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材料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4-08 11:26: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新材料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新材料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 R914 [文獻標識碼] A

1 材料化學科技查新必要性

材料化學涉及的學科分支多,學科交叉性強,與化學、工程學、物理、能源和生物醫學等學科均有廣泛聯系。為了適應科技和學科發展的需要,目前,人們對材料的研究也更加細致、深入,對新材料的合成、研究也越來越多、材料的種類越來越多,產生周期也越來越短,導致產生大量關于材料方面的相關信息。由于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這也給科研工作者申請課題、成果鑒定等方面帶來一定困擾,因此科技查新十分必要。

2 材料化學科技查新方法探討

2001起年實施的《科技查新規范》中指出:“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簡稱,包括:專利查新、科研查新、新產品查新三種類型,是指查新機構根據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驗證其新穎性的科學技術內容,按照本規范操作,并得出結論。”

查新機構依據查新規范,結合查新委托人的要求,圍繞項目的科學技術要點,提煉查新點,查證其新穎性、水平性。因此,科技查新可以為專家評價科技項目提供全面、客觀、準確的科技文獻檢索和情報學評價,能有效提高專家評價的準確性,為科技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1 材料化學科技查新中查新點的確定

由于材料化學研究熱門點多、應用廣泛,合成的材料品種也十分繁多,稍加改變原料的成分就可能形成一種新材料,而不同組成的材料之間性質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要保證文獻檢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就對查新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備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對這些比較前沿的學科有比較系統的了解,這樣才能在保證工作過程中把握準確的創新點,選對關鍵詞,得出可靠的查新結論和高質量的查新報告。

而事實上,查新人員的專業知識有限,往往不能及時跟上學科專業發展的速度。有的委托人為了保密自己的技術方法,對其研究內容描述十分模糊,對項目的關鍵技術和創新點閃爍其詞。而在查新過程中,如果查新點提煉不當,將會導致查新人員在選擇檢索詞、制定檢索策略時出現偏差,直接影響查新結論的可靠性和針對性。因此查新人員和委托人要加強溝通,使得雙方都能把握準查新要點,保證查新結果的全面性、準確性,避免重復研究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

材料化學的查新多圍繞在已有材料基礎上設計、合成新材料,或已有材料的新應用等。通常委托人給的科學技術要點中會分析到研究該材料的背景、已有合成方法、已有材料的缺陷、擬采用的改進方法、合成新材料的結構表征、性質研究,以及應用前景等。新材料的合成,往往是在前人研究思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改進創新,通常研究思路為:采用新原料、已有方法、已有表征手段合成新材料,并在目前的應用領域與舊材料做性能比較;或者采用舊原料、新合成方法、已有表征手段,改進材料合成的方法,并與舊合成方法做研究工藝比較;或者采用舊原料、老方法、已有表征手段,開拓新的應用領域等。因此在查新點確立時,要分析該項目研究的重點是新原料、新方法、還是新領域,只要確定哪一種是新穎性的,那么其他的表征方法、性質研究往往都是與以往的研究相同,可以不作為查新點。當然也有原料、方法、應用領域皆有創新之處的研究,但往往比較少見。

2.2 材料化學科技查新的數據庫選擇

檢索文獻時一般先查閱綜述或者學位論文等文獻,把握技術總體情況,然后選擇和查新項目相關的綜合數據庫、專業數據庫以及專利數據庫等進行具體檢索。

材料化學涉及交叉學科較多,因此需選擇的數據庫種類也較多。經常查閱的中文數據庫有三家出版商重慶維普(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中國學術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中國科技成果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CNKI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同時也要查閱教育部和科技部的在線網站:中國學術會議在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國家科技成果網(科學技術部),此外還需查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庫。以上數據庫基本涵蓋了材料化學科技查新所包含的中文信息資源,在中文文獻檢索方面能夠基本滿足查新需要。

與材料化學密切相關的國際公認的權威數據庫主要是“三大索引”,即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其中,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材料化學領域最為重要的科研文獻;EI工程索引收錄有與材料化學相關的一些交叉學科,如材料工程、能源、生物等方面的文獻;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主要涵蓋與材料化學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雖然“三大索引”收錄了材料化學多數文獻資源,但收錄了世界范圍內與化學、化工相關的科技文獻的CA化學文摘數據庫作為權威、專業的數據庫,是材料化學科技查新必備的重要數據庫資源。同時,作為世界權威的專利索引數據庫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也是材料化學必不可少的科技查新數據庫。

上述數據庫組合起來,再配合Dialog系統的數據庫,基本覆蓋了材料化學的各個方面,可以滿足材料化學科技查新的中外文獻及專利需求。

3 查新實例

以甲醇芳構化催化劑合成及性能研究為例,闡述材料化學科技查新的重點步驟及具體方法。

3.1 項目名稱、目的

該委托查新項目要求國內外查新,因此中文、英文名稱都必須填寫。中文名稱:新型甲醇芳構化催化劑的研制及催化活性研究。英文名稱:The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y research of new Catalyst for methanol aromatization。

3.2 科學技術要點

委托人在填寫查新委托單時對我國能源結構,甲醇產能,甲醇芳構化意義、發展過程、已有的技術缺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但對其主要研發內容的描述過少,技術創新點不明確。因此經過與有關技術人員多次溝通之后,委托人重新修改了科學技術要點的內容,對該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工藝路線等描述更加具體。

3.3 查新點與查新要求

在與技術人員溝通過程中,明確了項目查新點主要集中在甲醇芳構化新型催化劑的合成方面。通常,合成新型催化劑要經過幾個方面:合成原料的選擇、合成方法的選擇、合成物的表征及性能評價。任何科研成果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該委托項目同樣不例外,經與技術人員溝通明確了該催化劑合成選用的制備方法、表征技術和性能評價均與前人研究方法相同,唯一不同的合成原料的選擇方面,確定查新點如下:負載金屬離子的分子篩ZSM-5/SiC甲醇芳構化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3.4 文獻檢索途徑及范圍

文獻的中文檢索范圍按照上文所列數據庫及專利庫進行檢索,外文檢索范圍可按上文所列范圍進行檢索,或者使用dialog聯機檢索。使用dialog系統進行檢索,可以直接查找所有數據庫及專利庫的文獻資源信息,且能直觀體現各文獻在數據庫中的分布情況,而無需查新人員在各個數據庫中分別編寫檢索式進行檢索,可節省大量精力和時間。該課題的外文文獻檢索使用的是dialog聯機檢索。

與技術人員討論并經過初步檢索后,確定中文檢索詞為:ZSM-5、金屬、負載/修飾、SiC/碳化硅、甲醇,英文檢索詞為:ZSM-5、Metal、modif*/load*、SiC/silicon carbide、Methanol。

中文檢索式:主題="ZSM-5"AND (金屬AND甲醇OR SiC OR碳化硅);英文檢索式:SU=("ZSM-5"AND (metal or SiC OR"silicon carbide")AND(modif* OR load*)AND Methanol)。

3.5 檢索結果

依據上述的文獻檢索范圍和檢索式,共檢索出相關文獻180篇(見表1),其中密切相關文獻23篇,并遴選出對比文獻9篇。

3.6 查新結論

該查新項目的主要技術特點在于:在SiC基材上合成ZSM-5/SiC復合材料,并作為催化劑載體;在ZSM-5/SiC催化劑載體上負載金屬離子,制成金屬/ZSM-5/SiC催化劑,并考察該催化劑在甲醇芳構化中的活性。

綜合檢索到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并與委托項目的查新點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檢索到的文獻分為兩大類:1.在分子篩ZSM-5表面負載各種金屬離子,包括非金屬、堿金屬、堿土金屬、過渡金屬、稀土金屬等,制成金屬/ZSM-5甲醇芳構化催化劑并研究其催化性能。2.制備ZSM-5/SiC復合催化劑,并考察其催化活性。而該項目不僅制備了ZSM-5/SiC復合載體,同時也在該載體上沉積金屬離子,因此均未見與該查新項目以上技術特點相符的文獻報道。

4 小結

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與數據庫系統覆蓋范圍更廣、更新速度更快,使得科技查新文獻檢索更加便利,極大提高了科技查新的效率。材料化學的科技查新依托各種信息資源,更是具備了極大的便利性。但是由于材料化學的復雜性,科技查新人員應該不斷提高相關專業知識水平、文獻檢索能力以及外語水平,同時與委托人進行充分溝通,才能更好地提高科技查新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玉芳.材料學科技查新課題中外文數據庫的選擇[J].現代情報,2010,30(4):126-128.

[2]戴泳.淺談材料科學領域科技查新的新穎性判定與保障[J].情報探索,2008(3):63-65.

[3]李清.化學化工科技查新方法研究[J].上海化工,2010,35(11):27-30.

篇(2)

每個刊物的字數都是不一樣的,要是發省級刊物的話一般字數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不等,一般多數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級職稱論文

淺談建筑行業新型材料在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的交叉及多元化產生了新的技術和工藝。這些前沿的技術、工藝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開發,使得建筑材料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在項目開發中進行合理應用,并使其轉換為建筑企業新的生產力,進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術含量,穩步提高工程質量,增加經濟效益,是擺在施工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項目開發中應用的現狀,也考慮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并結合多年從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經歷,談談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項目開發中應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項目開發中的發展現狀

隨著建筑市場秩序的逐步規范,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技術實力強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迅速做大做強,一些先進的施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以光導纖維,太陽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納米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領地,大大促進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換代。實踐中,我國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方面:

1.1化學制品類新型建材

化學建材產品具有較好的防腐蝕性能、自重輕、施工方便、生產能耗低等特點,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對傳統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統稱。隨著建筑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以及住宅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筑用塑料管材發展迅猛。舊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現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復合上下水管、塑料電線護管、無機和有機保溫隔熱材料等新型復合材料。

1.2新型高強度水泥

目前國內已進行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等5類。不過,水泥新材料的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上。隨著建筑結構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應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利用廢棄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實現混凝土材料的循環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1.3墻體新型材料

發展新型內外墻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墻體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對降低建筑造價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墻體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國的建筑墻體主要是實心粘土磚。隨著技術的進步,大量工程建設已經開始使用工業固體廢棄物如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墻體材料如石膏與玻纖配制的石膏空心墻板等也逐步被應用到具體的建筑工程中。

1.4綠色建材

綠色建材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產無毒害、無污染、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時代主題,作為其中的一部分,綠色建筑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健康節能、可循環利用的綠色建材。實踐中,綠色建材已經開始應用到個別工程中,相信未來不久,綠色建材將成為建筑材料中的主導。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條件響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且按這種變化顯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并針對這種變化作出瞬時主動響應,具有自診斷、自適應、自修復和壽命預報以及靠自身驅動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專家預測,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將成為每個 建筑必備的建筑材料新軍。

2.項目開發中 應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響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價的60%-70%(以土建工程計算),建筑材料儲備占流動資金60%以上。可見,建筑材料在整個建筑工程項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夠得到廣泛應用,無疑會大大降低企業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應用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總體看,我國建筑業仍處于增長方式粗放、效益較低的 發展階段,一些企業缺乏主動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動力,眾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藝和技術。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應用,必須考慮解決好相關的影響因素。(1)推廣應用新技術必須有企業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有必要 組織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體系,通過認真進行策劃、編制詳細的 計劃措施,有計劃地組織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攻關和崗位培訓,抓好各個環節,并按照預定的計劃實施,推動新材料的應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業經營效益決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而這些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需要企業的技術力量和技術 工作組織 管理水平來支撐來實施,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業 經濟實力為基礎的。如果一個施工企業連應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沒有,就更不談不上應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響到了建筑新材料的發揮。一般來說,建筑施工的類型繁多,規模各不相同,施工作業是多項技術綜合應用、工序搭接的過程,在這些生產過程中要應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須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有效的整體規劃,進保證施工正常有次序地進行,以便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

推廣應用新技術,有利于企業提高工程質量,縮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強 社會 信譽。只要上述幾個問題能夠得到良好的解決,新技術的應用就能夠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信譽,為企業開拓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3.建筑新材料在項目開發中的應用對策

新型建材的推廣應用,必須符合各種建筑體系的質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換代,必須與建筑體系的變革相適應。因此,新型建材的應用需要一個可供建筑專家與材料專家、建材供應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的展示場所,促進新型建材與建筑革新的同步發展。為了構筑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詳細的建筑新材料應用計劃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同時,認真編制建筑新材料的應用計劃和實施措施,使計劃、措施、實施對策、優化辦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這樣既保證了建筑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又能使新技術得到應用,同時降低了工程的整體成本。

(2)組織新技術培訓新材料的應用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為使新技術項目得到順利的應用,建筑單位應由技術部牽頭組織培訓、學習規范,對有關人員進行書面交底,明確新技術的施工方法、質保措施、安全措施、質量標準和工程驗收規范,為新技術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3)保證新材料應用質量新技術應用的好壞直接體現在工程質量上。加強應用過程中的質量預控,是保證新材料應用后工程質量的關鍵。具體在開發項目中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有針對性地確保新技術在工程應用中的成功。在具體施工中,將各施工工序、技術環節對操作人員詳細交底,對遇到的實際問題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技術攻關,保證新技術的順利實施。

4.結語

廣泛應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業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建筑企業來說,通過在具體項目應用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能夠給自己積累豐富的 經驗,從而更能促進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的人還看:

1.工程類中級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2.2017年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篇(3)

端小平在會上指出,中國化纖行業用不到10年的時間縮短了與發達國家30年的差距,各種高性能品種齊步發展,部分品種質量達到國際中等以上水平。未來,中國的高性能纖維發展將注重在汽車、耐高溫過濾材料和航空航天等國防軍工領域的應用,重視低成本生產高品質產品和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研發,加快制定化纖全產業鏈的標準。

正如東華大學余木火教授所講,輕質高強材料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面對國外的成熟市場,中國更需要重點培育具有戰略意義和中國特色的大市場,與優勢產業共同發展。例如中國的汽車產業、大型飛機和高鐵的輕量化設計。通過建立設計-材料-制造-評價一體化的研發能力,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技術支撐。并解決汽車輕量化復合材料需要解決的工程技術問題,即設計與評價能力、低成本自動化量產技術和回收與循環利用技術。

在學術報告環節,來自交通、航天領域的企業嘉賓針對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深入分析。其中,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踐向與會代表展示了公司在研發輕量化碳纖維復合材料電動汽車的各階段成果。并表示,奧新電動車的創新核心思想是輕量化,其創新技術主要體現在新電動底盤、新材料應用、新生產工藝、高比能量電池和智能化、網絡化車載技術應用。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衛平表示,復合材料在商用飛機上大量應用已是一種趨勢,我國商用飛機將大量使用復合材料,帶動我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高端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南車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姜其斌指出,未來在交通領域,高性能輕量化復合材料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并重點講解了反應尼龍材料、芳綸蜂窩復合材料、阻燃輕質板材、長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LFT)等幾種典型高性能輕量化復合材料的工程化研究應用。

在碳纖維、芳綸及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應用交流分論壇上,來自吉林硅谷碳纖維、江蘇恒神、河北硅谷化工、中復神鷹、泰和新材料、廣州汽車集團等企業的專家從低成本碳纖維生產、碳纖維市場分析及企業的對策、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方面的應用及推廣的策略、基于輕量化材料的電動汽車結構設計與創新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其中,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沈真基于市場需求分析,認為航空和工業碳纖維需求決定企業必須具備單條千噸線生產能力才能滿足制造商的批量生產要求、實現質量穩定性和降低成本,并且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研發的特殊性決定企業必須具備從纖維、上漿劑、樹脂直至產品開發和設計制造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在功能性纖維開發與應用科技論壇上,來自化纖生產企業、石油化工企業和高等院校等一線科研人員和專家,分別對高模低縮滌綸工業絲、保暖聚酯纖維、氨綸、丙綸等纖維功能性開發及其應用進行了學術交流。

搭建化纖產業創新升級和跨界融合的合作平臺

7月16日,2015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蕭山同地召開。年會以“創新驅動、跨界融合、綠色轉型和智能發展”為主題,舉辦“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科技論壇”和“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科技論壇”,同時揭曉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獲獎優秀學術論文,并舉辦獲獎論文專題報告。

作為全球化纖界唯一的學術技術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優秀學術論文獎自2013年設立以來,累計收集論文637篇,已評出一等獎 2 名,二等獎25名,三等獎47名,優秀獎143名。“超高分子量PPTA樹脂及其高模量芳綸纖維的結構與性能”、“干法紡絲制備聚酰亞胺纖維及其結構與性能”、“低成本碳纖維制備新技術 ―― 增塑熔融紡絲法制備PAN纖維及其結構性能研究”、“軼綸?聚酰亞胺纖維的性能及在濾料中的應用”、“聚乳酸生物質纖維的研發、產業化及發展建議”等幾十項化纖前沿新技術、創新成果得到業內高度關注并在行業推廣,為化纖行業科技實力提供了戰略支撐,推動了行業的科技進步。

篇(4)

主管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材料學術委員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洛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1545

國內刊號:41-1149/TB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5)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四川省藥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0103

國內刊號:51-1218/R

郵發代號:62-7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篇(6)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253-360X

國內刊號:23-1178/TG

郵發代號:14-1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篇(7)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主辦單位:科技部863聯辦;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英語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6748

國內刊號:11-3683/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篇(8)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分析測試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高聚物化學與物理的基本理論和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知識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術知識。

學習課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藝、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變學、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并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到石油化工、電子電器、建材、汽車、包裝、航空航天、軍工、輕紡及醫藥等系統的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從事塑料、橡膠、化纖、涂料、粘合劑、復合材料的合成、加工、應用、生產技術管理和市場開發等工作,以及為高新技術領域研究開發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光電材料、精細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種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20所大學

二、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新型復合材料生產原理和生產工藝、能勝任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等生產企業基層管理工作和實際崗位操作,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該專業既重視學生數學、力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培養,又重視學生的工程能力訓練,并對有關專業課實行教學內容的國際接軌。課程設置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的結合、自然科學知識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會設有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工程訓練、下廠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實驗有高分子物理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復合材料制備與加工實驗、材料性能測試實驗等 。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畢業生可以就業于與復合材料相關的汽車、建筑、電機、電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信息通訊、輕工、化工等有關企業和公司,擔任工程研究 人員、工程師和營銷管理人員,從事設計、研發、分析、生產、測試、評價、營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設計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開設院校

篇(9)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分析測試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高聚物化學與物理的基本理論和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知識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術知識。

學習課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藝、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變學、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并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到石油化工、電子電器、建材、汽車、包裝、航空航天、軍工、輕紡及醫藥等系統的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從事塑料、橡膠、化纖、涂料、粘合劑、復合材料的合成、加工、應用、生產技術管理和市場開發等工作,以及為高新技術領域研究開發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光電材料、精細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種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20所大學

二、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新型復合材料生產原理和生產工藝、能勝任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等生產企業基層管理工作和實際崗位操作,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該專業既重視學生數學、力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培養,又重視學生的工程能力訓練,并對有關專業課實行教學內容的國際接軌。課程設置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的結合、自然科學知識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會設有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工程訓練、下廠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實驗有高分子物理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復合材料制備與加工實驗、材料性能測試實驗等 。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畢業生可以就業于與復合材料相關的汽車、建筑、電機、電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信息通訊、輕工、化工等有關企業和公司,擔任工程研究 人員、工程師和營銷管理人員,從事設計、研發、分析、生產、測試、評價、營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設計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開設院校

篇(10)

主管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協會

主辦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5-7854

國內刊號:11-3479/TD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上一篇: 基建工程審計論文 下一篇: 養老保險制度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在线观看色五月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