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3 15:04: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汽車新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汽車新技術論文

篇(1)

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各國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已經應用這種技術,以此來抵抗石油危機的沖擊。這種剛內含有,磷鋼板,烘烤硬化鋼板,雙相鋼,析出強化鋼,相變誘導塑性鋼等。首先由零件相結構進行覆蓋,逐步遍及車身。日本、瑞典等國相繼進行研發。與國際相比,我國的研究水平還需提高,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以汽車結構的設計和材料選擇最優為基礎,與之結合,加快汽車輕量化進程。通過冶金,對鋼的成分進行變更,提升組織與性能。進行熱處理,改變組織性能,以實現材料更輕。但是這種鋼,成形困難,反彈性大。因此,要應用沖壓成形、焊接等多種技術。

1.2輕金屬材料

1.2.1鎂

鎂合金擁有高比強度和高比剛度的優點,采用鎂進行汽車零件的制造能夠提升輕量化的效果。鎂的熔點較低,能夠回升再利用,消耗能源也較少。鎂合金的零件,尺寸較為穩定,抗震性更好。上世紀中葉,鎂合金價格較低,德國的眾多汽車都使用其作為汽車的結構零部件。近些年隨著研發的進程不斷發展,鎂合金的抗腐蝕性也得以提升。

1.2.2鈦

鈦的質量較輕,強度很高,有很強的耐腐蝕性。但是鈦的價格過于昂貴,在汽車上的應用較少。鈦的應用,能夠減輕汽車重量,節約能源,減輕震動,降低噪音,減少污染,延長汽車壽命,提升汽車的安全和舒適性能。目前,鈦的運用范圍是汽車的發動機及相關零部件。而這些零部件恰恰都是經常遭遇腐蝕,磨損的部分。由于高昂的價格,只有賽車制造商,鈦應用較為普遍。

2技術創新成形工藝

汽車制造中的鍛造、沖壓、鑄造,焊接等成形的加工工藝是核心的、基礎的技術。該工藝進行創新,不僅能降低制造的成本,對汽車質量進行提高,還能促進汽車輕量化的進程。

2.1液壓

液壓的成形,主要介質是流體,實現對金屬進行塑性。該工藝較普遍的是內高壓,將高壓液體充滿金屬管中,用模具進行施壓變形。這種工藝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簡化模具的結構,縮短生產的周期,能夠制造更復雜的工件,極大的提升了汽車的性能———安全性,舒適性。

2.2剪裁和拼接

傳統的零件制造,毛坯材料較為單一,過程方便,但是不夠優化。當前為了優化材料的應用和工藝,開始對毛坯材料進行剪裁拼接,不同種類的毛坯通過焊接,熱處理等方式進行結合,產生不同的作用。極大的提升性能,最大的節省材料。

篇(2)

一、電控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電控新技術

在現今的電控技術發展中,新技術主要表現為:汽車發動機和汽車底盤的電控技術,這個方面的發展已經相對較為成熟;然后是車身安全方面的電控技術,這個包括安全氣囊、溫度調控以及各種儀表等;再然后就是混合動力等電動汽車的應用;通訊等智能交通的綜合技術系統;各種信息系統等整車控制設計。

(二)發展趨勢

目前針對現代化經濟的發展趨勢,和信息化的時代特點,汽車電控的新技術發展趨勢逐漸走向了集成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其通過對發動機、自動變速、牽引動力、制動動力等動力系統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穩定的集成化電控系統,并在模糊控制和自動適應控制的智能化控制概念下,加快了其智能化電控發展的速度,利用數據的有效交換與應用,實現了網絡化的電控新技術。

二、維修行業的形勢現狀

(一)維修技術

伴隨著汽車控制技術的發展,汽車在結構、性能等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對于傳統的汽車維修行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在汽車電控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相關的汽車維修技術也面臨著巨大的創新與變革,從而適應汽車市場需求的變化。

(二)維修設備

由于汽車電控技術的發展給維修技術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從而令維修所需要使用的設備也面臨著更新的問題。在現今的新汽車電控技術下,很多以往的維修設備并不足以完成維修任務,因此在維修設備的改革上,也是維修行業需要著重研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維修信息網絡化

在全球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將我們帶入到了一個信息科技主控的信息化時代。因此信息化技術已經滲入到了各行各業之中,同樣電控技術的創新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因此對于電控技術的信息反饋,以及相應數據的處理,是促使維修行業信息網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四)維修人員素質

然而電控技術的發展,也不能保證全自動的運行,維修行業就能不能保證全自動的修理。因此作為修理的核心,維修人員的素質及專業能力提高,成為了實現維修行業得以適應電控技術發展需求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面對電控技術的告訴發展狀況時,有效的提高維修人員的專業能力及相關業務水平,是提高現代汽車維修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電控新技術與維修行業的關系

(一)品牌經營

隨著現今汽車行業的發展,大量的車型逐漸充實著整個汽車市場。這就令汽車維修行業在發展中,對修為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逐漸提高。所以面對這一狀況,維修行業應該形成統一的高素質專業維修人員培訓體系,然后針對汽車的品牌進行針對性的品牌化維修經營策略。

(二)理念轉變

傳統的維修行業,在維修理念上保持著一種“即發生即修理”的態度。然而伴隨著汽車的逐漸普及,與其市場范圍的擴大,令維修企業與客戶之間達成了一種增值觀念,將原有的傳統理念從“維修”變成了“維護”,從而為“零修理”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理念基礎。

(三)設備的依賴

在汽車的新電控技術發展中,由于電控技術的發展,使得汽車越來越趨向自動化,這就令汽車本身的結構精密度更高,從而導致完全的人力無法滿足汽車相應問題的維修。這就形成了維修行業對各種高科技儀器的依賴,從而利用各種儀器來對汽車進行有效的修理。

四、電控新技術與維修行業的相關發展

(一)專業人員培養

面對現今汽車的發展狀況,汽車維修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并與此同時熟練的掌握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相應的現代化新技術,并在不斷的維修理念更新中提高自身維修素質,從而滿足現代化汽車維修的需要。

(二)維修數據應用

在提高維修人員的自身素質同時,維修企業還需要對汽車的最新動態進行準確的把握。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汽車的技術更新也是日新月異,因此維修行業必須有效的利用網絡化信息技術,保持對其信息的掌握,從而及時對維修行業發展做出有效調整。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汽車的電控新技術發展,是在新時展背景下響應人們需求的必然結果。而在這種結果下,引領了汽車修為行業的相應改革和發展,從而將汽車維修行業引領上了一條高科技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賈秋紅,廖林清,屈翔.淺析國內防彈運鈔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A].“技術創新與核心能力建設”重慶汽車工程學會2006年會論文集[C].2006.

篇(3)

一、專業課程在通識教育模式中的改變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汽車發動機原理》在車輛工程、能源動力類、機械制造類、交通運輸類等專業中占有重要位置。這門課程中對車用內燃機結構、燃燒方式、功熱轉化、性能改善、內燃機熱力過程、排放物測定與控制等知識與專業技術進行了講述。《發動機原理》對于培養具有良好基礎知識、開闊思維、獲得設計創新能力、深化工程實踐認識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大力倡導通識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科教育工作者經常產生難以解決的課程教育改革的問題[2,3]。這些問題可歸納如下幾點:(1)課時減少。(2)學習內容明顯增加。在專業課時不斷壓縮情況下,學習內容卻顯著增加,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專業基礎理論必須要學,且更加夯實;其二新工程技術不斷涌現,國內外汽車技術,尤其是內燃機技術數年更新一代,教學內容不體現新技術,將被社會發展所淘汰;其三學生渴望學習新生事物,追求新技術,不局限與基礎知識的掌握。(3)《汽車發動機原理》是一門多學科內容集合的課程。(4)《汽車發動機原理》教材更新慢。

二、教學與時俱進

所謂與時俱進,即教學內容要更新、教學方法也要更新。教學內容中應該對當前所出現的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進行展示與講解。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可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前社會專業方向的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幫助學生適應科技社會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典型論文,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來獲得實際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動手實踐的能力。筆者收集了國內外發表的內燃機相關專業論文,在結束本節內容講解后,結合相應的論文課題,分析當前內燃機技術發展趨勢與論文內容。講述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占課程時間的1/6左右。這部分內容的講解安排詳細如下:(1)在獲得論文提綱基礎上為學生分析論文重點、難點與論文寫作思路。(2)講解過程中對提問的學生解疑答惑。(3)講解完畢后師生共同討論。(4)課后學生收集相關課題資料,并手寫一份學習心得。

三、教學方法不斷創新

1.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授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避免“填鴨式”教學模式。例如講解到發動機溫度在啟動運行一段時間后將達到較高值時,向課堂提問采用什么方式冷卻、什么冷卻劑冷卻、冷卻劑的功能、制冷量如何計算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思考,并獲得問題的合理解答。啟發式教學方法將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2.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有限的教學課程中設定討論課,或在教學過程中擠出一定時間針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學習討論。例如,在如何改善發動機換熱過程這一命題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所學知識、創意能力、實踐經驗等進行問題的分析,并獲得獨具特點的見解。也可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獲得更多解決方案,不僅提高學生互助交流能力,還能培養合作精神。3.現代化教學手段?,F代多媒體教學模式在高等院校中已有廣泛開展,且在某些課程中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動畫、圖片等手段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汽車發動機原理》中所教授的內容。4.開設網絡課堂。網絡為教學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形成了一個開放式教育與學習環境。在網絡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學習意愿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根據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動手查閱、整理、分析資料,并獲得問題的解答。因此在網絡課程前,教師需要為網絡課程安排任務。

四、獨立思考能力與專業實驗技能的培養

所開設的實驗課程大部分為理論驗證性,這類實驗課的優點在于通過實驗驗證理論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并獲得實驗解決方案,而缺點在于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性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所以,筆者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理念,設定了兩種實驗課程,包括驗證性實驗與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必須實施的內容,而探索性實驗則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開設的實驗課程,比如包括有實驗方法的改進、內燃機結構部件的優化、內燃機性能的優化等。探索性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表述如下:(1)教師團隊制定一個可行的實驗題庫供學生選擇,每位同學選擇一個探索性實驗課題。(2)教師給定學生學習要求。(3)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選題設定實驗方案,包括實驗方法、實驗流程、各種實驗設備、自主編寫實驗大綱與指導書,實驗結果的論證與改進等。(4)向正在進行探索性實驗所有學生開放實驗室,為他們提供條件,并設定探索性實驗周期為10周。(5)給定兩周時間讓學生準備實驗與實施實驗。(6)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提醒學生注意數據分析與特性曲線的繪制等細節。學生在做完探索性實驗后,還需要進行驗證性實驗,以支持實驗所獲得的結果。

五、重視畢業設計(論文)

篇(4)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奮進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提升,結構優化,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直接表現,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決定了貿易產品的結構優化,決定了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因此,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后,利用TCI指數、MI指數和GL指數測度了安徽省高新產品出口的貿易競爭力、比較優勢和產業內貿易情況,并得出結論,最后提出了擴大高新產品出口規模和優化出口結構的政策建議。

一、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概況

近年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呈現出跨越發展態勢,出口產品和企業集中度較高,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涌現出來,帶動了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一)高新產品出口跨越式發展。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1995年的1.2億美元國際貿易論文,發展到2009年的15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19.7%。出口額占全省總額比重從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產品出口額的年均增幅遠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長速度,通過高新產品出口,拉動了我省精細化工、汽車配件等產業的發展,為省內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產品集中度較高。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全鋼子午線輪胎、鍍鋅板等新材料出口4.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2.6%,生物醫藥及器械出口4.6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0.6%,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9%,光機電一體化1.5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0.1%。高新產品出口呈現產業集聚現象,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核心期刊目錄。高新產品的九大類產品中,以上四類產品出口額占總額高達92%。

(三)出口企業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豐原集團、華文國際、華安進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業累計出口10.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0%。戶均出口規模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隨著出口企業發展壯大,其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也日益增強。

(四)出口主體性質多元化。全省高新產品出口中,國有、外資、集體民營企業三分天下。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36%,國有企業出口5.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35%,集體民營企業出口4.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29%。

二、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

隨著全省高新技術產品規模的不斷提升,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提上議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現狀,下面將從TCI、MI和GL三大指數,詳細分析近年來安徽高新技術產品分類競爭力情況,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而揚長避短,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出口競爭力。

(一)使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衡量[1]。貿易競爭力指數(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斷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衡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別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TCI指數取值范圍為-1≤TCI≤1國際貿易論文,當0≤TCI≤1時,意味著該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1≤TCI≤0,意味著該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九類產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數: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電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軟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機電一體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醫療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環保與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現代農業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

 

篇(5)

越來越多的新電子控制設備被應用于汽車上。其中許多新的底盤控制技術設備在汽車的安全性、動力性、操作穩定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全電路制動系統(BBW,Brake-by-Wire)、汽車轉向控制系統(RWS、ESP等)、汽車懸架控制系統(ADC、ARC等)以及現在發展起來的汽車底盤線控技術(線控換檔系統、制動系統、懸架系統、增壓系統、油門系統和轉向系統等)。再加上汽車CAN總線的應用,42V電壓技術的研究,電動汽車的研究都會帶動汽車底盤控制技術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如今汽車底盤控制技術正向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下面該論文就分別對汽車底盤的構造技術以及這些新技術的發展狀況及應用作一一分析

汽車底盤的構造介紹

底盤: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

(1)傳動系。傳動系一般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傳動系可按能量傳遞方式的不同,劃分為機械傳動、液力傳動、液壓傳動、電傳動等。

(2)制動系。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統稱為制動系統。其作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按照駕駛員的要求進行強制減速甚至停車;使已停駛的汽車在各種道路條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穩定駐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

(3)轉向系

汽車上用來改變或恢復其行駛方向的專設機構稱為汽車轉向系統。

轉向系統的基本組成:轉向操縱機構、轉向器和轉向傳動機構

(4)行駛系

行駛系由汽車的車架、車橋、車輪(注意)和懸架等組成。

汽車底盤最新技術的發展現狀

(1)汽車底盤的電子化技術。主要包括全電路制動系統(BBW)、汽車轉向控制系統和汽車懸架控制系統。

(2)汽車底盤的線控技術

所謂線控就是用電子信號的傳送取代過去由機械、液壓或氣動的系統連接的部分,如換檔連桿、油門拉線、轉向器傳動機構、剎車油路等。它不僅是取代連接,而且包括操縱機構和操縱方式的變化,以及執行機構的電氣化。這將改變汽車的傳統結構。

(3)汽車底盤集成化技術

現代汽車底盤電子控制系統正從最初單一控制發展到如今的多變量多目標綜合協調控制,這樣可以在硬件上共用傳感器、控制器件、線路,使零件數量減少,從而減少連接點,提高可靠性,在軟件上實現信息融合、集中控制,提高和擴展各自的單獨控制功能。

(4)汽車底盤的網絡化技術

目前汽車上每個總成幾乎是機械、電子和信息一體化裝置。在系統中電子和信息部分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汽車工電子裝置的增加使連接的電子線路迅速膨脹,線束越來越復雜。在汽車設計、裝配、維護中的負擔甚至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而且線路接頭的增加引起安全隱患。另外線的重量和占用空間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重量的增加意味著降低效率。線路體積(直徑)太大在相對運動的部分之間過線非常困難,所以在電子裝置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減少線束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使用傳統的點到點平行連接方式顯然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因而基于串行通信傳輸的網絡結構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谄嚨妆P的電子化技術、線控技術的應用、汽車底盤的網絡化技術成為必然。如何建立局域網將汽車底盤的各種電子設備的傳感器、執行機構、ECU的數據和信息通過一個總的ECU進行集中控制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汽車底盤中采用的新技術

(1)主動懸架系統

在汽車上使用的統懸架是由彈簧、減震器、導向機構和推力桿等組成的,懸架的功能是減弱由不平路面傳給車架的沖擊載荷,衰減由沖擊載荷引起的承載系統振動.由于這種懸架作用是外力引起的,所以稱為從動懸架。

所謂主動式懸架系統,是控制環節中的執行元件能針對外力的作用,產生一個力來主動控制車身的移動和車輪受到的載荷(路面的作用力)。當汽車行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時,執行元件抑制了輸入方向的力,使懸架產生抽動。因此,主動懸架能夠有效地抑制車身的側傾,并使高度一致。

(2)四輪轉向系統(4WS)

目前,世界上各汽車廠商都在積極開發4Ws車,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可以提高車輛高速穩定性。尤其是在緊急換道行駛時;二是可以提高車輛在密集排放的停車場上進出的靈活性。但不管在哪種場合,都依靠高速時同相位轉向來提高操縱穩定性.低速時采用逆相位轉向提高操縱性。

(3)四輪驅動系統(4WD)

四輪驅動能夠根據前后軸的轉速,控制并分配其驅動力,使汽車具有防滑能力及良好的加速性和行駛穩定性,基于這些優點,四輪驅動已由7O年代以前主要用于“吉普車”發展到目前以轎車為中心迅速普及開來。

(4)防抱死制動系統(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是一種開發時問最長、推廣應用最為迅速的部件.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安全部件,并已經成為汽車的標準裝備。

(5)牽引控制系統(ASR)

篇(6)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分析

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15年也出現了飛躍式發展,產銷量大幅上升,并且在2016年也保持了這種高速發展的狀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進入了一個高速蓬勃發展的階段。

1.出口現狀

(1)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大幅增長,發展迅速

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出口發展迅速,產量出口數量及金額大幅增長,發展迅速。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大規模,高速發展的狀態,出口數量大幅增長。在早期由于技術不成熟,人們接受度不高和一些相關的限制,并未實現大規模的發展,在2011年產量僅有8159輛,出口量僅有1700輛,而伴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與扶持,以及相關環保理念與宣傳的不斷深入人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34萬輛,出口量也達到了64236輛。

(2)出口市場與國別趨向多元化

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市場早期國別單一, 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地區和歐洲少量國家,隨著我國新能源技術的成熟與發展,我國的一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逐步受到外國消費者的青睞,一些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遍布英國、美國、日本、荷蘭、巴西、俄羅斯等70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企業也開始在海外合作建廠,出口模式與規模進一步擴大。

(3)出口類別主要以電動客車為主,乘用車將有所發展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中,主要是以電動大巴為主,而中國的客車產業在之前就具有很大的競爭力,一直以來,在我國汽車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而應用新能源技術的中國客車,也同樣具有很強競爭力,將替代傳統出口客車占據很大出口份額。

(4)新能源汽車出口以自主品牌為主,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

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出口以自主品牌為主,包括力帆、奇瑞、長城、華晨、比亞迪、吉利、江淮、康迪、宇通、金龍等自主品牌。其中宇通、金龍、比亞迪等主要以新能源客車為主,康迪以低速電動車為主,江淮、吉利、比亞迪等致力于新能源乘用車的開發。

2.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分析

(1)價格優勢

相對于其他一些新能源汽車出口國來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具有價格優勢。首先,由于汽車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中國相對來說具有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廠房等,成本更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優勢。而且同時我國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車的鋰,鋅等資源豐富,企業能夠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2)政策優勢

我國鼓勵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對新能源汽車出口有各項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進行一些補貼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對一些新能源企業的進行補貼與政策扶持,積極促進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出口。我國積極推動我國企業走起去戰略,鼓勵出口。同時,一些自貿區協定的簽訂,也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

(3)技術優勢

各國技術水平差距不大,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相近,國際競爭程度較低,我國一些相關企業在一些技術方面占據一定勢,如比亞迪公司擁有專利權14000多項,擁有鋰電池制造的先進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方面,擁有700多項專利技術,同時我國在電動機,整車集成技術,動力平臺的成熟性方面也與發達國家水平相近。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1.針對我國出口新能源汽車的做工粗糙,質量不過關及售后服務缺乏等問題,企業應注重品牌發展戰略,結合國際相應標準,制定較高的產品標準,同時不斷革新技術,保證產品的質量。在售后服務方面,增強服務意識,規范售后管理,不斷加強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競爭力。

2.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惡性競爭的不良現象,國家要加強對國內車企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政策導向與市場驅動”的體制,完善相關制度和提供一些保護性措施,為國內車企出口提供良好的環境的同時,引導國內車企良性競爭,規范出口秩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企業之間更多領域相互合作,多方位,多領域融合發展,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與服務競爭力,促進我國汽車出口的健康發展。

3.針對知識產權問題和在出口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貿易壁壘,國內車企在汽車出口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產權,在與國外車企發生糾紛或面對貿易保護措施時,積極使用法律武器和向國家有關機構尋求幫助

4.對于我國在某些核心技術方面存在差距的問題,相關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新型技術的研發與產品升級,重視核心零部件的開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破技術瓶頸。提高我國自主品牌的產品質量與國際競爭力。同時,加強與外國車企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與科技人才,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國家成立由國家主導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中心,綜合企業、學校、各種科研機構的力量,積極進行新能源技術的開發。

參考文獻:

[1] 田鑫 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分析[期刊論文]-日本研究 2014(4).

[2]王嘉誠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分析[學位論文] 2012.

[3] 周革新 中國汽車出口現狀與問題解析[期刊論文]-大觀周刊2012(45).

[4] 蔡學晶.徐萍萍.閔夢云 日本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期刊論文]-上海企業 2013(12).

篇(7)

專業

考核課程

報名時間

報名方式

考核時間

實施單位

報名聯系電話

通信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2018年3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電子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406室,成都市一環路東一段240號)

2018年5月上旬

電子科技大學

自考辦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電子技術(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專)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專)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及應用(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網絡(本)

所有實驗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所有實驗

工業工程(本)

所有實驗

機電一體化工程(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業工程(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及應用(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網絡(本)

畢業設計

計算機信息管理(本)

畢業設計

房屋建筑工程(專)

所有實踐課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實踐課程

環境藝術設計(本)

所有技術法考試

工程造價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實踐課程

工程造價管理(專)

所有實踐課程

環境藝術設計(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畢業論文

文化產業(本)

畢業論文

工程造價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學校自考辦(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5408房間)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學自考辦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本)

畢業論文

英語(專)

英語(本)

聽力 、 口語

口譯與聽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網上報考

2018年4月21日

西華師大自考辦

內江師院自考辦

四川大學自考辦

西科大自考辦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國際貿易(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學

自考辦

51100.net

028-85412537

聯系人:邱老師

法律(本)

畢業論文

公共事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本)

畢業論文

英語(本)

畢業論文

新聞學(本)

畢業論文

旅游管理(本)

畢業論文

對外漢語(本)

畢業論文

中英合作商務管理(本)

畢業論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畢業論文

美術教育(專)

實踐課程

2018年6月

電話報名

2018年7月

護理學(專)

1、生化實驗2、病理實驗3、藥理實驗4、臨床實習5、生理實驗

2017年12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資源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漢語言文學(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

網上報考

2018年3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數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物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應用化學(本)

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本)

畢業論文

社會工作與管理(本)

畢業論文

應用化學(本)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

環境影響與評價

有機化學(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師范大學自考辦

028-84760802

應用化學(專)

微生物學

無機化學(二)

分析儀器結構與維護

工業分析

食品理化檢驗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業管理(本)

物業管理與實務(實踐)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學前教育(專)

幼兒教師實習指導(實踐)

028-84760713

學前教育(本)

幼兒教師教研指導(實踐)

教育管理(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網上查詢細則,材料郵寄學校自考辦報名

2018年3月

成都師范學院自考辦

028-66054321

cdnu.edu.cn

會計(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網上報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財經大學自考辦

028-87352955

聯系人:尹曉瑾

金融(本)

畢業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本)

畢業論文

財稅(本)

畢業論文

市場營銷(本)

畢業論文

經濟學(本)

畢業論文

營養食品與健康(本)

1、所有實驗

2、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報名,四川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四川理工學院匯北校區食堂4樓408辦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學院自考辦

0813-5505572

聯系人:張老師

電子商務(專)

1、課程考核

2、課程設計

2017年12月

到學校自考辦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自考辦

028-87077790

聯系人:梁老師

小學教育(本)

畢業論文

2017年12月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

西華師范大學自考辦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師

體育教育(本)

畢業論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成都體育學院繼續教育處306室)

2018年3月14日報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體育學院自考辦

028-85050130

數字媒體藝術(本)

所有實踐課程、畢業設計(開題、答辯)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學自考辦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與服務(本)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本)

電子信息技術(本)

建筑經濟管理(本)

物流管理(專)

實踐課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學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028-85094025

秘書學(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4月初

成都學院

自考辦

028-84612006

聯系人:李老師

鄉(鎮)村管理(專)

所有實踐

2017年12月

信函、電話或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農業大學自考辦

0835-2885763

林業及園林高新技術與管理(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車服務工程(本)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實踐)

汽車檢測診斷技術(實踐)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學校自考辦

2018年3月下旬

西華大學

自考辦

028-87721841

畢業設計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

電力電子技術(實踐)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踐)

自動控制原理(一)(實踐)

工業過程與過程控制(實踐)

計算機控制系統(實踐)

畢業設計

工程管理(本)

畢業設計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網上查詢細則(網址:jjy.pzhu.cn)郵箱報名(郵箱:1277155636@qq.com)、現場報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學院

自考辦

0812-3372897

信息技術教育(本)

數據庫Visual Foxpro及學校應用(實踐)

Photoshop圖形處理(實踐)

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實踐)

畢業論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論文)

到學校自考辦(綿陽師范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自學考試辦公室一樓410房間)

2018年1月10日報到及開始實踐性環節考核

2018年1月6日論文答辯

篇(8)

美國鋼鐵行業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經歷了起步一快速發展一衰退的一個發展階段。

1.美國鋼鐵行業的起步階段:18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

英國是現代鋼鐵行業及技術的先驅,早在19世紀,英國就發明了以高爐煉鐵、煉鋼為主的冶金技術,使得英國的煉鐵、煉鋼工業生產遠遠領先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而美國鋼鐵行業比歐洲一些國家起步還晚了一段時間。美國最早一家鋼鐵企業是成立于1795年的標準鋼公司(StandardSteel),隨后相繼出現很多鋼鐵企業,例如.1810年盧肯斯鋼公司、1846年LTV鋼管制品公司、1864年卡內基鋼鐵公司、1901年美國鋼鐵公司、1902年匹茲堡工具鋼公司、1904年伯利恒鋼鐵公司,1929年國家鋼鐵公司等等,到20世紀30年代全美有43家主要鋼鐵企業,此時,美國鋼鐵行業生產初具規模。在這期間,對美國鋼鐵產量增長起到關鍵作用的是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兩項重要技術創新:貝塞麥的轉爐煉鋼法(發明于1856年)和西門子一馬丁的平爐煉鋼法(發明于1864年)。這兩項重要技術創新使得美國鋼鐵行業開始了現代化進程,實現了空前的大發展.1890年美國鋼鐵產量增加至434.5萬噸,超過英國而名列世界第一。

2.美國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60年代

美國鋼鐵行業真正進入高速成長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因為二戰后,世界進入重建工作,市場對鋼鐵需求快速增加,從而拉動鋼鐵企業的生產。例如,美國鋼鐵年產量從1940年的10338萬噸快速增長至1969年的21659萬噸,產量增長了一倍,年均增長3.8%。在這個階段,美國鋼鐵行業不僅產量明顯增加,而且占世界鋼鐵行業的市場份額也得到了提高,上升到50%并保持穩定,從而確定了美國鋼鐵行業在世界的地位,同時也確定了鋼鐵行業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地位。

3.美國鋼鐵行業的衰退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末

但是,美國鋼鐵行業發展的黃金周期很快過去,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西歐等國家的鋼鐵行業成長和國際貿易發展,美國鋼鐵行業受到強勁競爭對手的激烈沖擊。日本、西歐鋼鐵行業憑借其“成本低、技術先進”等多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大大擠壓了美國鋼鐵行業市場空間。因此,美國鋼鐵產量占世界份額出現快速下降,從60年代的50%下降到70年代的200/0。此后,美國鋼鐵行業一路下滑,占世界鋼鐵產量份額直線下降,至2000年僅有10.55%,為30年前的一半。從此,美國鋼鐵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二、美國鋼鐵行業階段性變化的因素分析

美國鋼鐵行業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歷經起步、快速發展、衰退等階段性變化過程。引起鋼鐵行業階段性變化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原因:

1.行業技術創新

眾所周知,技術創新對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每一次重大技術創新都會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鋼鐵行業也不例外。19世紀后半期,隨著美國工業化的發展,拉動了鋼鐵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時,鋼鐵行業也出現了兩項重要的技術創新:貝塞麥的轉爐煉鋼法(發明于1856年)和西門子一馬丁的平爐煉鋼法(發明于1864年)。這兩項技術創新成果大大提高了鋼鐵行業的生產供應能力,適應了市場需求發展的需要,使得美國鋼鐵行業實現了空前的大發展。

進入20世紀下半葉,鋼鐵行業技術創新成果繼續出現,幾項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對鋼鐵產量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1923年連續熱軋技術,1952年的連續澆鑄及1950年的氧氣煉鋼技術。這些技術成果在美國得到了快速應用,使得美國成為20世紀鋼鐵行業先進生產技術的先驅、先進鋼鐵生產裝置的先導。但是,隨著歐洲、日本等國家鋼鐵行業發展、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等,進入70年代美國鋼鐵行業的領先優勢受到挑戰。

世界各國鋼鐵行業技術創新追趕此起彼伏。從1929年開始,柏林工業大學的丟勒爾教授(R.Durrer)在實驗室中研究吹氧煉鋼.1936-1939年勒萊普(O.Lellep)在奧伯豪森(Ober-hausen)進行了底吹氧煉鋼的試驗,1938年亞琛(Aachen)工業大學的施瓦茨(C.V.Schwarz)在實驗室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煉鋼,等等。1949年奧地利沃埃施特(VOEST)公司成功建成氧氣頂吹轉爐工廠大大提高了鋼鐵產量和質量。美國麥克勞斯(McLouth)公司也奮起直追,于1954年建成一個35噸氧氣頂吹轉爐車間并投產。日本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驗頂吹轉爐煉鋼技術,在改進爐襯耐火材料和提高爐齡、爐氣回收技術、用副槍測取冶煉信息和計算機自動控制、分解煉鋼操作功能使轉爐冶煉更加簡化、配合連鑄機實現全連鑄煉鋼生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成果,使得日本鋼鐵行業后來居上。

美國逐漸喪失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先驅優勢,在鋼鐵行業新技術應用與創新方面逐漸放慢步伐,尤其是在關于氧氣轉爐煉鋼這個革命性的變革方面,因為應用早、技術路徑鎖定,反而被西歐和日本追趕。尤其是在日本,鋼鐵生產的快速發展為建立氧氣轉爐煉鋼廠提供了良好機會。由于新鋼廠積極裝置氧氣轉爐,目前日本粗鋼的生產率已大大超過美國。

2.國民經濟的周期性變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短短幾十年間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濟大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既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世紀,也是美國鋼鐵行業發展的一個世紀。

美國鋼鐵行業作為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鋼鐵行業是原材料、能源和運輸的需求大戶,這些行業在拉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鋼鐵又是建筑、機器制造、汽車、機電等其他行業的基礎行業。鋼鐵行業的發展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拉動了對鋼鐵產量的需求。如圖1所示,美國各個時期鋼鐵產量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增長率波動基本一致。說明了鋼鐵發展,則經濟發展;鋼鐵衰退,則經濟不振。

3.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自由化

20世紀汽車行業大發展拉動了鋼鐵行業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美國汽車行業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全美有上千家的汽車公司,年產汽車平均400萬輛左右。經過市場幾十年優勝劣汰的選擇,最后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公司成為霸占美國汽車行業的三大寡頭,他們占全美汽車生產總量的90%以上。圖2顯示了汽車與鋼鐵占世界份額的變化曲線,它們之間的相關性與聯動性已經非常明顯。

國際貿易的逐步開放對美國鋼鐵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迅速地進行戰后重建工作,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汽車行業和鋼鐵行業也是這個階段發展起來的01960年以前美國汽車年產量平均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70%以上.居于世界絕對領先地位。但是進入20世紀下半葉后,日本汽車以其“油耗小、質量好、價格低”的優勢贏得了世界的肯定。特別是在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機的影響后,日本汽車產量逐年穩步上升。而美國汽車行業則在不進則退的歷史潮流下喪失了領導地位。1990年,美國汽車產量僅有978.29萬輛,僅占當年全世界汽車總產量4834.6萬輛的20%。根據圖2我們知道汽車行業和鋼鐵行業之間存在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正相關關系。美國汽車行業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鋼鐵行業的衰退。與此同時,日本、西歐鋼鐵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對美國鋼鐵行業市場空間造成了很大擠壓。美國鋼鐵行業逐漸喪失其原有的領先地位。

4.戰爭等其他偶然性因素

無論是國家經濟發展還是某個具體行業的發展,都無法擺脫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響。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對美國經濟發展構成了很大的阻礙,但是對美國鋼鐵行業卻起到了促進作用。由于兵器的生產大量增加,牽動了美國鋼鐵行業的“跳躍式”發展,

美國鋼鐵行業的興衰及啟示是小柯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美國鋼鐵行業的興衰及啟示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美國鋼鐵行業的興衰及啟示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以下是正文。

美國著名的“鋼都”匹茲堡因此還贏得了一個綽號——“聯邦軍械庫”。美國鋼鐵產量從1939年的8001萬噸增長至1944年的13763.3萬噸。

三、美國鋼鐵行業重組與發展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一個起步一快速發展一衰退的過程。當一個行業進入到衰退階段,就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到結構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結構調整是挽救這個行業的唯一方法。美國鋼鐵行業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衰退,鋼鐵行業的情況每況日下,很多鋼鐵公司因為經營不善,造成成本高、產品單一、產能過剩等情況。進入21世紀,鋼鐵企業或是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或是為了加強自身競爭力,都紛紛加入了兼并重組的行列。2003年1月6日,國際鋼鐵集團(ISG)宣布收購伯利恒的計劃,此后,美國國家鋼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達成收購協議,紐柯鋼鐵公司也先后收購了趣科公司、伯明翰鋼鐵公司、斯洛伐鋼鐵公司、Ambassador鋼鐵公司和Auburn公司。同時,俄羅斯謝韋爾鋼鐵集團在2004年正式進軍美國市場,在短短5年內先后收購魯日工業公司、美國綜合鋼廠、雀點廠、Esmark公司,同時謝韋爾鋼鐵集團還和Steelcorr合資在美國哥倫布新建一座電爐鋼廠-SeverCorr公司,一躍成為年產能達1320萬噸的大型鋼鐵集團。各大集團的兼并重組情況如表l所示。

經過近10年的結構調整,使得美國鋼鐵公司、紐柯鋼鐵公司、國際鋼鐵公司和謝韋爾鋼鐵集團為首的四大集團(見表1),各自的產能分別達到2480萬噸、2115萬噸、1410萬噸和l320萬噸,躋身全球最大鋼鐵公司之列。這四大鋼鐵公司無論是在規模效應還是技術創新能力方面較之以前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四、啟示與借鑒

美國鋼鐵行業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經歷了一個起步一快速發展一衰退一整合的過程,這其中的經驗是我們要學習的,教訓是要我們引以為戒的。有幾點需要引起注意:①要認識技術裝備創新改造的重要性。從美國鋼鐵行業的發展階段中可以發現,美國鋼鐵行業在20世紀初興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了鋼鐵行業技術創新的機會,同時美國鋼鐵行業在20世紀末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及時地把握住鋼鐵行業技術創新的機遇,所謂“成也技術敗也技術”。我國現在很多鋼廠的裝備落后,煉鋼技術裝備才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甚至有些鋼廠還存在更落后的裝備。我們應該借鑒美國20世紀初的經驗,及時地運用最新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水平;②要加快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由于我國特有的歷史背景原因,鋼鐵行業起步較晚,我國絕大多數鋼鐵公司的設備和流水線都引自國外,以致于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外鋼鐵公司的限制與約束。要改變我國鋼鐵公司在國際上的這種被動地位,我們應該加快培育鋼鐵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政府應當支持鋼鐵企業建立致力于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機構,提高開發創新能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裝備技術和產品,支持和組織實施鋼鐵行業裝備本地化,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設計、制造水平;③要認識到鋼鐵行業的發展存在周期性。通過對美國鋼鐵行業一個多世紀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鋼鐵行業的發展存在周期性,美國鋼鐵行業如此,中國的鋼鐵行業亦然。我們要如此正確對待鋼鐵行業的周期性。鋼鐵行業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到一個發展一調整一發展的循環圈當中,我們要吸取美國鋼鐵行業整合改造的經驗,在必要的時候對我國鋼鐵行業進行相應的整合,以此來提高我國鋼鐵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④要正確處理鋼鐵行業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年限比較短,而且鋼鐵公司大多數都屬于國有企業。雖然21世紀是市場經濟的年代,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市場經濟同樣也存在兩面性,這就要求政府在管理鋼鐵行業的時候正確認識自身的位置,把握好自己這雙“有形的手”,爭取與市場這雙“無形的手”達成默契,一起為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創造出最佳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史希正.國外鋼鐵廠[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7.

[2]冶金部情報標準研究院,國外鋼鐵統計1997[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7.

[3]氧氣頂吹轉爐煉鋼[EB/OL].[2008-03-17]./.

[4]冶金部情報標準研究總所編輯.國際鋼鐵工業技術經濟參考數據[M].北京:冶金部情報標準研究所,1991.

[5]陳光祖.由底特律引發出神奇的汽車數字[EB/OL].[2006-11-06]./.

篇(9)

技術創新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取優勢、提高競爭力的根本。關于如何培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問題已成為實業界和理論界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考察現代技術不斷呈現的新特征,闡釋了與外部組織的積極合作是企業不斷培育、發展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與策略。

1現代技術的新特性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市場需求多元化和個性化特征的不斷突顯,企業中關于產品創新與制造的技術呈現多元化、系統復雜化以及多學科技術融合的新特征。

1.1 企業技術多元化

企業技術多元化是指現代產品的生產過程以及產品本身包含越來越廣泛的技術內容和知識 [1]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技術多元化體現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新興技術在所有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與滲透。例如,為提高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成功率,當代飛機設計已全面實現了計算機模擬和虛擬化設計,信息技術已經在飛機制造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第二,為配合上下游企業的開發新產品的技術需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也不斷增加自身技術的多樣性。論文參考網。從汽車的生產模式來看,在組裝的過程中,雖然整車公司不必自己生產所有的零部件,但是它必須擁有關于整個汽車的設計以及與各個部分相關的技術,從而對企業的技術儲備和技術能力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例如,考慮到汽車動力的電腦控制技術,通用汽車公司就必須具有足夠的關于芯片和軟件方面的技術知識,并且保持對這類技術的持續創新與發展。論文參考網。因此,在一個為最終產品生產服務的緊密項鏈的供應鏈系統中,每個環節為了滿足上下游企業的要求,都必須在技術內容上都必須進行不同程度的延展,進而導致企業個體的技術不斷多樣化。

1.2 企業技術系統復雜性

現代技術活動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外部環境,尤其是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不同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功能可能提出不同的特殊要求。為了增加技術創新結果的適應性,企業技術系統必須與外部環境中的各類組織的要求相匹,導致企業技術系統越來越復雜的趨勢。

例如,一個企業所提供的新產品必須與客戶已經存在的技術系統相匹配的方式來保證新產品功能的實現。事實上,我們上面所討論的汽車供應鏈的情況,本身也說明了產業鏈上任何環節的企業內技術創新必須保證對外部上下游客戶的適應性。

1.3 現代科學技術的融合交錯

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各個學科間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和互補性;另一方面,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又不斷向縱深發展,從而導致了技術專業化程度也不斷加強。那么,由于知識間的互補性,企業往往希望將所有的技術囊括在企業內部,但是恰恰又由于技術專業化程度不斷加強,為獲得和管理新技術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也非常大。論文參考網。企業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跟自身產品和技術相關的科學與技術知識,因此,通過與外部合作的方式來獲得關于新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就應該成為現代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與策略。

2.技術合作——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新思路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出,技術環境與市場環境的變化都要求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涉及的技術領域不斷拓展,而積極開展技術合作就為企業快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2.1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傳統途徑

傳統的技術創新理論往往強調內部積累方式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首要選擇。但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在長期技術實踐中總結、累積的知識,因此它的培育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就不可能適應當前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需求多樣化以及技術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

而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來尋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也存在缺陷。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知識特性,在評判技術過程中的高度的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導致了企業創新能力本身不能以商品的形式按照典型的市場交易方式獲取 [2] 。

2.2技術合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新思路

根據上文分析的傳統模式的缺陷出發,我們認為技術合作方式將是一種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的合理制度安排。與市場和企業內部化發展模式相比,技術合作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與企業內部積累方式相比,通過與外部組織開展技術合作,企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外部多種能力,可以快速地對外部多樣化市場需求做出反應;

第二,由于組織間的技術合作要求企業間相對多次長期的共事,因此限制了市場交易中的機會主義。通過雙方相互觀察學習使默會性知識、經驗得以交流和傳遞,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長;

3.技術合作方式的選擇

作為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化中間的一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制度安排,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存在著不同的模式。因此如何選擇合適合作模式對企業有效發展技術創新以及保護企業都非常關鍵。一般來說企業在選擇技術合作方式時應該從以及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技術合作目的。不同合作目的對技術合作各方的技術能力要求不同,而且對技術合作過程和結果的控制要求不同,因此在合作模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假設技術合作目的是對各方現有技術的充分利用與開發。那么合作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賴于實現技術新功能和用途的最終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功能。因此,合資企業,以及其他著眼于終端產品合作開發的模式就比較適用。

第二,技術合作各方的規模、實力。技術合作中雖然各方都存在著對外部組織的依賴,但是在實際的合作過程中,合作各方在規模和能力上的不同地位必然會對合作模式的選擇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在規模不對稱的情況下,強勢方往往不愿與弱方分享技術合作的收益。因此,要么會選擇市場交易導向的合作方式,要么會選擇僅僅在技術利用環節的合作,例如產品開發合作。這樣的模式,顯然大大限制了合作對方對技術創新成果分享的程度。

第三,技術合作各方所擁有的技術互補能力。在技術合作談判過程中,除了在企業規模和技術實力上的優勢,為實現技術尤其是新技術充分利用所需要的互補能力也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合作各方在新技術充分利用的互補能力方面旗鼓相當,則傾向于選擇合資企業等合作模式來分享利益,相互制約;而如果一方在技術充分利用方面例如關鍵的生產能力、銷售網絡占有特殊優勢,則合作模式則會向產品開發合作模式轉變。

4結束語

技術合作作為企業培育技術能力的一種方式已經成為現代企業重要的行為特征,企業也在不斷地進行制度創新來充分利用技術合作及其產生的效益。然而,企業必須正確認識技術能力外部獲取與內部培育之間的關系,技術合作應該是企業技術能力內部培育發展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在我們關于技術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模式的討論中以及表明,企業自身的技術實力是尋求公平合作的關鍵,因此,企業內部技術能力的培育與發展仍然是關鍵。而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能力的內部積累與外部合作之間的關系對我國企業尤為重要:如何既充分利用外部各種技術資源、不斷汲取新技術,又持續不斷培育自身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當前應對國內市場的惡性價格競爭,并走出國門的關鍵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篇(10)

主管單位:黑龍江省交通廳

主辦單位:黑龍江省交通科學研究所;黑龍江省交通科技情報總站;黑龍江省公路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3383

國內刊號:23-1207/U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上一篇: 博士統計論文 下一篇: 建筑學職稱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日本一道综在合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欧美国产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