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2 11:23: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老年教育的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沿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達,農村中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外出務工或經商,在家的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兒童。據資料顯示,榮昌縣仁義鎮人口56291人,60歲以上老齡人口8267人,占該鎮人口比例的14.69%,而該鎮老年大學(學校)學員有3516人,僅占到該鎮農村老齡人口的42.5%。人口老齡化問題在農村已相當突出,而老年大學(學校)也只吸納了部分老年人,其余的大部分老年人則沒有接受到老年教育。農村老年人體力的缺乏、經濟的困難、與外界聯系的封閉、內心的孤獨等心理、社會問題逐漸積累將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事物、社會的認知往往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文化、科技、知識、法律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更是匱乏。這往往容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連帶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某村一68歲老漢,在自家田地里種植罌粟。當公安人員逮捕他時,他竟然不知道種植罌粟是犯罪行為。盡管他缺少法律意識,仍然受到了法律的嚴懲,被判刑3年。因兒女都在外打工,他老伴一人留在家中,沒有了經濟來源,又無人照顧,現已患病常年臥床不起。如果農村老年人懂法,有基本的法律常識,相信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農村老齡人口問題涉及到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已逐漸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和重大的政治問題。如何解決當前業已存在并日益加劇的老齡問題,中央提出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24字工作目標。老年教育涉及老年人的精神領域,筆者認為,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終身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切實開展老年教育是解決農村日益嚴重的老齡問題的基本途徑之一。
首先,開展老年教育可以讓農村老年人走出封閉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排解孤獨和空虛,接受各種新信息、新觀念,學習有利于生產生活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發揮余熱。老年人本就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有了新知識、新文化的充實,將使他們繼續創造財富,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品質,推動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其次,老年人在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知識,學唱歌,學跳舞等課目,再加以他們寶貴的社會和人生各方面的經驗,對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尤其是對留守兒童的培養和教育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真正實現了老少同樂。
綜上所述,開展老年教育是解決農村老齡人口問題的基本途徑之一。
二、農村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農村老年教育作為老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就目前而言,各級領導對老年教育的重視度是不夠的。絕大多數領導重視的是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對教育的關注較弱。即使部分領導對老年教育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在城市和農村老年教育的重視程度上也是不均衡的。對于農村老年教育的重視度遠不及城市、縣城老年教育的重視,部分認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及形象在于城區的經濟建設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而忽略了農村人口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和積極性。農村經濟本就相對落后,條件相對較差,上級領導重視不夠,農村老年教育很難發展,起到實效。另一方面是農村老年人自身對老年教育的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絕大多數老年人有“老了老了就無用了,只有等死了”的消極思想,認為教育、學習是孩子們年輕一代人的事情,他們的觀念陳舊,思想封閉,不愿意、不敢、不會接受新鮮事物,沒有認識到老年教育對他們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重大影響力。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近幾年來,雖然我國對農村老年教育事業的投入從整體上與過去相比,雖有明顯提高,但是經費投入仍然嚴重不足。農村老年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一是政府投入的經費明顯偏低,二是社會投入極少,三是城鄉老年學校之間投入的經費差距懸殊。農村老年教育事業經費嚴重投入不足,除了受經濟不發達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識、態度和感情問題。普遍觀念是認為人的教育,小學、中學、大學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將影響人的一生,而老年教育則是可有可無,沒有必要花太多錢在老年教育身上。
(三)教育場地嚴重不足
老年教育場地問題,一直是制約老年教育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而因農村經濟、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農村老年教育的場地嚴重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縣級以上老年大學大多有專門的學習室,活動室,配備也齊全,有音響、電視、有乒乓臺,籃球場等。而農村教育場地則大多因陋就簡,利用村(社區)陣地、閑置房屋作為教學場所,尤其是村級老年學校,通常沒有專門的活動室和學習室,體育器材、學習器材也缺乏。
(四)師資隊伍不足
農村老年教育的老師都是兼職的,所掌握的知識面有限,所傳授的知識也就很有限,往往達不到開辦老年學校的目的和宗旨。知識面豐富,多才多藝的老年人大多匯集在鎮老年大學、縣老年大學,真正深入到村、社區的很少,導致農村老年教育的師資隊伍嚴重不足。
(五)沒有規范的專業教材
農村老年學校的課目設置豐富,有體育活動,唱歌,跳舞,時事政治、經濟、健康常識、法律知識、農業實用技術等方面,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但是,在農村老年學校,卻沒有規范的專業教材,老師講課比較吃力,學員的接受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因為農村老年學校的老師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沒有專業的教材,授課的知識有可能出現偏差或失誤。
三、對農村老年教育開展的建議
(一)提高對農村老年教育的重視度
要使農村老年教育事業取得更好的成績,關鍵在于提高思想認識和得到領導的重視。各級領導要從發展老齡事業的高度的戰略高度,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高度,從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維護安定團結大局的高度來提高各級領導對農村老年教育事業的重視,并廣泛宣傳和發動,教育廣大農村老年人充分認識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益性,從整體上提高廣大群眾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
(二)加大對農村老年教育經費的投入
各級領導在充分認識到農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應從實際出發,適當增加對農村老年教育的經費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對各級的資金投入提出一個基本的要求和監督,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可采取資金扶持政策。同時廣泛發動,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積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如大型企業、民間團體、民間組織等對農村老年教育捐款捐物,以推動農村老年教育事業全面、持續、健康的向前發展。
(三)整合資源,緩解場地不足瓶頸
從當前農村老年教育現狀來看,場地問題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到解決,要妥善解決場地不足問題,筆者認為可以盡量整合資源,利用有限資源,緩解場地不足的瓶頸問題。基層老年學校的建設可與鎮文化活動站、學校體育場地結合起來,與社區老年學?;顒又行慕ㄔO結合起來。農村老年學校可與村居兩委會學習活動室、新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村上、鎮上的閑置房屋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改做為老年學校或者老年人活動中心或活動室,部分村小合并后騰空的校舍更是很好的資源。在整合資源中,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應從農村老年教育的實際困難出發,盡量整合資源,無償提供場地,幫助解決場地問題。
(四)加強農村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當前農村老年教育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一問題關系著農村老年教育的質量和實質效果如何。為加強農村老年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應重點聘請一些知識豐富、能夠教學的老師、志愿者,從不同層次充實農村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筆者建議國家教育部能否增設針對老年教育的師范專業,也納入國家事業單位編制。有了專門、系統、規范的師資隊伍,這樣老年大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還應從法律上進一步給予老年教育法律保障。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筆者通過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實踐,意識到健康教育對老年病人的康復起著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問題以及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問題,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開展,現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
2007年-2009年內科老年病人,年齡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齡最大達92a;文盲半文盲占75%。護士不定時進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檢查反饋與其它項目相比,令人不滿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體征、診療、檢查項目、目的、藥物、飲食、活動、潛在并發癥等方面的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掌握不夠,達不到充分調動病人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點
2.1記憶力差、認知力差及感知覺減退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如腦萎縮、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均可導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聾、視力減退、感知覺減退、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易引起誤解或曲解別人的意思。
2.2易怒、固執、疑慮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大,但社會經驗豐富,心理活動復雜。由于生理性衰老、視、聽不靈、體弱多病,加之社會和家庭角色改變,適應能力減弱,一旦住院,心理壓力增加以及對醫療費用的負擔和對疾病的認識不足等原因,使他們對病情的估計多為悲觀和對抗意識,而出現易怒、固執、多疑等不良心理反應,對治療護理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
3護士在健康教育時可能存在著不足之處
有的護士可能缺乏溝通技巧或不熟悉溝通技巧,影響著護患之間的關系;有的護士在運用護理程序方面存在著入院評估收集資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體情況、疾病過程、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經濟狀況、行為方式(生活、飲食習慣),和社會心理因素等情況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認真細致,評價不及時或未能做出恰當的效果評價;有的護士對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教育、檢查項目介紹、治療藥物知識的宣教、飲食指導、活動指導、危險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導等。基于這些原因,而導致護士在進行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時不能根據病人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病情各階段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教育,顯示不出個體差異。
4討論
4.1護士應具備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首先應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多種邊緣學科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護患溝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們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愿意接受護士傳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內科老年病人病情復雜多樣,不同疾病的病因、誘因各不相同,著重的預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據不同疾病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知識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住院后主要與病人講解采取有效的半臥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導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煙、有害氣體、粉塵及氣候對疾病的影響,同時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和飲食的指導,并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誘發因素及改善個人體質。而支氣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講解哮喘發作時取端坐位舒適的目的,用B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勵病人補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導病人不宜食用魚、蝦、蟹,豬肝、蛋白質等易過敏的食物。避免誘因:避免密封門窗及花草、地毯、皮毛、異味氣體接觸,防止情緒激動等。因人而異:對記憶力減退,認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療,護理查房的時間,反復多次強調并且耐心細致的教育指導。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個體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獲得成功的基礎。
4.2護士應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水準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護士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評估收集病人資料,護士不僅要向病人灌輸健康知識,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識,而且還包括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健康責任和健康行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正確應用護理程序及馬斯洛層次需要論,根據不同個體,不同層次的需要刪減或增加教育內容,及時評價,反饋調整教育計劃。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社會責任感,護士對病人的照顧既有權利又有專業和法律的責任。只有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護士,才能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完成對病人的健康教育,達到病人滿意的回報。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是保證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個護患雙邊活動的過程一個完事的質效優良的健康教育活動應該是雙向的,即應包括醫護人員和病人雙方,美國教育家B.S布理姆認為:教育活動是一個雙邊活動,應該是雙邊人員都得到激勵才會產生“自動力”。心理學家R.A布朗漢認為激勵等于效價一手段-期望的乘積。其中效價是指對所獲得報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為獲得報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經過努力所能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三種因素之一為零,那么激勵也為零,就無法產生“自動務”。例如:一位高血壓病人因頭暈、嘔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護士缺乏護患溝通技巧和因病而異、因人而異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顧病人當時的病情、心理,盲目地進行入院教育,結果會使病人產生煩悶的情緒,對醫院的服務水平產生懷疑,對以后護患雙方合作產生一定影響,此時效價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護患雙邊活動,那么如果只有醫護人員的“自動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動力”而得不到醫護人員的耐心指導和訓練,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結果。
5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使老年病人獲得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成縫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動力”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依賴等綜合因素的結果。缺一不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19-01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非特異性炎癥,主要特征為氣流受限、阻塞性和不完全可逆性[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重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2年全球約274萬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經濟負擔第五位。我國40歲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為8.2%,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2]。有文獻報道,目前該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3]。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康復有著較大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康復。2010年8月——2013年2月間,我院對43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患者均為我院2010年8月——2013年2月間的病人,其中男33例,女10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0.2±4.6)歲,病程4-16年不等,所有患者經診斷后均確診為慢阻肺,其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1例,肺氣腫患者7例,支氣管哮喘3例,肺心病2例。
1.2 健康教育 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患者的性別、病程、社會經歷、居住環境等對老年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詳盡的健康教育方案和計劃。患者入院后,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進行預防COPD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避免發病的高危因素,特別是宣傳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指導群眾戒煙;改善大氣環境、工作環境及室內環境,避免大氣污染、職業性粉塵及化學物質吸入。另外,還應開展群眾性體育鍛練,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進行肺功能監測,以盡可能早期發現COPD并及時予以干預。防治原發病如慢性支氣管炎等。對COPD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積極防治本病的重要性,參與本病防治工作,可減少急性發作、改善呼吸功能、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及延長生存時間。護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其注意事項:①避免病情加重的各種誘發因素,如預防感染,避免去空氣污濁、人多的公共場所;寒冷季節、氣候變化時注意保暖;改善生活方式及環境。②勸導患者戒煙,并幫助其制定切實可行的戒煙計劃;③堅持呼吸肌功能鍛煉,以改善呼吸功能;④堅持全身鍛煉及耐寒鍛煉、增加營養,以增強體質及機體免疫力;⑤也可用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注射,提高機體免疫功能;⑥堅持家庭氧療,講述氧療目的、作用及設備的使用、維護等方面的知識;⑦按醫囑用藥,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⑧教會病人自我監測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診治;⑨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 護理措施
臨床觀察、記錄COPD患者咳嗽、咳痰及排痰的難易程度等狀況。鼓勵患者多飲水,幫助患者翻身或拍背來排痰。痰多不易排出的患者,給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混懸液超聲波霧化吸入一天2-3次?;颊咴陟F化后及時漱口,維持口腔清潔,咳嗽無力痰液積聚者時用吸引管將痰液吸出[4]。加強對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狀況的記錄。氧療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靜息狀態下氧飽和度(SaO2)上升至90%以上或PaO2≥60mmHg而不使PaCO2上升超過10mmHg,長期氧療是指經鼻導管吸氧,流量1.0-2.0L/min,吸氧時間﹥15h/d。在給氧時,堅持低濃度、低流量和持續的方法,時間1-2周為宜。
3 討論
慢阻肺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近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慢阻肺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5],疾病反復發作,給患者身心帶來較大痛苦,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COPD患者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知識。通過應用臨床健康教育路徑的方法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在醫護人員正確有效的指導下以及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育形式,患者對COPD相關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掌握度明顯得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促進老年患者康復,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史素麗,曹鳳英,羅永偉,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識和社區干預需求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257-258,261.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賽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57.
臨床資料
2005年3月~2006年4月收治老年高血壓病人79例,男61例,女18例,年齡67~85歲,平均76歲。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計劃: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列成標準計劃,制定出健康教育方案,采取口頭、書面、集中講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宣教。患者入院當日進行入院須知講解,介紹病區環境,了解病人家屬的情況,做心理指導,取得配合,使護理工作細化、量化,提升服務質量。
健康教育的實施心理疏導: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病程長,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容易產生孤獨、悲哀、失望等負性情緒,加上長期服用藥物容易出現情緒障礙,血壓受情緒影響出現波動,責任護士有針對性地做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各項活動,改善心境、開朗樂觀、正確對待疾病,培養健康的情緒,加強自身修養,正確面對疾病帶來的壓力,使負性情緒降低,增加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飲食指導:制定高血壓病病人的具體飲食計劃,做到科學、合理。人到老年,新陳代謝減低,消化功能減弱,牙齒脫落,口腔黏膜變薄,味覺減退,往往喜吃咸食物,所以要嚴格控制食鹽含量。必須強調飲食的重要性,養成清淡、低鹽、低脂、多維生素的飲食習慣。一般每日的食鹽量要控制在3~5g以下,據統計每日攝入的鈉每多增加100mmoL,收縮壓和舒張壓就會相應的增加2~4mmHg?,F在臨床上有些患者通過控制食鹽攝入量,血壓便逐漸恢復至正常范圍。
藥物指導:對于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科學的藥物治療對治療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用藥才能達到治療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臨床上有些高血壓病人,血壓一下降便立即停藥,采用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即:服藥-停藥-服藥,結果導致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血壓大幅度波動。通過健康教育,督促患者遵從醫囑的行為,使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得到了明顯提高,血壓能控制在正常范圍(高血壓病治療特點是終身治療,全方位治療。全方位治療就是遵從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恰當的藥物治療。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血壓的有效措施)。
疾病知識教育:高血壓病是影響老年壽命的重要疾病,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升高,世界衛生組織把高血壓病列為引起心、腦、腎并發癥的最重要致病因素。讓病人了解高血壓病基本知識,危險因素,并發癥的危險性,遵醫治療的重要性,進而延長患者生命,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循環重復的教育方法,同時制作疾病知識片,使病人易于接受,提高掌握疾病知識的興趣,使患者形成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高血壓病知識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健康行為教育:高血壓病直接影響老年健康與生命質量。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矯正不良行為習慣,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理念,對高血壓的轉歸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除了合理科學的藥物治療,還要注意日常生活細節及禁忌,做到戒煙、酒、忌辛辣食品、控制體重、不吃動物脂肪以及高糖、油炸類食品,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做到心態平衡,心胸寬廣,防止情緒急躁或過于興奮,生活起居有度,堅持體育鍛煉。通過我們的講解宣教,患者血壓保持在相對恒定的范圍。
出院指導:出院之前對老年患者及家屬做好指導工作。強化住院期間的教育內容,出院后繼續服藥的目的和方法,安全用藥的知識,經常監測血壓,來調解降壓的劑量。由于老年人近期記憶力減退,容易健忘,告訴家屬提醒,協助病人服藥,鼓勵患者家屬多給予關懷,情感支持,同時告之病人出現緊急情況應對措施,責任護士將急救電話、科室電話告之患者家屬,將患者的電話做好登記以便隨時聯系,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及上門服務。
效果評價:在我院住院的79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通過強化健康教育,患者在心理調節、生活方式、遵醫行為等方面效果顯著,接受護理的順應性增加,病人及家屬對高血壓病的認知水平普遍提高,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加大了護患之間的親和力,患者由原來的詢問轉變為主動接受教育,掌握了疾病預防、用藥、保健知識,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質量,達到了控制血壓,享受健康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 于小杰.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當代護士,2006,9
2 萬嘉豫.對老年高血壓病高危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體會.護士進修雜志,2004.8(8):743
3 秦芳.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2004.3:(4)
遂寧:政府牽頭指導重大醫患糾紛處理
1.2 方法 采用服藥狀況問卷,ADL問卷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2、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75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當中有60%不能遵從醫生醫囑進行正確服藥,服藥的依從性差。
3、討論
3.1、原因
3.1.1自身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老年人的各種能力均下降,包括記憶力、聽力、視力、日常生活能力等,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老年人依從性差。
3.1.2 缺乏對藥物的了解 農村老年人的主觀意識強,習慣憑經驗、直覺判斷事物。固執、偏激、多疑的思想導致對用藥存在偏見,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感到害怕,擔心誘發其他疾病,出現擅自停藥或減少劑量的做法。從而使得服藥依從性變差。
3.1.3 文化知識欠缺 學識對服藥的依從性也有一定的影響。[1]農村老年患者普遍文化低,接受能力差,不能正確掌握服藥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故出現少服、漏服、誤服現象,還有對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不了解,對病情暫時的穩定誤認為是疾病痊愈,不能堅持用藥,誤信廣告藥偏方藥,對普通藥不信任,崇拜貴重藥。
3.1.4疾病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組織器官發生進行性的變化,決定了老年人慢性病并發癥增多,增加聯合用藥機會,服藥的復雜性增加,亦導致服藥依從性下降。
3.1.5 活動不便與缺乏照料 社會轉型加快,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空巢家庭越來越多,老年患者由于各種疾病導致活動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缺乏子女照料,得不到家庭與親屬的支持,而使得老年患者依從性差。
3.1.6 心理護理 在調查中一些老年人求治心切,違背醫囑、盲目的超劑量地服藥,也有一部份老年人或由于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為節約費用,或由于不服老心態在疾病狀態稍有改善便擅自停藥[2]。
3.2 護理對策
3.2.1加強健康宣教 根據農村老年人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護患溝通,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老年人服藥后的感受,幫助其解決顧慮,干預其不依從性的原因。從而提高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
3.2.2 合理用藥,簡化治療方案 根據農村老年人的經濟情況差,合理用藥。特別是長期服藥者,盡量選用價格適中療效肯定的藥物,使病人可以長期堅持用藥,提高服藥依從性。
3.2.3 心理護理 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讓老年人更多了解疾病,藥物的相關知識及告知不遵守醫囑的嚴重后果。建立各種提醒裝置,用各種忘記方式提醒服藥。
關鍵詞: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義齒;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人口壽命普遍延長,并提前進入老齡化國家,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及器官功能的減退,牙齒缺失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不僅影響咀嚼功能的正常發揮,久而久之會導致消化系統的一系列問題,出現營養不良及吸收障礙,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佩戴可摘義齒,可修復牙列缺失,恢復嚼功能,保證營養的攝入??烧x齒具有適應范圍廣,磨除牙體組織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潔和價格較低等優點,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選的牙齒修復方法[1]。對已接受治療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正確的義齒清潔方式,對可摘義齒戴用者具有重要意義。不正確的義齒護理,不僅達不到義齒修復的目的,還會引起許多口腔疾病的并發癥,如義齒性口炎、牙周病、牙齦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保持口腔健康[2]?,F實生活中老年義齒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不知道義齒清潔對健康的影響,因此,如何保持口腔衛生,維護口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老年人可摘義齒戴用者進行幾方面的健康教育,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診需佩戴可摘義齒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齡65~80歲。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結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義齒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識,經統計,68%(86例)者不戴義齒時不知道將義齒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飯后不漱口,46%(58例)者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記摘下義齒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對義齒護理知識明顯提高,比例超過健康教育前,改變了不良習慣。總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護理行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關心安慰患者
醫院首先提供整潔、明亮、舒適、安全的環境,創造開放式的談話場所?;颊邅砭驮\時,護士熱情接待,根據不同患者產生的應急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心里護理,以親切的語言,真誠的關懷,恰如其分的解釋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勵和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焦慮及恐懼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詢問病史及藥物過敏史,了解有無治療禁忌證,并給患者漱口以清潔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局部義齒戴入的步驟及治療時間、預后、并發癥、治療費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對于聽力下降及反應遲鈍的老年人應反復交代。指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誤吞,如有不適則舉手示意,不能隨意講話及轉動身體,以防導致口腔軟組織意外損傷。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義齒取戴方法
指導患者正確取戴義齒,不宜強力摘戴。安裝義齒時注意好金屬翼環和套用翼環的牙齒,雙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不宜用舌將義齒頂出,防止損傷自己原有的牙齒、口腔組織或損壞義齒。初戴義齒如有疼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應摘下義齒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來醫院前1~2h戴上義齒以便準確查明原因,得到正確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壓傷牙槽粘膜或損傷牙周支持組織。
2.2.2義齒的處理
告知患者飯后及睡前應將義齒取下即時清洗??烧植苛x齒與牙齦和粘膜之間有間隙存在,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每次進食后應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的健康。夜間睡眠也不宜戴活動性義齒,以免造成誤吞,同時可緩解牙槽骨壓力。義齒清洗時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凈,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熱水或酒精等有機溶劑中,以免造成義齒基托樹脂老化而影響使用壽命。義齒磨光面用軟毛刷輕輕刷洗,組織面由于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細清洗。對口腔無病變及損傷者告知經常戴用義齒,以防余留牙位置改變或牙槽骨吸收變形而導致義齒摘戴困難,甚至無法戴入。
2.2.3加強口腔衛生
老年人佩戴的義齒和余留牙之間會產生新的滯留區,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同時減弱了唾液沖洗或緩沖作用,利于細菌附著,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義齒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3]。應告知患者每次進食后及時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健康。
2.2.4飲食指導
初戴義齒應先吃軟的小塊食物,盡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塊食物,根據情況逐漸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較硬的食物,適應以后也不要吃堅硬食物,以免弄壞義齒。
2.2.5不適復診
初戴義齒時口內會有異物感,語言不清晰,惡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緩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義齒松動、摘戴困難、咬頰舌、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或義齒損壞等應及時就醫檢查、調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義齒。正常半年到醫院復診1次義齒,即便活動義齒沒有出現問題,也應該五年左右到醫院更換一次。
3討論
可摘義齒體積大,帶入口腔后影響牙齒的自潔能力,降低口內生存環境,同時義齒周圍容易滯留食物,促進細菌繁殖,導致佩戴可摘義齒老年人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減退,反應遲鈍,科學保健觀念淡漠,認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護士充滿人性化的關懷,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識[4]。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明顯增強,提高了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義齒護理行為,達到良好的義齒衛生狀況,培養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進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崇錦.口腔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571-638.
[2]賈曉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門診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52):144-14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816-01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患冠心病越來越多,而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安全用藥問題也愈來愈受到關注,據報道:老年冠心病猝死患者中有1/4沒有按正常要求服藥。因此,對老年冠心病病人實施有效的出院健康教育,增強服藥依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療的52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其中男336例,女184例,年齡60~92歲,平均68±2.2歲,發病年齡51±5.7歲,病期1~38年,平均病期12.8±5.6年。
1.2 方法 將52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60人,觀察組在出院時進行三次以上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進行兩次以上的隨訪。對照組只是在出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再干預。根據病人服藥程度將兩組病人出院后的服藥依從性分為高、中、低、不依四個等次。
2 結果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未進行出院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藥依從性明顯下降。說明出院后進行有效的服藥依從性的教育,可以減少復發住院率和猝死率。
3 加強對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提高服藥依從性
3.1出院時,對每位老人進行全面評估,對病人的自理情況、文化程度、聽、視力、心理狀況、容易引起復發的因素進行了解,制定詳細地個體的用藥指導計劃,盡可能向本人及家屬反復宣教,講解藥物用法、劑量、藥物副作用、有效期及儲藏方法,并用文字記錄,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做到病人能夠復述和胸中有數。平時應用多種感官法如墻報、幻燈片宣傳海報讓老人及家屬充分了解藥物知識,尤其對自理缺陷、聽、視力下降者則反復多次說明,并與家屬陪護進行溝通,告知用藥不當引起的嚴重后果。
3.2 出院后,我們進行每月兩次以上的隨訪,指導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2.1 經常詢問病人是否服藥,服藥時間是否定時、劑量是否適當,有無停服、漏服或過早停藥;目前病人活動、飲食睡眠、有無胸悶、心悸、氣促等情況。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用藥量或補充用藥。對硝酸酯類、速效救心丸等藥物要告知每六個月一換,放在棕色瓶內,隨時隨地均要隨身攜帶。
3.2.2 老年人服藥時,以站立、坐位最好,不要服藥后立即平臥,應在服藥后5分鐘后再平臥。[1]用溫開水送服,一次不可過多,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氯化鉀盡可能稀釋或加入橘子汁以減少其澀味,不易吞服的藥物可以磨碎,服完后再飲水少量。一次含服、吞服均不可過多;對自理有缺陷、言語溝通困難者應助其張口,確保藥物完全含化或吞服。
3.2.3 用藥后,要隨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平時,盡可能用最小有效藥物量,用藥時,經常有陪人家屬在身邊,如出現頭暈、眼花、頭痛、心悸、氣促、胃部不適等情況,應立即來院就診或打電話求助醫師;用藥后,囑病人休息或平臥片刻,并向我們總結反映藥物的療效。
3.2.4 對家屬進行宣教。隨訪過程中,評估家屬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老人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讓家屬了解藥物的具體用法、目的、方法、藥物副作用,在用藥過程中讓家屬在旁觀察、監測、監督、提醒及協助;對醫師開的藥物要幫助定品種、定位置放置,放在伸手可及處;并經常協助檢查藥品的失效期。對自理缺陷、視、聽障礙者要完全幫助。
3.3 其他指導。指導病人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生活、服藥要有規律,戒除煙和酒;低鹽低脂肪、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鼓勵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防便秘。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劇烈活動;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定時監測血壓、脈搏,出現胸痛不適,盡早及時用藥。
4 結論
高血壓屬于典型的終生疾病,是老年常見病,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從而導致患者死亡、致殘。有報道,我國老年高血壓的患病率占高血壓病人的60%-70%[1],良好的服藥依從性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尤其關鍵,可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本文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實施效果及有效性,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入選對象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隨訪資料完備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全部>60歲,平均(65.5±3.5)歲,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即血壓值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過標準,即收縮壓≥21.3kpa(160mmHg),和或舒張壓≥12.6kpa(95mmHg),排除合并冠心病、甲狀腺疾病及影響脈壓的疾病,且在醫院確診之前均未接受過正規的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分組按隨機抽樣原則,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n=45例,在患者入院時采取自設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患病情況,服藥依從性、生活習慣四個方面,評估患者的入院前依從性和血壓控制情況,實驗組在住院期間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對照組只采取隨機教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2評價指標①出院后一個月電話隨訪,依照Morisky等推薦標準[5],即用六個問題評價服藥依從性,當六個問題均為否,則服藥依從性最佳,否則依從性差。②評價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以三次非同日血壓的均值做比較。顯效:舒張壓下降大于10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下降大于20mmhg,或收縮壓下降大于30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小于10mmHg,降至正常:舒張壓下降10-19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差: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變化[6]。
1.3統計學方法調查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前服藥依從性無統計學差異,出院后服藥依從性和血壓控制情況比較,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3.1健康教育形式實驗組健康教育是通過早期開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患者自覺的采納有益健康的行為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3.1.1入院時入院時由責任護士根據護理程序為患者做全面的入院評估,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感,系統找到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對資料進行整合處理,制定出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尤其重要的是對血壓情況的評估,包括血壓水平,血壓波動情況,血壓控制情況,并向患者了解平時的基礎血壓,為以后的治療奠定基礎。
3.1.2住院階段
3.1.2.1集體教育每周一、四在全天治療結束時,由資深護士召集患者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集體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高血壓基本知識指導,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病因、診斷、癥狀、危害、預后、疾病控制方法等,并教會患者自測血壓的方法。②用藥知識教育,告訴患者和家屬遵醫囑服藥,使其明白堅持服藥的意義,防止患者出現擅自停換藥物、藥物不規則使用,區分藥物副作用及自覺癥狀等問題。③做好生活指導,首先給予飲食指導,糾正患者飲食誤區,讓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感染,適當進行有氧運動,以有助于治療效果。④做好心理指導,心理干預非常關鍵,是一個潛移默化注重細節的過程,作為醫護人員需要在長期的互動中與患者逐步建立互信,改變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強化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認知程度并自覺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3.1.2.2個性化教育責任護士應針對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為達到效果,可采取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如: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圖片、播放音源性教育內容,同時也鼓勵家屬陪伴患者共同學習,以達到強化教育的目的。通過各種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使患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果穩步提高。
3.1.3出院指導待患者康復出院時,責任護士應對患者和家屬再進行一次系統化出院健康指導,重新考量其血壓控制知識和自測壓方法的掌握情況,進一步固化前期教育效果,特別叮囑其定時監測血壓并記錄、定期復診、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3.2健康教育的積極意義患者的依從性是指生活行為方式與治療和健康保持一致的程度,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服藥的依從性和血壓控制有很重要的關系,通過本組研究,通過本組研究,我們體會到,在治療中患者和醫務人員應是一種協作關系,醫護人員應更新觀念,調整對策和措施,把工作的核心從單純的治療型向康復綜合防治上轉化,為患者提供優質健康教育,及早增強患者的高血壓危險因素認知度,使其變被動就醫為主動配合治療,自覺遵守醫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從而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燕玲.淺談老年高血壓[M].臨床內科學,2011,5(17):230.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10,8(3):9.
[3]Cad.Saúde.19 no The Bambui Health and Aging Study(BHAS):factors.assoc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older adults in the community 3 Rio de Janeiro 2009(6).
[4]鮑艷萍.健康教育與老年高血壓的關系[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5(27):5.
【關鍵詞】老年人;全口義齒;咀嚼效能
可摘全口義齒是臨床上修復老年人牙列缺失最常見的方法。由于全口義齒基托邊緣伸展寬,面積大,固位和穩定都較為困難,患者初戴時往往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老年人常常因修復前希望值較高,初戴時義齒不能充分發揮咀嚼功能,而對修復失去信心[1]。作者選取2009―2010年在我院修復科進行全樹脂材料、鈷鉻合金鑄造基托以及純鈦鑄造基托全口義齒修復的老年患者38例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以期評價戴牙時間長短及不同基托材料對老年人全口義齒咀嚼效能的影響,為臨床醫患交流,提高患者信心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9―2010年以來在我院修復科就診的老年上下牙列缺失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齡60~80歲,平均71歲?;颊叱醮涡腥诹x齒修復,全身健康狀況良好,無系統性疾病和口腔局部疾病,能配合修復治療。隨機分為3組,各自分別制做樹脂基托全口義齒15副,鈷鉻合金鑄造基托全口義齒13副及純鈦鑄造基托全口義齒10副。同時隨機選取此年齡段有完整自然牙列的健康老人30例作為對照組。
1.2 修復方法:2次印模法制取全口印模,取正中頜位轉移牙合關系至頜架,專業修復技師完成全口義齒排牙,試戴關系正確,裝盒;3組患者義齒基托分別采用全樹脂材料、鈷鉻合金鑄造基托以及純鈦鑄造基托全口義齒,人造牙均為普通拜爾牙。完成后在患者口中初戴,調改,調牙合。義齒固位良好,垂直距離及咬牙合關系正常,平衡牙合穩定,無明顯壓痛不適,患者對義齒主觀表示滿意。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保健宣教[2]。
1.3 咀嚼效能評價[3]:患者分別于修復后1周、1月、3月及1年復診,義齒使用良好。每次采用ATP腸溶性被膜顆粒吸光度法進行咀嚼效能的測試:囑患者用蒸餾水漱口,給每位患者4 g ATP顆粒,放入口中咀嚼30次,咀嚼時勿吞入,然后將其全部吐入事先準備好的帶有刻度的容器中;用蒸餾水將口內余留顆粒漱入同一容器內,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 ml,用玻璃棒攪勻,經濾紙過濾后取濾液5 ml置入紫外比色杯中,再放入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在259 nm紫外光下測其吸光度值,評價咀嚼效率。對照組亦采取同樣方法測定咀嚼效能。
2 結果
3組患者全口義齒修復后不同戴牙時間咀嚼效能見表1。
對比患者戴用全口義齒時間,戴用后1周與1個月,3個月相比,咀嚼效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經配對t檢驗,P0.05,即3個月以后咀嚼效能穩定,不再升高。同時可見,每一時間段,三種基托材料全口義齒咀嚼效能相互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咀嚼功能是口頜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咀嚼效能也是評價全口義齒一項最重要的指標。老年人全口義齒修復成功與否,能否為患者所接受,關鍵是看義齒是否充分行使咀嚼功能[4]。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全口義齒在初戴時發揮功能較弱,初戴1周,咀嚼效能僅為健康自然牙列的17.39%;隨著戴牙時間的增長,1個月后達到40.52%;3個月后達到63.00%;而從3個月到1年,咀嚼效能增長不明顯,基本保持穩定,為65.96%,與以往文獻記載數值[4]相近。主要因為全口義齒初戴患者往往不能適應,舌活動受限,影響咀嚼時義齒的固位和穩定,從而降低咀嚼效能;到基本習慣使用需要較長時間,一般3個月后可充分發揮義齒功能。因此,修復醫生應特別與初次使用全口義齒的老年患者充分交流,進行衛生宣教,指導其使用,樹立其信心,在患者配合下使義齒盡快充分發揮義齒功能[5]。同時可看到全口義齒基托所使用的材料對其咀嚼效能沒有明顯影響。老年患者在進行全口義齒修復的時候,可以根據具體經濟情況和個人習慣選擇任意一種基托材料。一般來說,對于齒槽嵴豐滿,固位好,牙合力大者可考慮選擇金屬基托,而齒槽嵴萎縮較多者以樹脂基托為佳[6]。
參考文獻
[1] 馬軒祥.口腔修復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83.
[2] 徐君伍.口腔修復學[M].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4.
[3] 宋兆峻,葉秀芬,寧麗,等.用吸光光度法測定咀嚼效能的研究[J].口腔醫學,1998,8(2):70.
[4] 林映荷,胡國瑜,黃瓊,等.用吸光光度法對全口義咀嚼效能的測定和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94,12(1):59.
[5] 紀長寶,李文娟.口腔修復知識宣教對總義齒修復效果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4,5(1):37.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2-019-02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the effects of insulin
Yang Zeli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130, Sichuan Gerontology
【Abstract】Objective TTo evaluate the elderly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sulin for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of collective, group and individual education, and supported by written educational diversity combining form of education in 72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insulin-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Results TAfter education, basic knowledge of diabetes patients, insulin-related know-how and skills to improve the injection than before the education. Conclusions T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suli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cognitive and insulin injections skills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treatment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Telderly patients Tdiabetes TEvaluation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實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胰島素的認知和注射技能,從而有效保證治療效果、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選擇2010年7~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實施健康教育并進行效果評價,臨床上取得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7~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年齡66-80歲,男40例,32例,病史在10年以內的56例,10年以上的16例;城鎮患者46例,農村患者26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20例,中專及以下52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 運用集體、小組和個體教育,并輔以書面教育相結合的多元化教育形式。集體教育由??谱o士每月1次講課,小組教育由組長每周1次講課,個體教育由責任護士隨時進行個性化教育。我院今年設立了糖尿宣傳室,科室開辟糖尿病健康教育園地,印刷并發放糖尿病小手冊,通過口頭講解胰島素的相關知識,其中包括胰島素的注射實踐,通過形象教育視患者具體情況,每周循環播放胰島素注射錄像帶,通過示范教育具體操作予以示范,內容包括如何抽吸胰島素、排氣、消毒、注射及如何給注射筆安裝胰島素和針頭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進行評估 入院后護士根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知識、胰島素知識 、注射方法、低血糖的急救等方面了解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通過統一制定的問卷調查后,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
1.2.3 統計學處理
手工統計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健康教育
2.1 住院期間健康教育
2.1.1 基礎知識教育 首先向本組患者和家屬介紹糖尿病的基礎知識,讓其了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等,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
2.1.2 對胰島素的正確認知 強調糖尿病是終生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是并發癥的發生,良好的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義,強調早期胰島素治療的重要性。胰島素本身不會使病人產生依賴性,只要病人需要相應堅持使用,不要自行停用或減少劑量,以糾正患者對胰島素認識的誤區。
2.1.3 向病人講解胰島素的知識
2.1.3.1 介紹胰島素制劑類型 胰島素制劑分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三種4類。根據來源不同分為動物胰島素和人胰島素兩種。
2.1.3.2 胰島素保存 胰島素應放在陰涼避光處,最好是冰箱冷藏室,溫度在2~8 ℃,忌冷凍或日照或空運,遠離放射源,勿劇烈搖晃。胰島素開啟后注明日期,一瓶開啟的胰島素在低溫下可保存28-30d,勿將有懸浮型胰島素的注射筆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因溫度的變化而使筆芯的液體滲出而改變胰島素濃度。
2.1.4 低血糖反應應急處理方法 癥狀輕者進食糖水或點心,即可緩解。若癥狀不緩解或嚴重時,需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60ml,并通知醫生及時調整胰島素劑量。
2.1.5 講解或示范胰島素注射方法
2.1.5.1 注射器的選擇有普通分體式1ml注射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胰島素注射筆。普通分體式1ml注射存在死腔刻度讀數不是胰島素注射單位及注射時疼痛等缺點,目前不再使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使用于瓶裝胰島素,推薦使用操作簡便、準確、無痛的胰島素注射筆。
2.1.5.2 注射部位的選擇 要根據病人自身情況確定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部位可選擇在腹部、大腿、上臂外側及臀部,各部位的吸收速率不一樣,腹部最快、臀部最慢。因此,注射部位不要頻繁更換,避免患者血糖時高時低。注射點應每次更換。以免皮膚下組織出現硬結而無法發揮藥物作用。如在腹部,點與點之間間距2.5 cm為宜。
2.1.5.3 注射時皮膚消毒和進針 應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注射部位,有碘過敏史的患者,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消毒范圍是以注射部位為中心的5cm見方。將針頭以垂直方向刺人皮下組織,如小孩及體型瘦者用針頭呈45°進針注射。每次注射,注射筆需要停留6s鐘后拔針。
2.1.5.4 要正確使用胰島素,掌握“三準一注意”,即時間準、劑量準、劑型準,注意注射部位
2.2 出院時健康教育
2.2.1 老年記憶力差、視力減退、手不靈活、劑量不易掌握,應耐心講解方法要領,再進行操作示范,容易出錯的地方反復強調,最后指導病人和家屬熟練掌握為止。
2.2.2 教會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自我識別和自我急救措施。外出時要隨身攜帶胰島素身份卡和糖果,這樣便于發生意外時提醒他人及時搶救。
2.2.3 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注射部位要防止皮膚感染,不要吃零食,不飲酒。
2.2.4 教會病人自測血糖,需囑咐病人定時檢查肝功能、腎功能眼底檢查糖化血紅蛋。
2.2.5 告知患者或家屬嚴格按醫囑用藥,不應隨意增減藥量或停藥,有異常情況立即就診。
3 結果
健康教育前本組72例老年2型患者對糖尿病知識、胰島素知識、注射技能及低血糖的急救知識,未能掌握的患者較多,有顯著差異(p<0.01);經過健康教育后未掌握的患者明顯減少,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附表。
4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方式和水平的改變,糖尿病患者人數逐漸增加,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過1.75億,WHO預測:全球糖尿病患者至2025年將達3億。我國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90%~95%,且2型糖尿病早期大多無特殊癥狀,一旦確診大部分患者已出現并發癥,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1]。目前我國糖尿病病人已有3000多萬,居世界第二[2]。糖尿病(DM)是由于胰島分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糖尿病的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管,其中教育已作為首要治療手段并滲透到治療中,影響疾病的轉歸。通過合理飲食,科學的運動,并結合胰島素治療,會有效控制血糖,與此同時開展健康教育,達到控制疾病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對72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讓患者增加了對疾病的認識、掌握胰島素知識及操作技能以及自救措施高達93.0%以上,未掌握的很少(p>0.05),顯著高于健康教育前水平,與文獻報告一致[3,4]。
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改變胰島素認識的誤區,學會識別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掌握和熟悉注射技術和低血糖的自救措施等等。合理飲食、科學的運動以及正確使用胰島素,激發患者改變其不良行為的動機和愿望,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改變健康行為的信念、態度和行為,減少或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為了確保健康教育實施效果,我院合理配置人員,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組,并安排護士進修糖尿病??疲偷綄B毺悄虿〗虇T培訓班學習,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的溝通技能和教育水平。并且強調重視家屬教育,給患者心理上支持,治療上的協助,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全面、高效、方便、快捷的教育服務,對糖尿病的治療和預后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戰建,等.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與干預措施.中國全科醫學,200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