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認證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3 05:01: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品質量認證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產品質量認證

篇(1)

第二條產品質量認證(以下簡稱認證)是依據產品

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并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的活動。

第三條企業對有國家標準呀者行業標準的產品,可以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或者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部門設立的行業認證委員會申請認證。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規定不經認證不得銷售、進口和使用的產品,按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辦理。

第四條認證分為安全認證和合格認證。實行安全認證的產品,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以下簡稱《標準化法》)中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實行合格認證的產品,必須符合《標準化法》規定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要求。

第五條獲準認證的產品,除接愛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檢查外,免于其他檢查,并享有實行優質優價、優先推薦評為國優產品等國家規定的優惠。

第六條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的認證工作;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直接設立的或者授權國務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行業認證委員會負責認證工作的具體實施。

第二章組織管理

第七條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認證工作的職責是:

(一)制定認證工作的方針、政策、規劃、計劃;

(二)統一規定或者批準認證標志的樣式;

(三)審批認證委員會的組成、章程;

(四)審批承擔認證檢驗任務的檢驗機構;

(五)對承擔認證工作的檢查人員進行注冊管理;

(六)審批并可以開展認證的產品目錄;

(七)公布獲準認證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的名錄;

(八)歸口管理有關認證的國際活動;

(九)對認證工作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處理;

(十)對認證工作實行監督。

第八條認證委員會由產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科研、質量監督等有關部門的專家組成,其職責是:

(一)提出可以開展認證的產品目錄方案;

(二)制定實施認證的具體辦法;

(三)確認用于認證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四)推薦承擔認證檢驗任務的檢驗機構;

(五)受理認證申請;

(六)組織對申請認證的企業的質量體系進行查;

(七)批準誰,頒發認證證書,并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八)處理有關認證的爭議問題;

(九)負責對獲準認證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

(十)依法撤銷認證證書。

第九條縣級以上(含縣,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對認證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其職責是:

(一)查處不符合認證時所采用標準的產品、假冒認證標志的產品;

(二)配合認證委員會對獲準認證的產品的質量進行監督;

(三)查處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規定的有關認證的其他行為。

第三章條件和程序

第十條中國企業、外國企業均可提出認證申請。提出申請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篇(2)

中圖分類號F3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259-01

1唐河縣農產品質量認證現狀

唐河縣位于豫西南,屬典型的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蘊藏著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全縣總耕地面積16.35萬hm2 [1],是國家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常年糧食復播面積24.00萬hm2,年產糧食150萬t,瓜果菜面積4.20萬hm2,產量140萬t,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簡稱“三品一標”)是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基本類型。實施“三品一標”戰略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唐河縣農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支持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縣“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縣通過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總面積逾5.33萬hm2,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4個,另有6 個無公害農產品和1個綠色產品在申報中,無公害農產品復查認證3個,涉及糧食、瓜果菜、中藥材等10余個品種。

2農產品質量認證存在的問題

2.1地方政府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認證后監管不嚴格

農業部《關于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意見》提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2],明確了政府在農產品質量認證中的關鍵角色。但在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仍缺乏對“三品一標”的產地認定和認證的鼓勵力度,導致財政投入力度明顯不足,農產品認證受到限制,且認證后續監管乏力,由于唐河縣普遍存在重認定輕監管的現象,使認證后的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基地、生產記錄、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大部分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尚未建立縣、鄉、村和基地系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2.2“三品”的監測手段落后

當前,縣農業局雖成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購置了氣相色譜儀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高端儀器,但蔬菜、水果農藥殘毒快速檢測仍用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檢測,缺乏農業環境、農產品定量檢測,以致“三品”的專項檢查仍處于低水平。

2.3認證農產品的總量規模小

目前,消費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廣泛,而農產品種植特性和自身發展程度影響認證產品總量,導致總量小,抑制消費市場的擴大,反過來農產品認證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3]。

3推進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的對策

3.1加強農產品質量認證的領導,制訂優惠政策,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力度

要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制訂長期穩定的認證資金扶持政策,要將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納入政府考核目標,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認證主體,使無公害農產品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加大經費投入提高檢測能力建設,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術人員,為唐河縣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4-5]。

3.2擴大認證產品的規模總量,培育認證農產品消費市場

在發揮唐河生態環境條件優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開發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協調“三品”結構。在農產品大型批發市場建立認證農產品專銷區,積極推動認證農產品進超市,支持認證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各類農產品銷售市場建立產銷合作機制,促進市場貿易和品牌增值。

3.3宣傳無公害農產品安全知識,提高全民質量安全意識

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擴大宣傳手段,如懸掛條幅、開辦講座、印發技術小冊子等,使無公害農產品知識深入人心,形成社會共識,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的進程。

3.4加強證后監管

積極探索建立貫穿全程的認證后跟蹤監管長效機制,認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獲證單位要開展經常性的自查活動,充分發揮企業內檢員的作用。加大產品質量抽檢力度,重點檢查“三品一標”標志使用情況和假冒行為。二是實地督導獲證單位,重點檢查獲證單位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操作、檔案記錄、產品檢測、包裝標識、標志使用和質量追溯管理的相關制度落實情況。嚴格實行認證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同時,認真做好到期復查換證和續展等后續服務。

4參考文獻

[1] 李曉清.棉花紅葉莖枯病的發生與防治[C]//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進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學與現代農業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鄭州:河南省植物病理學會,2011:2.

[2] 張凱.南陽市農產品質量認證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河南農業,2012(5):22-23.

[3] 彭浩.南陽市農產品質量認證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08(13):53.

篇(3)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315-02

1 紅河州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現狀

1.1 產地認定規模不斷擴大

2003年,云南省紅河州正式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州13個縣市共認定“三品一標”產地面積18.96萬hm2,其中綠色食品產地1.94萬hm2,有機食品產地28.67 hm2,農產品地理標志面積2.57萬hm2,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4.45萬hm2,認定農產品產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26.4萬hm2的71.82%,認定面積居云南省之首。

1.2 “三品一標”總量規模持續增加

紅河州自2001年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三品一標”工作呈現出持續發展勢頭。截至2013年底,紅河州累計認證“三品一標”117家單位185個產品,159萬只(頭、羽、枚)畜禽養殖,總產量195.266萬t,總產值630 120.12萬元。其中:無公害認證企業76家,126個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企業32家,50個產品;有機產品認證企業2家,2個產品。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產品包括開遠蜜桃、建水酸石榴、蒙自石榴、石屏大楊梅等7個產品。

1.3 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近年來,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的交叉抽查監測、年檢、復查換證、專項整治產品抽檢,認證產品合格率100%。201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對紅河五里沖茶場、元陽縣茶樹良種場等7家生產單位11個綠色食品茶葉進行專項抽檢,合格率10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對紅河州大米、番茄、香蕉等9個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進行檢測,合格率達100%。

1.4 農業標準化生產有效發展

農業標準化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治本之策。2013年紅河州蒙自縣和建水縣被列入全省高原特色精品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建設。有瀘西縣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水縣紅河天第綠色產業有限公司、蒙自市蒙生石榴產銷專業合作社、盧西縣阿廬旅游食品有限責任公司4家單位被列為全省高原特色精品農業標準化示范企業。建水標準化種植的葡萄、蒙自大枇杷、開遠蜜桃、河口咖啡、紅河紅楓標準化養殖的生豬等標準化種植、養殖產品,通過省州農業、質檢部門驗收。截至2013年,全州共執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46項,面積4.59萬hm2,畜禽養殖154萬只(羽、頭、枚),執行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26項,面積1.94萬hm2,執行有機食品標準化生產1項,面積28.67 hm2。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有力地推動了農產品生產方式轉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

1.5 “三品一標”認證后監管加強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和《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紅河州每年都要加強對無公害產品產地與產品的年檢、無公害產品到期復查換證、綠色食品到期續展、有機食品保持認證的監管工作。僅2013年,全州完成17 家單位 22個產品的年檢工作。完成11 家單位17個無公害農產品的復查換證;完成6家單位10個綠色食品的續展工作。出動人員60余人次對認證企業的生產狀況進行實地檢查及督促企業做好生產記錄。確保年檢率、復查換證率、續展率和保持認證率達100%。

1.6 品牌影響日益增加

紅河州積極擴大“三品一標”的影響力,“三品一標”品牌已取得明顯的效益。如:紅河州和源商貿有限公司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農戶加盟為后盾,以現代科技示范園向廣大農戶展示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魅力,帶動全縣廣大農戶自愿加盟,形成“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生產格局,帶動全縣6 700 hm2無公害優質臍橙、6 700 hm2無公害優質酸石榴的規模化生產。該公司的脫毒馬鈴薯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洋蔥等7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認證,該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

1.7 資金投入增加

1.8 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紅河州“三品一標”通過抓標準、保質量、創品牌,絕大多數獲證單位實現了管理規范、效益增加,從而帶動農民增收[1-2]。“三品一標”產品與普通農產品相比,表現出明顯的市場優勢和價格優勢。認證產品市場售價比同類未認證產品要高出30%左右。比如建水縣紅河天弟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的66.67 hm2洋蔥,按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生產后,其產品出口新加坡、俄羅斯等地,年實現產值200萬元,比無公害認證前增收30%;河口南溪農場的333.33 hm2香蕉,按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后,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烏魯木齊等地,年實現產值1 125萬元,比認證前增收了25%。企業通過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大多數產品價格有了明顯提高,平均增幅達到15%~30%。

2 紅河州“三品一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認知程度不足

“三品一標”消費意識還未深入扎根于每個消費者頭腦中,大多“三品一標”農產品未能體現優質優價,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首先是部分生產者缺乏安全責任感和社會公德,在選用農業投入品上主要追求效果和價格,不按標準規范操作。其次是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較少,全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僅有43戶,農業標準化示范覆蓋面較小,輻射帶動能力弱。

2.2 農產品安全體系不建全

紅河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還不適應“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要求,現有檢測能力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目前紅河州只有1家檢測機構,而且機構設備老化,能力嚴重不足,檢測范圍非常窄。縣級機構僅有11臺(套)農藥殘留速測儀,每個縣平均1臺都達不到,全州也只能開展最基本的農藥殘留速測。

2.3 發展不平衡

從全州各縣市認證情況看,“三品一標”認證主要集中在北部農業產業化較好的內地縣市,比如:建水縣“三品一標”總數占全州總數的31%,蒙自、彌勒等縣“三品一標”認證比例都占全州的18%以上,但金平、河口、屏邊等南部6縣認證產品較少,北多南少差異較大。從產品結構來看,紅河州“三品一標”認證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畜禽養殖上,而淡水魚類、糧油類和一些地方特色農產品認證少,這種現象制約了消費者對“三品一標”的選擇。

2.4 重認證,輕管理

一些認證后企業頻繁更換內檢員,對生產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生產不標準不規范,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

3 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對策

3.1 明確工作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堅持以“政府推動,市場拉動、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形成“重質量顧數量、認證與監管并重”的新思路,改變過去“重數量輕質量、重認證輕監管”的工作格局,做到認證“數量上從緊,質量上從嚴,服務上從優”,穩步調整“三品一標”產品結構,立足州情,充分挖掘紅河州認證產品資源,增加名特優稀農產品發展比例,增加附加值高、未來市場競爭優勢大的產品比例,在加快認證步伐的同時,切實加強企業現場檢查力度[3]。

3.2 推行目標責任制

“三品一標”認證管理目標責任書,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4]。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全面系統的“三品一標”工作體系,明確職責,實現責任可追溯,確保“三品一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3.3 穩步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

建立相應的標準化基地專家評審制度,積極發揮專家技術支撐作用。按照融入現有各類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的思路,積極爭取各級農業部門的廣泛支持,同時加大對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以此進一步完善“三品一標”生產資料有關管理制度,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措施[5-6]。

3.4 強化宣傳,提高服務水平,推動認證產品與市場對接

為樹立“三品一標”品牌形象,一方面借助報紙、電臺、明白紙、各種農民培訓等傳統渠道和網絡等新興媒體加大對“三品一標“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三品一標”產品的正確認識,引導樹立安全消費的理念,形成關心支持“三品一標”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極積組織各種宣傳、推介和展示紅河州“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市場開拓活動,提高“三品一標“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能力,推進產品與市場對接。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實施、市場運作、合作互利”的原則,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在各大超市、社區便民店設立“三品一標”經營專區,集中展銷認證農產品。

3.5 加強監管,規范生產行為

要加強對認證企業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實,尤其要加強對生產記錄、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7]。對不按照“三品一標”要求生產的企業和單位堅決取消標志使用權。建立建全產地監督檢查制度、產品質量抽檢制度、標志使用檢查制度、認證工作督導制度和證書撤銷公告制。

3.6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

各級農業管理部門要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改善工作推進條件,健全工作機構,充實工作隊伍,按照履行職能要求,建立建全各級工作機構的工作職責,規范工作人員行為[8]。加強對“三品一標”生產單位和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認證檢查員和標志監管員的業務能力,完善產地認定、產品認證檢查員和標志監管員的資質考核、注冊制度[9-11]。

4 參考文獻

[1] 郭建華,何甜甜.南通農業“三品”發展觀察[J].江蘇農村經濟,2011(10):68-69.

[2] 王麗波.推進紅河州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五項建議[J].云南農業,2011(11):8-9.

[3] 郭建華,何甜甜,郭亮.對江蘇省南通市“三品”發展的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2):25-26.

[4] 熊應傳.云南省騰沖縣“三品”認證經驗與發展舉措[J].農業質量標準,2009(6):15-17.

[5] 熊應傳,柳樹國.騰沖縣農產品認證現狀與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2010(1):7-8.

[6] 婁云,王萬群.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8(15):351-352.

[7] 婁云,王萬群.論滁州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C]//全國農產品質量控制與溯源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協會,2010:3.

[8] 馬惠玲,楊彩平.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后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J].北京農業,2013(9):256-257.

篇(4)

海爾領跑洗干一體機市場

在熱哄哄、濕乎乎的“桑拿天”里,海爾陽光麗人洗干一體機,在整體市場迅速崛起的大環境下,一舉獨攬了銷售額、同類產品同價格段銷量兩項第一名。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海爾洗衣機成為夏季這一特殊氣候環境下的最大受益者。海爾陽光麗人系列洗干一體機在全國市場零售同比增長高達300%,并成為國美、蘇寧等各大全國性家電賣場高端滾筒洗衣機銷售冠軍.而在未來即將購買洗干一體機的消費者當中,更是有超過50%的人選擇海爾品牌。

邵逸夫100億天價賣TVB

開臺近39年,一路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的香港無線電視TVB有可能易主。TVB大股東邵逸夫持有的邵氏兄弟公司發出通告,證實曾獲買家接洽,但強調至今未訂立任何買賣協議。邵逸夫已決意出售其影視王國,只是目前他索價過高已經把部分買家嚇退。至于原先香港媒體所預測的大熱門李澤楷則慘變“陪跑”,而上海政協常務委員、香港商人周亦卿則干脆退出競爭。據香港媒體透露,邵逸夫看到自己擁有的影視王國持續升值,所以他的報價一直維持很高的價錢,大概在100億港元左右。據預測.TVB有50%幾率被出售,比之前報告的40%幾率出售又提高了十個百分點。TVB目前市場價值高達220億港元,比收購消息公布前又提升了不少。

三九醫藥將退出醫藥零售

三九醫藥日前證實.三九醫藥連鎖藥店將在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進行拍賣,底價300萬元,這表明三九醫藥將全面退出醫藥零售業。據了解,目前各地的三九連鎖藥店已超過1000家,也就是說每家藥店的拍賣底價平均不超過3000元。三九連鎖股權于6月30日在交易所掛牌,截至目前已有三家公司準備參加競拍,并繳納了90萬元的受讓保證金。有消息透露,其中包括香港鷹旺投資、上海華氏大藥房、哈藥集團。分析認為,本次拍賣既標志著醫藥零售暴利時代的結束。經營粗放、缺乏管理經驗被認為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張裕公開收購協議以防外資控股

曾引起外界頗多猜測的張裕國有股外資收購報告,日前由張裕公司將其正式公開。長達數萬字的內容中詳細披露了張裕設計復雜的MBO路線。其中,為確保控制權不落入外資手上,方案賦予每位董事在股權變更等重大事項上一票否決權。張裕在收購方案中,特意為今后的股權變更設定特殊“門檻”。據方案約定,修訂合資經營合同及公司章程、變更注冊資本或股權轉讓、公司的合并和分立等重大事項,都要經出席董事會會議的董事或其代表一致通過,方可作出決議。證券人士稱,一般公司董事會約定中,重大事項只要過半或2/3董事通過就可執行決議。由此可見,MBO后的張裕,中方把握控制權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萬家樂欲借股改消化不良資產

萬家樂日前公告了以資產重組和10送1.2股為對價的股改方案,眾多流通股股東反應不一。據了解,已有一些流通股股東致電公司,認為送股對價水平偏低。另外,由于資產重組沒有折算成為送股對價,也讓流通股股東難以作出衡量。對此,萬家樂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采用資產重組為對價的股改方案,是希望抓住股改的機會,把基本變現無望的不良資產,轉由大股東與政府部門消化。這與單純送股方案相比,雖然比較復雜,但能夠改善公司基本面,而且大股東對公司的貢獻也不會少于單純送股。

紫光描出警察心理健康訓練解決方案

日前,公安部聯合紫光推出了心理疾病預防與干預機制建設“一攬子”解決方案。該方案經過三年多研究,涉及“警察心理健康測評與檔案管理軟件系統”、“心理減壓室”、“心理應激應對室”、“心理能力訓練基地”、“心理健康網站建設”和“警察心理健康專項培訓”六項產品,從軟件到硬件,從心理疾患的矯治到心理問題的發現與預防,都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手段。紫光總裁李志強介紹:“這套方案中,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警察心理干預理念,并針對中國警察的工作狀況,利用清華紫光強大的研發力量,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中石化建國內最大雙酚A裝置

日前,國內最大的12萬噸/年雙酚A裝置在上海化學工業區正式開工。該項目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與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合作投資的第一個項目,該項目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雙方各占50%股份,合資期限為30年。雙酚A是生產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長期以來,國內雙酚A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市場需求。中國石化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內有多個獨資和合資企業,其中包括20萬噸/年苯酚丙酮裝置。中國石化一直計劃建設以苯酚丙酮為原料的雙酚A生產裝置,以延伸其產業鏈。雙酚A上馬后,幾乎能全部消化20萬噸/年苯酚丙酮原料,實現“吃光榨凈”和環保生產。

蟻力神斬獲業界直銷牌照

日前,商務部批準了第二批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蟻力神、如新、珍奧、寶健名列其中。這次發的四個直銷牌照中,最為讓人感到吃驚的是蟻力神。這個企業沒有直銷的經驗,除了在電視臺做過一些廣告之外,其他還沒有太多的品牌宣傳。蟻力神名聲的快速擴大來自趙本山一句“誰用誰知道”,除此之外就是美國FDA對蟻力神產品的封殺以及蟻力神背后一個巨大的養殖螞蟻的基地。據了解,目前蟻力神養殖專業戶的發展速度都超過40%,現在在冊養殖專業戶的數量為27萬。平均每戶投入資金4.2萬元,涉及到的家庭人口近100萬,遍及遼寧省內各地。

新光明集團正式掛牌

日前,農工商集團旗下的光明乳業正式對外公告,“根據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總體部署,通過重組,原上海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已增資并更名為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而曾任百聯集團總裁、聯華超市董事長的王宗南則出任光明食品集團的董事長。此次重組,不僅將包括光明乳業、梅林等五家上市公司統一歸入新光明集團,光明乳業與光

明食品也重新成為一家人。據悉,新光明食品集團的資產規模將達到458億元,將基本形成乳制品、肉食品、飲料等大宗食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食品產業鏈,年銷售規模約為283億元,利潤總額約20億元,凈利潤約為4.7億元。

華碩技嘉成立合資公司

日前,全球第三大主板商技嘉宣布,將分割自有品牌主板與顯卡部門.成立新公司,并引進華碩投資,總資本達新臺幣80億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其中,華碩持股49%,技嘉持股51%,預計新公司2007年1月正式運作。華碩全球發言人表示,新公司統一了臺灣兩大自有品牌的主板企業,將會引導產業走出低迷,提高毛利率。此次整合似乎正中華碩下懷,因為它已無法回避全球第二大主板商鴻海公司的;中擊。后者今年的主板出貨將達4900萬片,華碩僅領先1000多萬片。而此次加上技嘉2006年1800萬片的預估產量,華碩將進一步拉開與鴻海的差距。不過,這也可能促使鴻海尋求與二線主板廠商精英、微星等同行的合作。

國美正式進軍醫藥連鎖業

篇(5)

1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國發106號文),明確提出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106號文提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屬地管理原則——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縣、鄉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范圍,明確考核評價、督查督辦等措施。

此次明確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正是對過去偏重GDP增長,而不顧環境保護,忽視人的身體健康的錯誤做法的糾偏。食品安全、環境治理是同一個道理,政府官員僅以GDP的增長為政績考核標準,自然縱容了排污企業的肆虐,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只注重糧食產量是否達標超標,而不注重質量,也會“蘿卜快了不洗泥”。現在農村種田種地,離不開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一些種植者還違規使用一些禁用的高毒農藥化肥,這些農藥化肥不僅影響農產品質量,還會給土壤帶來污染,卻能大幅度提高產量,有助于完成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地方政府自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鎘大米”、“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與地方政府的這種縱容有關。

現在環境污染嚴重,霧霾侵襲大半個中國,攻陷多座城市,如陰魂般盤踞不散,這些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結出的苦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正是在執行“考核政績不唯GDP”的原則。目前各級政府都已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峻程度,紛紛出招治理各自轄區的污染現象,如日前遼寧給省內8個城市開出“霧霾罰單”,浙江蘭溪市委書記立下軍令狀,擔任蘭溪污染最嚴重河流的“河長”等等,食品安全領域與環境治理方面都在走出唯GDP誤區,最終都是為了百姓的幸福,為了人們的健康。

為了食品安全,國家相繼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及相關法規。但食品安全犯罪,依然沒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其中緣由,有監管者不力,更主要原因,也是和目前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一樣,是由地方官員扭曲的政績觀造成。試想如果大米產地的監管部門嚴格把關,也就沒有“鎘大米”流入百姓餐桌,造成大范圍大米恐慌的事件。

農業生態安全,事關食品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污染問題,國家正是應該早點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指標,106號文可謂正中時弊,如果能夠貫徹落實,定能很好地解決農村污染和農產品質量問題。“要加強檢驗檢測和行政執法,推動農產品收購、儲存、運輸企業建立健全農產品進貨查驗、質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盡快讓地方政府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產地農產品質量把關,這本應是地方官員的職責,現在要求,是一種責任回歸。

篇(6)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005-02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回歸自然,消費無污染、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當前消費的潮流[1]。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證,并加強管理,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

1 寧國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現狀

寧國市地理環境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全市2萬hm2的山核桃生產基地被命名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市13個鄉鎮的茶葉生產基地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是“中國寧前胡之鄉”、“中國元竹之鄉”。寧國市具備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的基礎以及良好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

寧國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始于2000年,S后的10a間,寧國市的“三品”認證工作得到快速發展。到2010年底,全市有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59個、有機食品64個,涉及的農產品主要有山核桃系列產品、筍制品、茶葉、畜禽產品(土雞及土雞蛋),涵蓋面較小,“菜籃子”、“米袋子”農產品認證為零,水果只有西瓜一個。2011―2015年是寧國市的“三品”認證工作的瓶頸期,在此期間新認證的“三品”微乎其微。同時,受大經濟環境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影響,部分企業沒有將已認證農產品進行續展認證,失去有效期,農業“三品”數量大幅減少。2016年,安徽省政府將“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納入省民生工程范疇,對認證企業進行獎補,此舉有效促進了寧國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證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效期內無公害農產品16個,綠色食品18個,有機產品48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經認證的農產品主要有:山核桃系列產品、茶葉、畜禽產品、蔬菜、水果、大米、菜籽油、中藥材等,認證產品占全部農產品的比例大大提高。

已認證的“三品一標”農產品,除無公害農產品外,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都能夠按規定使用標志,產品的市場抽檢合格率達100%。

2 影響寧國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的因素

2.1 扶持政策力度不大 “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認證,需要申報主體交納基地(產品)檢測、標志使用等費用。認證一個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約需2萬元費用,認證一個無公害農產品約需1萬元費用,有機食品一年一度換證費用1萬元,綠色食品每年年檢費用、3a換證費約需1萬元。寧國市政府曾出臺政策對認證的“三品一標”農產品進行獎勵,2005年出臺政策“對新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給予2、4萬元的獎勵”;“對龍頭企業生產的山核桃產品通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分別一次性獎勵4、10萬元”,期間認證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大幅增加。2010年以后,獎勵扶持政策調整為“對新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僅給予1萬元的獎勵”,獎勵措施大大減弱。一直以來,寧國市對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沒有任何獎勵扶持政策,這也是全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滯后的主要原因。

2.2 經營主體規模小,產業帶動力不夠 目前,多數“三品一標”申報主體經營規模較小,農業標準化程度低,甚至有些還停留在小作坊的生產狀態,不能夠有效帶動產業的發展。由于從業人員主要以農民為主,受自身文化水平、年齡偏大等因素影響,不利于“三品一標”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導致農產品質量標準不高,獲證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優勢不強,不利于“三品一標”產業的整合和優勢品牌的形成[2]。

2.3 品牌公信力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三品一標”農產品是經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認證,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但寧國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品牌公信力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一是沒有明顯體現出優質優價。如:某蔬菜合作社經認證的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一樣進入批發市場,賣的是同樣的批發價。二是品牌知曉度低。如:消費者都知道詹氏山核桃,卻不知道詹氏山核桃是經過認證的綠色和有機食品;知道慧明家庭農場、寧一果園是休閑采摘的好去處,卻不知道其水果(葡萄)是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

2.4 證后監管相對薄弱 目前,大部分獲證企業,包括政府部門都存在重認證、輕監管的現象。部分企業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只是為了申領補助或者申報項目[3],而政府部門只是把認證作為完成上級部門年終考核任務,忽視了認證后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這也是導致“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監管力量薄弱、體系不健全,也導致了監管滯后。

3 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宣傳 一方面加強面向消費者的宣傳,讓消費者了解什么是“三品一標”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能滿足消費者什么程度的消費需求及如何辨別“三品一標”農產品,提高“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知曉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業經營主體的宣傳,讓經營主體了解進行“三品一標”認證能夠帶來的最大利益。同時,讓經營主體明白進行“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是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的必然趨勢,也是順應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潮流。并加強對領導和決策者的宣傳,讓其認識到“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發展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和首要條件,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3.2 完善扶持政策 借省政府將“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納入民生工程范疇之東風,進一步完善寧國市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政策,加大對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經營主體獎補的政策力度,特別要提高對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經營主體的獎勵傾斜,建立和加強對已認證農產品進行續展認證的監督考核機制。積極組織“三品一標”農產品參加農交會、綠博會等展示展銷活動[3],并對參加活動取得良好業績的主體進行再次獎勵。整合資源和資金,扶持經營主體,形成產業化經營,帶動產業發展,增強主體抗市場風險能力。

3.3 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對“三品一標”農產品實行入市免檢,并隨著認證工作的推進,逐步實行無公害農產品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3]。特別是進入市場的“菜籃子”、“米袋子”產品必須進行無公害認證,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3.4 加強品牌建設 經營主體在進行宣傳時要把經過認證的農產品與企業品牌結合起來,讓消費者在全面了解某個企業時同時知曉其農產品是“三品一標”產品,使“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知曉度全面提升,達到中國馳名商標的知曉度。同時,在農貿市場、大中型超市設置“三品一標”農產品專柜。

3.5 加強監管 一是充分發揮經營主體內檢員的作用,做好生產記錄,強化日常監督檢查。二是將“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抽檢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計劃,實現“三品一標”質量抽檢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紅黃榜”制度,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予以曝光和打擊。三是結合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配齊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健全“農安”快檢體系,確實落實監管責任。

3.6 整合項目資源,推進基地建設 一是充分發揮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資源的肥料化利用,減輕化學物質和廢棄物對水體、農田(土地)的污染[4];結合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的實施,倡導綠肥種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耕地質量。二是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近年來,寧國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g應用日臻成熟,得到大面積推廣,先后建立了66.67hm2的茶葉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200hm2的水稻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同時,綠色防控技術在蔬菜、水果、中藥材的生產中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應用殺蟲燈誘殺、性信息素誘殺、色板誘殺、生物藥劑防治技術及生態控害等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質。三是綜合利用沼渣、沼液,保護生態環境,保證基地環境優良,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朝紅,張秀萍,虞洋.勉縣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及證后監管工作探討[J].基層農技推廣,2017(3):104-106.

[2]尚健.宣城市“三品一標”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5(6):8,50.

篇(7)

通過第三方來對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管理體系、技術規范等進行認證,使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實力,尤其是對外合作中,是否通過第三方認證常被作為評價產品質量好壞的重要依據。陳瓊:保健食品行業的認證類別相對較多,目前仙樂制藥通過的認證主要有8種保健食品GMP認證ISO9001:2008認證、NPA(美國天然產品協會)cGMP認證、BRC(英國零售商協會)A級認證、歐盟動物源性產品注冊、sMETA認證、Qs認證和藥品GMP認證。

陳瓊:仙樂制藥現已通過的政府行政許可認證包括:保健食品GMP認證,QS認證和藥品GMP認證。保健食品GMP認證,核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保健食品廠房與設施的符合性,員工的生產操作規范,以及原料的采購控制、成品的貯存與運輸,品質管理等相關操作規范的落實情況。

QS認證是自2001年起,我國開始強制實施的普通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該項認證主要考察內容包括3個方面的強制要求, 是必須具備能夠生產出符合質量安全的食品生產條件,二是企業生產的食品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對于不具備自檢條件的生產企業強令實行委托檢驗,三是檢驗合格的食品要加貼或加印QS標志。

由于仙樂制藥本身是一家醫藥企業,因此也必須通過藥品GMP認證。藥品GMP是1999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全面、強制性認證。我國目前執行的藥品GMP規范,核查內容包括機構與人員、廠房與設施的建設質量管理、產品銷售與收回等。

陳瓊:仙樂制藥的 些產品認證緊跟國際發展步伐,實現了與國際接軌。例如:NPA(美國天然產品協會)的膳食補充劑cGMP認證,相對保健食品GMP而言,其重點關注軟件方面的控制,其對于準備拓展美國市場的天然產品原料提供商或成品供應商來說,含金量非常高。

其次,IS09001:2008認證屬于IS08000族中的一類,ISO9000族是一套專業的標準,描述了質量體系包括的要素,為質量管理提供指南和為質量保證提供通用的質量要求。lS09001:2008的新標準于2008年正式,作用在于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提高組織聲譽、增強組織競爭力、擴大銷售并獲得更大利潤。其主要考察內容涵蓋了所有與服務質量。客戶體驗相關的方面,其重點是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等方面進行核查。

另外,BRC(英國零售商協會)認證由于得到了歐洲食品零售商的廣泛認可,因此被許多歐洲食品零售商和采購集團用來作為對供應商實施準八的一道門檻。如果通過BRC認證,也就成了食品生產商們把產品銷入歐洲市場的 個重要條件。通過該認證,不但可以幫助企業的產品順利進入英國、德國及法國市場,而且有利于與經銷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增強在客戶心目中的信譽度。與此同時,通過有效控制內部操作流程,也將企業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降到了最低。歐盟動物源性產品注冊保證了動物源性產品(如魚油軟膠囊、鱈魚肝油軟膠囊),能嚴格按照歐盟法規組織生產加工。仙樂制藥通過此認證,意味著有關動物源性產品能順利出口歐盟,從而大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篇(8)

“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產品生產消費的主導產品。

“三品一標”認證: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三品”是指經過專業部門認證的并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的農產品或加工產品,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改變傳統的生產管理方式,,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把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與管理措施貫穿于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實現“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生產出安全、優質、營養的農產品,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領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指從農業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我國重要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標”認證是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消費者需求的必然要求。普洱市“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通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廣大干部、群眾對“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認識不到位,“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投入不足、消費者購買認證產品意識不足、對認證產品標志認識不足,致使通過認證農產品消費環節沒有明顯的競爭力,優質優價不能體現出來。同時認證程序相當復雜、各生產環節審查規范有序、證后監管嚴格,嚴重影響申報企業的積極性,甚至出現通過認證企業自動放棄“三品一標”認證產品標志使用資格,制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普洱市“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嚴格認證程序,嚴把認證準入關。在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申報上,堅持“從嚴從緊,積極穩妥”的原則,嚴格按照程序規范申報,確保產品質量達標。對申報認證的龍頭企業、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有針對性地進行現場檢查與指導,對申請單位法人資質條件等關鍵環節進行綜合考察,做到認定一個產地、推動一片標準化生產,認證一個產品、確保產品的安全。

二.積極開展認證,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為了確保我市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穩步開展,市、縣區各級政府建立激勵機制,加大認證力度,積極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市上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合作社在農業項目申報、資金扶持、貼息貸款等方面優先安排;二是加大認證力度。以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為特色,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培育地方名牌為重點,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的認證范圍、認證品種,不斷提高“三品一標”占有率。

三.強化證后監管,確保認證產品質量。為了使農產品生產操作和質量安全達到“三品一標”規定的相應標準,真正發揮“三品一標”在過程控制、減量化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市縣區農業部門對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產品生產基地、生產加工、產品包裝和標志使用等方面加強監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進行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認證農產品年檢制度和退出機制,保證合格率。

四、加大宣傳培訓,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讓廣大消費者充分認識“三品一標”獲證農產品的產品品質、質量安全保障,做到明明白白消費,在購買農產品時能夠通過農產品認證標志選擇認證產品,安全消費。為了增強全社會農產品安全意識,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加快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步伐,全市農業部門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的宣傳推介活動,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一是展銷推介,二是宣傳培訓。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互聯網、電商平臺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管理辦法和認證程序》,“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成效和典型經驗等方面的宣傳。

五.積極與當地各級領導的溝通交流,讓領導充分認識“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當地領導對“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關心支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積極申報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標志,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健康、穩定發展。

六.加強認證工作機構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把好質量關,更好的為申報企業服務,使“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七.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的企業M行土地資源等調整,進行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和管理,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解決目前普洱市農產品小、零化生產模式,避免分散經營帶來的農業投入品使用不規范現象,使農產品生產安全、有序進行。帶動農產品生產產業健康發展。

八.政府引導建立完善農產品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嚴把基地管理質量關,基地對上市農產品進行檢測,產品檢測報告與產品隨行,向市場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實行基地與市場對接,市場對農產品進行嚴格審查并規范管理,健全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職責、賞罰分明,完善追溯制度。

九.加強證后監管,嚴格把握各生產環節質量關,確保“三品一標”品牌信譽及核心競爭力,維護好“三品一標”品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西安市“三品一標”發展成效、問題及對策[D].盧立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2.農業部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03)

3.綠色食品檢查員信息化建設發展趨勢的思考[J].王宗英,周大森.新農業.2016(01)

4.綠色生產視角下的“三品一標”發展研究[J].李慶江,廖超子,劉建華,高芳,雷秋良.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05)

5.加快“三品一標”認證、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J].彭亞瓊.現代經濟信息.2012(03)

6.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的實踐與探討――以常德市鼎城區為例[J].劉建軍,徐勇,余建湘.湖南農業科 學.2013(04)

篇(9)

海洋石油專業設備用于海洋石油生產過程中,由于海洋苛刻的腐蝕環境,放置在海洋大氣區的海洋石油專業設備,暴露的金屬表面上的海鹽粒子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并溶于水膜形成強腐蝕性介質,加速腐蝕過程。通常金屬表面會附有塵埃、油污、氧化皮、銹蝕層、污染物、鹽份或松脫的舊漆膜,其中氧化皮是比較常見但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氧化皮是在鋼鐵高溫鍛壓成型時所產生的一層致密氧化層,通常附著比較牢固,但相比鋼鐵本身則較脆,并且其本身為陰極,會加速金屬腐蝕。如果不清除這些物質直接涂裝,勢必會影響整個涂層的附著力及防腐能力。噴砂除銹后噴涂防腐層,是重要的防腐措施。在產品認證過程中,為使金屬表面有良好的清潔度和粗糙度,必須對金屬結構表面進行除銹等預處理,控制噴砂除銹質量。

海洋石油專業設備制造過程中,對設備產品本體材質噴砂前,首先依據《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規定,對金屬結構基體表面銹蝕等級進行評定。仔細檢查,清除焊渣、飛濺等附著物,并清洗表面油脂及可溶污物。

一、噴砂介質的控制

噴砂除銹用的砂,要求顆粒堅硬、有棱角、干燥(含水量

二、噴砂工具控制

噴砂前,檢查壓力容器的生產廠家是否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噴砂工佩戴的防護工具、安全帶(繩)和供氧裝置是否安全可靠。檢查噴嘴磨損情況,當孔口直徑增大25%時宜更換噴嘴。

噴砂操作時,空壓機氣壓為6.0×105~6.5×105Pa,氣壓變幅為0.5×105~1.0×105Pa。一般砂桶氣壓為4.5×105~5.5×105Pa,不得小于4.0×105Pa。

三、噴砂環境控制

噴砂除銹為露天作業時,工作環境的大氣溫度至少應高于氣溫5℃或基體的溫度至少高于大氣露點3℃。當空氣相對濕度大于85%、金屬表面溫度低于露點以上3℃時不得施工。施工時除應注意環境和防塵措施,在表面預處理過程中,工件必須保持干燥,在不利的氣候條件下要采用必要的保護措施。預處理與噴涂工序之間,工件停留時間應盡可能縮短。晴天或濕度不大的氣候條件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2h;雨天、潮濕、鹽霧或含硫的氣候環境下,其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h。

檢查測量每日檢測施工現場環境溫度、濕度和金屬表面的溫度,計算當日露點,做好施工記錄。

四、噴砂工藝控制

噴砂用的壓縮空氣必須經冷卻裝置及油水分離器處理,以保證干燥、無油;油水分離器必須定期清理。噴嘴到基體鋼材表面距離以100~300mm為宜,噴砂前對非噴砂部位應遮蔽保護。噴射方向與基體鋼材表面法線夾角以15°~30°為宜。

噴砂除銹后、進行下一道工序前,如遇下雨或其他造成基體鋼材表面潮濕的情況時,要待環境達到施工條件后,用干燥的壓縮空氣吹干表面水分后施工,如須重新噴砂,不可降低磨料要求,以免降低粗糙度。

噴砂時噴嘴不要長時間停留在某處,噴砂作業應避免零星作業,但也不能一次噴射面積過大,要考慮涂裝工序與表面預處理工序間的時間間隔要求。

對噴槍無法噴射的部位要采取手工或動力工具除銹。

五、噴砂質量控制

噴砂完成后首先應對噴砂除銹部位進行全面檢查,其次要對基體鋼材表面進行清潔度和粗糙度檢查。重點應檢查不易噴射的部位,手工或動力工具除銹部位可適當降低要求。對基體鋼材表面進行清潔度和粗糙度檢查時,一是嚴禁用手觸摸;二是應在良好的散射日光下或照度相當的人工照明條件下進行,以免漏檢。

噴砂除銹后,金屬結構表面粗糙度應達到Ry60~100μm,應按照技術要求,取相應粗糙度樣板,用至少7倍放大鏡放大后比較,比較時至少每2m2有一個比較點。用表面粗糙度儀直接測定時,每2m2表面至少要有一個評定點,取評定長度為40mm,在此長度范圍內測5點,取其算術平均值為此評定點的表面粗糙度值。

六、噴射或拋射除銹等級要求

噴射或拋射除銹以字母“Sa”表示,金屬表面噴砂除銹標準分為Sa1、Sa12、Sa2.5和 Sa3,具體要求如下:

1.Sa1非徹底清理級 表面經全面清理,油脂、污垢、松動的銹皮、松動的氧化皮、松動的漆皮被清除,與基材結合牢固的氧化皮、銹、油漆和涂層允許在噴漆清理后殘留在表面,表面上出現大量的分布均勻的金屬斑點。

2.Sa2較徹底清理級 表面上的油脂、污垢、鐵銹和其他雜質全部清除,銹、氧化皮和舊漆被清除,允許存在由于銹和氧化皮清除不夠徹底而出現的陰影或色差。如果鋼材表面已發生點蝕,蝕點深處會存在少量的銹或舊漆。

3.Sa2.5很徹底地清理級 表面上所有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銹、腐蝕物、舊漆和其他雜質被清除,允許存在由于清理不徹底而出現的陰影或色差,但至少要有95%表面達到Sa3的水平,5%表面僅出現輕度色差

4.Sa3最徹底清理級 表面呈一致的灰白色,有一定的粗糙度以提高涂層的附著力。表面上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銹、腐蝕物、氧化物和其他雜質均應徹底清除干凈。

七、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等級要求

通常使用鋼絲刷刷、砂紙打磨、刮、鑿或其組合等方法,除去鋼鐵及其它表面之疏松氧化皮、舊漆膜及銹蝕物。這種處理方法一般速度較慢,只有在其它處理方法無法使用時才會采用。通常這種方法處理過的金屬表面其清潔程度不會非常高,僅適合輕防腐場合。以字母“St”表示,有二個除銹等級。

1.St2徹底的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

鋼材表面應無可見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沒有附著不牢的氧化皮、鐵銹和油漆涂層等附著物。

2.St3非常徹底的手工和動力工具除銹

篇(10)

(二)政府政策支持的爭取。根據相關規定,產品在獲得了質量認證之后,在相關質量檢查過程中能擁有免檢的優勢,同時想要參與到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過程中,企業就必須通過質量認證才能夠獲得投標的資格。此外,企業與消費者還能夠通過質量認證獲得合法的利益,可以使企業減少重復檢查評定的過程。

(三)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增強。企業能夠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的優勢。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具備可持續競爭優勢。在全球經濟不斷國際化的大環境下,各國的優勢會在資源的配置、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企業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質量品質,才能提升企業的形象,進而提升企業的信譽,最終在屹立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二、便于市場經濟質量觀念的建立

競爭是市場經濟環境中一個最大的特點,而質量就是競爭過程中的焦點。我國市場經濟的規模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便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每年都會增加極大數量的投入。出現偽劣產品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通過行政手段對偽劣產品進行打擊,只能在表面上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使其本質得到改變,其原因就是市場導向匱乏,所有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進行產品質量認證時,權威認證部門會對企業的生產條件進行嚴格的審查,將其中出現的不足之處以恰當的方式提出,同時還會要求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應用的標準。雖然顧客并不了解產品應當具有的真正品質是什么,但是認證體系卻能夠從其對企業進行質量認證時獲取的信息中了解企業具備的生產能力。產品在經過質量認證以后,會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絕對的優勢,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以及辨別產品真偽的過程中也可以將質量認證作為一個基本的辨別方式,以此,企業便可以通過對自身生產條件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質量體系的不斷完善,幫助企業持續科學地進行生產活動。

三、便于進軍國際市場

上一篇: 營銷教程論文 下一篇: 知識經濟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天天影视色香欲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唯美国产伦综合 | 日本羞羞的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