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5 23:57: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合作學習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合作學習要有“自主性”
自主性學習主要表現在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有積極的成就動機、有主動合作的意識等方面。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在老師面前有些學生顧慮比較多,有些想法不敢表達,但在同伴面前學生的內部動機得到較好地激發,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如果分工不明確,有些不愛動腦的學生就產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的想法。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設競爭氛圍,采用獎勵機制,促使學生人人主動參與,積極主動求知。特別是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平時容易被老師遺忘,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也要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也許他們會給你帶來不少奇跡。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例如,在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是部分變質還是完全變質?我把全班分為10組,每組4個學生。組長編號為1,副組長編號為2,其他兩名組員的編號分別為3和4。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小組交流時我要求每組中4號提出方案,3號質疑,2號解疑,1號補充和總結,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學到知識,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我以其中一組為例,一號學生提出方案:取樣品于試管中,加少量的稀鹽酸,若有氣泡,則已變質。再取樣品于另一試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到不在有沉淀產生,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若顯紅色,則部分變質;若不顯紅色,則完全變質。3號同學提出質疑:加石灰水過量了酚酞也變紅,而且反應本來就有氫氧化鈉生成。2號同學提出加氯化鈣。4號同學總結:氯化鈣、氯化鋇、硝酸鈣、硝酸鋇都可以的,因為他們反應后的生成物都是中性的,不會使酚酞變紅。整個合作活動環環相扣,有序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二、合作學習突出了課堂教學的情感功能在傳統教學中
教師只注重教學的認知功能,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滿足學生的內部需要,能讓學生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這樣,把教學過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需要的基礎之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使語文教學帶有了濃厚的情感色彩。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學習,他們會在情感上相互尊重、認知上相互學習交流、資源上相互分享,這個過程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和競賽。另外,各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幫助來滿足自己影響他人的需要,又通過相互關心而滿足自己歸屬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合作學習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處理教學中競爭與合作、班級授課與小組學習、優等生與后進生之間的關系,給學生創造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在小組學習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引領、監控下,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展開語文學習。一方面,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夠及時通過信息反饋,了解學生的認知掌握情況,調整教學,從而實現主導與主體的統一。
四、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相互學習,他們會不斷地接受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也又會關注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就要求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接納,達成共識,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在小組落后時不相互埋怨,在小組遇到困難時相互鼓勵,這樣才有利于培養了他們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團隊。
五、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任務要由小組成員共同分擔,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每位同學都要盡其所能,這樣就使問題變得比較容易解決了。小組合作學習為每位學生能參與到學習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彼此交流的過程,也是他們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它使小組每一位同學都溶入到集體中,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
1.合作探討,激發興趣在“有理數”第一節“正數和負數”的教學課堂上,作者在簡要介紹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將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本課的主要內容。作者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體現出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每一個小組可以自由討論五分鐘。五分鐘后,每一個小組派出組員來舉例說明生活中正數和負數的例子。隨后,班級內各小組展開了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作者發現有些小組通過課本來找例子,有些小組依靠生活經驗來找例子,還有些小組直接在班級內進行了演示,課堂合作探討的氛圍很濃。五分鐘后,開始由每一個小組派組員來舉例子。A小組舉出了溫度計的例子,B小組舉出了汽車前進和倒車的例子,C小組舉出了人向前行走和向后倒著走的例子,該組組員還在班級即興進行演示說明:人前進的距離可以看作正數,人后退的距離可以看作是負數……幾乎每一個小組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和例子,開堂合作學習探討的效果很好。
2.重視點評,恰當導入幾個小組的舉例完畢之后,作者抓住時機,趁著學生對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之后,及時地引入第一節“正數和負數”的課本內容。作者首先總結了八個小組的舉例,挑選了幾個比較容易分析的例子作為教學的素材來展開教學。通過開堂的合作探討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導入不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而是由學生自由探討來發現新知識,這就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課中合作,突破課程核心
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每一章的知識要點,突破知識的難點,將每一章節的知識理解透、學習好。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合理地插入一些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就顯得非常必要。
1.合作設計,突出重點在學習“有理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前半堂課的學習,作者首先通過情境導入的方式,向學生導入本節的主要內容是歸納目前我們接觸的不同形式的數,學生在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之后,按照作者的提問,初步歸結出目前所學過的數的種類有整數、分數、負整數和負分數等。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鞏固重點知識的內容,明確重點知識的框架,作者開展了課中的合作學習活動。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作者在黑板上列出以下十個數:127,3.1416,0,2004,-85,-0.23456,10%,10.1,0.67,-89,并在這十個數的下方畫出四個圓圈,里面分別寫著正數集合、負數集合、整數集合和分數集合,要求每一組的學生將這十個數進行分類,然后挑選四個小組的同學上講臺將十個數對號入座地填入四個集合圓圈中。
2.恰當講解,突破難點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作者在班級內走動觀察,發現很多小組的同學開始展開了討論,并在草稿本上畫出了圓圈,試著將黑板上的十個數填入四個集合圓圈中。五分鐘之后,作者隨機挑選了四個小組的同學到講臺上,將小組內的討論結果填入到集合圓圈內。很快,四個小組均填寫完畢,通過檢查,四個小組的同學都正確地將這十個數進行了分類。隨后,作者又在PPT展示出一個小組合作的題目:按照剛才對十個數的分類,你認為有理數應該如何進行分類呢?畫出你認為合理的分類框架。經過五分鐘的合作討論后,作者隨機選出四個小組的組員在黑板寫出小組合作討論的結果,根據以上四個小組合作討論的結果,作者展開了本課重點知識的講解和歸結,其中,A小組和B小組的分類是正確的,C小組和D小組的分類是錯誤的,作者分別分析了A小組和B小組分類正確的原因,同時,也深入剖析了C小組和D小組分類錯誤的原因。在對合作題目進行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對本節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的過程。在課堂的后半段時間中,通過這樣的合作探討學習,絕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有理數的概念、有理數的分類、有理數的基本框架等重點知識。因此,課中合作討論也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式,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的討論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把握每一堂課的重點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只要做好引導、總結工作,數學知識就可以很好地教授給學生們了。
2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課前準備階段1)營造合作學習氣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課堂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活動參與度的重要場所”,所以作為英語教師要消除學生英語學習顧慮,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愿意交流,敢于回答問題,樂于討論問題,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2)合理分組分組是為了確保組內所有成員都有任務可做(收集學習資料,復習所學內容為下次課做準備),讓學生接下來能在寬松、和諧的合作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教師可根據學生性別、興趣、能力和英語水平等主要方面進行合理搭配劃分學習小組;也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或學習任務隨機進行分組。(2)課堂教學實施階段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勵互動,促進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1)“小組頭腦風暴”活動。教師首先提出教學任務,讓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圍繞主題提出觀點和看法。要求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參與討論,并發表看法,然后小組把成員的個人想法匯總成一個總的觀點,并進行陳述與展示。例如,在講解RoadSignsandCommuting時,要求每個小組用5~10分鐘的時間對道路交通標志進行列舉,并對本小組有關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的認識進行闡述。2)接龍游戲。在接龍游戲中,教師將聽力/閱讀材料分解成片段性的學習材料。從每個小組中抽調1名成員和其他小組中所抽調的人員組成新的學習組,并對同一片段進行討論和學習,當他們覺得能夠讓原小組其他成員傳遞自己那部分信息時,才回到原小組輪流傳遞所學內容。3)尋找問題答案。教師根據主題提出關鍵的或有爭議的內容,要求小組成員一起思考并加以討論,勾起學生興趣。如在講解Health時,教師可提出問題“IsHealthAMajorIssueinYourLife?”要求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并能夠以實例來進行補充說明。4)角色扮演。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現有的教室來模擬場景,也可以假設場景。小組成員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要進行分工,各盡其責。善于表達的且不怯場的成員可分配臺詞多的角色,不善言辭的可當幕后制作人。比如在講解RoadSignsandCommuting時,可以讓學生來表演問路環節。5)競賽或游戲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游戲或競賽中來,以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講解RoadSignsandCommuting時,可以準備一些與交通安全相關的搶答題讓各組來競賽,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確定分數,最后看看每組得分。6)辯論活動。一般是課文內容學完以后就有爭議性的話題來進行辯論。在完成了Health一課的講解后,教師可提出辯題“Whichismoreimportantinyourlife,healthormoney?”讓學生進行辯論。小組成員負責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來收集論據,獲取信息。同時還要集中智慧,形成觀點,說服對方。7)小組合作作業。教材上的練習題很多,比如說在講語法練習過程中可以把題目分給各個合作小組來完成。各個小組成員可邊討論邊完成答題,也可單獨完成練習后再進行小組討論,最終確定最佳答案。小組成員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啟發,直至得出正確答案,課后教師還可以出一些類似的難題供學生消化。(3)學習評價與課后反思1)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評價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程序,它對合作學習整體的性質和質量都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英語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和學生主體的個性化,將多角度、多層次評價方法運用其中。從評價方式上來講,可以采用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總評等方式。教師要重視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指導。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正確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并比較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思路、方法和效果,從而提高對認識的掌握能力。2)課后反思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以找出問題答案。但是,要想把合作學習順利進行下去,就得不斷總結每次課的成敗,多去聽聽學生的心聲,感受學生的思想。
二、完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策
(一)合理分組,激發學生積極性
由于學生本身存在差異,如果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只有成績好的學生互相合作,長此以往,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會喪失學習信心,勢必會影響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合理分組的重要性,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分組,促使合作學習發揮作用。另外,教師還需要注重組內分工問題,學生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工,激發學生興趣,例如: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分配一些相對簡單的任務,幫助其鞏固基礎知識;而學習成績較好學生要適當增加任務難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之間能夠互相配合,相互帶動,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鼓勵溝通,營造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以教師講解為主,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而合作學習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發言,與自己交流,發表內心真實的想法和建議。例如:在《背影》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提出問題,文章中背景出現的次數與含義等,引導學生談他們認為感人的情節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互相交流,能夠與作者內心產生共鳴,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2]。
(三)適當引導,提高有效性
學生在初中階段,正處于叛逆期,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合理安排合作學習,避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浪費時間。首先,合理控制時間,如果合作學習時間過長,學生可能會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反之,時間過短,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討論,影響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控制時間,促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討論內容;其次,引導并鼓勵學生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言,啟迪學生思維,也可以向學生提問,營造積極、共同參與教學氛圍。
(四)建立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師反思及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手段,必不可少。合作學習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夠單純用分數來衡量教學效果。因此,應建立并完善新教學評價體系,深入研究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適當增加一些軟指標,例如:平時表現等,有的學生原本不愛回答問題,參與教學,現在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應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肯定。教師要明確認識到分數并不能夠代表一切,應關注平時學生的表現[3]。
在建立學習小組時,教師應綜合考慮“量”和“質”兩個主要因素,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際知識程度對小組成員進行選擇,安排綜合水平上、中、下的學生穿插在一起,從而發揮出優生的影響帶動作用,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以及興趣進行小組自動組合,把同興趣或者同愛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彼此之間的互相激發、互相補充,創造更多的學習靈感,保證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小組規模要按照實際教學狀況來劃分,當人數超過一定界限時,則會導致責任與分工出現模糊,從而讓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或者互動減少,成員之間的關系對于他們的任務完成狀況也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
(二)教師對活動進行整體安排
教師在對教學活動場所進行安排時,要考慮小組學習活動的具體方式。具體的安排對于小組成員學習能力的發揮有著直接的影響。要將不同的成員安排在一起,從而提升他們對學習材料的利用率。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或者交談時,要保持安靜,避免打擾其他同學。教師要找到加入小組討論話題的具體時機,通過給小組成員分配互相聯系或者互相補充的教學任務,讓他們養成合作共贏的學習習慣。在對學習任務進行劃分時,教師要兼顧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個性以及能力,從根本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同時還要設置記錄員、監督員以及觀察員等職位,更好地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以及責任感。
(三)教師對學習任務進行解釋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要向學生解釋他們所需要理解以及閱讀的相關資料,讓他們能夠明確每個小組成員所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包括課程概念、課程目標、學習程度、所給教學案例等。教師還要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衡量,明確衡量標準,對自我期待標準以及目標進行解釋,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合作學習活動。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不完整性,因此教師要在具體實施合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態度或者教學思想進行反思,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保證合作學習方式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活動來培養自我學習能力。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合作學習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有明確責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標,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為了完成共同任務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交際技能。
三、解決的問題
1.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綜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重點是聽、讀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2.運用形成性評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激勵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人共事的意識和能力。
四、研究內容設計
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探討了高中英語在角色表演—信息處理—語義重建中進行“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現分述如下:
1.角色表演活動:每單元課的對話練習時,我指導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結合學習內容,發揮想象,通過創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例如,學習SB1,MODULEILesson6HistoryMakers,時,在學生做完Ex2聽力練習后,結合ExpressingOpinions話題要求小組對話來鞏固FunctionFile所學句型,“Whichpersondoyouadmiremost?Pleasegivethereasons.”學生就聽力信息展開交流:
A:LiHua,canIhaveatalkaboutthefourfamouspeopleinthepictures?
B:Sure.
A:Whichpersondoyouadmiremost?
B:Well,IthinkDrSunYat-senisimportant,Becauseheledthe1911revolutionagainsttheQingDynastyandfoundedthefirstrepublicinChina.
C:Inmyopinion,Edisonisveryimportant.Heisagreatthinkerandscientist.
D:Yes,youareright,butpersonallyIthinkMotherTeresaisalsoquiteimportant,forshespentherwholelifeworkingwithpoorandhomelesspeople.
A:Iagree.
教師創設具體、豐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勵學生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和動作融于會話中。讓學生先小組討論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編自演,盡量把所學的詞語用到對話中去,最后,在全班同學前進行表演。再如,在教Lesson5ModernHeroes這課時,讓學生在小組中排練這么一個小品:“SupposeoneisYangLiwei,theotherisanewsreporter.ThereporterisinterviewingYangLiweiafterthespaceshiphaslanded.Afterhisbeinginterviewed,alltheaudiencecanquestionYangLiwei.”
2.信息處理
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task-basedactivities)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
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
“討論”這一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聽讀理解過程中作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討論話題(topics)應力求具有開放性。對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如果小組討論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好現象。例如,在教Lesson5ModernHeroes這課時,筆者根據課文內容的線索向各合作學習小組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WhatopinionsdopeoplehavetowardsYangLiwei?Whatdoyouthinkoftheresultofthestory?通過討論,各小組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想象豐富且言之有理。
新高中英語教材中許多文章層次清楚、脈絡鮮明,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信息,布置科學和合理的任務,讓學生展開討論。以Lesson7SportsStars為例,筆者提出層次清楚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整個語篇分層次閱讀,然后分步驟進行討論:
第一層次問題
Readandmatchtheparagraghwiththeseheadings.
a.Thelatestnews.
b.Backgroundandearlylife.
c.Training,educationandinterest.
d.Roadtosuccess.
第二層次問題
a.Whywerethesistersunusual?
b.Whatkindofbackgroundweretheyfrom?
c.Whohelpedthemtosucceed?
d.Howdidthetwosistersgetonathome?
e.Whatweretheyinterestedin?
第三層次問題
a.Whatachievementsdidtheygetintheirlives?
b.Whataretheadvantagesofbeingsportsstars?
本語篇分層次閱讀,每個層次又可分為若干問題。每個層次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語義重建
語義重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書面表達離不開聽、說、讀的訓練,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開始時教師就向學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的討論活動,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學生就有了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從單純的再現到大幅度的擴展,再到脫離原語篇的自由表達,構成了一個有梯度連續的系列過程。如:學習Unit3CommunicationWorkshop中的Writing:DescribinganEvent時,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了Beforeyoustart后,剛好我們級周六到各鎮進行義賣活動,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學生以LifeExperence為題描述事情過程。Discussthediagrambelowingrouptohelpyouthinkofideas.
(1)Introductiontothesituation:What?Where?When?Who?
(2)Thebeginning:Whatpreparations?Whattimedidyoustart?
(3)Development:Whathappenedduringtheactivity?
(4)Conclusion:Whathappenedintheend?Wasitgood?
然后要求學生參照大家討論得出的筆記和WritingHelp3,onpage91,描述周六義賣的情況,結果大部分學生情緒高昂,寫出了很多好文章。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運用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語言點處理時的合作活動;作業時的合作活動;研究性
學習開展的合作活動;學習策略的合作活動等等。筆者在不斷的探索中,學生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學英語的興趣也濃厚了。
五、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伴隨著課堂教學進程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如學生難以在公眾面前發言,小組成員有時不能和睦相處,小組討論噪音較大,討論時活動時間不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組織不到位,出現小組中個別成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討論任務,而某些成員無所事事,出現“搭車”現象等等。因此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師師、師生、生生間的積極的相互依靠關系,而且包括學生間面對面的促進性作用,還有各自的個人責任、社會技能以及對教師的要求等方面。筆者認為將合作學習有效地應用在教育實踐中,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1.合理分組
就近組合: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這種合作小組的組合形式,無需調整座次,分出層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異質分組: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這種組合實施一學期后,為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組。每一組內培訓一個善于協調并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負責分配本組成員承擔不同的任務和責任,協調小組成員間的關系,使得小組成員間能很好地交流,檢查和評價本組成員合作學習情況,以保證小組活動卓有成效,同時向教師反饋本組完成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關心幫助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
2.教師的作用
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首先,教師必須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與競爭性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關系是什么,必須相信合作性學習是最有效的。因為多年來國外幾百個案例說明合作性學習比競爭性和個體性學習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也能使學生的關系更加良好,使學生們的心理更加健康。其次,教師必須意識到簡單地把學生置于討論小組中是不會奇跡般地產生效果的,不僅要明白構成合作性學習的要素,同時要知道課堂中存在著許多運用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不同方法。再次設計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要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還要考慮學生語言輸出過程會出現那些問題及活動估計所需的時間,最后必須明白合作性學習最基礎的方面是學生間有著相互依靠以及適用于學生和教師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課堂的組織結構必須從競爭的、個人化的轉變為合作的。
3.學生的責任
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個體的能力。學生在團隊里所學習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獨立工作中會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學習要使學生養成高度的責任感。全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個組員的學習情況。責任感的關鍵在于組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確保每個人都能獨立地通過學習評價。在合作學習中,鼓勵每個組員參與活動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讓每個人感到他個人對小組的成功負有責任,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不但要對自己所接受的任務盡心盡力,還要負起幫助、鼓勵、支持隊友的責任,要知道在整個活動中自己并不是一個免費乘客。
4.評價
二、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參與任務
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就是使學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景的氛圍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能動狀態,觸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迫切需要。同時,教師要積極創設一種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向后,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不但包括認知目標,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標),使學生形成一種目標意識。
第二階段:引導學習
學生具備了這種心理傾向,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事先精心設計的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分步驟地進行學習,突出本課的新知識點。這時,教師就進入了“引導學習”的環節。此環節分為兩個階段對容易理解的內容采用集體教學或自主學習的形式。(如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史、化學介紹性知識如合成材料、金屬的冶煉、環境保護等);對學習內容有一定難度的(如化學平衡、有機化學、晶體結構、氧化還原反應等)采用教師精講、師生互動等形式,共同明確難點和關鍵之處,為新課難點內容的下半節合作教學打好基礎。
第三階段:情境創設
學生對新的知識基本掌握以后,可以在教師創設的任務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形成“活學活用”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要求的活動情景,即練習任務,供學生練習。盡量讓學生能取長補短,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到活動中來,使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在創設情境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使學生明確合作活動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過程中還必須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和合作技能的教授與指導。教師必須對情境設計,讓學生才能與到情境設計活動之中,為情境提供技術、情感支持和鼓勵幫助。
第四階段: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教學中,活動以合作為主,強調團體意識,團體之間進行競爭,充滿競爭的課堂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要用積極性的語言評價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激發她們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
第五階段:評價總結
合作學習就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協同作戰,用團隊精神面對困難,用構建的群體力量戰勝困難,在合作學習中主要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實踐意識、合作意識,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
一、精心預設,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和關鍵。教師在課前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
數學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的內容,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于合作學習,過于簡單、結構良好、只有單一答案的學習任務,如簡單計算之類的學習內容就不適合于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依據學生的數學認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開放性、趣味性,必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內容才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例如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尋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動手操作,通過畫、剪、割、補、拼等實踐活動,去發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小組交流將自已的觀點、想法、收獲告訴同學,同時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爭辯、互助的過程中進一步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a+b)h÷2。
又如教學“統計”時,教師可設計“統計某路口1分鐘通過的車輛的情況”,由于是播放錄像,速度比較快,各種車輛目不暇接地從學生眼前通過,學生一時統計不下來,這正是教師的設計意圖:讓學生想到要尋求合作,這樣既能親身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體協作的威力。結果學生分工有的統計摩托車、有的統計小轎車,而寫字太慢的學生就畫“正”字來表示車輛通過數等等…·許多辦法都讓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湊出來了。
此外,學生個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的學習內容,答案多樣性、問題涉及面大的學習內容也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總之,教師要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及教材的特點,精心預設,精選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合作學習的積極參與策略
學生主體性的實現,需要其自身的主體意識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體意識的最終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思維能力為制約條件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單憑自身的學習水平,難以達到理想效果,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借助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可以產生交互影響,使他們從感性上形象地體會其自身的主體地位及其意義,以達到主體地位的感性實現“合作”必須“參與”,只有“參與”才能“互動”,參與互動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的感性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就越強,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提高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全程參與“合作學習”教學仍以班級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活動形式,其基本教學模式為合作設計——小組活動——反饋評比——歸納點講。因此,無論是在哪一個教學階段,教師都要巧妙設計,促進學生的有效參與。
差異參與: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分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組成異質小組,這樣才能保證組與組之間同質平衡性和組內成員之間異質的互補性,充分體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特點。為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提供保障。
三、營造民主平等氛圍的策略
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情感交融,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動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學家菊池親夫指出:教師態度溫和這一變量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是正相關。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問的心理距離非常近,他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頭也會使學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可以從師生互愛、生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民主等四個方面來實現。
師生互愛:師生間溝通的渠道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教師的愛。愛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愛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個性的導航者和引路人,理應受到學生足夠的尊重,但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誠待生,以情育人,通過各種渠道與學生建立濃厚的情感基礎,使學生感到學習生活的愉快。
在合作學習中,如果達不到師生互愛,有些學生就可能出現不喜歡老師所教學科,也就不可能促進組內全員合作學習的效果。因為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個別同學或幾個同學就可能不按老師要求去辦,這樣組內其它成員或組長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發組內成員之間的矛盾,影響合作學習。
生生互愛: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而小組間的各成員是異質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相互影響,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愛,才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避免優生一言堂,差生閑著玩,甚至出現優生瞧不起差生,排擠差生的現象。
“智者多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愛,相互尊重,人人都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就會達到人人都想說,敢說;人人都想做,敢做。達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各動態因素之間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無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教師才會融入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之中,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傾聽學生意見,尊重學生的觀點,學生才敢把老師當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學習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
教學民主:教學民主,在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為“觀點開放”和“教學對話”兩種。
“觀點開放”即除了原則性很強的是非問題之外,對許多爭論性的、假說性的、未有定論的、尚有分歧的各種觀點,應持開放性的態度。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民主,而且是一種科學態度,它能讓兒童從小適應各種不同觀點及爭論環境,激發他們追求真知的欲望,達到“百家爭鳴,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目的。
規則是,各小組由抽簽的方式決定發言順序,發言小組每提供一個信息增加1分,該小組發言結束后,由其他小組補充,補充小組每提供一個信息加2分,得分高的小組為優勝小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圍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展開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交流著彼此搜集到的信息,進行著全面,借助小組甚至全班集體的智慧,促進學生個體對印度更加廣泛的了解,并在小組討論中明確中國和印度相比的不同。
二、發揮教師在互助合作學習中的促進作用
互助合作學習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組織完成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新課程內容化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導學問題,以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方向,其次合作學習的過程是需要教師監控的,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內容學習的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偏離合作主題的行為也需要教師提醒及時糾正。例如,在《祖國的神圣土地——臺灣省》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一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導學生走進臺灣省,然后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關于臺灣省你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進行歸類,有包括臺灣省的地理位置、氣候、人口等基本狀況;臺灣省的文化、風俗習慣、服裝的;臺灣的歷史發展,為什么會產生臺灣領土的爭端;臺灣的經濟發展,其經濟發展的特色是什么等,這就將所要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教師指導作用一方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