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時間:2022-07-07 10:0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索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摘 要: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化學在德育方面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诔踔袑W生的特點,闡述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德育滲透;化學教學;化學史;課外活動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從幼稚發展到成熟的急劇變化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易受教育的影響,德育對他們的一生起著決定性作用。李嵐清同志曾指出: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對社會最有用的人。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傳授本學科系統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是我們每個人民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德育方面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化學實驗的神奇魅力、化學工業的光明前景、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古今化學的輝煌成就中外化學家的典型事跡等都包含著許多寶貴的德育素材。這要求化學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提高教學技能,努力探索教學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挖掘、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诔踔袑W生的特點,闡述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在有些化學實驗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不一定能看到理想的實驗現象或結果。此時教師應該耐心地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而不是牽強附會地糊弄過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無論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探究實驗,都要求規范、準確,遵循從下往上、從左往右的裝置安裝原則,藥品取用方法、取用的量,鐵夾或試管夾所夾的位置,試管的傾斜角度,操作的先后順序等不可隨意更改。

二、化學史的教育

通過化學史的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化學家在研究問題時所采用的思維方法,逐漸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尊重事實、不畏困難的精神。如,居里夫婦從數噸瀝青鈾礦中僅提取了0.18g純凈的氯化鐳。

2.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如,拉瓦錫質疑“燃素說”創立“氧化說”,阿伏伽德羅、道爾頓通過大量實驗創立了分子學說和原子論。

3.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堅忍不拔的精神。如,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改進純堿生產方面曾做出的杰出貢獻: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打破了帝國主義對制堿技術的壟斷,成功地改進了生產純堿的索爾維法,發明了聯合制堿法(侯氏制堿法)。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在講授“鐵的性質”時介紹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發現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銅,這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三、教材中的“課外活動”

教育內容應該盡可能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舉止相聯系:由于貼近生活,看得見,摸得著,生活氣息濃厚,因而愿意認同。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鞏固了學生所學化學知識,直接滲透了德育,達到了教書育人的雙重目的。

1.舉辦化學晚會,使學生在快樂中領略化學的無窮魅力。如,在學完九年級化學上冊內容后,適時安排一次小型化學晚會,深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可以這樣進行:用堿液噴霧使酚酞變紅顯示晚會的開始,接著由學生表演“魔棒點燈”“今夜星光燦爛”,用擊鼓傳花讓他們猜化學謎語等。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成就感。

2.組織專題講座,講述或讓學生搜集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和名人的趣聞。如,發現多種氣體的普里斯特利、“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發明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的居里夫婦等等。用這些名人軼事去啟發引導學生要有所追求,懂得為人類進步做貢獻,人生才最有價值和意義。

3.組織參觀化工廠,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考察造紙廠的生產條件、設備以及化學知識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

四、教材中的“拓展視野”

教材中的“拓展視野”蘊涵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應予以高度的重視并充分挖掘。如,在學習《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溫室效應的成因,認識到常見的溫室氣體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排放的氯氟甲烷、氫氟化物、全氟化物、硫氟化物等等,而南極上方的“臭氧空洞”主要是受到氟氯烴等氣體的破壞。推薦使用環保產品,讓學生養成高度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德育工作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加強德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戰略性任務。在以后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繼續做好德育滲透工作,為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努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索普初級中學)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初中化學教學中應滲透德育教育

摘要:初中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維目標中就明確規定了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這就明確提出了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滲透德育,不僅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還要有利于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關鍵詞:初中化學;德育滲透;教法探究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從幼稚到成熟急劇變化發展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模仿性強,可塑性最大,有著奮發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響,此時的德育對他們的一生起著定向和奠基的決定性作用。初中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維目標中就明確規定了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這就明確提出了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滲透德育,不僅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還要有利于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我們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割裂開來,也就是說,在化學教育中滲透德育不能凌空而行,把化學課講成空洞說教式的政治課,也不能講成純知識課,而要從新教材的內在思想性出發,結合課本內容,結合時代要求,結合社會熱點及當前社會問題,結合學生所處的實際社會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自然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找到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是德育教育收到最佳效果的關鍵。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具體應如何滲透德育呢?

一、在化學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一部化學史就是人類不斷探索物質世界奧秘的發展史,這其中蘊涵著無數先輩的優秀品質和偉大成就。而初中階段的化學教育是啟蒙教育,更多的是學習、了解先輩們在探索物質奧秘過程中所累計下來的知識,將德育滲透其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國古代燦爛的文明中,早在五十萬年以前我國人民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發明了陶器;夏商時代,我們的祖先巳能鑄造青銅器、釀制米酒;春秋時期能冶煉生鐵;戰國時期能夠煉鋼;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古代的濕法煉銅及造紙術、制火藥等四大發明都曾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在近代,我國的化工業飛速發展,合成氨、染料居世界第2位,硫酸、化肥、農藥產量居世界第3位, 化纖、有色金屬產量居世界第4位。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有許多重大成果,如: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首先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轉移功能的核糖核酸;近幾年來自行研制并生產的航天材料最終促成了“嫦娥奔月”。這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偉大成就都是我國化學工作者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這方面材料的展示就容易讓學生在了解我國化學史的過程中產生民族自豪感。

(二) 滲透自強不息、永不氣餒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瘜W史就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物質世界的歷史,它包含了科學家的思維、分析、假設、判斷、推理和實驗的全過程,是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嚴謹作風、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結果。初中教材中介紹了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推翻“燃素理論”從而發現氧氣英國化學家波義耳提取植物色素制成酸堿指示劑、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我國制堿專家侯德榜等其他科學家為人類的科學事業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了一生的故事,讓學生既能學習化學知識、了解科學史實,又能從中感受到: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失敗、挫折,只有及時把握機會,多思考,多行動,不怕失敗,不斷追求,堅持不懈,永不氣餒,才可能獲得成功,明白“成功”來之不易。同時也讓學生們很受鼓舞,激發了他們為人類和祖國的未來而勤奮努力的情感。

在新教材中,這樣的科學史話有多處,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德育素材,對學生加強科學態度的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思想品質。

二、在化學實驗中滲透德育教學

學生對化學實驗一般覺得新奇,有的到實驗室隨便使用儀器,亂拿化學試劑。對此應明確指出:化學反應有一定規律,必須在老師指導下,通過正確的操作方法和觀察方法進行實驗或者嘗試,否則不僅費事費物,還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如同人生活在社會中,都要遵紀守法,講公德,才會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不然就會造成天下大亂。有的學生因對化學試劑的腐蝕性、毒性產生恐懼,做實驗時袖手旁觀,對此要說明化學藥品和化學實驗看似危險,但只要按正確的操作要求動手實驗則是很安全的。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的結晶,有的科學家為此負傷致殘乃至獻身。作為學生要珍惜這些成果,首先掌握物質一般性質和基本實驗操作,才能為以后在未知領域的探索奠定基礎。

三、在化學練習及試卷中滲透德育

新課程改革后的化學試題“滲透著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因此,在編寫化學練習或試卷過程中滲透德育成為工作的一個方面。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一定要自然,使之在學生心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即與化學知識水乳交融,這樣才能錦上添花。相信只要我們精心備課,合理安排教材內容,選擇化學知識與德育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一定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南二十鋪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談初中化學教學要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工作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暗掠秊槭住币髮W校開設的全部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任務。《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也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以達到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币虼?,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無旁貸的責任?,F行化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只要教師努力挖掘并積極地從課外搜集相關材料,依據教學內容適時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學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教育,而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依賴于德育教育。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入門課程,我在教學中,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結合實際,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的形成與發展,又能增加趣味性。既教書又育人,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

1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古代化學史上,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如造紙術、火藥的發明和運用分別比歐洲早10個世紀和5~6個世紀,造紙術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冶煉和瓷器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于世界各國。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后,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的化學家同生物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島素。化學科學與化學工業上的成就保證了我國原子彈研制中有關化學材料的部分。我國化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學結構與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使人工合成生命物質邁出了新的一步。

2 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新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插入,就能夠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對“鬼火”、“水變油”、“點石成金”等的科學分析,使學生破除迷信,分辨是非,講科學。在分子、原子、離子知識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變化無窮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使學生初步理解這一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通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同素異形體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質不同;硫酸由于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通過化學研究的對象與具體物質及物質變化的教學,使學生逐步認識和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運動是永恒的觀點。在分子、原子、離子知識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層次結構,認識物質的基本性是無限可分的,但就其各個層次來說又是不可分的。這種可分與不可分,組成了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揭露偽科學的現象,自覺地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3 用科學家的故事進行科技倫理道德教育

道德倫理能凈化心靈。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在學習有機化學時,學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阿斯匹林為題材的練習。我不失時機地引用了發現阿斯匹林的故事進行倫理道德教育。阿斯匹林的前身是名叫Spirsaure的一種藥品,這種藥有很大的副作用,有機化學家霍夫曼的父親因患風濕性病需要服用Spirsaure,但他對這種藥過敏而無法服用?;舴蚵鼮榱私o父親治病,就潛心研究改進這種藥的方法。后來對這種藥的結構進行修飾,減除了藥的副作用,經過修飾的藥被命名為阿斯匹林。這個故事從側面反映了孝敬父母、關心老人的思想內涵,故事雖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這樣的例子在化學史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新課程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4 在化學實驗中滲透德育教育

環保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的話題,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發揮學科優勢,在教學中適時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的環保意識。初四化學第五單元《化學與環境保護》一課的學習中,通過實驗探究“模擬酸雨對植物種子發芽率的影響”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此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通過以上信息,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爭做環境忠實的保護者。要通過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否則不僅費事廢物,還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就如同人生活在社會中,都要遵紀守法,才會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不然就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還有的學生因對某些化學試劑的腐蝕性或毒性產生恐懼,做實驗時袖手旁觀,對此要說明:只要按正確的操作進行實驗則是很安全的。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的結晶,有的科學家因此負傷甚至犧牲生命,作為學生要珍惜這些成果,首先掌握一般的基本實驗操作,才能為以后在未知領域的探索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采,教育的方式靈活多變。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優勢,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因勢利導,結合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用潛移默化的手段教書育人,就一定能夠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結合教材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利用化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在初中化學課本上,介紹了許多令人驕傲的成就,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鋼鐵、化肥等方面產量的對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的正確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才能夠發展中國。而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家在化學工藝上的新成就,如納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強烈的愛慕之情、崇敬之情。與此同時,學生們也發現我國現代化學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間的差距,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化學水平還比較低。中華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學生明白這一歷史重任是我們學生應義不容辭地承擔的,祖國的未來就在我們學生身上,激勵學生為中華之振興而發憤讀書,立志獻身祖國的科學技術事業。

二、利用中外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進行優良品質的教育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18世紀,對于元素的分類從德伯萊納的“三元素組”,邁爾的“六元素表”到紐蘭茲的“八音律”都滲透著化學家的心血,門捷列夫面對龐雜凌亂的各種元素,他堅信元素間一定存在某種規律,終于在1869年發現元素周期表,并預測新元素及其性質,由此可見,沒有創新就沒有科學的發展。在學習“生活中的鹽”時,介紹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他從小熱愛祖國,學習勤奮。留美獲博士學位后,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以赤忱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永利堿廠。“七七事變”后,天津淪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廠合作時,侯德榜態度堅決,斷然拒絕,后率眾入川,籌建了新工廠。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多次的摸索和實驗,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名震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在中學化學教材中,還有較多事例可以引用,這些科學家熱愛祖國的動人事跡,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優良品質。

三、利用實驗教學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所探討的問題只能通過科學的實驗來考證。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實驗觀察、分析研究,激發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探究問題的科學態度等優良品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分組實驗中,組裝儀器,配合操作,這就客觀上要求學生必須具有集體主義觀念,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如此進行的教育既沒有強制性,也不存在絲毫的虛偽性,可以說是融思想品德教育于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同時,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有關規定如:“注意節約藥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至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這也是對培養學生認真工作、一絲不茍、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等優良品質的自然滲透。就以生活中常見的蠟燭燃燒為例,不同的學生,觀察結果不一樣,老師的不同的提示,觀察的結果也不一樣。我在讓學生觀察時先粗略的觀察,再詳細觀察指定的部位,最后是有步驟的觀察。老師通過提示學生要按蠟燭點燃前、點燃時、燃燒中,熄滅時的順序過程觀察,看每一個過程有什么現象。觀察時充分調動除眼外的耳聽、鼻聞、手感等器官的功能認真仔細觀察,并提出為什么。這樣,學生觀察活躍,提出問題也很多,這對學生觀察初中化學實驗就會有很大的好處。

四、結合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一項重大成果都離不開集體的智慧,需要大家團結合作。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會與他人共處與合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在解答開放性習題時,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培養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互為補充。使學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并在討論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認識到與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廣闊、更深刻。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讓學生自己組合,一起設計實驗,一起進行實驗,一起分析,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式的交流合作,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發揮同學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學生實驗中,有意識培養他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的內容,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到,與人合作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更易成功。通過合作實驗更使學生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快樂,切實培養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合作能力。通過教師有意識地滲透,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

五、結合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近年來,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地方輕環境保護,導致環境狀況令人擔憂: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已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害性影響;許多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水土大面積流失;草原退化加??;生態破壞嚴重;生物多樣性減少早已不再是新聞。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已經擺上國民教育的重要議事日程,很有必要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優勢,教師必須深鉆教材的科學內容和思想內容,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組織教學,實現有效的滲透。用潛移默化的手段教書育人,努力塑造出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學生。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第二中學)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淺議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摘 要:學科教學的任務除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有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素質、進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就是化學教育的重要責任。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教學;德育培養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優秀的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化學老師面臨的任務。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化學老師更應該注重在教學中的德育工作。

一、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學科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苯虒W的任務除了傳授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有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素質,進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就是化學教育的重要責任。在初中階段,學科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占據學生平時學習的較多時間,因此,學生的德育工作應該是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對學生施以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有人說,化學沒有什么德育方面的東西,就是有也非常得少,通過化學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沒有可能性,但是我們認真研讀教材,就能發現教材的很多地方都不乏思想教育的素材,是化學教學與德育很好的結合點,這就說明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十分可行。

三、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內容

1.寓思想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化學學科有豐富的辯證法和對立統一規律、量變和質變、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因此,學習化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培養。如:在《元素周期律》部分,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史充分展現了人們追求真理時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寓責任感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也是人類所需物質的基本來源。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類不斷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后,世界性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安全。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有增無減,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出現了土地荒漠化、酸雨、赤潮、有毒食品等很多污染問題,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占國土18.7,占面積179.4萬平方千米;沙化占國土15.5,面積1449萬平方千米;水源污染,有42城市污染。每年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多達數千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環保意識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

3.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化學教學中要給學生介紹我國的化學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造紙術和火藥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而現代化學發展的偉大成就主要有:侯氏制堿法揭開了現代化學制堿的新篇章;在世界上笫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1982年1月15日,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與相應天然分子相同化學結構和完整生物活性核糖核酸。豐富的自然資源,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中國的稀有金屬礦產均資源豐富,自然資源占世界比例較大。通過一系列的介紹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產生了最樸實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了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使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有了顯著的提升。

4.寓法制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化學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法制觀念的形成同樣也承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瘜W教學中的易燃、易爆、腐蝕性、有毒性物質,涉及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及要求,新裝修房屋中甲醛超標的問題,塑化劑的問題,問題奶粉的問題,工業酒精勾兌白酒的問題,等等。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重點介紹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食品衛生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條例》等。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在于與課本的聯系上,形式可以靈活掌握。重點把大氣污染、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污水處理方法、光化學污染、臭氧層破壞、重金屬污染等污染事件與法律條文結合分析,找出合理的方法與對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化學教學中把德育有機地寓于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之中。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熱情,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要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素,通過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教育,切實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才能適應初中化學教學的實際需要。

(作者單位 山東省蒼山縣實驗中學)

上一篇: 化學工程技術問題探討 下一篇: 綠色化學工程論文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片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 |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