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產業廢循環利用報告

時間:2022-11-29 18:12: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清潔能源產業廢循環利用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清潔能源產業廢循環利用報告

2021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再創新高,已累計裝機超過17萬臺,累計裝機容量超過34000萬千瓦,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同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0656萬千瓦,較上年增長21%;新增裝機容量達5493萬千瓦,較上年增長14%,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隨著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退役風電機組、光伏組件等新興固體廢物量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未來年產量將相繼達到千萬噸級,其巨大的潛在“生態赤字”已成為環保、能源、工信等部門重點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應對清潔能源產業即將到來的風光發電設備退役“大潮”,我國先后出臺了多項相關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政策。

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持續推進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推進退役光伏組件和風電機組葉片等廢棄物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發布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協同控制,推進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廢棄物回收利用。2022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其中再次提到“制定風電機組、光伏組件退役回收與再利用相關標準”。上述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推動退役風光發電設備處理處置與循環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當前,我國在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等清潔能源產業固廢環境管理方面的相關政策供給依然不足,環境監管仍有盲區,設備處理處置環節環境風險交織疊加,資源循環利用存在堵點,固廢資源化利用程度比較有限,亟待建立并完善清潔能源產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相關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等清潔能源產業固體廢物的規范回收和妥善處置利用。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

1、完善回收處理體系壓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理順風電光伏設備運營企業(業主方)、整機制造企業、零部件供應商、運維企業、拆除企業以及再利用企業等利益相關方的環境保護權責,建立健全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回收再利用評價體系,推動形成閉環產業,推進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落實落地。

2、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

強化風機葉片、光伏組件新材料研發與制造端生態設計,通過技術改造延長風光發電設備使用壽命,減少退役風光組件產生總量。鼓勵科研單位、高校、企業開展可重復利用葉片材料的研發應用。積極探索退役光伏組件、風電機組葉片等清潔能源產業新興固廢規模化、規范化回收及其綠色化、高值化再生利用途徑。開展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在處理處置過程中新污染物危害識別、環境風險評估、調查監測等工作。鼓勵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發電、儲能、運維、交易、退役設備循環利用于一體的全鏈條可再生能源生產經營企業,為可再生能源企業開展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提供實施方案。

3、加大產業政策供給

建議由生態環境部牽頭,根據各相關部門職責分工制定和完善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環境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構建退役風光發電設備閉環管理體系。以標準化建設為引領,出臺系列行業標準與技術規范,盡快研究、制定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及“退役風光發電設備拆除處置污染環境防治技術規范”等配套政策文件。組織運營企業、整機制造企業、行業協會(學會)、環境管理與固廢處置機構等單位共同研究、制定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相關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標準。研究、制定細化的退役風機葉片等復合材料固廢處理標準、復合材料固廢處置企業主體評價準則以及固廢跨區域轉運處置管理辦法。

4、開展回收責任評價考核

建立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利用相關方履行回收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具體涵蓋設備生產企業、回收拆解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再生利用企業等全產業鏈主體。聚焦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屬性特征、回收流程等信息,圍繞回收目標構建行業回收評價指標體系。回收責任評價考核方式可采用自評價、第三方評價等多種形式,鼓勵相關責任企業定期對自身情況開展自我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在企業官網等平臺公開發布。培育回收責任履行情況第三方評價機構,加強風光發電設備退役回收利用宣傳教育和培訓,建立廣泛參與的相關方履行回收責任評價監督機制。

5、開展再生利用效果評價

建立風光發電設備回收再生利用效果評價考核體系,確保相關梯次利用組件產品質量安全可靠。針對再生利用環節,重點評價對風機葉片、銅、硅、銀、玻璃纖維、玻璃零部件等材料的有效回收,設置具體的回收效率指標,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探索企業間和產業間物料閉路循環利用服務途徑。

6、做好“綠色拆除”工作

嚴格執行國家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風光發電項目實施完成后應及時做好生態修復工作,老舊機組拆除后需及時對原址進行生態修復與治理。積極推動退役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延壽”和“綠色拆除”,促進核心大部件、風電機組葉片等組件的梯度利用和合規處置,保障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利用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壓實風光電場退役拆除行為的環保主體責任,提升退役風光電場“綠色拆除”的技術水平。搭建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綠色拆除”后循環利用的交流平臺,做好有關產業信息的互聯互通,為在役風光發電電場提供個性化的后市場服務。

7、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系

加快退役風光發電設備處理處置相關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鼓勵設備制造企業完善回收再利用體系,提升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重視上下游協同,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積極推動風光發電設備從生產、建設、運營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產業鏈發展。健全風光發電設備失效評估、回收轉運、循環利用等全產業鏈、全鏈條評價體系,有效解決風光發電設備產業“綠色閉環”上關鍵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8、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通盤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重點推進退役風光發電設備拆除低碳技術研發,以“揭榜掛帥”的方式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圍繞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推動退役風光發電設備拆除技術路線、關鍵設備、后物料規模化應用等短板技術攻關,加快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促進拆除技術多元化,推動熱刀法、物理研磨法等相對成熟的光伏組件物理拆除技術成本持續下降和商業化規模應用。加快利用熱解法、化學降解法、能量獲取法等技術開展規模化綠色化試驗示范。

9、推進產學研用融合

深化多學科人才交叉培養,打造退役風光發電設備低碳拆除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探索組建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企用”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專家智庫或工作專班,支持建設相關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技術機構等聯合設立新興固體廢物回收處理產業投資基金,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10、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落實教育部印發的《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以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引領,加快為國內清潔能源產業固體廢物再生利用企業培養專門技能人才。鼓勵人力資源部門探索新增退役風光發電設備處理處置有關工種,加快建立相關職業技能評價標準體系和培訓體系。創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培訓機構開展定向定崗培訓,完善企業新型學徒制,多渠道、多形式推進退役風光發電設備處理處置高技能人才培養。建設一批退役風光發電設備處理處置專業化實訓基地,著力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和技術水平。

11、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開展退役風光發電設備低碳拆除技術應用示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對退役風光發電設備相關污染防治技術路線進行優化、篩選和評價,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實際應用效果提供精準數據支撐,為國家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建立跨行業創新合作交流機制,引導其他相關行業參與退役風機葉片、光伏組件回收技術應用示范行動。制定再利用產品配套管理規范,優化產品標準指標,對使用再生或再制造風光發電產品的項目和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12、形成環境監管合力建立聯合會商與執法機制

加強生態環境、發展改革、能源、工信、住建等部門協調聯動,共同構建退役風光發電設備閉環管理體系,明確清潔能源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的精度、準度、力度。形成跨領域、跨區域、跨行業全產業鏈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促進政府管理部門對退役風光發電設備回收利用處置的環境監管環節、監管方式等形成統一認識和要求。建立聯合聯動執法機制,凝聚聯合聯動執法合力,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能力,建立信息共享和案件線索移送機制。

13、提升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

依托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新興科技,建立退役風電、光伏組件環境監管和信息化回收服務平臺,為企業信息發布、競價采購和物流服務、產品溯源、環境污染應急預警等提供信息支持,同時探索接入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為風電、光伏設備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提供智能化監管平臺。

作者:羅錦程 單位: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上一篇: 多元思維在表演教學中的應用 下一篇: 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研...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视频第一亚洲 |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