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資產評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6 17:28: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礦山資產評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礦山資產評估

篇(1)

將集團公司的礦山采礦許可權、機械設備、房屋建筑物和270余畝土地中的91.41畝生產用地出讓,其中40畝土地公開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投標者中標后按規定必須受讓南方公司租賃期間投入資產中經評估的界定內資產,另51.41畝工業生產用地從南方公司按規定受讓。

二、資產處置的方式

1.礦山采礦權:礦山采礦權出讓采取協議轉讓方式出讓。由區政府向市政府行文要求對硅灰石集團公司礦山采礦權按協議轉讓方式出讓,市政府批復同意后委托江西信達礦業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對硅灰石(集團)有限公司采礦權進行價值評估,采礦權價款由中標受讓方承擔。

2.機械設備、房屋建筑物及40畝土地:機械設備、房屋建筑物及40畝土地采取公開招拍掛方式出讓。

其中:⑴機械設備:委托金山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評估。⑵生產區廠房及生活區職工住宅、設施:委托金山有限責任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評估。⑶40畝土地:按照2007年《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為204元/平方米(約合13.6萬元/畝),該宗地總價為544萬元,需委托市金地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進行評估。

3.南方硅灰石實業公司資產:中標者中標后必須按規定受讓南方公司租賃期間投入資產中經硅灰石(集團)有限公司認定的資產(需委托金山有限責任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評估)。

4.中標受讓方必須按規定受讓南方硅灰石實業公司2001年因招商引資原因已過戶的51.41畝土地(34274.94平方米)地價181.66萬元(按照2001年人和鄉地價標準53元/平方米計算)。

三、資產處置的原則

做大做強的原則。資產處置的目的是要加大硅灰石項目的投入,上附加值高的硅灰石系列產品生產線,提高對硅灰石原礦的利用率,達到既延長硅灰石原礦的開采年限,又能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四、資產處置的步驟

(一)成立硅灰石(集團)有限公司礦山資產處置領導小組。

(二)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清產核資,根據清產核資結果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產移交清冊。

(三)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

(四)進入資產處置程序。

1.協議出讓礦山采礦權

(1)礦山采礦權出讓采取協議轉讓方式出讓。

(2)區政府向市政府提交硅灰石(集團)有限公司礦山采礦權協議轉讓請示,市政府批復同意后,依法按規進入礦山采礦權協議轉讓程序。

2.招拍掛出讓機械設備、房屋建筑、土地等資產

(1)擬定招拍掛公告[公告內容應注明招拍掛資產的范圍、標的起價(不含手續費)、時間、地點、聯系人、報名費及報名條件],委托資產拍賣機構通過媒體在全市進行公告。

(2)進行公開招拍掛,委托一家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或公司)對礦山資產進行公開招拍掛。

3.簽訂資產轉讓合同,資產轉讓合同包括:

(1)轉讓與受讓雙方和名稱與拄所;

(2)轉讓標的企業國有產權的基本情況;

(3)轉讓價格、價款支付時間和方式及付款條件;

(4)產權交割事項;

(5)轉讓涉及的有關稅費負擔;

(6)轉讓的預設條件;

(7)轉讓標的企業涉及的職工安置方案;

(8)合同各方違約責任;

(9)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

(五)資產移交。

1.礦山采礦權協議轉讓后,由資產處置領導小組按照協議轉讓程序依法辦理有關手續,采礦權價款依據《礦業權出讓管理暫行規定》(國土資發號)的規定進行處置的意見,由中標受讓方到有權審批的國土資源部門繳交規定的采礦權價款后辦理采礦權過戶手續。

2.公開拍賣的40畝土地到國土資源部門繳交土地價款后辦理土地使用權過戶手續及款項支付手續。

3.設備、房屋、建筑物、設施等資產,交清中標價款后由資產處置領導小組按資產評估明細表與受讓方辦理交接手續。

4.中標受讓資產者,還應按規定支付受讓的南方公司評估界定的資產和受讓51.41畝土地181.66萬元的費用后辦理資產移交手續。

五、遺留問題的處理

篇(2)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6-0179-03

0 引言

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氣態的自然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我國的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企業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取得探礦權和采礦權,且探礦權和采礦權必須是有償取得;但國家對探礦權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費用,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予以減繳、免繳。此外,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評估指南》指出:礦區范圍內探明的、控制的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均應參與采礦權價款的計算。因此,礦產資源越豐富,采礦權價值就越高,礦產資源型企業為獲取采礦權所支付的成本也越高,但采礦權所支付的成本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采礦權年限一般不超過30年)攤銷。換句話說,采礦權成本高將降低攤銷期間企業的盈利能力。

礦產資源型企業在取得生產前所必需的一切合法手續后,根據地質條件,運用與地質條件相匹配的技術條件開采礦區內的礦山資源(如煤炭、石油、金屬等礦產),并通過洗選、冶煉或深加工等生產環節,將產品銷售給下游企業。不難看出,對于礦產資源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資源量的多寡和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了其服務年限的長短。資源是其賴以生產的勞動對象,沒有資源,資源型企業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后果要么是破產,要么是轉產其他產品。

因地質條件和開采技術的變化,礦產資源的開采成本也隨之變動。一般而言,隨著礦產資源開采深度的加大及開采距離變遠,其生產成本趨于上升。同時,因工資水平隨經濟增長而趨于提高。此外,信用經濟的發展使通貨膨脹成為常態,因而會導致原材料和生產設備價格上揚。受上述多種因素影響,礦產資源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總體來看,因礦產資源業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上游,生產所消耗的成本遠低于其價格上漲的程度。所以,如果不是供求嚴重失衡導致礦產資源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等特殊原因,礦產資源型企業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受益者。

而在眾多礦產資源中,煤炭資源的優勢尤為突出,其供需具有的廣泛性與普遍性,為拉動了此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帶來優勢。這就使得對其進行資產評估更尤為重要。

1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

1.1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意義

一般而言,自然資源具有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點。目前,中國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于礦產資源。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國將主要依靠本國的礦產資源來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使得資源開采業具有持續發展的基礎。

2003年以來,《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等新頒法規已部分體現了新的立法精神,礦產資源的管理將更為規范和市場化,這也使得用市場眼光審視資源類上市公司變得可行。

礦產資源類企業依托礦產資源而發展,于是在對其進行資本評估時,必須要考慮到其行業特征。

資源類上市公司的特點是:(1)處于價值鏈的最上端;(2)自然稟賦是影響公司投資價值的第一要素,商品價格是影響公司投資價值的第二要素;(3)許可證制約公司利潤空間并按級差地租的原理定價。

礦產資源類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對于礦產資源的可采儲量及該企業所掌握的礦業權。其次,資源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將受到其經營的主體結構的影響,由于大多礦產資源的再生需要很長的時間,于是,不同礦產資源上市公司不得不在自我發展中,尋求更多的突破口,如對于非資源的投資等等。

于是,對于礦產資源類企業的資產評估對于其能持續有效地經營提供了數據依據,也為經營者提供了決策依據。

1.2 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幾個指標

對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主要從其所掌握的資源礦業權來評估。以下為一個常用的評估指標:

(1)剩余可采儲量;

(2)經濟價值(=剩余可采儲量*XXXX年煤炭價格);

(3)每股經濟價值(=經濟價值/總股本);

(4)單位投入經濟價值=每股經濟價值/股價;

(5)每股盈利能力=利潤總額/總股本;

(6)噸煤凈利潤=凈利潤/原煤產量;

(7)剩余服務年限=可采儲量/XXXX年原煤產量。

在對其進行資產評估時,可以運用單個指標來進行評估,也可使用組合指標進行評估。但是運用單個指標進行評估的意義不大,一般都采用運用組合指標來對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

2 煤炭資源上市公司資產評估

2.1 煤炭資源上市公司的資源優勢

不同煤炭上市公司在業務結構上不盡相同,但要么是煤炭開采業的附屬業務,要么在產業鏈上依附于煤炭主業,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結構已經成為煤炭類公司的生存基礎。如國陽新能和盤江股份有較大量煤炭系外購進行洗選加工,金牛能源少量外購原煤進行洗選。

以下以大同煤業為例,分析煤炭行業的行業地位。

表1 煤炭行業各股對比

代碼簡稱總股本(億股)實際流通A股總資產(億元)排名主營收入(億元)排名凈利潤收益率排名

600395盤江股份11.032.6975.961511.0316454.811

601001大同煤業8.373.31134.241020.459218.602

600121鄭州煤電6.293.6147.67209.731893.743

601918國投新集18.503.52151.70913.181577.684

000780平莊能源10.143.9141.14227.272076.325

000983西山煤電24.2411.32185.2529.93644.026

601699潞安環能11.513.83180.54639.09530.427

900948伊泰B股7.32190.52419.421130.228

600123蘭花科創5.715.71102.731414.071422.379

601088中國神華198.9018.002920.61271.57117.1210

002128露天煤業8.501.5744.502110.161713.0011

600348國陽新能9.629.62115.131344.8235.1212

000937金牛能源7.887.88120.191122.1480.6413

601898中煤能源132.5915.18972.32299.63214

000159國際實業2.411.4919.49240.802815

600971恒源煤電1.880.9352.73186.432116

600997開灤股份6.173.30118.001219.801017

000552靖遠煤電1.780.926.00280.942718

600508上海能源7.232.7275.191615.701319

601666平煤股份10.754.37172.45729.24720

000968煤氣化5.145.1449.07197.831921

600188兗州煤業49.183.60330.14344.32422

600381ST賢成3.061.613.70290.122923

000835四川圣達2.351.777.31272.112524

600652愛使股份5.065.0638.97234.052325

000933神火股份5.005.00156.36817.791226

000723美錦能源1.400.7612.61261.992627

600179黑化股份3.901.8418.63254.422228

600740山西焦化5.664.2055.71174.01242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煤炭類上市公司同比其他上市公司具有更強勢的控制力,凈利潤收益率也是節節攀升。

2.2 從財務分析看煤炭資源上市公司

以大同煤業為例,其歷年的財務指標如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所示。

表2 大同煤業歷年簡要財務指標(1)

每股指標(單位)2009-06-302009-03-312008-12-312008-09-30

每股收益(元)0.87000.65002.40001.49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87000.66002.39001.4900

每股凈資產(元)8.62208.23007.58005.9400

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元)――――――――

凈資產收益率(%)10.07007.930031.680025.15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19872.19872.19872.2570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2.83032.45831.99472.2093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453640.69204454.08839519.60681122.44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投資收益(萬元)――――――――

凈利潤(萬元)72658.2454629.42200993.27125051.16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3 大同煤業歷年簡要財務指標(2)

每股指標(單位)2008-06-302008-03-312007-12-312007-09-30

每股收益(元)0.78000.20000.89000.40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78000.20000.85000.4000

每股凈資產(元)5.18004.80005.34004.3600

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元)――――――――

凈資產收益率(%)15.07004.270016.62009.24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24322.24322.19872.2031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1.46221.15860.82250.8286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399119.48185734.24510943.92351426.98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投資收益(萬元)-37.95――――――

凈利潤(萬元)56761.6817146.7174238.2133727.67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4 大同煤業每股指標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審計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標準無保留意見

每股收益(元)0.87002.40000.89000.7100

每股收益扣除(元)0.87002.39000.85000.7100

每股凈資產(元)8.62207.58005.34004.1100

每股資本公積金(元)2.19872.19872.19872.1987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2.83031.99470.82250.5717

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元)1.18045.15000.79821.5146

每股現金流量(元)0.02590.2499-0.43502.3295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5 大同煤業利潤構成與盈利能力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主營業務收入(萬元)453640.69839519.60510943.92393014.64

主營業務利潤(萬元)――――――――

經營費用(萬元)68596.0297238.89106980.1696607.34

管理費用(萬元)19971.6354376.8535609.9418430.39

財務費用(萬元)6562.189317.727414.684070.90

三項費用增長率(%)32.347.2825.9320.33

營業利潤(萬元)125735.78362484.28119969.0374653.92

投資收益(萬元)――――――――

補貼收入(萬元)――――――――

營業外收支

凈額(萬元)-1076.13-895.311448.13-705.67

利潤總額(萬元)124659.66361588.97121417.1673948.25

所得稅(萬元)31306.5690272.7630893.2021359.39

凈利潤(萬元)72658.24200993.2774238.2149160.06

銷售毛利率(%)50.9964.2154.9251.41

主營業務利潤率(%)――――――――

凈資產收益率(%)10.0731.6816.6214.30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6 大同煤業經營與發展能力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存貨周轉率(%)6.098.868.868.56

應收賬款周轉率(%)13.4845.7760.3548.78

總資產周轉率(%)0.340.790.660.66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13.6664.3130.0124.92

營業利潤增長率(%)6.73202.1560.704.11

稅后利潤增長率(%)28.01170.7451.019.55

凈資產增長率(%)66.5441.9929.95141.08

總資產增長率(%)32.6154.1116.5650.56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7 大同煤業資產與負債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資產總額(萬元)1367718.421261869.55835711.24716999.99

負債總額(萬元)410910.48400829.47335365.45350857.97

流動負債(萬元)313154.85297773.84198244.97205621.05

長期負債(萬元)――――――――

貨幣資金(萬元)344412.96342237.45321167.34357570.45

應收帳款(萬元)40544.4326741.539938.956993.36

其他應收款(萬元)43897.1221818.0884058.0023081.83

壞帳準備(萬元)――――――――

股東權益(萬元)721555.56634374.04446770.37343799.91

資產負債率(%)30.043434.919340.129348.9341

股東權益比率(%)52.756149.255053.459847.9497

流動比率(%)1.87301.65982.26492.0435

速動比率(%)1.75731.53642.10791.9169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8 大同煤業現金流量

財務指標(單位)2009-06-30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萬元)472423.29914743.47519075.66436129.85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萬元)98787.33430643.9166803.97126752.37

現金凈流量(萬元)2175.3720920.11-36403.10194949.37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增長率(%)-64.62544.63-47.2996.35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與主營收入比(%)104.1404108.9603101.5915110.9704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凈利潤比(%)――158.724073.7970241.0252

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比(%)――7.7106-40.2138370.7047

投資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萬元)-86340.48-438084.33-86969.92-63435.38

籌資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萬元)-10271.4828360.54-16237.16131632.38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

有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同煤業自06年上市以來,依托煤炭行業的發展,其股價也是不斷出現波動,但總體上還是有較強的勢頭。其資產評價可以從其財務分析數據著手,同時動態的分析其股價也是在對其進行資產評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這將直接關系到評估出的數據是否具有時效性與有效性。

3 結論

本文對考察礦產資源類行業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因礦資源價格波動性較大,因此基于靜態價格的分析難以及時反映出資源真的盈利能力。此外,資源型企業發展戰略調整也使上市公司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只有結合行業與公司的具體情況才能更翔實地判斷資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編寫組編.資產評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篇(3)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資產重組、企業并購、產權變更、金融創新得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進行,資產交易日益頻繁,資產價值評估的應用空間將得到極大的擴展,對評估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評估技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期權定價法作為一種評估方法,它考慮了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和管理柔性等因素,對資產的機會和管理柔性價值作出了預測,在金融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及企業價值評估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筆者對期權法在資產評估的應用研究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指出了未來研究趨勢。

一、研究現狀

Myers(1987)應用多重期間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評價公司內部現有的資產,即其未來所帶來的現金流量之價值,而成長機會價值則以可以用實物期權理論進行評估。公司的市場價值等于以下兩個部分之和:一部分是公司內部資產的價值,另一部分則是公司未來投資機會的成長期權之價值。Chung和Charoen wong(1991)認為企業的價值應當包括公司現有內部資產的價值與公司未來成長機會的價值,但對企業而言,企業不需對投資機會進行投資,故將未來投資機會期權的價值視為成長機會的價值更為適當。Amran和Kulatilaka(1998)對一個虛擬的企業進行價值評估,雖然是一個很有限的作用以及簡單的案例,但成為該研究方向上的首次有益嘗試。他們于1999年在《實物期權》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將金融期權思想運用在實物資產領域的創造性方法,對在現實環境中企業的估價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Copeland和Antikarov(2001)基于實物期權方法嘗試了對于創業者指導的研究,但是他們所利用的離散時間模型如Quatrinomial模型,很難應用于長時期企業價值的評估。Schwartz和Zozaya-Gorostiza(2000)將實物期權方法應用到信息技術(IT)項目的評估中,得出結論“傳統方法如IRR、NPV都不適合處理諸如大部分IT項目所面臨的高不確定性因素。”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開發了一個考慮許多影響企業價值變量的連續時間模型,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加入了Monte Carlo方法;雖然這是一個很完善的模型,但它只被設計成應用于IT項目的評價。Schwartz和Moon(2000)集中研究了網絡企業的價值評估,研究表明“如果企業收入的增長率足夠大的話,其股票價值的合理性。”Schwartz(2002)將實物期權方法運用于專利權價值以及專利保護研發項目的價值評估上。他考慮了項目完成成本的不確定性、項目投產后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項目研發失敗的可能性,同時也考慮到了中途放棄項目開發的可能,并揭示了當不確定性足夠大或者項目不再有價值時,這種放棄期權的價值。Kellogg,Charnes和Demirer(2002)將實物期權方法運用到企業價值的評估上。但僅限于對一家生物實驗企業的研究。他們把一家企業看作是項目的組合產物,那么企業價值就應該是單個項目價值的總和。Nir Kossovsky(2004)等對多項高新技術資產進行了期權定價實證研究,研究了把期權的方法用于無形資產評估實踐的可能性和準確性問題,實證結果非常準確。

國內學者中鄭長德(l999)較早地將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用于企業證券價值評估。齊安甜、劉春杰等人(2001)針對傳統評價方法在企業并購投資決策評價中的不足,研究了實物期權理論在企業并購定價中的應用,建立起企業并購價值評估的總體框架,利用期權定價公式對具有增長期權的企業進行估價。簡志宏等人(2002)指出由于公司關閉和破產的不可逆性和不確定性,可把公司關閉和破產理解為股東持有的期權,運用實物期權估價方法評估公司股票和債務的價值。馬麗芬(2004)認為期權法是在考慮了管理柔性等不確定性因素而推出的一種全新的價值評估方法,它不是對傳統方法的否定,而是在它們基礎上的一種升華。李冬梅、龍斌帆(2004)討論了在不確定性和動態性已經日趨明顯的經濟環境中,結合實物期權定價思想對企業經營靈活性的價值進行評估,并就自然資源企業如:礦山、石油等企業進行案例分析,但并未在使用期權定價模型時對該模型的假設條件予以嚴格的檢驗,比如經濟活動的機會收益是否符合幾何或對數布朗運動規律。周琳(2003)運用Option軟件將企業價值或股票價格作為期權價格,某一項長期負債作為執行價格,其它資產負債作為市場價格,通過資產和負債的整體狀況來計算期權價格,即企業價值,為企業內部的資產負債管理和償債能力分析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同時也指出在我國運用期權定價模型評估企業價值的障礙:市場利率的期限結構難以預測、對于未上市企業的價值波動率的確定需要進一步研究、對企業的運行管理有較高要求以及模型應用假設是股份全流通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侯漢坡,邱苑華(2005)、林鴻熙(2005)針對企業并購過程中被收購企業價值評估難題,引入實物期權理論,分析被收購企業的現有業務價值與戰略協同價值。李松、周悼華、胡麗(2005)提出了充分利用價格、成本和產量等市場信息的實物期權價值評估方法,使實物期權方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于研(2005)闡述了國內外跨國并購的發展趨勢,并且將實物期權定價方法運用到我國跨國并購的價值評估和戰略決策的實踐中。洪志軍、譚躍、程錦(2004)在分析目前我國銀行并購現狀的基礎上,建立了銀行并購價值評估的新的總體框架。王飛航、徐迪(2006)總結了實物期權的計算方法,并且將實物期權方法引入網絡企業價值的評估。

從上述研究成果來看,期權法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資產范圍,如企業價值、項目評估,高新技術企業評估、無形資產評估等。

二、未來研究趨勢

關于模型的限制條件、參數的選取等問題的理論研究很少,資產評估價值的準確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制約了期權法在資產評估中的應用。具體來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第一,由于期權法受到限制條件和參數選取的重大影響,與經典期權理論偏離很遠。第二,當前期權法在資產評估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產價值偏離。第三,期權法受到限制條件、參數的選取、量化指標小、重組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資產價值偏離。第四,通過限制條件和參數選取與期權法作用機理,建立一套期權定價機制,提高期權定價的可靠性。

針對期權法在資產評估中的應用問題,筆者認為應從“約束條件――期權定價法――資產價值”的邏輯視角去研究限制條件與參數選取對期權定價法相互關系的作用機理、經濟后果、適合量化指標小和重組等不同情況的期權定價法的構建。主要研究內容概括如下:第一,對期權定價的理論基礎進行探討。鑒于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筆者認為立足于限制條件與參數選取的視角可能是研究當前期權定價法的理性選擇,故經典期權定價理論是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第二,對資產評估的現狀與特征進行分析。揭示期權法在資產評估中的應用情況,掌握當前期權定價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已有的前期研究表明,當前期權法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產評估價值不準確。第三,限制條件與參數的選取對期權定價模型的影響研究。通過實證研究探索限制條件與參數選取對期權定價模型的影響規律和路徑。第四,期權定價模型與資產評估價值關系的實證檢驗。檢驗期權法在資產評估中應用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并探討應用該方法需注意的問題。第五,針對期權法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限制條件與參數的選取對期權法的影響路徑,為構建適合中國資產評估實務的期權定價法提供相關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Amran, M. and N.Kulatilaka. “Real Options: Managing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an Uncertain Worl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20.

[2] Kellogg,Charnes,Demirer. “Anticipated Competitive Entry and Early Preemptive Investment in Deferrable Projects”[J].Journal of Economies and Businss,2002,5:143-145.

[3] Mueller D. A Theory of Conglomerate Merger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l:643-659.

[4] Stephen A. Ross. Corporate Finance(Seven Edition)[M].Mc Graw Hill,2005.

[5] Schwartz,E. and Moon, M. Rational Pricing of Internet Companies [J].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vol.56(3),2000:62-75.

[6] Schwartz,E. and Moon, M. Rational Pricing of Internet Companies Revisited [J].The Financial Review,vol.36,2001:7-26.

[7] Laarni T. Bulan, Real Options,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and firm uncertainty: New Evidence from U.S[J]. firms.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es,2005(14),255-279.

[8] Ford D., Lander D. A real Options approach to valuing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uncerta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es,2002(20):343-353.

[9] Martin odening,Oliver Mubhoff, Norbert Hirschauer.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Does competition matter[J]. Jo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6(10).

[10] Kit Pong Wong.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investment timing in a real options model[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6(7).

[11] Marcus Hartmann, Ali Hassan.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analysis for pharmaceutical R&D Project valuation-Empirical results from a survey [J]. Research Policy,2006(35):343-353.

[12] Schwartz E S,Gorostiza C Z.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1):57-70.

[13] Latimore D. Real options: another way to value internet initiatives[J].Financial Executive,2000,16(3):23-27.

[14] Sven R, Siah H A, Charles B F. Dealing with uncertaintie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the use of real options reasoning[J].Journal of Commercial Biotechnology,2001,8(2):95-105.

[15] 錢立.簡評期權定價理論的主要發展[J].經濟科學,2000(4):89-95.

[16] 曹建新,李丹,趙明麗.基于實物期權法對R&D項目價值評估的研究[J].財會通訊,2006(1):62-73.

[17] 李松青.礦業權價值評估DCF法與實物期權法比較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9,29(3):96-98.

[18] 周宇,董明敏.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實物期權定價理論的地位和現狀研究[J].價值工程,2006(7):51-53.

[19] 張海洋.實物期權法―房地產開發項目評價方法[J].法制與社會,2009(1).

[20] 宋穎,宋興修.實物期權法在高科技企業估值中的應用[J].山東審計,2002(4):20-21.

[21] 馬曉國,李宗植,翟鐵華,溫向軍.實物期權法在投資項目決策中的應用[J].工業技術經濟,2005,24(1):120-122.

[22] 楊亞,西楊.實物期權法在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09(7):40-42.

篇(4)

我國是一個礦產消費大國,也是一個礦產資源儲備大國,而不同的礦產儲備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礦山企業做大做強。從我國發展實際來看,資源開發規模大且多屬于國有礦山企業,礦山企業發展必須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政府積極引導下,通過對并購的手段來掌控礦產戰略資源,進而實現礦產資源利用水平的持續提高,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可靠的發展基礎。基于此,本文對礦山企業的并購進行了風險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考。

一、礦山企業并購風險成因

(一)缺乏科學的并購戰略所帶來的風險

在實際并購過程中,部分礦山企業缺乏進行并購的長遠規劃,而是關注短期的并購收益,以短期獲得生產要素為并購導向,甚至有部分礦山企業并購的目的是獲取對并購企業的整合收益,并進行轉讓兌現。因此,在并購中難以進行有效的資源、技術和業務整合,導致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缺乏必要的戰略匹配,難以形成必要的協調效益。還有部分企業盲目進行多元并購,有效的資源被分散到各個行業中去,造成多元化拓展根基不穩,反而會使并購企業受到拖累。

(二)信息不對稱風險

信息不對稱是指對目標企業的資產估價不準確,在進行礦產資源并購的談判中,難以找到合適的價位來進行并購,報價過低,可能難以獲得被并購方的配合,使并購出現失敗,而報價過高,可能會導致并購方難以獲得滿意的投資回報率,

增加了礦產企業未來的運營風險。還有些并購企業由于所獲得的信息不充分,對并購資產質量無法準確估量,導致并購后,形成較高的不良資產,或形成大量的或有負債,進而使得并購企業并購完成后形成較重的財務負擔。

(三)并購整合不力帶來的風險

并購方和被并購方可能在經營業務、管理制度以及企業文化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個也是導致并購風險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礦山企業并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需要制定詳細的規劃和并購目標。如果礦山企業在并購前不關注并購計劃的制定,并購后不進行管理制度的修訂和組織變革,可能導致并購后企業中內部制度和企業文化的沖突,進而導致運行次優化現象發生。

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對并購雙方的管理體制和具體管理辦法進行相應的修訂,可能要涉及到企業內部員工之間,老員工和新員工之間,企業供應商和客戶之間以及其他企業合作方之間的關系,以便建立其新的適合并購后企業發展的管理風格。在企業文化方面,如果并購雙方在組織文化上的差異過大甚至出現沖突時,可能導致并購后企業之間的整合困難,難以發揮并購的協同效應,降低了企業的并購收益。同時,由于礦山企業在并購中要考慮到行業特點因素,特別是對區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方面,以及海外礦產資源的并購,可能導致法律、風俗方面的差異,進而形成并購風險。

二、對如何應對礦山企業并購風險的思考

(一)明確并購戰略

礦山企業在并購決策前,應首先對企業的內部環境進行衡量,特別是對企業的戰略進行分析,防止企業可能出現的盲目并購所形成的并購風險。在并購中,礦山企業應事前進行并購戰略的制定,并和企業總體戰略相吻合,才能把握住并購的戰略方向,不至于“迷路”。 同時,并購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了解企業發展中的資源需求,進而才能有效的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企業,選擇適合的并購對象。在并購中,要制定切合實際估價方法,要對被并購企業進行充分的信息收集,切勿盲目投標,防止因為隨意并購所帶來的并購財務風險。

(二)采用恰當的價值評估方法和并購出資方式

并購中,要通過合理的方法計算出被并購企業的價格區間,進而為并購談判做好信息準備。并購價值估價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現金流量現值法、凈資產評估法等等。不同的計算方法可能導致不同的并購價值。因此,需要并購企業根據自己的戰略規劃以及并購目標確定不同的并購價值計算方法。一般來說,礦山企業并購是為了擴大經營規模,繼續經營,應采用現金流量現值法;如果僅僅是獲取被并購方的礦產資源或者是資產設備,應采用賬面凈價值法。如果進行評估,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現金流量水平尚可,企業應繼續經營,如果企業的市場價值為零或負數,企業應及時中止被并購企業的經營,在獲取并購企業所需要的資源或資產后,將剩余的資產進行出售。而對于礦權評估由于在礦山企業并購中其價值占到并購價的主要部分,因此應重點關注,目前,礦權評估主要采用了收益法,既評估資產在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采用本金化和折現的途徑及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的價值。

(三)整合階段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

并購后,被并購企業的員工由于不能及時融合并購企業,可能導致優秀的技術人員流失或者企業員工人心浮動現象發生。因此,并購方礦山企業應及時加強和企業員工的溝通,讓其知道并購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好處,以及并購整合完成后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以達到穩定人心作用,讓他們迅速融合到新環境中去。同時,并購企業要整合并購文化,通過整合文化來達到企業員工的相互整合。為了實現整合后并購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的目標,以及實現規模效應和高度的協作生產能力,需要通過對生產經營體系和組織結構體系進行整合,并購后的礦山企業需要對并購后的雙方員工進行企業文化整合,而不單單是對并購方員工的文化培養。通過雙方文化的整合,達到認識統一,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培養目標,所以進行并購雙方的文化融合是必要。具體文化策略的實施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對已經具有穩定的文化傳統的,應采取文化融合的模式比穩妥;當并購雙方文化差異較大的,應選擇優勢文化,以優勢文化替代劣勢文化則順理成章。另外,對于礦山企業,并購整合后的新企業要牢固樹立環保理念,努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減少乃至消除企業的污染,確保企業并購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07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2-00-01

煤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與國民經濟的景氣程度有很強的相關性。我國是一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70%以上,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煤炭產業仍將是我國能源的支柱產業。

經歷了煤炭行業“黃金十年”的發展之后,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加大,高耗能產業受到限制,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煤炭消費需求不旺。隨著煤炭資源的整合,主要產煤大省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礦井產能將逐漸釋放,國內煤炭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目前,國內煤炭價格已接近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的生產成本,處于低谷時期。同時,伴隨著煤礦估值的降低,各煤炭主產區的交易也逐漸增多。筆者具有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和礦業權評估師3個執業資格,參加過山西和內蒙古多地的煤礦產權變動的審計和評估業務,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兩點在煤礦產權變動的專項審計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1 采礦權

采礦權是煤炭生產企業合法存續的基礎,山西和內蒙古等地存在較多的民營礦山,財務基礎很差,有時為應付審計,臨時虛構帳套和憑證。審計人員必須在對國家和當地政策了熟于心的基礎上才能發現紕漏并讓對方服氣。采礦權價值確定涉及的參數主要包括:資源儲量、可采儲量、生產能力、礦山服務年限和評估計算年限、產品方案、采選技術指標、后續地質勘查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更新改造資金、流動資金、銷售收入、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企業所得稅、采礦權權益系數和折現率等。其中資源儲量作為礦業權價值評估中的出發點,直接影響采礦權價值的大小。用通俗的話來說,礦業權的資源儲量越大,該礦業權的價值就越大。但是各省實務操作中又有不同,比如山西省按照全部保有儲量為基礎收取價款、內蒙古按照可采儲量為基礎收取價款。國土資源部為確保國有資源收益不流失,明確規定探礦權、采礦權評估必須以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或與評估有關的其他地質報告為依據。礦產資源儲量報告中的礦產資源儲量必須符合國家礦產資源儲量評審認定有關辦法的規定要求。資源儲量必須得到國土部門的評審認定,是審計核查的關鍵點。審計中,應以國土部門評審認定的儲量為依據,核查評估單位采用的數據是否符合其規定,如未采用國土部門評審認定的數據,則認定評估方法違規,選定資源儲量數據小于評審認定的數據,會造成少評估采礦權價款,最終造成國有資源收益流失的問題。此外,還要關注是否存在濫用假設,除儲量之外,影響價值的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就是售價和折現率。與儲量不同,這兩個因素要借助于職業判斷,合理的假設是可以的,但必須要甄別濫用假設。

2 井下實物資產評估

篇(6)

(一)煤礦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

《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中的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

我們在實踐中一般采用現金流折現方法(DCF)進行評估,現金流折現方法(DCF)是通過將企業未來預期的現金流折算為現值,估算企業價值的一種方法,即通過估算企業未來預期現金流和采用適宜的折現率,將預期現金流折算成現實價值,得到企業價值。企業價值減去有息債務,得到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其價值模型如下:

企業自由現金流=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折舊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資金增加額

企業價值=營業性資產價值+溢余資產價值+非經營性資產價值+對外長期投資價值

股東全部權益價值=企業價值-有息債務

營業性資產價值=明確的預測期期間的現金流量現值+明確的預測期之后的現金流量現值

(二)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

根據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收益途徑評估方法規范》(CNVS12100-2008),收益途徑評估方法包括折現現金流量法、折現剩余現金流量法、剩余利潤法、收入權益法和折現現金流量風險系數調整法五種。

實踐中采用較多的是折現現金流量法,即DCF法。礦業權評估中的折現現金流量法是將礦業權所對應的礦產資源勘查作為現金流量系統,將評估計算年限內各年的凈現金流量,以與凈現金流量口徑相匹配的折現率,折現到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之和,作為礦業權評估價值。其評估模型如下:

礦業權評估價值=凈現金流量現值之和

凈現金流量現值=凈現金流量×折現系數

凈現金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現金流入量=銷售收入+回收固定資產凈殘(余)值+回收流動資產

現金流出量=后續地質勘查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含土地使用權)+其他資產投資+更新改造資金(含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更新投資)+流動資金+經營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企業所得稅

二、煤礦企業價值和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的比較

(一)評估模型的內涵一致

兩個評估模型為現金流折現方法(DCF)的不同反映模式,從形式看,好象差異較大,其實質完全一樣,有異曲同工之效。

煤礦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對現金流的計算比較含蓄,以息稅前利潤為基礎,剔除應流出的企業所得稅,加上非付現的折舊及攤銷,減去新增投資、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正常更新投資及營運資金增加額得到企業自由現金流,算出了企業營業性資產價值。然后通過減去有息債務(即基準日賬面上需要付息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帶息應付票據、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長期借款等)得到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而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對企業自由現金流的計算相對直接一些,直接通過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得到凈現金流量。現金流出量中既包含了煤礦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中企業所得稅、新增投資、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正常更新投資及營運資金增加額內容,更以經營成本的方式直接將折舊及攤銷、財務費用等非付現、非經營支出排除在外,起到與煤礦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相同的凈現金流量效果。

(二)關于評估模型參數的選取

1.對收益年限的確定處理方式不同

煤礦企業的功能是開發礦產資源,礦山企業的收益源于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當礦產資源開采完畢、礦山閉坑,基于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企業收益途徑就不存在。因此,理論上,煤礦企業的收益年限,直接取決于資源儲量的大小,資源儲量大,礦山服務年限長,企業收益年限長。但在實務中,估算的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得出的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超出已采取繳納價款方式(或類似方式)有償取得礦業權所對應的(或者經批準可動用的)資源儲量時,需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確定收益年限。例如,對作價出資、企業改制設立公司等經濟行為目的的評估時,確定或估算的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得出的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不應超過已采取繳納價款方式(或類似方式)有償取得礦業權所對應的(或者經批準可動用的)資源儲量;而對出售、合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為目的的評估,如估算的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得出的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超過已采取繳納價款方式(或類似方式)有償取得礦業權所對應的(或者經批準可動用的)資源儲量,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應當有償處理,進而評估結論可能含負債性質應交礦業權價款的,雖然收益年限選取服務年限,但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披露該事項,提醒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在確定出售價格、合作權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補價、債務重組對價等時考慮。

2.對評估基準日已形成資產扣減口徑不一致

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中對評估基準日前已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不再視同評估基準日后現金流出量,而僅對新增投資、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正常更新投資視同現金流出量。而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不僅將評估基準日前已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視同評估基準日后現金流出量,同時也考慮新增投資、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正常更新投資支出。比較而言,后者現金流出量的范圍更大一些。

3.折現率取值方式不一致

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折現率一般采用國際上通用的WACC模型進行計算。

WACC=Ke×E/(D+E)+ Kd×D/(D+E)×(1-T)

其中:E:權益的市場價值

D:債務的市場價值

Ke:權益資本成本

Kd:債務資本成本

礦業權評估模型的折現率根據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收益途徑評估方法規范》(CNVS12100-2008)介紹,包含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但在實踐操作中,《礦業權評估收益途徑評估方法修改方案》建議現階段推薦采用區間指標8%-10%。勘探及生產礦山取低值,詳查及以下取高值。對一些高風險、價格波動大的礦產,可以不限于上述區間范圍,根據評估項目的具體情況合理分析確定。對需要向國家繳納礦業權價款的礦業權出讓評估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礦產地的礦業權轉讓評估,由國土資源部具體折現率指標。

前者通過合理取值計算得到折現率,后者雖然也可以計算取值,但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取值之內,實踐中取值一般比前者低。

三、煤礦企業價值和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與現行法規的沖突

目前評估實踐中,不管是在煤礦企業價值收益法評估模型中計算息稅前利潤,還是在礦業權收益法評估模型中計算經營成本,都遵循以下原則計算維簡費和安全費用:

(1)對采礦系統固定資產,按財政、稅務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方法和標準,以原礦產量為基礎計提維簡費,其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2)煤礦企業按原煤產量提取安全費用。

篇(7)

老莊秋樹灣銅鉬礦為小型銅鉬礦床,位于老莊鎮秋樹灣4平方公里范圍內。其地理坐標為東徑112°13′41″—112°14′58″,北緯33°08′17″—33°09′22″。根據省有色地質三隊最近一次(1990年)勘查資料表明,銅礦石量為478萬噸,金屬量為4.8萬噸,平均品位為1.003%;鉬礦石量為525萬噸,金屬量為1.35萬屯,平均品位為0.257%。

目前,全縣共有鉬礦開采企業13家,其澳臺投資企業1家,個人獨資企業4家,集體企業1家,私營企業1家,個體企業1家,股份制企業3家,有限責任公司1家,聯營企業1家;年生產量在9萬噸以上(含9萬噸)1家,年生產量0.7萬噸以上(含0.7萬噸)企業3家,年生產量0.6萬噸以下(含0.6萬噸)企業9家;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0*年的2家(省廳已受理2家企業的采礦權延續申請),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0*年6月的1家,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0*年的1家,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08年的3家,有效期限到200*年的1家,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10年的2家,有效期限到2011年的2家,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到2012年的1家。

按照持證礦山企業年生產總量乘以已生產年限,推算得出已采出鉬礦石量133萬噸,銅礦石量133萬噸(銅鉬伴生)。目前,楸樹灣鉬礦石儲量為392萬噸、金屬量為1.0074萬噸,銅礦石儲量為345萬噸、金屬量為3.4604萬噸。

二、實施礦產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目前,我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普遍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安全生產條件差、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等問題。為切實解決以上問題,規范資源勘查開采秩序,改善礦山安全生產條件,科學治理礦山環境,減少地質災害損失,提高資源利用率,就必須進行資源整合,進而實現優質礦種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縣域經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三、資源整合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資源整合的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礦產資源國有意識,依法加強和改善礦產資源管理,強化政府宏觀調控資源,培育大個礦山企業,實現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提高礦山整體安全水平,促進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保護礦產生態環境,提高礦產行業經濟效益,促進我縣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資源整合的原則

堅持可持續發展、市場運作和政府調控相結合、扶優扶強、集約和依法行政是資源整合的基本原則。

四、資源整合的目標范圍及方式

(一)整合的目標

根據省市政府文件精神和縣政府要求,本次資源整合,老莊鉬礦區保留鉬礦企業2—3家,杏花山石材礦區保留石料開采企業15—17家。通過整合,使最終保留的企業達到生產經營規范、資源開采有序、節約利用資源、符合安全生產及環保要求。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整合的范圍

對同一礦區內有多個開發主體、布點過密的,要通過政府引導,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開采、安全生產的原則,遵循市場規則,采取聯合、兼并市場化運作等方式進行整合,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調整;對開采邊角、殘留資源的小礦,要嚴格限定礦區范圍、開采期限;對國家規劃礦區和重點礦區范圍內已存在的小礦,不得批準擴大礦區范圍,允許其采完已劃定的資源后予以關閉;堅決關閉影響大礦安全生產的小礦,其他礦山也要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原則進行整頓,限期達到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

(三)資源整合的方式

1、鉬礦資源整合可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政府收回、統一出讓。對秋樹灣鉬礦區的13家持證企業的采礦權申請省廳全部注銷,邀請有資質的地勘單位重新核查資源儲量,進行采礦權價款評估測算。并邀請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礦區內所有采礦企業的前期投入、企業資產及進行評估作價、合理補償后由縣政府統一收回,科學規劃2—3個開采區塊統一進行招拍掛有償出讓,吸納各地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來投資興業,實現資源的重新分配和合理分配。

(2)扶大關小,組建股份公司。對無證非法采礦企業采取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一律無條件取締,同時在13家持證企業中擇優選出2—3個“領頭羊”企業,采取兼并、收購或相鄰區塊自由結合方式組建成2—3家股份制企業,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實現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提高礦產資源整體開發水平,促進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

(3)招商控股,引資經營。在具體運作中,以扶優扶強、壯大企業規模為方向,對外招商引資,引進有信譽、有實力的大個企業對該礦區內所有采礦企業進行收購、合并,組建外資控股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高現有合法企業的采選及安全配套設置,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2、柳泉鋪杏花山石材礦區位于柳泉鋪鄉青山、后洼兩個村,礦區內共有石料開采企業(點)96家,5家規模較大的企業持有采礦許可證,而其余的全部是規模小、效益低、設備落后的家庭作坊式石料開采企業,都沒有辦理采礦許可證。對杏花山石材礦資源整合采用第二種方式進行,通過自由結合將96家石料開采企業整合成15—17家有實力的股份制石料開采企業。

五、時間安排

(一)制訂方案,宣傳發動階段(2006年4月10日—4月20日)

制訂資源整合方案,并上報市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由縣政府組織實施。在整合方案制訂的基礎上,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資源整合部署,明確具體實施方法,步驟、要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標語,會議等形式,大張旗鼓的宣傳整合資源的重要性、必要性,要處理好依法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使相關企業明白不整合無出路,變被動消極為積極參與。

(二)集中整頓階段(2006年4月21日—6月30日)

縣政府依據省、市政府文件精神,組織國土、安監、工商、環保、公安等部門集中力量全面排查無證勘查、無證采礦、越界開采、以采代探和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建檔造冊,分類施治。

1、無證勘查、采礦行為:由國土、公安部門依法處理后,縣安監部門牽頭國土、公安等部門配合予以炸封并永久性關停;

2、越界采礦行為:由國土和公安部門責令退回原礦區生產,依法處罰、賠償被侵權企業的損失;

3、以采代探行為:由公安、國土部門按無證采礦行為處理;

4、非法轉讓探、采礦權行為:由國土、公安、工商部門責令糾正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數額較大構成犯罪的,移送檢察機關立案查處;

5、礦區內強買強賣、盜搶資源等黑惡勢力行為:由公安機關進行嚴厲打擊、依法予以取締;

6、破壞礦山生態環境行為:由環保、公安部門責令整改整治,并依法處理;

7、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違規參與辦礦、違法批礦行為:由紀檢監察機關追究黨政紀責任,構成犯罪的,由檢察機關立案查處。

(三)治理規范階段(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

1、老莊鉬礦區的整合

(1)調查澄底、組織材料(2006年7月1日—7月31日)

由縣國土部門在對老莊鉬礦區開采情況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全面掌握老莊鉬礦區13家持證企業的礦區范圍、生產狀況、開采規模、保有儲量等基礎信息,組織材料,以縣政府文件出臺報告,申請省廳對13家企業的采礦許可證全部予以注銷。

(2)材料上報(2006年8月1日—8月31日)

在征得市政府、市國土資源局批準的前提下,將報告遞交省國土資源廳審批。

(3)核查評估(200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在強化協調,征得省國土資源廳批準注銷13家采礦許可證的基礎上,邀請市以上有資質的地勘單位對老莊鉬礦區的現存資源儲量全面核查清楚,進行采礦權價款評估測算。同時邀請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礦區內所有采礦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作價,登記造冊,由縣政府統一收回。

在對采礦權資源儲量核查和評估的同時,還要申請有資質單位對老莊鎮鉬礦區礦山開采造成環境破壞情況詳細核查,在查清情況基礎上,科學計算出恢復礦區良好生態環境所需要的治理費用,為縣政府下一步綜合治理打下基礎。

(4)公開出讓(2006年12月1日—2007年3月31日)

按照方便開發、合理布局、兼顧生態環境的原則,把老莊鉬礦資源科學規劃為2--3個開采區塊,報經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后,公告,依法按程序以招、拍、掛形式面向社會公開出讓鉬礦開采權。

2、杏花山石材礦區的整合

(1)2006年7月1日—31日,由國土資源局吊銷5家持證企業的采礦許可證。

(2)2006年8月1日—31日,國土資源局會同柳泉鋪鄉政府,分別召開青山和后洼兩村采礦業主大會,宣傳政策法規,依照“區塊相鄰、便于管理、互助合作、自由結合”的原則,在青山礦區組建3—5個股份制采礦企業,在后洼礦區組建13—15個股份制采礦企業。

(3)2006年9月1日—30日,各股份制企業分頭推選出法人代表,并辦理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后,組織生產。

(四)檢查驗收階段(2007年5月—2007年10月)

嚴格對照以下標準進行自查驗收后,迎接省市檢查驗收。

1、礦業違法行為得到徹底查處、取締。

2、鉬礦企業整合后保留2--3家,石材企業整合后保留15—17家,全部持證合法經營,生產規模擴大,礦山“三率”達標,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

3、礦產品流通領域得到治理,建立起鉬礦產品統一管理、統一開采、統一供應、統一價格的“四統一”管理機制。

4、建立起規范有序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長效管理機制,各項工作制度健全、監管到位、職責明確。

六、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此項工作的領導,保證資源整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的綜合社會效益,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成立

同志為組長、為副組長,法院、檢察院、縣政府辦、縣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安監局、公安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電業局、監察局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和相關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礦產資源整合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工作,確保此項工作取得實際效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能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作配合,齊抓共管。具體各部門職責如下:

(一)縣發展改革委員會負責資源整合的日常協調工作。

(二)國土資源局:負責礦產資源的開采規劃管理,并對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而設立的鉬礦采選企業,不得核發采礦許可證,負責對礦山采選企業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對于礦業權的出讓、轉讓,一律進入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登記辦理。凡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土資源部門發現礦產資源違法構成犯罪的,應當迅速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罰代法。

(三)環保局:負責鉬礦采選企業環評手續的審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的落實,負責檢查督促鉬礦采選企業按照相關環保要求建設尾礦處理設施并作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四)安監局:負責牽頭組織對鉬礦采選業進行安全生產檢查,負責對達不到安全生產標準的企業(硐口)實施關停、炸封。對不符合安全條件、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或擅自轉讓采礦權的礦山企業,不得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

(五)公安局:負責民爆物品的監督管理及礦山各類刑事、治安案件的查處工作。負責協助配合安監部門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硐口)實施強制關停或炸封。對不具備《采礦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礦山企業,不得提供民爆物品,對依法取締或關閉的礦山企業,國土資源部門可發出停供民爆物品的協辦函,公安部門應暫停其民爆物品的供應。對礦山企業擅自生產買賣、轉借民爆物品,公安部門應當立案查處,對國土資源部門移送涉嫌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構成犯罪的案件,應依法立案查處。

(六)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礦山企業登記管理工作,對未取得《采礦許可證》及相關前置證書的礦山企業,不得頒發營業執照,對要求轉讓采礦權主體的礦山企業,凡未取得國土資源部門同意轉讓批準文件的,工商部門不得為其辦理工商企業變更登記手續。

(七)國稅局、地稅局:負責礦山企業稅收征繳及稽核工作,對無《采礦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的礦山企業不得核發稅務登記證,對于各類應征款要及時足額上繳到位;對于涉嫌偷逃稅款的,要會同公安部門進行立案查處。

篇(8)

中金黃金(600489)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擬用于認購公司2007年非公開發行股份相關資產的評估結果及認購方案已獲國資部門批復。根據批復,對黃金集團擬用于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部分股票的非現金資產評估值進行了調整,由205978.66萬元調整到198568.80萬元,可認購股份數相應由61929843股調整為59701986股。黃金集團對上述最終資產評估結果予以確認,并同意將相應議案在公司200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

提高黃金儲量

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3日,是經國家經貿委批準,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中國黃金總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中信國安集團公司(受讓中信國安黃金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治區礦業開發總公司、山東萊州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寶銀號貴金屬有限公司共七家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主發起人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將其所屬的陜西東桐峪金礦、河北峪耳崖金礦、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的經營性資產、負債和擁有的山西大同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40%的股權以及部分現金投入到本公司,其他六家發起人均以現金投入。

公司作為唯一一家央字頭的黃金生產企業,近年來在行業景氣提升的大背景下,穩步發展,收入、利潤連年提升。

2007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71億元,同比增長16.83%;營業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20.35%;凈利潤1.23億元,每股收益為0.43元,同比分別增長20.51%;凈資產收益率13.78%,同比增加1.6個百分點。

從生產經營情況分析,公司2007年上半年礦產金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3.26%,,主要原因一為礦石品位的降低,二為部分礦山因技術改造而處礦量減少。而中原冶煉廠和潼關中金冶煉有限責任公司處理能力較上年分別增加100噸/日和50噸/日,產量提高、利潤增加明顯。

中金黃金作為一家以貴金屬生產為主的資源類企業,10%左右的礦石自給率在行業內明顯偏低。近年來采選行業隨金屬價格的上漲利潤成倍增長,而冶煉行業的加工費用相對固定、增幅不大。企業對于資源的掌控偏少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與抵抗系統風險的能力。公司已注意到了這方面的的問題,近期一系列資產運作方案將未來增加公司的礦石儲量。

為了長期解決中金黃金的資源儲量問題、解決中金黃金與集團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公司將實施定向增發。增發方案為,總發行股數不超過1.3億股,中金集團以其持有的陜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77.2%的股權、內蒙古包頭鑫達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82%的股權,河南金源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51%的股權、湖北雞籠山黃金礦業有限公司55%的股權、廣西鳳山天承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和擁有的全資企業遼寧五龍金礦、遼寧黃金公司、中國黃金集團二道溝金礦、黑龍江烏拉嘎金礦100%的權益作價認購發行人本次發行的部分股份,比例將不低于45%。現時有效的發行價格為33.26元/股。

此次發行結束后,中金黃金的黃金資源量及儲量從目前的約73噸增長到約203噸,礦產金年產量從4.8噸增長到11.86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加強。另外,集團公司與上市公司還簽屬框架協議,在此次增發完成后24個月之內分批將其它黃金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預計遠景儲量將達到300噸以上。

根據公司2006年年報黃金儲量為58.69噸,銅儲量20萬噸,擁有礦權面積339.14平方公里,2007年上半年礦產金生產2178.06千克,新增黃金儲量4噸,則目前礦山的黃金儲量為60.512噸。

長期景氣運行

按照準確的劃分,黃金屬于貴金屬,在全球范圍內,產量和使用量都非常小,無法與有色金屬這些大宗品種進行類比,所以關聯度并不大。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黃金價也水漲船高。

按照兩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后續可能注入的資產來核算,目前兩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經與黃金儲量的總市值相當,甚至于中金黃金的股票總市值已經超過了黃金儲備的總市值。目前來說,股價已經出現了很不理性的表現,所以出現調整也很正常。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東風西路證券營業部總經理助理王梓帆表示:“雖說盛世古董亂世金,但現在黃金價格在上漲,主要原因是美元的貶值和全球通貨膨脹逐步加劇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另外,各個國家的央行對外匯儲備資產在進行調整,以及對沖基金在黃金期貨中的炒作同樣加劇了黃金的上漲速度。但不能將黃金投資與股票投資做簡單的類比,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全球金礦每年黃金出產總量僅在2500噸左右。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產大國的黃金產量每年卻在不斷的下降,特別是南非近年產量下降速度比較快。亞洲地區的黃金總產量近年雖有上升,但比照南非、美國的下降速度仍不及。中國2006年黃金產量為240噸,今年上半年產量增長比照同期約上升7%左右,預計2007年中國黃金生產能力提高8.3%,使黃金產量達到260噸,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黃金生產國。

“需求方面,金飾制造、電子工業用金、金條囤積三項分別占總消費的76.6%、7.69%、7.37%。近年來亞洲地區黃金消費的上升也有增無減,加之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央行的增持,也促成黃金行業的繼續長期景氣。以中國為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06年7月的數據,中國的黃金儲備為600噸,占外匯與黃金總儲備的1.3%,而美國同期的儲備為8133.5噸黃金,可見中國外匯、黃金儲備結構的調整有很大的空間,而且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篇(9)

一、引言

價值評估是一項動態化、市場化的社會活動,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礦業權評估是選擇適用的方法,根據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及經濟社會環境條件,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某一時點的礦業權經濟價值進行評定估算,用統一貨幣值反映其價值量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礦業權評估是其收益的評定估算,因此,礦業權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評估的目的、評估對象、資源的自然條件、勘探開發經營情況、政府、市場變化等,進而選取適當的礦業權評估方法。

礦業權評估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即技術評估和經濟評估。技術評估的核心是資源儲量、質量和勘查遠景。經濟評估必須以技術評估為基礎和前提,其核心是資源未來可產生的效益在現時的價值。因此,評估不僅是正確判斷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工程的技術課題,而且是一個將礦產資源置于多因素影響的市場經濟中,判斷究竟能產生多少收益的經濟課題。

礦業權評估的另一個基本概念是將礦產資源,特別是礦山可采量的評估納入資產價值的范疇。在用語上已經使用“礦產資產”(Mineral Assets)或“礦產財產”(Mineral property),在評估時沿用了《公司法》對資產評估和處置的原則。但評估時對公司財務賬目上的資產值僅作參考,對之影響更大的是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

因此,就評估方法學而論,目前在西方礦業界中有兩種趨向,一種是經典的技術經濟測算原則,也是基本的趨勢,以折扣現金流量/凈現值法為測算基本方法,用資源、工程和經濟等綜合參數測算資源未來可實現的效益在現時的價值,另一種是趨向強調評估的市場原則,認為評估也是一種市場行為,以現實的市場成交價來估價勘查地或礦產資源,如上市金礦公司目前的市場價值為基礎計算出其所擁有的金礦資源單價,或以其他成交單價作為現時估價的基礎。隨著資本市場成為礦業投資的主渠道,這種趨勢有所增強。

二、礦業權評估方法選取的途徑

綜合國內外礦業權評估的實踐,根據地質勘查程度和評估對象、評估目的的不同,礦業權的評估主要通過收益途徑、市場途徑和成本途徑三個方面進行評估方法的選取。

1.收益途徑

收益途徑是指通過估算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采用收益途徑對礦業權進行評估,所確定的礦業權價值是為獲得礦業權這個取得預期收益的權利所支付的貨幣總額。礦業權的評估價值與礦業權的有效利用程度密切相關,礦業權的效用越大,獲利能力越強,它的價值就越大。

應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礦業權未來的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能用貨幣計量;其二,礦業權人未來承擔的風險亦能被估計并量化。同時,運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要以礦業權的持續經營并能連續獲利為前提,若礦業權投資的未來收益無法預測,則不能采用收益途徑進行礦業權的評估。

收益途徑評估方法是應用較為廣泛的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其易于被買賣雙方接受。但顯著缺的點是要合理確定參數(經濟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參數確定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的質量。

一般來說,礦產資源(儲量)已探明的礦業權,都可以對其未來開發的收益做出估算,也就可以適用收益途徑的評估方法進行礦業權價值評估。但礦產資源(儲量)探明的程度不同,對未來收益進行估算的可信程度就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因此,用收益途徑對礦產資源(儲量)探明程度低的礦業權進行評估時,應考慮到其開發收益的不確定風險,從而進行適當的調整。

2.成本途徑

成本途徑的礦業權評估方法僅適用于探礦權的評估。當探礦權所指向的礦產地的勘查程度較低,儲量的可靠性差,不適合采用收益途徑評估探礦權價值時,才可考慮采用成本途徑進行評估。

成本途徑進行探礦權評估的基本原理是,探礦權的價值由成本和修正系數兩部分決定。成本部分指的是勘查時所采用的各種技術方法(手段)的資金現值。修正系數是對成本效用價值和這些成本投入獲得的信息所反映的成礦潛力和經濟意義所做的判斷,具體通過地質專家和評估人員的評判加以確定,根據評估對象的勘查工作程度和所獲得的地質礦產信息資料的的豐富程度的差異,可對成本部分進行不同程度的修正。所以,成本方法評估探礦權價值的技術思路是,探礦權的價值由勘查投入成本現值經修正系數調整后確定。

用成本法評估探礦權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是探礦權價值與成本有關,但并不是由成本所決定的;二是探礦權價值與成本無固定的比例關系,探礦權的價值關鍵取決于勘查所獲地質、礦產信息資料的實際效用和意義。

3.市場途徑

市場途徑是指通過比較被評估礦業權與最近交易的類似礦業權的異同,調整某些參數,進而確定被評估礦業權價值的一種途徑。然而,雖然市場途徑是最接近市場價格的一種有效途徑,但市場途徑評估方法的運用還是需要具備一些前提條件:其一,要有一個發育的礦業權市場,礦業權交易頻繁,與被評估礦業權類似的礦業權交易樣本容易獲得;其二,參照礦業權與被評估礦業權有可對比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

運用市場途徑進行礦業權評估的關鍵是參照礦業權差異的調整,差異調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時間差異因素、所處地域差異因素和礦業權效用差異因素。由這些差異因素導致的評估調整包括:規模調整、礦石品位調整、礦產品價格調整以及反映交通條件自然條件、經濟環境、地質采選冶條件差異的成本調整。

三、礦業權評估方法選取的依據

礦業權評估方法都是在資產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基本原則下提出和實際應用的,從理論上講,是礦業權交易雙方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國內外實現的礦業權交易價格大部分遠遠低于其評估值,或是出現我國礦業權一級市場的溜標局面,甚至有的評估結果幾乎完全失去了參考意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礦業權交易雙方認識評價上的誤差,但更主要的源于礦業權評估方法的不完善、不成熟以及參數的選擇方面等還存在一些問題。當然,選擇礦業權評估方法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1.評估目的

礦業權評估目的是為礦業權交易或其他市場經濟行為提供礦業權定價的參考意見或依據。同一礦業權因將發生的市場經濟行為的不同,評估時選取參數的角度會有所不同,評估方法也往往不同,進而使評估價值也不相同。

2.評估對象

即礦業權的類型。不同類型和不同階段的礦業權,適用不同的價值評估途徑和方法。采礦權和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的探礦權應采用收益評估途徑。

勘查程度較低的探礦權,因進行開發的技術和經濟參數無法取得,不適合采用收益途徑,只能采用成本途徑進行評估。

對于在礦業權市場上進行交易的礦業權,評估的是資產的交換價格或公平市場價格,若市場上可以找到參照樣本,且差異調整參數可搜集,則市場途徑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3.信息資料

礦業權評估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包括:地質、礦產、礦山建設、開發方案、采選技術、財務、市場等。根據可得相關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評估人員要根據自己在礦產開發和評估等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對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等進行分析和評價,選擇合理的評估途徑和方法。在評估報告中要說明信息的來源,信息的質量,為什么選擇這種評估途徑和方法,說明可得信息與選擇使用的評估途徑是否匹配等。

4.法律規章

評估方法的選擇還受有關法律規章的約束。《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采礦權評估可以選用的評估方法有可比銷售法和貼現現金流量法等方法,探礦權評估可視地質勘查程度選用重置成本法、地質要素評序法、聯合風險勘查協議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和地勘加和法等方法。

參考文獻:

[1]仲偉志曾紹金:礦業權評估指南[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

[1]袁懷雨劉保順李克慶:礦業權評估方法若干問題之探討[J]. 中國礦業,2004,13(11):46~50

[1]袁懷雨:礦業權評估―理論、方法、參數概論[M].中國大地出版社,2004

篇(10)

北海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沿海開放城市,廣西地質隊1978年在北海合浦縣十字路鄉,廉州鎮,常樂鎮探明高嶺土礦,累積探明花崗巖風化殼型砂質高嶺土資源儲量近30000萬噸,可采儲量位居全國第一。北海高嶺土資源淘洗率高、含有害雜質少、礦石粒度細、品質好。高嶺土可用于造紙、化工、油漆、涂料、橡膠、醫藥和陶瓷等行業,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近年來,隨著北部灣地區經濟飛速發展,北海高嶺土產業成為北部灣經濟開發的重點發展產業。

一、高嶺土資源資本化的含義和意義

礦產企業經營者在取得高嶺土資源的經營權時,支付給高嶺土資源所有者的采礦權整體價值,高嶺土礦產企業把這項支出記作一項資產――遞耗資產(礦產資源資產),隨著開發生產過程,分期攤入產品的成本中去,從而在收入中得到補償就是高嶺土資源資本化。

高嶺土資源資本化對于加強高嶺土資源管理,高嶺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高嶺土資源的有償開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體現高嶺土資源的所有者權益。高嶺土礦產企業經營者通過購買、租賃等方式獲得高嶺土資源所有權時,必須向所有者支付一定費用,使所有者獲得收益,在經濟上維護了所有者合法權益。

(二)促成地質勘探成果轉化為商品。地質勘探部門在高嶺土勘探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來源于國家直接撥款,資本化后,高嶺土資源資產就包括了勘探費用和成果價值,這部分價值作為收益支付給所有者,再由所有者國家補貼給地質勘探部門。

二、高嶺土資源資產價值的計量

目前,我國的礦產資源正朝著資本化的方向發展,對礦產資源評估的方式方法也逐漸完善。作為一種礦產資源,高嶺土資源資產價值的計量完全可以實現高嶺土資源真實價值的計量。

首先我們要明白,高嶺土資源資產就是高嶺土資源價值的資本化,高嶺土資源資產價值就等于高嶺土資源的資本化價值。那么,高嶺土資源資產的價值計量就等于資本化后的高嶺土資源的價值計量。在我國資源性資產評估方法已逐漸成熟,礦產資源已經實現資產化管理的背景下,可以實行高嶺土實際價值的計量。高嶺土資源價值確定可以使用正算法――以成本為基礎的,也可以采用逆算法――以收益為基礎。

三、高嶺土資源資本化后的賬務處理

高嶺土資源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其資產符合遞耗資產的所有特征,所以高嶺土資源資產完全可以按照遞耗資產處理,即高嶺土經營企業在購買或租賃開采權時必定有一項支出,我們把這項支出記入“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在高嶺土資源的開采和生產過程中,再分期轉入高嶺土產品成本,從其收入中逐步得以補償。

(一)高嶺土經營企業直接購入或投資轉入高嶺土采礦權時的資產化確認。對高嶺土資源整體價值先進行評估確認,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處理。有下列幾種情況:

1.用貨幣資金購買開采權。高嶺土經營企業用貨幣的形式直接購得高嶺土資源的采礦權,購買后,遞耗資源資產相應地增加,此項應記入“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賬戶的借方;同時,銀行存款減少,這項費用應記入“銀行存款”賬戶的貸方。

2.如果以高嶺土資源整體價值資產化作為高嶺土資源資產,這種情況遞耗資源資產增加,應在“高嶺土資源資產”賬戶記入借方,相反的作為一項長期支付給所有者應付款,記入“長期應付款―國家”賬戶貸方。

(二)租賃形式下高嶺土資源資本化的確認。高嶺土企業和高嶺土資源所有者以確定的高嶺土資源整體價值,用租賃的方式獲得高嶺土資源采礦權,使高嶺土資源資產增加,此項記入“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賬戶的借方。

其價值確定分兩種不同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分期租賃的支付款,按照分期支付租賃款的現值和資本化后高嶺土資源資產的價值。高嶺土資源資產價值也應作為應付的租賃款,記入“長期應付款―高嶺土資源租賃費”賬戶的貸方,具體賬務處理:借: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貸:長期應付款―高嶺土資源租賃費;支付時,產生的差額處理為財務費用為:借:長期應付款―高嶺土資源租賃費,財務費用,貸:銀行存款。第二種情況:租賃時已約定高嶺土資源的整體價值,則按高嶺土資源的整體價值記入。

(三)用借入分期付款形式獲得采礦權時的確認。國家出讓采礦權時還有一種借用形式,即高嶺土資源的所有權并未轉移,只是經營企業用借入分期付款方式借用了高嶺土資源的采礦權,這就意味著用高嶺土資源整體價值增加高嶺土資源資產時,高嶺土企業的權益也增加了,作為國家對高嶺土企業的一項長期借款,賬務處理:借: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貸:長期借款―國家;經營企業每期向國家支付高嶺土資源相關款項時,賬務處理:借:長期借款―國家;貸:銀行存款

(四)增值時的處理。高嶺土企業在確定高嶺土資源資產后,隨著高嶺土礦床開采和利用的進行,又發現了新的高嶺土儲量,這就使得高嶺土資源資產在原來確定的基礎上增值,即借:遞耗資產―高嶺土資源資產;貸:未實現增值。

四、高嶺土資源資產的折耗處理

(一)高嶺土資源資產折耗指的是隨著經營企業開采工作的進行,作為確定的遞耗資產逐漸轉移到高嶺土產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價值。遞耗資產是在開采中產生的,直接轉化為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折耗費用就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折耗是遞耗資產成本的轉移價值。因此,遞耗資產的折耗具有三個特點:

1.折耗只是在開采工作進行時發生。

2.折耗是礦產資源自身的直接耗減,即固定資產實體的耗減。

3.礦產資源不可再生,礦產資源資產不能重置。

(二)折耗的確認與計量。高嶺土資源資產折耗的計算是以高嶺土資源資產的價值作為基數,減去預計土地殘值的余額,(單位產品折耗率=遞耗資產總成本-土地殘值)。我們常用的遞耗資產折耗的計提方法主要是“產量法”,具體公式為:遞耗資產折耗基數÷估計的總開采數量=單位產品的折耗費用,每期應提折耗額=每期開采數量×單位產品折耗率,計算出應提折耗額,然后計入當期銷售成本和存貨成本中。

(三)高齡土企業固定資產部分如何折舊。我們對于開采高嶺土資源時,購置的相關設施等固定資產類應做計提折舊,如何合理地對這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我們應按照兩種情況做不同的處理:

1.折舊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期比高嶺土資源資產的開采期長,則應折舊固定資產的核算年限以高嶺土資源資產的開采期為準。這樣防止高嶺土資源耗竭后,折舊價值轉移沒有承擔對象。這類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原值-凈殘值)×年度開采數量÷估計可供開采總數量,得出年折舊費。

2.預計折舊固定資產使用期比高嶺土資源資產的預期開采年限短,那么固定資產折舊根據它本身預計使用期來核算。

(四)分階段計提折耗。根據高嶺土礦不同階段的生產情況,運作成本來計算單位產品折耗。

1.高嶺土礦山生產能力。高嶺土礦山生產的生產方式與規模取決于高嶺土礦床條件,高嶺土礦山生產要經歷基建、達產、穩產、衰減四個階段,穩產期長,礦山經營效益就越好。通常,達產期產量由小變大增長迅速,此時開采部位礦床頂部和邊緣,生產進入穩產期,高嶺土礦床處于最佳利用期,高嶺土儲量位于礦床最豐富的部位,最適合采掘。至衰減期,采掘難度增大,產量開始逐漸下降,至閉坑結束。

2.根據高嶺土礦山單位制造成本。高嶺土礦山企業在各生產時期的產量規模不同,決定單位制造成本也不同,隨著礦山不同生產時期開采位置、開采難度的變化,單位制造成本也隨之變化,變化規律在達產期最高,逐漸降低到穩產期,至衰減期又變高。

3.根據高嶺土單位產品折耗成本變化。經營企業進行開發生產過程中,高嶺土資源資產價值,逐漸以折耗形式分期攤入高嶺土產品成本中。與上文中提到的制造成本不同,單位產品折耗成本根據礦床不同開采部位的資源對采礦權資產價值的貢獻不一樣。它的變化規律從達產期逐漸升高到穩產期,后又變小,直至為零。由此可見,穩產期單位資源資產價值大于達產期,衰減期的單位資源資產價值。

綜上所述,北海高嶺土資源資本化,對于加強北海地區高嶺土資源的管理,促進北海高嶺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高嶺土資源產業作為北海地區的優勢產業實現資本化后,將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本文從高嶺土資源資本化的意義,概念出發,論述了高嶺土資源資產在核算過程中,確認、計量、折耗、折舊等會計處理方法,希望對高嶺土資源產業的會計核算研究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上一篇: 事業單位財務專業知識 下一篇: 城市軌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高潮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AⅤ免费久久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怡红院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放 |