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34: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老人住房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據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74億人,總人口比例從10.2%提高到13%,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71%,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在不久的將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顯,如何養老將成為城市發展中日趨嚴峻的問題。同時,一對獨生子女夫妻,要面對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已經深切感受到了家庭養老的困難,隨著養老觀念的轉變,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將成為不少老人的選擇。而目前養老院等老年人建筑大多數存在較多的消防安全隱患:一是建筑先天患不少,有些老年人建筑基本上都是利用舊的廠房或舊辦公樓改造而成,沒有經過消防部門審核驗收,個別的還存在耐火等級低、周圍環境復雜、防火間距不足、袋形走道過長、樓梯間形式不符合規范要求等先天患;二是一些養老機構考慮到經濟因素,用塑料扣板、木板等可燃裝修材料裝修,亂拉電線,增加火災荷載、用電負荷;三是消防設施未及時跟上,老年人建筑未按規范設置火災自動報警、消火栓、應急照明等消防設施。
老年人建筑主要的形式
1.老年住宅即專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征的住宅;
2.老年公寓即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是綜合管理的住宅類型;
3.老人院(養老院)即專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有起居生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
4.托老所即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場所,設有起居生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可分日托和全托兩種。
老年人公寓在消防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 老年公寓的定性問題
《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中將老年公寓定性為居住類建筑,并有條文說明,在設計新建普通住宅時可做方便老年人的潛伏設計, 以利于改造。為此,不少設計人員在設計老年公寓時作為住宅考慮,有的直接利用住宅建筑作為老年公寓。再者,《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在三級耐火等級中的養老院等老年人建筑不得高于3層,但對于一、二級耐火等級多層老年建筑則未加限制, 甚至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更是沒有提及老年人建筑在消防設計中的要求,老年人是否可以建造于高層,如何定性和對其特殊性考慮, 這些都是目前比較疑惑之處。
2. 疏散樓梯的設置問題
在上下樓、行走上超過或接近一半的老人存在困難或者完全不能做。而作為疏散逃生的手段考慮中, 我們一般僅將疏散樓梯作為逃生的安全工具。根據《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明確:“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設置電梯。三層及三層以上設老年人居住及活動空間的建筑應設置電梯”,且三層以下的老年人建筑應設置坡道, 那么對于三層以上的建筑, 當火災發生時用于日常疏散的電梯迫降到底層后, 不能行走的或行走困難的這將近50%的老年人只能通過樓梯疏散,不但疏散時間會增長,且實際執行困難,顯然不夠合理。
3. 疏散走道和距離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2],目前,我國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平均年齡為78歲左右,其中有40%左右的老人年齡在70~79 歲之間,45%左右的老人年齡在80歲或以上,這意味著中老人和老老人在全部入住老人中占絕大多數。人均患病1.2種,其中約有30%的老人在聽力和視力方面表示有困難或者完全不能做。在緊急情況中的反應能力上都較年輕人弱, 疏散準備時間要遠遠長于中青年人, 有的甚至需要借助他人及外力方能逃生, 因而在計算疏散寬度及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時沿用普通建筑的距離要求顯然不合理。另外,《建規》和《高規》并未對老年人建筑做出特殊規定, 參照公共建筑,疏散走道雙面布房要求在1.4米, 根據實際使用中,接近50%的老年人需借助輪椅、拐杖、助步車等工具疏散, 以輪椅的標準尺寸63.5cm加上手臂運動的寬度計算,一輛輪椅通過的走廊有效寬度為0.9m,即在同一時間內疏散走道僅能通過一人。而普通建筑中,1.4m足夠2個人同時通過,在疏散通道的設計上沿用普通公共建筑的設計不夠人性化。
4. 裝飾材料的要求
根據火災統計顯示, 香煙導致老年人火災死亡的人數接近老年人火災死亡的30%,其火災多發生在家庭活動間或臥室中, 首先引起火災的物質主要是室內裝飾品和床上用品。紡織品、室內裝飾品和床上用品是這類火災發生頻率最高的著火物。為此美國法律規定,市場上為老人生產、銷售的衣服和被褥,必須是阻燃型的,不許用可燃型,其目的是預防火災。這是美國總結多年來火災教訓而制定的法律。為了保護老人的安全, 美國側重加強老人的服飾及床上用品防火,其用意是可取的。但根據我國《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中,單、多層的老年人建筑地面、固定家具和其他裝飾材料可用B2級可燃材料,而高層建筑中未對老年建筑做出特殊規定, 參照綜合樓和醫院病房樓的規定,二類建筑中除頂棚和墻面其余均可采用可燃材料。
老年公寓消防設計幾點見解
第一、根據新《消防法》規定老年公寓等養老院屬于人員密集場所,且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我們在有關疏散等條款中都已將老年公寓列入公共建筑的范疇, 因此在老年公寓的消防設計中應以公共建筑考慮。
第二,增設消防電梯逃生。根據研究表明, 如果啟用電梯與樓梯混合疏散效率將是僅靠樓梯疏散的1.2倍。由于對電梯運行可靠性的質疑, 不少國家規定普通電梯不能作為疏散用,而對于消防電梯,在達到規范標準的前提下理論上可作為疏散工具, 尤其是對于高層老年公寓中通過增設消防電梯, 將會大大提高疏散的效率。同時, 還應規定建筑中處于三層以下的樓層設置坡道,使三層以下的老年人能夠通過坡道和樓梯疏散,提高疏散效率。
第三,配備特殊的消防逃生設施,如室內應安裝緊急呼叫裝置,能方便、及時地或自動地發出警報, 在每個房間內配備必要保險繩、手電筒、簡易防煙面具等,從而使老人在緊急、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和逃生。
第四,通道部分的設計應適當拓寬,各個使用功能空間之間連接部分的過道寬度一般保持在凈寬1.8m比較可取,這樣既可以步行通過也可以輪椅通過。
第五,推廣應用極早期火災探測器。若能做到火災的極早期探測, 及時發現火災的隱患點,就不會使火情進一步發展下去,由于把火災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就不會出現要短時間迅速撤離大量人員的情況, 可以有效緩解老年人疏散困難的問題。在老年人建筑中推廣使用吸氣等極早期火災探測器具有現實意義。
結束語:
社會日益加劇的養老問題,各種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建筑將應運而生,注重老年人建筑消防設計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電影投放市場前,做好電影的廣告宣傳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電影票房的收入,因此相關的宣傳受到各大電影制片公司與電影放映機構的重視。20世紀前期,老上海的電影廣告種類較多,如電影海報、報刊電影廣告、路牌電影廣告、電影宣傳單等形式多樣,為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每種電影廣告都將吸引人注意力問題作為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國現代廣告界對廣告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問題關注較早,20世紀初期,我國就已出現“廣告非提醒閱者,不足收功”[1]的論斷。老上海是20世紀前期我國娛樂業的中心,其電影廣告在吸引人注意力方面方法較多,成績突出,很值得當代電影廣告界借鑒。筆者試將老上海電影廣告中吸引人注意力的方法分析如下。
一、文字與圖形引導視線
在電影廣告獲得人足夠的注意力的方法中,采用元素引導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但應引起廣告設計師重視的是,元素引導需采用一種具有較強刺激的醒目的形式。20世紀前期,我國廣告設計界認為“只有最強的刺激才能引起的注意”[2]88,在引導元素的處理上,“文字圖畫,惟淺顯醒目是求”[3]是基本的準則,也是老上海電影廣告以元素引導人注意力的最基本表現形式。老上海電影廣告中采用醒目的文字引導人視線的設計方法出現較早,在1913年9月底上海《申報》《時報》《神州日報》等報紙刊登亞細亞影戲公司“上海戰爭活動影戲”的廣告中,就有一幅配以“看!看!!看!!!空前絕后之上海戰爭活動影戲”的帶有引導性的毛筆字體文字和手指上方“看!看!!看!!!”文字、呼喊中類似小丑的卡通人物圖形等元素構成的電影廣告,在當時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除醒目的文字外,用圖形來引導人的視線也是老上海電影廣告的常用設計方法,在當時,我國各類電影廣告常“用引人入勝的圖畫,以挑起人們的閱讀心思”[4],如1925年張石川導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最后之良心》的以文字為主的廣告中,“良心”二字處襯以很大的心形圖形,不僅醒目、突出主題,而且能給人很強的視覺刺激,吸引人去閱讀該廣告。1934年應云衛導演、電通影片公司出品的《桃李劫》電影海報以泛黃的中間爆炸開并反卷的載有《桃李劫》電影信息的舊報紙和炸開成洞處露出的電影中黑白男女主人公照片為主圖形。這種以爆炸式的輪廓中設置男女主人公的頭像的形式,既吸引人,又是對當時電影男女演員的一種強調,在當時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力。
二、增大元素面積
電影廣告元素較多,包括文字、圖形、色彩、幅面等,增大任何一種元素面積,都可以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作用。20世紀前期我國廣告設計界已經認識到“廣告面積的大小,對注目力量的強弱,很有關系”[5]。因此,老上海電影廣告設計中,設計師常常通過增大重要文字如影片名稱、放映場所或著名導演、著名演員姓名面積的方法使電影廣告能夠瞬間引起人的注意。翻開20世紀前期上海的各類電影廣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方法被普遍運用在老上海的報紙電影廣告、電影海報、路牌電影廣告、電影宣傳單等形式的廣告中。如1939年3月15日滬光大戲院在《文匯報》刊登的《木蘭從軍》電影廣告中,“滬光”與“木蘭從軍”六字幾乎占去了該廣告面積的四分之三;1940年張石川導演國華影業公司出品的電影《孟麗君》電影海報中導演“張石川”、主演“周璇”“舒適”名字被放大,片名“孟麗君”三字占去了整張海報面積的三分之一,這些粗大字體的運用,使得這些電影廣告很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增大圖形面積也可以起到吸引人注意力的作用,為了引起人的足夠注意,老上海有些電影廣告中主要電影人物與劇情圖片往往占到整個電影廣告的一半以上,如1947年上海國際大戲院散發的黃佐臨導演的《假鳳虛凰》電影宣傳單(當時稱本事、劇情介紹或說明書)正面三幅男女主人公的黑白劇照差不多就占了四分之三,其中兩幅為男女主人公的半身劇照,很是引人注目。在幾乎所有的老上海電影海報中,圖形都占據了畫面的主導位置,相對于文字而言,圖形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除了增大文字、圖形面積外,大面積的色彩渲染,也是老上海電影廣告用來吸引人注意力的良好方法,如1934年蔡楚生導演聯華影業公司出品的《漁光曲》電影海報中,渲染了整幅畫面的霞光色在當年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三、運用留白
留白在20世紀前期也叫提空,是“與對比相關的一種因素”[2]90。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引人注意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方法能使廣告設計中的對象“離群獨立,有一種卓然挺立的精神,所以容易引起一般人的注意”[2]90。空白部分多了,不僅給讀者留下了視覺休息的空間,也使實體部分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這種方式常出現在老上海各類期刊、報紙上刊載的電影廣告中,以黑白方式表現為主,是一種既吸引人,又便于報刊制版的廣告設計形式。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出品的《復活的玫瑰》海報中只有文字與剪影式的玫瑰及女主人像,大面積的留白使得廣告圖形與文字異常突出,很吸引人。聯華影業公司1935年出品王人美、葛佑治主演的電影《小天使》廣告除了小天使等少量的文字和飛翔的小天使頭像,畫面留下了大片的空白;1936年馬徐維邦編導,陳燕燕、鄭君里主演的電影《寒江落雁》廣告,除兩主演的漫畫頭像與片名等寥寥數字以外,大量的留白,使得圖像與文字信息非常引人注目;1940年國聯影片公司出品的《鄉下大姑娘》海報除倚在木柱上的女主人公與少量前景外,背景以近乎純黑色表現,近似留白的背景處理手法,使得女主人公很容易成為人們注意力的中心。
四、突出名導演、名演員與社會名人
名導演、名演員與社會名人極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出現在電影廣告中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20世紀前期,我國民眾已經具有“名導演”的意識,很多老上海的電影海報也順應民眾的這種意識,在宣傳上突出對于名導演的宣傳。如1934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再生花》海報宣傳中突出對導演“鄭正秋”的宣傳;1947年文華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夜店》海報中導演“黃佐臨”名字的文字大小要超過當時已是名演員的周璇等人,其文字大小僅次于電影名稱大小。除了名導演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外,名演員也是20世紀前期人們關注的重要內容,因此老上海的電影海報中突出名演員形象的案例屢見不鮮,如1930年鄭正秋導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桃花湖》宣傳冊,封面采用的就是在當時人氣極旺的女明星胡蝶與男主人公的形象;1934年聯華影業公司出品的電影《神女》海報中紅極一時的女明星阮玲玉的形象占據了畫面的主導位置;1947年史東山導演、聯華影藝社出品的電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海報中突出的就是白楊和淘金的形象。一些社會名人有時也會參與影片的拍攝,如1928年張普義拍攝電影《洪憲之戰》時,曾邀請參與此事件的唐繼堯將軍做影片主演。在該電影海報設計中,社會名人唐繼堯將軍的戎軍照被放置在海報的顯要位置,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五、采用新奇手法
新奇手法類似我們今天的創意手法。20世紀前期我國設計界觀點認為“新奇之廣告,猶之魔術,能引人入勝”[6]。為了更好地吸引人們注意力,新奇手法被運用到了老上海的電影廣告設計中。在老上海的電影廣告中,新奇的手法主要通過文字、圖形與色彩這三大要素體現。在文字表現方面例如1926年李澤源導演、上海長城畫片公司出品的《一串珍珠》電影廣告中,“一串珍珠”四個字由紅色的象征珍珠的小圓圈排列而成,在兩個圓形的主人像周圍以白色珍珠環繞。這種通過元素組合構成文字的新奇形式,既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又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文字的肌理變化,也能起到創作新奇視覺效果的作用。上世紀40年代昆侖影業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品的《三毛流浪記》海報中“三毛流浪記”五字由淡黃色帶木紋肌理的碎木條圖形拼成,活潑而帶有流浪的意味,不僅醒目而且讓人容易記住影片名稱。通過圖形變化創造新奇視覺效果往往能起到令人想象不到的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如1926年汪均康導演的《石榴裙下》海報在放大的石榴裙下聚滿了縮小的或跪倒或站立的崇拜者的人物圖像,夸張的石榴裙造型占據了畫面較大的空間,既點明主題,也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1927年陳天導演的《白芙蓉》電影廣告中坐著的男女主人公的頭發各被夸張地拉出長長的一縷,集中到右上角飛著的小天使的手中,設計師用這種新奇的表現手法表現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關系,既突出愛情主題,又很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在色彩表現上采用新奇手法以吸引觀眾注意力方面,主要是在電影廣告的色彩運用中打破常規,以新的色彩搭配形式來吸引人的目光。當時已經有廣告設計研究學者注意到常用的“白底黑字――有時或者不足以引起注意。所以有許多的廣告,是用了黑底白字,或白底紅字及其他顏色的字體,來引起人們的注意”[2]90。增加廣告設計中色彩對比的目的,主要就是讓廣告中的重要信息顯得醒目,容易引起人的注意。1926年洪深、張石川導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刊登在1926年《明星特刊》雜志第19期上的電影《愛情與黃金》廣告中,金黃色的片名文字與白色的其他信息文字在墨綠色背景色的對比下,顯得獨特而引人注目。1948年昆侖影業公司出品的電影《萬家燈火》海報中,粗大的紅色的“萬家燈火”四個美術字在白色背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這些新穎的配色方案,在吸引讀者注意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結 語
以上幾種老上海電影廣告中的吸引人注意力的常用廣告設計方法,即使以今天的評價標準來看,其理論與設計水準也較高。這些設計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電影廣告設計的首要問題――吸引觀眾注意力問題,為老上海電影的成功宣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代中國電影業已經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然而在電影廣告設計上卻普遍模仿西方,迷失了中國人自己的方向,有些海報設計水準平平,毫無吸引力可言。老上海電影廣告中的這些吸引人注意力的廣告設計方法,或許能給我國當代的電影廣告設計一些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鐸,等.日用百科全書(商業)[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16.
[2] 童泳鎏.怎樣設計一幅動人的廣告[J].心理季刊,1937(01).
[3] 孫作民.中國日報廣告以外之廣告事業:近十年中國之廣告事業[M].上海:華商廣告公司,1936:18.
[4] 蕭劍青.工商美術[M].上海: 世界書局,1940:82.
[5] 黃宇禎.廣告制成的要素[J].自修,1940(98).
隨著大劑量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進展,中青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完全緩解率和長期無病生存率不斷提高,但老年AML患者因年齡大,體質弱,重要臟器儲備功能不足,伴隨疾病多,對大劑量化療甚至常規劑量化療往往不能耐受,緩解率低,化療相關死亡率高,而小劑量化療常無效,到目前為止老年AML治療仍很困難,因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以提高化療效果及安全性對老年AML患者至關重要。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應用斑蝥酸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CAG方案治療老年AML40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確診并完成正規化療的老年AML患者80例,均經骨髓MICM分型(骨髓細胞學、骨髓染色體、骨髓免疫分型和骨髓融合基因檢查)確診,按FAB分型標準:M16例,M235例,M4 25例,M524例,M64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60~86歲,平均年齡72歲。將上述80例患者按住院順序排號,以單雙號為依據隨機分組,單號為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加化療組40例,雙號為單純化療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為初治,治療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并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CAG方案:阿糖胞苷(Ara-c)10 mg/m2,皮下注射q12 h(第1~14d);阿克拉霉素(Acla)10~14 mg/(m2?d),靜脈注射(第1~5d);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 μg/(m2?d),皮下注射(第1~14d)。觀察組同時加用斑蝥酸維生素B6注射液40 mL/d,靜脈滴注(第1~14d)。
1.3觀察指標 每3d查血常規1次,查肝腎功能1次/w,化療前予骨髓穿刺,化療結束后14d再行骨髓穿刺(具體視血像恢復情況定)。
1.4療效評價標準 按《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判定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未緩解(NR),總有效率(PM)為CR+PR/n×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0 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臨床療效 完全緩解率觀察組為75.00%,對照組為62.50%,兩組差異顯著(P
2.2生活質量評分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環境因素等指標均明顯好轉(P
2.3不良反應 本組觀察對象中,2例患者出現肢體輕微脈管炎,改為深靜脈置管滴注后未再發生,所有病例均完成了2個療程的治療。
3討論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老年人AL 中以AML 為主[2]。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以及常見的伴隨疾病對于白血病的治療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都是不利的,一般CR率低,中位生存期短。化療是治療老年人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雖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但選擇性較差,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一些正常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對心、肝、腎等臟器也會有一定毒性作用,且老年患者本身各臟器功能衰退,更易出現肝腎衰竭、心力衰竭等,降低患者生存質量,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995年Yamada等[3]首先采用CAG 方案治療了18例復發AML患者,CR率為83%,毒副反應輕微。
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是由斑蝥酸鈉和維生素B6配制而成的抗腫瘤注射劑,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癌雙向作用[4]。斑蝥酸鈉是斑蝥素的衍生物,其分子量小,易進入細胞內,產生細胞毒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其抗癌的主要機制如下:減少癌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繼而影響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最終抑制癌細胞的生成和分裂;影響線粒體通透性,增強氧化磷酸化的偶聯過程,從而影響癌細胞的能量代謝平衡,控制和緩解癌變發展;可降低腫瘤細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過氧化氫酶活力,改善細胞能量代謝,同時降低癌毒素水平;可直接抑制癌細胞內DNA和RNA合成及前體的滲入,使癌細胞形態和功能發生變化,直接殺死癌細胞;對骨髓有刺激作用,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成熟、分化及邊緣池粒細胞的釋放,對白細胞有升高作用,能減輕化療對骨髓的毒性,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況;斑蝥酸鈉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其可能通過調節白細胞介素-2的生成進而作用于免疫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而間接殺死癌細胞;還可通過抑制趨化因子白細胞介素-8的生成,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最終抑制腫瘤轉移及復發。
筆者觀察了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CAG 方案治療42例老年性AML患者,完全緩解率為36.0%(9/25),總有效率為60.O%(15/25),取得了較高的緩解率,且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均可耐受,對出現的嚴重感染、出血癥狀及心臟毒性均順利控制。Chen YJ等[5]應用報道CAG方案治療老年AML患者取得60%左右的緩解率,本組結果明顯高于其結果。筆者在臨床應用中,觀察到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面紅、心悸、惡心、脈管發炎,停用藥后,作對癥處理,很快恢復正常。
綜上,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CAG 方案治療老年人AML,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臨床使用價值。對于老年AML,尤其伴有臟器功能不佳者,斑蝥酸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CAG 方案可以作為一個療效可靠,相對安全,較易耐受的化療方案來選擇。
參考文獻:
[1]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62-168.
[2]上海市白血病協作組.上海地區老年急性白血病417 例回顧性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8,19(1):3.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一處養老院。如此富于浪漫氣息的養老院,我不由得驚嘆。看來,丹麥的老人是幸運的。丹麥的人口約為525萬,65歲以上的老人占15.8%,比歐盟國家的平均數字還高。丹麥政府因之把老年福利作為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內容。
丹麥實行養老金制度,每個年滿67歲的老人都可以領取養老金。孤寡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沒有其他收入的老人,還可以再申請額外津貼。一年下來,領取七八萬丹麥克朗應該沒有問題,折合人民幣10萬元左右。這樣還嫌不夠,丹麥還推出了其他半政府養老金方案和私人養老金方案,并對老人實行各種優惠政策,諸如公共交通優惠及免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等。
67歲是丹麥法定的退休年齡。1995年以后,又實行了彈性退休方案,就是從60歲開始可以逐漸減少工作時間,每周少上幾個小時的班,損失的收入由政府發放養老津貼補償。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老人調整心理,逐漸適應賦閑在家的生活,以避免冷不丁退休帶來的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
“以房養老”不如買國債?
“以房養老”其實官名叫做“反向抵押貸款”,也稱“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年金相結合股票基金綜合保險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即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這也就是通常說的“以房養老”。
保監會表示,當前我國缺少將社會存量資產轉化為養老資源的有效手段,開展試點盤活老年人房產,有利于豐富老年人的養老選擇。
但是,這種新型養老模式似乎并不被看好。新浪針對網友們對“以房養老”的態度做了一個調查,有九成網友認為“以房養老”荒唐,僅一成網友認為有合理之處。在不少網友激烈的言論中,多數網友認為“無法接受,不確定因素很多且不靠譜”。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算了一筆賬:以北京為例,如果在城區有一套房產,平均售價在300萬元左右。如果將其出售,購買5年期國債,年收益就可以達到16.23萬元。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收益穩定,本金還可以以備不時之需。
保險公司態度謹慎
除了消費者對于該項政策的接受程度有限,事實上,滿足條件的保險公司,態度也較為謹慎,有險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尚無試點公司和試點產品的報備。險企人士也表示,盡管擁有了所抵押不動產的處置權,“但是未來老人家一旦去世,房產70年產權到期,房產貶值,房屋維修等多方面的不確定性仍然困擾著保險公司。
(Changzhou Open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01,China)
摘要:本文以美國、英國、新加坡為代表,介紹了住房反向抵押理念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開展情況。同時,對住房反向抵押保險產品在我國的試點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了雖然困難重重,仍是我國退休養老理財產品的重要補充。
Abstract: 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Singapore as represent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ncept of reverse mortgage in the world’s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meanwhile, analyzes the pilot of housing reverse mortgage insurance product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retirement financial products in China.
關鍵詞 :住房反向抵押;老齡化;養老理財產品
Key words: housing reverse mortgage;aging;pension financial products
中圖分類號:F830.4;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18-0245-03
作者簡介:王微(1984-),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市開放大學財經學院教師,研究生專業為會計學,研究方向為理財理論與實務。
0 引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美國,英國、新加坡、中國等國紛紛把住房反向抵押的理念引入了本國,設計出各具特色的產品,并且已經積累了一些成熟的經驗。
1 發達國家開展情況
1.1 美國 20世紀50年代,住房反向抵押的理念開始傳入美國。1961年,儲蓄協會一位名叫Nelson Haynes的人,為他足球教練的遺孀解決生活問題所做的貸款安排,被視為美國第一份反向抵押貸款合同。
1981年,美國成立了獨立的非盈利性組織——房產價值轉換國家中心,主要的職責就是向消費者宣傳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此后,根據《1987年國家住房法案》,國會授權聯邦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向老年人發起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HECM)計劃;由聯邦抵押協會(又稱“房利美”)于1995年開發并推出的房屋保有人(Home Keeper)計劃;由一家私營機構公司——老年人財務自由基金公司提供的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計劃。HECM適用于較低房產價值的借款者,Home Keeper適用于中等房產價值的借款者,而Financial Freedom則適用于高檔房產的持有人。
1.1.1 HECM計劃 HECM已經成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的行業基準,占全美住房反向抵押貸款90%以上的份額。其貸款發放對象必須是年滿62周歲的老人,住房的產權要求獨立,不管其收入水平和借款用途。對于尚有少量貸款還沒有還清的住房,一般都可以申請HECM,首期貸款資金可以首先沖抵結清該抵押房屋的剩余房貸本息。
HECM計劃由HUD負責設計、修改,HUD屬下的聯邦住宅管理局(FHA)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包括項目的審批、保費和保險基金的收取等。FHA對用于計算HECM貸款金額的房屋價值,還按不同地區規定了最高限價,也就是說當房價超過限價時,按照限價計算。2009年11月25日,FHA公布了最新的經國會審議通過的按揭條款,規定2010年HECM的貸款限額保持在625500美元。HECM計劃的貸款人是銀行、抵押公司或者其它私營金融機構,貸款發放后,這些貸款機構一般都會把所有的HECM賣給聯邦抵押協會。聯邦抵押協則在政府的監管下開展工作,它是二級市場唯一的購買者,負責制定項目運行中的一些原則和標準,并參與HECM計劃的改良。
HECM計劃的借款人和貸款機構行使和履行著相應的權利義務。首先,貸款期間不得強迫借款人賣掉住房歸還貸款。其次,不管借款人在住房內生存多久,借款人的債務僅限于房屋價值以內。最后,HECM的貸款對象經過FHA的資格認定后,由其提供保險。貸款結束,本息如果超過住房價值,差額由保險基金進行補償,即使貸款機構倒閉,房主也可以按時拿到錢,消除了借款人和貸款人的后顧之憂。當然借款人必須在貸款期間參加有關保險計劃,繳納HECM保險費。
1.1.2 Home Keeper計劃 作為政府發起設立的機構,聯邦抵押協會不僅是HECM二級市場唯一的購買者,還推出了自己的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產品——Home Keeper。與HECM相比,Home Keeper計劃突破了最高貸款額的限制,可以為擁有中等房產價值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貸款,而且借款人可以在住房增值時要求增加借款額,因而給借款人更多的選擇權。但是可供選擇的貸款發放方式少于HECM,所以一般借款人同時滿足這兩種貸款條件時會選取HECM。
1.1.3 Financial Freedom計劃 目前,Financial Freedom是美國市場唯一一家自行設計、提供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產品的私營公司。該計劃主要面向大型房產的擁有者,最高貸款額可達70萬美元。它的特點是:①資金來源。貸款一次性轉給一家人壽保險公司(Hartford),然后由該公司承保,按月支付借款人年金,即使住房出售也可以按月得到固定收入。②房產價值分享條款。借款人可以保留最高可達80%的房產。③繳費方式。沒有直接的費用支出,一并在貸款額中扣除。④保險提供的方式。沒有政府提供的保險,因此借貸雙方面臨的風險較大。為了細分市場,Financial Freedom還在不斷設計新的住房反向抵押產品,如標準現金賬戶和零點現金賬戶。
1.2 英國 研究長期護理的皇家委員會于2001年申明,英國政府必須為退休老人的長期醫療和再教育承擔更多的責任。2001年4月,政府制定了一項住房反向抵押貸款計劃,允許地方政府根據住房價值發放貸款,在老年人死亡或者住房出售時,貸款到期。英國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產品主要有家庭收入計劃、卷藏式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共享升值的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和反轉計劃。
1.2.1 家庭收入計劃 辦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后,老年人獲得的不是現金,而是類似于即期終身年金的投資產品,貸款機構按期給付房主投資收益,直到最后一個借款人去世時終止。由于英國政府廢除了償還抵押貸款利息方面的免稅政策,使得這一產品后來逐步退出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市場。
1.2.2 卷藏式住房反向抵押貸款 借款人不必每月償還利息,利息自動累加到貸款總額上,房主過世后才通過變賣房產清償。這種貸款方式通常采用固定利率,但是為了規避投資風險,有些合約則采用有上限的浮動利率。借款人可以選擇躉領或年金方式,還可以選擇固定年金和遞增年金的支付方式。在貸款到期時,貸款人不得向借款人追討本金和利息超過住房價值的差額。
1.2.3 共享升值式住房反向抵押貸款 最先由蘇格蘭銀行發行,后來巴克萊銀行也參與進來。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借款利率低于正常的市場利率水平,但貸款機構有權與借款人分享住房升值的部分。第二種是借款人不需支付任何利息費用,還款額是本金加上住房升值部分與借款比率乘積的3倍,借款比率最高只有25%。該產品要求借款人在貸款期限內,不得出售或搬離住房,具有一定的缺陷。目前,蘇格蘭及巴克萊銀行因缺乏長期投資者的支持和資金供給,暫停了貸款的發行。然而共享增值概念頗受消費者的歡迎,一旦資金問題得到解決,該產品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2.4 反轉計劃 老年人將住房產權出售給一家住房反向抵押公司,然后由該公司安排,用所得款項購買一筆按月支付的終生年金,有些公司也可分期支付。當老人把住房的產權出售后,根據合約,他可以免費或象征性地交少量租金就可以繼續住在原住房內,直到去世為止。當老年人去世后,公司將住房收賣,收益歸公司所有。由于在反轉計劃實施之初,老人要放棄住房所有權,對此有些老人心理上難以承受。為了加強監管,英國金融服務局如今已經接管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事務,將其改名為“終身抵押貸款”。此舉改變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監管不完善的現狀,增強了公眾的信心。
1.3 新加坡 新加坡退休養老的主要依據是政府在1987年實施的中央公積金制度(,然而大多數人在退休時都達不到公積金賬戶的最低存款要求。1994年,為了解決退休人員公積金賬戶資金不足的退休養老問題,政府委派的工資檢討委員會提議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幫助市民將住宅變現,以貼補退休后的生活支出。
1997年1月,私營保險公司職總英康(NTUC INCOME)率先在新加坡推出了住房反向抵押產品,但是該公司的產品有嚴格的條件及不足:①必須購買抵押保障保險、人壽保險以及屋宇保險,并在貸款期間內維持保單持續有效。②只針對擁有私人住房的老年房主,而新加坡公營住房比率高達80%以上。③人性化設計不足,缺乏“無追索權保證”條款,合約到期,如果貸款本息超過住房價值,可能向房產的繼承人追討差額。同時,老年房主害怕長壽而被迫遷出住房。因此,推出后兩個月,只簽署了22筆合約,后期市場需求也迅速下降。
針對這些問題,新加坡一個跨政府部門的工作小組曾提議,將住房反向抵押市場由私人房產擴大到自置公營住房,政府為中小型的公有住房提供擔保,較大型的則不提供擔保;增加了“無追索權保證”條款,以促進住房反向抵押健康持續的發展。
2 我國的實踐情況
2014年6月,中國保監會《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標志著住房反向抵押業務在中國保險業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試點的基本條件如表1。
意見后,幸福人壽就于2015年3月25日率先推出了“幸福房來寶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A款)產品”,獲得保監會審批通過。年齡在60周歲至85周歲之間的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可以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分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保險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分權,處分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投保后老年人即可終身領取固定養老金,不受房價下跌的影響;公司在一定限度內承擔投保人長壽帶來的超額給付。養老金額里已考慮房屋預期增值收益;保險公司抵押房屋所得在償還養老保險、扣除利息等費用后仍有剩余,將返還給老人的繼承人。簽訂投保單后,保險公司逐一完成法律協調、房屋抵押登記、公證等工作,最終完成承保,客戶在30天猶豫期結束后約定時間開始領取養老金。如果老人在保單生效后退保,要在導致合同解除或提前終止的情形發生后的10日內支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及損失賠償。若老人無法償還,保險公司將對抵押房屋行使處分權,即出售(變賣)房產。
2015年3-4月,首批客戶,北京、上海和武漢都有幾位老人和老人家庭正式簽訂了投保單。早前中信銀行、上海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就開展過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這次保險業的加盟,加快了住房反向抵押產品在中國的健康發展。
3 結論
從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業務在我國的發展前景看,不管它是以貸款還是以保險產品的形式推出,它都是通過市場化手段運作的一種創新的養老理財方式,是為已擁有房產的老年人提供一種增加養老資金來源的選擇。雖然推行過程中可能困難重重,卻不失為傳統養老方式的一種補充。
參考文獻:
引 言
我國是世界上總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14年,60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將突破2億,“銀發潮”將對我國的住宅建筑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新世紀的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越來越少,而且對養老院感到排斥,專門的老年人住區越來越受歡迎。
對于老年人來說,其由于生理特點影響而造成其身體機能退化,身體變得虛弱等,這些都引起老年人行動緩慢、體力下降。因此在設計老年人住宅方面應當重點考慮從方便性出發,而且設計住房時應當考慮到其早先生活方式的連續性,使其能長時間維持獨立生活能力。筆者總結了歐美幾十年以來對老年人住區舒適、安全以及適應性的研究報告,并結合工程實踐,將從住區規劃、環境設計、建筑設計、老人社交和心理需求、場地設施等細部設計方面,針對老年人住區提出可行的設計手法。
1 老年人住區規劃及環境設計
對于老年人住區規劃和戶外環境設計上,應當重點針對老年人特點,考慮到要彌補老年人減退和喪失的機能,加強住宅區的活動場所、交通辨識、戶外照明等方面的細節設計。
(1)在室外規劃上應當具備足夠面積的室外活動場所,保證老人戶外活動的需要;可以在住區內布置綠化、噴泉、亭子、長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綠地的局部設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擋視線的樹木,配以桌椅、燈具等,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具有私密、隱蔽、安全特征的用來休息、交談的安靜場所。在具體設計中,要考慮室外環境的開闊平坦。
(2)交通辨識。為幫助老人在戶外明確方位和尋找路線而適當地設計和安排戶外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安全、易識別和通達性是最基本的考慮因素。隨著人的衰老,感官機能也逐步受到破壞,老人依賴越來越有限的感知信息,在這方面主要的設計注意點就是導向、感官刺激和環境感知。
①用特殊的標志指示經常行動的路線,或在重要地點提供詳細的感官指示,來幫助居民對這個場所進行認知。
②區域之間應視線通暢,標志明顯,并能提供讓人找到相對位置的指示牌。
③建設一個封閉的戶外空間或是一條可繞回到住宅入口的步行道。
④使環境更容易被感知是彌補老人感官機能受損是一種方法。提供觸覺辨識物是特別重要的,因為視覺和聽覺通常是隨年齡最先衰退的。
⑤在需要有色彩變化的地方采用黃色、橙色和紅色。因為這些顏色是最容易被察覺到的。
⑥明確標志和界定行人和車輛過往繁忙的地段。
(3)戶外照明。總的來說,老年人的眼睛需要更高亮度的照明。
①居住區入口、建筑物入口和停車場內應采用高亮度的照明,以保證安全。庭院和其他活動區的照明應有特殊效果。
②常有人使用的區域附近應設置照明,以界定鋪地邊界,避免濃重陰影。
③相互重疊的照明區可有效避免過亮的眩光點。
④使用光線向下的照明設施,而不是光線向上或向外的照明設施以避免眩光。
2 建筑設計
對于老年人住區來說,其住區建筑及室內空間的設計顯得更為重要,其直接影響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
(1)每棟建筑外立面以及每棟樓室內每戶外墻宜使用不同顏色以便方便記憶和視覺能力下降的老人能找到自己的房間。宜采用黃色、橙色和紅色等,因為這些顏色是最容易被察覺到。
(2)主入口除了是進出建筑物的必經之路外,還是受人歡迎的休息、等候、交流的場所。(圖3)
①在建筑的入口處,設置遮陽蓬或棚架,以減少眩光問題。
②在棚架上種植落葉藤類植物,這樣可在夏天遮蔽烈日,在冬天透進溫暖的陽光。
③使用深色無反光的面磚,以減少眩光。
④要清楚地標識和照亮臺階與坡道,特別是臺階的第一個踏步。
⑤各處都有扶手。
⑥天棚要能覆蓋整個用來上下車的車道,為那些上下車比較慢的老人提供庇護。
⑦天棚應有足夠寬度以在刮風時遮擋雨雪。
⑧在主入口處設置了一個大門廳,并提供了輕便、可移動并且有不同高度的座椅和桌子供老人們社交之用。
(3)從空間(消除室內高差)、裝置(設置扶手、地面防滑)、設備(緊急通報系統、安全電熱源)、管理員或護理人員等方面對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緊急時刻可立即采取措施。并住宅內提供能讓人找到相對位置的帶有盲文的指示牌,在樓道中設置有導向性的鋪地和指示牌。
(4)可設計全封閉的走廊用以連接住區,使老年人在惡劣天氣也能進行散步鍛煉;將走廊局部放大,提供空間和設施供老人社交之用。(圖4)
(5)從生理學角度來分析,對于老年人來說,其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造成其行動緩慢,因此在設計老年人居住空間時,應當從經濟以及方便角度出發,盡量占地較小,而且室內空間布置應該緊湊,有效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便性;同時鑒于老年人行動不便,因此做好防火設計同樣是最大考慮要素之一。另外,鑒于老年人喜歡寧靜環境,害怕小孩吵鬧,因此室內環境應當要做到高度寧靜。
(6)考慮到老年人比較懼怕孤獨、喜歡陽光,因此房間面寬應較寬,建筑應南向布置,滿開的落地窗以保證充足的陽光。
(7)將戶外活動區和園藝區安排在樓前,使老人能看到別人的活動,產生參與感。陽臺使用欄桿以不遮擋人坐在座位上時的視線。并且窗臺做450mm高,使老人在室內也能看到陽臺外的景色。這樣能吸引更多的老人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也能使那些高齡或者身體有殘疾的老人能在室內觀賞戶外豐富多樣的空間和其中活動的事物(后者通常是最受他們喜歡的)。
(8)在電梯能到達的屋頂上為喜歡種花的老人設置一個植物溫室,使他們在冬天也有一個舒適的種植區,在室內就可享受到戶外的樂趣。
3 結 語
老年人的居住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重點關注問題之一,其直接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建設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居住環境已經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在開始的設計規劃的開始階段就需要注意種種細節,并深入到設計、建設及物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以滿足老人現實、多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Clare Cooper & Carolyn Francis.《 People Place: 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 》. John Wiley & Sons,Inc.1998.
Abstract: from the common housing development to the individual housing, an older house and ecological residential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the progres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trend.
Keywords: personalized; An older housing. Ecological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個性化的建筑設計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的收入增加,所以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居民對住房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住房的個性化將成為購房者尤其是年輕人的第一需求。另一方面,求創新、求個性是一個建筑設計師的基本素養,不能只是堆砌、重復和抄襲。因此,可變的、多樣化平面布置的大開間靈活隔斷住宅將會成為住宅市場中的亮點,個性化住宅是目前民用住宅的一個發展趨勢。在建筑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個性化住宅的設計意圖:
1.1 豐富住宅空間的功能和形式
設計者要注意到,在設計主臥室時,要設計獨立衛生間和獨立衣帽間及書房。除了客廳、餐廳滿足日常需求,休閑廳或第二起居室同樣也是人們的日常需求。陽光房、屋頂花園、空中花園則為那些喜歡陽光、喜歡接近自然、享受生活的人們所青睞。而錯層、復式、躍層等建筑則通過空間的變化滿足了有限面積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1.2 細部的個性化
設計形式多樣的窗如凸窗、落地窗、轉角窗。陽臺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圓形等應有盡有。陽臺的進深也大小不一,小到只有 600~900mm, 多與臥室相連; 大到 3000mm,休閑、娛樂完全沒有問題,很受住戶喜愛。諸如此類的建筑設計,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實現個性化住宅的設計。
2 老年人住宅建筑設計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已達 1.32 億,占總人口 10%之多。預計 2050 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 40 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4 以上,這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如何在住宅設計中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滿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當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另一發展趨勢。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體態及心態上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在體態上會出現視力下降,肌肉動作遲緩,腰腿疾患等;在心理上,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 生活上則喜歡安靜,但不希望寂寞;喜歡陽光,不喜歡陰暗,等等。諸如此方面的變化,在住宅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滿足老年人群的使用功能。在建筑設計時,應注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 建筑外觀
針對人年老以后記憶力衰退,應加強樓宇外觀的識別性。設計者可通過制造樓宇外觀及外部環境的差異、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強度及采用多色彩、大字體的指示性標志來提高識別性。
2.2 樓梯
建筑的入口臺階和樓梯要適應老年人體能,坡度放緩、寬度加寬、雙側設置扶手。
2.3 房門
居室房門須適當放寬尺度,便于輪椅進出,滿足護理需求,保證急救需要,擔架能夠方便進出;同時不設置門檻,無高度差。
2.4 房間朝向
老年人由于脂肪組織的減少,對外界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夏天怕熱,冬天怕冷,且容易患骨質疏松癥, 臥室應選擇向陽的房間,保證四季有充足的陽光。窗戶的位置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選擇背風的方向,既能透氣,又能避寒。
2.5照明
在居室到衛生間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動地點,應多處安裝就近照明用燈,以方便其使用。
2.6警報裝置
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別力、行動力急劇減退,因此,室內應安裝緊急呼叫裝置,能方便、及時地或自動地發出警報,從而使老人在緊急、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及時救助。
2.7其它方面
老年人一般喜靜,所以墻壁一定要隔音。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腳動作逐漸變得不靈活, 所以住宅內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 要排除高差和門檻,門最好是推拉式。浴室和衛生間也須考慮老人的生理要求,在廁所和浴室應安裝扶手、有暖氣,最好淋浴或采用平底浴盆。要給護理人員或家人留有護理空間,特別是浴室和廁所,一定要大一些,以保證老人活動需要和協助老人時所需要的空間。總之,老年住宅設計應體現老年人的生活及形態特點,從功用性、安全性、健康性等方面考慮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為老年人開發建設安定、舒適的住宅是社會的使命, 也是對老年人的關愛。
3生態建筑及其設計理念
如今的社會提倡低碳的生活理念,作為設計師當然也要緊隨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今綠色、環保、生態、智能化、節能等名詞逐漸耳熟能詳,在各種報刊、視聽節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頻頻出現,它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進步和人心所向。現代意義上的生態建筑,是指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原理,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它領域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其與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組合體的構筑物。同樣,生態建筑是當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一個發展方向。通過建筑設計, 生態建筑力圖實現舒適、健康、高效、美觀的核心思想。舒適指的是通過設置適宜的溫度、濕度而滿足人體的熱舒適。顯然,人為地改變溫度、濕度,違反自然規律,不僅造成人體的不舒適,還會帶來極大的浪費。例如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夏季室內空調溫度往往很低,甚至達到需要穿上長衣長褲、薄毛衣褲的地步。這種畸形的舒適不僅是對能源、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會給人體健康埋下極大的隱患。因此,健康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在建筑設計時,應該盡量使室內擁有充足的日照以實現殺菌消毒, 有良好的通風以獲得高品質的新鮮空氣, 以及采用無輻射、無污染的室內裝飾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 以滿足人們對私密、安全及與鄰里之間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設計理念不僅指通過合理的設計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更重要的是指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特別是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對于上述夏季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的例子,過分地依賴人工照明、空調等高能耗的機械設備,低劣的建筑質量等等,這些顯然有悖于高效的設計理念。
美觀和諧也是生態住宅的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時,應該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學特性,發揮材料的物理性能而不矯揉造作;還可以通過巧妙的綠化設計,同時達到舒適、健康、高效與美觀的生態要求。要提高環境的綠化覆蓋率,除了增加綠地面積以外,還可以向立體發展,向空中拓寬,采取屋頂綠化,窗、墻垂直綠化等手段。
總之,在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手段達到生態設計的目的:
一是利用外部環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綠化、水及空氣組成的外部環境以及其他建筑組成的現實環境,為住宅室內設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這樣可以減少建筑中設備的數量和功率,節省能源和運行的費用。
二是挖掘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潛力。例如 3R 材料(節約資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環-Recycle), 雨水與中水的利用及節水器具的使用等。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08-0066-01
在當今社會條件的限制下,現代建筑放棄了“院落”這個在中國千年居住形式上作為組織核心的建筑要素。出于對土地利用率的考慮,當代住宅建筑多為單元式住宅。只在樓下的公共空間提供公共休閑場所,以取代院落的功能。即使在別墅中存在的西式的花園也缺少中國傳統院落的內涵。
一、中國傳統居住建筑中的“院落”
園院結合的民居建筑是傳統生活的載體。院落精神本質上是對土地的眷戀,是“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建筑表現,是“家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復興。院落既屬于房屋的空間,又可視為自然環境向住宅內部空間的延伸,是內外環境的中介、過渡空間,是住宅建筑的中心。同時它還提供了一個功能上完整的交流空間。中國傳統民居院落是要能與友人共飲,與孩子玩耍、在園中休憩散步的半隱蔽式花園。要求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又要有與街道、人口的聯系性。
在當今中國設計思想回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更應注重在設計中體現這種文化的本質,而不應僅僅滿足裝飾層面上帶民族色彩的設計母題的應用。在此我們重新審視院落在群體住宅中的重要作用,將院落變為現代多層組團居住建筑的核心。通過交通組織,打破現有住宅空間封閉、分隔、缺乏交流的現狀,極力營造具有親和力、歸屬感、安全感的社會人際環境。
二、現代城市住宅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城市住宅除了價位較高的別墅外,最為常見的是單元式結構住宅。“單元式”是使用空間圍繞樓梯來布置的空間組合形式。住宅關上門自成一體,受外界干擾小,戶型布置靈活,售房價位較低。但單元式住宅將人群分散到樓宇蜂巢各個單元,戶型功能單元又將家庭分割到不同空間。這種居住方式將傳統人文交流的空間生硬割斷,鄰里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中國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這是傳統民居中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的真實寫照。而當今城市鄰里間卻缺少來往,甚至連對面住戶的面孔都不熟悉,缺乏相互幫助和關心。近年來,在小區環境設計中注重公共活動空間的營造,廣場、公共庭院、屋頂花園、底層架空層活動空間的面積不斷增加。
(二)建國后出現了帶公共走廊的住宅――“筒子樓”,它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住房樣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國企事業單位住房分配制度緊張的產物。住在這里的居民們相處得就像一個大家庭,鄰里關系十分融洽。這類住房各室處在同一面,共用衛生間、廚房和一個大型走廊,住房暴露在行人的目光下,干擾較大。與時下都市化住宅樓相比,居住格局擁擠、簡陋,盡管如此,“筒子樓”還是在許多曾經的住戶心中
留下了溫馨的記憶。當時的人們渴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但當他們搬進了單元式住宅,改進了居住條件后又反過來懷戀“筒子樓”中的生活。人們懷戀的不是筒子樓,他們正真懷戀的是人們之間的相互關懷,是親密的鄰里關系。由于自身局限性,現在這類建筑多用于宿舍,家庭住宅建筑很少用到。
(三)在住宅建筑組合方面的嘗試還有臺階式花園住宅。這類住宅優、缺點都較為突出。臺階式花園住宅,單元組合靈活,每家有10多平方的屋頂或地面院落。增加綠地面積和建筑美感。但由于每個屋頂花園層層退臺,樓層越低住戶越多,住房條件較差。一、二層進深較大,采光較差,需設置天井,天井處理較為困難,相互干擾較大。此外占地面積比普通單元式住宅較大。由于以上原因,此類住宅推廣較為困難。
(四)我國已跨入老齡化國家行列,老年人口以每年3.32%的速度遞增。而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卻不容樂觀。隨著“四二一”家庭結構的到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由于鄰里關系的淡漠和交流空間的不便,使行動不便的老人與社會完全隔離開來。如何滿足老年人住房需求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外已有不少嘗試,如美國的老人居高爾夫別墅、新加坡老年人住宅樂齡公寓、英國的老年人公寓、日本的兩代居等,都對我國住宅建筑形式的改變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中國獨特的“庭院文化”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天地、自然與人事相融合的規律,它集合了傳統建筑的文化精髓,寄托了中華民族的無限情懷。庭院反映的是人們對居住的一種觀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種積淀。
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條件下,我們怎樣重新引入院落空間,如何將傳統建筑中庭院的處理手法巧妙地融合到現代建筑的設計中,去改善城市的整體環境,如何解決傳統庭院建筑和現代建筑在空間處理上的矛盾,是建筑師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日本養老方式幾個特征
日本的養老分兩大類,機構設施即機構養老,還有就是老人住宅。機構設施是供養性和協,老年住宅是經營性。有收費老人住家、老年癡呆高齡者集體住家和高齡者生活援助住屋。收費老人住家比較靈活,非常適合中國開發商運營,除了服務部門服務費用由國家承擔以外,其他都是由個人承擔。
日本老年人在養老費用、退休金方面基本不愁。到了一定年齡、標準以后,就有資金跟著人走,這是個非常大的保障。第二是進入40歲以后,每個人都要進行保險,保險費個人負責一部分,國家負責一部分。退休的時候又會有一筆錢可以拿來用。所以日本老人退休以后,有保險的錢基本上都不愁的。這對于日本政府負擔很重,老年化的程度越高,政府負擔越重。
日本的臨終關懷非常到位,這是很人性的一個做法。不光護理方面給予相當多的照顧,許多設備、設施也都很到位。讓人到了臨終的時候,感到有尊嚴,很自信、很滿足。在人去世了以后,把靈柩放到非常好的房間里,辦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不僅對逝者表示尊敬,也給在世老年人以心理安慰,讓他們覺得自己一生受到尊重,沒有白活一輩子。人總要有這么一個自然過程,日本的墳墓也跟中國不一樣,前面是住宅,后面就是陵墓。人們在飯前、飯后到陵墓看看,送水、送水果,很親近,不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