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類型理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11 01:49: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本類型理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本類型理論

篇(1)

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和語言都具有較大的不同,所以,如果想順利進行商務活動,就需要一定的商務英語翻譯能力。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了許多新技術,以往的“等值”和“對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開始顯現出較大的局限性,從文本類型和功能的角度來探索翻譯策略可以更好促進翻譯效率的提升。

一、文本類型理論

文本類型理論的提出是德國著名學者賴斯,對相關的概念進行了有效的闡述與解釋。她通過對布勒的語言功能理論的發展,以此來有效進行新的翻譯類型文學體系建立,并且該在理論體系中,將語言的功能進行了分類,其中有信息功能、表達功能以及感染功能三種。賴斯對這個分類進行了細化的分類:形式為主體、感染為主體、內容為主體。形式為主體的文本,是以藝術形式來表現文本的文本文學。感染為主體的文本是通過布告、宣傳、營銷或者廣告等來達到感染目的文本。以內容為主的文本更注重對客觀信息的反映,重視的是對信息的傳達。對于文本信息翻譯的核心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信息的正確性,提升翻譯的效率。感染文本是為了傳達原文的表述內容,而文學文本則是指對于相關文本中修辭的美學表現。紐馬克和賴斯對于文本類型的分類方法上有著相似之處。紐馬克是在布勒的理論基礎上對語言功能進行研究。基于語言功能的分類基礎,劃分了文本類型的種類,召喚文本主要指文學作品、自傳、私人信函等,而在相關的信息文本中則是包含了報刊、專業報告以及教材等。對于召喚文本來說,其中則是含有說明書以及廣告等。在表達類文本中具有較為豐富的個性化色彩,常常是應用一些富有個人特征的夸張句型和詞語,其中反映出了原作者的語言特征和寫作風格;而信息文本常常不會帶有個人情感色彩,是對客觀事件的真實描繪,語言內容通常是普通的句型和搭配,常用的比喻和習語;召喚類文本注重讀者的主體性,表述目的是感召讀者依照原作者的意圖來行動。紐馬克的理論中,認為只有極少的文本只具有一種功能,大多數文本是三種功能兼具的,只是對三種功能有所側重。

二、商務英語文本的類型

商務英語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涉及了多種行業和領域。商務文本具有多種劃分類型,根據商務英語的實際用途對其進行的劃分:法律文本、公文文本、學術文本、教范文本、廣告文本等等[1]。

(一)法律文本。對于法律文本來說,主要是一些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本,其中包含了法律協議書、合同等,同時在文本類型中,法律文本的具有語言清晰的特點,同時也比較客觀。

(二)公文文本。公文文本主要是指相關企業以及商務公司中的應用文本,并且運用于公司中交流以及管理的業務文本,包括商務報告以及備忘錄等。私人函件和商務函電都是信件,但是商務函電和私人信函屬于不同的文本類型。商務函電是典型的信息類文本,對于私人信函來說,屬于表達性文本,商務函電主要為了進行信息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三)學術文本。學術文本類型包括富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國際商務論文、學術報告、評論、著作和教材等等。這種學術文本也可以劃分到信息類文本類別中。

(四)教范類文本。教范類文本指的是有著指示功能的文本,比如,產品介紹、說明書、操作指南、維修保養方法或者排除故障方法等。顯而易見,教范文本是劃分到召喚類文本中的,其文本注重的是對方法的描述,句型多使用祈使句,是對產品的介紹和對讀者的具體指示。

三、基于應用文本類型的商務英語翻譯策略

在翻譯商務英語文本過程中,依照紐馬克的理論研究,譯者需要首先將所翻譯的文本進行分類,在識別出其類別之后,應用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以下就此闡述了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法律、公文、學術文本和廣告翻譯策略。

(一)廣告文本的翻譯方法。對于商務廣告來說,主要是促進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消費,同時能夠進行產品的宣傳,從而來進行形象品牌的塑造。在廣告文本的翻譯中,必須要對讀者的要求進行有效的考慮與尊重,并且翻譯的內容以及方法要符合語文表達方式以及相關習慣,從而使翻譯出的廣告同樣具備感召力[2]。。與此同時,對于形容詞的翻譯應用了增詞法的翻譯技巧,十分符合產品的特點。

(二)法律文本的翻譯。法律文本具有較強的權威性,是為了表達原作者的意愿,其語言具有獨特性和準確性。所以在翻譯法律文本是要注意保留文本的風格,并且尊重原作者的權威性。

(三)學術文本和教范文本的翻譯。學術文本的語言較為正式,具有強烈的學術色彩。學術文本作為信息類文本,要求譯者準確無誤翻譯出文本信息,并且應用正式用語。譯文需要充分表現出學術語言特點并能夠符合學術論文讀者的閱讀習慣,富有學術氣息[3]。在相關商務英語的教范文本中主要是進行產品功能、特點以及結構的描述,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消費者對相關產品信息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能夠指導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操作,這也就是所謂的召喚類文本。因此在翻譯時需要注意讀者的閱讀習慣,在其中多使用減譯或者增譯的手法,使消費者更容易明白產品的使用方法。

四、結語

商務英語的概念較為復雜,其中包括了不同種類的商務文本。翻譯者需要首先熟悉不同商務文本之間的特點,而后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文本型理論分為呼喚型、表達型和信息型,這個理論是商務文本的現實翻譯依據,可以有效開拓商務翻譯人員的視野,從而更好地進行商務英語翻譯工作,協助國際貿易活動的順利開展。

作者:王一然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一、引言

張貼于公共場所的文字、圖形等各類標識以及標牌稱為公示語、告示語、社會標識語等等。它是一種較為獨特地應用文體,在公共場合以醒目的方式起指示、提醒、說明、請求、警告和鼓勵等作用的文字語言。

二、基于文本類型的三種公示語的文本

以上呂對公示語的分類是基于公示語的功能特征。一下作者想進一步在文本類型的基礎上將公示語分為三種文本:信息型、呼喚型和寒暄型。

信息型(informative)具有指示特征的公示語在公眾場合是最常見的。它們只在一些公共場合提供說明、服務或制度但是不一定要求公眾去必須履行,公眾可根據這些公示語的提示了解到他們的位置,哪些行為是可做的哪些是禁止的。

如:路標“西單北大街” XIDAN North St “國貿橋”GUOMAO Bridge

地名“湖南省”Hunan Province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呼喚型公示語有限制、強制和提示功能。因為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呼喚公眾去做或者不能去做某事。例如當我們看到飯店桌子上有“預留席位”(reserved),我們能得到的消息是這個作為已經被別人預定了。

寒暄型公示語寒暄型的公示語旨在建立、維持或結束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的交談從而營造一種友好的氛圍(諾德,2001:44)。這些公示語僅有交流作用并不發揮信息或呼喚功能。如 北京歡迎您(Beijing Welcomes You)。

三、交際翻譯方法在公示語中的應用

呼喚型公示語占了公示語的大部分,主要包括各種標語其帶有督促、限制強制功能特征的廣告等等。本文作者提供了借譯和重等翻譯方法,對一些普遍常用的公示語采用借譯,對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公示語,重譯可以說是個恰當的方法。

1.借譯呂(2004)指出英語公示語普遍標準,因此在翻譯為英文時,如果一些公示語所表達的功能相同,那么我們可借用現存的英語表達來代替。

在一些中國公示語比如:“請勿抽煙”、“無煙區”中呼喚人們不要在某些場合抽煙,在英語中有很多對等語可直接借來應用。如:

NO SMOKING

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2.重譯法是在考慮兩種文化差異后,為了保持公示語本身的功能,譯者會根據譯入文化的表達方式和習語來翻譯公示語。為了達到對等功能某些方法可應用到公示語翻譯:翻譯不足 ,運用恰當的語氣,將語義和交際翻譯法結合。

1)翻譯不足是不翻譯字面意思而是翻譯公示語的內在含義。比如很常見越來越多的居民區被開發商命名為“莊園”“山莊”,這種譯法想突出居住地的繁華以滿足中國客戶的虛榮心理。但這些譯法會讓外國人困惑,此時我們采用翻譯不足的方法。比如:

歡迎參觀,在圣堂內請勿喧嘩,出入關門,多謝合作。

譯文1: Welcome to visit, keeping quiet and closing the door whenever you come in or go out,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譯文2:Thank you for showing respect in this place of worship. (張美芳,2006)

在漢語公示語中,顧客被要求要安靜,出入時關門英文大多數不清楚教堂的規則。然而作為外國游客,譯文1的翻譯的這些信息都是多余的,因為他們知道在教堂知道如何做。譯文2中張美芳僅用一個“showing respect ”譯出一個對等效果。

2)注意語態在漢語公示語尤其是那些呼喚型公會死于通常使用一些強制性或禁止性的表達法:“嚴禁……”,“切勿……..”在外國讀者聽起來有些粗魯。所以在翻譯此類公示語時需要用合適的語調來代替。比如:閑人免入 Employees/Staff Only請勿倒置 Keep Upright

3) 語義翻譯和語際翻譯的結合

一些呼喚型公示語是多功能型文本在于它的主要功能是呼喚然而同時具有表達功能。根據紐馬克這種表達型的文本應采用語義翻譯,但是整個公示語是呼喚型的,因此應把二者結合起來翻譯。下面結合例子來看:

保護綠草,留住綠意。

For our environment’s sake, keep the grass in top shape. (丁衡祁,2006)

本譯文沒有翻譯為“keep off the grass”。丁通過押韻保留了原文的表達功能,但是同時也通過“keep the grass in top shape”成功表達了呼喚功能。

結語:

本文主要首先介紹了公示語的功能,然后主要將所有公示語在文本類型基礎上分為三種文本,并舉例說明了每種文本的不同翻譯方法,引文文本類型決定了翻譯策略的選擇。通過例子顯示了交際翻譯方法在公示語翻譯中是最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United Kingdo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England: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3]丁衡祁. 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 中國翻譯,2006,11,27 (6):42-46

篇(3)

關鍵詞:紐馬克;文本類型理論;標準;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2

1、引言

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將語言功能與翻譯相結合提出自己的翻譯理論,將文本體裁分為“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喚型文本”三大類。表達型文本,即原語

及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更多強調原作者的思想。“紐馬克認為此類文本主要以原作者的思想為中心,作者的‘個性成分構成了表達型文本的表達要素’。因此他提出用‘語義翻譯’的方法即

以貼近原語語義和詞的單位的方式盡可能準確的表達原文;信息型文本,則強調語言外部語境的事實因素以及信息傳遞的真實性。主要包括自然科學、科技、報刊文章等。此類文本的核心是內容的真實

性,文本的翻譯更為注重的是接受者對于所傳遞文本信息效果的反應,他建議使用‘交際翻譯’的方法,目的是讓譯文讀者獲取盡可能接近原文讀者的效果,突出信息傳達的準確與真實;呼喚型文本注重

的是讀者是否會接受文本信息并對該文本做出相應地行為反應,主要有通告、說明書、公共宣傳等,翻譯時譯者必須充分考慮到文本譯文讀者習慣和感受,盡量使用他們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獲取譯文最

終的效果,這一過程中大多采用“闡釋”(explanation)的方法”(賈文波2005:53-55)。

紐馬克的文本分類以及不同文本的不同翻譯方法為翻譯實踐標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對我們進行科技俄語標準的翻譯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標準:科技俄語的體裁之一

科技語體與文學語體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文本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而標準作為科技俄語中的特殊文本,具備了科技俄語所具有的專業性、準確性、客觀性以及邏輯性等特征。其特點主要通過文本中的詞

匯特征以及句法結構特征來表現。

1.詞匯特征

詞匯特征在俄語標準中主要表現為專業詞匯、術語以及縮略語,如ВН、НН、ТДНС、ПБВ、РПН、等縮略語;此外,抽象名詞及動名詞、動詞不定式、名詞二格及五格的大量使用也是詞匯的

主要特征,如使用連接詞及動名詞:

(1)В случае применения растяжек они не должны касаться и повреждать выступающие части: радиатор

ы,запорную арматуру и т.д.

當采用拉桿固定時,拉桿不應觸及和損壞突出部件:散熱器和截止閥門等。

(2)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производят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или транспортом другого вида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правилами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действующими на транспор

те данного вида.

由鐵路方式或其它方式運輸變壓器都應符合貨物運輸規則或針對該貨種運輸的技術條件。

使用名詞二格及五格:

(1)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мощностью до 1 МВ?А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расширитель должен быть снабжен устройств

ом для заливки масла,а 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большей мощности - запор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容量為1MVA及以內的變壓器,其儲油柜應裝有注油裝置,而大容量變壓器儲油柜應裝有支流裝置。

2.句法特征

在俄語標準中既有簡單句也有復雜句。無論簡單句或復雜句,其句法結構經常使用無施動結構,如不定人稱句、無人稱句以及被動結構,如:

被動結構:

(1)Допустимые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ые нагрузки сухи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быть установлены в станда

ртах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на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конкретных групп и типов.

干式變壓器允許負載時間應在具體組別和型號變壓器的標準或技術條件中規定。

(2)Вводы и отводы нейтрали СН трехобмоточны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110 кВи выше дол

жны быть выбраны на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нагрузку током,равным номинальному току обмотки СН.

110kV級及以上三繞組變壓器的中壓套管和中性點引線應選擇電流等于中壓繞組的額定電流的持續負載。

不定人稱句:

(1)Размеры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проверяют в процессе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го ин

струмента,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го точность измерений в пределах допусков,указанных на рабочих чертежа

х.

變壓器尺寸可在其生產過程中借助測量工具測量,以保證工作圖紙在規定誤差范圍內測量的準確度。

3、文本類型理論與科技俄語標準的翻譯

紐馬克文本類型理論指出“信息型文本”功能的核心就是“真實性”的傳達信息,文本的翻譯更為注重的是接受者對于所傳遞文本信息效果的反應。此類文本中“最能傳達信息的則當屬科技翻譯,其主

旨就是轉達原文技術信息、傳播科技知識,不折不扣地‘報道事實’,因而它具有該類文本類型的所有功能特征”(賈文波2005: 193)。因此在翻譯俄語標準時既要有效真實的傳達原語信息,還要充分

考慮接受者的反應,這與“信息型文本”功能完全吻合。因此要翻譯好俄語標準必須考慮其主要文本類型的思想及翻譯方法。

首先,從“信息型文本”的真實出發,在翻譯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精準的選詞用字。譯者翻譯之前要了解其所涉及的行業及專業知識,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做到客觀、真實的傳達有效信息,使讀

者一目了然。這里要主要指專業詞匯的翻譯。

(1)Схемы и группы соединения обмоток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соответствовать приведенным в таб

л. 3-10.

變壓器繞組連接組別應符合表3-10中所列。

(2)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нужд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й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до 35 кВ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м

ощностью 10 МВ?А и боле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 должна быть предусмотрена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экра

нированных токопроводов вводов ВН к баку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или установкам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тока.

35kV級及以下容量為10MVA及以上的廠用變壓器應規定可將高壓套管的屏蔽導線連接到變壓器油箱上或電流互感器裝置上。

例句中“繞組連接組別”、“廠用變壓器”、“電流互感器”等詞都屬于專業詞匯,若譯者不理解的話,翻譯的譯文會文不對題,使譯文接受者誤解。

其次,從“信息型文本”信息效果傳遞的有效性出發,在翻譯時應陳述客觀,邏輯層次清晰,行文結構通暢嚴謹,必要時可將長句拆為簡短的句子。

(1)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1000 м,кром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а напряжения 750-

1150 кВ,для которых 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500 м; климатическое исполнение―У. П

ри этом среднесуточн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30 °С и среднегодов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20 °С.

電壓等級低于750kV級以下的變壓器安裝海拔高度一不大于1000 m,電壓等級為750-1150 kV級變壓器安裝海拔高度不超過500 m;氣候形式為Y(溫帶氣候)。同時晝夜平均溫度不大于30 °С,年平均溫

度不大于20 °С。

例句中譯者分析整合信息之后采用邏輯分層法,對句子結構進行相應的拆分,清楚地表達了該段所要表達的信息及數據,使譯文的行文更為嚴謹。

第三,從“信息型文本”的最終服務對象的接受性出發,在翻譯時應充分考慮到讀者或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應,不可盲目套用原文句式結構,應按譯語習慣的句式結構來合理安排、布局,盡量使譯文讀者

最終獲取與原文讀者接近或相同的效果。

(1)Допускается не защищать покрытием торцевые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магнитной системы,магнитные экраны,а

люминиевые шины,детали переключающих устройств,крепежные детали,а также другие детали и состав

ные части активной части,не оказывающие активного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масло.

原譯:允許對油不產生有效催化作用的鐵心端面、磁屏蔽、鋁母線、分接開關零件、緊固件,以及其它零件和器身組合件不用涂防護涂層。

例句中譯文是按照原語的句式結構進行翻譯,但表達的意思卻容易讓人混淆,甚至讓譯文讀者誤解,筆者按照譯語習慣對其進行修改,便于譯文讀者的理解:

“若鐵芯表面、磁屏蔽、鋁母線、分接開關裝置零件、緊固件及其他零件、器身組合件對變壓器油不會產生有效催化作用,則不用對其進行涂層防護。”

(2)По заказу потребител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изготовляют с вводами для II,IV степеней загрязнения по Г

ОСТ 9920.

根據用戶訂單,按ГОСТ 9920規定,變壓器制造的套管污垢等級為II,IV級。

以上譯文按照字面意思翻譯,但一經專業人員仔細推敲就有疑問:變壓器如何能制造套管呢?筆者調整句式結構及詞序后,作如下改譯:

“根據用戶訂單,在生產變壓器時,按ГОСТ 9920規定套管污穢等級為II,IV級。”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俄漢科技文本中,標準屬于紐馬克文本功能理論分類下的“信息性文本”。只有充分認識到俄語標準“信息型文本”特性,才能有的放矢,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此外作為譯者來講,想要

使譯文達到“精”、“準”,就要積累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所翻譯文本內容要具備對該領域所涉及的大量專業詞匯、術語的詞匯儲備;在翻譯時對文本進行透徹分析,理清整篇文本的邏輯層次關系,這

樣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最終準確、完美的保證譯文質量。

參考文獻

[1]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安新奎. 科技翻譯理論及務實研究[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篇(4)

一、公示語定義

公示語在漢語中有多種名稱,如公示語、標志、標示語、告示語、標語、標牌語、標識,但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名稱是公示語。

公示語有以下幾種定義。

1.標語:用簡短的文字寫出的具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如《現代漢語詞典》。

2.標志:給人以行為指示的由符號、顏色、幾何形狀(或邊框)等元素形成的視覺形象。包括圖形標志、文字標志和其他輔助標志。主要用于公共場所、建筑物、產品的外包裝和印刷品等。如《國家公共標志設計原則與圖形全集》。

二、紐馬克文本類型理論

紐馬克將語言功能分為六類:表情功能,強調文本的創造性構建和語言的美學層面,強調原作者的權威地位;信息功能,凡是旨在傳遞信息、知識、意見等事實的文本,皆屬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內容和主題;召喚功能,旨在通過說服文本讀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種行動,從行為上對文本做出反應,目的在于感召讀者按照作者意圖來行動、思考、感受,并做出反應,包括告示、說明書、廣告、宣傳手冊等。美學功能;應酬功能;元語言功能(易彩純,2009:16-20)。而旅游景區的公示語主要屬于前兩種:信息型文本和召喚型文本。

三、旅游景區公示語文本類型

1.信息型文本

旅游公示語文本的信息型文本主要體現在對旅游景點的介紹型文本,該文本的主要特征是向目標群體提供信息。目標群體對該類型文本的期待是快速、簡潔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因此,在進行對該文本類型的翻譯時,應當遵循信息性文本的翻譯原則:該文本類型的翻譯主要以意譯為主,必須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主要增強譯文的可讀性。旅游景點的信息型文本主要是景點的介紹,提示性信息和景點準入的相關說明(楊緒娟,2007:17-18)。而在此次對湖北省旅游景點公示語翻譯的調查中發現,旅游景點的信息型文本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兩種:(1)違背語際連貫原則。(2)實行偽語際連貫原則。下面以具體例證來探討該類型文本翻譯的完善。

(1)違背語際連貫原則

語際連貫原則指的是原文和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忠實于原文(Reiss&Vermeer,1984:114)。

對譯出語的胡譯亂譯廣泛存在,違背了語際連貫原則。

下面的表格是此次收集到的旅游文本中的同類錯誤及糾正。

在上面所列舉的錯例中,譯者的翻譯已經脫離了源語文本,嚴重違背了語際間的連貫原則。造成此類錯誤的主要原因有:(1)譯者為了達到吸引目標群體的目的,往往在源語的基礎上加入具有中國特色的鋪陳,忽視了信息性文本的簡潔性是以傳遞信息為主要目的的。譯者完全脫離譯出語文本,在自由發揮,自由創作。(2)譯者缺乏責任意識。這一點在提示語的翻譯中表現得較明顯。例如,對專用車位的翻譯,Appropriate parking指的是專用車位提示標牌,而非專用車位。這樣的錯誤只要仔細查閱,是可以避免的。

(2)實行偽語際連貫原則

由上文可知,語際連貫原則是指原文和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忠實于原文。然而,在這次的公示語調查中,我們發現,一個主要的錯誤就是譯文對原文詞對詞,句對句的翻譯,而沒有考慮對于這樣的譯文,信息能不能在目標群體中得到傳達。

下面是一則來自武漢動物園簡介的中英譯本。

武漢動物園是一個半自然式的動物世界。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三面環湖,綠樹蔥蘢,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現有水陸面積63.93公頃,規劃面積85.50公頃。

原譯文:Wuhan zoo is an animal world with certain open natural areas for the wild lives.It has an advantag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Wuhan zoo located in a rugged forest surrounded by lakes on three sides,crowded with various plants,it is an ideal habitat for wild lives.It covers an area of 63.93 hectares of land-water,projected area reaches to 85.50 hectares,and outer lake area around the zoo is about 200 hectares.

修改譯文:Wuhan zoo is a half-open natural area for the wild lives.Located in a rugged forest surrounded by lakes on three sides,crowded with various plants,Wuhan zoo enjoys an advantag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which is an ideal habitat for wild lives.It covers an area of 63.93 hectares of land-water(projected area reaches to 85.50 hectares,and outer lake area around the zoo is about 200 hectares).

解析:譯出語是對武漢動物園的簡介,屬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原譯文中,為了不致信息的丟失,忠實地按照中文文本字對字,句對句的翻譯,這樣的譯文所傳達出的信息實際上是零散的、混亂的、重復的,會影響目標群體的視覺效果。對于該文本的目標群體而言,就沒有達到語內連貫的標準。而修改后的譯文對意群進行了劃分,并根據句與句之間的連貫關系進行了重組,使原文的信息得到了很好的傳達。在譯出語中,“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三面環湖,綠樹蔥蘢,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是典型的流水句,不加思考的話,譯者也可能按照譯出語進行機械翻譯。經過分析,“三面環湖,綠樹蔥蘢,花團錦簇,景色宜人”就是“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具體表現,因此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該句的結構就一目了然。

2.感召型文本

感召型文本包括廣告、政治文本、宗教文本、辯論文本和旅游文本。感召型文本是以讀者為中心,強調的是讀者對該類型的文本所產生的反應,和該文本的宣傳效果。旅游景點的感召型文本必須實現文本的交際功能,能讓讀者接受并做出該文本期待的回應。在此類文本中出現的錯誤可分為三類。

(1)實行偽語際連貫原則。這類問題是廣泛存在的。首先,在詞匯層面,漢語和英語的詞匯含義不是一一對應的。例如:科研區請保持安靜。被譯為:“Scientific research area,please keep your noise down.”noise和voice雖然都是指聲音,但noise指的是噪音,而不是指人說話的聲音。因此應改為:“Scientific research area,please keep your voice down.”其次,在句法層面,對漢語句子的翻譯也不是以詞為翻譯單位的。例如:貨運電梯觀眾止步。被譯為:“Freight elevator to stop the audience!”應改為:“Freight elevator,please halt!”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還有一些公示語,雖然達到了語際連貫原則,但是對于呼喚型文本而言,卻是不夠的。

(2)語氣不和諧。例如:表中對“貴重物品,請勿觸摸。”原譯文為:“Precious commodities,do not touch!”語氣生硬,口氣完全是長輩對于晚輩的警告。那么對于該文本的讀者來說,所起到的勸告和呼吁的效果就不是很好。若改為:“Please keep off the precious commodities!”語氣就緩和很多,也較為容易接受。

(3)指令不清楚。這一錯誤在該類型文本中也有所體現。例如:冬春草木黃,防火記心上。原來的翻譯是:“Fire usually occurs in autumn and winter.”首先,譯文就與原文有出入,冬春是火災多發季節,譯文中卻出現了秋冬季節。其次,譯文只是對火災在某些季節較為頻繁這一現象進行了描述,只體現了信息型文本的特點。而該文本是呼吁要增強防火意識,以免引起火災,屬于呼喚型文本。因此,考慮到該文本所要達到的目的,應改為:“Please guard against fire!”

四、結語

本文以紐馬克的文本理論為基礎,將湖北省旅游景區公示語劃分為兩種類型:信息型文本和感召型文本,并對這兩類文本中的錯例進行了分析。其中信息型文本的錯誤主要集中體現為兩點:(1)違背語際連貫原則,即譯文不忠實于原文。(2)實行偽語際連貫原則。這實際上忽視了中英文之間在詞匯、語法和語篇這幾個層面的差異。感召型文本的錯誤主要集中體現于三個方面:(1)實行偽語際連貫原則。(2)語氣不和諧。(3)指令不清楚。希望本文能為湖北省旅游公示語的規范提供一些參考,促進湖北地區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學新.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范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8:108-109.

[2]戴宗顯,呂和發.公示語漢語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5,(6):38.

[3]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公共標志設計原則與圖形全集[M].藝術與設計,2003:4.

[4]Reiss,K.,H.J.Vermeer Grundl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M].Tuebingen:Niemeyer,1984:114.

[5]楊緒娟.旅游景區漢英公示語的翻譯[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17-18.

篇(5)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我國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并且對于職業譯員的能力要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傳統的翻譯教學主要從翻譯技巧、語言對比、文本類型、翻譯理論幾個大方面訓練學生的雙語轉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當下的市場對職業譯員的需求。高校培養出的翻譯人才,在市場需求下已有些力不從心。

筆者對北京市的幾大國內與國際翻譯公司人員(對象涉及初中高級全職與兼職譯員,技術部門、業務部門經理與主管),以及北京大學MTI與CAT專業的授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到高校培養的翻譯人才與翻譯公司需求的人才在能力需求上有很大的不對等性,常常表現為:以優秀成績畢業于高校應用語言學的人才并不能在短期內勝任翻譯公司的工作,在校習得的知識與市場對于學生在翻譯工作方面的能力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別,造成了用人單位與剛剛參加工作的學生雙方感覺相互溝通非常困難。具體表現為:第一,學生感覺無法學以致用;第二,用人單位覺得雙語能力優秀的人才,并不能勝任該機構內的日常翻譯工作,仍需要對其進行各種大量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因此,在市場需求的大前提下,職業譯員翻譯能力的習得與培養,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2003年,PACTE研究人員提出了對翻譯能力習得過程的定性描述:第一,翻譯能力的習得像其他學習過程一樣,是一個動態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從入門知識逐步演化為專業技能知識,這一過程需要譯者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并在習得過程中綜合、發展和重建表述知識和操作知識;第二,翻譯能力的習得在根本上是一個獲得操作知識,從而發展策略能力的過程;第三,翻譯能力的習得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重建翻譯能力的過程。

從以上研究可知,對翻譯能力的再定義務必要以人本主義為精神。傳統的翻譯能力習得,大多從篇章文本及語言角度出發,很少提及譯員自身能力的發展。社會分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社會不能以犧牲人的主體性為發展代價。強調譯員自身能力的發展,不但不會轉移傳統的翻譯能力的重心,相反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只會更強化譯員作為翻譯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目前學術界對翻譯能力的界定普遍比較模糊,國內外多名學者提出了多種假設及論斷,概括來說主要有語言/文本能力、翻譯策略能力、轉換生成能力、翻譯技術能力。本文擬通過實證性及定量研究,具體分析在當今市場需求下,如何界定多元翻譯能力的必要組成部分以及翻譯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翻譯能力與“技巧”的內涵,在人本主義的關照下重新定義多元翻譯能力模型。

二、文獻綜述

喬姆斯基對語言活動中“能力”(competence)與“表現”(performance)的界定為應用語言學、交際理論提供了新的研究層面。20世紀70年代,以Wolfram Wilss為代表的描述翻譯學派開始探究“翻譯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提出譯者必須具有源語文本分析能力和目的語文本生成能力。過去的研究者在觀察翻譯過程中譯者的行為表現的基礎上將翻譯能力的構成分為:雙語能力(bilingual competence)、轉換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和世界/主題知識(world/subject knowledge)。

阿爾布雷希特?諾伊貝特(Albrecht Neubert)將關于翻譯能力分析的5個參數作為能力成分:語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題能力、文化能力和轉換能力。這幾種能力共同作用使翻譯活動有別于其他領域的交際活動,也使翻譯研究有別于其他交際領域的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與信息時代接軌的國際翻譯能力研究進一步泛化,Fraser(2000)將目的論(Skopos theory)的觀點融入研究,指出翻譯能力還應包含從客戶需求角度評價自身翻譯作品的能力。

2004年,國內學者文軍提出翻譯能力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語言/文本能力,(就英漢翻譯而言,則指對英、漢兩種語言的語言知識、語言運用的熟練掌握,還包括對不同的語域與文本的辨析,二者通常可合稱為“雙語能力”);第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可簡述為兩對范疇,即:“歸化”與“異化”(domestication & foreignization), 全譯與部分翻譯(full translation & partial translation);第三,自我評估能力(self-monitoring competence)。如果說策略能力可以使譯者確定總體格調及適用對象,語言/文本能力可以使譯者通過轉換進而生成譯本,那么“自我評估能力”則可以幫助譯者譯出得體譯文的反饋機制。

2007年,國內學者苗菊在研究中分別從3個視角將翻譯能力劃分為3個范疇,概括翻譯能力的構成成分。這3個范疇的分類是對翻譯能力系統化、綜合化、級階化、關聯化的更明確的描述和界定,包括了對翻譯能力整體的宏觀審視和獨立成分的微觀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劃分方法大同小異,各種理論界定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合的。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多元翻譯能力的一個分支能力應該叫做“雙語能力”,而另外的一些學者卻將其稱作“語言能力”;在Neubert與PACTE小組相當完善的劃分下,國內學者認為,仍舊需要補充一些相應的子能力,如審美能力、認知能力等。本文作者在思考各種關于翻譯能力的定義時,理清了當中重合的部分,區分出不重合的部分,重建了“多元翻譯能力”這一模型內要求的各種分支能力。由以上分析過程可以看出,關于多元翻譯能力的習得與培養,反饋在翻譯教學研究中,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問題:多元翻譯技術能力應包含哪些分支能力?該能力是否與譯文質量有關?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該能力?

三、改革建議

通過對傳統翻譯能力的梳理,結合作者對翻譯公司、職業譯員、項目負責人及北京大學CAT與MTI系任課教師的訪談,可將市場化背景下對多元翻譯能力的要求做分類型的界定。在人本主義關照下,新定義的多元翻譯能力模型將不再以翻譯能力為中心,而是以譯員為中心的,以語言能力為載體的動態、開放的系統。以語言能力為載體的動態翻譯模型,不但對譯員能力起到支撐作用,譯員能力的全面發展又會反哺語言能力。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的翻譯人才,最為看重的是譯者的素質與后期不斷學習新技能與新知識的能力。這種動態、發展的能力呈螺旋形上升。

參考北京大學CAT及MTI專業的課程設置,筆者對高校翻譯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做以下建議,共包括四個部分:CAT課程部分、個人實踐部分、IT類課程部分及語言類課程部分。

高校對于翻譯專業的學生進行分塊式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從綜合角度逐步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必然會使學生能夠勝任市場化需求下各種不同類型的翻譯工作,處理文本的綜合能力極大提高,以滿足市場對于職業譯員的要求。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校人才培養最有一個環節,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的一次考核,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學生畢業和學位資格認定的必備條件。我院自2013年首屆畢業生到如今已經歷了四屆畢業論文工作,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出現了不少問題,筆者就針對我院經管類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提出對策。

一、我院經管類畢業論文現狀分析

第一,學生數量連續增加,指導教師數量不足。近幾年隨著學院不斷擴招,經管類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畢業班學生增加將近1倍,教師平均指導學生人數比例高。

第二,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我院畢業論文啟動在大四年級第一學期的中期,學生忙于應聘求職,有少部分學生準備考事業單位或研究生,學生對論文選題、開題等環節敷衍了事,無法集中精神去閱讀參考文獻,做實地調研等,以致學生論文選題偏大、內容空洞及拼湊痕跡明顯等問題。

第三,指導教師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師教學、科研工作量較大,對學生論文指導多數在面上的指導,對于論文撰寫的方法及論文內容的指導比較欠缺。另外,聘請了較多的校外指導教師,在兼職教師管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如部分教師是其他高校的教師,因距離較遠,與學生當面指導的機會很少,主要通過網絡、電話聯系,效果不理想。

第四,過程管理沒有真正落實到底,缺少有效的監控。學院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結合其他高校經管類畢業論文的管理,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過程管理體制,從學生選題、開題答辯、中期檢查、及論文答辯等環節都有相應的管理文件,但管理真正落地及監控是比較缺失的。像開題答辯及論文答辯環節,由于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原因,答辯環節沒有起到實際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管理措施

第一,加強指導教師管理和培訓。首先,加強指導教師的篩選。對指導教師的篩選不僅僅是在學歷和職稱上,更應該結合指導學生的負責程度等方面綜合考慮,建立論文指導獎懲體制,對不能勝任的導師取消去指導資格,并與教師教學業績考核掛鉤。其次,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由于學院指導教師組成的多樣性,不僅有本學院教師和院外教師,還有校外高校教師及行業人員,所以對指導教師培訓非常必要。培訓內容應包括指導規范、論文系統使用等多個主題的培訓。

第二,加強畢業論文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根據學院實際,結合本科畢業論文相關規定,制定過程管理文件。對導師選擇、選題規范、開題答辯、中期檢查、論文答辯及申訴程序等制定規范化流程。對計劃任務書、文獻綜述、文獻翻譯、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表、學生指導記錄、論文評閱、指導記錄、畢業論成績評定等各類文檔的填寫提出具體的內容和規范要求,并印制成冊,使責任明確,管理更科學、更規范。

第三,加強學生選題管理。首先制定各專業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性意見,從選題原則、選題的內容要求、范圍要求、題干要求、選題方式和選題的審核程序等方式作出規范和要求。其次,規范學生開題答辯流程。以論文答辯的流程開展學生的開題答辯,嚴把學生論文的選題關,對于不符合要求,沒辦法完成的選題進行第二次開題答辯,不通過者延期論文答辯時間。

第四,重視論文答辯環節。論文答辯是畢業論文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通過答辯,可以全面了解學生論文質量及導師的指導水平,是考核學生綜合專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的等多方面的素質。首先,加強學生答辯資格的審核。論文指導教師同意學生答辯,學院采用系統對學生論文進行檢測,如重復率超過學院規定標準,直接取消其答辯資格。其次,設計論文合理規范的答辯流程,如對學生陳述時間、指導教師提問時間及提問重點、論文不予通過的原則性意見等做基本規定。最后,建立答辯應急機制,應對答辯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

三、畢業論文質量保證實踐效果

為提高我院畢業論文質量,在前幾屆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結合其他經管類高校畢業論文管理經驗,主要采取了管理過程規范化、制度化,部分畢業論文選題與教師科研相結合或與學生科研項目相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如下:

第一,加強了學生畢業論文過程管理。畢業論文從選題、開題到論文撰寫是一個比較長的周期,每個環節完成情況獎直接影響畢業論文質量。國際商學院結合前幾屆畢業論文管理的經驗和問題,經過多次的討論和修訂,制定了《國際商學院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辦法》,明確了畢業論文的目的和要求,規范了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其中包括明確了學院、系、導師和學生的職責和要求,論文選題審核、開題答辯、中期檢查及畢業論文答辯等各個環節的流程。與此同時,學院還設置了畢業論文領導工作小組、學院督導組監督并認真實施畢業論文各個環節的檢查制度,采用自查、互查和抽查等相結合的方式,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和整改。通過規范化制度保證畢業論文順利完成。

第二,將學生論文和指導教師課題或學生實踐科研項目相結合。部分學生畢業論文是學院科研項目的一部分,通過真題真做,有效地提高學生科研實踐和創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導師科研項目壓力,既保證了畢業論文質量,帶來了雙方互贏的結果。

第三,加強了校外指導教師的管理。隨著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的推進,校企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為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提高學生畢業論文選題來源渠道,改善師生指導比例,引進了校企合作單位校外指導教師作為論文指導教師。為此學院制定了專門的校外教師指導工作規范,由校外指導教師和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擔任學生導師,指導學生論文。明確了兩名導師的工作職責,分工合作。這種校企合作的指導方式,不僅讓學生選題更貼近社會和生產實際,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性和事業性,保證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第四,更加重視學生論文的寫作能力。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是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根本保證。為提高學生畢業論文寫作能力,專門在大三第二學期開設了《文獻檢索與研究方法》的課程,本課程圍繞論文選題確定、核心概念界定、文獻綜述、外文翻譯以及論文撰寫等畢業論文全過程,進行文獻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各環節科學訓練,奠定畢業論文的質量基礎,訓練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規范。

第五,加強了過程管理對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的影響。畢業論文成績是否合格是影響學生是否能正常畢業及是否授予學位的必要條件,因此,將對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貫徹至整個過程管理,對學生起到了監督作用。對于未按要求完成相關文檔的學生,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暫緩其畢業論文答辯資格。對于開題報告答辯未通過學生,給予第二次開題答辯資格,如不通過則暫緩其畢業論文答辯資格。對于畢業未通過者,取消其畢業論文答辯資格。對于畢業論文答辯未通過學生,給予結業處理。以上制度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確保學生按規定完成論文,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第六,加強了對導師的管理制度。導師在整個論文過程中,是指引燈,也決定了學生論文質量好壞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對導師管理非常重要。建立了導師反饋機制。對于首次被學生投訴的導師,經學院調查,確實存在工作失責的,學院給予談話處理。如多次被投訴屬實者,取消其論文指導資格,如情節嚴重的,按學校教學事故處理。進行了論文導師評價制度。在論文答辯結束后,由學生對導師進行評價,作為學院評定優秀導師和選拔下屆導師的依據之一。

四、結語

本科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最全面的一次實踐和考核。也是提高本科院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我校幾年的畢業論文管理工作,提高畢業論文質量要從教師、學生和管理上著手,加強過程管理,制定管理規范,力求解決每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章曉宇.高等教育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的問題及改革構想[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9.

篇(7)

引言

食品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安全,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食品外包裝是食品信息的載體。隨著食品的國際化,食品外包裝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產品英譯文本。恰到好處的食品外包裝英譯不僅有助于外國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產品,還能無形地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欲望,達到銷售的目的。而翻譯目的論指導下的食品外包裝翻譯在考慮產品本身的同時著眼于消費者的語言文化習慣,平衡了生產商和消費者的關系,以最大化食品外包裝的各種功能。

1 翻譯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是德國功能學派提出的重要理論之一。其主導思想為“目的決定手段”[1]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奈達對等理論等值等效的局限性,倡導具體的翻譯策略、手段、方法及操作取決于翻譯的目的,主要包含萊斯提出的文本類型理論、弗米爾的目的論(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忠實法則)及諾德的“功能+忠誠”原則。這一理論的提出對應用型文本的翻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萊斯將文本類型歸為三類: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及操作型文本。文本的類型取決于文本自身的功能,即文本功能決定文本類型,也決定翻譯策略、方法及實操。然而,翻譯實踐證明有些文本很難歸類到哪一種具體的文本類型中,這些文本兼具兩種文本類型或三種文本類型的特點。由此可見,單純的依據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進行翻譯有其明顯的不足之處。而弗米爾目的論的提出彌補了萊斯理論之不足之處。弗米爾的“目的論”是翻譯目的論的支柱理論,包含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目的法則體現了任何文本都是為某一目的而制作的,并為這一目的而服務的思想。決定目的的主要因素是以文本發送者為導向的“意圖”和以目標接受者為導向的“功能”。二者發生沖突時,應優先考慮譯文所意指的目標受眾,考慮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理解及譯文應達到的交際需求。連貫法則指譯文和目標語目標受眾的語言文化及心理習慣應一致,譯文應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應“本土化”。忠實法則指“譯文應該與對應原文之間存在某種聯系” [2]。 這種聯系即指譯文對原文最大限度的忠誠。

在翻譯實踐中,譯者應優先考慮三大法則中的“目的法則”,其次是“連貫法則”, 最后為“忠實法則”。 弗米爾的目的論在指導翻譯實踐中確實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處理目的確定的“功能”與“意圖”相悖的翻譯問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諾德“功能+忠誠”原則的提出為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倡導譯者在翻譯時應平衡譯文接受者和原文本發起者的關系,不僅應注重譯文接受者的語言文化習慣,而且應尊重原文本發起者的“意圖”。

翻譯“目的論”的基本思想對于食品外包裝英譯起著指導作用。本文將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分析食品外包裝英譯的案例,以更好地闡釋目的論在翻譯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2 目的論指導下的食品外包裝英譯

在競爭激烈的食品行業中,食品外包裝文本已不僅僅局限于介紹品牌名稱、營養成分、原料、使用方法等的信息文本,而是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應,使外包裝真正起到“無聲銷售員”的作用。在注重綠色環保的當今,食品外包裝文本越來越體現環保這一理念。因此,很難將有些食品外包裝文本準確的歸類到萊斯的三種文本類型中。鑒于此種原因,本文實際化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將食品外包裝文本分為三類:信息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綜合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

在食品包裝中,信息型文本占絕對主導地位。食品外包裝上的品名,配料,重量,食用方法,保質期、生產商等信息都歸屬于信息文本。這些信息文本介紹了食品的基本信息,譯者在翻譯時應力求準確、全面地再現原文內容,考慮語言和文化的規范。下面我們通過實例來分析目的論翻譯原則在食品外包裝信息型文本中的指導作用。

案例一:上海賽林食品鮮烤鱈魚配料包裝說明

配料:鱈魚肉,白砂糖,食用鹽,食醋,食品增味劑(621,631,627),酸度調節劑。

Ingredients: Cod, white granulated sugar, Edible salt, Vinegar, Food Additive(Flavoring agent 621,631,627), Acidity regulator.

在這個案例中,生產商欲傳遞食品配料的信息,使消費者了解食品成分,兩者的“意圖”和“功能”一致,翻譯目標明確,即準確的譯出食品配料的信息。譯者在英譯這個案例時基本遵循了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及“忠實原則”,譯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鱈魚肉Cod,食用鹽Edible salt,醋Vinegar。在翻譯食品添加劑時譯者凸顯了“連貫原則”,考慮到了目標受眾的語言文化,將其翻譯成Food Additive(Flavoring agent 621, 631,627)。眾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中,調味料和調味劑區分的是很清楚的。調味料通常指天然的成分,譯為Flavor,而調味劑(增味劑)是為了增加食品的口味人工制作而成的,譯為Flavoring。由此可見,譯者在翻譯時考慮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采用翻譯的歸化策略,措辭恰當,準確譯出了增味劑,使消費者對配料的具體成分一清二楚。譯者對鱈魚配料成分唯一翻譯不足之處是對白砂糖的翻譯。在英語文化中,Sugar指a sweet substance that is used to make food and drinks sweet. It is usually in the form of small white or brown crystals。由此可見,英文文化中的Sugar就是指漢語中的顆粒形的白砂糖。此譯者將配料中的白砂糖譯為White granulated sugar有畫蛇添足之嫌,違背了目的論的“連貫原則”。建議將白砂糖譯為Sugar則可。

案例二:出前一丁五香牛肉味方便面的食用說明

食用方法:

(1)將面放入500毫升沸騰開水中煮三分鐘。

(2)熄火后,再加入湯粉及調味油。

(3)拌勻后便可食用。

Cooking Directions

(1)Add noodle into 500 ml of boiling water and cook for 3 minutes.

(2)Remove from heat. Add soup base and seasoning oil.

(3)Stir well and serve.

通過分析此案例,譯者不難發現此案例的翻譯翻譯目標很明確,就是傳遞給消費者如何食用方便面的信息。為了實現翻譯目的,譯者應遵循目的論的“忠實法則”,確保譯文和原文本內容上的一致,以準確傳遞方便面食用信息的功能。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策略,譯者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傳遞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數字的形式簡單明了地呈現食用步驟。如果譯者再能考慮“連貫法則”,考慮到購買者的心理,將“拌勻后即可食用”譯為“Stir well and enjoy your delicious noodles.”就更好了。在此處用“serve”一詞固然是可以的,但相比較之下,“enjoy your delicious noodles”的譯法更能使消費者有立馬能享用美食的感覺,從而更好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結語

食品外包裝應體現適應性和服務性的特點。一方面,它應適應產品特點、屬性和銷售對象。另一方面,它應服務于消費者。而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的食品外包裝英譯不僅體現民族風格特色,又適應了世界潮流;不僅有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所需信息,又滿足了消費者的語言文化及心理需求,從而增強了產品宣傳的力度,無形中擴大了產品的市場銷量。

參考文獻

[1]克里斯蒂娜?諾德.目的――析功能翻譯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2.

篇(8)

一、賴斯文本類型理論

賴斯(Reiss,1989)提出了信息類文本,參考書、宣傳冊、報告、演講等。信息文本翻譯的首要目的要保證信息的精確(Reiss,1976)。

根據賴斯的思路和分析可以看出:語意功能――文本類型(決定) ――內容與形式(決定) ――翻譯策略,以上這個關系就是翻譯類型學, 可以得出結論:文本類型能夠決定翻譯策略(朱志瑜,2004)。

二、成都旅游宣傳 翻譯案例分析

旅游宣傳翻譯主要可分為旅游廣告翻譯、景點告示說明牌翻譯、公示語翻譯、宣傳冊翻譯等四種類型,翻譯時應具體分析文本類型,根據其特點使用相應的翻譯策略。

(一)旅游廣告翻譯

旅游廣告文本屬于感染性文本,目的在于“引起讀者反應”,呼吁讀者到某地旅游。翻譯時應靈活生動,注重譯文的感染力。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句成都城市宣傳片里的口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譯文版本,這句宣傳語想傳達的是成都休閑之都的概念,因此可譯成“Chengdu―the city you will never want to leave once you come”,用定冠詞“the”強調成都的唯一性,用“once”引導條件從句,讀來一氣呵成。

(二)景點告示說明牌翻譯

景點告示說明文本屬于信息類文本,重點是信息傳遞,但又包含文化信息。翻譯時應酌情增譯文化背景,使外國游客更容易理解。

四川省博物管的一個說明牌上一句描述,“蜀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成都當時即以‘錦官城’聞名天下。”

原譯文將四大名錦譯成“Four Brocades”首字母大寫,讀者可能會好奇是哪四錦,因此可以用注釋的方法補充。其次,錦官城譯成“Brocade Official City”有點難于理解,可以增譯出錦官城的來歷。

(三)公示語翻譯

公示語文本屬于信息類文本,一般采用直譯法,但翻譯時切忌生搬硬套譯成中式英語。

成都旅游景區有“小心碰頭”、“小心地滑”等字樣,有些翻譯為 “take care of your head”和“be careful of the floor”,地道翻譯應是“Mind Your Head”和“watch your step”,“caution: slippery” 或“warning: wet floor”。

成都市公交站牌、路標指示牌地名英譯不統一的情況很常見。例如“太平村”在公交站牌上英譯為“Taipingcun Station”而在路標上譯為“Taiping Village”。公交車上還有“義務兵和殘疾退伍軍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的標識,譯文為“Compulsory service men and disabled veterants take intercity bus free”。軍人是“servicemen”,而“service men”多指服務員,退伍軍人應該是“veteran”。

(四)宣傳冊翻譯

宣傳冊文本是綜合性文本,不僅有信息類文本傳遞信息的特點,表達類文本注重修辭和美感的特點,還有感染類文本意圖引起讀者反應的特點。

第十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會刊“四川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和長江上游,歷史文化深厚、人民智慧勤勞、經濟繁榮開放、山川秀美遼闊,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投資西部,首選四川;投資四川,輻射西部!”的原譯文不能完全體現出修辭的妙用,缺少了一點感染力,翻譯時可以適當創造性行文,增加譯文的美感和感染力。

可改譯成“In Southwestern China,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 is Sichuan―the ‘land of abundance’, which boasts a rich history, industrious people, prosperous economy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To invest in Western China, Sichuan is your best choice; to invest in Sichuan, Western China will be greatly promoted.”改譯后,減少了斷句,行文更加流暢,第二人稱指代讀者增強了讀者的代入感。

三、結語

為了實現旅游文本最終的交際目的,構筑成都國際旅游形象,翻譯時要對旅游文本類型進行分類,根據具體文本的類型特點和功能,采取靈活多樣的策略和方法。

參考文獻:

[1]Reiss,K.Texttyp und ?bersetzungsmethode:Der operative Text[M].Kronberg: Scriptor Verlag,1976

篇(9)

【摘 要】外宣公示語翻譯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存在的問題還較為突出,其規范性亟待解決。規范的公示語翻譯需要相應理論的支持,對當前在該領域備受關注的功能對等理論、文本類型理論和目的論進行了簡單地介紹和闡釋。

關鍵詞 公示語翻譯;功能對等;文本類型;目的論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遼寧省外宣公示語翻譯規范研究”(L14DYY037)。

0 前言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全球化的一個中心舞臺,強大的經濟影響力讓這里成為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的焦點。我們不僅要營造出一個適宜的國際化語言環境,而且還要向世界傳播和展示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外宣公示語在搭建這一平臺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影響我國的人文形象和各方面的國際化進程,它的英文翻譯既是我國與國際接軌的一個平臺和窗口,也是展示文化軟實力的一張名片。雖然我國各個角落的公示語幾乎都是雙語的,但存在諸多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詬病,是急需解決的一個熱點問題。標準規范的外宣公示語翻譯首先要有理論指導,但公示語有其自身的言語特征和行文特點,不是所有的翻譯理論都適用的,需要找到針對性的翻譯理論。

雖然外宣公示語的翻譯研究起步較晚,但國內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大量而深入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來很多具體而且針對性的理論,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功能對等理論、文本類型理論和目的論。

1 外宣公示語翻譯理論

1.1 功能對等理論

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從語言學和交際學的角度,提出了功能對等翻譯理論。他指出:“所謂翻譯,是從語義到語體在譯語中用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信息”。其理論的主旨是“功能對等”,就是強調在兩種語言的轉換中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一一對應,而是注重兩種語言間功能效用上的對等,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起到指示,告示、警示、標示和宣傳等社會服務功能的應用文體,其特點為簡潔、易懂、規范,所以公示語翻譯的基本要求就是傳達原文對等的功能。

奈達指出翻譯的最終目標是使譯文的接受者理解譯文的程度能夠基本對等原文讀者理解原文的程度。功能對等理論跟以往的眾多理論不同,它不再關注原文和譯文,而是譯文讀者,力求譯文讀者和譯文的關系與原文讀者和原文的關系相一致。功能對等將重點放到了內容信息和譯文讀者的反應上來,強調譯文與原文在交際功能的對等,使目的語聽眾或者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所做出的反應基本一致。功能對等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因此,功能對等原則有高標準和低標準的程度之分。在追求最高標準的同時,必須滿足最低標準的對等,使目的語的聽眾或讀者能理解原文表達的功能。根據功能對等理論,公示語翻譯應該遵循先功能,后風格的原則。

1.1.1 功能優先原則

在翻譯公示語時,譯者應該首先明確原公示語的功能,然后再嘗試在不改變其功能的情況下進行翻譯。因此,在對公示語進行翻譯之后,譯者應該對比翻譯前后的公示語,看譯文讀者是否與原文讀者做出的反應一致,并且是否達到功能對等。如翻譯“新北京新奧運”標語時,如果不考慮功能的一致性,而只是按字面對應,很容易譯成“New Beijing, New Olympics”,但“New Olympics”所起到的含義功能可能會導致外國人誤解奧運會改變了,不是我們想要的反應。兩個重復的“新”字有著不同的言語功能,因此,將“新北京新奧運”譯為“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似乎更合適。

1.1.2 簡潔原則

簡潔,是公示語典型的文體風格,所以翻譯時在體現功能對等后,盡量選擇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如“無煙醫院”被譯成“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is hospital”,這一翻譯傳達的言語功能應該是一致的,但過長的繁瑣表達不僅空間不允許,也不會引起注意。如果翻譯為“Smoke-Free Hospital”,實現了功能和風格對等,屬于較高標準的功能對等翻譯。

1.2 文本類型理論

德國功能翻譯學派的代表人之一萊思提出了文本類型理論。萊思將文本劃分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三種類型。信息型文本語言邏輯性強,其功能為提供“純粹”的事實,如“國家地質公園”、“西湖”等地域名稱,“票務中心”、“醫務室”、“投訴中心”、“景區路線圖”、“求助電話”等服務機構或部門名稱、設施介紹、功能說明等公示語。信息型文本語言簡潔明了,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基本信息,讓看的人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了解設施及功能介紹。表情型文本語言具有美學特點,注重文本形式,作者態度和內心感情的表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樣的宣傳語。表情型公示語旨在表達信息發出者的情感與態度,通過排比、押韻、夸張等修辭方法及大量修飾語來凸顯語言的美感,具有文化特征。操作型文本語言具有對話性特點,文本感召力強,其功能在于感染讀者并引發行動,具有提示、限制、強制功能的公示語一般為操作型文本,如“禁止吸煙”、“禁止亂扔垃圾”、“禁止攜帶寵物”、“當心碰頭”、“勿擁擠等。操作型公示語多為祈使句,提醒、告誡或強制該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不同文本類型理論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信息型公示語的翻譯應以傳遞原文本信息為首要任務,譯者應使用受眾所熟悉的語言形式,譯文須簡潔明了,翻譯時可使用“借譯”和“交際翻譯”的策略;表情型公示語的翻譯不僅要傳遞原文的信息,還要傳達原文的美感和藝術形式,翻譯時可使用“語義翻譯”的策略;操作型公示語的翻譯應側重信息的傳遞效果和目標語言者的反應,譯文應符合他們的語言習慣和接受心理,譯者可采用“借譯”和“仿譯”的策略。

1.3 目的論

目的論是在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認為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譯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而且有權根據翻譯目的決定原文的哪些內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調整或修改。

目的論有三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目的原則為翻譯的首要原則,目的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即譯文在譯入語社會文化語境中對譯入語讀者產生的交際功能。連貫性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忠實性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

例如,在翻譯“老弱病殘專座”時,不需要把老、弱、病、殘都一一譯出,而應直接譯為:“Courtesy Seats”,又如“游客止步”,應譯為“Staff Only”就可以了,沒必要體現“tourists”。

2 結語

錯誤甚至可笑的公示語翻譯不僅影響工作、生活和國際交流,也損害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文形象,所以一定要重視公示語翻譯理論的研究。但公示語作為一種社會服務功能性應用文體,其翻譯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不是依據哪一個理論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把更多的理論結合起來,靈活運用,使我國外宣公示語的翻譯不斷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韓燕.文本類型理論視閾下的公示語英譯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篇(10)

1、引言

翻譯研究中的功能途徑起源于功能語言理論,受到弗斯(J.Firth)和韓禮德 (M. Halliday)等人的功能語言學和海姆斯 (D.Hymes)的交際能力論學說的影響。當前,從功能角度研究翻譯,可分為微觀和宏觀兩類(張美芳2005)。前者指以英國學者為主從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及語用學為基礎的語篇分析學角度入手,用較固定的框架研究語篇功能;后者則是以德國學者為主,從賴斯(K.Reiss)的文本類型學、弗米爾(H.Vermeer)的目的論和諾德(C.Nord)的功能加忠誠理論入手,強調譯文在目標語境中的功能及依據不同語篇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文學文本用形象的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反映深邃的歷史和浩瀚的社會現實,讓讀者從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從而得到美的享受。文學翻譯則不僅要譯出原文的意義,更要譯出其中的感情和韻味。德國功能翻譯理論是否適用于文學翻譯則是國內外學者爭論的焦點。國內部分學者研究認為功能派適用于文學翻譯。如陳剛和胡維佳(2004)從功能派角度比較了《紅樓夢》中詠蟹詩的兩譯本;文軍、高曉鷹(2003)運用功能理論來闡釋了文學翻譯批評理念;吳南松(2003)、王小鳳(2004)分別探討了功能翻譯理論在文學翻譯批評中的適用性。這些研究都表明功能翻譯理論同樣適用于文學翻譯。呂鳳儀、何慶機(2009)則從功能派指向性、目的論和功能文本類型學等角度指出功能理論不適合于文學翻譯。本文嘗試從文學翻譯實例出發,分析功能翻譯理論對文學翻譯的適用度,探討其是否適用于文學翻譯。

2、理論源流與特點

2.1 功能翻譯理論內容與要點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是指以“側重功能或文本功能”的視角,研究翻譯的各種理論(Nord,2001)。其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弗美爾、賴斯和曼特瑞(J. Manttari)為代表,分別提出了目的論、文本功能類型學和翻譯行為理論;第二階段核心人物為諾德,提出了功能翻譯類型學和忠誠原則。第二階段中霍恩比(M. Hornby)、霍尼(H. Honig)、庫斯摩爾(P. Kussmaul)和阿曼(M. Ammann)等也推動了該理論的發展。

2.2 文學翻譯內容與主要特點

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和戲劇等類型。各類型文學文本又具有其自身文體特征。在翻譯時,不僅要譯出原文的意義,更要譯出其中的感情和韻味,譯文語言應該形象、生動、抒情,具有象征性和韻律感等,給人以啟迪、陶冶和美感。意境是文學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小說、散文、詩歌中。散文的意境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使人產生敬仰、喜愛、感動或憎恨、討厭之情,從而突出意義,產生意境。詩歌的意境產生有多種因素----講究節奏、韻腳,講究用詞、句式,要有形象。翻譯詩歌時要反映出這些特點,要求譯文高度真實,否則便難以傳達原詩的新鮮和氣勢。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看,文學文本是“創造性作品”,屬于表情型文本,作者或發送者地位顯著,傳遞信息的形式特別,語言具有美學特點。文學文本的語言具有審美的特點,文本側重形式,譯文的目的在于表現其形式,可采用仿效、忠實原作者的翻譯方法(Munday 2001)。

3、功能理論與文學翻譯例析

3.1 文本類型學與文學翻譯

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是功能翻譯基礎理論之一。按其觀點,語言文本類型理論可幫助譯者確定特定翻譯目的所需的合適的對等程度。如上文所述,賴斯認為文學文本屬表情型,應采用仿效、忠實原作者的翻譯方法。散文《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作品。先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內表現出了對時光消失的感嘆和無奈,字里行間流露出當時青年知識分子的苦悶和憂傷情緒。本文選用張培基教授(譯A)與張夢井教授(譯B)的譯文進行分析,試圖說明文本規約對文學翻譯的影響。

例1. 標題:“匆匆”

譯A:The Transient Days

譯B: Days gone by

“transient” 內涵為“暫短的,轉瞬即逝的” 而“go by” 為“逝去,過去” 。“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而感到無奈,作標題使用,透出一股文學語言的美感。譯A中“transient” 與文中主題意義相符,表達出對短暫的無奈;而譯B 中的“go by”體現出的是“時間在逝去”,還有“追悔失去的美好日子”之意,并未體現出作者想表達的“短暫,快”。從譯文對比看,由于對原文詞義的把握差異,譯B的措辭未能表現出表情型文本“審美”的語言特點,所表達的情感不如譯A;從翻譯方法看,也未能完全“仿效、忠實原作者”,語義產生了偏差。下文再舉一例:

例2.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譯A: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譯B: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

譯A中“wear away”表達了“消逝,衰退”之意,是一種形象化的翻譯,吻合原文中的“漸漸”二字;而譯B的“numbered”表示“時日無多”,用于此有點牽強,作者寫此文時年僅二三十歲,用“時日無多”來形容似有不妥,也失去了原文“漸漸”一詞的意味。因此,對于文學作品的翻譯,從文本規約考慮應注重其語言的感染力與藝術性,從詞義上再現原作情感,體現出其“審美的”語言特點。

3.2 功能加忠誠與文學翻譯

功能加忠誠理論的核心為“翻譯綱要、原文分析及對翻譯問題的分類”(張美芳2005)。“翻譯綱要”指翻譯委托人對翻譯提出的要求。理想的翻譯綱要含有譯文的預期功能、讀者、傳播媒介、出版時間和地點等。原文分析為譯者提供決定依據:1)翻譯任務是否可行,2)原文中的信息哪些與譯文功能相關,3)采用何種翻譯策略。翻譯問題主要為語用、文化、語言和文本方面的問題,處理時應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析翻譯問題的目的是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翻譯措施,但在整個過程中,翻譯功能始終是考慮的焦點(諾德2001)。

3.3 翻譯策略與文學翻譯

紐馬克(P. Newmark)是英國翻譯界元老,其特別鐘情于德國功能語言學家卡爾.布勒的語言功能“工具論模式”,提出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也是根據語言的功能、文本的目的制定的翻譯策略。語義翻譯的目的在于解讀原作者的思想過程,強調譯文的信息型,交際翻譯旨在解讀原作者的意圖,注重譯文的效果性。在文學翻譯中時常面臨“直譯/意譯”、“歸化/異化”這樣的兩難,從功能角度入手,考慮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則可避免生硬的“兩分法”。

4、結語

綜上所述,功能翻譯理論不僅在應用翻譯領域具有較強的適用性,也能夠解釋文學翻譯中出現特定問題。不可否認,文學翻譯具有復雜性,其翻譯策略具有多重考慮,功能理論的規定性研究方法和分類有時難以全面而有力地解釋復雜的文學翻譯現象,但功能理論的出現為文學翻譯提供了一條途徑,其對文學翻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適用度。

參考文獻:

[1]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何慶機. 國內功能派翻譯理論研究述評[J].上海翻譯,2007(4):16-20.

[4]呂鳳儀,何慶機.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對文學翻譯適用性的學理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9(3):471-474.

[5] 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J].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 十三五工作思路 下一篇: 刑法學碩士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最新在线网址 |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