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風險評價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31 16:37: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煤礦安全風險評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煤礦安全風險評價

篇(1)

中圖分類號:X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29-01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總經濟水平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煤礦的開采。我國愈加的重視以及關注煤礦開采活動。引進新型的煤礦的開采技術可以有效的提升煤礦的開采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礦開采的總成本。其中進一步分析風險預控問題,并且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構建一個完善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做好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煤礦運輸以及煤礦生產等階段的運行[1]。在上述的條件下進一步實現煤礦開采技術的創新以及管理科學性,同時會有效的降低煤礦開采的成本,創造最大的社會收益以及經濟效益。

1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結構認識

想要煤礦安全管理內容實現進一步全面化以及統一化,那么就需要把對煤礦安全管理所有涉及到的內容進行考察,并將此項考察工作列入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體系。該次研究選用層次體系來完成整個評價系統結構的構建。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體系,需要由以下五大板塊構成,板塊一是風險預控管理,板塊二是組織保障管理,板塊三是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版塊四是管理要素管理,版塊五是輔助管理。每一個板塊下列均具備對應的28個系統,每一個板塊均由28個系統構成。每一個系統均具備一定的考察指標以及考察標準[1]。系統最底層考察指標能夠再按照具體煤礦安全管理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分別設置。例如可以考慮以下指標來設置風險管理;指標一是每一個公共場所,所有的危險源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控,評價危險源等。指標二是煤礦需具備一系列健全的財政風險管理機制。指標三是企業在制定任務以及相應的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將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風險納入考慮范圍。指標四是全部的工作程序均需要完成危險源評價,風險監測,風險預控以及危險源的識別等。指標五是每一類危險源監測方法,均需要實現科學化以及有效化。指標六是每一類危險源識別是實現進一步的科學化以及全面化。指標七是哪一類危險源產生風險預警程序是要實現系統化以及全面化。指標八是每一類危險源預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預測方法需要實現進一步的科學化。指標九是存在緊急情況風險評估措施以及應對措施。指標十是任何一類風險源均具備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指標十一是具備危險任務風險評估。指標十二是具備意外情況風險評估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案等[2]。

2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方法分析

首先是在整體評價煤礦本質安全中,管理機制跟系統具備的影響力度大小,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分析。在煤礦本質安全評價過程中,上述提到的五個管理板塊跟之下的二十八個分級系統均具備不一致的重要程度,所以。首要工作是對權重大小進行確定的評價。該次研究為了有效的確定板塊的權重大小以及系統的權重大小,使用了主觀跟客觀兩種方法,之后將主觀跟客觀兩種方法實現進一步的合成,最后構成最后的板塊評價權重以及系統評價權重。主觀方法則是適應專家判斷層次分析方法。客觀方法則是使用神經網絡分析方法,對我國之前的煤礦事故數據提取來分析,最后構成板塊系統權重。

其次是分析各個系統考核指標計分情況。整個煤礦本質安全評價系統實質上是一個五層評價結構構成的[3]。以下舉例列出四級的結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評價為第一層,同時也是最頂層,在其下方具有以下五個板塊:第一個為風險管理評價板塊、組織保障評價板塊、第二個為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管理評價板塊、第三個是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評價板塊、第四個是輔助管理評價板塊。在二級板塊下方存在對應的三級系統,一個二級板塊下方存在二十八個系統。在三級系統下面需要將適用全部煤礦考核的四級指標詳細的列出來。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首要工作是煤礦需要嚴格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在煤礦具體考核內容中把四級指標詳細的列出,各個四級指標考核內容可以做以下定義,本評價系統的最底層也就是第五級的指標。進行考核的過程中,首要是打分底層的指標,在打分的還處在需要嚴格有效的按照煤礦的實際情況進行。把第五級指標進行有效的總結匯總,這樣就可以在相應的條件下得到四級指標得分。之后對一票否決指標的得分進行考慮,在相應的原則的指導下有效的聯系而得到三級系統得分情況,在得到三級系統得分時候,就使其跟對應的權系數有效的計算第二層次板塊的得分大小。有效的結合第二層次板塊的得分跟其對應權系數可以得到科學正確的煤礦本質安全總體評價結果[4]。第四層次板塊跟第五層次板塊指標使用如下原則進行打分:首先是五層各指標計分可以取0或者是取1。其次是如果實際情況中,煤礦不存在某四層指標,既沒有對應的展開五級指標,評價時該四級指標記滿分[5]。

3 結語

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并不單純指實現煤礦安全管理評價。其是嚴格按照現場安全檢查以及相應的定性定量評價得到的結果。掌握違反安全生產的行為,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同時還針對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提出相應的見解以及處理措施。同時還要對不滿足安全生產技術條件的工藝、設備、場所以及設施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及措施。如果存在容易引發事故的危險以及有害因素,就以風險預控工作為基礎,構建一個完善的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為安全技術以及安全管理提供相應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楊文培,趙斌.略論煤礦安全管理機制的構建[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8):102-103.

[2] 姜法義.淺議煤礦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7):441-442.

篇(2)

引言

國家積極提倡煤礦安全工作,煤礦企業自身也要注重煤礦安全工作,并且切實地落實好安全工作。煤礦企業安全內部控制管理是一個過程,始終貫穿著煤礦的整個生產環節。本文對煤礦井下進行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研究,從而實現減少煤礦企業安全隱患,并形成一個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1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風險預控理論框架

煤礦安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涉及煤礦內部安全環境、煤礦安全風險評估、煤礦安全風險控制、信息和溝通、監控管理等五個方面。1)煤礦內部安全環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內控環境,內控環境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有決定性的作用。內控環境主要涉及的是礦井自然地質、基礎建設和設備等的條件。2)煤礦安全風險評估。首先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進行認識和辨別,包括危險源的認識和辨別。在認識和辨別的基礎上,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劃分出危險的等級。3)煤礦安全風險控制。根據風險等級來制定安全隱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隱患清除。4)信息和溝通。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和安全風險評估以及安全風險控制等信息和數據進行采集。通過企業特有的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傳遞,方便企業內部員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職責,形成企業內更加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5)監控管理。使用監控管理系統,實現對煤礦危險源等信息采集、數據分析、信息及時傳遞等,實現各部門的信息溝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對該系統進行評估,最終實現該系統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

2危險源辨識

煤礦企業危險源辨別和認識過程不僅僅要考慮人、機、環、管幾個方面,還要考慮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等。除此以外,還要充分考慮危險源的潛在性。1)普通、常見危險源的辨識。煤礦企業選擇成立專項安全管理組,專員做為領導者負責組織企業內職工通過危險源辨識建議卡、會議談話、討論等多種形式,指導匯總分析普通、常見的危險源;指導職工正確填寫危險源辨識表以及正確填寫危險源評價表等。2)煤礦現場特殊工作區域危險源的辨識。煤礦企業區隊選擇一名經驗豐富的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危險源辨識工作。對煤礦工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動靜態危險進行正確辨識,安全管理人員按照正確的方式對此進行詳細地記錄,例如工種、工序、崗位等。

3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

煤礦企業隱患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風險評價,煤礦企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定量分析就是靜態風險評價。風險矩陣法是煤礦企業比較常用的靜態風險評價方法。此評價法可以確定會發生風險的可能性;確定風險可能帶來損失的范圍和風險帶來的損失程度。只有建立準確的采集煤礦危險源動態信息的煤礦危險源,動態風險評價才有效。動態風險評價方法和相應的評價對象密切相關,具體可以從人、機、環、管幾個方面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動態風險評價[1]。

4信息溝通交流———動態風險預警體系

構建動態的煤礦風險預警體系,首先要采集煤礦存在的危險源的動態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企業的固有傳遞方式傳遞到企業的相關管理部門,把危險源動態信息錄入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最后動態風險預警系統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比較之后,確定風險預警等級。例如可以使用紅、橙、黃、綠四級預警顏色對應[2]。

5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

為使得煤礦各項制度和各項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例如診斷或者排除一些偶發、突發、重大的或未知規律的風險,還可以構建閉環式安全監控管理運行體系和閉環式監督激勵機制,主要是為了對煤礦進行有效安全監控管理[3]。監督激勵機制可以及時地發現和制止煤礦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崗位責任人失職的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構建一個薪酬分配制度,即團隊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的制度。通過構建這樣的分配制度,激發煤礦職工對安全風險內部控制的積極性。2)增強煤礦職工集體團隊意識,構建職工危險源價格體系。對危險源治理實現閉環式管理[4]。煤礦企業可以通過安全危險源價格體系來不斷激發職工對危險源排查治理的積極性。

6結語

通過構建危險源辨識體系、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風險預警體系對煤礦企業進行安全風險預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立和實施,要做好風險預控體系的相關工作,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安全風險預控認識的良好心態,以及務實的工作作風。只有把思想和實踐都結合運用并且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地完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實,最終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郎拉弟.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建設與應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閆海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篇(3)

1研究樣本與研究變量

1.1研究樣本

基于保障潛變量特征被測量項正確反映的前提下,依據調查便利性和經濟性原則,本文針對徐州礦務集團(3個,120份)、潞安礦業集團(2個,50份)和淮南礦業集團(4個,150份)的9個煤礦進行樣本采集。問卷主要從21個維度對煤礦安全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從63個測量項對煤礦安全風險因素進行測量,測量表采用Likert5級測量法。在相關人員的支持下,共發放問卷共270份,回收問卷243份。通過初步整理與分析,剔除回收問卷中16份信息不完整問卷,最終獲取有效問卷227份,有效問卷率84.07%。

1.2研究變量識別

煤礦安全風險管理是實現煤礦本質化安全的關鍵,安全風險的高低決定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以及損失幅度。管理是否科學、設備是否先進、環境是否安全、信息是否暢通等因素將對煤礦安全產生重要影響。依據上述調研數據,本文運用SPSS17.0的“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功能,對調研的各變量展開信度與效度的檢驗分析,信度分析用CITC值和Cronbach’sAlpha值檢驗,效度分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信度檢測見表1。表1顯示,總體Cronbach’s值0.913,除作業環境友好性一項Cronbach’s值小于0.7之外,其余各項Cronbach’s均大于0.7,CITC均大于0.5,因此其余各項因子有效。作業環境友好性因子未通過檢驗,剔除該因子,最終煤礦企業安全事故風險因子為22項。通過計算,KMO=0.841>0.5(參考標準),因此數據較適合因子分析。同時Barlett球形度檢驗的F值為0.000,表明煤礦企業安全事故風險影響因素的指標數據呈正態分布,符合SEM對數據分析要求[15]。因此,該問卷信度、效度均達標。

1.3研究變量設計

層次聚類分析(ClassifiedAnalysis)又稱樹聚類分析,通過反復對復層次式構架的數據進行聚合與分裂,從而構造一個層次聚類問題解,通常運用自底向上或自頂向下兩種分裂式層次聚類[16]。層次聚類憑借控制聚類粒度靈活性和表達簇間層次關系清晰性的優點,廣泛應用于管理學、經濟學、行為性等領域,有效尋找各類數據集的“自然屬性”[17]。當前,層次聚類分析法主要有粗聚類算法(RCOSD)、Hungarian聚類算法、快速聚類算法三種方式[18]。本文選用SPSS17.0的“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Cluster”功能對上述甄別的22項風險因子進行聚類分析,尋找風險因子的“自然屬性”,確定風險因素層次,聚類結果見表2。表2顯示,通過因素聚類分析,煤礦企業安全事故風險因素最終分為5層次較合理,其分別是管理風險、設備風險、信息風險、環境風險、人因風險。

2研究假設

煤礦企業安全事故通常是由各風險有效迭加導致的,結合《中國煤炭事故暨專家點評集》,表明煤礦安全事故約92%是人因所致[19],人因風險是煤礦安全事故主要誘因,管理風險、設備風險、信息風險及環境風險都是圍繞行或通過人因風險作用。因此,令人因風險層的6個風險因子為內源潛變量,其余4個風險層的16個風險因子為外源潛變量,由此提出假設如下。

2.1外源潛變量對內源潛變量影響假設

Ha1:工作技能與經驗影響因素有: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教育培訓、管理人員素質、安全重視與投入、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檢修與維護、信息預測水平、作業場所安全性;Ha2:員工風險處理水平影響因素有: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教育培訓、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故障率、設備檢查與維護、信息采集質量、信息處理效果、信息預測水平;Ha3:安全態度與責任影響因素有: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教育培訓、管理人員素質、安全監督與檢查、安全重視與投入、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故障率、設備檢查與維護;Ha4: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有: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教育培訓、管理人員素質、安全監督與檢查、安全重視與投入、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故障率、設備檢查與維護、信息采集質量、信息處理效果、信息預測水平、粉塵濃度、瓦斯水平、通風條件;Ha5:安全心理影響因素有:安全教育培訓、管理人員素質、安全監督與檢查、安全重視與投入、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故障率、信息采集質量、信息處理效果、信息預測水平、作業場所安全性、粉塵濃度、瓦斯水平、通風條件;Ha6:安全生理影響因素有:制度與規程建設、管理人員素質、安全重視與投入、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粉塵濃度、瓦斯水平、通風條件。

2.2內源潛變量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假設

Hb1:工作技能與經驗受員工風險處理能力、安全態度與責任和不安全行為影響;Hb2:員工風險處理能力受工作技能與經驗、安全態度與責任、不安全行為影響;Hb3:安全態度與責任受工作技能與經驗、風險處理能力和不安全行為影響;Hb4:不安全行為受工作技能與經驗、安全態度與責任、安全心理和安全生理影響;Hb5:安全心理受安全生理、不安全行為和員工風險處理能力的影響;Hb6:安全生理理受安全心理、工作技能與經驗的影響。

3研究模型

3.1模型構建

由于煤礦安全事故風險因素各變量相關性較強,各風險因素較難進行直接測量。因此,根據研究變量特征和研究目的,基于以下5項原則,構建煤礦安全事故風險因素關系模型:①以CA聚類分析結果為總體框架;②以人因風險層的6個風險因素為內在潛變量;③以管理、設備、信息和環境4個風險層的16個風險因素為外在潛變量;④以47個問題為風險觀測變量;⑤以227份有效問卷的數據為協方差矩陣。采用AMOS7.0軟件,構建煤礦安全事故風險因素CA-SEM模型,如圖1所示。

3.2模型檢驗與修正

從簡約適配度、絕對適配度和增值適配度三方面對模型擬合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不符合擬合度參考標準的進行反復修正直至達到標準要求。采用AMOS7.0的“AmosOutputModelFit”功能,對模型適配度進行檢驗,通過整理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表3顯示,模型各擬合指數達到標準要求,模型構建合理。

4研究結果分析

4.1外源潛變量對內源潛變量影響分析

假設Ha1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2、ξ5、ξ7、ξ11對η1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為0.769、0.683、0.676、0.713;ξ3和ξ12對η1影響一般,ξ1對η1影響未獲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訓、安全重視與投入、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和信息處理效果對工作技能與經驗的產生重要影響,管理人員素質、信息預測水平和作業場所安全性對工作技能與經驗產生一定影響,制度與規程建設對工作技能與經驗的影響未獲支持。假設Ha2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2、ξ6、ξ12對η2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為0.696、0.702、0.652;ξ1、ξ7、ξ8、ξ10和ξ11對η2影響一般,ξ9對η2影響未獲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訓、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信息預測水平對員工風險處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制度與規程建設、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故障率和信息采集質量對員工風險處理能力產生一定影響,設備檢查與維護對員工風險處理能力的影響未獲支持。假設Ha3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1、ξ2、ξ4、ξ5對η3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為0.741、0.680、0.729、0.683;ξ3、ξ6、ξ8和ξ9對η3影響一般,ξ7對η3影響未獲支持。即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與維護、安全重視與投入對員工安全態度與責任產生重要影響,管理人員素質、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故障率和設備檢查維護對員工安全態度與責任產生一定影響,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對員工安全態度與責任影響未獲支持。假設Ha4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2、ξ3、ξ4對η4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是0.668、0.641、0.652;ξ1、ξ5、ξ7、ξ8、ξ9、ξ14、ξ15、ξ16對η4影響一般,ξ10、ξ11、ξ12對η4影響未獲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訓、管理人員素質、安全監督與檢查對不安全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制度與規程建設、安全重視與投入、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設備故障率、設備檢查與維護、粉塵濃度、瓦斯含量和通風條件對不安全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信息采集質量、信息處理效果、信息預測水平對不安全行為的影響未獲支持。假設Ha5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2、ξ6、ξ8、ξ13對η5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是0.727、0.704、0.649、0.658;ξ4、ξ5、ξ10、ξ11、ξ14、ξ15、ξ16對η5影響一般,ξ12對η5影響未獲支持。即安全教育培訓、應急體系與救援能力、設備故障率和作業場所安全性對安全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安全監督與檢查、安全重視與投入、信息采集質量、信息處理效果、粉塵濃度、瓦斯含量和通風條件對安全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信息預測效果對安全心理的影響未獲支持。假設Ha6分析:上述結果顯示,ξ13、ξ14、ξ15、ξ16對η6影響顯著,影響系數分別是0.704、0.687、0.695、0.675;ξ1、ξ7對η6影響一般,ξ3對η6影響未獲支持。即作業場所安全性、粉塵濃度、瓦斯含量和通風條件對安全生理產生重要影響,制度與規程建設和設備機械化與先進度對安全生理產生一定影響,管理人員素質對安全生理影響未獲支持。

4.2內源潛變量間相互影響分析

假設Hb1檢驗顯示,η1受η2、η3、η4影響通過檢驗,即風險處理能力、安全態度與責任以及不安全行為對員工工作技能與經驗有影響作用,Hb1全部獲得支持。假設Hb2檢驗顯示,η2受η1、η3影響通過檢驗,η4的影響未通過檢驗,即工作技能與經驗與安全態度與責任對員工風險處理能力有影響作用,Hb2部份獲得支持。假設Hb3檢驗顯示,η3受η1、η2、η4影響通過檢驗,即安全態度與責任、風險處理能力和不安全行為對員工安全態度與責任有影響作用,Hb3全部獲得支持。假設Hb4檢驗顯示,η4受η1、η3、η5影響通過檢驗,受η6影響未通過檢驗,即工作技能與經驗、安全態度與責任、員工安全心理對員工不安全行為有影響作用,Hb4部分獲得支持。假設Hb5檢驗顯示,η5受η4、η6影響通過檢驗,受η2影響未通過檢驗,即員工不安全行為、員工安全生理對員工安全心理有影響作用,Hb5部分獲得支持。假設Hb6檢驗顯示,η6受η5的影響通過檢驗,η1對η6的影響未通過檢驗,即員工安全心理對員工安全生理有影響作用,Hb6部分獲得支持。

5結語與建議

1)在外源潛變量中,安全教育培訓對內源潛變量影響最為顯著,影響系數為3.54(0.769+0.696+0.680+0.668+0.727=3.54),因此,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應重視與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高員工工作技能、風險處理能力和強化安全態度責任。2)在內源潛變量中,不安全行為和安全心理受外源潛變量因素作用最顯著,影響系數分別是5.921、5.913,因此,應加強防范員工不安全行為,疏導員工安全心理,構建良好的煤礦安全氛圍,壓縮員工與管理人員的心理距離,關注員工生理素質和健康。3)注重人因風險中各變量間的相互關聯作用,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挖掘各風險變量因素的傳播路徑,采取有效措施,阻隔各風險的傳播途徑。4)重視防范管理和信息風險,提升信息的采集、處理和預測能力,加強煤礦安全信息化水平,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不斷提升管理人員自身素質和應急救援能力,為實現煤礦本質化安全的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劉鐵忠,李志祥.煤礦安全管理能力影響因素結果方程建模[J].煤炭學報,2008,33(12):1452-1456LIUTie-zhong,LIZhi-xiang.Affectingfactorsofsafe-tymanagementcapabilityaboutcoalminebasedonstruc-turalequationmodel[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08,33(12):1452-1456

[2]汪偉忠,盧明銀.煤礦作業人員系統風險知覺能力量化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5,11(8):152-156WANGWei-zhong,LUMing-yin.Quantitativeanaly-sisonperceptualabilityofsystematicriskforcoalminers[J].Journal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2015,11(8):152-156

[3]LuY,HinzeJ,LiQ.Developingfuzzysignaldetectiontheoryforworkers’hazardperceptionmeasuresonsub-wayoperations[J].SafetyScience,2011,49(3):491-497

[4]張江石,傅貴,郭啟明,等.不安全行為的預控方法[J].煤炭學報,2012,37(2):373-377ZHANGJiang-shi,FUGui,GUOQi-ming.Thepre-controllingmeasuresonunsafebehavior[J].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2012,37(2):373-377

[5]楊軍.煤礦安全風險評價與預警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3

[6]RackwitzR.Optimizationandriskacceptabilitybasedonthelifequalityindex[J].StructuralSafety,2002,24(24):297-331

[7]X.J.LI.SafedevelopmentofcoalmineenterprisesbasedonEndogenousGrowthTheory[C].Proceedingsof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cologicalHazardsII:Section1,DevelopmentIssues.Southampton:WITPress,2009:65-73

[8]馬改煥,劉廣君.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生產中的運用[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4,37(4):27-31MAGai-huan,LIUGuang-jun.Applicationofcoalminesafetyriskpre-controlmanagementsystemintheactualproductionofcoalmine[J].ChinaPublicSecuri-ty.AcademyEdition,2014,37(4):27-31

[9]劉海濱.于ART-2人工神經網絡的煤礦安全風險評價[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4,10(2):81-85LIUHai-bin.CoalminesafetyriskassessmentbasedonART-2neuralnetwork[J].Journal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2014,10(2):81-85

[10]龐柒.煤礦企業長效安全評價體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4[11]高建明,魏利軍.日本安全生產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3):105-111GAOJian-ming,WEILi-jun.ManagementofworksafetyinJapananditsenlightenmenttoChina[J].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2007,17(3):105-111

[12]李斌,王志軍.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綜合評價的SVM模型及應用[J].礦業安全與環保,2013,40(5):117-120LIBin,WANGZhi-jun.SVMmodelfor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oalmineinherentsafetymanagementanditsapplication[J].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3,40(5):117-120

[13]錢敏,穆丹丹.煤礦安全管理評價指標體系[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8,25(3):375-378QIANMin,MUDan-dan.Assessmentindexsystemofsafetymanagementofcoalmine[J].JournalofMining&SafetyEngineering,2008,25(3)375-378

[14]劉安國,楊懷玉.對煤礦零星事故安全管理的實踐思考[J].煤礦安全,2015,46(8):237-239LIUAn-guo,YANGHuai-yu.Practiceandthinkingofsafetymanagementforsporadiccoalmineaccidents[J].SafetyinCoalMines,2015,46(8):237-239

[15]牛莉霞,李乃文.安全領導、安全動機與安全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25(4):23-29NIULi-xia,LINai-wen.SEMofsafetyleadership,safetymotivationandsafetybehavior[J].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2015,25(4):23-29

[16]李紅霞,薛建文,張恒.煤礦安全氛圍對險兆事件的影響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5,15(3):161-164LIHong-xia,XUEJian-wen,ZHANGHeng.Corre-lationbetweenthesafetyenvironmentalwould-beacci-dentsinthecoalminingpractice[J].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2015,15(3):161-164

[17]孫旭東,張蕾欣.基于FuzzyAHP的煤礦安全生產風險評價模型[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40(1):65-68SUNXu-dong,ZHANGLei-xin.Coalminesafetyproductionriskassessmentmodelbasedon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J].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14,40(1):65-68

篇(4)

0 引言

商業保險業與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保險機構主動介入工傷預防,是國外的一條成功經驗。保險業發育比較成熟的兩個代表性國家是德國和日本。在我國,商業保險的產品還沒有真正進入煤炭領域,煤礦一旦發生事故基本是政府買單。我國雖然強制推行了工傷保險制度,但事故的賠付非常低,事故傷亡人員及其相關方得不到根本保障,煤炭生產企業仍舊存在非常高的風險。商業保險進入煤炭領域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商業保險進入煤炭領域,必須探討一種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綜合量化指標與費率浮動之間的科學系數關系,即建立煤炭領域商業保險費率制度,商業保險對安全生產的促進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目前,我國有各類性質的煤礦一萬多家,其自然條件、地質條件、開采技術條件、裝備水平、災害類型、管理水平等千差萬別,其風險水平不一,風險的大小沒有一個可靠的評估方法,災害后果的嚴重程度無法準確預測。煤礦生產系統是一個由人-機-環境構成的復雜系統,影響煤礦工傷風險的因素錯綜復雜,各個因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是典型的灰色模糊系統,所以可以考慮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對煤礦工傷風險綜合評價。

1 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煤礦開采系統是由人員管理、機械設備和地質條件等組成的。影響礦井安全的因素眾多,大部分評價指標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難以進行準確的定量分析和評價。而且,煤礦開采涉及的因素較多,包括開采、通風、地質、機械、人員培訓等,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眾所周知,要評價一件由單因素確定的事物是比較容易的,但如果涉及的因素多了,就會出現從這個因素出發對它做出一種判斷,而從另一種因素出發又可以對它做出另一種判定的局面,這樣就產生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做出一個更接近實際的綜合評判的問題,這就是綜合評判方法。模糊評價是利用模糊數學的基本理論來將模糊信息定量化,它合理地選擇因素域值,再利用傳統數學方法對多因素進行定量評價,從而科學地得出評價結論,該評價方法的優點在于不會忽略因素在程度上的差異[1]。進行模糊評價的過程是首先要建立影響評價因素集,并對各因素賦予相應的權數,然后由評價者建立評價集并對各因素進行評價,從而得出評價矩陣。最后由相應的權數與評價矩陣計算形成系統隸屬度,按最大隸屬度原則從評判級中確定系統的安全等級。模糊綜合評判決策的具體方法與步驟如下:①建立綜合評價的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響評價對象各種因素為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用U來表示,即U={u1,u2,…un}為n種因素(或指標)。②確定因素權重。由于各種因素所處地位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可用權重A={a1,a2,…an}來描述。③建立綜合評價的評價集。評價集是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結果所組成的集合,用V表示,即V={v1,v2,…vm}為m種評判(或等級)。④建立模糊綜合評判矩陣。用rij(0≤rij≤1)表示vj對因素ui所作的評判,得到模糊綜合評判矩陣R=(rij)n×m。⑤建立綜合評價模型。確定R、A之后,通過變換得到B=A°R=(b1,b2,…bm),它是V上的一個模糊子集。其中,“°”為綜合評價合成算子。⑥確定系統總得分及評價安全狀況。綜合評價模型確定以后,可得出系統總得分。根據系統總得分,對照安全等級表就可以評價出安全狀況。

2 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是風險評價的核心問題,不同的指標體系結構就會得出不同的評價結論。礦井安全風險評價中,并非評價指標越多越好,關鍵是評價指標在評價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結合影響煤礦安全的風險因素分析以及企業運行的實踐,嚴格按照煤礦安全風險指標體系的設計步驟和流程,將該指標體系分為自然地質條件及環境指標體系、人員素質及人身傷害情況指標體系、安全綜合管理指標體系和安全技術及措施指標體系四大體系。該指標體系能反映煤礦生產系統的所有主要影響因素,也能適應評價模型的需要,而且所有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可量化。

煤礦風險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圖1。其中,各指標的權重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

3 煤礦安全風險等級及煤礦商業保險費率制度

對煤礦個體而言,安全事故具有偶發性,若僅根據過去一至三年的事故發生率或工傷保險賠付情況,難以準確測算未來事故發生率或工傷保險賠付情況,從而難以進一步確定合理的浮動費率。若綜合考慮其它相對穩定的影響因素,如地質條件、機械化程度、管理水平等,對煤礦進行工傷風險綜合評價,再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結合往年工傷保險賠付情況來確定各個煤礦浮動費率,將更全面。

3.1 煤礦安全風險等級的確定 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對煤礦的安全風險進行綜合評價,根據綜合評價量化結果確定煤礦風險等級,得分越多,煤礦的風險越小,反之,風險越大。煤礦安全風險分級見表1。

3.2 煤礦商業保險費率制度 按照高風險高費率的原則,商業保險公司根據表1中煤礦安全風險等級的劃分結果,一一對應地制定科學的費率標準,風險等級高的煤礦執行高費率標準,風險等級低的煤礦執行低費率標準,形成有別于其他行業的商業保險費率制度。同時,商業保險公司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煤礦安全績效考核機制,確定上浮或下調費率的條件和調整幅度,與煤礦商業保險費率制度配套使用。商業保險公司在對煤礦出售保險產品前,首先對煤礦進行風險等級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結合煤礦安全生產績效調查結果,綜合確定煤礦首次執行的保險費率標準。對于浮動費率,借鑒國外商業保險費率浮動經驗,根據煤礦企業安全風險評價等級進行劃檔,70分以上的降低費率,60-70之間的不變,60分以下的提高費率。發達國家保險費率浮動范圍一般在10%至40%之間,根據我國目前安全生產狀況還遠遠落后于這些國家的國情,為了促使企業更加注意安全、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可以將浮動范圍擴大到50%。

4 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了長春羊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井作為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研究的實例。

4.1 煤礦概況 長春羊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井,核定能力90萬t/a。斜井開拓,兩段主副井筒為礦井輔助提升,東側的兩段大傾角皮帶井為礦井主提升?,F生產水平標高為-220m~-140m,東西兩翼各有一個炮采工作面,05年產量48.5萬t。平均走向長415m,平均傾斜長70m。上部為采空區,其余均為實體煤。羊草礦為高瓦斯礦井,相對瓦斯量10.83m3/t。礦井涌水量15m3/h,雨季時礦井涌水量最大可達30m3/h。本采區無鉆孔通過,與地面無水力聯系,地表也無導水裂隙。

4.2 安全風險評價因素集確定 本文數據來自該礦的調查數據,是由專家組(共4人)進行調研,對各種因素進行獨自評測,然后得出結果,安全技術及措施評判結果如表2。其他指標類似。

5 結論

①根據國外的經驗,商業保險產品進入煤炭生產領域,保險公司參與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工作,有利于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商業保險的事故賠付可以保障相關人員的利益,降低企業的生產風險,減輕國家的經濟和管理負擔。②商業保險產品進入煤炭生產領域,必須建立科學的煤礦風險評估體系和煤礦安全績效考核體系,以降低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③科學合理的煤礦商業保險費率制度和浮動費率機制,有利于催進煤礦法制化、標準化、機械化等建設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炎杰.我國實施煤礦業強制雇主責任保險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2]梁美健,楊光.保險業介入煤礦安全生產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煤礦安全,2006.

[3]徐然.商業保險在煤炭業中發展問題的探討[J].金融與投資,2010,8.

[4]孟超.淺談構建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思考[J].神華科技,2010,2.

[5]徐桂香.煤礦工傷保險的現狀分析[J].產業經濟,2010,7.

[6]蔡和平.中德工傷保險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北京大學,1996.

[7]劉仲力.發展我國工程保險的對策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

[8]王文.工傷保險實行差別費率和費率浮動的設想[J].中國勞動,2003(2):15~16.

基金項目:

北京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資助項目(Funding Project of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Beijing VET Teachers)。

篇(5)

1 煤礦安全風險評價的現狀

在風險定義提出后,國內外才逐漸開始針對風險管理進行研究。1901年時,美國威利特博士在自己撰寫的博士論文《風險與保險的經濟理論》中,提出了風險的定義[2]。國內外學者將風險研究與多門學科相結合,煤礦安全風險管理才逐漸成為風險管理中的一個分支。國外對于安全風險管理的研究較早,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風險管理作為一門較為系統的管理學在美國興起,并逐漸成為全球范圍的學科。我國對于風險研究的起步較晚,風險管理理論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進入國內。目前,對于煤礦安全風險管理研究通??煞譃閮煞矫?,首先是對于安全管理理論的研究,其次是對于煤礦安全評價技術的研究[3]。

第一、安全管理理論研究。近年來,對于安全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事故理論以及本質安全理論等內用的研究中。在安全事故理論中,事故致因理論是目前工人的安全事故理論之一。

第二、安全評價技術的研究。為了有效的實現對于煤礦安全的評價研究,運用評價方式對煤礦安全進行研究的成果較多,可按照評價量化方式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兩種。對于煤礦安全問題進行定性的評價研究,主要是由安全專家或者研究人員通過自身知識與經驗進行主觀判斷的形式[4]。而定量的評價技術是按照數學模型法,按照數量化的指標與數據對煤礦安全問題進行分析。

2 煤礦安全評價指標的構建

第一、管理安全風險指標。管理失誤理論認為,管理失誤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想要有效的避免管理失誤,就應當從安全管理風險入手,將風險消除。按照我國“十二五”規劃對于安全管理的主要要求,可將管理安全風險指標分為以下幾點:職業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訓、安全隱患管理、重大災害管理以及安全投入情況等[5]。

第二、自然條件安全風險指標。自然條件安全風險指標通常包括安全生產能力、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以及瓦斯地質條件等。由于各個礦井的自然條件不同,存在不同的安全生產風險,一些不利的自然條件就很容易引發不同的事故,通過綜合調查多項安全事故類型發現,水文、生產能力以及自燃等是較易發生的危險因素。

第三、環境安全風險指標。環境安全風險指標通常包括作業場所、溫度、有害氣體以及照明情況等。由于礦井下生產環境較為復雜,良好的生產環境能夠有效的保障安全生產,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現。

第四、人員安全風險指標。人員安全風險指標通常包括工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文化素質、安全意識以及專業素質等[6]。通過對煤礦事故的研究發現,工作人員采取的不安全行為是引發煤礦事故主要原因,而人員素質從根本上決定了自身的不安全行為。

第五、設備安全風險指標。設備安全風險指標通常包括設備更新改造、引進設備的先進程度以及設備故障等。設備通常也被成為機械器具,是直接或者間接用于安全生產的工具,其安全條件直接關系到煤礦的生產安全。想要掌握設備安全風險指標,就應當掌握設備的整體情況,從設備的更新與改造、先進程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進行分析。

3 制定煤礦安全風險指標體系的原則

第一、可行性原則。無論是建立的定量指標還是定性的指標,都要求指標數據的采集流程清晰,操作簡便,以此保證采集的指標數據真實可靠,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二、適用性原則。在“十二五”的安全北京下,建立起適合煤礦企業的風險評價指標。按照目前整體煤炭行業的安全生產條件與工作環境,確保指標體系的時效性。應當圍繞“十二五”的安全生產任務,為相關行業提供具有時效性的分析決策依據[7]。

第三、可量化原則。建立起指標體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對于煤礦安全風險的定量化評價,評價指標的結果需要以定性描述,使用實現數量對度量進行描述,以此保證安全評價指標具有可量化性。

第四、系統性原則。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屬于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借鑒現有學者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擴充并建立起包含所有影響因素的煤礦安全指標體系,以此保證指標的全面性。此外,還應當保證各個指標的特殊性與獨立性,保證各個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因果邏輯以及層次結構等,以此保證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系統性。

第五、科學性原則。尊重評價指標客觀存在的科學性,按照我國的相關管理規定,通過合理的方法,確定指標本質以及形成安全生產風險的因素,給出合理的定義,為有效的實現安全評價提供一定的保障。

4 建立評價指標系統

以煤礦企業所有掘進隊為單位,建立起安全評價集合S,不同掘進隊為S中的各個元素,可由S1,S2,S3,S4,S5,S6,S7,S8表示,即S={S1,S2,S3,S4,S5,S6,S7,S8}={掘進一隊,掘進二隊,……,綜掘四隊}。結合煤礦的實際情況以及我國制定的《安全評價通則》中的標準,選取十個標準,主要包括作業規程編制、爆破管理、作業地點的綜合防塵、設備管理、局部通風、頂板的管理、臨時軌道與運輸設備、掘進的安全措施、施工圖版以及巷道衛生。將每個掘進隊作為評價的對象,集合設置為N,分別對每個評價對象的十個指標進行評價,即N={N1,N2,N3,N4,N5,N6,N7,N8,N9,N10}={作業規程編制、爆破管理、作業地點的綜合防塵、設備管理、局部通風、頂板的管理、臨時軌道與運輸設備、掘進的安全措施、施工圖版以及巷道衛生}。

5 建立掘進系統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綜合模糊數學,在評價項目與每個隊伍的得分之間建立起模糊的映射:

Q=P(S,N), (1)

在公式中,S為評價集,N為評價對象的指標集,

A=BP(a1,a2,a3,a4,a5,a6,a7,a8), (2)

在公式中,B代表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aj為評價系數(j=1,2,3,4,5,6,7,8)。將評價指標體系帶入公式(1)中可得出:

因此模糊矩陣P為:

按照我國《掘進安全生產標準以及評分表》,結合煤礦自身的情況,將各項評價指標中的權重B取值為:B=(0.10,0.12,0.07,0.12,0.06,0.05,0.14,0.08 ,0.12,0.14)。將此項結果代入公式(2)中,即可計算出煤礦在2010年三月至八月掘進系統中各個掘進隊的安全生產成績:A=(1.515,1.4213,1.3674, 1.41324,1.32354,1.3913,1.374,1.44186)。

6 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分析與相應的改進措施

按照上述評價結果可知,掘進一隊在作業規程編制、爆破管理、作業地點的綜合防塵、設備管理、局部通風、頂板的管理、臨時軌道與運輸設備、掘進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得分最高,綜合機械二隊得分較低,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安全方面的建設。

第一、使用科學方法提高煤礦掘進工作的效率。掘進技術屬于煤礦生產建設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有效的提升煤礦掘進的速度以及效率,就必須對整個煤礦掘進工作進行研究。保證整個煤礦掘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8]。對于煤礦掘進工作的循環作業來說,為了保證在抽放、截割以及運輸等工作能夠正常作業,就需要從根本上提升煤礦掘進的效率以及質量。假如在同一個循環內,想要進行多項施工,就應當在盡可能的保證這個工序同步進行,在實施平面挖掘的過程中,協調多項作業,充分的利用時間與空間,保證掘進的速度。此外還應當從實際出發,正確的選擇作業的形式,保證質量。

第二、使巷道成形,改進光爆的技術。在對巷道進行爆破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前孔光面爆破,為了有效的提升進尺,可考慮使用深孔爆破術[9]。此種深孔爆破技術除了能夠有效的保證整體的施工質量外,還能夠有效的增加施工的效率,提升煤礦的掘進速度,使其能夠滿足企業的規定。此外,為了使巷道成形,應不斷的加大孔徑,將多余的擴炮孔轉移至周邊,為了充分的利用設備,應當增加周圍的眼數量。

篇(6)

二、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評價

PDCA循環法在煤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評價意義,指導并約束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分析PDCA循環法的評價,如:(1)強化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風險預測,制定多項風險預測計劃,彌補煤礦安全管理的不足之處,基于PDCA循環法的煤礦安全管理,確保各項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2)推進煤礦安全管理的改革,摒棄原有不合適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積極性,評價管理的整體過程,提升管理的實際標準;(3)為煤礦生產構建安全的管理環境,利用PDCA循環法,管控煤礦生產,體現安全管理的價值,拓寬了煤礦安全管理的效益。

篇(7)

中圖分類號:TD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156-01

前言

安全是煤炭企業永恒的主題。煤礦安全生產關系職工生命安全,關系煤炭工業健康發展,關系社會穩定大局。實現煤礦安全生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須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但近些年全國發生的幾起大的煤礦安全事故說明了煤礦安全生產的形勢依然嚴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仍十分尖銳。基于風險預控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種事前預防的管理模式,它可以很好的防止煤礦企業事故的發生,而且它可以不斷修復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漏洞,不斷優化安全管理的質量,能夠實現煤礦企業的長效安全。

1 風險預控下的煤礦安全管理內涵

風險預控下的煤礦安全管理是一種過程管理,全過程分為危險源識別、日常監測、預控中心信息處理、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和實施五個部分,相互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具體是在事故發生前,通過對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源辨識,判別危險源產生風險大小,對危險源進行監測、監控和預警,最后削弱和消除危險源,杜絕煤礦事故發生。同時它也是一種閉環管理模式,是通過循序漸進不斷修補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終實現煤礦的長效安全管理。它具有閉環性、動態性、系統性和及時性四大原則,能夠降低煤礦生產系統的風險,根除重大事故的發生,能夠做到實時正確地預警,能夠根據生產系統里不同的子系統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和正確的預警方式,能夠在日常監測中隨時向預控中心傳遞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切斷事故的因果鏈。

2 煤礦企業進行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必要性

1)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是建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系統的核心內容和起點,它可以為整個系統的實施、運行和保持奠定基礎。

2)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可以使煤礦企業對其生產活動范圍內的安全危險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總體的評價,可以全面掌握當前生產系統中的安全風險狀況。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可以使企業能夠持續識別、評價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風險,使風險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實現持續改進。

3)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管理,是煤礦企業主動開展本質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煤礦企業更好的履行其基本生產安全法律義務的重要保證。

4)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應急預案等內容實施、細化和補充,降低了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

3 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全過程

煤礦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方式和特點各不相同,因此在實施安全生產風險預控過程中,應結合生產實際形成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工作方法和步驟。通常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步驟如圖1所示。

3.1 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是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危險來源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機器設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

危險源辨識是使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前提和基礎,危險源辨識的全面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風險預控工作是否有效。因此危險源的辨識應該全員參與,在整個煤礦企業中進行,覆蓋該企業的所有生產活動和設施的各個方面,使危害能夠全面的辨識與控制。煤礦企業可以首先通過編制全員危險源辨識調查表,要求企業的員工全員參與,認真填寫生產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危害。然后再綜合使用危險源辨識的各種方法,對生產系統中的危險源作進一步的辨識,以期盡可能全面準確地辨識出生產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源。

3.2 日常監測

日常監測是指煤礦企業通過全面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日常的生產活動進行監測,主要的任務是檢查日常生產活動中是否出現了辨識出的危險源以及是否產生了新的危險源,并將監測到的信息及時反饋給預控中心。如果檢查人員發現了已經辨識出的危險源存在,首先應該根據企業的相關規定和經驗采取初步措施,比如停止生產作業、疏散工作人員到安全地點等,然后將發現的危險源和采取的措施立即匯報給預控中心。

3.3 預控中心信息處理

預控中心是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的管理部門,是受企業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預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包括企業的主要領導,負責企業風險預控工作的中長期規劃;企業的技術骨干,負責企業風險預控工作的日常管理;企業各生產單位的基層領導和技術人員,負責風險控制措施的執行。

日常監測的信息反饋到預控中心后,預控中心要組織人員立即對信息進行分析,檢查是否出現已經辨識出的危險源,然后綜合使用各種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檢查是否出現新的危險源。如果沒有發現危險源,則繼續進行日常監測。如果發現危險源則對危險源進行評價。

3.4 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對于預控中心判定為不可容忍的風險,應該系統的進行原因分析,本著避免人員傷亡、消除危害和降低風險的原則,制定控制措施的實施草案計劃,論證其可行性后予以確定。

因煤礦企業大規模連續生產,且具有高危險性的特點,所以煤礦企業應該對生產系統中的風險采取分級風險控制,將不可容忍的風險分為國家級不可容忍風險、公司級不可容忍風險和科室級不可容忍風險等,分別制定“不可容忍風險控制改進清單”,相關執行部門根據措施要求實施控制和改進。煤礦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不可容忍風險的控制改進措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過新建、改建、改造等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技術性措施;另一類是通過修訂企業的管理程序和作業規程、標準,制定并落實監控管理措施、落實應急預案,或建立互相監督檢查和獎懲機制,或通過安全生產目標等管理性措施控制風險。

3.5 風險控制措施評審和實施

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包括對原有風險控制措施和準備采用的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新的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在實施前應由預控中心組織有關人員,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價,論證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經過討論確定后,批準并實施。相關的責任部門、崗位人員在實施措施前應經培訓學習,確認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實施,預控中心應對風險控制措施

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和測量,未能達到要求時,應重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實施,達到要求時,應予以標準化,鞏固成果。

風險控制措施評審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計劃的控制措施能否使風險降低至可容忍程度;②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③是否已選定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④受影響的人員如何評價計劃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結束語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是一種新興的煤礦安全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對煤礦企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日常監測、對存在的風險進行預警、制定出風險控制的措施。這是一套規范、科學、系統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對煤礦企業控制生產經營風險,完善安全保障體系,杜絕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宋建芳.風險預控下的煤礦安全管理的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5).

[2] 唐功利.試論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模式[J].科技風,2014(05).

篇(8)

1 灣田煤礦及其安全驗收評價項目概述

灣田煤礦位于盤縣城北東方向,與縣城平距22km,行政區劃隸屬盤縣淤泥鄉,位于淤泥鄉下營村境內,礦井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6′36″~104°46′46″,北緯25°56′39″~25°57′30″。井田范圍由7個拐點坐標圈定,形狀為一不規則的多邊形,呈北西走向。走向范圍東起于2號勘探線以東480m,西止于F4斷層以西20m,走向長約1.65km,寬0.35~0.9km,井田面積1.2065km2,開采標高為+1770m~+1150m[2]。

灣田煤礦安全驗收評價的目的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1] [3],為灣田煤礦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驗收提供依據,對未達到安全目標的系統或單元提出整改建議及安全補救措施,以利于提高灣田煤礦建設項目本質安全程度,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2 灣田煤礦安全驗收評價

灣田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來自若干相對獨立的具有危險、有害因素的場所和裝置,同時,一些重點危險因素的控制對建設項目安全生產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評價體系中分別對多個單元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最終得出該礦井在目前生產條件下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本文限于篇幅,僅針對其中的瓦斯災害防治單元進行詳細實施介紹。

以危險事件的嚴重性等級為表的列項目,以危險事件的可能性等級為表的“行”項目,制成二維表格,在行、列的交叉點上,繪出定性的加權風險指數,所有風險加權風險指數構成一個矩陣,這個矩陣稱為風險評價矩陣[4],見表1。

在表1中,風險指數為1~5的為重大危險有害因素,風險指數為6~9的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風險指數為10~17的為一般危險有害因素,風險指數為18~20的為潛在危險有害因素。

《灣田煤礦(整合)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對該礦進行的瓦斯計算,投產期16號煤層的采煤工作面相對瓦斯涌出量為8.07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2.62m3/min,投產期抽采前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5.98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 5.43m3/min。對于這樣的礦井,瓦斯災害與煤與瓦斯突出為其主要的兩方面危險、有害因素,其主要表現為瓦斯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火災、觸電傷害、機械傷害、中毒和窒息等;其相應的原因主要為瓦斯積聚、瓦斯抽放系統故障或能力不足、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計不合理或故障及瓦斯檢查及現場管理不健全等;每一個原因中又細分為多個生產或者設備的關注點;可據此設計相應的對照表格,從而定性確認出其危險程度。具體見表2。從而確定瓦斯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火災為該礦井重大危險有害因素。

對于定性評估出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在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對形成事故的影響大,哪些影響小,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影響煤礦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層,在每層中再繼續進行分層考慮,使各種因素系統化、層次化、全面化[5]。從而能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下面以煤與瓦斯突出的危險性評價為例,進行說明。

①建立影響煤與瓦斯突出的因素集[6]:

u21――防止掘進誤穿煤層的措施;u22――在突出煤層掘進;u23――礦井防突綜合措施; u24――突出煤層開采的防護措施;u25――突出煤層的預測預報;u26――貫徹先抽后采的措施;u27――礦井的防突管理;

②求其權重度

同理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可以計算出煤與瓦斯突出各因素的權重,歸納如表3。

煤與瓦斯突出的權重度

;按其權重值的大小排序為:礦井的防突管理(0.290)、防突綜合措施(0.221)、突出煤層開采的防護措施(0.181)、突出煤層的預測預報(0.146)、貫徹先抽后采的措施(0.070)、防止掘進誤穿煤層的措施(0.056)、在突出煤層中掘進(0.036)。

③建立煤與瓦斯突出重大危險有害因素的評判集

根據該礦目前對煤與瓦斯突出重大危險有害因素所采取措施的好壞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v1控制很好;v2控制較好;v3控制一般;v4較差。

④確定煤與瓦斯突出相關各因素的隸屬度或隸屬函數

根據對該礦的現場檢查、評價人員對該礦煤與瓦斯突出重大危險有害因素的深入分析,確定煤與瓦斯突出各因素隸屬度,將煤與瓦斯突出各因素的隸屬度分別為行組成判斷矩陣R2:

⑤模糊綜合評價

將煤與瓦斯突出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度A2和評判集的隸屬度R2代入,計算得:

根據最到隸屬度原則,該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的各個因素控制較好。通過對該礦煤與瓦斯突出重大危險有害因素作模糊綜合評價,得出以下結論:影響該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的各因素中,16.5%控制很好,27.1%控制較好,36.9%控制一般,只有19.1%控制較差,有待進一步加強該礦的煤與瓦斯突出防治。

經過對灣田煤礦已建成的系統進行現場檢查,提出整改建議,經礦井整改后,再采用評價前制定的《安全檢查表》對灣田煤礦十四個系統(單元)進行打分,灣田煤礦安全評價綜合的得分為81.22分。礦井危險程度等級為B級,基本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可以申請驗收。

3 灣田煤礦安全驗收評價取得效果

通過對灣田煤礦(整合)建設項目進行安全驗收評價工作后,主要達到了以下具體目標:

(1)通過對灣田煤礦建設項目的系統安全性能分析,找出其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中固有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分布,并分析產生危險、危害后果的主要條件,并提出控制消除危險、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發生條件的最優技術、措施和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設項目的安全風險,獲得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2)通過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采用先進、合理的安全評價手段,定性、定量分析灣田煤礦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危險、危害后果,確定危險性大的崗位、單元、或子系統,研究在出現人為失誤、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故障和環境影響等異常情況時,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部位、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提出優化控制、防范對策和應急措施,確立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從而為建設項目投產后的安全生產系統工程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管理提供基礎。

(3)通過本此安全驗收評價工作,為上級安全監察管理部門和煤炭管理部門下一步進行灣田煤礦安全設施驗收、安全條件驗收和煤炭生產許可證發放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馮治斌. 煤礦安全評價方法 [J].中州煤炭.2003.3

[2]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灣田煤礦(整合)初步設計[R].2010.8

[3] 袁曉春等.灣田安全驗收評價報告[R].貴州煤礦設計研究院.2012.5

篇(9)

1煤礦企業安全風險種類

通常情況下,區分煤炭企業安全風險種類是一個綜合性的也是多維度的復雜的問題。一般而言,學者通過不同的側面進而對煤炭企業的安全風險種類進行區分,比如風險指標系統、指標權重、預警指標、預警機制等。通過這些更為細致的類別劃分,可以實現對煤礦企業安全風險種類全面的分析。

1.1煤炭安全風險評價指標

煤礦安全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做為整個煤礦企業安全風險評價及預警的關鍵和基礎,在整個煤炭企業安全風險與成本管理的框架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煤炭安全風險評價指標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更為權威的數據參考,也便于進行風險安全的監督與調控。不過,目前我國主要采用的安全風險指標還主要停留在表層的、定性的研究和刻畫上。這種安全風險指標很容易讓決策者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實,如百萬噸死亡率,千人死亡率等。這類安全風險指標很難有效地反應全面的煤礦當前安全運行狀態。比如,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煤礦事故總量發生數量在較少人次上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在大規模的煤礦事故中,這一數量并未減少,相反比重反而在增加。如果決策者只關注煤礦事故的總數,難免會掉以輕心,心存僥幸。

1.2煤礦安全風險評價指標權重

在有了較為科學的煤礦安全風險評價指標后,需要確定不同安全風險評價指標的權重,只有賦予合理科學的權重,才能讓安全風險評價指標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安全風險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主要包括主觀法和客觀法及二者相結合的方法。不同的分析的確定方法有著各自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層次分析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安全風險評價指標。

1.3煤礦安全風險預警方法

在有了科學的安全風險評價指標及一定的權重值之后,如何根據這些安全風險指標及時地發現風險并做出合理快速的預警措施是另一個值得仔細分析討論的問題。簡單說來,必須要滿足日常性、靈敏性、及時性、參照性,以及便于操作的原則。因此,煤炭企業在制定安全風險預警方法的同時要兼顧自身的人力、物力,從人力資源、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煤礦安全風險預警判別與應對機制。

2煤礦安全管理成本現狀

2.1煤炭企業保證性安全投資成本高

由于保證性的安全投資難以短時間內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因此作為長期投資往往不受企業的青睞。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巨大的保證性安全投資成本使得這些企業望而卻步,忽略安全管理,進而為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2.2事故的外部性嚴重

經濟學中,“看不見的手”失效的一種情況就是存在的外部性,也即是成本沒有完全內生化。這點對于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尤為明顯。煤炭企業的安全有著巨大的正的外部性,可以使得周邊的居民、企業等享受到這種外部性的好處,但是由于這種安全管理成本全部需要煤炭企業自己承擔,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告訴人們,均衡數量會小于最優數量,也即是說企業對于安全管理的投入是嚴重不足的。

2.3煤炭企業的安全成本沒有單獨核算

我國目前運行的會計核算體系中,對于安全成本一項并沒有單獨的科目。這導致企業對于自己的成本支出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進而主動強化自己的安全管理成本意識得不到加強,從而使得內生動力不足。

3煤炭企業安全風險成本管理

3.1建立健全煤炭企業安全保證金制度

通過成立煤炭企業安全保證金制度,可以預先劃撥出部分資金作為準備金以應對突發事件,同時這部分資金可以部分用來完善改進現有的安全保險機制,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對于明文規定的一些安全措施,企業應該嚴格遵守,同時對于一些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可能存在風險的,要及時進行防范。

3.2優化煤炭企業安全成本核算體系

通過完善我國的會計核算體系,使得煤炭企業的安全成本可以作為單獨的一個會計科目體現在財務報表中,使得企業可以對于自己的成本花銷一目了然,并且作為一個可以橫向比較的資產單元成為企業自身管理的一種激勵措施。由于目前關于安全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只是局限于理論分析階段,因此對于我國目前的運行現狀,可以考慮進行一定的緩沖處理。建議建立安全成本率、產量安全成本率、利潤安全成本率及保證成本率等綜合指標評價體系。

3.3完善煤炭企業安全成本核算程序

煤炭企業安全成本核算程序通暢與否可以作為衡量我國煤炭企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完整通暢的安全成本核算程序是煤炭企業能否科學進行安全成本管理的問題關鍵。同時制定統一的安全成本核算方法,避免目前存在于市場上的多體系造成的混亂。

3.4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

積極促進會計部門及稅收部門等的溝通,有助于加強會計準則和稅務制度對安全費用規定的溝通和協調。推行全面的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增強企業、員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于安全風險的意識的認識,是我國煤炭企業真正實現現代化、安全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4結語

煤炭企業的安全風險與成本管理問題是一個關系到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近年來,雖然我國對于煤炭企業的安全風險進行了重點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還不能掉以輕心。目前我國已然存在著保證性投資成本高,事故外部性嚴重及管理成本沒有進行單獨的核算等一系列問題,只有針對這些問題采取對應的措施,才能讓我國的煤炭行業更上一層樓。

作者:文靜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國流.淺析我國煤炭企業的風險管理及控制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0,49(11):28-29.

[2]張曉會.煤炭企業安全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1,32(9):95-96.

篇(10)

1煤礦雙重預防機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義

1.1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定義

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實施過程前,煤礦企業對照國家規定的分級標準,辨識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安全風險、生產作業風險因素的級別或者等級。從而能夠科學合理確定風險評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時建立安全風險評估的分析數據庫,煤礦企業結合自身生產實際,并根據安全生產評估的數據分析其研究結果,繼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從安全作業風險組織、安全作業制度、安全作業技術、安全作業應急管理等各個方面,確保煤礦安全風險的生產作業風險始終能夠保持在完全處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圍之內,以較高的效率嚴格預防遏制“認不清、想不到”的各類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頻繁反復發生[1]。

1.2煤礦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

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治理的內容包括隱患排查治理的問題內容,以及及時排查治理的登記跟蹤,煤礦隱患排查治理問題工作的主體主要是指各級煤礦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由各級煤礦企業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按照本煤礦安全隱患治理問題及時排查登記管理制度,同時組織煤礦企業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其他煤礦企業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在日常煤礦安全生產活動中可能因為事故導致煤礦安全事故等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地安全隱患問題大排查,對在安全隱患問題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種安全隱患,按照危險等級確定順序,并及時進行隱患排查治理登記、跟蹤,同時按照“五到位”各項工作的指導原則及時組織,有效地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整改,從而實現完成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的各項業務工作的全過程閉環控制管理,進行切實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準確解決安全生產作業在煤礦日常生產“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隱患治理問題。

1.3兩項工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這兩項煤礦安全管理的工作,從兩者的基本關系來看,按照矛盾的理論觀點,兩者有不同之處,雖然兩者同為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同一類事務,歸屬同一類事務的兩個基本方面,性質是相同的,但是兩者工作的側重點和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順序又是不同的。(1)兩項工作的相同點。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兩項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務目的都是從煤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深刻認識到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對煤礦安全生產隱患中危害風險的超前管控、對重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時治理作為重要手段,堅決把各類煤礦重大事故都及時消滅在隱患風險危害的萌芽階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時防范各類型煤礦安全生產重大事故的再一次發生。由此可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兩項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樣,對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風險進行事前排查,其實質都一樣,也就是準確辨識安全管理經營者和服務事業單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風險危害以及安全生產重大風險的影響因素,然后及時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應措施,在各類煤礦安全事故沒有完全發生前,對這些隱患危害風險因素分別及時進行事前風險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決。兩項安全管理工作均嚴格按照實行分級管理,都將安全管理生產危害風險最高等級級別分級為“紅、橙、黃、藍”(其中以下紅色為危害風險程度最高級別),4個級別的劃分讓煤礦企業對風險最高等級分別及時進行管控,將各類煤礦安全事故隱患危害風險等級分為重大類型安全隱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隱患分別進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兩項工作的不同點。安全隱患事故風險項目排查治理和風險評估治理工作是一個具有周期性的一項煤礦安全生產治理工作,作為一個隱患排查治理及專項排查辨識決策治理,是在一定時間內或者一段時期進行開展的一項管理工作。而煤礦安全隱患治理則僅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項工作,煤礦企業每天都需要按時進行隱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礦作業風險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安監人員對煤礦企業的安全作業風險治理重點區域或是實際生產的每一個工作面、每一個車間進行的定期的常規的日常煤礦隱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礦工作崗位上的煤礦作業風險治理技術人員在日常進行煤礦作業風險治理評估過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隨時隨地進行排查這些安全事故隱患。

1.4雙重預防機制的理論價值及意義

(1)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雙重預防機制實現了安全生產管理新的關口再次地向前移?!鞍踩谝弧㈩A防為主”,作為我國生產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基本方針,雙重預防機制的理論價值就直接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風險安全預防綜合治理體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雙重風險應急重大事故安全處置風險治理體系轉向雙重重大事故生產風險安全預防,實現了今年以來全國安全生產技術企業生產風險管理工作形勢明顯好轉。(2)體現了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思想。雙重過程預防管控機制對作業風險管控進行兩個全過程預防管理。首先,在可能產生風險隱患之前對現有風險隱患進行實時預控,即通過對現有風險隱患進行實時識別、評估、分級,并及時采取有效率的預防管控風險措施,達到有效減少作業風險、降低作業風險以及危害嚴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風險隱患可能產生的各個源頭階段起到有效控制風險作用,防止風險隱患反復產生;其次,在風險作業管理過程中,對已經發現產生的風險隱患情況進行實時排查,即對各項風險可能控制相關情況及時進行跟蹤監測,隨時隨地關注各項風險可能失控相關情況;再次,對隱患排查中已經發現的各項風險可能失控(也稱即風險隱患)相關情況立即采取措施一并進行綜合治理(也稱即風險隱患綜合治理),總結研究分析造成風險管控各個環節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斷對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分級預防管控的管理機制和管控措施體系進行創新完善。

2雙重預防機制在煤礦系統內大型煤礦的管理實踐與應用探討

2.1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實施工作情況

(1)全面規范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識別辨識。組織領導全體企業員工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對企業相關的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生產工藝、設備維護設施、作業管理環境、工作崗位、人員使用行為等各個方面信息進行安全風險分析辨識,并逐一將經過辨識后得出的安全生產風險數據進行分析記錄[2]。(2)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根據確定的管控危害風險類別和管控風險管理等級,明確公司所屬企業礦區應排查暴露出各類危害風險的管控危害管理職責層級,礦長為主要危害風險管理責任人,與煤礦公司所屬分管副高級助理礦長、總工程師等管控重大風險類別類型風險,礦各直屬職能部門、區隊管控較大風險類別類型風險,班組管理成員個體管控一般風險類別類型風險,員工參與所屬企業個人組織個體管控低風險類別類型風險。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規范風險管理、技術手段、設備生產技術規范更新、個體生產風險管理防護、監測設備風險管理監控、應急處置風險管理等多項安全綜合管控風險管理控制措施,確保安全高效生產并對風險進行實時安全可控、在線管控。

2.2對策建議

(1)加大對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建設宣傳和學習培訓教育力度。每年針對我們煤礦各管理層級員工開展關于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建設方面的專項宣傳培訓并不斷加強學習宣傳教育工作,讓我們全體煤礦員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覺學習踐行煤礦風險管理優先的經營理念,學習煤礦風險管理的相關基本知識,掌握煤礦風險因素辨識和煤礦隱患風險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臺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強化企業管理標準。圍繞雙重風險預防管理機制主要涉及的企業危險源識別辨識、風險評估、防控管理措施、隱患風險排查和企業隱患風險治理等企業重點工作環節和管理內容,出臺一系列分別適用于企業集團公司所有煤炭產業板塊不同特點的企業技術管理方法規范標準、工作規范標準和風險管理規范標準,指導企業系統內所有煤礦能夠更好、更全面管理內容,出臺一系列分別適用于企業集團公司所有煤炭產業板塊不同特點的企業技術管理方法規范標準、工作規范標準和風險管理規范標準,指導企業系統內所有煤礦能夠更好、更全面地組織開展企業風險評估預控管理工作[3]。(3)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這兩項工作制度的建立主體主要是煤礦安全生產單位。雙重預防機制的建設有助于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的標準化建設,同時通過自查自糾自整改,進行定期的安全風險評估及隱患排查,不斷完善安全風險舉措,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4)建立風險數據庫。將作業流程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危險源的辨識。辨識完所有的風險因素之后,根據LEC風險評價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級分為四級,分別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我們需要采取一定的風險管控措施。當然不同層級的風險分級管控要體現出來,一般最高層級需要控制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而最低的班組級別需要控制到四個層級的風險,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細致。此外,結合我們日常的安全檢查,形成隱患排查臺賬,對于排查出來的隱患,要及時進行整改,對未按期進行整改的,后續要進行閉環整改跟蹤。(5)建立崗位風險告知卡。建筑物或作業平面區域的風險四色圖以及作業風險比較圖。將以上三類圖片粘貼在作業現場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崗位風險告知卡中應明確崗位的風險因素、安全舉措、應急措施、還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建筑物的風險四色圖,可根據作業范圍或設施設備的風險程度來進行評估,以最高的風險確定本區域的風險程度。作業風險比較圖是根據所有的作業活動進行的風險評價,包括作業程序的暴露程度,發生的頻率以及后果的嚴重程度。雙重預防機制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員的悶頭工作。因此,在風險數據庫,作業風險比較圖,建筑物的四色圖,以及崗位風險告知卡方面,應讓盡可能多的員工參與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崗位的風險,也知道崗位的應急處置。

3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事故預防管理機制建設必須具有鮮明的綜合理論性和科學性、先進性和理論綜合性的實用性。通過理論研究如何建立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對我國煤礦企業人、機、環、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員進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動煤礦企業進行煤礦安全事故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安全長效機制的穩固有效發展建立,雙重預防機制將廣泛發展應用成為我國煤礦企業進行煤礦安全事故生產風險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李爽,毛吉星,賀超.安全管理中危險源辨識的頂層設計與體系設計[J].煤炭經濟研究,2017,37(07):59-64.

上一篇: 高??蒲袌F隊建設 下一篇: 建筑工程監理概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有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