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08 04:33:25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詞匯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詞匯教學論文

篇(1)

語音層面指單詞的發(fā)音,音位特征等。如果一個人的大腦中存儲著完整的單詞語音信息,在受到外界語音刺激時,僅在語音層面就可以將詞匯激活,達到單詞的快速提取,但在處理同音異義詞時,要注意他們之間語義的區(qū)別,如rose和rows,father和farther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其語義聯(lián)系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對比區(qū)別。根據(jù)該模型,我們可以利用語音聯(lián)想法記憶單詞,重視字母及其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如:當學習air一詞時,可將chair,stair等詞放在一起識記。但有些字母組合雖然發(fā)音相同,在拼寫上卻有細微的區(qū)別,容易引發(fā)錯誤,比如grey,play等,我們在識記此類單詞時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心理詞匯的提取以及教學啟示

心理詞匯的提取等同于學習者激活儲存在大腦中的詞匯信息的過程。影響詞匯提取主要有詞頻、語境等因素。

(一)詞頻。詞頻指一個單詞出現(xiàn)/使用的頻率,單詞使用的頻率越高,在大腦中受到的刺激越頻繁,因而處于比較活躍的位置,在提取單詞的語義信息時,所用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增加新單詞的使用頻率,當單詞處于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的變化過程中,要按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進行復習鞏固。另外,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已經(jīng)掌握的詞語/高頻詞對生詞進行解釋,從而建立高頻詞和生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

(二)語境聯(lián)想。語境聯(lián)想可以與單詞本身的語義信息有關,比如,在提到“spring”時,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flower,hope等相關詞匯。“spring”起到了話題的作用,讓人們聯(lián)想到了與春天有關的種種景象。語境關系還可以與個體的知識結構、經(jīng)驗、情緒等有關。我們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往往會把當時的場景,心情等存儲于我們的大腦中,比如:當我們看到“kite”時,可以聯(lián)想到當時放風箏的場景,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happy/sad,當時放風箏的主人公mother/friend等。

篇(2)

2.詞塊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必要性。詞塊作為詞匯教學的單位,能提高學生口語和寫作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度。詞塊由于在結構、語義和語用方面都具有較強的穩(wěn)固性,教師在詞匯講授中采取詞塊教學法能同時將詞的涵義、用法、功能以及語境在教學過程中同步呈現(xiàn),使語言輸入的環(huán)節(jié)更直觀更快捷,輸入環(huán)節(jié)的高效減輕了學生大腦提取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負擔,省去了語言信息加工的程序和難度,使得學生語言輸出更精準、更得體。詞塊教學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作為語言的輸入單位,詞塊其實已經(jīng)是語言的半成品,教師的詞塊教學法不僅幫助學生有了習得、提取、應用詞塊的意識,也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多了更多成功學習的體驗,他們會為能在一個單位語言層面上(詞匯塊)同時掌握語言多個層面(詞的語義、語體、語氣、語域)的知識而倍感自豪,教學相長的氛圍日益濃厚,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詞塊教學法能培養(yǎng)教師科研的意識,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師為提高教學成效,通過把詞塊教學理論應用到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使詞匯教學成效大大提高,也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全面提高。教師也逐漸意識到科研對于教學的提升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更多重心轉移到對教學理論的研究,反思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通過研究指導教學,最終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使教學更能有根可循、有的放矢。

二、詞塊教學在詞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教師應在詞匯教學中以詞塊教學為主導,引導學生樹立以詞塊為單位學習應用詞匯的意識。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脫離篇章孤立講解重點詞匯,羅列出每個單詞的音、形、義并給出相關例句,詞匯的講解就大功告成,殊不知如此的教法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學生可能在閱讀時能夠知道這些單詞對應的中文意義,而一旦要用這些詞匯進行寫作或交際時就往往出現(xiàn)很多語用錯誤。[1]任何語言的習得都是有意識注意的結果。教師應先具備詞塊教學觀,并將詞塊作為最基本單位貫穿在詞匯教學始終。其次,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詞塊學習意識,增強其學習應用詞塊的敏感度,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應用語言的熟練度取決于其儲備的詞塊量而不是單個、孤立、無語境的詞匯,由于詞塊融合詞匯意義、語境和功能于一體,詞塊本身較之詞匯包含了語法信息,能大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2]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塊能力與語言綜合能力及具體語言技能之間均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因此可看出習得詞塊的能力決定了學習者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也是教師為何要學生以詞塊方式獲取詞匯,培養(yǎng)學生詞塊思維意識的根本原因所在。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在語篇學習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和辨識詞塊,將零散的詞匯系統(tǒng)化、整體化,并賦予這些詞塊以恰當?shù)恼Z境讓學生熟悉其用法,并讓學生有意識地通過填空或釋義等練習鞏固其用法,最后教師應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促使學生輸出詞塊并最終產出地道語言,最終實現(xiàn)將詞塊知識逐步轉化為技能,提高學生語言的生成能力。這樣,看似簡單的詞匯塊的學習和記憶其實包括了傳統(tǒng)的詞匯、搭配、語法甚至句法和語篇的學習與掌握,它帶來的好處是全方面、立體的,超越了單純的詞匯學習的好處。

2.教師應創(chuàng)設語境,促使詞塊的內化吸收。語境的概念在語用學里至關重要,因為語境決定話語的意義,每一句話都發(fā)生在某一特定的時空情景中。[3]詞塊教學法的倡導者也認為要獲得語言能力,不僅要有通過語法規(guī)則生成語言的能力,而且要有在語境中識別和熟練使用恰當詞塊的語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學生積累存儲足夠的詞塊前提下,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交際場景(或模擬或真實)讓學生能自發(fā)自覺地將詞塊從存儲狀態(tài)解封并在情景語境中加以練習應用。教師可以在課內外采用多種教學活動提高詞塊的使用頻度,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和學習語篇相關的話題,使學生圍繞這些話題,做一個pairwork的任務,運用相關詞塊使之形成意義群,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些詞塊的涵義和用法。也可以布置學生自選topic并自己制作課件,運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進行topicreport,通過口頭陳述讓學生不斷鞏固詞塊的用法。除了口頭練習,教師也可以通過寫作練習突出詞塊在寫作中的應用,可以在語篇講解完后,設計和內容相關的寫作題目,既能讓學生重溫語篇知識點,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提取重點詞塊并正確使用,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和口語作為語言輸出的兩個重要部分,應該作為教師在創(chuàng)設語境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加以有效利用,唯有通過練習才能提高學習者根據(jù)情境從詞塊語義的關聯(lián)性出發(fā)處理、提取詞塊的效率和準確性。教師要遵循語言學規(guī)律,從語篇出發(fā),聯(lián)想并創(chuàng)造切合語篇實際的語用場景,促使學生提高在特定情境中高效提取詞塊的能力。

3.教師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詞塊的自然習得。語言學習的關鍵不在于教而在于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成敗。語言學習是不保鮮的,其過程必須是持續(xù)不能有間斷的,然而課堂上學習英語的時間畢竟有限,語言練習和實踐更多的要依靠學習者利用大量的課后時間來完成,語言學習者課堂上能習得的詞塊數(shù)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詞塊教學更要著眼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詞塊的意識、自主學習詞塊習慣的養(yǎng)成和自主應用詞塊能力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習者能對自我學習的過程進行規(guī)劃、管理、督促和評價的能力,是語言學習者自我進行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學習者先天就具備的,而是通過外界的教育或其他方式獲得。因此教師應深入分析學情并在詞塊教學中把握自主學習這一理念,注重發(fā)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使學生愿學、樂學、好學。教師首先應從語言學習規(guī)律出發(fā)強調自主學習、積累詞塊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學生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在學習上依賴教師、學校的觀念,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有意識地留出時間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或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從學習活動中自覺識得、獲取并應用詞塊的積極性,讓學生多些學習并應用詞塊的成功體驗,真正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其次教師應對學生詞塊學習策略和方法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培訓,從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融合詞塊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例如講解詞根、詞綴的知識、詞形變化規(guī)律和介紹詞匯的隱喻概念和詞義的演變過程等,不失時機地利用構詞法知識對單詞的結構進行剖析,盡可能使其意義化,這樣對于擴大學生的詞塊容量,提高學生的詞塊辨識能力和猜詞能力,增強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策略積極記憶詞塊的能力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師應盡可能提供和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學習詞塊的環(huán)境和條件,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包括基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中心的各種聽、說資源、英文報刊雜志等,同時通過英語校園廣播、英文演講或歌曲比賽等校園活動給學生營造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通過這些可利用的軟硬件資源提高學生自覺產出應用詞塊的效率,使學生的口語和聽力得到歷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詞塊進行交際的能力。

篇(3)

二、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教學B類詞匯

1.將學生可以依托上下文語境理解的詞劃為B類詞匯。英語中有些詞匯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要想確定這些詞的準確含義,語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使用的新目標七年級-文本中出現(xiàn)的和屬初中階段較為常見的一詞多義詞匯。我不急于閱讀前就教這兩個單詞而是讓學生借助文本語境來猜測具體詞義。小姐B.思念C.錯過希望B.祝愿對于這類詞,教師應在復現(xiàn)閱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意義入手,根據(jù)相關信息選用詞匯,同時提供多個不同的語境拓展目標詞匯的用法。只有學生學會在語境中正確選用詞匯,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2.還有一群詞匯教師也不用急于在課前呈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借助各種構詞來推測詞義學會語用。現(xiàn)行新目標八年級下冊。我圍繞話題設置情景以舊帶新,呈現(xiàn)詞匯繼而設計有效的讀后任務,盡量提高目標詞匯的復現(xiàn)率,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目標詞匯和已學詞匯的不同語用。3.詞匯不僅是單詞還包括由多個單詞組成但表示整體意思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作為融合形式和功能的綜合體,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體現(xiàn)出語義、句法及語用之間的關系,對它們的學習能夠促進語法規(guī)則的發(fā)展,有助于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準確性。教師可以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凸顯它們,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聚焦詞塊。現(xiàn)行新目標八年級上冊課時詞匯表中出現(xiàn)了7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仔細研讀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編者很注重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教材閱讀文本后刻意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會依次輸出:我在閱讀教學中也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效仿編者對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教學做類似的簡單而有效的處理。

篇(4)

二、“基礎英語”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

所謂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是指講授英語單詞時,根據(jù)單詞的形態(tài)相似、詞序相似、詞義相似等特征,類推出一批與此相似的詞語。這種教學原則的優(yōu)勢在于在類比中強化單詞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單詞。

(一)詞形相似性教學

由詞根相似性教學和詞綴相似性教學兩部分組成。(1)詞根相似性教學。教師在講解單個詞語時,根據(jù)英語詞形特點,輾轉演繹出詞根相同的許多家族相似性的詞語,構建出相似詞的詞匯系統(tǒng)。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師教學層面。譬如:教學單詞imagination,就可以列出與此單詞相似的單詞imagine(v.想象)、imaginable(adj.可想象的)、imaginative(adj.有想象力的)、imaginary(adj.想象的,虛構的)。再設定交際語境,示范該詞的用法,最后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教師示范的語言規(guī)則,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來使用單詞,體會用法,獲得在適當語境中正確輸出語言的能力,掌握相似性詞匯。另一個是學生模仿類推層面。譬如:教學單詞receptive,教師可以先列出與此相似的詞語reception(n.接受,接待)、receptible(adj.能接受的、receptionist(n.接待員),最后啟發(fā)學生推測出其動詞形式——receive。運用詞形相似性教學,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傳授英語單詞,便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同樣,學生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舉一反三,進行類推。(2)詞綴相似性教學。英語絕大部分詞語都可通過詞素分析獲得詞義,一些詞綴固有的意義為我們獲知新詞。詞素(morpheme)是語言中語音和語義的最小結合體,是構詞成分,詞素可分為自由詞素(freemorpheme)和粘著詞素(boundmorpheme)。英語詞匯絕大部分是由詞根加詞綴聯(lián)合組成的,如詞綴inter-表示“在……之間,相互”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的派生詞。譬如:international(國際的)—inter+national(國家的),interpersonal(人與人之間)—inter+personal(個人的),interpose(置于、介入)—inter+pose(放放在二者之間),interaction(相互影響)—inter+action(行動相互行動影響),interchangeable(可互換的)—inter+changeable(可改變的),interrelate(相互關連)—inter+relate(關連)。這些詞的意義是可以分析的,即詞素意義之和就是整個單詞的意義。因此詞素相似性是指詞素與詞義之間有一種可觀察到的直接聯(lián)系,是一種顯性(transparent)相似。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強調詞素的作用,介紹詞素知識,掌握常用詞素,熟習構詞法,對擴大詞匯量,理解詞義,提高詞匯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有極其重要意義。在講解復雜難記憶單詞extracurriculum(課外的),這個單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extra+curriculum課程表,前綴extra表示“以外的,超過的”,它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派生詞,extraordinary(格外的)—extra+ordinary(變通的超出普通),extrasolar(太陽系以外的)—extra+solar(太陽的),extravagant(奢侈的)—extra+vag(走+ant走得過分奢侈的),extrovert(性格外向的)—extra+vert(轉〔性格〕向外轉外向),extrapolat(e推斷)—extra+polate(放放到〔事實〕外推斷),extraviolet(紫外線的)—extra+violet(紫色的),學生掌握了這個詞綴,就更容易推斷出與此相似單詞的意義來,從而擴大詞匯量,在英語閱讀中也就更輕松些了。

(二)詞序的相似性教學

語法結構決定著詞序的排列結構,相同的語法結構必然產生出不同語義的詞序排列結構,從詞序排列結構的角度去觀測的話,就發(fā)現(xiàn)在語言中存在著詞序排列結構的相似性。明白了這個詞序排列規(guī)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教導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出很多類似的詞序來。如:fromhousetohouse(挨家挨戶地),這是一個“from…to…”的詞序結構,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fromdaytoday(日復一日)、fromeasytodifficult(從易到難)等等。又如:hereandthere,這是一個“…and…”詞序結構,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eastandwest、rightandleft、fireandwater、husbandandwife、backandforth(來回地)等等。

(三)詞義相似性教學

將各個詞義相似的單詞放在一塊兒對比教學,在教學某一單詞時,啟發(fā)學生產生語義相似性聯(lián)想,達到復習舊單詞鞏固新單詞的目的。包含以下內容:(1)近義詞相似性教學。譬如:講解income(收入)一詞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類推出下列單詞:salary(月工資),wage(周薪水),pay(報酬),fee(給醫(yī)生、律師的酬金),pension(退休金),bonus(獎金)等。(2)反義詞相似性教學。英語中,除了前綴in,im,un,dis,ir,il等和后綴less表示否定外,也有非詞綴性否定,即反義詞否定。如:optimistic(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introversive(內向的)—extroversive(外向的),beautiful—ugly,clever—foolish(stupid),danger—safety,inside—outside,construction(建設)—destruction(破壞)。(3)語義場相似性教學。語義場又叫詞匯場,它是一個系統(tǒng),把相互關聯(lián)的詞匯和短語組織起來,顯示其間的相互關系,意義相關的多個詞在一起構成一個集合,稱為詞匯場。多個詞匯場的集合構成某一語言的詞匯總和V(vocabulary)。語義場是一組有關聯(lián)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詞匯聚合體。譬如,在講到graduate(畢業(yè)生)一詞的時候,教師不妨把其語義相似的的詞匯例出:primarystudent(小學生),juniorschoolstudent(初中生),seniorschoolstudents(高中生),undergraduate(大學肄業(yè)生),postgraduate(研究生),abroadstudents(留學生),Doctor(Ph.D)(博士),postdoctorate(博士后)。(4)標記相似性教學。語言形式上的標記性是以相似性為基礎的[4],標記和非標記是指概念或結構上相似、相鄰或相對的一組對立體。一對語言特征被看作是兩個對立體,被賦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和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正值(positive)即有標記的(marked);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即無標記的(unmarked)[5]189。標記相似性被王寅定義為“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非標記象似于可預測意義、常規(guī)意義,只需最小的推理”。[6]559-562有標記項是指一對成分中帶有區(qū)別性特征的成分,具有非常規(guī)性,有標記現(xiàn)象與特殊的意義相聯(lián)系;而無標記項具有一般的意義,顯為中性。如:publicity和propaganda,這兩個單詞的意思都是“宣傳,傳播”,前者指一般的宣傳活動,是無標記的,后者有“煽動、蠱惑”之意,是正值有標記;又如famous和notorious,二者都是“有名的”,只是前者指“聞名遐邇的”,后者指“臭名昭著的”,很容易推斷famous是無標記的,notorious是正值有標記。這兩組詞就是概念上相似、相鄰、相對的一組對立體。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這方面的聯(lián)想,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按這一思路掌握英語單詞。

篇(5)

2.提高技校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2.1從技校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首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合理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技校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普遍特點是:基礎水平較差,其中包括詞匯量小、理解運用能力低;學生不重視英語詞匯學習,沒有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及自信心;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方法較落后,以上幾點都會影響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因此,教師不能僅依據(jù)教材制定教學的起點,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制定教學起點,如果學生的水平低于教材起點,那教師在教學中要制定較低的學習起點,同時注意做好與教材內容的銜接。此外,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展開英語詞匯教學,對技校學生為什么學習英語,該擁有什么程度的英語能力等疑問,展開充分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詞匯教學,進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學生興趣為起點,不斷進行教育方式改良,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2積極進行課堂改革

新一輪新課堂改革要求教師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主動性,引領學生在互助協(xié)作中展開學習。因此,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要積極革新教學方法,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采用新穎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第一,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英語詞匯。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簡單語法和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新單詞進行翻譯,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參加游戲等方式進行詞匯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協(xié)作解決難題的興趣。第二,教師在講課中一定要結合文化背景及語言情景,以此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英語詞匯學習中。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文化背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而設置一些簡單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

2.3注重學生運用能力提升

篇(6)

二、讓學生積極地掌握記憶詞匯的方法

掌握詞匯得有方法得有技巧。“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區(qū)分貴在方法與技巧。簡單介紹下經(jīng)常使用且效果不錯的單詞記憶方法。我給學生簡單介紹過組塊的概念,每個人的記憶組塊一般為7±2的概念,也就是說瞬間記憶最糟糕的可以一下子記住5個組塊,而記憶力最好的也就9個組塊。每人能記住的組塊數(shù)目一般是定的,可是組塊的大小可以調節(jié)。例如,英語單詞information,如果按一個字母為組塊的話,學生得記住11個組塊,大于能力范圍;但是,倘若把單詞根據(jù)音節(jié)分成四個組塊in-for-ma-tion,學生就能夠相當輕松地記住四個組塊,拼寫單詞。除了這個組塊的記憶策略,還有一個經(jīng)常在課堂使用的聯(lián)想策略。讓學生記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絕對的)、resolute(堅決的)六個單詞,毫無相關的單詞,想要記住絕非易事。可是,若把它們組合成一首小詩,這些單詞就有趣好記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個坐著彈lute(琵琶)一個站著吹flute(笛子)/青山綠水沒pollute(被污染)/來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長久的愛是absolute(絕對的)/綿綿的情是resolute(堅決的)。當然,這些不同策略適合不同的學生,我們教師只能簡單引導學生去使用這些方法,至于學生吸收后會怎樣使用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異。

三、讓學生盡情地做鞏固詞匯的游戲

篇(7)

(二)詞匯詞義記憶單一學生在對泰語單詞記憶時往往只記其一兩個意思,過分注意該單詞所對應的漢語意思,這樣不利于學生在翻譯時對單詞的靈活解釋。

(三)思想上對詞匯學習記憶不夠重視多年來,中國的語言教育更多的是重視學生的讀、寫、譯方面的能力,但在近年來的教學詞匯問題案例中反映出如今不少學生聽說能力較強,但詞匯正確拼寫能力反而降低,逐漸呈現(xiàn)一種對泰語學習的“文盲”狀態(tài),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后期學習的進步與挺高。

二、泰語詞匯教學方面的策略

(一)重視泰語語音學習階段,力求學生的發(fā)音準確、到位任何一種外語,語音的學習都是最關鍵的部分。單詞拼寫是建立在語音發(fā)音的基礎上,只有準確的發(fā)音才能正確的拼寫單詞。對于沒有泰語基礎的學生來說,打好語音基礎就成了泰語學習的第一步。這就要求教師在詞匯教學時貫徹“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首先是“聽”即教師在教單詞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去“辯音”,特別是區(qū)分長短音、清濁輔音及清濁音韻尾的發(fā)音,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同時,又能為學生學好語音、語調打好基礎,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聽能,然后在聽的基礎上加強語音規(guī)則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拼讀能力,同時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拼讀能力應該從最簡單的拼讀抓起,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歸類的比較,使學生掌握單詞中字母及組合的讀音規(guī)律,見詞會讀,能夠聽寫。

(二)在泰語本語詞牢固記憶的基礎上對外來詞匯進行識記泰語的本語詞較之外來借詞單音節(jié)詞匯居多且用法及意思相對穩(wěn)定。對泰語詞匯的學習記憶可以先從本語詞匯入手,在此基礎上對外來借詞加以學習記憶。而泰語是一種分析型、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匯以單音節(jié)詞居多,不同的聲調有區(qū)分詞匯和語法的作用。構詞中廣泛使用合成和重疊等手段。詞匯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泰語本語詞,二是借詞。泰國的本語詞是泰語詞匯的基礎,涉及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是泰民族表達思想感情和進行交流的基礎,如有關身體器官、食物、數(shù)量詞等;而泰語中的借詞主要來自于漢語、孟高棉語、巴利語、梵語和英語等,借詞遵循泰語的語音系統(tǒng),按照泰語的語法組詞成句。1.針對中文外來借詞,中國學生起來較為容易。近數(shù)百年來的戰(zhàn)亂與自然災禍,使得華南地區(qū)的方言也隨著移民潮大量進入泰國,現(xiàn)代泰語中,保守估計約有10~15%以上來自漢語,例如:粿條、面、包子、餃、軍事等,其中包含有潮州話、閩南話及海南話等地方方言,在學習的時候在對方言發(fā)音應多加注意。2.泰語中的巴利語及梵語借詞。泰語至少有60%以上的字匯來自古代印度話、梵文及巴利語,大部分是有關政治、哲學、宗教、藝術、心理及抽象用語,這類詞匯在學習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應特別注意對此類詞匯的由來及構詞規(guī)律的講授,降低單詞的記憶難度。3.隨著西方文化東進,英語外來語也日漸多了起來,電器用品,科技用語多數(shù)都是直接音譯。如Fax(傳真機)、Office(辦公室)、Internet(網(wǎng)絡)、Computer(計算機)、Icedeem(冰淇淋)、fan(情人)等等,數(shù)量與日俱增。因此,將強對英語單詞的識記直接關系到泰語中英文外來借詞的應用。

(三)注重詞匯的對比分析詞匯的對比分析對學生在多義詞或同義詞的詞義選擇應用上是有很大幫助的。通過對泰語中一些漢語意義翻譯相同但實際用法有所差別的詞匯以及多義詞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學生在應用時常犯的錯誤,指出錯誤的根源,進而幫助學生進行糾正。俗話說有比較才有區(qū)別,通過對比,揭示難點所在,針對難點進行重點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選意要領,正確選用及翻譯詞匯。

(四)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對語言的學習,僅僅掌握大量的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多運用、多感受,直至達到恰當正確的使用詞匯。目前國內開設泰語專業(yè)課程的學校基本都聘請了泰國外教參與教學,并且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及泰語留學費用比歐美國家相對低很多,提高了學生到泰國留學的機會,云南很多高校在泰語辦學上都推出了“3+1”、“2+2”,甚至“1+3”的辦學模式,使學生在四年的泰語學習中有至少一年的機會在對象國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更多的同對象語言國家的人直接進行對話交流可使其更多的了解泰國的文化、民俗及語言的使用習慣,讓學生能更為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及詞匯的運用。

(五)轉變部分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觀念認識針對那部分只重視聽力與口語實踐,而忽略詞匯拼寫記憶的學生,要讓其知道高層次的泰語學習者不僅應準確流利地掌握地道的語音語調,而且很有必要掌握詞匯的正確選用及拼寫。要讓他們明白,在現(xiàn)代社會里光聽光說是遠遠不夠的,不會拼寫,在外語學習上永遠是個“文盲”,很多信函、文件及資料等都是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對單詞的拼寫及應用就顯得十分必要。

(六)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強化詞匯學習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單單的詞匯記憶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教師可將各種泰語資料及網(wǎng)絡資源等引入教學課堂,加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力求給學生提供真實地道的語言模仿材料和語言接觸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詞匯學習的熱情。

(七)定期舉行泰語詞匯記憶及演講比賽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大學生競爭的心理,定期舉行詞匯記憶或演講比賽,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詞匯記憶的動力及興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身實現(xiàn)的平臺,有利于學生的泰語學習及實際應用。

篇(8)

二、“基礎英語”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

所謂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是指講授英語單詞時,根據(jù)單詞的形態(tài)相似、詞序相似、詞義相似等特征,類推出一批與此相似的詞語。這種教學原則的優(yōu)勢在于在類比中強化單詞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單詞。

(一)詞形相似性教學

由詞根相似性教學和詞綴相似性教學兩部分組成。(1)詞根相似性教學。教師在講解單個詞語時,根據(jù)英語詞形特點,輾轉演繹出詞根相同的許多家族相似性的詞語,構建出相似詞的詞匯系統(tǒng)。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師教學層面。譬如:教學單詞imagination,就可以列出與此單詞相似的單詞imagine(v.想象)、imaginable(adj.可想象的)、imaginative(adj.有想象力的)、imaginary(adj.想象的,虛構的)。再設定交際語境,示范該詞的用法,最后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教師示范的語言規(guī)則,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來使用單詞,體會用法,獲得在適當語境中正確輸出語言的能力,掌握相似性詞匯。另一個是學生模仿類推層面。譬如:教學單詞receptive,教師可以先列出與此相似的詞語reception(n.接受,接待)、receptible(adj.能接受的、receptionist(n.接待員),最后啟發(fā)學生推測出其動詞形式——receive。運用詞形相似性教學,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傳授英語單詞,便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同樣,學生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舉一反三,進行類推。(2)詞綴相似性教學。英語絕大部分詞語都可通過詞素分析獲得詞義,一些詞綴固有的意義為我們獲知新詞。詞素(morpheme)是語言中語音和語義的最小結合體,是構詞成分,詞素可分為自由詞素(freemorpheme)和粘著詞素(boundmorpheme)。英語詞匯絕大部分是由詞根加詞綴聯(lián)合組成的,如詞綴inter-表示“在……之間,相互”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的派生詞。譬如:international(國際的)—inter+national(國家的),interpersonal(人與人之間)—inter+personal(個人的),interpose(置于、介入)—inter+pose(放→放在二者之間),interaction(相互影響)—inter+action(行動→相互行動→影響),interchangeable(可互換的)—inter+changeable(可改變的),interrelate(相互關連)—inter+relate(關連)。這些詞的意義是可以分析的,即詞素意義之和就是整個單詞的意義。因此詞素相似性是指詞素與詞義之間有一種可觀察到的直接聯(lián)系,是一種顯性(transparent)相似。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強調詞素的作用,介紹詞素知識,掌握常用詞素,熟習構詞法,對擴大詞匯量,理解詞義,提高詞匯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有極其重要意義。在講解復雜難記憶單詞extracurriculum(課外的),這個單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extra+curriculum課程表,前綴extra表示“以外的,超過的”,它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派生詞,extraordinary(格外的)—extra+ordinary(變通的→超出普通),extrasolar(太陽系以外的)—extra+solar(太陽的),extravagant(奢侈的)—extra+vag(走+ant→走得過分→奢侈的),extrovert(性格外向的)—extra+vert(轉→〔性格〕向外轉→外向),extrapolat(e推斷)—extra+polate(放→放到〔事實〕外→推斷),extraviolet(紫外線的)—extra+violet(紫色的),學生掌握了這個詞綴,就更容易推斷出與此相似單詞的意義來,從而擴大詞匯量,在英語閱讀中也就更輕松些了。

(二)詞序的相似性教學

語法結構決定著詞序的排列結構,相同的語法結構必然產生出不同語義的詞序排列結構,從詞序排列結構的角度去觀測的話,就發(fā)現(xiàn)在語言中存在著詞序排列結構的相似性。明白了這個詞序排列規(guī)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教導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出很多類似的詞序來。如:fromhousetohouse(挨家挨戶地),這是一個“from…to…”的詞序結構,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fromdaytoday(日復一日)、fromeasytodifficult(從易到難)等等。又如:hereandthere,這是一個“…and…”詞序結構,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eastandwest、rightandleft、fireandwater、husbandandwife、backandforth(來回地)等等。

(三)詞義相似性教學

將各個詞義相似的單詞放在一塊兒對比教學,在教學某一單詞時,啟發(fā)學生產生語義相似性聯(lián)想,達到復習舊單詞鞏固新單詞的目的。包含以下內容:(1)近義詞相似性教學。譬如:講解income(收入)一詞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類推出下列單詞:salary(月工資),wage(周薪水),pay(報酬),fee(給醫(yī)生、律師的酬金),pension(退休金),bonus(獎金)等。(2)反義詞相似性教學。英語中,除了前綴in,im,un,dis,ir,il等和后綴less表示否定外,也有非詞綴性否定,即反義詞否定。如:optimistic(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introversive(內向的)—extroversive(外向的),beautiful—ugly,clever—foolish(stupid),danger—safety,inside—outside,construction(建設)—destruction(破壞)。(3)語義場相似性教學。語義場又叫詞匯場,它是一個系統(tǒng),把相互關聯(lián)的詞匯和短語組織起來,顯示其間的相互關系,意義相關的多個詞在一起構成一個集合,稱為詞匯場。多個詞匯場的集合構成某一語言的詞匯總和V(vocabulary)。語義場是一組有關聯(lián)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詞匯聚合體。譬如,在講到graduate(畢業(yè)生)一詞的時候,教師不妨把其語義相似的的詞匯例出:primarystudent(小學生),juniorschoolstudent(初中生),seniorschoolstudents(高中生),undergraduate(大學肄業(yè)生),postgraduate(研究生),abroadstudents(留學生),Doctor(Ph.D)(博士),postdoctorate(博士后)。(4)標記相似性教學。語言形式上的標記性是以相似性為基礎的,標記和非標記是指概念或結構上相似、相鄰或相對的一組對立體。一對語言特征被看作是兩個對立體,被賦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和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正值(positive)即有標記的(marked);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即無標記的(unmarked)。標記相似性被王寅定義為“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非標記象似于可預測意義、常規(guī)意義,只需最小的推理”。有標記項是指一對成分中帶有區(qū)別性特征的成分,具有非常規(guī)性,有標記現(xiàn)象與特殊的意義相聯(lián)系;而無標記項具有一般的意義,顯為中性。如:publicity和propaganda,這兩個單詞的意思都是“宣傳,傳播”,前者指一般的宣傳活動,是無標記的,后者有“煽動、蠱惑”之意,是正值有標記;又如famous和notorious,二者都是“有名的”,只是前者指“聞名遐邇的”,后者指“臭名昭著的”,很容易推斷famous是無標記的,notorious是正值有標記。這兩組詞就是概念上相似、相鄰、相對的一組對立體。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這方面的聯(lián)想,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按這一思路掌握英語單詞。

篇(9)

2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對策

下文結合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多年的積累和經(jīng)驗提出幾點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對策,以達到詞匯教學目的。

2.1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調動起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就要加強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特別是指導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簡單地注重詞匯的積累。學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授課老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只是在課堂上學習,課后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這樣長期下來,就會產生一種厭煩心理,要想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就較為困難。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要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不斷地嘗試新的教育方法,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使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是至關重要的,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綜合各種有效地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生學習單詞時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學法,通過這樣較為形象的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了掌握單詞的效率,節(jié)約了一定的時間,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感覺較為疲憊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新的媒介方式來放一些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樣地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

2.2借助于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英語教師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策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造成學生障礙和不良習慣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正確的詞匯教學方法與學生詞匯學習之間有著密切地聯(lián)系。事實證明,借助于構詞法進行教學時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記憶的原理是構詞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以往的消極作用,提高學生記憶詞匯的作用。面對龐大的詞匯庫,只要我們理清思路,找到規(guī)律,借助于構詞法,學生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詞匯。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匯中,要幫助學生尋找單詞的規(guī)律。在真實的詞匯教學中,指導學生去學會如何通過規(guī)律來記憶單詞,比單純的強迫學生記單詞更為有效。最為簡單基本的構詞法有合成、前綴和后綴,學生如果能夠掌握這些隱形的規(guī)律,一旦掌握就會觸類旁通,通過前后綴構詞法可以熟練地掌派生大量的詞匯。例如前綴,它的作用一般是改變的詞的意思,不改變他的詞性,有些是表示否定的前綴,如dis,im,in,ab等,學生知道了like也就知道dislike是討厭的意思,還有normal,abnormal;possibleimpossible;formal,infor⁃mal;polite,impolite;smoker,nonsmoker等等。后綴一般來講是改變了詞性,沒有改變詞義。但也有特殊情況,如后綴less。在詞匯教學中,高職教師可以詞匯的規(guī)律進行講解,抓住關鍵,借助于規(guī)律由已知推出未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長期堅持下來,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詞匯體系,舉一反三,不僅有助于記憶單詞和迅速擴大詞匯量,還有助于深刻理解,建立完整的詞匯體系。

2.3教師應該營造運用詞匯的環(huán)境詞匯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只是單純地為了教詞匯而教詞匯,將單詞和課文、文化語境孤立起來了,學生在脫離這樣的語境下,僅僅學到了一點這個詞的知識,并沒有掌握這個詞的真正的用法。因此,教師詞匯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營造各種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種詞匯語境,把詞匯教學融合到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影音媒體,加大詞匯輸入,同時提醒他們經(jīng)常地復習鞏固,這樣才會真正的掌握這些詞匯。

篇(10)

2概念隱喻理論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概念隱喻理論給語言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將概念隱喻理論應用到英語詞匯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同時也是英語教學的需要。

2.1利用概念隱喻重視基本詞匯及其隱喻意義的教學。

根據(jù)Lakoff和Johnson的調查,絕大部分的喻體詞不僅都是實體性概念的詞,而且是生活中人們與周圍世界互相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詞性簡單、音節(jié)較少、習得容易的常用詞匯。這些基本范疇詞匯對應于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詞匯,也正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基礎。當人類思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人們并不是無止境地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而是將認識的抽象概念與已認識的具體事物相聯(lián)系,找出它們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來思考、表達新的概念,于是產生兩個認知域之間的投射。在詞義的變化過程中,隱喻起著主要的構建作用,它直接導致語言新穎性的產生,間接導致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產生。詞匯教學的難點之一是一詞多義的存在,學生很難把一個詞匯的所有意義完整的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概念隱喻對學習多義詞有重要意義。例如key“鑰匙”(源域)通過人們的相似性聯(lián)想投射到目標域上,從而出現(xiàn)“開關”、“按鍵”、“答案”“、關鍵”“、粗糙表面”等含義。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能積極使用的詞匯數(shù)量有限,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闡明基本詞匯的重要性,講解每個基本范疇詞的基本意思外,還要讓學生領會詞匯不同意義間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利用隱喻思維進行聯(lián)想,使詞義范疇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既有特點又彼此相連的整體,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意識和能力,在此基礎上擴大學生詞匯量,提高詞匯水平和學習效率。可以說,概念隱喻理論的運用為教師深層次講解多義詞提供了一條便捷而且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途徑。

2.2利用概念隱喻擴展詞語的內涵。

英語中復合詞的構成方式主要有詞性的轉化、詞的派生、詞的合成。有些詞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動詞,還可以做形容詞,詞性的變化也是高職學生詞匯學習的一大難題,常阻礙學生對句子甚至對篇章的理解,而使用隱喻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名詞經(jīng)過隱喻化表示動作,比如bloom是一個表示實體的名詞,意為“花”,在“Thechildrenhadbloomedduringtheirstayonthefarm.(孩子們留在農場期間健康活潑有生氣。)”中被隱喻化為動詞,意識是“變得健康或快活、自信”。此外,在高職英語中,派生詞占據(jù)相當大的一部分。比如前綴pre-表示“前”,post-表示“后”,在wa(r戰(zhàn)爭)前面加上pre-,構成prewar(戰(zhàn)前的),而加上post-,變構成postwa(r戰(zhàn)后的)。這樣一解釋,淺顯易懂,印象深刻。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應用隱喻思維能力,以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

2.3通過概念隱喻理解語言的運用。

在英漢語言表述中,許多概念隱喻極為相近。比如都以狐貍比喻狡猾,以鋼鐵比喻堅強;在表達抽象的“時間”概念時都選擇“金錢”這一概念進行映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記憶和模仿,而是深入到思維層次,更有效率的理解詞匯的意義。但是,漢、英民族分屬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必然受制于各自的文化。挖掘和對比英、漢中的隱喻現(xiàn)象,就會發(fā)現(xiàn)各自在隱喻上的文化差異性。比較典型的例子是“dog”在英語中備受寵愛,多為褒義,如“aluckydog”,“Lovemelovemydog.”;但漢語里的“狗”多少帶有些貶義,如“走狗”“,哈巴狗”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理解偏差和語用失誤,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減少母語文化的負遷移,有利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有意識地學習和掌握英漢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概念隱喻,對英語詞匯學習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 視力調查報告 下一篇: 撤銷保全申請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观看 |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 | 日韩欧美传媒一区二区 | 网站不卡在线观看资源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