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的危害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04 04:58: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沙塵暴的危害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沙塵暴天氣屬于災害性天氣現象,可以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其產生的原因是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卷入空中,導致水平能見度小于1 km,空氣特別混濁,是一種嚴重的風沙天氣現象[4-5]。沙塵暴天氣的形成要具備以下3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冷暖空氣相互作用;二是要有沙源;三是要有強冷空氣即大風。城鄉建筑工地的泥沙、無植被覆蓋的干松土地、退化的林草地或沙漠均可成為沙源,沙塵經低壓和氣旋產生的垂直上升運動而飛揚,從而形成沙塵暴天氣[6-7]。

2沙塵暴的危害

2.1影響居民生產與生活

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能見度低、天氣陰沉,影響人們心情,從而降低學習工作效率。沙塵暴還會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影響生物生長活動。沙塵暴的發生會導致牲畜患染腸胃及呼吸道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對農田作物的影響較大,輕者可將農田的幼苗、種子、沃土刮走,重則導致沙塵大量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

沙塵暴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較大[8],其可引起多方面的健康損害,受害最重的部位是最先接觸沙塵的肺、鼻、眼、皮膚,損害癥狀以肺部表現最為嚴重和廣泛,其余器官主要是過敏反應和刺激癥狀。

2.2 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因為沙塵暴發生時會產生大量懸浮顆粒,進而能夠反射太陽輻射,導致大氣溫度降低,太陽輻射大幅度削弱(約10%),又會影響地球水循環的速度,使其變慢,降水量減少;此外,沙塵可能會使干旱加劇,懸浮顆粒還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導致地球的水資源減少。沙塵暴天氣出現時會出現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四處彌漫等現象,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污染空氣國家環保總局的監測網顯示,2002年3月20日強沙塵暴當天,北京總懸浮顆粒物達到11 mg/m3,落塵量達到了20 g/m2,超過正常值的100倍,超過了國家標準的10倍以上。沙塵暴的影響范圍較大,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強沙塵暴掠過了美國大陸和太平洋,最終消散在大西洋上空。1998年9月起源于哈薩克斯坦的一次沙塵暴,經過我國北部廣大地區,并將大量沙塵通過高空輸送到北美洲;如此大范圍的沙塵,在高空形成懸浮顆粒,足以影響天氣和氣候。

3沙塵暴的治理對策

3.1加強對沙塵暴天氣的預警能力

隨著西部經濟實力的增強,一次強沙塵暴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絕對值將會大大增加,通過氣象預報,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服務和各種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可以避免較大的損失。由于西北地區春季區域性強沙塵暴天氣是在大尺度背景下受中小尺度天氣系統激發所形成,具有較大的廣域性和持續性,因此建立和健全西北地區反應迅速、緊密協作的沙塵暴天氣監測、預警和聯防指揮系統是當前可以實施的重大措施。

3.2杜絕破壞植被行為

濫挖中草藥對土壤的破壞極大,因此應實施人工種植中草藥,嚴禁個人濫挖中草藥,在解決中草藥資源不足的同時又可保護植被。

3.3恢復草原植被,減少草場載畜量

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圈養舍飼”,進行科學管理,加強防疫指導,保證產量、質量。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對草場引進全方位規劃,劃分輪牧區,給牧草留下恢復生長的時機,在解決牧草供不應求的草畜矛盾的同時,盡快實現草原植被的恢復。

3.4保護植被,封沙育林,封山育林

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在沙塵暴源地禁止濫墾荒山荒地,做到退耕還林還草、植樹種草、防風固沙,以努力控制沙漠化。以有名的沙荒地區的陜西榆林為例,經過“一封”(封山)、“二禁”(禁止濫墾荒地,禁止濫伐森林)、“三承包”,實現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1.0%上升到59.2%。

4結語

可采取積極綠化荒山、種樹種草等方式減少土地的和浮塵,做到趨利避害、因勢利導,盡量減少沙塵暴的危害。同時,要樹立長期治理的思想,將治沙工作持續進行。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生態建設。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合理利用水資源,擴大植被覆蓋率,做好開源節流,植樹造林,逐漸恢復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系統,爭取早日實現米糧下川、林果上山、草場滿坡,實現西北大地人富、水清、山

綠的美好景觀。

5參考文獻

[1] 王濤,陳廣庭,錢正安,等.中國北方沙塵暴現狀及對策[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1,(5):343-348.

[2] 李一功.經過全面防治和綜合治理,沙塵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N].中國綠色時報,2001-12-10.

[3] 李棟梁,王濤,鐘海玲.中國北方沙塵暴氣候成因及未來趨勢預測[J].中國沙漠,2004,24(3):376-379.

[4] 魏文壽,高衛東,史玉光,等.新疆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對沙塵暴的影響研究[J].干旱區地理,2004,27(2):137-141.

[5] 王濤.我國沙漠化研究的若干問題——2.沙漠化的研究內容[J].中國沙漠,2003,23(5):477-482.

篇(2)

一、沙塵暴天氣成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二、近40年新疆沙塵暴天氣發生頻率分析。近40年,通過從全疆選取12個有代表性的觀測站,將其從60到90年代沙塵天氣發生的年、平均天數進行統計,得出以下結論: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新疆的沙塵暴發生頻率絕非只是簡單的遞增或遞減,而是呈現出波動趨勢。絕大多數臺站的lO年平均沙塵日數70年代達到高峰,80年代較70年代略有減少,而90年代較60年代則大幅度遞減。除上述12站外,新疆其它大多數臺站均表現上述特征。60年生136次,90年代只有33次。影響范圍在30個臺站以上的在40年間共發生過9次,60年代3次,70年代4次,80年代2次,90年代沒有。新疆大范圍沙塵暴發生的次數從60年代到90年代也呈逐年減少趨勢。

三、新疆沙塵暴時空分布特征。1961年-1999年,39年新疆88個觀測站,有輕度或中度沙塵暴出現,在觀測中有減弱趨勢。全疆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塵暴出現,其分布特點是南疆明顯多于北疆,東部多于西部。

四、沙塵暴主要危害方式。沙塵暴特別是強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沙塵暴危害方式大體可歸納為沙埋、風蝕、大風襲擊和污染大氣等4種,對交通、農業、工礦設施、生態環境和人體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l、強風:攜帶細沙粉塵的強風摧毀建筑物及公用設施,造成人蓄亡。2、沙埋:以風沙流的方式造成農田、渠道、村舍、鐵路、草場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對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威脅。3、土壤風蝕:每次沙塵暴的沙塵源和影響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風蝕深度可達1-10厘米。據估計,我國每年由沙塵暴產生的土壤細粒物質流失高達106-107噸,其中絕大部分粒徑在10微米以下,對源區農田和草場的土地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4、大氣污染:在沙塵暴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大氣污染加劇。

五、新疆沙塵暴時間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1、氣候變化。近50年來新疆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尤以90年代的升溫最為明顯。近50年來,新疆降水變化的總趨勢是增濕明顯。

2、河水流量和氣候變化。新疆河水流量受氣溫和降水影響明顯,特別受山區降水量的制約更甚。南疆夏季高空溫度對河水流量變化有明顯制約。

土地資源不合理規劃使用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性的調整,沙化土地逐年擴大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有效遏止,那么可以預見,沙塵暴災害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尤其是強沙塵暴災害會在更大的空間中發生,由此造成的災害損失也將隨著經濟的發展成倍增加。

六、防治沙塵暴的對策。防治沙塵暴和風沙災害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為有效治理積極開展了對策研究。

1、加強水資源管理,合理調配、有效可持續使用水資源,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地表狀況和植被狀況來凝固沙塵源,減弱大風強度,抑制沙塵天氣發生強度;

2、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風沙治理,嚴格控制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可以減少和降低新疆沙塵暴出現的頻數和強度,制定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防沙治沙計劃,加強植被保護和生態工程建設,防止和減少人為破壞環境,減少沙塵暴物質來源。

3、轉變防災減災工作模式,以預防為主,防災減災與生態環境治理、防沙治沙建設結合,加強綜合治理。沙塵暴是惡劣生態環境的直接產物,沙塵暴防治的根本出路是遏制沙源、塵源的發展,在于改善生態環境。

4、加強法制和法治建設,保護環境,防止土地沙化,有效進行災害監測預警和緊急救援。

篇(3)

1.揚沙形成的原因

一般認為,揚沙通常由氣候特征、天氣形勢以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引起,成因比較復雜。同時,源地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客觀原因、經濟落后、投資不足的社會客觀因素也是造成揚沙天氣的形成原因。

1.1錫林浩特市的氣候影響

錫林浩特市是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日較差大,風沙大,風力大,年平均降水量336.7mm。2010年全年降水224.0mm,入春以來降水稀少,氣候干燥,無水汽補給,給揚沙的形成造成一個良好的機會。

1.2天氣形勢及大氣環流特征的影響

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的物質基礎,有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的不穩定的熱力條件,使風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將其卷揚得更高。除此之外,錫林浩特市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另外,較強的空氣入侵、具備產生強風的環流條件是導致沙塵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錫林浩特市2010年春季氣溫較常年偏低,溫度上升快,蒸發量大,地表沙土無法固定,地面狀況較差。同時,冷暖空氣較活躍,大風天氣較多,風吹沙土,沙塵自然出現。

大氣環流影響中國北方沙塵天氣發生,影響內蒙古沙塵有貝加爾湖地區蒙古氣旋和烏拉爾高壓,冬季錫林浩特市氣溫低,2010年氣溫最低為-22.9℃,春季回暖快。

1.3人類活動的干預

揚沙的形成與地球的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濫用土地、森林銳減、植被破壞、圍湖造田、物種滅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隨著錫林浩特市人口的增長,人們的活動干預,陸地表面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土地開發和不合理耕作,圍湖造田,超載放牧,不節約用水,破壞了大量草場,增加了裸地面積,大量開墾土地造成土地大面積貧瘠,破壞植被,形成大量的裸露土地,為沙塵發生提供大量沙塵源。

2.揚沙的危害分析

2.1生態環境惡化

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著沙石、浮塵到處彌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也造成大氣污染,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大氣

污染加劇。

2.2生產生活受影響

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持續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畜牧業是錫林浩特市的支柱產業,其產值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農田沃土、種子和幼苗。沙塵暴還會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揚沙中至少38種化學元素,它的發生增加了大氣固態污染的濃度,給起源地、周邊地區的大氣環境、土壤農業生產造成長期潛在危害。特別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地,貧瘠的土地將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造成了惡性循環。

2.3影響交通安全

(飛機、汽車等交通事故)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目前,沙塵暴是影響航空安全重要因素,也使汽車車廂玻璃破損。由于呼武公路是國家一級公路,沙塵暴的發生使得通過的車輛不得不停運,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很大不便。

3.沙塵暴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沙塵暴的危害雖然甚多,但整個沙塵暴的過程卻也是自然生態系統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夾帶的大量鐵質已證明是南極海浮游生物重要的營養來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減緩溫室效應的危害。因此,沙塵暴的影響層級并非全為負面,或許從另一層面來說,沙塵暴也許是地球為了應對環境變遷的一種癥候,就像我們感冒了會發生咳嗽是為了排除氣管中的廢物一樣。此外,由于沙塵暴多誕生在干燥高鹽堿的土地上,沙塵暴所挾帶的一些土粒當中也經常帶有一些堿性的物質。所以,往往可以減緩沙塵暴附近沉降區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

4.揚沙的治理

4.1加大綠化面積

人類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沙塵天氣,但可通過對土地的根治,有效降低其頻度與強度,錫林浩特市僅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4000hm2,全民義務植樹88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進一步提高。禁牧工作和林木管理、封山育林移民工作扎實有效,把防沙工作作為重點,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加科學講座,提高人民意識,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造成惡性循環。

篇(4)

“黃風怪”是啥怪?

猜的沒錯,這里說的“黃風怪”就是沙塵暴!每當沙塵暴來襲時,我們可以看到風刮過來的方向上有黃色,甚至是黑色的風沙墻快速地移動著。遠遠看去,高聳如山的風沙墻越來越近,地面上的一切一點一點地被它吞噬進風暴里。那場面,就像西游記里的妖怪要出場似的,又陰森又可怕,所以大家就給沙塵暴起了個“黃風怪”的雅號。但事實上,沙塵暴可不是什么妖怪,它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天氣狀況而已。

只要沙暴和塵暴一起發生,強風會把地面上大量的沙粒和塵埃卷入空中,空氣頓時變得混濁不堪,能見度也降到一千米以下,這種天氣就是沙塵暴了。而如果風暴中沙塵的含量再高一點兒,使能見度小于500米,強沙塵暴已經來襲!強沙塵暴的威力不可小覷,它發生時常常伴有八級以上的大風,風力非常強勁,有時甚至能把人都卷入空中呢!

沙塵暴的N宗罪

其實,沙塵暴和地震的性質一樣,都屬于自然災害。它利用強風和沙塵這兩樣“武器”,干了很多壞事兒,其中最過分就是傷人性命、毀人健康了。

1993年5月5日,發生在西北地區的強沙塵暴天氣就奪走了85人的性命,同時還有264人受傷,31人失蹤。另外,在這場災害中有12萬只動物死亡或丟失。要知道強沙塵暴最擅長的是把地面上的一切都卷入空中,所以不僅是人,那些貓貓狗狗的動物們也難逃厄運。風很大的時候,房屋倒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即使暴露在沙塵天氣中的人和動物保住了小命,健康也肯定會受到影響。因為出現沙塵暴時,狂風吹著沙石和浮塵四處彌漫,空氣污染非常嚴重。帶著各種有毒物質和病菌的塵土會從嘴巴、鼻子、眼睛和耳朵進入身體,使人和動物患上過敏、哮喘等呼吸道和腸胃疾病。

植物們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在大風的作用下,很多農作物被連根拔起,隨風飄走。而沙塵暴結束后,覆蓋在植物葉片上厚厚的塵土還會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影響植物的成長。呼嘯的大風卷走了干旱地區地表上的土壤,拔掉了剛長出來的幼苗,于是這片土地很有可能就此成為沙漠。更加可怕的是,緊接著這片新的沙漠也能孕育沙塵暴了,然后讓更多的綠地變成沙漠,形成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沙塵暴還會影響交通安全,因為能見度很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比平時高了許多。而大風和沙塵使飛機不能正常起飛和降落,火車脫軌或停運,汽車的車窗玻璃被砸碎。在沙塵天氣中,房屋倒塌、供電受阻、火災等事故也常常發生,危害這么多,難怪人們都那么討厭“黃風怪”呢!

不是春天惹的禍

既然沙塵暴這么不招人待見,就應該想辦法把它消滅掉,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先弄清楚沙塵暴到底是怎么出現的吧!

每到春天這個原本應該無限美好的季節,沙塵暴就非常煞風景地跑來搗亂,把一切都弄得灰頭土臉才罷休。這都是因為春天氣溫開始回升,溫度冷熱不勻容易引起大風。而春天又很少下雨,那些干旱地區的地表干燥松散,這時只要有大風刮過,就會將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引發沙塵暴。所以沙塵暴要形成,必須滿足下面這四個條件:

No.1、沙塵。

地面上的沙塵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如果沒有它們,沙塵暴無論如何也吹不起來。

No.2、大風。

沙塵就位,接下來當然就該大風閃亮登場了。大風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長途奔襲的動力保證。

No.3、不穩定的空氣狀態。

不穩定的空氣狀態是指地面和高空的氣溫相差很大,形成強烈的空氣對流。這樣有利于風力加大,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

No.4、干旱的氣候環境。

沙塵暴大多發生在缺少降雨的干旱地區,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因為容易聚齊這四個條件,所以春天的沙漠地區當仁不讓的成了沙塵暴的高發地點。但如果因為這樣就把引發沙塵暴的“罪名”扣在春天的頭上,那就不合適了。

雖說沙塵暴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但它是在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其中包括人為因素。因為人口快速膨脹,人們開始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濫伐森林、過度放牧,地面植被破壞嚴重!大面積的沙漠化土地成片出現,導致沙塵暴頻頻發生。

有百害、也有利

有了環保意識的人們為了能和沙塵暴說再見,積極行動了起來。不過如果我們消滅了沙塵暴,以及沙漠之類的干旱地區(雖然目前還不可能做到),那同時也就消滅了在干旱地區生活的動植物們,這可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事實上,沙塵暴作為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有百害,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

沙塵暴最大的“貢獻”,應該就是它造就了黃土高原。沙塵暴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把我國西北方的沙漠和戈壁上的風沙灑到這里,日積月累,形成了世界上面積和厚度最大的黃土高原。人們在黃土高原上挖了大大小小的窯洞,里面冬暖夏涼,住起來非常舒適。

篇(5)

自人類有史以來甚至地球生成以來,便有了沙塵天氣。雖然我們不可能杜絕沙塵天氣,但只要我們了解沙塵天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做好防護措施,就可以減輕或避免其危害。

沙塵天氣的危害主要有:摧毀建筑物及公用設施、導致人畜傷亡、引起土地沙漠化、嚴重威脅交通運輸、造成大氣污染、影響身體健康等。

健康危害

在沙塵天氣的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大氣污染加劇,而且空氣中多數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它能長驅直入眼、鼻、喉、皮膚等器官和組織。如果長時間吸入這種顆粒物,人會出現流鼻涕、流淚、咳嗽、咳痰等刺激癥狀和過敏反應,嚴重的還可能誘發過敏性皮膚炎癥、結膜炎、流行病及傳染病。

此外,在沙塵天氣里,空氣十分干燥,相對濕度偏小,人們咽干、口燥,容易上火、焦躁不安。患有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隨著吸入肺內塵粒的增加,病情會加重。吸入的塵粒一旦超過肺本身的清除能力,還會沉積于胸腔內,導致肺及胸膜的病變。

居家防護

1.盡量不要外出,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嬰幼兒,更應該呆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盡可能遠離粉塵源,一旦發現身體有明顯不適,必須立刻到醫院查清病因。

2.外出回家后,及時用清水漱口并清理鼻腔,以減少感染的概率。

3.要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以加快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不要購買街頭露天食品。

4.如有咽干現象,可口含潤喉片,保持咽喉涼爽、舒適;可適當滴用眼藥水,以免眼睛干燥;如有鼻出血的情況,可在鼻孔周圍抹上幾滴甘油,以保持鼻腔濕潤,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出行防護

1. 外出時,最好使用防塵口罩、防風眼鏡。

2. 少騎車,不要輕易穿越公路,以免發生危險。

3.在揚沙和浮塵區走路、騎車,要少走高層樓之間的狹長通道,不要在廣告牌和老樹下長時間逗留。

4.在走路、騎車時遇強沙塵暴和沙塵暴,應立即停下,盡量選擇遠離水渠、水庫、河流等危險的地方,背向沙塵暴來向蹲下,用衣物遮擋保護頭部,等待沙塵暴過去。

5.在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區行駛的車輛,要減速慢行,開啟霧燈、防眩目近光燈、示廓燈和前后位燈;司機不要戴有色眼境;盡量不要超車。

6.強沙塵暴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嚴重影響交通運輸,行車途中遇到強沙塵暴時,要立即停車。如果是大型車輛,要用棚布或衣服遮擋玻璃;如果是小型車輛,應盡可能用棚布覆蓋,以避免風沙磨蝕毀壞外表。人應離開車輛,背向沙塵暴來向蹲下。

沙塵天氣分為四類――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

浮塵: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

篇(6)

沙塵天氣的危害主要有:摧毀建筑物及公用設施、導致人畜傷亡、引起土地沙漠化、嚴重威脅交通運輸、造成大氣污染、影響身體健康等。

健康危害

在沙塵天氣的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大氣污染加劇,而且空氣中多數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它能長驅直入眼、鼻、喉、皮膚等器官和組織。如果長時間吸入這種顆粒物,人會出現流鼻涕、流淚、咳嗽、咳痰等刺激癥狀和過敏反應,嚴重的還可能誘發過敏性皮膚炎癥、結膜炎、流行病及傳染病。

此外,在沙塵天氣里,空氣十分干燥,相對濕度偏小,人們咽干、口燥,容易上火、焦躁不安。患有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隨著吸入肺內塵粒的增加,病情會加重。吸入的塵粒一旦超過肺本身的清除能力,還會沉積于胸腔內,導致肺及胸膜的病變。

居家防護

1.盡量不要外出,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嬰幼兒,更應該呆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盡可能遠離粉塵源,一旦發現身體有明顯不適,必須立刻到醫院查清病因。

2.外出回家后,及時用清水漱口并清理鼻腔,以減少感染的概率。

3.要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以加快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不要購買街頭露天食品。

4.如有咽干現象,可口含潤喉片,保持咽喉涼爽、舒適;可適當滴用眼藥水,以免眼睛干燥;如有鼻出血的情況,可在鼻孔周圍抹上幾滴甘油,以保持鼻腔濕潤,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出行防護

1. 外出時,最好使用防塵口罩、防風眼鏡。

2. 少騎車,不要輕易穿越公路,以免發生危險。

3.在揚沙和浮塵區走路、騎車,要少走高層樓之間的狹長通道,不要在廣告牌和老樹下長時間逗留。

4.在走路、騎車時遇強沙塵暴和沙塵暴,應立即停下,盡量選擇遠離水渠、水庫、河流等危險的地方,背向沙塵暴來向蹲下,用衣物遮擋保護頭部,等待沙塵暴過去。

5.在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區行駛的車輛,要減速慢行,開啟霧燈、防眩目近光燈、示廓燈和前后位燈;司機不要戴有色眼境;盡量不要超車。

6.強沙塵暴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嚴重影響交通運輸,行車途中遇到強沙塵暴時,要立即停車。如果是大型車輛,要用棚布或衣服遮擋玻璃;如果是小型車輛,應盡可能用棚布覆蓋,以避免風沙磨蝕毀壞外表。人應離開車輛,背向沙塵暴來向蹲下。

沙塵天氣分為四類――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

浮塵: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

篇(7)

中圖分類號:V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2-0157-01

前言

在飛機起飛和進近著陸階段,沙塵天氣是影響飛行安全的一個危險因素,它可以使能見度降低,產生風切變,沙塵可能對機體產生損害,防范不及就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本文就沙塵天氣的成因、對飛行的影響以及對沙塵天氣下的管制指揮作一些初步的探討,為保障沙塵天氣下的飛行提供一些啟示。

1.1 沙塵天氣產生的背景

沙塵天氣是一種風、沙相互作用的惡劣性天氣現象,它的產生與大氣溫室效應、植被受損、物種減少、氣候異常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其中,人口急劇增長引發的過度開發、浪費資源是沙塵天氣頻發的主導原因。

1.2 銀川地區沙塵天氣的特點

銀川地區沙塵天氣現象主要出現在3、4、5三個月,這個時期由于空氣干燥,地表疏松,機場周圍沙漠廣布,冷暖空氣交替頻繁,經常出現鋒面大風,卷起地面沙土微粒,極易形成強度較大的浮塵、揚沙天氣乃至沙塵暴天氣[1]。

其中沙塵暴出現較少,僅占低能見度日數11%,但對飛行安全的影響最大;而浮塵、揚沙天氣最多,占低能見度的32%,對行安全的影響較小,風沙現象一般維持時間不長,但影響很大,往往在短時間內突然出現,除產生惡劣的低能見度外,伴隨的大風對飛行也構成了威脅。另外,大風卷起的沙粒對飛機機身表面的光華度產生破壞,對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由于沙塵暴天氣以及其過后對飛行安全影響最大,下面我們重點討論一下沙塵暴對銀川地區飛行及航行管制的影響。

2 沙塵暴對飛機的危害

沙塵暴會造成惡劣能見度影響飛行,大風揚起的沙粒使電磁波明顯衰減,沙粒與機體摩擦產生靜電效應,以及無線電通訊和飛機的導航性能受到強烈干擾。沙塵還會造成機械磨損、導電不良、油路堵塞等一系列機體故障。因此,沙塵暴對飛行安全的影響是全面的[2]。

2.1 熔(融)解

沙塵主要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多種的礦物質構成,這些物質對飛機的機體有熔(融)解的副作用,當相對速度很高時,摩擦所產生了高溫,加劇了熔(融)解。

2.2 機械刨磨

沙塵顆粒的直徑在1―100微米之間。這類堅硬的顆粒,在工業中是上好的磨光劑。因此,當這種磨光劑擦刨光飛機機體以及機械部件的時候,飛機原來的空氣動力構型布局被不規則的改變。

2.3 附粘性

沙塵與飛機表面的磨擦,導致沙塵和飛機的表面溫度上升,而一部分沙塵的熔點比較低,導致這部分沙塵熔化,粘附在機體上。

機體上很多用于測量高度、速度、溫度和升降率的皮托管和靜壓口,這些粘附的沙塵將會堵住這些皮托管和靜壓口,以致測量的數據不正常。

2.5 靜電

沙塵與機體存在高速相對運動,沙粒的可能帶有電荷,加之摩擦,導致了靜電的產生,給飛機的通訊、導航和發動機燃油系統帶來危險!

3 沙塵暴下的管制措施

3.1 防止飛機進入有沙塵暴的區域

對于在沙塵暴下的管制指揮過程中要以防止飛機進入有低能見度,大風的區域為工作重點,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機組在飛行前準備時,注意研究天氣預報和系統天氣形勢圖,避開選擇沙塵暴有可能影響的航路。管制員要總結氣象特點,能夠判斷出什么情況下可能存在沙塵暴、如何避讓,提醒并指揮飛行員或正常著陸、或空中等待、或飛往備降場。

(2)?提高管制員對沙塵天氣認知水平,特別是對飛機的危害,掌握如何指揮機組避讓沙塵暴,具備了這些,當沙塵天氣來臨時,時管制員才能實施正確果斷的指揮。

(3)管制員要掌握不同機型的性能,特別是對風向、風速的要求;了解本區域風的季節變化規律。積累和掌握本區域氣象常識對管制員相當重要,遇有復雜天氣,及時通知機組做好準備,確保飛行安全[3]。

(5)管制員在指揮過程中要及時向氣象部門了解天氣實況與天氣預報,加強對能見度,風向、風速的觀察,及時通報飛行員,使飛行員能及時判斷出可能存在的低能見度,風切變,采取有利措施,確保飛行安全,嚴禁飛機進入已知有強沙塵暴的區域。

(7)當機組報告有沙塵暴時,管制員要做好詳細記錄,內容包括:飛機位置、高度、機型、報告時間、沙塵暴的方位、強度等,并將此氣象情報通報給相關機組,同時,管制員還應將此氣象情報通報給氣象部門,以便于了解沙塵暴發展趨勢,從而獲得避開沙塵暴的反饋建議,有效的做好指揮預案,實施正確的指揮。

(8)主動提醒機組采取預防措施,以防萬一。起飛前,選擇最長且凈空條件最好的跑道供機組使用,建議機組使用最大額定起飛推力并增大起飛速度;進近著陸時,選擇最長可用跑道,指揮飛機將五邊拉長,建議機組適當增大進場速度,提早穩定進近,絕不可低于下滑道進近;在大側風的情況下,提醒機組重視,合理修正,避免著陸飛機與跑道交叉和起飛飛機修正不當的現象出現;當飛機作目視飛行時,注意提醒機長注意儀表指示的變化。

3.2 對遭遇沙塵暴的飛機實施及時準確的指揮

對于誤入沙塵暴天氣的飛機,管制員應立即通知機組采取下列措施:

(1)實時調整飛機高度,速度;發動機點火全開,按需調整推力[4];

(2)以最快的速度、角度避開沙塵暴,尋找就近的機場著陸,對飛機做檢查。

(3)對于停放在機坪上的飛機,提醒機務要作好防護,當沙塵暴來時避免開車,一定要把發動機堵罩蒙好!堵好后機頭逆風停放。

結論

由于沙塵暴其成因、強度不同,對與飛行安全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只要管制員及時采取有利的保障措施,就能夠有利的減輕和避免沙塵暴對飛行的危害,確保飛機起降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艷芳.寧夏地區氣候因素對沙塵暴頻率影響分析[M].寧夏:民航總局出版社,2003:56-59,36.

篇(8)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7(2012)58-0073-02

0 引言

沙塵暴是指強風迅速把地面大量的沙塵物質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 000m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我國西北地區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是沙塵暴頻繁發生的地區,其沙塵天氣具有出現時段集中、發生強度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境內沙塵天氣高發區,涉及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多地,其中和田市位于浩瀚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一年中2/3的時間都受沙塵天氣困擾,頻發的沙塵暴不但影響著地面交通安全,更是擾亂當地航班正常秩序和飛機安全飛行的嚴重災害性天氣。

1 和田形成沙塵暴的有利地理特征

和田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最南端,南部的昆侖山成弧形貫穿東西,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多為淺丘低山區,山脈高峰一般海拔6 000m,最高可達7 000m以上,山脈荒漠高度通常達3 300m,部分地段可達5 000m。全區總面積24.78萬km2,其中山地為33.3%、沙漠戈壁63%、綠洲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塊。由于和田地區深居內陸,遠距海洋,四周高山環繞,西來冷濕氣流和印度洋熱濕氣流難以抵達,東部盛行的東南季風也相距遙遠,再加上所處緯度較低,寒潮受阻于天山,因此區域內氣溫較高,屬暖溫帶極端干旱荒漠性氣候,和田年平均降水量35mm,年均蒸發量高達2 480mm。干燥的氣候和大面積的沙漠為當地沙塵天氣的頻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田四季多風沙,年浮塵天氣在220天以上,其中沙塵暴天氣可達60天左右。

2 和田沙塵暴特征分析

從季節上分布看,和田地區沙塵暴春夏季多于秋冬季,春夏季占總沙塵暴日數的87%~94%,而春季又多于夏季,占全年總日數的47%~57%。一年中沙塵暴天氣主要出現在3月份~9月份,高發期在4月~8月,5月份~6月份為沙塵暴最活躍期,其中以5月出現次數為最多,12月份幾乎沒有沙塵暴天氣出現。和田一天24小時均可能發生沙塵暴,大部分出現在17時~22時,以19~21時出現機率最多;次多發時段為1時~6時和10時~13時,以2時和11時為兩時段的峰值;而15時~16時發生機率最低。

3 沙塵暴天氣對飛行活動的影響

沙塵暴天氣造成的能見度降低現象,不但影響著地面交通安全,還導致機場達不到起降標準嚴重影響航班正常,致使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若飄揚的沙塵侵入飛機發動機,很可能會造成發動機的損害;伴隨沙塵天氣出現的大風尤其是大側風、顛簸、風切變等一系列復雜的天氣現象,均是威脅航班安全運行的不利因素。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低能見度影響航班的正常并危及飛行安全

能見度與飛行活動關系密切,是決定機場能否開放和飛機著陸起飛是采用目視飛行規則還是用儀表飛行規則的依據之一,沙塵暴天氣造成的惡劣能見度是航空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飛機起飛著陸的安全。沙塵暴常為突發性天氣現象,預報難度較大,氣象雷達和衛星云圖也很難對其發生時間和強度作出準確判斷,導致許多航班返航、取消、延誤或備降,擾亂航班正常秩序。即使飛行員在這種復雜的氣象環境中依靠先進的儀表設備著陸,仍難于對準跑道位置,還需輔助目視操縱,能見度低造成的目視困難,使飛機起飛著陸具有很大的危險性。2010年3月12日上午,和田自西向東出現特大沙塵暴,17時達到和田市,風力達5級~6級,并一度出現黑風,能見度為零,直到19時,和田市還是一片昏黃,和田機場受其影響,被迫取消航班。

3.2 強風(大側風)造成風速超標并威脅停場飛機安全

沙塵暴伴隨出現的大風往往會使機場風速超出飛機的起降標準,使飛行駕駛員難以操縱飛機,同時亦與產生風切變或亂流現象,造成航班返航或備降。如果航班落地后風速突然加大會致使其無法繼續滑行,只能使用拖車將其拉回停機位。強風還會把停場飛機特別是一些小型的飛機吹離原位,甚至將其吹翻,損壞機身。

3.3 對飛機的物理損害

據專家對沙塵暴沉積物粒度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沉積物4~8φ的粉沙占71.18%,大于4φ的沙粒占21.7%,沙塵暴沉積物是迄今為止有見報道中最粗的顆粒,對飛機的潛在威脅很大。沙粒間、沙粒與飛機間的摩擦產生的靜電可形成無線電干擾,造成通訊失效及羅盤不準確。如果沙塵進入發動機進氣道,沙塵會造成發動機空氣、燃氣通道中各部件尤其是轉子葉片的嚴重磨損、油路堵塞、導電不良等一系列機械或電器故障,發動機內部的壓氣機經嚴重磨損后可能會導致引擎爆炸、機身斷裂等,引發飛行事故。

4 防范措施

1)加強環境保護,提高環境保護的重視度,加大沙塵暴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關系的科普宣傳,使公眾深刻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對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加劇,以及災害的惡性循環,提高公眾自覺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2)恢復植被,完善防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等,防止當地土地沙化的進一步擴大,盡可能的減少沙塵源地;3)加快氣象科技步伐,提高氣象災害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氣象災害發生、發展和演變科學研究,建立氣象災害防御機制,認真分析災害性天氣對機場運行保障工作的影響,著力做好臨近航空氣象服務,為和田機場航班的安全運行提供可靠的氣象信息保障;4)作為航空公司,應針對不同機型開展安全技術研討,分析各種復雜天氣下的運行特點,根據機場實地氣候環境和相關案例,從安全意識教育、機組技術力量搭配、操縱技能培訓、機組資源管理和機型安全運行措施等方面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加強簽派員應對復雜天氣的處置能力,尤其對于沙塵暴天氣下,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應加強跑道儀表著陸系統指揮,調整飛行間隔,控制飛行流量;并細化非正常天氣下航班保障措施,以保證特殊天氣好轉后盡快恢復航班運行和旅客的安全出行。

參考文獻

篇(9)

    澳大利亞是個干旱國家,陸地面積的75%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區沙塵暴最為頻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于許多地方氣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層缺乏植被的覆蓋,導致了土地的逐漸沙化,一旦刮起大風,沙塵暴就會發生。

篇(10)

蘇義清

上一篇: 學校獻血工作經驗總結 下一篇: 理財科學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婷婷在线视频这里都是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