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2 09:34: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今時代,新媒體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而能否正確、理性地使用新媒體,并有效地利用新媒體為己所用,對個體在社會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新媒體傳播的海量信息對她們的心理、思維方式、社會行為等帶來許多道德考量,由于受到知識結構、社會閱歷、情感特征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女大學生媒介辨識和自控能力還未成熟,新媒體這把“雙刃劍”給女大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困擾,這也反映出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缺失。目前,我國媒介素養教育還不全面、不完善,如何引導女大學生正確認識、使用新媒體,這是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必須關注的重要內容[1]。女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未來接班人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處在自我意識的突變期和價值體系調整、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具備一定程度的篩選、解讀和有效傳播信息的媒介素養,面對新媒體就會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基于此,應加強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促進女大學生成為具有完整而健康人格的媒介公民。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媒介素養的定義不一,英國和丹麥學者認為媒介素養是“公民所應該具有的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2]”。我國學者劉小紅、卜衛在《大眾傳播心理研究》中認為媒介素養包括:對各種特定媒介的認識;了解媒介內容中的各種問題;了解影響媒介內容的因素;了解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的不同,并有判斷上述四個方面的內容的能力[3]。究其本質,媒介素養是指公眾接觸、解讀、使用媒介的素質和修養。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就是培養女大學生能夠對傳播內容進行分析、判斷、解讀和參與大眾媒介的能力[4]。
二、新媒體對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影響
詹姆斯?波特說過,媒介傳播效果對人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有[5]。當代女大學生雖然年紀上趨于成年人,但其心智卻沒有十分健全,新媒體對于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積極因素
1.成為女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風向標新媒體的正面輿論為當代女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打下科學而堅實的思想基礎,是她們思想道德教育的風向標,有巨大的引導作用、激勵鼓舞作用和調節保證作用,指引女大學生自覺抵制新媒體中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樹立更健全的人格。2.幫助女大學生提高自身發展能力新媒體拓展了女大學生獲取更多新的知識的渠道,豐富了女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掌握了話語主動權,重塑當代女大學生的社會形象,對她們的成長、發展具有促進意義。3.加速女大學生成才的社會化進程大學時代是女大學生社會角色的重要轉型期,新媒體的開放性對她們了解社會和參與社會實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給予女大學生擁有終身學習、休閑娛樂、拓展人際交往的機會,對她們的未來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4.增強女大學生的媒介信息辨析能力新媒體拓寬了女大學生的交往空間,增加了人脈,促進了女大學生媒介意識和媒介能力的提升,并且可以幫助她們在復雜的媒介環境中,不再處于被動和劣勢而陷入“數字鴻溝”。
(二)消極影響
1.新媒體導致部分女大學生價值觀迷失有些新媒體為了博取關注,傳播一些媚俗、低級趣味信息,導致她們道德觀念淡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錯位甚至扭曲,追求功利化和自我化的價值觀,崇尚“現實主義”和“享樂主義”[6],不健康的網絡思想影響了女大學生對價值觀的判斷。2.新媒體導致女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脆弱新媒體環境下,女大學生多傾向于運用QQ聊天、微博、BBS論壇等方式進行交流,而拒絕現實中的溝通與交流,造成人際關系脆弱,加劇了女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失調度。3.新媒體導致女大學生媒介行為自控能力低新媒體的無處不在、無序自由,使海量的無用或有害信息變得更加難以控制,而女大學生由于比較感性,對新媒體缺乏自制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女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7]。4.導致女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僵化新媒體傳播的低俗信息腐蝕著女大學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使其思維落后,批評和創新意識喪失,惰化了她們對信息的思辨和梳理能力,從而造成創新能力僵化。
三、當前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
女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知識文化層次較高的特殊群體,其媒介素養狀況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對新媒體表現出較強的接受能力和駕馭能力;有較強的批判力和辨識能力;她們積極接觸各種媒體和參與媒介行為,建立了與新媒體相適應的立體式、多渠道獲取信息的素質。但是,當前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還處于一種自發、無意識、盲目的狀態,對新媒體及其傳遞的信息容易產生嚴重的誤讀、誤用以及可能被其嚴重誤導[8],使得她們面對新媒體時,也表現出媒介素養低下現象:媒介接觸潮流化;媒介消費娛樂化;媒介互動功能實踐匱乏;媒介行為自控力低;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識處于較低水平;存在沉迷、依賴新媒體等不良現象。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女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及與周圍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因此,提高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四、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模式構建目前,我國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還處在初級萌芽狀態,教育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斷層;高校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單調;對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還局限在理論探討及基礎性調研;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非常匱乏。因此,應積極構建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模式,促使她們成為在新媒體時代能獨立思考、有批判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一)政府積極制定相關制度,營造媒介素養教育的整體氛圍
鑒于新媒體的多元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以及女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提升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需要政府做媒介素養教育的推動者。施拉姆在《傳播學概論》中說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保證人民享有自由表達思想的權利,但是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對大眾媒體進行控制,就像控制其他社會機構一樣。[9]”政府作為一個國家媒介素養發展方向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應制定出臺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為新媒體快速有序地發展奠定良好法制氛圍。加強媒介監督力度,規范媒介發展環境,約束媒介的傳播行為,并建立獨立、公正以及權威的媒體評價體系,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加大宣傳力度,保證網絡環境健康的發展,從整體上塑造有利于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整體氛圍。
(二)高校提高媒介素養教育認識度,加大媒介素養教育力度
1.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增加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性高校要搭建校園媒介平臺,發揮校園媒介對女大學生的重要影響作用。建立一批媒介素養網站,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幫助女大學生獲取并傳播正確信息,培養她們對新媒體的評估及使用能力;利用廣播、社團組織開展與媒介素養相關的主題活動,使她們形成科學理性的媒介接觸意識;營造和諧的文化環境、幫助她們辨別和抵御不良信息[10]。從而真正發揮新媒體的巨大作用,使之成為女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助推器。2.建設大學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媒介素養教育貫穿于各個學科一是要加快設置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把媒介素養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課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高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其次,開辟“雙課堂”教育,加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力度,使女大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參觀、見習媒介平臺的運作,切身體會感受到其作用價值和意義;二是要加強各個高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共同開展活動,增強女大學生參與傳播的能力和意識[11]。使新媒體成為她們學習文化、開拓視野、陶冶性情的好幫手,從而達到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3.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進一步提升女大學生媒介素養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園媒介資源,搭建女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平臺。如設立廣播電臺、校園網站、電子顯示屏等,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利用各種媒介形式和手段宣傳媒介知識、技能和觀念[12],促進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4.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言傳身教提高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角色,而且還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者”[12]。教師在提高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教師要善于利用新媒體與女大學生建立溝通平臺,引導她們正確認識新媒體,強化新媒體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樹立自律意識,提高信息甄別能力;二是要積極開展互動式模式教學,對典型案例進行梳理,進行反思和判斷,以加深對媒介素養的認識;三是要注重培養女大學生批判式的思維方式,引導她們用懷疑、批判、審視的眼光來對待網絡信息;四是有針對性地開設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特色課,以此來彌補因性別生理差異所產生的媒介素養差異;五是帶領女大學生進行媒介實踐,在參與博客、播客、社交網絡等的網絡媒介內容構建時,能從容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
(三)大眾媒介積極參與,創造媒介素養教育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些大眾媒體由于過度夸張虛假報道,使女大學生無法及時判斷真偽,身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大眾媒介應追求自身利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要有社會責任感,不能以損害女大學生形象和利益去換回高額的經濟回報[13]。媒體人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提高行業素質,鞏固媒介從業人員道德觀,凈化媒體環境,避免女大學生“鏡像”被異化扭曲[14]。大眾媒體人要規范媒介信息的形成與傳播,同時也應發揮大眾的社會監督作用,凝聚輿論力量,為女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女大學生加強自我培養,重塑積極向上的媒介形象
由于女大學生自身對媒介素養的不重視、不關注,是造成其媒體素養低下的重要原因。應通過其內因起作用,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女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從思想上深刻理解提升自身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培養信息道德意識,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黨的報告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新時代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5]。當代女大學生必須善于利用新媒體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培養自身高尚的道德人格,用自己的言行營造和凈化健康的網絡環境。2.強化主動意識和針對性,提高新媒體的自我教育能力女大學生要主動、自覺地參與媒介活動,加深對新媒體的理解,確立自我教育、終身教育的新觀念,主動學習新媒體的理論知識,以技術素質提升媒介素養水平。3.提升自身媒介素養,提高新媒體識辨能力女大學生要養成分析、判斷、思辨的媒體接觸習慣,通過反省、克己和慎獨來提升自己的媒介品質,遵守網絡道德和規范以有效抵御媒介垃圾對自身的侵害。4.女大學生注重自身修養,重塑良好形象女大學生客觀上是媒體著力渲染、過度關注的對象,但主觀上也存在心態浮躁、追名逐利等現象。女大學生應主動提高自我知識水平、思辨能力和精神境界[12],在媒體上展現青春健康風貌,塑造積極向上的媒介形象。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創新性為女大學生認識世界、開闊視野開辟了全新的途徑,通過培養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不僅有利于其職業發展,還在于其后續的遞延性的影響,可以說終身受用。
參考文獻:
[1]李敏智.論網絡環境下女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97-100.
[3]劉小紅,卜衛.大眾傳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67.
[4]孫雪瑩.基于微信平臺的女大學生媒介素養實證探析—昆明學院為例[J].亞太教育,2015,(02):251-252.
[6]王蔚蔚.新疆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與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3,(02):137-140.
[7]林楠,吳佩婷.新媒體時代下的碎片化現象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47-51.
[8]張軍.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05):28-30.
作者:朱春花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