲得的光能量變少,地表溫度降低。這種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叫作‘逆溫’(temperature inversion)。當冷空氣聚集在地表,空氣就不易形成垂直方向的對流。空氣流動性差導致了污染物難以擴散。”
3.空氣質量指數,首要污染物
從2011年末開始,中國多個城市市民的實際感受與當時空氣污染指數顯示出的良好形勢反差強烈,舊的空氣評價標準已不適應新環境,新的空餛蘭郾曜己糝欲出。自那時起,專業術語PM2.5(2013年定名為“細顆粒物”)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熱詞”。王老師解釋了目前中國的“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AQI)和原來的“空氣污染指數”(air pollution index, API)之間的區別:“原有的‘空氣污染指數’,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污染物只包含‘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三項。2012年上半年,我國用‘空氣質量指數’替代了‘空氣污染指數’,新增了形成霾的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反映機動車尾氣造成的光化學污染的‘臭氧’(O3),以及‘一氧化碳’(CO)三種污染物作為空氣評價指標。‘空氣質量指數’數值范圍為0~500,是各項污染物‘空氣質量分指數’中的最高值。這項數值最高的污染物被稱為‘首要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4.“爆表”
1 空氣污染
由于空氣污染導致人體健康出現下滑,已經被人們逐漸重視。早些年農村的過敏性鼻炎發病人群比縣城要多,是因為農村的花粉、蒿草多的原因。近幾年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泥廠、熱電廠及其他工業廠子的建設;經濟條件的提高,縣城里汽車逐年增多,由于汽車尾氣的排放,加重了空氣的污染,縣城里過敏性鼻炎發病率明顯高于鄉下。
空氣的污染物主要為氣體和花粉粉塵顆粒兩類,可能來源于兩個途徑:(1)內燃機的排氣管和煙筒直接排放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燒柴及燒煤排放出的氣體和顆粒;(2)大氣中的城市垃圾,排放在大氣中粉塵顆粒及散落的花粉,在日光和潮濕空氣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臭氧和有害的顆粒如硫酸鹽、鹽酸鹽等,經風的作用散飄在大氣中。有很多的證據表明空氣污染與呼吸道過敏性疾病有關,對一些特異性體質的人更敏感,兒童易患支氣管哮喘合并心衰;老年人易發慢性氣管炎而導致肺心病。鼻黏膜氣管黏膜長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氣中,吸入大量的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有害顆粒又不能得到及時的清除,長期刺激黏膜,一方面影響黏膜的正常發育,另一方面黏膜的纖毛也會發生脫落,嚴重影響分泌物的排泄,導致肺部感染。環境污染進入機體后使機體產生抗體即TH2方向的發展,污染物再次進入機體與抗體IgE發生過敏反應。從目前觀察來看,農村由于汽車少,遠離工業區,主要以草木為燃燒原料,空氣污染的很輕,即使有花粉存在,鼻炎哮喘及其他過敏性疾病比縣城發病率要低得多。從2009年7月到2010年8月,12個月的時間,門診就診840名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有600名是縣城居民,從這個數字看縣城發病人群要高于農村。這就說明空氣污染重的地方發病人群高,有國外學者調查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并認為,空氣污染直接造成呼吸道黏膜的炎癥,炎細胞聚集因子釋放和炎細胞聚集,造成了機體對抗原的反應性增強,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水平增高可導致一系列癥狀如咳嗽、喘息、黏痰多等,兒童尤為明顯,嚴重的會影響肺的功能。同時空氣污染物還增強嗜酸性粒細胞與鼻黏膜上皮細胞的粘附,導致脫落顆粒而釋放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增強呼吸道高反應性刺激感覺神經,使鼻黏膜處于高敏狀態。有關空氣污染的生物學效應,很多學者認為空氣污染物刺激鼻及其他呼吸道黏膜中的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產生超氧化物、過氧化氫、羥基等活性氧分子,這些活性氧分子與機體內的蛋白、脂類或DNA相互作用,產生氧化應激反應,損傷機體細胞,機體的炎癥反應的本質是一個氧化過程。有的學者研究證實機體呼出氣體中的一氧化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氣體可作為反映呼吸道炎癥的標記,所以,空氣污染物具有雙重損傷反應,產生活性氧分子,導致氧化應激增強炎癥反應,這樣會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分子引發強烈的炎癥反應。呼吸道黏膜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物,氣道黏膜的抗氧化成分會丟失。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藥物維生素E和維生素C,能針對空氣污染物導致呼吸道黏膜反應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
2 飲食結構
由于地區的差異,居民攝入含抗氧化活性物質成分的攝入量少,水溶的維生素C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巨噬細胞分泌超氧負離子的方式來增強細胞內外抗氧化的能力。有學者研究證實足量的維生素C有助于通氣功能的增加,對于抗過敏的輔助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有人發現4―6歲的兒童維生素C的含量高,患哮喘的幾率明顯低。脂溶性維生素E是對抗氧化劑損傷細胞膜的主要屏障,同時還具有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水果和蔬菜中含有重要的抗氧化成分,成人或兒童無論攝入水果蔬菜量的多少與通氣功能、哮喘的發作、過敏時呼吸道的癥狀都有關系。我們縣城所處的地區不產水果;冬季時間比較長,新鮮蔬菜不能生長,又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攝入的量相對減少,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大大增高,每日攝入充足水果和蔬菜,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大大減低。我們地區的食用油以豬油和大豆油為主,其為飽和脂肪酸,有人認為多食飽和脂肪酸會使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增高,應食用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等,這樣會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由于我們地區的特點,大量食用豬油、大豆油等,也是過敏性鼻炎發病率高的原因。母乳喂養也是防止小兒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因為母乳營養豐富,富含增加小兒免疫功能的抗體,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極有幫助。由此可見,飲食結構與過敏性疾病有關系。(1)多食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多食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少食豬油等飽和脂肪酸,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生。(2)多食富含維生素E、C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也可能會大大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3)母乳喂養也是防止小兒發生過敏性疾病重要因素。
3 結論
衛生部最新統計顯示,2006年惡性腫瘤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首要死因。專家指出,我國惡性腫瘤高發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要原因是環境、空氣和水的污染日漸加劇。專家說,為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許多地方對污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把化工、印染企業建在水邊以便排污,城鎮的垃圾和工業廢料大量傾倒入水。這些做法使得水中的苯、烯等致癌物增多。
河流的污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這次惡性腫瘤上升為農村的第一死因與地下水的污染密切相關,它直接影響到土壤、莊稼、食物。此外,農民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也會造成地下水污染。
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是可吸入顆粒物。大顆粒物人體可自行排出,小顆粒小到一定程度就可直接進入肺泡而且永遠出不來,如果它帶有致癌物,就容易引發肺癌。空氣污染是肺癌高發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幾年裝修成風,裝修原料中大量的甲醛以及苯的化合物等致癌物也加重了空氣污染。
惡性腫瘤高發的第二大原因是食品污染。現在飼養豬、羊都用添加劑、瘦肉精等;一些水果和反季節蔬菜也多是大棚種植和催熟的,而且還經常用殺蟲劑,這些都對人類健康極其不利。此外,某些保健品和化妝品中多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增加了惡性腫瘤發病的危險。
第三個原因是細菌、病毒性疾病。如幽門螺桿菌容易引起胃炎、萎縮性胃炎而導致胃癌,狀瘤病毒引發子宮頸癌,乙肝病毒容易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因此,專家建議加強早期干預,把防病變的關口前移,提高早期診斷率。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0-0079-02
引言
空氣污染是空氣質量中的常見現象,空氣污染從古代就有,只是以前空氣污染的程度小,人們的生活水平低,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現代社會中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國正處在城市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放任空氣污染,走國外城市“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必提高治理空氣污染的意識,完善城市空氣污染監測方法,采用合理的解決措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筆者就這些方面在下出具體的探析。
1 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的現狀和特點
1.1 我國空氣質量的現狀
根據近期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監測報告現實,現階段城市空氣污染總體變化不大,局部地區還有改善的趨勢,但是城市空氣污染仍具有一定規模,國家政府對城市空氣污染做出了改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幾年城市汽車尾氣排放、工業廢氣等因素,使得城市空氣質量惡化,因此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標準中做出了明確地規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鉛、氟化物等十種污物的濃度不能超過規定限制。從全國范圍來看,城市空氣污染物最主要的還是可吸入顆粒物和懸浮顆粒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濃度較高,酸雨范圍和規模總體保持穩定,大約為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1.2 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特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正在經歷飛速發展的時期,城市化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是部分人沒有長遠的發展眼光,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造成了城市空氣污染,從經濟發展規模來看,我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缺乏城市空氣質量的意識,在空氣治理過程中技術水平也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城市綠化面積少。城市人口眾多,各種建設用地都很緊張,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城市綠化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人均綠化面積很少,綠化植物的作用就是進行化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氣體,但是有限的城市綠化不能滿足城市空氣污染的凈化,所以城市中單位空氣面積的污染物占空氣的濃度極大,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2)城市規劃不合理,缺乏整體意識。在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管理者缺乏整體意識,大城市的發展就是“攤餅”式的對外擴張,新興城市沒有整體合理的布局,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普遍超標,成為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另外根據最終的環境監測報告顯示,部分地區空氣惡化的趨勢有所改善,可吸入顆粒物、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的濃度降低,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的城市,占調查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三級標準的城市數量,占調查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該數據是根據全國三百五十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報告總結出的,具有權威性。
2 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方法
現階段城市空氣質量監測主要包括簡單評價和綜合評價,其中簡單評價分為單因素和單指標,綜合評價主要因素是多因素和多指標,在對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過程中,可以采用新式監測方法或者完善已有的監測方法,主要目的還是真實可靠地監測空氣質量。
2.1 指數法
指數法主要內容是在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時,根據在現實生活中采集的空氣質量數據和空氣質量標準值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法得出空氣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方法,指數法主要包括單因子指數法和綜合指數法。(1)單因子指數法。顧名思義,單因子指數法就是采用對照比較法和概率統計法進行比較,對單個污染物在空氣中的濃度進行分析,該方法的優勢簡單明了,可以快速了解污染物對空氣的污染程度,但是缺點就是不能整體分析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2)綜合指數法。綜合指數法以采集的空氣質量數據為基礎,通過公式運算得出的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該方法還可以細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指數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分別表現為兩個方面:環境空氣污染指數僅僅依據的是采集數據的最大值,不注重其他方面的作用,通常情況下作用于空氣質量日報的數據指標評價中;綜合污染指數法的優勢可以準確表現出各個污染物之間的比例,可以體現出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和次要來源,該方法目前主要應用于空氣質量報告中的各污染物在總體里的比例變化情況。
2.2 復雜數學模型評價法
(1)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要考慮的是各部分的關聯性,在評價過程中做到了定向、定量的針對性,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不僅可以反應時間、空間等因子的相關性,可以清晰明了地觀察不同因子的關系,但是該評價法也有一定的劣勢,在采用線性加權模型的情況下,污染因子權重較少,然而污染因素較多的時候,評估結果會失去真實性,部分真正的有用信息不會得到重視,對城市空氣質量的監測造成誤差。(2)灰色系統法。灰色系統法主要作用是利用推理知識進行的空氣質量的推演,主要內容是通過已知的部分信息、數據,運用灰色系統法的推演知識,對系統中的行為和規律詳盡的描繪出來,但是灰色系統法推論出的現象不是絕對的,有時會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判斷出的現象與真實情況有一些誤差,這并不妨礙灰色系統法成為目前較好的城市空氣監測方法之一,該方法的實踐操作方法分為灰色聚類法和灰色關聯法,完成對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的任務。(3)物元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相當于一個運算模型,在進行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過程中將物元分析法中的評價標準、指標、特征作為物元,統一進行分析管理,運算出的節域、權重建立健全評估模型,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結論,物元分析法關聯度的最大值對應級別應該為評價級別。
2.3 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方法的注意問題
城市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建設規模、城市功能區布局、產業結構分布都在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在對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點進行調整,達到最優的局面,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選擇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時,要注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統籌安排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又要注重監測點周邊環境的穩定性,保障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才能評估正確的結果。(2)對于污染區域的監測點安排,要摒棄錯誤思想,主要包括城區邊界地帶污染較小的意識,保證監測點符合空氣質量監測中的合理,準確。(3)要根據城市人口和工業分布合理安置空氣質量監測點,具體操作如下: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適當的增加監測點,可以更好的得出人們生活活動對空氣的污染程度。在工業密集分布的地區,在工業區周邊和中心地帶增設空氣質量監測點,以便更好地做出工業活動對空氣污染的評估報告。
3 城市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加強城市空氣質量的監測,從源頭開始控制污染源
運用各種空氣污染監測方法,全天候監測城市空氣的質量,保證對整個城市的空氣掌控,一旦某些區域發生空氣污染的現象,城市空氣監測部門一定要做到及時曝光,讓社會的輿論道德壓力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干預將空氣污染源扼殺在萌芽中,并且還可以喚醒城市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用整個社會的力量去保護空氣質量安全。
3.2 加強防治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的污染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城市汽車保有量基本飽和,大量的汽車不僅使城市交通變得擁擠,汽車尾氣還造成了空氣污染,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機動車環保制度,采用限制行車區域、時間等方式,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還可以大力扶持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以及共享自行車等一系列手段,根本目的就是減少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的污染。
3.3 加強防治工業對空氣的污染
政府要制定有關工業排放廢氣的準則,使工業廢氣的排放能被自然環境凈化,對于重度污染工業可以搬遷到遠離城市的區域,對于城區工業的廢氣排放,一定要嚴格監測,發現企業違規排放要嚴肅處理,不能給企業留下僥幸心理,并且還要鼓勵企業發展新型廢氣處理設備,盡量杜絕工業對城市空氣污染的現象。
3.4 加強城市綠化規劃
綠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氣調節器,是凈化城市空氣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城市規劃時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預留出足夠的綠化地區,并且合理規劃綠化地區的分布,實現綠化的功能最大化。
4 結束語
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日益成為制約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難題,因此監測城市空氣質量不僅解決了城市居民關注的民生問題,而且可以使城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全社會應該有長遠的發展眼光,也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干凈的藍天,本文就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方法和防治措施進行了具體探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莊素敏.基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化監y的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6(12):110-111.
[2]洪千淇,劉萌萌,王堯.淺談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162.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空氣污染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空氣污染物濃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來自固定和流動污染源的人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響空氣質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車輛、船舶、飛機的尾氣、工業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燒等。城市的發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氣象等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空氣污染源也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大類。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而形成,人為污染源是由于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而形成。影響空氣質量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煙塵、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目前,各大中小城市對于城市污染的監測也主要是對主要污染物進行的實時監測。
1 2015年前三季度衡水市空氣質量概況
衡水市環境空氣質量數據由衡水市12個監測點產生,分別為衡水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電機北廠、棗強縣環保局、武邑縣環保局、武強縣環保局、饒陽縣環保局、安平縣環保局、故城縣縣政府、阜城縣法院、冀州環保局、深州市政府。監測點的自動監測數據代表了衡水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衡水市實施空氣質量自動實時,監測因子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六項。評價標準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
1.1 2015年第一季度衡水市空氣質量概況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為:空氣質量日報90天,空氣質量一級0天,二級15天,三級33天,四級21天,五級16天,六級5天。衡水市自動監測點位項目為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6項。對社會公布的空氣質量指數是每個單項污染物分別計算得出空氣質量分指數,最大的污染物確定為首要污染物,其值確定為當天的空氣質量指數。下面就衡水市2015年1-3月份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及超標情況如表1:
表1
1-3月為采暖季,鍋爐燃煤對空氣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根據衡水市環境監測站數據顯示,此季度各污染源對衡水市大氣顆粒物的貢獻值較大,PM10、PM2.5超標嚴重。要想徹底在采暖季改變衡水市環境空氣質量,就必須加大對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的控制,控制含煙煤的使用。
1.2 2015年第二季度衡水市空氣質量概況
衡水市第二季度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為:二季度開展空氣質量日報91天,空氣質量一級0天,二級33天,三級52天,四級6天,五級0天,六級0天。衡水市2015年4-6月份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及超標情況如表2:
表2
4-6月為非采暖季,本季度較上季度各污染物數值明顯下降,PM10、PM2.5超標率也明顯下降,但由于衡水市本季度風沙較多,同時,由于新開工的工程較多,貢獻了不少PM10,所以PM10、PM2.5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超標現象。
1.3 2015年第三季度衡水市空氣質量概況
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為:三季度開展空氣質量日報92天,空氣質量一級5天,二級35天,三級41天,四級7天,五級4天,六級0天。衡水市2015年7-9月份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及超標情況如表3:
表3
7-9月份達到一年之中氣溫最高值,氣候干燥、降雨量少,一些顆粒物不容易沉降下來。同時由于夏季白天和晚上人們出行較多,車流量較大,在高峰期易造成擁堵,汽車尾氣排放量較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濃度較大。因此,本季度PM2.5超標率明顯高于上季度。
2 影響衡水市空氣質量狀況的原因
2.1 城市建設發展加劇揚塵污染
新一輪的城市改造以來,建筑和市政施工場地逐日增加,工地開挖土方、混凝土及砂漿的攪拌,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運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污染,以及在整村拆遷過程中產生大量揚塵等[1],都嚴重影響了衡水市環境空氣質量。
2.2 煤煙型污染嚴重
衡水市第一季度空氣污染嚴重,主要原因為采暖季煙煤對空氣的污染。近年來我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這與拆改燃煤鍋爐有極大關系,由于燃煤鍋爐逐步退出城市,我市近年來的空氣質量一年好于一年。
2.3 氣候要素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中國區域的氣候將向暖濕方向發展,衡水地區的氣候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2]近年來衡水地區降水量呈下降趨勢,而且每年春季,都會遭遇揚沙天氣,此時往往是大氣質量最差的時候,對此我們應通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改變大氣質量。
中圖分類號 X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21-0149-01
自2001年6月5日開始,我國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已經相繼開展了環境空氣質量的日報和預報工作。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180個地級以上城市了環境空氣質量日報,其中90個地級城市還實行了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并且通過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和因特網等媒體向社會。環境空氣質量周報、日報和預報的相繼讓公眾及時的了解了環境空氣的質量,對于環境保護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1 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的狀況
各個城市經過了幾年的工作探索和實踐,結合自身實際,先后提出了各種空氣質量預報的模式。大部分城市采用統計預報模式,這種模式是在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的基礎上,通過對天氣系統與空氣污染的相關分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環境空氣污染預報方案,經常以SO2、NO2和PM10這三項環境空氣質量指標作為預報對象,建立多元回歸方程,實施了環境空氣污染濃度的統計預報。同時,通過對多年的監測結果和特殊污染狀態的分析,建立一套空氣污染特殊情況分析系統,對模式難以正確預報的特殊天氣和特殊污染狀態,用預報會商的方式作出“專家預報”。
相對于環境空氣質量日報而言,預報的意義和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和明顯,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更是重中之重。根據API為對象以及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規定,分析環境空氣質量的預報絕對誤差準確率和預報級別準確率是極為重要的。環境空氣質量根據API的大小,定義了5個代表不同級別的污染狀況。級別準確率要求預報的空氣質量級別和實測的日報空氣質量級別要一致。
2 影響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的因素
預報的準確率與日報API的變化是相關的,影響API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即天氣系統的變化和污染源排放的變化。其中環境空氣污染與氣象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天氣狀況對環境空氣污染有著不同的影響,預報的準確率也依靠于氣象預報的準確性。
2.1 天氣系統的變化
2.1.1 降水
降水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降水可以沖刷環境空氣中各種污染物,可以減少顆粒物的濃度,大部分城市環境空氣污染重的首要污染物都是PM10,降水可以提高預報準確率。但是,當天氣狀況比較晴朗向降水天氣轉變的時候,或者降水天氣向晴朗天氣轉變的時候,發生的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會有所下降,并且預報絕對誤差超過30或者級別誤差超過一級的現象也容易在此時發生,同時當降水量比較小,比如毛毛雨天氣的時候,PM10的濃度有時候反而會上升,這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也會下降。
2.1.2 能見度
能見度對空氣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能見度高說明了空氣中污染物PM10的濃度低,造成這種能見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霧、霾等等。經過分析,表明當能見度
2.1.3 溫度以及風向的變化
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冷暖氣團的變化,當溫度變化發生劇烈的時候,空氣質量也會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冬春兩季大風降溫的天氣、夏季強降水降溫的天氣狀況都會減輕城市污染物的濃度。有統計表明,當兩日平均溫度的溫差超過5攝氏度的時候,兩天日報的API絕對誤差超過30的可能性將會超過50%。
風速與污染物濃度有著較為顯著的負相關,在靜風或者威風的時候,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特別是當天氣連續的晴朗、風速也不大的時候,污染物濃度將會急劇上升,此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就會下降。PM10的主要來源是揚塵和建筑塵,如果風向對PM10濃度的影響不大,受城市局部亂流的影響,將會抵消不利風向的作用。
2.1.4 逆溫
研究表明在環境空氣的污染中,當API超過100大部分的時候都發生了逆溫天氣,可見逆溫天氣的時候容易出現高污染,預報的準確率會受到影響。
2.2 污染源排放的變化
污染源排放有本地污染和外部污染的分別,其中本地污染包括焚燒秸稈和大規模的城市基礎建設,每年的5、6月份,農業收割時會焚燒秸稈,大量的濃煙導致了環境空氣的污染;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引起環境空氣的污染,拆遷、建筑工地和運輸等容易產生大量的揚塵,特別是在監測子站附近的建筑工地對監測數據產生的影響會更大,這些污染都會影響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
而受西北沙塵暴影響是典型的外部污染的例子。西北沙塵暴發生的時候API會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超過4級標準,API預報準確率的偏差也是比較大的。
3 總結
綜上所述,影響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的因素由天氣系統的變化和污染源排放的變化。為了提高預報的準確率,我們應該獲取更加詳盡的未來天氣的氣象資料,包括24小時之內溫度的變化、降水的變化、風速風向的變化、能見度的變化以及逆溫發生的情況等等,加強對不同天氣情況下的污染變化趨勢的研究,結合實際及時調整預報模式。加強對污染源排放的動態分析,建立污染源排放的動態信息庫,研究污染源排放的動態變化和空氣污染變化的關系。增加對外來源的預測和監督攻讀,特別是大范圍的污染。加強預報的專家分析能力,培訓預報人員的業務素質,
(下轉第183頁)
(上接第149頁)
注意培養他們對有關氣象資料的分析能力。開展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的業務化運行,這樣才能提高預報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張偉.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分析[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5,2.
目前新標準中對大氣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粒子直徑小于等于10μm)以及細顆粒物(PM2.5,粒子直徑小于等于2.5μm)等六類基本項目和總懸浮顆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鉛(Pb)、苯并[a]芘(BaP)四類其他項目的濃度。研究表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好壞與季節、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等因素的關系十分密切。
1 X市大氣污染監測數據分析與處理
通過對X城市大氣污染物濃度監測數據、各區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以及氣象數據等多方面數據進行分類、總結。結合氣象數據,首先可通過各區縣API指數趨勢、X市API指數因素趨勢、API與生產總值相關性分析對X市空氣質量從API指數角度進行評價,然后通過各區縣AQI指數趨勢、X市AQI指數因素趨勢對X市空氣質量從AQI指數角度進行評價,最后對API指數與AQI指數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利用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模型方法分析影響X市空氣質量的因素,本文主要考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以及細顆粒物(PM2.5)四個主要污染因子。將大氣環境質量按照最大隸屬原則,劃分三個污染等級;根據污染等級利用降半階梯型求出隸屬函數;對X市四個代表區域的大氣污染物監測數據進行評價,結合隸屬函數得到模糊關系矩陣R;計算這四大因素所占的權重得到權重矩陣A;在此基礎上,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矩陣B,反應出主要影響因子及其對各個污染等級的隸屬度。
2 空氣污染指數(API)評價
2.1 城市API值變化特點分析
結合X地區近幾年來的氣象數據,從如下X市2010~2012年的API趨勢圖可得,由于X市作為一供暖城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的供暖鍋爐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又由于X市的冬季干燥少雨雪,無法及時消除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很大程度上使每年的第一季度API季度平均值徘徊在100左右,常常是該年內最高峰,空氣質量狀況為Ⅱ或Ⅲ級。而后,隨著降雨量的增大,X的API指數逐漸好轉,空氣質量狀況維持在Ⅱ級。但2013年冬季的X市,由于長時間沒有降雨,API的平均指數創下了幾年最高,接近于120的值是一直處于輕微污染的情況下。由各個檢測點的數據比較發現,以圍繞X市市中心的幾個區的API值較高,然后逐漸向郊區遞減。現就檢測API指數時所監測的各項數據發展趨勢分析X空氣質量。
2.2 主要污染物分析
2.2.1 SO2:主要來源是集中供暖產生的廢氣。分析SO2的趨勢線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這與采暖期污染源增加和非采暖期污染源減少相對應。每年的SO2污染濃度最大值與當年的最冷月相對應。
2.2.2 NO2: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分析NO2的趨勢線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其隨著X市車輛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關。
2.2.3 PM10: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的排放、不合格煙塵排放。每年第一季度其濃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由于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與綠化植被覆蓋率、最近降雨量相關,所以在降雨量最大的夏天,PM10值最低,在春秋季較高。每年的PM10最大值與當年的降雨量相對應。
2.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
由于我國是從2013年起開始正式檢測AQI,所以結合X地區2013年來的氣象數據與X市2013年的AQI趨勢圖可得,由于X作為一供暖城市,大量的供暖鍋爐向空氣中排放廢氣,又由于X的2013年后干燥少雨雪,導致X的PM10與PM2.5值居高不下,使AQI指數在1、2月份保持在200以上,空氣質量狀況為五級重度污染,長期的霧霾天氣不宜出門,醫院患者明顯增多。而后,隨著3月的幾場降雨,X的AQI指數逐漸好轉,空氣質量狀況有一定改善。隨著供暖期的結束,X市的AQI指數出現明顯下降,空氣質量以改善為四級輕度污染。
API、AQI評價結果對比分析:由于AQI參與評價的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6項,每小時一次;而API評價的污染物僅為SO2、NO2和PM103項,每天一次,而霧霾的主因-PM2.5并未納入其中。觀察API與AQI的趨勢圖可以明顯看到,因為關注到了細顆粒物,在供暖期1~2月份內,AQI指數要么比API高,要么等于API;在非供暖其3、4月份后,AQI與API指數一般相同。就數據的準確性而言,由于AQI采用的標準更嚴、污染物指標更多、頻次更高,其評價結果也更加接近公眾的真實感受、更準確。
3 結束語
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與控制對X市環保部門提出意見:必須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推進環境質量檢測與評估考核體系建設,優化X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提高X市總體的環境空氣質量檢測水平,提升區域特征污染監測能力,X市的空氣質量處于一個急需治理的狀態,污染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污染物呈現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同時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影響依然沒有減弱。對此,環保部門應針對這兩個主要污染源進行監測控制。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警體系,按照新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細顆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監測指標,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開展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作為X市政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親民務實的理念,把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作為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使城市空氣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逐年增長,營造百姓滿意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