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2 02:34: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西方婚禮誓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必須澄清的是,給出閣的女兒一份嫁妝,本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風俗,是婚嫁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在神秘的東方還是在嚴肅的西方,莫不如此。嫁妝,是父母對女兒開始新的人生旅程的一份禮物,給新人美好祝福,給婚姻錦上添花,本是合情合理的。從本質上說,這包含了父母對子女的拳拳之心,凝聚了家長對婚姻的鄭重之意。風俗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在于其強調的正是這份“心”與“意”,而并非在嫁妝的多寡厚薄上。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結婚是非常莊嚴神圣的,這種莊嚴,在于那一份生死不渝的承諾,這同樣與“天價嫁妝”沒有半毛錢關系。如今,有的人將婚禮放在飛翔的熱氣球上,有的人選擇了在清澈的海水下,有的人搭乘復古的馬車,有的人身著寬大的漢服,形式各異,不一而足。然而無論婚禮怎么變化,唯一不能缺少的,讓人熱淚盈眶感動莫名的,永遠是那一句誓詞:“無論順境或逆境,無論富?;蜇毟F,無論健康或疾病,無論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你,珍惜你,對你誠實,直到永永遠遠?!?/p>
也就是說,婚禮,是兩個人牽手一生的許諾,是兩個人心心相印的見證,是兩個人愛的新起點。一場婚禮,愛情本該是唯一的理由和絕對的中心詞,黃金、嫁妝或者其他,只不過是一堆“修飾語”。如果“黃金”、嫁妝反倒成了婚禮上最受關注的焦點,無異于是本末倒置、南轅北轍、買櫝還珠了。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與翻譯
多模態話語分析最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國家,學者Barthes(1977)等開始打破單一的以語言為研究主體的話語分析,轉向聲音、神態、圖像等符號資源如何體現話語意義的探究。國內學者張德祿(2009)指出: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符號資源達到交際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由四個層面構成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即:文化層面、情景語境層面、內容層面和表達層面。多模態的文化層面是前提,文化滲透在情景語境層面上的交際活動中;同時情景語境決定著交際活動如何在內容層面上通過多種模態的協調并最終利用媒體工具來達到交際目的。如今多模態話語理論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如課堂教學、廣告公益學等。陳曦等(2020)等認為翻譯也出現“多模態轉向”。所謂多模態翻譯,指的是不同模態在翻譯中的變換,比如手勢、表情等符號資源也可用來解釋語言這一符號系統。因此,對多模態翻譯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系統地將語言模態和非語言模態進行相互轉化(王紅芳、喬孟琪,2018)。電影作為多模態翻譯研究的對象之一,其中字幕是傳達電影情節的主要工具,屬于多模態話語的一部分。因此在字幕的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要考慮如何通過字幕準確地向本國觀眾傳達出電影的內容,還要結合電影場景中音樂、手勢和神態等非語言符號來選擇具體的翻譯策略,達到最佳的影視效果(劉明玉,2021)。
二、多模態視角下《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字幕翻譯與幽默效果體現
電影作為一種典型的多模態語篇,將各種符號資源整合起來,使各種符號資源在意義構建過程中發揮出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吳雪穎,2009)。英國喜劇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中不乏幽默色彩,本文將根據張德祿多模態框架的四個層面分析該影片中的字幕翻譯,分析電影所想要傳遞的幽默是否能通過中文字幕翻譯給非源語觀眾帶來同樣的感受。
(一)文化層面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文化層面指整個社會所共有的意識形態(張德祿,2018)。電影作為文化融合的產物,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承載著不同國家的文化走向世界。而每個國家無論是在思想文化還是在傳統習俗上,都存在差異,這要求譯者在翻譯關于文化細節的場景時,要考慮到本土的思想文化和習俗。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是20世紀90年代的英國喜劇片。影片主要通過四場婚禮與一場葬禮講述了查爾斯和嘉莉的愛情故事,體現了獨特的英式幽默。影片中涉及了英國傳統婚禮的情節與對話,譯者在翻譯字幕時要充分考慮保留電影所要表達的幽默,同時還要考慮中國觀眾對婚禮的認知。(1)原文:Lookatyouinwhite.譯文:你好漂亮。查爾斯與妹妹思嘉匆忙趕往第一場婚禮時,查爾斯夸獎思嘉的原英文字幕為“Lookatyouinwhite”。在翻譯時,譯者考慮到在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中婚禮喜紅,白事喜白,中國的傳統婚禮往往采用紅色,而白色多用于葬禮。因此譯者采取意譯的翻譯方法將句子譯為“你好漂亮”,既符合中國的文化語境,又體現出思嘉的美;如果直接翻譯為“看你穿著的白色禮服”,既不符合觀眾對中國傳統婚禮的認知,會造成思想上的沖突,且與畫面上的思嘉形成不了沖突,無法達到幽默效果。在畫面中,思嘉因婚禮快要遲到,匆忙打扮,比較混亂,而查爾斯卻夸她很漂亮。查爾斯的夸獎“你好漂亮”與思嘉匆忙拖著裙子狂奔形成反差,起到了幽默效果。
(二)情景語境層面
多模態語篇中的情景語境由“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這三要素構成(張德祿,2009),在具體的情景語境中,主要是通過話語方式的變化來達到交際目的。Matthiessen(2007)認為,話語方式的變化也就是指語境中模態的變化,因此,對情景語境層面的分析可從意識形態、上下文內容、語境中模態的使用等層面展開(張德祿,2018)。在電影的情景中,模態的運用、上下情節的銜接、字幕的表達都會影響觀眾對電影內容的理解,因此要求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根據具體情景語境中要素的變化,并結合場景中人物的表情、手勢、背景音樂等多種非語言因素來對字幕做出改變,從而保證電影的連貫性。(2)原文:Gerald:tobemyawfulweddedwife.Bernard:tobemylawfulweddedwife.譯文:吉羅德:為我的“可怕”妻子……伯納:為我的合法妻子……這一場景的話語范圍是吉羅德第一次以神父和朋友的身份參加婚禮,在該場景的情景語境層面上,話語方式從單一的語言拓展到表情和動作。譯者根據上文情節得知吉羅德是第一次做神父,結合下幕場景中吉羅德念錯誓詞露出尷尬的神情、伯納長吁一口的動作和莉蒂亞無奈的神情,在翻譯“tobemyawfulweddedwife”和“tobemylawfulweddedwife”時采用直譯法直接譯為“為我的可怕妻子”和“為我的合法妻子”,既保留了源語的原汁原味,表現出原目的語的幽默,又便于觀眾對情節的梳理,明白吉羅德是因為第一次做神父過于緊張才會念錯誓詞,不會導致觀眾產生為什么在婚禮那么嚴肅的事情上神父會念錯誓詞的困惑。(3)原文:Charles:“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Charles:“IfIseeHenrietta,thehorrorwillbecomplete.”Henrietta:“Hello,Charles.”譯文:查爾斯:“前任女友的陰魂纏繞不散?!辈闋査梗骸叭粼儆錾蠞h莉雅塔,噩夢就完成了。”漢:“你好,查爾斯。”這段對話的場景是查爾斯在參加伯納德和莉迪亞的婚禮時被安排與前任女友坐一桌;剛逃離餐桌上的尷尬卻又碰到前任女友漢。英文字幕“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被譯者翻譯為“前任女友的陰魂糾纏不散”,而“everyturn”的本意為“每一次轉折”,如果采用直譯法將“ghostsofgirlfriendspastateveryturn”譯為“在每一個轉角都遇到了前任女友的陰魂”,這樣的翻譯會讓觀眾產生困惑:明明上個鏡頭是在飯桌上受前女友糾纏,為什么是發生在每個轉角處呢?因此譯者結合上幕情景查爾斯與前女友坐一桌以及下一幕鏡頭轉身遇到前任女友漢的情節,采用了意譯法,將整句話翻譯為“前任女友的陰魂纏繞不散”。同時通過查爾斯的預言果真發生在下一秒給電影增加了幽默感,讓觀眾身臨其境地理解了字幕所要傳達的內容。
(三)形式層面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形式層面指通過不同形式的模態,比如聽覺模態、視覺模態、觸覺模態等多種模態之間的相互協調、交叉、互補來共同實現話語意義(張德祿,2009)。電影是典型地運用視覺與聽覺模態的一種語篇,在視覺模態上主要表現為場景畫面和電影字幕;而在聽覺模態上主要體現為人物間的對白以及電影的背景音樂。因此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電影中模態之間的關系,將視覺與聽覺模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根據交際者的實際目的來進行翻譯,以確保影片的整體意義。(4)原文:(無)譯文:遠古時代的人們的足跡印在英國青蔥的山嶺而圣潔的子民在英國翠綠的草原上顯現過那副神圣的面容曾照耀在陰霾密布的山丘上耶路撒冷在邪惡的試煉里興建起來在第一場安格斯和勞拉的婚禮上,查爾斯在迎唱圣歌時因忘帶戒指向朋友求助這一幕通過視覺模態與聽覺模態的相互協調實現情節的推進。在聽覺模態上,由于圣歌的背景音樂是神圣而嚴肅的,查爾斯無法直接使用語言來進行求助,從而利用視覺模態中身體語言來表現。比如,運用手指無名指的手勢、夸張的咧嘴表情等動作吸引朋友注意力來成功借到戒指。而在字幕上添加對圣歌的中文翻譯,主要是因為對于源語觀眾而言,這首圣歌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在婚禮上使用的圣歌,此時沒有字幕就能襯托婚禮的神圣和查爾斯借戒指的混亂場面的對比,體現出電影的幽默。而中國觀眾對于英國婚禮的圣歌一無所知,如果沒有歌詞的字幕翻譯,觀眾只能感受畫面的場景,無法體會到查爾斯在神圣的場合下借戒指的艱難,因此借助中文字幕的增加突顯出對比,增強幽默效果。
(四)詞匯層面
多模態的詞匯層面主要探討語言和圖像在體現語篇意義時所起的作用(張德祿、穆志剛,2012)。電影在詞匯層面上表現為字幕和畫面的內容,電影字幕往往根據畫面的變化采用通俗易懂、口語化的語言來達到幽默效果,吸引觀眾。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在字幕翻譯中最大特點是根據特定的畫面場景在使用粗俗語、比喻手法時所采取的翻譯策略。(5)原文:Charels:Fuckit.Scarlett:Fuck.Charels:Fuck.譯文:查爾斯:去他的。思嘉:該死。查爾斯:見鬼。查爾斯與思嘉參加第一場婚禮時,因快要遲到重復說了好幾個Fuck,通過粗俗的用語表現出自己的慌張憤怒。譯者在對“Fuck”進行翻譯時分別譯成“去他的”“該死”“見鬼”,采取直譯的翻譯策略但又使用同義詞而非同一詞來保持源語文本的特點,傳達出源語的精髓。這一場景通過兩人慌張的畫面與粗俗的言語不僅體現出查爾斯慌張趕去參加婚禮陷入混亂的局面,還讓觀眾感受到查爾斯與思嘉的手忙腳亂,增加了劇情的幽默感。(6)原文:Scarlett,you’reblind.Shelookslikeabigmeringue.譯文:你一定是瞎了眼,她像一大團棉花糖。第一場婚禮上,菲奧娜在回答新娘是否美麗的原話為:“Scarlett,you’reblind.Shelookslikeabigmeringue.”譯者保留源語的比喻手法,采取意譯的翻譯策略將西方點心中的原料“蛋白糖”譯為“棉花糖”。對于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詞匯意義上“蛋白糖”是個陌生詞匯,在觀影過程中,如果遇到晦澀難懂的詞匯,絕不是一個很好的感受,因此,譯者將“meringue”意譯為簡潔易懂的“棉花糖”。而菲奧娜說新娘像個棉花糖,完美地結合了畫面上新娘穿著白色蓬松的婚紗的場景,產生詞匯和場景對比襯托的幽默效果。
三、結語
本文主要運用張德祿教授提出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通過具體的實例來剖析譯者是如何從文化、情景語境、形式、詞匯這四個層面對電影《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進行字幕翻譯的,通過字幕的翻譯再次向目的語觀眾呈現出獨特的英式幽默,有助于觀眾對電影情節的理解。同時基于前文對多模態四個層面關系的闡述,即:文化層面是前提,表現在情景語境的交際活動中;情景語境決定著內容層面如何通過多種模態并利用媒體工具進行交際。本文認為多模態的四個層面是相互聯結、層層相關的關系,比如例子中婚禮圣歌字幕的增譯部分同時體現出形式和文化層面。因此,多模態視角下的字幕翻譯有利于譯者更全面地把握影視作品的完整性,將電影更好地呈現給目的語觀眾。
參考文獻
吳雪穎2009《基于改編電影的英美文學多模態教學模式探析》,《影視教育》第22期。
張德祿2009《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中國外語》第6期。
張德祿、穆志剛2012《多模態功能文體學理論框架探索》,《外語教學》第3期。
張德祿2018《系統功能理論視閾下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框架》,《現代外語》第6期。
王紅芳、喬孟琪2018《試聽翻譯、多媒體翻譯與多模態翻譯:辨析與思考》,《外國語文研究》第6期。
婚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對于文明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對于婚嫁中的各項細節也越來越重視,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禮儀。由于歷史、宗教、地理、民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西方不同地區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婚禮習俗。中國的傳統婚禮是謹慎而嚴格的,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婚禮是隨意而輕松的。這些在漫長歷史發展中沉淀下來的傳統習俗最能反映各地區文化間的差異。本文通過研究這種差異來簡單的分析這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從而促進兩種文化的交流。
一、中西傳統婚禮過程的差異
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古老文明的國家之一,中國早在100萬年前就已經有簡單的嫁娶觀和相應的習俗形成了;而西方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各國的婚俗僅形成于千年甚至百年前,這種時間上的跨度決定了這一習俗的不同。中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嫁禮儀,盡管制度中不乏性別歧視又經歷幾多朝代變遷,人們仍然堅持對這一禮儀的尊崇。西方基督教國家也因為對于信仰的堅守而一直沿用古老的婚禮習俗至今。下面是對于中西方婚禮不同時間段的不同事項安排的對比。
1.婚禮前
1)配偶的選擇
在選擇配偶方面,中國傳統婚禮中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橐鲭p方的當事人并沒有選擇配偶或拒絕配偶的權利,父母以及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陌生人――媒人才是婚姻的真正主導者。即使父母不在了,家中的長輩也會代替父母履行這一職責。一個家庭選擇另一個家庭的第一標準則是“門當戶對”,也就是要有同樣的社會地位或者同樣的財富,其次才是對方的品貌和修養,可見婚姻是一項家庭事務而非個人的事情。
西方國家中,盡管也存在家族與家族之間因為利益的聯姻,但結婚還是有著高度自由的。他們認為婚姻是上帝賜予每個人的福利,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剝奪的權利,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在中世紀,崇尚戰爭的騎士們甚至為了愛情不惜進行生死決斗。一般來說,在選擇結婚對象中男性為主動方,女性則受教條和禮儀的約束采取保守態度。盡管如此,年前的女性們對于自己中意的對象也會采取眼神或言語的暗示來傳遞意愿。
盡管西方國家的婚姻觀較為開放,但在選擇配偶時是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基督教徒很難和猶太教徒結婚。
2)求婚
說到中國傳統婚姻禮儀,那一定要提到“六禮”, 即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本段討論“婚禮前“的禮儀,因此“親迎”這一禮本段不做說明,在下一章“婚禮中”再做討論)。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于《禮記•昏義》。以后各代大多沿襲周禮。這每一項禮儀都有嚴格的標準,是新人結親時必須遵循的準則。
一、納采:六禮之首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請媒妁往女方提親,得到應允后,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二、問名:六禮中第二禮。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貼后,卜吉合八字。三、納吉:六禮中第三禮。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后,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四、納征:亦稱納成、納幣。六禮中第四禮。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
五、請期:又稱告期,俗稱選日子。六禮中第五禮。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親迎娶的日期。六、親迎:又稱迎親。六禮中第六禮。是新郎親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禮儀。
西方人的訂婚遠比中國人的隨意簡單,但也不失莊重。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如果雙方認可了彼此,這時男士要正式地向女士提出請求:“你愿意嫁給我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卻是促成婚姻必不可少的步驟。如果女士接受了請求,他們就會辦一個簡單的訂婚儀式,請一些親密的人參加,規模不大,旨在向他人傳遞“我們要結婚了”這樣一個信息。西方人中意的結婚日期是法定假期、節日或周末大家比較輕松的時候。
2.婚禮中
1)婚禮地點
按照中國傳統的婚俗,辦婚禮的地點一定是在男方家,婚后女方要住在男方家以方便照顧丈夫與公婆。這一點也反映出了中國女性在婚姻當中的附屬地位。在西方國家中,出于對基督教教義的尊崇,人們更希望他們的婚禮受到上帝的見證及祝福,教堂是最理想的婚禮地點。也有人在婚姻注冊處簡單地完成婚禮,同樣會受到神職人員的祝福。
2)婚禮服飾
中西方審美與習俗的差異決定了彼此傳統婚禮服飾的不同。中國服飾強調統一不突出個性,西方服飾以表現人的本質美為前提,顯示人體曲線,彰顯個性。中式的婚禮喜慶,男女雙方也要身著象征吉祥喜慶的紅色禮服;西方的婚禮浪漫莊重,男士的純黑或純白西服,女士的白色婚紗更能體現婚禮的純潔。
為了要使婚姻長久,中國的母親們會在女兒出嫁的時候為她們準備從內到外的新衣,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也囑咐新娘不能不能穿戴任何有“短”字的服裝,如短襪,短衫,這些都會預示著婚姻的短暫。西方的婚禮中有條不成問的規定,新娘的服飾中一定要包含“新、舊、藍、借”四項裝飾?!靶隆笔侵概笥阉偷亩Y物,象征新生活;“舊”指母親或長輩傳下來的婚紗、頭飾或首飾,代表親人的祝福及傳承;“藍”指新娘的小飾物或花束是藍色的,象征純潔的愛情及對愛情的忠貞;最后“借”是指向別人借的東西,代表財運。
從這點上看,盡管服飾相差很多,但表達的意思相似,這樣說明了人類文明是相通的,可以在延續自己文化的同時相互融。
3)婚禮過程
從顏色上看,中式婚禮以熱情的紅色為主,西式婚禮則以純潔的白色為主。在我國,白色代表喪事或不吉利的事;在西方,紅色象征血腥和戰爭,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在同一文化中對立的顏色卻在另一文化中傳遞著相同的信息。
從聲音上看,我國的婚禮要越熱鬧越好,鞭炮聲、奏樂聲、熙攘聲一刻不停,主婚人的聲音也要越高越好,這樣才能顯得新人受到的祝福多。西方人認為柔和的《婚禮進行曲》配上安詳的氛圍才能更容易得到上帝的祝福。
從行禮儀式上來看,中國新人的婚禮必須要由男方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主持,主要的儀式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大禮。新人以這三拜表示禮成,表示說他們已經傳承了天地的旨意,得到祖先及父母的認可正式結婚。西方的新人們往往選擇牧師來主持婚禮,宣布他們婚姻的合法性。禮儀上更是尊重信仰,要在上帝的面前相互宣誓:“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還是壞,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疾病都彼此相愛、珍視,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表示忠于彼此的愛情與婚姻。相互交換戒指并親吻對方后表示禮成。
從婚宴上來看,我國的傳統婚宴是在男方家舉辦。禮成后新郎會一一想前來賀喜的賓客敬酒答謝,女方則不宜拋頭露面回洞房休息?;檠绲腻X一般由男方家來出。與我國婚宴不同,西方婚宴比較自由,多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并伴有一場舞會,賓客多送禮物而很少直接給禮金?;檠绲腻X一般由女方來出。
3.婚禮后
中國的傳統婚禮中,結婚的第三天是新娘協新郎“回門”的時間,即新婚夫婦于婚后首次至女家答謝兼新婿拜認女方親屬的時間。由于交通的不便和傳統“以夫為天”的思想,舊時出嫁后的女兒很少能再次回到娘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回門”就是女兒與父母的最后告別,是傳統婚禮的最末并且最重要的一項儀式。
與中國傳統婚姻相反,西方的新婚夫婦們在婚后第一項事情是離開家人朋友去做一個簡單的蜜月旅行。蜜月這個詞起源于英國古代條頓族的“搶婚”,丈夫為了避免妻子被對方搶回去,婚后立即帶著妻子到外地去過一段旅行生活。在這段旅行生活中,每日三餐都要喝當時盛產的由蜂蜜釀成的酒,人們就稱這段日子為“蜜月”。
至此,整個婚禮全部結束,新婚夫婦開始他們正常的婚姻生活。
二、中西方傳統婚姻禮儀的差異分析
1.婚姻觀不同
中國傳統的婚俗帶有較強的封建文化色彩,“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禮記》•《昏義》)”,可見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廣家族、繁子孫,同時用來維護并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橐鲇袝r甚至成為了政治結盟的手段,中國歷史上的多次“和親”,就是以婚姻作籌碼,換取和平的交易,是政治支配婚姻的產物?;橐霰灰暈榧彝ド踔羾业囊拢莻€人的私事,所以男女間的愛情并不能作為婚姻的首要依據,利益才是最終的標準。
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愛情的歸宿,締結婚姻的目的是為了讓雙方長相廝守,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在一起,是個人的私事,所以,西方人在選擇伴侶時,注重的是感情的有無,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的聲望。
2.信仰不同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體現出中西方信仰的不同:一個中國的孩子撿到一個錢包不會占為己有,原因是他的父母告訴過他那是“不道德”的;西方的孩子也不會這樣做,因為他相信“上帝在看著他”。
事實上中國人并沒有固定的信仰,人們只會尊崇“道德”的約束,而這些道德的標準來自儒家思想。儒家認為“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禮記》•《昏義》)”,夫婦的關系是建立在“義”的基礎上,即男主女從的夫婦關系。西漢“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三綱”之說,強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確立了父權、夫權的亙古不變的牢固性,實際也確立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卑下而屈從的地位。
在西方,人們的很明確,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此他們的婚禮也要按照信仰的宗教的教條來舉辦?;浇淌菍ξ鞣饺擞绊懼辽畹淖诮?,他們的婚禮要有上帝的見證,牧師的主持和結婚的誓詞。基督教的神強調男女平等,都是上帝的兒女,不應該存在誰服從誰的問題。所以他們的生育觀也與“重男輕女”的中國人有很大差異,男孩和女孩都是愛情的結晶,都會受到父母的疼愛。
3.婚神不同
中國古人最早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蝸,相傳伏羲和女蝸結為夫妻而繁衍了人類,他們既是人類的始祖,又是“制嫁娶”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將他們奉為婚神。中國古人還相信“赤繩系足”的天命觀,認為人一生下來,就被月下老人以紅繩系足,姻緣早以天定。因而,盡管古代婚姻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卻很少有人會主動進行反抗。
與中國社會的祭祖祭孔風習不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為第一教義,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條,舍天主不得別有拜祭之偶像。在西方神話傳說中,主持人間婚姻的愛神很多,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神是阿芙羅狄德、維納斯等,古羅馬神話中的愛神則是維納斯之子丘比特,丘比特手中有愛之神劍,當射出的金劍射中了青年男女的心,兩人就會產生美妙的愛情,進而締結成婚姻,但當射出的是銀劍時,男女青年就不會有美滿的結局。所以他們的婚姻更多的是考慮“真愛”
三、結語
婚禮習俗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體現。我們在學習一種外國文化的時候,不僅要學習不同的文化形式,還有了解這些不同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掌握這些文化差異才能更好的彼此交流和學習。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際越來越頻繁,了解彼此文化中的差異對提高跨文化交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很好的掌握這些差異才能在多元文化發展迅速的今天正確認識自己的文化,同時促進與其他文化的融合,跟緊文化發展的浪潮。
參考文獻:
[1]Samovar,Larry A and 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A].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4
[3]鴻宇.婚嫁[M].廣西: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4]李榮建,宋和平.外國習俗與禮儀[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5]完顏紹元.婚嫁[M].上海:上海古文出版社,2003
[6]萬建中.婚俗[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1、在深邃而浩瀚的愛情之海上,又一只小船揚起了愛的風帆。在絢麗多彩的人生旅途中,又一個新的家庭即將誕生。今天,我們在此共同見證一對俊男靚女的海誓山盟,共同祝福一對新婚佳偶的美滿姻緣。正是由于有了在場各位來賓的光臨,使得我們今天的婚禮慶典充滿了和諧和溫馨。更是因為在場朋友虔誠的祈禱和真誠的祝福,幸福和平安將永遠伴隨新人的一生。
2、漫漫人生路,一路走來我們都在追尋著愛是什么。有人說愛是理解,愛是寬容,愛是信任。也有人說愛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我覺得愛是兩個人榮華富貴時,不厭不煩。愛更是兩個人風雨交加時的不離不棄。而今天,在浩瀚無垠的愛情海洋上又有一只愛情的小船即將起航。
3、曾經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女人是男人的肋骨變成,當男人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時,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那個女人,我就是你這輩子唯一的肋骨。今天,美麗的傳說即將在這里化為現實,這個癡情的男人,將親手開啟幸福之門,牽引著美麗的新娘走向婚禮的殿堂。
4、 有這樣一句話:緣——妙不可言。那么什么是緣分?緣分是朝夕相處的友誼,是天長地久的情誼,緣分是怦然心動的溫柔,是??菔癄€的誓言。沒有哪一種緣分比婚姻更讓人癡情,讓人纏綿?;橐鍪蔷壏值恼J可,是一輩子的廝守和永遠的扶持。緣分最珍貴的是相依為命,最浪漫的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最動情的是此時此刻,一對新人在大家的祝福中攜手步入婚禮殿堂。
5、當流轉飛逝的星光把我們的思路引回到緣故的時空,在那天地未泯的年代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每一個女孩原先都是一個不會流淚的天使,突然有一天,天使留下了第一滴愛的眼淚,因為她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一個男孩,于是就折斷了翅膀,來到人間和自己心中的愛人廝守終生。千百年來,斗轉星移,人世間總有一份永恒不變的情懷,那就是愛!只要真心去愛,就會換來相守今生的安排!
6、朋友們,兩情相悅,地久天長,伴隨著喜悅的鞭炮和美妙的音樂,一對新人攜手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新郎新娘他們經過相識,相戀到相愛,終于夢想成真。在此我們衷心的祝愿兩位新人絲羅共結,百年偕老,琴瑟相伴,地久天長!朋友們,讓我們掌聲祝福他們!
7、當所有的朋友都沉醉在這明媚的春天,靜靜的聆聽這和煦的春風捎來這個季節問候的時候,這春天的微風已將一對情侶浪漫的愛情故事輕輕的展開,領我們一起感受這份愛的溫暖,愛的蕩氣回腸。就請在場的所有朋友都帶上您浪漫的心情,讓我們一同來感受這份曠世情緣!
新郎登場
朋友們首先讓我們把目光注視到幸福之門,有請帥氣的新郎幸福登場! 瀟灑的新郎,身穿嶄新的西裝,手捧美麗的鮮花,正在向我們走來。新郎xx先生今天一定是最幸福的男人。讓我們來分享下他此時此刻的心情:請問你現在什么心情? 和大家打個呼吧? 最期待的人是誰? 新郎的期待也說出了我們所有人的期待。
新娘出場
下面就讓我們把目光注視到幸福之門夢開始的地方,有請新娘幸福登場! 我們看到美麗的新娘挽著父親的手,在父親的陪伴下款款向幸福之門走來!新娘身著潔白的婚紗,顯得高貴動人。有人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對于父親來說,女兒就是掌上明珠,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公主,今天,偉大的父親要將他最可愛的心肝寶貝托付給另一個愛她、疼她、憐惜她的男人,兩個男人在幸福之門將進行一個鄭重的交接儀式。
新郎,眼前這條幸福之路是通向你幸福的大道,這條路有可能崎嶇,坎坷。有可能平坦,順暢。從今天起你身上多了一份男人的責任和義務,你得用愛去照顧你愛的每一個人,用心去經營你幸福的家。你做好準備了嗎?(準備好了)那就去迎接屬于你的幸福吧!
求婚儀式
朋友們,新郎在優美的樂曲中滿懷激動地向新娘走去,現在我們看到新郎正單膝跪地,以西方的方式向新娘求婚 (新郎說:親愛的老婆,嫁給我吧!我一定會讓你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美麗的新娘,如果你接受新郎的求婚,就請你接受新郎手中的鮮花,并將新郎輕輕扶起。祝福的掌聲送給他們。
父親交接儀式
現在有請新娘的父親將女兒的手放到新郎的手上(父親說:今天我把女兒交給你,希望你們幸福美滿、白頭偕老!新郎說:請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您的女兒,讓她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對于新娘來說兩個最偉大、最重要的男人在這里完成了他們神圣的交接儀式。謝謝我們的父親,請伯父入席觀禮。
新人幸福入場
現在請一對新人面向幸福大道。朋友們,接下來將是儀式中最莊嚴神圣的時刻,我提議全場來賓共同起立,用我們用真誠的心,熱情的手,歡迎一對新人步入這神圣的婚禮殿堂。
一對新人正手牽著手,心貼著心緩緩的向我們走來。在這難忘的一天,所有愛你們的人都在心中祝福你們,祝你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愛心永駐,祝你們在生活的海洋中揚起愛的風帆!相親相愛相思相守,相濡以沫!用我們的掌聲為他們祝福!謝謝,請各位來賓就坐。
登臺后愛情渲染
1、人海茫茫,人生漫漫。多少年的日夜期盼,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朝思暮想,今天一對新人終于結成夫妻,走進這個圣神的婚禮殿堂?,F場的朋友們,讓我們祝福這對新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夠永遠的長依長伴,白頭到老。
2、一對新人面帶著喜悅的微笑,披著冬的潔白,捧著秋的果實,踏著夏的火熱,伴著春的腳步,已經登上了這婚禮殿堂。此時此刻,兩顆相戀的心終于走到了一起。讓我們掌聲祝福他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誓詞
一、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往往更多地關注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對語言使用的得體性相對關注少一些。在社會交往中,語言得體性比語法正確性更加重要。美國語言學家沃爾夫森(Wolfson,1983)認為“在與外國人交往時,本族語者趨向于容忍發音和句法方面的錯誤。相反地,他們常常把違反講話規則解釋為態度不友好,因為他們不大能夠意識到社會語言的相對性”。美國外語教學專家溫斯頓·布瑞姆拜克指出:“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笨梢娍缥幕涣髦信龅降淖畲笳系K往往與語言的熟練程度無關,這種障礙一般是由母語文化的缺失而造成的語用失誤。
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國內學者的普遍認同。王守仁(2011)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價值,熟悉中外文化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否則就無法達到“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的目標。胡文仲(1992)認為文化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愈益顯得重要,文化教學的比重也應隨之加大。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說,越深刻細致地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細節,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地使用這一語言。劉愛真(2001)建議在現有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增加文化因素細目表。高一虹(2002)認為應該從“跨越“和“超越”兩個層面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王守元和劉振前(2003)提出通過隱喻進行文化教學,了解深層文化內容。楊盈和莊恩平(2007)提出構建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提出意識發展、文化調適能力培養、知識傳導和交際實踐能力鍛煉的“四合一”外語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式。
由此可見,學習外語不僅包括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學習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兩者缺一不可。文化教學應該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筆者主要談談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提高學生文化意識可以進行的努力和嘗試。
二、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1.對比文化差異,積累文化知識。
交際文化是隱含在語言系統中的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是非標準、社會習俗、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的文化因素,本族人往往“習而不察”,外語學習者只有通過語言和文化的對比研究,才能發現其特征并揭示出“文化差異”規律。在教授目的語國家文化時,教師不應只用講解的方法,還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中外文化差異的對比,通過對比,學生才能真正了解這些差異,使用語言時對文化的敏感性才會真正提高。也只有這樣,學生的語用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文化教學應融入語言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單詞時應注重文化知識的介紹和延伸,提供文化背景信息,分析詞匯的文化內涵。比如在講解“pledge”一詞時,除了講解該詞的用法,筆者還拓展了“Pledge of Allegiance”,即忠誠宣誓的內容。美國的很多學校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會讓學生背誦這段誓詞,新入美國國籍的人必須進行入籍宣誓。進而引導學生對比中美人們的手勢差異。中國人宣誓時往往是手握拳頭狀,放在右耳上方,而美國人是右手手掌放在前胸或舉起右手,手掌松開。用手指在太陽穴旁轉圈,中國人表示動腦筋,而美國人則表示發瘋。在講解“thumb”時,筆者拓展了“all thumbs,fat finger,cross one’s fingers”等文化含義豐富的詞匯,這些詞匯如果只從字面上望文生義就很容易鬧笑話。教師也可以聯系中國文化,比如“ablessings in disguise”類似于漢語里的“因禍得?!?。負載文化信息的詞在教材里并不少見,如果只是從字面上看就不能真正理解課文。如在第三單元“品德之上”一文中,對“inner-city school”和“suburban inhabitants”的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就非常必要。前者其實是貧民區學校,指位于大城市破舊的中心地帶的學校,就學的學生幾乎全部來自貧困階層或少數民族。而位于郊區的學校其實是有錢人的孩子上的學校。在當代歐美社會,“郊區居民”是指那些rich people和well-to-do families。比如,在課堂上學了美國的五大文化標志后,引導學生關注美元硬幣和紙幣上那些人物,對比美元和人民幣作為貨幣體現出來的文化差異,并讓學生欣賞筆者收藏的外國各國貨幣。有了感官上的認識,學生討論起來興致更高。再比如用短語“in the black,in the red,a pink slip,a blue film,green fingers”引起學生對顏色詞的象征意義的關注。通過對比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要積累文化知識,僅靠老師課堂上的補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加深對目的語語言和文化知識的了解。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要想獲得英語文化知識,廣泛閱讀、不斷積累是最佳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文學作品、報刊時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互聯網上有很好的便于積累文化知識的視聽和文字資料。例如美國之音的一系列節目就非常適合這個英語水平的學生。VOA教學類節目如“商務英語禮儀”節目,內容貼近現實工作和生活,包含的文化信息量大,主持人講解細致到位,是難得的學習材料。另外給學生推薦優秀的文化學習工具書,如《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受到了劉潤清教授高度評價和極力推薦。該詞典不同于一般的外語詞典,較為恰當地處理了語言知識、百科知識、社會文化知識之間的關系,對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部難得的工具書。
2.通過經典影片來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影視案例可以在感性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不是單純獲取抽象的理性知識。筆者結合課文“無限的愛”關于殘疾人的主題,讓學生欣賞“海洋天堂”和“雨人”電影片段,感受血濃于水的親情,并組織學生討論如果他是雨人的弟弟會如何選擇,讓他的哥哥繼續待在療養院還是把哥哥接回家,引導學生對社會上自閉癥患者的關注,喚起學生對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共鳴。學完第三單元“品德之上”一文后,選用“聞香識女人”這一經典影片。“如果你是查理會作何選擇”,這個開放性的話題給了學生很多發揮的空間,也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影片中文化差異的地方很多,觀眾會經受心理和情感上的震蕩,對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文化沖突有強烈的感性認識。
學生在課外也會看很多的美劇或電影,但令人擔憂的是很多美劇里充斥庸俗的東西,一些人滿嘴臟話,婚外戀的話題也比比皆是。另一些學生則著迷于恐怖或懸疑類的影視材料,這些作為課外消遣可以,但學習外語并不合適。英語教師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把經典優秀的影視材料推薦給學生,使他們能捕捉、理解和欣賞文化差異,領略真正的西方文化,提高綜合文化素養。
3.角色扮演和文化測試。
教師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些模擬真實語境,讓學生使用這些語言形式,如扮演角色等課堂活動。學完關于跨國婚姻的文章,讓學生觀看“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影片片段后,組織課堂活動,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開展小組活動,兩人充當結婚的男女,第三位同學扮演主持婚禮的牧師。牧師帶領他們進行宣讀結婚誓詞。通過模擬現實中的場景,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了異國文化。
跨文化教育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文化知識信息的教育和文化交際信息的教育。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學習者就會誤解語言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進而產生語用錯誤。課堂的角色扮演容易暴露出學生的語用失誤,如當同學建議給女朋友送巧克力當生日禮物時,有的學生就說:“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She is too fat.”其實如果想禮貌待人,就不說人家fat,而可以說overweight,或說他女朋友在節食“on diet”。且針對朋友的建議,直截了當地說建議不好是很不禮貌的,可以說:“That sounds a good idea,but...”其實出現這樣的語用失誤有時不是語言能力或語言技能的問題,而是學生對交際規則,如對禮貌原則不了解,是社會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出了問題,這跟以往英語教學中把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割裂開來有很大的關系。課堂角色扮演也反映出學生進行有效的、適宜的跨文化交際行為的各種能力和技能需要加強,比如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信息的能力,如何開始交談、在交談中如何進行話輪轉換,以及如何結束交談的交際技能。教師在上課時只對語言形式及其字面意思作出解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對語言形式的不同語用功能及其使用語境作出充分的解釋。
另外,適時的文化測試,如對西方餐桌禮儀的文化知識和時間觀念的測試等,有助于學生清楚自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情況,測試結果能比較直觀地反映學生對英美國家文化的理解是否準確或存在偏差。
4.處理好公開文化及隱蔽文化的關系。
跨文化交際之父Hall認為文化存在于兩個層次中,即公開文化及隱蔽文化,公開文化的知識可以通過大量籠統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識系統地學習。通過閱讀一些介紹性的知識和閱讀材料和文化教學類教材,如英美國家概況和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等,學生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傳統與習俗,等等,體會同母語文化存在差異的目的語文化現象。但是隱蔽文化特別是深埋其中的價值觀念非常難以把握。人們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道德標準等無不受其價值觀的影響。語言文學歷史悠久,文學作品蘊涵豐富的文化內容。無論是口頭語還是書面語,都能夠體現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因此可以通過文學寶庫和語言寶庫挖掘隱蔽文化層面的知識,體會語言、文化、社會和交際之間復雜的關系,了解文化的深層結構。英國社會語言學Byram(1989)認為:語言是學習文化的最豐富的源泉,因此文化教學必須與語言教學同步,否則文化與語言就要脫節。隨著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交際文化因素應更多地從生活習俗范疇轉入以“具有濃重文化色彩的詞語”為主的范圍,具體地更多反映在成語典故、警句格言、新詞語、習用語、隱喻、簡稱、縮略語等方面,以挖掘深層次的文化內容。
三、結語
要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首先應盡力提高自己的雙重文化的能力,通過參加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培訓,增加文化教學的訓練和接觸英美文化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在備課時,要善于識別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搜集便于文化教學的參考資料,發掘語言形式內的文化內涵,研究評估文學生文化能力的手段和標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使學生既學到文化知識信息又學到文化交際信息,讓文化教學貫穿于整個語言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者文化敏感性,通過跨文化教育提高英語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與文化適應能力。教師要積極開展漢英語言、文化比較研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為培養既有語言能力,又有全面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2]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4).
[3]胡文仲.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J].1992(1).
[4]楊盈,莊恩平.構建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J].外語界,2007(4).
今天是公元2011年5月20日,農歷四月二十六日,在這吉祥的日子里,一對新人王煒先生和郝丹小姐即將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我是今天婚禮的主持人,來自月老婚慶的司儀王峰。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新人及新人家長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婚禮開始之前,讓我們首先有請
一、開場
【開場(結婚典禮進入倒計時,5,4,3,2,1后全場迅速切光!舞臺燈及追燈,面燈,搖頭隨即打開)】
(主持人退下典禮臺,站到臺側報告桌后。)
(半分鐘燈光秀,兩臺追燈大幅度搖擺過后,1號燈定格背景主題,2號燈切光;四色燈多彩聲控)
朋友們,人的一生是歲月的輪回,四季的斑斕堆積出生命的豐富色彩。愛情一如人生,它的生命里承載了無數的喜悅與浪漫。茫茫中,相愛的人彼此攜手體味了這五彩輪回中的喜怒哀樂,享受著上天賜予的無盡風景,此情此景便是—愛情。
起音樂【心醉了】
二、新郎許愿+唱歌求婚
(新郎迅速上臺,手持話筒站在舞臺上)
傳說中,每個女孩都是一個美麗的天使,她因為愛情才降落到人間,幻化成可愛的公主癡情的等待著,等待著她心中的白馬王子的到來。而那位幸運的小伙子也必然在苦苦地尋找,因為他知道純潔的愛是來之不易的。
主持人:新郎,你在嗎? (加重混響)
新郎:在(新郎回答后,1號追燈馬上點亮追新郎定格;新娘捧花放在許愿池旁。)
主持人:你在這里干什么呢?
新 郎:我在許愿,求神靈保佑我找到心上人。
主持人:我告訴你,在你面前有一個水晶球,請你許下心愿,把手放在水晶球上,如果水晶球能發出七彩之光,你的愿望必然會實現。
(新郎許愿,同時打開水晶球電源;起音樂【閃現】;舞臺燈同時打開藍光;1號追光燈變換藍色光。)
主持人:你感覺得到了嗎?
新 郎:我感覺到了,她就在我身旁。
主持人:她是誰呢?
新 郎:她就是郝丹!
主持人:呵呵,新郎我告訴你,郝丹就在你的面前??禳c唱出你心中的愿望去迎接你的新娘吧!
新 郎:唱歌【迎接新娘】
(拿起桌旁的手捧花,向外邊走邊唱迎接新娘,遇到新娘時單腿下跪,口呼:
新郎:親愛的郝丹,歷經春夏秋冬,我終于等到這一天了,你愿意嫁給我,與我今生共相伴嗎?遞過手捧花;
新 娘:我愿意
(新娘接過捧花,拉起新郎,兩人擁抱【我愿意】至曲終;幫忙人員可噴花。)
三、新人入場
【教堂鐘聲+婚禮進行曲】
二位新人,你們聽教堂的鐘聲已經響起了,請你們手挽手,心連心共同步入這愛情的圣殿!
歷經寒暑,你們的愛情終于開出了嬌艷的花蕾。這朵愛情之花有著春的清新,夏的濃烈,秋的深沉和冬的純潔,歲月的積淀是它無盡的營養,真情的灌溉使它純潔無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更有喜事掛心頭,四季都是好時節。(宋無門和尚《頌》改編)朋友們如果你們深愛這兩個年輕人,請伸出你熱情的雙手,為他們獻上最美好的祝福!【掌聲】
四、新人許誓
【雨的印記】(新人上臺后禮賓花、泡泡機)
王煒、郝丹,今天是你們最幸福的日子,祝福你們。請你們轉過身來,相視而立,彼此用心許下愛的誓言。
(伴娘事先取上誓詞及話筒,上前交給新郎,新郎讀畢交給新娘,新娘讀畢交回伴娘,伴娘送下。)
新郎:從今日起,我們結為夫妻,彼此信賴和愛護。無論順境或逆境,貧窮或富有,健康或疾病,我們將患難與共,真誠相愛;終生廝守,不離不棄。我宣誓我將永遠尊重你,珍惜你,呵護你,對你忠誠到老。
新娘:從今日起,我們結為夫妻,彼此信賴和愛護。無論順境或逆境,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健康或疾病,我們將患難與共,真誠相愛;終生廝守,不離不棄。我宣誓我將永遠相信你,理解你,照顧你,對你忠誠到老。
今日的誓言注定你們將一生攜手,今日的愛意值得你們一生去保留。如何才能讓兩只手幸福地相牽,如何才能讓兩顆心甜蜜的陪伴。茫茫歲月中你們彼此擁有,今天,你們用心寫下的這個“愛”字,將是你們生命中最為濃重的一筆,它將是你們永恒不變的愛情宣言?!緪矍樾浴繐肀Р⒂H吻新娘
(四季水)
多少個花前月下,
多少個夢中的婚禮,
今天你們終于攜手走進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首先我們將用四季之水來開啟你們新婚生活,
走過了春夏秋冬
走過了歲月輪回,
多少份愛,多少份情,
今天將為你們見證這浪漫時刻的到來。(新人走到四季水面前)(云水禪心)
2四季之水
春:(綠)你們馬上將注入的第一尊水,是取自中國最北方黑龍江漠河的希望之水,它是春天的象征!在你們未來的生活中這是一個開始是一個起點,愿從新的起點中你們的生活、工作能夠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請向歲月輪回中注入春天的希望之水。(倒水)
夏:(紅)請舉起取自中國最東面綏芬河的激情之水,它是夏天的象征!讓這火紅的瓊漿,(倒水)帶著你們愛的激情融入到歲月清泉 中吧,他會祝愿你們愛情甜甜蜜蜜紅紅火火,
秋:(黃)請二位新人相視而立,(新郎新娘共同舉起黃色水杯相視而立)都說秋天是個成熟的季節,你們收獲了愛情,從今天起你們將組成自己的小家庭,我想平平淡淡,柴米油鹽才是你們真正的生活。愿你們能以成熟的心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用寬容面對今后的生活。
新郎你能做到愛護你的新娘,在遇到爭執時寬容她,體貼她嗎?能
新娘你能做到珍惜你的新郎,在他遇到失落時關心他、幫助他嗎?能
在你們面前(轉向前方)是取自中國最南方湛江的成熟之水,它是秋天的象征!讓它帶著你們的誓言融入歲月輪回中吧。(倒水)
冬:(無色)最后一尊是取自中國西方帕米爾高原的天然雪水,象征著圣潔的冬天,它代表你們純潔無瑕的愛情。把它也匯入歲月輪回中吧。(倒水)我想在一年四季當中這個季節是最圣潔的,它帶給我們的是似夢似幻童話世界。
3愛的光環
春夏秋冬四季之水已經相融在一起,我們驚奇的看到四季水煥發出了奇異的藍色,這藍色像大海一樣深眸,像藍天一樣廣闊,你們面前還有兩尾愛的精靈,它們原本是愛神身邊的隨從,二位新人把它們從天上請到了人間,馬上也要把它們放入這藍色的大海,(放生金魚)讓我們委托愛的精靈,回歸自然施展魔法為這兩枚愛的鉆戒開光。(藍色印度人音樂)二位新人請為對方佩戴鉆戒。(在新人頭頂上有兩枚戒指)這鉆戒當中已被愛神賦予了責任、義務、關愛、理解與包容。我們看到,魚兒還在七彩的光環中快樂地暢游,在歲月輪回中有24顆閃閃發光的水晶,它象征著我們中國的24節氣,他的光芒中蘊藏著天地乾坤世間萬物最美好的祝福。祝你們魚水相溶、情深似海、不離不棄、永浴愛河?。ㄐ氯宿D身擁抱,音樂全部)禮賓花、泡泡機工作
從此你們彼此擁有了人生里的每一天,或近,或遠。從此你們將一同咀嚼愛情的每一種味道,或苦,或甜。請不要忘記你們永遠不是孤單的。因為在你們的背后還有你們的爸爸媽媽作為你們堅強的后盾,二位新人走到父母面前為他們鞠躬,以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新人走到父母面前改口并擁抱父母),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大,只有兒女的心里能裝下,他們才是兒女心中天地的化身,有請二位新人恭恭敬敬的給父母深深的三鞠躬,表達一對新人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水有源,樹有根,成家不忘父母恩一鞠躬;不忘生育養育培育之恩再鞠躬;愿父母身體健康一順百順三鞠躬。有情新人家長致辭。(新郎父親講話)
美滿的姻緣就像甘甜的美酒一樣,它需要二位新人用你們辛勤的汗水和彼此相愛,彼此真誠,彼此理解,彼此包容的心去精心釀造,常言說:喝了交杯酒幸福年年有,交杯的美酒更加的香醇,更加的香甜,他也預示著你們小夫妻在今后的生活中將不分你我,和和美美的生活。(禮儀小姐呈上交杯酒)請二位新人相視而立,手臂相挽,共同順時針旋轉,跳出愛的圓舞曲。(邊跳邊喝,旋轉一圈或兩圈喝完)也請現場朋友掌聲祝福,愿他們的愛天長地久。祝酒詞:石家莊市排水總公司二公司王浩洲經理【花好月圓】
愛情的詩歌里,記錄著春的蓬勃,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深沉。這四季就像是是一曲交響樂,高低錯落的四個樂章交融得如此和諧…… 四季是詩,四季是畫,四季里我們體驗了生命的美好,四季里我們感受了愛心的靈動。四季啊,四季,你不正是熱愛生活的人們所唱出的一首七彩之歌嗎!
請二位新人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為你的親人祈禱吧,祈禱水常綠,山常青,祈禱歲月絢爛,祈禱愛無止境,祈禱父母健康,你們的小寶寶早日誕生!擁抱你的新娘吧!朋友們,掌聲!【愛你一萬年】【飲酒歌-消】(新人長時間擁抱至曲終)(全場燈光亮)(泡泡機長時間工作)
二、儒家文化對越南社會主流家庭價值觀的影響
家庭觀,亦為家庭價值觀,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個人對家庭事務所抱有的一種觀點、態度或信念,也是評價家庭意義及理想家庭的一個標準,并影響著個人經營家庭生活的方式與家庭相關事務的決定。因此,家庭價值觀則包括親子關系、夫妻關系、手足關系及其他家庭或婚姻事務相關的觀點、態度以及信念。儒家文化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重家庭、重血緣的家庭倫理本位??鬃诱J為,家庭關系包括“三倫”,包括父子、夫婦和兄弟。在家庭中,儒家文化講究在與不同的家人相處時都要遵守一定的禮節。在儒家文化中,傳統的家庭觀念作為如此重要的部分,自然對越南社會影響深遠。對此,筆者從儒教對越南家庭親子關系和手足關系、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在越南社會中的地位這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對親子關系的影響
親子關系,即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與子女是血緣最近的直系血親,是家庭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社會,其家庭單純以夫妻關系為主軸,親子關系依附其上。而在儒家文化中,主要以復式家庭為主。①因此,儒家文化背景下的親子關系和手足關系也有其獨特規律存在。
1.父與子的關系是最重要的倫理關系
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中,存在著父與子、父與女、母與子、母與女四種關系。而父與子的關系是最重要的倫理關系。在儒家文化的教義中,男子地位遠高于女性。董仲舒用陰陽理論來論證男尊女卑,其稱:“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而根據陽貴陰賤的說法,男尊女卑就成了自然理論。在古代中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子沒有繼承權。而越南也有這樣的說法。雖然現在法律已經規定了男女平等的繼承權,但在很多地方,財產往往只能由兒子繼承。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男子享受著相對的權利,但也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這一點上越南和中國一樣,絕大部分男子承擔著贍養父母的義務。家族的血脈、姓氏必須由兒子傳下去。在父親過世后,兒子要擔起養家重任,繼承家族的遺志,光耀門楣。
2.重視“孝”文化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墩撜Z•學而》中有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矣”??鬃诱J為,愛家人是“仁”根本,只有愛家人,才會愛別人,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儒家思想認為,一切美好品質都是從對家人的愛發散出去的,要求我們尊敬父母,從而擴展到尊敬他人,效忠自己的祖國。越南是一個小農經濟國家,其傳統也以家庭為核心。自儒教傳入越南后,歷代封建統治者就不斷傳播“親親為仁”的思想,將家庭視為社會穩定的基石,把“孝”作為一切道德規范的根本。在李、陳時期,“孝悌”作為重要的道德準則成為封建朝廷選擇管理的標準,每年都要求官吏在圣廟內誓詞:“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神明延之”。②若是官員被發現有不孝行為,其將會直接被免職。黎、阮朝則是將“孝”列入法律范疇,視家庭為確定制度、穩定社會的最重要依據,把“孝”作為治國安民的良策。
3.重視家庭教育
在傳統社會中,父母對子女最大的責任不是生養,而是教育子女成才。養兒不教,父母之過。在儒家文化家庭至上的觀念中,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因此子女被賦予了繼承家業、沿襲家風的重任,所以培養子女成長則成了家長們的重要任務。中國儒家文化奉行“家國同構”的理念,認為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在中國,人們將一個人的禮儀修養、道德水平與其家庭聯系起來,若一個人舉止得體、謙遜讓人,則會贊其“家教好”;反之,若是一個人不講禮貌則會說其“沒家教”。昔日“孟母三遷”、“曾子殺彘”的故事就證明了家長們對于教育子女的重視程度。越南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現在在越南很多地方仍設有私塾,給家族中的孩子進行專門禮儀及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越南人認為,在家庭中,父母必須要時刻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的榜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性格、思想修養和思維的廣闊度。
(二)對手足關系的影響
手足之間的關系是有別于親子關系的、不同性質的家庭內部關系。相比親子關系,手足之間因為輩分相同,年齡相近,因此其規矩并沒那么繁瑣。對于如何處理手足之間的關系,儒家學說中有一些明確解釋。
1.強調“兄友弟恭”
兄弟之間的關系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關系之一,自古以來就被喻為“手足”、“同胞”?!渡袝?#8226;君陳》說:“唯孝友于兄弟。”孔子要求他的學生“人則孝,出則梯”,他認為兄弟就一定要互敬互愛,兄弟和睦是家庭倫理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荀子則明確規定:“請問為人兄?曰:慈愛而見友。請問為人弟?曰:敬拙而不茍?!钡艿軕磹坌珠L,恪守作為弟弟的本分,而兄長則要愛護、幫助弟弟。只有兄弟間互敬互愛,才能家庭和睦,父母舒心愉快,這也是盡孝道的一種方式。在越南,兄弟是否和睦是外界評價一個家庭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越南歷史上有著名的李長仁和李束獻兄弟,二人合力共御外敵,保衛國家,為越南民眾樂道。此二人是兄弟和睦的典范,越南家長們常用他們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互相團結。
2.強調長子的地位
不管是在越南還是中國,第一個生下來的兒子,即長子,總有著與其他兄弟姐妹不同的地位。在古代封建社會,皇位或者爵位由長子繼承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同時,在民間,家族同輩中的第一個男孩往往接受到的教育更為嚴厲和苛刻,因為他將會是家業的主要繼承人?!伴L兄如父”的說法亦源自儒家思想對于兄長的要求,這不僅是說弟弟要尊敬兄長,也是說兄長必須要盡到教育、保護弟弟的責任。在整個家族之中,以長為尊,父親年邁后常是長子理事。若是一家之中老一輩已經去世,那么若遇到親戚家舉行婚禮或者葬禮等需要辦酒席的情況,則一般被邀請的是長子(若是關系較近的親戚則會邀請家中所有的兄弟),由長子代表整個家庭遞上賀禮或禮金。
(三)對夫妻家庭地位的影響
夫妻關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在儒家文化中,規定了夫妻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以及男女在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我國封建時期是男性作為社會發展主導的父系家族,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從天命出發規定了三大不平等關系,也就是儒家所說的“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除外,孟子指出,“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薄盁o違夫子”,“以順為正”,說明當時“順從”二字是對婦女的最基本要求。不僅如此,到了漢代,董仲舒還提出了陰陽理論,認為“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③。而東漢時期更有儒士提出應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作為女子的基本要求。儒家文化下越南的封建社會決定了婦女在家庭中只能處于從屬地位。在越南家庭中,一般為男子決定家庭事務。傳統的家庭分工模式是男子養家糊口,妻子相夫教子。越南女子從小則開始學習做家務活,若是到了婚嫁年齡仍不會做家務則會被認為“缺乏教養”,并且,男子也會將“會做家務”這一項列入自己的擇偶標準之中。越南女子的賢惠也是世界聞名的,幾乎每個越南女子都做得一手好菜。
(四)對家庭在越南人心中地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