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09:01: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社會體育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會體育專業自1999年被列入我國體育院校專業以來,就肩負著培養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人民追求美好物質生活所需的社會體育專門性人才。近年來,該專業相繼被高職高專院校列入專業體系中,輸出的社會體育人才基數在快速增長,但各學校體育教育學者們孜孜以求的社會體育人才質量在面對市場經濟下的自由選擇時卻顯得不盡人意。學者們也從各種角度想方設法,出謀劃策,以提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質量。現代學徒制是國外發展較為成熟的一種培養技術型、服務型人才的模式,近年來,我國諸多學校和企業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直至2017年全國共有254所高職高專院校被教育部審批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掀起了高職高專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現代學徒制內涵與特征
現代學徒制這一概念是相對于傳統學徒制而言的,最先由國外提出和實施。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等,這其中以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最在學者的研究中認可度最高。在國內,有學者認為現代學徒制度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式的職業教育制度。因此,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現代學徒制,應包含“外部環境”和“內在核心”組成,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國家層面的和地方層面的政策支持以及對應行業或協會的要求與標準等,內在核心應該是現代學徒制主要實施者,也就是學校和企業這兩個核心單元,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制定計劃、目標、制度、考評標準等等都是在這兩個核心單元相互作用下完成或實現的,這也成為了現代學徒制的主要特征之一。現代學徒制的執行者是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專業師傅,他們將圍繞實施者所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等,制定相應的授課計劃、課程標準,完成相應的課程設計,選取最優的教學方法等,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雙師”培養。與此同時,作為被培養主體的學生,將體現出“學”與“徒”兩種身份。
2.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分析
2.1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國內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和高生活品質的追求日趨多樣化、高端化。社會體育為培養社會體育高技術服務型人才專業,其市場的需求量極大,這為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核心動力。雖然,近年來諸多高職高專院校在積極的申報、開設和發展社會體育專業,但是,出現的數量與質量的矛盾,輸出的人才基數在不斷增大,而人才整體質量卻無法與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因此,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正視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模式相對滯后。多為學校安排什么,學生學什么,以學生學習與實習結合的方式完成全過程人才培養,雖有一些院校在積極探索新的,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真正落到實處,達到較好效果相對較少,整體表現為學校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與社會具體的需要之間的脫節,也是人們常說的“學而不實用或達不到對應行業的要求”。二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主要表現在社會體育專業辦學方向上的不清,以及目標定位的層次的不清,一些學校并有較為深入的進行市場體育需求的調研,而是根據對市場抽象想象和大概的判斷而選擇培養的方向和制定目標,這種情形下,培養目標能不能完成,是個未知數,完成后能否得到企業的認可,同樣是個未知數。三是課程體系的獨特性不顯。主要表現在借鑒本科的課程結構和設置,使用的專業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常用教材,真正具備專業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專業教材實在太少,繁雜的專業顯性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利于實操性強的技術服務型人才的培養。四是人才質量不高。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質量好不好,高不高不是學校說了算,而是由用人企業,由市場說了算。目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非常大,但是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對口就業率則令人堪憂,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對口就業后,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企業給予的薪資水平相對較低,而出現思想波動,轉投其他行業。有學者研究指出,“社會體育專業成立至今一直有一些阻礙專業發展的辦學困惑沒有解決,對一些辦學的理念、目標、模式和規格等一系列重大的問題沒有形成清晰明了的認識。”。因此,在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下,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應該依據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積極探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2.2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作用
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的各種問題和不利因素,決定了其亟需尋找一種有實踐經驗,又能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人才培養模式,而現代學徒制無疑是現在最好的選擇。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作用體現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形成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能將高職高專學校與企業真正的捆綁在一起,而非表面上合作。學校與企業在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上共同的出謀劃策,形成從學生招收到人才培養再到人才輸出的完整鏈條。二是轉主“學”為主“學—做—學”,突出實踐性。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用主“學”的方式,雖然能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如基本技術能力、教學能力等,但是有些是在學校學習過程無法獲取的隱性知識與能力,如技術靈活運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問題處理能力等。恰恰這些能力能在現在學徒制模式中,學生通過在企業的見習實習,頂崗實習中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而獲得。三是實現學生至員工的高度銜接。在現代學徒制這種模式下,學生由單一的學生身份過渡到學生與員工的雙重身份,再過渡到員工的單一身份這個過程中需要跨過的兩道門檻都較低,有利于學生對口就業,減少就業阻力。
3.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分析
3.1理論基礎
3.1.1緘默知識理論
波蘭尼認為人類知識由兩種,“一種是用書面文字或地圖、數學公式來表達的,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述的,例如有關自己行為的某種知識,如果將前一種知識稱為顯性知識的話,那么就可以將后一種知識稱為緘默知識。”緘默知識理論認為,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隱性知識是不能用準確、細致的言語和圖形符號進行具體描繪的,而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模仿師傅的技術能力獲取的,更多的是強調“身教”的示范性,這相對學校高度理論化的“言傳”來說更加實用,也更有優勢,它能將校內知識由抽象化轉變成具象化、實體化、精細化。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相比本科社會體育專業培養周期更短,加上職業院校的性質,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才能更好的與工作崗位銜接。而這些,需要在真實的崗位中提高和培養,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正好與之契合。
3.1.2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是萊夫與溫格兩位學者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主要包括兩條要素:第一是要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通過學與用結合,增長知識與技能。第二是讓學習者在社會性的交流、互助、協作的過程中深入探索、思考,從而達到真正的掌握知識和技能。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實踐性特點指明該專業的學生需要在未來所對應的真實崗位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認知、思考和運用,在師傅的指導和示范下,才能更好的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與形,才更有利于職業素養的培養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形成。有學者指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基于工作情境進行學習的教育模式,它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工作環境是真實的,是在通過企業實踐進行學習的方式”。因此,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要實現這種情境學習場所,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無疑成為其首選的模式。
3.2實施條件基本成熟
從職業教育的角度看,現代學徒制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可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在國外職業教育和國內職業教育的部分專業的成功實施,為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的實施現代學徒制提供寶貴的實際經驗作為參考。于此同時,實施的保障機制也日趨完善。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正在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從國家關于現代學徒制實施文件的不斷出臺,如《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至地方政府和行業對現代學徒制的貫徹,無不證明我國現代學徒制實施的相關政策正在不斷的完善中,這也為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提供了更多的制度保障。加上現在職業學校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的教學設備,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等硬件設施日趨完善,以及專業的人才的引進和外聘等,均為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較為扎實的物質保障和人才保障。總之,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勢在必行,它的實施對高職高專體育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不僅可以解決目前高職高專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諸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它能更好的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促進針對性、對口性就業,縮短人才充分發揮效能前的培養期,最終促使校企雙贏。
作者:姚兵 魯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