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形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31 17:02: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茶文化的形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一、茶文化內涵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歷史記載至今,茶文化在中國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已形成一套很系統的文化知識體系。茶文化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有關茶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內涵十分豐富廣泛,包含了有關茶的歷史起源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禮儀、專著、詩歌、繪畫等,還有人們在茶事活動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質等。按照文化層次的劃分,中華茶文化包含了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四個層次。物質文化是指人們在茶事生產中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如茶樹的種植栽培,茶葉的制造、加工、保存,茶具的生產使用等可以直觀感受的茶文化內容;制度文化是指人們在茶事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范,如歷史上的茶稅、貢茶等茶政內容;行為文化主要指人們在茶事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常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心態文化是指人們在茶事活動過程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處世哲學等主觀因素,如在茶藝操作過程中生發的審美聯想,反映茶葉生產、飲茶情趣的茶詩、茶音樂、茶戲曲等文藝作品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理論高度即我們常說的茶道、茶德、茶人精神,這是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茶道、茶德,是茶事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是修養與教化的手段。古有“茶中有道,以茶行道”,體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高校開設茶文化課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校應該通過教學方式多樣化、課程設置豐富化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來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從課程設置方面來說,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不應該只是開設跟專業相關的課程,也應該考慮培養學生的多樣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課程和教材體系,今年2月在此基礎上再次發文,再次強調了高校要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筆者也在去年開設了《茶文化》課程,在鉆研和教學的過程中,更是感受到了茶文化內容之豐富以及茶道的修養教化功能,深感茶文化課程的開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茶文化課的開設,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貫徹十教育精神

進入21世紀,隨著多元文化的入侵,青年一代對日韓文化、歐美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似乎沒那么熱衷。因此在教育中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十分必要。2014年3月,教育部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今年2月在此基礎上再次發文,對高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出更多要求,如開設選修課和必修課,舉行各種系列活動等。而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思想精華,對茶文化的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因此,在高校普遍開設茶文化課程,既可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貫徹了十的教育精神。

(二)茶文化課的開設,可以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等教育的目的一直都較為功利化,過分地注重培養學生未來生活所需的技能和謀生手段。其實,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人,而是培養“全人”,這種”全人”應該具有廣泛的知識、基本的科學態度、獨立的個性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也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教育目的要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手段等各方面來實現。

在課程設置上,要力求廣博,學科體系上強調覆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而茶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影響力。通過對茶的起源歷史的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茶文化中的茶藝側重于泡茶和飲茶的技藝。這部分內容包含了各種茶類的沖泡程序、技巧、禮儀(尤其是寓意禮鳳凰三點頭、回旋禮等)、茶具的選擇、品茶的方法等,這些技藝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茶文化的主觀能動性;茶藝的學習還涉及到較多的實踐操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長期在習茶氛圍的熏陶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品味,也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心態,協調人際關系,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強悟性。對于不同的院校和專業,也可以根據專業需要或學生需要,把茶文化內容融入到其他的課程中,比如歷史學、文學、藝術等,為茶文化的傳承創造機會和條件。

在教學方式與手段上,由于學生對茶文化知識了解甚少,可以用啟發探索式結合傳統的講授,讓學生主動去了解并探索。而由于茶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展現相關知識,并對茶葉、茶具、茶藝等知識可以通過實物、實操,讓學生有直觀的認知與掌握。相比其他理論課程的枯燥,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是很靈活的,內容也有很強的趣味性,所以也可以起到調劑的作用。

篇(2)

一、諺語概述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杜=蚋唠A英漢雙解詞典》對“諺語”的定義是:能夠給予建議或說明普遍真理的一種廣為人知的短語或句子。武占坤、馬國凡合著的《諺語》從諺語的性質出發,把“諺語”定義為:“諺語是通俗簡練、生動活潑的韻語和流傳,是人民群眾表現實際生活經驗和感受的一種現成話。”

二、英漢諺語的文化差異

諺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The genius,wit,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一個國家的天賦、智慧和精神在諺語中表露無遺。)人們長期置身于某種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受該文化影響,逐漸形成某種固定的審美方式和審美角度,這些都會在諺語中得到體現。

(一)地域文化

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各民族的諺語均體現出地域特色。英國四面環海,其海岸線漫長而曲折。英國人民喜愛海洋,他們的生活和斗爭與海洋、水運業關系密切,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因此,其很多諺語取材自海洋。例如:

A life without a purpose is a ship without a rudder.(人生無目標,猶如船無舵。)

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靜的海洋訓練不出熟練的水手。)

Any port in a storm.(船遇風暴不挑港。)

There are more other fish in the sea.(海里還有很多別的魚;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教魚游泳。)

Give your own fish-guts to your own sea-maws.(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中國雖然也有很長的海岸線,但中華文明卻是發源于內陸,海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是神秘的象征。以海洋為題材的諺語很多,但常偏重于海洋的浩瀚無邊,以教育勸誡人們。例如: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特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衍生出特定的諺語表達方式。中華民族大都生活在亞洲大陸,自然關注的多是內陸的名山勝水。例如: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趕舊人。

不到黃河不死心。

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因此,漢語中有很多以農業為題材的諺語。它記錄了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特征和農業技術措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驗的結晶。例如: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風大雨就來到。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滿地走。

英國屬海洋性氣候,東風是從歐洲大陸吹過去的寒風,西風則是從大西洋吹過去的溫暖、濕潤的風。因此,預示春天來臨的是西風,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就是對春的謳歌: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 hehind?(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 neither good for man or beast.(風氣東方,人畜不安。)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 the best.(風氣西方,氣候最佳。)

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來自太平洋溫暖的東風吹至我國大陸,在漢語里東風即春風,如唐朝詩人唐彥謙《春草》中所描繪的那樣:“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表n《寒食》中有:“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與英國相反,我國的西風來自寒冷的西伯利亞,秋風起,寒風瑟瑟、滿目蕭條。如晏殊《蝶戀花》中有:“昨夜西風凋碧樹。”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二)民族心理及價值觀念

正如諺語“So many countries,so many customs.(各國風俗,各有不同。)”所言,由于分處亞歐兩大洲,遙遠的距離造成中英兩國的民族心理、風俗習慣迥異,對相同事物的認識與好惡差別很大。這種差異,在其諺語中會得到某種形式的反映和承襲,再現各民族文化的情調和趣味。

以動物為喻體的諺語能很好地說明兩個民族的文化特點,不同國家的人民對一些動物的感彩和認識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徑庭。以對狗的態度為例,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視狗為畜生,都有一種厭惡之情?,F在,隨著養寵物在我國的升溫,狗在中國人家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人們對狗的看法依然沒變。這是中國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結晶,大量的諺語中都充滿了對狗的不滿。如:

狗仗人勢。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狗眼看人低。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而對西方人而言,狗既可看門、打獵,又可視作人類的寵物、朋友。因此,他們對狗有種愛憐情感。英國人愛狗,在英文句子中,英國人都用“she”或“he”而很少用“it”指代。所以,英語中有關狗的諺語大多不含貶義。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時。)

My boss is a jolly dog.(我的老板是個風趣的家伙。)

David works like a dog.(大衛工作真賣勁。)

除動物之外,還有含水果、蔬菜的中外諺語,如漢語里“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講的是這兩種蔬菜對健康的好處。因為在我國蘿卜和姜是非常普遍的蔬菜,被運用到諺語里則恰當地表明了其對人身體的益處。而在英國人眼中,這兩種東西并不能表達這種意思。要傳達出同樣的涵義,英國人用另外不同的物品――蘋果,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個蘋果身體好。)因為在英國,蘋果才是最普遍的食物,吃蘋果會令你永葆健康。又如:When the apple is ripe it will fall.(蘋果成熟,自然會落下/瓜熟蒂落。)

(三)宗教文化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西方英語國家多信奉基督教?;浇淘谄溆凭玫陌l展過程中已超出了狹隘的宗教定義,形成了一種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倫理原則產生巨大影響的文化現象。因此,英語里有許多與基督教有關的諺語。

在基督教的影響下,God,devil,evil,heaven和cross等概念和詞語可以說家喻戶曉。它們表現了人們的愛憎,展現出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并在英語中留下了濃重的痕跡。如: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He that serves God for money will serve the devil for better wages.(為金錢替上帝效勞的人,為更多的錢也愿被魔鬼驅使。)

Hell is wherever heaven is not.(不是天堂的地方,即是地獄。)

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魔鬼躲在十字架后面。)

《圣經》是猶太人和英美等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一部圣書(The Great Book),它蘊含了豐富的宗教和文化,內容博大精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圣經文化。在英語諺語中,有不少來源于《圣經》。諺語“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各人有各人的苦衷)”就是來源于《圣經?舊約?箴言》中的“Every heart knows his own bitterness.”一句。再如,諺語“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分外甜)”語出《圣經?創世紀》關于夏娃(Eve)在伊甸園偷吃智慧果(即禁果),惹惱上帝耶和華的故事。再如:

Gossiping and lying go hand in hand.(愛說長道短的,必然會撒謊。)

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才智勝于珠寶。)

A good name is rather to be chosen than great riches.(寧要美名,不要巨富。)

我國信仰佛教、道教、儒教。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其基本教義是生死輪回、因果報應。如:

平時不燒香,臨時報佛腳。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派生,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后回歸自然。因此,像“鬼”、“道”、“仙”等與道教文化密切相關的詞語常出現于諺語中。如: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龍王廟里水多,城隍廟里鬼多。

儒家學說記錄了孔子等先輩的言行,反映了他們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思想,是中國人修身治國的珍貴文獻,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四)歷史文化

諺語深深扎根于語言使用者的認知環境中,不同民族語言中的諺語常隱含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因此,了解其歷史背景,對于正確把握諺語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英語典故諺語大都來自《圣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及西方經典著作?;浇探痰洹妒ソ洝肥俏鞣轿幕闹匾搭^,有許多諺語出自圣經故事或反映宗教思想,體現了基督教的博愛精神和共同人性。如: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勝過財富。)

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智慧的價值高于珠寶。)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貪財是萬惡之源。)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是甜的。)

古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方文學的重要源泉,自文藝復興以來,許多文學家、藝術家不斷從神話中汲取營養。因此,英語中有許多諺語涉及古希臘羅馬神話。如:

The tortoise wins the race while the hare is sleeping.(兔子睡大覺,烏龜才得勝。)

The grass is often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fence.(鄰岸芳草綠。)

Don’t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不要殺死下金蛋的鵝。)

莎士比亞的戲劇真實地反映了英國社會現實,其作品之多、之精令其他作家望其項背,成了產生諺語的沃土。如:

Lend 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借出你的錢,失掉你的朋友。)

Have is have.(到手的東西才算數。)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聰明的父親才了解自己的孩子。)

來自其他英語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的諺語。如: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三歲看老。――英國詩人華茲華斯,My Heart Leaps Up)

Never say die.(永不言敗。――英國作家狄更斯,Pickwick Papers)

He that hath wife and children hath given hostage to fortune.(有妻室子女之人已將自己押給了命運――英國哲學家培根)

來自西歐各語言或涉及歷史人物的諺語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語言。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寫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來自法語的諺語有: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再如:

Familiar paths and old friends are the best.( 熟路易走,老友易處。――源自德語)

Give a helping hand to a man in trouble.(對危難者應授之以手。――源自拉丁語)

Napoleon himself was once a crying baby.(即使是拿破侖,也曾經是哭哭啼啼的嬰兒。)

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許多獨具中國特色的諺語,它們在人類文學史上如繁星閃爍、耀眼璀璨,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歷史故事等,皆為漢語諺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諺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對人頗有警示和教育意義。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關公面前耍大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三、結語

作為人民生活經驗結晶的諺語,它是人類智慧的閃光,包含特定的文化色彩。它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產經驗和生活準則的概括,是民族心理、價值觀念和思想的總結,還是該民族歷史人物、事件、神話傳說和風土民情的記載。它發揮著啟迪人生、傳授經驗、進行道德教育等社會功用。正如“The wisdom of nations lies in their proverbs,which are brief and pithy.(國家的智慧寓于諺語,它們精辟而簡練。)”所述,諺語像一顆明珠,在人類文化寶庫中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翰余.常用英語諺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鄭家順.英語諺語5000條[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4]武占坤,馬國凡.諺語[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5]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篇(3)

我們通常把班級中品德和學業兩方面表現都比較差的學生稱之為“差生”。相比之下,這些學生對班級的“影響力”決不亞于“優秀生”,他們對建設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和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等都十分不利。本文就差生的形成、類型、以及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差生進行教育談一些看法。

一、差生的形成思考

1.“隔代監護”是農村中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的主要因素。因父母外出務工,往往把教育和監護的擔子留給了長輩,由爺爺奶奶照看,形成了農村普遍的一個大群體“留守一族”,由于爺爺奶奶知識上的欠缺、管教方式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因此,必然會對學生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2.對“獨生子女”的過分溺愛使得中學生的言行以自我為中心,無拘無束。甚至有的家長本身道德敗壞,自私自利,或者給子女灌輸一些“學習無用”的思想等。

3.家庭文化底蘊差。很多農村家長自己受的教育程度本身就很低,有的家長粗暴無知,對子女報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動不動就拳腳相加、惡言相向,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不知如何說服教育,這就使本來好學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4.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缺少家庭溫暖。如筆者了解的一個學生,家在荊門城區,父母離婚后都不管他,他跟著爺爺靠低保生活,也很懂事,每天給爺爺買菜做飯后再上學。由于得不到爸媽的疼愛,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溫暖,性格孤僻,逆反心理比較強。有一次遲到被學生會抓住,同時筆者發現他的頭發很長,可是他不服從管理,不報姓名,堅決不剪頭發,并與筆者發生沖突。把家長請來,叔叔也請來,由他們親自帶到理發室才剪了。

5、社會上的不良現象。網絡時代的到來,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廣為傳播,缺少辨別和自制力的學生深受其害。

二、課堂教學中差生的轉化策略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真摯的師愛去關注差生的成長

1、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偏愛”差生,增強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民主”的教育觀念,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差生都有平等參與、大膽發言,合作探究、親身體驗的機會和權利。對于差生在學習上或勞動中的突出表現,要適當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只要真誠的“偏愛”差生,我們“投之以桃”的良苦用心必然會收到“報之以李”的效果。??

2、真正關心差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用師愛來激發差生的上進熱情。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備受鼓舞,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的希望之火。在轉化工作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差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培養是非觀念,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師愛可以融化心靈的堅冰,可以使浪子回頭。

(二)分類指導、區別對待,提高轉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要善于發現差生的閃光點

每一位學生即使是差生也都必然存在優點,學習上不行,可能在繪畫、唱歌方面有特長,對其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能讓差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欲望,對差生的一些閃光點和進步要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這樣,差生就覺得老師和同學們沒有歧視他們、疏遠他們,慢慢地就會對學習也產生興趣,各方面的成績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

2、分類指導、分層要求

針對個體差異,教師應系統分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和輔導方式,提出不同教學要求,使學習目標具體化、傳授內容系列化、反饋訓練層次化(如可分為1、2、3級,由易到難排列)。同時,要多鼓勵和培養差生積極發言、敢于質疑、勤于動手、動腦、動口、動眼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切實讓每一位差生都能嘗到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快樂。

3、成立興趣小組,培養特長

差生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有的愛打球、有的愛唱歌、有的愛畫畫……教師可根據其個性特長,成立課堂學習小組、互幫互助小組、實驗小組、書法繪畫小組、音樂小組等,只要善于發現并誘導得法,他們同樣有成為行家能手的可能。

(三)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1、布置作業要注意難易程度,并督促他們認真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的差生,要及時表揚。對作業質量的要求,差生也可適當照顧,只要他們的作業基本能體現出他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就行了。同時在批閱學生作業時,可以優先批閱差生的作業,讓差生有一定的優越感。?

篇(4)

Abstract :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the strengthening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s to meet the people's basic cultural needs, guarantee the people's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in wa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perfect system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talents team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onweal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ltural commonweal undertaking; survey;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①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讓城鄉居民享受文化的強力滋潤、提升幸福生活指數的重要手段,需要我們以更加清醒的文化自覺、更加強烈的責任意識、更加有力的組織領導、更加務實的政策措施去推動。近年來,宣城市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和水平相比,與城鄉居民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依然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加以認真思考。

一、宣城市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宣城市認真貫徹中央、省決策部署,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保障。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完善

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8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所有文化站建筑面積300平方米以上,并全部投入使用;建成800多家面積超過20平方米的農家書屋,覆蓋全市789個行政村,提前一年實現村村有書屋的目標,每個農家書屋都配置了1500余冊圖書,100多種張電子音像制品,30多種報刊供農民朋友免費閱讀;20戶以上自然村通過衛星接收、有線電視聯網等方式基本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②

(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大加強

我市共有8個圖書館(含市級1個,縣級7個)、8個文化館(含市級1個,縣級7個),8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并向社會免費開放。據統計從2011年6月28日免費開放至11月底,我市所有圖書館免費開放時間平均為每周54.1小時,公共電子閱覽室開放時間平均為每周44.5小時;接待人次從85295人激增到459608人,是免費開放前的5倍;流通圖書量從12.6萬冊增加到25.8萬冊,數量翻了一番;新辦圖書證8605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各級文化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服務項目,包括下基層演出、書畫培訓、音舞培訓、非遺展覽、藝術畫廊、數字放映、戲曲聯誼、計算機應用培訓等。2011年舉辦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112次、公益性展覽展示52次、舉辦文化藝術培訓班75個和成立館辦文藝團隊28個。③

(三)富有地域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

宣城市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皖南花鼓戲、皖南皮影戲、龍船、舞獅、高蹺、龍燈、放荷燈、旱船等民間民俗傳統文化活動長盛不衰,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據統計,現有各類群眾業余文化隊伍160多支,每年為群眾演出達1000余場(次)。宣州區近年來連續舉辦 “五月五、慶端午龍舟賽”;④寧國市畬鄉的三月三歌會;績溪的民俗展演、元宵民俗文化巡游、農民歡樂腰鼓大賽;涇縣連續舉辦春節群眾文化活動周,燈謎、燈展、焰火晚會、民俗表演、書畫展、花卉展、廣場舞展演、專場文藝演出等活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有力地帶動了鄉風文明。

(四)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資金保障機制初步建立

近年來,宣城市各級政府共投入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克服財政困難,千方百計籌措公益性文化機構活動經費。宣城市級文化館活動經費30萬元、圖書館購書經費30萬元、博物館經費20萬元已全部納入財政預算。⑤2011年郎溪縣“農家書屋”工程在上級資金尚未全部下達的情況,縣財政主動作為,采取先行墊付的辦法,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并在全市率先完成建設任務。寧國市在全省率先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按戶籍人口每人每年2元以上的標準,安排基層文化活動專項經費;每年按照全市戶籍人口人均1元標準安排基層文化建設扶持獎勵經費,市財政投入基層文化建設比例不低于省定標準,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四級網絡的正常運作,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⑥

(五)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地方文化傳承得到加強

近年來,各級財政共安排專項資金,重點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進行重點保護。同時,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對全市各類“非遺”項目進行及時搶救和保護,先后有1個項目列入國家級、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30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培育了4名國家級、32名省級、46個市級“非遺”傳承人。市財政大幅度增加文物維修保護經費的常年預算,進一步加大了對各類文物的保護力度。大力支持文化藝術精品創作。2011年全市重大文化活動投入已達2000多萬元,拍攝了《洋船屋》、《春風化雨》、《天下第一墨》等影視作品,開展中國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等文化活動。⑦

二、宣城市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篇(5)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8-006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8.14

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在銀行監管尤其是資本監管日趨嚴格、經濟周期性波動加劇、經濟轉型加快推進,以及多層次銀行體系逐步建立的大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只有找準定位,明確方向,與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實施差異化競爭,并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但從目前來看,在監管政策、銀行業體系等外部宏觀環境因素,以及股權結構、績效考核制度、戰略定位等內部微觀環境因素的制約下,城商行大多缺乏特色,定位和發展方向同質化現象嚴重。本文在對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差異化發展是城商行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定位和服務高度同質化的大環境下,小而全、無差異的發展道路雖然可以令城商行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發展、迅速做大規模,并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多層次銀行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金字塔式客戶結構和市場分層的逐步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將是城商行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1]。

(一)城商行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是我國構建多層次銀行體系的現實需要

從國外情況來看,一個由不同規模、不同定位和服務對象,以及不同特色的各類銀行組成的多層次銀行體系,既是一國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國經濟中不同主體對金融服務差異化需求的結果。目前,我國銀行業在規模角度已形成由大型、中型和小型銀行組成的多樣化銀行體系,但從市場定位和服務對象角度來看,多層次、多樣化的銀行體系尚未成形。尤其是除農村金融機構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服務對象和發展模式高度趨同,從而造成大中型客戶金融服務競爭過度,小微型客戶金融服務供應不足;金融資源向大中城市集聚,農村金融服務薄弱等現實問題。因此,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的銀行體系,尤其是進一步強化和大力發展服務于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銀行機構,將是我國銀行業下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在此過程中,對于城商行而言,針對自身特點和比較優勢,確定一條不同于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發展道路,既是未來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多層次銀行體系的現實選擇。

(二)差異化發展是城商行適應日趨嚴格的監管約束和資本約束的必然選擇

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明顯加強了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強化資本監管是其中的重點。以我國為例,銀監會先是將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從8%分別提高至11%和10%[2];此后,又提高了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的門檻,并進一步強調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情況的動態監管和反周期監管,資本監管要求大幅提高。加之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的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2009年的信貸大投放,包括城商行在內的國內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和瓶頸日益凸現,原有的做大規模、依賴存貸利差的發展模式受到沖擊。特別是對城商行而言,資本補充難題更為突出,必須盡快改變現實中追求大客戶、大項目的高資本消耗發展方式,轉變發展模式,提高單位資本的使用效率和產能。唯有此,才能解決傳統發展模式下存在的業績波動、資本約束和發展的不穩定問題,這就要求城商行從大型銀行的老路轉向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三)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是經濟轉型和銀行業發展模式轉變的最終結果

表面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是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更深層次上卻是對原有經濟發展模式的沖擊,加劇了我國經濟轉型的緊迫性。長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將從投資和出口拉動型轉向消費推動型,經濟發展速度也將由超常規轉向穩定適度;短期來看,危機時期超常規的經濟刺激政策將逐步轉向正常化,超常規的貨幣投放、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也將趨于穩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信貸大投放格局將發生實質性改變。商業銀行大放貸、大發展的模式將難以維系,商業銀行必須轉向中小企業、高科技、新能源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尋求發展空間。規模實力較小的城商行更需要先行一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外,經濟轉型帶來的將是銀行業發展模式的轉變,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利差逐步縮小,傳統吃利差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這也要求商業銀行尤其是定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城商行盡快調整業務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形成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二、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理論上講,城商行是最有條件,也最容易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商業銀行,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除少數規模較小的城商行堅持并深化“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在中小企業服務方面形成特色,走出一條不同于其它銀行的道路;大多數城商行偏離了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片面追求“小而全”,走上與大型銀行高度同質化的發展道路,傳統優勢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缺乏。究其原因,就在于內外部六大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一)外部環境因素

1.銀行業“大而不倒”規律。由于銀行的業務活動涉及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銀行的破產倒閉往往會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巨大沖擊。正因為此,各國政府在對待銀行倒閉問題上通常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對大型銀行一般不會輕易讓其破產,這就是銀行業有名的“大而不倒”規律。此次金融危機中,美聯儲“對陷入困境的大型銀行施以援手,對同樣苦苦掙扎的中小銀行卻袖手旁觀”的做法,無疑將進一步強化人們對“大而不倒”的認同。出于相同的考慮,規模較小的城商行同樣具有做大規模尋求政府隱性支持的沖動,體現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就是熱衷于做大項目、搶大客戶,快速做大規模。

2.“歧視性”監管政策。不完善、帶有“歧視性”的差異化監管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小銀行的定位和發展道路。通常情況下,監管機構會對商業銀行業務資格的獲得和市場準入設置一系列標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資產規模。要想取得某些業務資格和市場準入,商業銀行必須達到一定規模,這必然會加劇商業銀行做大規模的沖動。以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為例,城商行必須達到銀監會規定的規模才有可能獲得跨區域發展的資格,定位和業務是否有特色等問題則不屬于準入指標的內容。此外,對中小企業業務缺乏針對性和差別化的監管措施也使得城商行開展中小企業業務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比如銀監會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核銷、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等方面的相關規定與大企業的要求基本完全一致。出于資產質量考核以及投入產出的考慮,城商行自然傾向于做大企業,從而加劇國內商業銀行定位的趨同。

3.不完善的銀行體系。從資產規模、經營地域和所有制性質角度來看,我國已初步建立起涵蓋各種類型、多樣化的銀行體系。但從定位和服務對象角度來看,則顯得相對單一,差異性、層次性并不明顯。除農村金融機構和少數城商行外,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經營地域和規模差異顯著,但在定位和服務對象上并無實質性區別,這種定位單一、高度同質化的銀行體系不可避免影響到城商行的定位和發展道路。出于生存和做大規模的考慮,城商行只能努力做到“小而全”,與大型銀行展開直接和正面競爭,并最終導致其在定位、產品和服務上的差異化逐漸喪失,整個銀行體系中的商業銀行大多以“相同面孔”示人。

(二)銀行內部因素

1.地方政府的干預。隨著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直接干預問題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規范和解決。但地方政府對城商行高管人員任免的干預和控制仍較為突出,造成城商行高管人員在短期內的頻繁變動,高管人員的任期變得不確定。在任期短期化的情況下,這些高管人員顯然沒有動力花費大量精力和資源用于城商行長期特色和競爭力的培育,而更愿意將資源和精力用在短期見效快的經營管理活動上。體現在現實中,就是短期內對做大規模貢獻大的那些業務和產品受到重視,與大型銀行爭搶大客戶、大項目。由此來看,地方政府的干預對城商行定位和發展的影響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各種因素[3]。

2.不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好比交通指揮棒,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可以引導和激勵商業銀行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行,而不科學、不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則恰好相反。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制度主要包括規模指標、質量指標和盈利指標等三方面的指標,又以規模指標為主,基本不涉及特色培育、競爭優勢等方面的內容。城商行也不例外,在這樣的績效考核制度下,各分支行必然將精力放在那些能迅速增加規模和盈利的業務和客戶身上。大客戶、大項目成為各類商業銀行爭搶的對象,各商業銀行在定位和服務對象上的差異也就不明顯了。

3.戰略定位搖擺不定。城商行未能實現與其它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戰略定位的不明確。城商行在其成立伊始就確立了“服務地方、服務市民、服務中小”的定位。但長期以來,城商行并未能堅持并深化這一定位,而是呈現出搖擺不定。定位的搖擺不定使得城商行原有比較優勢和特色逐漸喪失,并最終走上大型銀行的老路。某種意義上說,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戰略定位,實現定位的差異化。只有差異化的定位才能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格局。

三、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基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地方政府以及城商行等各有關方面應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解決影響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引導和促使城商行實施差別定位,打造與自身情況相適應的業務特色和競爭優勢,最終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一)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銀行業運行環境

針對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大而不倒”規律以及城商行千方百計做大規模以尋求政府隱性保護的現實,中央銀行應盡快建立覆蓋國內各類商業銀行的存款保險制度,并根據不同銀行的風險狀況實施差別化的存款保險費率,以消除大型國有銀行享有的政府隱性支持的政策紅利。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將通常情況下只有大型銀行才可能享有的政府隱性支持轉化為所有銀行都享有的存款保險支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商行做大規模的沖動,使其更加專注于培育業務特色和提升競爭力[4]。

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現有的差異化監管政策,對專注于中小企業、三農金融等業務的城商行給予監管傾斜,對此類業務領域實施差異化的監管要求和監管措施。在城商行的市場準入問題上,改變目前過于強調資產規模的準入指標體系,轉向以風險為核心、對整體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的做法,并對具有業務特色的城商行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以鼓勵城商行尋求差異化發展。從培育多元化、多層次銀行體系視角入手,從政策和監管層面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尤其是以城商行為主體的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給予適當規劃和引導。通過性質界定、經營區域劃分、差別稅收政策等制度安排,促使各類商業銀行逐步擺脫同質化的發展道路。

(二)優化股權結構,減少地方政府干預

針對因地方政府的干預而造成城商行高管人員任期不確定,進而導致城商行發展的短期化問題,應從三方面加以改進:一是進一步優化城商行的股權結構,降低地方財政的持股比例,適當引入民營資本,通過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實現對財政大股東的制衡。二是地方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從行政管理者角色轉變為股東出資人角色,更多地從出資人的角度行使股東應有的權利,減少對城商行經營管理活動尤其是高管人員任免的直接干預;同時,城商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將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管理和訴求通過公司治理平臺加以體現。三是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促使公司治理的優化,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形成戰略投資者對財政股東的有效制衡;通過戰略投資者的引入進一步培育城商行的公司治理文化,促使公司治理各方進一步轉變觀念,找準定位,既充分行使權力,不越位,又切實承擔職責,不缺位。

(三)明確戰略定位,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

城商行發展的同質化從根本上而言源自其戰略定位的缺失和戰略管理體系的缺乏。因此,明確戰略定位,并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前提,具體主要有以下兩點。

1.明確戰略定位,找準發展方向,形成發展特色。從目前來看,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明確定位并尋找潛在特色領域:一是從當地經濟金融發展特色或區位優勢入手,開發特色產品或服務;二是依托大股東資源,形成與其他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和特色發展,如平安銀行利用平安集團的綜合化經營平臺向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昆侖銀行依托中石油資源開展相關業務等;三是從目前相對比較薄弱的金融服務領域尋找商機,如小企業金融服務、農村信貸等;四是開發新產品,形成先發優勢,如包商銀行開展的小微貸款業務等。

2.建立健全戰略管理體系。針對長期以來戰略管理薄弱的現實,城商行應考慮設立相應的部門專門行使戰略管理職能,該部門應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可以是獨立的部門,也可以與董事會辦公室或發展研究部門合二為一。按照城商行確定的戰略定位和方向,戰略管理部門負責擬定未來發展戰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賦予戰略管理部門戰略評價和考核職能,通過戰略管理部門職能的發揮,將銀行的總戰略和戰略目標以發展規劃的形式得以體現,并分解落實到各業務條線的分規劃中,逐步建立起總戰略與分戰略、五年規劃與年度計劃相結合,涵蓋戰略研究、戰略規劃、戰略控制和評價反饋的完善的戰略管理體系。此外,通過加強戰略研究和戰略控制與評價,進一步提升董事會的戰略決策水平,強化董事會的戰略管理職能。

(四)打造業務專長,培育核心競爭力

從業務發展角度來看,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和核心舉措是根據自身比較優勢打造業務專長、培育業務特色,進而形成核心競爭力,具體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做強傳統優勢領域,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圍繞中小企業服務、市民服務等傳統優勢領域,進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和專門的業務流程;探索建立專業化的運作模式,開發針對性的特色產品,著力解決現有產品種類少、還款方式不夠靈活、差異性不夠等問題,突出方便性、靈活性和及時性,建立起多樣化、覆蓋客戶各方面需求的產品體系,培育業務品牌;在服務功能完備的同時形成與大型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2.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提高運行效率。城商行在對特色業務實施專業化經營的同時,還需對原有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按照以客戶為中心、提高運行效率的總體原則,將原有的總行與支行之間、總行不同部門之間相對分割的塊狀業務流程,轉變為垂直化、集約化的、條狀業務流程。與之同時,通過在條線內配置專業化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整個業務條線的專業化運作水平和效率,并有效降低來自于行政管理條線的干擾。

3.做深做透區域市場,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開發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形成比較優勢和自身特色;對區域市場實施細分,推出差別化的服務方案,建立起全方位、與區域內各細分市場完全對接的營銷和服務體系;實施組織架構改革,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立足區域市場的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提高在區域市場的反應速度和服務效率,做深做透區域市場,并在該區域內形成競爭優勢。

(五)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實現做大規模與做出特色的統一

城商行戰略定位的落實、業務特色的培育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進而實現差異化發展,既是一項持續性工作,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績效考核制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城商行差異化發展的進程,甚至于使其走上相反的道路。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制度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針對目前大多數城商行對分支機構的績效考核制度側重于規模、速度和盈利指標的現狀,應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將特色業務培育、特色業務的增長以及特色業務對利潤的貢獻等指標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激勵分支機構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形成業務特色。同時,為了解決分支機構過于追求短期發展而忽視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適時引入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指標,降低分支機構不顧風險的盲目擴張沖動,并通過將風險因素引入考核,平滑銀行的發展波動和大起大落的業績周期,實現短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統一。

對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人員的不完善的考核獎勵制度是造成城商行追求規模勝過追求特色、追求短期業績勝過追求長期發展的重要原因。對此,在傳統的針對短期業績的考核獎勵制度基礎上,引入與長期業績掛鉤的股權激勵、延期支付等長期激勵機制。通過將薪酬獎勵與銀行的長期業績表現掛鉤,促使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人員克服經營管理行為的短期化,促使其關注并將資源和精力投向“培育業務特色”、“塑造競爭優勢”等對銀行短期業績貢獻不大但卻是銀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的領域,實現銀行長期發展與短期發展、做大規模與做出特色的協調統一。

(六)實施有區別的資源投入政策,強化科技和人才對差異化發展的支撐

資源不足,尤其是人才缺乏和科技落后是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也是城商行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制肘。為此,城商行需要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并實施有區別的資源投入政策。一是圍繞戰略定位,加大對特色業務的資源傾斜力度,比如為確保分支機構開發和培育特色業務的積極性,在發展初期給予一定的考核保護期或者補貼;為盡快開辟市場,將營銷費用向特色業務領域傾斜等;通過資源傾斜政策,將有限資源集中于城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領域――特色業務,促使該類業務的快速發展。二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是特色業務領域的專業人才,并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完善培訓體系,通過業務能手帶教、與國外先進同業或國內外研究機構共同培養、外派同業鍛煉等方式,在銀行內部建立起一支與未來業務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三是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對現有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對經營管理的支撐能力,尤其是對創新的支撐;根據已有和潛在業務特色,開發相適應的業務系統,提高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朝暉.城商行應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N].中國證券報,2010-04-02.

[2]高晨.銀監會明確資本紅線大行資本充足率底線為11%[N].京華時報,2009-12-07.

[3]張吉光.城商行公司治理:從“形似”走向“神至”[J].當代金融家,2010(6):61-63.

[4]張吉光.存款保險推出恰逢其時[N].中國經濟導報,2004-06-19.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achieving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ZHANG Ji-guang

篇(6)

城區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其服務區域在城區和城郊結合部,具有明顯的“兩元化”特點,即要為農村市場和城區市場兩個區域提供金融服務。這兩個市場有著明顯的差別,也導致了農村商業銀行在提供差異化營銷時出現了以下幾種現象。

一是重“大”輕“小”。由于每筆貸款要經過對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內部授信、貸款調查、審查、貸審會審議、主任審批等程序,相對小額貸款來講,大額貸款的調查、發放成本較低,因此在當前貸款營銷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抓大放小”,惟“大”是貸的情況比較突出,一方面壘大戶容易壘出風險,另一方面對小企業設定較為苛刻的指標等限制性條件,基本上是實行非抵押不貸,一些發展前景較好的小企業很難達到貸款的條件。

二是重“效”輕“研”。在貸款營銷中,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觀念,往往只從自身角度和利益考慮,單純注重自身貸款風險防范和經濟效益,而忽視企業經濟發展,在企業生產形勢好時,急于支持;但當企業產品由于市場周期作用或其它因素步入低谷,最需要銀行的繼續支持時,卻果斷為其“斷奶”,并釜底抽薪,使企業陷入困境。在貸款營銷對象上,通常集中在現有的有限的黃金客戶,而不注重新市場的研究和開發,造成供給與需求不一致。而對一些市場前景雖好,但目前仍處于建設之中或發展不太成熟的企業,則只是“冷眼相望”,不予重視,不予扶持、培育,從而出現不需資金的企業集中營銷,急需資金的企業卻貸不到款的情形。

三是重“銷”輕“營”。貸款營銷重在“營”,“營”是“銷”的過程和保證,“銷”是“營”的必然結果。我們在貸款業務中通常存在一些誤區:重貸款結果,輕客戶的經營;重貸款發放,輕貸款管理。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好企業想方設法追加貸款,形成傾銷、熱銷之勢。對一些處于積累期和成長期的中小企業缺乏經營的眼光和手段,沒有建立貸款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二是貸款跟蹤管理不到位,對企業的市場情況、產品信息、行業狀況關心不夠,只關心貸款本息歸還,對企業資金運轉、機制改革、產銷銜接等方面提供的服務不夠。

四是重“穩”輕“活”。市場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活”,“活”包括營銷風險。只有充滿活力、買賣興旺的市場,才能做大做強。目前的貸款營銷求穩怕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的發展。如對造成貸款風險的發放人處罰十分嚴厲,這種一味追求“零風險”的做法極大地影響了信貸人員開拓貸款業務的積極性。

五是重“罰”輕“獎”。一方面在貸款質量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新增貸款必須保持100%的優良率和100%的收息率,條件過于苛刻。對達不到上述要求,形成不良貸款的,要嚴格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另一方面在經營目標考核方面,普遍重存款營銷考核,輕貸款營銷考核,有的甚至就沒有下達貸款營銷任務。對貸款營銷人員只強調責任和要求,而沒有相應的獎勵。

二、城區農商行信貸差異化營銷解決的對策

城區農村商業銀行區域市場的差異化,必然要求農村商業銀行針對不一樣的市場采取不一樣的差異化營銷。當然,這兩個市場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市場競爭的激烈,處在城區的農村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競爭,會直接傳導到城郊結合部的農村市場,這就使城區農村商業銀行的目標市場既要兼顧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又要突出重點。

1、轉變觀念,改革經營方式,走差異化發展的路子

要適應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借鑒國際通行的規則和做法,把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加強結構調整和提高業務創新能力結合起來,改變多年來重同質競爭、輕差異化發展的經營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行業、企業、個人的發展前途和經營狀況不斷發生變化,當經營主體處于旺盛的成長期,信貸如果不大膽進攻、及時介入,就會錯失良機。反之,當承貸者有不景氣跡象時,不及時將貸款退出,不僅使銀行本身陷入泥坑難以自拔,而且使承貸者背上沉重的財務包袱茍延殘喘。因此,應當實施該進則進、該退則退的信貸營銷策略,積極調整市場定位。一是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及發展趨勢制定信貸規劃,排列支持目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從預期戰略高度,把好進入與退出的關口;二是加強調查研究,對市場進行前瞻性的分析,及時做出信貸結構動態調整的預測和預報;三是認真堅持扶優限劣的信貸原則,突出支持優勢行業、優良客戶,對預期要退出的行業和企業及早布防,循序漸進,爭取不留后遺癥;四是排除外力干預,當斷則斷,特別是對衰退產業、夕陽行業、重復項目,信貸資金要主動扎口,已投入的要盡快退出,對產品無市場、經營無盈利、復活無希望的企業,要停止信貸支持,并通過多種措施挽回或減少信貸損失,對國家明令禁止的產業、行業和項目,信貸資金堅決不得介入。

2、培育和擴大優良信貸載體,改進金融服務,促進銀行信貸總量適度和結構平衡

要進一步加強信貸營銷工作,深入調查研究,既要搞好對大客戶的金融服務,更要重視對中小企業等弱質產業和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要加強同企業的溝通,遵循市場法則,根據客戶的需求,研究開發量身定做的服務產品。現階段,針對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的市場特點,城區農村商業銀行的產品研發仍以傳統業務品種為主,樹立“大三農”的理念,堅持簡單、靈活、高效、便捷、適用的原則,要充實考慮這一消費群體的需求和消費習慣,整合現有金融產品的流程和功能,提供“一攬子”全方位營銷服務。要培植和發展潛在客戶市場,積極主動地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正常的信貸支持,提高金融服務經濟、服務消費的水平和質量。要著力調整信貸結構,提升經營層次,提高信貸增長質量,尤其在零售業務上更要適銷對路,爭創特色,占領好農村這塊大市場。如向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創匯農業滲透,支持農村種養大戶、種田能手,支持高檔蔬菜、水果、水產品的生產等;有選擇地扶持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從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出發,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的信貸投入;積極支持非流通生產企業,拓展住房、大型農機具、教育等消費信貸市場。如果每個基層機構都能抓住一批具有特色的優良大戶,建立穩固長久的零售業務關系,其經營格局和經營效益肯定會躍上一個新臺階。

3、建立科學的信貸獎懲制度,增強信貸人員營銷貸款的積極性

篇(7)

任何一種文學作品,其創作到形成獨立的風格體系,都與其所依附的文化體系有很大關系。客觀的講,文化造就了文學作品。當然,想要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必須對其文學作品創作的根源進行有效融入。西方茶文化是在茶及飲茶逐漸融入西方生活之后所形成的文化體系,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價值理念,都充分反映了社會生活與大眾理念的體系化融合。而在西方茶文化形成過程中,其文化內涵也對英語文學作品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西方茶文化的形成過程分析

文化是一種意識理念,其形成基礎是物質元素,任何文化形態都是基于一定社會元素所形成的,西方茶文化也是如此。通過對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進行全面解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容納了豐富的文化理念,而其從特點來看,主要分為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而這兩者共同特點都是以英語作為自身發展語言的文化體系,因此可以說,西方茶文化實際上就是以英美文化為載體的茶文化。西方茶文化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文化體系。盡管西方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一種,但是該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重要差別。雖然兩種茶文化都是以茶和飲茶生活為基礎所產生的文化體系。但是從根本上看,茶文化都是茶與其基礎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文化體系,因此其差異來自于其文化根源。1848年,英國人羅伯特來到我國,將茶樹種子帶到印度,而印度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為茶葉生產種植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空間,從此在印度形成了龐大規模的茶園。這就為英國茶文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實際上,茶葉在很早就已經進入歐洲大陸,但是歐洲大陸人對茶葉太多歡迎。直到茶葉傳入英國之后,其與英國文化便形成了體系化的文化融合,正是英國人對茶葉的熱愛和推崇,加上飲茶習慣和風氣不斷成熟,從而形成了具有英國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而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茶與茶文化也流傳到美國。但是客觀的看,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之間是有一定區別的。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正是其形成與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其整體資源比較豐富,茶文化中更多融入了享受、物質元素,整個茶文化極其講究,充滿貴族元素。而對于美國茶文化來說,其形成與美國獨立之后,此時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整個茶文化中融入更多的是效益與效率,因此,在美國茶文化體系中,我們更可以看到美國茶文化恰恰是袋裝茶的發源地。在美國獨立戰爭歷史中,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其重要的導火索,而這無疑證實了茶葉在美國的地位。英美兩國作為當前世界上物質元素最為豐富的國家,其文化影響力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因此以英美茶文化為核心的西方茶文化就成為極具廣泛影響力的文化體系。整個文化內涵不僅影響了社會生活,同時更是對其文學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2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認知

研究西方茶文化時,通過研究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就能形成體系化全面認知,尤其是英國茶文化,其實際上就是整個西方茶文化體系的內核。根據相關統計表明,在整個英國人的生活中,飲茶所占的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一,尤其是紅茶,更是以英國紅茶享譽全世界。西方茶文化作為飲茶習慣與傳統文化的體系化融合,研究該文化體系,必然能夠為我們全面了解茶文化內涵提供重要基礎。

2.1西方茶文化的相關內容闡述

西方茶文化的內容主要表現在茶與飲食習慣的有效融合。因此,在整個西方茶文化內容中,茶已經成為社會大眾生活習慣中的重要內容。比如,對于英國人來說,早晨醒來之時,要飲早茶。其對早茶的精心準備程度,就知道茶葉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式早茶的調制過程中,不僅要精選阿薩姆紅茶,同時更要經過對濃度和色澤的把關,從而是其滿足早茶的需要。而在工作時間,其在工作間隙中,也會使用上午茶作為調節工作氣氛的主要方式,當然上午茶是整個飲茶過程中最簡單的環節。而在英國人飲茶生活中,最復雜的則是下午茶,可以說,下午茶就是英國茶文化的核心,正宗的英國下午茶,不僅講究,而且其中充分融入了相關禮儀內涵,在英國下午茶文化體系中,其與社交活動相融合,成為西方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和媒介。而美國茶文化則更傾向于便捷和生活化,在美國飲茶過程中,袋裝茶就成為其茶文化體系中重要的符號之一。

2.2西方茶文化體系中的具體內涵分析

通過對西方茶文化體系進行全面認知,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內涵主要包括:首先,其應用屬性從藥用、生活飲用到一種文化符號。茶葉在傳入西方初期,其更多是作為一種藥物來使用,在其看來,飲茶能夠幫助人們形成清醒的心情,同時也能對很多疾病形成有效治療方法。而隨著其對茶葉的功能價值屬性認知日益成熟,其貴族上層開始品茶,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展現異國文化及生活理念的一種行為方式。而隨著全球交往日益便捷,茶葉正式進入西方大眾生活,其不僅實現了飲茶方式和飲茶文化的本土化,同時也成為社會大眾的重要生活習慣。其次,在整個西方茶文化體系內,包含了極顯貴族生活特點,內容豐富精致的文化內涵。在西方,飲茶習慣從出現到形成,更多是在近代時期,此時,無論是社會生產力,還是物質基礎,都實現了極大豐富,因此在飲茶過程中,其應用元素更加豐富。而飲茶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而是一種融入了豐富審美價值和生活價值元素的生活方式。下午茶文化的出現和形成,不僅標志了該茶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屬性,同時其對整個西方文化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認知西方茶文化,就必須對其下午茶形成有效認知。最后,在西方茶文化體系內,社會習慣與社會大眾意識形成了全面融合。因此,整個茶文化就是對社會生活形成全面了解的基礎。在西方茶文化體系中,其不僅對飲茶內容和品質有著較高要求,同時其對茶文化體系中的理解和認知也超越了任何一種價值理念。在西方茶文化體系中,其將現代社會的節奏要求與整個文化相融合,而這正是與我國傳統文化所不同的行為闡述和理念表現。

3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創作的具體影響

文學作品創作實際上是對文化意識的有效闡述和全面呈現。如果想要對傳統茶文化形成全面認知和了解,就需要充分借助文學作品這一創作進行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體系的核心是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英語語言下的文化體系。在西方國家中,除了英國外,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茶文化作為獨立的文化體系內涵,其以茶物質元素為基礎,融入了豐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同時形成了一大批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創作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無論是其價值理念,還是對創作靈感的激發,都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來源。雖然西方茶文化與我國傳統茶文化一樣,都是以茶為主要創作元素的茶文化體系,而且都是社會文化與飲茶習慣的體系化融合。但是從根本上看,兩者并不一致。我國傳統茶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文化內涵,其根源是傳統文化。而西方茶文化形成與近代時期,其根源是近代文明,同時其價值理念中更多是對現代生活方式的詮釋和變革。從文學創作背景來看,任何一種良好的文學作品,其都只植根于一定文化體系之內,因此想要研究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創作的具體影響,就必須完善探究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當然,體系化研究其具體內涵,也能夠幫助我們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而實現對西方茶文化的有效傳承。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的影響,表現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在很多英語詩句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有關喝茶場景的有效描述,詩人拜倫更是將茶成為淚水,其將茶作為闡述和表達一定情感的載體和基礎。正是很多描述茶的英語文學作品讓我們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其次,是該茶文化體系對散文創作的影響。散文寫作有著獨特特點,比如在整個散文創作過程中,其尤為重視價值情感的詮釋和表達。想要創作出經典的散文作品,就必須結合能夠有效激發人們價值情感的創作元素,而西方茶文化正是為英語文學作品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最后,小說創作也是整個英語文學作品創作中的重要內容。西方茶文化不僅為英語文學作品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其文學作品內涵立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在英語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關于西方茶文化情節的有效描述和表達,特別是整個小說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作品,正是與其融入了文化理念有直接關聯。

4結語

茶葉最早進入歐洲大陸時,其并未能得到歐洲大陸人們的廣泛認可。而在18世紀時,茶葉進入英國,此時英國恰好正處于工業革命時期,高速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極度富裕的物質生產資料,使得茶葉在英國實現了成熟發展,而在英國人逐漸形成品茶習慣時,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英國人對茶葉的推崇和喜愛發揮到了極致,因此英國茶文化就成為西方茶文化的領軍者。隨著茶文化發展日益成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詞匯和生活元素。而這些內容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就形成了對英國文學體系的有效影響。

參考文獻

[1]賴月珍.從英語文學作品的書名管窺西方文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2):125-128.

[2]朱錦銳.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如何處理中西方文化差異[J].海外英語,2014(17):17-22.

[3]王旭華.透視英語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J].科技信息,2015(12):126-131.

篇(8)

中圖分類號:TS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7-0197-01

一、中國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后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于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并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一)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二)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三)地域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四)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并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并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

二、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茶文化具有歷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國際性等特點,確實是博大精深,意蘊深厚,留給我們后人無窮的財富,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國茶文化。

參考文獻:

篇(9)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又和藝術結緣,茶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功能,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領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開始追求養生保健、返璞歸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時滿足這三種要求。所以,在現代社會中,茶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茶文化旅游也應運而生。但目前國內對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論研究涉及較少,而且人們過于從微觀上關注某個地區的茶文化旅游開發,研究類型大都是從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動對旅游的影響,缺少從深層次角度探討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問題。

本文以茶文化形態的區別作為切入點,首先對城鄉茶文化的形態分別進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礎上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探討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以求城鄉茶文化互補互動,推動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一、茶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隨著現代化進程逐漸興起的一種文化旅游,是以茶葉資源為載體,以享受與茶葉資源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內容,以旅游為形式的一種文化專項旅游。茶葉資源多在農村,茶葉的消費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鄉村與城市都具有發展的條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即都市茶文化和鄉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開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品位,激發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場在城市。鄉村茶文化的生態性和民俗性使得鄉村茶文化旅游資源可以滿足這種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資源在鄉村。二者共同推動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二、茶文化發展的兩種形態

(一)都市茶文化

我國茶文化的傳統特色與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產茶地,但是因為都市政治、經濟、文化都相對發達,人口相對集中,特別是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比較多,他們在品飲的過程中形成了對茶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把對茶的認識上升到精神境界。他們喝茶講究的是以“輿論倡導”相關群體,影響著其他人們。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稱“藝術型”茶文化,由此決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僅僅發展到“實用型”為止,還會繼續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梢赃@樣說,茶資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文人”的參與,才逐步形成一個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稱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點

包容性與開放性。都市是各種文化匯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來文化、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對各種茶文化的親和力,無論是英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韓國茶禮;無論是高雅的茶藝還是各少數民族茶俗,凡是先進的、優秀的、經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這塊土地上生根、開花,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感召力與輻射力。都市是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對區域甚至是全國、世界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力。感召力表現在無論是本土的、還是他國的文化都會爭相匯集;輻射力體現在文化的影響上,它不僅影響一個地區,甚至多個地區以及全國,全世界。我國的茶文化在歷史上就已經走出國門,傳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兒茶藝出訪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國引起轟動,精彩的表演令觀眾稱絕,同時在全國各地演出影響深遠,香港等地還派專人來滬學習取經加以推廣。

創造性與多樣性?!昂<{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其多樣性與創造性的特質。都市人思想觀念的更新較快,不斷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勢必不斷賦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內涵、新的理念。過去聞所未聞的各種新品名茶、茶飲料、保健茶、減肥茶……還有茶藝展示、少兒茶藝、家庭茶藝、茶席設計等這些新名詞接踵而來,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體現。

時尚性與休閑性。結合了傳統文化與自然精粹于一體的茶,無疑是這個社會里最具吸引力的飲品。去茶館喝茶成了時下都市人最喜歡也最愜意的休閑活動。茶館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說,其中不乏商賈白領,在這里,滾滾紅塵、功名利祿揮灑腦后,輕啜杯中香茗,個中妙趣難以言傳。都市茶文化滿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發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現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廣泛貼近日常生活的層面、茶文化藝術形態的層面、與都市內涵和茶科學相結合的層面。

其一,茶的生活層面。茶與服務行業的結合,有悠久的歷史。如曲藝演出采用傳統的形式:劇場有茶水供應,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滄州劇場、八仙橋附近的“雅廬”等等。平時主要供應茶水,有時兼有戲曲清唱或曲藝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茶藝館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詮釋。茶藝館與傳統老茶館的區別在于,除了是一種商業性專用飲茶場所,還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揚茶文化為主要目的,以品茗、賞藝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難解釋各種茶藝館旅游線路何以得到大眾的親睞。都市不是產茶地,反而有多種名茶可供選擇和消費。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閣等處,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費。

其二,茶的藝術層面。都市是茶文化發展的重地,也是藝術型茶文化發展的根據地。其表現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機構、茶報刊雜志、茶文學創作、茶戲曲、茶電視劇等。如20世紀中期的《茶館》,20世紀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頗受人們歡迎,隨著茶文化藝術作品的問世,人們喝茶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其三,茶的科學層面。茶文化與人們的消費觀相關,它呼喚茶人以現代營銷理念和良好的經營素質,不斷地為茶文化注入新的內涵,以此來影響茶的經營環境和氛圍。如現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飲料、各種加工再加工茶類、琳瑯滿目的茶葉包裝,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的做法對茶文化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別對于茶文化旅游購物產品的開發有重要意義。

(二)鄉村茶文化

鄉村茶文化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茶鄉豐富的茶葉資源。茶樹喜溫、喜濕,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霧的滋養才會形成優秀的自然品質。所以茶葉一般都長在深山之中;二是茶農與茶樹同生同長,在長期的種植和品飲過程中形成了對茶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比如過去在農村鄉間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個供人小憩、喝茶、對山歌的路亭,這就是鄉村茶文化。

1 鄉村茶文化的特點

自然性與生態性。陸羽《茶經》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薄吧险呱鸂€石”,“野者上,園者次?!彼?俗話說,“高山云霧出好茶”。產茶區特別是名茶產區一般都處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霧之仙氣,汲甘泉之靈性,因而,它得以成為天地間仙凡同享、雅俗共賞的靈物”。茶葉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環境賦予茶的一種審美屬性。我國道家學說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鄉村茶文化的生態性與此不謀而合,給人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覺。

原生性和民俗性。鄉村茶文化內涵,尤其是茶與民俗、民風相結合的內容,由于很少受外來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態原始,很受游客歡迎,所以鄉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間文化,也就是俗稱的“俗文化”。當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胼手胝足的農民為你沏上一杯茶,那種感動是在高檔的茶館里感受不到的。沒有任何表演和修飾成分,有的只是勞動人民的淳樸和平實。

2 鄉村茶文化的表現形式

生態觀光茶園。“片片茶園綠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園為湖光山色增添了詩意。茶樹雖然是一種經濟作物,但跟一般農作物相比又有點像觀賞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園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讓人陶醉。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能寫出“人間何處是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如此美妙的詩句。這一切對久居鋼筋水泥之中的人們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茶鄉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茶鄉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來自不同文化、不同階層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異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鹽茶、苗族蟲茶,光是這些名字就已經勾起人的興趣。而且這些民俗活動都有較強的民眾參與性,游客不僅可以學到知識,獲得美的享受,還能形成對生活、人生價值的真切體驗,達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遺址遺跡。茶鄉勞動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傳播和發展上,為我國乃至世界流下了諸如茶事井泉、茶韻寺觀、古老茶山、茶所遺址、紀茶碑刻等眾多的茶文化遺跡。目前,現存于世,有較大影響,又在歷史上有過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遺跡有近百處之多。在這些遺跡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黃茶院、邛崍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臺山葛玄煉丹名圃、長興貢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樹林、茶馬古道等。茶文化遺跡,既是寶貴的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轉的茶歷史資源,更是人類的價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遺產。大部分茶文化遺跡都散落在鄉村,鮮為人知,這些寶貴的資源特別是對茶研究者有著獨特吸引力。

三、城鄉茶文化互動推動茶文化旅游發展

(一)優勢互補

都市茶文化和鄉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構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內容,滿足著不同人群的需要,滿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細分市場??梢园堰@兩種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經典茶文化旅游線路,如都市茶館游和鄉村生態茶園游相結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體會到茶文化的內涵。

(二)統籌互動

1 都市茶文化的帶動作用

首先,提高茶葉資源知名度,為鄉村茶文化旅游廣而告之。通過舉辦茶文化節、茶文化學術研討會、茶博覽會、名茶評比會等來打造名優茶的名氣。上海茶文化節自1994年舉辦以來,累計吸引了來自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10多個國家的各界人士共140萬人參加了歷屆文化節的系列活動,達到了“擴大影響、積聚人氣、提升形象、體現實效”的效果。浙江新昌、開化、諸暨等地由于發展名優茶,在茶文化節亮相,并通過冠名活動、申請指定專用茶、與上海聯合發展茶鄉旅游等方式打響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前夕,舉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鄉旅游首發式”,上海市民紛紛報名參加茶鄉旅游活動。茶文化節的開展為鄉村茶文化旅游開辟了新的客源市場。

其次,復興茶文化,激發人們對茶文化的旅游動機。都市中隨處可見的茶藝館、還有茶博物館、甚至茶小說、茶戲劇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飲茶和品味茶文化成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發展的前沿陣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發展的最新形態。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潛在客源,如何通過都市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把這些潛在客源變成現實的鄉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們到茶鄉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梢哉f,都市茶文化旅游打開了人們認識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變農民的意識,增加開展鄉村茶文化旅游的動機。通過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帶來的效益特別是經濟效益,刺激農民的意識:沒有種茶的地方茶葉都火了,種茶的地方茶葉還能不行?促使他們認識到,文化不僅僅是都市人的特權,農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點,有適應農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內容。旅游也非都市的專利,農村照樣可以搞旅游,在開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優勢。近年來都市茶藝館風風火火的開展,使得很多小鎮和農村派專人去大城市的茶藝館學藝、充電。他們也意識到,沒有文化的內涵,旅游的生命力不會長久。

2 鄉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歸宿

篇(10)

隨著茶的不斷發展,其已經不再單純地是一種飲品,而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情感的寄托。中國的茶文化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其中囊括了非常多的古代文學元素、近現代文學元素以及人文情感元素。正是由于這些元素的影響,使我國茶文化表現出非常獨特的性質,成為人們爭相研究的對象。在我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其客觀的物質屬性和主觀的情感屬性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過去,茶就是一種簡單的飲品,就像喝水一樣,人們并沒有賦予它非?!案哔F”的形象,也沒有發揮出情感寄托的作用。而隨著茶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茶文化的雛形,人們越來越熱衷于對它的研究,不僅讓它客觀的物質屬性價值有所提高,同時還賦予了其主觀上情感的意義,使得茶這種簡單的飲品由于茶文化的形成而脫胎換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茶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所表現出的生態之美、人文之美也越來越明顯,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精神享受,提高公眾在品茶過程中的精神修養,讓飲茶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茶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了全球,英國人民具有飲茶的習慣,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英國也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茶文化,對于提高茶文化的影響力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實上,對于很多研究者而言,茶文化所代表的是大自然的生動之美與藝術界的靈動之美,讓人們可以從更高雅的角度來看待茶文化,去品味茶的內在魅力。發展至今,傳統中國茶的發展與傳承有兩個走向,一是采用過去的農業思想來種植、生產、銷售茶品,主要以茶葉原材料作為發展基礎;二是保持原有的發展模式不變,但是在每個環節都融入相應的茶文化,來提高茶的文化韻味,相當于給茶披上一層光鮮亮麗的外衣。很顯然,第二種發展思路更符合人們對高雅飲茶行為的需求。事實上,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就是人們對品茶行為不斷規范的歷程,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要比單純地物質需求更緊迫,這也是促使茶文化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兒女必須傳承和發展的文化類型之一。研究茶文化的起源、發展歷程,不僅可以讓人們從更全面、更系統的角度學習、理解、應用茶文化,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將茶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結合策略

茶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古代文學這片肥沃的土壤,將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有機結合到一起,不僅是茶文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豐富中國古代文學的有效手段。而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其所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多,包括有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藝等。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雖然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喜歡飲茶,但是最正宗、最有代表性的仍然是中國的茶品。只有通過對中國古代茶文化深入地研究,他們才能學習、了解茶的本質,才能在品茶的同時感受到茶的內在魅力-茶文化。為了使人們更好地學習茶文化,同時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我們有必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為了將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個策略:

2.1積極宣傳、推廣茶文化知識

茶文化是支撐中國古代文學的力量來源之一,也是提高其影響力的重要保證。雖然國內外有很多人有飲茶的習慣,但是他們對于茶文化卻并不了解,每次喝茶就是簡單地將茶葉放入水中,一會兒過后就開始飲茶,周而復始,根本就沒有考慮其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他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對茶文化缺乏認知的外在表現。中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寶貴財富,傳承和發展茶文化其實就是發展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手段。先知先覺,只有讓人們對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們才能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才能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同時有意識地翻閱有關茶文化方面的典籍;相應的,在有關描寫茶文化的典籍中,必然會涉及到有關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所以學習茶文化就是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而當人們有學習茶文化知識的意識以后,他們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同時才會著重研究中國茶文化。因此,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古代文學和茶文化,就必須加強對這方面知識的宣傳力度,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使他們心甘情愿地成為繼承者、傳承者,讓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得以發揚光大。

2.2鼓勵民眾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

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都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都是中華兒女應該繼承并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人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興致并不高,他們只是將飲茶當成了一種行為習慣,并沒有將飲茶看成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但事實上,單純地飲茶而不去學習其中所蘊含的文學元素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為,因為這不僅不利于茶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了人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解。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傳承者這個媒介,所以相關部門應該鼓勵公眾積極主動地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研究它們的本質,看看茶文化與對聯、茶文化與詩詞、茶文化與曲子有什么樣的關系,只有搞清楚這些關系,我們才能更快、更好地將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結合到一起。作為國家發展未來的大學生群體,更應該主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就要具有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意識,并且付諸于行動,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做一名優秀的茶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繼、承者傳承者。

2.3追本溯源,探索中國古代文學與茶文化的內在聯系

上一篇: 本科生科研經歷 下一篇: 科研人員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电影亚洲精品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久久精品大胆视频 | 一区二区人妖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