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6: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管理信息系統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0引言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日益完善和世界運輸業的自由化,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已被認為是企業在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潤源”。今后物流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將是物流內涵的拓展、過程的延伸、范圍的擴大及管理的專業化、標準化與信息化?,F代物流在我國才剛剛起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流信息系統、提供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的平臺發展緩慢等。為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及物流產業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利用現代信息網絡與GIS技術,建立一個集科學化、可視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物流管理系統,為物流企業科學、高效管理物流配送過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決策工具。
針對目前尚不成熟的校園物流管理系統,本文以高校為研究對象,將數字校園與物流管理系統相結合,立足于國內外物流產業信息化現狀和未來趨勢的分析,參考借鑒國內一些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統設計思想,吸收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在此基礎上完成基于GIS的校園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以集美大學為例,構建基于GIS的現代倉儲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本文完成了系統的設計,并初步實現了物流信息管理,其包括空間定位、地圖查詢、物流配送、最短路徑等功能。將該系統應用于校園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企業的生產效率,從而最大化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
1國內外物流產業信息化現狀
我國傳統的物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管理體制落后。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物流體系建設上長期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2)粗放經營。中國物流的基礎設施和裝備已初具規模,但內在質量差,運作效益低。(3)第三方物流市場發育不足。據有關專家統計,獨立于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的比重,日本為80%,美國為57%,而中國僅為18%。面對中國物流業如此巨大的市場,第三方物流市場明顯發育不足。
進入新世紀,信息化成為物流產業的支柱,物流的信息化的特點在于在物流過程中進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調度,并根據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調整。與傳統物流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對物流活動進行指導和管理,并能即時監控輸送過程,事后及時進行反饋分析。隨著客戶對所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物流過程中,物流必須在有限的資源限制下滿足顧客對速度與可獲得性的需求。而以信息化為支柱的物流則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了供貨速度的可獲得性以及良好的服務品質,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提高了商品銷售額,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梢娢锪餍畔⒒乾F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現代物流業務的神經中樞。我國只有39%的物流供給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說明我國物流供給市場的信息化程度較低,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基于GIS的校園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就是為了提高物流企業的生產效率而研制開發的一個實用信息系統。
2基于GIS的校園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
2.1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集計算機科學、地理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邊緣科學,它著重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應用、融合、交叉滲透,并實現各種信息的可視化[1]。GIS能將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以地理實體為主線組織起來,使其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統所不能支持的空間查詢和空間分析功能,便于制定規劃和決策?,F代網絡地理信息系統(WebGIS)的興起更使其成為商業領域一種新興的信息查詢和信息分析工具,應用的范圍不斷拓展。
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領域都可以應用GIS技術。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高度可視化的方法,顯示和分析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數據,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進行決策、管理資產和運營。其特有的功能可使程序開發人員將地圖化功能嵌入實際應用中[2],開發人員可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工作,用戶則可通過應用程序訪問地圖數據。
2.2最短路徑算法
要提高物流管理系統的工作效率,需要將GIS技術中的最短路徑應用于其中,從而使得物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到客戶手中。
計算最短路徑時,常采用經典圖論中的Dijstra算法,也稱為標號法。Dijstra算法把道路節點標主為臨時性的T標號點集和最終選定的P標號點集,并把起點作為第一個P標號點集,然后根據最短路徑的原則逐個選出T標號點集中的P標號點,并按P標號點擴展T標號點集,直到全部目標被標為P標號點集。從起點到終點的P標號就代表了所求的最短路徑。
最短路徑算法可以彌補重心法的不足,比重心法更加符合實際的路網要求。此算法的判斷條件不一定要是兩點的距離,可以是兩個在網絡上兩點間的任意權值(如運費,到達時間)。
2.3選址的實現
利用GIS軟件選址的一般過程:(1)數字化需求點和配送中心及相關道路的數據。(2)確定配送中心的覆蓋范圍及預選點坐標;在確定預選點時,一般要考慮所選地點的經濟因素、投資環境情況是否有現在設施可利用和其它因素(如環保方面的因素)。(3)利用GIS軟件(如:ArcView,MapObjects等)里網絡分析功能對預選點和需求點進行最短路徑分析。即使配送的距離最短,暫忽略兩節點間的運行時間及運輸費用。
圖1是以集美大學送餐點為例,先在圖上選好一個預選點(圖中藍色圓形表示),再以500米的范圍選出可進行配送的需求點,利用MapObjects2.1的路徑分析功能,計算單個配送中心對多個需求點進行配送的最短路徑(圖中紅色的實線)。
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使用組件編程,求多個預選點進行配送時的最短路徑或對某個權值的最優化路徑,通過比較后,獲得最優的選址方案。而且可在道路網絡圖層的屬性表里添加各種相關的屬性作為網絡分析時的權值,如時間,金錢的開銷等。通過建立完整約束模型和利用編程進行多次的迭代求解可獲得更可靠的結果。
以GIS作為基礎平臺進行分析,除了可使結果可視化外,還可以避免作為結果的后選點落在一些無效的點上,如山脈、湖泊。因為傳統的求解過程是以純數學模型為基礎,在計算過程中并沒有將所選的地址地理空間屬性計算在內,所以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方案:把地址選在一些山脈、湖泊之上。
3基于GIS的校園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3.1數據組織
采用的是ESRI公司的ARCSDE空間數據庫引擎。本系統使用到的數據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系統的網絡分析功能使用到的支持數據(或輔助數據),包括三個表(“道路str”,“結果表”,“道路節點表”)。第二類是物流配送系統的專題數據,它包括(配送點、學生宿舍、教學樓等)。第三類為集美大學校區1:1000背景電子地圖數據表,它包括“水系”、“道路面”、“綠地”
等要素層。由于校園信息數據庫不太大,為了方便用戶對數據庫的使用和維護,對于數據庫內各表格的唯一標識符---主鍵的代碼編制主要是采用了混合碼。
3.2功能設計
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統是GIS技術支撐下的、通過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分發、共享、處理、分析、存儲的機制構筑物流操作平臺。包括系統管理、物流管理、物流配送三方面的功能。如圖2所示。
4集美大學校園物流管理系統實例分析
本系統以VisualBasic6.0作為系統主控程序的開發平臺,以MapObjects2.0為GIS基礎軟件平臺,在VisualBasic6.0上添加MO的控件,利用MO的GIS分析功能完成對系統中最佳路徑分析、空間查詢等功能的開發。在開發之前使用ARCView作為數字化校園地圖的工具,保存為Shapefiles格式。
MO的特點包括如下幾點:(1)廣泛的數據格式支持,包括ESRIShapefiles、ArcSDE及大量的柵格圖像格式;(2)支持通過微軟ODBC進行外部數據庫訪問;(3)支持擴展的圖形數據及操作;(4)支持投影;(5)具有空間分析功能,可用于合并、交叉和緩沖區操作。
4.1系統用戶管理
物品類別登記;數據維護;打印設置;退出系統。
為方便系統使用,系統將用戶管理分為三個類型:(1)普通用戶,可以進行簡單的地圖操作與所有不傷害基礎數據的操作;(2)管理員,實現所有功能操作;(3)主任級管理員,用于創建用戶。
管理員可以創建普通用戶,修改自己的密碼;主任級管理員可以實現各種用戶添加功能;普通用戶不能進入該窗體。
4.2物流管理
物品登記與物流處理;物品流通情況查詢;物品流通情況總匯。
4.3物流配送
4.3.1電子地圖的基本操作。視圖放大:包括鼠標開窗放大、鼠標點擊放大;視圖縮小:包括鼠標開窗縮小、鼠標點擊縮?。灰晥D平移:將視圖外的部分移到視野中心;坐標查詢:查詢電子地圖圖面任意一點的地理坐標。
4.3.2配送路線優化。建立校園物流最佳配送路線設計模型,在已知客戶源的前提下(即知道客戶源的地理位置),系統自動找到該客戶源的最佳配送路徑,并提供從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網點的最佳行車路線,安排好送貨次序,以節約企業配送成本;或者通過屏幕在電子地圖上指定配送點,系統即給出從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網點的最佳行車路線。超級秘書網
5結論及展望
本文是在MapObjects和ESRI公司ARCView為平臺的基礎上結合VisualBasic6.0開發而成,通過對集美大學校園資源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建立區域專題地圖,結合物流倉儲管理信息系統和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校園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實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技術,實現現代物流配送的智能化管理。
(1)通過項目的實施,可以更好地管理與客戶間的互動,提高企業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發現新市場和渠道,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2)項目的價值在于利用空間信息技術,優化了企業的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從而最終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
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輔助決策,如:空間查詢、行路優化等。在各種條件下(包括歷史條件)的查詢、統計、分析等,可以利用系統的GIS功能,方便地實現各種查詢、統計結果的圖文一體化,即空間信息、表格信息的一體化。
(3)該系統在基于GIS的基礎上還結合物流倉儲管理信息系統把產品的進、銷、存統一起來,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數據空間。
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真正做到從物品進貨到物流配送到最后物品銷售統計的全過程。使得整個物流過程做到智能化、信息化。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分析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由于企業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復雜和困難的工作,并且由于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那么在建設信息系統中,就必須根據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和薪酬管理特點等對系統進行建設。此外,還要根據企業員工的實際情況。
(一)薪酬管理數據建設
建設數據庫的目的是為了對信息系統的有關業務數據進行更好的存儲和檢索,要想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庫,就必須選用Oracle數據庫來對數據進行存儲。選擇Oracle數據的原因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優勢特點,主要包括:其一,該數據庫可以有效支持大數據庫和多多用戶的高性能的業務處理,并且可以對數據進行存取、以及操作系統化標準等;其二,在系統實施中,可以保證系統控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還支持分布式數據庫和分布處理;其三,被系統具有可以移植、兼容和連接的特點。在本系統的薪酬管理的主要數據表主要包括:人員基礎信息表,它主要是為了存儲企業經營中薪酬發放對象的記錄,包括編號、姓名以及部門等;工資項目定義表,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有效的存儲企業薪酬發放的具體欄目以及進行計算的方法等;稅率設置表,它主要是為了能夠在存儲薪酬發放管理,對員工個人所得稅進行扣除的標準信息;工資發放信息表,主要是記錄企業員工的按薪酬發放時間以及存儲每次薪酬發放的實際數據;
(二)薪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功能模塊分析
1、系統登錄模塊
該模塊是建設薪酬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是通過應用系統的登陸窗口,對薪酬管理數據系統的用戶進行編號和口令設置,當系統驗證完成后,就可以登錄進入系統的業務操作界面。其中系統的登錄驗證主要有兩種,密碼校驗和系統權限校驗。
2、系統基礎信息管理模塊
其一,對員工的基礎信息模塊進行管理,主要是員工的人員編號、姓名以及所在部門等基本信息進行錄入、查詢、信息轉移等,其中人員編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進行員工身份識別的關鍵。其二,企業要對薪酬項目的配置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企業薪酬發放管理欄目主要包括對欄目編號、欄目名稱、欄目類型進行管理。其三,要對稅率進行設置,其中主要是設置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標準。
(三)系統業務數據錄入模塊
薪酬數據錄入,作為企業要想把企業的薪酬數據準確的錄入,就必須根據薪酬數據的實際情況將薪酬數據自動生成表格,并且按照規定的標準,對薪酬數據進行設置,從而就可以自動的進行扣稅的計算。年一次性獎金錄入,企業人事管理部門在進行年一次性獎金數據錄入時,要根據薪酬的實際數據和納稅標準進行有效的設置,就可以計算出扣稅獎金的實際數據。年金數據錄入,在進行年金數據錄入時,必須要根據錄入的薪酬數據納稅標準來對其進行設置,就可以計算出扣稅獎金的實際年金數據。
(四)系統業務數據查詢模塊
在對系統有關業務數據進行查詢時,必須要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將薪酬數據按照部門、人員以及薪酬時間進行查詢,并且將查詢結果導出進行存儲。
(五)系統統計分析模塊
在信息系統中,進行薪酬數據、年金數據以及年一次性獎金等數據分析時,可以給其提供多條件、多視圖的統計,并且根據實際的情況,將薪酬數據按照部門、人員以及薪酬時間的不同進行分析和統計。針對分析和統計的結果將其打印成報表和數據的形式,從而用電子文件進行存儲。
選擇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門診病人40例。納入標準:①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SLE診斷標準確診為SLE病人;②經住院系統治療后病情穩定;③需門診治療或復查隨診;④年齡14歲~45歲;⑤學歷:小學及以上文化;⑥有簡單網絡應用的知識和能力;⑦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狼瘡腦病病人;②有精神疾病病人;③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況、經濟狀況等。
1.2.2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共90個項目,分9個因子和其他。①軀體化,共12項,主要反映主觀身體不適感;②強迫:共10項,反映臨床上的強迫癥狀群;③人際關系:共9項,反映與他人相處時的不自在或自卑感;④抑郁:共13項,反映與抑郁癥狀相聯系的廣泛概念;⑤焦慮:共10項,反映與焦慮癥狀有關的精神癥狀及體驗;⑥敵對:共6項,主要從思維、情感及行為3個方面反映病人的敵對表現;⑦恐怖:共7項,與傳統的恐怖狀態反映的內容基本一致;⑧偏執:共6項,主要是指猜疑和關系妄想等;⑨精神病性:共10項,主要是精神分裂樣癥狀項目;⑩其他:共7項,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飲食情況。每項均采用5級評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測查SLE病人的心理狀況。
1.2.3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
由我科人員與軟件工程師合作設計。軟件工程師通過我科人員對其提供的有關專業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門診管理數據庫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應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塊、健康教育模塊和隨訪信息模塊。利用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對SLE病人進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調查問卷發放及收集
采用一對一問卷調查。能夠獨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獨立完成;獨立完成有困難者,協助其完成。調查人員對研究對象不明條目給予解釋,保證每條目解釋內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1.3.2管理模式的實施
利用SLE病人門診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檔案:課題組對病人的信息嚴格管理,確保病人隱私不外泄。對符合入選條件的病人,護士把采集到的資料輸入電腦,分別儲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塊和隨訪信息模塊。評估病人:對病人的資料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把不同情況的病人進行分類記錄。如腎臟損害用“S”標記,血液系統損害用“X”標記,皮膚損害用“P”標記;使用激素治療后出現高血壓用紅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黃色“↑”標記。標記儲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根據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劑使用或具體病情和醫生醫囑設置復診提醒時間。實行護理干預:根據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不同符號標記,識別不同情況的病人,給予不同的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處方根據病人信息管理模塊中不同符號標記從數據庫中提取導出,可通過Email方式或飛信發送,也可通過QQ傳送。利用軟件的查詢、提醒功能,檢索病情改變,2d~7d后需復查或更改用藥量或執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人、兩個月未來復查的病人進行電話隨訪。此工作每周執行1次。隨訪時不僅和病人溝通,而且與家屬溝通。隨訪內容為相關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心理輔導,為病人爭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時復診,嚴格遵醫囑用藥。根據病人的需要及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處方。對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病人則約定時間進行專人輔導。為了方便與病人溝通,除了設立固定的隨訪電話之外,還有專用郵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達內心感受,也使醫務人員能及時采集到病人信息,網絡應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訓指導,保證每位參與病人能夠利用手機短信、郵箱、QQ群這些信息平臺傳遞、獲取、分享信息,與醫務人員達到互動。其目的主要是對病人用藥、飲食、日常生活(包括運動、休息、學習、工作、皮膚護理、口腔衛生方面)生育與避孕、心理等各方面進行長期、系統、有效管理。每次隨訪及干預內容、時間都記錄并輸入隨訪信息模塊中儲存。按時復診的病人,每次復診的臨床資料交專管護士處,錄入數據庫中存檔。干預效果評價。通過門診日志記錄,查病人是否按時復診,3d查1次。未按時復診的病人,及時追蹤原因。電話隨訪后的病人,1個月后再進行電話回訪,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醫囑服藥、飲食、日常生活(包括運動、休息、學習、工作、皮膚護理、口腔衛生方面)、生育與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醫務人員指導。并把評價結果記錄輸入隨訪信息模塊中儲存,為下一次的評估及干預提供依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干預前后得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SLE病人應用門診管理信息系統前后SCL-90評分比較,各因子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精神病性無統計學意義,其余因子項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1)學院不再需要反復地核對學校的人事信息,被動地服務于學校的要求。(2)學院可以根據自身發展,依據信息數據制定人事政策,節省了去學校人事部門查詢信息的時間。
2.及時為學校人事部門提供準確的數據。
人事管理信息是學院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立二級學院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準確地體現學院教職工的基本情況、師資力量等變化,為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規劃提供了完備的數據基礎。學院只有清楚地了解本部門的人事信息,才能為學校人事數據提供重要的可靠的信息。
二、二級學院建立人事信息系統的要求
1.數據精確、完整和可靠。
信息的精確性是體現基層人事管理信息系統保障運行的根本。作為數據提供的二級單位,學院的人事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必須精確、完整和可靠。這就要求在信息錄入前要收集統計二級部門教職工的詳細信息并加以核實;信息錄入時錄入人員要認真、細致以確保數據的精確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2.信息更新的時效性。
學院人事信息系統包括學院人員進出、職稱評審以及教師培訓等多方面的信息,這些人事數據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如果收集、更新速度太慢,不能及時地進行信息傳遞,就會滯后人事信息的統計,甚至遺漏重要人事數據[2]。信息更新的時效性就是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出本部門人事信息的變化。因此,在建立二級學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統時必須做到信息收集后更新的時效性,保證隨時收集,及時更新。
3.確保信息的安全性。
設計二級學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統,不可避免地也會遇到安全問題。涉及人事信息系統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操作信息的管理員。如信息管理員的操作錯誤,將人事信息無意地泄露出去,造成人事信息保密資料的丟失。(2)系統軟件。如該系統性能不夠穩定,存在著系統漏洞,也會造成人事信息丟失的危險。(3)信息聯網。為提高工作效率,實行人事信息系統網絡化也是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但目前網絡病毒也非常兇猛,每年都會有很多的網絡病毒對很多系統造成巨大的損失。
4.信息收集的系統性。
因為二級學院人事信息最能直接及時反映每名教職工的情況,只有把基層的人員信息整理完善,信息系統化,才能滿足學校人事處要求的匯總統計本部門人事信息情況的需求;才能使學校人事部門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核對、整理,以為其提供詳盡的數據。
三、二級學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統
功能需要學院管理系統,就是教師信息管理和三級部門信息的管理。學院的發展,會伴隨著人員的流動,教師的人動、職稱、學歷、考核每年都在變化,為了能及時滿足于學校人事信息的收集、管理,人事管理系統需要有以下功能:(1)用戶登錄。需要進行通行驗證,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2)主頁面功能。它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統主要部分,包括錄入、生成表格,管理員可以通過選擇相關指令來打開系統的各個功能頁面。(3)職工基本信息操作功能。編錄、修改、刪除和查看人員信息。(4)系統使用的簡易性和方便維護功能。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人員對于該系統的模塊并不會十分理解,這就要求系統能夠有簡單明了的用戶入口,簡單的使用界面,這樣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員縮短對該系統的熟悉時間。
四、學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統設計
1.管理員管理界面:該模塊只對人事管理員開放權限和使用范圍。
這樣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便于管理,從根本上做到了自己的數據自己管理、負責。
2.教師個人基本信息界面:該模塊是提供給人事管理員使用的一個能體現學院教職工基本信息的模塊
例如:學歷、職務、身份證號等。
3.教職工人事信息界面:該模塊提供給人事管理員使用的體現教師具體的崗位性質、所在三級部門、職稱評審情況、年終考核情況等信息的模塊。
4.招聘人員信息界面:該模塊可以體現學院需要招聘人員的基本情況。
圖書管理系統FLCS分為圖書采訪子系統、編目子系統、流通子系統、典藏子系統、期刊子系統、全文管理子系統、書目檢索子系統、閱覽管理子系統八部分,系統各部分既相互獨立,又能進行各部分之間的數據調用。該系統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接口功能,可以實現系統數據與MARC(ISO2709)數據的相互轉換,也可以將系統數據轉換為相應的文本數據,以供字處理軟件如WORD、條形碼打印軟件如EZ2等調用。該系統還具有聯合編目功能,可將本地或外地其他系統數據轉換為本系統數據,并能通過倒排文檔對其進行多途徑、高速檢索。另外,系統可以由用戶進行功能設置,根據各館實際情況靈活設置系統參數。系統幫助則是對本系統的詳細介紹及問題解答,幫助初學者迅速掌握并能夠實際應用。
總之,FLCS不但是一個標準的完整的圖書信息管理軟件,它還是一個開放的具有數據轉換與通訊功能的管理系統。
系統特點
√面向最終用戶,全部操作可視化
√系統代碼為32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軟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自動化程度高:出版者、出版地、書目號自動調出、可自動套錄所購采訪或編目數據、自動判斷圖書借出與還回、自動計算超期罰款、讀者超期書自動提示等。
√系統參數設置靈活:可對圖書借閱期限、超期罰款金額等參數自由設置。
√具有數據轉換與通訊功能:系統數據與MARC(ISO2709)數據相互轉換、系統數據轉換為各種文本數據。
√具有聯合編目功能。
√系統開放性好:可將光盤數據或互聯網上數據復制到本系統建立全文數據庫以供讀者網上調用。
√完全實現INTERNET實時數據交互。
√系統全部采用4位記時,徹底解決2000年問題。
√允許自動即時存盤,避免數據掉電丟失。
√顯示器分辨率自動識別,充分適應多種顯示器。
√可存貯圖書具體內容及附帶圖片、聲音、動畫等信息。
√系統能自動檢測圖書輸入的復本與登錄號錯誤,確保圖書流通時正確無誤。
√系統具有圖書錯誤碼修復功能,對由于停電、死機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系統數據錯誤均可自動恢復。
√FLCS有完整的歷史功能,可記錄圖書借還、罰款、銷證、現金等多種數據信息。
√通過特殊算法,實現高速包含式檢索。
標準的軟件
一、標準的32位WINDOWS應用軟件
圖書信息集成管理系統FLCS應用平臺為:PC機操作系統:WINDOWS95及以上版本;網絡操作系統為:WINDOWSNT、NOVELL。FLCS徹底拋棄了16位操作系統,在WIN95以下版本的PC機操作系統上不能運行。FLCS全部代碼為32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軟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圖書信息集成管理系統FLCS完全采用圖形界面,支持WINDOWS下的不同軟件傳遞數據,不同軟件同時運行等所有功能。
二、標準的網絡軟件
圖書信息集成管理系統FLCS為標準的網絡軟件,通過FLCS我們可以實現幾十臺計算機同時編目、借還、檢索等操作。通過特殊的算法,FLCS在網絡上運行時,圖書借還、模糊檢索等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從理論上講,FLCS的記錄限制為十億條,系統測試用HP(166/32M/2.1G)服務器,聯想(166/32M/2.1G)PC機工作站,管理200萬冊圖書,在10M網絡上運行時,檢索、借還等操作時均實現秒級延時。FLCS系統適用的網絡規模只受網絡操作系統限制,也就是說,只要所購網絡操作系統允許,您可以隨意增加入網微機數量。
三、標準的圖書館管理系統
系統支持CNMARC/USMARC/LCMARC(ISO2709)數據,書目及連續出版物著錄符合《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D)》和《中國文獻著錄標準(GB3792)》,書目條碼符合中國圖書館行業條碼標準(Code39)。
FLCS60新增功能
√允許自動即時存盤,避免數據掉電丟失。在進行數據錄入、圖書借還等操作時,系統可將數據隨時存盤,以防因機器異常錯誤而造成數據丟失。
√顯示器分辨率自動識別,充分適應多種顯示器。操作窗口中的項目隨窗口的大小自動調節
√可存貯圖書具體內容及附帶圖片、聲音、動畫等信息。
√集成科技論文管理系統。
√多條件組合數據處理。在打印、統計、數據轉換等操作時,用戶可根據自已的需要進行組合數據處理,只輸出自己所需要的數據。
√徹底拋棄數據接口,完全實現INTERNET實時數據交互。系統通過C/S運算模式,將數據運算置于服務器端,實現了大批量數據的包含式檢索。
√所有打印均具有預覽功能,所有報表列超過長度均可自動折行。
√系統允許多個窗口同時操作,例如在不關閉借還窗口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圖書預約、流通查詢、罰款登記等流通系統下的所有操作。
√增加多種統計功能。系統增加如編目階段統計、流通分類統計、流通明細流通、藏書分類統計等功能。
√增加多個數據字典
√增加欲超期查詢,可檢索出將要超期的讀者并可打印輸出。
√可方便的打印圖書借閱證。
√可進行批量銷證。
√可進行批量典藏及分冊典藏。
√檢索結果與檢索條件分離,可保留多個檢索結果。
√豐富借閱制度,可對不同類型讀者、不同類型圖書,設置不同的借閱權限。
√可將系統臨時文件放于本地,加快了程序運行速度。
圖書采訪
圖書采訪子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記錄采訪信息并向編目子系統提供數據。圖書采訪子系統主要由數據處理、查詢、統計打印、圖書驗收、信函定書幾部分組成。下面就幾個功能做一點解釋說明。
一、數據錄入:通過ISBN號可以調入MARC數據、出版者數據并在輸入ISBN號時進行。
圖書館可以外購采訪數據或從互聯網上下載圖書采購數據,然后通過數據錄入功能自動追加到采訪系統中來。在進行數據錄入時系統自動記錄圖書出版者信息,保證一次錄入多次調用。在進行數據錄入時系統自動,也就是說,如果您要采購的圖書已訂購或已收藏,系統會給您相應的提示。系統安全性校驗。例如,如果沒有輸入正題名、復本為0或過大,系統會給出相應的提示。數據攜帶。報紙科別、出版日期、復本、書商名信息系統會自動攜帶。
二、批量自動:系統將采訪錄入庫數據根據ISBN號、書名去采訪主庫、編目主庫依次查找,如找到則系統提示為重書。如果為重書,則可以修改其訂數據或將其刪除。
三、打印訂單:系統可打印標簽格式的訂單,此訂單格式已得到新華書店等書商允許。
四、圖書驗收:FLCS提供圖書驗收功能,通過圖書驗收,FLCS自動分配圖書登錄號。我們也可以不使用圖書驗收,而圖書編目時編目驗收一次完成。
圖書編目
圖書編目時系統自動調用采訪子系統數據及所購MARC數據,圖書編目完成后,可將數據交送到編目主庫及流通子系統進行圖書典藏及流通。圖書編目子系統大致有圖書編目、自動、統計打印、數據轉換、數據維護幾部分組成。
一、圖書編目:FLCS采用固定條目式錄入方式,通過多種輔助功能加快了圖書編目速度。
√圖書編目時可以自動調入圖書采訪數據、圖書驗收數據、所購MARC數據、出版者數據等。
√在鍵入ISBN號時進行自動。
√可以輸入圖書內容。在此,可以輸入圖書文本內容,也可以將圖書內容通過復制、粘貼的方式將圖書內容復制到系統中。
√嵌入文件:在此,可以利用WINDOWS的嵌入功能嵌入圖片、聲音、動畫等。
√出版地、出版者等數據自動記憶。
√開本、頁數等自動加"cm"、"頁"。
√叢書名等字段自動攜帶。
√種次號自動給出。
√正題名、分類號、復本、登錄號錯誤提示。
二、編目:FLCS提供自動的批量功能,如果有重書系統則將新書與庫存圖書同時顯示出來,用戶可以對其直接進行修改。
三、檢查登錄號排序:圖書登錄號是圖書館每一冊書的唯一標識,圖書管理系統實際上是通過登錄號進行圖書借還的,如果在圖書錄入過程中登錄號或復本輸入錯誤,則會造成圖書借還錯誤。FLCS提供了"檢查登錄號排序"功能,通過它,我們可以檢查出重復的及不連續的圖書,并可打印輸出,以供我們改正。
四、打印統計:FLCS允許用戶進行多條件打印和統計,各條件可任意組合。例如我們可以統計某段時間加工的某類中的某語種的圖書編目情況。
五、數據轉換:FLCS允許用戶外購MARC數據、允許用戶建立聯合編目,FLCS還允許用戶將系統數據生成MARC數據及各種文本數據以便和其他軟件交換數據。
六、數據交送:FLCS允許批量調撥交送,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要交送的數據指明其館藏位置、是否流通、條碼號與登錄號是否一致等圖書典藏信息,在進行圖書交送時每一冊圖書都使用這一信息,對少量具有不同典藏信息的圖書,我們再通過圖書典藏子系統將其更正。這樣就避免了對每一冊都進行典藏調撥,從而簡化了手續,加快了圖書加工速度。
圖書流通
圖書流通是用來記錄圖書借還信息的,必需有書有證才能進行圖書流通,流通子系統中的圖書數據來自編目子系統。
一、圖書借還:FLCS的借還操作簡捷、高效,無論借還操作還是借還速度都在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
√圖書借還自動識別,在借還過程中不用任何鍵盤切換操作。
√圖書還回時自動計算圖書超期罰款。
√圖書借還時自動檢測借書或還書讀者是否有超期書,如有超期書則出現提示。
√可自動建立圖書條碼號與登錄號的對應關系。
√自動檢測讀者數據:包括讀者借數、掛失、資格、押金余額、書證限期等。
√自動檢測圖書數據。
√自動還約書記到。在圖書被還回時,如果此書已被預約,系統則自動所約圖書記到。
二、借閱統計:FLCS可按分類法統計出所有大類在某段時間的借閱種數、冊數及罰款多額。FLCS可統計出某段時間內的詳細借還情況。
三、圖書預約:如果讀者檢索到的圖書已被借完,他可以辦理預約手續,以取得下次借閱的優先權。讀者可以通過INTERNET網絡查詢到自己的約書是否已到,圖書館也可以定期打印預約到書單發給相關讀者以通知其約書已到。
四、查詢:
1.用戶可通過六種不同的渠道查詢圖書流通或讀者借閱情況。
2.FLCS有查詢欲超期讀者功能,通過對查詢日期的設置,可以檢索出已到期的讀者和將到期的讀者,以通知讀者提前還書。
3.通過對圖書借閱頻率的查詢,用戶可以評出各類熱門書和滯借圖書。
4.FLCS有詳細的借還記錄,通過借還歷史查詢,用戶可以方便的知道某段時間內某書曾被哪些讀者借過。如果出現撕書等違規現象,FLCS的歷史查詢會很大的縮小所要調查的讀者范圍。
五、罰款:FLCS系統的罰款只是從讀者押金中扣除而不涉及到現金。FLCS的罰款有詳細的歷史記錄,讀者可通過INTERNET對自動的罰款情況進行查詢。
六、書證管理
1.在進行讀者辦證時,系統攜帶除姓名之外的所有數據,而加快的辦證速度。在進行讀者辦證時,可以嵌入讀者照片,以供打印讀者借閱證及圖書借還時使用。
2.FLCS可以方便的打印讀者借閱證。
3.FLCS進行單個或批量銷證,可方便的打印出某一單位的到期或將要到期的讀者清單,并標其借閱信息及押金余額等。這對學校圖書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一功能,用戶可以只對班級進行銷證工作,而不涉及到單個讀者。
4.FLCS的賬務管理工作實用而嚴謹,用戶只有在辦證、銷證、交款與退款處涉及到現金,其他罰款都是從押金扣除而不涉及到現金流動。FLCS有詳細的現金流通記錄以供查詢。
5.圖書錯誤修正:圖書在流通過程中會自動關聯許多數據庫,如果在關聯過程中發生停電、死機等異常錯誤而使數據失去關聯,則會造成圖書借還不成功,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圖書錯誤修正功能修復圖書和讀者數據,以使圖書可以繼續借還。
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由期刊訂購、現刊管理、過刊管理三部分組成,過刊編目完成后,可以通過數據交送,將數據交送到流通子系統進行過刊借還。
一、期刊訂購:期刊訂購是用來記錄期刊訂購信息的。
1.期刊增訂:在進行期刊增訂時,系統自動檢測所錄入期刊是否已訂購,并給出提示信息。
2.打印訂購清單:用戶可以對不同書商、語種、出版頻率打印訂購清單,并可以將期刊訂購數據生成EXCEL文檔,以用來數據交換。
二、現刊管理:現刊管理要調用期刊訂購數據并為過刊管理積累數據。
1.現刊記到:現刊記到時,系統自動調入訂購數據,自動計算應到期號,自動生成本期訂價,自動對應語種及排架號,自動檢測已到期與缺期。
2.打印裝訂通知單:系統自動檢測已到齊期刊并打印輸出,用戶可根據此清單進行現刊下架。
三、過刊管理:過刊管理由過刊編目、打印著錄卡片、財產賬等幾部分組成。
過刊編目:過刊編目時系統自動調用訂購數據、現刊數據及現刊下架數據,系統自動計算現刊合訂價,自動給出分類號等。
圖書典藏
通過圖書典藏,用戶可以指明每冊書的條碼號、館藏位置、是否允許流通等信息。FLCS允許用戶進行批量交送典藏然后再對個別圖書進行典藏登記的方式,從而簡化了典藏手續,加快了典藏效率。
一、圖書典藏:在圖書典藏時,用戶可以指定每冊書的條碼號也可以不指定,如果不指定,用戶可以在圖書借還時再建立圖書登錄號與條碼號的對應關系。
實際上,FLCS允許用戶不經過圖書典藏而直接進行圖書流通,這反應了FLCS的可簡可詳的設計思想
二、統計打印:通過統計打印功能,用戶可以方便的知道在某段時間內向圖書館各部門交送了多少圖書,并可打印出那些圖書的詳細列表。
三、圖書剔舊:FLCS允許用戶進行單冊書剔舊,剔舊書作為歷史保留并可隨時打印輸出。
論文管理
FLCS60論文全文管理系統,通過這一系統,用戶可以從光盤上、互聯網上等媒體上下載信息,建立自己的全文數據庫。FLCS的論文管理系統允許用戶通過WINDOWS的OLE功能存放WORD文檔、圖片、聲音、影像等多媒體信息,它是一個有效的多媒體管理工具,同時又是一個得利的辦公助手。
用戶建立的全文數據可以通過FLCS的INTERNET檢索系統通過網絡。
FLCS的INTERNET檢索系統
FLCS提供一個C/S結構的INTERNET檢索系統,通過該系統,用戶可以利用WWW瀏覽器,從所有上網的計算機上檢索到圖書館的館藏書目、讀者基本信息、讀者借書、預約到書、超期讀者、罰款記錄、最新圖書、借閱頻率最高的圖書及借閱頻最高的讀者、期刊數據、科技論文數據等信息。
該系統的服務器端配置為NT4、IIS3、ASP3、VFPODBC6、TCP/IP協議。
一、書目檢索:通過INTERNET檢索功能,用戶可以很方便的檢索到自已所需要的圖書,并能查到各分冊的館藏位置、及是否在館等信息。由于系統采用C/S結構,檢索運算在服務器端進行,網絡上傳輸的只是檢索式及檢索結果,從而大大減輕了網絡傳輸負擔,加快了檢索速度。
二、讀者檢索:通過讀者檢索功能,讀者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檢索到自已的基本信息、所借圖書、罰款記錄、預約到書等信息。
三、論文檢索:FLCS允許用戶建自己的全文數據庫,并允許用戶將自己的全文數據庫通過INTERNET。通過論文檢索功能,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下載圖書館論文數據,并可進行下載、打印等處理。
觸摸屏檢索系統
FLCS提供了一個"傻瓜式"讀者檢索系統,該系統通過對整部中圖法的引用和書名、作者提詞索引,使觸摸屏檢索成為可能,適合于各學校圖書館。讀者檢索時,完全脫離鍵盤,不懂計算機和圖書館學知識的人員,也能用觸摸屏或鼠標很快檢索到所需圖書。系統采用前臺書目檢索,后臺自動打印借書單的方式,方便了讀者和圖書管理人員。
用戶關心的問題
1.計算機停電或死機會不會造成數據丟失
FLCS有即時存盤功能,被修改的數據會立即存盤,不會因計算機異常錯誤而丟失數據。
2.FLCS能否存貯多媒體信息
FLCS能存貯每冊書的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通過FLCS的科技論文管理系統,用戶還能建立自已的多媒體資料庫。
3.FLCS能否打印讀者借閱證
FLCS能根據讀者辦證日期、讀者單位、讀者姓名或證碼打印讀者借閱證。
4.FLCS能否批量銷證
FLCS既能單個銷證,又能批量銷證。
5.FLCS系統是否易學易用
FLCS系統是標準的WINDOWS應用程序,界面友好,操作容易,只要有計算機常識就可維護使用。FLCS系統的數據流程與圖書館工作流程是相符的,只要懂圖書館業務,在一、兩周時間內就可熟練使用。
6.FLCS系統是否實用、是否具有先進性
FLCS的研制人員有圖書館學專業、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也有從事多年圖書館工作的老館員,FLCS的研制人員決定了其實用性。FLCS系統采用CLIENT/SERVER結構,實現Internet/Intranet信息,FLCS能從互聯網和光盤上下載信息,能存貯多媒體數據,所以FLCS系統當然是先進的系統。
7.FLCS能存放多少數據、能用于多大規模的網絡
理論上講,FLCS系統的記錄限制為十億條,系統測試用HP(166/32M/2.1G)服務器,聯想(166/32M/2.1G)PC機工作站,管理200萬冊圖書時,在檢索、借還等操作時均實現秒級延時。FLCS系統適用的網絡規模只受網絡操作系統限制。
8.我們是否可以外購數據及與其他圖書館交換數據
FLCS系統可以自動調用所購采訪數據、編目數據,FLCS可以生成標準MARC(ISO2709)數據以用于數據交換,FLCS也可以接收其他圖書館的MARC數據建立聯合編目。FLCS還可以和其他軟件如WORD、EXCEL等交換數據。
9.FLCS系統是否容易出問題、出了問題時怎么辦
1前言
“勞動信息管理系統”一般情況下都做成數字表格、文字描述、圖形顯示等形式。“數字表格”即具體的人員、工資數據的結構化描述;“文字描述”即用一段文字敘述或補充說明情況等;這里的“圖”包括兩類,即照片圖(例如BMP位圖等)和動態生成的指標描述圖(如折線圖等)。筆者在選擇開發工具和數據庫方面,經過詳細調研后,覺得用PB6和ORACLE8最為合適,現將開發和應用中的一些體會總結成文,供讀者參考。
2系統的運行環境
本系統在CLIENT/SERVER結構上運行,SERVER平臺為UNIX,裝有ORACLE8數據庫。CLIENT端通過HUB、ROUTER與SERVER連接,CLIENT端的開發、運行平臺是WIN95/98/2000,前端開發工具為PB6,總體網絡協議為TCP/IP。
3系統功能介紹
該系統包括勞動管理信息的維護和查詢兩部分,內容充實,立足于應用。表、文、圖具全,對比圖形由數據自動生成。同類型的數據查詢采用了窗口繼承的開發方法和動態數據窗口,查詢界面統一、清晰。文字部分存入ORACLE庫的LONG字段中,用MLE(多行編輯器)作為輸入、輸出的中間編輯、查詢界面。一些原始資料,如照片、背景圖等做成了BMP圖片,以BLOB數據方式存入ORACLE庫中,或存至NFS(網絡文件系統)的“虛”盤上,查詢時調入圖形框(如P_1)內。
4技術難點及解決的方法
4.1字符集的選擇
如果字符集選擇錯誤,會出現漢字顯示成亂字符的現象,需要從注冊表中選擇正確的字符集,具體方法是:在WIN95/98/2000下運行注冊表編輯程序regedit.exe,選擇HKEY_LOCAL_MACHINE,再選擇SOFTWARE,再選擇ORACLE,然后選擇NLS_LANG(語言的國際支持),鍵入和服務器端相同的字符集。例如服務器端的字符集為AMERICAN_AMERICAN.US7ASCII,在此也輸入此項就行了。
4.2PB6和ORACLE8的連接
PB6和ORACLE8的連接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很多導致調用數據庫失敗的原因就出于此,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和硬件環境,可靈活選擇客戶端的接口軟件,下面舉例子來說明連接方法:
4.2.1//通過NET8連接數據庫,支持32位的數據訪問,安裝ORACLE8的NET8軟件
//目前PB6支持到ORACLE7.3,但是也支持ORACLE8,所以設置如下
SQLCA.DBMS="o73"
//要訪問的ORACLE用戶名
SQLCA.LogID="lz"
SQLCA.LogPass="lzpwd"
SQLCA.UserID="lz"
//通過SQL*NETV2和ORACLE庫連接
SQLCA.ServerName="@net80"
Connectusingsqlca;
4.2.2//通過SQL*NETV2連接,可支持16位的數據訪問,客戶端可選擇ORACLECDE的SQL*NETV2
SQLCA.DBMS="o71"
//要訪問的ORACLE用戶名
SQLCA.LogID="lz"
SQLCA.LogPass="lzpwd"
SQLCA.UserID="lz"
//通過SQL*NETV2和ORACLE庫連接
SQLCA.ServerName="@snv2"
Connectusingsqlca;
以上的Script語句描述了和SERVER的連接過程,也可以將上述Script語句存入文件(如pb.ini)中,通過調用文件和數據庫做連接。
若PB6和ORACLE8連接不通,可查一下C:\AUTOEXEC.BAT里邊的路徑是否包含c:\orawin95\bin(或相應的路徑),如果沒有此路徑說明,PB6和ORACLE8不能連通。
4.3文字類數據(文本)的入庫和查詢
文本入庫和查詢可采用PB6的MLE(多行編輯器)作界面,編輯完成后存入ORACLE8的LONG字段中,查詢時從LONG字段中取出,放入MLE中查詢,下邊是一個例子:
//文本的預處理(以去除文本文件中的回車換行符為例說明)
//將文件讀入BLOB型變量text中fn=fileopen(txtname,streammode!)
iffn<>-1then
fileread(fn,text)
fileclose(fn)
//將讀入的數據流組合成字符串
article=string(text)
s=len(article)
forv=1tos
t=pos(article,char(13)+char(10),v)
ift>0then
article=replace(article,t,2,"")
else
endif
next
mle_1.text=article
//將處理后的文件c:\ldxx.txt存盤,文件中的回車換行符已全部去掉
text1=blob(article)
filname="c:\ldxx.txt"
fn=fileopen(filname,streammode!,write!,lockwrite!,replace!)
iffn<>-1then
filewrite(fn,text1)
fileclose(fn)
endif
//文本入庫
bigtext1=blob(mle_1.text)
updateblobldxxwjsetbigtext=:bigtext1wherebh=:varbhandrq=:varrqusingsqlca;
commit;
//從庫中提出放入MLE中查詢
selectblobbigtextinto:bigtext1fromldxxwjwherebh=:varbhrq=:varrqusingsqlca;
mle_1.text=blob(bigtext1)
//從庫中重新生成文本文件filename.txt并存盤
selectbigtextinto:varfilefromldxxwjwherebh=:varbhandrq=:varrqusingsqlca;
fname="c:\filename.txt”
fh=fileopen(fname,streammode!,write!,lockwrite!,replace!)
iffh<>-1then
filewrite(fh,filen)
fileclose(fh)
endif
4.4處理圖象文件(大的二進制文件)
職工照片-圖象文件(例如BMP位圖文件)是二進制文件,將其以數據流方式存入ORACLE8的LONG字段中,查詢時從LONG字段中取出,放入圖象框(如p_1)中查詢,下邊是一個例子:
//將圖象文件讀入BLOB型變量pict中
fn=fileopen(picname,streammode!)
iffn<>-1then
fileread(fn,pict)
fileclose(fn)
//將圖象放入圖象框p_1內查看
setpicture(p_1,pict)
endif
//將圖象存入表pic的LONG字段bmpt中
updateblobpicsetbmpt=:pict;
commit;
4.5使用動態數據窗口
動態數據窗口指的是在程序的運行過程中通過SQL語句的改變動態地創建、修改數據窗口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它多用在對同類型的對象的描述過程中,“勞動信息查詢系統”的一些類似的內容可用動態數據窗口來編制,表現形式一致、構造界面統一、編程效率高,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優點。下邊是一個創建動態數據窗口并由此繪出趨勢圖的例子(動態數據窗口dw_1,圖形框gr_1):
dw_1.Create(SyntaxFromSQL(SQLCA,"SELECTsj,val01FROMtab01whereytmh=''''"+rowcha+"''''ORDERBYsj","style=(type=grid)",err))
//執行上述語句會動態地產生類型為grid的數據窗口dw_1。
//由下邊這段程序做出趨勢圖:
//將數據調入數據窗口
dw_1.SetTransObject(sqlca)
dw_1.Retrieve()
rows=rowcount(dw_1)
ifrows>0then
gr_1.SetRedraw(False)
gr_1.reset(all!)
gr_1.addseries("dz1")
fori=1torows
xis=mid(getitemstring(dw_1,i,1),3,2)
yis=getitemnumber(dw_1,i,2)
ifisnull(yis)then
yis=0
endif
gr_1.adddata(1,yis,xis)
next
gr_1.SetRedraw(True)
sum=sum+sum1
st_1.text=string(sum)
endif
//圖的類型可根據不同需要隨意選擇,如選擇餅圖、柱狀、折線圖等。
4.6變量的定義和賦值要正確
一些整型數值盡量不要定義成INT類型,因為一旦超過32767就會出錯,一定要定義成LONG類型;帶小數的數據變量要定義成DOUBLE型,若定義成LONG類型,會自動設去小數部分,出現精度錯誤。
PB6中的日期類變量賦值方式比較固定,若日期變量定義錯了,執行有關的SQL語句時會出錯,錯誤現象非常隱蔽,不容易調試,這是編程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在此特別強調一下。
舉例如下:
rqnum1=”2000-06-31”
公司通信系統的軟件變更主要涉及應用軟件的變更,大部分是對現有功能、數據的調整,如電話號碼的變更、使用權限的變更、使用功能的變更等。對于此部分的變更管理,目前公司管理程序僅對全廠性的行政電話、IP地址、軟件權限的變更管理進行了規定,對于各生產廠、部內部使用的指令電話、調度電話、工業電視等通信系統的功能、數據變更未納入公司管理程序,集中管理。
1.2硬件
公司通信系統硬件設備的變更,主要包括:通信設備的新增、拆除、移位、結構調整等。目前均參照公司管理程序執行。近2年各單元變更申請數量大約為25件。而通信系統硬件部分的變更,也是現階段通信系統變更的主要內容。
2變更因素分析
綜合上述公司通信系統變更管理的現狀,有以下一些原因或因素造成了這些變更的發生:在軟件變更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因素所致:第一,用戶生產工藝、產線流程等變更,導致軟件系統結構、功能的變更。第二,公司各廠、部組織機構、辦公地點、人員配置的變更等,導致使用權限的變更。第三,供應商提供服務的變更。此種變更發生幾率很小。在硬件變更方面,縱觀近二年的通信系統變更申請情況,存在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點:其一,設計不夠完善。其主要體現在工程建設期間終端布點的缺失、設備選型與實際環境和工藝條件的不符、設備安裝位置與實際需求不符等。如90%的電話類變更都是由于工程建設期間終端布點缺失所致;近30%的視頻類變更是由于設備安裝位置與實際需求不符而提出的。其二,需求提出不明確。系統搭建前期,由于用戶對系統整體功能認識的不全面,或是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其需求提出的可行性、完整性存在問題。其主要體現在大量的新增接入點、監控點需求。其三,使用環境的變化。在系統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出現由于關聯系統的軟、硬件設施發生變化而被迫發生變更的情況。
3建議措施
2管理信息系統中計算機通信技術特點分析
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運用,實現了信息的連通性與共享性,更實現了不同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交流。連通性是指計算機網絡用戶之間可以進行信息交換。信息共享則提高了信息數據的透明性,避免任何違規現象的出現,實現了管理者之間的有效監督與資源共享。與電話通信系統相比,計算機通信技術具有更廣闊的應用范圍,它具有多樣化的通信模式與通信語言等特點??v觀目前計算機通信技術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現狀與前景,筆者進行了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特點分析。
2.1高通信質量在管理信息系統中,計算機通信技術通過物理層進行數據傳輸。數據傳輸追求的是準確性。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窄帶數字調制方式、跳頻擴頻調制系統等方式,不斷提高物理層的頻譜效率,從而保證物理層的通信質量,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環境,促進數據的及時、有效傳遞,利于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計劃能夠及時傳遞至管理者。
2.2高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是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處理工具,在數據處理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數據搜索、計算、傳輸、加工、輸出、儲存等數據處理工作。例如局域網的數據傳輸速率一般為1-100Mbps,能支持計算機之間的高速通信,所以時延較低。計算機通信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保證了信息數據的準確性與實時性。
2.3實現有效管理控制計算機通信具有豐富的通信形式,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傳輸與再現,適用于多種多媒體通信技術。計算機通信的MAC子層,是實現有效控制與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層,確保數據傳輸需要。MAC子層可以實現管理者之間的多地址訪問,利于管理者之間的及時有效溝通。管理者也可以運用此進行一對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實時監控反饋計算機通信系統根據計劃目標要求,實時跟蹤相關數據信息,實現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數據信息動態,及時處理出現的突況,及時解決潛在問題。例如新型電力工程調度運行管理信息系統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沿線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遠程監控、集中監督和統一管理,為各級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信息,為各級生產部門提供信息服務數據。其中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是選擇了基于SDH(同步數字傳輸)的MSTP(Multi.ServiceTraIlsferPlatfom)技術作為組網核心。
2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特點和優勢
計算機通信技術主要以計算機為基礎平臺,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的傳輸、交流和后處理,相較于傳統的書面、電話通信,特點突出,優勢明顯,經筆者總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適用范圍廣傳統的通信方式
受傳輸形式和攜帶方式的限制,適用范圍有限,而計算機通信技術形成方式多樣,可在二值信號的基礎上,完成對文章、圖片、聲音、影像信息的高效傳輸和再現,適用于多種媒體形式,大大擴展了其應用范圍。
2.2傳輸效率高
二值信號使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傳輸速度大大提高,對模擬信號的傳輸由傳統的每分鐘1.8萬個字符,提升大每分鐘48萬個字符,且光纖時代的到來,還將進一步提高計算機通信的傳遞速度。
2.3抗干擾能力強
計算機通信技術主要依靠二進制的方式實現數據的處理和傳輸,相較于傳統的通信技術,便于實現對各種干擾和噪聲的清除,有效保證信息傳輸的質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進制的數據處理方式,計算機通信技術可輕易實現對傳輸數據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數據的保密效果,同時也保證了通信內容的完整性,極大的加強了安全效果。
3計算機通信技術
在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工業、農業、商業及教育界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實現著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統中,計算機通信技術借助其有效的數據傳輸能力,極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高效性。計算機通信技術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信息管理系統數據處理的應用、在信息管理系統預測功能、計劃功能、控制功能以及決策功能中的應用。無論是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哪一項功能,都必須依靠龐大的數據庫作為基礎,傳統的通信技術無法同時兼備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數據,這時,計算機通信技術的使用就顯得尤為必要。對數據的高效處理和對數據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計算機通信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統中的人為工作強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勞動力,從而有利于創造出更大的社會經濟財富。
在專業中有來自原來五個不同專業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導致專業定位不明確。②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專業有類似之處,導致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專業替代。③各類院校都利用自身的優勢辦信息管理專業,使本專業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會企業對本專業認知有誤,耽誤學生就業競爭。比如工科院校以培養信息系統開發人才為定位,側重計算機技術的培養;管理類院校以培養管理人才為主,側重管理理論;還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資源管理為培養方向;有些院校只培養專門的行業信息處理人才,比如醫療信息處理,電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學定位,突出特色。
廣西財經學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類專業和管理類專業的辦學經驗,與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的中國人民大學之類的一流大學差距甚遠。對信息管理專業的定位不明確,社會對本專業的認識模糊,加之類似相關專業的發展,給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我們只有對本專業準確定位,突出特色,才能辦出有一定競爭力的信息管理專業。經過實踐思考,筆者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三大學科基礎,形成復合型的專業定位。信息管理專業不是培養單純的計算機技術人才,也不是培養只熟悉業務流程的管理者,其培養的是高素質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備信息技術知識、信息管理知識和信息系統知識,還需要掌握項目管理知識,特別要具有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創新的素質,這是信息管理人才與其他技術人才不一樣的地方。為此我們考慮我院信管專業的定位是:①突出專業的復合型特點,管理理論和計算機技術并重,特別注重信息技術與管理流程的結合,注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培養“懂計算機的管理人員”,培養企業的信息化推動人才。②我校是廣西唯一的財經類院校,要突出學校的特點,以財經院校為背景,在財政、會計、金融等專業方面有突出的優勢。可利用學校背景適當加強財經類理論或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經濟信息的處理能力,區別于一般院校的學生。③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重點,依靠大量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加強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點。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個模塊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目前我院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模塊。
1.理論課程。
應修學分共128學分,包含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①公共基礎課: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等。②專業基礎課:管理學原理、統計學、會計學、西方經濟學、C語言程序、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信息管理概論、數據結構與算法、信息安全等。③專業主干課: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經濟學、ERP原理等。④專業選修課:信息檢索與利用、辦公自動化、網頁設計、信息分析與預測、決策支持系統、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
2.實踐課程。
應修學分為32學分,包括集中實踐和獨立的課程實踐兩大模塊。①集中實踐模塊:軍事理論、就業指導、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設計。②課程實踐模塊: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實踐、計算機網絡實踐、信息管理實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C語言程序設計實訓、數據庫與程序設計實訓、管理信息系統開發、ERP原理與實訓、信息分析與預測實訓、信息系統開發綜合實訓。
三、核心課程的設置與整合
信息管理專業以經濟學、管理學和計算機技術作為三大支柱學科,形成了科學的課程體系,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與學生往往有拼盤式的感覺,缺乏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很多教師是計算機專業或者管理專業畢業,他們在教學中往往從自身的特長出發完成教學,教授的課程內容不適合信息專業的需要;學生則感到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過散,所學到的知識支離破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如何辦好信息管理專業除了有明確定位和突出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外,還必須考慮教學體系中的課程設置,特別是核心課程以及課程內容銜接等問題。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由三部分組成。
1.管理科學課程
我們基本與管理類專業接軌,開設管理學原理、生產與運作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等。重點培養學生在組織、協調、人事、領導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經濟學課程,開設西方經濟學。在財經院校的背景下,我們開設了會計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等選修課程,鼓勵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提高就業競爭力。
2.計算機科學課程
最主要的是數據庫與計算機網絡,還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等,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計算機類專業的相應課程要有所區別,強調解決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組織、處理等問題,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前提下,為管理應用服務。關于系統開發,我們開設高級程序語言,并連續開設兩個學期的JAVA,將一個工具徹底講通用會,滿足本專業學生具有開發系統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計算機類課程都設置同步的課程實驗,實現四年的計算機技術培訓不斷線,使本專業學生確實具備熟練的計算機使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