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11:01: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醫高專病理人才培養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由于病理理論性強、知識面廣、操作技術難度高,未經過系統化、規范化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其他專業轉崗人員難以勝任崗位要求[2]。同時,受現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和病理技術方向人才培養的缺乏,高職高專層面培養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難以符合臨床病理工作需求,進一步加劇了病理技術人才的缺乏[3-4]。校院合作是近年來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熱點和有效方式,為病理課程教學改革和病理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為此,本研究以醫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校院合作培養模式的育人效果,以期為病理課程教學改革和臨床病理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一個小班50名學生作為觀察組,另選取一個小班52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均為全日制統招學生,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考核標準等課程設置均相同,兩組在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1.2.1教法
(1)對照班采用常規的傳統教學方式,即教師課堂理論講解灌輸,實踐課演示教學,學生課后自主復習25或學習的模式。(2)觀察組采用校院合作模式的教學方式:A.校院搭建平臺。由學校和合作醫院共同制訂病理人才培養計劃和培養方式,根據醫院臨床病理工作實際制訂人才培養方案。B.構建師資隊伍。由合作醫院選派2~3名醫務工作人員參與學校的病理課程日常教學。C.強化理論與技能培訓。采用“請進來,走出來”的培養模式,邀請合作醫院或其他醫院病理科專家有計劃地對觀察組開展病理理論知識講座,定期組織觀察組學生進行臨床病理技術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D.強化師資培訓。通過校院合作促進病理課程師資“雙師”型隊伍建設,采用教師走進合作醫院接受病理科相關技術技能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內教師綜合業務能力和水平,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E.考核評價。針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投入情況、學期末理論和實踐考試成績、課堂教學質量反饋、校內教師培訓學習情況等進行評價。
1.2.2測量工具
《學習投入量表》由Schaufeli等編制,方來壇修訂,包括專注、活力、奉獻3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0.951,采用0~6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學習投入量越高[5]。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量表,由課題組共同商討制訂,包括教學態度、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4個方面,采用5級評分制:非常好、好、較好、一般、差,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分數越高表明評價越好。對教師參與臨床病理培訓前后的表現評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嫻熟度、病理讀片能力等,采用5級評分制:非常好、好、較好、一般、差,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說明表現越好。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均數和標準差用(x珋±s)表示,計量統計采用T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學生學習投入調查顯示,觀察組活力、奉獻、專注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表明校院合作培養模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能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學習主動性。
3討論
《“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將補齊基層和急需緊缺衛生人才短板、優化人才結構分布、完善人才發展政策環境,要以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基層、急需緊缺和健康服務人才隊伍,適應新的健康服務需求[6]。由于病理醫生培養周期長,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較臨床科室地位低,導致病理科室很難招到臨床專業畢業生[7]。在一些基層醫院,病理技術人才更是由影像、護理等專業人員轉崗而來,由于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理論學習,使得病理崗位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8]。校院合作是學校與醫院針對醫學生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聯合辦學的一種培養模式,邀請醫院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近年來醫學人才培養中已成為較受歡迎的一種模式。周玉琴[9]等采用校院合作模式打造“醫護一體化”口腔護理教學團隊,結果發現該模式能夠使院內實踐教學更加貼近口腔專科實際工作,能有效提高校內專任教師的專科實踐能力;陳紅蓮[10]通過開展校院合作模式對臨床專業學生進行人才培養,結果表明該模式對提高臨床專業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本研究中,通過開展校院合作病理人才培養模式,結果發現:在學生層面,校院合作能夠通過增強觀察組的學習投入,提高病理理論和實踐成績,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而言,觀察組對該教學方式和過程評價較高,表明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層面,校院合作模式能夠督促教師參與到臨床病理工作一線,通過實踐參與,加強理論與臨床實際工作的結合,能夠很好地提高病理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校院合作培養模式,以醫院為依托,結合醫院工作實際,加強醫學生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利用學校與醫院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達到醫教協同育人的目的,能夠從高職高專教學層面,培養出更適合醫院病理科室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11]。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首先,就學生層面而言,校院合作需要合作班參加理論和實踐培訓,強化臨床病理技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強度,因此為確保教學效果,要密切觀察學生對學習態度的變化,積極對其進行動員和引導,確保校院合作模式的成效。其次,就醫師層面而言,醫院病理科室人員少、工作任務重,要保證校院合作人才培養質量,不僅要在工作時間進行常規醫務工作,還要花費大量業余時間準備教學案例、培訓內容等,這對參與人才培養的醫務工作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壓力和挑戰。最后,就教師層面而言,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做好心理輔導,鼓勵其積極參與、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管理,組織其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培訓、實踐等,并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答疑,這不僅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其心理負擔。因此,校院合作培養模式需要學校與醫院共同發揮優勢、密切合作,學生、醫師、教師三方聯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臨床病理實際工作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綜上,本研究認為校院合作模式對醫高專病理人才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高職高專病理人才培養更側重技術技能型人才,校院合作在醫高專病理人才培養中更為有效的方式方法還需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探索,為全面提升基層醫院臨床病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寧燕.CBL結合TBL教學法在醫高專院校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31):311-312.
[2]王敏,李俊濤,張霞,等.高職高專病理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03):353-355.
[3]李章春,孫海波,梁子聰.醫高專院校病理實驗課教學開展TBL教學法的SWOT分析[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20,33(03):233-235.
[4]吳孟晏,李麗.淺析我國病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2):13-14.
[5]王曉彥,李禮,張翠.醫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基本狀況調查[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04):27-29.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我國發布《“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EB/OL].(2017-01-06).
[7]毛海洋.我國病理人才隊伍的發展困境及建議[J].中國衛生人才,2018,(01):18-20.
[8]陳軍芳.病理技術人才的培養前景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9):286-287.
[9]周玉琴,朱青芝,高金利.“校院合作”打造“醫護一體化”口腔護理教學團隊[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90-93.
[10]陳紅蓮.基于校院合作的臨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07):32-33.
[11]李玲,許有華,王立芳.校院合作共育全科型適宜醫學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5):29-30.45
作者:寧燕 李章春 梁子聰 朱勝章 單位: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黔南州人民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