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4 04:57: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二學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每日早晨 英語聽力或口語30分鐘
3。中午保證一小時休息,下午學習或外出體育活動
4。做數學競賽書記住先看例題,最好不要抄答案。
7:00 起床
7:20 洗漱完畢
7:20——7:50:跑步
8:00吃飯
8:20——9:10 做作業
9:25—11:25 數學
11:25——11:45 看報 課外書
11:45——14:30午飯 午休
14:30——15:30 英語
15:30——15:45 休息
15:45—16:45物理
16:45——17:00 休息
17:00——18:00 其他科目復習
我們應該制訂一個詳細的計劃表,將每天要復習的各門學科的內容詳細地畫在一張表格上,每天給自己一定的復習任務,同時對于復習制訂一定的保證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務,對自己有什么樣的懲罰措施。制訂復習計劃,必須從自己的學習實際出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對于復習,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們在制訂計劃時,應該在自己的薄弱學科多花點時間,在某一學科上自己的成績還不錯,我們就應該少花一點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復習自己的弱科。
2、認真讀課本: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比較浮躁,沒有讀課本的習慣。其實,所有的考試都是從課本知識中發散來的,所以在復習時就必須讀課本,反復的讀,細節很重要,讀書你一定要很仔細的閱讀,最好讀出聲,這樣子,一些細節就在不經意中記得了。讀完之后,應該能夠對本章節的內容有個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并且對照著框架能夠復述本章節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在整體上把握書本知識。從整體上把握書本知識有利于我們對于試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題目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對于試卷中的問答題,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這樣就能夠做到回答問題的嚴密性。
3、復習要講究科學性
復習也是一門科學,復習時應該注意反復性、體系性、理解性,學會嘗試回憶、學會整體安排等。
根據人腦的記憶特點,我們在復習時,不要希望能夠通過一遍復習就能夠掌握書本的基礎知識,一般地認為,人們對于某一知識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這樣,希望通過一遍復習就能夠掌握書本知識是不可能的。
記憶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感覺到了東西我們不能夠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夠更深刻地感覺它。學習書本知識需要我們加以理解,比如,我們在學習數學時,我們是否思考過數學的例題為什么選四條而不選八條,這四條例題各有什么特點?具有什么典型性?它們有什么共性的東西?我們在復習時,越是思考就越能夠理解書本,就越能夠掌握知識。
記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復習時,不能眼睛只盯著書本,在我們看一段書后,應該抬起頭來,好好思考,嘗試回憶,看我們剛才看的書本的內容是否記住了,是否理解了。也可以張開嘴大聲的講給自己聽,只要你能把知識點講出來,就說明你背過了。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是腦筋動得最快的時期。
4、復習小技巧
該背的一定要背,比如說單詞、語文的文學常識、易錯的字詞、古文翻譯 ,語數外很重要, 拉分的關鍵是你擅長的幾門,因為分數差距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靠擅長的科目拉開與其他人的距離, 答題時,字跡一定要工整,其實很多題目是主觀題,你字跡工整是很重要的。最省事的復習方法是看錯題(你的錯題本,或者是上課時錯了,用紅筆改過的地方),這樣很快就可以看完,而且效果不錯 ,唯一的缺點是,較久前的知識,會有些沒復習到, 在考試前,要背的、要默的一定要搞定。
再說一下,你可以有針對地看書,上午你也可以看一些自己較弱的學科的書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級學生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通過初一一年的學習,該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插班生的增加,每個班近60人,每個計算機機房不足60臺電腦,為避免有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調試好每臺計算機,增加了上課難度。
三、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信[源自]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四、教學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互聯網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花兒”流行于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地區,是生活在這里的同、漢、東鄉、土、撒拉、保安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由于“花兒”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與定情的意義,在當地又稱作“野曲”。“花兒”一般分為三類:河湟花兒。亦稱為少年;洮岷花兒;隴中花兒。同為“花兒”,新疆的回族“花兒”和青海、甘肅、寧夏的“花兒”在演唱風格上還是有所不同。新疆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馬雄福說:“新疆花兒”是由西遷的回族同胞帶人新疆,發展于新疆的,是不同于內地“花兒”的一種“花兒”。有著強烈的地域特色和回民族音樂風格,因而冠名“新疆花兒”。
21世紀人類社會將更加趨于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勢態。全球一體化是人類科技、交通、信息網絡及經濟發展的必然,文化多元化則出自人類在不同生存空間聚合方式適應性的進一步擴展。但是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給一些古老的、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如何對不同民族文化音樂進行教育及傳承,在未來音樂教育中有著充分發展的空間。但是如果我們在民族傳統音樂教學中只注重形態學(樂律學、樂器學、曲式學、和聲學、旋法等),忽視其哲學基礎、思維方式、美學、價值觀念等全方位的系統研究,忽視文化的創造性包含著不同個體、群體及民族獨立的個性及其相互性。民族傳統音樂藝術在與世界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對話及自身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就會被其它音樂文化所消融。所以,分析和研究新疆“花兒”產生的哲學基礎有利于我們更深層次地了解“花兒”,有利于使新疆“花兒”走向世界。
一、新疆“花兒”產生的哲學基礎——對伊斯蘭音樂的文化認同。
我國回民族的形成,主要是遷徙而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在與中國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相處交融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在遷徙、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帶來原居地的音樂文化。因此也必然會造成音樂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這種交流和融合,一方面可能滋生許多音樂上新的變體,另一方面,可能失去原有音樂的部分體質及其它一些特征。但原有民族的音樂文化卻不會消失,它會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存活于新的民族中。正如匈牙利音樂家柯達伊所說:“是時光抹掉了匈牙利人臉上東方人的特征,卻在心靈深處流出了旋律,即便是活的古代東方。”這說明作為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縱使千變萬化,總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母體的基因。就回族音樂而言,這種母體基因,應當表現為伊斯蘭音樂。回族的分布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其宗教色彩、語言特點、風俗習慣明顯,穆斯林們經常以極為豐富多彩的歌唱性音調來吟詠《古蘭經》和贊頌真主。在這些誦經音調中,除繼承了伊斯蘭音樂傳統外,在某些方面又結合中國回族的習俗而有所創造和發展,曲調因教派、門宦、地區不同而有所迥異。有些傳入的伊斯蘭宗教音調也因語言和審美習慣不同而中國化或地方化了。所以,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音樂是中亞、西亞伊斯蘭音樂與回族民間音樂相融合的產物,是同源異流的關系。它和中國傳統音調相比較有明顯的異國風味,但與純正伊斯蘭音樂相比較,又具有較多的中國化音樂特色。新疆回族的“花兒”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受伊斯蘭音樂文化的影響。如,“花兒”表現出跨文化的雙語現象。回族先民歷史上曾經使用過波斯、阿拉伯等多種語言,他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形成民族的過程中,逐漸放棄了原有語言而普遍轉用了漢語。這種“轉用”,不可避免地要將原有語音的一些成分帶進漢語里,使其發生變異。在回族共同使用的漢語中,依然保留著諸多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匯。如:屯亞(世界)、阿斯番(天、天空);多斯迪(朋友)、都世曼(敵人);巴克提(幸福、美滿的)、烏巴力(可憐的、遭罪的);賽合(慷慨的、大方的)、白黑里(吝嗇的、小氣的);克塔甫(書、經書)、塔里甫(學童、經學院學生)等等。在“花兒”演唱的過程中,也必然要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留下一些“雙語”痕跡。例如:出了大門松樹上看,/鷂子盤窩著哩;/回過身子寺門上看,/主麻念經著哩。“主麻”。是阿拉伯語詞Jum'a的音譯,意為星期五——伊斯蘭教規定星期五為禮拜日,亦稱主麻日。這些具有伊斯蘭教文化色彩的詞語不僅反證了回族“花兒”來源的多元化,也表現了回族“花兒”文化的認同。
二、新疆“花兒”產生的哲學基礎——對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音樂的文化認同。
“花兒”約產生于明代,有關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在蒙藏民歌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民歌;有人認為它是從外地遷來的回族人民的思鄉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認為是明初從南京遷往洮州地區的移民常以花卉為比興的一種民歌。總之,“花兒”自近代以來成為回族人民傳唱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花兒”按傳唱地區劃分,又分為“青海花兒”、“河州花兒”和“寧夏花兒”,其源泉則源于河州(今甘肅臨夏)。
新疆的回族主要是來源于西北各地回族的西遷,而清代應該說是新疆回族發展歷史的一個重要階段,從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內地的回族不斷來到新疆。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有云南、甘肅、陜西、青海等地遷居到新疆的回民就超過3000戶。上個世紀30年代,由于戰爭的原因,又有上萬回民來到新疆定居。由此帶來了當地的文化、生活習慣、方言、民間歌曲。回族的“花兒”在那時,也都原汁原味地來到了新疆,各有各的曲令,如《蓮花山令》、《高音少年令》、《花花尕妹令》等。花兒在新的環境中“落地生根”,但當地各民族文化必然要對“花兒”施加影響,使之發生異化,或改變形式或改變內容或改變風格,這是文化傳播過程的內部特點。因為多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體現的是一種區域文化特點。而區域文化的基礎就是民族的文化認同。新疆回族文化表現力最強的一點就是她的民族文化認同。如,吐魯番、伊犁等地的回族。基本上都懂維吾爾語,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外使用維、漢語,在家使用漢語,而這些家庭用語中也夾雜著諸多維吾爾語詞匯。而在阿勒泰、塔城地區和伊犁地區的新源、特克勒、昭蘇等地方的回族,絕大部分都懂哈薩克語。再如生活在阿勒泰牧區的回族人,在舉辦婚禮時,大都按當地哈薩克族的風俗,搞叼羊賽馬活動;而伊犁、吐魯番和昌吉個別地方的回族人婚禮,則要舉辦麥西來甫舞會,有的還邀請嗩吶鼓樂隊來,吹吹打打,增加喜慶的氣氛。回族的“花兒”傳播到新疆后也不例外。經過數百年的傳唱和再創作,在新疆特殊的人文背景下進行了全新的整合,注入了新的內容,產生了新的富有特色的、有別于甘、青、寧的新疆回族“花兒”。歌詞的發音再不是原來的發音,很多方言都有了改變,曲調也不純為各流派的曲調。其曲令雖然還叫原來的名字,但是,唱詞融入了“河湟”的比喻,曲調吸納了“洮岷”的婉轉,同時在回族民歌中融入了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音樂和民歌特點,在節奏上借鑒了維吾爾族音樂中的快節奏,演唱中則吸收了哈薩克族阿肯彈唱的幽默,形成了演唱中少拖腔、曲調中少花音、唱詞和曲調鏗鏘有力、灑脫自如的獨特風格。獨具地方特色的“新疆花兒”,與陜、甘、寧、青的“河湟花兒”、“洮岷花兒”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新疆“花兒”使用的漢語中夾雜著很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的語言。例如,如吾克夏什(一樣)、海買斯(全部、都)、吾特(火)、阿西(飯)、瑪西納(機動車)、阿爾巴(牛車、馬車、驢車)等等。這些具有其他民族文化色彩的詞語不僅反證了回族“花兒”來源的多元化,也表現了回族“花兒”文化的認同。
三、新疆“花兒”產生的哲學基礎——對西北地區民歌的文化認同。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Restraint in the secon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 Xia
【Abstract】Dur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stage of high school, the differentiation phenomenon in the second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the most prominent. The reasons for it is that students found it difficult to open the mouth and to memory the vocabulary, thus they lose the interests and confidenc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take strategy to help stud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methods. 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s tempt their interests and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good habits of learning.
【Keywords】English learning in high schoolDifferentiation phenomenonrestraint
本人在初中教英語將近20年,對初二學生學習英語時學生成績的分化現象十分關注,以下是我對此種現象的思考與總結。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初二年級的分化現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英語成績,同時也阻礙了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獲得較好的成績,是我們英語教師值得研究討論并著手解決的問題。
1.學生出現分化的原因。
1.1出現開口困難。我們都知道,英語是一門語言,是要進行交流的。剛開始學英語的學生都能大聲的朗讀出來。但是,學語言必須有相當的語言環境才行。由于我們現在初中每周只有幾節英語課,最多一天一節,其余的時間很多學生不可能運用英語,導致部分學生開始對學英語很感興趣到興趣逐漸減弱,由開口講到閉口學,由積極主動學到消極被動學,步入惡性循環中。
1.2記憶詞匯出現困難。初學英語的學生讀書聲音大,學習興趣高。隨著學習的深入,詞匯量的增加,部分學生象學漢語一樣學英語,對一些詞匯不記不背不寫,導致語言材料的脫節,詞不能句。
1.3失去興趣和自信心。學生出現以上困難,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興趣和自信心,并非因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差異,也非教師教得不好,更不是教材的毛病。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缺乏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繼續學習英語的意志。
2.可以采取的措施。
2.1及時幫助,預防為主。初中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學應面向全體同學,爭取做到人人基本達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出現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就應該及時找學生談,分析他們掉隊的原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耐心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及早指出,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2.2講究教法,因材施教。外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在初一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級得到繼續發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學搞“實”、搞“活”。所謂“實”就是講究實際效果,把教學大綱化為具體的要求,落實到教和學上,對每課時的教學計劃逐項落實。課堂上,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對每個單元進行考查、總結,分析存在問題,及時補遺,幫助學生過關。平時作業或測驗得到好成績或有進步的,一定在班上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對作業錯漏較多的當面批改,及時訂正。所謂“活”就是側重聽說訓練,把外語課由“講演課”變成“實踐課”。采用展示性的直觀教學方法,使學生一上課就置身于一個講英語的環境中,在既緊張而又活潑的氣氛中學習英語。如教學一開始就寓于情景,教師一邊做動作,一邊說“What am I doing? I’m writing /drinking tea/ singing/ cleaning the blackboard.”等等,接著讓學生表演動作。“Reading the book, please.”當學生在讀課文時,問這位學生:“What are you doing?”幫助他回答:“I am reading the book.”再叫學生表演,讓學生問其他同學:“What’s he/ she/ Li Gang/ Zhang hua doing?”并回答,從而引出新單詞。學生在情景中大量實踐,很容易掌握所學內容。
2.3激發動機,誘發興趣。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是防止分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初二學生要是能聽懂老師和同學說的英語,自己能用英語表達簡單的思想,能讀懂簡易讀物,他們就會感到有收獲,興趣就會產生,所以每堂課都注意讓學生有練的內容,有練的時間。每次練習五分鐘左右,費時不多收獲較大。另外,給學生留同步閱讀訓練作業,以開闊學生眼界。異國他鄉的風俗習慣、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語閱讀中了解到,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大有幫助,因此,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普遍關心學生,尤其差生,同他們交朋友,不歧視他們,不動輒訓斥他們,常鼓勵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2.4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首先,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導致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階段,在這一階段內,學生對其它事物的好奇心理很強,在課堂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失去聽課興趣。對初二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僅有少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但是對數學學科感興趣的同學成績都較為優異,而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的同學成績較差[1]。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是成正比的。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初二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比如,很多初二學生對文科較為偏愛,甚至在數學課堂上寫文科作業、做文科練習等等。還有一些初二學生在課堂上瀏覽其他書目、聽音樂等等,阻礙了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1.2學生的意志力較薄弱
其次,學生意志力較薄弱,是導致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是初中的過渡階段,初一的知識相對簡單,而初三的知識點相對較難,初二的知識點難度介于兩者之間,學生必須對優化初一數學學習方法,適應新的數學知識。一些初二學生的意志力較為薄弱,影響了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很多學生在遇到難題時選擇放棄,不愿意開動腦筋解答題目。還有一些學生在認識到自己學習能力不足后,破罐子破摔,使自己和優秀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
1.3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
其次,學生學習習慣較差,是導致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重要原因。與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相比,初中數學學習更加強調自主性。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知識后,學生需要在課后進行二次消化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很多初二學生都沒有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前復習,致使數學知識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在做題時不能靈活運用已知的數學知識[2]。
1.4學生的數學思維僵化
再次,學生數學思維僵化,是導致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重要原因。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和培養都是不同的,邏輯思維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一些初二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學生邏輯思維不足,對抽象知識點的把握相對較差。由于個體的數學思維存在區別,數學學習成績也會出現分化。
2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對策
2.1注重數學知識點的邏輯聯系
首先,想要解決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問題,應該注重數學知識點的邏輯聯系。在數學學科中,許多知識點都存在相關關系。初二學生對零碎知識點的把握較好,對系統知識點的把握較差,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教師應該呈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把不同的數學知識點串聯起來。
比如,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可以將平行四邊形和矩形、正方形、菱形聯系起來。在課程導入時,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呈現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并調整平行四邊形的角度、邊長等等,讓平行四邊形發生變化[3]。學生觀察電子白板上的平行四邊形圖形,可以發現,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度為九十度時,就變成了長方形,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度為九十度,且兩條相鄰的邊等長時,就變成了正方形,當平行四邊形對稱角的角度相等,每個角都不是九十度,而且四條邊等長,就變成了菱形。
2.2加深學生對概念公式的理解
其次,想要解決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問題,應該加深學生對概念公式的理解。對初二的數學教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這些基礎知識點是學生做題的基礎,只有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細致分析,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演繹。
比如,教師在講解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習題中加深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給出以下三個條件,讓學生判斷以下哪個條件可以應用勾股定理求解。第一個題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為90度,AB長為12,BC長為5,那么AC的長度應該是多少。第二個題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為九90度,AB長為12,AC長為5,那么BC的長度應該是多少。第三個題目是:在三角形ABC中,BA和AC所成角度為四十五度,BA和BC所成角度為十五度,AB為3,AC長為5,那么BC的長度應該是多少。?W生在學習勾股定理之后,可以對題目進行自主求解,掌握勾股定理的適用條件。
2.3對學生進行數學邏輯的訓練
再次,想要解決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問題,應該對學生進行數學邏輯的訓練。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學生的邏輯所謂有要求,為了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展開訓練[4]。
比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試卷或作業格式進行規范,學生在解題時,必須在題目下方列出自己的解題步驟,并且指出所用的已知條件。在充分論證之后,可以得出最終的結論。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集,對自己的解題失誤步驟進行分析,避免錯誤的重復出現。
2.4指導學生進行定期歸納總結
最后,想要解決初二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問題,應該指導學生進行定期歸納總結。很多學生在一單元的學習之后,不善于進行自我歸納總結,影響了知識的吸收效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4-0073-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26
在很多教師的潛意識中,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即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脫離課本,加大加深習題的練習量和難度,采用題海戰。其實專題復習絕不是一輪復習的壓縮,它應該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專題復習應該把相關章節中零散、單一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歸納、整合并有機地聯成知識網絡。它是對知識點進行綜合鞏固、完善和提高,并將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起來的過程。專題復習中要突出重點、抓住熱點,深化提高,這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面筆者以“酸堿鹽化學性質專題復習課”為例談一談二輪復習中教學方案的設計。
一、 對照課程標準,整合知識點
本專題的重難點是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筆者重新組合為:1.認識酸堿鹽的通性;2.了解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區別與聯系;3.學會有關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和提純。通過重新整合學生能很好地融入二輪復習形成知識網絡,同時又為下面的三輪復習打下伏筆。
二、巧設課堂引入,避免枯燥無味
在酸堿鹽的復習課中我以下面三幅圖開始,讓學生既感覺新鮮又貼近生活,議論之后請同學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追問要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哪些知識點?從而水到渠成引出酸堿鹽化學性質專題復習課。
三、以題目代替知識點,避免機械重復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理論,人的記憶內容在6天之后只剩25.4%,而化學一輪復習的時間為30天左右,也就是說:一輪復習后學生的知識點又遺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在二輪復習中知識點的鞏固必不可少。好多教師首先想到的是以“小題”的練習來鞏固知識點。可化學知識點繁多,如果每個知識點都對應一道題,那二輪復習又變成一輪復習的翻版,每節課的一半時間將在小題練習中度過,學生既得不到提升又浪費時間。為此筆者在酸堿鹽化學性質復習課上用了下面這幅有許多“吃人野獸”的小山圖,并設計如下問題:
(1)“探險隊員”――硫酸,不小心走進了有許多吃人野獸(即能與硫酸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的小山,請同學們幫助他安全地逃生,并寫出能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果探險隊員是Ca(OH)2的話,又應該如何安全逃生呢?請找出逃生路線。
(3)如果探險隊員CaCl2從入口出發,請問它不能從(1)、(2)、(3)哪一個入口進入?為什么?
(4) 如果探險隊員CuSO4在出口處等待隊員,請問它不能停在(6)、(8)、(9)三個出口的哪一個出口?為什么?
(5)繪制酸堿鹽的知識網絡圖。
這樣通過一題多問,不但減少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讓學生真實感到復習課并不是一輪的重復,而是在游戲中輕松地鞏固酸堿鹽的化學性質。
四、注重實驗的插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緊張的復習中,學生只要聽到實驗就一個個精神抖擻。通過實驗的設計不但培養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合作、學會觀察交流、學會反思。因此不管條件多困難教師都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實驗條件。本節課在基礎知識鞏固后,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實驗探究題。
問題:實驗室有一瓶長期放置的氫氧化鉀溶液,其成分是什么呢?
a.猜想1._________,猜想2._________ ,猜想3._________ ;
b.如要確定該試劑是否變質,你能用三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來驗證嗎?那么這三種試劑是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
c.通過實驗證明該試劑已變質,那么它是全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呢?請你一起共同完成以下的實驗方案
d.由上可知該試劑是部分變質,你能除去里面的雜質以便下次再次使用嗎?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
e.變質的氫氧化鉀如何處理_________ 。
筆者設計此題的目的是:
1.平時的習題中大多以氫氧化鈉為主,筆者改用氫氧化鉀作相關變形;
2.a題不但鞏固堿的化學性質――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而且引導學生怎樣合理進行猜想;
3.b題意在強化鹽的化學性質同時,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找出關鍵字眼,并在此基礎上親自動手實驗得出結論――已變質,從而避免了紙上談兵;
4.c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在方案確定的基礎上追問如何證明其中的碳酸鉀已完全除盡?從而引出過濾操作,在此之上請一個學生把整個思路復述一遍,學生再動手實驗,從而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解題的整體思路;
5.d題緊接c題不但嚴格檢驗學生用量的確定“過量”與“適量”,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除雜”與“檢驗”試劑的選擇,從而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
6.化學來源于生活,e題無言之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無時無刻不與生活生產相聯系。同時與d題放在一起,意在培養學生資源充分利用的思想。
五、精心設計拓展,培養學生開闊的思維
在上面一道題結束后,可以追設一問:圍繞這瓶試劑你還想探究什么問題?
我的問題:_________;我的方案:_________ ;我的收獲:_________ 。
通過這一提問,學生的思維在無言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這樣也會為接下來的三輪復習打好鋪墊。
教學反思與啟示:本節課的設計巧妙系統地鞏固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在教學過程中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體會到復習課一樣生動精彩,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效率。不足之處是拓展題沒能在課堂上讓學生自我展示,這就需要筆者課后及時跟蹤分析作出應有的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4?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73-02
一、提出問題
英語學習對于初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不陌生,但其中的滋味確實有苦有甜。他們經過初一年級的學習之后,成績明顯出現差距,如不及時采取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將最終導致初中全面教育的失敗。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情況,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筆者日前專程趕到梅港中學對其初二年級某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并作出如下簡要分析。下面列出該班學生上學期期中及期末考試成績統計表。(學生總人數為70人)
從兩表中可以看出,英語學習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已成為一種學習任務,一種心理負擔。長此以往,將成為學生求學道路上的一大難以逾越的障礙,進而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那時,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便無從談起。因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分析問題
根據所做的相關問卷調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得出結論:初二年級學生英語基礎兩極分化的原因有兩種——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即內因和外因。
1.內因。①在一年半的英語學習時間中,成績好的那部分學生似乎嘗到了一點學習英語的甜頭,對英語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但對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那個不理想的分數嚴重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他們認為英語是他們學習中不可逾越的一大障礙,因此,在初二的英語學習中,自信心是學習英語的一大要素。②學習態度在他們的英語學習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態度好的學生主觀上能鞭策自己用功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顯著。態度不好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處于比較被動、消極的狀態,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就氣餒,甚至放棄。這樣,幾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越拉越大,兩級分化也就愈加嚴重。
2.外因。①當今農村,學生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現象很普遍,使學生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及其正確教導,孩子回到家中完全處于無管束的狀態。還有的農村家長對英語學習認識很不夠,如對學生提出要買錄音機、復讀機等學習輔助工具的要求一概置之不理。②農村經濟落后,師資短缺,教學設備陳舊。如該校共有19個班,英語專職教師只有2人,因此,新分來的或其他專業的教師被迫承擔基礎年級——初一、二年級的英語教學任務,教學經驗的不足及專業知識的限制,使得本該精彩紛呈的語言交流活動成為單調乏味的知識點講解活動,更有甚者有的教師在承擔三個班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做班主任工作,其任務之繁重可見一斑,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由于資金不足,無法滿足教師進修、深造的需要,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教學觀念還停留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因此不可能有新的教學方法,不可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無法引導學生去努力探索。當城市中學的學生已走進多媒體教室,享受著研究型學習的樂趣時,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連普通的語音室都從未進過。③新版教材是在三年小學英語的基礎上編寫的,很適合城市中學學生的學習規律,教材起點很高,而農村大多數小學至今還沒開設英語課程,這必將影響整個農村初中英語學習。這猶如沙灘上建樓閣,其難度可想而知。
三、解決問題
要解決以上問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兩極分化,筆者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1.立足于學生。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通過學習目的的教育,增強對學科地位、作用及發展前景的了解,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等途徑進行。其次,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幫助他們取的好成績的情境,使他們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再次,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勤奮學習的觀念,克服學習的惰性,使之養成認真、仔細、耐心、專注的學習習慣。
2.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農村中學教育軟、硬件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不斷適應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需要。英語教師要樹立適應素質教育的教育新理念,不斷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研究教學方法,也可以采取進修或互相聽課,開展教研活動等。呼吁政府、社會都來關心學校,加快農村初中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建設。
教學游戲化是將游戲與教學活動進行充分的融合,是教師依據教學的目標與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組織和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由于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特征較為特殊,而喜愛游戲更是幼兒的天性,所以游戲教學對于幼兒園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推動幼兒園教學游戲化,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還能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環境中學習知識以及更好地成長。
1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幼兒教師缺乏游戲教學意識
在當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一些幼兒教師依然秉行傳統的教學理念,未能意識到游戲教學對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益處,因而也就無法實現教學工作與游戲的有效整合。雖然當前很多教育研究人員都十分注重幼兒園教學游戲化,但部分教師依然在實踐過程中未能實現游戲思想至游戲教學方式的轉變,其不具備創設游戲教學的情境,所以很難實現幼兒園教學的游戲化實踐過程。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思想束縛了幼兒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更新,從而對游戲化教學在幼兒教育事業中的應用也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1.2幼兒教師缺乏對游戲教學的指導性作用
在當前很多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部分幼兒教師雖然具備了游戲教學的意識,但在幼兒園教學游戲化過程中的指導性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雖然一些教師刻意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融合了幼兒園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并沒有取得相應的游戲教學成效。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未能對自身的角色進行科學定位,對游戲參與度的把握不是很準確。一些教師參與過多,其就可能扮演著多種不同的角色,而為了使游戲教學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的目標,往往就會對幼兒的語言與行為進行一定的干擾與限制,這使得幼兒在整個游戲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未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參與游戲好活動的熱情和興趣。而相反的是,如果在幼兒教師在游戲教學過程中不干預或干預較少,則就會導致幼兒游戲教學工作的開展缺乏秩序,帶來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還有少數的一些教師對于幼兒在游戲中的違規行為放任不管,更沒有在第一之間內指導幼兒依照規則完成游戲活動,導致教學工作與游戲發生脫節現象,最終導致游戲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1.3幼兒游戲教學相關的硬件條件缺乏
當前,我國很多幼兒園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加的利益,從而將幼兒教育的空間進一步壓縮,使得原本寬敞的教室里增加了更多的桌椅,從而限制了幼兒活動的開展。據相關統計表明,當前很多幼兒園班級人數都超過了教育文件的規定,越來越多的幼兒使得教室的空間變得更加狹窄,而在如此狹窄的空間里開展幼兒游戲教學活動,很難激發出幼兒參與游戲的主觀能動性。[2]除此之外,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幼兒和同伴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大大減少,最終難以提升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
2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實踐對策分析
2.1幼兒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游戲教學觀念
幼兒教師作游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其本身思想意識對于游戲教學的開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明確游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沖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樹立全新的學習觀與教學觀。[3]此外,教師還應當明確游戲教學的根本意義在于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并且要對幼兒的心理特征進行研究與分析,依據其心理狀態的發展與變化組織具有針對性的游戲教學課程,從而促使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成長。
2.2對游戲化教學活動進行科學指導
在開展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實踐過程中,應當將游戲中的教育性質充分挖掘出來,使幼兒通過與環境、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逐步構筑出內心對于外部環境的情感經驗及認知能力。[4]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職業技能與素養,還應當具備靈活的隨機應變能力,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給予時刻的關注,注重觀察幼兒對于游戲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領悟與接受能力,進一步深入到幼兒之中,切身感受幼兒的需求及興趣,從而開展相應的教學指導工作。
2.3創建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良好環境
幼兒教師應當為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在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科學規劃與協調游戲時間、游戲材料及空間等要素。幼兒教師首先應當充分了解幼兒的關注層面及真實想法,重新整合園內設施,對室內外地面、墻面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幼兒心理特征及游戲教學的特征。其次,幼兒教師應當科學選擇游戲教學材料,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及生活習慣選擇有關的材料和玩具。更為重要的是,幼兒教師應當在充分考慮幼兒心理環境變化的基礎上,創設出能讓每個幼兒互動、合作的心理環境,使其能夠在這個心理環境中安心參與游戲,充分發揮出其對于游戲的興趣及主動性。
3 結語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并且能有效提升幼兒園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為此,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觀念,做好游戲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工作,并且為游戲教學的開展創設出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