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3 08:53: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市政道路,作為所處城市現代化經濟建設水平的重要體現,其建設使用過程的科學合理性直接影響著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舒適體現。無障礙設計,作為提升市政道路設計工作開展質量效果的關鍵,其設計控制過程易受所處環境的差異影響,而降低設計控制效果。為此,市政道路設計人員應對以往市政道路進行無障礙設計情況進行分析,即在明確設計控制要點的情況下,對實踐設計手段的運用進行調整與優化,進而促進所處道路交通網絡運行的科學有效性。
1研究市政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體現的現實意義
無障礙設計,作為市政道路運行使用實現人性化目標的重要設計技術,其為殘障人士、孕婦以及老幼群體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公共生活環境。針對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技術運用的優勢。相關管理部門針對以往的設計工作經驗制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標準規范,以使市政道路所處行業的發展加快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目標。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無障礙設計仍存在一些問題局限。為此,市政道路設計工作者應加大無障礙設計控制要點的研究體系,以使其更趨效用的體現于城市化進程的道路建設項目當中。如此,城市化中的道路系統建設一環,就能以人性化與可持續化的狀態向前發展。
2市政道路設計中的無障礙設計要點
研究表明,將無障礙設計技術運用于市政道路設計時,需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與工程建設要求。具體來說,就是在滿足相關管理部門對市政道路設計提出的規范標準需求情況下,盡可能提升設計控制的有效性。(1)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人員應采用合理的無障礙設施,以使服務的障礙群體能夠安全使用,進而便捷快速地到達目的地。此外,還應注重無障礙舒適度的設計體現,以為弱勢群體提供更趨“無障礙”的使用體驗。(2)通過設置合理的無障礙設施,應將出行安全作為重點設計控制對象,以為其安全到達目的地提供環境條件。如此,就可盡可能的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現。(3)市政道路的設計中的無障礙設計,顧名思義,應兼顧工程建設使用的全部群體需求,進而為更多交通環境使用人員提供便利的生產生活環境。如,在對市政道路坡道進行無障礙設計時,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將坡道劃分為緣石坡道與行進坡道。此過程,因行進坡度較小,所以,應更多地用于障礙人群的通行設置。而緣石坡道作用于市政道路設計實踐時,則應控制好平整度,以為障礙人員的安全通過提供環境保障。
3市政道路中無障礙設計的體現分析
3.1語言障礙設計體現
設計人員需在標志標線上增設色彩強烈的顏色,并將標識牌設置在顯眼的位置上,以使人能夠對內容進行清晰簡明的了解。此外,標識牌還應配置相應的盲文,以為視覺障礙者提供信息獲取環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人群的視力與記憶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如,老年人與幼兒大多無法明確標識牌內容,因此,應對文字與符號進行再加工。即盡可能簡化標識牌圖形與符號,如采用填充的方式進行文字符號設置,以充分體現無障礙設計理念。
3.2肢體障礙設計體現
在對人行道兩邊設計緣石坡道時,應將解決肢體障礙者通過人行道作為設計控制目標。由于緣石坡道的形狀與路緣石高度與位置密切相關,因此,設計人員應將其寬度設置為1.5m。此外,因我國絕大多數城市道路的人行道設置均比路面高出12~20cm,因此,在設計緣石坡道的坡度過程中,應將坡度控制在1:30以上。對于坡道防滑的控制,應將材質作為保證光滑性與平整性的關鍵,以為乘坐輪椅的肢體障礙者提供便利。此過程,不可在坡面設置紋樣,以對其平整度造成影響。目前,可供坡道選擇的材質有:橡膠與混凝土。由于這兩種坡道材質使用的場合、道路建設經濟性與協調性存在差異,設計人員可根據市政道路的建設環境進行選擇確定。如,將橡膠坡道運用地下通道等市政道路;將混凝土坡道設置在人流較大的市政交通環境。如此,市政道路的設計就能真正實現無障礙設計,以為弱勢群體提供出行便利。
3.3視覺障礙設計體現
以導盲路牌設計過程為例,為避免對視覺障礙者的正常通行造成影響以及為其停步觸摸提供便捷條件,設計人員應將導盲路牌設置為1.3m,并將盲道邊緣的距離控制在0.6~1.0m之間。對于路牌上信息的體現,應以盲文為主,且具備觸感強烈與內容簡明特點,以為視覺障礙者提供獲取信息準確的環境。此外,還應標有明文規定,以避免其受到破壞,進而影響視覺障礙者的正常使用。對于盲道北向磚的設計,以湖南地區某城市道路進行設計控制工作為例,設計人員將其設置在行車盲道與提示盲道中間,或是直接作用于行進盲道中。北向磚盲道共有兩部分組成,即外向輪廓磚與內向圓形磚。外向輪廓磚的設置,就是將方磚按照一定的直徑進行中心挖除,以形成一個中心設有孔洞的磚形。這里的內向圓形磚是指,表面設置有特殊觸感標記的圓孔磚,其直徑要小于外向輪廓磚且標記指向為北方。當將其鋪筑在外向輪廓磚的元孔內部,即可完成盲道北向磚的制作。當其鋪筑完成后,就可根據市政道路的實際建設需求進行調整,以保證標記的指向為正北方向。當方向校正完畢后,就可利用C20混凝土進行澆筑固定,并根據路況對標記方向進行調整,以確保盲道北向磚能夠與其他路轉連接起來。如此,就可提升盲道北向磚的接觸感,進而避免視覺障礙者走錯方向。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設計中的無障礙設計工作開展,應與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以使采取的設計控制方法能夠以科學合理狀態作用于實踐。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將語言障礙設計、肢體障礙設計以及視覺障礙等設計,充分體現出人性化理念。為此,工程建設者應將上述分析內容與科研成果更多地作用于不同市政道路環境的人性化建設,以服務于現代化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羅鈞譯.分析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J].低碳世界,2017(13):213~214.
[2]陳守菊.淺論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36):87~88.
[3]奇杰.市政道路中無障礙設計的體現[J].建材與裝飾,2016(21):265~266.
作者簡介:戴宇(1984-),女,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城市道路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