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改進路徑

時間:2022-10-16 10:13: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改進路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改進路徑

相比新媒體來說,電視媒體新聞的真實性較高。這也是電視新聞目前最大的優勢。不過,隨著我國網絡監控技術的提升,新媒體新聞的質量也在提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利用好新媒體工具,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真實的新聞,以快速、真實、到位為特色,打造全新的電視新聞節目。

一、新媒體平臺新聞的優勢與劣勢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使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有效開展,就必須對新媒體新聞的優劣勢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在采編工作中揚長避短,讓自己采集到的素材具有新聞價值。

(一)新媒體平臺新聞的優勢

第一,具有全天候新聞資源,隨時看隨時播,無需擔心錯過。第二,新聞播出速度快,更新快,時刻引導觀眾觀看,掌握了主動權。第三,多種媒體交叉,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呈現同一個新聞,讓觀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更立體化。從小道新聞到權威發聲,讓一件事情得到最徹底的闡釋。第四,新聞具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形式,比如視頻、音頻、文字、圖片,針對觀眾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播放形式,滿足了觀眾的多層需要。第五,新媒體平臺新聞分門別類,包括時事、政治、軍事、生活等,瀏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尋找自己喜歡看的新聞。第六,在新媒體平臺觀看新聞,互動性更強。也就是說,新媒體平臺播放新聞的同時,也具有了社交性質,滿足了網友的互動需求。第七,新媒體平臺新聞比較活潑,主持風格迥異。

(二)新媒體平臺新聞的劣勢

第一,新媒體平臺新聞的真實性明顯不如電視媒體。這也是新媒體背景下,對新聞生產的一種威脅。為了更好地引導輿論、維護網絡平臺的秩序,我國建立了專門的網絡監察,對不良新聞會進行嚴格查辦。第二,因為新媒體新聞傳播具有全民參與性,造成了新聞質量下降甚至庸俗不堪,這不得不讓人擔憂。第三,新媒體平臺新聞具有碎片性,觀眾雖然可以不拘于時間觀看,但是碎片化將新聞各種元素割裂開來,不利于觀眾綜合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和原因,還可能誤導觀眾,引起網絡負面情緒。第四,同質化嚴重。對于同一個新聞,各個媒體爭奪資源,從不同角度分析新聞事件,為了吸引眼球、增加點擊率,采編人員很可能不尊重真實性而胡編亂造,甚至有的新媒體平臺刻意制造假新聞。第五,新媒體平臺新聞審查不嚴,很多損害社會安定團結的新聞混在其中,誤導輿論,產生嚴重的社會危害。

二、傳統電視新聞采編的工作狀態

電視作為影音媒體,較比報紙、廣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因此電視新聞一直被觀眾所喜聞樂見。電視媒體在新聞方面具有極強的權威性。當然,大部分的采編工作者都還是吃苦耐勞堅守一線,具有極強的文字處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是公認的名嘴、筆桿子。只要他們做好采訪工作,便可以獲得很多有價值的素材,經過編輯之后便可以于電視平臺播放。電視媒體新聞在播放的時候,基本上是畫面配合畫外音完成傳播。這種傳播與受眾之間不具有互動性,觀眾只能被動接受新聞,沒有評價的自由。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創新電視新聞,使其煥發出不一樣的活力,成為重要的課題。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改進路徑

(一)擦亮雙眼,尊重真實

傳統電視新聞采編,要深入新聞事件一線去獲得第一手資料。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有些新聞采編工作者認為不到現場一樣可以獲得新聞素材,這是不對的。新媒體中的信息具有多樣性,新聞素材過于龐雜,不深入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難以獲取獨家信息,難以辨認素材的真偽性。因為電視新聞在觀眾心中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它一旦失去了真實性,必然損害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因此深入現場獲取真實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二)跟上形勢,改變傳統

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全民參與到新聞傳播當中,如果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還不改變傳統思維,終將被時代的浪潮所淹沒。新聞采編工作是電視新聞制作中的重要一環,新聞采編工作者如果不改變傳統工作模式,還抱著優越心理,將會直接危害新聞媒體單位的利益。除了思維轉變,還要積極行動起來,掌握更多的新媒體信息,并學會利用新媒體平臺采集新聞素材,運用獨特視角發現新聞點,打造精品電視新聞節目。

(三)多個角度,多些思考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了解觀眾的內心需求,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縱觀網上的新聞,大多是抓眼球的新聞,很多人看過之后并無所獲,這樣的新聞無法形成良性傳播。新聞不僅要新,還要有價值,能夠真正走入人們的內心,傳播正能量。筆者認為,選擇貼近群眾生活、貼近民生的話題,能夠更加吸引觀眾,并能形成良性傳播,從而更好地發揮電視新聞的社會功能。

(四)貼近觀眾,創新形式

電視新聞采編雖然可以將新媒體作為信息采集的一個渠道,但是要明白新媒體平臺新聞存在極強的同質性,很多新聞反復報道讓人感覺枯燥無趣。特別是對于那些低級趣味、反復出現的新聞,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視其為高壓線,絕對不能碰觸。筆者認為,針對新媒體平臺新聞同質化這一點,電視新聞內容采編必須要具有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從同質化的新聞中脫穎而出,抓住觀眾的眼球。當然,創新并不等同于胡編亂造,而是要對事情的原委進行剖析和呈現,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為了賺眼球而不顧新聞底線。不可否認,很大一部分新媒體新聞越報越新,吸引無數人去點擊。對于這樣的新聞,可以轉移到電視之上,只是不能全部照搬,而是要經過嚴格的創意,讓其變得更加具體、更有新意,讓觀眾徹底了解與新聞有關的元素,最終明白事情的起因、結果,避免新媒體新聞的碎片性所帶來的誤導大眾的弊端。

(五)實現互動,動態引導

傳統電視新聞是單方輸出,觀眾被動接受,而且播報形式非常嚴肅。一些電視新聞同步推出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希望可以將粉絲轉化為觀眾,事實上也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說到底,這些工作是為了實現互動,但是畢竟不能如新媒體平臺那般自由互動。不過,很多電視臺已經開通了網絡同步直播,可以利用彈幕技術,實現新聞采編工作者與觀眾的在線交流,也能讓觀眾之間形成互動討論。這種互動性有利于引導輿論。在與觀眾的互動中,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進一步發現觀眾的新聞需求,為后續工作提供新的視角。

三、結語

新媒體的出現給電視媒體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奪走了其很大一部分觀眾。而且在未來十幾年內,電視的使用率也許會逐漸降低。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我們要繼續創新采編工作,把新聞采編與新媒體融合起來,探索出適合電視新聞發展的新聞采編策略。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要具備信息整合、編寫以及采集能力,更要有對新聞價值的判斷力,能夠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事實真相,并獨立完成文案策劃。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需要在原始數據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滿足社會群體對信息的需求,同時還要對信息進行深加工,確保輿論導向正確,從而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宏.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與挑戰[J].當代電視,2016(06):93-94.

2.何躍.淺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7(04):111.

3.李婷.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與挑戰[J].影像視覺,2016(07):4-6.

4.胡兆輝.淺析策略優化給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帶來的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06):211.

5.沈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模式構建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7(05):147-148.

作者:劉小華 單位:煙臺市萊山有線電視管理處

上一篇: 體育院校體育藝術專業實踐能力... 下一篇: 新聞業“大數據熱”下冷思考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网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 午夜老司机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