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43: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血壓優化治療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危害
研究已證明,五六十歲以后,心血管事件的強相關因素由舒張壓轉為收縮壓,老年人收縮壓(SBP)升高是單項最強的心血管危險因素,ISH的預后比單純舒張期高血壓要差。Framingham的研究資料表明,ISH患者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是血壓正常者的3倍,腦卒中發病也呈相似增加;美國芝加哥腦卒中研究也表明,ISH患者死于腦卒中者是血壓正常者的2.5倍。還有研究表明,60~69歲ISH患者的SBP每增加1 mm Hg ,死亡增加1%。ISH狀態下左室射血的后負荷增加,因而可導致左室肥厚、左心衰竭及猝死等風險增加。而舒張壓下降可導致冠狀動脈舒張期灌注減少,導致心肌缺血、心臟事件的發生率增加。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治療策略
目前常用降壓藥物有6大類,包括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CCB)、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2009年日本的新版高血壓指南中將α受體阻滯劑排除在一線降壓藥物以外,僅剩5種一線降壓藥物,但CCB在一線降壓藥物中的重要位置沒有改變。CCB分為二氫吡啶類和非二氫吡啶類兩大部分,二氫吡啶類的主要適應證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老年人)、冠心病心絞痛、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妊娠以及黑人高血壓。
老年ISH被推薦的一線降壓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和CCB。以噻嗪類為代表的利尿劑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老年ISH以及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可與保鉀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ACEI、ARB以及CCB聯合應用。但其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耐藥性,容易導致低血鉀,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升高,以及降低脂肪酶活性和升高血尿酸,這些不利作用限制了其作為一線降壓藥物的應用。
與其他降壓藥物相比,長效CCB的優勢:①谷/峰(T/P)比值高,能有效、平穩控制血壓。②高鈉攝入不影響降壓療效。③嗜酒者依然有顯著降壓作用。④不受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影響。⑤不干擾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脂、血糖。⑥沒有任何絕對禁忌證。⑦與其他類藥物合用可獲得疊加或協同效應。⑧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強。
[中圖分類號] R714.2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6-0110-02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oxygen free radical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LING Jie1 LUO Lifei2 HAN Zihua2
1.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318020, China; 2.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Luqiao District of Taizhou Hospital,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oxygen free radical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PI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of PIH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for plasma endothelin-1 (ET-1), nitric oxide (NO),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nother 30 cases with normal pregnancy admitted to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lasma NO and SO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ET-1 and MD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ll P < 0.01). After treatment one week, plasma NO and SOD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ET-1 and MD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balance of SOD/MDA and NO/ET-1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PIH showes free radical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vivo. I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IH through correcting the plasma SOD/MDA and NO/ET-1 imbalance.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xygen free radicals
妊娠高血壓疾病(PIH)是一種妊娠晚期特有的產科嚴重并發癥,嚴重威脅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目前為止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1]。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發現氧自由基紊亂和血管內皮系統失調在PIH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2,3]。本研究觀察了PIH患者血漿內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變化,并與正常妊娠孕婦相比較,探討其對PIH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和氧自由基的變化,為PIH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治療的PIH患者共4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8.9±5.3)歲,平均孕周(36.1±1.4)周;診斷以全國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第5版[4]分類標準為依據,均無明顯的內外科疾病,4周內無急、慢性感染等疾病。另選擇3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妊娠孕婦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6±3.9)歲,平均孕周(36.5±1.8)周。兩組孕婦年齡和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予以解痙、鎮靜、降壓、利尿等常規對癥治療,主要藥物包括硫酸鎂、心痛定、雙肼嗪降壓和速尿利尿等,連用1周。觀察治療前后血漿NO、ET-1、SOD和MDA含量的變化,而對照組僅在入組時測定1次。
1.3 觀察指標
取空腹靜脈采血10~15 mL于空試管內,室溫狀態下靜置1 h,以3000 r/min低溫離心5~10 min,收集上層血清,置-20℃冰箱中,待集中檢測。分別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放射免疫法、黃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血漿NO、ET-1、SOD和MDA含量。試劑盒分別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射免疫研究所和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血漿NO和SOD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t = 8.36、8.97,P均 < 0.01),ET-1和MDA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t = 8.02、10.03,P均 < 0.01)。治療1周后,觀察組患者血漿NO和SOD含量較治療前明顯上升(t = 5.60、5.72,P均 < 0.05),ET-1和MDA含量較治療前明顯降低(t = 5.21、5.76,P均 < 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PIH的病因、發生機制與體內氧自由基的代謝紊亂、氧化/抗氧化的平衡失調所引發的氧化應激反應密切相關。正常妊娠期孕婦氧自由基的不斷生成、產生以及由此引發的氧化應激反應增強不會對孕婦造成嚴重的損傷,可能是體內存在著抗氧自由基酶系統,使得氧化/抗氧化系統保持動態平衡狀態,使機體免受氧化應激反應損傷,妊娠得以繼續進行[5]。由于在活體中直接測量氧自由基的含量非常困難,臨床上常采用間接的測定方法。MDA為氧化應激反應的主要代謝產物,測定MDA的含量可間接反映機體中氧自由基的含量和氧化應激反應的損害程度。SOD是機體內直接抗氧自由基的酶類,測定SOD的含量可間接反映機體中抗氧自由基和避免氧化應激反應的能力。張世英等[6]研究發現PIH的發生機制與機體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調密切相關,SOD/MDA比例可作為早期判定PIH病情程度的指標。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血漿SOD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MDA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1周后觀察組患者血漿SOD含量明顯上升,MDA含量明顯降低,表明PIH患者存在氧自由基代謝紊亂,血漿SOD/MDA比例失調;血漿SOD/MDA比例可作為PIH患者治療療效隨訪和預后觀察的指標。
近年來研究發現,PIH孕婦體內內環境平衡失調可導致血管內皮系統功能損傷,引起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的各種血管活性物質發生失衡,從而出現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PIH臨床癥狀。NO是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重要血管舒張因子,能維持胎盤-胎兒循環的低阻力狀態,有利于胎兒的成長發育。ET-1是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重要血管收縮因子,通過與體內相應ET受體結合而發揮血管收縮作用,目前已知ET受體有兩個亞型(ETA和ETB),如果ET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上ETA受體而引起血管發生收縮,如果同時作用于ETB受體,可促進NO的合成與釋放,且拮抗ET-1的縮血管作用,引起血管擴張[7]。黃金娜等[8]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紊亂與PIH的病因和發生機制密切相關,血漿NO和ET-1含量的改變可以作為診斷及判定PIH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血漿NO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ET-1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PIH患者存在血管內皮功能的紊亂,血漿NO/ET-1比例失調;血漿NO/ET-1比例可作為PIH患者治療療效隨訪和預后觀察的指標。
總之,PIH患者血漿SOD/MDA和NO/ET-1比例失調,表明PIH患者體內存在氧自由基代謝和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漿SOD/MDA和NO/ET-1比例可作為PIH患者治療療效隨訪和預后觀察的指標。通過糾正血漿SOD/MDA和NO/ET-1比例失調,可為PIH防治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林其德.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因學研究的現狀[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4):197-198.
[2] 郭有英.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漿ET-1、CGRP、NO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 中國醫藥導報,2007,4(11):28-29.
[3] 張海平,趙會元,萬欣. 妊高征患者血清中氧自由基代謝水平變化及意義[J]. 醫學檢驗與臨床,2007,18(6):56-57.
[4] 蘇春宏,佘若菁,聞良珍,等. 川芎嗪對妊高征患者血中SOD、MDA、NO、ET、TXA2、PGI2及母兒結局的影響[J]. 熱帶醫學雜志,2004,4(3):255-257.
[5] 施亞菲,王錫梅. 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氧化應激狀態的改變[J]. 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6(3):459-460,497.
[6] 張世英,于武勝,張海萍,等.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婦血清SOD、GSH-px活性和脂質過氧化水平的變化[J]. 齊魯醫學雜志,2004,19(4):297-299.
中圖分類號 R44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5-0144-03
doi:10.14033/ki.cfmr.2015.15.078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眩就是眼花,暈就是頭暈,兩者常同時成在,患者有周圍景物或自身旋轉感,血壓高是引起眩暈的病因之一,而眩暈又反過來引起高血壓,而在臨床實踐中有時在短時間內要明確兩者的互為因果關系時則非常困難,而緩解眩暈癥狀對患者來說又是極為迫切,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門診急診中用倍他司汀治療伴有1級高血壓的眩暈癥患者58例,其治療效果滿意,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門診就診的眩暈患者100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齡40~70歲,分為兩組,觀察組58例,其中男28例,年齡40~50歲10例,大于50歲18例,其中女31例,年齡40~50歲12例,大于50歲19例;對照組42例,其中男17例,年齡40~50歲7例,大于50歲10例,其中女25例,年齡40~50歲9例,大于50歲1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有以下臨床表現:(1)眩暈且部分伴有頭脹、惡心、心悸;(2)病程在24 h內;(3)血壓在141~159/91~99 mm Hg;(4)無證據支持以下因素引起眩暈:腦血管意外、心源性、中毒、外傷、貧血、低血壓、低血糖、感染。
1.2 方法
觀察組: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含鹽酸倍他司汀20 mg,氯化鈉2.25 g,黑龍江中桂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3023509)靜滴,對照組:胞二磷膽堿(濟南利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7021222)500 m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滴。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眩暈癥狀基本緩解,未再配用其他抗眩暈的治療措施,收縮壓或舒張壓下降>10 mm Hg;好轉:眩暈較就診時程度有所減輕,尚需加用其他抗眩暈措施,收縮壓或舒張壓下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為52.4%,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眩暈是臨床中多種疾病都可引起的一種臨床癥狀,是患者對空間關系的走向感覺障礙,患者常有周圍景物或自身旋轉而不能活動,不敢睜眼,如坐舟船,變動時加劇伴有惡心、嘔吐及胸悶、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臨床表現,最常見的病因有美尼爾氏病、椎基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高血壓等[1]。本組病例均有高血壓,從病因角度思考則不能排除眩暈由高血壓引起的可能,但眩暈本身可反射性引起高血壓,也無法排除這些患者血壓增高是眩暈反射引起,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眩暈,其病理基礎多為頭顱器官或組織的供血障礙,血管痙攣、水腫及迷神經興奮性增高,故治療眩暈的用藥基礎就是改善器官或組織的血液循環[2]。而觀察組所用倍他司汀為組胺類藥,其具有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能善循環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同時又能抑制組胺的釋放,還有輕微利尿和輕微降低血壓作用,另外倍他司汀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強紅細胞變形力,改善血液活動性和微循環,能顯著增加腦血流量和內耳前庭、耳蝸血流量,減輕迷路積水,從而消除眩暈癥狀,為此臨床上有眾多醫生用倍他司汀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癥,且其臨床效果均得到肯定[3]。如丁曉云等[4]用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癥80例,對照組用654-2治療眩暈80例,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4.5%,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馮均明等[5]用倍他司汀序治療反復性眩暈癥88例,其結果總有效率為94.31%,治愈率達34.09%,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未發現有明顯副作用。常嶸等[6]用倍他司汀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發的眩暈后經顱多普勒觀察到血管搏動指數、血管阻力顯著低于治療前,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這也說明倍他司汀具有改善器官供血功能。周小蓬等[7-8]亦用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癥,均取得明顯的臨床效果。但在眩暈伴有1級高血壓時是先降血壓而達到緩解眩暈的目的還是先緩解眩暈進而降低血壓或同時達到兩者的共同效果,至今在這方面的探討不多,本組眩暈癥患者均伴有高血壓1級,而倍他司汀的降壓效果起到病因治療作用進而從病因角度減輕眩暈癥狀,眩暈消除從而也消除反射性引起高血壓的因素,血壓也隨之而降低,隨血壓降低又可促進眩暈進一步好轉,本組用倍他司汀治療伴有1級高血壓的眩暈癥,其具有同時緩解眩暈和降低血壓這種治因又治表的雙重效果,其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吳秀萍.國人眩暈癥的病因及治療綜合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28):755-756.
[2]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037-2038.
[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78.
[4]丁曉云,古輝,羅建平.倍他司汀治療眩暈80例[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5):33-34.
[5]馮均明,陳景堂.鹽酸倍他司汀序貫治療反復性眩暈癥88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15(8):1236-1238.
[6]常嶸,杜芳.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的臨床效果[J].臨床軍醫雜志,2008,36(4):537-539.
高血壓治療的目標:血壓達標,減少心腦血管事件
基層指南指明了高血壓治療的目標:血壓達標,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總危險。對于降壓治療的目標血壓也有明確的規定:一般高血壓降壓治療的目標血壓為
基于“血壓達標,最大限度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總危險”這一治療目標,降壓治療應選擇有明確的可有效降壓并減少心腦血管事件證據的藥物。在常用的降壓藥物類別中,CCB的降壓能力較強。2009年最新薈萃分析顯示,與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ACEI、ARB及β受體阻滯劑相比,CCB減少腦卒中發生是最優的。
國際高血壓降壓治療試驗(INSIGHT)的結果發現:高危高血壓患者采用長效CCB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30~60 mg/日治療4年,血壓從治療前的177/99 mm Hg降至138/82 mm Hg,且單藥治療達標率達73%。該試驗的結果還證實,硝苯地平控釋片有效的降壓治療使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50%。
降壓藥物選擇――掌握藥物的禁忌證和適應證,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
對于降壓藥物的選擇,基層版指南指出:“醫生應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首先要掌握藥物治療的禁忌證和適應證,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初始治療和維持治療藥物。”從常用降壓藥的禁忌證可以看到,ACEI和ARB均禁用于妊娠、高血鉀和雙側腎動脈狹窄,利尿劑禁用于痛風、高血鉀和腎衰,β受體阻滯劑禁用于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哮喘和COPD,α受體阻滯劑禁用于性低血壓,只有二氫吡啶類CCB無絕對禁忌證,可放心應用于大多數類型高血壓患者。
因此,指南對鈣拮抗劑做了如下的明確推薦:“二氫吡啶類CCB無絕對禁忌證,降壓作用強,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我國抗高血壓臨床試驗的證據較多,均證實其可顯著減少腦卒中事件,因此推薦基層使用二氫吡啶類CCB,適用于大多數類型高血壓,尤其對老年性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穩定性心絞痛、冠狀或頸動脈粥樣硬化等患者適用。可單藥或與其他4類藥物聯用。”
高血壓藥物治療原則――選擇24小時長效降壓藥物,平穩降壓
基層版指南在高血壓藥物治療原則中明確指出,“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損害,要求每天24小時血壓穩定于目標范圍內,積極推薦1天給藥1次而藥效能持續24小時的長效藥物。”
研究發現,血壓的波動可以顯著損傷血管功能,血壓波動大的患者,頸動脈內膜增厚進展更快,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也更高。因此,為有效減少靶器官損害,應選擇平穩降壓的藥物進行治療。
谷-峰比(T/P)是衡量藥物作用平穩、持久性的一項金標準,長效降壓藥物的T/P應當>50%,T/P越接近100%,則降壓作用越平穩。平滑指數SI)是評價降壓平穩性的另一項重要指標,降壓藥物的SI應當>1.0。SI越高,則降壓越平穩。與臨床常用的其他降壓藥物相比,硝苯地平控釋片的T/P和SI都更具優勢(如圖1)。
降壓藥物的聯合應用――以CCB為基礎的聯合方案最合理
聯合用藥是現代抗高血壓的趨勢,是為了更加優化治療方案,從而使患者更多獲益。 國內外權威的高血壓治療指南都將聯合用藥作為重要的治療手段。基層版指南對降壓藥物的聯合應用也做了如下推薦:“為使降壓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應,可以采用2種或多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聯合治療。實際治療過程中2級以上高血壓或高危患者要達到目標血壓,常需要降壓藥聯合治療。”降壓藥物聯用的組合方案如圖2所示。圖中實線表示有臨床試驗證據,推薦使用,包括CCB與ACEI或ARB、CCB與小劑量利尿劑、CCB與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以及ACEI或ARB與小劑量利尿劑;虛線表示臨床試驗證據不足或必要時慎用的組合。CCB是能夠最廣泛地與其他藥物聯用的組合藥物,表明其在降壓藥物聯用中的重要地位。
循證研究證實,以硝苯地平控釋片為基礎的聯合方案更優化
現代大型的循證研究證實,CCB在聯合降壓治療方案中更具有優勢。
在常用的二氫吡啶類CCB中,以硝苯地平控釋片為基礎的聯合方案更為優化。
ADVANCE-Combi研究對硝苯地平控釋片和氨氯地平分別與ARB聯用的降壓療效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硝苯地平控釋片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總達標率分別為69.8%和75.1% ;與氨氯地平聯合組相比,硝苯地平控釋片提高收縮壓達標率43.9%,舒張壓達標率50.2%,整體血壓達標率提高76.8%。
可見,以硝苯地平控釋片為基礎的聯合降壓方案在降壓達標率和降壓幅度方面均優于以氨氯地平為基礎的聯合方案(如圖3)。
CCB在特殊人群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高血壓的發病率已經明顯的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最近幾年還出現了很多年輕人患有高血壓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事實上,高血壓的危害還在于它可以引發其它各種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腎病等,為了保證國民的生命健康,我國衛生部門已經提出要大力的展開對于高血壓的防治工作。
1我國高血壓治療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20世紀60年代衛生部門領導和醫學專家就提出了讓高血壓低頭的口號,盡管過去高血壓防治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高血壓的控制率還很低,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高血壓只作為一個疾病放在心血管內科、或者腎臟內科診治,醫師沒有從專科的角度去研究怎樣使高血壓病人診斷明確、治療理想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在總結老一輩醫學家的經驗基礎上,同時向多方專家請教,特別是在臨床實踐之中不斷總結。發現高血壓既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引起的臨床表現,又可導致心腦腎的損害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對高血壓的診斷治療涉及醫學各領域,并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即高血壓學。
對于高血壓的診治有了理論上的支持后,接下來就應該應用理論指導實踐,由于高血壓不同于普通的心血管或是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它不僅涉及到各個組織器官的治療,而且我們也沒有發現一個明確的可以根治高血壓的治療過程,所以,當高血壓病人的內分泌系統和心腦腎系統出現癥狀時,就一定要采取系統化的防治措施,以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通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引發高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日常的飲食習慣或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等,也包括遺傳,甚至肥胖等因素,這些都易引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我國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通過臨床的診斷,判斷治療方法的效果是否良好,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國已經對高血壓患者有清晰的診斷思路,希望通過設立高血壓門診和高血壓病房等相關的措施,能夠更好的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醫治。
2高血壓的門診總結
2.1提高降壓療效,減少靶器官損傷通過高血壓的臨床診治能夠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明顯降低的效果,直到達到標準的血壓值,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更年期的婦女如果患上高血壓,其臨床表現為容易激動,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針刺療法降低血壓值,尤其是在清晨進行針刺更能有效的起到情緒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當高血壓病人恢復了正常的晝夜作息時間以后,主治醫生不能夠忽視對病人血壓的監測工作。目前,我國已經研制出來的用于降低血壓的藥物有很多,包括尼莫地平、心痛定、波依定、利降平以及降壓避風等多種臨床藥物,但要注意的是,醫生要根據不同高血壓病人的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合理的治療,當選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適當的將少降壓藥物的用量,以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不至于引發其它的副反應等癥狀。實際的臨床表現表明,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針刺療法后血壓都趨于正常。另外,老年人也是高血壓病的高發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舒張壓降低、收縮壓升高,致使其脈壓差值降低,對心腦血管和腎的損傷都較為嚴重,當應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之后,可以明顯的減輕心肌缺損的癥狀,有效的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胸悶氣短等癥狀,調節心率的同時降低血壓。針刺療法能夠有效的降低血壓,還可以減輕對于把器官的損害,對頭暈目眩、血壓不穩等癥狀也有明顯的療效,因此,針刺療法應該廣泛的應用于高血壓的臨床診治
2.2高血壓研究門診診療效果分析高血壓的可行臨床治療模式可以通過診療門診來實現,通過達標率的提高起到對高血壓良好的防治效果。
2.2.1研究門診的工作模式研究門診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將高血壓的治療很好的在臨床診療效果上的得到體現,其工作內容首先包括診療的程序和中醫辨證方案的建立,其更加注重規范與辯證關系的統一;其次是定期的對診療方案進行分析評估,目的是為了選擇最佳的用藥方案進行高血壓的治療;最后就是注重應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對診療信息進行科學化的管理,不同的高血壓患者采用不同的診療方案這樣才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又能夠符合臨床診療的需求。另外,我國的一些臨床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是很有利用價值的,我們應該通過臨床的病例總結診療的方案,建立其高血壓患者的癥候類型,例如沖任失調、肝火過盛、腎虛乏力等,再結合中醫的治療方案完善研究門診的工作模式。
2.2.2研究門診的治療方法筆者結合中藥治療和中西結合治療的案例對高血壓的辨證療法以及療效的觀察指標進行了總結,得出研究門診是一種臨床與科研結合的診療模式,能夠提高對高血壓的控制率,對于高血壓的防止和治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衛生部門也應該重視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近期我國醫學方面的權威機構出臺了關于我國高血壓疾病的防控調查,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血壓門診方面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控制和治療高血壓的辦法,并且以高血壓研究門診的診療作為基礎,結合中西技術對高血壓的防治模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有效的控制我國高血壓的發病人數,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168-01
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在血管收縮性差和脆弱性的特點,在臨床治療階段會存在腦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基于該病的特殊性,在后續治療過程中必須及時對患者進行檢查,對血壓進行在控制,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鄉鎮衛生院在治療高血壓過程中必須對治療方式進行優化分析,明確質量控制標準和應用形式。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一、鄉鎮衛生院高血壓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老齡化發展趨勢逐漸明顯,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在整體治療和控制過程中必須逐漸減少干擾因素的影響,進而強化治療形式,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將對鄉鎮衛生院高血壓治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治療不及時
治療不及時主要和患者自身有一定的聯系,部分老年患者患病后,對自身身體指標變化重視度比較差,沒有及時就診,進而出現治療不及時的情況。其次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意識比較差,對該病認知度比較差,錯過了最佳就診時間[1]。
2.醫院管理機制不協調
基于管理機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后續階段必須對管理機制進行詳細的分析,使其適應現有干預形式的種種要求。但是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醫院管理機制存在不協調的情況,直接對衛生院后期高血壓的治療產生影響。醫院管理形式和治療形式有一定的聯系,如果長期存在控制形式不合理的情況,會不斷增加管理難度,甚至會出現機制不協調的情況[2]。
3.技術不合理
在后續控制階段,技術形式利用不當直接對治療產生影響。當前多數鄉( 鎮) 衛生院及社區服務機構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及時建立社區患者管理卡,并建立高血壓健康檔案。但是在后續管理階段,存在管理失誤的情況,沒有及時檔案進行更新,人工管理的形式直接對后續治療形式產生影響。部分患者沒有定期對患者進行記錄,在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方面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保證干預性管理計劃的合理性[3]。
二、鄉鎮衛生院高血壓治療措施分析
針對鄉鎮衛生院高血壓的特點和臨床不良反應,在后續控制階段必須對治療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使其滿足治療措施的具體應用標準。以下將對鄉鎮衛生院高血壓治療措施分析進行分析。
1.優化檔案管理形式
當前多數鄉鎮衛生院已經普及檔案建設程序,針對整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要求工作人員及時對檔案進行更新。針對當前檔案管理不當的現象,在后續控制過程中必須以技術形式為目標,實現系統的合理化控制和應用。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將居民的一般情況和癥狀、體檢結果、建議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錄入,并根據每次的隨訪結果實行動態化管理,防止使健康檔案變“死檔”。基于檔案管理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落實動態管理形式,掌握高血壓治療的相關要求[4]。
2.健康教育
在綜合治療階段,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能適應當前治療形式的要求。在高血壓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借助多種有效的教育活動,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系統有效的教育形式,選擇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預防和控制治療過程中,要不斷擴展人群,根據患者自身特點采取適當的教育形式。部分患者自主能力比較強,教育結束后,能不斷提升患者自身依從性。健康教育療法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臨床實踐中值得推廣和應用[5]。
3.進行藥物管理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必須及時服藥,逐漸減少并發癥的影響。在臨床實踐中醫護人員必須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結合合并癥的發生情況,明確不同藥物特點。多數高血壓患者采用的是鈣離子拮抗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為一線藥物,依據降壓效果再聯合利尿劑進行治療。聯合用藥對緩解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在聯合用藥過程中要求患者及時對自身身體指標進行檢查,基于干預因素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整體控制階段必須合理調整藥量,保證自身身體指標的合理性。如果在藥物治療期間出現異常情況,則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對治療方式進行調整。
4.增加家屬重視度
由于高血壓患者多為老年人,自身身體素比較差,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因此鄉鎮醫院對于年齡比較大的患者家屬要進行適當的教育,讓家屬起到輔助治療的目的。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血壓測量方式,不斷提升自身依從性。其次要起到監督和管理的作用,主要以飲食和康復性鍛煉為主,保證患者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并進行適當的鍛煉,不斷提升患者自身素質。
結束語
由于鄉鎮醫院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受到的干擾因素比較多,在整體治療階段必須明確治療方式,按照固定的治療形式對其進行分析。鄉鎮醫院工作者必須對高血壓防治引起重視,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不斷提升其服藥的依從性,增強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患者要定期就診,對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進而不斷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學軍,高俊嶺,傅華. 社區高血壓群組干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904):1181-1182.
[2] 高雷 .上海徐匯區華汪鎮社區老年高血壓的疾病特點與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 14 (4): 1375-1376.
難以堅持:長期服降壓藥
降低血壓,使血壓達標,說來簡單,實際卻很難。影響血壓達標的因素很多,其中,優化降壓治療方案以及改善患者依從性是提高降壓治療達標率的關鍵。目前認為,降壓藥物聯合治療是提高現階段血壓控制達標率最重要的途徑。近年來陸續揭曉的大量臨床試驗亦證實,單一藥物治療只能使小部分的患者血壓達標,將近70%的患者血壓需要應用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遺憾的是,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每天服用2種或2種以上的降壓藥,短時間沒有問題,長期卻可能因為高血壓知識缺乏及自我保健意識差,或經濟原因,或嫌麻煩,或忘記服藥等,難以堅持,進而影響血壓達標。在這樣的背景下,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尤其是新型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在臨床治療中的地位凸顯重要,成為降壓治療的新選擇。
固定復方:服用簡單,便于堅持
所謂固定劑量復方制劑,大多是以2種降壓藥物或2種以上降壓藥物,各自以固定的劑量組合而制成為一片藥物。熟知的珍菊降壓片(由氫氯噻嗪,鹽酸可樂定2種降壓藥物,蘆丁以及野膏粉和珍珠層粉2種中藥組成)就是一種傳統的固定劑量復方制劑。
新型固定劑量復方降壓制劑是以現行中國高血壓指南為指導,采用2種不同種類的降壓藥物,各自以固定的劑量組合而制成為一片藥物的降壓藥,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新型固定劑量復方制劑的處方組分和劑量合理,聯合用藥的方案優化,不僅提高了降壓效果,更是簡化了治療程序,服用方便,同時價格合理,所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堅持長期服藥。
一次一片,兩大類各有千秋
新型固定劑量復方降壓制劑可以分為含有利尿劑和不含利尿劑兩大類。
?含有利尿劑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或者轉換酶抑制劑(ACEI)與噻嗪類利尿劑組合,以及p受體阻滯劑與利尿劑組成的復方制劑。
優點:ARB/ACEI與利尿劑聯合不僅可產生平穩而持久的降壓效應,還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少蛋白尿等有益作用,同時又可以避免利尿劑對血鉀,血糖的不良影響。小劑量利尿劑能明顯提高ARB/ACEI的降壓幅度和速度,改善血壓控制達標率約30%。臨床研究證實,聯合治療的降壓療效明顯優于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單種藥物的劑量加倍。
適應證:該類復方制劑既可用于需要聯合降壓治療的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又適用于部分高危的患者,包括糖尿病,腦卒中后以及老年患者。
不舍利尿劑 鈣離子拮抗劑(ccB)與ARB、ACEI或β受體阻滯劑所組成。
優點:鈣離子拮抗劑(CCB)與ARB,ACEI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最佳組合方案之一,安全有效,可以顯著減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
適應證:該類復方制劑適用于高血壓高危人群。
診斷:高血壓3級高危。
處方: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150mg+12.5mg,1次/日;尼群地平10mg,3次/日;1周后加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4周時復測血壓160/100 mmHg,加用安體舒通20mg,1次/日,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2周后血壓仍未達標150/90mm Hg,心率72次/分,加用卡維地洛12.5 mg,2次/日,又2周后血壓達標130/80mm Hg,心率60 次/分,維持長期治療。血壓一直平穩。
分析 因該患者為中年男性、3級高危高血壓,合并左心室肥厚、吸煙等危險因素,故降壓目標應該
開始用藥時,≥3種降壓藥4周未達標,后經2次加藥才逐漸達標,故可診為對高血壓常規治療不敏感。當然≥3種藥物(包括利尿劑)足量、足程治療后,血壓仍不達標,就稱為頑固性高血壓。
目前,ARB類藥物的強適應證最多,故厄貝沙坦為本方主藥,最佳配角為雙氫克尿噻,兩者合用效果可翻倍。
目前優選推薦單片固定劑量的復方劑型,既優化、簡化降壓流程,又可提高療效和順應性。
因為該患者中年、血壓太高、且病程較長、未規律用藥,故起始就需三聯用藥,以便盡快達標、盡快保護;如果年齡較大、體弱多病、有腦腎動脈嚴重狹窄患者,用藥及加量不必像本方那樣太“強烈”。
晨峰高血壓的科學處理
病歷摘要 患者,男,56歲。高血壓15年,最高血壓200/120 mm Hg,正服用:復方降壓片1片,1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10 mg,3次/日;阿替洛爾(氨酰心安)12.5 mg,2次/日。血壓忽高忽低,尤晨起時明顯,在160~150/100~90 mm Hg范圍。心超示左心室肥厚:IVS及PW均為13mm。空腹血糖6.5 mmol/L,尿常規蛋白(+),吸煙20年,20支/日,大量飲酒。診斷:高血壓3級、極高危。
調整藥物治療 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替米沙坦80 mg,1次/日,早服;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12.5 mg,1次/日;氨氯地平5 mg,1次/日,因晨峰仍控制不好,2周后改為晚睡前(23:00左右)服藥;3周后血壓在120/80 mm Hg左右,隨訪1年平穩。同時低鹽、低糖和低脂飲食,減輕體重及加強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血糖5.6 mmol/L,尿常規蛋白(-),已戒煙、限酒。
病例分析與點評 該患者為極高危者,故應用證據多、耐受好的替米沙坦――最長效的ARB和CCB、療效24小時、降低晨峰,又可減輕左心室肥厚、保護心、腎功能和減少蛋白尿,腎排比例1%~2%,還可激活PPARγ(30%),改善血糖、脂代謝。
小劑量氫氯噻嗪有協同替米沙坦作用,對血糖和血脂的影響很小。但是,硝苯地平與利尿劑合用常不推薦,其效果不如ACEI/ARB與利尿劑或ACEI/ARB與氨氯地平合用。前者合用更激活交感神經和(或)RAAS系統;而后者合用后優勢互補、且使神經內分泌平衡。
血壓難控制,故三聯用藥。請注意:國際上的固定劑量的復方降壓藥多數為2藥配伍;而國內的老復方制劑多數4藥以上,并且品種老化,多系現在的指南已不推薦的老藥。
因此,一般情況,我們可選最新的、最合適的指南推薦用藥,并根據個性化特點配伍出新的復方。
ARB與HCTZ組合固定復方制劑的優勢
首先,該固定復方制劑問世最早,臨床試驗證據較充足。雖兩藥都能作為單獨的降壓藥物使用,但聯合后其降壓效果則大大改善,血壓的達標率則明顯提高。此類證據眾多,不需贅述。第二,兩藥組合后,可達到減少各自不良反應的目的。ARB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引起血鉀升高,而HCTZ的主要不良反應是使血鉀降低,二者合用使血清鉀達到平衡。HCTZ的另一個主要副作用是反射性的興奮交感神經和腎素系統,而ARB則剛好能抑制交感神經和腎素系統。因此,可大大減輕乃至消除各自的不良反應。第三,由于患者服用固定復方制劑較為方便,更主要的是可以消除患者服多種藥物的恐懼心理,因此服藥的依從性顯著提高。第四,若該固定復方制劑尚不能使某些重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標,則在此基礎上很容易加用其他種類的降壓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CCB)或β-阻滯劑。此時,ARB亦有利于控制CCB興奮交感神經和引起外周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的不良反應。最后,依倫平為國內生產的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固定復方制劑,其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而此價格優勢又與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密切相關。
盡管目前尚無依倫平大規模臨床試驗的證據,但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而且近幾年廣泛的抗高血壓臨床實踐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其療效顯著、很少有不良反應和具良好性價比等特點。
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消除對利尿劑的恐懼利尿劑用于高血壓病的防治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預防心血管事件和改善高血壓病人預后終點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近20~30年間,全球利尿劑的使用有縮減的趨勢,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利尿劑低血鉀不良反應的恐懼。毫無疑問,大劑量利尿劑會發生低鉀血癥,也會由此對糖、脂代謝產生不利影響。實際上,固定復方制劑的HCTZ僅為12.5 mg,該劑量很少引起低鉀血癥,更何況與其配伍的ARB又有升高血鉀的作用。2009年,美國有學者對利尿劑50年抗高血壓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系統的評估,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利尿劑有效、安全,不良反應可以耐受,應繼續為治療高血壓的主要藥物,既可以單藥服用,又可以與其他藥物聯合組成復方制劑。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的疾病,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節奏的變快,以及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加劇,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總結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經驗,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治療的2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治療的200例高血壓患者,符合WHO1999年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9.6歲,病程2-15年,平均7.6年,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 囑所有患者在服用我院門診開出的處方前,停用既往使用的所有降壓藥物3天。然后對照組給予替米沙坦10mg/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氫氯噻嗪12.5mg/次/d,兩組均治療4周。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明顯下降,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高血壓是由復雜病因引起并造成心血管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的心血管病系統綜合征[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降壓藥種類繁多,療效不一。對于高血壓病的治療,沒有能夠根治的藥物,需要長期服藥,但是有些降壓藥長期使用后,效果不穩定,而且影響血糖、血脂代謝紊亂,對肝功能和腎功能有較大損害,因此探討良好的藥物治療和有效的療效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
替米沙坦是一種高選擇性的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AT1)拮抗劑[1],可以選擇性、競爭性地與血管緊張素Ⅱ型受體(ATI)受體結合而阻斷其作用[2],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替米沙坦不但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同時還能改善左心室功能、腎臟功能,還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血脂水平,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是目前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一線治療藥物。該藥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響,起效平穩,生物利用度高,具有緩和持久的降壓效果。
氫氯噻嗪可以控制腎小管對水和鈉的吸收[3],進而減少血容量,達到降壓的效果[4-5]。替米沙坦是治療高血壓的良好一線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的理想新藥,兩組藥物聯合應用,藥效持久,療效確切,用藥次數少,劑量小,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Bdnetfi P O,Lerman L O,Napou C,et al,Statin effect beyond lipid lowering: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J].Evr Hear J,2013,24:225-248.
[2] 周健中,劉兆龍.替米沙坦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