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05:08: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驗室方案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金融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理財、投融資、以及風險管理方法與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設計、開發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創造性解決金融實務問題的基本能力,開展金融風險管理、公司理財、投資戰略策劃以及金融產品定價研究,能在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財務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劃。
一、金融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背景
金融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是保證實驗實習教學的最基本條件,實驗室建設跟不上去,加強實驗實習教學就無從談起。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技能訓練”。學校的實驗室工作必須以此為導向,大膽探索,努力實踐,創造性地走出一條結合自己學校實際、適應新世紀要求、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建設之路。學校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反映了人們認識的發展。實驗室的建設既以學校總體發展規模為依據,又適應培養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的目標。不斷探索實驗室的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實驗實習教學,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重要職責。
二、金融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基本思想
實驗室方案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高等學校金融工程的教學需求,并在一定的數據支持的基礎上,滿足金融工程、高級計量經濟學、數學建模、金融衍生品定價與分析、外匯市場分析與檢驗、金融工程模型策略的構建等實驗課程的教學需要。
在實驗室的軟件資源配置上,以數理金融和計量經濟學分析等高端課程的教學開展為主要目標,用高度仿真模擬的撮合機制檢驗模型構建的準確性并進行回驗修正,以股指期貨套利分析模型的分析和理論課程的分享,把學生的理論教學與實戰演練想結合,充分滿足教學、科研和培訓拓展的要求
三、金融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
創新金融綜合實驗室的建設以與證券交易所的真實對接為主要的方式,連接貨幣市場、外匯市場、資本市場、商品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實時信息,在資訊信息上,滿足全球市場的實時行情展示,提供全球的對比分析及數據處理;同時,利用國際知名的全球行情資訊展示及金融分析平臺,為金融創新產品的分析提供基本的支持。
(一)金融基礎實訓
基礎實訓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以證券投資分析演練、業務實訓模擬、證券投資分析等模擬為基礎,通過與MINI 交易所的結合,嵌入高度仿真的撮合交易機制,滿足債券模擬投資實驗、股票模擬投資實驗、基金模擬投資實驗、權證模擬投資實驗、股指期貨模擬投資實驗、證券投資組合實驗、股指期貨套利分析實驗、《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風險管理》等多項實驗課程的開展。
(1)智能實驗室管理平臺。 配合中心實驗室的規模建設和實施,為實現專業實驗室的科學化、系統化管理和運作,提高實驗資源的有序管理和高效應用,通過配置開放式、門戶式實驗管理平臺,有助于中心實現統一化的實驗軟件管理、硬件配置、課程安排、實驗監控,是為實驗室量身定制的資源整合共享、實驗系統管理和風采特色展示的智能化管理系統。
(2)金融實時資訊和分析平臺。充分運用了全球領先的國際化投資分析理念和金融工程分析技術,為金融市場基金管理者、機構投資者及研究者提供覆蓋全球六十多個國家的股票、債券、期貨、外匯、金融衍生品等上萬種金融產品行情、資訊、數據,全面掌握國內外市場動態,培養學生金融投資嗅覺和資產系統化管理意識。同時,可根據證券行業投資重點關注資訊,結合智能多屏幕/大屏幕管理技術,實現特色化的金融信息創新集成展示,全面提升了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整體水平與現代科技性。
(3)金融商品投資模擬交易平臺。虛擬交易系統采取與證券行業真實交易規則一致的模塊設計,從下單的流程到交易的撮合機制,以及現金比例和持倉明細的限制,每一步都以真實的證券規則來要求和限制學生,使學生在實驗時能真正感受到與證券機構相同的競爭和操作機制,從實驗過程的每個步驟都規范學生的操作,目的是為了培養基金經理,而不是小的機構投資者。
(二)銀行業務模擬模塊
根據傳統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系統,由整合的實訓系統平臺內嵌: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系統、商業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系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業務系統、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系統四大模擬實訓資源工具,全面模擬仿真了商業銀行所有傳統業務類型與流程,實現了實驗教學與真實工作內容的無縫銜接。
(1)商業銀行綜合業務系統。為學習提供一個身臨其境的實際操作環境。系統充分考慮銀行業務操作的特點,貫徹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賬戶管理的相關理念。通過系統操作,直接體驗如何掌握客戶的信息、如何實現客戶理財等業務。
(2)經營管理業務模擬教學系統。通過實際分析商業銀行的相關指標,配合相關數據,讓新員工了解到銀行的財務管理、資金管理和內部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指標,以及這些指標在銀行是如何應用,并可體驗銀行是如何從宏觀上了解市場以及如何分析內部經營。
(3)信貸管理業務模擬教學系統。系統是建立在銀行會計核算處理系統和柜員交易系統之上的后臺業務處理和管理系統。功能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客戶信息管理、貸款全過程管理、貸款風險管理、報表查詢。系統不僅全面包括銀行現有的信貸業務,還可根據需求靈活增加信貸品種,同時對某些業務的處理能提供多種靈活的方式和個性化的服務。
對于專業的院校來說,金融基礎實訓只是實驗教學的簡單基本要求,從學科的建設和長期規劃來看,實驗室的建設必須把高端的數據分析、金融工程、量化投資等與真實的金融業界機構相結合的案例包含進來,便于實驗室的拓展和層次的提高,為學院的研究生和老師的課題研究和學術成果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4-0030-03
Abstract The computer lab building of construction specialty can optimize the mode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e tea-
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a lot of research, the paper sets forth that master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st computer lab need to have
the basic functional service, whereby the main contents about com-puter, professional software, networking, multimedia, and system protection card are designed, concerned with the computer lab deve-lopment scheme of project cost specialty.
Key words computer laboratory; project costs; construction plan
1 引言
工程造價專業建設目標是面向建筑與裝飾、市政、安裝、園林等建設行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途徑,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掌握工程計量與計價的方法和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原理,可以編制工程量清單文件、招投標文件、項目合同管理文件等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工程造價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大部分課程需要進行實操實訓等實踐環節,同時,工程造價專業用人單位也要求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因此,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對于工程造價專業來說顯然是重中之重。
2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的需求分析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建設之前進行大量調研,征詢相關專業教師與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意見,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作為工程造價專業實訓室,應該具備為學生提供進行工程計量與計價、預算組價、招標文件的制作、招標文件答疑、投標文件的制作、評標、開標、合同的簽訂等一系列過程的功能服務。
計算機及辦公軟件 實驗室在規劃建設的時候由于經費限制,首先考慮滿足教學的眼前要求,同時要考慮計算機實驗室的前瞻性和可擴展性,要讓實驗室在一定期限內達到最大利用率。按一人一臺計算機加上教師用機(可兼做服務器),則至少要有61臺計算機,全部計算機需要安裝常用辦公軟件等。
工程造價專業軟件 為了實現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預算組價、招投標文件管理等功能,要配套相應專業軟件,包括工程造價軟件、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ERP軟件、項目管理軟件等。
完善的網絡功能 工程造價是一個緊密聯系現實社會的專業,時效性要求比較高,需要隨時掌握各種各樣的一手造價信息,因此,具備Internet瀏覽功能是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必不可少的功能。
多媒體教學功能 多媒體是文本、聲音、圖像、計算機數據這些信息載體混合成的一種便于傳送信息的媒介。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訓室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的交互性、信息傳送的多樣性,通過多媒體更加直接直觀地介紹建筑工程實體與施工過程,讓師生能夠更直觀、更形象地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
高效的管理功能 學生在實驗室實操實踐過程中,控制使用計算機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嚴重的話甚至讓計算機癱瘓,所以計算機實驗室應該具備恢復到指定還原點的相關安全防護功能。
3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建設方案設計
按照教育部關于“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要求,計劃通過建設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在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程、教具和教師專業水平的基礎上,迅速緊跟教流與用戶市場緊密接軌,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通過工程造價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學生可以在模擬的企業環境中學習,了解企業運營過程,便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文根據需求分析,設計了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建設方案(如圖1所示)。
算機及辦公軟件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要滿足使用工程造價軟件、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尤其是3D繪圖軟件功能,計算機配置至少需要滿足的條件包括:Intel i5 CPU,Intel H61主板,DDR3 4 G內存,集成顯卡(VGA+DVI)/集成聲卡/集成千兆網卡,500 G硬盤(7200 RPM),標準鍵盤/帶滾輪鼠標,19英寸LED液晶顯示器;安全環保要求產品要符合CEC頒發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40萬小時;售后服務要求主機含顯示器3年以上原廠標準保修服務,供貨時需提供生產廠商出具的服務承諾函。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要滿足學生完成工程造價、預算組價、招投標文件編制等功能,還要配置目前社會最常用的Windows系統及常用辦公軟件。每臺計算機計劃安裝一個WindowsXP系統,兩個Windows7系統,每個系統都安裝Office2003、Office2010、PDF閱讀軟件等。
工程造價專業軟件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專業軟件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建設符合運行各類專業實訓、仿真、實習軟件的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并使學生成為緊跟現實發展腳步的技術人才。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能夠解決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訓、社會實踐及企業實習問題,讓學生完成工程造價的全過程教學,掌握工程造價的專業技能。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將配置廣聯達、斯維爾、易達和魯班等工程計量與計價及招投標管理軟件,提供企業運作的仿真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真實的企業工程預結算、招標投標、工程合同管理等業務管理的運行平臺。其中,廣聯達工程造價軟件包括廣聯達土建算量軟件、廣聯達鋼筋算量軟件、廣聯達計價軟件等,斯維爾軟件包括斯維爾清單計價軟件、斯維爾3D算量軟件、斯維爾安裝算量軟件等,易達軟件包括清單大師、招投標軟件等,魯班軟件包括魯班造價、魯班BIM算量軟件等。另外,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將配置建設工程輔助軟件,配合工程造價專業知識的學習。實驗室的每臺計算機都將安裝AutoCAD2014簡體中文版、天正建筑、3D MAX、CAD看圖軟件、招標文件閱讀器及項目管理軟件等。
網絡布置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內部既有自己的局域網,又可通過校園網上互聯網。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如圖書館的館藏電子資源,又可以通過信息防火墻實現與Internet的安全互聯,滿足師生登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上傳下載電子招投標文件、獲取工程造價最新市場價信息的需求,使師生能在課堂內外通過網絡按需獲取工程造價信息資源。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網絡運行狀態要求比較高的穩定性,因此,在綜合布線中線纜、設備和主機都應該優先考慮穩定性問題。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是以60個工位為基準單元的實驗室,將配備3臺24口的二層交換機,每臺二層交換機通過超五類雙絞線接入工作站,再經三層交換機連接到帶路由及NAT功能的硬件防火墻,所有計算機都通過這個接口連接外部互聯網。
多媒體教學系統 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將抽象的內容表達得形象化、豐富化,將課本上的某些枯燥內容生動地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點。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應該具有下列多媒體教學功能。
1)屏幕廣播:在屏幕傳輸技術上可以快速廣播普通屏幕畫面,并且可以快速直接屏幕廣播教學視頻、上課課件、實操演示等。
2)在線考試:隨時出題測驗、即時統計分析考試結果,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
3)遙控學生:教師可以同時遙控全部計算機桌面,也可以同時遙控全部計算機安裝一些教學軟件,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4)斷網鎖屏:上課的時候難免有些學生調皮愛玩耍,私下拔掉網線企圖玩游戲,這個功能可以鎖住屏幕讓學生不能得逞,進而認真聽講。
5)封鎖游戲:有些學生在上機實操的過程中會起玩游戲的念頭,通過本功能可以封鎖游戲程序,讓這部分學生回到學習上來。
保護卡系統 保護卡系統可以保護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轉,當計算機發生修改、增加或刪除系統文件和程序的時候,保護卡可以讓計算機及時恢復正常。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擔負進行日常教學、專業實訓和課程設計的繁重任務,它的正常運轉關乎專業的日常教學。在學生進行上機實操實訓或課程設計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安裝或刪除程序、修改或刪除系統文件的事情,甚至在正常使用中計算機系統也會遇到藍屏死機的狀態。有鑒于此,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選擇配置局域網計算機維護系統,該系統集數據保護、磁盤分區管理和局域網計算機部署三大功能于一身,而且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界面設計的,這樣保護卡系統的易用性可以得到保障,實驗室的管理員跟上課教師都能夠快速掌握保護卡的使用要領。
其他設備安裝 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除了上面的主要設備之外,還需要一些其他設備的安裝,配合使用才能滿足工程造價專業功能,比如多媒體講臺、電腦桌、白板、投影設備、音響設備、電源系統、照明系統及空調等。
4 結束語
計算機及工程造價專業軟件的安全、定、高效運行,是工程造價專業計算機實驗室工作的基礎。工程造價計算機實驗室建設成功之后可以開展工程性、綜合設計性教學,全面提高師生的工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有利于吸引更多橫向課題及合作課題,有助于增強學校綜合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轉化科技成果,創造更高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06-02
一、原有設備落后,實驗效果差
PLC原理及應用課程是電子信息、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該課程為一門應用學科,實踐性非常強。目前,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PLC原理及應用基礎實驗的PLC實驗室使用的是天津源峰科技公司的TVT-90A3型箱式PLC訓練裝置,該實驗箱配備的是松下FP1-C40主機,此主機高級指令少,程序存儲空間小,可擴展性差,隨著行業的發展,松下的主機在國內市場應用中已大幅減少。學院新采購的MPS柔性系統、電梯、機械手等綜合實訓教學設備在PLC主機選配上主要是西門子和三菱的主機,所以為了方便教學,需要對PLC實驗箱進行更換主機的改造。
二、實驗箱改造方案設計
TVT-90A3箱式PLC實驗箱采用模塊化設計,由主機區、主機接口單元與指令訓練區、實驗單元板三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改造前的TVT-90A3 PLC實驗箱
為了減少投入成本,充分利用原來落后、淘汰的資源,經論證得出:只要將原主機更換為符合功能需求的新型主機,完善主機接口單元線路,保留原實驗單元板,即可滿足實驗教學要求。
(一)PLC的選型
PLC按照I/O點數分為:小型(128點以下)、中型(129~512點)和大型(513點以上)三類,根據實驗教學項目分析,小型PLC的I/O點數、指令功能和存儲容量等性能指標都能滿足要求,選定時,可依照如下過程來完成。
第一、確定廠商
對中、小型PLC的目標用戶而言,市場上主要生產廠商的PLC產品均能滿足其要求,所以在產品選型時,價格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日本產品在該領域一直占有優勢,但西門子在推出新一代小型PLC產品S7-200后,其價格與日本產品相差不大,已經與日本主要產品(Mitsubishi和Omron)在小型PLC領域取得了類似的市場地位。近年來,由于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中國臺灣的部分PLC廠商在小型PLC領域也搶占了一部分市場。相比各家廠商,西門子的市場占有率更高,其產品功能強大、運行穩定、可擴展功能塊較多以及適用多種人機界面和監控組態軟件。近年來,學院新采購配備有PLC的教學設備中,也以西門子的產品為主。綜上所述,為了保證實驗教學所使用PLC主機的一致性,確定使用西門子的產品。
第二、通過I/O點數確定主機具體型號
1.需求分析
TVT-90A3實驗箱主機接口單元I/O點數為:輸入24點,輸出24點,4個A/D點和4個D/A點。根據所有實驗單元板所需I/O點數分析,PLC主機 I/O點數為24DI/24DO可以完成基本實驗和綜合實訓。實驗箱接口單元雖然有A/D、D/A接口,但沒有可以與其配合使用的實驗單元板,所以此功能將在下一步的S7-200產品參數對比中分析是否選配。
2.S7-200產品參數對比
通過表1所示,CPU 224xp與CPU 226兩款主機I/O點數較多,結合表2和表3按照需求分析得出:
方案1:CPU 224XP+EM 223 DI16/DO16=DI30/DO26
方案2:CPU 226+EM222 DO8=DI24/DO24
兩種組合方案都可以滿足要求,但方案1中CPU 224XP主機雖然集成了A/D功能,但其模擬量輸入輸出點只有2/1,而且實驗箱內沒有與之對應使用的實驗板,使得該方案所有I/O點不能全部有效利用。而方案2總的I/O點數與需求點數正好相同,并且市場報價低于方案1,組合后的整體尺寸相對較小,方便今后增加功能模塊。所以最終確定使用方案2的組合。
(二)主機與接口單元接線設計
三、實驗箱改造實施及測試
1.更換主機,并按照圖2所示完成I/O接線焊接,實驗箱改造后主機區如下圖所示:
圖3改造后的TVT-90A3 PLC實驗箱主機區
2.使用PC/PPI電纜將PC機COM口與實驗箱主機通訊端口連接,并在PC機安裝STEP 7 - MicroWIN V4.0編程軟件,編寫如下測試程序:
下載程序后,使用導線連接輸入/輸出公共端,依次連接開關SA0和輸入端CH0~CH17,HL0發光管和輸出端CHO~CH17,撥動開關SA0,HL0發光管和主機面板上對應的Q0.0~Q2.7指示燈會依次點亮,表示主機工作正常,線路連接正確,改造完成。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有機化學實訓課程是高職化學制藥、材料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實驗創新設計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其對學生相關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起著技能儲備和規范養成的基礎性作用。但目前的有機化學實訓課主要采取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實驗課題的選擇、實驗步驟的制定以及儀器設備的組織準備等全部由負責實驗的教師根據實驗教材挑選完成,學生幾乎都不參與,學生只需在實驗時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即可,沒有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依據實訓中學生的表現和實訓報告質量評判學生的實訓成績,因此未能很好實現機化學實訓課程目標。只有充分重視實訓教學、進行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一、有機化學實訓考核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有機化學實訓考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考核內容層級單一。目前的有機化學實訓以考核學生的出勤率和撰寫實訓報告為主,缺乏遞進式的設計,考核項目的目標區分度不夠,不利于發揮考核對循序漸進教學的牽引作用。基礎好的學生會覺得實訓內容過于單一,缺乏滿足感,學習毫無動力;基礎差的學生缺乏自信心,在實訓中常常袖手旁觀,錯失實踐機會。
(二)考核指標要素單一。缺乏多要素觀測點的融合,例如缺乏文明操作的安全意識;遵紀守時、嚴肅認真的行為習慣;科學嚴謹的有機基本操作規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等等。有機實訓評價指標大多偏向機械性的操作程序,教師很多時候憑印象打分,缺乏明確的考核指標要素,未能與實訓目的緊密結合。
(三)考核過程形式單一。有機實訓考核缺乏對高職學生的針對性,也沒有引入競賽機制,沒有從自主設計和創新提高等角度來激發學生個體思考、團隊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減弱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訓效果不盡人意。
(四)缺乏考核反饋機制,實訓結束后,教師和學生缺乏及時有效的總結交流,實訓反饋機制缺失,因此實訓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就得不到及時解決,削弱了教學效果。
其結果是:學生覺得實訓內容過于單一,缺乏滿足感,學習毫無動力;基礎差的學生缺乏自信心,在實訓中常常袖手旁觀,錯失實踐機會,成績也不理想。久而久之,此種傳統的實訓考核方式減弱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訓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實現有機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構建指標完善、系統科學的“三階六環”有機實訓考核方案
(一)“三階六環”有機實訓考核方案構建的指導原則
1.將競賽與考核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安全知識考核,以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有機化學實訓操作技能考核,以技能大比武形式進行;分別設立獎項和獎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評價主體多元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實訓成績的評價主體不再是由教師一人構成,而是由教師、項目組長、學生三者構成。在原有教師對學生考核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自評、項目組互評以及項目組組長對成員考評等方式。學生的成績構成由小組得分和個人得分兩部分組成,這種考核評價形式表現得更為精細化、人性化和合理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3.對實訓考核結果進行總結反饋。通過實訓考核分析反饋,讓教師找出實訓內容和考核方案的問題,改進實訓內容和考核方案;讓學生發現實訓中的問題與不足,相應地調整學習策略和方式方法。
(二)“三階六環”有機實訓考核方案的設計
針對以往有機化學實訓考核方面存在的考核內容簡單、考核評價主體單一、考核方式單調、考核指標模糊以及缺乏實訓反饋機制等與有機實訓教學目標不匹配的問題,從“實訓安全知識教育一有機化學操作技能練習一有機綜合項目實訓”三個階段,以及從“安全知識調查、有機安全知識競賽、有機操作技能大比武、實訓方案設計交流評價、實訓實施和成果評價和總結反饋修”等六個環節,構建內容豐富、系統科學(包含知識、技能和創新設計等)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
1.根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按照“安全知識教育一基本操作技能練習一知識技能綜合應用能力訓練”三個層次,將有機化學實訓分為“實訓安全知識教育一有機化學操作技能練習一有機綜合項目實訓”三個階段來實施。實訓安全知識教育階段主要對學生開展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室常見安全標識、有機實驗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實驗室安全急救常識等安全知識的教育,以培養學生實訓中的安全意識;有機操作技能練習階段主要讓每個學生對有機實驗中常用的操作技能(如蒸餾、回流和萃取操作等)進行集中訓練,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學生都能有機會實踐操作,從而掌握和熟練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有機綜合項目實訓階段,以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師只給出實訓題目(如茶葉中咖啡堿的提取與純化、乙酸正丁酯的合成等),學生分組查找資料獨立完成實訓方案的設計,各組將實訓方案交流修改后,按組進入實驗室開展實訓,得出實訓成果。通過綜合項目實訓,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知識的獲取和應用能力、創新設計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
2.按照有機化學實訓課程考核涉及的態度、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等多個指標,從“安全知識調查、有機安全知識競賽、有機操作技能大比武、實訓方案設計交流評價、實訓實施和成果評價和總結反饋”等六個環節來設計指標豐富、評價方式多樣的有機實訓考核方案。安全意識調查,主要是對學生的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室常見安全標識等方面實驗室安全知識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機安全知識競賽是以競賽的形式對學生的危險化學試劑的使用和防護、實驗室安全守則、有機實驗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實驗室常見傷害的急救常識等進行考核。有機操作技能大比武是對有機實驗常用的蒸餾、回流和萃取等操作技能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考核。實訓方案設計交流考核主要對學生設計實訓方案的知識獲取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等能力進行考核,有教師和項目組長一起評分。實訓方案實施和成果評價主要對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行考核,由個人自評、組長評價和教師評價三項構成。通過實訓考核分析反饋,及時找出實訓內容和考核方案的問題,改進實訓內容和考核方案;發現學生實訓中的問題與不足。
(三)“三階六環”有機實訓考核成績評價指標量化表的設計
“卓越計劃”對專職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廣博的工程科學知識。“打鐵還需自身硬”,青年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主動涉獵多個學科知識,觸類旁通,才能融會貫通。②扎實的工程實踐能力。青年教師需要彌補自身能力缺陷,長期投身于生產和生活實踐之中,積極參與各個實踐環節,不斷增強發現和解決工程實踐現象和問題的能力。③強烈的工程創新意識。創新是引領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第一動力[4],青年教師首先應該從主觀上具備強烈的工程創新意識,更加“接地氣”地深入企業和社會,積極尋找工程問題中的創新點。④突出的工程解決能力。青年教師不能“紙上談兵”,需要通過參與工程實踐,積累工程經驗,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固有教學模式,教學相長,不斷提升自身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⑤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計劃”強調“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學習世界上工程教育強國的先進國際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學方法。⑥科學的工程教學方法。青年教師要敢于借鑒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及親身實踐,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學能力素質。
2青年教師隊伍工程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現有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們經歷著時代轉型期的各種多元社會思潮和壓力的挑戰,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思想特點:學歷層次較高,具有堅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標,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創新意識強,能夠高效完成工作任務。但是,青年教師面對課題申請、職稱晉升、家庭生活等現實問題時,理想不得不屈從于物質生活的追求。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到教學之中,導致課程內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學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因此從象牙塔走出來的青年教師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即使當前青年教師更加重視科研的形勢下,在評職條件和學校政策的指引下,他們往往更加注重縱向課題甚于橫向課題的研究,更喜歡發揮自己擅長的理論研究特長,封閉在實驗室內,在學術期刊和著作中探尋創新的思想。極少一部分青年教師能夠長期投身于企業的交流溝通,安心的深入企業之中,虛心聽取現場工人的意見和建議,很難正確反映工程實踐中存在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計劃”專職青年教師培養方案設計
經過研究與實踐,結合我校青年教師實際,設計了以下相關層面培養方案。
3.1院系培養方案
①實行導師制。所在單位要為青年教師配備一名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教學科研實踐經驗豐富的中老年優秀教師作為其導師,通過以老帶新進行傳幫帶。②納入團隊培養計劃。推行“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隊”的人才組織和培養模式,幫助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的調研、申報、研究及實驗等環節,擴展工程實踐視野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好體會理論知識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義,有助于工程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③搭建交流平臺。加強青年教師學術和教學經驗交流,資助優秀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外各類學術會議,組織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改進工程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勵參與國內與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項目,提升青年教師國際化工程教育能力。④實施課題支持計劃。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和主持課程改革建設,明確所承擔課程的定位,準確理清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等環節,深入地掌握課程知識體系結構,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⑤優先資助出國研修。分批推薦和資助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學習,開展合作研究或從事博士后研究,參與國際學術活動、跟蹤學科前沿、開闊國際視野,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學校培養方案
①完善崗前培訓。高校應該適時改善崗前培訓的方式和內容,為不同類型的青年教師量身制定培養方案,鼓勵和監督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教學能力培養,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和習慣。②優化教學能力評價體系。適當減輕青年教師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變過去單純側重理論研究成果和科研論文,逐步轉向側重工程項目設計、專利、產學合作和技術服務等,鼓勵青年教師潛心教學,建立起滿足“卓越計劃”培養要求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考核和評價體系。③增強校內實踐教學。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參與指導實踐環節的體驗和創新過程,長期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此外,通過吸收青年教師參與實驗室和研究室平臺建設,增加工程實踐設計和操作能力。④配套激勵機制。明確給予政策扶持和傾斜,鼓勵青年教師扎根企業掛職鍛煉,青年教師回校后,考核與津貼分配上切實保障青年教師職業規劃健康成長。
3.3企業培養方案
①配備現場導師。建立工程訓練中心和實踐基地,為掛職青年教師配備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現場導師,通過言傳身教,指導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②安排工作任務。讓青年教師親自承擔適當的企業工作任務,參與企業生產相關專業的設計、加工、安裝、調試及修理等各個實踐環節,提高青年教師工程問題解決能力。③提供科研項目合作機會。充分利用校企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努力創造和提供青年教師承擔和參與科研項目研發和制造的機會,增強青年教師創新意識和開闊工程實踐視野。④選送“雙師型”青年教師。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拓寬教師渠道,企業選送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來擔任專業的“雙師型”兼職教師,同時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氛圍,不斷拓展“雙師型”青年教師的工程科學知識,回到企業后,也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生產服務。
4結語
建立一支滿足“卓越計劃”人才培養要求的高素質專職教師隊伍是該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和首要問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業等不同層面的協同規劃、合作與大力支持。
作者:唐友福 叢蕊 徐艷 李治淼 張強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工程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周緒紅.中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現狀與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4-0274-03
一、引言
實驗教學是學生從學習理論知識到走向社會的橋梁,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特別是主干課程的實踐教學,它是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關鍵環節[2]。課內實驗是指與理論課相捆綁的實踐教學,即嵌入到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內的實驗實踐教學[3]。它是與理論教學并行實施的實踐教學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
數據結構是隨著處理對象的復雜性不斷增加而發展起來的一門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鏈條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4-7]。數據結構主要研究數據在抽象視圖和實現視圖中的表示和處理方法[8,9]。抽象視圖涉及的是數據結構的理論性部分,實現視圖主要體現的是數據結構的實踐性,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支撐理論,因此設計有助于課堂理論教學的實驗教學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10]。它可以解決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必要感性認識的問題,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能力培養融于一體,使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驗中得到驗證和應用[11]。
棧和隊列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數據結構,它們有非常多的實際應用并且是實現其他復雜結構的基礎,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這兩種結構,本文給出一種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該方案的設計思路也可以應用于其他數據結構或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案的設計。
二、認識兩種重要的數據結構――棧和隊列
棧和隊列是兩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們的插入和刪除運算都被限制在表的端點處進行,只是具體的受限規則不一樣[12,13]。
(一)學習對象
棧(stack)是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能進行插入和刪除的一端稱為棧頂,另一端稱為棧底。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刪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后進先出”(LIFO)的特性。棧的L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如:符號平衡問題、中綴表達式轉換為后綴表達式問題、后綴表達式的計算問題、函數調用的實現(包括遞歸函數的實現)、在股票市場中查找劃分、Web瀏覽器中的網頁訪問歷史、文本編輯器中的撤銷序列等。此外,棧還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輔助數據結構和其他數據結構的組成部分。
隊列(queue)也是一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操作,在表的另一端進行刪除操作。進行插入操作的一端稱為隊尾,進行刪除操作的一端稱為隊首。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刪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先進先出”(FIFO)的特性。隊列的F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如:操作系統中的作業調度、異步數據轉換、多道程序設計等。此外,隊列還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輔助數據結構和其他數據結構的組成部分。
(二)學習目標
學習這兩種重要的線性結構需要學生重點消化的知識點有:(1)棧/隊列的概念、類型定義及基本操作的定義和實現;(2)棧/隊列的結構特性;(3)棧/隊列的靈活應用。
為了配合棧和隊列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上述知識點,我們需要精心設計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
三、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設計
(一)實驗題目設計
根據棧和隊列的學習目標和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和教學原則,實驗題目被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基礎型實驗題目、設計型實驗題目和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
所謂基礎型實驗是指圍繞課程講授的棧/隊列的物理實現和其基本運算的實現來設置的實驗題目。設計基礎型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實踐的方式驗證課堂上講授的重要知識點,給學生切身的感受,擺脫“紙上談兵”的感覺,這種立體的感受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設計型實驗要求學生能分別運用棧/隊列解決簡單應用問題。這類實驗題目主要是用來引導和加強學生對棧/隊列的靈活運用。設計加強理解型實驗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棧和隊列的結構特性的理解和體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的設計思路有兩個方面:(1)引導學生去思考并解決這樣兩個問題:能否利用棧的LIFO特性來實現隊列的FIFO特性?能否利用隊列的FIFO特性來實現棧的LIFO特性?(2)讓學生實現其他更為復雜的棧和隊列。
在棧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棧的基礎型實驗,在棧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可以開設棧的設計型實驗,在隊列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隊列的基礎型實驗,在隊列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可以開設隊列的設計型實驗和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表1給出了具體的實驗安排。
學生必須在相關內容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完成全部基礎型實驗題目,教師根據學時安排選擇1~2道設計型實驗題目讓學生在上機課上完成,未選擇的題目應向學生提供完整的源代碼和設計說明。相關內容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學生必須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完成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中的第1題和第2題,剩下兩題可以選做。
(二)教學方法
因為三種類型實驗的要求、難易程度不同,因此在學生參與形式、教師參與程度、教師參與方式等方面需要區別對待。表2給出了對三種類型實驗在上述這幾個方面的設計。
基礎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教師全程參與指導。所謂全程參與指導是指從算法基本思想到算法實現的各個環節(包括編程技巧、程序調試與測試等)都要參與指導。參與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利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指導,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答疑,等等。
設計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在上機課上獨立完成,教師前期參與指導。所謂前期參與指導是指教師參與學生在算法設計環節的討論,教師可以給出提示,同時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算法。參與方式是面對面的交流。
加強理解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教師后期參與指導。所謂后期參與指導是指教師在收齊學生提交的源碼和設計報告后,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并將總結結果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面對面的方式反饋給學生。
(三)考核方法
對三種類型的實驗采用不同的考核辦法。表3給出了這方面的設計。
對基礎型實驗不做專門考核的原因是學生基礎型實驗完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設計型實驗和加強理解型實驗的完成,因此對其他兩種類型實驗的考核間接考核了基礎型實驗。
對設計型實驗的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本次上機課上實驗的完成情況,包括程序是否調試成功、程序的運行結果是否正確,代碼編寫的質量等;二是本次上機課結束后提交的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包括內容是否完成、書寫是否規范等。
對加強理解型實驗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提交的源代碼和設計報告的完成質量。
設計型實驗的成績占總實驗成績的70%,加強理解型實驗的成績占總實驗成績的30%。
四、結語
數據結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理論教學環節與實驗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棧和隊列是兩種重要的線性結構,為了提高它們的教學效果,增強實驗教學對其理論教學的促進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種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該方案的設計思路同樣適用于其他數據結構或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案設計。
參考文獻:
[1]朱金秀,金紀東,周妍,等.實踐教學與就業能力培養相融合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05-107.
[2]榮瑞芬,閆文杰,李京霞,等.實踐教學課程考核評價模式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232-234.
[3]張純容,施曉秋.問題與案例驅動的課內實踐教學分級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145-148.
[4]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專業能力構成與培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43-147.
[5]董麗薇.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2):307-309.
[6]劉城霞,董宛,蔡英.數據結構中基本教學案例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03):144-146.
[7]韓建民,鐘發榮,趙相福,等.基于ACM-ICPC訓練模式的數據結構實踐教學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3,(10):103-107.
[8]沈華.數據結構、算法和程序之間關系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3,(04):58-61.
[9]沈華.數據結構入門教學中的實例法[J].計算機教育,2013,(24):64-66.
[10]沈華.數據結構課內實踐教學方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0):396-400.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2(b)-0156-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design quality of adverse events monitoring in clinical drug trial of Ji'nan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and to promote normalization design of adverse events protocol. Methods The Ⅱ-Ⅲ period clinical drug trial protocol from 2007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was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score criterions of design quality for adverse events, the average scores per year and the score rate of items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score rate of items and the missing rate of each score point from 2012 to 2013 clinical drug trial protocol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design quality score of adverse events in clinical drug trial protocol of our hospital, as well as the score rate of item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2012-2013 clinical drug trial protocol. The missing score point of design items, with the missing rate more than 50%, were shown as follows: pregnancy events, exclusions of adverse events, monitoring time of adverse events, criteria f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xperimental test value, the methods of association evaluation between adverse events and trail drugs, reporting requirements of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s and adverse events which caused the withdraw of subjects, the source file record requirements.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of 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plan of adverse events in protocol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ssessment guality of project safety. By the discussion in details to each step of adverse events monitoring plan, normalization design of adverse events monitoring protocol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inical drug trial; Adverse events; Design quality
藥物安全性一直是藥物研發過程乃至上市后的臨床運用中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臨床試驗中監督試驗藥物的安全性是臨床試驗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不良事件的監測及管理是藥物安全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3年了《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1],從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記錄等各方面對規范不良事件的監測和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藥物臨床試驗方案是指導臨床試驗實施的綱領性文件,根據GCP要求,試驗方案中應對不良事件的監測和管理進行詳細的闡述,以指導研究者和申辦者進行相應的安全性評價[2]。試驗方案制訂的好壞是藥物臨床試驗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為了探索不良事件管理的方案設計質量,筆者探索并建立了不良事件的方案設計的質量評價標準。對照評價標準,回顧性分析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07~2013年藥物臨床試驗方案中不良事件管理的設計質量,探討設計中的不足,旨在切實提高我院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的方案設計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檢索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專業科室進行的Ⅱ~Ⅲ期藥物臨床試驗。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 從我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檢索Ⅱ~Ⅲ期藥物臨床試驗,調查其不良事件監測的方案設計情況,調查材料主要是試驗方案和研究者手冊。
1.2.2 不良事件方案設計的質量評分標準 根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及文獻調研[3-5],制訂藥物臨床試驗不良事件方案設計質量的評分標準,實行百分制,分為8要素:已知的不良反應事件(4分)、不良事件嚴重性評價(14分)、不良事件的收集(12分)、不良事件的處理及隨訪(15分)、不良事件的評價標準(10分)、不良事件的報告(19分)、不良事件的記錄(24分)、不良事件的分析匯總(2分)。詳細評分標準見表1。
1.2.3 觀察指標 ①項目年均得分:對照評分標準,統計各試驗項目的不良事件設計質量的得分,年均得分=年各項目的得分之和/年項目總數。②各要素的得分率和年均得分率:對照評分標準,統計試驗項目中各要素的得分率(某要素的得分率=項目中某要素的得分/該要素的標準評分×100%),計算各要素的年均得分率(某要素的年均得分率=年各項目中某要素的得分率之和/年項目總數×100%)。③要素得分點的缺失率:對照評分標準,統計試驗項目中各要素得分點的缺失率(要素某得分點的缺失率=缺失某得分點的項目數/項目總數×100%)。
1.2.4 指標比較 ①為回顧性了解我院試驗項目的不良事件設計質量,統計2007~2013年各項目的不良事件設計質量的得分情況,計算項目的年均得分及各要素的年均得分率,比較不良事件設計質量的逐年變化。②為集中分析目前我院不良事件方案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統計近兩年(即2012~2013年)項目中各要素的得分率以及各要素得分點的缺失率,以分析我院目前存在的核心問題。
2 結果
2.1 2007~2013年不良事件方案設計質量得分情況
由表2可見,我院不良事件方案設計的質量得分逐年增加。2007~2011年得分較低,位于及格線以下。從2012年開始,得分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已增加至80分,為2007年均得分的2倍。為進一步分析不良事件方案設計的各要點情況,對各要素的年均得分率進行統計(表3),總體來說,各要素的年均得分率亦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得分率不足60%的要素有1個,為不良事件的收集(54.2%)。
2.2 2012~2013年不良事件方案設計中各要素的質量得分情況
結合不良事件的評價標準,集中分析2012~2013年項目各要素的得分率以及各要素中質量得分點的缺失率,以評價目前我院方案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①已知的不良事件,得分率為80%。作為試驗藥物的安全性信息,各項目研究者手冊中均無缺失,在藥物標簽說明書中有40%的項目缺失該部分信息。②不良事件嚴重性評價,得分率為81.43%。其中,存在缺失的質量得分點為重要不良事件的定義、不良事件嚴重性的評價標準、非不良事件的特殊事宜說明和妊娠事件的處理要求,缺失率分別為20%、30%、30%和50%。③不良事件的收集得分率最低,為48.33%,該要素中的缺失率也最高。對不良事件的開始及結束監測時間,90%項目方案中未做明確規定。實驗檢查值的臨床意義判定標準,即不良事件判定標準,40%項目未做明確規定。④不良事件的處理及隨訪,得分率為70.67%。各質量得分點(不良事件的處理措施、不良事件的隨訪、嚴重不良事件(SAE)的隨訪和妊娠事件的隨訪)均存在缺失,缺失率分別為30%、20%、20%和50%。⑤不良事件的評價標準,得分率為82%。其中,存在缺失的質量得分點為不良事件的嚴重程度評價標準和關聯性評價方法,缺失率分別為10%和75%。⑥不良事件的報告,得分率為81.05%。各方案中均說明SAE的報告時間窗、報告方式、報告對象和報告流程,但仍有10%項目未提供報告對象的聯系方式,10%項目未詳細提供EDC系統的SAE報告流程。重要不良事件及導致受試者退出不良事件的報告要求和藥物安全性報告/周期性安全性報告的缺失率較高,分別為70%、50%。⑦不良事件的記錄,得分率為75.42%。該要素中缺失得分點集中在不良事件的源文件記錄上,80%項目說明了不良事件及SAE的記錄內容及要求,但70%項目對源文件記錄未做明確說明。⑧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匯總,得分率為100%,各項目中該要素信息完備。
3 討論
3.1 本次調研發現問題
本文將試驗方案中不良事件的安全性監測計劃分為8步:已知不良反應信息的告知、不良事件的定義告知、不良事件的收集、處理及隨訪、評價、報告、記錄和統計分析。不良事件監測工作的每一環節均影響監測質量,申辦方和研究者應充分認識到每一步驟的重要性。只有試驗方案中制訂完善而周全的不良事件監測計劃,才能保證項目中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及實施質量[6]。本次調研發現,近年來雖然我院項目方案中不良事件安全性監測計劃的質量逐年提高,但截至2013年仍存在一些關鍵信息的設計缺失,而這正反映出申辦方和研究者對不良事件安全性監測警戒意識較薄弱的環節。缺失信息集中體現在:方案中未對妊娠事件的處理流程、非不良事件的特殊事宜說明、不良事件的開始及結束監測時間、實驗檢查值的臨床意義判定標準、不良事件與試驗藥物關聯性評價方法、重要不良事件及導致受試者退出不良事件的報告要求、不良事件的源文件記錄作出明確的規定(缺失率>50%)。另外,部分信息在方案中的規定不夠細致及完整,如不良事件的收集方式,各項目闡述深度有差異,有的項目中為研究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收集方式,以保證收集的完整性,而有的項目中只簡要介紹標準化提問方式。另外,多數方案中對源文件記錄內容的要求并不完整,試驗項目信息和受試者鑒別信息是常見的缺失內容。
3.2 方案中不良事件監測計劃的規范化設計
不良事件作為臨床試驗的重要安全性信息,在試驗方案的安全性評價中,其監測和管理通常被單獨列為一個章節,予以詳盡和準確的闡述[7]。結合本次調研發現問題,通過對不良事件監測計劃的各步驟細節進行探討,為完善和規范試驗方案中不良事件監測計劃設計提供參考。
3.2.1 已知不良事件的告知 申辦者應提供該藥物的臨床前安全性研究資料及其他與安全性有關的資料,包括已知的不良反應,列入研究者手冊或藥物標簽說明書中。
3.2.2 明確不良事件的定義 在方案中應對涉及到的術語做出明確定義,如不良事件、重要不良事件、SAE等。對于不良事件的判定和嚴重性分級也應在方案中明確說明。根據不良事件的嚴重性,一般分為SAE、重要不良事件和一般不良事件。不同性質的不良事件,有不同的后續處理流程。方案中應盡可能給出各級不良事件的處理標準操作規程,尤其是SAE,可附錄中予以說明。對不良事件的認知有時會受到研究者主觀意識的干擾,因此,對不良事件作出明確的定義,對研究者更具有指導意義。對于不屬于不良事件的特殊情形[8],在試驗方案的安全性監督和報告部分應當予以預先定義或描述。例如,年度體檢的行政性入院、在進入試驗項目前就已計劃或安排的手術或住院程序等“住院事件”通常不需要被當作SAE而進行監督和報告。對于妊娠是否應當被視為不良反應事件以及如何跟蹤妊娠結果在試驗方案中應當有明確的規定[9]。臨床試驗中,任何妊娠后的受試者通常應當被立即終止參加試驗項目,并在獲知后的第一時間里完成妊娠事件報告,上報申辦者。對妊娠的后續跟蹤監督視對妊娠結果的要求而定,有些到嬰兒出生為止,有些需要繼續跟蹤嬰兒的成長直至成年。
3.2.3 不良事件的收集 方案中應明確規定不良事件的監測時間窗。一般對不良事件的監督從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或第1次服藥之后開始,直到他們完成或退出試驗項目或最后1次服用研究藥物或最后1次訪視后的30 d[10]。不良事件的收集方式,應明確列在試驗方案中。常見的收集方式有:建立標準化提問表、建立癥狀檢查清單、研究者開放式提問、日志記錄和同期服用藥物詢問。根據項目特點,盡量采用多樣化收集方式,才能避免不良事件監測的遺漏。如針對長期口服試驗藥物的門診受試者,可讓受試者把訪視期間的不良事件經歷記錄在受試者日記卡中,當訪視時,研究者與受試者一起回顧日志信息,并當場澄清任何不良事件的疑問。同期服用藥物的詢問,常常也能夠牽扯出新的不良事件。根據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指標而收集不良事件,常常需要與試驗方案規定的基線相比較[11]。因此,方案中應明確規定指標異常變動的臨床意義判定標準。若判斷為異常有臨床意義,即為不良事件。若未進行明確規定,則需研究者根據行醫經驗、行業標準判斷是否有臨床意義。
3.2.4 不良事件的處理流程 在臨床試驗中,一旦受試者發生不良事件,均應按照醫療常規進行積極適當的處理。方案中應根據不良事件的嚴重程度,給出建議的處理措施。對不良事件的處理措施一般分為:未采取措施、調整藥物劑量、暫時中斷試驗、服用伴隨藥物、非藥物治療、永久停藥,退出試驗、住院/延長住院時間。在雙盲試驗中,還應明確緊急破盲的標準操作規程。研究者有責任對不良事件進行治療或監視,跟蹤直至有最終結局。試驗方案中應明確不良事件及SAE的隨訪方式、隨訪頻率及隨訪終點。需強調的是,試驗結束仍未解決的SAE一般應被監督到下列情形之一出現為止:事件解決、事件穩定、事件回到基線狀態、事件的繼續監督變得無法完成(如與事件當事人失去聯絡等)。如果申辦者希望執行所有這些繼續監督的要求的話,就應當明確把它們列在試驗方案安全性監督部分中。
3.2.5 不良事件的評價 方案中應明確不良事件嚴重程度的等級評價標準。嚴重程度常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亦可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常見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分為4度,在NCI毒性標準未列出的不良事件,可另附等級判斷標準。不良事件與試驗藥物的因果關系是另一個需要評價的方面,應當對試驗方案予以定義,包括關聯性評價的分級標準(如5級標準或7級標準)以及評價的方法(如時間掛鉤法、滯后期效應法、排除法等)。不良事件與藥物的因果關系常常難以判斷,特別是當不良事件不符合已知的藥物安全性信息時,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的確定,可使研究者有據可依,更利于評價。在臨床試驗中,藥物不良反應的安全性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報告,因此,如何判斷不良事件是否屬于藥物不良反應,在試驗方案中應明確。在臨床試驗階段,所有與試驗藥物及其任何劑量有關的有害和不期望的反應都被視為藥物不良反應。它與研究藥物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內在關系,即藥物與不良反應事件的直接關系不能被排除。已知的不良反應在研究者手冊中已經進行說明,在試驗中尤其應重視未知不良反應事件/非預期藥物不良反應。申辦方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處理及報告要求在試驗方案也應明確列出。
3.2.6 不良事件的報告流程 根據GCP規定,若發生SAE,要求研究者在獲知24 h內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申辦者和倫理委員會報告。對于多中心大規模臨床試驗的SAE,一般還需要申辦方立即向參加試驗的所有中心通報,以使其他研究者提高警惕。因此,在試驗方案中應明確規定SAE的報告時限、報告流程、報告對象以及提供相應的聯系方式[12]。此環節中需強調的是申辦方若使用臨床電子數據采集系統(EDC),應明確SAE報告流程。在EDC系統,研究者需要以SAE報告封面頁的形式在獲知SAE后的24 h內通告申辦方有關SAE的發生。若EDC系統具有完全的SAE報告功能的話,申辦方可在接到SAE信息通告后直接將SAE報告或表格,從EDC系統中提取出來,直接提交相應的SAE報告。如果EDC系統不具有SAE報告功能的話,研究者仍需要完成書面SAE報告,并打印和附上相關SAE表格作為支持信息,一并上報。對于重要不良事件以及導致受試者退出的不良事件,因其臨床重要性,應定期向申辦方報告。若大規模臨床試驗且持續時間較長,普通不良事件要求每季度向申辦方匯報一次。諸如此類對上報的時間及頻率有要求的,應在試驗方案中明確規定。
3.2.7 不良事件的記錄 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均應詳細記錄在源文件中并轉抄至病例報告表中。源文件的記錄是試驗實施中常見的薄弱環節[13]。明確而全面的記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研究者清晰地完成不良事件的描述。首先,方案中明確源文件及其記錄內容,包括試驗項目信息(試驗藥物信息、試驗方案、研究機構編號)、受試者鑒別信息(受試者隨機號、姓名縮寫、性別、與不良反應事件有關的病史、同期服用藥物情況)、事件診斷、事件描述、嚴重程度、關聯性、處理措施、事件結果。另外,SAE還要求記錄事件上報情況(上報時間、方式及對象)。其次,指出記錄注意事項,如記錄不良事件到源文件中時應盡可能采用受試者的原敘述(原話)。在輸入病例報告表時由研究者根據醫學判斷轉換成相應的醫學名詞或術語以及相關的事件歸類。
3.2.8 不良事件的統計分析 在試驗方案的統計分析部分,應明確指出對不良事件的統計分析策略,以評價試驗藥物或研究產品的總體安全性。
4 結語
安全性評價作為臨床試驗中與療效評價同樣重要的一個方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我國藥物臨床試驗與國際接軌,有必要提高我國安全性評價的規范化水平。首先在臨床試驗準備階段應當制訂良好的項目安全性監測計劃[14]。只有通過試驗方案制訂詳細而周全的不良事件監測和管理的安全性評價計劃,才能指導研究者和申辦者盡可能全面地對不良反應事件的面貌予以了解,以便給患者提供足夠的藥物安全信息或警訊,并做好管理和預防藥物風險使用的工作[15]。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S].2003-09-01.
[2] 劉川.臨床試驗方法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257-279.
[3] Prady SL,Richmond SJ,Morton VM,et al.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stricta and consort recommendations on quality of reporting for acupuncture trials [J]. PLoS ONE,2008,3(2):e1577.
[4] 邢建民,李迅,劉建平.藥物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的規范[J].中國藥物警戒,2010,7(4):202-205.
[5] 李少麗,顏敏,吳曄,等.藥品臨床安全性評價與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的相關要求[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3,12(1):1-6.
[6] 唐雪春,宋蘋,張勛.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對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的監控[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6,25(3):228-231.
[7] 任明,商洪才,張伯禮,等.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的管理[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8,25(5):452-457.
[8] 范大超.臨床試驗安全性通報的常見問題[J].中國處方藥,2010,6(99):70-71.
[9] 范大超.新藥臨床試驗安全性通報及監測[J].中國處方藥,2010,6(98):70-71.
[10] 胡曉民,吳磊.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的監測和管理體會[J].廣州醫藥,2005,36(5):66-67.
[11] 袁延楠,姚晨,閻小妍,等.臨床試驗中實驗室檢測數據的可視化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12,21(4):402-430.
[12] 汪秀琴,熊寧寧.臨床研究不良事件的倫理審查[J].中國新藥雜志,2010,19(15):1299-1301.
[13] 沈玉紅,張正付,李正奇.我國藥物臨床試驗實施問題及對策[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2):173-176.
半枝蓮、95%乙醇、鹽酸小檗堿對照品、蒸餾水、鹽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碘-碘化鉀試劑
儀器: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計、電子分析天平、電熱恒溫水浴鍋、數據超聲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機、PH計、加熱板、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
實驗方法:
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實驗、生物堿的鑒定方法
實驗步驟:
一、藥品、儀器的準備
二、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波長的測定、標準曲線的制作、推算出回歸方程
三、樣液的制備
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蓮中生物堿
1、單因素實驗
(1)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酸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3)堿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4)料液比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因素、水平的確定及進行正交實驗設計:
由單因素溫度、酸度、堿度和料液比作為正交試驗的四個水平
進行正交實驗以確定半仿生法中最優的提取條件
五、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蓮生物堿: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優提取條件下進行超聲波提取
1、單因素實驗
(1)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提取次數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3)酒精濃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
2、因素、水平的確定及進行正交實驗設計:
由單因素溫度、提取次數、酒精濃度作為正交試驗的三個水平進行正交實驗以確定在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優條件
六、在超聲波輔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優條件下提取半枝蓮中生物堿
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堿的吸光度,與標準曲線進行比較,計算出生物堿的量及產率。
八、生物堿的鑒定:
生物堿沉淀反應
1、碘化鉍鉀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碘化鉍鉀試劑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紅色者為陽性反應在。
2、碘-碘化鉀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碘-碘化鉀試劑1滴~2滴,生成棕黃色沉淀者為陽性反應。
3、硅鎢酸試劑反應 取滲漉液1ml,加硅鎢酸試劑數滴,生成淡黃色沉淀者為陽性反應。
實驗方案設計范文二一、【實驗題目】:
印刷條件對預涂膜覆膜質量影響探究
二、【實驗設計思路】:
影響覆膜質量因素主要分為兩類,即覆膜工藝的影響和印刷條件的影響。覆膜工藝的影響無疑是覆膜的溫度、速度、壓力三種因素。往往現在對于覆膜質量影響因素大多是考慮到覆膜工藝(溫度、速度、壓力)的影響因素如出現:打皺、起泡、卷曲、出膜、虧膜、搭邊痕的質量因素。而很少考慮印刷條件對覆膜質量的影響。而往往有些時候就是由于印刷條件的因素才影響了覆膜的質量。基于如此這次試驗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規定一定的覆膜條件,通過改變樣張印刷所需條件進行打樣并將其做預涂膜處理。最終的實驗結果是為了探討印刷條件是如何影響預涂膜質量,是否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最后以此為依據確定印刷品覆膜所適宜的最佳印刷條件。
三、【實驗儀器及材料】:
(1)IGT印刷適性儀、預涂膜覆膜機、剝離強度儀;
(2)油墨、銅版紙(確定規格,ph值)、BOPP預涂膜。
四、 【實驗準備】:
在IGT印刷適性儀進行試驗打樣,確定一般印刷打樣的印刷條件范圍。(溫度、速度、壓力大致范圍)。
五、 【實驗原理及步驟】:
(1)采用覆合強度指標考察覆膜質量, 覆合強度的測量參考GB2T2790-1995標準進行測量。對于每個試樣, 從剝離力和剝離長度的關系曲線上測定平均剝離力, 以N為單位, 記錄下至少100mm剝離長度內的剝離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計算相應的剝離強度值。
計算公式如下:
180 = F /B
式中: 180 為剝離強度(N/mm); F為剝離力(N); B為試樣寬度(mm)。 利用上式, 計算所有試驗試樣的平均剝離強度、最小剝離強度和最大剝離強度, 以及它們的算術平均值
(2)利用IGT印刷適性儀在銅版紙上面進行打樣。
1、在一定的墨層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印刷實地打樣,打樣后將樣條放在正常的印刷環境中進行干燥(干燥時間受紙張、溫度、濕度的影響)。通過對不同印刷時間間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樣條在預涂膜覆膜機上面進行覆膜( 覆膜的壓力在6. 8mPa, 溫度為90 e, 覆膜速度為100r/min)。然后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最佳覆膜時間間隔。
2、在第一步所確定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的條件下,印刷壓力、印刷速度一定,改變印刷墨層厚度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墨層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處理,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覆膜的最佳墨層厚度。
3、在前兩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和最佳印刷墨層厚度的情況下,控制印刷壓力一定,改變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處理,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確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據前三步的實驗所得的最佳印刷時間間隔、最佳印刷墨層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況下,改變印刷壓力(200-800N)進行印刷實地打樣,對不同印刷壓力下的印刷樣條進行同上覆膜,在剝離強度測定儀上測試各樣條的剝離強度,記錄數據。
六、【數據處理】:
七、【實驗結果】:
八、【參考文獻】:
齊曉堃, 印刷材料及適性北京 :印刷工業出版社 20xx.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規劃教材)
許文才,包裝印刷與印后加工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xx.8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
馮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藝 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 1999-4 (高等學校印刷工程類教材)
GB- T2790- 1995,膠粘劑180b剝離強度試驗方法撓性材料對剛性材料[S]
實驗方案設計范文三一、實訓目標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集中實踐環節。
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指導學生掌握論文寫作方法,學會調查研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并在論文寫作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意識和專業素質,成為一名善調查、懂研究、能說會寫的合格的畢業生。
二、論文設計指導小組
組長:徐先海、魯倫文
組員:唐娟、李向萍、溫曉瓊、鄧君瑞、卜劍莉
三、論文設計(寫作)要求
畢業論文是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校所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技能工具與方法等,研究和探討實際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它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
1、 應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畢業論文。
2、 畢業論文選題應在所學專業范圍以內,其形式為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分析報告。
3、 畢業論文應做到觀點新穎、明確,有獨創性;材料翔實、有力;結構完整、謹嚴;語言準確、通順流暢。
4、 畢業論文按統一版式的規范化要求(參見系部統一格式),正文字數要求10000-15000字。
四、論文設計實施環節
1、組織動員
時間:20xx年4月27日
地點:二教(501)
對象:國貿08級全體同學
方式:集體動員會
班主任(輔導員)要協助做好組織動員工作。
2、學生報名分組
畢業論文為學生必修環節,不得免修。11屆畢業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報名申請。根據報名情況對其進行分組。每位指導教師指導一組學生,原則上每組不超過18人。
3、指導教師聘任
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以對口專業,具有本科學歷,且實踐能力較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專職老師來擔任。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畢業設計的全程指導工作。
指導教師的職責有:
(1)指導教師應認真履行職責,指導學生組織好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
(2)指導教師對論文的選題方向、思想觀點、結構格式及文字質量負指導責任,并負責在論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簽署評閱意見;
評閱意見包括的主要內容有:選題是否恰當,論文主題是否明確;結構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準確、流暢;選用資料是否恰當、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論述的邏輯性是否合理等。
(3)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及時與老師聯系,按時提交寫作提綱、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導教師須將指導意見記錄在工作紀錄本上;
(5)指導教師對每學生的論文指導時間不低于5學時/周。
4、學生設計(撰寫)論文
學生在指導老師指導下確定選題。選題要求:
(1)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不應脫離專業范圍,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2)題目大小適中,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應結合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思考,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4)選題一經確定,一般不再作變動。
在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幫助解決學生在設計(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須寫出符合整個論文設計過程情況的初評成績與評語。
5、時間安排(共5周)
布置動員、確定選題階段:4月27-5月10日;
擬定論文大綱階段:5月10-24日;
設計(撰寫)論文初稿階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階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
提交論文及論文成績初評、答辯階段:20XX年6月底-7月。
五、論文設計成績評定
畢業論文設計成績以百分制體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分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90分以上)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
(2)論文選題明確,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問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獨到性與現實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論文中心論點突出,論據充足,論證過程邏輯性強,文章結構合理,表述流暢,層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
(2)論文選題明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論文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論證過程較有邏輯性,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表述通順。
3、及格(60-7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欠充實;
(2)論文的論點較明確,尚能聯系實際經濟工作;
(3)論文資料尚充足、具體,但比較陳舊,缺乏新意,論證不夠充分,缺乏說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條理,文字尚通順。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條款之一者均為不及格。
考查的重點在于對化學實驗中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實驗原理的掌握、過程與設計能力。實驗細節和中間環節,命題的趨勢由設計實驗向評價實驗優化實驗方向轉變,而一個完美的實驗必須保證實驗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確,也就是實驗方案的科學性。用藥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環境保護等問題,也就是實驗方案的安全性,更要滿足中學現有的實驗條件,也就是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還要使裝置簡單、步驟少、藥品用量少、時間短,即實驗方案的簡約性。
高考中運用已有的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去設計實驗方案,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很好的考查,并能實現對實驗題多方位多層面多角度的考核。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化學實驗設計題的解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目的
也就是審題要細,這是一切學習解題的關鍵步驟,明確命題的實驗目的要求,新命題中往往是沒有直接系統實踐過的,必須弄清題目有哪些新信息,從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解答時,還要能夠敏捷地從題目中獲取信息,分析評價信息選擇調用已儲存的相關知識,通過類比,遷移分析從而明確實驗目的。
二、設計原理
通過對新信息的加工及知識的遷移明確指定的設計要求,從設計的要求選定實驗方法,這是從宏觀上對實驗的要求,因為實驗方法主要受制于實驗原理,并受實驗條件的制約,再就是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設計,裝置和操作屬于實驗方案細節的設計,其重點在考查實驗技能。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積累扎實的實驗知識、經驗。
三、儀器、藥品的選擇
了解以上實驗要求后,根據實驗目的中設計的裝置和操作選擇合適的儀器和藥品,注意反應物和生成物狀態以及能否腐蝕儀器,反應是否需要加熱及溫度是否可控制等。
四、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的設計,力求合理、最簡,但細節不能忽略,通常要考慮以下細節:(1)氣體參與反應的裝置氣密性的檢驗;(2)加熱操作先后順序的選擇;(3)有沒有必要設計冷凝回流裝置;(4)冷卻裝置的選擇;(5)實驗中有加熱操作的要防止倒吸,如氣體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6)還有一些改進裝置作用的分析;(7)拆卸裝置時的順序要注意科學性和安全性。
五、現象及結論
2013年的高考臨近,如何開展高效的復習,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把該拿下的分數順利拿下,老師們使出紛身解數,就各類高考試題一研究再研究,意圖從中找到突破口,找到一定的方法,一舉拿下高分。而從每次的考試來看,實驗題的解答成了學生無法抹去的“痛”,有分拿,卻得不到高分。就這一現狀,今天通過查閱資料以及同行的溝通,自我的小結,特撰寫該文,與大家共享。
1.培養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能力的重要性
其實從2012年的高考題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全國卷的高考題分別從物質的量(12題6分)、離子反應(7題6分)、化學能與熱能(9題6分)、原子結構、化學鍵(10題6分)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27題15分)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8題6分)、電化學(11題6分)、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碳和硅(28題15分)、物質的檢驗、分離和提純(29題15分)、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28題15分)、有機化學基礎(38題15分)。各試題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試題的背景素材大多比較新穎,增加了試題的陌生度,重視學生能力的考查,體現了以知識為載體、以考查學生能力為目標的命題指導思想。其中第28題就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考查的內容就是銅粉中CuO的含量。首先跳出學生視線的是甲酸與濃硫酸作用制備CO,這一反應在教材中未出現,這就要求學生有拓展思維,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接下來要求寫出實驗現象及操作步驟,這是初中化學就涉及到的(初中就詳細的講解了CO還原CuO反應的步驟、現象、原理、注意事項等),而接下來的樣品中單質銅的質量分數的計算以及新的實驗方案的設計難度也相對不大,但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設計理念,也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基本技巧的運用要求更高。學生要求掌握濃硫酸、濃硝酸與Cu或CuO的反應,同時務必巧妙的運用稀硫酸只與CuO反應而與單質銅不反應這一簡單原理,而這些都源于教材。
2.如何培養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的能力
2.1 了解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流程。
(1)設計實驗方案:①明確實驗目的、實驗要求;②構思實驗方法與步驟;③選擇實驗儀器和藥品。
(2)實驗并收集資料:①觀察實驗現象;②收集實驗數據;③處理實驗問題。
(3)分析、得出結論:①整理資料,數據處理;②分析概括,得出結論;③寫出實驗報告。
2.2 了解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實驗原理要科學,操作程序、方法要正確,不得隨意編造。
(2)安全性:要避免有毒藥品的使用和危險性實驗的操作。
(3)可行性:在條件允許、效果明顯、操作方便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快捷、明朗、有效實驗方案。
(4)簡約性:盡量做到裝置簡便、步驟簡短、完成實驗時間短。
我們常常以實驗室制取O2為例來講解以上原則,在選擇藥品時要針對實驗原理,可選擇KClO3、KMnO4、H2O2等藥品針對要求實驗的可行性和簡約性我們選用H2O2來制取O2是因為它凸顯了其操作快捷,現象明顯、裝置簡便,步驟簡短,完成時間短等基本設計原則。
2.3 設計基本思路。
在高三的實驗復習中,務必注意以下幾點:①回歸教材,分析每一個實驗的實驗程序、分析實驗中的每一個步驟的作用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系,從中學會研究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②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具備相關的實驗操作技能、具備驗證相關實驗事實的能力,能有效的對實驗現象和結論進行分析處理;③通過提升具備對一些實驗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理解對實驗儀器、實驗材料選擇的理由,實驗步驟的合理性,從整體上把握實驗的要求和目的。
2.4 實驗設計的程序和方法。
解答實驗題與其他試題有許多共性,但實驗題有其特殊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來說主要表現為:①嚴謹審題,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②構思實驗方法、步驟;③選擇合理的實驗儀器、藥品;④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現象和有關數據,得出結論。
3.實驗方案的創新設計的幾種方法
通常化學實驗方案的創新性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實驗原理的創新設計,凡是物質間滿足“反應易發生”“速度快慢適當”“產物比較純而且易分離”的反應均可以用于制備所需產物;二是實驗裝置的創新設計,根據現有的儀器,考慮題目給的藥品狀態、反應條件以及儀器用途等可以大膽的改進制備裝置、凈化裝置、收集裝置、除雜裝置,體現創新精神。比如設計過程中務必要考慮尾氣處理裝置的設計、防污染安全裝置的設計、量氣裝置的設計。在尾氣處理裝置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裝置是否符合能充分吸收氣體、不倒吸、與大氣相通等特點。例如氨氣的尾氣吸收 往往要考慮用濃硫酸或水來吸收,但完全吸收后又要考慮防倒吸,所以通常在水中加入CCl4而導管直接伸入CCl4液面下。考慮的就是氨氣極易溶于水兒不溶于CCl4溶液;或者改進裝置,把直導管該成球形管或倒置的漏斗等。
4.實驗方案的評價
4.1 評價角度。
根據實驗原理,通過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從①化學實驗原理;②試劑與儀器的使用;③實驗基本操作和順序;④實驗步驟等方面對實驗的科學論證和評判,并能在必要時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例如,制取Cu(NO3)2有以下三個方案:①Cu+濃硝酸Cu(NO3)2、②Cu+稀硝酸Cu(NO3)2、③Cu+O2——CuO+稀硝酸Cu(NO3)2.以上三個方案中制取相同量的產物,方案;③所用硝酸最少,節約試劑而且方案;③不產生污染環境的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所以方案③為最佳方案。
4.2 評價試題中的常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