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6 10:5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普及口腔健康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普及口腔健康知識

篇(1)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為了解彭州市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及知識現狀,發現口腔保健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其口腔健康現狀,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彭州市軍樂中心小學4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抽樣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對軍樂中心小學420名二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級248人,5~6年級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調查方法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自行設計口腔健康行為與知識調查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當面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后發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學生自行填寫,禁止討論,現場回收答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現狀及知識來源。

1.3統計分析用SPSS 13.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檢查和分析。

2結果

2.1飲食生活習慣彭州市農村小學生三種易致齲食物的食用頻率較高。其中餅干、蛋糕、面包等甜點每周食用兩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學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兩次及以上,57.95%的學生每周喝碳酸飲料兩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為情況見表1。

2.3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2。

2.4口腔健康知識來源見表3。

3討論

小學是口腔健康行為和觀念的重要形成時期。了解小學生的口腔健康知識、行為現狀及知識獲取途徑,對開展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宣教,培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三種易致齲齒食物食用率屬于高頻。從控制飲食因素防齲的觀點出發,應加強對小學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的教育和宣傳。

在口腔衛生行為狀況調查中,大多數小學生養成了每日刷牙的習慣,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達到了2004-2010年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中農村中小學生刷牙率為70%的目標。然而能夠每天刷牙兩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較低。在選擇牙刷類型上,59.66%的學生能夠正確選擇保健的軟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中農村中小學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標。只有21.27%的學生每次刷牙時間在3分鐘以上,39.12%的學生每1~3月更換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僅有18.34%的學生采用正確的豎刷法,51.59%的學生采用橫刷法,橫刷法不僅不易除去牙縫里的食物殘屑,而且易損傷牙齒,甚至導致牙齦萎縮、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農村小學生的口腔保健行為現狀不容樂觀,相關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強。

調查結果表明,彭州市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很低,與國內相關調查相似[1][2]。雖然,81.66%的學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僅有19.56%的小學生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是豎刷法,26.16%的學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鐘,11.00%的學生知道含氟牙膏對防齲病有效,26.41%的學生認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學生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是牙齦炎。而80.00%小學生認為中草藥牙膏有利于防齲齒,這可能與目前電視廣告宣傳有關,導致知識偏差。

彭州市農村小學生主要通過醫生、學校及家長三條途徑獲得口腔健康知識。其中醫生為最主要的途徑,提示學生當出現口腔疾病后才開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識。促進學校口腔衛生是開辟未來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礎[3]。而只有45.72%的學生能從學校獲得口腔健康知識,因此, 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學校口腔健康教育:(1)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充分調動健康教育課教師的積極性,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口腔健康知識,同時利用形象的科普宣傳資料,把醫學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使小學生自覺糾正錯誤的口腔健康認識和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2)利用學校墻壁、板報和校報在校園中宣傳。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墻壁,將口腔健康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或在校報中開辟專欄,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

統計顯示,彭州市農村小學生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等途徑獲取口腔保健知識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協調教育、電影、電視、文化、愛衛會等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傳。如深入開展“愛牙日”活動,普及牙病防治知識。近年來,網絡迅速發展,其時效性、信息量及覆蓋面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且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網上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個新的組成部分,必然會越來越普及。因此,在互聯網上開辟口腔健康教育欄目,讓同學們隨時瀏覽,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4]。

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使農村小學生逐步建立口腔衛生觀念和習慣,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應成為農村小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劉懷周.西安城中村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劍剛,黃瑞哲,李曉紅,李紅杏,韓克實.農村小學生刷牙知識及行為問卷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預防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龍,唐榮銀.開展網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體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1,11(6):410-411.

作者簡介:

篇(2)

本文今天為各位帶來2016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范本,希望內容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要,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查字典,敬請關注。

2016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八個全國愛牙日,我院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為活動主題,在轄區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口腔疾病是與人的生活狀況和行為習慣密切相關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影響著人一生的健康,為了把愛牙日宣傳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我院在公共場所、貿易市場等人群聚集的場所,通過發放宣傳單,普及口腔健康知識。

此次活動,共設立宣傳展板1塊、懸掛宣傳條幅1幅,現場發放宣傳資料1000份,設立咨詢服務臺、解答群眾咨詢200余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參與就診咨詢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和兒童居多,這說明老年人和兒童牙病發病率高,人們對口腔健康的要求有所增高。但也發現一些問題,如許多中青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口腔保健意識不強;一些人對口腔科的認識不全面,認為口腔科僅限于牙病的治療;另有部分群眾對此類公益咨詢活動持觀望或不信任。

總之,通過精心的組織領導,緊緊圍繞主題,廣泛宣傳護牙的有關知識,普及口腔衛生知識,讓更多的群眾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篇(3)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77-02

【關鍵詞】 齲齒;患病率;對比研究;學生

為了解遼寧省中小學生齲病狀況及其規律,為口腔疾病的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據,筆者對2005年和1999年遼寧省中小學生齲病調研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在2005年和1999年由遼寧省教育廳、衛生廳、體育局共同領導和組織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中,隨機抽取全省13個省轄市年齡為7,9,12,14,17歲的中小學生為對象,2005年調查14 587名,1999年調查31 711名。按《全國學生齲病、牙周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要求,形成調查資料。采用χ2檢驗方法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年份學生患齲率比較 由表1可見,遼寧省中小學生患齲率下降明顯。2005年城鄉中小學生總患齲率為35.00%,與1999年相比下降了9.34個百分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8.90,P<0.01)。城市中小學生患齲率為33.97%,與1999年相比下降了11.60個百分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8.10,P<0.01);鄉村中小學生患齲率為36.05%,與1999年相比下降了6.62個百分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45,P<0.01)。

2.2 城鄉學生患齲率比較 1999年中小學生患齲率城市高于鄉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35,P<0.01);2005年為鄉村中小學生患齲率高于城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1,P<0.01)。表明遼寧省城市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群眾口腔健康意識的增強、口腔衛生習慣的改善以及預防措施等方面優于鄉村;同時也說明隨著鄉村經濟條件的改善,鄉村學生家庭食物結構逐步城市化,即向食物精細、食糖量增加的方向發展。

3 對策及建議

(1)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方式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增強中小學生口腔健康意識,在全社會尤其是鄉村地區形成重視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2)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應特別注意晚上刷牙后或臨睡前不再進食。(3)做好齲病的防治工作。例如,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抽查與普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推廣使用各類符合保健質量的口腔衛生用品,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等;推廣應用窩溝封閉等防治技術,以達到良好的防治齲病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主編.預防口腔醫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142.

篇(4)

【中圖分類號】R179 R780.1 B8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9817(2011)09-1042-04

WHO將齲齒和腫瘤、心血管疾病并列為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三大常見病,牙周疾病更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學生時期是口腔疾病發病的高峰時期,也是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健康教育可促使學生獲得口腔保健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發生,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為了解大學生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情況,為學生在校期間針對性地開展口腔常見疾病的防治工作準備基礎資料,從而制定較為系統、因人而異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全面提高在校學生口腔健康水平。筆者分別在2004年和2008年組織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部分醫務人員為安徽醫科大學新人學的528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取整群抽樣法,抽取安徽醫科大學2004年9月新入學的學生2557名,年齡為16~25歲,平均(18.88±2.73)歲。其中男生1370名,女生1187名;農村學生1433名,城鎮學生500名,城市學生624名。2008年9月新入學的學生2723名,年齡16~26歲,平均(18.69±1.15)歲。其中男生1333名,女生1390名;農村學生1828名,城鎮學生426名,城市學生469名。

1.2方法問卷設計參考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18歲組口腔調查問卷并進行調整與修改。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行為。參加調查人員4名,均為附屬口腔醫院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的執業醫師。調查前經過調查方案學習與培訓。口腔調查問卷當場發放、填寫、檢查、回收。

1.3統計方法采用EpiData3.02軟件建立數據庫,各項數據由專人負責輸入,調查數據輸入采取雙錄入方法。所有數據經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2.1口腔衛生知識

醫科大學新生在含糖飲料對牙齒有危害、吃甜食易患齲齒、牙齒健康與保護有關、口腔疾病對全身健康有危害、牙齦炎時刷牙出血知識正確回答率均在90%以上,對于刷牙可以預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齲、每年應進行口腔檢查及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認知正確率在80%~90%之間,而對于漱口并非是保護牙齒清潔最有效的方法、牙菌斑是齲齒的發病原因、牙周疾病會造成牙齒脫落的正確回答率分別為65.3%,65.1%和70.9%,對于牙齒不好的危害、齲齒發病原因及刷牙出血原因的正確率分別為52.6%,55.6%和49.7%,知道窩溝封閉可以預防齲齒的學生只有36.0%。

對2004年及2008年醫科大學新生的口腔衛生知識正確率進行X2檢驗,結果顯示,在對于含糖飲料對牙齒有危害、刷牙可以預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齲、牙周疾病會造成牙齒脫落及齲齒的發病原因的認識上,2008年的正確率有所下降;而在對于漱口并非是保護牙齒清潔最有效的方法、牙齒健康與保護有關、要定期去看牙醫及牙齒不好的危害的認識上,2008年則有提高。男生在刷牙可以預防牙病及氟化物可以預防齲齒的正確回答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漱口并非是保護牙齒清潔的最有效方法、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牙齒不好的危害、齲齒的發病原因及刷牙出血的原因方面正確率高于男生(P值均

2.2口腔衛生態度對醫科大學新生口腔衛生態度進行分析發現,43.3%和51.7%的醫科大學新生分別認為藥物牙膏和含氟牙膏預防齲齒最好;39.4%和59.6%的學生分別認為早晨和晚上刷牙最好;認為每天應該刷牙2次和3次的學生分別為79.3%和16.2%;60.8%的學生認為發現齲齒應該立即就診。而1.3%的學生認為可以不予理睬;不去醫院檢查口腔問題中36.7%是因為認為口腔問題不是嚴重疾病;而因為經費問題和時間問題的分別是17.8%和45.6%;有25.8%,66.4%和7.8%的學生分別從媒體、書本及專業口腔健康教育中獲得口腔保健知識。

2004年與2008年相比,除在選擇何種牙刷最好的幾種態度分布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之外,其他口腔衛生態度的分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口腔衛生行為

每天早晚都刷牙及餐后刷牙的學生分別為63.7%和3.4%;8.4%的學生每次刷牙時間在3min以上:74.4%的學生橫刷和豎刷結合;35.5%的學生選擇在2個月以內更換牙刷;92.2%的學生餐后漱口;68.7%的學生睡前進食;42.7%學生使用小頭軟毛牙刷;使用藥物牙膏、含氟牙膏、藥物加含氟牙膏的學生分別為9.2%,25.2%和19.8%;選擇牙簽和牙線的學生分別為17.1%和2.1%;24.2%學生偶爾進行口腔檢查且2.5%學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47.0%的學生接受過1~2次口腔健康教育。

2004年與2008年相比,除刷牙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之外,其他口腔衛生行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更換牙刷頻率、睡前進食、牙膏選擇、定期口腔檢查、牙痛對策及接受過專業口腔健康教育行為方面在不同生源地之間的分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197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并能終身保持口腔健康,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行為,如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計劃或教育活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通過行為矯正、口腔健康咨詢、健康信息傳播等,以達到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目前,我國人口齲齒患病率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維持在較高水平,青少年口腔衛生習慣正確率較低。《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曉率農村達到70%,城市達到90%;有效刷牙率農村達到60%,城市達到80%。而學校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劃的必要保證。

篇(5)

【關鍵詞】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預防教育;宣傳預防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口腔科護理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配合醫生的操作,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與醫生共同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進,讓更多群眾獲取口腔健康知識,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并通過他們向子女、朋友、親屬宣傳與推廣,達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為評價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門診對牙病患者開展了健康教育,今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門診隨機選擇160例初診病人, 具體為12~21歲55人, 22~43歲83人,44~63歲22人。

1.2 方法: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同時檢查其口腔衛生狀況。

1.2.1 問卷調查:

用相同的問卷在初診及最后一次復診時(間隔1月~1個半月)對所有對象進行二次調查,問卷包括5道題:①口腔疾病對健康有無危害。②甜食對牙齒的危害。③刷牙與保護牙齒的關系。④你認為什么時候該去醫院看牙。⑤你認為應怎樣選擇牙膏、牙刷。問卷由患者當場填寫。醫護人員于治療處理后即閱卷。在第一次問卷調查后,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口腔健康問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講解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廣保健牙刷,教授正確刷牙方法、正確使用牙線。在患者最后一次復診時進行第二次相同內容的問卷調查。

1.2.2 統計學處理:問卷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1.2.3 口腔衛生狀況檢查:在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生狀況檢查。通過視診檢查齦上牙石、軟垢的情況,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針查根面有無齦下牙石,尤其檢查有代表性的6顆牙, 16、26、11、31的唇頰面及34、46的舌面。作記錄并計算口腔衛生指數(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為OHI=DI+CI。軟垢指數(DI)的記分標準: 0=牙面上無軟垢; 1=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2=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2/3之間; 3=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數(CI)的記分標準: 0=齦上、齦下無牙石; 1=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 2=齦上牙石覆蓋面積的1/3~2/3之間,或在牙頸部有散在齦下牙石;3=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頸部有連續而厚的齦

下牙石。判定標準: OHI值為0或1是低值;OHI值為4或5是高值;中間值為2或3。

2 結果

接受問卷220例,有效問卷204例,其中16人未來復診。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及口腔衛生指數。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對牙周健康的影響,無知識、無行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為81.54%;隨知識增長和行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漸降低趨勢。

從調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關病因的認識有明顯提高,對刷牙與牙齒保護的關系一題回答的正確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對定期作口腔檢查的認識率提高最為明顯;而對牙膏、牙刷如何選擇雖有所提高,但知曉率是5項指標中最低的。調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確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數均明顯提高,而正確使用牙線的人數還較少。

調查顯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顯的改變,由高值占52.7%變化為低中值占67.6%。年齡對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形成的影響,年齡大于35歲,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形成所占比例較低,僅占15.7%。年齡小于35歲者,雖然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齡35歲以上者,但無知識及無行為的比例亦較高,應引起重視。

3 討論

強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學知識的人,無疑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而正確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是以知識獲取為前提。既有知識又形成行為對維護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兩者缺一不可;有知識而沒有形成行為,和沒知識、沒行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識、有行為的。從調查結果中同樣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衛生知識且形成口腔衛生行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還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響。眾所周知,牙周健康狀況受諸多因素影響,飲食習慣、唾液環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狀況等都是不可忽視。另外,是否與問卷口腔衛生知識內容設計局限性和衛生行為答題過程中答題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為應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數和正確的刷牙方法(含足夠的刷牙時間),堅持飯后漱口及正確使用牙線。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調查發現,多數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和口腔保健意識。盡管受檢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確刷牙方法和每天堅持早晚刷牙的人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絕大多數人是因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來就診,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的意識十分淡漠。

在問卷和被檢者中,有工人、家庭婦女、職員、干部和大學教授,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和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會各個層次的人群中都是適宜和必要的。醫護人員利用就診時間結合病情進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醫護人員的椅旁宣教,絕大多數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復診時再次接受問卷調查時,他們對于口腔衛生健康知識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糾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剔牙、吸煙、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為。

參考文獻

[1] 楊少強、張衛.臨床口腔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和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6)

篇(6)

【中圖分類號】R 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745-02

口腔疾病的預防與保健的具體實施及方法

1 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

要把口腔工作搞好,知識普及方面應該加大力度,通過宣傳以增加大眾的口腔保護意識,大大減少許多口腔疾病,因為很多口腔疾病都是因為不注意口腔衛生造成的。要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如睡前吃甜食、經常吃一些刺激性的如酸,冰,辛辣食物,以免造成細菌滋生,破壞口腔的酸堿平衡。而導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

2 發現了問題及時處理

口腔健康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口腔是慢性疾病,就像齲齒,剛開始人們并不會覺察,只是有一個小洞,人們也不會太在意,可如果不及時填補,這個洞就會越來越大,所以有很多口腔防護意識不強,沒這方面知識,一拖再拖,等到受不了時,才到醫院就診,不過這是疾病都已經發展得比較嚴重了。

3 定期到醫院做口腔檢查

口腔疾病多為慢性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預防醫學上有重要意義。一般成人一年查一次,兒童,孕婦每隔半年查一次,替牙期兒童磨牙可作預防性窩溝封閉,及根據需要添防齲藥物。

4 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刷毛于牙面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齦方向。使刷毛進入齦溝和鄰面區,部分刷毛壓于齦緣上做前后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

5 牙刷選擇的講究

刷頭大小合適,以便在口腔內,特別是口腔后部,-轉動自如,根據不同年齡選擇牙刷柄的長度,刷毛硬軟度適宜,太硬容易損傷牙及牙齦,太軟又難以起到清潔作用,一般人采用中度硬的刷毛。兒童,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宜選用刷毛較軟的牙刷,即用優質尼龍絲毛的牙刷,刷毛末端經磨毛處理成圓鈍形。減少了對牙及牙齦的損傷

6 窩溝封閉及含氟牙膏的使用

齲病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窩溝齲是齲病發展的重要階段。兒童第一恒磨牙萌生較早,牙面窩溝是牙齒表面易患齲的部位,由于解剖特點即殆面窩溝較深,齲病發病率較高。因此,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齲病的發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齲的預防。窩溝封閉是預防窩溝齲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氟牙膏,也能減少齲病的發生。

篇(7)

本文今天為各位帶來第28個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范文推薦,希望內容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要,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查字典,敬請關注。

2016年9月20日為第28個“全國愛牙日”。當今社區,無論是青少年人還是成年人都越來越注重口腔健康。齲齒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為30%~80%,是口腔疾病的首位。為了增強人們的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意識,22日下午,結合“全國愛牙日”活動,喜勤里社區積極開展了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宣傳活動。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參與了此次活動。

活動現場,社區醫生為大家講解了齲齒的形成、發展、危害和日常保護牙齒使用含氟牙膏、含氟防齲用品和窩溝封閉等日常保護牙齒的健康知識,同時,向大家發放了宣傳單。口腔疾病如齲病、牙周疾病等會破壞牙齒硬組織和牙齒周圍支持組織,除了影響咀嚼、說話等功能和美觀外,還會導致社會交往困難和心理障礙。口腔炎癥,尤其是牙周炎等可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失牙是老年人常見的口腔問題。牙齒缺失易發生咀嚼困難、食物嵌塞、對頜牙伸長、鄰牙傾斜等。因此,不論失牙多少,都應及時進行義齒修復,修復一般在拔牙2-3個月后進行。修復前應治療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時對牙槽骨和軟組織進行修整,保證修復質量。

通過此次活動,積極地向廣大社區居民宣傳牙齒保健知識,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幫助公眾建立口腔保健的習慣,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篇(8)

1.引言

7-9歲兒童口腔處于替牙期,是齲病和口腔相關疾病高發時期,主要原因為:(1)第一恒磨牙萌出時間早,窩溝點隙深,易堆積食物殘渣;靠近易患齲的第二乳磨牙,易菌斑堆積;(2)乳牙易磨耗,鈣化度低,易齲壞;(3)替牙期乳恒牙排列錯位,同時存在多個生理間隙易食物堆積;(4)該年齡段兒童喜甜食、黏軟食物,自覺口腔衛生能力弱;(5)部分家長對于兒童口腔關注度不高,對牙齒保護意識淡薄。7-9歲兒童過早的齲壞并未及時充填會影響到患兒的咀嚼效率,導致消化和吸收低下,引起發育問題。7-9歲兒童學習掌握知識的能力比較強,良好的口腔知識對替牙期口腔衛生的維護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正確的口腔知識和方法也會讓其終生受用。

本項目通過調查了解7-9歲兒童對于正確口腔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平時的口腔習慣和行為,加強對于口腔知識的宣教,促成相關社會關注度的提高,通過宣教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使個人和社會終生受益[1]。

2.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項目以問卷形式對蘇州市姑蘇區部分7-9歲小學生的口腔衛生習慣及行為、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知識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2],最終通過一定的形式反饋給相關部門,希望借此提高社會對兒童口腔的關注度,加大對兒童口腔知識的宣傳力度,讓兒童從小了解和掌握正確的口腔知識和方法,使個人和社會終生受益。本研究前期通過文獻研究法,結合口腔專業知識,篩選基本且重要的口腔衛生行為習慣和口腔基礎知識,羅列于問卷調查表中。中期通過項目組成員到學校的調查走訪,實地口腔衛生講解和宣教[3],收集并了解7-9歲兒童口腔衛生的特點。后期通過統計軟件總結和分析兒童口腔衛生各方面的分布特點,從而全面、正確地掌握和了解相關信息,提出和闡述合理的觀點。

3.調查結果

4.討論

7-9歲兒童口腔內已有恒牙萌出,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得知大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會告訴孩子基本的口腔衛生知識,但針對一些細節和衛生注重程度的教育不夠。

88.35%的兒童每天刷牙兩次及以上,92.23%的兒童知道晚上睡前應該刷牙,其中有11.65%的兒童每天刷牙三次及以上,61.17%的家長會監督孩子刷牙。這說明大部分父母都清楚地認識到刷牙對于保護口腔衛生是一個必需的過程,孩子應該從小明白并且每天必須完成。

自從70年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這種甜中帶苦的含氣飲料便受廣大孩子歡迎。但在這份調查統計中,有71.84%的孩子不喜歡喝碳酸飲料,另有74.76%的孩子不喝碳酸飲料,這可能與父母們的教育有很大關系。此外,86.41%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吃甜食、喝碳酸飲料會導致蛀牙,這體現了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對口腔基本衛生知識的宣傳較普遍,與重慶調查數據相符[4]。

但是,從這份調查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88.35%的孩子認為牙齒的好壞是天生的,不用后天太過保護,89.32%的孩子表示家里使用牙簽而非牙線。這兩個問題反映出可能家長在自身口腔衛生知識不夠的情況下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宣傳不夠,而學校、衛生部門、政府在公益宣傳的力度不夠可能是導致這類問題發生的一大原因,由于家長自己不知道,因此無法教給孩子[5]。

另外,2014年高達58.26%的孩子因為牙疼、蛀牙、拔牙三大問題前往醫院就診,只有16.5%的兒童家長會帶孩子做日常檢查,和深圳市光明新區小學生口腔疾病及口腔衛生知識知曉情況調查的情況相似[6]。我們希望這份調查能給學校、家長及衛生部門一定的提示,在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的普及使用、含氟牙膏的了解及適當選用等方面加大普及宣傳力度[7]。利用學校板報、社區宣傳欄等針對兒童正確護牙方法在全國愛牙日、窩溝封閉日的機會向大眾普及知識及其重要性[8]。關愛牙齒每一天。

參考文獻:

[1]符筠,郭欣.北京市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13,1(34):9.

[2]李錦伍,韓曉蘭.7-9歲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效果的討論[J].吉林醫學,2012,2(33):7927.

[3]馮惠芬,鐘春儀,巢楓榕.從化市小學生口腔健康觀念知曉率的性別差異[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5(28):246.

[4]柴召午,鐘鳴,等.2012年重慶萬州三峽庫區7-9歲移民兒童第一恒磨牙齲病抽樣調查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6):155.

[5]李香君,周志江,吳賢清.不同年齡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1,6(27):691.

[6]邰昌松,陳小良.深圳市光明新區小學生口腔疾病及口腔衛生知識知曉情況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2,11(19):1664.

篇(9)

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平臺,全面帶動家長和社會

為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加深人們對口腔衛生的認識,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口腔健康教育的計劃和安排。制定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教育方針。為此,我們把學校作為口腔保健宣傳的重要場所,首先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普查,使其從根本上充分認識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口腔健康教育納入課程范圍,利用學生在校期間開展一定的防治活動,培養學校口腔衛生保健員。以學校為基地帶動學生、學生家長以至于整個社會,從而達到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

抓住重點,循循善誘,逐層推廣,鏈式宣傳

我們組織開辦了“學校教師口腔知識培訓班”,提高了教師們的口腔健康專業知識,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利用開家長會的時機召集學生家長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家長聽完課后,對口腔疾病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不少家長聽完課后“現身說病”,收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針對青少年的特點,提出了:聽好一次衛生課,備好一支保健牙刷,帶上一支含氟牙膏的“三個一”要求。為使口腔衛生課形式生動活潑,準備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口腔衛生保健圖片,講課力求淺顯易懂,深入淺出,教會學生正確的刷牙方法。對于需要接受窩溝封閉的學生,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講清窩溝封閉的原理,消除心理誤區,促使學生接受這項預防措施。各學校、班級還自編了刷牙操進行比賽,出愛牙墻報,排練相聲、小品等,通過這些活動,涌現了“愛牙先進班級”、“愛牙先進學校”,從而吸引了省地(市)級領導和教師來參觀、指導,達到了“以點帶面”全面促進全民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口腔保健知識水平。

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篇(10)

為了解從化市新城小學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現狀,探討不同性別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和觀念的差異,找出學生在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進行口腔健康促進和教育活動提供借鑒,筆者于2006年3~5月對廣州市某小學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調查。

資料與方法

對象:采用按年級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從化市新城小學抽取小學生共340例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40份,收回有效問卷331份,有效回收率為97.4%,其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齡在11歲左右。

方法:采用經預調查、討論修改后自行設計的“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內容共19道題,包括被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年級等),關于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知識、關于口腔保健的知識和關于口腔保健的觀念問題等。問卷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講解后,調查人員規范用語,統一標準,避免誘導性或提示性語言。以班為單位,在老師的配合下組織被調查學生集體在規定的時間(10~30分鐘)內采取不記名方式自行填寫,填寫時不許相互討論,問卷填寫完畢后,由調查員統一回收,并當場檢查調查表的填寫情況,對問題答卷(如漏題,選擇不明確)及時進行更正補充,以保證樣本數量。問卷中未答1題及以上者或者基本情況缺1項及以上者或答卷全是空白或所有答案都一樣者為無效問卷,不予統計。

用SPSS13.0進行統計處理,采用雙錄入方式進行數據錄入并校對,并對資料進行各變量統計描述、X2檢驗,P

結 果

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1。

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2。

關于口腔健康觀念的知曉率結果見表3。

討 論

(1)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遠沒有達到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規定。這可能是由于沒有廣泛開展口腔衛生宣教,學生對細菌,甚至牙齒的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的關系認識不夠,對六齡牙的概念和重要性也比較陌生。今后對這些方面的宣傳教育仍不能松懈,還應加強對細菌和牙齒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關系的宣教,使更多的學生對齲齒和牙周病的病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以利于降低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病率。

(2)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較低,說明多數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缺乏了解。大多數學生知道應該每天刷牙,早晚2次,但卻不清楚晚刷牙更重要,因此也就不能堅持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大多數學生知道選擇怎樣的牙刷,但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齲作用的卻占很少,而知道預防齲齒的最好方法的就更少了,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窩溝封閉。提示今后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而不再僅局限于大眾知識的普及[1]。

上一篇: 船舶動力工程技術 下一篇: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美利坚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