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15:47: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傳統文化播神州,華夏文明永流傳。
2. 傳圣賢道、授大成業、解精神惑。
3. 博學助君明志,篤行助力致遠。
4. 借助先賢成就,打造現代經典。
5. 學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6. 授古人之德,開今人之風。
7. 國學經典智慧,創造美好人生。
8. 傳承華夏文明,引領立志修身。
9. 知儒道孝易,看學苑汶林。
10. 傳承弘揚文明,鼎立世界中華。
11. 傳東方智慧,品華夏文化。
12. 珍愛優良民族傳統,傳承民族文化精髓。
13. 修身齊家有道,汶林學院傳教。
14. 集古人智慧,創當代精英。
15. 傳播東方智慧,文化潤澤心靈。
16. 傳播東方智慧,重塑中國精神。
17. 習四書五經,修德蘊之人。
18. 傳播東方智慧,共享華夏文明。
19. 承圣賢之德,解天下之事。
20. 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熱門篇】
1. 傳承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
2. 學傳統文化,做當代圣賢。
3. 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大力推動文化創新。
4. 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5. 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6. 播傳統文化,不再迷茫暢天下。
8. 弘揚傳統文化,締造華夏智慧。
9. 東方文化之源,當代修身之所。
10. 尊重人才,鼓勵創造;尊重學術,發揚民主。
11. 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創造人類先進精神文明。
12.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培養青少年健康人格魅力。
13. 立足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14.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15. 保護古跡,是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16. 提高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增強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7. 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18.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明創新。
19. 習文通古今,惠民在人心。
20. 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范。
21. 吸千秋文化,立萬代基業。
22. 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23. 傳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24. 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25. 知儒道孝易,看學苑汶林。
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經典篇】
1. 傳承弘揚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2.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 用東方智慧優化您的生活。
4. 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創造先進燦爛中華文化。
5. 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6. 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立足本國,面向世界。
7.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8. 溫習東方文化,修身齊家平天下。
9. 復古代文化,展今朝風采。
10. 匯集東方智慧,傳播華夏精神。
11. 繼承優秀文化傳統,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12. 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13.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14. 留下歷史, 保護古跡。
15. 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愛護薪火傳承。
16.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的歷史。
17. 保護文化遺產,守望精神家園。
18.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9. 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20. 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
看了“保護文化遺產的標語”的人還看了:
1.保護文化遺產的公益廣告詞
2.關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公益廣告詞
3.保護文物古跡宣傳標語有哪些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5C-0048-01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其學說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中國人來說,孔子是中華文化的首要記憶;對世界來說,孔子是中華文化的標志符號。孔子的“仁愛”思想,主張以愛人之心來協調和諧社會;因材施教對現實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當性,這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時代要求,是新世紀中華文化融入世界的發展趨勢。世界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促進文化自身和世界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中俄兩國文化的交流源遠流長,蘇聯及俄羅斯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俄羅斯漢學家多年來對《論語》做了大量的翻譯和研究,其中的一些觀點和評價,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如何在職業學校俄語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豐富文化內涵、開闊國際視野,提高運用俄語的能力,加強國際交流,是需要我們外語教師思考的問題。《論語》是最具代表意義的著作之一。我們從俄羅斯漢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翻譯成的《論語》中摘錄幾篇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另一種語言中體會《論語》的博大精深,既提高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又為今后中俄兩國文化交往,向世界弘揚中華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講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Учитль говорил:―Не радостно льучиться и постоянно добиваться совершенстваtИ не приятно ли,когда друзьяприходят издалека?Не тот ли благороден мужoкто не досадует,что неизвестен людям?
子曰U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Учитель сказал:―Есль 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 ж лишен строгости в нем нет вунушительности и он не тверд в ученииГлавное―будъ честен и правдив,не дружи с теми,кто тебе не равен,и не бойся исправлять свои ошибки.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Учитель сказал:CЕсль 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 не думает во время трапезы о насыщении своего желудка,не помышляет,живя дома,об уюте,проявляет расторопность в деле,осторожно говорит и исправляется ,сближаясь с теми,у кого есть путь,он может называться любящим учиться.時,都著重強調的是“君子”具有的品德,“君子”是個術語,這個術語通常被翻譯為благородныймуж,直譯是高尚的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在這個核心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中華文化特有的道德標準。君子“循循善誘”、“謙虛謹慎”,從邏輯上講君子的反義詞是Маленькиелюди,就是不遵守生活的禮儀、不施仁義、不尊重長輩,在執政者面前不履行自己的職責的人。成為君子是每一個國家公職人員和士大夫追求的目標。守規矩、謙遜、冷靜、忠于職責,遵守禮儀,這就是孔子理想中的君子。比如君子是“不知而不慍”,用俄語表示是Не тот ль 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кто не досадует,что неизвестен людям?,“君子,學則不固,主忠信”,БлагородыймужнетвердвученииГлавноеCбудьчестениправдив“君子敏于行事而慎于言”,Благородый муж не тверд в учении,ГлавноеCбудь честен и правдив,事實上所有孔子的著作都試圖解釋君子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和怎樣能夠成為君子。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君子的品德,可首先將語錄中重點詞匯進行講解,例如дабиваться совершенства“完善”,ГлавноеCбудь честен и правдив“誠信”,проявляет расторопность в деле,осторожно говорит“做事機敏,說話謹慎”等等,首先從這些學生都懂的詞匯開始講解分析,然后過渡到語句,最后是整段語錄。從小到大,分層遞進,待學生都理解之后,用朗讀背誦的方式加深印象,以便鞏固。同時還安排一節討論課,就幾段學過的《論語》語錄進行討論、分析。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和學習,發現君子品質的特點,那就是成為君子是中國社會每一個有道德和良知的人為之而努力的目標。孔子的思想是在孔子、孟子、荀子這些先師過世以后形成的,要想理解孔子的思想,包括對君子的闡述,我們必須往前延伸到十世紀到十三世紀新孔子時代,然后是孔子思想復興的明清時代。顯然,也就是從那時候孔子的思想從一個個人學說變成國家的政治道德學說。
一片碧海青天成就了它的豁達――牛郎崗和小白鷺的海景沙情讓人流連,中國最美海島崳山島的草場天湖讓人迷醉;一灣九曲溪流成就了它的靈動――放筏九鯉溪上,山隨水轉,水繞山行,人與風景融為一體。這份純粹質樸的美像祖母哼唱的搖籃曲,委婉動聽,仿佛天籟。
在勒?克萊齊奧獲得“諾獎”這一殊榮之前,《今日法國》雜志曾經對他有過一個專訪,勒?克萊齊奧談到了自己的家族淵源、異域氣質、混合文化的影響和文學思想。他在小說中,比如《虛構的祖國》,所描述的人物經常給人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他們都在尋找祖國,一個超越傳統概念和狹隘民族觀念的祖國”。對這種評論,勒?克萊齊奧談到他對想像中的祖國的認識:“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流亡者,因為我的家族來自毛里求斯,我們從毛里求斯的民俗、飲食、傳說和文化中汲取營養。這是一種混合性的文化,它結合了印度、非洲和歐洲文化成分。我在法國出生,在法國接受教育。長大的我對自己說,另外一個地方才是我真正的故鄉。有一天,我會去那里,我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在法國,我經常有點‘外來人’的感覺。可是,我非常喜歡法語,或許它就是我真正的故鄉?但是,如果人們把法國看作一個民族,那么我還是難以認同它的專制傾向……”
一、民間文化傳統決定動漫文化的生命基因
民間藝術凸現出的人文內涵和人文價值,是中國人觀念體系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動漫創作應從中國人愛國愛民的民本精神,自強自立的開拓精神,懲惡揚善、反抗、見義勇為的道德精神,善良質樸、勤勞智慧、誠實謙虛的傳統美德等人文精神中,集英納萃、提煉濃縮出作品的精神內核,一脈相承地展現民眾所具有的道德品質、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采取主動的姿態吸收傳統文化并與世界現代文明和諧相融,形成全人類普遍的文化價值追求。如《葫蘆兄弟》講述七只神奇的葫蘆,七個本領超群的兄弟為救親人前赴后繼,同法力無邊的妖精進行了一場場扣人心弦的較量,宣揚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一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其中老翁與穿山甲代表了正義與奉獻;綠色的仙草代表了生命和希望;蛇精和蝎子精象征“邪惡的智慧”和“陰毒的力量”;葫蘆種子則是上天為了克制惡的力量而賜予人類的寶物,用七種顏色分別代表人類的七種品性:勇敢無畏、溫柔寬容、剛強堅毅、平和慈善、嫉惡如仇、活潑自由、沉郁思辨。七兄弟的故事如同七個生動的寓言寓示受眾:優點可能同時也是缺點,長處有可能轉化成為短處;放縱單方面特定的優勢或夸大個體的力量,勢必會導致整體的失衡與失敗;唯有“七子連心”的融合、凝聚與團結,才能最終戰勝陰險、黑暗、誘惑和背叛。而結尾那充滿生機的美麗的七色峰,象征了中華民族追求美好、向往和諧的人文追求。《葫蘆兄弟》成功地將傳統表現手法與動漫審美特征、民間意象與現代內蘊、鮮明的民族價值觀與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完美地融為一體,成為國內原創動漫中的經典。
二、民間藝術為動漫創作提供廣闊的生命空間
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歷程中,誕生了浩如煙海的優秀民間藝術作品。民間藝術題材廣泛而豐富,囊括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濃郁的地域化色彩,體現了民間特有的風土人情,是動漫原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現代的動漫創作雖然是專業創作者藝術思維的結晶,但根據創作意圖,在創作中采用民間藝術的形式或從民間藝術中擷取素材,從民間藝術傳統的寶庫中挖掘精彩的“動漫原型”,用現代的設計語言重新組織以達成新的意境和情趣,創作出具有中華風格氣質的動漫形象,承擔起弘揚民族文化的重任,是原創動漫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從中國民族文化中挖掘動畫素材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天朝上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淵博歷史文化,始終懷著“有容乃大”博懷不斷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在歷史的積淀中形成了許多華夏民族特有的智慧。作為世界動畫片的一部分的中國動畫片,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成就,并在世界動畫影壇上享有“中國學派”之美譽。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優秀動畫片在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期誕生,對我國后來及世界動畫片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時期動畫片中對中國傳統繪畫、古典音樂、京劇唱腔甚至皮影、剪紙等藝術手法的運用,更是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和民族風格,從而引起了世界對中國民族文化和動畫的關注。如《九色鹿》是對敦煌莫高窟洞內一幅壁畫的演繹,濃烈的色彩和唯美的意境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另一部經典動畫片是1960年拍攝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融入了中國水墨畫簡約、典雅的表現風格,意境優美,氣韻生動,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此片獲得了1961年瑞士洛迦諾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的四個獎項;
當代著名理論家薩義德在《東方學》一書中引用了歐洲中世紀神學家圣維克多的雨果一段話:“發現世上只有家鄉好的人只是一個稚嫩的雛兒;認為每一塊土地都像自己的家鄉一樣好的人已經強壯;但只有當認識到整個世界都不屬于自己時一個人才最終走向完善。”薩義德接著說道:“一個人離自己的文化家園越遠,越容易對其做出判斷;整個世界同樣如此,要想對世界獲得真正了解,從精神上對其加以疏遠以及以寬容之心坦然接受一切是必要的條件。同樣,一個人只有在疏遠與親近二者之間達到均衡時,才能對自己以及異質文化做出合理的判斷。”這兩段話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啟示:首先,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中國文化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其次,西方文化只有在與中國文化或東方文化的比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認識;再次,學習西方文化無疑可以使我們反觀自身的文化,使我們對中國文化獲得更深入、甚至是更獨到的理解和認識。
西方文化是相對于東方文化或中國文化而言的。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眼光,憑自己的好惡,根據自己的知識和文化積累去研究和學習西方文化。作為一個中國讀者或學者,無論你借鑒和運用了多少西方的思想和方法,你的研究必然首先是中國的。對于西方文化,你永遠是一個“他者”,正如對于中國文化,外國學者也永遠只是“他者”一樣。對于自我的認識不能僅僅通過自我來完成,必須借助于一個參照,一個不同于自我的“他者”形象來完成。只有在與“他者”的比較中,“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只有通過“他者”的眼光,“我”才能確認自己的獨特價值和意義。
因此,我們在了解和認識西方文化之前,應當約略地知道什么是東方文化或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亞洲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中國傳統觀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內的諸夏和“四夷”共同構成。《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中國古代歷史上由于歷代王朝總是以大國自居,并不重視在海洋的發展,在清朝時更是實施閉關自守的政策,從而形成了半封閉型的大河內陸文化。中國古代社會東部為農業區,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區,也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又占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在宏觀上主要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從而也形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然在其久遠博大之中,卻“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若由著述載籍而論,經史子集、萬億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莊子》)、“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為其淵藪;如由學術統緒而言,三教九流、百家爭鳴,則以儒、道二家為其歸致。東晉以后,歷南北朝隋唐,由印度傳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釋氏之典籍也就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輔相成,構成了唐宋以來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基本結構特征。
我們正是在此基礎上認識和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有其共同的源頭,共同的發展規律和軌跡,以及共同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影響。因此,總體上概括和描述西方文化還是有可能的。但是,西方文化內部又存在十分驚人的差異性、多樣性,甚至矛盾性,這使得我們又必須注重對個別的、具體的、特殊的文化現象的把握和分析。
西方文化是個極其復雜的混合體,它代表著先前多種文明成就的融合。其中有三種文化,即古典文化、希伯萊文化和哥特文化,似乎特別顯著地影響了西方世界的發展。這里的古典文化指的古希臘和羅馬文化。西方學者認為,“古典文化發端于希臘,并在古羅馬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它的主要貢獻體現在人們通常所指的生活的世俗方面。我們的教育體系、民政機構、科學以及許多藝術和手工藝,都可溯源于古典文化……古希臘人和羅馬人試圖創造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智社會,使人類的尊嚴得到尊重,人類的成就最終得到鼓勵……那種將人視為崇高的理性動物的觀點,便是古典文化的最終成就。”“希伯萊文化的特點卻在于它對純潔心靈的贊美,而不在于對敏捷思維的強調。”哥特人則被認為是日爾曼部落中最兇暴、最活躍的一支。哥特人的主要特點是躁動不安和激情好動。他們沒有在書面文學、藝術形式以及文化裝飾品方面作出貢獻,但是,“他們對個人自由理想的強調、對怪誕事物的迷戀、對婦女的神秘態度以及個人對首領的忠誠等觀念,在創造中世紀和后來的歐洲生活形態過程中也頗有影響力。”
西方文化大致包括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世紀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19世紀西方文化、20世紀西方文化等內容。
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文化,其產生和發展有著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原因。我們知道,古希臘位于地中海中北部,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希臘。它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東達小亞細亞、敘利亞,南達埃及、北非,西達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北達黑海。它三面臨海,海岸線曲折而漫長,有利于文學的吸收和傳播。希臘文化發源于克里特島,并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當歐洲中部部落入侵愛琴海區域時,并未帶來任何形式的文化。相反,當他們向南進入伯羅奔尼撒時,卻發現一個文化正等待著他們,即邁錫尼人的豐富文化遺產。他們在征服土地的同時,文化上卻被反征服了。這種情形就如同中國的游牧民族征服了漢民族一樣。
關于愛琴海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雅典王埃勾斯之子忒修斯作為七對童男童女中的一員,獻祭給南海(克里特)的牛怪彌洛陶洛斯。忒修斯借助于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贈送的兩件寶物魔劍和金線團殺死了怪獸,逃出了迷宮。但在逃離追兵時忘記了將黑帆換成白帆。埃勾斯以為兒子必死無疑,縱身跳進了這片藍色的大海。后人為了紀念這位雅典王,便將這片大海取名為埃勾斯海,即愛琴海。
歷史元素的呈現方式
(一)圖文并茂教科書在以文字描述各種歷史現象時,不管是歷史傳說、神話故事、傳統習俗,還是考古資料、歷史遺跡、實證材料,都配備了大量相關聯的圖片,圖片是文字的一種形象化表達和佐證材料,文字則是對圖片的闡釋和進一步說明,圖文兩相對照,互為補充和印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二)同一頁面中的文字往往使用不同字體、不同顏色和不同的背景圖案,視覺上較為活潑在表述方式上,有些文字材料直接以第一人稱敘述,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如六下第三單元第10課《戰爭何時了》開頭,以一名伊拉克兒童對自己悲慘經歷的自述來控訴戰爭給兒童帶來的傷害,第11課《科學技術的喜與憂》以一名俄裔美國人在原子彈爆炸3周后到廣島的見聞來突出核武器的可怕。涉及到需要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時,往往采用第二人稱,以學生和文本對話的形式展開,如五上第四單元第12、13課《我們為祖先而驕傲》(上、下),多處出現詢問的表述語氣:“你知道在沒有紙張的時候,人們書寫文字用的是什么材料?”“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名醫?”“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得意門生有哪幾位?”“咦,這么漂亮的藝術品你知道它們出自哪里嗎”等等。有時還以學生同齡人的親身經歷來導入歷史內容的學習,如六上第三單元第8課《金字塔下留個影》,從放暑假了,李小佳要去探望在埃及工作的父親,她對金字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引入古代埃及文明史的學習。
(三)歷史圖片類型的多樣化教科書中的相關歷史圖片有實景照片、藝術作品、漫畫、卡通畫、歷史地圖、歷史示意圖、統計表格等多種樣式,照片使學生感到真實,藝術作品能讓學生獲得形象的感受,漫畫使學生印象深刻,卡通圖片讓學生感到有趣容易接受,歷史地圖、示意圖和統計表格則讓學生學習的思路更明了,條理更清晰。
幾點思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蘇教版品德與社會教科書的編寫以種種方式著力體現了諸多的歷史元素,充分顯示了歷史教育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培育未來公民素質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歷史元素應如何定位才能與課程理念實現更加密切的契合?如何呈現才能更加合理地實現課程的培育目標?歷史元素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結構中的形態分布、內容選擇和結構配比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優化?這其中仍有不少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一提到玩具人們通常會認為與兒童或寵物有關。其實不然,“玩具既是供兒童游戲,研習的用具,也是供全民休閑,消閑,開發智力,啟發能力的用具。同時,玩具也是其存在時代,人類文明發展最高成就的具體反映。”①玩具的出現與發展大都體現了當時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特點,融注著文化的元素。
1體現著一定時期、地域的文化特點
中國傳統玩具的產生、形成和發展,與相應歷史階段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生活質量發展水平以及不同地區、民族的風情習俗密切相關。玩具出現最初是生產、生活工具或宗教祭具、演奏器具,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轉化成了人們的娛樂器具。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兒童葬墓,隨葬的石球和陶球經考古學家鑒定,都是當時狩獵業的重要工具――投打彈丸轉化成的兒童玩具。這些石球或陶球,質地從石到陶,式樣從單純的石球到有彩繪圖案的陶球,明顯地反映了圓球從狩獵彈丸演變為玩具的過程。而其中那些彩繪陶球正是當時當地仰韶文化的體現。
中國民間泥玩具的出現,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例如河南省淮陽縣的“泥泥狗”。泥泥狗作為祭祀伏羲人祖的供品,在長期的傳承變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玩具,直到今天這種玩具仍具有祈福納祥的寓意,人們都要買回家去,祈禱一年的平安吉祥。
除了泥泥狗,泥玩具中還有著名的天津“泥人張”,江蘇無錫的惠山泥人,北京兔兒爺等。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泥玩具,它們大多起源于農民階層,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映著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
棋類玩具也同樣。從以自然物石子、樹枝、獸骨為材料,作為互相聯系、交流、娛樂之工具,逐步形成以固定物品進行某種模式的娛樂和斗智競賽游戲,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將生產、生活及戰爭等實踐經驗進一步融合到這項游戲中,到了春秋戰國時就形成了固定模式的圍棋。到了宋朝,又融合南北朝時代的象戲,逐步出現了中國最大眾化的象棋。
2不斷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
玩具的產生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在娛樂的過程中,又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于是玩具不斷改進,新的玩具也不斷涌現。
我國的象棋就經歷了這樣一個“從簡到繁,由粗到精”的過程。象棋棋子最早是每方6枚,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演變成各方16枚。“炮”的發明將我國四大發明中的“火藥”適時地應用到棋局的博弈中,不僅將我國傳統象棋的發展打上了鮮明的中國烙印,而且也將我國先民的“冷兵器”作戰方式演變到當時最先進的“火炮”作戰時代,把本來已經千變萬化的棋局,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自古以來,棋類被文人列為“四藝”之一,素有“棋運興,國運興”的說法,深受我國人民的廣泛歡迎而歷久不衰。
再如彩燈,開始是作為祭品出現的,以金屬鑄成。到隋朝,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才正式形成。人們認為燈火是歡樂、溫暖、吉祥、幸福和光明的象征,這正是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于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對花燈不斷進行改造、創新。如今的元宵彩燈不僅是民間燈彩藝人彩扎、糊裱、剪紙、編結、刺繡、雕刻諸工藝與智慧的集中展現,它還是現代科技之光在燈彩上的折射。
魯班鎖相傳是魯班為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智玩專家秦筱春致力于魯班鎖的創新,他將傳統的六柱式魯班鎖改進為7柱、8柱、9柱、10柱、11柱、12柱,乃至15柱,并由此獲國家專利。魯班鎖鎖鎖相連,就成了新的組合。
3必將重放異彩
中國玩具文化源遠流長,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人類原始的玩具,如石球、陶塤、陶哨等。在提倡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途經當中,古老的玩具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代表。
拼板是我國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國外稱它為“唐圖”(tangram),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優秀智力游戲代表作。被國外稱為“中國環”的中國巧環玩具品種繁多,從一個環到多于9個環不等,形狀材料也是千奇百怪,可以說是奇妙無窮。還有魯班發明的“精明的魯班鎖”,取材三國故事的“費思量的華容道”。著名英國皇家協會會員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技史》中稱七巧板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日本《數理科學》雜志將華容道稱為“智力游戲界三大不可思議之一”。美國智力大師馬丁?佳德納認為西方著名的益智玩具“驢的魔術”的靈感來自中國的“四喜人”。由此可見中國古典益智玩具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和世界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的重視。
在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雖說正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很多已經失傳,但中國傳統玩具并沒有因為過時而被淘汰,相反的,能夠在博大精深的傳統玩具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賦予中國玩具一種新的形式使之得以傳承和發揚,在新的演變與進化中,中國傳統玩具必將重放光彩。
注釋
① 語出北京世界玩具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王連海.中國玩具藝術史[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中西方對待自然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積極進取,他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獲得和樂趣,并且認為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而中國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因此,不同的自然觀在造園藝術上的體現出風格迥異的特點。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藝術源遠流長。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藝術風格等各有差異,但其傳統建筑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筑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
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布局對稱、規則、嚴謹,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西方園林注重外在幾何秩序的形式美感,同時,更注重外在幾何秩序的功能性,以人為本,例如很早就有了功能明確的劇場、庭架、迷園、泳池等戶外娛樂場所,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人服務的觀點。
二、中國傳統園林設計風格分析
(一)皇家園林
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設,歷時近百年,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暢春園、圓明園共計五座皇家園林,統稱為“三山五園”。與這幾座大園同時建造的還有一批專門賜給皇子、皇親的小型賜園,例如圓明園附近的熙春園、勺園、朗潤園等,使北京西北郊出現了一個迄今世界上最龐大的皇家園林區,它們表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最高成就。這些皇家園林其特點主要有:
1、規模大。
2、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與形式除宮室部分較工整嚴謹外,其它多較活潑,隨意布局建筑式樣多變,與地形結合緊密,建筑體量比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園林相比,又顯得堂皇壯麗。苑中的中心建筑,為了與空間相稱,體量尺度都很高大。
3、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來形成山丘澗壑的地形起伏,再適當點綴山石,形成真山與假山相結合的方式。
4、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單株欣賞為主。
(二)私家園林
江南私家園林強調幽深曲折,所謂“景貴乎深,不曲不深”,講的就是這種手法。至于園內的對景,是隨著曲折的平面,移步換景,依次展開。至于,劃分景區和空間的手法,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園劃分為若干個景區,各個景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這一園林主要特色的重點景區。“借景”這種藝術手法,更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它是把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
(三)小結
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自然,首先,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達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其次,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園林的四周都有圍墻,景物藏于園內。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
三、西方傳統園林設計風格分析
(一)凡爾賽(Versailles)――法國古典園林的典范
凡爾賽園林以理性思想為基礎,采取嚴格的幾何構圖,具有簡潔明朗、莊嚴華麗的園林風格,在園林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西方現代園林發展過程中,許多設計師特別是極簡主義設計師從中吸取了營養,在新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下創造了新的風格。凡爾賽園林具有下述鮮明特點。
1、軸線
軸線是花園景觀序列的展開線,園林包括中軸線:花園宮殿-刺繡花壇-草地和水池-國王林蔭道和十字運河-茂密的林園,和兩條橫軸:海神尼普頓泉池-龍池-水光林蔭路-金字塔泉池-花園宮殿-南花壇-橘園和瑞士湖-茂密的山崗,動物園-大運河橫臂-特里阿農宮殿和花園,形成了園林游覽的序幕。軸線雖然是筆直的,但它隨地形的變化而起伏,軸線垂直于等高線布置,將原有地形稍加改造,形成直坡或臺地,產生了極富變化的景觀軸線。
2、林蔭路和林蔭大道
各種平行和交叉的林蔭路具有深遠的透視,是視覺的軸線,一般對著雕塑或噴泉,并以它們為終結。凡爾賽通向城市的林蔭大道,是花園構圖在中的延伸,是園林景觀的序幕,是園林與周遍環境聯系的紐帶,在第二帝國時期成為巴黎城市改造參照的樣本。
3、叢林或叢林園
叢林園是隱藏在開闊的軸線空間后面,是一個方形的樹木種植區,風格多樣,主題各異,是私密和內向的空間,是休息娛樂的場所,叢林園與軸線形成了明暗、動靜的對比。不同主題的小空間隱藏在樹林中,保持了整體的統一協調。
(二)凡爾賽園林對極簡主義園林的影響
萬寶龍(Montblanc)、奔馳汽車、德國馬克,因其名字的開頭字母都是“M”,而被德國人引以為榮地稱為“德國的3M”。如今奔馳與克萊斯勒合并,馬克也被歐元所替代,只剩下萬寶龍像歐洲最高峰勃朗峰一樣還挺立在德國人驕傲的心中。萬寶龍,這顆高雅而又熱情四溢的六角白星恰恰是歐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俯瞰的形狀,而每支筆尖上的“4810”字樣,正是勃朗峰的高度。純手工制作、經過25道工序打造的筆頭,更使得MONTBLANC書寫工具如勃朗峰般堅實而又高貴。勃朗峰高聳入云的巍峨氣魄,正好象征萬寶龍工藝登峰造極和力臻完美的宗旨,它代表著高雅恒久的生活精品,反映著今日社會對文化、素質、設計、傳統和優秀工藝的追求和禮贊。
萬寶龍帶給我們的除了不朽的精品,還有生活的藝術和哲學。古典與經典往往集于一身。當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日新月異地發展時,古老文化的魔力演化成了心中的藝術品。“放緩腳步,盡享生命”正是萬寶龍的哲學。1908年發表第一款高品質安全鋼筆――“紅與黑”。1910年以“MONTBLANC”注冊成為正式商標。1924年萬寶龍經典之件MEISTERSTUCK大班筆隆重面世。1935年開始生產小皮件。1992年推出限量發行的大文豪系列及藝術贊助人系列(又名帝皇系列)。同年成立的萬寶龍文化基金,以一年一度的“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人大獎”表彰全球范圍內長期支持藝術事業的藝術贊助人,并長期贊助和支持由多國青年音樂才俊組成的國際管弦樂團,以此弘揚高雅藝術,促進世界和平。1997年,萬寶龍腕表系列進入市場。2000年,萬寶龍以波希米亞系列開創了書寫藝術的新篇章,設計簡潔流暢,小巧典雅,成為現代流行文化的新符號。
作為世界兩大奢侈品集團之一的勵峰集團旗下的著名品牌萬寶龍,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高檔品牌。作為生活品位的倡導者,萬寶龍的產品總可以讓人感受到對人類偉大文化的敬仰。為向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致敬,萬寶龍特別在2000年推出了別具收藏價值的“千禧金龍年限量紀念墨水筆”。1992年起,萬寶龍限量發行的 “藝術贊助人系列”和“大文豪系列”,更是表達了萬寶龍對歷史上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人物以及偉大作家的崇高敬意。
萬寶龍名筆系列
卡拉揚音樂家系列
正如音樂是藝術家表達心聲的載體,書寫工具則是平凡者演奏心靈舞曲的樂器。為了表達對古典音樂界最杰出人物的敬意,萬寶龍推出以他們名字命名的高雅而優美的墨水筆和圓珠筆是對這些樂壇泰斗最忠實的紀念。萬寶龍先后推出了三款音樂家系列書寫工具,分別紀念伯恩斯坦、梅紐因和卡拉揚這三位杰出的藝術家。
這款墨水筆和圓珠筆的筆夾是一個特別制作的象牙色指揮棒。兩款筆的筆帽圓環上都刻有象牙色和黑色相間的琴鍵,以表示對卡拉揚鋼琴成就的紀念。筆嘴由18K黃金雕刻而成,并刻有卡拉揚的簽名。
向哈里遜致敬
面對大海的神秘和誘惑,遠航、征服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還記得曾經被辛巴達航海歷險的故事深深吸引嗎?是否依舊對哥倫布的無畏探索精神心懷崇敬?把玩一支萬寶龍精心設計的“向哈里遜致敬”限量鏤空墨水筆,你的夢想將被重新開啟。
18世紀,英國的鐘表專家約翰?哈里遜在當時尚不發達的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下,以卓越的遠見、堅毅的精神及過人的才智,發明了首座航海天文鐘,提高了人類的航海能力,大大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為表達對哈里遜這一重大發明的敬意,萬寶龍特別推出了“向哈里遜致敬”限量發行系列鏤空墨水筆,以此頌揚哈里遜對人類探索世界的努力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向哈里遜致敬”鏤空墨水筆代表了萬寶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傳統,表現出萬寶龍產品特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優雅別致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大班149作為設計藍本,在18K黃金筆桿及筆帽上鏤刻出陸地的圖案,露出藍色透明樹脂部分象征海洋,18K黃金筆嘴上,哈里遜的肖像雕刻得栩栩如生。筆的整體設計渾然一體、流暢飽滿,極富創意和氣魄,以珍珠貝母制造的萬寶龍星形標志,更為這款限量生產的精品增添了非凡的氣派。
新傳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