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2 17:19:31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00后”是與互聯網時代共同成長的一代人,“00后”進入大學,因為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獨特,成為網絡空間當中比較活躍的群體。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較之“80后”“90后”,在學習上表現出了較強的自主性,追求的價值觀更為實際,更注重社交和娛樂。“00后”的思維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都受到了新的網絡媒介的影響,成了“數媒的土著”。“00后”大學生對網絡教育、網絡社會等有較強的應用能力。“00后”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既有發(fā)展的機會,也有風險的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背景如何開展“00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我國高校有效改革和創(chuàng)新應思考的問題。為增強思想政治實效性,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深入挖掘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機遇,深入對當代“00后”大學生特點進行分析,探究出新媒體時代對“00后”大學生教育帶來的契機。
一、“00后”大學生的行為與思想特點分析
(一)網絡化生活
結合當前“00后”大學生實際情況來看,互聯網時代,“00后”可以熟練地通過互聯網進行娛樂、生活、學習,并且已經初步具備了數據信息思維。當前“00后”在表達自身觀點時,已經不再滿足于用文字、圖片等方式來呈現自身觀念,而是更加注重引入互聯網專業(yè)術語。“00后”大學生們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為避免互聯網的不良影響,要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精神,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關注集體的利益,讓網絡化生活充滿正能量,激發(fā)學生網絡生活化學習動力。(二)創(chuàng)新意識強“00后”大學生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很多“00后”大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互聯網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日益豐富,在權衡信息的基礎上,可以構建出自己的思維觀念,具備創(chuàng)新、革新意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激發(fā)起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思考和認識,實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三)實踐能力強
“00后”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實踐操作能力較強,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別出心裁,能夠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與傳播媒介相對單一,新媒體因其靈活多樣、共享的傳播途徑與媒介等優(yōu)勢,拓展了傳播的范圍,提高了傳播的廣度,使“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單向的理論灌輸到接受多元的互動、由單調的講授方式轉變?yōu)槠降热谇⒌臏贤ǎ?]。有學者認為:“網絡時代,傳播媒介、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從現實走向網絡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新媒體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0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是善于表達、個性張揚、追求獨立。新媒介的迅速傳播,為“00后”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分享交流、碰撞思想、獲取知識、滿足內在需要和實際需要的廣闊平臺,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才能,在做中學,進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時代,媒介多樣性、新型媒介的出現,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關注的重點。
二、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蘊藏的機遇
(一)借助新媒體有利于增加思政教育親和力
新媒體時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借助互聯網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用學生熟悉、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拉近學生與新媒體知識之間的距離。新媒體圖文合一,具備新穎、海量數據承載等,可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需求。借助新媒體平臺技術優(yōu)勢,可以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對思政教育知識進行整合,結合當前社會時事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真正為“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契機[2]。教師應結合“00后”大學生實際生活,在新媒體信息平臺中引領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拉近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之間的距離,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將正確價值觀念滲透給大學生,提高思政教育親和力[3]。
(二)借助新媒體有利于拓寬思政教育實踐渠道
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很難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落實到實踐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4]。借助新媒體信息平臺,可以將靈活多樣的思政教育信息全面覆蓋到新媒體信息傳遞平臺當中,實現與教師和“00后”大學生之間的思維互動,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思想與教師進行交互,營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溝通平臺,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動實踐。結合“00后”大學生善于表達、個性張揚、追求獨立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將某個觀點、某個時事熱點引入學生思維實踐課題中,自主地讓學生進行討論,實現思維碰撞,搭建知識分享平臺,真正滿足“00后”大學生想要表達自我、表達觀點的愿望,借助新媒體平臺搭建起學生思想政治交流途徑、實踐平臺,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5]。
(三)借助新媒體有利于展現學生主體地位
“00后”大學生非常注重自身權力及自身在學習當中的地位,個性突出并且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借助新媒體開展“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上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構建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等、交流的主客體關系,展現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的主體地位。在互聯網學習、媒體社交與娛樂的過程中,“00后”大學生一般會以興趣為聯盟,構建出諸多興趣交流群、論壇、小組等[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及時有效地與其進行溝通,并與其打成一片,潛移默化地將正確思想價值觀念滲透到學生們思維當中,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情感溝通需求,還可以契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促使思政教育主體和客體,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下進行思想交流,真正轉變傳統(tǒng)以教師教育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師生平等交流,提升師生之間的互信程度。
三、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潛在的挑戰(zhàn)
(一)新媒體的“去中心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權力嚴重削弱
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中,“00后”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逐漸成為話語生產與信息交流的主導力量。新媒介的普及,客觀上要求高校在“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新媒體的媒介形式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抓住時代的脈搏,獲取最新的資訊,提高教學操作水平,具有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綜合能力[7]。總之,“去中心化”的新媒體傾向削弱了傳統(tǒng)媒體“把關人”的功能與其話語的權威,客觀上也對其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學生思政學習輿情判斷更加復雜
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下,信息傳遞具備高效性和靈活性,多元化的形式也為信息傳遞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此種環(huán)境之下,互聯網陣地的信息和輿情變化速度不斷加快,且新媒體傳播介質不斷變化,學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新媒體傳統(tǒng)途徑中自主發(fā)表言論。學生的海量探究與自主觀念傳遞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思政教育者輿情捕獲能力的要求,對思政學習的教學設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8]。在互聯網信息爆炸式的今天,教師要時刻把握思想政治的建設與學習,在輿情研判時要及時、準確。教師作為學生思政學習的“把關人”,面對復雜而紛亂的輿情,如何實時跟蹤學生的想法觀念成為教師面臨的一道考題,這就要教師去了解新媒體背景下學生思政學習的輿情分析、評價與分析的困難程度,這些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新媒體信息“碎片化”沖擊主流價值觀
信息傳遞“碎片化”特點,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一個主要特點之一,對“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新媒體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嚴重影響著“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制約了其形成的合力[9]。與此同時,“00后”在新媒介領域的傳播內容也出現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在部分還沒有形成健全三觀的“00后”大學生中,存在著多種傳播的可能。特別是在西方傳媒的“話語霸權”導致的一系列的信息紊亂,對“00后”大學生的健康情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新媒體的“亞文化”趨勢使其在網絡中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碎片化的海量數據信息,對學生健全三觀建設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制約了教育合力作用發(fā)揮,導致學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夠全面、不夠系統(tǒng)。
四、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完善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
搭建完善的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是確保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權威性、科學性開展的關鍵,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為此,應該從兩個層面進行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搭建:其一,搭建輔導員教育個人平臺。輔導員承擔著“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責任,應該具備“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能力。所以,輔導員可以結合本班級情況,借助個人新媒體平臺,將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思政課件等內容,傳遞到個人平臺當中,學生們可以系統(tǒng)性地對思政教育知識體系進行了解,以便于進行思政課程的復習和預習,為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知識提供強大基礎保障[10]。此外,輔導員還可以借助個人賬號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身作則,展現輔導員自身的教育引領價值,潛移默化地傳遞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讓“00后”大學生感受到溫暖與人情味。其二,搭建學校思政教育平臺。在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應用的當下,為了端正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將思政教育引入學生日常生活當中,應該以學校為單位搭建起新媒體平臺,將其作為“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應定期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題材視頻、音樂、文章推送給廣大學生,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辟謠,杜絕虛假信息給學生帶來的思想誤解。此外,還可以定期在學校新媒體平臺當中開展實踐活動,并且設置一定的獎勵,激發(fā)學生參與思政教育實踐的熱情。例如“學校志愿者服務、熱點新聞辯論賽”等,切實貼近學生生活,強化學生思政知識水平。高校應真正借助完善的新媒體平臺,從理論知識、思政實踐層次上,強化學生的思政知識體系理解水平,強化學生思政綜合素養(yǎng)。
(二)善于引領新媒體輿論導向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下,學生接收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點,易使學生受到不良思想價值觀念影響,對其健康發(fā)展帶來了不良影響。為此,“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借助多媒體平臺、多媒體渠道,正確引領學生思維導向。教師應該善于借助社會當中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實際生活,正確看待熱點問題,適當引入正確思想價值觀念,讓學生從客觀角度上看待社會熱點問題,在增強學生對社會關注熱情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明星吸毒被封殺”等事件,將其引入學生討論當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分析,正確表達自己的觀念,了解毒品的危害以及公眾人物應該承擔的責任,從而幫助學生自主自覺地強化自我教育能力,使其善于掌握思政輿論導向。教師也可合理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現代文化、社會經濟、娛樂時尚等領域的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引導學生自我探究、自主學習、自我教育。
(三)構建新媒體監(jiān)督管理機制
當前很多學生在互聯網當中的言論過激,認為互聯網是“法外之地”,隨意在新媒體互聯網平臺當中散布謠言和不良評論[11]。為此,在“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當中,應該在新媒體平臺當中進行實名制處理,讓學生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杜絕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當中散布不良信息、不正確言論,避免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不良輿情;建立健全“00后”大學生新媒體平臺監(jiān)督機制,若學生出現了違規(guī)、違紀行為,應該對其進行合理懲罰,使其在新媒體互聯網當中也養(yǎng)成自律、負責行為,發(fā)揮好輿論監(jiān)督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鋒,段智慧.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7):85-87.
[2]伊飛,張學超,楊崔陽.新媒體時代加強和改進“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基于對黑龍江省在哈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研[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39(05):113-115.
[3]朱影.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究———基于應用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2):91-92.
[4]廖素梅.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00后”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3):21-22.
[5]劉文潔.網絡信息化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選擇與策略研究———評《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人民長江,2021,52(06):231.
[6]鄭昌保.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探究》[J].領導科學,2021(24):117.
[7]楊德歡,張春梅.全媒體視域下“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9(05):92-95.
[8]劉真,董成志,常永青.全媒體時代“00后”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路徑研究[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38(02):26-29.
[9]劉軍.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J].黑龍江科學,2018,9(07):110-111.
[10]姜丹丹.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55.
作者:姜丹丹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