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機實驗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4 14:31: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有機實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有機實驗總結

篇(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中有機化學是高等院校中化工、醫學、制藥及相近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1]。隨著有機化學研究和應用的深入發展,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不斷增加,這對有機化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化學實驗課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實驗是一種學生認識客觀世界,了解生產、生活實際和社會問題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2]。近年來,筆者多次承擔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工作,對教學方法和實驗成績考核方面做了一些經驗總結,認為在教學方法方面:將所學實驗內容和科研及當下社會問題有效結合,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在實驗成績考核方面: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的操作考核和做好課后實驗總結督促學生的每一個實驗環節,有效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一、教學方法方面

根據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大綱,詳細闡述所學實驗的目的和意義,不是簡單地照搬,照讀書本上簡單的目的,要深入擴充該實驗的重要性,擴展應用領域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實例。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進而受到良好的科技氛圍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濃厚實驗興趣。例如:在學習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這一實驗時,首先介紹學生日常熟知的各種茶葉,然后提問茶葉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隨后引入學習的主題一咖啡因。然后具體介紹咖啡因在茶葉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咖啡因能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能夠增加警覺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維,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態??Х纫蚓哂写碳ば呐K、興奮大腦神經中樞和利尿等作用,它也是復方阿司匹林(APC)等藥物的重要組分[3]。告訴學生適量飲茶對人體是有益的。同時要告訴學生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咖啡因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它也有成癮性,會引起陣發性驚厥和骨骼震顫,損害肝、胃、腎等重要內臟器官,誘發呼吸道炎癥、婦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導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體畸形。從兩方面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咖啡因。因此,有效提取茶葉中的咖啡因具有重要意義。隨后,可以繼續引申,很多中草藥活性組分大部分也要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可以再舉例,如:青蒿素是從黃花蒿中提取分離得到的一種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有效治療腦型瘧疾和抗氯喹惡性瘧疾的藥物青蒿素。緊接著自然提到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者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一切和實驗相關的人、事、物,不斷向學生傳遞實驗的正能量。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善于創造,更要珍惜每一次實驗。這樣有意識地把實驗學習和社會生活聯系,不僅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實驗考核方面

對學生實驗課程學習進行考核,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實驗中我采取了課堂考核、課后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第一部分是課堂考核,包括簽到、操作考核、簽退、產率考核等。簽到即每一位學生按照學號依次簽到,排除代簽名;此外,實驗過程中不定時檢查操作是否規范;最后,實驗做完之后需要簽退,即學生實驗完成后需到老師處按照先后順序登記,這里主要考察學生的實驗效率、合成的產品及產率和儀器的后處理。第二部分是課后考核。主要包括學生的每一次實驗的預習情況、實驗完成的報告撰寫情況,其中每個人還要寫實驗總結,字數不少于一百五十字,主要總結實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分析。最后期末考核包括實驗基本理論方面的筆試與基本操作綜合評估。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而且促使學生更重視有機化學驗課。通過對大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考核的探索,筆者將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分析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以期實現化學實驗教育的培養目標。但是,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應當與時俱進,這對從事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師而言,任重而道遠[4]。

參考文獻:

[1]王志偉,張田梅.以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7(24):29-30.

[2]馬祥梅,王斌,張曉梅,邢宏龍,何杰.關于大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110-111.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112-02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作為一門應用型基礎課程,主要面向藥學各相關專業開設,主要內容包括紫外光譜(UV)、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光譜(NMR)和質譜(MS)這四大光譜技術,講授內容涉及這四大光譜的基本原理、規律、特征及圖譜解析的方法和思路[1-2],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這些光譜解析技術來解析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能力。因此,《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與國內同類課程相比,我校的該門課程起步較早,發展歷史悠久,而且一直是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及衛生部規劃教材《有機化合物波譜分析》的主編單位。但我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課程內容數據較多,相對抽象,對于本科學生來說是一門較難學習和掌握的課程。如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圖譜的能力,一直是該課程授課教師努力研究的問題。我們在多年教學和編寫教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教學經驗,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

一、教學改革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是天然藥物化學、合成藥物化學、應用化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紫外波譜、紅外波譜、質譜、核磁共振波譜等化合物解析過程中常用的波譜學知識。學生掌握本課程的知識,將對其學習和掌握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根據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需要,重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課程改革四個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學內容改革。我們對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更注重了基礎理論知識與先進技術和現代科技發展的銜接,與時俱進,及時將有機波譜解析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融入到實際的教學當中。例如,將教學大綱沒有要求的CD譜、ORD譜以及Mosher法等作為附加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讓他們了解解決有機化合物立體構型問題常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教學外,各位教師還結合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和科研實踐,將波譜解析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化合物解析實例相結合,通過對各類化合物原始圖譜的解析[3],使學生真正掌握看圖譜解析化合物結構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改革,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實際圖譜的感性認識,也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和豐富起來。教師將學術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新穎結構的化合物、特征鮮明的圖譜作為教學實例,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結構解析的過程進行討論,加深他們對典型化合物結構特征的記憶,也有助于學生對于新穎骨架化合物的了解。通過及時地不斷更新和調整教學內容,確保了該課程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教課內容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層次講授,重點突出,內容設置合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改革?!端帉W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解析實際的圖譜,能夠準確推導出化合物的結構。在掌握了各種光譜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需要學生熟練地掌握解析圖譜的方法和技巧,必須多做練習題,多解析譜圖,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因此,我們結合理論知識和以往的教學經驗,又自編寫了光譜解析習題集,以配合教學需要。同時,教師將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分離得到的典型化合物圖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析圖譜能力。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教師會安排圖譜解析課,一般每講完一到兩章就安排一次這樣的課。圖譜解析課的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學生而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解析過程和思路,這樣不僅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授課教師會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討論小組,把要學生獨立解析的圖譜發給各組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先進行討論,在課堂上,每個小組選出一到兩名同學作為代表來講解化合物的解析思路和結果,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對解析過程和結果提出問題,這樣課堂的學習氛圍就會很輕松,學生也會主動地學習并解決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另外,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科研訓練,這樣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探討,通過學生的提問可以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蒲杏柧毷钦n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拓展,可將該項訓練納入教學計劃,作為科研學分的組成部分,計入學生的成績檔案。

3.教學手段改革。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幻燈、實物投影、分子模型模擬等輔助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授課的效果。以往的教學手段只是從給定的波譜數據推導結構,但實際工作中是從圖譜―數據―結構的過程,教學和實際相差甚遠。因此,授課教師根據課程特點,應用各種軟件技術,如Chem office、Chem win、Flash等等,設計和制作了高質量的CAI課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補充各類代表化合物的特征圖譜,并可以增加光譜的原理及儀器發展的介紹[4],增強學生的實際譜圖的感性認識,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原理和圖譜)變得生動、易于理解,也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實際研究工作的情況。并有效地提高了傳授給學生的信息量,擴充了掌握的知識的范圍。在涉及到結構的立體化學方面的內容時,教師通過分子模型等直觀教學手段輔助進行講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實驗課教學改革?!端帉W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其重點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聯系實際,更有實用性。因此為適應藥學學科的發展,對實驗課進行教學改革。為突出本課程在實際應用中的指導作用,在整個實驗和實踐教學中借助了教育部“基于靶點藥物設計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教學示范中心搭建的實踐、實驗平臺,廣泛開展實驗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臺擁有Finnigan TSQ Quantum LC-MS/ MS液質聯用儀,設有自動進樣器及二極管陣列檢測儀的Thermo液相色譜儀,Bruker AV-600 MHz型、ARX-300 MHz型核磁共振儀;旋光儀;QP-5050A氣-質聯用儀;LCQ型液-質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高效毛細管電泳-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紅外分光測定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可滿足課程教學所需的實驗、實踐需要。授課教師也十分重視實驗課程內容講授的邏輯性、推理性,并不時地針對儀器的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測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讓學生發問老師解答,鼓勵學生自己先學會分析、如何解決,繼而提高其動手能力;通過要求對測試圖譜進行實際解析,又起到了融會貫通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等的感性認識。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其一是圍繞課程重點問題進行,即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實物為研究實例,讓他們在課后進行小組討論,解析結構,并將討論和解析的內容以總結報告形式上交,作為能力評價的一個指標;其二是注重教書育人,通過不定期地舉辦師生交流會,探討科研前沿、學習心得等,使學生們明確學習目的,為開拓學生視野,還積極不定期地安排外國來訪專家給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教學改革,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主動性和熱情,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實際解析圖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對期末考試情況的分析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表明我們對《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的改革得到廣大學生的接受和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但是仍有一些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程感覺到有一定的困難和壓力,這就需要對以前學過的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復習以往學過的知識,同時對授課教師來說,應該選擇有利于鞏固課堂知識的習題和代表性圖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豐富實驗課內容?!端帉W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仍然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進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孔令義.波譜解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篇(3)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反應以及制備的學科;有機化學課程是我校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以及食品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我校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汪小蘭編著的第四版《有機化學》。隨著如今高考擴招的盛行,入學學生的化學專業知識水平相對較低,而且我校的有機化學教學時數的進一步壓縮(理論64學時,實驗32學時),如何為生物類專業本科生教授好這門課程成為每位任課教師面臨的難題,如何進行科學的教學改革是我們需要承擔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總結,為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做到“量體裁衣”。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1鉆研教材,認真備課

教材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師生完成教與學雙邊活動不可缺少的媒體。但是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在內容的系統性和前沿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教學中僅僅對教材內容做簡單陳述,無意會對學生造成照本宣科的印象,這樣勢必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敖o別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師在在備課時不僅要參考大量的有機化學教材,還應融入一點有機化學前沿領域的研究熱點。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使知識更加調理清晰、淺顯易懂和生動形象。同時從多角度、多層次、綜合、全面理解和詮釋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對于親核取代反應兩種歷程SN1和SN2的影響因素的講解,我們可以以圖表的形式列出不同烴基、離去基團、試劑的親核性以及溶劑對兩種反應歷程的不同影響。教師在講解時逐個比較,使不同之處得以彰顯。備課時要要盡量做到重點和難點突出,學生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要精講細講,可以按照自己編排的順序,不必按照教材的章節順序來講,盡量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講授。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授一門課程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樂趣[1]。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與有機化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藥物、材料、能源和染料等都與有機化學密不可分。在課程的導入和講解過程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有機化學小故事、小趣聞。不但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而且能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求知欲,同時也能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緒論中講述藥物和有機化學的關系時,先向學生介紹臨床上用的一些藥物,如奎寧、可卡應、阿托品和嗎啡等藥物都是從天然的植物中發現的,但是這些藥物分子結構的確證都是通過有機化學的分析方法實現的,而且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最終使這些藥物分子實現人工合成。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一種天然藥物的發現,要經歷分離提取、結構確證和人工合成等步驟,所有這些步驟的進行有需要有機化學的知識作為基礎。在講解烯烴的化學性質之前,我向學生介紹乙烯能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乙烯的產量是世界上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們新疆就有能夠年生產百萬噸乙烯的工廠,它就是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廠。這些能夠結合專業特點的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與生命現象及人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化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加深理解并增強記憶。此外,我校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實驗,教研室的部分老師承擔了一些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將一些對有機化學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吸納到課題組開展一些創新實驗的研究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3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在傳統教學中難以描述的教學內容和無法觀察的現象以圖象和動畫進行動態模擬,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克服了傳統教學無法用語言和板書的形式體現以及難以理解的弊端,從而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些教學難點。例如:在講到鹵代烴的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機理時,在經歷過渡態之后會出現產物的構型翻轉,因為產物的立體結構發生了變化[2],在平面上很難描繪清楚,很難讓學生直觀的去體會這一構型翻轉的過程,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此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做出鹵代烷的立體結構以及反應過程的動畫演示,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更深刻的理解為什么這是一個雙分子取代的過程,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形象的聲音和畫面把課堂演示實驗中有毒的、有危險性的實驗通過過程模擬,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接受。例如:講解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時,應用此反應與醇和水的反應作比較來說明醇比水的酸性弱些,可以用演示實驗,但是控制不好用量的話,會有一定危險,則可以用flas將整個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使靜止的化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化學問題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加強實驗課的教學

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和有機化學實驗是相輔相成的,理論的學習為實驗的順利進行奠定一定的基礎,而學生通過做實驗又會加深對于有機化學理論的認識,任何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都是錯誤的[3]。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實驗課的管理。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提前通知學生下一周將要進行的實驗,要求學生做出充分的準備,書寫出合格的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需要的試劑藥品及其重要的物理常數、實驗裝置圖、詳細的實驗步驟等)。在實驗開始前,逐一檢預習報告并指出存在的問題,經簽字同意后,學生才開始做實驗。實驗裝置由學生自己裝配,自己由原料合成指定產物,并分離提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在實驗記錄本上叫學生編號,不得任意涂改、撕毀原始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只進行啟發性的引導,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解決問題,絕不讓學生養成在實驗中過度依賴指導老師的習慣。實驗完成后檢查實驗記錄本,最后簽字認可,方可離開實驗室。并要求學生課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堅決杜絕相互抄襲的現象,要求學生將重點放在討論部分,要求他們對該實驗的成敗以及產率高低的原因進行分析,寫出自己對該實驗的意見和體會。實驗課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使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掌握了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與積極探索的精神,善于思考和敢于創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試考核辦法

改革考試考核形式,糾正應試型學習習慣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是對教與學兩個方面效果的檢驗。通過考試,不僅可以全面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應用能力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獲取進一步教學改革的信息。我校之前的有機化學考試都以期末考試為單一形式,這樣“一考定輸贏”的考核辦法造成學生忽略平時的學習,考試前兩周加班突擊的學習狀況,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在學習中得以提高。這種傳統的考試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知識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改革了這門課程的考試辦法,全面評定學生的成績,采取考核與考試相結合,平時與期末相結合的策略。在這門課程的最終總評成績中,平時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20%,期末考試占70%。其中,平時成績由考勤、作業和課堂提問組成。這樣全面評定成績的方法調動了學生在平時學習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主動性,也促使學生不能忽視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同時也避免了學生期末考試前加班突擊的局面。有機化學知識的獲得源自于對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的認知以及科學地進行有機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十分必要,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勇于嘗試并加強教學改革,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發揮出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李炳奇,廉宜君,馬彥梅.多學科綜合性大學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東化工,2007,34(1):95-97.

篇(4)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036-02

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深入理解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有著理論課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科學有效地開展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1]。隨著當代社會對人才質量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本科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山西農業大學的定位是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和科研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兩大中心工作,兩者相互依存,互為補充。教學研究型大學擁有一定的科研優勢,尤其是近年來科研經費的逐漸增加,研究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推行實驗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動物繁殖學是動物科學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是一門與動物生產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學科。因此,動物繁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實踐能力以及保證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目前,動物繁殖學實驗大多以基礎實驗為主,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較少,這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如果能在實驗教學中增加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把科研中的相關內容與實驗教學結合起來,并且進一步把實驗內容與該領域中的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和以后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動物科學專業動物繁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科研與實驗相融合的初步探索,現總結如下。

1 科研活動融入實驗教學,改變傳統實驗教學形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通常是一些基礎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有利于學生鞏固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簡單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而在運用綜合實驗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2]。從教學方式上看,大多采用的是“注入式”和“填鴨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從實驗內容的選擇和實驗步驟的制定,到儀器設備的準備等都是由教師完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3-4]。因此,實驗教學內容陳舊是許多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把本專業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不僅與學生所學課程有緊密聯系,而且體現了本專業較為前沿和先進的內容與方法。在進行實驗之前,學生通過教師講解、預習、查閱資料等,對該實驗的具體情況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使其對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可以激發和調動其創新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熱情。

筆者多年來從事動物生殖生理和繁殖營養調控等方面的研究,在動物提高品質和冷凍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設計相關實驗的過程中,積極將科研成果、書本知識與傳統實驗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給學生提供思路、實驗用的儀器設備,由學生根據實驗條件和研究目標,自行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實驗內容和步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最后書寫實驗報告。例如,研究小組曾經開展過“稀釋液中添加海藻糖對山羊凍精品質影響”的研究,如果在本科實驗教學中開展這個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篩選稀釋液中海藻糖的適宜添加量,首先可以把實驗課程中的“假陰道安裝和使用”、“的采集”、“品質的評價”與“理化因素對品質的影響”等動物繁殖學傳統實驗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其次通過查閱資料、實驗設計和方案制定使學生對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體驗,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實驗主動性;指導教師還可以應用平時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幫助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查閱相關的參考資料,提高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科研活動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促進共同發展

目前,在大多數的高校,本科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是獨立進行的,這樣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相關的實驗設備和試劑耗材以供實驗教學使用,而這些也只有在實驗教學中才得以使用,有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使用幾次[5];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的數據和結果往往只是為了完成實驗報告,而沒有體現出這些結果有效的科學價值,這樣勢必會導致實驗資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使得許多資源不能充分發揮效能而造成浪費。

如果將現有科研中與本科實驗教學相關的研究工作納入到實驗教學中,通過科研工作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的模式,一方面使得實驗教學在設備和材料上得到保障,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實驗室重復建設、儀器重復購置和閑置所造成的浪費;另一方面通過二者有機結合,可以節省人力、試劑耗材和時間,避免單獨開展該項科研實驗導致重復工作,同時杜絕原始數據資料的流失。此外,將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本科生畢業論文以及各層次的實驗教學等多個方面銜接起來,讓更多的學生直接參與到科研工作中,不僅為本科生提供科研訓練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其實踐和創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其交流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然而,在實施本科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蒲袑嶒瀸τ诒究齐A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要比開展傳統實驗更加重要和突出。指導教師既是組織者和指導者,也是實驗的參與者,其作用貫穿始終,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導向工作[6-7]。首先,注意選題的難度控制和選題的意義,如果難度不適當或者意義不明確就會直接導致學生失去信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科研實驗的過程中,要從文獻的查閱、數據的處理分析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8];同時,最重要的是做好實驗室的安全保障工作,由于初次進行科研實驗,實踐經驗不足,很容易由于失誤造成受傷和中毒等事故,指導教師要在個人防護、實驗儀器的操作、實驗室通風和水電等方面經常提醒學生,盡職盡責,最大程度地降低實驗中的風險。

3 通過科研活動促進學生創新科研團隊建設

在科研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還應逐步進行學生創新科研團隊的建設。近幾年來,為了深入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引導和激勵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發現和培養一批在科學研究中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山西農業大學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和評審,通過立項給予學生一定科研經費,為學生提供科研訓練的機會。通過開展這樣的項目,不僅彌補了實驗教學的不足,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協作精神,給學生提供了發揮自身創造力的空間。

在正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應當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選題、立項、撰寫申請書、實驗設計、技術方案的實施、項目完成和結題報告提交等多個環節,讓學生能夠經歷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同時,學院要為創新性實驗研究提供便利條件,在實驗教學以外的時間,開放實驗室,以項目為引導,以實驗室為依托,以本碩合作為主體,指導教師為輔助,組成創新科研團隊。根據團隊中各成員的知識背景和特長分配不同的任務,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完成自主立項的科研任務。例如,可以選擇團隊中思維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實驗方案的設計,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實驗的具體操作等。此外,團隊成員對遇到的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互相溝通,在實踐中切實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在團隊合作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完整而系統的實驗教學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 擴大實驗教學成果,為社會培養綜合性人才

高校培養出的人才,最終是要走出校門、進入社會,為社會服務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更加看重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因此有實踐經驗的求職者往往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不足已成為困擾各高校的難題。社會的快速變革與技術創新,導致當前高校的實驗教學無法滿足人才市場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這就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開放性環境。山西農業大學建成大學生農業創業園區,與多家企業簽署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協議,通過項目扶持、社會資助,促進大學生科技成果與創新計劃項目的孵化和學生成才,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競爭力,目前已有多支學生創業團隊脫穎而出[9]。

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把實驗教學、科研活動、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注重校內外共建的有機結合,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運行機制,使學生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實驗技能應用到生產實踐中[10-13],并且在真正的社會生產實踐中進一步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自然過渡。

5 結語

本科教學中開設實驗課的專業課程大多與實際結合較為緊密,“授之以漁”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要使實驗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實驗內容的選擇必須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相結合,教學方法必須不斷更新、靈活多變。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培養出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綜合性人才,實驗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不失為一個好的模式,對于從整體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4-15]。

6 參考文獻

[1] 韋化,曾冬梅,秦鋼年.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5):31-34.

[2] 李俊松,陳麗華.科研活動與實驗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22(5):82-84.

[3] 嘉紅云,鄧小燕,王忠英,等.在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教學中引入科研思維的改革與思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237-238.

[4] 王海鷹,楊剛,李玉紅,等.將科研實驗引入本科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7(144):145-146.

[5] 萬子兵,隋建峰.實驗教學與科研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2):1188-1190.

[6] 鄭焱.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初探[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427-428.

[7] 白玉勇,汪美英,殷培峰.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J].黃山學院學報,2011,12(3):124-127.

[8] 劉志梅.中美教學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比較與思考[J].高教探索: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26(1):76-79.

[9] 李長萍,李衛祥,白加德,等.地方高等農業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基于山西農業大學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9(9):35-38.

[10] 楊海剛,王天興,宋桂林.科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物理實驗,2011,24(3):107-109.

[11] 扈,房丹,韓彥軍.高校本科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122-124.

[12] 于兵川,吳洪特.實驗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76-78.

篇(5)

1引言

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十分繁瑣。從實驗室試劑的管理、玻璃儀器的管理、安全環境的管理和三廢的管理規范化與創新性4個角度著手,開展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創新策略研究,強化有機化學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全面發揮有機化學實驗室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1]。

2有機化學實驗室試劑的管理

有機化學實驗室中試驗試劑有著多種多樣的品種,大部分有著易腐蝕、易燃、易爆等特征,倘若對這些試劑使用管理不當,不僅僅會對教學有序開展構成不良影響,還會引發中毒、火災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對人身、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務必要對試劑開展科學規范的管理。現階段,在有機化學實驗室中,一些試劑的擺放、種類及數量等往往通過實驗教師的記憶,經常使得各學期重復制定采購計劃,對同一試劑進行數次購買的現象屢見不鮮;又由于實驗教師總是存在更換情況,使得同一試劑過多累計,同時造成資源、空間的浪費。鑒于此,有必要構建試劑分類存放制度,開展好有機化學實驗室試劑管理,對實現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規范化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2]。強化有機化學實驗室試劑管理:(1)所有試劑均應當配有清楚明確的標簽,合格密封,對危險品試劑予以特別標志。(2)于低溫干燥通風環境下對易燃、易爆試劑進行儲存,嚴禁煙火。(3)針對易變質、易揮發、易氧化的試劑實施密封對策,盡可能縮減試劑庫存量,對試劑申領數量進行控制,必須進行及時預定,確保正常使用。(4)將常規、無機鹽類固體儲存于試劑柜中,明確將還原劑和氧化劑分開、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分開,切忌混于一起存放,以防止形成反應。

3有機化學實驗室玻璃儀器的管理

有機化學實驗是一類消耗型的實驗,大部分器材均為玻璃材質。一些學生初次接觸實驗課,操作不流利,再加上玻璃儀器極易破碎,現階段有機化學實驗室中,實驗儀器擺放十分混亂,就好比玻璃儀器、鐵質物件、橡膠皮管等放置在一起,圓底玻璃儀器肆意放置等,極易造成不必要的玻璃儀器損失[3]。部分不常用、較昂貴的玻璃儀器同樣儲存在學生櫥中,不僅占用了空間,還極易造成損壞。強化有機化學實驗室玻璃儀器管理:(1)常規玻璃儀器管理。對實驗室常規玻璃儀器進行科學使用,開展量化管理,有效減少玻璃儀器破損情況發生。為了提升學生責任心,可考慮推行學生管理責任制,即將實驗室一些常規玻璃儀器,好比燒杯、三角杯、量筒等分發給學生,由他們自行管理,每次實驗完畢后開展自我檢查、組長檢查及教師監督及學期末的清點。(2)不常用、較昂貴玻璃儀器管理。部分昂貴的玻璃儀器在一個學期中通常只會使用到幾次,好比克式蒸餾頭、空氣冷凝管等,不可將它們長時間儲存于學生櫥中,應當對它們開展規范化管理,標號編組,并由實驗教師單獨存放,需要使用到時在發放給學生。(3)實驗室自制玻璃儀器管理。有機化學實驗室部分玻璃儀器要求自制,好比一些玻璃連接管、安全瓶等。該部分玻璃儀器制作起來極為麻煩,因此同樣應當標號編組,單獨存放。

4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環境的管理

有機化學實驗室是廣大師生進行工作、學習的重要場所,為了工作、學習的有序進行,務必要做好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環境管理工作[4]。有機化學實驗室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試劑、藥品及玻璃儀器等物品,極易發生毒害、爆炸等安全事故。要想實驗室不出現混亂場面,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實驗室安全,務必要強化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環境管理:(1)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守則,強化安全防范對此,就好比配備急救藥箱、滅火器械等。(2)營造良好的有機化學實驗環境,確保實驗室內空氣清潔衛生,配備抽風裝置、通風窗等。(3)盡可能保證實驗室不會對室外、水源形成污染,采取科學規范的“三廢”處理對策,對有機廢液、固體廢棄物及無機廢液進行分類收集,并定時予以統一處理。(4)推行環境衛生值日制度,每次實驗完畢后要求值日人員開展實驗室環境衛生打掃工作,值日人員務必要確保公用儀器、試劑、實驗臺面、水槽等清潔衛生。

5有機化學實驗室三廢的管理

有機化學實驗室“三廢”指的是實驗期間對應產生的廢棄、廢渣、廢液。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三廢”情況十分嚴重,如果不開展處理直接排放,勢必會對室外、水源形成嚴重污染[5]。鑒于此,應當強化有機化學實驗室“三廢”管理:(1)針對有機溶劑廢液性質,對其進行盡量的回收利用。(2)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盡可能對試劑用量進行控制,最大限量縮減“三廢”產生量,縮減污染。(3)結合有機化學實驗室“三廢”特征,對它們開展分類收集、存放及統一處理。

6結束語

總而言之,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全面分析現階段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自從實驗室試劑的管理、玻璃儀器的管理、安全環境的管理和三廢的管理規范化與創新性4個角度著手,開展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創新,積極促進教學有序開展。

作者:石巖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舒燕,王曉丹,史春越,盛永剛,孔祥文.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淺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82-83.

[2]楊捷,柴文.有機化學實驗室管理初探[J].2009,(3):215-216.

篇(6)

綠色化學也可以稱為環境無害化學或者是清潔化學,其對有害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的原料、溶劑及副產物等盡量少用或者是不用,綠色化學理念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也不產生廢物等等,從源頭上阻止污染。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與綠色化學關系緊密,許多高校的有機化學實驗室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排放較多的污染物,污染了生態環境,應及時解決好這個問題,使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其中。

1化工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貫徹綠色化學理念的必要性

實驗是化學教學學習的基礎,對于有機化學教學來說更是如此,有機化學實驗中常常會用到一些酚類、芳香烴及醛等一些有害、有毒物質。學校的有機化學實驗室空間較小,而做實驗的學生較多,因此在其做實驗時會產生并擴散較多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會污染教學環境,不僅危害師生健康,也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此外,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及廢渣,這些污染物如果不及時處理好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會造成環境污染,實驗室就會成為一個污染源,因此教師進行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時應積極給學生滲透綠色化學思想,培養有綠色化學意識、理念的人才[1]。

2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化工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

2.1精選實驗內容,突出綠色化學思想

以往教師開展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時,通常會考慮實驗內容的典型性、代表性及高復現性等等,并不重視實驗是否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教師應以綠色化學理念開展教學,優化有機化學實驗內容,選擇實驗時,最好選那些圍繞基本原理、基本實驗操作內容展開。實驗用品最好使用無毒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化學物質合成路線也應是綠色的。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需求量進行精確計算,確保能產生實驗結果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試劑用量,促進反應物盡量全部轉變成產物,將綠色化學的“原子經濟性”精神體現出來。化學實驗項目選擇過程中,應堅持低能耗、低毒篩選原則,例如實施“己二酸的制備”實驗時,最好能使用高錳酸鉀氧化法,不用硝酸氧化法,這樣就能防止有機化學實驗中出現大量有毒氧化物氣體、或者是產生強腐蝕性,這樣化學實驗安全性就得到了有效提高。還有就是合成硝基苯甲酸乙酯時,一般使用濃硫酸做催化劑進行合成,這種催化劑價格低廉、活性高,但是其反應比較復雜、產生的副產物也較多,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會腐蝕設備、污染環境[2]。因此可以使用價格低廉、容易得到的苯磺酸作為催化劑進行化學合成,能夠有效地克服這些缺點與不足,并具有較高的產率。

2.2改進實驗裝置,設計合理關聯實驗

有機化學實驗中占比較大的內容是制備有機物實驗,而且多數有機物都是有毒物質,傳統常規實驗操作方法在通風櫥中實施,這減少了對實驗室的環境污染,但是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還會排放到空氣中。因此可以改進實驗裝置,例如制備乙酸乙酯實驗過程中,將一個干燥管與反應裝置相連接,并在碳酸鈉溶液中插入細口這樣就能防止倒吸,也能防止乙酸、乙醇等氣體進入空氣中,并且減少了一半以上的反應物用量,達到了較好的減少污染的目的。教師進行化學有機實驗教學時,應研究并理順各個實驗間的關系,對實驗次序進行合理安排,設計實施相關實驗,將一個實驗產物作為另一個實驗原料,構成鏈接關系,從而互相循環利用輔助劑、產物及剩余物等等。例如實施苯甲酸合成實驗時,可以將反應合成的苯甲酸粗品作為“重結晶”的實驗材料,之后得到的苯甲酸純品又能夠作為“熔點測定”的實驗材料,這樣不僅節省了實驗時間及原料,也能通過實驗測定學生化學實驗生成的產品是否合格。

2.3借助多媒體技術,模擬化學仿真實驗

以往實施的化學有機實驗常常要使用消耗大量的藥品及水資源,尤其是那些要使用昂貴試劑、容易發生爆炸的實驗,那些必須使用有毒有害試劑、化學反應后會在實驗室中排放較多有毒氣體的實驗也都會消耗許多藥品及大量水資源,因此這樣看來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有一定限度,課本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實驗并不符合綠色化條件,對此教師應積極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化學仿真實驗進行模擬,將各種化學實驗模擬出來,這種技術下的實驗現象也呈現地非常明顯,操作起來方便快捷,基本上沒有污染。教師應使用多媒體技術仿真有機化學實驗原理、裝置、流程等等,通過文字、聲音及圖像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其身臨其境好像真地置身于實際化學實驗操作中,并在一旁適當地進行講解、引導,幫助學生體會總結出較準確的實驗結果,促進化學有機實驗的綠色化。

3結語

綠色化學理念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是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當代化工專業學生應樹立起這種理念,并積極將其應用至實際生活、學習中。綠色化學理念對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意義重大,教師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明確綠色化學理念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模式,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逐步樹立起環保意識,為環保工作作出貢獻。

作者:馬光路 單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篇(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83

近年來,科學技術呈現出大幅度的躍進,各個領域的競爭也更加的激烈,對于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的現代社會,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有學生的需求,因此高校的教學改革成為了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要發展點的時代,科學技術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高等教育的任務刻不容緩,而怎樣才能形成獨具時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并且使構建成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適應經濟時代的發展和建設,都是當前教育領域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它的設計理念、實施方式以及考核和評估體系都與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同。PBL教學模式在我國已有一些研究和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卻并不成熟。

1 PBL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中的應用現狀

(1)優勢。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會提前布置問題,讓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們為了解決問題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和文獻等,能夠有效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而且學生在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往往會跟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使得相互間的知識形成互通,這種自主探討和研究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因為學生們是帶著問題投入到學習中的,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多種思維認知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弊端。因為在PBL教學模式種,學生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查找資料、研究問題以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大量的學習壓力加上消耗的精力,都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有些學生因為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難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也就無法培養出學習的自主性。在PBL教學模式中,要想深入開展課程就需要優秀的師資力量,而現有的大多數高校卻普遍存在著教師經驗不足且師資力量不夠的問題,加上教學資源的限制以及評價體系的不合理,使得PBL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中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2 PBL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課前準備。當前面一節的實驗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將下次的實驗內容、思考題以及所需查找的資料范圍等內容提前布置下來,讓學生們在課前能夠通過資料和信息的查找,分析和整體出實驗的過程和注意事項,并上交簡單的預習報告。教師還可以安排實驗小組協助整個實驗的準備過程,如試劑的配置、實驗過程的觀摩以及事先的接觸等環節,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課程教學。實驗教學是一種需要將理論和實踐、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在一起的教學過程,只有以感性的認識為基礎,在實際的現象中才能夠驗證其中所蘊含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說實驗教學其實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拓展和深化。PBL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實驗原理和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能夠讓學生在試驗中充分理解n堂學習中的理論知識,進而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實驗課程的講解結束后,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揮指導的作用,以便于觀察并糾正學生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問題以及不規范行為,在巡視以及回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還能夠重點針對能力不強以及基礎較差學生進行重點輔導。需要注意的是,在發現問題后,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們發現問題存在的原因,還可以親自動手示范,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行為和習慣。經過實踐證明,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只有嚴格把關,注重細節,才能夠養成學生嚴謹的學習作風,因此教師在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的觀察記錄,并從中推斷出結論的合理性。

(3)課后總結。當實驗課程結束后,教師應當和學生一起完成實驗總結,可以通過提問和討論等方式,深入探究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并分析其中所蘊含的原因,最終得出結論,而且在總結結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從中尋找到自設男的不足,還能夠依據不足之處提出改善的策略。尤其是學生們在分享和交流實驗環節和收獲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夠取得有效的提高。在實驗的結束后,因為學生們實際體會到了注意事項的重要性,因此對于一些用描述無法闡述清楚的操作原理就更加容易理解,不僅能夠從實驗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夠確保實驗的順利完成,從而養成嚴謹的學習作風。

3 結論

PBL教學模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是現代教學理念的一種新型嘗試,不僅為現有的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新鮮的血液,也為教學改革展現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在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于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學會在實踐中加強和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夠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還能夠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向導的PBL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將知識、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從而協調和統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還能夠培養教師的各項能力,讓師生達到共贏的目的,可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篇(8)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護理觀念也發生了轉變,高級護理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具備一定業務能力?!搬t用化學”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力求使學生全面了解醫用化學的內容,拓展知識面,為之后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篇文章從學生現狀入手,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同時注意加強實驗教學,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醫用化學”是我校護理專業的必修課,覆蓋面廣,知識繁多,總課時6時,其中理論課60學時(無機部分26學時,有機部分34學時),實驗課時,通過醫用化學的學習,同學們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結構、分子結構、膠體等基礎化學的知識,又掌握了有機化學的知識,含有不同類別官能團的化合物在本課程中逐一講到,包括鏈烴、環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類化合物等等,對于學生后續的課程及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如何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化學理論基礎,提高她們對于化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的應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然而,我校的護理專業的同學根據學前情況分析可知,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程度層次參差不齊,一少部分學生高中學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學基礎,另有一部分學生高中學的文科,化學基礎相對薄弱。此外,課程的學習主要以講授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主,缺乏和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而導致學生對醫用化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谏鲜鰡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學方法研究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構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學生自身及思想上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克服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1.1 激發學生興趣,注重醫學和化學的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上課的時候針對重點內容提出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醇類物質時,可以從較為簡單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學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質,具有特殊氣味,臨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結構中有一個羥基,羥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它怎樣影響化學性質呢,從此引入醇類物質化學性質。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物質應用開始,增加她們學習化學性質的興趣。

1.2 改善授課方式,避免灌輸式教學

“醫用化學”這門課程內容繁多,包括無機化學部分和有機化學部分,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按照課本純粹講授這些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課時要避免灌輸式教學。在教學中要改善授課方式,可以多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進行舉例,增強學生的認識;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通過提問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通過比較增加學生記憶。在教學中將幻燈片和板書聯合使用,力求將知識點講得清楚透徹。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日益發展,教育信息化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教育者和學習者可以借助越來越多的現代媒體,教育資源和方法進行雙邊活動。網絡課程是較為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我校已建立了醫用化學的網絡課程,同學們可以用學號登錄網站,在線答題,復習課程,向老師提問;同時,老師也定期登錄網站,給同學們答疑,這樣一來學生和老師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除網絡課程之外,一些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也逐漸發展起來,微課、慕課、電子書包更是信息化教學發展的新熱點,對于新鮮的教學方式老師和學生都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微課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視頻,這些視頻可以用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我校網站上有微課的教學資源,同學們在課后可以通過微課復習或預習知識點,起到很好的自學作用。

1.3 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需要及時的歸納總結,醫用化學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且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有機化學是醫用化學的難點之一,但是通過學習,同學們會發現有機化學有很多共性的東西,所以在學習中需及時復習,并且多歸納總結。在學習中,老師和同學們總結出了許多有趣的學習方法,如比喻記憶法、比較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通過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機化合物中講到的氨基酸,通過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氨基酸是一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所有器官組織都有蛋白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學習中對于氨基酸的學習,同學們要掌握它的結構和8種必需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在記憶的時候,同學們反映不是很好記,就算當時記住了過后也會忘記,如何能夠讓同學們簡單輕易地牢記呢?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將8種氨基酸變成一句簡單的話語“笨蛋來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諧音的方式讓同學們牢記,“笨”對應苯丙氨酸,“蛋”對應蛋氨酸,“來”對應賴氨酸,“宿”對應蘇氨酸,“舍”對應色氨酸,“晾”對應亮氨酸,“一晾”對應異亮氨酸,“鞋”對應纈氨酸,這樣一來,同學們對于這8種氨基酸的記憶就非常深刻。

2 理論聯系實踐 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如何使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化學實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實驗教學集中體現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各種能力。實驗課程的設置可以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將實驗現象和理論課知識結合起來,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實驗,理論課上已經講過了鄰羥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楊酸的結構式,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實驗,同學們可以實際觀察原料鄰羥基苯甲酸的顏色,性狀,再通過與乙酸酐的反應生成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實驗完畢再對酚羥基進行鑒別,理論課上講過酚羥基遇到三氯化鐵會呈現紫色,同學們在實驗中可以實際觀察到顏色變化,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一來,同學在實驗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鍛煉了同學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2.1 實驗組織階段

在實驗課上課之前,同學們要了解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和實驗條件,熟悉本次實驗的理論知識,在規定的三個學時內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2.2 實驗進行階段

實驗課開始后,教師要對各位同學的實驗進度以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要能夠讓同學們自己聯系理論知識,以理論聯系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方式掌握課本中的知識。

2.3 實驗總結階段

實驗課結束后,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總結歸納,與學生進行探討,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通過實驗總結,可以理清學生的思路,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 謝夏豐,孫東.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韓美芬.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6(10):168-169.

[3] 劉慶昌.論教學活動藝術化的實質[J].教育學報,2010.8.6(4):43-48.

[4] 吳芳輝.大學基礎化學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27(5):119-120.

[5] 胡榮華,隋巖,方小牛.探究教學在大學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紅,沈雁英,孫繼紅.完善教學質量控制管理體系對臨床護理教學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9.46(9):937-938.

篇(9)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多而且比較雜,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難以把握住其中的重點。而在化學考試之中,推斷題又分為實驗推斷題,有機推斷題和無機推斷題三大方面。而且這三部分的考察內容和方式又截然不同。有機推斷題經常圍繞苯及同系物、醇為中心的轉化、葡萄糖的性質來考察。但無機推斷題的考察范圍是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在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三者之間的不同,選出最合適的方法進行學習。這些考題對學生的綜合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的化學基礎好,能夠構建出合理清晰的知識網絡,熟練的掌握高中化學知識。接下來,本文將會從具體的實例方面入手,指出有機推斷的特點,并分析解題的方法。

一、高中化學有機推斷的特點和解題誤區

(一)高中化學有機推斷的特點。有機推斷題一般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直接給出有機物的性質和相關的數據。第二種是給出一部分的物質性質,讓考生進行化學計算。這兩種條件所對應的解題要求也不大相同。第一種是要推斷物質的名稱與其結構簡式。第二種是進行分子質量的計算,求相應的分子式,之后在明確物質名稱和性質。真是因為這種出題方法,有機推斷才以綜合性強而為廣大學生知曉。高中化學中的有機推斷并不是一種學習一方面的內容就可以進行解答的題目。它需要的是學生掌握大量的分子結構,物質名稱及其特性和快速的化學計算方法。而且因為有機推斷題分值大的原因,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還不能對其視之不見,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聯系來掌握解答有機推斷題的方法。

(二)學生進行有機推斷學習時的誤區。很多學生在進行高中化學有機推斷題學習的時候都存在誤區。不少學生只是不停的再進行高考真題的聯系,但其實有機推斷涵蓋的知識面很廣泛。而高考真題因為篇幅的限制所能進行考察的范圍很小。只是以高考真題為對象進行的練習,勢必會發生學習的不全面的現象。也有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習好重點方面的知識就可以了,但其實面對這種可以進行大范圍考察的題目,只進行重點方面的學習很有可以發生遺漏的情況,造成考的物質或化學方程式考生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情況。

(三)學生進行有機推斷解答時的誤區。高考是理綜是三門科目同時進行考試,共用時間。如何合理的進行時間的分配就顯得十分重要。很多人會選擇先把最難的物理進行解答,之后在進行化學和生物的解答。但是在做完專業性較強的物理之后,很多人都會陷入緊張的情緒之中,之后在進行化學的解答就會比較浮躁。而在進行閱卷的過程中,學生因為審題不清楚,答題不規范而造成的失分現象也比較嚴重。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學生因為對時間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答題時的漏洞。化學是一項要求較高的學科,如果因為時間的緊張,而出現了因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錯誤而造成的失分情況就得不償失了。

二、高中化學有機推斷的解題方法

(一)注意知識的積累和歸納?;瘜W知識的學習是多要在平時之中進行積累的。尤其是像有機推斷這種考察的知識面廣,運用靈活的題目。就更需要在平時化學的課程上多注意知識的積累,對那些基礎性的知識,例如有機物的分類、物質的名稱、物理性質、不同有機物的反應特點等。而且在學習的時候,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將一些有規律可循的進行歸納,這樣不僅便于記憶,在進行做題的時候還可以合理的進行對比,快速找出最后合適的物質。同時在平時做題的時候,也要對檢查出來的自己掌握不太熟練的知識和出錯的部分進行積累,可以利用錯題本等進行總結,經常翻閱,做到同樣的錯誤不再犯。

(二)培養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知識的掌握能力并不相同,很多學生只是盲目照搬別人的學習經驗,但卻收效甚微。其實每個學生都應該通過一定量的解題訓練,找出自己在有機推斷題方面的弱項和強項,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如果在審題方面存在誤區的話,就要大量的做題,找出題干方面隱藏的信息。如果解題速度不夠快的話,就要長時間有針對性的做題,提供思維的敏捷程度。同樣的,解題的思路,答題的規范性都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學生們需要的只是要能根據自己的不足進行訓練,不能盲目的進行跟風學習。

(三)構建良好的思維模式。高考中的有機推斷題,每年的試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考察的范圍都是高中三年所能接觸到的知識點。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能在基礎知識扎實的前提下,構建良好的思維模式。這樣在題型差不多相同的時候,看到同一道題時,不同學生的反應速度和答題速度就會相差很多。同時,構建成良好的思維模式,也能讓學生合理的排除一些干擾項,正確的做出推斷。而且因為題型的不同,可選擇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區別。像順推法、逆推法等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構建了良好的思維模式之后,也能很快的進行合理的選擇。

三、總結

高考對于每個學生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影響人生的大事。而且在高中三年的辛苦學習之后每個人都希望能有一個讓人滿意的成績。但同時學習要注重學習方法,尤其是面對像高中化學有機推斷這種專業性強、知識面廣、分值高的題目的時候,怎樣進行合理的學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就是對有機推斷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初探,分析了其中的特點、誤區和解題思路。希望能夠為廣大學生所用,讓學生們知道自己學習方面的不足和改進的方法。合理的進行改正,度過一個無悔的高中。

參考文獻:

[1]韓精德.高考化學有機推斷題的共性分析.《高中數理化》.2013年1期.

[2]鄭曉華,衷明華.淺析廣東高考化學有機推斷題特點及解題技巧.《江西化工》.2014年2期.

篇(10)

1.2成立校學科競賽實訓基地為進一步推動學??萍紝嵺`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本著解放思想、敢于創新的精神,加大研討,深入研究,探索加強學科競賽等實踐教學相關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制度,切實落實本科人才培養根本任務,成立了校學科競賽實訓基地,設立研究基金及改革研究項目,以全校本科教學大討論為契機,以項目研究為驅動,將學生的科技實踐創新活動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與實驗內容緊密結合,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形成學生創新活動的長效機制,保障學生大面積受益。

1.3自主創新實驗室及題庫建設依托與國際知名公司聯合的實驗室成立了3個大學生自主創新實驗室,成立了13個俱樂部,5~8組/個俱樂部,3人/組。針對歷屆電子設計競賽題目以及我校培訓題目、內容等,與時俱進,緊跟各類題目技術發展方向,建設各類題目題庫及設計方案指南,并將題目題庫及設計方案指南在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應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擴大受益面,做到電子設計競賽活動不斷線。學生在競賽基地及自主創新實驗室活動的部分場面如圖1所示。

1.4參賽學生選拔機制改革歷屆參賽學生選拔是通過理論考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法帶來的弊端很多,主要表現在選人不準、意志力看不清、半途逃避等,給競賽培訓帶來了困難,浪費了其他同學鍛煉的機會。在總結歷屆電子設計競賽組織過程中出現的這些關鍵問題的基礎上,對組織、選拔、組隊培訓、參賽等過程與管理體制進行了完善,要求各實驗室結合課改、課外興趣小組等形式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課外科技創新訓練,記2學分,形成長效機制,對創新能力強、能吃苦耐勞且意志力堅強的學生推薦到校競賽實訓基地進行強化訓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具體選撥參賽學生機制如圖2所示。

1.5培訓指導思想與方法教練隊伍、競賽基地、題目題庫等健全后,重點應落在學生課外的培訓中,其培訓指導思想為積極認真參與,豐富學生科技活動,推動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培訓體系,培養學生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工程素質及創新能力,鍛煉學生意志品德,樹立協作精神。方法路線為:(1)培訓內容有針對性、繼承性和前瞻性。(2)培訓分階段進行,兼顧知識梯度與受眾面。(3)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4)強化綜合技能培養,激發創新能力。(5)注意培養協作精神與競爭意識。

2實踐教學內容與競賽知識點融合,建設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學科競賽特點及知識點,在學校實踐教學體系總框架下,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研究、探索實踐教學內容與電子設計競賽有機結合的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面向本科生開設了電源設計、功率電子設計、自主創新實驗等選修課程,在電路實驗中增加了電阻、電容、電感元件的簡單測量,模擬電子線路實驗中增加了程控增益放大器的設計,射頻電子線路實驗中增加諧振放大器的設計,數字電路實驗中增加FPGA設計,微機原理實驗要與單片機有機結合,增加DDS信號產生設計、輸入輸出控制設計等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與電子設計競賽有機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初探如圖3所示。

3結合改革內容具體培訓及發現的問題

經有關實驗課程內容改革實施,加之各實驗室教師選拔,推薦到競賽實訓基地進行培訓的學生,經一個月單人單組基本知識點強化培訓與實踐,結合每個學生硬件、軟件設計能力特長,3人一組組隊,每隊再根據3人綜合特長,選擇1-2個競賽題目方向,進行系統訓練,訓練題目難度、技術要求、設計步驟與方法等嚴格按照國家競賽要求進行。訓練作品之一如圖4所示;組隊培訓的具體內容與培訓中發現的問題如表2所示。

4成效

4.1實驗課受益面學生從認知到研究、從單元到系統,對實驗內容和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在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真能學到很多知識,知識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校80%以上專業和90%的近萬名/年學生四年中均受益。實現了“大面積成才,強化優秀生培養,促進拔尖生脫穎而出”分類培養目標。

4.2競賽實訓基地受益面在實訓基地,學生自由組成科技興趣俱樂部更加活躍了創新氛圍,常年在俱樂部參加課外自主創新實踐活動達500余人,出現了課外實驗室的場地難求局面,寒暑假“俱樂部”也是燈火通明。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本科生及其科技作品,低年級學生被高年級的創新作品深深吸引,90%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和科技活動,把競賽實訓基地、俱樂部及自主創新實驗室作為第二課堂。

4.3參賽成績我校選拔了25支隊伍參加了2013年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其中獲全國一等獎7個,二等獎3個,獲陜西省一等獎14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3個。全國一等獎成績名列第四,其中一人獲瑞薩特別獎。2013年競賽成績與2011年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如表3所示。

上一篇: 工廠安全管理論文 下一篇: 規章管理制度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se在线播放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