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軟件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2: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軟件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軟件論文

篇(1)

2教學效果評價

我們對上述“軟件輔助的項目教學模式”進行了近三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我們的實踐與跟蹤觀察,在知識學習、技能實訓、教學組織、難點突破、能力塑造等各個方面,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的項目教學模式都體現出很大的優勢,實現了質的提升,具體表現如表1所示。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實踐,其觀念意識逐漸改變,比如,學習觀念的轉變,獨立意識的養成等。這些改變促使學生發現了自身潛力,意識到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其自覺性、自我期許感、自信心等進一步得到發掘,通過反饋效應,將更利于其整體素質的培養和進步。與此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里的綜合能力表現為很多方面,比如獨立行動能力、獨立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等。總之,多媒體教學軟件成為一把“金鑰匙”,通過我們的精心設計和在教學中的配合應用,解決了我們多年傳統教學存在的困難和弊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從測試和反饋效果來看,學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切實做到了“深厚扎實”、教學效果、效率大幅提升,同時,學生也逐漸養成了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索求知的內在動力。需要著重提及的是,多媒體教學軟件在此過程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成為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愛的助教助學的得力助手。

3“軟件輔助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除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更重要的是想說明,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這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的上述教學模式,在素質教育中具有更為深遠的示范應用的價值和意義。針對我們的具體教學實例,我們認為有以下兩點重要的價值體現。

3.1有效實現“任務驅動、學生主體”的行動導向教學的實施

首先,軟件緊密契合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了完整豐富的“學習─訓練─答問─測試”一體化教學功能,充分有效地實現了“運籌電腦熒屏,決勝課程學習”的功能,形成了“學習助推力”;其次,通過五個教學功能模塊,借助教師“我要問”─學生“加油站”功能創意,有效引導學生的知識學習,實現了“學習驅動力”;再次,結合高職學生身心特點,界面簡潔實用、活潑有趣,文字圖片卡通化、幽默有趣,通過“過關斬將”的功能創意,擺脫呆板單一的考核功能,將測試考核“過關游戲化”,寓學于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形成了“學習吸引力”。總之,作為替代教師功能的媒介,軟件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導、驅動學生獨立自主地按照任務程序進行課程的專業綜合學習(“先期學習”),成功實現了“行動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開展,改變了原來教師講解、講授造成的“教師主動、主體,學生被動、客體”的學習模式。這為學生素質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素質教育必須以人為本,將學生提升到主體地位。

3.2改善傳統實訓模式,塑造學生“知行合一”的學習品質

傳統的實訓模式有很多弊端,如效率低、效果差:學生在實訓室不易組織,教師需要講解和示范,耗費時間和精力,效果反而并不好。而更嚴重的缺陷是“知、行脫離”:學生在實訓室僅僅是動手操作,沒有將知識和技能緊密銜接,形成了盲目動手,“手、腦分離”的不良學習品質,這對學生素質教育目標背道而馳。而采用如上所述的“實訓準入制”模式,通過多媒體軟件中的模擬仿真功能設計,可以模擬實訓現場中實訓裝置的技能操作,同時和專業知識緊密融合。學生通過仿真訓練后通過過關測試,在知識和技能綜合考核合格的情況下,再進入實訓室獨立操作,既解決了“執行脫離”的弊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遷移”──從電腦熒屏上的“仿真模擬”到現實裝置上的“動手操作”之間的行為轉換,這一行為轉換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素質的一種培養和鍛煉。

篇(2)

中圖分類號:R259.9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1-0189-02

筆者在臨床上以以毒攻毒、溫陽滋陰、活血破瘀、化痰軟堅方法組成加減小金丹(制馬錢子、制川烏、白花蛇、地龍、地鱉蟲、制乳香、制沒藥、白芥子、制南星、炮穿山甲、狗骨、龜板、羊藿、白芍、甘草等)配合辨證論治治療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與甲氨蝶呤等西藥相比較效果良好,現從理論方面進行探討如下。

1 以毒攻毒治法

1.1理論基礎 RA毒的產生有先天稟賦不足的因素,也有后天調養不慎的原因,各種原因使五臟蓄毒不滯留筋骨而致。只有體內有RA毒,復加上六、七情、飲食、勞倦、跌仆等因素的誘發,才有可能患RA。如王燾在《外臺秘要.卷十三?白虎方》中將歷節病(RA)病因概括為“大都是風寒暑濕之毒,因虛所致。將攝失理,受此風邪,經絡結滯。蓄于骨節之間,或在四肢。”西醫認為RA的病因與自身免疫因素和感染因素有關。①免疫因素:目前已有大量的資料支持RA是免疫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炎癥反應性疾病,不僅有體液免疫紊亂,細胞免疫紊亂亦參與作用。應用免疫熒光技術發現滑膜組織中有免疫球蛋白、補體及免疫復合物沉積,滑囊液中補體活性降低,并有冷球蛋白、變性的IgG和類風濕因子組成的免疫復合物等存在。由于免疫復合物沉積在關節滑膜上,激活了機體的補體系統,使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向滑膜和關節腔內滲人引起炎癥,并促使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吞噬與補體結合的免疫復合物,便形成了類風濕細胞。在消除復合物的過程中,類風濕細胞的溶酶體釋放大量的酶,對關節的一些組織起到破壞作用,引起了局部病變。②感染因素:病毒及細菌等感染產生的許多炎性因子可引起關節滑囊損傷,這在一些動物實驗中已經證實,曾在動物身上用感染的方法制造出類風濕模型。RA毒與類風濕細胞等相似。發病后形成血管翳而破壞關節,此與中醫邪毒傷骨等極為相似。

從上述可見,RA之毒與一般的六之毒不同,其不但有頑、難、雜、痼的特點,還有病位深的特點。故按一般六之毒等治療,效果并不滿意。與癌毒有相似之處,故治療RA毒,應用以毒攻毒法。

1.2 藥物方劑 常用藥物有制馬錢子、制川鳥、白花蛇等,常用方劑有小金丹(顧伯康,《中醫外科學》)、虎掙散等。現代研究表明,上述某些以毒攻毒藥物不但具有抗病毒、抗細菌、抗支原體的作用,而且具有免疫抑制,誘導細胞凋亡等作用。

1.3 應用指征 只要體內有RA毒,無論早中晚,皆可使用以毒攻毒方藥。如病情發展緩慢,飲食欠佳者,藥宜少,量宜輕;若發展快,藥宜多,量宜大。

1.4 注意事項 ①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藥不良反應、治療及中毒劑量:以毒攻毒方藥存在量效關系,而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為此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藥不良反應及其危險性非常重要,以便在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救治,并牢牢記住治療及中毒劑量,服用時自小劑量始,逐漸加量。要記清該藥物有無蓄積中毒現象,若有不可久服。同時對藥物性味也不可忽視,勿犯寒寒、熱熱、虛虛、實實之戒。②學會炮制方法:有毒中藥可通過炮制以減輕其毒性,而且通過親自炮制便于掌握用藥劑量,同時應注意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藥物功能發生變化。③選用合適的劑型:中藥劑型的選擇既應考慮體質強弱、病之輕重、作用急緩方面,也須考慮劑型以減毒。馬錢子配成蜜丸可減輕其毒性。④注意服藥時間及方法:一般而言,以毒攻毒方藥晨起空腹服用或兩飯之間服用效力專宏,而對消化道刺激較重者及體質較弱者宜飯后服。馬錢子制劑宜睡前服,宜用蜂蜜及濃糖水送服。服藥應間斷的服或服藥期間注意排毒如發汗、利小便藥物的應用。⑤須與其他藥物配伍,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盡早救治:以毒攻毒中藥可通過與其他減毒藥物配伍減其毒性,如配伍養血潤燥藥當歸、白芍、川芎、丹參、生地、制首烏、枸杞子、女貞子等中的一二味,既能養血滋陰又能緩和馬錢子的燥性。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早對癥治療,停止服藥或接觸,口服者立即洗胃,喝蛋清以保護胃黏膜,并保持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毒物從汗、大小便排出。

2 溫陽滋陰治法

2.1 理論基礎 RA是在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養不慎而致臟腑功能失調后RA毒蓄留筋骨,復又感受六、七情、勞傷及飲食不調等致病因素作用下發生發展的,而臟腑功能有賴于陽氣的溫煦,陰血的滋養。陽氣不足則臟腑功能衰弱。且陽氣虛復又易遭受寒邪侵犯;陰血虧虛則臟腑形質衰竭,且陰血虛復又易遭受熱邪侵犯。臟腑功能衰弱和臟腑形質衰竭不但易感風寒濕熱等邪,而且對已入侵之邪毒難以抵御,日久就形成了RA。西醫認為RA與遺傳相關。現已知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是一個重要的遺傳基因系統,位于第6對染色體上,具有A、B、c、D、DR、DQ和DP位點。每點控制著不同數目的抗原,HLA-DR4抗原和類風濕相關。先天察賦不足與遺傳相關。因此,治療RA,應用滋陰溫陽法。

陽虛寒證責之于脾、腎,陰虛熱證責之于肝、腎。溫陽滋陰當辨溫補脾腎和滋補肝腎。RA病人溫陽滋陰不僅僅是治療陽虛陰虧,還可增強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抵御外邪。

2.2 藥物方劑 溫陽氣常用藥物有黃芪、羊藿、鹿角膠、仙茅、肉桂、桂枝、干姜等。溫陽氣常用方劑有陽和湯、右歸丸等。滋陰血常用藥物有阿膠、龜板、鱉甲、白芍、枸杞子、螞蟻、狗骨、生地等。滋陰常用方劑有補血榮筋湯、左歸丸等。現代研究表明,某些補腎藥如鹿角膠、仙茅、羊藿、杜仲、枸杞子、女貞子、螞蟻等,一方面可改善骨質破壞狀態,另一方面有類糖皮質激素(GCS)樣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但無GCS的不良反應。

2.3 應用指征 ①陽氣虛癥。寒重者藥宜多,量宜大;輕者藥宜少,量宜輕。②陰血虛癥。熱重者藥宜多,量宜大;輕者藥宜少,量宜輕。

2.4 注意事項 ①應用溫陽氣藥注意配合滋陰藥,可佐加熟地、白芍等。②應用滋陰血藥注意配合溫陽藥,可佐加羊藿、補骨脂等。

3 活血破瘀治法

3.1 理論基礎 RA形成或為寒凝或為熱灼,但皆有瘀血,此已為RA界共識。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痛有定處,刺痛,脈澀等。RA的基本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炎和血管炎。此與中醫的瘀血滯于關節和脈絡極為相似。因此,治療RA,應用活血破瘀法。

3.2藥物方劑 常用藥物為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澤蘭、地鱉蟲、水蛭、蜈蚣、全蝎、穿山甲等。常用方劑有復元活血湯、身痛逐瘀湯等。現代研究表明,上述活血破瘀藥如水蛭、三七、穿山甲等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前列腺索、前列環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質的釋放,清除免疫復合物,從而改善關節滑膜充血、滲出等炎癥現象,促進關節病變組織的修復。

3.3應用指征 有瘀血征象者皆可應用,陽氣虛者慎用。

3.4注意事項 ①血瘀重者用破瘀重劑如水蛭、地鱉蟲、紅花等藥,否則藥不勝邪難于取效。③血瘀兼陽虛者必佐以益氣溫陽之品,因為活血破瘀之品易損陽耗氣。③活血破瘀時應根據病因的不同或配散寒藥或配清熱藥。

4 化痰軟堅治法

4.1 理論基礎 RA形成或為氣滯或為寒凝或為熱灼,但皆有痰阻,此亦為RA界共識。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變形,皮下結節等。RA的關節滑膜炎早期滑膜充血水腫,有中性粒細胞浸潤,稍后則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及樹枝樣細胞浸潤,關節腔大量滲液,使關節明顯腫大。以后滑膜增生,肉芽組織形成,其中除纖維母細胞和毛細血管增生外,滑膜絨毛變得粗大。此與中醫的痰濁滯于關節和脈絡極為相似。因此,治療RA,應用化痰軟堅法。

4.2 藥物方劑 常用藥物為半夏、南星、白芥子、穿山甲等。常用方劑有白芥子散(《

篇(3)

文章編號:1005-6629(2008)03-0076-03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1998年,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的有關研究人員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課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開始設立“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課題組,并將其列入“九五”重點課題的子課題進行立項。2000年10月25日,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從此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成為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如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提出整整十年了。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回顧了十年來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的歷程,并對整合中存在的問題、發展的趨勢進行了探討。

《化學教學》是我國影響力較大的中等教育類期刊,其發表的論文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代表著中等化學教育研究的前沿水平。本文對《化學教學》1998年―2007年十年來合計發表的158篇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了解信息技術與基礎化學學科整合的研究的現狀、地區分布等問題,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整合的不足及趨勢,以便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

2論文的統計分析

2001年以前,《化學教學》中有關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文章都出現在“教師論壇”“教學資料”等欄目中。從2001年開始至今,該雜志專門開設了“計算機在化學中的應用”這一欄目,本統計的文獻主要來自于該欄目,但還有少部分文章分布于其他欄目。

2.1論文年代分布

論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該方面研究的水平和發展速度。1998年―2007年有關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的研究論文的年代分布情況如表1。

表1 信息技術與化學整合研究論文年代分布

由表1可知。該刊從1998年―2007年十年間共發表有關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文章158篇,年均15.8篇。雖然每年論文數量有些波動,但從總體上看,論文數量呈增長的趨勢。2000年,教育部做出“從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該決定一定程度上使得01年和02年論文數量有較突出的增長。從表中我們還發現,從1998年到2003年,中學教師發表的文章數遠多于大學教師發表的文章數,但從2004年開始,高校教師發的文章數超出了中學教師。總體上看,中學教師發的論文數量要多于高校,但中學教師的后勁不足。

2.2論文內容分布

根據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幾個層面[2]和該類論文的特點, 從五個大方面對論文進行分類。論文內容的統計分析如表2。

表2 論文內容的統計

《化學教學》期刊上發表的關于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論文基本涵蓋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各個方面,也涉及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前沿領域,如“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探索性學習”,“利用網絡資源的合作學習”“Webquest”等,又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如“化學工具軟件”和“手持技術”。但文獻統計的數據也反映出了課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表2可看出,在五大類論文中,有關多媒體教學的論文合計為70篇,占論文總數的44.3%,居首位。這與實際教學情況是吻合的。筆者在統計論文過程中發現,很多關于教學設計的論文中都涉及到了多媒體的應用,其實多媒體教學已逐漸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然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等于多媒體教學,整合更應涉及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變革[3]。表2中的數據反映出的值得我們反思的一些問題有:(1)期刊中介紹化學工具軟件的文章占到了23.4%,此外,有關素材編輯的文章也屬于軟件介紹的范疇(Flash,Photoshop等素材處理軟件),總的來說介紹軟件的文章占到38.6%以上,而關于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的論文僅為9.3%,相對來說偏少;(2)多媒體教學還停留在CAI階段,涉及到CAL和積件的論文僅有3篇,這也是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3)網絡技術為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資源支撐和交流平臺,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利用網絡進行化學教學的實踐還很少,相關論文為7篇,占論文總數的4.4%。

1.3 論文第一作者地區分布

《化學教學》近十年來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研究論文作者所在區域分布如表3。

表3 作者所在地區分布

表3表明,十年來,全國20個省、直轄市在《化學教學》上發表了有關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論文,作者覆蓋我國62.5%的地區,其中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和安徽5個地區論文總數為104篇,占論文總數的65.8%,說明這些地區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積極性很高。但也看得出,東西部和南北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這也與地區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為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是需要硬件設備支撐的,這也說明國家在實施“校校通”工程時應加大對西部的資金投入,加強對西部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2.4 論文作者單位的分布機構類型

論文作者所在系統單位的分布見表4。

表4 論文作者單位分布

由表4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研究的作者主要是普通中學和師范院校老師,作者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42.4%和44.6%,這是由于《化學教學》本身就是面向廣大中學教師、師范院校師生的,另外從事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研究的群體也主要是中學化學教師和師范院校的化學教師。

2.5作者合作情況統計分析

表5 論文作者合作情況統計

從表4、表5的數據可以得出,論文總計158篇,作者總人次231人,其中57篇為合作完成。表中有兩點需引起我們的注意:(1)高校教師合作情況遠好于中學教師合作情況,中學教師獨立完成論文73篇,而僅有14篇是由兩人合作完成;(2)在158篇論文中,有6篇是由高校老師和中學老師合作完成,高校和中學老師間合作研究也是我們所大力倡導的。

3 綜合評價與建議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概念提出十周年之際,通過文獻研究法我們分析了十年來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情況。總的來說,十年來取得的成績有:(1)信息技術逐漸融入到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之中,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越來越得到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2)研究不僅涉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般領域,還涉及到“化學專業工具軟件”,“手持技術”這些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領域;(3)一些研究已經涉及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前沿領域。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1)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廣大中學一線教師研究的后勁不足;(2)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程度不夠深,廣大化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基本還停留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階段;(3)發展及不平衡,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較大。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幾點建議:(1)通過培訓等措施提高中學化學教師信息技術水平;(2)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強化學數字化資源建設(如主題資源網站建設)和研究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等學習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3)加強中學校內信息技術教師與化學教師,化學教師與化學教師之間的合作。(4)抓緊實施“校校通”工程,“東部抓資源,西部抓工程”,通過網絡實現東西部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東西部發展平衡,從而實現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篇(4)

畢業論文是大學本科階段的收官之作,更是體現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雖然國家加強了對學位論文抄襲作假的處罰力度,但本科畢業論文依然存在質量普遍不高、創新程度不足等問題。

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2015年2月,教育部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點中更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繼續加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和應用力度”。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改革探究則更是離不開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由此可見,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未來教育創新改革的大趨勢。然而目前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各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環節,而應用于綜合性實踐環節(如:畢業論文)的涉及甚少。因此,如能借助網絡平臺,對畢業論文的各環節逐一信息化,實現知識和信息的共享,讓學生有更多個性化針對性的學習空間,勢必能大幅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本文以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為對象,就基于網絡平臺的質量提升模式進行探討。

一、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的現狀分析

化學類專業的畢業論文過程通常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階段:選題、文獻查閱、開題、實驗、論文撰寫。其中,選題目前主要是采取指導老師命題和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題相結合的雙向選擇模式來確定,而在后續的文獻查閱、開題報告、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則是以學生為核心的執行過程。

(一)文獻查閱

文獻查閱是對畢業課題資料收集的重要一環,然而由于本科教學大多是以教材為主,因此大部分學生習慣于紙質版教材或期刊,導致對課題相關文獻的收集相對陳舊有限。m然部分專業開設有文獻檢索的課程,但從多年帶本科畢業論文的情況看,學生的文獻收集能力依然不足,對文獻數據庫的了解亦不夠充分。

(二)開題

開題是以對文獻的充分理解和總結歸納為基礎的,只有通過對文獻的歸納總結,才能全面了解課題當前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從而提出新穎合理的設計路線。但由于很多高品質的化學文獻多在SCI收錄的英文期刊上發表,因此不少高校在畢業論文過程中,對外文文獻的閱讀翻譯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很多化學專業詞匯和試劑名稱在常規的詞典或翻譯軟件中卻根本查找不到。因此,這也無形提高了學生在開題過程中閱讀理解文獻的難度。

(三)實驗設計

在經過對文獻的收集和分析總結后,學生針對畢業選題提出實驗方案,并經與指導教師討論確認后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在執行過程中,首先學生需要了解所接觸試劑的理化性質及防護措施。其次,在經過初步探索后,需要系統的確定實驗方案的研究內容(如:反應的影響因素,各因素對產品的影響權重大小等)。最后提出對該選題所得產品或實驗結果的評價方法。

然而,本科生從教材上獲取的知識原理雖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實驗的操作經驗卻相對有限,難以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本科生對實驗的設計通常也比較隨意,系統性不足。因此,往往在后期論文撰寫的過程中,發現實驗設計存在缺陷,從而導致論證的依據不足。

(四)論文撰寫

實驗完成后,學生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首先要對現有文獻進行綜述,然后對合成路線或實驗原理進行展現,最后對實驗數據或譜圖進行處理分析得出結論。但多年帶畢業論文的情況顯示,學生普遍存在因文獻引用編輯不當,導致修改時工作量巨大,合成路線和實驗原理展示不清,譜圖對比不規范、數據分析無法精確到位、以及論文編輯排版格式較混亂等問題。

二、基于網絡平臺提升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在當今移動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網絡平臺具備學習時間靈活、學習終端多樣化、不受地域限制、且能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等特點。因此,針對上述化學類畢業論文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勢必能有效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水平。

(一)導航平臺

針對本科生對化學文獻數據庫了解不足、化學專業詞匯和試劑名稱翻譯理解困難、實驗試劑理化性質及防護措施掌握不夠深入、譜圖分析困難等問題,建立了網絡導航平臺,并將導航平臺分為化學文獻、化學翻譯、化學試劑、譜圖數據庫等板塊分別與之相對應。而對于化學文獻則更進一步細分為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專利、標準、書籍等文獻數據庫便于學生分類檢索文獻;化學翻譯則提供如較學術權威的CNKI翻譯助手及其它廣泛使用的在線翻譯網站(如:Google翻譯、有道詞典等)以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外文文獻;在化學試劑板塊則提供了綜合性化學試劑網站ChemicalBook(可查閱各試劑的理化特性、風險性、安全性等數據)和國內外的主要化學試劑供應商(如:Alfa Aesar、國藥集團)等資源;譜圖數據庫則根據譜圖類型細分為紅外光譜、核磁譜圖、質譜、拉曼光譜、光電子能譜等以供學生將測試結果與標準譜圖進行對比分析。

(二)應用平臺

針對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應用平臺CAppChem主要建立了結構式繪制、文字處理、數據處理、譜圖分析等核心板塊。結構式繪制板塊主要提供了合成路線的繪制方法、如何繪制實驗裝置圖、如何為結構式填充顏色或添加發光效果、以及分子三維模型的建立等,以滿足展示合成路線或實驗原理的需求。文字處理板塊則主要提供了EndNote文獻管理和引用方法、目錄自動生成更新、頁眉頁腳制作、重復表頭設置、審閱修改等,讓學生能更美觀高效地完成畢業論文的修改和撰寫工作。數據處理除提供Origin坐標、標簽、圖層、圖例控制及數據導入等繪圖基礎外,還提供了散點圖、柱形圖、三元相圖、三維柱形圖等常用圖形的繪制方法,以及線性擬合求解臨界膠束濃度(CMC)、粘度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峰面積積分計算等應用實例,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譜圖分析則主要提供了紅外譜圖、核磁譜圖等軟件的使用教程。

此外,還設立了論文翻譯、資料下載、軟件動態、留言板等板塊來輔助核心板塊和導航平臺,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要求和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求。另外,為便于學生學習分享交流,網絡平臺的各頁面均支持微博等移動客戶端分享。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運用效果

網絡平臺上線運行至今,共為3屆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環節提供了網絡支持。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過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均能通過在網絡平臺學習后獨立解決,同時通過學生留言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學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促進了網站平臺內容的更新豐富。

目前該網絡平臺的總訪問量已超140萬,獨立訪客數超90萬。2015.7.1-2016.6.30的網站統計數據(見圖1)顯示,每年的3-5月是網站流量的高峰期,平均日獨立訪客數維持在2 300左右,高出其他月份(寒暑假除外)平均日獨立訪客數40%。當6月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完成后,日立訪客數逐漸回落至之前的平均水平(約1 600)。其充分說明網絡平臺在畢業論文期間(每年3-5月),吸引了大量的學生來自主學習,對畢業論文環節起到了顯著的支撐作用。

此外,獨立訪客的地區分布統計數據(見圖2)顯示訪客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江蘇、上海、廣東、湖北五個省(直轄市)的訪客最多,約占網絡平臺總訪客量的45%,體現出了網絡平臺學習不受地域限制,覆蓋面廣的特點;同時也反映出了在高校密集度較高的地區,網絡平臺的應用需求更大。

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和近兩年收集的畢業論文數據來看,該網絡平臺的應用對學生在畢業論文環節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提高,對畢業論文在實驗設計的合理性、論文的規范程度、圖表和數據的分析深度以及文獻管理等幾個方面的完成質量亦有明顯改善。實踐證明,基于網絡平臺的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提升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究。而隨著網絡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戰略支持,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體系正成為新趨勢。結合特定教學環節或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有針對性地建設網絡平臺,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水平,也能滿足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更能打破地域的限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篇(5)

2.化學論文中表格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合成類化學論文前言的審改原則及實例分析

4.合成類化學論文摘要的基本標準及其審改實例

5.合成類化學論文題名的審改原則及實例分析

6.科技文獻檢索與化學論文撰寫

7.如何撰寫分析化學論文

8.提高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 

9.課程論文在公安基礎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10.化學論文中幾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論文的學科知識流動網絡的特征分析——以“藥物化學”學科為例

12.2002~2012年我國化學類高被引論文分析

13.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論文設計競賽的實踐與研究

14.醫用化學論文寫作的實踐教學

15.30種化學類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研究

16.千名醫學家推薦最新七大生物化學論文 

17.課程論文與化學專業實驗一體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18.淺談化學專業英語論文寫作 

19.化學化工本科畢業論文產學研教學模式的實踐 

20.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論文的統計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學課程論文評價中的應用 

22.縮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實踐——以《化學學報》為例

23.指導教師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中的指導作用 

24.物理學、化學論文的特點及寫作要求

25.促進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幾點思考 

26.美國化學鍍鎳年會論文綜述 

27.高被引論文的參考文獻特征研究——以化學領域為例的實證分析

28.物理學、化學論文的寫作特點和要求

29.廣東省舉行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

30.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畢業論文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概況

32.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在陜西臨潼召開

33.化學化工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和改革措施

34.電子期刊庫對于高校化學學科科研的文獻保障狀況研究——以上海師范大學化學學科用戶近五年SCI收錄論文為例

35.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控制的探討

36.試析化學類論文英文摘要特點

37.化學類論文圖形摘要的主要類型及設計技巧

38.諾貝爾獎與科學家論文數量、被引頻次的相關性——基于2000-2010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獲獎者的實證研究 

39.化學基礎研究論文的引文統計與評價

40.我國化學論文產出的科學計量分析 

41.農科院校提高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2.2000~2004年SCI-E收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論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論文英文標題詞匯特征對比分析——以化學類為例

44.國外新發表的皮革化學論文

45.綜述論文在化學期刊中的作用及編輯組稿策略——以《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的辦刊實踐為例

46.應用化學畢業論文教學中指導教師和實驗員角色的探討 

47.小論文在分析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48.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有機化學)論文統計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50.轉型目標下如何提高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51.課程論文在食品化學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52.論文式實驗報告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53.中美高影響因子化學類科技期刊研究性論文標題用詞對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質量

55.化學專業科研論文的撰寫技巧探究 

56.論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

57.高師院校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的問題及其撰寫要求

58.論文寫作在專科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59.一九八年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論文目錄

60.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論文式實驗報告

61.地方高校應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

62.化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改革與應用型科研人才培養的實踐

63.中國化學研究論文總數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改進探索與實踐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學、碳——化學論文報告會介紹(Ⅱ)

66.指導化學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的一些體會

67.化學文摘(CA)對我國化學期刊論文的處理

68.提高獨立院校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69.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實施方案的探索及實踐

70.保障應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錄我國分析化學類期刊論文的特點及對題名和關鍵詞的修改

72.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過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廣西大學化學化工類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73.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指導策略

74.提高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思考

75.中國化學研究論文總數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學論文關鍵詞的選定與排序

77.理工科本科畢業論文改革創新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化學類專業為例 

78.化學化工常用軟件在相關科技論文中的應用

79.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創新性問題的思考 

80.提高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81.淺談《科技論文寫作》在化學化工專業本科教學中的作用—以“合肥學院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為例

82.提高化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

83.科技創新導向的化學化工類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思考與實踐 

84.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

85.“《化學學報》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6.提高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以安徽工程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為例

87.“《化學學報》2014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8.“《化學學報》2013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9.理工科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分析—以化學類專業為例

90.應用為導向的《化學文獻檢索及論文寫作》教改探索

91.《結構化學》教學中設置課程論文的思考與嘗試 

92.有機化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國成為化學論文大國

94.28屆地質大會有關礦物巖石地球化學論文摘要選

95.強化化學本科畢業論文實驗教學環節的幾點探討

96.化學十年:世界與中國——基于2001-2010年WoS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導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新模式的探討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中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是落實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科院校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英文學術論文寫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過多依賴翻譯軟件,往往造成辭不達義。分析機器翻譯的消極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準確有效地解決問題。

首先,機器翻譯消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國際互聯網絡的聯接,一些英文軟件可以很方便的實現翻譯,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帶來的便利,由于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階段忙于找工作或備戰研究生考試,學生對畢業寫作興趣不高,為此依賴機器翻譯就成了一普遍現象。

其次,機器翻譯降低了論文的寫作質量。單詞翻譯是目前翻譯軟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譯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雖然每一個單詞都翻譯的沒有問題,但如果作為句子的一部分來看就非常不準確,更不要提把這個單詞放在文章整個環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譯對于翻譯軟件來說是軟肋,目前翻譯軟件百花齊放,軟件翻譯的結果和人工翻譯的結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應對機器翻譯對論文寫作的消極影響,可借鑒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認知。

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可介紹畢業論文在整個教學環節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級的基礎課程與高年級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灌輸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學、語言學、文化和翻譯等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各個語言板塊的信息,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語語言。課程設置中要求學生完成書面提綱、報告或學期論文,在寫作中強化學生對英語語法規則的正確使用及詞匯的多樣化運用,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訓練其英語語篇思維模式。

第二、開展學術論文寫作講座。

除了理論教學,開展以講座的形式介紹論文的研究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結合自身的專業方向及研究興趣,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產出形式多樣化、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

篇(7)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6-0091-02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使計算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門課程中。針對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特點,我們應圍繞課程構建,有針對性地對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講授相關計算機知識,更新教學內容,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基本目標

在“計算機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實踐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并能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充分利用現有的軟件及技術,借鑒計算機專業教師教學技術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繪制平面布置圖、繪制反應裝置圖、繪制設備圖、處理實驗數據、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并能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檢索。

二、課程設置

本門課程要求學生有一定英語水平和環境專業基礎知識,時間安排在大三下學期期末,集中上課,總學時為兩周。課程由教師講解、演示,學生上機隨教師一起操作,并進行習題、作業練習以加深印象。教師可對學生上機進行監控及輔導。可多班授課,但需保證每人一臺計算機。學習本課程后學生正好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畢業論文和實際工作中。考核采取“出勤+聽課狀態+實際操作+作業”的方式。

三、課程內容

(一)環境科學相關軟件

1.數據處理及繪圖軟件

環境科學實驗經常有大量數據需要分析及繪圖,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等多方面也都離不開計算機的輔助。常用的軟件主要有Excel、Origin、Access、SPSS等,可繪制各種散點圖、折線圖、柱形圖、條形圖等;可以對圖形添加趨勢線,得出曲線方程及相關性;可對數據進行排列和篩選,并且可導入外部大量數據,如紅外光譜數據等進行繪圖。在Excel中還可以通過編輯小程序來完成一些特性的運算。Excel的中文界面備受學生歡迎,Origin是全英文界面,對于學生來說有一點難度,函數的輸入也沒有Excel方便。但是Origin可以直接在圖形上進行修改,及時保存了圖形,仍然可以從圖導出原始數據。從功能上來說,Origin更強大些。Access有強大的數據處理、統計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詢功能,可以方便地進行各類匯總、平均等統計,并可靈活設置統計的條件。比如在統計分析上萬條記錄的數據時速度快且操作方便,這一點是Excel無法比擬的。SPSS集數據錄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基本功能包括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輸出管理等。SPSS統計分析過程包括描述性統計、均值比較、一般線性模型、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聚類分析、數據簡化、生存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本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Excel軟件,其他只作為了解。

2.圖文編排軟件

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及科技論文寫作都離不開圖文編排,Microsoft Word具有強大的文字和圖表編輯功能,易修改,是必須掌握的。在本課程中主要讓學生掌握頁面、頁眉、頁腳、頁碼、行距等設置,格式刷、分節符、查找、替換、項目符號和編號等使用,三線表繪制,目錄生成等。此外,還要讓學生學會用“公式編輯器”編輯公式,使用“繪圖工具欄”繪制簡單圖形及流程圖。

Microsoft Office Visio創建具有專業外觀的圖表,以便理解、記錄和分析信息、數據、系統和過程。在使用 時,以可視方式傳遞重要信息就像打開模板、將形狀拖放到繪圖中以及對即將完成的工作應用主題一樣輕松。如繪制基本流程圖就是把流程圖所需形狀圖直接拖拽到繪圖區,然后選擇連接線工具繪制連接線,再選擇箭頭方向,繪制方向箭頭,然后添加文字,比Microsoft Word繪制流程圖要簡單便捷。

3.環境科學繪圖軟件

AutoCAD有完善的圖形繪制功能及強大的圖形編輯功能。可以繪制任意二維和三維圖形。在環境科學中,可用AutoCAD繪制平面布置圖、施工圖、剖面圖、工藝流程圖等。AutoCAD能以多種方式創建直線、圓、橢圓、多邊形、條件曲線等基本圖形對象,有強大的編輯功能,可以標注尺寸、書寫文字。同傳統的手工繪圖相比,用AutoCAD繪圖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且富有個性。

ChemWindow(CW)由Softshell Intern.Ltd.1989年推出首版,該軟件主要功能是繪出各種結構和形狀的化學分子結構式及化學圖形,具有其他繪圖軟件所不具備的化學分子圖形編輯功能。軟件中有四個附加圖形結構庫,具有一些玻璃儀器和復雜化學物質結構式模板,繪制復雜結構式和反應裝置圖時比較便捷。軟件還含有SymApps程序,可以顯示3D分子結構,并能夠給出具體的分子結構信息,如鍵長、鍵角、二面角、所屬分子點群等分子結構信息,與Office軟件的兼容性很好。

本門課程中主要要求學生掌握AutoCAD及CW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夠繪制基本平面圖、流程圖及化學分子結構式等。

4.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

多媒體課件常用的軟件有PowerPoint(PPT)、Au?鄄thorware、Flash、Dreamweaver、Director、課件大師等。在這些軟件中,PPT簡單易學,制作方便,對于環境科學專業學生來說,本門課程要求其掌握其制作過程。本課程主要講授用PPT制作幻燈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幻燈片設計、幻燈片版式、幻燈片配色及動畫設計、幻燈片母版設計、幻燈片中圖表及影片和聲音的插入等。其他軟件僅作為了解。

(二)計算機在環境模型中的應用

計算機在環境模型中的應用包括環境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軟件。RS可以利用紅外掃描儀監測石油污染、水體熱污染、水體富營養化,調查廢水污染和泥沙污染,分析水域的分布變化和水體沼澤化可以通過遙感技術監測推算出臭氧濃度的水平分布情況、分析大氣氣溶膠的分布和含量、監測有毒氣體對污染源周圍樹木和農作物的危害情況、監控生態環境等。GPS可提供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和定位。GIS能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視化輸出,可以定量進行預測。RS為GIS提供信息源,GIS為RS提供空間數據管理和分析的技術手段(圖像處理),GPS作為GIS有力的補測、補繪手段,實現了GIS原始地圖數據的實時更新。[1] 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軟件,可以編程應用于運算污染物遷移轉化和控制模型,如大氣污染模型、江河湖泊水質模型、生態模型、水處理技術動力模型等。對模型及數據進行運算求解,得到準確的結果,為制訂合理治污措施提供數據支撐。

(三)網絡信息檢索

1.常規環境信息檢索

一些環境標準、專利及試劑性質等資源,可以通過常規信息檢索網絡獲取。常用的網站有中國環境標準網(.cn)、中國標準服務網(.cn)、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中國專利信息網(.cn)、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知識產權網()、歐洲專利局(EPO)專利信息網()、美國專利數據庫(uspto.gov/patft)、中國試劑網(.cn)等。

2.環境科學文獻檢索

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我們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專刊文獻、碩博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科技報告等都可以從各種相關的網上數據庫獲得。常用的中文數據庫有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cn)。這三大中文數據庫都需要購買使用權限,都大量收錄了國內學術期刊論文。

常用外文數據庫有德國Springer數據庫()、Elsevier數據庫()、美國wiley數據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數據庫()、美國化學會ACS數據庫()、SpecialSciDBS國道外文數據庫(spe?鄄)。以上數據庫也均需要購買后才能使用。由于各個學校資源有限,有些數據庫未購買使用權限,學生可從一些學術論壇獲得免費的幫助,如小木蟲(e?鄄)、阿果資源網()、零點花園()等。

3.環境相關課程資源網站

高校教學資源庫(.cn)、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網站有免費資源、課件,可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一些相關課程。

四、總結

在“計算機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在環境科學中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以常用軟件介紹為主,同時介紹網上信息檢索方法。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 注 釋 ]

[1] 邱彩華.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J].華章,2011(15):254.

篇(8)

2005-2006學年,參與市場營銷活動,并且業績良好;

2006-2007學年,參與市場營銷活動,并且業績良好;

2006-2007學年,擔任學院體育部部長;

2006-2007學年,單位學校計算機協會會長;

2006-2007學年,負責學校校園網站二期工程

2007-2008學年,在微軟中國實習體驗

專業課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 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實驗 植物學 動物學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實驗 遺傳學 植物生理學 解剖生理學 解剖生理學實驗 現代生物技術概論 細胞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實驗 多媒體課件制作 電子商務 專業英語等

公共課程 體育 大學英語 高等數學A 線性代數 大學物理 大學物理實驗A 計算機文化基礎 C語言 軍事理論 思想品德修養 法律基礎 科技寫作等選修課程 C語言、C++、數據庫技術原理與SQL Server2000、數據結構、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電工、電子技術(數電、模電)、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視頻技術及運用、計算機網絡與數字通信、多媒體技術及運用、Web技術及網絡出版、色彩學、信息論與編碼技術、信號與系統等。技能專長 繪畫:國畫、水粉、素描、油畫等。

擅長寫作,曾在院學生會新聞部、晨帆詩社編輯部工作。

熟練運用Word、Excel、Authorware、Powerpoint等軟件,能使用C語言編輯基本程序。

課外曾協助老師和獨立作過研究工作,熟悉部分生物技術藥品、儀器、基本原理及流程。論文《關于黑曲霉產纖維素酶能力的研究》獲得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畢業論文《產堿性果膠酶細菌的分離純化及其酶活測定》獲得優秀。個人愛好 讀書、繪畫、下棋、辯論、聽音樂、看電影、講故事等自我鑒定

性 格:沉著穩重,勤學好問,樂觀自信,做事仔細認真,表達能力、適應能力強,有責任心和極強的親和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自我評價誠實守信、塌實肯干、肯吃苦、做事細心、責任心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上進心強、性格開朗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適應能力;年輕的我希望點燃自身的熱情來使貴公司發光發熱,一定會實現自身價值并在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我真誠的向您提出求職的懇求,以我拳拳寸草心,濃濃赤子情期待與貴公司共呼吸,共命運,同發展,求進步。工作態度: 誠實守信,敬業樂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榮獲獎勵 2004年11月 院大學生辯論賽最佳風度獎

2005年 5月 院環保征文二等獎

2005年 3月 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二等獎社會實踐 課余時間從事家教工作,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二級甲等。英語四級。計算機一級。工作及實習經歷 2003.7青島野外實習

2006.2-2006.6畢業實習

2006.7中國水產煙臺海洋漁業分公司家工廠實習一周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097-02

一、引言

應用化學專業[1,2]是分屬于化學工程與技術(國家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是一門著力于培養具備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具有化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

黃山學院應用化學專業作為工學專業,自成立起就以應用型為導向,以到企業就業為引導,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中的產學研結合主要體現在于:科研合作及教學合作方面。對于科研合作方面,主要是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及轉讓等;對于教學方面來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共同研究確立未來企業用人需求,針對相關需求,共同制定出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并結合企業特長及專業所需,共建實訓實踐基地;(2)在教學內容中結合企業產品及工藝技術,注重滲透新科學、新技術、新工藝的介紹;(3)是在教學方式上要加強針對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如實踐技能的鍛煉;(4)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校內向校外,由教室向生產現場延伸,采用以校內實訓實踐為主,校外實訓實踐為輔的方式進行;(5)是在教學效果上要通過嫁接、轉化、推廣和應用新科技、新工藝,培養出一大批能熟練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3]

因此,為了改善培養的學生不適應社會需求及進一步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增加對應用化學專業的輔助教育,與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不僅僅是停留在科研層面,要通過恰當的銜接,將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訓練[4,5]。

二、產學研聯動的舉措

自2010年起,黃山學院應用化學專業在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顯著影響的實驗實訓環節如畢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加強產學研聯動,促進校內共建實習基地建設

為了加強學生校內實訓實踐能力的培養,黃山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通過與產學研合作企業的交流,決定共建應用化學專業的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這也是學校和企業攜手的一次全新嘗試。產學研共建校內實習基地可以營造一個企業運作環境,讓學生就業之前了解企業運作規律、熟悉企業運作流程、具備實際的動手操作和決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門后立即與市場接軌。建設方式一般為學校投資實習中心場地、部分硬件設施、部分系統軟件等,并負責實習基地的運營和管理;由企業投資部分硬件設施、部分系統軟件、實習資料、企業案例等。通過校內共建實習基地,可以實現學校、學生與企業的三贏模式。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引入企業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進行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培養、實習基地的市場化運作、案例教學等多方面都可為學校教學提供切實的支持。對于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講,在與企業共建的實習基地中進行學習,可以提前了解并掌握該企業的產品及發展動態,不僅提前開拓了視野,鍛煉了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在相關企業實現就業。對于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有賴于穩定、有序、成熟的育人機制,學校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和合作,有利于選拔出更加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二)加強產學研聯動,促進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為了保持學生的畢業見習及畢業實習能夠順利進行,從黃山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層面,著力于實習教育基地的建設,對于應用化學專業來講,主要立足于黃山當地的多家精細化工企業為主,如永佳基團的相關企業如黃山華惠科技有限公司、艾仕得華佳化工有限公司、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黃山新力油墨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如安徽恒遠化工有限公司、黃山向榮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圍繞著粉末涂料原料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固化劑等、印刷軟包裝材料方向為主,長期建立穩定的實習關系,約定相關實習基地企業的負責人,根據各個企業的實習內容共同修訂見習及實綱;并在后續見習及實習的過程中,企業選派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包括理論全流程講解培訓、現場各個環節參觀講解等,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該產業的過程。同時,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承擔著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見習、畢業實習的完成,學生在學校教師及企業技術人員的帶領下,深入企業一線一定的時間,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不斷開拓學生視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三)加強產學研聯動、推動畢業論文及設計工作

畢業論文及設計是本科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

環節。畢業論文及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培養。應用化學專業將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相結合,適當向工程設計傾斜,鼓勵學生進行工程設計類選題,采取一人一題,獨立完成的方式進行。黃山學院應用化學專業教師結合與校外企業的產學研課題進行畢業論文選題,使學生在畢業論文內容選擇方面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相關行業及產品,從而學習企業對產品的制備及檢測方法,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及創新能力;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在產學研合作的企業里面,就學生畢業論文及設計方面與企業技術人員達成畢業論文選題意向,企業技術人員在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開展征題工作的時候,根據企業技術研發及工藝改進的需要,可以給出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針對畢業設計類的課題,注重學生的就業方向與相關企業進行聯合培養,尤其是在工程設計課題方面,鼓勵學生進入企業,指導教師為企業技術人員,在企業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采用畢業論文全程在企業完成的方式進行,并按照應用化學專業教研室對畢業論文時間節點的要求完成各部分內容,如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答辯等,這部分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的實驗實踐環節,可以更進一步的認識企業的產品及工藝要求,鍛煉了自身的實踐實驗技能及創新能力,為后面到相關企業就業及更好的適應企業打下了基礎。同時,對于已經簽約企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充分認識企業的環節,對于企業來說,在此期間,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前培訓,縮短就業適應期,通過實質性的完成項目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三、產學研聯動的效果

經過近些年的鞏固與發展,在產學研聯動項目的牽引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產學研合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將相對封閉的教育環境變成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學生在這些環節如畢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及設計環節更好的認識和運用知識,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實踐技能得到提升。應用化學專業學生在實踐環節的加強及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實踐技能更強,且所學技能與市場能夠緊密結合,培養質量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改善,應用型技術得到加強和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為后續就業打下了基礎,較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近幾年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普遍收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二)雙能型師資進一步加強

對于應用化學專業培養來講,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保障。應用化學專業教師通過多年來產學研聯動實踐環節的參與,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應用能力,同時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與地方產業的橫向課題也明顯增加,只有教師真正的走進企業,才能在教學中將學生真正的帶出課堂,保障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加強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采用產學研聯動的方式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合作,聯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及時總結并采用多種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術能力,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鍛煉,成為基礎知識扎實,實驗技能出眾,實踐創新能力強的群體。

參考文獻:

[1]魏子棟,魏錫文,黎學明,楊明莉.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3,9(6):169-170.

[2]李杰,王俊,李翠勤,王鑒,張榮明.應用化學專業創新型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61-262.

篇(10)

1.1 特約來稿 邀請分析化學領域知名的國內學者在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報道: 撰寫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該領域的評述與進展,報道國內學者在國際學術領域活躍的最新研究項目。該欄目及時追蹤分析化學領域最新的發展動向,以圖文的特寫形式讓讀者快速掌握近期研究者所關注的態勢,廣泛傳播科學研究對社會的促進作用。本欄目不收取任何費用,并給予稿酬。

1.2 研究快報 論文的創新性強,學術價值重大,投稿時需要對文章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性進行簡要的說明,作者需突出論文的創新思想和初步的研究結果。撰寫格式包括中英文題目、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同時將篇幅控制在4000字左右,并提供全文的英文譯稿(在ScienceDirect 網同步發表)。發表周期在3個月內。

1.3 研究報告

具有原始性和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全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過8000字。 論文錄用后歡迎作者提供全文英文譯稿。

1.4 研究簡報

具有創新性和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有重大改進的研究成果。全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5000字。論文錄用后歡迎作者提供全文英文譯稿。

1.5 儀器裝置及實驗技術

主要報道新分析儀器的研制、性能及其應用,實驗裝置和實驗技術的重大改進成果。全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過5000字。

1.6 評述與進展

評述國內外分析化學前沿的新進展及新動向。全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過10000字。評述論文收錄后兩月內作者必須附英文翻譯稿,英文版在ScienceDirect網站與中文版同步發表。

1.7 NEWS

介紹國內學者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以中文的形式提供論文的概述性的摘要,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操作條件、重要的數據和結論,同時配以主題圖片;篇幅不超過1500字。

2 來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2.1 本刊只接受以Word文檔編寫的稿件, 對于編寫格式不符合本刊要求的稿件,將不予送審,直接退稿。編寫格式請參見網站的“投稿模板”。

2.2 涉及與本工作有關的成果,投稿時請附單位介紹信,由單位負責稿件密級、質量和署名順序等的審查。獲獎或有重大效益論文請附說明和有關證件復印件。發表之后獲獎論文望來函告知,本刊將酌贈刊物。來稿注明通訊聯系人的電話和電子信箱。

2.3 凡是獲得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的研究成果,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請在首頁頁腳按中英對照格式進行標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XXX )資助項目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XXX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資助項目(No.XXX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XXX )。

2.4 來稿應觀點明確,數據準確、完整,文字精練,層次分明。中、英文摘要力戒空洞, 應包含實驗目的、方法、條件、重要的實驗數據和結論等信息。英文摘要以不少于1000字符為宜。引言部分應扼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前人有關工作狀況及本文的創新點。

2.5 文中插圖清晰,坐標標度準確標明。圖表均需附題并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圖題、圖注、表題、表中內容及表注均全部采用中英文對照表述(中文列前)。圖題及圖注應在圖下方注明。表格采用三線制列出。請采用ChemDraw或其它畫圖軟件制作文中結構式、數學式、反應式。曲線圖用Origin軟件繪制,可以使用彩色,圖中不同的曲線須用符號作標注,以便在黑白打印時能夠區分。論文的照片圖像應為彩色或灰度圖,分辨率應達到600 dpi以上。所有圖表必須在正文中有所提及,并插入到首次提及的段落后。

2.6 關鍵詞請參照《漢語主題詞》選擇。

2.7 稿件中計量單位及符號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標準”及有關GB標準規定書寫。物理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母,單位符號和詞頭用正體字母。

2.8

化學名詞術語,請參照中國化學會推薦的“化學命名原則”書寫。 2.9 文題應簡單明確,并力求包含盡可能多的內容信息,總字數一般不超過30字,盡量避免使用副標題。題目及中、英文關鍵詞不能使用縮略語、商品名、符號及分子式。

2.10 來稿不得多投,一經發現,本刊在2年內拒絕接收此稿第一作者和通訊聯系人署名的稿件。稿件作者不止一位時,請確定一名通訊聯系人(姓名右上角加*號),并注明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及E-mail地址。本刊不做“并列第一作者”的標注。作者中有國外學者時,須附同意發表的證明。

2.11 參考文獻不要采用鏈接形式, 以引用先后順序編號(注于正文相應處),文獻作者應全部寫出。內部資料學術論文、私人通訊一律不得引用,已錄用待發表的文章需引用時,必須注明刊物名稱和待發標識。日文、俄文等非英文文獻用英文表述,中文文獻采用中英文對照表述。文獻引用未能涉及近2年的文獻,或者多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獻,則編輯初審時會認為該論文的關注度不足。作者需對文獻的作者、發表的刊物、年代、卷期頁等核實無誤,切忌轉引二手文獻。文獻刊名縮寫須準確。期刊、專著和譯著引用格式及標記如下:

1 LI Hui-Xiang, XU Xiao-Li, CHEN Hui, ZHANG Song, KONG Ji-Lie.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6): 817-822

李會香, 許小麗, 陳 惠, 張 松, 孔繼烈. 分析化學, 2012, 40(6): 817-822

2 Ross K A, Beaulieu A D, Merrill J, Vessie G, Patience J F. J. Anim. Sci., 2011, 89(7): 2243-2256

3 LIN Bing-Cheng, QIN Jian-Hua. Graphic Laboratory on a Microfluidic Chip.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473

林炳承, 秦建華. 圖解微流控芯片實驗室.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8: 473

4 Bard A J, Faulkner L R. Electrochemical Meht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Translated by SHAO Yuan-Hua, ZHU Guo-Yi, DONG Xian-Dui, ZHANG Bai-Lin,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5: 283, 511-516

Bard A J, Faulkner L R. 電化學方法原理和應用(第二版). 邵元華, 朱果逸, 董獻堆, 張柏林 譯.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283,511―516

5 GB/T 21911-2008,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Esters in Foods.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21911-2008

6 SONG Bao-An, ZHANG Guo-Ping, HU De-Yu, FANG Li-Li, YANG Song, LIU Gang, WANG Hua. China. Patent, 200510003041.7, 2006

宋寶安, 張國平, 胡德禹, 逄麗麗, 楊 松, 劉 剛, 汪 華. 中國專利, 200510003041.7, 2006

3 稿件處理程序

稿件處理流程包括:未處理-送審-審回-退修-修回-錄用-清樣-確認。

投稿經系統確認有效后,將自動登記稿件編號,并發出確認信到您提供的Email。作者可點擊“稿件進度”查詢相關的稿件信息和處理進度。

初審 從未處理到送審之間,是編輯部的初審階段,由編輯部決定論文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分析化學的范疇及是否符合投稿要求。

送審-審回 來稿如符合要求,編輯部會送交與論文研究領域相關的專家進行審稿,審稿期限為2個月; 審回后1~2周內,編輯部會根據審理意見對稿件進行終審,然后由編輯部通知作者“退稿”或“退修”。

退修 作者應根據通知單上提出的意見逐條修改,并在1個月內將修改稿連同逐條修改說明一并提交回編輯部。超過3個月不提交修改稿,即按作者自行撤稿處理。

修回-錄用 稿件修回后, 編輯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定稿, 并正式錄用; 或再次“退修”; 從定稿到出版需要一段時間,請留意郵件提醒。

清樣-確認 即錄用后的稿件經編輯修改定稿、排版后發給作者進行確認。定稿和排版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文字和信息丟失、打印錯誤、或者圖形變形等錯誤,因此,作者應認真核對清樣(全部內容),尤其是圖表、方程或公式,數字,以及參考文獻序號和信息。清樣的修改通常只是小的修改,不應是大量重大修改。作者在pdf.格式的清樣稿上直接標注修改內容,或用Word文檔詳細說明某頁某行、某圖、某表中“XX”改成“XX”; 插入或刪除“XX”。清樣的修改應一次全部完成并上傳。除非錯誤,作者不得擅自更改“第一作者”和“通訊聯系人”。清樣確認后,作者將無法再做任何修改,文責由作者自負。稿件在發表前1個月,由編輯部按照排版頁數通知作者交納版面費。在未收到版面費前,將不安排發稿。作者郵寄版面費時務必注明稿件編號。

作者對稿件有關事宜需與編輯部聯系時,可發送郵件至,或電話0431-85262017聯系, 并請務必說明稿件編號。

4 有關文摘轉載的聲明

上一篇: 實體店營銷策略論文 下一篇: 農技推廣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