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研究

時間:2022-10-17 09:20: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研究

1、引言

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索與研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具有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雙重意義:在理論上,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幾年才在中國頻繁出現的,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較少,且大多數探索都比較零散。因此對其進行系統研究,有助于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理論,并能為改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在實踐上,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創業實踐、第二課堂、考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研究,可為各高職院校各專業進行教學方面的系統改革提供思路與方法,同時,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互聯網+”和兩化深度融合的新目標是指信息化與工業化在更大的范圍、更細的行業、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更深的應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實現彼此交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大量具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掌握計算機軟件專業最新前沿技術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國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增進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2、目前的研究現狀與不足

據全面查詢相關資料,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僅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索本科院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的研究還很匱乏,且不成體系,缺乏普適性[1-6]。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制定符合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實際情況的(特別是符合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實際情況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

3、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培養融創新與創業為一體的計算機軟件技術“雙創型”人才是當今高等職業計算機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例來探討“雙創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優化培養目標,明確“雙創型”人才的目標導向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在企業從事計算機軟件技術工作,需要這類人才掌握最新的軟件設計/開發技術、系統維護技術、具體應用領域的領域知識等,并創造性的運用這些新技術結合用戶或企業需要設計新的軟件產品或運用新技術提供最新的信息化服務。所以,軟件技術專業的“雙創型”人才需要在“懂技術、善學習”的基礎上具備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的能力,并能捕捉創業機會實現創新成果的潛在應用價值。

(2)優化培養模式,建立“雙創型”人才培養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種類型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建立由學校培養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相結合的全新培養模式[2]。加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教育,如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基礎,網頁設計基礎,網絡技術基礎等。同時尊重學生的選擇、興趣和愛好,擴大學生的學習選擇權和自主權,有針對性的開展專業方向教育,如可開設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新技術、移動應用開發、商用網站開發等專業方向,供學生自主選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3)創新教學方法,完善以教師為導、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完善以教師為導、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的講解和編排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來精選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的組織;線下,改進傳統的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上,運用MOOC教學理念,針對適合線上教學的知識點,制作微課視頻和其他線上資源。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做到“線下”和“線上”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課程設計理念如圖1所示。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論來精選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內容的組織。使得學生在學校學習也能獲得與在企業實踐一樣的實際工作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通過分析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應用需求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以從真實項目抽象出來的案例為載體,構建學習情境,圖2為根據工作過程需求構建學習情境的說明。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的設計理念,將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改為“引導型”教學,使學生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加強參與性和主動性。進而通過知識傳授與創新、實踐相結合,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達到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性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轉變。

(4)強化實踐教育,建立融校內模擬與校外實踐于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育,是培養計算機軟件技術學生“雙創”能力的重要環節。考慮到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工作在企事業單位信息化開發、建設與管理的第一線,因此學生的實踐教育對于高職院校培養軟件技術專業的“雙創型”人才尤為重要[3,5]。應以專業認知實踐、專業應用實踐、畢業綜合實踐三個逐層遞進的階梯來系統性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力求做到堅持實踐教學三年不間斷,把實踐教學貫穿到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對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新興技術的實踐教學,如大數據管理與維護實戰、大數據顯示技術實戰、IOS/Android應用開發實戰、人工智能新技術實戰、數據挖掘實戰等。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的多源性、綜合性、原創性、實用性、創新性,確保學生在實訓教學環節中得到充分的IT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訓練,以增強學生創造性完成實訓的能力。為達到校內實踐教學的實戰性,可在校內設立一體化的、綜合性、設計性實訓教學平臺和校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的模擬實踐基地,如大數據開發實訓室、網站開發實訓室、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實訓室、ERP實驗教學平臺、網絡維護實訓室,引入軟件行業類的知名企業(如廣東達內科技、廣東泰迪科技、廣州恒電科技等公司)進校園,使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開展模擬實踐教學活動。

(5)強化第二課堂,建立“雙創型”人才培養第二通道由于“第二課堂”較少受到時間和場地的限制的影響,也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運用能力,因此是“雙創”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應以學科競賽、技能競賽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積極組織學生組建IT新技術社團組織(如:企業網站開發、移動應用開發、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等專業興趣社團。)。同時,以“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泰迪杯”數據挖掘大賽為載體,定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廣泛參與,使學生更多、更早地參與到軟件工程實踐、軟件產品開發等工作實際中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以“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為載體,引領學生參與老師、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的創新性研究項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4]。

(6)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學的“雙創型”人才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對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的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要強化實戰項目式考核,鼓勵學生運用新技術,開發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創新性強)可實際推廣運用的(可創業的)軟件系統或系統原型(如:APP、商務網站、數據挖掘真實企業案例等)。

(7)優化師資結構,通過內培外引建立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的“雙創型”師資隊伍對于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師,特別是一些實踐類課程的教師,應鼓勵教師到本地區的軟件公司、行業企業等進行社會實踐或掛職鍛煉;對一些講授前沿新技術的老師,應該鼓勵參加省級以上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的軟件新技術培訓。對有條件的教師,允許其進行社會兼職或創業實踐。另外,考慮到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務必強調教師的實踐制度建設,新引進的轉任教師要求必須擁有3-5年左右的軟件開發經驗,并以此作為雙師型師資的必備條件。所有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教師必須近3年內累計下企業鍛煉半年,以加強老師們對企業用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對IT新技術的及時掌握。加強與企業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會創業資源,特別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更可以聘請大中型軟件公司的技術總監、大中型企業的IT部主管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學校進行演講、開辦講座,使“雙創型”師資隊伍多元化。

4、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雙創型”人才培養的不足。接著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校園生活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真正的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提出高職院校可在深刻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明確計算機軟件技術“雙創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導向,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注重實踐教育和第二課堂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改革“雙創型”人才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和考核方式。最后提出建設一支具有“雙創型”特征的教師隊伍來與之相配套。

參考文獻:

[1]李穎.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論壇.2016(05):134-135.

[2]王江濤,劉海琴.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1):24-27.

[3]謝瑞杰.基于創新創業能力的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12):186-189.

[4]劉永彬,歐陽純萍等.“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6(14):15-16.

[5]唐永軍.創新創業理念下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22-123.

[6]胡耀民,丘美玲等.技能競賽對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作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4):161-163.

作者簡介:李改(1981-),男(漢族),湖北省荊州市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數據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等。

上一篇: 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策略探討 下一篇: 高職校園環境建設與學生的關系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婷婷七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 综合色 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新婚少妇真紧视频 | 亚洲精品乱码99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