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預防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5 15:33: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血壓預防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血壓預防方法

篇(1)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2(b)-043-02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多種并發癥,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因素和致死因素。本文對我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壓并發腦出血患者進行合理預防與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42例,均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治療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51~78歲,平均62.5歲。術前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21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其中,腦內出血20例,基底節區出血16例,出血破人腦室4例,腦干出血2例。意識清醒者10例,昏迷者32例。其中,32例出血量在30~90 ml;6例發生腦疝;血壓180~240/100~150 mmHg 50例。同時選取對照組高血壓并發腦出血患者42名,兩組的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均行常規內科治療,即吸氧、降顱壓、護腦、保護胃黏膜等處理。除2例腦干出血患者外,其余患者都行使以下治療方法:患者于發病后3~24 h內在常規內科治療基礎上采用YL-I型微創穿刺粉碎針,按照CT定位的靶點,刺入血腫中心,同時用5 ml無菌針管抽吸,一般首次抽吸血腫總量的30%~50%。然后注入尿激酶1萬~2萬U,關閉4 h后開放,同時行側腦室穿刺引流。每日用生理鹽水3 ml+尿激酶1萬U注入腦室,夾管30 min后開放引流,引流時間不超過7 d為宜,個別達10~14 d或經復查CT血腫吸收,腦室梗阻緩解為止。對照組采用保守治療與術后常規護理。

2 結果

2.1 治療療效

治療組存活38例,存活率為90.1%,死亡4例,死亡患者均為出血量大于80 ml,其中2例是腦干出血患者。存活者病情穩定后,20例自由步行,18例術前下肢肌力0級恢復到Ⅲ~Ⅳ級。對照組存活32例,存活率為76.2%,死亡原因跟治療組一樣,兩組療效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2.2 并發癥

治療組38例存活患者中術后出現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5例,高血糖2例,腎功能衰竭1例,顱內再出血1例。對照組32例患者術后出現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高血糖4例,腎功能衰竭3例,顱內再出血4例。

3 討論

近幾年來,由高血壓導致腦出血的患者越來越多,而高血壓性腦出血死亡率較高。該病術后并發癥多,處理困難,加強治療與術后急性期的觀察與護理,是搶救患者生命、促進康復的重要環節。本院采用CT片定位后取YL-I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微創性進入腦內血腫部位,腦損傷較輕,操作簡便,定位準確,可以迅速減輕血腫中心的壓力,解除占位效應,使疝出的腦組織盡快回納。結果顯示,本組的存活率為90.1%,且并發癥發生率也不高,較對照組有明顯優勢,證明此方法治療比較安全有效。

在預防上,營養支持對于此類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應特別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急,病情危重。瞳孔改變是顱內血腫清除術后重要的神經系統體征,通過觀察瞳孔大小、形狀是否對稱及光反應情況來判斷病情,這對及時發現顱內壓增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術后24 h內要密切觀察病情。監測血壓可以避免血壓降得過低,使腦血流灌注減少,造成腦低氧加重,從而加重腦水腫而使顱內壓更趨增高。保持呼吸道暢通及大便通暢,保持正確。積極有效地控制術后發熱具有重要意義,可降低頭部溫度,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細胞、減少腦耗氧量。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減輕對患者的情緒影響,減少應激反應。注意氣道濕化,可減少肺部感染,有實驗證明,肺部感染率隨氣道濕化率的降低而升高。

高血壓腦出血的并發癥多,在此方面我們也應該加強預防:掌握腦水腫程度和及腦疝臨床特征,做好開顱準備。防止肺部感染,嚴格無菌操作,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必要時氣管切開。多器官功能衰竭,應持續心電監護,動態監測肝、腎功能,電解質,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另外,術后再出血是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致死的重要并發癥之一。所以,術后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若病情變化,應及時復查CT或MRI,如有顱內再出血,需盡早再次手術以挽救患者生命。應加強高血壓腦出血特別是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院外指導,包括心理、用藥、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病情觀察等方面的指導,這一點對門診醫生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于匯民,劉國仗.高血壓與糖尿病共患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中國分

子心臟病學雜志,2004,4(1):52-55.

[2]蔣延生,魏江波.高血壓并發癥的用藥選擇[J].哈爾濱醫藥,2005,25(6):48-49.

[3]韋春燕.高血壓性腦出血病人的治療及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5,3(19):383-385.

篇(2)

1.1一般資料465例妊娠期高血壓病患者均入院治療,其中初產婦213例,經產婦25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42例,雙胎妊娠8例,肥胖279例。根據第七版《婦產科學》[1]對其輕重程度進行分類:妊娠期高血壓74例,子癇前期輕度178例,子癇前期重度208例,子癇5例。

1.2治療方法將465例妊娠期高血壓病患者根據季節和月份統計發病人數,觀察四季氣候與妊娠期高血壓病的發病關系。

2結果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36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現狀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也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之一,因此在進行藥物降壓的同時,應該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進行修正[1]。健康教育是一種投入少、效果好的干預措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和自我管理意識,減少影響高血壓的危險行為因素,有效控制患者血壓和預防并發征的發生,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根本改善。

系統健康教育的整體實施方案

培養健康教育實施者:①醫生:包括醫院內的醫生和社區醫生。Nash等的研究表明,66.8%的患者認為來自醫生的健康信息最可信。②護士:護士是對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主力軍。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現代護士不僅注重臨床護理,也開始注重疾病的轉歸,參與患者出院的跟蹤隨訪。③非專業的健康指導者:他們在農村或社區水平的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確定健康教育對象:健康促進涉及整個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個層面,這就決定著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對象不再是單純的患者,還應包括患者的家屬以及陪護人員、醫務工作者,乃至整個家庭、社區和社會人群。

健康教育原則及內容:認知疾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

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2]:①強調長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②囑患者必需遵醫囑安時安量服藥。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藥,經治療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可以逐漸減少劑量。但如果突然停藥,可導致血壓突然升高。

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測血壓時應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壓計,根據血壓及癥狀變化適當調整用藥。

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①血壓指標達標率:客觀的反映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②知信水平:患者及其家屬、陪護人員、醫務工作者,乃至整個家庭、社區和社會人群對高血壓知識的掌握情況。③藥物治療依從性包括以下情況:不能定時定量服藥;不按處方配藥,擅自改變藥物種類;停藥太快或擅自停藥;使用處方未開的藥;合并使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或違禁藥;服藥期間飲酒[3]。④生存質量。

結 果

通過查閱近5年來高血壓健康教育方面的相關文獻,大量的文獻結果表明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指標達標率明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陪護人員、醫務工作者,乃至整個家庭、社區和社會人群的知信水平明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明顯增強;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討 論

本研究表明,通過有計劃系統的健康教育來增強高血壓患者對藥物治療依從性,改變其誘發高血壓的不良行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醫療成本切實可行,也勢在必行的。高血壓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護士需要加強學習高血壓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理論、統計學和預防醫學的知識,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以期更好地促進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減輕我國不斷增加的慢性病醫療負擔。

參考文獻

篇(4)

1 宣傳教育

1.1 宣傳途徑 (1)大眾傳播是社區居民獲取高血壓知識的首選途徑。主要應用視聽教育手段,如通過報刊、雜志、電臺廣播、電視或錄像等形式進行高血壓健康教育,此外,通過健康教育櫥窗、宣傳畫廊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候診室和輸液室通過VCD播放高血壓防治知識,讓更多的社區居民了解和認識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可提高社區居民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2)群體傳播即社區醫務人員和居民面對面地進行信息交流,是社區健康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如在社區衛生服務站中放置高血壓防治小冊子和健康教育處方,供患者免費取閱;舉辦專題講座,并組織患者進行討論,現場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將高血壓引起心腦血管的病變進行講解發生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后果。這些形式能近距離、面對面進行講解與示范,其教育效果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理性認識。

1.2 落實措施 通過宣傳教育使社區居民充分了解高血壓的危害性必需落實以下措施:(1)發放《高血壓病患者治療記錄卡》是督促患者將每月的配藥和每月的服藥記錄于卡片上,便于定期檢查。以強化其長期堅持服藥行為。(2)了解患者的知曉率。劉蘭林等通過社區健康教育,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由干預前的38.9%提高至80.6%,低鹽率由干預前的28.17%上升至干預后的45.1%,吸煙率和飲白酒率分別由干預前的29.14%和25.89%下降到干預后的14.3%和11.5%,此提示高血壓的社區干預是控制高血壓的良好途徑。

2 生活方式干預

2.1 戒煙 在研究吸煙與高血壓的關系時發現,吸煙與不吸煙的高血壓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吸煙可在短時期內使血壓急劇升高10-25 mm Hg,使每分鐘心率驟增5-20次左右。研究還發現,高血壓患者吸煙可增加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及增加并發癥的嚴重性。吸煙者發生急性高血壓的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3.5倍,而且吸煙的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也大大高于不吸煙者。張京等報道吸煙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發展是因為正常肺泡巨嗜細胞在煙的刺激下可釋放中性白細胞趨化因子,將嗜中性白細胞吸收到肺部,肺功能下降,進而損傷右心,右冠狀動脈亦受吸煙影響而導致高血壓。上述資料表明戒煙可減緩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腦血管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2.2 限酒 研究表明長期飲酒能使高血壓升高,而戒酒則使血壓降低,高血壓總體的發病率5%。7%是由過量飲酒引起的(男性可達11%)。由于酒的熱量高,經常飲酒還會加重肥胖,提高血壓值。有資料表明,每天飲用含酒精40%-70%的白酒,收縮壓升高5-6 mm Hg,舒張壓升高2-4 mm Hg,高血壓的患病率增加100%。國外報道一組美國白人與日本人的酒精攝入量和血壓關系研究發現,在控制年齡、BMI、吸煙、心率、血糖、血尿酸、尿鈉/尿鉀比值等因素之后,酒精與血壓的正相關依然存在,且與高血壓的患病率也相關。我國開展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工人和漁民這兩組職業人群中,酒精攝入量每增加57 mg/d,其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性會分別增加25.6%和18.7%表明飲酒是高血壓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3 飲食指導

非藥物療法是治療高血壓的首選方法,其中飲食療法作為非藥物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早期輕度高血壓患者,恰當的飲食治療可使血壓不需要藥物治療就可恢復到正常水平。

3.1 低鹽低脂飲食 人體攝入的鈉75%來自飲食,多以氯化鈉或食鹽的形式存在。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鈉攝入和血壓水平有顯著相關,即長期高鈉飲食可使血壓升高。低鈉飲食可以降低血壓。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鹽攝入量由4.2 mg增至12 mg可使15%的青年人和5%的老年人血壓水平提高5 mm Hg,多數青年人的血壓提高1-3 mm Hg。限鹽對于改變血壓的意義非常重大,攝入過多的鈉鹽。會增加鈉的吸收和鈉在體內的蓄積。導致體內水、鈉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壓升高;此外,攝入過多的鈉鹽,使動脈管壁內鈉和水分含量增加,引起管壁增厚,管腔變狹,導致外周阻力增大。同時也使動脈管壁在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對縮血管活性物質(如腎上腺素、去甲基腎上腺素)的反應增加,引起小動脈的收縮痙攣,造成外周阻力增加,從而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陳玉等研究結果顯示,動物性食物攝入頻率高者血壓異常率比攝入量低者高,植物性食物攝入高者血壓異常率低,油脂食物攝入高者,血壓異常率高。其發生機制可能是動物性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高。血脂和膽固醇升高,會引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動性增高,血管舒張調節功能降低,這兩種因素都能引起血壓的顯著波動而促進高血壓的發生和加重。

3.2 補充鉀鹽和維生素 攝入適量鉀鹽和維生素,可保護心血管功能。有利于降低血脂,維持正常血壓,鉀鹽對血壓的調節可能與抑制腎素一血管緊張素活性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壓力感受器的功能以及直接的促尿、鈉排泄作用等有關…。4體育運動

許多研究表明。適量有規律的體育運動,不僅能降低血壓,還具有提高生活質量、控制體重的作用。白紅梅對4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6個月的運動干預,結果患者收縮壓平均下降(13.92±0.37)mm Hg,舒張壓下降(9.73±0.08)mm Hg,患者自身健康狀況有明顯提高。陳香仙等探討太極拳降壓的作用機制。太極拳運動能改善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增加NO合成與釋放;促進RBC膜鈉的活性;并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降低平滑肌細胞對血管內皮收縮因子的反應性,改善血管內外阻力,上述資料表明,體育運動在降低血壓的同時還有改善內皮功能的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運動增加了血流速度以及對內皮細胞的切向力,使得內皮細胞的氧化氮含酶信息核糖核酸的表達和磷酸化增多,進而增加NO生物利用度。從而起到了降低血壓的作用。

篇(5)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一定居高不下,很多人都飽受高血壓的困擾。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頭痛、眩暈等。通過實踐發現,針對很多高血壓癥狀,使用中醫的手段和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降壓方面的效果還有待提高。對于中醫來講,提高治療高血壓的療效,也一直是其追求和目標。現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進行總結,將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與思路分享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本次調查中,共收集了500例高血壓患者的資料,以這500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24人。年齡最小的患者28歲,最年長的患者86歲。這些患者身上都出現了高血壓患者常會有癥狀:頭痛頭暈,心情煩躁,容易發怒,脾氣急躁,苔黃舌紅等。一些患病時間比較長的患者,他們的病情一般較為嚴重,肝腎受損比較嚴重,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有頭痛、眩暈、心悸、腰酸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時,用統一的診斷標準對其病情進行診斷。關于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相關資料,都是采用統一的處理方法,使用多層次調研法對這500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嚴密觀察。

2 結果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主要的癥狀有肝風上擾、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陽上亢等。在使用中醫的方法為高血壓患者時治療時,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的、綜合的進行把握。一般使用較多的方法是清熱瀉火和平肝熄風等。為患者開具的藥方中包含的藥品有:鉤藤、地骨皮、天麻、黃連、虎杖、石決明等。在治療高血壓時,使用這些藥品能夠起到熄風清熱、補益肝腎、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討論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認為高血壓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火、風、瘀、痰、虛五個方面。在中醫上,高血壓被歸為頭痛眩暈類。從筆者這么多年臨床的經驗來看,當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較小或者還處于高血壓早期時,病理因素主要是風、火等。

關于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思路,既要理論依據,又要有臨床經驗的總結。從臨床實驗數據來看,中醫對治療高血壓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目前中藥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體系正在完善。從醫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治療高血壓實質上就是降低血壓。當使用中醫的方法能夠將患者的血壓降低到標準的范圍內時,這種治療就成功了。實踐表明,在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過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聯合使用兩種甚至是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要提高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療效,提高中藥降壓效果是關鍵。通過“降血壓和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目前,中醫治療高血壓,往往會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然后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中醫治療高血壓雖然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高血壓的中醫臨床治療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根據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危險情況看,對高血壓進行了分層。處于不同層次的高血壓患者,一般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在中醫治療中,可以借鑒該指南的分類,來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于是,在中醫治療高血壓中,形成了這樣的治療策略:對于低危和中危病人,采用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對于高危和極高危病人,則采用中藥和西藥聯合起來使用的治療方法。具體使用哪些中藥和西藥,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只有選擇合適的藥物,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才能發揮藥品防治高血壓的作用,幫助病人將血壓降下去。

在為高血壓患者選擇中藥時,首先要了解清楚患者的發病機制,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來選擇合適的藥品。近幾年,專家和學者對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出緊張。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心血管中藥藥理研究。治療高血壓的開端,應該是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發病點,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然后結合辯證論治,從而找到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的點。使得選擇的中藥既能起到降壓的作用,又能符合辯證的需要。

高血壓病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比較常見,他們發病的類型主要是收縮壓增高。主要的臨床癥狀有:當情緒受到影響或出現波動時,失眠煩悶時,氣候突然變化時,都會導致他們發病,收縮壓會突然升高。根據臨床治療資料的統計,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講,他們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腎功能減退;第二,是動脈硬化改變。在為老年患者治療高血壓時,應該以利尿為主。

而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提高,高血壓在青年身上也并不少見。當青年人患上高血壓之后,他們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高動力循環狀態。當病情發作的時候,表現為交感神經活性增高。根據青年患者的發病機制,一般會采取具有清肝瀉火作用的中藥對其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在使用中醫治療高血壓病時,應該在辯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選擇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從而讓患者的血壓降下來。根據患者發病點及年齡的不同,應該使用不同的中藥來治療。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高血壓 運動療法 中醫健身

一、高血壓病人的運動療法

(一)運動方式

高血壓患者體育鍛煉的內容和項目應該是體力負擔不大、動作較簡單易學、變化不復雜、不過分低頭彎腰,但全身又能得到活動,動作較緩慢和有節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快走、騎車、打太極拳、練氣功、慢跑、做體操,或打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建議做劇烈運動及爬山。步行是高血壓很好的鍛煉方法。

(二)運動強度

運動量太小只能起到安慰作用,不能提高攝氧量,改善心血管功能。運動量過大是有害的。可根據自己年齡、性別、體力、病情等不同情況,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不同的高血壓患者應當按照自身條件,如血壓、控制情況,安靜時心跳次數、年齡以及有無心臟、腦、腎臟病變等,合理選擇運動量。220-年齡=最大心率。最大心率×70%=靶心率(THR),靶心率是既安全,又達到鍛煉目的的心率,在靶心率狀況下運動20-30分鐘就達到鍛煉目的。

(三)運動時間和頻率

運動鍛煉的時間從15分鐘增加至45分鐘,一般病人30分鐘即可,身體狀況差的人可采用間歇運動,即運動2-3分鐘休息2-3分鐘。在開始鍛煉時,運動量不能太大。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鍛煉。應從輕量度開始,逐步加量,一般以運動時心率在100-120次/分為適合,高血壓患者的一次運動時間應在30-45分鐘左右,初次參加者不應超過5-20分鐘,以免發生肌肉損傷,每周運動應不少于3次,兩次運動間隔應超過2天。

(四)適應癥與禁忌癥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晨間高峰”,晨練有危險,應避免清晨活動,下午4時鍛煉最合適。飯后不要立即鍛煉,要休息15分鐘再行鍛煉。

每個參加運動的高血壓患者在運動前最好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決定自己的運動種類、強度、頻度和持續運動時間。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練習三類,運動強度須因人而異,按科學鍛煉的要求,常用運動強度指標可用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80(或170)-平時心率,如要求精確則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為運動適宜心率,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二、高血壓患者中醫保健指導方案

(一)氣功

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來源于古代的吐納導引術,“氣功”就是一種練氣的功夫,主要鍛煉體內的元氣,元氣相當于人體的抵抗能力,在中醫上,認為元氣旺盛是維持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二)五禽戲

五禽戲通過肢體的運動以流通氣血,祛病長生。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是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制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于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臟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它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

(三)易筋經

它是仿效古代勞動人民舂米、載運、進倉、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多種姿勢演化而來的。易筋經具有動靜結合、剛柔相濟的特點,堅持經常練習,具有強壯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等,對高血壓病等慢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四)太極拳

研究表明,打太極拳時,大腦中樞神經在“松、靜”的要求下,下意識地習練動作,大腦出于保護性抑制狀態,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使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縮性的活性物質降低,血液中組胺、激肽類引起血管舒張的活性物質升高,在全身肌肉放松所引起血管壁反射性地放松協同下,大限量地啟開在一般情況下輪換開放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擴張,微循環增強,從而降低了血管總外周阻力,使血壓下降,這是太極拳降低血壓原因之一。

(五)八段錦

八段錦的這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高血壓患者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其大腦皮層與植物神經興奮,有利于其氣血的運行,進而可改善患者的體質。八段錦鍛煉,對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氣虛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的高血壓患者體質的改善有明顯的效果,有益于其病情的痊愈。

三、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防病

(一)工作重點

對可能引起老年病的病因、異常或危險信號進行宣傳,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防病水平。

(二)具體措施

1.宣傳引起高血壓病的不同病因,觀察自己健康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或危險信號,能夠早期發現疾病,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調理,及時治療。解答高血壓患者的咨詢,為他們自我保健做好工作,配合家庭保健,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水平。

2.介紹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法,如自我按摩、叩齒等,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水平。

參考文獻:

篇(7)

結果:實驗組顯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6.36%)明顯高于對照組(54.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飲食干預方法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治療高血壓有效率比較高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在臨床上值得被廣泛使用。

關鍵詞:飲食干預法 高血壓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100-02

高血壓是目前危害性較為嚴重且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性心臟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發生的導火索。它具有“三高”特點,分別是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現在已經成為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我們必須刻不容緩,而飲食干預方法則是治療高血壓的重要途徑[1]。為了進一步分析飲食干預對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效果,特選取2年來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壓患者來進行研究,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將2010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4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在45~70歲,平均年齡(58.50±1.56);而實驗組44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在46~75歲,平均年齡(60.10±1.11)。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治療之前已確定其一般的基礎資料及病情的輕重程度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將選取的患者分成組后,對照組采取一般的護理治療,而實驗組則在一般的護理治療上加上飲食干預,飲食干預重點在于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讓患者意識到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對高血壓的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們需要教育患者合理飲食,要讓患者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食,在保證營養充足的情況下保證膳食平衡,限制食鹽的攝入,平均每天食鹽量為6.0g,要克制自己不吃腌制的食物,我們需要低脂、低固醇。而對于吸煙喝酒患者我們要宣傳吸煙喝酒對高血壓所帶來的嚴重危害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因為煙中含有尼古丁成分,該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降壓藥的療效,所以吸煙對高血壓患者是無益的,而喝酒可導致細胞內鈣濃度升高從而伴隨著血壓的升高,同時也影響了藥物的療效,所以須提倡戒煙戒酒。然后我們要遵按醫囑讓患者服藥,沒有規律的服藥對疾病的治療也是沒有作用的,最后我們需要每天觀察血壓的監測,記錄血壓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2]。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疾病的效果。顯效標準為舒張壓下降9.80毫米以上的汞柱并達到了血壓的正常值或是雖沒有達到正常值但舒張壓下降20左右毫米汞柱。有效標準為舒張壓沒有下降10毫米左右的汞柱卻達到了正常值或是下降了10~20毫米汞柱但未達到正常值,但收縮壓下降了30毫米左右的汞柱。無效則是沒有達到以上的標準。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采取不同方法干預后的療效情況比較。兩組高血壓患者經過采取不同途徑治療后,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86.36%)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54.54%),經比較P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中國老年化的步伐的加快,高血壓在老年中已成為一個最為嚴重的疾病。而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對飲食的認識與了解較為缺乏。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在按照醫囑積極治療的同時,我們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使他們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按時吃藥、嚴格監測血壓,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該病的治療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數食物中含脂含鹽成分比較高,導致患者攝入的油膩東西、食鹽過多,這樣長期以來會對高血壓病情帶來嚴重的影響。然而患者們往往忽視了對飲食習慣的概念,所以護士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尤其是飲食干預,我們要給他們安排合理飲食并把飲食方法具體化,加強指導[3]。本研究顯示在給高血壓患者實施飲食干預方法后,其治療高血壓總有效率(86.36%)明顯高于一般的護理(54.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給予高血壓患者一般護理的同時加強飲食干預會給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會對高血壓的治療有意義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方法對治療高血壓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因此可以被廣泛進行實施與宣傳。

參考文獻

篇(8)

目前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物治療對疾病的影響,而對于心理和生活方式對高血壓患者疾病的影響作用重視不夠。本文旨在探討社區醫療在治療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方面的干預。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院近5年診治的160例1~2級高血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50~65歲;其中男102例,女58例;配合治療的126例,不配合治療的34例(指不改變生活方式,不按時服藥,不按時測血壓、體質、重量)。

結 果

配合治療的126例中,有6例出現并發癥,占4.76%;不配合治療的17例中,有7例出現并發癥,占41.2%。

高血壓患者的社區醫療的措施

建立高血壓病管理卡,提高認識:①建立高血壓病管理卡:高血壓病管理卡一式兩份,分別由責任醫生和患者保管,責任醫生進行規律性隨訪,并監測登記血壓,隨時了解各種生活事件對患者血壓的影響,根據血壓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由于患者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高血壓管理卡上記錄測量血壓的結果,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血壓變化,從而提高了患者的參與性,能積極配合責任醫生,甚至主動到醫院找責任醫生測血壓。②提高患者的認識:在13例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對高血壓認識不足的有10例,控制血壓單靠藥物的治療,對該病的認識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醫學的研究已證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種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療中的作用,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學模式轉向現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會向他們進行宣傳教育,推廣有關高血壓病的防治知識,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對該病認識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別,有的患者特別是那些年齡較大,患高血壓病多年,平時不注意觀察血壓也無任何自覺癥狀,只是在勞累、心情緊張時偶感頭暈不適,休息時好轉,因此未引起他們的注意,即使已確診為高血壓病,平時也不服藥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損害。還有的患者尤其是較年輕者,他們的血壓已達診斷標準,但平時不注意觀察,也不進行體檢,對血壓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時即使出現了明顯的自覺癥狀也不在意,仍自我感覺良好,以至于出現了其他器官的損害才引起重視,耽誤了治療時機。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加強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高血壓病患者社區醫療的重點。通過定期的高血壓病健康教育講座,普及高血壓病的防治知識,使社區居民能了解高血壓病的三級預防概念,從而自覺地限制煙酒,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控制體重,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壓病的易發因素 。定期檢查血壓,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并使高血壓患者能合理用藥。對于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應幫助其心理適應及加強康復訓練。本組資料顯示,接受健康教育并能按照執行的高血壓患者,他們的血壓一般能控制得很好,包括2、3級的高血壓患者也能控制到滿意的效果。相反,有一部分患者對健康教育置若罔聞,是高血壓控制良好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有21例缺乏高血壓方面的知識,因此,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當今社會勢在必行的一項工作,醫務人員應該強化患者的保健知識,預防疾病和對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應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項為首位,同時,加以藥物治療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大量研究資料的結果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如能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認真做好自我保健,不僅能延緩高血壓病的發生,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對肥胖患者注意控制體質、重量,平時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治療方法: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對1級高血壓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病程短,通過合理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能較好地控制血壓,如血壓控制不理想,再加以小計量藥物治療均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對2~3級高血壓患者,如果改變易患因素仍不能控制血壓,就應該加服降壓藥物,防止靶器官的損害。但是由于患者對降壓藥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選擇藥物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病情合理用藥。高血壓的治療采用階梯療法,宜選用單一的、不良反應少、價廉、長效的藥物,從小劑量的抗高血壓藥物開始,逐漸加大劑量,若一種藥物效果不明顯可與另一種藥物或更多藥物聯合使用。通過合理用藥后,多數患者血壓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但是血壓在正常范圍后不能立即停藥,應繼續鞏固一段時間,然后再逐漸減量或減藥,直到用小劑量的藥物即能控制血壓為止,堅持長期用藥,加用降壓藥物時,應告知患者血壓不宜降得過快,否則會降低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血液供應,產生不良反應。

篇(9)

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動脈壓縮或舒張壓的增高,近幾年來,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一直呈現出上升趨勢。在我國高血壓患病群體中,約90%的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10%的患者為癥狀性高血壓,其中包括慢性腎炎、腎血管病變、主動脈狹窄、柯興綜合征等等。高血壓的臨床癥狀以頭暈、頭痛為主,因此,在中醫上,把高血壓劃分為眩暈、頭痛的范疇。采取何種措施能夠使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得到提高,是中醫臨床所一直追求的目標。目前,西藥在降壓方面具有迅速、可靠的特點。而中藥對患者的調理是通過多層次和多環節進行的,中藥的這種綜合性調理在改善高血壓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并且,中藥還可以使終末器官的損傷得到減輕或者逆轉,預防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筆者對中醫的臨床實踐進行了多年的觀察,認為認清高血壓發病機制是中藥治療高血壓的基礎,下面將治療的思路與方法做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038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8例,女490例,年齡28―86歲。這些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有:脾氣急躁、容易發怒,心情煩躁,頭痛頭暈,苔黃舌紅等,辯證認為是由肝陽上亢或肝火上擾所引起的;病期較長或者老年患者則主要是因為肝腎受損,虛實癥相交雜的結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頭昏、心悸、腰酸乏力,頭痛、眩暈并不明顯,辯證上總是把其歸屬于肝腎虧虛、風火痰瘀。

1.2 方法

依據統一診斷標準和資料處理方法,采用采用多層次選擇調研現場對1038例高血壓患者實施了嚴密觀察。

2 結果

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以及肝風上擾是這些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癥型表現,與其體質密切相關的常見或相間癥型表現為痰濁中阻和瘀血阻絡。因此,要對高血壓治療的規律在臨癥之時綜合地、靈活地進行把握,用平肝熄風、清熱瀉火作為實證的方法,所選用的藥方主要有:天麻、地骨皮、鉤藤、石決明、虎杖、黃連等。這種虛實結合的方法能夠起到補益肝腎、熄風清熱、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討論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的病理因素主要是風、火、痰、瘀、虛5個方面,屬于頭痛、眩暈;類。而筆者則認為,高血壓早期或者中青年患者多表現為風、火之類的實癥。

要遵循臨床實驗數據,逐步完善對高血壓的中藥治療。經循證醫學研究證明:在對高血壓治療中,降壓治療主要在于降低血壓本身。為了把血壓降低到標準程度,多數患者需要聯合使用兩種甚至同時使用多種種類不同的抗高血壓藥物。當前,“降血壓和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臨床試驗”揭示出了一些高血壓治療方面的重要問題,因而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這種規模較大的采用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試驗對不同類型抗高血壓藥物的預后影響進行對比,在迄今為止還是第一次,它使嚴格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證明,而且再次肯定了在降壓藥中噻嗪類利尿劑氯噻酮的作用,這挑戰了重要能夠比降壓藥更顯著的改善臨床癥狀這個傳統的療效評價觀點。在中醫臨床中,提高中藥降壓效果很關鍵,同時,還要積極提高利尿降壓中藥的應用效應。“降血壓和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臨床試驗”表明要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其實很困難,尤其是對收縮壓的提高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而且還肯定了把鈣通道阻滯劑與利尿劑相結合進行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這有效啟迪了在治療高血壓方面中西要相結合應用的開展和相關聯的中醫藥臨床研究的進行[2]。

目前,根據中藥的臨床實際,采取聯合用藥,提出合理的治療策略,對高血壓的中醫臨床處理方案進行逐步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的危險進行了分層,并且對不同層次的危險性提出不同的治療策略,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因此,我們制定的臨床治療高血壓的策略為:以中藥為主來治療低危和中危病人;中、西藥聯合應用來治療高危和極高危的病人。在治療高血壓方面,中藥、西藥、中西藥結合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在中醫臨床時,要選擇應用恰當的治療方法,才能使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更加合理地達到降壓目的。聯合用藥除了聯合使用中藥與西藥降壓以外,還要注重對降壓中藥種類的選擇[3]。

在選擇中藥時,要以對高血壓發病機制進行分析為基礎來進行選擇。近幾年來,中醫心血管病學取得了突出進展,其最主要的表現是:心血管中藥藥理研究。在對高血壓進行治療時,要在對相應的西醫學發病機制進行考慮的基礎上來應用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盡量提高用藥水平。

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是形成動脈血壓的基本因素,其表達公式為:平均動脈壓=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有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在高血壓患者中其年齡不同表現也不同,年輕的患者多數表現為高流量一正常阻力型,年老的患者則一般表現為低流量一高阻力型。由于“心排血量=心率×每搏輸出量”,因此,中醫治療高血壓必須關注心率和脈搏輸出量,特別是心率。能夠起到減慢心率和降壓雙重效果的中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益母草等等。一般來說,微動脈管徑的變化對外周血管阻力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血管進行輕度收縮,那么外周血管阻力就會有顯著的增加。能夠起到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雙重效果的中藥有:野當歸、川芎、銀杏葉、葛根、白芍等等 [4]。

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不規律以及心腦血管中的內分泌活性因子的改變都會對高血壓的發病產生影響 [5]。經過現代中藥藥理的證實,能夠對交感神經興奮起到直接或間接抑制作用從而降低血壓的中藥有:黃連、鉤藤、葛根、人參等。

把了解型高血壓的發病點作為治療高血壓的開端,結合辯證論治,努力尋找二者相結合的地方,選擇既有降壓作用又符合辯證的重要,在現代中藥治療高血壓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6]。

老年患者的主要類型是收縮壓增高型。其臨床表現主要有:遇到失眠、情緒波動和氣候突然變化的情況時,收縮壓會突然增高,舒張壓不會有太大變化。對于老年人來說,其發病機制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動脈硬化改變;二是腎功能減退。對于老年患者,治療多以利尿為主,減少血容量和心臟容量符合。

青年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高動力循環狀態。其發病特點主要是交感神經活性增高,要用清肝瀉火之類的中藥對其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應用中藥對高血壓進行治療時,要在辯證的基礎上使用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對于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要采用不同類型的中藥來治療。

參考文獻

[1]尹國有. 中醫治療調養高血壓 [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

[2]宋海紅.中醫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研究進展 [J].光明中醫,2010(7),1313-1314

[3]彭麗莉、史大卓.原發性高血壓病伴抑郁患者的中醫證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醫藥,

2010(7),534-536

篇(10)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132-02

為探索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并對其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2月~ 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運用用藥管理護理干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2月~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平均50例。觀察組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齡50~92歲,平均年齡為(71.3±5.8)歲。在臨床診斷分級方面,有39例患者為Ⅰ期,11例患者為Ⅱ期;對照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齡51~90歲,平均年齡為(70.6±4.9)歲。在臨床診斷分級方面,有37例患者為Ⅰ期,13例患者為Ⅱ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診斷分級等方面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用藥管理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預 在心理干預方面,在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中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按時隨訪,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詳細解釋使用某種藥物引起的不適,將患者心理的顧慮有效消除掉。如果患者發生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則及時向醫生報告。此外,還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教育,使其重視和認識高血壓病,對高血壓病的危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服務中心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對社會心理學、護理學、老年保健醫學等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切實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減負工作,從而使患者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1]。

1.2.2 用藥干預 社區醫護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訪問,督促患者遵醫服藥。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缺乏用藥知識、沒有清楚認識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治療的長期性、用藥知識匱乏、記憶力欠佳等,一些患者中途停藥、間斷服藥甚至拒絕服藥。針對這一情況,社區醫護人員向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積極宣傳用藥相關知識,對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如果患者服用長效劑、緩釋劑等,則指導患者在用藥時吞服整顆藥,而不能掰開服用;如果患者服用短效制劑、具有不穩定的血壓控制、自行增減藥量,則將其行為的危險性指出來,督促其及時到心血管專科就診,合理調整藥物;如果患者具有較差的記憶力,經常忘記服藥,則提醒其將藥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準備本子,服藥后登記,從而對漏服或多服的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干預1~3個月后對干預的效果進行追蹤評價。此外,還加強與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的交流和溝通,使其督促患者按時服藥[2]。

將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事實提前告知患者,使其給予用藥原則以充分的重視,并端正服藥意識,堅持服藥。依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制定出來,約束患者擅自停藥和隨便更換藥物的行為。盡可能地讓患者口服小劑量分次服用降壓藥物。使患者對藥物作用及副作用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禁止在服藥過程中突然改變,以對血壓突降造成暈厥而發生意外的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3]。在降壓的過程中,督促患者堅持緩慢、溫和、適度等原則,不能過多過快地降低血壓[4]。

1.3 觀察指標

運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管理水平得分進行統計,共10個問題,每題4分,共40分,分數越高表示用藥管理水平越高;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進行觀察統計,最后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采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進行分析。以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高發病,現階段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的主要方法是長期的家庭用藥,雖然現有的降壓藥能夠使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控制程度欠佳[5]。同時,老年患者具有較大的年齡、記憶力、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均下降、藥物相關知識及監護匱乏等,造成老年患者無法正確儲存、使用和保管藥品,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控制程度。因此在進行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們必須給予用藥管理以充分的重視[6]。近年來,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興起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血壓控制率之間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血壓控制率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喻中會.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對降壓效果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5):442-443.

[2] 鄒吉莉,鄒春莉.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2(21):138.

[3] 詹艷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6(2):113-114.

[4] 全鵬,雷松蕙,黃思靜.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依從性影響的調查[J].護理與康復,2009,6(6):36-37.

上一篇: 高血糖預防方法 下一篇: 消費者滿意度調研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成在人电影天堂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