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09:48: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后現代主義特征及圖情工作思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探究微閱讀時代的相關特征和閱讀心理,在閱讀方式的進步與發展中,不僅要固舊養新,更要明晰瑕疵,進行引導性閱讀,為圖書館,尤其是現代高效的圖情工作帶去全新的理念和服務啟示。
1.1碎片化閱讀。后現代主義突顯的特征之一就是追求游戲的趣味性,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夠擺脫傳統思想規范的束縛,并且認知到很多人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并不是長期的忠誠,所以才會對意識形態表現出漠視。后現代時期人們追求新事物,強調求新的心理,其本質實際是對社會相關責任的逃避,是一種向往娛樂性以及趣味性的偽裝。而碎片化的時間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滿足情感上的需要,手機、計算機等新興的媒體介質填補了這部分空白。現實中的交流變成互聯網中的互動。閱讀、鑒賞等不會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延后,電子設備上的刷屏就能了卻無聊時間的苦悶。起床、睡前、課堂、走路等時間都能在電子設備上進行交流與溝通,這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活的現實境況。幾乎已經呈現機不離手的狀態,仿佛手機不在身邊會覺得無所適從,會覺得非常痛苦。
1.2淺近性閱讀。在現代文化魂晶中,真理與道德并不是先天就存在的,其被認為是后天的人造產物,道德與真理都是信念層面上的問題,這把道德與真理歸納到非理性的范圍當中,細致探究后現代主義中的相關理論,其也并不是對基礎注意的籠統反對,也并不是簡單地不承認整體性與同一性,其創立了相對主義,是講道德的,雖然對大一統道德持否定態度,但是也講真理,更設定真理具有多元化的可能。因此,把后現代主義認定是絕對的虛無有些過于偏僻。可是其具有反對中心、不確定性以及現代性和小計理性的特征,這是較為突顯的。因此,在后現代主義的嚴重,文本內容并沒有本質上的意義,其并不具備同一性與普遍性,其只是相對來講,所謂閱讀,實際上就是誤讀。后現代注意當中主張從客觀角度來解讀文本、符號、含義等。如此一來,傳統文化意義層面上的閱讀就會跟隨作者的思想以及讀者的誤讀。
1.3實用性閱讀。后現代主義的理論當中,事物本質與前提并非先天存在的,其意義與本質來源于人們對其的閱讀與理解。因此實用主義語境備受追崇,在后現代主義中,哲理判斷為價值判斷讓步,展現出一種折中主義形態。知識內容來源于銷售,知識內容本身不是目的,其是為了銷售才生產存在的,于是,知識內容是一種商品。微閱讀時代中,現代文本中追求理想的主題已經逐漸退步,變成追求言語快感。逐漸傾向于對商品目的的迎合,追求讀者的點擊率以及熱搜排名榜變成作者的潛在本能。而在圖書館當中能夠安下心來去閱讀文本內容的學生少之又少,那些埋頭苦讀的薛恒,基本都是為了一定的目標才去發奮圖強的,高校中雖然依然有安靜的書桌,卻極少有鐘愛思辨的學生了。
2.現代高校中圖情工作策應的方式
后現代主義被認為是把非理性理論放在了理性理論之上了,一個人在擁有正確三觀意識的基礎上,才能擁有與自身成長對應的知識儲備,才能擁有健康、積極的人格,才可能進行正常的社會實踐活動。太過重視非理性層面上的因素,會導致青年不重視人生,信仰、信念出現扭曲,最終走過一場失敗的人生。后現代主義中的微閱讀,用簡單快速的閱讀,接受更多的信息資源,能滿足人們快節奏生活背景下對娛樂趣味等相關內容的閱讀心態。可是,這種消遣式的閱讀方式,對于人們良好思辨習慣、學習風氣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對于個人而言,這樣的閱讀方式,是無法提高人們的知識品味以及知識內涵的,更容易荒廢了時間,對學生的學業以及未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2.1設置公眾閱讀平臺。高校圖書館一定要及時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把圖書館工作中的服務內容進行微處理,創建微閱讀平臺,比如建立公眾賬號、微博等,更好地為讀者進行服務。為學生進行精準導航,創建更為農具后的學習氣氛,提升微閱讀行為的內涵,及時補充微閱讀產生的不足,彰顯圖書館的主動性。
2.2完善圖書館服務能力。基于讀者至上的原則,圖書館服務一定要緊隨讀者的腳步不斷前進。將微資源的構建提上議程,切實提升大學生使用圖書館的興趣與熱情,怎樣養成大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與思索的能力,就要基于微資源的構建,掌握大學生實際閱讀的習慣,使用館藏現有的資源進行歸納、重組,完成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內容共享。
3結束語
在微閱讀時代,高效圖情工作需要及時改變工作理念,構建大圖情的工作思維。在現代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之下,高校傳統的圖情工作已經被打破。現代圖書館依然變成同社會學、心理學、計算機互聯網與傳播學等課程相互融合的交叉課程。高校圖情工作需要及時轉變思維,不能一直停留在傳統的館、室、架格局上,否則不僅會流失很多讀者,更會嚴重影響青年一代的審美能力、智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意純.微閱讀時代“深閱讀”推廣模型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7):23-26.
[2]毛漢玉.“微閱讀”時代的后現代主義特征與高校圖情工作策應[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5,35(04):112-114.
[3]武瑞原.移動閱讀時代,高職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特征與圖書館服務調查報告[J].民營科技,2014(10):271-273.
【作者簡介】相前,女,1978年出生,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職稱: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連云港;李心雯,女,2003年出生,漢族,江蘇連云港人,高一學生,連云港海州高級中學,江蘇連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