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3 09:50: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保障房居住區景觀設計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伴隨著物質與醫療條件的改善而日趨凸顯的社會問題,在國家的引導下,目前的養老服務體系架構基本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而居住區作為城鎮居民居家養老的主要空間,其景觀環境建設這幾年越來越引起重視。而保障房居住區是國家針對中低收入群體進行居住環境改善的重要舉措之一,由于工程造價、設計理念等眾多因素限制,保障房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大部分對適老性考慮不足,居住環境不能在公共空間規劃、場地無障礙、適老設施配置等多方面進行充分優化。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老齡化問題,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建設好老齡人適用宜居的景觀環境,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
二、公共空間規劃
由于保障性住房普遍居住空間小、活動空間局限,在滿足中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物質需求后,室外景觀環境則成為滿足其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而住宅周邊是老齡人最常接觸外界的空間區域,因此通過保障性住房室外景觀環境的深入設計和研究,努力營造適老性好的室外公共區域,能使老齡人在交往空間中獲得歸屬感,使自己感受到沒有被社會遺棄,滿足其精神需要。結合老齡人休閑運動規律,主要需要具備交往、休憩、觀賞、健身等幾種適老性需求,這需要結合保障房總體空間規劃進行整體布局考慮,如果能使空間功能具有復合型特點,則能讓保障房景觀的空間集約型更高,節約型更好。作者通過針對研究內容設計問卷并分發給居住在保障房居住區的老齡人,統計老齡人對不同空間環境的需求傾向及心理感受,得到了景觀空間的需求次序、適宜距離半徑等調研數據。從數據分析上來說,老齡人走出室內,步入室外空間20米范圍內時,71%的選擇了近距離的園林花卉自然景觀,這說明了宅邊綠化的適宜尺度與方式,除了綠籬,還需要色彩相應的季相花卉搭配,給老齡人色彩上的刺激與新鮮度;當步入室外空間20米以上時200米以內,55%的老齡人希望有小范圍運動休閑場所,不希望活動場所距離住處過近,這說明老齡人的適宜步行范圍以及老齡人對室外景觀活動不要影響到室內休息比較在意,他們需要安靜的修養環境;當步入室外空間200米以上時,43%的老齡人傾向大尺度的開敞空間可以進行運動、交友、戲曲等各種活動,而且這些最好靠近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這說明了老齡人公共空間的適宜位置及服務半徑,實現人車分流的小區入口處,或者帶形小區的組團空間外部都是比較適宜的適老排不點,可以結合人行交通進行復核布置。
三、場地無障礙設計
如何在豐富的功能空間之間,利用適當的步線規劃、鋪裝設計、坡度設計等設計元素實現景觀場地的便捷及無障礙,進而有效高質量的解決老齡人交通游覽需求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具體設計可以從交通無障礙、導視無障礙、交互無障礙等幾方面進行優化。
1.交通無障礙
交通無障礙是所有無障礙建設的基礎。只有場地環境真正賦予弱勢群體交通自由,才能實現環境的人性化,不同功能空間的規劃搭配也才有實施的意義。交通無障礙,可以從常規的坡度坡長控制、高落差處無障礙升降梯組合、無障礙流線梳理等方面進行細化。坡度坡長著力于老齡人的步行舒適度,中間適當布置休憩設施與觀景節點;升降梯組合解決老齡人輪椅的使用問題,可便利障礙人群獨立出行,增加老齡人的活動范圍;無障礙流線梳理則從總體交通進行考慮,從老齡人角度實現交通的最便捷化。
2.導視無障礙
導視無障礙是交通無障礙有效利用的前提。盲視或弱勢群體在老齡人中的比例并不低,如何便利他們在戶外景觀中行走是個顯著存在卻極易忽視的細節問題。西方國家要求無障礙存在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雖然他們法規要求不見得比我們完善,但無障礙的人性化考慮上卻十分到位。如何在交通道路上根據無障礙需求設置盲道,如何在導視指示牌上設置盲文,如何根據老齡人視力特點對導視信息牌關鍵信息進行字體大顯,如何結合景觀燈具進行導視系統的升級,提高導視效率,這些都是值得每一個保障房建設項目再怎么節省造價都需要保證的基本內容。
3.交互無障礙
老齡人隨著身體狀況與活動頻率下降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少,如何在保障房居住區的景觀環境中最大程度的實現與環境的安全互動就顯得十分重要,比如戶外緊急情況的SOS按鈕、無障礙門禁的設置等都是可提升的內容。其實廣義的交互無障礙不僅包含弱勢或殘障群體,也包含正常人群的高效獲取信息,所以交互無障礙的建設是殊途同歸,居住區人群共享的,可以進行人機工程的進一步挖掘與提升。
四、適老設施配置
居住區常用景觀設施包含休閑設施、照明設施、健身設施、衛生設施等常用類型,它們是整個室外空間不可或缺卻又容易忽視適老性的重要內容,可從適老配置比例與適老場地搭配兩方面進行展開。
1.適老配置比例
保障房居住區景觀設施面對的群體不止是老齡人,所以不需要所有的設施都具有適老性特征,合理的配置適老設施比例是需要平衡的問題。通用的景觀設施包括坐具、指示牌、照明等,通過加大排布密度、提高照度等途徑可以更貼近老齡人使用特點;而專用的適老設施比如康復性設施、無障礙廁所等的內容,則可以根據每個空間排布的位置進行比例配置,提高合理性。
2.適老搭配場地
適老設施與場地的搭配需要結合總平面布局進行總體考慮。從交通流線上來說,近宅的健身設施與交通匯合點的休閑設施、衛生設施等是不同的排布類型。前者呈點式零星分布,后者呈片狀整體分布,其關鍵區別還是使用人群的密度與特點不同。近宅的設施一般適用老齡人身體不便,活動范圍不大的情形,需要更多考慮無障礙性,交通匯合點的場地設施則適用身體相對健康的老齡人呢,需要更多考慮老齡的健身休閑與社交特性。
五、節約型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是保障性住房公共環境設計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接近自然的生態系統的重要途徑,對老齡人的健康具有至關重要作用,但如何在景觀營造與有限的工程造價之間取得平衡,需要提前規劃。節約型景觀的設計可以從節約型建設和節約型維護2方面入手。可以從植物群落配置以及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等方面,研究適合本地特色的節約型景觀營造方案。
1.節約型建設
以保障房為核心,通過實現節約型景觀建設,能降低建設成本、擴大受益規模,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以及老齡弱勢群體得到政策上的關懷與幫助。節約型景觀建設的可行途徑包括從景觀用地集約度、景觀經濟苗木合理搭配、經濟景觀鋪裝材料的藝術設計等方面進行,實現節約而藝術化的設計,做到節約而不粗劣,合理的降低景觀造價。
2.節約型維護
節約型維護是保障房居住區景觀持續作用的必備條件。景觀水景、景觀照明、景觀材料損耗等維護,都對后期成本產生很大的影響。同類型景觀中,由于能耗較大等各種原因而景觀設施停用的現象比較常見,比如流水不流、動水不動、照明關閉、破損不修等,這樣的景觀環境形成了擺設,不僅沒有改善居住外環境,實際還降低了人們的舒適度感受。因此,降低人工景觀設計復雜性、降低耗材成本、增加自然景觀比重等措施都可作為節約型維護的參考方法。六、結語老齡化背景下的保障房居住區景觀是個復合性的命題,需要同時考慮老齡人、保障房、景觀設計三個內容的配合,單純從某一個方面進行的研究將會導致社區適老性的缺陷與不足。面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趨勢,面對中低收人人群的養老問題,對這個復合性命題的研究已到了亟待系統深入的時刻。
參考文獻:
[1]丹陽.上海保障房:從“居住區”到“居住社區”的探索[N]第一財經日報,2013-12-11(A08).
[2]張帆,石文華.老年人宜居環境研究[J].城市規劃,2010(11):49.
[3]閆學玲.保障性住房社區景觀設計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通信作者:舒丹(1977-),男,浙江杭州,講師,博士在讀,主要從事環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