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10:07: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國外學校體育的起源,最早的要說古希臘。古希臘經濟的發展及城邦統治注重軍事的歷史傳統,既推動競技體育的興盛,也使學校體育初具雛形,形成了兩種典型的形態:斯巴達體育教育和雅典體育教育。斯巴達體育制度以培養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軍隊為體育目標,內容也是賽跑、跳遠、標槍、拳擊等項目,雅典體育具有完整的身體教育體系,主要目的在于培養人的身體協調能力,內容為賽跑、跳躍、游泳等,此時的體育教師為軍隊的士兵,作為體育教師的士兵要有強健的身體、能跑善跳,這是最初的可以描述的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19世紀,各國先后用法律法令的形式對學校體育作出了全面的嚴格的界定,德國不光是單一的體操,而是在學校推舉出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并建立“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新概念,活動更加豐富擁有八項運動-跑步運動、跳躍運動、投擲運動、角力運動、懸垂運動、平衡運動、滾翻運動、舞蹈運動。這個時候對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要求非常高,體育教師要注重表達學生的思想感情,還要有專業的解剖學、生理學等人體學知識。20世紀世界各國對學校體育課程更加重視,學校體育發展出現新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強調學校體育多功能的同時,學校體育將進一步呈現多種模式并存的局面,將進一步強調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放在學校體育的重要地位;(2)在強調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占有主體地位同時,將進一步重視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學校體育對社會和國家的作用;(3)學校體育將更大程度的與競技體育發生聯系。學校體育也將和社區體育相結合,且其在社會生活中開放程度越來越高;(4)學校體育管理將變得科學化、正規化、制度化。這一時期對體育教師核心素質要求更加規范,體育教師不但要注重教學質量和效果,還要兼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體育興趣的培養。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由此產生了休閑體育的思想。與此同時終身體育的思想也迸發出來。日本學校體育課程也倡導快樂體育,美國學校體育課程也出臺了《全國體育標準》,將“身體和技術的教育”轉向“運動的教育”。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體育文化知識的,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有情感傳遞、健康生活的引導能力。
2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核心素養
1919全國教育聯合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改革學校體育案》,減少兵操時間,增加體育時間,施行20分鐘體操及課外活動,1923年頒布了《新學制課程標準》,將體操課變成體育課,內容為球類、田徑、游戲、普通體操等。體育教師核心素養從兵式訓練中解放出來,體育教師開始研究學校體育的意義,探究體育教學的和更合適的教學方法。中國1940年了《各級學校體育實施方案》,對學校體育包括的所有教學安排進行了規劃。這是對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更加細化能力得到更好的挖掘,體育教師自身在學習《方案》要求的至少技能外還會研究教學方法和考核標準。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史中曾出現過割裂時期又恢復到了軍事體育的范疇,改革開放后也使課程改革取得突破,徹底從低谷走出。1979年頒布《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暫行規定》,提出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強調強健身體,主導理念。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也由此得到轉變,不斷豐富自己的生物學知識,以生物學為起點給學生帶來健康觀,體育教師核心素養上升為使學生快樂體育的素養。當代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是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背景下,國家對于學校體育體育的重視程度已達到新高,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漸將上體育課的時間延長。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是。2000年的《體育“”與健康》闡述了學校體育課程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為讓學生養成“以人為本,終身體育”的理念。2010年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學校體育工作得指導思想轉變為“健康第一”。一直延續到現在的中小學乃至高校每年度的體質測試,對我國的學校學生體質狀況收集、評估、分析給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體育教師核心素養具備培養學生興趣、傳授專業技能和鍛煉學生意志品質,此外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有體育心理學儲備,具備監控學生生理變化,疏導學生心理壓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3國內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綜述探究
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核心,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必將使體育教育從教育思想到教育內容,教學方法都堅持與時俱進,反映鮮明的時代特征。21世紀的今天通過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培養更加全面,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始終貫穿其中。在新課程中倡導體育教師應扮演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應具備除專業技能之外的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運動技能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繼續以往那種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手把手教學形式。教師還在新課程實施中扮演開發者和建設者的角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不能再和以往一樣單純的教教材,用教材。而應該在體育課程的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成為體育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只有這樣體育老師才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編排出適合學生參與的體育課程,同樣這也是對體育教師創新精神與能力的極大考驗。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核心素養中所包括的的教育觀也應發生轉變。首先,重視體育教學結論同時更應該重視體育教學實施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如果不讓學生經歷發現,思考,探索的過程,學生的知識就不容易理解鞏固,也就很難應用。所以體育教師就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盡量創設能引起學生探索欲望且符合實際的情景。其次,教學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在體育課上學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體育教師不僅是講師,傳授知識,更應是人師,育人為先。因此,體育教師在重視體育技能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需要,情感,價值和個性培養。
參考文獻
[1]楊文軒,張細謙,鄧星華.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16.
[2](捷)夸美紐斯,傅任翻譯.大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27.
[3](法)盧梭.愛彌兒[M].北京:商務出版社,1978:34.
[4]袁筱平.學校體育學課程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10-16.
作者:李樹坤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