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3:19: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園林樹木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樹種的栽培
1栽培由于苗木的栽培有較強的時間要求
所以要科學制定栽植計劃。先按照工期要求確定工作人員的數量,在此基礎上確定每天栽培樹種的數量,盡可能地保證每天的任務量都能按時完成。對于當天沒有完成栽植的樹苗,要做好保濕、假植等保障措施。對于非植樹季節的樹木必須保證當天栽完。栽植樹苗時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按照樹苗的習性和適應的環境進行栽種,和普通的造林模式不同,園林樹木在栽培時要按照喬灌木和地被樹木相結合的群落生態模式進行種植,以盡可能地發揮景觀作用。當栽培樹種種類較多,形成群體配置的時候,要按照植物喜光的情況進行配置,喜陽植物和喜陰植物要搭配得當,以保障樹木栽培后的成活率。園林樹木中,很少有耐濕性好的樹種,所以為了保障園林樹木的成活率,在栽培樹種時要充分考慮到地下水位的影響。土壤也是影響樹種栽培成功與否定重要因素。多數園林樹木喜歡通氣性、透水性良好的疏松土壤,但也有部分樹木更適應其他類型的土質。二是要選擇正確的栽培方法。園林栽植方法一般分為帶土栽植和裸根栽植。帶土栽植通常適用于常綠樹種和裸根難以成活的落葉樹種,而裸根栽植適用于常綠小苗和落葉樹種。
2肥水的管理園林樹木的施肥種類
根據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而言,春季和夏季主要使用氮肥,秋季主要使用磷鉀肥,冬季則主要使用有機肥。雨后土壤濕潤,是施肥的最佳時機。當土壤干燥時,為保障施肥效果,應在施肥后進行人工噴水。傍晚時分是施用葉面肥的嘴賤時刻,此時施肥可以和除蟲藥劑同時進行。施肥方法主要有環狀溝施肥和挖穴施肥兩種。環狀施肥是以樹干為中心,開挖4至6條環狀溝,呈放射狀分布。每道溝深20至50厘米,寬30至40厘米。與之相比,挖穴施肥施工成本最低。樹木栽植的澆灌分為定根水、休眠期灌水和生長期灌水。休眠期灌水是為了防止樹木受凍,生長期灌水則是為樹木生長所需的水分。使用水車灌水時要通過橡膠管緩慢澆灌,嚴禁用高壓水流沖毀樹的圍堰。夏季澆水應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溫度涼爽時,嚴禁在高溫的中午澆水;冬季澆水則應選擇在溫度較高的午間進行。灌水可以與中耕除草、培土、覆蓋結合起來進行。由于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空氣中懸浮塵埃比例較高,致使樹皮上附有大量塵埃,給光合作用帶來負面影響。為保障樹木光合作用順利,應結合澆水定期用清水沖洗樹身,在除塵的同時達到保濕的效果。
三園林樹木栽培后的管理
1園林樹木冬季管理冬季溫度低
病蟲害較少發生,往往使人們忽略了冬季園林樹木的管理。冬季環境條件嚴苛,如果疏于水肥管護,樹木很容易遭受凍害,出現干稍現象。凍害一般不在冬季休眠期發生,而是在初春或秋末時節,這段時間溫度變化較大,要加強樹木防凍管理。根頸部位是樹木容易發生凍害的地方。這是因為相對樹木其他部位,根頸生長活動時間較長,體現在停止休眠的時間最早,進入休眠期最晚,使得根頸部位缺乏良好的抗寒鍛煉,再加上根頸靠近地表,環境溫度波動明顯,從而使得根頸易受凍害,進而引發樹木死亡。為保障樹木安全度過凍害高發期,提高成活率,要加強園林樹木的冬季管理。采用加強水、肥管理的辦法,促進枝條前期生長,抑制后期徒長,使枝條組織更加充實,抗性增強。秋季用塑料薄膜或者膠薄膜纏繞枝干,或者采用涂白等措施加強防護。根頸凍害可采取壅土、根頸包稻草或保溫材料等方式預防。除此之外,在封凍之前灌水也是預防樹木凍害的方法之一。由于水的比熱值高,在環境氣溫發生變化時,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的地方溫度波動較小,從而防止冬季土壤溫度不會劇烈下降,早春不致很快升高,有效防范凍害發生。
2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開展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一要加強松土、鋤草、剪枝等日常管理,確保樹木生長環境通風透光,消除病蟲生存、繁殖條件。二要做好植物檢疫工作。嚴把苗木引進關,堅決禁止患病苗木入園。三要做好防治病蟲害用藥工作。科學使用化學藥劑,盡早殺滅病蟲害,避免單一藥劑長期使用,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藥性。
1.2地形的選擇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生存環境不同,所以,要對樹苗的生產環境進行分析,確定最適合樹苗生存環境的地形進行樹苗移植。一般情況下,在確定樹苗的移植地點之后,需要對移植點的垃圾進行清理,根據樹苗移植工程中根須的范圍來決定挖坑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挖坑要比將移植的樹苗根須寬40cm,根深20cm。坑的優良與否對栽培質量有著很大的決定作用,所以,在挖坑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挖掘,同時將坑邊整勻,方便樹苗入土后的填土工作。
2起苗和運輸
在樹苗的運輸工程中,需要檢測樹苗是否需要帶土,如需帶土,要檢查土塊的大小是否符合相關要求。一般情況下,喬木的移植過程中對土球的直徑要求是其支干的8倍,灌木類所帶土球是其直徑的1/3。在起苗過程中,要在其干徑粗10倍以外的區域進行挖土,以免損壞根系。在運輸前,對樹根進行打包,需要用草繩進行捆綁,每條繩之間的距離大概是2.5cm,要求綁牢。裝車時要根據樹苗大小裝車,大型樹苗需要用吊車,小型樹苗人工裝。
3樹苗的栽培
3.1根據當地的環境、氣候,選擇合適的樹木進行栽種園林的栽培不同于植樹造林,采取樹木和植被相結合的方式,更能體現出植物的美感。對于不同種類的樹苗進行種植時,應該根據其對陽光的敏感性進行有規劃的栽種,確保樹苗的生存率。在栽種工程中,一般選取地下水豐富的地點進行栽種,確保樹苗能夠吸收到足夠的水分用來維持生長。一般情況下,園林樹苗的栽培用土,其土壤都具有透氣、松軟等特點。在樹苗的栽種前,要對其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確保樹苗的成活率。
3.2栽種方法每種樹苗都有其獨特的栽種方法,所以,采取合適的栽種方法是有必要的。一般情況下,園林栽種的方法有帶土栽種和不帶土栽種。不帶土栽種方法主要用于常綠小苗和落葉樹種。
3.3肥水的管理園林的施肥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是在秋季施磷鉀肥,冬季施用有機肥,春夏施氮肥。在下雨之后施肥有利于樹苗吸收,在傍晚施用葉面肥效果最好。
4樹木栽培后的管理工作
4.1冬季管理通常,人們不注重季節變化帶來的因素。然而冬季氣溫比較低,因此,蟲害帶來的影響最低。但是,冬季氣溫低使樹木容易凍壞,一般情況下,凍壞是發生在秋末春初,在這些時間段,要加強對氣溫的監督,加強樹木管理。冬季最容易被凍壞的部位是樹木的根莖,其最晚的休眠期導致其生長最晚和最早解除冬眠的特性,使根莖沒有良好的抗寒能力。
4.2養護工作園林的養護主要是針對雜草的清理和樹木的修剪。除草是為了給樹木爭奪養分,修剪是為了美化園林。一般情況下,樹苗的修剪只是針對樹根附近的枝條。加強對樹苗生長情況的觀察,發現樹苗生長不良,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整改。
4.3病蟲害的防治在病蟲害的防治中,主要是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主要有以下幾點:加強樹苗的日常管理,如松土、除草等;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對新栽種的樹苗進行嚴格檢查,避免有蟲的樹苗種植;運用化學方法治理蟲害。一旦發現蟲害,應該及時治理,防止蟲病的蔓延。
1.2優化了教學內容,增加了課堂容量目前園林樹木學的教材很多,揚州大學園林專業主要選用陳有民主編的《園林樹木學》為教材,該書內容分為緒論、總論、各論三部分。緒論、總論著重于理論闡述,各論講述全國各地習用及有發展前途的樹種。各論中的樹種,依其在園林中應用的情況進行繁簡程度不同的講述。但是該教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淡化實用性和針對性,并且內容偏深偏難[3]。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照本宣科。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除了以該教材為主外,還針對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添加并重點講解了華東地區常見園林樹種,并輔以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從而做到課程基礎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相輝映,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相結合。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可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講解,增加了課堂容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3突出了教學重點,強化了教學難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把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常見樹種的形態識別特征,特別是一些平時在園林綠地中不常見到樹種的樹體、葉、花、果、枝的特征,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這些內容僅靠課堂上的文字描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到薔薇一章中子房上位周圍花和子房下位周圍花時,如果能通過多媒體配上繡線菊亞科、薔薇亞科、蘋果亞科、李亞科等代表種的圖片再進行詳細講解,可以使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深刻的認識,進而對這幾個亞科也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簡單地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難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4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通過教科書和板書來講解抽象枯燥的理論,這樣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教學通過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做到圖、文、聲并茂,動靜結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銀杏科一章中銀杏中文名時,對其別名鴨掌樹、白果樹分別配上葉片和保留骨質中種皮種子的圖片,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主動集中注意力去聽講;在講到杉科一章中水杉的發現時,在幻燈片上展示1941年發現的第一棵水杉照片以及1943年由王戰采集的模式標本,并添加一些關于水杉發現爭論的文章,教師再對整個發現過程進行講解,整個課堂教學便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不足
2.1課件質量低劣高質量的課件是園林樹木學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組成。但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課件一般由專業教師自己制作,由于缺乏深厚的計算機功底以及參差不齊的制作技術,課件總體質量不高。比較典型的情況就是將書本上的文字大段地照搬到幻燈片上,或者是配上一些比較簡單、平面化的圖形、動畫;而有的課件則不注重整理效果,幻燈片的背景和文字之間的顏色搭配不合理,如藍底黑字,距離稍遠則無法看清幻燈片上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充分發揮,與整體教學目標相距甚遠。
2.2學生難以消化在園林樹木學多媒體教學中,課堂信息量大,尤其是專業教師在上課之前對授課內容沒有進行提煉,單純將書本搬家,把幻燈片當成電子黑板。幻燈片上大段的文字使學生應接不暇,學生只能邊看邊記筆記,來不及消化吸收。課后復習時,對照書本無法理解消化,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課件所呈現的教學內容的表面,難以有進一步的深化。
2.3師生互動減少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深刻影響著園林樹木學的教學質量。但是在該課程的多媒體教學中,許多青年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精力過多地集中于電腦與課件,缺乏與臺下學生眼神的交流。學生也一直專注于抄寫筆記,對于教師的講解以及提出的問題沒有任何反應。講臺上的教師和講臺下的學生形成了兩個獨立的群體,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記,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減少。
3優化多媒體教學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的策略
3.1注重素材積累,完善課件制作高質量的課件必定包含大量的生活素材,園林樹木學也不例外。該課程涉及眾多園林樹種,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積累大量的素材,尤其是樹種的樹體、葉、花、果、枝特征及其在園林中應用的照片,從而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便于制作課件時調用資源庫里的素材。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一些園林樹種的信息,例如在講到松科一章中雪松屬于淺根系時,筆者引用了中國寧波網《大雪松“站”起來了》的新聞,在講到木犀科一章中桂花果實時,引用了舟山晚報《桂花香都聞到過,桂花果你見過嗎?》的報道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不斷地通過自身學習、參加培訓、課件觀摩來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內容之間的邏輯性,簡潔明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3.2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消化吸收園林樹木學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富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好預習工作,提前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教師在備課時除了精簡幻燈片的內容外,還要對幻燈片上要講的內容精心準備,上課時認真詳細地講解每一張幻燈片,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又可以讓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授課內容。對于一些重點與難點,還需要適當地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每節課的最后應對該節課內容進行歸納,以便學生復習[4]。
3.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針對園林樹木學課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師圍繞電腦轉,學生瞪著眼睛看”局面,必須在課堂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避免一味地演示、重復課件,要加強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并通過肢體語言和語言節奏的變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要適當地運用板書加以解釋和強化,同時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3.4教學與科研相融合,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園林樹木學課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適當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科研動態。比如在講到松科一章雪松的園林應用時,筆者向學生展示并介紹了2013年刊登在《林業科學》上的《4種針葉樹種枝葉氣味對小白鼠自發行為影響的比較分析》一文,該文通過側柏、龍柏、雪松和白皮松的枝葉揮發物對小白鼠自發行為的影響研究對4個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形式提出了建議:白皮松不適宜在居住區大面積種植,更適合作為景觀點綴,而雪松、側柏和龍柏比較適宜現代城市綠化中大面積使用。當看完整個實驗設計以及結果后,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對這4個樹種在園林中的應用印象深刻。這表明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3.5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園林樹木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上除了推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嘗試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式教學方式[5]。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相關樹種的調查任務。其次,每組學生認真調查,并整理成課件的形式通過多媒體進行匯報。而后教師、同學對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和討論。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同時學習效果也大大增強。
1.引言
隨著生態、綠色、環保等觀念的影響,以及人們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我國園林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和態勢,園林施工給我國的社會和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有益于市民的身心健康,在改善城市綠化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一個項目中的綠化施工期間,施工方會遇到不少問題,在作業前要仔細勘查地形,系統分析現場情況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種植苗木,并且按照現場土質特點與苗木本身特點,改變土壤的特質,使苗木能適應新環境,且可更好地生長。
2.園林施工技術上的若干問題
雖然目前園林施工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在個別項目和企業身上,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積極的探討來促進園林施工技術問題的解決。例如:
2.1施工前
由于設計師和施工人員之間缺乏溝通,設計師在施工前并沒有和施工人員進行溝通,這樣會讓施工人員難以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會導致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對設計圖紙有異議的時候,可能會憑自己的想法去進行調整,導致施工人員隨意性過大。因此,施工前如果施工人員和設計師沒有做好溝通,再加上施工人員素質不高,有時按照自己的意圖來進行設計,不能實現原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2.2施工中
施工技術人員對園林施工的完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的施工技術人員對園林的施工有著錯誤的認識,認為園林施工技術不如建筑工程一樣嚴謹和科學,很多人認為只是種種樹和花草,沒有什么技術性,很多的非技術人員加入到園林施工中去,這樣施工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建設施工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和技術,對施工綠化等缺乏經驗,在施工過程中難以體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有時候還會拖延施工工期。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還會出現高消耗等浪費資源的現象,不能做到節能。
2.3竣工時
在園林施工竣工之后,還需要有很多的后期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并審定和驗收資料,并要別寫施工技術管理的總結等,還包括編制后期的園林養護計劃。這個階段需要落實養護的任務,要保證園林施工的技術能夠不斷的延續,要積極的做好園林的保養和后期養護,施工技術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容易出現斷層的現象,很多園林在施工結束之后就結束了施工技術,沒有將施工技術積極的運用到后期的養護中去,沒有看到園林的后期養護也是園林施工的一部分。
2.4施工成本控制上
園林施工中會有高消耗、能源消耗過度的現象,這都是對施工成本控制不夠,對成本沒有做到嚴格的控制,園林施工項目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以及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指種植土方費、輔助材料、苗木費以及其他費用等。簡潔的費用主要是施工工作人員的工資、排污費以及其他的附加費用等。施工成本控制不夠,主要是對間接成本的控制不夠。
3.園林施工技術問題之解決措施
3.1加強施工人員和設計師之間的溝通
園林施工技術問題的出現很多是由于施工人員沒有和設計師做好溝通,應該加強施工人員和設計師之間的溝通,施工人員要充分的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對于設計圖紙中出現異議的地方,兩者要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探討出解決的措施。再者,施工前,要根據園林工程的大小,采用的組織形式應該不同,一般小型的園林施工采用的是直線型的,從上到下直接指揮,對于比較大型的園林施工,要做到責任明確,能夠做到各部門協調工作,共同完成園林施工。
3.2認真落實施工技術的相關要求與規范
園林施工的完成需要施工人員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的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對設計圖紙有一個較好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園林施工人員能夠進行較好的施工:1)要注重對土壤的處理,因為土壤的好壞關系到植物的生長,要按照土壤的質量、基肥等要求進行施工,保證土壤的質量,如果有污染的土壤要采用措施阻止污染水對植物的傷害,要讓植物的根系完全的遠離污染水源。2)種植穴要標明中心點的位置,標記要明確,還要標明邊線,如果遇上路燈燈柱等,要進行靈活處理,至少要按照相關規定距離兩米。然后,種植穴和槽的挖掘,要根據苗木的根系、土球直徑以及土壤的情況來進行,這樣便于營造出良好的生長環境。3)要對苗木的冠幅、根系發育等以及土球大小等進行嚴格把關,要選擇符合要求,優質的苗木,在種植前要修剪苗木,帶土球的要踏平種植穴的底部等。最后要在24 h內用定根水澆透苗木,并要支撐固定。要嚴格的按照施工的工序來進行園林的施工,這樣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
3.3采取有效地的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措施
一、綠化養護的技術措施
在栽培學中,常言道“種三管七”,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單位在園林綠化時,往往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在綠化養護管理上,要了解種植類型和各種品種的特特征與特性,關鍵抓好肥、水、病、蟲、剪五個方面的養護管理工作。
草地養護原則是:均勻一致,純凈無雜,四季常綠。據資料介紹在一般管理水平情況下綠化草地(臺灣草)可按種植時間的長短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種植至長滿階段,指初植草地,種植至一年或全覆蓋(100%長滿無空地)階段,也叫長滿期。論文大全,園林綠化。二是旺長階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長期。三是緩長階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緩長期。四是退化階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較高的養護管理水平下臺灣草地退化期可推遲5-8年。連地針葉草的退化期比臺灣草遲3-5年,大葉草則早3-5年。
1、恢復長滿階段的管理
按設計和工藝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嚴格清除雜草種子和草根草莖,并填上純凈客土刮平壓實10厘米以上才能貼草皮。貼草皮有二種:一是全貼、二是稀貼。稀貼一般20×20厘米一方塊草皮等面積留空稀貼,全貼無長滿期,只有恢復期7-10天,稀貼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長滿,春季貼和夏季貼的草皮長滿期短僅1-2個月,秋貼冬貼則長滿慢需2-3個月。
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濕。一般貼草后一周內早晚噴水一次,并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后二兩周內每天傍晚噴水一次,二周后視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二天噴水一次,以保濕為主。施肥植后一周開始到三個月內,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結合澆水噴施,前稀后濃,以后每月一次畝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長滿草高8-10厘米時,用剪草機剪草。除雜草,早則植后半月,遲則一月,雜草開始生長,要及時挖草除根,挖后壓實,以免影響主草生長。新植草地一般無病蟲,無需噴藥,為加速生長,后期可用0.1-0.5%磷酸二氫鉀結澆水噴施。
2、旺長階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長階段,觀賞草地以綠化為主,所以重在保綠。水分管理,翻開草莖,客土干而不白,濕而不漬,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濕為原則。施肥輕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兩頭多,每次剪草后畝用2-4斤尿素。旺長季節,以控肥控水控制長速,否則剪草次數增加,養護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階段的工作重點,剪草次數多少和剪草質量的好壞與草地退化和養護成本有關。剪草次數一年控制在8-10次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剪草技術要求:一是草高最佳觀賞為6-10厘米,超過10厘米可剪,大于15厘米時,會起“草墩”,局部呈勾瘩狀,此時必剪。二是剪前準備,檢查剪草機動力要正常,草刀鋒利無缺損,同時檢凈草地細石雜物。三是剪草機操作,調整刀距,離地2-4厘米(旺長季節低剪,秋冬高剪),勻速推進,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不漏剪。四是剪后及時清凈草葉,并保濕施肥。
3、緩長階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長速度有所下降,枯葉枯莖逐年增多,在高溫多濕的季節易發生根腐病,秋冬易受地志虎(剃枝蟲)為害,工作重點,注意防治病蟲為害。據觀察,臺灣草連續漬水三天開始爛根,排干漬水后仍有生機,連續漬水七天,90%以上爛根,幾乎無生機,需重新貼草皮。漬水1-2天爛根雖少,但排水后遇高溫多濕有利病菌繁殖,導致根腐病發生。論文大全,園林綠化。用托布津或多菌靈800-1000倍,噴施病區2-3次(2-10天噴一次),防治根腐病效果好。高齡地老虎(剃技蟲)在地表把草的基部剪斷,形成塊狀干枯,面積逐日擴大,為害迅速,造成大片干枯。檢查時需撥開草叢才能發現幼蟲。論文大全,園林綠化。要及早發現及時在幼蟲低齡用藥,一般用甲胺硫磷或速撲殺800倍潑施,為害處增加藥液,三天后清掉為害處的枯草,并補施尿素液,一周后開始恢復生長。
二、綠化樹木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
喬木樹型高大,根系發達,根深幅廣,種植時需要開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種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種類以復合肥為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樹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樹是3:2:1.施肥的次數,植后三年內,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復合肥1-2kg,小樹少施,大樹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樹結合松土施液肥,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開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喬木原則上可不施肥。論文大全,園林綠化。論文大全,園林綠化。灌木樹型小,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為主,叢生根系淺,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復合肥,液施干施結合,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P、K肥,觀葉灌木適當增加N肥施用。綠化樹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樹,原則是保濕不漬,表土干而不白。高大喬木,根深葉茂,不存在因缺水影響生長,灌木矮小,根系短淺,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濕不漬,才能正常生長。
(二)樹型管理
綠化林木,通過藝術設計,認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喬木要求樹干筆直挺拔,不要過早拔掉種植時的固定拴護桿,以免引起樹桿彎曲。成年大樹及時鋸掉不規則的樹枝,對冠幅大,葉多枝小的擋風枝不鋸掉,遇大風雨會折枝斷干嚴重時連根拔起造成損失。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園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圖案、線條、柱樁、椎樁等。甚至可用鐵絲編織文字或“雙龍戲珠“”獅子滾球”,“孔雀開屏”等讓灌木的枝葉在其中生長,通過編織修剪而成。不管喬木灌木要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對大王椰、假檳榔等觀莖樹,要保證樹干筆直干凈,葉鞘大、干枯后不易自然脫落,要人工及時清除。
(三)樹木的病蟲防治
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木虱、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近年來在喬木灌木中木虱為害較嚴重,其次是介殼蟲,采用常規殺蟲劑、速撲殺、介特靈等均能達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藥物有托布津、多菌靈、炭疽病等,常用濃度800-1000倍。除了藥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經常清理枯枝落葉,保持清潔,同時要排除漬水,必要時修剪后噴藥。
三、總結
園林設計是創造園林景觀藝術的基礎,在養護管理中貫徹設計的理念可起到綿上添花的作用,這也是提高園林養護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園林的必然要求,養護要全力促成園林設計理念的實現。論文大全,園林綠化。總之,如何進一步做好園林綠化養護工作,是目前擺在我們園林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系統[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6).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目前反季節栽植已成為城市綠化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我們要從植物生存、生長的客觀規律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季節栽植的成功經驗,注重應用科技新成果以及先進園林機具,這樣才能盡量減少實施反季節栽植的損失,解決植物非生長季節進行綠化施工的難題,同時也加快了城市園林建設的步伐,大大延長了綠化施工期。
二.對反季節栽植的理解及其重要性。
反季節栽植,就是在不適宜的栽植季節進行綠化施工,按植物生存生長規律,常規的綠化施工是從3月中旬開始至5月末結束或者是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而在其它時期栽栽樹木就為反季節栽植。反季節種植樹木,也因樹種的不同而各異,各種樹木除有共同的生理特點外,又都有它本身的特性。本人的施工經驗來說:反季節栽植落葉樹比常綠樹容易成活、灌木比喬木容易成活。較易成活的樹木:如國槐、欒樹、香樟樹,白蠟、合歡、楓樹、燈臺樹、雪松、龍柏、檜柏、側柏、黃楊、木槿、紫荊、碧桃等。較難成活的樹木:如玉蘭、香泡樹,柿子樹、稠李、女貞、云杉、水杉、法桐、馬褂木等。最難成活的樹木:如落葉松、華山松、白樺等應盡量避免反季節栽植。而有些適應性較強的喬木;淺根性、須根多的花灌木反季節栽植對成活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楊樹、柳樹、榆樹、銀杏、臭椿、丁香、連翹、紫薇等。
隨著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園林綠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綠化種植和造園,需要在規模和時空兩個方面進行創新,才能跟上城市園林建設的步伐。在城市建設中,綠化施工是一些建筑工程的配套工程。同時其本身又是具備一定的獨立施工體系特征和效益的建設工程。由于城市規模和相應綠化任務的不斷加大,迫使園林部門要常常打破常規,要在非正常季節下進行綠化施工。綠化種植工程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的主要工程項目,為了符合設計要求,體現綠化效果.盡早發揮樹木的功能作用,在施工中多選用大、中苗木進行移栽。同時,社會上對綠化尤其是富有特殊任務的綠化工程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反季節栽植,而且要造園成景。一是樹木要大,二是要彩化,三是景全,因此,反季節施工其經濟由于是在非生長季節進行綠化施工,大大地延長了綠化施工工期.增加了綠化施工年工程量。社會效益則是加快了城市綠化進度,加快了城市生態環境的改造。所以,城市建設需要反季節綠化施工。
三. 反季節栽植需注意的問題。
園林綠化施工主要是園林植物的栽植過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來的。移植成活率及植株長勢是園林綠化施工質量的重要指標。植物成活率與移植期﹑植物根再生能力﹑樹體儲存物質多寡﹑是否斷根﹑移植技術措施及植后管理密切相關。
為解決非正常季節綠化施工中遇到的難點,我們可以從種植材料的選擇、種植土壤的處理、苗木的運輸和假植、種植穴和土球直徑、種植前的修剪及種植等方面嚴格把關,從而盡可能提高種植成活率。
1. 種植材料的選擇。由于非種植季節氣候環境相對惡劣,對種植植物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在選材上要盡可能的挑選長勢旺盛、植株健壯的苗。種植材料應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應符合設汁要求;大苗應做好斷根、移栽措施;水生植物,根、莖發育應良好,植株健壯,無病蟲害;草塊土層厚度宜為3~5cm,草卷土層厚度宜為1~3cm;植生帶,厚度不宜超過lmm,種子分布應均勻,種子飽滿,發芽率應大于95%。
2. 種植前土壤處理。非正常季節的苗木種植土必須保證足夠的厚度,保證土質肥沃疏松,透氣性和排水性好。種植或播種前應對該地區的土壤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采取相應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3. 苗木的運輸和假植。大苗在非正常季節種植中,假植是很重要的。這里推薦一種經濟適用的假植方法:夏季施工硬容器苗法。此法是提前創造條件在休眠期斷根,種植在容器中養護,如木箱﹑柳竹筐﹑花盆。在生長季節,也就是施工時,根據容器情況,不脫離或脫容器栽植下地。其特點是:可靠性大,管理簡單,可操作性強。
4. 種植穴和土球直徑。在非正常季節種植苗木時,土球大小以及種植穴尺寸必須要達到并盡可能超過標準的要求。
對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質均必須放大樹穴,清除廢土換上種植土,并及時填好回填土。在土層干燥地區應于種植前浸穴。挖穴、槽后,應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
5. 種植前修剪。非正常季節的苗木種植前修剪應加大修剪量,減少葉面呼吸和蒸騰作用。
(1). 種植前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并對樹冠進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2). 落葉樹可抽稀后進行強截,多留生長枝和萌生的強枝,修剪量可達6/10~9/10。常綠闊葉樹,采取收縮樹冠的方法,截去的枝條適當疏稀樹冠內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強的萌生枝,修剪量可達l/3~3/5。針葉樹以疏枝為主,修剪量可達1/5—2/5。
(3). 對易揮發芳香油和樹脂的針葉樹、香樟等應在移植前一周進行修剪,凡10cm以上的大傷口應光滑平整,經消毒,并涂保護劑。
四.養護與管理。
1.養護。
栽后盡快澆水促發新根,還可灌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樹冠樹葉用遮陰網適當遮陰10~15天,并用噴霧器向葉面噴水。
在土壤干旱的地區,可以在種植時使用保水劑,它能夠吸收大于自身體積l0倍甚至數百倍的水分,將其儲存起來,然后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緩慢釋放,滿足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水分。
易日灼地區,應用草繩纏干,并在草繩上適當噴水。
2.管理。
反季節施工的管理,重要環節就是澆水,通常要緊跟“三水”才能確定成活。澆水次數要較正常栽植的樹木多,枝葉根據不同品種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通過噴灑發芽抑制劑和蒸發抑制劑,抑制發芽,減少葉面蒸發水分。灌水時可混入發根促進劑,促進發根。對于老樹、貴重的大樹或生長不太好的樹,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做斷根處理。最理想的斷根時間為第一年春季,第二年春季或第三年春季進行移植。在陰天或遮光條件下移植有利成活。 為了保濕,在植株主干和較大的側枝進行草繩纏繞,再用殺菌劑對所纏繞處噴施,最后用薄膜扎嚴。根據天氣情況在濕度較小時,進行噴霧保濕,土壤濕度不夠時,應及時對根部進行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既澆則透的原則。對植株要經常噴施葉面水,進行保濕,并在水中添加2‰的尿素和微量元素,保證葉面養分供應。
五.結束語
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愈來愈強烈。當前在全國普遍開展的城市園林建設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創造良好的人居條件,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賈廣濤 顧松安 園林苗木的反季節栽植探討 [期刊論文] 《綠色科技》 -2012年8期
[2]楊燕 反季節園林綠化苗木的栽植技術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36期
[3]于德 淺析園林綠化工程反季節植物施工技術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23期
[4]劉根東 城市園林綠化中的反季節施工問題探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36期
園林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調節小氣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氣體,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改善環境質量、吸滯粉塵,殺菌,衰減噪聲等,是平衡城市生態,美化城市、優化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園林綠化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作為特殊的生態系統,園林植物和自然界的森林比起來相對單一的種類,較高的栽培密度,“溫室效應”和許多非鄉土樹種的跨區域調運和栽培常容易造成病蟲害的滋生和蔓延。同時,由于較為復雜的立地條件、空氣污染及劇烈的人為活動干擾,園林植物的生長勢相對較弱生物論文,抗病蟲能力差,容易受到各類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的侵害。根據1986年普查資料,我國園林植物的病害共有5500多種,蟲害共有8260多種[1],威脅著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特別是刺吸式有害生物在園林植物中更是危害嚴重。本文以長樂市園林綠化植物上的刺吸類有害生物為調查對象,并探索研究其防治技術。
1 長樂市概況
長樂市位于閩江口南岸,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長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濕多雨,四季溫和,夏長無酷暑,冬短少霜雪,多年平均氣溫為19.3℃,多年降雨量均在1200~1550mm之間,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82.2mm。在社會經濟文化高速發展過程中,長樂市綠化遵循“大地園林化”、“城鄉一體復合生態系統”的戰略思想,將城市、郊區、市域內的山川、河流、江海、濕地、田園和森林等通過各種形式融合起來,形成具有優良環境的城鄉一體化綠地系統,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市)”。截至2008年長樂市城區綠地率為34%,綠地總面積601.1ha,其中公園綠地194.5ha,人均11.5m2。長樂市在園林綠化中常見的主要植物種類有榕樹、盆架木、羊蹄甲、芒果、香樟、桂花、銀杏、白蘭、臺灣相思、松類、柳樹、棕櫚類、杜鵑、女貞、月季、紅葉石楠、龜甲冬青等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2 調查分析
2.1 調查方法
自2007-2009年通過踏查及標準地調查等方法對整個長樂市區的園林植物刺吸類有害生物進行調查,重點調查了園林綠化公司的園林苗圃、市區內比較大型的公園、街道綠化帶、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等園林植物的刺吸式害蟲種類和為害情況,通過現場鑒定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加以確定,統計分析長樂市園林刺吸式有害生物種類的發生、危害情況。
2.2 調查結果
園林植物刺吸類有害生物可分為兩大類,一個類群是昆蟲綱中同翅目、纓翅目、半翅目的一些昆蟲,如蚧蟲、蚜蟲、木虱、粉虱、薊馬、葉蟬等;另一個類群是蜘蛛綱中蜱螨目、葉螨總科的各種紅蜘蛛,這類害蟲多因個體小,發生初期往往被害狀不明顯生物論文,但又往往繁殖力強,很容易就擴散蔓延開來[2-3]。通過調查發現,長樂市園林植物的刺吸類有害生物能危害絕大多數的園林樹木和花卉,除少數蚜蟲、螨類等形成蟲癭在植物組織中危害外,多聚集為害樹木或花卉的嫩梢、枝、葉、果等部位,成蟲或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營養,引起卷葉、蟲癭,或是葉片上出現灰色、黃色小斑點,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經統計分析,共發現刺吸類有害生物14個科25 種,對長樂市的常見園林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詳見表1),由于調查的時間和范圍的限制,再加實驗室的欠缺,有些種類可能不夠完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加以完善。
表1、長樂市園林刺吸式害蟲種類及主要寄主
種
科
學名
寄主
榕樹薊馬
薊馬科
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細葉榕樹
白盾蚧
盾蚧科
Ericerus pela 女貞
松突圓蚧
盾蚧科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黑松、濕地松等松類
日本蠟蚧
蚧科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桂花、白蘭花
球堅蚧
蚧科
Didesmococcum koreanus
桃
芒果褐軟蚧
蚧科
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
夾竹桃、棕櫚
竹白尾安粉蚧
粉蚧科
Antonina crawii Cockerell
紫竹、剛竹、鳳尾竹
紫薇絨蚧
絨蚧科
Ericocus lagestroemiae Kuwana
紫薇、石榴
石楠盤粉虱
粉虱科
Aleurodicus photiniana Young
紅葉石楠
華卵痣木虱
木虱科
Macrohomotoma sinica
小葉榕、垂榕
海桐木虱
木虱科
Poratrioza sp。
海桐
合歡木虱
木虱科
Chermidae sp。
金合歡
樟葉木虱
木虱科
Trioza camphorae Sasaki
樟樹
芒果白蛾蠟蟬
蛾蠟蟬科
Lawana imitate Melichar
柑桔、芒果、龍眼、木麻黃、九里香、麻楝
扁喙葉蟬
葉蟬科
Idwscopus incerus( Baker)
芒果
杜鵑網蝽
網蝽科
Stephanitis typica
杜鵑、月季、桃、茶、含笑
柳小板網蝽
網蝽科
Monostira 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
柳樹
綿蚜
蚜科
Aphis gossypii Glover
扶桑、茶花
秀線菊蚜
蚜科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菊類、海棠、石楠、梔子、枇杷
神澤氏葉螨
葉螨科
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
玉蘭
紅蜘蛛
葉螨科
Tltrang Chug
榕樹、麻楝、槐樹
楓楊癭螨
癭螨科
Aceria pterolarocaryae
楓楊
木樨癭螨
癭螨科
Aceria osmanthis Kuan
桂花
樟癭螨
癭螨科
待定
樟樹
吹綿蚧
一、草地的養護管理
(一)恢復長滿階段的管理
恢復長滿階段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濕。一般貼草后一周內早晚噴水一次,并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后二周內每天傍晚噴水一次,二周后視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二天噴水一次,以保濕為主。施肥植后一周開始到三個月內,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結合澆水噴施,前稀后濃,以后每月一次畝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長滿草高8~10厘米時,用剪草機剪草。除雜草,早則植后半月,遲則一月,雜草開始生長,要及時挖草除根,挖后壓實,以免影響主草生長。論文格式,養護管理。。新植草地一般無病蟲,無需噴藥,為加速生長,后期可用0.1%~0.5%磷酸二氫鉀結澆水噴施。
(二)旺長階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長階段,觀賞草地以綠化為主,所以重在保綠。水分管理,翻開草莖,客土干而不白,濕而不漬,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濕為原則。施肥輕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兩頭多,每次剪草后畝用2~4斤尿素。旺長季節,以控肥控水控制長速,否則剪草次數增加,養護成本增大。剪草,是
本階段的工作重點,剪草次數多少和剪草質量的好壞與草地退化和養護成本有關。剪草技術要求:一是草高最佳觀賞為6~10厘米,超過10厘米可剪,大于15厘米時,會起“草墩”,局部呈勾瘩狀,此時必剪。二是剪前準備,檢查剪草機動力要正常,草刀鋒利無缺損,同時檢凈草地細石雜物。三是剪草機操作,調整刀距,離地2~4厘米(旺長季節低剪,秋冬高剪),勻速推進,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不漏剪。四是剪后及時清凈草葉,并保濕施肥。
(三)緩長階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長速度有所下降,枯葉枯莖逐年增多,在高溫多濕的季節易發生根腐病,秋冬易受地志虎為害,工作重點,注意防治病蟲為害。檢查時需撥開草叢才能發現幼蟲。要及早發現及時在幼蟲低齡用藥,一般用甲胺
硫磷或速撲殺800倍潑施,為害處增加藥液,三天后清掉為害處的枯草,并補施尿素液,一周后開始恢復生長。
二、綠化樹木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喬木樹型高大,根系發達,根深幅廣,種植時需要開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種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種類以復合肥為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樹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樹是3:2:1.施肥的次數,植后三年內,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復合肥1~2kg,小樹少施,大樹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樹結合松土施液肥,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開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喬木原則上可不施肥。灌木樹型小,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為主,叢生根系淺,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復合肥,液施干施結合,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P、K肥,觀葉灌木適當增加N肥施用。綠化樹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樹,原則是保濕不漬,表土干而不白。高大喬木,根深葉茂,不存在因缺水影響生長,灌木矮小,根系短淺,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濕不漬,才能正常生長。
(二)樹木的病蟲防治
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木虱、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近年來在喬木灌木中木虱為害較嚴重,其次是介殼蟲,采用常規殺蟲劑、速撲殺、介特靈等均能達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藥物有托布津、多菌靈、炭疽病等,常用濃度800~1000倍。除了藥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經常清理枯枝落葉,保持清潔,同時要排除漬水,必要時修剪后噴藥。
(三)樹型管理
綠化林木,通過藝術設計,認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喬木要求樹干筆直挺拔,不要過早拔掉種植時的固定拴護桿,以免引起樹桿彎曲。成年大樹及時鋸掉不規則的樹枝,對冠幅大,葉多枝小的擋風枝不鋸掉,遇大風雨會折枝斷干嚴重時連根拔起造成損失。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園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圖案、線條、柱樁、椎樁等。論文格式,養護管理。。甚至可用鐵絲編織文字或“雙龍戲珠”“獅子滾球”,“孔雀開屏”等讓灌木的枝葉在其中生長,通過編織修剪而成。不管喬木灌木要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對大王椰、假檳榔等觀莖樹,要保證樹干筆直干凈,葉鞘大、干枯后不易自然脫落,要人工及時清除。
三、綠籬的養護管理
(一)綠籬的肥水管理
綠籬要不斷修剪,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初植綠籬,按設計要求的籬寬,挖40厘米深的溝,填上純凈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這樣植后生長快。論文格式,養護管理。。施肥原則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為主,磷鉀結合,群施薄施,剪后必施。必要時還進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濕為主,表土干而不白,雨后排水防漬,以免引起爛根,影響生長。
(二)綠籬的修剪
平面綠籬、圖型綠籬、造案綠籬,都是為了符合設計要求通過人工修剪而成。論文格式,養護管理。。論文格式,養護管理。。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頂端生長優勢,促使腋芽萌發,則枝生長,墻體豐滿,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滿足設計欣賞效果。修剪的原則:從小到大,多次修剪,線條流暢,按需成型。一般的綠籬設計高度為60~150厘米,超過150厘米的為高大綠籬,起隔離視線用。始剪修剪的技術要求是:綠籬生長至30厘米高時開始修剪。按設計類型3~5次修剪成雛型。當綠籬生長達到設計要求定型以后的修剪,每次把新長的枝葉全部剪去,保持設計規格形態。
(三)綠籬的病蟲防治
山子甲綠籬,常有木虱、潛葉蛾和白粉病為害,福建茶有木、介殼蟲、白粉病為害,黃心梅較抗病蟲害,偶有木虱。以上蟲病,用常規的殺蟲劑速撲殺等和殺菌劑、多托布津、多菌靈等除治均能達效。
四、花卉的管理
(一)地栽花卉的管理
地栽較多的是美人蕉、黃花草、多色花和桃、梅、杏花、桂花、含笑以及炮仗花,金銀花等,在栽培上要求土地肥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強。病蟲防治,每月打一次殺蟲藥,在修剪后或臺風瀑雨前后噴一次殺菌劑,均有防治效果。藤本花卉管理的不同之處,是要樹柱子或搭架,使之攀延生長。
(二)盆栽花卉的管理
第一個階段是在花圃進行培育。花圃培育盆栽花卉,首先選擇各類各種時花和陰生植物,進行整地播種或扦插,幼苗期加強肥水病蟲的管理,然后準備規格合適的陶瓷、塑料花盆,裝上事先拌好的配方花泥,盆底漏水眼壓上瓦片,裝量八成,最后種上幼苗,分類擺放加強管理,長大或開花前后放至擺放點。論文格式,養護管理。。盆栽花卉第二階段的管理,由于擺放分散,重點做好三防:防旱、防漬、防凍。
參考文獻:
[1]王桂娟,錢金軍.城市園林綠化樹木的養護管理[J].上海農業科技,2008(1).
1.園林果樹種的觀賞價值
晚唐詩人杜甫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描繪了一幅迷人的秋季風景,
其實秋季的累累碩果更能讓人們體會到春花秋實,豐收富足的收獲喜悅,感受到真正的
自然美,園林果樹品種繁多,各具特色能給人以美的亭受,心靈的凈化和升華。蘇軾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記和陸游的,“丹實累累照路隅”均是攢姜果實景色的干古佳
句,園林綠地中觀賞果樹上彩艷麗的果實不僅向游展示其誘人的魅力,誘使人們去欣賞品嘗而且還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令人聯想到碩果累累、和平祥瑞、太平盛世的生活仙境。在庭院中點綴的觀果植物不僅可裝飾陽臺、廳堂,使之有琳瑯滿目之感,而且使家庭充滿
幽雅溫馨、和諧脫俗韻味,并能娛心志,解煩悶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些觀果樹種不僅有艷麗色彩的果實,而且還有芬芳悅目的花朵和葉片,因此,果樹資源可達到既能觀花觀葉又能觀果的觀賞效果,這一點在園林綠化與姜化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2.園林觀賞果樹的種類
園林觀賞樹種有常綠和落葉兩大類,每類又有喬木類灌木類和藤本類等,常綠類多分布
在南方如代代、佛手、柚子、枇杷、金橘等,落葉類多分布在北方如毛鑲桃、海棠、木瓜、山楂、無花果、獼猴桃等。
觀賞果樹木的果實色彩多樣具有非常重要的觀賞特性,為人們展現了果實的色彩美,紅色果實都有桃葉珊瑚,小檗、平枝栒子、水栒子、山楂、冬青、枸骨、枸杞、火棘、花楸、毛櫻桃、郁李、歐李、麥李、金銀本、南天竹、珊瑚樹、紫金牛、楊梅、莢蒾、垂枝毛櫻挑厚樸、扁核木等;黃色果實者有銀杏、木瓜、梅、鐵梗海棠、榅桲、番石榴、柚子、金橘、佛手、枇杷、甜橙、香圈、枸橘、南蛇藤、沙棘、陽桃、韃靼忍冬、金果垂絲海棠等;藍紫色果實的有紫珠、蛇萄萄、豪豬刺、闊葉十大功勞、歐洲李、黑寶石李、籃果忍冬、桂花、白檀等;黑色果實的有女貞、
小葉女貞、刺揪、五加、批把葉莢蒾、毛梾、鼠李、黑果枸子、地錦等。白色果實者有紅瑞木、雪果、湖北花楸、蕪花、陜甘花楸等。
在生產上觀果樹種的栽培萬式有露地栽植和盆栽盆景栽種形式。露地栽植多見于園林綠地中,不進形整形或略加整形,盆栽多見于各種場合的組擺或展示,也常見于溫室中,經過藝術加工的盆栽可上升到盆景的地位,觀賞價值進一步提高。
3. 綠化果樹品種的選擇
我國果樹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而果樹用于宮苑、庭圓綠化、美化迄今亦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國南方著名的山水園林中桔、橙、梅、梨、李隨處可見,“一支紅杏出墻來的山村野趣,梨花的清韻,桃花的高潔,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從神韻的角度都具有很低高的觀賞性。如:北京中山公園的水蜜桃、動物園的柿樹、南京、南寧、廣州等市街道上栽植的菠蘿芒果、扁桃、橄攬等。均收到了花香果碩的綠化效果。
·如何有計劃地在園林綠化中增加果樹品種數量,豐富園林樹木品種,充分發揮果樹在園林綠化中韻的功能和作用,值得我們探討。
3.1綠化果樹品種的選揮
我國北方地區比較襄冷,選擇樹種首先應選擇抗寨力強,適應當地氣候因子,然后據
此再選擇其生長旺盛,抗病力強,花鮮果艷,管理粗放的果樹品種。如:梅、桃、梨、李、棗、柿子、板栗、山楂等,都能在北方栽植。
3.2果樹的選擇與配置
2.1行道樹的選擇與配置
2.1.1行道果樹的選擇
選擇能適應城市各種環境因子,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生長旺盛的,樹木壽命長,樹干通直,樹姿端正,樹形優美,冠大,蔭濃,花香果艷,葉色具有季相變化的果樹為最佳,耐修剪,愈合力強,通過修剪能避兔架空線路的矛盾。
根據上述條件適于行道樹栽植的果樹有梨,小蘋果類,山楂、山桃等。
2.1.2行道果樹配置
要根據路面的寬度,地下,地上,管線的分布情況,確定其栽植品種。人行道寬度在1.5以上的,可栽植梨,蘋果,杏等。其株距為4米。人行道寬度2.5米的,可栽植山碴、山桃等。論文參考網。其株距5米種。其配置形式可單一品種,也可與其它園林樹種間植,如:桃樹與垂鉚,山杏與花灌木等,以達到春季桃紅柳綠,夏季繁花似錦,秋季碩果累累,五彩濱紛使街道景色變化萬千,提高綠化效果。
2.2街頭綠地樹種的選釋與配置
在街旁綠地面積大的地方,以自然栽植桃,李、杏等。再配植草坪、花卉形成優美的田園風光,或沿墻栽植葡萄,增加空間綠化效果。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
3.3公園果樹的選擇與配置
公園栽植果樹要與造園相給合,其品種的選擇與栽植形式,可根據立地條件,果樹特點及造園手法而定如:桃花天冶于山旁橋邊,垂柳相扶,可以收到落花有情的寓意,杏花繁灼宜屋角墻頭,疏林廣榭瞅,可觀賞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山村野趣,朝輝夕藹植梨,李于草坪一端,配以山石花卉可以烘托草坪的寬廣,晨霧縈繞其間,給人以置于仙境的覺。
果樹在公園里還可以三五成群順其自然或片植成林,命以杏林、桃園,再配植草坪花卉形成優美的出園風光。
3.4廠區庭院果樹選擇與配置
廠區、庭院綠地種植果樹,可以把田園風光的綠化,美化的效果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比如:豐潤縣鐵路機務段廠區和生活區內片植了蘋果、山碴、柿子、梨樹,設置綠化長廊花架栽了葡葡,春季花繁葉茂,秋季碩果累累,做到了觀賞與生產相結合,不僅美化了廠區而且生產了大量水果,也提高了職工的思想素質。
總之根據果樹的特點施以造園手法,在環境景物和其它綠化植物密切配合下,從而體現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people life level also gradually improve, but to city gr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at is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ape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ree planting;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S723.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園林工程的施工及養護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將園林施工與養護管理這兩個分短期施工性質與長期、周期性的工程環節落到實處,就必須明確園林施工的基本原則、種植的流程以及養護管理的技術要點,論文即就此問題作了若干思考。
1 園林施工的基本原則
園林施工是綠化建設的中期階段,與園林工程的各環節互為依托,尤其是與后期養護管理工作存在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園林施工在具體操作中除切實體現設計理念、嚴格按圖施工外,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優先選擇本地植物種苗
本地植物是在地域氣候、土壤理化環境下逐漸演化生成的,較之外地引進植物具有明顯的適應性,尤其是本地野生植物的選用不僅能凸顯城市園林建設的特色化景觀效果,其各異的生態位對于建立穩定的城市生態系統、防范園林害蟲和病原物也有著重要意義。
1.2 優化生態配置
園林植物造景首先應了解城市環境因子,聯系植物生態習性和喬、灌、草的搭配形式,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植物種類,使園林植物能由此形成穩定、共存的植物群落。譬如說郁閉度較高的常綠樹(廣玉蘭、香樟等)就可用山麥冬、八角金盤等地被植物替代草坪進行適度合理的高度搭配。
1.3 在施工過程中貫穿養護管理工作,提高園林苗木的移植成活率與綠化效果,如在移栽樹木的水分平衡保持方面,應就樹木起挖、運輸中的根系受傷、樹冠失水現象,對樹冠作必要修剪,并用浸濕的草繩繚繞樹干,加強遮蔭等養護措施的應用。
2園林綠化工程的苗木種植前期準備工作
2.1種植前的準備工作
2.11種植前土壤處理。a.保證綠化種植翻土深度: 喬木60cm~100cm,灌木50cm~70cm,草坪及地被20cm~30cm。b.喬木種植穴底部加施有機肥,上鋪5cm 以上土層。地被植物栽植地施足基肥。翻耕25cm~30cm,去除雜物,平整度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12苗木運輸。提運土球苗木時,繩束扎在土球下部位,防止土球破碎。苗木運至現場,如不能及時栽植,帶土球苗木臨時假植時盡量集中,將樹直立,將土球墊穩、碼嚴,周圍用土培好。
2.13定點放線。對于自由曲線形塊狀喬、灌木種植放樣時,首先沿林緣線放樣,以避免出現鋸齒狀林緣線,片植花灌木(撒金桃葉珊瑚、毛白杜鵑、南天竹、紅葉石楠),根據設計種植密度,采用品字形種植(前后排種植點交錯) ,整齊美觀。點植苗木(盆景樹、蘇鐵、紅楓等),根據實地情況,結合所進苗木的蓬徑適當調整間距,以美觀為最終原則。
2.14挖種植穴。苗木栽植前以所定的灰點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之大小依土球規格及根系情況而定。栽植帶土球植物時坑比土球大16cm~20cm,坑的深度比土球高度稍深(10cm~20cm),坑的形狀為圓形,必須保證上下口大小一致。
2.2 栽植
2.21栽植前的修剪。a. 樹冠的修剪: 對用于植籬的灌木不多剪,對于花灌木及生長較緩慢的樹木進行疏枝、短截,去除枯病枝、過密枝, 對于過長的枝條剪去1/3~1/2。b. 根系的修剪: 主要是將斷根、劈裂根、病蟲根和過長的根剪去。
2.22苗木栽植。一般喬、灌木栽植: a. 種植應按設計圖紙要求核對苗木品種、規格及種植位置。b. 根據設計圖將林帶的邊緣范圍線測設到林地地面上(方格網法)。規則式種植點可按照設計株行距以直線定點,自然式種植點則在實際種植中靈活掌握,力求林緣線曲折自然。c. 相鄰植株規格應合理搭配,高度、干徑、樹形近似,種植的樹木保持直立。喬、灌木樹形豐滿完整的面朝向道路一側。d. 對一些不適宜堿土的植物,適當放大樹穴,加原土種植, 以確保根系生長,提高成活率。e. 樹木胸徑在15cm以上的,在樹根處布置6cm的塑料透氣管, 平均4條/ 株。f. 栽植時,在樹穴中用種植土回填至略高于放土球底面的高度,將土球放置在頂土面上,定向選好主要觀賞面,打開土球包裝物。如土球松軟,土球底部包裝物可不取出,然后從坑槽邊緣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層搗實,培土高度到土球深度2/3時作圍堰,澆足水分。以上步驟完成后,澆足第一遍定根水。澆水時從四周均勻進入,隔天回頭水澆足后用挖出的無雜草新土覆土平堰。隨后進入栽植后保養階段,新栽苗木第1周一般每天需澆水,第2周~第3周隔天澆水,第4周~第6周每隔3d~5d澆一次。
2.23草坪植物栽植。a. 草坪施工要點: 草坪鋪設---草坪鋪設前堅持做到坪床處理,確保有效土層厚度,并徹底清除隱埋的建筑垃圾。草皮鋪設時注意疏密均勻,鋪設后用滾筒滾壓, 以確保草皮與土層充分粘結,并且草坪平整排水通暢。b. 鋪設草皮的方法: 每塊草皮之間要留2cm~3cm間隙, 便于草皮成活后在交接處仍保持平整。鋪好草皮后,用曬干碾細的原土填滿草皮縫隙,并適當碾壓,使草皮與土壤密切接觸。對不平整的地塊隨即去高填低,保持整個栽植地草面平整,然后澆透水,2d~3d后再進行碾壓。以后每隔一周進行一次澆水碾壓,直到草皮完全壓平為止。
2.24支撐綁扎。苗木栽植后,喬木均需立即支撐綁扎。對于本工程的全冠大喬木(如香樟、櫸樹、銀杏等) ,我們采用鋼絲吊樁的方法,用鋼絲繩斜拉樁固定大樹,樹干綁扎處墊軟物質, 使樹干正直,鋼絲繩與地下預埋的三角鐵固定,其中一根撐桿(繩)必須在主風向上位,打樁固定后用草繩繞桿。
對于高大花灌木,如本工程內種植的桂花,則采用十字扁擔樁支撐。對于不殺梢片植毛竹, 可采用十字綁扎,上下兩層加固連成一體,以增強抗倒伏能力。
3成活期的養護管理
栽植后的養護管理是樹木能否成活的關鍵環節。栽植后及時進行養護管理,就能促進樹木的水分平衡,恢復生長,增強樹木對高溫干旱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抵抗,此外,還能挽救一些瀕危植株,保證新栽樹木成活率較高;栽后不管或養護管理不及時或不得當,就會造成樹木成活的障礙,輕則生長不良,重則導致死亡。新栽樹木的養護,重點是水分管理,保持適當的水分平衡;全面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補救。
3.1 喬、灌木養護技術要點
“三分栽,七分管”是園林工程養護管理的精辟概括,喬灌木養護應根據樹木的生態習性、特點,為樹木綠化效果的發揮創造良好的養護條件。
3.1.1 修剪 生長期包括剪蔭枝、下垂枝、側緣線等每月修剪一次,休眠期(11月至次年3月)重新修剪,開花植物注意在花芽萌動前進行修剪作業。
3.1.2 施肥 采用復合肥和花生麩等基肥,在2-3月、8-9月對角線埋施有機肥。
3.1.3 補植 及時清除死亡樹木,補充規格相近的原類型樹木。
3.1.4 防風 大風季節前注意對喬木作合理修剪,并采用護樹樁或枝架等作加固處理,每年應放松護樹綁帶l至2次,避免綁線損傷樹皮。
3.1.5 澆水 三年以上喬灌木只需每隔半月或一月澆水一次,新植喬灌木則要每周澆水三次才能保證足夠水分。
3.1.6 松土、整理養護穴 移植1-3年的喬木每年須松土或培土l-2次,3年以上的則可不保留植穴并回填土。
4結束語
通過多年實踐經驗,我對園林綠化種植工程的施工技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實習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例如在綠化種植工程中放線可以粗放,沒必要用尺子很準確的定位。在栽種之前,做好疏葉措施和及時清除周邊垃圾,光苗木栽植好了,但殘枝落葉的存在影響美觀。在栽植后,澆水應該視天氣情況而定,不能太旱或者太澇。在工地上,學習施工技術是一方面,但是處理與建設單位以及施工隊的關系也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 需要在以后的崗位上繼續摸索下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