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6 15:39: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縮寫,是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等研究出來的新型復合微生物菌劑,它由光和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0個屬、80多種微生物復合培養而成。國內已有很多廠家生產此類產品。微生物不僅含有較高的優良蛋白質、氨基酸,還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大量的類胡蘿卜素、抗病毒物質、生長促進因子和提高群體免疫能力的活性物質,作為添加劑加入飼料中飼喂能促進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用EM液養禽有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禽類生長、防治消化道疾病、使飼料脫毒、改善環境衛生、提高繁殖率和幼雛成活率等作用。
一、EM原露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氣性和嫌氣性)。如光合細菌和藍藻類。具有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屬于獨立營養微生物 ,能自我增殖。菌體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質 ,且富含多種維生素,還含有輔酶Q10、抗病毒物質和促生長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熱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質為無害物質,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氫等)及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等,是肥沃土壤和促進動植物生長的重要力量。
光合菌群的代謝物質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還可以成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養分。光合細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會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為食餌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與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氣性)。以嗜酸乳桿菌為主導。它靠攝取光合細菌、酵母菌產生的糖類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的急劇腐敗分解。乳酸菌能夠分解在常態下不易分解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并消除未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種種弊端;合成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產生消化酶、促進新陳代謝生物論文,還有融化不溶性無機磷的能力。
乳酸菌還能夠抑制連作障礙產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躍,有害線蟲會急劇增加,植物就會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線蟲便會逐漸消失論文的格式。
3、酵母菌群(好氣性)。它利用植物根部產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類及其它有機物質產生發酵力,合成促進根系生長及細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質。酵母菌在EM原露中對于促進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線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質(食物)提供重要的給養保障。此外,酵母菌產生的單細胞蛋白是動物不可缺少的養分。
4、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群(好氣性)。它從光合細菌中獲取氨基酸、氮素等作為基質,產生出各種抗生物質、維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獲取有害霉菌和細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質,從而抑制它們的增殖,并創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環境。放線菌和光合細菌混合后的凈菌作用比放線菌單兵作戰的殺傷力要大得多。它對難分解的物質,如木質素、纖維素、甲殼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動植物吸收,增強動植物對各種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線菌也會促進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發酵系的絲狀菌群(嫌氣性)。以發酵酒精時使用的曲霉菌屬為主體,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對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為酒精生成力強,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蟲的發生,并可以消除惡臭。
二、EM原露在信鴿所以中作用
EM原露具有改良土壤、增強光合作用、改善水質、除臭糞、促生長、抗病、改善信鴿品質、抑菌等功效。用EM原露飼養信鴿,有幾大好處:
1、提高成活率
⑴使有益菌群迅速在腸道內占據優勢,調節腸道內微生態平衡。
⑵對腸道無任何刺激,保護腸道內黏膜。
⑶有效預防雛雞白痢、大腸桿菌等疾病的發生。
⑷保肝護腎,調節機體內分泌,提高免疫力。
⑷有效促進信鴿生長發育。
通過飼喂EM原露,可大大提高信鴿成活率,提高5~10%。
2、提高免疫力
用EM原露長期飼喂信鴿,可以有效的刺激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的發育,提高信鴿的免疫功能,同時能明顯增強淋巴細胞的活性,明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從而大大降低疾病防治費用,提高信鴿和肉鴿飼養的綜合效益。
3、提高飼料轉化率
用EM原露制料長期飼喂,克激活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酶,從而提高它們的效率。使鴿飼料的消化率明顯的提高,有助于消化過程。同時能提高鴿子對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4、有效減少發病率
用EM原露制作料飼喂信鴿,可以有效的阻止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霉菌、球蟲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長期維護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減少發病機率。
5、促進生長,提高品質
通過飼喂EM原露制作料,可明顯的促進鴿子的生長發育,提高平均重量,可大幅的提高信鴿的品質。
6、改善飼養環境
用EM原露制作料飼喂信鴿,還可以改善鴿舍環境的功能,使鴿舍內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顯著減少生物論文,減少量為85%以上。鴿糞臭味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通過飼喂EM原露制作料,可以大幅提高鴿子成活率,降低信鴿養殖綜合成本 20%左右。
三、EM原露在信鴿飼養中的具體應用
EM原露用于信鴿最簡單的使用辦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兌水后直接給鴿子飲用。具體作法是:用1份(毫升)EM原露,1份(克)紅糖,加水至一定比例即可。其中紅糖是作為一種營養物質,它能保持EM原露中菌群的活力,實際使用中也用過葡萄糖和蜂蜜代替。
1、用于鴿棚及環境消毒
用EM原露,紅糖、加250~500倍水配成稀釋液噴灑鴿舍及周圍環境。開始每星期1次,逐漸減少到15天1次。實際運用中只要把鴿子每天喝剩下的EM稀釋液用來消毒鴿舍即可。鴿子飲用EM原露和鴿舍噴灑EM原露一段時間后,鴿舍中的臭味會大大降低,連蚊蠅也會減少很多,這是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把促成惡臭的物質:氨、硫化氫、甲基硫醇等當做食物吃掉(分解掉)這無疑給城市陽臺的養鴿者帶來福音。再不要因為鴿舍產生臭味及引來的蚊蠅與鄰居們發生糾紛,城市文明養鴿將落在實處。
2、用于日常保養及防病
用EM原露,紅糖,加水配成稀釋液給鴿子全天飲用即可,EM原露的用量為每羽信鴿每天0.25~0.5毫升,加水量為100~200倍,以每天剛好飲完為宜論文的格式。原則是冬天增加濃度,夏季減少濃度。其特點是能明顯改善整個鴿群體質,對養功差的鴿舍效果尤其明顯,鴿群抗病能力增強基本上不民生惡性傳染病,消化能力強,糞便形狀好,家飛時間延長,飛徑半徑大,訓放整體歸巢率高,對照使用注射用氨基酸的鴿群,效果毫不遜色,且成本降低十幾倍。
3、防治信鴿體內外寄生蟲
其特點是內服不產生毒付作用,非常安全,同時又起到對鴿子身體的保健作用。因此,在比賽期間也能應急使用。外用洗澡也很有特點,有不少鴿友喜歡用高錳酸鉀(PP粉)溶于水中給鴿子洗澡,雖然也能起到驅蟲,消毒作用,但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在殺菌的同時也會加速信鴿羽毛的老化,使其失去光澤而干枯。而EM原露中微生物的特點是能產生抗氧化作用的物質,使用它給鴿子洗澡,既能驅蟲消毒,又能對鴿子的羽毛起到非常好的護理作用。
EM原露可配制成防蟲液,用來驅除鴿子體內外寄生蟲。 鴿子體內驅蟲時用EM防蟲液加500倍水飲用1天生物論文,1星期后再飲用1天即可。驅除體外寄生蟲可用EM防蟲液加1000 倍水給鴿子洗澡,每星期1次,實際應用中用EM原露直接放在水中給鴿子洗澡,也有驅蟲效果,并能使鴿子羽毛油滑光亮。
4、用于治療鴿病
其特點是簡便實用,無論是什么病,不需要做治療前的醫學檢驗,不用擔心會用錯藥,EM原露對鴿子的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一些疑難難癥都能治療,特別是對令鴿友最頭痛的多病菌復合有一舉多得的效果,同時EM原露治病沒有其它化學藥劑在治病的過程中產生的毒付作用,抗藥性及二次感染等等一系列后顧之憂。而且用EM原露治好的鴿子身體素質恢復極快,這是由于在鴿病治好的同時,鴿子消化系統也已調整到位,這時給鴿子進行營養補充會得到良好的吸收,使鴿子體質迅速恢復。
⑴如果是全棚發生傳染性疾病,(如沙門氏菌,新城疫球蟲病等)可用EM原露,紅糖,(這時不能使用蜂蜜)加水50倍配成稀釋液全天飲用,觀察鴿子精神狀態及烘便,以此判斷使用效果,一般3~7天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如用后2~3天內無明顯效果,可以加大濃度。病情控制后,要繼續按治療濃度飼喂兩天,以便鞏固治療效果,然后恢復日常保養濃度。
⑵對病情比較嚴重或個別發生病情的鴿子,可用EM原露紅糖加水10倍配成稀釋液,用注射器灌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對病情特別嚴重的鴿子我們的做法是直接灌服EM原露,每次3~5毫升。
⑶對念珠菌,毛滴蟲,霉菌感染的信鴿,一般口腔中生有黃白色沉積物,這時要先將沉積物去掉,然后在口腔內滴幾滴EM原露,并內服治療濃度的EM原露,一般2~3天以夠治好。
⑷EM原露還可用于防治信鴿飼料的黃曲霉菌中毒,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傷,眼部啄傷,傷口發炎等具有止血預防感染消炎生物論文,快速愈合創口的神奇效果。
5、用于信鴿賽前賽后的調整和老幼鴿的保健
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分泌出有機酸、多糖類、多種維生素、抗生素、各種生化酶、氨基酸和氧等有益物質,既可調正各器官的功能延緩細胞衰老,激活T細胞,分解亞硝基化合物及其它有機化合物,又可增加營養,促進對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改善鴿子體內的微生態平衡,使鴿子保持健康的體質。因此EM原露可用于鴿子的育種,種鴿(特別指高齡鴿)配對前15天,每天灌服10毫升,幼鴿出營后7天至出棚,每天灌服3~5毫升,賽鴿參賽前7天開始每天服10毫升,信鴿比賽歸巢后立即灌服20毫升,(此時配羊稀釋液時可用蜂蜜代替紅糖),之后連服3天,然后轉為日常保健濃度飼喂。
大多數生物教師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認為生物實驗教學只是生物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而存在,沒有理論課來的重要.這就導致許多學校的實驗課基本上是講解、背誦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考試時也僅僅是粗略地考查實驗,片面強調實驗操作的熟練化,注重實驗的結果,輕視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看到的實驗現象,實驗課淪為一種簡單的實驗技能訓練,而研究方法的探尋不被重視,它的重要科學價值被抹殺.常此以往學生不僅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更會變成只會機械背誦,應付考試的機器,創新精神的缺失將更加嚴重.生物學的教學形式迫切需要變革,生物實驗教學急需改進,一定要將生物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學生.另一方面,實驗室利用率很低,大都閑置著.大部分學校都有單獨的生物實驗室,但平均利用率很低.學校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將大部分的時間安排在理論課教學上,學生的實驗課時間被大大壓縮,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
2.學校的硬件設施沒有跟上
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備與學校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學校所在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總體而言,當前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都可以滿足基本的硬件設施配備需要,只要學校更加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加大一定的投入,基本的實驗器材還是可以滿足的.但生物學實驗受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實驗課開設度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有一些生物學實驗需要用到較為先進的觀察儀器,但這些儀器的價格高昂,大多數學校很難拿出足夠的經費引進.另一些實驗需要用到活體,像家兔,小白鼠,蟾蜍等,這些實驗材料的儲存需要找專人看管,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其次,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比較偏遠的農村,想達到和大城市學校一樣的實驗配備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是不允許的,許多農村中學缺乏實驗課程必備實驗器材,開設實驗課困難重重.
3.缺乏實驗研究意識
當前學校開設的一些生物學實驗,僅僅是從書本中選取一些操作相對簡便,耗費的人力物力相對較少,沒有危險性的最基本的實驗,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需要.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的生物學教學中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
二、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水平的舉措
1.增強學校和老師對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
生物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充分地認識到,上實驗課不是一種上課的新形式,重要的是通過實驗能使學生更愿意動手操作、與他人展開合作和積極探索科學.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為著相同的實驗目的進行相互分工合作,在合作中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親身參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得到培養;實驗的失敗與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失敗的痛苦,成功的喜悅教會學生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畏失敗,堅持不懈,克服艱難、勇于探索,積極進取.這些實驗可以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和老師要從根本上真正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協調好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比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生物實驗教學中來.
2.完善學校的實驗設備
高中生物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門高中學科,在理科高考中占據一定的地位.生物課的教學成果差的話,將影響學生的整個高中生活.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識都需要一些實驗來證明,例如細胞分裂等實驗.這些實驗如果不能讓學生實地得去操作,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并不能深入地理解這些實驗所講述的原理.所以學校引進優良的生物實驗設備是十分必要的,學校可以向政府申請一定款項來重新完善實驗室設備或者向社會的慈善的人士求助,幫助學校修葺生物實驗室,讓學生能夠在設備完善的實驗室里學習,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愛上這個這門學科.
3.提升學生對實驗研究的重視
生物學的發展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僅僅依靠機械背誦是不能牢固掌握生物學知識的內核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逐步對生物學科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實驗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一種直觀的重要的手段,也是老師進行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藥品,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內容去進行一系列生物實踐活動是實驗課的主要形式.通過生物學實驗,學生獲得一些對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學生學習生物的基本技能得到鍛煉.由認識,分析,掌握,到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生動有趣的生物學實驗大大激發,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秉持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綜上所述可見,要完成高中生物學的教學任務必須提高實驗課的質量,要提高整個學科的綜合成績,也必須重視實驗課.對此,提出以下舉措:學校要從長遠出發,積極開展一些生物實驗型研究性學習,生物界繽紛多彩的,可以拿來進行研究的課題也層出不窮.引進一些具有較強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骨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二、充分發掘地方生物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生活化情境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一節課來講,課堂導入只是題引,而重中之重則在于教學過程.也就是說教學過程的成敗攸關一節課是否能夠更好地實現它的教學目標.如何設計富有生活化情境的教學過程體現一個生物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相對于其他學科,生物課的課堂教學更容易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教學過程中更容易以直觀、形象、直接的方式給學生以知識,觸發學生思維上的共鳴,以便他們更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針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生物學內容,教師則要給予學生一個生活化的知識模型,以便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接近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便在主動認知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結合現實生活實際加深對抽象的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還需要教師能夠精心備課,在新課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化的生物教學資源,以便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都能夠更多地接觸現實生活實際,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學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一來,學生也就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學習生物的價值所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三、給學生創設生活化的自由學習空間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能夠轉變傳統以來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更多地在教學中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以便學生能夠自主地探究知識,去找尋適合自己知識增長和能力提升的學習資源.對于生物課程來說,教師則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去現實生活中找尋生物學習資源,主動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以便能夠在眾多的生物現象中發現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更多地從個體現象中總結出共性的生物學知識和理論,得到更高層次的能力提升和生活體驗.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學生不再是簡單地從教師那里接受知識,死記硬背地掌握一些枯燥的理論,而是要主動地將自己探究的知識,有效地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框架和體系中去,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理論修養,以便進行更多角度地思維,富有創新意識,提高創造能力.
四、生活化的課堂作業練習,提升探究意識和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進行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教學過程中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及給學生創設生活化的自由學習空間外,在課堂作業練習的設置上也要力求能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更多地發現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從而提高學習中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適時適量、精心設計的課堂作業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遷移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進行有個性的、有創新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雖然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給出的案例是個別案例,但是這個案例中蘊含著這一類案例的共性,通過對這一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出這一類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學生從中學習到對類似事物的分析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不能隨意選擇,要選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選擇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積極的,也可以是負面的、消極的.
2.針對性.
生物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要根據本次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案例,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案例,對待初一的學生要選擇難度較小的案例,對待初三的學生可以選擇難度大一點的案例.
3.實效性.
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生物教師在應用之前,就必須對案例教學應用要實現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根據規劃進行,盡可能地發揮案例教學的效果,使案例教學目標成功實現.
4.科學性.
教師選擇的案例要是科學、真實的.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信息匯集,但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師在選擇過程中,要重視選擇案例的真實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學習中教學案例法的應用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要重視發揮案例的教育作用,盡量選擇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積極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編寫
1.去粗取精,突出重點
生物教學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題,教師在編寫案例時,需要將實例進行適當的加工,圍繞教學目標,將案例中與教學無關的部分剔除,使之簡化與細化,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使之與教學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關鍵性的細節描述清楚,突出重點.例如,在編寫“胰島素的調節作用”這一課的案例時,由于相關案例眾多,就需要教師圍繞胰島素的調節作用這個重點將案例素材進行簡化與細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側重點,因此,在生物案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各種零散的案例進行合理的整合,使之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在學習“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環境污染的現狀的實例與各種保護環境措施的實例進行整合,使學生對全球環境污染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了解生活中各種保護環境的方法,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三、案例教學的實施
1.展示案例,提出問題
教師可以通過紙質、口頭敘述、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導學生閱讀案例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調動多個感覺器官來閱讀案例,在學生閱讀了案例之后,教師從中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從中提出問題或者教師通過自己的問題引出學生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進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識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針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2.分析、討論生物案例
教師在給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導學生對案例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通過本案例,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哪些類似的生物知識,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選取其中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下面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鼓勵那些不積極參與或者不敢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還可以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個人分析,先讓學生做好個人準備,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后,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個人分析,個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進行,對于較難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組合作探究買也可以是個人準備,然后再在小組中交流,盡量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通過小組的一起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漸找到分析案例的規律與方法,也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總結和評價案例
在通過個人分析、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解決了案例中涉及的問題之后,生物教師還要重視對案例的總結與評價環節,對案例的總結與評價環節可分為三個方面:對案例本身的總結與評價、對學生討論過程的總結與評價、對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識進行總結與評價.在總結與評價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善于發現學生言語中的亮點,并給與表揚,對其中的不足之處給予糾正意見,學生總結與評價完之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言論給予指正與補充,并將學生的言論進行總結,使之系統化.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與評價,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二、初中生物改進策略
1.教學方法多樣化
作為新時期的生物教師,要轉變思想,要摒棄傳統一刀切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確保“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實處,同時,也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下面以“先學后教模式”為例對高效生物課堂的構建進行概述。例如,在教學《神經調節》時,我選擇的是先學后教模式,首先,先學階段是讓學生帶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勾畫出來并及時反饋;大概在20分鐘左右的自主學習時間結束,我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比如,神經細胞膜點位的變化等。在結合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生物教材價值能夠得以最大化實現。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我還設計了“當堂練環節”,如,反射和反射弧的關系是()A.反射活動可以不完全通過反射弧來實現B.反射活動的完成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實現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現反射活動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質上完全相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且,對高效課堂的實現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自主實驗的開展
上文已經介紹了實驗的價值以及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以,作為新時期生物教師要切實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要在實驗器材允許的情況下給學生搭建自己實驗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找到學習和探究生物的興趣,進而,為學科的發展以及學生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制作臨時玻片》時,我引導學生借助顯微鏡、蓋玻片、載玻片、滴管、葉片、白水、吸水紙、碘液等實驗器材自己動手制作玻片,并將完成的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為什么要用碘液染色?蓋玻片為什么要從一側蓋下?為什么顯微鏡下的現象什么也沒有?為什么會有氣泡的產生?等。這些疑問的產生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而且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自主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大多數學生對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方面的知識缺乏研究顯示,只有14.0%的學生確定選擇了正確答案,認為“隱性基因只有成對才能表現出隱性性狀”。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生達到了70.0%。
1.3多數學生對人的性別決定的知識缺乏,對禁止近親結婚和優生優育有正確概念關于性別決定,有36.0%的學生有錯誤概念,只有18.0%的學生有正確概念。關于近親結婚,大部分學生(52.0%)擁有正確概念,認為“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結婚,生育的子女攜帶的疾病及發病率要比非親屬關系結婚的高得多”“、法律說絕對不能”“、親屬不能通婚,可能攜帶相同的致病基因”。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如日本允許表兄妹結婚”“、周圍有近親結婚的人存在”。
1.4一半學生對生物的變異缺乏相關知識關于生物的變異,有24.4%的學生有正確概念,認為“棉鈴蟲增強抗藥性對自身有好處”“、棉鈴蟲抗藥性更強,有利于生存,不易被殺死”。36.0%的學生選擇了答案C,他們理解的對生物生存有利是對人類的生存有利。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生占接近一半。
2建議
基于前面的調查結果,如果僅僅按照教材進行按部就班的常規教學,不能觸動學生的原有的前科學概念。學生好像聽懂了,遇到稍微復雜一些的問題卻仍然不能解決。要想轉變前科學概念,首先要對這部分知識內容學生的前科學概念作充分的認識,了解學生具有哪些經驗,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在教學設計時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轉變學生的前科學概念。
2.1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前科學概念存在的客觀性作為主體的、獨立的人,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己經具有對各種現象事物的理解和觀點。前科學概念是學生解釋某些現象的現成工具,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珍貴參考資料。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和接受學生腦中前科學概念,尊重、了解、轉變前科學概念。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的范圍十分廣泛,目前某些研究也揭示了部分前科學概念,但并不是全部。[3]
2.2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19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不能用單一的紙筆測驗測出。教師應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差異,任何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都只能讓小部分學生收益。
二、采取生活實際導入法
生物是源于生活的,所以老師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中應當密切的結合現實,讓學生從現實出發,學習在課本而最終回歸到現實。老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感性認知和以前的經驗設計合適的課堂導入法,使得生物教學的效果得到最大化。而在講解《人體的激素調節》的時候,可以借助初二學生正在青春期,以及身體上的變化,以一對男女同學為例,使用提問的方式導入課堂教學。比如提問學生初一初二身體各部位的變化情況,而這種變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讓學生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對最終的問題進行集合交給老師,老師再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也會聽得更認真,最終的效果也會更好。
三、設計問題串導入法
老師可以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對于問題串的設置應當處于已知和未知,情境與目標以及簡單與復雜之間。引導學生進行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比如在講解植物根部對水分的吸收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濃鹽水,清水以及蘿卜細胞液的濃度的差異會造成細胞怎樣的吸水差異呢?植物是怎樣吸水的呢?什么情況下才會吸水以及吸水的過程是怎樣的等等一些列的問題,從而達到讓學生透徹的理解相關知識的目的,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能力,自然而然的也會讓教學的各個環節得到有機的統一。
根尖周病變造成的根周骨缺損 是患牙后期修復與充填的禁忌之一,良好的根管治療對于復雜的根管外形及多個副根管周圍的病變所造成的骨缺損,并不能有效的恢復根周骨組織,而骨和骨代用品移植的療效也不能讓人滿意,在國外有大量應用膜技術治療根尖病變的研究,但其對根尖外科術后的骨愈合的影響并不明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膜技術在根尖病變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明確其對根尖外科手術后骨愈合是否有積極的影響。
(一)材料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02月,烏魯木齊市口腔醫院牙周粘膜科,牙體牙髓科、特診科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年齡不限;無全身系統病史,口腔衛生良好,病變區無明顯咬合紊亂及外傷史。植骨材料選用天津瑞達國際產異體骨誘導活化材料(OAM),膠原膜應用福建博特BME-10X膠原膜及北京清源偉業脫細胞真皮基質(ADM)
(二)實驗對象納入條件
完善的RCT(根管治療)、根尖仍然有較大骨缺損的單根牙,牙周探診不能表明根尖病變與牙周有交通,PD≤4mm生物論文,病變大小介于4~10mm間。根尖對應牙槽膿腫、瘺管持續4周以上(RCT后)。骨缺損局限在根尖區,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蓋,有完整的舌側骨皮質
病例分組
實驗組:GTR(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植骨;
對照組:植骨術;
手術方法
牙周手術準備,位于根尖處行半圓或三角切口,術中根尖部截根約1.5-2mm去除病變根尖,如有病變位于根尖以上、以該區域對應根尖處為截除位置, 已形成根端囊腫者完整摘除,根尖外科用反光鏡下預備根管,反復用慶大霉素液沖洗,銀汞充填材料進行倒充填。植入人工骨OAM,在膜治療組于人工骨表面覆蓋可吸收膜(BME-10X或OAM)。術后加壓包扎,服用抗生素一周以防治感染,術后3個月,6個月復查檢查臨床情況,拍攝x線片檢查骨愈合情況。
統計方法:數字化成像術前后對比
(三)結果
共收集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術中應用膜技術的為(BME-10X者8例、ADM8例)14名,其余為對照病例,隨訪時間均為6個月, 兩組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術后3個月和6個月的隨訪顯示根周骨質缺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復,術后6個月比3個月的骨缺損修復均有明顯增加,且有顯著得統計學意義(P<0.001)。在臨床表現上,患牙的松動度和瘺管情況都顯著改善, 但兩組間對比未得出顯著統計學差異。在實驗組中,應用ADM組較BME-10X應用病例者成骨時間及骨密度有所不同,ADM應用者成骨時間短,與周圍骨密度相近時間短。
術前術后6月
(四)討論
膜技術最早應用于牙周病所致骨缺損的牙齒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Parashis等對膜技術在牙周病骨缺損治療中的作用的研究中,通過數字成像硬組織的改變的評價,認為引導性組織再生的治療中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膜可明顯改進骨內袋缺損 [1]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Sallum通過動物試驗評價膜技術對牙周病損治療的作用的研究中發現在降低牙齦上皮退縮和促進結締組織增生方面生物性可吸收膜有積極作用,但是沒有發現在骨反應方面有差異【2】。Mastromihalis 等應用膜技術在根尖病變的治療中也取得了顯著效果【3】。通過本研究對根尖手術中骨移植和引導組織再生治療后根尖和牙周的愈合的術后12個月后的隨訪發現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在治療根尖病損的應用中得到了根尖和牙周的良好治療效果,并做為根尖外科的附加治療手段。對使用或者不使用引導性生物吸收膜進行的根尖手術的研究中,通過測量根尖周骨組織密度的改變,來評價不同時期根尖手術的骨缺損治愈率。對46例非手術的根管治療失敗,并且有根尖病變的患者進行根尖手術。研究對象的骨缺損局限在根尖區生物論文,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蓋,有完整的舌側骨皮質。用數字化成像和可提供數字化評價骨愈合的骨密度測量率來對比術后即刻成像和3,6,12個月復查時的成像。結果顯示在使用引導性可吸收膜和不使用膜的病例間愈合率沒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而應用不同的膜技術,Simion M【5】與Edward B【6】研究發現,ADM的應用可以顯著促進牙槽骨的再生。Froum S【7】實驗結果顯示無論骨替代材料是什么,用ADM比用聚四氟乙烯膜均有利于骨愈合。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和一些國外學者相似的研究結果,即可吸收膜的應用并不能顯著提高根尖病變的骨愈合,但這一結果因為試驗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需要進一步探討,在對根尖病變大小的測量中,雖然采取x線片密度目測及減影,但對形成骨密度及成骨速率并沒有一個良好的測量方法,其在臨床中亦無實際的臨床價值,但仍可做動物試驗予以證實。應用ADM亦顯示獲得的成骨量及成骨效率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ADM作為新興的膜替代品,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研究,
(五)結論
膜技術的應用對根尖病變造成的骨缺損的修復在植骨術中沒有顯著意義,但是ADM的應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Parashis A, Andronikaki-Faldami A, Tsiklakis K et al, Clinicalapplication of a new bioresorbable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device: caserepor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Aug;18(4):389-402.Sallum EA, Sallum AW, Nociti FH Jr et al, New attachment achieved by 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using a bioresorbable polylactic acid membrane in dogs. Int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Oct;18(5):502-510.
3.Mastromihalis N, Goldstein S, Greenberg M et al, Applications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in endodontic surgery. N Y State Dent J. 1999May;65(5):30-2.
5.Simion M, TrisiP, Piattelli A. Vertical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a membrane techniqueassociated with ossointegrated implan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4,14:496-511.
6.EdwardB,Fowler,Lawrence G.Breault.Ridge Augmentation with a Folded Acellular DermalMatrix Allograft:A Case Report[J].J Contemp Dent Pract,2001,2(3):31-40。
二、完善實驗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