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

時間:2022-09-18 05:32: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不僅是當代社會的一個趨勢,同時也為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提供了相應的載體。

(一)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由原先的物質需求的滿足逐步升華為文化提升。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外來文化對我國國民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面對這一現狀,需要提高國民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大學生,更要堅定這種文化自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等方面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大學生是否能正確判斷和辨識外來文化,是否能夠有效抵御外來不良文化的干擾,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緊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載體,也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應有之意。

(二)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載體

淺析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文化自信任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從個體功能來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幫助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三觀,使他們具備了更好的辨識能力,不僅減少了外在不良影響,也教育學生更好地承擔時代責任,完成歷史使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載體,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更好地建設文化環境。從社會功能看,思想政治教育以實踐手段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文化。傳播文化過程中,依據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傳播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文化。面對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思想政治教育找準站位,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傳播文化,創造文化,為滿足社會文化的發展作貢獻。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的文化立場,也注定其作為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載體。

二、影響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因素

中國現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期,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大學生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對各種文化不能進行準確辨識,使得大學生文化自信程度普遍不高。

(一)對本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感較低

大學生個性鮮明,追求新鮮事物,這一特征使他們對外來文化了解甚多,對本民族文化缺少探究,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對傳統文化保持高度認同,他們的思想會日漸落后。他們沒有把握傳統文化中推動時代進步和發展的精髓,使得他們對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使原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興趣的學生,更加認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值一提。“四書五經”這樣的書籍,本應受到每位大學生的重視和仔細研讀,但是調查顯示,58.7%的大學生表示從未完整讀過“四書”中的任何一本。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也是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領悟。

(二)網絡發展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學生通過網絡不僅可以了解信息,還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平等,但是有時候也因為網絡文化的隨意性、虛擬性,大學生隨心所欲發表評論等行為,促使西方文化中的金錢至上、提前消費(不考慮自身情況的提前消費)思想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趨勢,引發大學生用金錢衡量一切、過度消費等缺乏理性的行為,忽視自己應有的正確觀念。

(三)對西方文化的盲目認同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各種社會思潮相繼進入國內,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對國民的意識形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樂于接受西方的文化、思想、藝術作品,但是,如果這種接受不加辨識,全盤接收,很有可能被錯誤思想所引導。他們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被錯誤思想影響,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質疑,很可能演變成對意識形態的消極認知。同時,缺乏理性的盲目認同,不僅使大學生價值觀發生扭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四)市場經濟利益驅使

市場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這一過程易形成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等思想。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僅對社會主義所奉行的集體主義提出了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市場經濟以利益為導向的特點,更是加深了大學生拜金主義的思想。市場缺乏調節,使得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最后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由于市場經濟利益驅使,加之大學生思維活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一些學生精神迷茫,文化自信心不堅定,甚至做出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過分追求物質、摒棄精神文化的行為。

三、解決路徑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是一項重要工作,需聯合各方面力量。故從社會、學校、個人方面提出應對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黨和政府除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文化市場進行監管、規范文化產業外,還應該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做好文化輸出工作,將我國優秀文化輸送到國外其他國家。堅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不能因市場經濟的利益導向,傳播誤導性的文化。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此外,應加強互聯網監管,規范平臺,對于傳播腐朽落后、低俗文化的網站,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整改。政府還可以利用各種新媒體,傳播符合標準的、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向大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文化,提高他們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程度。

(二)學校方面

學校可以通過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手段,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具有理論性較強的特點,教師也多以解釋概念和闡述理論等方式進行授課。這種授課忽視學生興趣和知識掌握。針對這一現狀,應改革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文化元素,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本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通過課后準備PPT,談理解和體會等方式,更好地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選用教材時,除原有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綱要》外,還可以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相結合的教材,形成特色教學,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大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選用授課教師時,綜合考慮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理論水平主要是指教師對理論的把握,實踐能力即授課教師理論結合實際的靈活度。督促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將思政與優秀文化相結合。學校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各種中華傳統節日,組織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提高自己對我國優秀文化的認同,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舉辦文化知識競賽,激勵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及精神,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中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和文化自信。學校還應該鼓勵大學生參與”文化下鄉”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增強自身文化自信的同時,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三)學生方面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在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面對文化思潮,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辨別能力。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掌握其中的精髓。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提高自己文化辨識能力。此外,要學會自我反思,及時走出思想誤區,避免受到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蝕,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

四、結語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社會、學校、個人共同努力。高校應該將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使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時,增強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貢獻力量。

作者:任艷

上一篇: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探究 下一篇: 語文教育專業師范生寫作能力探...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精品 | 亚洲久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 久久综合亚洲色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